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环保知识题(精选8篇)
1.小学生环保知识题 篇一
中学生国学知识50题
(二)51.“海上升明白,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
A、王勃 B、张九龄
答案:B
解析:《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52.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A、晚春 B、仲夏
答案:A
解析: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
53.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
A、时不再来B、失不再来
答案:A
解析:《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作者:张九龄
54.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
A、读到一本好书B、听到一段好乐曲
答案:B
解析:《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韶》乐是当时流行于贵族当中的古乐。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赏析能力也很强,他听了《韶》乐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品尝不出肉的滋味,这当然是一种形容的说法,但他欣赏古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55.“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
A、朋友B、学生
答案:B
解析: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典故: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56.《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
A、秦朝 B、清朝
答案:B
解析:《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
5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
答案:A
解析: 在唐代,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合称“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经皇帝御批,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事无不管,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
58.西湖的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
A、白居易 B、李白
答案:A
解析:西湖白堤,位于西湖东西向的湖面上,俗称“白沙堤”,长约一公里,相传白居易为此写诗:“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59.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
A、居无松B、居无竹C、居无梅D、居无菊
答案:B
解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出自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好一个“无竹令人俗”啊!
60.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A、法律条文B、美德善行C、圆规曲尺
答案:A
解析:规和矩这两个字的本意就是以前木匠用来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规就是圆规,矩就是“曲尺”。这里是说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61.“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
A为政清简B、平安长春C、淡泊名利
答案:A
解析:【释义】: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
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九:“赵阅道为成都转运史,出行部内,唯携一
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6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
A、李商隐 B、骆宾王
答案:A
解析:《登乐游原》作者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评论:这首诗的后两句富有哲理,写出了事物虽好,但总有凋零的一天。
63.《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
A、《金陵记》B、《石头记》
答案:B
解析:《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位石头谜,他画过石头画,写过石头诗。《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石头记》中的主人翁贾宝玉是“通灵宝玉”幻化成的,曹雪芹写的这本书,从一开始说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顽石,被丢弃在青埂峰下,后来身入红尘,经历了悲欢离合,炎凉世态,一直到顽石归天,全书结束,就是写的一块顽石的故事。
64.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
A、黄河B、长江C、淮河
答案:B
解析:《南史·陈纪下》:隋文帝谓仆射高熲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
乎?”
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有志于统一中国,在北方实行了一系
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国力大增。而当时长江南岸的陈朝后主陈叔宝却十分荒淫,不理
朝政。他虽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却依恃长江天险,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一衣带水”的意思是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障碍。近义词为近在咫尺,一水之隔。
65.“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
A、元好问 B、柳永 C、晏殊
答案:A
解析:“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两句词出自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一词中。在金庸武侠名著《神雕侠侣》中,为情所困的李莫愁常常会引用此句而被广为流传。
66.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B、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
C、乡人无不称其善也
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答案:C
67.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
A、张飞B、关羽C、卫青D、李广
答案:D
解析:“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公元前140 年,汉武帝即位,调李广为未央卫尉。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令部下务必生擒之。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敌兵马匹,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从此,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汉之飞将军”称号。
68.下列民间爱情故事起源年代最早的是: A、《白蛇传》B、《梁山仙与祝英台》C、《唐伯虎点秋香》
答案:B
解析: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白蛇传》(清代成熟)、《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千四百多年)、《孟姜女》(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的《左传》)、《牛郎织女》(不详)
69.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
A、诸葛亮B、周瑜C、曹操
答案:B
解析:苏轼为了刻画周瑜的形象,从裴松之注引三国志里蒋干拜访周瑜时“布衣葛巾”而进行艺术升华到周瑜身上的“羽扇纶巾”,虽然是蒋冠周戴,但是诗词一般可以忽略历史真实而抒发作者的情感。
70.成语“请君入瓮”,“请”的是谁?
A、来俊臣B、周兴
答案:B
解析: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71.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
A、花之君子者B、花之隐逸者
答案:B
解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7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
A、孔子 B、屈原
答案:B
73.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
A、《山海经》B、《世说新语》
答案:A
解析:《山海经》中的《大荒经》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精卫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74.“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
A、下棋B、战场C、戏台
答案:C
解析:这是戏台楹联,但严谨的来说,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这是指象棋。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这是指戏台。
75.《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
A、《汉书》B、《史记》C、《三国志》D、《左传》
答案:B
解析: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同学们要记住的就是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76.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
A、子路B、子张C、子贡D、颜回
答案:C
解析: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子张,即颛孙师,字子张,孔门弟子之一。出身微贱,且犯过罪行,经孔子教育成为“显士”。虽学干禄,未尝从政,以教授终。
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政治家,外交家,中华儒商之祖,官至鲁.卫两国之相。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史记》对其评价颇高。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 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77.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
王,那么“成吉思汗”的意思是:
A、天空 B、大海 C、草原 D、高山
答案:B
解析:“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
78.唐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
A、道是无晴却有晴B、也无风雨也无晴
答案:A
解析:《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有著名的《竹枝词九首》和《杨柳枝词九首》。
79.“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申可吞吴”描写的是谁?
A、伍子胥 B、勾践
答案:B
解析:该句出自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申可吞吴”说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典故。
80.下面哪句诗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更长?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答案:B 81.《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
A、《诗经》B、《陌上桑》C、《楚辞》D、《孔雀东南飞》
答案:A
解析:出自《诗经》中的《国风·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82.“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出自:
A、《淮南子》B、《庄子》
答案:A
解析:塞翁失马是一个成语,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从前,在边塞有精通术数的人。一天,有匹骏马无故逃跑到胡人那里去了。人们都对他们的不幸表示安慰,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福气呢?”经过几个月,那匹马竟带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众人都恭喜他们,老人却说:“这怎么不会是灾祸呢?”家里有了许多好马,儿子爱骑,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折断了大腿。众人对他们的不幸表示安慰,老人又说:“这怎么不会成为福气呢?”过了一年,北方的胡人进攻,身体强壮的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战斗。上战场打仗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了。这个人的儿子因为瘸腿,免了从军,父子的性命双双得以保全。
8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
A、《永乐大典》B、《四库全书》
答案:A 解析:《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永乐大典》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大英百科全书》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84.“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
A、左思的《三都赋》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C、班固的《两都赋》D、张衡的《二京赋》
答案:A
解析:晋代文学家左思,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这以后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85.“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
A、元稹的《莺莺传》 B、王实甫的《西厢记》
答案:A
解析:《莺莺传》为唐传奇,《西厢记》为元戏曲。
红娘这个人物在《莺莺传》中以一个平凡婢女的身份出现,她打抱不平地要成就张生与莺莺的婚事,为张生进计献策,为莺莺传书递简。这才使催、张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86.《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的是:
A、赵云、张飞、关羽B、刘备、关羽、张飞
答案:B
解析:”三英战吕布"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出现在第五回中,该片段以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与猛将吕布的殊死战斗为描述对象,描绘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殊死拼杀。
87.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
A、土地之神B、五谷之神
答案:A
解析: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88.“疱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应手,“疱丁”指的是什么?
A、一个年轻力壮的厨师 B、一个名叫“丁”的厨师
答案:B
解析:庖丁解牛,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庄子》。庖丁:庖:厨师。丁是他的名。
8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
A、《长歌行》B、《短歌行》
答案:A
解析:长歌行 诗人:汉无名氏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90.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词意更接近?
A、空穴来风B、三人成虎
答案:B
解析:“道听途说”指在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三人成虎”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空穴来风”是空传,“三人成虎”是误传。
91.《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是他的:
A、名B、字C、号
答案:C
解析: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所以曹雪芹既可以叫曹沾,亦可名曹梦阮。
92.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A
解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是由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93.《论语》是孔子编著的吗?
A、是B、不是
答案:B
解析:《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论语》成于众手,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94.下列那两部著作被誉为“史学双壁”?
A春秋和国语 B史记和资治通鉴
答案:B
解析:史学双壁是指司马迁著的《史记》和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合称为史学双壁。在中国史学著作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指:
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
答案:C
解析:屠苏一种酒的名字。饮屠苏酒也是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96.《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出自谁之手?
A、项羽B、刘邦
答案:B
解析:《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97.下面哪项最贴切形容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这种关系?
A、两人很少联系,但一直都是好友
B、两人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
C、两人的友谊平淡如水
答案:B
98.男孩要向暗恋已久的女孩表白,你会建议他用下面那句诗?
A、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B、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C、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D、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答案:D
解析:车遥遥篇
范成大
车遥遥,马憧憧。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月暂晦,星常明。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99.“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是谁最早提出的?
A、孔子B、韩愈
答案:B
解析:出韩愈的《师说》: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00.成语黄粱一梦中的黄粱指的是:
A、高粱B、玉米C、小米
答案:C
解析:黄粱指小米,黄粱一梦即指梦醒来的时候小米还没有煮熟。相传唐朝时期,一为名叫吕翁的道士因事要到邯郸,巧遇一名姓卢的书生。卢生渴望得到荣华富贵,吕翁一番劝解不见成效,便让卢生在他的枕头上睡觉,让他在梦中得到荣华富贵。卢生在梦里历经大起大跌,最后在荣华富贵中度过余年。卢生做完梦后醒来,发现店主人蒸的黄米饭
2.小学生环保知识题 篇二
英语中的句子, 按结构划分, 有:1) 简单句 (Simple Sentences) ;2) 并列句 (Compound Sentences) ;3) 复合句 (Complex Sentences) ;4) 并列复合句 (Compound ComplexSentences) ;
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
我们平时多见的是前三种结构的句子: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
1. 简单句只有一个主语 (或并列主语) 和一个谓语 (或并列谓语) , 句子各个成分都是由单词或短语表示, 这样的句子称为简单句。简单句一般分为五种句型:1) 主语+谓语 (S+Vi) 2) 主语+谓语+宾语 (S+Vt+O) ;3) 主语+谓语+表语 (S+Vi+P) ;4) 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S+Vt+Oi+Od) ;4) 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 (S+Vt+O+C)
eg.1) Albert Einstein’s name never dies. (S+Vi)
2) My father runs a big farm in Scotland. (S+Vt+O)
2.并列句由并列连词连接的两个或多个句子叫并列句。常见的并列连词分为and, but, or, yet, however, while, still等等。
1) I have worked a great deal harder, but I am making little progress. (转折关系)
2) Get up early, or you will miss the school bus. (否定条件关系)
3.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的句子叫复合句。主句是复合句的主干部分, 从句是修饰主句或主句的某个成分的, 从句在主句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表语、同位语、定语、状语等等。
1) (What he did) made his mother angry. (主语从句)
2) I doubt (whether he will arrive on time.) (宾语从句)
掌握英语中句子结构知识及英语中标点知识的重要意义
在英语的常用书面语中, 标点符号 (Punctuation) 表示句子与句子之间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借助于标点符号, 我们能够使我们所表达的内容清楚明白;使读者一目了然;从我们学习英语的角度讲, 我们很容易判断句子的结构。
句号用于一个句子的末尾, 表示一句话说完后的停顿。逗号表示短促停顿, 可以用来把句子成分之间, 句子与句子之间隔开, 可以用在并列分句之间;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与先行词之间等等。分号表示比逗号长比句号短的停顿。用于两个意思有联系的句子中。 (注意:分号前后是两个完整的句子) 此时, 分号后的句子首字母不用大写。
1. 巧学句子结构与标点知识, 解决定语从句难题。
e.g.I have made many friends, three of______are from Canada.
A.them B.whom C.Who D.that
此题很容易错选A, 高一学生对定语从句掌握不多, 他们从语感上都觉得A是正确的;可是, 我们来细细分析此题, 不难发现, 这里含有两个信息点:
通过以上分解, 我们看到的是两个意思上有联系的简单句。但是, 此题中存在的问题是:
1) 前后两个完整的句子之间并未用句号分开成为两个独立的简单句, 由此证明, 选项A是错误的;
2) 也未用分号分开成为两个意思有联系的简单句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证明, 选项A是错误的;
3) 根据我们的句子结构知识和英语中的标点知识, 分析题干中的信息—--逗号和备选各项看:并未出现逗号+并列连词的情况, 排除是并列句的可能, 再次证明选项A是错误的;
4) 结合名词性从句及定语从句知识, 也排除了是名词性复合句 (宾语从句, 同位语从句) 和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可能, 因此, 选项C, D是错误的。
因此, 只有一种可能, 是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2. 巧学句子结构与标点知识, 解决独立主格结构作状语中的难题。
在V-ing形式作状语的习题中, 1) 如果是独立主格结构作状语, 它在形式上是:
1) 名词/代词+非谓语动词+逗号, +句子的主体 (完整的简单句, 并列句或复合句) ;2) 如果是句子 (从句) 作状语, 它必然是由相应的状语连词+简单句+逗号+主句, 构成主从复合句;3) 如果是前后意思承接的并列句, 它在形式上应为:a) 简单句+逗号+and/but/so/therefore等+并列简单句b) 简单句+分号+简单句c) 简单句+句号+简单句;
E.X. () It______Sunday, the park is crowded.
A.is B.will be C.been D.being
参考答案:D提示:此处为独立主格结构中的特殊形式作状语:It being+n./adj. (表示时间、距离、天气等的名词或形容词)
3. 巧学句子结构与标点知识, 灵活翻译, 转换各种从句。
汉译英:据说, 华远公司的经理被判入狱服刑17年。
1)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manager of Hua Yuan company has been sentenced to
17 years in prison. (主语从句)
2) As is reported, the manager of Hua Yuan company has been sentenced to 17 years in prison. (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3) The manager of Hua Yuan company has been sentenced to 17 years in prison;it is reported. (并列句)
4) The manager of Hua Yuan company has been sentenced to 17 years in prison.It/This/That is reported. (简单句)
上述习题充分说明, 掌握英语中句子结构知识及英语中标点知识对于解题的辅助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历年的高考试题也非常注重句子结构知识及英语中标点知识的考查。高一学生在做题中之所以出现句子结构不清, 标点符号误用这一现象,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初高中英语语法衔接不当。在平时的教学新的语法句型时, 我们许多高中教师只注重高中相关语法的讲解, 而忽视了初中语法的复习。造成的后果就是少数英语底子较扎实的学生接受较快, 大部分学生脑子中语法线条不明, 甚至与越学越难, 产生厌学畏学心理。
2.淡化英语中的标点知识。在教学中, 首先是我们老师自身对英语中的标点知识强调不够, 导致学生长期养成的写作习惯就是:句末非逗号即句号;其次, 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时, 只注重词汇、句型、语法的正确性, 忽略了标点符号的批注。
如何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两方面的问题呢?笔者认为, 首先, 我们广大一线英语教师不要高估学生的整体语法水平, 在讲语法之前, 有必要的话, 把可能涉及的旧语法知识梳理一遍,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设计语法课的教学;其次;在相关的习题练习中, 我们提倡少练精练, 精讲透讲, 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 趁热打铁, 随堂讲解;最后, 多让学生进行英语与汉语方面的互译练习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正确使用句子结构和标点符号能力, 从而提高组织正确句子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星火英语语法全解》主编朱崇军中国社会出版社
3.用创新原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篇三
如:学习’了光学之后,针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知识,编、选两题:
例1:如右图所示,一更衣室内有一平面镜,室内右侧有一扇门,为了不使换衣人感到尴尬,门的转轴应选在A点还是B点更和理。
开始学生对这一新题感到新奇,脱口而出者很多,有的学生选A,有的选B。我并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再仔细看图,再深入领会题意。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领会到了其中的含义,不但选对了答案,而且对选错者报以大笑,并能说明其中一笑的理由。
例2:节选自《福尔摩斯侦探记》一书。一个人对其他人说:“一天,我在池边钓鱼,有人从后面走来,我看到水面上的影子,便把鱼竿一甩,正好甩在那个人的脸上。”众人听后,都说他正在说谎。众人为什么说他说谎?学生们于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种解释的理由不断出现,学生也在进行深入的互评、讨论。最后学习小组中的代表发言,给出了正确的理由为其他同学所接受。
在讲机械运动一章时,我设计了一题:一天,小明和父亲在海边游玩,突然发现海中升起一个黑乎乎的怪物,他们非常害怕,过了一会仔细一看,发现是一块礁石,小明父子仔细一想,这原来是一个很普通的自然现象,这是现象。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这是退潮现象。同时从《脑筋急转弯》中引人一题:美美和爸爸一起爬楼梯,爸爸的速度是美美的2倍,问美美上到二楼时,爸爸上到几楼?学生通过讨论也能准确的回答出上到三楼。
在讲《物态变化》一章时,引入一题:一天,壮壮报案,称自己家中的壁画被邻居家的平平偷走了。警察把平平带来,平平拒不承认。警察要求壮壮举证,壮壮回忆说:“前些天,我打开卫生间的门正在洗澡,突然从卫生间的玻璃镜上看到一个蹿人卫生间,拿走壁画,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平平。”警察略加思考,坚定的说:“画不是平平偷的,你在说谎”。你知道警察怎么知道的吗?同学们结合刚学过的知识,很快地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4.小学生环保知识题 篇四
风险(20分题)
一、当山体崩滑时如何逃生?
1、遇到山体崩滑时,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
2、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二、滑坡发生时正身处滑坡的山体上怎么办?
1、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避,并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
2、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三、泥石流来临时怎样逃生?
1、立刻向河床两岸高处跑
2、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高处爬
3、来不及奔跑时要就地抱住河岸上的树木。
四、高层居民遭遇地震时如何选择安全的避震空间?
1、立即躲到结实的桌子或床下,家具旁或墙根、墙角等处可在房屋倒塌后形成三角空间,是相对安全的地点
2、迅速逃进卫生间、储存室等面积较小的场所,这些小开间的地方是比较安全的地点。五、住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时如何避险?
1、如在地震发生时,自己在室内应立即躲到炕沿、墙根下、桌子及床下
2、若正处在门边、窗边,且窗外无其他危险建筑,可立即逃到院子中间的空地上
3、尽量利用身边物品保护住头部,如棉被、枕头等。六、滑坡最易发生在什么时期?
1、一场大雨过后或正处在连续阴雨天气中。
2、各类建筑施工和地震期间。
3、每年春季融雪期。七、外出旅游如何避免遭遇滑坡?
1、外出旅游时一定要远离滑坡多发区。
2、应在滑坡发生可能性最小的季节通过那些易发生滑坡的地区。
八、野营时如何避免遭遇滑坡?
1、野营时避开陡峭的悬崖和沟壑。
2、野营时避开植被稀少的山坡。
3、非常潮湿的山坡也是滑坡可能发生的地区。九、在易发生滑坡地区如何选择房屋?
1、检查房屋地下室的墙上是否存有裂缝、裂纹。
2、观察房屋周围的电线杆是否有向一方倾斜的现象。
3、房屋附近的柏油马路是否已发生变形。
十、滑坡过后,如何面对完好的房屋?
1、在重新入住之前,应注意检查屋内水、电、煤气等设施是否损坏。
2、管道、电线等是否发生破裂和折断。
3、如发生故障,应立刻拨打报修电话。十一、抢救被滑坡掩埋的人和物时应注意什么?
1、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干。
2、从滑坡体的侧面开始挖掘。
3、先救人,后救物。
十二、什么地方可以躲避泥石流?
1、离泥石流发生地较远处的安全高地。
2、河谷两岸的山坡高处。
3、河床两岸高处。
十三、洪水来临时,城市中的哪些地方是危险地带?
1、危房里及危房周围
2、危墙及高墙旁
3、洪水淹没的下水道
5.通川区三小学生反邪教知识测验题 篇五
1、邪教引人入教的第一步是()。A:金钱 B:威胁 C:欺骗
2、几乎所有邪教的教主都预言过()的来临。A:世界末日 B:世界大战 C:地球爆炸
3、邪教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神化活的()。A:教主 B:上帝 C:偶像
4、邪教的精神控制就是使信徒根本没有一点自己的(),完全听从教主的安排。
A:自由 B:思想 C:权利
5、“法轮功”已经成为西方反华势力对我进行渗透破坏的重要()工具。
A:文化 B:社会 C:政治
6、()年,国家已依法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并严厉打击其违法犯罪活动。
A:1998 B:1999 C:2000
7、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的思想观念,才能不上邪教的当。
A:无神论 B:辩证法 C:唯物主义
8、国家法律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不提倡()信仰宗教。
A:学生 B:未成年人 C:青少年
9、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以外传教和散发宗教宣传品。A:公共场所 B:宗教场所 C:居住地方
10、发现邪教违法犯罪活动,要及时向()报告或拨打110报警。
A:家长 B:老师 C:保安
11、加强反邪教()教育是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A:思想 B:政治 C:警示
12、在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中不幸死亡的小学生刘思影是在其()的教唆影响下学练“法轮功”的。A:爸爸 B:妈妈 C:奶奶
13、李洪志及其“法轮功”邪教组织打着“强身健体”和“真善忍”名义,极力宣扬他们的“()”。A:法轮大法 B:治病秘方 C:练功窍门
14、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全国各地发现因练习“法轮功”致死的有()多人。
A:1500 B:1600 C:2000
15、有关资料显示,当今世界有邪教组织近万个,信徒达()人。
A:数百万 B:上千万 C:数千万
16、邪教教主为了让信徒相信他、崇拜他、极力声称自己是活着的()。
A:佛祖 B:救世主 C:神
17、李洪志竟然篡改自己的出生日期,谎称自己是“()转世”。A:耶稣 B:释迦牟尼 C:灵童
18、李洪志吹嘘练功可以“开天目”,不用眼睛而用()直接看东西。
A:“超能力” B:“通灵术” C:“松果体”
19、邪教教主经常威胁信徒,如果不听邪教的安排,就有()降临。
A:灾祸 B:大病 C:妖魔 20、邪教最容易拉拢的对象就是()。
A:妇女儿童 B:病残人士 C:困难群体
21、邪教主要有()种基本类型。A:三 B:四 C:五
22、邪教往往通过举办讲座、培训或舞会等形式,以介绍学校、工作或()的名义,拉拢青少年。
A:朋友 B:对象 C:同学
23、有的邪教以()面目出现,标榜开发人的潜能和治疗人类身心疾病。
A:神医 B:大师 C:科学
24、有的邪教以()面目出现,标榜外层空间是人类的天堂。A:神怪小说 B:科幻小说 C:恐怖小说
25、在世界上,()的邪教组织最多。A:美国 B:日本 C:伊拉克
答案:
6.小学生环保知识题 篇六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
(1) 我能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4分)
shàn(扇子 ) mò( 磨坊 )
扇 磨
shān (扇风 ) mó(磨粉 )
zàng(西藏 ) kōng(天空 )
藏 空
cáng(躲藏 ) kòng(空闲 )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4分)
匆匆地(流过 ) 快活地(飞翔 ) 拼命地(逃跑 )
甜甜地(呼唤 ) ( 茂盛 )的叶子 ( 蔚蓝)的海洋
( 异样 )的气味 ( 优美 )的歌
(3)填地名成语(把成语补充完整,再把填入的部分读一读,组成我国的城市名)(5分)
至高无(上) (海)底捞月(上海 )
语重心(长) (春)暖花开( 长春)
人才济(济) (南)征北战(济南)
五湖四(海) (口)诛笔伐(海口 )
一步登(天) (津)津乐道 ( 天津)
(4)读下面的句子,给带点的词语换个说法。(2分)
1、“刷刷”,是黄叶道别(话别 )的话音。
2、一阵阵秋风掠过(吹过 )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吟唱 )。
3、走过这辽阔( 宽阔 )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5)按要求填空。(8分)
1. 北京奥运会是第_29_届,它的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2. 歌手韩红演唱了一首动情的西藏歌曲《天路》。这里的天路,指的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和线路最长的西藏铁路。
3. 九月初九为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节”。每逢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诗句。
4. 我国四大名著是指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其中《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
5. 唐代诗人孟郊在诗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呀,有哪个做子女的能报答似天高比海深的母爱呢?
(6)古诗天地。(5分)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光水暖鸭先知。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3、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选择题(5分)
1、下列词语( C )不是指真正地用眼睛看。
A、俯视 B、环视 C、轻视 D、监视
2、下列与众不同的词是(A)
A、供销社 B、出版社 C、文学社 D、通讯社
3、汽车对运输正如渔网对( C)
A、编织 B、江河 C、捕鱼 D、劳动
4、“卧薪尝胆”与下面哪个历史人物有关(B )
A、李白 B、勾践 C、诸葛亮 D、项羽
5、下面四位都是我国唐朝杰出的诗人,其中号称“诗圣”的是( A )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陆游
6、《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神通广大,他在花果山的名字叫( D )
A、孙悟空 B、齐天大圣 C、孙行者 D、美猴王
7、被誉为“东方之珠”的是下列哪座城市( C)
A、上海 B、南京 C、香港 D、澳门
8、“能说会道”中的“道”的意思是( B )
A、道路 B、说、讲 C方向 D.指
9、下面各组词语中,表示人物神态的是(C )组。
A.全神贯注 垂头丧气 满不在乎 忍饥挨饿
B.全神贯注 目不转睛 胆大妄为 安然无恙
C.全神贯注 目不转睛 垂头丧气 面如土色
D.全神贯注 迫在眉睫 提心吊胆 依依不舍
10.《清明》一诗的作者是( B )。
A.范成大 B.杜牧 C.李白 D.李贺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伞的风格
盛夏,烈日炎炎,伞撑开身子,为主人遮住了灼人的阳光。
春秋,细雨绵绵,伞撑开身子,为主人抵住了淋人的雨水。
严冬,风雨交加,伞撑开身子,为主人抵御了刺骨的寒风。
但是,一走进屋子,伞就收拢身子,谦虚地躲在墙角最不引人注意的地方。
小花猫不解地问:“伞大哥,您做了这么多的好事,却默默无文,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思呢?您还经常兴高彩烈的!”伞反问说:“如果人们需要我的时候,我蜷着身子躲起来,而用不着我的时候,我却又硬要撑开身子显示自己的存在,那生活在这世上又有什么意义呢?”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盛(shènɡ chénɡ)开 刺骨(ɡǔ ɡú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灼人( B) A、明亮 B、火烧、火烫
不解( C ) A、分开 B、解除 C、明白
3、找出文中句子错别字并改过来,(4分)
我找到的错别字:① _文___正确的是__闻__
② _彩_正确的是_采_
4、把标有横线的句子改成“句号”的句子,意思不变。(3分)
如果人们需要我的时候,我蜷着身子躲起来,而用不着我的时候,我却又硬要撑开身子显示自己的存在,那生活在这世上没有任何意义。
5、伞的风格是什么?读完短文你想到了什么?(4分)
舍己为人,读完之后我想到了蜡烛,粉笔(言之有理即可)
(二)马和驹
有一匹可敬的老马,他失去了老伴,身边只有一个惟一的儿子和他一起生活。老马十分疼爱他,把他带到一片草地上去抚养,那里有流水,有花卉,还有诱人的绿荫,总之,那里具有幸福生活所需的一切。
小马驹根本不把这种幸福的生活放在眼里,每天滥啃三叶草,在鲜花遍地的原野上浪费时光,毫无目的地东奔西跑,没有必要地沐浴洗澡,没感到疲劳就睡大觉。
这匹又懒又胖的小马驹对这样的生活逐渐厌烦了,对这片美丽的草地也产生了反感。他找到父亲,对他说:“近来我的身体不舒服。这片草地不卫生,伤害了我;这些三叶草没有香味;这里的水中带泥沙,我们在这里呼吸的空气刺激我的肺;一句话,除非我们离开这儿,不然我就要死了。”“我亲爱的儿子,既然这有关你的生命,”他的父亲答道,“我们马上就离开这儿。”他们说了就做——父子俩立刻出发去寻找一个新的家。
马驹听说出去旅行,高兴得嘶叫起来,而老马却不这么快乐,安详地走着,在前面领路。他让他的孩子爬上陡峭而荒芜的高山,那山上没有牧草,就连可以充饥的东西也没有一点儿。
天快黑了,仍然没有牧草,父子便只好空着肚子躺下睡觉。第二天,他们几乎饿得筋疲力尽了,吃到了一些长不高的灌木丛,心里十分满意。现在小马驹不再奔跑了;又过了两天,他几乎迈了前腿就拖不动后腿了。
老马心想,现在给他的教训已经足够了,就把儿子领上了一条他不认识的路,走到半夜,又把他带回到原来的草地。马驹一发现嫩草,就急忙地去吃。“啊!多么绝妙的美味啊!多么好的绿草呀!”他喊起来,“哪儿来的这么甜这么嫩的东西?父亲,我们不要再往前去找了;我们别回老家去了——让我们永远留在这个可爱的地方吧,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吧,哪个地方能跟这里相比呀!”
他这样说着,说着,天亮了。马驹认出了这个地方,原来这就是几天前他离开的那片草地。他垂下了眼睛,非常羞愧。
老马温和地对他说:“我亲爱的孩子,要记住这句格言,享受太多,就会厌恶快乐;如果要得到幸福,就必需适度节制。
1.给下面加括号的字注音。(3分)
陡( 峭)( qiào ) (嫩)( nèn )草
2.根据下列要求改变句式。(6分)
(1)这匹又懒又胖的小马驹对这样的生活逐渐厌倦了。
缩句:小马驹对生活厌倦了
(2)小马驹对父亲说:“这片草地不卫生,伤害了我,您带我离开这儿吧,不然我就要死了。”
改为转述句:小马驹对父亲说,那片草地不卫生,伤害了它,要它父亲带它离开那儿,不然它就要死了。
3.小马驹为什么要离开那片美丽的草地?后来发生了什么事?(4分)
_因为它已经厌倦那片草地了。后来它的爸爸带它出去体验了生活,让它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4.老马带着儿子离开了原来的家,他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5分)
他要带儿子去到陡峭而荒芜的高山,没有牧草的地方,再从另一条路回到原来的草地。因为他想让儿子明白“享受太多,就会厌恶快乐;如果要得到幸福,就必需适度节制。”这个道理。
5.读一读最后一段老马说的话,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体会。(5分)
只要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三、作文(50分)
(1)秋天是美好的,秋天是五彩缤纷的,秋天是迷人的,秋天是丰硕的。菊花开了,柿子红了,树叶落了,大雁南飞……请你以《秋天的快乐》为题写一篇美文,要求写出秋天景物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朋友,对不起!
7.小学生环保知识题 篇七
一、“图形”基本化
“图形”基本化是指在复杂图形中分离出解题所需要的基本图形, 利用基本图形的性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 因为空间形式的复杂性, 人类不可能把所有图形的性质都认知清楚。但人们发现, 很多复杂的图形是由基本图形组合而成, 把复杂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基本图形的问题解决,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 基本图形的性质, 以及如何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基本图形是要求学生必须进行重点表征的。初中几何知识中, 有很多基本图形, 如相似形中的A型图、8型图、一线三等角、子母三角形等, 这些基本图形的识别与性质的灵活运用是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载体, 有助于学生形成简单操作性技能, 从而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
例1:如图1, ⊙O的半径为6, 线段AB与⊙O相交于点C、D, AC=4, ∠BOD=∠A, OB与⊙O相交于点E, 设OA=x, CD=y.
(1) 求 BD 长;
(2) 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并写出定义域;
(3) 当CE⊥OD时, 求AO的长.
分析:此题由已知条件图形化之后, 不难发现第 (1) 问运用△ACO∽△ODB从而求出BD长。第 (2) 问以第 (1) 问为线索, 从图形中分离出来子母三角形△ACO∽△AOB (如图2) , 可顺利解答此问。第 (3) 问显然要把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
(1) 略, BD=9
(2) ∵△OBD∽△AOC, ∴∠AOC=∠B
又∵∠A=∠A, ∴△ACO∽△AOB
∴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
定义域为
(3) 略,
思考: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基本图形清晰的表象, 才能够与新的图形剌激产生联结, 从而激活已经有的知识链, 分离出基本图形。解题时, 一是通过已知条件获得解题线索。此例中把已知条件图形化后, 很快会发现相似的图形。二是通过敏锐的观察能力与表征的基本图形联结获得解题线索。此例中有几对子母三角形, 那么在解题中运用哪一对呢?通过分析已知与未知所要的关系式, 不难发现是运用△ACO∽△AOB这个线索。
二、“动态”静态化
“动态”静态化是指把动态问题通过动态不变性转化为静态问题来解决。动态问题反映的是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 题目往往以动点问题出现, 通常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的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 它们在线段、射线、直线或弧线上运动, 与其他定点构成特殊图形的一类开放性题目。此类题目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动静结合, 惟妙惟肖, 动点运动的图形中存在动态不变性, 学生只有发现问题中的这个规律, 巧妙利用这个规律, 才能综合运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核心知识解决问题。但是对不同的题目其动态不变性是不同的, 因此学生在表征此类题目时, 可把动态不变性进行分类表征, 如:角度不变性, 相似不变性等。
例2:如图3, 已知扇形AOB中, ∠AOB=90°, OA=OB=2, C为弧AB上的动点, 且不与A、B重合, OE⊥AC于E, OD⊥BC于D。
1若BC=1, 求OD的长;
2在△DOE中, 是否存在长度保持不变的边, 若存在, 求出该边的长;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3设BD=x, △DOE的面积为y, 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
分析:如图4, 本题第1问学生可顺利解答。第2问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 原因是学生观察图形的能力以及对图形的感悟不理想, 从中分析不出来点C在运动变化过程中, 点D与点E始终分别是弦BC与AC的中点这个动态不变性, 因此不能顺利解答此问。事实上, 如果分析出这个动态不变性, 连接AB即可得线段DE的长度是不变的始终是线段AB的一半。第3问要求△DOE的面积为y, 依据三角形面积公式, 必须知道一边及这边上的高, 从已知不难发现OD是可用含x代数式表示出来的, 就是在△DOE中, 知道了一条边, 根据解三角形知识, 可知还少一个角, 如果再知道一个角, 问题即可解决, 通过观察图形不难发现连接OC可得∠DOE在点C的运动过程中, 其度数是不变的, 始终是45°, 抓住这个动态不变性, 通过添加辅助线DF⊥OE,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 可顺利解答此题。
解: (1) 略,
(2) 略,
(3) 如图4, 连接OC, 作DF⊥OE交OE于点F因为OD⊥BC, OE⊥AC, 所以∠1=∠2, ∠3=∠4又因为∠AOB=90°,
所以
即∠DOE=45°又因为DF⊥OE,
所以∠OFD=90°
所以∠ODF=45°
又因为
所以
又在Rt△DEF中, 易得, 所以
思考:一是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观察能力, 使学生善于从动态变化的图形中通过分类、比较、辨析, 探索出图形的动态不变性质。二是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认识结构, 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学生解答数学问题要从大脑中提取所需的基本知识 (陈述性知识) 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程序性知识) , 如果这些知识在大脑中有稳定合理的知识结构, 这样, 学生提取知识的速度和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联想思维的能力会大大提高, 如上题第三问的解答过程联想到要求出一个角, 从而获得解题需要的角度不变性。
三、“典形”对象化
“典形”对象化是指对非常典型的问题, 以对象的形式进行表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最新思想, 对象概念是随着人类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而产生的, 是人类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方法, 对象由数据及对数据的处理程序组成, 对象的三大特性是封装、继承、多态, 一个对象解决一类问题。一是布鲁纳的研究认为:“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一个类目指一组有关的对象或事件, 它可以是一个概念, 也可以是一条规则。”[1]二是长时记忆的表征理论认为:“人的长时记忆系统的表征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有组织地储存。人的认知系统可以将大量相似信息组合在一起而形成更有代表性的相对抽象的心理表征, 这种心理表征就是概念。”[2]三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数学问题, 是比较复杂的一个思维操作过程, 需要学生运用表征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综合题的复杂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把面向对象的思想运用到数学解题的表征上, 对象由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方法组成, 封装是指把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表征在一起, 组成一个关联的整体, 也就是布鲁纳所说的类目。继承是指把问题的已知条件进行等价变形, 形成问题域, 继承原问题的解决方法。多态是指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联。
第一, 问题与解决方法封装在一起有利于知识的提取。学生解题时, 需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 当检索到所需要的知识信息时, 因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了封装, 因此可形成组块被提取, 有利于运用此知识信息进行新的信息加工。
第二, 对问题的条件进行等价变式, 有利于扩大问题的类比入口, 从而在类比运用时容易被检索到。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说“你以前见过此题吗?是否见过形式上略有不同的题?你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题?是否知道可用的定理?注意未知!考虑一个你熟悉的未知相同或类似的题目。”运用类比迁移进行解题, 是解题教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当对题目条件进行充分变式后, 能够扩大题目的类比范围, 从而提高典型问题的类比率。
第三, 对问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一题多解可开阔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 使学生从多角度、多背景、多侧面去理解问题。一题多变可扩大问题本身的作用范围, 同时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深化解题思维, 总结解题规律,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一题多联可形成问题系, 丰富问题的CPFS结构。
例3:如图5, 在直角坐标系中, O为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 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 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 B, 顶点为D。
(1)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 将△OAB绕点A顺时针旋转后, 点B落到点C的位置。将上述二次函数图像沿y轴向上或向下平移后经过点C。请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和平移后所得图像的函数解析式;
(3) 设 (2) 中平移后所得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为B1, 顶点为D1。点P在平移后的二次函数图像上, 且满足△PBB1的面积是△PDD1面积的2倍, 求点P的坐标。
分析: (1) 二次函数y=x2+mx+2的图像经过点B, 易得B点坐标为 (0, 2) , 再由tan∠OAB=2求出A点坐标, 将二点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得函数解析式。
(2) 易得C点坐标, 由于沿y轴平移图像, 故图像开口大小、对称轴均不变, 设出解析式, 代入C点坐标即可求解。
(3) 由于P点位置不固定, 由图6可知要分1当点P在对称轴的右侧时, 2当点P在对称轴的左侧, 同时在y轴的右侧时, 3当y点P在y轴的左侧时, 三种情况讨论。
解:略。
此题是比较典型的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面积相结合的综合性问题, 第一, 对问题可寻求多种解法。第二, 对求二次函数解析式问题, 可对条件进行充分的变式, 例如:可给出等。第三, 可将此题与其他二次函数问题进行联系, 形成问题系。
思考:此题是典型的数型结合问题, 学生在解答此题时, 顺利画出图形是获取解题思路的重要步骤。波利亚在怎样解题的理解题中说:“学生应该专心地、反复地并且从各个方面来考虑题目的主要部分。如果一幅图与该题目有关, 他应画一张图并在图上标明未知量与已知数据。”函数问题是数形结合的精典范例, 在解题过程中,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从图形中, 才能获得解题线索。教学实践表明, 如果题目有图, 学生解答起来比较容易, 如果题目没有图形, 需学生自己画图, 就增加了题目的难度, 因此,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从而运用几何直观理解数学, 使综合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 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 才能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学生对这类问题对象化后, 会在长时记忆中形成此对象的清晰表征, 便于需要时提取, 同时对此类问题经变式训练可形成简单操作性技能。
四、“局部”过程化
“局部”过程化是指对综合题的局部解题方法进行过程化, 使学生对这些过程的表征形成简单操作技能。过程化思想来源于计算机程序设计, 在程序设计过程中, 有很多程序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同样的一些操作, 而这些操作, 解决的问题是相同的, 只是有些变量的值是不同的, 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程序, 只是系数不同而已, 因此在程序设计时, 把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程序可单独编写一个过程, 供使用时调用。事实上, 综合题虽然复杂多变, 但在解题的过程中, 是由很多的逻辑段组成的, 而这些逻辑段在很多题目中是出现过的, 简言之, 综合题也是由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因此把这些动态不变的逻辑段程序化, 形成简单操作技能供解题需要时提取, 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例5:如图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顶点为M的抛物线经过点A和X轴正半轴上的点B, AO=BO=2, ∠AOB=120°。
(1) 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
(2) 连接OM, 求∠AOM的大小;
(3) 如果点C在X轴上, 且△ABC与△AOM相似, 求点C的坐标。
分析:如图8, 此题的第 (3) 问, 点C是X轴上动点, 且△ABC与△AOM相似, 此类问题是初三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分类讨论问题。此题三角形相似需两个条件, 而题目中, 隐含给一个角相等, ∠ABX=∠AOM, 而且题目分步引导学生先找到这对角相等, 然后分类讨论解答此题。
解: (1) 略
(2) 略, ∠AOM=150°;
(3) 如图9, ∵AO=OB=2, ∠AOB=120°,
∴∠ABO=∠OAB=30°, ∴∠ABX=150°;
∠ABX=∠AOM
当△ABC1∽△AOM,
解得:
∴C1的坐标为: (4, 0) ;
当△C2AB∽△AOM,
解得:BC2=6, ∴OC2=8,
∴C2的坐标为: (8, 0) .
综上所述, △ABC与△AOM相似时, 点C的坐标为: (4, 0) 或 (8, 0) .
思考:初中数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其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且在综合题中经常出现, 解题的思维过程比较固定, 表征时可形成一个简单的操作技能, 待需要时可快速提取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总之, 综合题的解答是教学难点, 教学中优化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对综合题的解题进行表征, 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解答综合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孔凡哲, 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 .
8.与算法有关的知识整合题 篇八
题目1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调查了1 000名学生的体重,根据所得数据画出的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要从这1 000人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再抽出100人作进一步调查.设这100人的体重分别为x1,x2,x3,…,x100,则图2所示的算法执行后,输出的值是.
图1
图2
分析与解图2中的算法的功能是计算最终抽出的100名学生中体重在[62.5,66.5)(单位:kg)以内的学生人数.
由图1可知,开始时调查的1 000名学生中体重在[62.5,66.5)(单位:kg)以内的学生人数为1 000×(0.07+0.08)×2=300.
又最终的100名学生是在开始时调查的1 000名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出来的,所以最终抽出的100名学生中体重在[62.5,66.5)(单位:kg)以内的学生人数为300×1001 000=30.
故图2中的算法执行后,输出的值为30.
点评本题不仅考查了频率分布直方图、抽样方法的有关知识,还考查了算法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将算法中的顺序、条件、循环这三种基本结构融为一体,有很高的综合度和思维价值.
函数的本质是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对应法则.给你一个变量的值,你可以寻找一个函数,用它来计算出另一个与之相关的变量的值.算法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可视为问题与解之间的对应法则).给你一个待解决的问题,你可以寻找一个算法,用它来求得该问题的解.因此,算法和函数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题目2图3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税法》的规定,根据公民每月的收入(在月收入不超过6 600元的情况下)计算他每月的纳税额的程序框图.
图3
(1) 试分析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纳税政策;
(2) 若某人某月的纳税额为150元,则此人当月的收入为多少?
(3) 由于物价上涨过快,为了减轻人民负担,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决定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若5%与10%的税收起征点仍然保持相差500元,要使月收入为3 500元的公民的月纳税额为60元(他的月收入最多只超过10%的税收起征点),试设计5%与10%的税收起征点.
分析与解(1) 从图3可以看出,月纳税额y(元)与月收入x(元)的函数关系式为:
y=0,0≤x≤1 600,(x-1 600)·5%,1 600<x≤2 100,
(x-2 100)·10%+25,2 100<x≤3 600,
(x-3 600)·15%+150+25,3 600<x≤6 600.
故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纳税政策是:月收入不超过1 600元的部分免于征税;超过1 600元的部分分段纳税,超过部分在500元以内(含500元)的税率为5%,超过部分在500
元至2 000元(含2 000元)的税率为10%,超过部分在2 000元至5 000元(含5 000元)的税率为15%.
(2)
即y=0,0≤x≤1 600,
0.05x-80,1 600<x≤2 100,
0.1x-185,2 100<x≤3 600,
0.15x-365,3 600<x≤6 600.
当y=150时,x=3 350.
故此人当月的收入为3350元.
(3) 设5%与10%的税收起征点分别为T1(元),T2(元),则T2=T1+500.
当T2≥3 500时,由题意得(3 500-T1)·5%=60,所以T1=2 300,从而T2=2 800,矛盾;
当T2<3 500时,由题意得500×5%+(3 500-T1-500)·10%=60,所以T1=2 650,从而T2=3 150.
所以,要使月收入为3 500元的公民的月纳税额为60元,5%的税收起征点应为2 650元,10%的税收起征点应为3 150元.
点评本题是算法中的选择结构与函数中的分段表示法的整合问题,来源于我们身边的生活,同时具有时代特色.
算法与其他知识点及现实生活的联系很密切,只要我们关注生活,就会发现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小学生环保知识题】推荐阅读:
小学文明礼仪知识题01-07
中小学生法律知识题10-18
大学生安全知识抢答题11-07
六年级小学生必考奥数题11-07
小学生阅读理解训练题01-10
小学计算题抽测方案08-28
小学数学毕业计算题08-29
小学语文奥赛训练题09-07
小学现代文阅读题12-06
小学奥数题汇总及答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