妇女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2024-06-20

妇女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8篇)

1.妇女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妇女思想状况的调研报告

社会的进步要求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但是女性的权利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保障,女性的生活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在农村,妇女的生活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更加细致准确的了解当前妇女的生活状况,县人口计生委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自治县妇女的思想和生活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调查情况显示: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任务艰巨,需要激发和集聚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制,近年来,妇联组织牢牢抓住建设新农村这个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加强了对工作对象的统筹协调,推进了“两牵手,一扶持”、岗村联动等活动,实现“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工作格局。

调查显示,女性文化程度越高,妇女关心国家发展、关注国计民生的意识越强,城市女性将个体融入大局思考的能力越强。妇女整体素质提高了,才会更加主动的投身国家建设和发展。建议加强教育培训妇女提高整体素质。妇联组织要继续把提高妇女素质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毫不放松的抓下去,实施好女性素质工程,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对家庭暴力的思考:

1、民族家庭中出现较多,原因之一是男的爱喝酒,建议村上多组织他们学习技术和相关知识。

2、现在极少出现家庭暴力了,但仍应加强宣传,同时多组织家庭成员学习和活动,这样他们思想进步,有事干了,就会改变处事的方法。

三、对妇女家庭地位的思考:

1、我们的地位已经提高了,但部分家庭仍存在妇女没有发言权的情况,各级妇联组织更多进行宣传和培训,特别

应针对这种情况严重的家庭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妇女地位。农村妇女对于农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为提高她们生活水平而努力。对于农村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面对妇女这样特殊的群体,必然要求特殊的对待。然而现实中,她们总是容易被忽略,所以要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措施。

对于农村妇女本身,要主动学习各种知识,增加权利意识,并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一方面要努力维护和睦的家庭环境,也不能一忍再忍,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

丈夫应该多体谅妻子,尊重她们的选择,保障她们的权利。父母应该爱护自己的女儿,同儿子一样对待她们,保证她们受教育权利,在对她们正确引导的基础上,尊重她们对人生的选择。子女应该孝敬母亲,使她们安享晚年。社会上也要加大对妇女的关注,通过媒体等各种手段,营造尊敬女性,关爱女性的社会氛围,调动全社会的参与。

四、当前妇女思想教育现状

近年来,县妇联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妇女思想教育,妇女思想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一)广大妇女理解和拥护党的农业和农村政策,提高了思想觉悟。近几年来,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开展科学发展观面对面的思想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广大妇女了解和把握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关于农业和农村的政策,并对党的农业和农村政策表示拥护,思想觉悟明显提高。

(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广大妇女的传统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在乡村结合部或交通比较发达的乡镇、村社,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较强,多数农民能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自觉性明显提高。

(三)能正确熟悉开放与发展的关系,增强了开放意识。近几年来,通过教育,广大妇女的开放意识明显增强,对外来投资者都持欢迎态度。

(四)通过普法教育,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提高,增强了法律意识。随着普法教育的开展,大多数农牧民提高了学习与自己密切联系的法律的积极性,守法意识增强,农村中因不懂法而违法的行为逐步减少,依法维权的意识明显提高。

(五)依靠科技致富逐步成为农牧民的共识,增强了科技意识。近年我县充分发挥农技站、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乡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开展了科普讲座等活动加强了对农民身边科学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加大了科技培训、科技推广和科技示范的力度,农民的科技意识明显提高。

五、对策和措施

(一)抓领导,增强做好妇女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抓好农民妇女教育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对此,基层干部要从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充分熟悉加强农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

(二)抓教育阵地,加强妇女思想教育阵地建设。要树立阵地意识,一是加强党员电教站、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等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二是加强对乡村文化专干的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提高指导农民文化活动的业务水平;三是加大对乡村文化站、村图书室的经费投入,使之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三)抓教育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妇女进行思想教育。一要继续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在宣传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二要继续搞好“优秀电影进村社入校园”活动,坚持以优秀、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三要继续搞好“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使“三下乡”成为常下乡;四要利用重大节日,积极开展健康向上、贴近群众生活、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五要充分利用民间传统文化同时赋予新内容,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六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形

势与任务,组建报告团、宣讲团、工作组,直接与群众面对面宣讲,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群众身边,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四)抓教育方法,使教育方法能够被妇女接受。一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学习教育活动,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二要帮助农民学习科技实用技术,把握致富本领;三要结合“五五”普法教育向农民群众宣传有关法律,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 四要采取分类施教、循循善诱、入情入理的思想教育方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育效果。

(五)抓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妇女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在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宣传、文化、共青团、妇联是思想政治工作中起主导和骨干作用的“五支队伍”。要抓好“五支队伍”和村两委班子建设,大力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要使教育者首先受教育,努力建立一支思想素质高、善于做农民、妇女思想工作的干部队伍。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当前社会上已加大了对妇女的关注等妇女思想状况的现状,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通过媒体等各种手段,营造尊敬女性,关爱女性的社会氛围,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和谐和布克赛尔做出应尽的贡献。

2.妇女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01~2007-10在我院产科单日建卡就诊的孕妇和双日体检女性进行随机调查共198例, 分成孕妇组和正常组。孕妇组:92例, 年龄20~32岁, 平均年龄28.02岁;正常组:106例, 年龄24~35岁, 平均年龄31.51岁。

1.2 方法

1.2.1 根据

HO口腔健康调查表[2], 结合孕妇口腔特点自行设计孕妇口腔健康调查表及孕妇口腔保健问卷调查表。分别对2组进行口腔检查, 并独立完成问卷调查。

主要内容: (1) 检查牙龈健康状况及龋病发生状况:牙龈指数 (GI) 、出血指数 (SBI) 、龋失补数 (DMFT) ;观察指标记分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 (2) 问卷调查:了解每天刷牙次数和方法的相关信息。每次检查使用统一的检查器械, 固定2名经过严格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检查前做标准一致性试验, Kappa值为0.80。

1.2.2 采用SPSSforWindows 11.

0软件包, 对2组口腔健康状况检查结果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t检验、χ2检验) 。

2 结果

2.1 2组检查情况

对2组共198例牙龈健康状况、龋病发生状况进行了检查, 2组GI、SBI、DMF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表1) 。

2.2 2组人员问卷调查结果

孕妇组与正常女性组每天刷牙2次者分别占93.5%、69.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2组每天刷牙3次者所占比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但刷牙方法方面2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例)

3 讨论

3.1 孕妇口腔健康状况

表1结果证实了孕期妇女更易发生口腔疾病, 龋齿和牙龈炎的发病率较正常女性均有升高, 这与妊娠期口腔卫生关系密切。提示加强孕妇口腔卫生宣传, 对妊娠期口腔疾病应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3.2 孕妇口腔卫生习惯

2组人员问卷调查结果说明妊娠使机体发生改变, 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 刷牙频率较正常女性减少, 但刷牙方法则是相对稳定的。

刷牙频率是口腔卫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孕妇每天刷牙仅1次或没有每天刷牙的习惯, 患牙龈炎的危险性就增加了2倍。因此孕妇应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以降低牙龈红肿、出血、患龋的概率。在强调孕妇刷牙次数的同时, 还要注重刷牙的方法和效果, 好的方法才能使刷牙真正达到清除菌斑的目的。

3.3 积极开展孕妇口腔卫生宣教

调查还发现, 口腔卫生状况好的妊娠期妇女比口腔卫生状况差的妊娠期妇女有着更为积极的口腔健康态度。Mona等[3]研究也表明:开展孕期口腔健康教育并针对孕期妇女采取口腔护理措施非常必要。医护人员应采用各种形象、有趣的方式告知孕妇相关口腔保健知识。笔者建议孕妇防治妊娠期口腔疾病的有效措施为: (1) 于起床后, 进餐后以及睡前要认真用软毛牙刷正确刷牙3min; (2) 正确使用牙间隙刷和牙线; (3) 限制含糖食物的进食数量, 特别要控制进食的次数; (4) 咀嚼木糖醇口香糖; (5) 定期口腔检查。

参考文献

[1]李少敏.儿童及妊娠期妇女口腔预防保健[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0:124.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ral Health Surveys.Basic Meth-ods[S].4th ed.Geneva:WHO, 1997.

3.妇女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 更年期妇女;SAS;SDS;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R1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90-02

更年期综合症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出现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多发生在45~55岁之间,有人绝经前就出现症状,可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绝经后5~10年[1]。在这期间,90%以上的女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骨折、老年痴呆、性器官性功能减退、烦躁失眠、皮肤老化等60多种症状,严重困扰着广大中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严重者甚至影响到家庭的幸福[2]。目前来说,人们对女性更年期往往缺少正确的认识,更年期保健更是难以普及,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在更年期保健方面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缺位。金盏乡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既往没有对更年期妇女进行心理干预的记录,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开展了此次调查和干预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辖区内本市户籍,年龄45~55岁的更年期妇女,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进行调查研究。其中对照组70人,干预组64人。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自制《更年期妇女相关知识调查问卷》,主要用来调查村民对更年期生理知识的了解情况。抑郁的评定采用William W.K.Zung编制的自评抑郁量表(SDS)。该量表主要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包括20个条目,采用1~4 级评分,对最近一段时间出现的抑郁的时间频度进行圈出。评分标准:正向计分题A、B、C、D按1、2、3、4分计;反向计分题(标注*的题目,题号:2、5、6、11、12、14、16、17、18、20)按4、3、2、1计分。总分乘以1.25取整数,即得标准分。<50分为正常;≥50分为异常。

1.2.2 研究方法 本项目在3个自然行政村内(东窑村、黎各庄村、皮村)进行,因3个自然行政村地域相连,生活方式及习俗基本上没有差别,对它们按行政村进行分组,东窑村为干预组,黎各庄及皮村为对照组。采取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平行对照,同时采取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前后对照的方式。要求所有调查员都具有医学背景,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同时对调查员进行严格培训,按统一调查标准,采用一对一面谈的调查方式完成问卷,完成后要求调查员对问卷进行复核。同时问卷评分采用了初评和复审两次评分。对干预组的更年期妇女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共开展健康大课堂6次。内容将涉及:更年期妇女的相关生理知识、调整心态、情绪管理、面对焦虑抑郁所采取的措施。发放更年期妇女相关的生理知识及抑郁、焦虑等心理知识的相关书籍和折页;在社区制作宣传栏、宣传板宣传相关知识。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及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评估

2.1.1 一般情况 (1)年龄:对照组平均(49.04±2.76)岁,干预组平均(49.66±2.73)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P>0.05)。(2)文化程度:对照组初中及以下的为51人,占72.8%;干预组初中及以下的为51人,占7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人收入:对照组<2 000元/月有68人,占97.1%;干预组有65人,占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职业:对照组农民和家务待业的有61人,占87.1%;干预组有61人,占8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2 更年期相关知识及相关评价量表对照 对照组与干预组在更年期妇女相关生理知识方面,《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后对比分析

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AS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DS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干预后有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的人明显减少,见表1。

2.2.1 知识知晓率分析 干预前认识到下列症状为更年期症状的比例分别是月经失调59.38%,出虚汗32.81%,烦躁易怒45.31%,心悸失眠65.63%,胸闷头痛64.06%,记忆力减退68.75%,腰腿酸疼57.81%。干预后知晓率有了明显变化:月经失调90.63%,出虚汗96.88%,烦躁易怒93.75%,心悸失眠87.50%,胸闷头痛98.44%,记忆力减退89.06%,腰腿酸疼82.81%。干预后居民在更年期症状知晓率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2 干预组前后SAS和SDS的评分分类结果 干预前后干预组的SAS自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经过干预后,SAS评估异常人数由6人减少到1人,考虑提高研究样本量很可能得出阳性结果。而干预前后对于研究对象SDS评估得分具有明显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有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的人明显减少。

3 讨论

更年期妇女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进而导致一系列生理与心理的改变,再加上现代社会的压力,很容易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导致不自信、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如不加以干预,很可能给正常的生活学习带来一定的困扰,甚至会影响其家庭幸福。有资料显示,全国每年因更年期综合症引发重大疾病的妇女高达800万人以上[3]。因此对更年期妇女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更年期妇女对相关生理及心理知识的了解,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相关心理危害,促进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对于提高更年期妇女及其家人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4]。居民在干预前对更年期相关症状往往没有正确认识,本研究中对各种症状的认识率在32%~69%,认识率偏低,这就需要加强干预与知识培训。以健康心理讲座形式开展的干预项目效果明显[5-6]。本研究中可以看到,经干预后,干预对象在更年期相关知识以及SAS、SDS评估结果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改善,说明这种形式的干预是有效的,值得推广。在干预开展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由于居民个人问题、家庭问题等占用时间,在接受干预的时间上不能得到保证,干预组的出勤率为90%,出勤率不高。同时,在组织活动的时间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干预对象对于健康知识的需求和渴望。又因为更年期发生的年龄有一定的差异,建议更年期的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辅导可以提前到更年期到来之前,为即将到来的更年期做好知识、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 李洁明,田丰莲,赵庆国,等.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现况及心理护理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9):1079-1081.

[2] 曲洪芳,李国海,陈霁.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6):398-399.

[3] 乐杰.妇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82-385.

[4] 崔宝玉.更年期妇女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507-2508.

[5] 尹丽杰,张丽华. 更年期综合征的心理调适[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109.

[6] 方淑华. 妇女更年期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5):107,109.

(收稿日期:2012-02-15)

4.妇女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篇四

程中,经历了比男性更多的坎坷和困境,显现出一系列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

如何让生活或工作在我市的外来妇女真正融入社会成为甬城的一员,是各级妇联组织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为此,___市妇联2003年初确定了对外来妇女情况调查的课题,目的是通过调研,了解我市外来妇女的现状和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以便为外来妇女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本次调研采用定量调查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的调研方法,调查内容涉及外来妇女的基本生存现状和所作经济贡献,对外来妇女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等。具体形式采用发放调查问卷,走访有关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机构,在外来人口集中的民工子弟学校召开学生家长专题座谈会(与会人员包括各个层次的外来妇女及有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等。

一、我市外来妇女基本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据___市公安部门不完全统计,2002年底,全市登记入册的外来妇女135,7584人,她们主要来自安徽、江西、河南、山东、河北、四川、贵州等10多个省份。这些外来妇女年龄大部分在18-35岁之间,重点分布在我市的服装、装潢、电子等企业和美容、美发、饮食、家政、保洁等行业,部分外来妇女不直接从事一线生产,而是以料理家务为主。她们所受的教育程度以初中毕业为多,占58。由于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她们的就业面窄,竞争能力弱,收入低。她们的个人月收入一般在300-600元左右,只有个别的能达到1000元。

(一)婚姻家庭生活

问卷调查显示,外来妇女的配偶基本上是同乡和本地人。已婚与配偶同住的占90;离婚的占0.4;丧偶的占0.2;由此看来,外来妇女婚姻状况总体较稳定,家庭生活安宁(离婚、丧偶比例较低)。在对待生育问题上,她们的观念已发生了变化。据我们对全市500例外来妇女的调查来看,70的妇女认为只要一个孩子,男女无所谓;尤其是有一定知识、经济收入较好、来甬时间较长的年轻妇女,她们在生育子女上更趋向于“少生优生”。从调查问卷看,外来妇女目前最大的生活压力是经济收入压力,其次是子女就学问题。许多外来妇女虽然在___找到了工作,有了一席之地,但仍有游离于城市的感觉,生活质量还不尽人意。据我市公安部门200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88的外来家庭居住在条件较差的租赁房屋内。

(二)劳动就业与保障

被调查妇女中,身份证、暂住证的持有率分别为98.52、91.25,健康证、务工证、就业证的持有率为30.56、31.24和50.25,婚育证的持有率为78.65。外来妇女所从事的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商业和服务领域(占65.45),在一些需要具备领导和组织能力或技术性强的工作上,就业仍显弱势(如外来妇女中专业技术人员只占1.85,管理人员只占2.48),呈现出高就业率掩盖下的低职业结构。在调查中我们感到,部分外来妇女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关心的只是眼前所得工资的多少,对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等模糊而冷淡。调查统计显示,劳动权益、人身权利保护与女工所在企业的规模、效益、重视程度等有相关性,一些大型正规企业劳动保障各方面指标都相对乐观,如病假工资、带薪休假、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产假工资、生育保险享有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而另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凭借灵活的用工制度来逃避对职工应负的责任,劳动保护差强人意。

(三)精神文化生活

外来妇女在不断寻求谋生方式的过程中,城市先进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她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大发展的意识初现。一方面,她们希望精神文化生活有提高,有自己的价值追求。但是,另一方面她们对学习并不热心,在被调查妇女中,订阅报刊的只有2.85,65.25以上的妇女不看报纸、杂志、书籍,80.52的妇女不听广播,98.18的妇女不上网。在对休闲方式的选择中,最喜欢的休闲方式首先是“看电视”,在最喜欢看的内容上绝大部分选择的是电视连续剧,这说明外来妇女精神文化生活总体还比较贫瘠。

(四)健康与保健

在被调查外来妇女中,在健康知识方面空白的比率为20.58,52.26的妇女有孕产妇保健册,60.58的妇女作过产前检查。外来妇女主要是从计生干部那里获得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的知识,其次是从广播电视、书报杂志、医生等渠道获得。有15.52的妇女有病不看,45.25的妇女近两年来没做过健康体检。调查表明外来妇女健康情况不容乐观,计生和妇幼

保健部门尤其要在妇女病普查、孕产妇保健和节育等方面加强宣传。

二、外来妇女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影响

近年来,___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齐头并进,这里也包含了一大

批外来妇女的辛勤付出,她们为___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她们已成为___经济转型过程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一)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

进劳动力市场的有序、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一直呈加快的趋势,这与大批外来妇女到我市就业、务工、经商密切相关。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外来妇女就业于制造、商贸、流通等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和产业,从事苦、脏、累等体力劳动,她们推进了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我市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主要从业人员,如慈溪市、鄞州区的一些电子、制衣企业,80的女工是“外来打工妹”。一些来自贵州、四川及省内较穷农村的妇女,她们更是承担了一些城里人不愿做而市民又很需要的工作,如卖早点、蔬菜及拾废、保洁、修理等,她们弥补了我市劳动力结构的缺陷,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外来妇女独立加入劳动力市场,与城市下岗失业者形成竞争的态势,也促进了城市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端正劳动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市劳动力市场的有序、繁荣。

(二)充分挖掘潜力,提升参与___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能力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有胆魄的新型外来妇女正以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进入各行业的管理层,成为企业中的骨干和中坚,有的甚至还参与企业决策,成为企业的“领头人”,她们是外来妇女群体的佼佼者。如慈溪市、鄞州区的一些大中型私营企业、有限公司,其管理层、技术骨干队伍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外来妇女,她们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异乡新的工作岗位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们是___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人力资源。

(三)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积极参政议政

调查表明,我市外来妇女群体思想状况的主流是健康进步和积极向上的。她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与企业对话、议事会等形式,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更值得可喜的是,近几年,在外来妇女中还涌现出了为数不少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如在___江南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研究院任总工程师、来自江西的___市政协委员江香梅,她提出的《关于在北仑区建设特优乔木树种种苗生产基地的建议》,得到了农业界人士的普遍认可,一致认为可操作性强、发展前景远大。总之,越来越多的外来妇女正以自己的勤劳、善良、进取赢得当地人的认可,赢得社会的承认。

三、我市在涉及外来妇女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面尚有漏洞

外来妇女由于其不稳定性以及在文化素养、生活习惯、民俗民风方面与当地的差异性,导致政府在治安、劳动就业、教育等管理上的困难和压力。由于外来妇女长期流动在外,缺少了原有基层组织的管理约束,一些人思想道德和法制观念淡化,她们往往缺少意向性、目标性,盲目流动,由于生计所迫,出现了个别外来妇女涉及卖淫嫖娼、偷盗等犯罪现象。更为普遍的是,由于居住环境不稳定,有的不主动申报暂住登记等,造成底数不清,使公安部门管理难度加大。同时,外来妇女中大多数处于婚育年龄阶段,给计划生育的管理也带来很大压力和挑战。

(二)权益保护有待提高

外来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表现在人身权利和劳动权益的保护这两个方面,家庭暴力现象也时有发生。部分企业经营者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女性的生理、生育等特殊情况被视为负担,他们看重的是外来妇女廉价的劳动力,而把她们的劳动报酬和利益保障压到最低限度,病假、工伤、医疗、养老、生育等方面得不到保障。被调查者中,希望得到劳动法保护、获得应得的劳务收入的占75.58;另外,合同签订不规范,绝大部分是口头协定,无期限,尤其是建筑行业,基本上不签订劳动合同,有的即使签了也是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三)社会竞争激烈,精神压力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而外来妇女大多来自不发达地区,观念相对滞后,文化素质、知识技能素质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在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即使参加培训,内容也大多是家政服务、餐饮烹饪,其他技能的培训却十分缺乏,她们一般从事那些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差、劳动报酬低的工作。同时,她们还要为取得在城市居住和工作的资格支付多种费用,她们的家庭一般都处于经济困难之中。在调查中,有82.85的人认为在外工作生活,遇到过的最大困难就是社会竞争太激烈,工作不好找,就业困难,精神压力大。

(四)九年制义务教育压力加大,子女教育亟需平等

随着外来妇女的增多,外来儿童的数量也急剧增加,这给我市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带来了很大压力。由于外来妇女没有城市户口,城市里正规学校较高的赞助费使她们望而怯步。为缓和就学矛盾,“民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这些学校一般校舍简陋、卫生条件差、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器械设备简单、课程单一,这些都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有甚者,一些外来妇女为了追求眼前利益,置孩子的成长与法律不顾,逼迫子女缀学做家务或做帮工,使得不少孩子无法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有5.65的外来子女只能留在老家上学或没有条件上学,影响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四、思考与建议

外来人口的增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加入WT

O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跨地区的人员流动将进一步加速。如何加强对外来妇女的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外来妇女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实现全面动态管理,努力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加强外来妇女长效管理这一问题相当重视,已基本形成了政府搭台,公安牵头,妇联、计生等部门配合的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建立了至上而下较为健全的外来人员管理网络,并根据需要与可能的原则配备了协管员或信息员。目前,我市专(协)管员队伍已达到5600余名。为争取管理的最大实效,各地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推出和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管理模式,如鄞州区的“一三一”模式、慈溪市的“公寓式”模式、宁海县的出租私房“旅馆式”模式和江北区的外来人口自我管理模式等。

为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妇女的管理,建立真正有效的外来妇女管理体制,我们认为首先必须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坚持对外来妇女实行“政府牵头、公安为主、各方配合、综合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三化”管理,建立由各级妇联牵头遍布到镇、村、街道、社区的外来妇女服务网络,成立外来妇女联谊会、外来妇女谈心室等;其次要强化公安部门的管理职能,运用证件管理,整治治安环境,维护城市社会秩序,强化计生部门控制人口的职能,切实做好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最后要充分发挥城市社区组织的作用,实行外来妇女的区域管理和属地管理,发挥用工单位、房屋出租中介机构的作用,实行“谁主管、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将部分社会管理职能“内化”为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责任。总之,必须形成一个由地方政府为龙头,以公安、劳动、计生等职能部门为中坚,以妇联、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为配合,以社区、单位和业主为基础和依托的齐抓共管格局,并采取多种措施,为我市的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完善法规加强监督,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及劳动监察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劳动法》、《妇保法》的执法检查力度,通过重点查处“对女职工‘四期’不实行特殊保护、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克扣工资、强迫女职工超时加班加点”等劳动违法行为,监督和敦促企业进一步规范劳动关系,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改善劳动条件和生产环境,实行女职工生育保险,使保障外来务工妇女劳动权益的各项法律条款基本落到实处。目前我市服装、电子、制鞋等行业的企业普遍采取按件计酬、按劳计酬、按定额计酬等劳动工资形式,代替了传统的“性别工资”方式,不少企业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的条款明确写入劳动合同。特别是一些经济效益好、上规模的企业,如罗蒙、波导等公司都依法落实外来妇女“四期“保护的各项措施。各地还充分发挥妇女维权中心、妇女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的作用,帮助解决涉及外来妇女的劳资纠纷和侵权问题,为外来妇女主持公道,伸张正义。

但针对外来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仍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现实,还必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明确正规化职业介绍的必备条件和工作要求,特别要使劳动力供求双方都享有法律保障,劳动力市场得以有序运行。应建立由劳动保障、公安、工商、工会、妇联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综合监管组织,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和服务,尤其对个体私营企业要加大检查力度,要督促各类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如超时工作、克扣外来妇女工资、“性骚扰”等违反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案件,以切实保护外来妇女的合法权益。同时,要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努力构建外来妇女保障机制,将外来妇女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依法纳入保险范围,提高外来妇女的生活质量。

(三)增强服务帮困功能,铺设外来妇女子女入学的“绿色通道”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抓好外来妇女的服务工作作为做好外来人员管理工作的切入口,提高我市外来人员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各级妇联要深入开展“知姐妹情、解姐妹忧、为姐妹办实事”主题活动,通过“春蕾计划”、“代理妈妈”等结对助学、职业介绍、结对帮扶等途径,帮助外来贫困家庭的儿童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帮助外来妇女早日脱贫致富;教育系统要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坚持“每个外来儿童都有学可上、有书可读”的原则,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确保外来妇女子弟的受教育权利,如慈溪市专门出台了《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管理办法》;卫生、计生部门要免费向外来妇女发放避孕药具,推出生殖健康合同式服务,为外来已婚妇女每年进行1-2次妇科检查;劳动部门争取每月举办二次以上就业介绍专场活动,为外来人员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

但这些离外来妇女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外来妇女子女入托入学难、费用高,是许多外来妇女面临的现实问题,依法保障外来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对此政府要切实加以重视,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外来人口子女上得了学、上得起学。第一,教育部门负责管理外来人口子女的入学、转学、学籍管理、考核评价等,应为解决外来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进行具体的指导工作,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第二,弱化外来人口子女入学的收费问题。对在公办学校上学的外来儿童所收的“借读费”、“赞助费”,可参照慈溪经验,就现实情况使收费标准按学校或办学单位的教育成本投入来确定,最大限度地做到收费合理,并逐步弱化这项收费制度,这也是义务教育平等性的一种体现。第三,规范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各有关部门在积极鼓励创办各类民工子弟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基本办学条件的才有资格申请办学;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能否上岗必须由学校所在地的教育部门通过对该教师的水平考核来决定;合格的民工子弟学校应纳入学校所在地政府教育部门的管理之内;对于特别贫困的外来妇女子女,运用结对助学、春蕾计划等进行专项扶持,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四)强化宣传教育职能,促进和提高外来妇女自身素质

几年来,各有关部门利用行之有效的形式和途径,广泛开展了法律、法规、政策、思想道德、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宣传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外来妇女的综合素质。各级妇联利用节日和各种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与司法、公安等部门联合举办“148”妇女维权周和“不让毒品进我家”宣传月活动,积极开展以“扬家庭美德、倡文明新风”为主题,以“四有”、“四自”精神和《婚姻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技能培训、操作比武活动,开阔她们的视野,提高她们的就业能力。计生部门通过拍摄计生管理政策专题片、制作宣传图板巡回展出、发放外来人口计生管理政策宣传小册子等形式,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的宣传教育工作。

5.妇女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篇五

内容摘要:2003年2月,___市妇联系统开展了以“全市城乡妇女状况与需求”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基本上掌握了当前我市妇女的各种情况和思想动向。本文力图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深入分析城乡妇女的现状、成因、后果等问题,为今后开展妇女工作进行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

立足“党政所急、群众所需、妇联所

能”的三维焦点,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已经成为我市各级妇女组织的共识。2003年2月,市妇联以奉化、江东两地的城乡妇女为典型对象,开展了以“城乡妇女状况与需求”为主题的调研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率达到99,基本上掌握了当前我市妇女的各种情况和需求。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一)“四自”精神已经深入妇女群众心中

新中国成立54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各级妇联组织牵头、协调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面向城乡妇女开展各类活动,使“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逐步深入人心,“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成为妇女生活的有力支撑。主要表现在:

1、妇女的经济自立意识不断增强,能力不断提高。调查中,城镇、农村中分别有43和45的妇女认为,在家庭经济来源方面自己已和丈夫难分主次;有14.2的城镇妇女已经成为家庭收入的顶梁柱,觉得自己在家庭经济积累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农村妇女比例高达96。

2、妇女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懂得并愿意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调查显示,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分别有45和64的城乡妇女最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而当真正发生被侵权事件时,分别只有15.4和7.9的城乡妇女选择了忍气吞声。

3、妇女的自我意识增强,注重追求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和自身的健康。从“你认为女性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来看,城乡妇女的选择惊人的相似,依次是“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身体健康”和“儿女的健康成长”。同时,有37.2的城镇妇女表示当前最需要的帮助是“自身素质的提高”。分别有49.8和63的城乡妇女表示最希望妇联开展妇女“四自”精神教育。

4、妇女的社会意识增强,愿意参加各种活动。分别有80.3和82的城乡妇女愿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59的农村妇女已经参加过美化环境、绿化家园、捐款扶贫等社会活动,她们认为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收获依次有:提高了政治觉悟、增强了实践能力、展示了妇女风采、促进了邻里团结等;只有4.5和6的城乡妇女认为在集体活动和社区建设中“没有收获”。值得一提的是,分别有67.3和78的城乡妇女表示愿意参加“中华巾帼志愿者”活动。

(二)妇联开展的各项工作卓有成效

建国以后,各级妇联为推动妇女解放和发展作了不懈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三项主体活动、四项工程、五项巾帼行动的相继推出和逐步深化,在提高妇女素质和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1、关于农村妇女工作。“双学双比”竞赛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分别为88和78。农村妇女参加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函大培训的比例分别为59和54。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卷显示现在只有35的农村家庭主要经济收入为在家务农,而务农人员中从事传统农作物生产的只有10。同时已有14.8的农村妇女开始向第三产业拓展,如商品经营、运输、家庭手工作坊等。

2、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城乡的知晓率分别为89.4和84.8,参与率分别为72.5和73,同时分别有58.4和64的城乡妇女,认为这一活动对社区、农村建设有很大或较大的促进作用。在农村,分别有44和41的妇女认可妇女组织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的形式和效果。

3、关于妇女权益保障和婚姻家庭工作。调查显示,婚姻自主已经成为主流,分别有27.8和26.3的城乡妇女表示对婚姻很满意,而不满意率分别只有5.2和4。在回答“您的权益是否受到过侵害”问题,分别有45.8和52.6的城乡妇女回答“否”,同时对妇女维权问题的解决结果,城乡妇女的满意度分别为88.1和93。

二、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与此同时,调查还显示,现阶段城乡妇女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些差距,社会环境中某些阻碍妇女发展的因素还严重存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6.妇女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篇六

情况调研报告

县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状况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县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在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和提升农民纯收入的同时,也衍生出农村大批留守妇女和儿童,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给我们做好农村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为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有效帮助她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近日,锦屏县妇联通过走访座谈、下发统计表、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县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

下:

一、基本情况 留守妇女现状 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女性万人,占总人口的%。留守妇女28890人,占妇女总数的27%。此次调查情况显示,目前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在年龄特征上,31-45岁的留守妇女比例较大,为%。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而暂时没有外出务工,或是夫妻双方共同外出,45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程度偏低。31-45岁的留守妇女中,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45-60岁的以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在生活中认为自己最大的困难是子女教育压力大。三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四是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上,主要是生活劳动强度太大和生产发展缺资

金、缺技术。五是当留守妇女的权益受到侵害时,%的留守妇女选择向邻居亲友求助,因为留守妇女文化程度低,不懂法律,很少有留守妇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留守儿童现状

全县中小学共计留守儿童10350名,其中小学6344名,占在校生比例%;初中4006名,占在校生比例%。从此次留守儿童调研情况来看,目前留守儿童有以下主要特点:在全县中小学留守儿童中,有6233名留守儿童在校住宿,占留守儿童比例%;有1146名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占留守儿童比例%;生活上的“单亲家庭”的有2215名,占留守儿童比例%;隔代抚养和上代监护的有6322名,占留守儿童比例%。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留守妇女

1、体力劳动加重。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在抓好劳动生产的同时,留守妇女还要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有限的精力与高强度的劳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在调查中,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平日里希望有丈夫的体贴帮助”等。

2、精神负担加重。留守妇女除了长期承担繁重体力劳动而健康堪忧外,还普遍存在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低;夫妻交流少,婚姻关系脆化等。调查显示,丈夫外出后,4%的留守妇女常常觉得没有安全感,60%的留守妇女常常感到孤独。留守妇女与丈夫主要的沟通方式是打电话。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以及性交流,导致感情危机,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系。二是婚姻纠纷中“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当

夫妻出现婚变时,大多留守妇女因无法掌握丈夫在外的收入和财产情况,因丈夫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使得留守妇女的权益得不到合法保护。70%的留守妇女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并且缺乏有效的排解方式和渠道。

3、教育子女能力低。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留守妇女本身文化水平比较低,家务劳动繁重,除了在经济上、生活上能为子女提供一定的帮助外,无力或无过多的时间在子女学习上、做人上给予有效教育与监管。80%左右的留守妇女认为对子女的教育就是拿钱给他们上学,只要他们在学校听老师的话,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行;有近50%的妇女几乎从未同子女谈过理想与抱负,有近65%的妇女不知道平时孩子在想什么、盼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主要表现在吃饭穿衣上。调查还发现有的留守妇女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对子女上缺乏科学的教育和监管。同时由于孩子缺少父爱,家

庭角色缺位,留守儿童多数学习成绩平平,自身特长不明显。部分孩子因父母离婚家庭破裂,造成心理、人格有缺陷,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

1、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较少导致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很少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相对要少了很多。

2、缺乏亲情的抚慰导致生活问题。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留守儿童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生活的满意程度上,留守儿童的满意度更高;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

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多数留守儿童由于常年与父母相隔,许多留守孩子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了隔阂,即使父母回家时也难以与父母正常交流。一些孩子寄人篱下的感觉,又会使他们出现心理偏差,带来负面的心理感受。孤独感、紧张感、失落感和焦虑感,是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感受。

三、采取办法法及措施 针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现状,锦屏县妇联立足“党政关注、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定位,积极探索服务留守妇女儿童的新路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成立留守妇女互助组织,关注留守妇女生产生活。自开始,我们在部分外出人员较集中的村试点成立了留守妇女互助组织。这个组织使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在农忙时,通过互助组搭伴实现了互帮互助,既提高了劳动效率又节省了劳动时间,在农闲或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她们聚在一起,娱乐谈心,交流

沟通,消除烦恼,成为情感交流和娱乐活动的平台;当她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她们能通过整体来维权,成为互相维护权益的机构;当她们有什么需求和服务时,又成为了她们诉求表达的渠道。目前,我们已成立15个留守妇女互助组织,使广大农村留守妇女有了倾诉和维权的依靠、她们的心灵沟通的平台,得到了广大留守妇女的拥护和支持。二是充分运用农村妇女培训基地,积极开展适合农村留守妇女特点的实用致富技术培训,通过妇女小贷政策引导留守妇女发展特色农业增收致富,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同时加强普法宣传,进一步扎实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依托妇女儿童青年维权服务站,畅通留守妇女信访诉求渠道,发挥12338维权热线的作用,为留守妇女提供便捷优质的维权服务,增强和提高留守妇女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三是打造“妇女之家”县级示范点,要充分发挥“妇女之家”的作用,让其成为留

守妇女最可依赖的温暖之家;要特别关注特困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困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四是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儿童。

1、凝聚力量,倾心尽力,“三关爱”暖冬行动成效显著。近年来,我会组织团县委、县民政局、县关工委、县教育局等单位的负责人,前往大同乡、彦洞乡、隆里乡等乡镇开展发放暖冬物资、免费义诊、义务抢修线路、亲情聊天室聊天等活动。

2、以“三?八”晚会为契机筹集“留守儿童基金”。活动邀请了全县所有的县级领导干部、机关企事业单位、在锦客商和在外创业的锦屏籍老乡,晚会通过歌舞、小品、联唱、朗诵等文艺表演形式,搭建“爱心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为贫困留守儿童奉献爱心,共收到来自社会爱心人士捐款元。目前县妇儿工委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为契机,慰问留守儿童735人,物资6万余元。各乡镇和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也相继充分发挥职能作

用,积极深入各中小学校开展贫困学生慰问帮扶等活动,发放慰问金及体育用品、文具、图书等物资共计42400元。

3、凝聚各方力量,创建县级农村留守儿童亲情聊天室、儿童之家示范点。,经过不懈努力,我县获得亲情聊天室项目资金10万元,为把此项工作组织好、策划好、开展好,我会与团委、教育、关工委等部门共同斟酌酝酿,出台了两室共建实施方案,凝聚各方力量,创建了偶里、平秋、河口3个县级农村留守儿童亲情聊天室、儿童之家示范点。今年我会将继续开展实施2014年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新建敦寨、启蒙、大同3个县级“留守儿童”亲情聊天室、儿童之家示范点。

四、对策及建议

1、高度重视,创造关爱留守妇女儿童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尤其是要发挥好妇联等群团组织优势,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关爱留守妇女儿

童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作用,利用“三八节”、“六一节”等重大节日,广泛宣传妇女儿童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留守妇女儿童的良好氛围。

2、要出台相应的帮扶政策和措施。如针对留守妇女文化素质低,教育主管部门要发挥中心校及家长学校的作用,定期授课,引导其当好合格家长及培养合格子女;针对农村妇女创业风险大,有关部门应帮助有条件的农村妇女、女能手、女企业家给予信贷扶持和项目扶持;对于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妇女所从事的种植、养殖行业项目应给予重点扶持,积极为她们提供政策支持和市场信息,帮助她们搭建创业平台。针对留守儿童,加大价值观念的引导、亲子之间沟通交流、家庭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工作力度,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开通家长热线,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

3、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

7.妇女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非孕产妇女及非哺乳期的育龄妇女800人, 年龄14~50岁, 调查时间为2006年1月-2006年6月, 分为农民组、工人组、干部和科技人员组、学生组各200人。

1.2 研究方法

(1) 咨询调查:通过咨询被调查人的年龄、民族、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个人经济收入、家庭消费情况、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等方面, 既往健康状况以及有无有关方面的家族史、月经状况、孕产史等情况。 (2) 试验方法:通过对每一位被调查者抽血检查, 检测血红蛋白值 (Hb) , 如果Hb值<110g/L的, 再进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值 (FEP) 测定。Hb测定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FEP测定方法采用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纸片测定方法, 正常参考值<50μg。

1.3 贫血诊断的标准

Hb<110g/L者视为贫血, 其中110g/L>Hb>90g/L为轻度贫血;90g/L>Hb>60g/L为中度贫血;Hb<60g/L为重度贫血。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育龄妇女Hb平均值及贫血患病率

Hb平均值为 (115.33±15.25) g/L, 最高值为169.62g/L。在调查的800名妇女中, Hb<110g/L 220人, 贫血患病率为27.5%, 其中轻度贫血的180人占22.5%, 中度贫血的有36人占4.5%, 重度贫血有4人占0.5%。在血红蛋白<110g/L的220人中, 红细胞内FEP值>50μg者有211人, 占贫血发生率的95.9%。

2.2 育龄妇女的贫血发病特点

2.2.1 年龄阶段:

不同年龄阶段贫血患病率不同, 抽取800名育龄妇女中, 14~35岁有412人, 其中贫血患者103人占25.0%;35~50岁有388人, 其中贫血患者117人占30.2%。

2.2.2 职业:

不同职业的贫血患病率的差异较大, 工人组和农民组较高, 分别为38.5%和36.6%, 干部和科技人员组贫血患病率较低, 为15.8%, 与工人组和农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学生组贫血患病率最低, 为6.3%, 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2.3 受教育程度:

不同受教育程度组贫血患病率不同, 文盲和小学组为35.2%, 初中和高中组为21.7%, 大专以上组为15.4%。

2.2.4 婚姻状况:

未婚妇女贫血患病率较低, 占贫血患者的12.5%;已婚未育的妇女贫血患病率占贫血患者的26.3%;已婚已育的妇女贫血患病率占贫血患者的61.2%。

2.2.5 月经量及月经天数:

月经时间越长, 贫血患病率越高;反之, 则越低。月经量越多, 贫血患病率越高;反之, 则越低。

2.2.6 其他方面:

如家庭消费情况、体育锻炼, 也是与贫血患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消费越高, 贫血患病率越低,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人, 也可以减少贫血患病的发生。

3 讨 论

3.1 贫血患病情况及其严重性

目前国内外研究对妊娠分娩妇女贫血患病的报道甚多, 孕期妇女贫血患病率为20%~50%, 而对非孕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状况的报道却很少。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显示:本市育龄妇女贫血发病率高达27.5%, 这说明育龄妇女贫血问题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 也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疾病, 特别是缺铁性贫血, 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值得注意的是, 轻度贫血的患者多无自觉症状, 容易一起疏忽, 导致贻误诊治, 长期如此下去, 将会发展为中度贫血甚至重度贫血。因此, 对于育龄妇女贫血的问题,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2 贫血发生的有关影响因素

育龄妇女的年龄跨度大, 一般在14~50岁, 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妇女经历了月经、怀孕、分娩、哺乳、绝经等特殊时期, 同时她们还担任着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责任, 所以引起贫血发生是有多方面的因素。不仅与生理或病理因素有关, 而且还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及保健等因素有关。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除了病理性因素外, 不同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贫血患病率不同, 工人组与农民组患病率高, 干部和科技人员组患病率较低, 学生组最低。受教育程度高的贫血患病率低;反之, 受教育程度低的贫血患病率高。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反映了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 影响着妇女对自我保健知识的了解, 接受医疗保健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可能与不同职业的劳动强度差异和接触职业的有害因素有关。国内也曾经有过受教育程度与孕期贫血有一定关系的报道, 认为未受教育的妊娠者中贫血的发生率高[1]。所以职业和受教育程度是导致贫血发生的其中因素之一。

调查结果还表明, 未婚妇女的贫血患病率较低, 而已婚已育妇女的贫血患病率显著高于未婚或已婚未育妇女。这是因为已分娩过的妇女在经历怀孕、分娩、哺乳期等过程中铁剂大量丢失而又不能及时得到补充, 造成贫血患病率显著增高。据统计, 我国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在30%~50%, 是孕期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

另调查结果还表明, 月经来潮天数与贫血患病率有关, 时间越长, 患病率越高;一次性月经量越多, 贫血患病率越高。这是因为月经天数的延长和月经量增多, 长期如此造成慢性贫血。

社会经济及家庭因素等方面对贫血发生率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个人收入反映了妇女在社会及家庭中的地位和自主权的程度。有独立的经济收入或是个人收入较高者, 则拥有较多的经济支配权, 她们能够宽裕地支配自己或家庭的生活开支, 尤其在饮食及营养补充方面。有报道认为, 个人收入高, 用于食物及娱乐消费者多, 贫血患病率低[2]。反之, 无独立经济收入或个人收入低的妇女, 整天为家庭生活开支而烦恼操心, 因而过缩衣节食的生活, 长期如此造成营养不良。所以贫血患病率与个人经济收入高低及家庭因素等有关。

体育锻炼与贫血的发生也有关系, 本调查结果表明, 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贫血患病率高于坚持参加体育锻炼者, 说明体育锻炼对预防贫血有一定的帮助, 它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

综合上述分析, 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较高是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疾病。育龄妇女的贫血不仅影响了妇女的自身健康, 还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 因此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育龄妇女的健康问题, 尽可能的减少育龄妇女的贫血发生率。做好健康宣传工作, 让她们意识到贫血的危害性。结合这次调查, 提出几点建议: (1) 要重视育龄妇女贫血的发生, 尤其是已婚已育妇女; (2) 注意妇女妊娠期、哺乳期的营养调理; (3) 对月经不规则的妇女, 应及时诊治; (4) 加强职业妇女的劳动保护, 避免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过量接触, 注意不滥用药物; (5) 积极锻炼身体, 提高身体素质, 加强营养, 注意饮食卫生。

摘要: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状况及与贫血发生的相关非病理性影响因素。方法 对800名育龄妇女进行抽样取血检查, 检测血红蛋白 (Hb)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 (FEP) , 同时对被检者进行有关因素的咨询调查,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 (115.33±15.25) g/L, 贫血患病率为27.5%。与贫血发生有关的非病理性影响因素有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经、体育锻炼、家庭消费状况等因素。结论 调查研究的结果 是育龄妇女贫血发生率高,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并对影响贫血的主要原因进行预防与控制, 尽可能地减少贫血的发病率。

关键词:育龄妇女,贫血状况,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张艳敏.妊娠期缺铁性贫血[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手册, 1993, 7 (3) :126-128.

8.妇女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篇八

[摘 要] 根据教育部教职成厅函《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与德育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2007)29号],我们对我市县级以下部分职业学校的部分师生进行了专题德育调查,对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包括家庭背景、学习状况、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纪意识、心理状况等方面,以及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主要经验,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德育工作者队伍状况,德育活动的组织情况等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对学校在德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同行商榷。

[关键词] 职校;思想道德状况;德育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3-0068-04

近年来,中职德育的探索和研究尽管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社会适应性低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德育的困境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扭转,所以,中职德育仍然是中职教育面临的一个亟待改进和需要创新的重大课题。我们以抽样调查为基本的研究方法,以我市县级以下部分职业学校的部分教师,600余位在校学生,500位在校学生家长及长期从事中职德育的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召开座谈会

等形式,收集和获取中职德育第一手信息资料。通过对这些信息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概括出当前农村中职德育

的现状。

一、调查数据分析

1.学生家庭背景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十分重要,不可忽视。表1列出了调查学生的家庭背景,从表中可以看出,学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占61%)。有的家长外出经商、务工,孩子成了“留守学生”,而在家照料孩子的老人对孩子多溺爱,教育方法多有不当,有时甚至还会有负作用。即使是县城学生,许多家庭由于经济困难,为了生计,家长无遐顾及孩子学习。不少家长缺少教育方法,不能起模范作用,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还有一些学生,既不在父母身边,也无人照料,家庭教育为空白,学习完全靠自觉。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容易在行为和心理上出现障碍,一不小心就会成为“问题学生”,这是学校德育中的难点。

2.学生学习现状

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不好,“中考”是他们难以启齿的话题,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与要求,迫于无法上其他普高或家长的压力来到中职学校。如表2所示,在调查中有74%的学生不是自愿来到职业中学的,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在学校待三年,不至于过早进入社会。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在外在压力下被动学习,需要教师督促,学习效果不明显;许多学生不会学习,学习中存在盲目、没有针对性的倾向(占48%),学习时经常感到迷茫,甚至厌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状况不佳。一部分学生虽然人在学校,却得过且过,无所事事。

3.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理想信念:很多学生对前途悲观,缺乏自信,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不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在调查中,有59%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毕业后会从事什么工作,有39%的学生在学校经常感到孤独,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设计不当,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在聊天座谈时,有不少学生说,毕业后想做演员、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职业理想的错位势必影响中职学生日后的发展。

道德品质:总体来看,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好的,追求上进,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爱护公物,遵守纪律等是主流,这是中职德育的可喜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道德品质有待提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3%的学生有随地吐痰的不良习惯,39%的学生平时不能遵守社会规范,33%的学生不能自觉爱护公物,32%的学生否认“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另外,中职学生责任感不强,诚信不够,自制力差,做事不能善始善终。

法纪意识:法纪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这既有课程开设的问题,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学生的违纪、违法行为,大多数是因为法律知识的缺乏。每年新生入学,我校都要进行常识性法律知识竞赛,从竞赛的结果来看,学生在初中虽然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那只是为了中考,没有多大作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在价值判断上有问题,例如,有32%的学生认为挑战法纪是勇敢的表现,17%的学生认为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20%的学生为了得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敢以身试法,24%的学生认为损坏公物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些学生的行为、认识虽不是主流,但能折射出学生法纪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的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学生是善于模仿的,如果不能对这些错误思想与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其危害将进一步扩大。

心理状况:不少中职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不健康或亚健康的态势:意志薄弱、自信心不强(74%的人对未来没有信心)、自控能力差、价值判断错位、人际交往障碍、缺乏进取精神、做事犹豫不决(39%)、过分悲观与盲目乐观、行为怪诞、语言不文明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况若得不到有效矫正,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成长,也会使整

个学校教育事倍功半。

二、思 考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德育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问卷反映的现象让我们吃惊,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新形式,增强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德育工作内容、方式、方法,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要转变观念,以人为本,拓宽渠道,注重过程,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1.转变观念,摆正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位置

观念的更新比技术的进步更重要。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为此要狠抓理论学习,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的思想、观点、理论。首先,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自觉实施素质教育。要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教育广大教师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上来,使自己的主观认识符合社会经济和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其次,彻底改变“抓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是班主任的事”的错误认识;改变抓智育硬,抓德育软的做法;改变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出了问题大喊大叫”的做法;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先成人再成材”的思想;做到德育工作“全员化”齐抓共管,保证每一项德育工作都能落实。最后,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不是不愿做工作,而是缺乏做工作的理论指导与方法,缺乏处理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要加大对教师德育工作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德育工作的实际问题,使德育工作得以落实,得以提高。

2.拓宽德育渠道,构建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德育工作是多层次、多渠道的。然而,学校的德育组织系统却往往是“校—团队—班”式的封闭形式,忽略了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力量的和谐统一。因此,它所指导的德育活动与内容常常脱离社会实际生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教育内容要依靠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去落实,为了保证德育工作能顺利进行,应实施“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学校应建立德育领导核心小组:(1)以党小组、教工会、教师团支部、校团总支为一体系,主管师生政治学习、师德建设、学生品质和行为规范教育,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打造校园文化;(2)以校领导、管理人员、年级组、学生会为一体系,负责学生常规制度、校纪、校规的贯彻落实;(3)以校领导、德育处、校外法制辅导员、班主任、家长委员会为一体系,负责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教育,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办好家长学校,不定期地请家长到校上课,阶段性地召开家长会,建立家访制度,实施家长接待日;(4)以学校领导、教研组、学科教师为一体系,挖掘学科育人因素,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这样既分工又合作,使德育工作形成一个合理的网络。

3.以人为本,强调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

德育工作的经验教训表明,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过去做德育工作,主要是以事、以任务为本,缺乏针对性,难免把学生当作德育工作的“工具”,因此,德育工作成效不大。既然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体意识的人,那么,德育工作就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作为活动准则,把“管、卡、压、罚”转变到“疏、导、育、帮”上来。如我校语文老师凌东兵,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开展“每周德育报告”活动,由学生自己将一周的班级或个人思想与行为以书面形式向全班作报告,可以是如实记述,可以就现象分析,可以谈心得体会,形式不拘一格,效果相当好,现已升级为“每日德育报告”。德育工作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尤其是学生新的特点。我们面临的这一代学生是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电视与网络使得他们变得“复杂”起来,使得情感的发育超过了他们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由于年龄与社会经验的不足,他们对有些知识的理解仅仅是朦胧的、表面的、似懂非懂的。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如果不深入了解和研究,德育工作就无法对症下药,教育是难以奏效的。

德育工作以人为本,也要求德育工作的方法要符合现代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德育工作以人为本还应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即使各方面、各途径德育实施后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出现最佳效果,从哲学的观点看,仍然是外因。要使学生在人生的坐标中找到正确的位置,重要的是他们在主观上具备辨别是非和抵御腐蚀的能力。这种能力就在于自己能转化自己的错误思想,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教育自己和别人。在实施自我教育时,首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实践自我教育。如在班干部任用时,可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确定班干部,轮流当班干部,聘任班干部或通过班主任助理制度任命班干部。

此外,教师应设置情境,创造条件,促使学生主动去体验“自我教育”的喜悦。在实施时还可以适当地“管”,因为放任自由,容易导致失败。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还要加强指导,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预测,并提出注意事项,告诉学生相应的处理办法。如我校目前在校学生928人,我们从各班选出优秀学生102人参加学生会、团委会,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学校管理,在工作中锻炼成长,自我教育,并通过这些学生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学生进步。学生会开展的“我的样子”、“学生的时尚”、“校园之声广播”等活动在校园内造成了巨大的反响,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在活动中密切关注事情的发展,在关键时刻和适当时机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促使其取得成功;活动后,对学生的表现给以诚挚、公正、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设法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愿望,并重视学生心理疏导,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

4.淡化教育结果,重视教育过程,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德育工作最忌假、大、空。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无论是渗透性德育,还是灌输性德育,其过程都表现为教育者在一定的环境下,根据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质及教育发展规律,运用有效的方法手段,把国家对受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个体道德。因此,我们要改变把德育单纯理解为培养有政治立场的“政治人”,有精明头脑的“生意人”或仅有较高学历的”知识人”的错误认识;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制定出正确的、可操作的中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要求,并围绕“要求”下工夫,淡化结果,注重过程。

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就是一个重过程的典型例子。我校政治老师汪慈恩,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亮点,“文化早餐”与“综合能力实践课”是其两大德育创新品牌。“文化早餐”是每周利用一个早读课,在班级里开展由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不限,形式多样,可以是一个故事、一则笑话、一首唐诗欣赏、一句宋词解读、一条新闻、一个谜语、一个脑筋急转弯,也可以是一首歌曲、对某种行为或现象的点评、心得体会……可以由教师组织,也可以由学生主持。总之,不拘一格,活泼自由。学生在活动的开始与结束时都要整齐喊出自我激励的口号,如“天生我材必有用,机会留给我自己”、“世界因我而精彩”、“我是最棒的”等,给自己加油鼓劲。活动的宗旨是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锻炼学生在公共场所发言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树立其自信心。此活动开展四年来,效果非常好,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现已在全校推广。“综合能力实践课”是汪慈恩老师在担任2005级就业班班主任时的德育工作一大创新。我校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实训的设施设备几乎为空白,面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就业班学生,学校不能给学生以技术,只能在其他方面想点子,培养学生技术之外的其他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课”的教材是自编教材,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培养,我校首届就业班的学生在自信心、心理、人格、行为等诸方面都有良好发展,为走向社会,顺利就业奠定了基础。

忽视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养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缺陷。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学校往往悬起高、大、全的目标,好像要把每个学生都塑造成英雄、模范,却忽视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条经典良训,没有对学生的日常道德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也没有按要求实实在在地执行,而是搞出了许多“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学生不懂得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会给别人带来什么伤害,自己该对自己的行为负什么责任。这不仅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完善,而且给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在全国上下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德育又有了新的内涵。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个人心理、人格的和谐,人际、群际的和谐,学习主体与客体的和谐,同时要开展更多的敬人教育、真人教育和环境教育,对学生进行理性的培养。

总之,学校新世纪的德育创新,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树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观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重视学生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注意拓宽德育的渠道,构建德育网络,形成德育的新格局,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作者单位 安徽省无为县高级职业中学德育教育课题组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反思下一篇:蚂蚁作文30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