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教育(11篇)
1.关注农村教育 篇一
关注农村教育,关爱留守孩子
匡河乡沙畈河小学
匡得新
方国营
一、内容提要
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许多农民纷纷走出家门,外出务工。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孩子的现象。也随之出现了“无奈教育”、“保姆教育”、“真空教育”、“随心教育”、“极端教育”等五种教育现状。
针对这五种现状,我们教师需要做好五点:
1、勤动脚,多走访,对症下药导家长;
2、选队长,设垸长,建立完整教育网;
3、讲策略,多谈心,注意方法促自尊;
4、树典范,促中间,因材施教多层面;
5、多活动,常比赛,丰富课余促上进,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注 农村 教育 关爱
留守 孩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打工潮席卷千家万户,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了早日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使自己的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不惜背井离乡去打工,有的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看管,有的托附给亲戚朋友照看,有的则干脆让他们独立生活,电话遥控指挥,所以出现了大量留守孩子的现象。仅以我所担任的四年级一个班来说,五十三个学生中,有二十人是由爷爷奶奶看管,约占学生的总数的百分之四十;有八人由亲戚照看,约占百分之十五;独立生活的有一人,约占百分之二;单亲在家的只有十人,不及百分之二十;而且全校的情况基本相同。因而农村的小学教育出现了五种现状。
第一种是:“无奈教育”
即是由爷爷奶奶看管的孩子。其原因一是:这些老人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自己已是行动不便,既要种田,又要看管孩子,甚至有的老人要看管几个儿女的孩子;根本就是无能为力,只好任其放任自流。二是爷爷奶奶视子孙为掌上明珠,爱孙如命,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他们仍是百般迁就,万般宠爱,使得少数学生有恃无恐,无视道德、纪律。三是爷爷奶奶教育孙辈是隔代教育,顾虑多多,而且他们大部分读书不多,对孩子的学习一窍不通,也就不能有效地督促孩子的学习,再者他们的教育方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以致于孩子们不屑一顾,仍旧我行我素,他们想管也管不了。
第二种是:“保姆教育”
即是由亲戚朋友照看的孩子,他们大多存在临时性,有的只临时照看两、三个月,有的照看
一、两年,以致于这些监护人大都是只负责
孩子的吃、喝、穿、洗等保姆性的事务,而不负责他们的道德品质、学习、纪律等方面的教育,既“不想得罪孩子”,又怕孩子在父母面前说“冤枉”话,自己吃力不讨好,导致“恩人变仇人”,所以使得少数学生是学校、家庭两头撒谎,纪律涣散,学习松懈。
第三种是:“真空教育”
即是兄妹、姐弟等独立生活、父母电话遥控指挥的,而且他们大部分都是在校表现好,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学生。他们在保证正常学习的同时,又要自理大量的生活琐事,还要压抑着对爸妈的渴盼之情,他们毕竟是十多岁的孩子,精力是有限的,长此一来,使他们的精神压抑,性情孤僻,成绩下降。
第四种是:“随心教育”
即是单亲在家的,他们既舍不得丢掉田地,也舍不得丢掉猪、鸡,又不想放弃孩子的教育和学习,于是他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晨起赶着做饭和洗衣,深夜还要忙着喂猪鸡,哪有精力管孩子的品德和学习?心情好时还说两句,心情烦躁时就是一顿打和骂,对孩子的教育凭心情的好坏,缺乏始终如一。以致孩子无所适从,要么整天在紧张害怕中度过,要么干脆破罐子破摔。
第五种是:“极端教育”
即是双亲在家的,这里面又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望子成龙心切的,想孩子将来考上重点高中大学,以致一年到头,成天到晚,不是要孩子读书、写字就是要孩子做作业,使孩子失去了快乐和自由,也使孩子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见到书本就厌烦,不是主动学习而是消极地应付或是变着花样对付父母和老师。这是一种极端;而另一类则是:有少数孩子的家长在家都是有职业的,或是乡村干部,或是店老板、汽车司机,他们社交广泛,朋友众多,经济富裕,平时他们或是忙于自己的事业,或是一门心思的赚钱,顾不上孩子的教育和学习,一有空闲,三朋四友聚在一起或是喝酒、谈天到深夜,或是玩扑克、麻将到天明。孩子在一旁也津津乐道,甚至还能在父母犯混时加以指点,博得赞美,得到一两张钱的嘉奖,谈何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这又是一种极端。
综上种种,说明农村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作为身负教育职责的人民教师是任重而道远。如果我们仍用以往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应于今天的教育现状,也不适应现代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因而我们必须探索出新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近几年的教育实践中,我逐步摸索到了这样的几点:
一、勤动脚,多走访,对症下药导家长
它既能勾通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家长的教育动向;又能掌握一手材料,好对症下药。对“无奈教育”和“保姆教育”的要言明责任,陈述利害,指导教育方法,使他们真正担当起监护人的职责和老师一起搞好双边教育。对“随心教育”和“极端教育”的家长,要指明利弊,提醒他们既要注意方法得当又要注意自身的影响,共同商讨出最佳教育方案。而对独立生活的孩子,最主要的是给以关爱,看看他们的吃喝,过问他们的冷暖,提醒注意事项,辅以适度要求,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选队长,设垸长,建立完整教育网
师生共同选举那些思想品质好,工作负责有正气的干部担任路队长和垸长,路队长负责维护路队纪律和安全,有事随时反映,无事一周一汇报,垸长则负责了解和监督本垸的同学在家的表现,一有情况,随时反映,使班主任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有的放矢,树立正气,抑制不良倾向,并且形成一个学校、路队长、家长、垸长的完整的教育网络。如:有一次垸长反映饶红明同学在家中不但孝敬自己的奶奶,而且还经常给邻居奶奶端茶倒水,捶背洗衣,我便在全班进行了表扬,还上报了学校评她为“红花少年”,从此她不但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并且学习也努力了,由一个差生逐渐进步成一名优秀学生。
三、讲策略,多谈心,注意方法促自尊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尽管她们明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但他们还是喜欢听好话,不希望挨批评,所以我们教师要讲究策略,尊重学生的自尊。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在全班大力表彰;发现学生有缺点,则采用个别谈心的方法,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善意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适度地提出要求,这样能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愉快地解决问题。如今年正月垸长反映我班张文超同学在家经常骂奶奶,甚至多次动手打奶奶,还扯着姐姐的头发百般叫骂。我找他谈了一次心,他表示“一定改”,可一个星期后,同学们又反映他旧病复发,我第二次找他谈,他请求我不要将此事公布全班,他“一定坚决改”,我尊重了他的意愿,他也信守了自己的诺言。直到现在,两个多月过去了,他再也没有重犯了。
四、树典范,促中间,因材施教多层面
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自制力的不同,成绩好坏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则是严要求,要他们作表率,起带头作用,学习上个别辅导,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对中等生则鼓励其向优等生学习,以他们为榜样,争取赶上或超过他们;对品德、纪律、学习三差的学生则要
适当放松要求,在不足中找闪光点,多谈心,多提醒,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我。如:我班的方珠同学是寄住在外婆家,外婆根本管不了,多次找老师,在校打架骂娘,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考试不及格。根据该生的表现,上课时我有针对性地给他提一些简单的问题,答对后及时鼓励,还给他布置少量的作业,并且个别提示,辅导,每次完成后我就在班上表扬。有一次做值日,有两个同学跑了,他主动和另一个同学坚持扫完,我将此事在全班进行了大力表扬。从此,他和以前判若两人,由一个三差生逐渐转变为一个好学生了。
五、多活动,常比赛,丰富课余促上进
学生是天生好动的,他们的注意力和抑制力是有限的,如果只单纯地抓教育教学,会使他们感到枯燥单调,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多多开展一些有益学生身心的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丰富课余生活,占领课外空间,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兴趣和特长,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集体观念。这学期自开学以来,我有计划地开展了背书、跳绳、讲故事、书法、绘画等比赛,学生的气氛活跃了,他们都争先恐后地读、背、跳、写、画,一展所长,出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可喜局面。如:张兰同学还在全校中年级组跳绳比赛中荣获了第二名,她兴奋不已,并以这次荣誉为动力,认真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同学,进步显著,成为班上的优秀生。真是一花引来百花开,昔日的差乱班变成了今天的文明礼貌、遵守纪律、学习认真、积极上进的优胜班。
事实说明,只有教法陈旧的老师,没有不可救药的学生。我相信如果我们广大教师只要人人多一点关爱,多一点细心,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我们一定会把这些天真活泼的留守孩子培育成祖国的栋梁之材,也一定能顺利地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深入健康发展。
2.关注农村教育 篇二
初中升高中段, 有些成绩较好或家庭富裕的学生选择进城区读书, 而成绩较差和家庭情况不好的学生只能留在农村念完高中, 实现他们的大学梦。当前我国虽然提出普遍素质教育, 可实际上, 对于农村教育而言, 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 所以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过度重视考试成绩, 而不注重学生的其他成长方面, 比如品德、意志、情感的培养, 有些农村学校一味关注升学率, 导致一些学生在犯错之后, 可以不受处罚, 这无疑让教育变味, 让其他学生效仿, 从而造成校风扭曲、校纪丧失。另外来自家庭和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 如农村社会环境闭塞, 农村家长文化水平素质较低, 都是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比如, 一个学生损坏学校公物, 学校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赔偿, 请来家长, 谁知家长一味偏袒, 拒不偿还, 造成恶劣影响。农村社会风气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 长久以来, 不求进取、目光短浅的意识, 可能让学生造成消极的想法:其实不用辛苦考大学, 只要过得下去, 长期以来就形成了不学习的不良风气, 并且通过传染效应, 影响到更多的人。
从自身情况分析,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 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 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情绪方面, 容易出现焦虑、厌烦、抑郁、暴躁等不良情绪, 比如, 有些学生害怕学习, 表现在课堂上, 精神涣散, 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 遇到考试, 焦虑、茫然;有些学生长期处于抑郁的状态, 精神上处于萎靡状态;一些学生则情绪非常暴躁, 与他人有言语冲突和行为冲突。
行为方面, 由于情感、态度甚至价值观扭曲, 农村中学生经常会产生行为上的一些问题。学习上, 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 课后作业不完成, 有迟到、逃学、旷课现象;品行上, 说谎、打架、偷窃、抽烟、谈恋爱、沉迷于网络游戏, 等等。农村中学中这些现象已经成了普遍现象, 上课时, 经常会见到一些学生拿出游戏机、手机在偷偷地玩;课间之间, 也会不时出现打架斗殴事件;还有男女生不正常交往现象;村口的网吧里也健康, 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下面谈谈加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 也是培养各方面人才的场所, 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 而且要教会他们如何成为一个生理、心理都健康的人。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场所, 我们要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吸引学生学习, 这就要求我们严于律己, 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 把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并且按照新课程理念,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从而培养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并且适当地鼓励, 让学生增强自信心, 长此以往, 持续作用, 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 大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常年不在家, 出去打工, 造成广大学生无人照顾和看管, 这时候我们要付出耐心和爱心关心这部分学生, 并且要与家长保持联系, 及时反映其子女的在校情况, 以便共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学校要多开设一些心理课程辅导课程, 让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倾听学生心声, 引导他们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的问题, 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 定期做到自我评价。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和交流, 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处于人生中不成熟阶段, 心灵脆弱, 所以我们要以鼓励为主, 特别是农村学生, 让他们克服身上自卑感,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些有“问题”的学生, 要单独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 探讨这类学生存在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沉迷于网络游戏, 比如为什么经常打架斗殴, 等等, 找出其成长背景, 分析其心理问题的根源, 然后耐心地与其交流, 让这些问题学生充分信任你。放心说出自己的想法, 从而更好地解决一些问题。
农村, 特别是当代农村, 由于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 产生了所谓的留守少年, 没有家庭参与的成长的是痛苦的, 也是艰辛的, 这就要求我们付出更大的艰辛, 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培养出心理健康的中学生, 也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摘要:社会在重视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 更应该关心学生的心理成长及其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并及时解决, 避免造成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逆转的危害。农村中学生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特殊组成部分, 应当引起高度关注。
3.关注农村教育 篇三
一、农村高中办学形势十分严峻
1.高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师结构不合理。从调查中发现,农村高中教师十分紧缺,教师超负荷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骨干教师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受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要想招聘应届大学生尤其是免费师范生很困难。为了维持教学从本地初级中学抽调优秀教师,导致初中教师紧张和初高中教学脱节,这种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到整个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2.面对激烈的高考竞争,一些农村中学不得已针对中考和高考考试科目开设课程,提倡素质教育成为口号而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对于社会实践、美术、音乐、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时事教育等很难开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等培养都受到极大的限制,农村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与城市学生的差距不断扩大。
3.目前高中仍然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地方政府对农村高中教育投入极少甚至无力投入,农村高中举债办学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农村经济基础差,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和生活环境相对落后,教育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为发展农村经济从而出现重经济轻教育的现象,发展农村高中教育尤为艰难。
二、农村中学生的现状不容忽视
1.农村的独生子女在增多,部分学生扭曲心态严重。调查发现,有8.4%的学生认为是为父母读书,8.3%的学生最喜欢的场所是网吧,25%的学生是“追星族”,热爱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只有29%,近50%的学生喜欢电视娱乐节目而不喜欢新闻,崇拜科学家、英雄和模范人物等的学生还不到20%。许多来自农村的中学生很少参与洗衣、做饭、扫地、插秧、除草、收庄稼等活动,甚至不知道犁、耙、镰刀、箩筐、石磨等农用工具,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在下降。
2.家长溺爱子女现象严重,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强。调查中,有19.7%的学生享受的是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农村多数高中生每月的常规生活学习费用在300元以上,但有近10%的学生每月常规费用在600元甚至上千元以上,在学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学生不到40%,有10.3%的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农村高中生辍学现象比较严重,城镇化建设中的不良文化对农村学生的影响很大。
3.家长教育方式单一偏激,能理解父母用心的学生很少。有23.3%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和关爱,单亲家庭和寄宿生活子女比较多,学生对家庭的满意度仅仅占84.7%,能够以示范型方式教育子女的家长只占18.5%,享受和谐家庭教育环境的学生不到40%,家长依赖教师教育子女的现象比较普遍。
三、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现状值得关注
据调查统计,中小学生抽烟、酗酒、打架、赌博、恋爱以及违法犯罪的人数在增加,学生中穿奇装异服、留长发、相互攀比等不良行为也在蔓延。农村家庭贫困和缺少良好学习生活环境的学困生较多成为学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是主要原因。如今的电视、报刊、网络、游戏、赌博等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不良影响很大,学生认为家长的要求和教师的教育是说教。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不断增多的学困生,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逐渐降低,教师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也受到很大影响。
2.缺少父母的真正关爱和教育是重要原因。在调查统计中,双亲家庭学生只占86%,其中近7%的家庭为离异家庭,由父母一方照顾读书、学习环境好的学生仅占2%,家长与子女、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比较和谐的不到50%。家长对子女缺少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方法引导,家庭环境对子女教育的负面影响在扩大。
3.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中扩招办学,农村的高中教育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农村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下降,普遍存在课外生活不健康、课内课外不协调、英雄淡化明星热、思想表现不积极、独立生活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违纪作弊多、爱好娱乐不好学、个性爱好偏激化、综合素质能力差等不良现象。
英国著名学者洛克认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作为教育管理者要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绝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正能量教育和科学管理。关注和发展农村教育是当前维护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不同地区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育多样化、综合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的功能,维护教育公平和实现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这是当前所有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课题。
4.关注农村教育 篇四
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这是当今国内外共同关注的一个课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与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我国总体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只有清醒地认识和了解现今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深刻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出现的困惑,并对其进行理性全面的系统分析,才有可能寻求切合实际的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出路,从而逐步推动农村中学教师的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某农村初中教师的入职动机、专业精神等个人因素的研究,探析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寻求提高当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具体对策,以期能为贫困地区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三、研究方法和对象
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和资料,为下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同时采用个别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通过对甘肃省z县k镇的农村中学教师问卷调查,考察分析个人因素对该地区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从而归纳出该地区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个人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淡薄
通过调研分析,68.55%的人认为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迫于就业的压力或难违父母的命令,仅有24.74%的人坦言进入教育界是源于对教育职业的热爱。在就业后的专业发展上,其中有43.63%没有参加过培训或者只参加过假期短期培训,至于参加培训的原因,有51.47%是为了评职称或是因为上级规定,而出于自我发展专业需要的只有34.33%。他们的自我发展意识淡薄。
(二)教育观念陈旧
调查显示:对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具有探索和创造能力这一问题,有48.75%的人“很少探索”或者“从不探索”,有31.96%的教师偶尔探索。在教学工作中,45.68%的教师最为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关于培训,41.26%的老师对自身的学习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对在职的各种教师培训更是不感兴趣。由于观念陈旧,加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许多老师都感到力不从心,有56.30%的老师感觉到新的教学方式不好适应,对新课改基本理念不甚了解。
(三)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不强
在对“你对你的教育实践和周围教育现象是否具有反思习惯”的调查中,有57.43%的教师“从不反思”或者“很少反思”,只有42.57%的教师“偶尔反思”或者“经常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不够,那么,教师成长就是一句空话。
(四)专业精神不佳
根据调查,有43.67%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如果可能,不会继续做教师,有28.40%的教师从不和同行交流经验和看法。根据整体来看,教师的乐业、合作、创新等方面都不是很突出,说明农村教师的专业精神不够强。面对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对自己的职业感觉乏味,产生职业倦怠、安于现状、亦步亦趋以致在教学实践中缺乏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和专业进取精神。
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提升自主发展的内动力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农村教师普遍感到自己的知识量不够,教学能力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开展教师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增强教师的专业责任感,使其明确自己的专业地位和专业要求,为他们创建良好的专业发展氛围和环境,让他们认识到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就应该努力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娴熟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二)自主学习,提升专业知识素养,更新教育观念
新的教育精神是个人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写作、观摩教学、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展开学习。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教师对专业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熟知教师成长的规律并结合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促进自主专业发展。
(三)勤于反思,推动自身专业发展的深入
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机制。目前,该地区农村教师普遍自我反思意识薄弱,缺乏自我反思的动力和能力。对此,各级教育培训部门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教师普及相关的方法和途径,并经常性地加以引导,教师自身更要勤于反思、善于反思。在反思的方法上,一是记反思日记;二是写教学故事;三是交流讨论;四是行动研究。在反思的程序上,首先确认教师困境的存在;其次,对引起教育困境的情境与其他情境所具有的相似性做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困境作出解释,解决教育困境。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5.如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篇五
宋文平
您可知道,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用稚嫩的心灵迎接生活的风风雨雨!他们,也只不过是一群孩子,一群非常普通的孩子,但他们却过早的面对了这个社会所加于他们的种种挑战。他们年幼,但他们的心智却比一般的孩子成熟;他们弱小,但他们的责任却比一般的孩子重大;他们本应拥有美好的童年,但现实却促使他们过早的有了不属于他们那个年龄的沉重的喘息。他们,便是留守少年儿童!他们不是孤儿,却有着孤儿一般凄惨的境地!他们也有父母,但却享受不到跟父母在一起的快乐!
留守少年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留守少年儿童普遍缺乏良好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 据调查,留守少年儿童的监护人多为三种情况:一是祖父母监护,由祖辈监护的留守少年儿童较多,占总数的90%以上;二是由叔伯姑姨监护,此类监护的留守少年儿童占6%左右;三是独立生活的留守少年儿童占总数的4%左右。留守少年儿童缺失亲情,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 留守少年儿童问题还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高度重视,更加缺乏系统的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个人认为要解决留守少年儿童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高屋建瓴——得到更高组织的领导与帮助,组建“五群人”帮扶队伍,构建社会帮扶网络 我们争取得到社会更多的爱心支持,优化留守少年儿童学习坏 重要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留守少年儿童中的作用 大家都期待的——积极并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
例如改善寄宿制学生的寝室条件,提高学校食堂的饭菜质量,提供热水,完善体育设施等等。介于我县财政能力有限,我们更希望广大社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为改善纳雍的留守儿童问题献上您的爱心!滴水穿石,在于一点一点的积累,留守儿童的解决更是需要一步一步的进行,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总有一天留守儿童问题会解决!内心的呼唤——深入并加大对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理教育 治根之策——根本的事要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
当然,经济问题不是我们能够立马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现在还不能对此有多大的行动,但我们能够期待,“莫
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我们期待世界经济的复苏,期待中国经济的腾飞,期待纳雍经济的换新!
6.新农村建设关注留守妇女 篇六
留守妇女存在的问题
(一)自身素质低。留守妇女作为流出地农村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导
力量。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新农村的建设和现代化的进程。留守妇女自身素质低, 首先表现在文化知识水平
低。据统计, 1997 年全国共有女性劳动力2.24 亿, 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约1.58 亿人, 占总数的70.26%, 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约0.6 亿人, 占总数的27.16%, 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总数的2.58%。[2]正是由于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使其外出打工困难, 才滞留家中, 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留守妇女自身素质低, 还表现在其科技素质低。由于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低, 就决定了其掌握科学技术比较困难, 往往被排斥在农业技术队伍之外, 只能从事简单粗放、基本上依靠体力劳动的种植业, 生产的技术含量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有资料显示, “留守家乡的妇女从事的多是第一产业, 安徽和四川两省接受调查的农村妇女, 69.1%自我报告的职业都是务农, 还有14.8%的为家务劳动。”[3]最后, 由于留守妇女长年的劳作、生育及家庭经济状况的窘迫, 再加上营养的欠缺, 使她们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 而且这部分农村妇女一般都比较保守, 缺乏创新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 安于生活现状。留守妇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劳动者, 其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作用的大小直接决定于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农村生产发展的快慢, 主要靠农村劳动者对科技的掌握和应用程度, 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和重视作为流出地农村主要生产者和建设者的留守妇女的科技和文化素质问题, 以有效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市场应对能力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面向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各种市场也在逐步的形成和发展, 市场经济在不断地冲击着我国的农村地区。留守妇女的市场应对能力对流出地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 留守妇女的市场应对能力相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来说,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留守妇女的市场信息获得量少且形式渠道单一。留守妇女作为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 她们既要从事各种农业生产劳动, 又要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各方面的生活。白天, 她们基本上都是在田间地头渡过, 回到家中则要洗衣、做饭、收拾家务。这就使她们很少有闲暇的时间和多余的精力去获取需要的市场信息。此外, 在农闲季节, 留守妇女的闲暇时间就会相应的多些, 她们也有了一定的精力去收集信息。但是, 她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则只有看电视, 电视是帮助她们学习的主要媒体。从报纸和书上获取信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至于
互连网, 对大多数留守妇女来说, 则是知之甚少了。没有畅通的信息渠道, 使留守妇女在农业生产中就处于被动地位, 不能及时有效的根据市场需求来组织和安排生产, 从而造成某种程度的生产浪费。其次, 留守妇女的市场意识比较差。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必须有强烈的市场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留守妇女由于长期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与外界的接触较少, 缺乏与外界的沟通, 不懂得学习和知识在当前社会中的深远影响, 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落后, 就很难有提高自身素质主动愿望。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 不改变落后的思想意识, 不与市场接轨, 就很难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也就不会有效地推动新农村的经济建设。
再次, 留守妇女文化素质低, 进行继续学习困难。对于相当一部分留守妇女来说, 还是有接受继学习的愿望的。但是,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 当她们想要主动去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时, 却遇到了理解和实际应用上的困难, 无法很好的掌握她们需要的适应市场要求的农业生产知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妇女的继续学习, 使她们不能及时、准确的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农业市场知识。
(三)政治参与意识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扩大基层民主, 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留守妇女是流出地农村社区生活的主要参与者, 但她们对农村的村务公开、村委会选举等问题, 普遍表现出比较冷漠的态度。她们认为这些都应该是男人的事, 与她们无关, 她们不懂这些问题也没有必要去弄懂。虽然她们是农业生产和社区生活的主要参与者, 但男性却是家庭与社会的“管理者”和“指挥者”。“在农村社区, 除了妇女队长需要有妇女来承担以外, 其他的社区工作几乎都有男性来干, 从调查妇女的职业构成来看, 担任各级干部(企业干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的妇女比例只有1.1%
留守妇女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建设新农村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而农民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对于流出地农村来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不可避免的落在了留守妇女的身上, 她们则成为这些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留守妇女既是这些地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要从事者, 又是该地区农村社区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其自身存在的问题, 将会直接影响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因此, 分析和思考留守妇女问题, 既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如何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妇女问题:
一、帮助留守妇女发展生产
1、根据留守妇女遇到的生产困难给她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2、要充分利用信贷和农村金融体系, 为留守妇女提供金融和信贷支持, 支持有能力的妇女发展生产。
3、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过程中, 要充分重视留守妇女的参与, 使她们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生产。
二、生活现状
1、改变收入方式,尽量让留守妇女的收入方式多元化,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同时,开展经济作物种植、养殖和副业经营以及非农产业发展等。
2、尽力改善农村的基础生活设施,积极发展留守妇女参与到建设中。
三、乡风文明建设。
1、组织留守妇女开展文艺活动,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2、改善农村社会治安, 增强留守妇女的安全感。
3、在规划村庄街道、饮用水设施、牲畜饲养圈舍、垃圾处理等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 充分考虑留守妇女的意见。
四、调动留守妇女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同时, 留守妇女也应该冲破“男主外,女主内”的世俗偏见, 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为村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满足留守妇女的长远利益需求, 就要转变以农村家庭夫妻分居、父母子女分离为代价的劳动力转移模式, 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的转移和分流。这就要求: 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和经营收益, 吸引更多的精英留在或回到农村创业发展;将医疗、卫生、教育、金融等各种资源引向农村, 加强农村各项软、硬件设施建设, 增强农村的吸引力, 使农民无须进入城市即可享受到城市文明和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为他们提供负担得起的住房等生活设施, 实行覆盖面更广的社会保障制度, 不断创造农民工夫妻团聚、举家迁移的条件。加大农村妇女的转移培训力度, 增强其非农就业的能力和城镇生活的适应。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 提高留守妇女的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六、加大民主法制宣传力度, 增强留守妇女的政治参与意识,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留守妇女的思想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除了要不断地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 还要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留守妇女与新农村建设,叶敬忠,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展学院教授。留守妇女与新农村建设的制度设计,蒋永萍,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农村留守妇女问题与新农村建设岳雷波(南充市第六中学, 四川南充637000)
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党的十六届五中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这20
字方针,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健全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在广大农村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使广大农民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爱国爱家爱集体,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具体说来,在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
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总之,要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和公用设施建设迈出较大步伐、村容村貌实现较大改观、农村科技教育达到新水平、农村文化建设得到加强、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农村留守妇女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自身素质低。留守妇女作为流出地农村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导力量。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新农村的建设和现代化的进程。留守妇女自身素质低,首先表现在文化知识水平低。据统计,1997 年全国共有女性劳动力2.24 亿, 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约1.58 亿人,占总数的70.26%,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约0.6 亿人,占总数的27.16%,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总数的2.58%。
(二)正是由于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使其外出打工困难,才滞留家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留守妇女自身素质低,还表现在其科技素质低。由于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低,就决定了其掌握科学技术比较困难,往往被排斥在农业技术队伍之外,只能从事简单粗放、基本上依靠体力劳动的种植业,生产的技术含量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有资料显示,“留守家乡的妇女从事的多是第一产业,安徽和四川两省接受调查的农村妇女,69.1%自我报告的职业都是务农,还有14.8%的为家务劳动。”
(三)最后,由于留守妇女长年的劳作、生育及家庭经济状况的窘迫,再加上营养的欠缺,使她们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而且这部分农村妇女一般都比较保守,缺乏创新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安于生活现状。留守妇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劳动者,其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作用的大小直接决定于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农村生产发展的快慢,主要靠农村劳动者对科技的掌握和应用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和重视作为流出地农村主要生产者和建设者的留守妇女的科技和文化素质问题,以有效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市场应对能力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面向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各种市场也在逐步的形成和发展,市场经济在不断地冲击着我国的农村地区。留守妇女的市场应对能力对流出地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留守妇女的市场应对能力相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来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留守妇女的市场信息获得量少且形式渠道单一。留守妇女作为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她们既要从事各种农业生产劳动,又要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各方面的生活。白天,她们基本上都是在田间地头渡过,回到家中则要洗衣、做饭、收拾家务。这就使她们很少有闲暇的时间和多余的精力去获取需要的市场信息。此外,在农闲季节,留守妇女的闲暇时间就会相应的多些,她们也有了一定的精力去收集信息。但是,她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则只有看电视,电视是帮助她们学习的主要媒体。从报纸和书上获取信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至于互连网,对大多数留守妇女来说,则是知之甚少了。没有畅通的信息渠道,使留守妇女在农业生产中就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及时有效的根据市场需求来组织和安排生产,从而造成某种程度的生产浪费。其次,留守妇女的市场意识比较差。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有强烈的市场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留守妇女由于长期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与外界的接触较少,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不懂得学习和知识在当前社会中的深远影响,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落后,就很难有提高自身素质主动愿望。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改变落后的思想意识,不与市场接轨,就很难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就不会有效地推动新农村的经济建设。
再次,留守妇女文化素质低,进行继续学习困难。对于相当一部分留守妇女来说,还是有接受继学习的愿望的。但是,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当她们想要主动去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时,却遇到了理解和实际应用上的困难,无法很好的掌握她们需要的适应市场要求的农业生产知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妇女的继续学习,使她们不能及时、准确的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农业市场知识。
(三)政治参与意识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留守妇女是流出地农村社区生活的主要参与者,但她们对农村的村务公开、村委会选举等问题,普遍表现出比较冷漠的态度。她们认为这些都应该是男人的事,与她们无关,她们不懂这些问题也没有必要去弄懂。虽然她们是农业生产和社区生活的主要参与者,但男性却是家庭与社会的“管理者”和“指挥者”。“在农村社区,除了妇女队长需要有妇女来承担以外,其他的社区工作几乎都有男性来干,从调查妇女的职业构成来看,担任各级干部(企业干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的妇女比例只有1.1%。
7.关注农村教育 篇七
本课题立项以来, 我校课题组成员遵照执行《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管理办法》的一系列要求, 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 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1、认真撰写开题报告, 按时举行开题论证会。
2012年1月4日上午, 在县教委大院底楼会议室举行了重庆市教育科学立项专项课题《农村留守剖儿童教育培养个案与对策建议研究》开题会。课题的研究者参与了开题报告会, 课题主研之一的渝港小学教科主任陈秀阐述了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的实施步骤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中心校负责人就课题的经费落实情况、实施目标做了表态发言。重庆市教科院的专家张宏、县教研室留守儿童专项负责人之一的徐大都就课题的准备和实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2、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
从课题开题以来, 课题组在撰写方案前, 在辖区两所学校 (渝港希望小学、中嘴小学) 58名留守儿童中 (一至六年级) 随机抽取了31名留守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首先我们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了他们在学习、生活、心里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写出了问卷调查报告。2012年3月初, 我们根据留守调查报告, 根据实际情况, 课题组制定了《农村留守剖儿童教育培养个案与对策建议研究》转化考核方案。其次课题组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 再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在方案里对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课题的研究的具体步骤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 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必须读懂读透课题实施方案。
3、切实有效地开展培训、交流, 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1) 课题研究, 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为了使课题组成员深入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原则、过程、方法等, 我们于2012年2月10日在巷口镇中心校会议室召开了留守儿童课题实施会, 参与课题的十三位一线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负责人魏冬就课题预期成果和完成时间做了总体的安排, 参会教师就课题的实施内容和实施过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 形成了课题分工一览表。我们通过多次召开课题研究培训会, 帮助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研究的基础知识, 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帮助教师掌握调查法、个案跟踪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2) 定期召开课题交流会。课题实施以来, 我们召开了4次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会议, 了解课题实施的情况;学习个案研究表的填写;学习如何进行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每两月一次的课题专题研讨会, 我们着重研讨、交流课题研究过程中孩子们在学习、生活、心里等方面出现的闪光点, 以及存在的问题。比如有的老师在第一次访谈中, 就敏锐地发现问题:学生生活习惯不好, 铺张浪费乱用钱的习惯;代理家长, 特别是奶奶、爷爷对孩子放任自流, 过于溺爱导致孩子冷酷、任性、自私;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从小就缺少指导和监督, 到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时, 父母毫无办法约束和管教了。课题成员老师在访谈中针对这些问题, 对应地提出了怎么教育的建议。
4、做好个案研究, 开展各项活动, 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
(1) 为了更好地掌握留守儿童的信息, 以便对他们实施更多的关心、关爱。我们建立了留守儿童个人信息档案, 这些信息库里面收集了留守孩子和家长的各种基本情况。我们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 制定了《留守儿童个案研究记录》表册, 《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卡》, 表册的制定为教师们提供了方便, 便于教师们记录, 了解访谈的情况。这样, 让实施过程更好操作, 更适宜教育。 (2) 通过各项活动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联系, 我们设计了《留守儿童典型活动》这一内容, 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与父母的感情。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在外工作的爸爸妈妈来参加, 没有父母来参加的孩子请老师带着她们进行活动;在三八节活动中爱心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庆祝节日;再比如春天来了, 万物复苏, 景色怡人, 多数孩子在休息日可以在父母的带领下领略家乡的自然风景。为了弥补留守儿童的缺失, 2012年的春天, 学校组织了一次留守儿童春游活动, 不仅使这些留守孩子畅享了家乡的风光, 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感, 更多的是享受了集体的温暖。
5、培训代理家长, 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上, 我们充分利用代理家长这一优质资源, 加大对代理家长的培训力度, 坚持每学期给他们进行1-2次讲座, 教给他们科学的知识与方法, 让他们知道孩子的父母不在家, 做为亲戚和祖辈, 不但要让他们吃饱、吃好, 更重要的是心理发展及知识技能水平, 要与普通孩子同步发展。通过本项活动的开展, 有效地提高了代理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
二、课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由于课题管理、研究务实到位, 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能认真负责。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 指导老师与个案家庭关系融洽, 家长积极配合, 一起共同合作、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个案跟踪家庭有了较大的进步, 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有较大的转变, 前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1、提升了课题组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通过定期辅导交流、校本课题理论培训, 自学一些先进的理论, 使课题组教师深入了解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过程、方法等,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题研究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在课题研究中, 教师们能做到理论联系实施、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 从家访的过程、教师的访谈记录和反思以及对个案学生的指导。我们不难看出, 教师们无论是理论水平、文字表达、口才和交际能力, 还是实际的指导能力、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个人素质、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2、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跨上新台阶。
该课题实施一年多来, 课题组成员在开展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分析、教育实验和行动研究的过程中, 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同时也从中找出了许多共同性和规律性, 创造性地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对策, 总结出了好的经验, 丰富了教育教学理论, 使学校的教风学风焕然一新。
3、更新了家教观念, 密切了家校关系。
当然, 孩子的变化同样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通过我们与家长的不断联系与合作, 很多的代理家长现在能够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活动中, 有时遇到问题还能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寻求解决的方法, 即使远在外打工的父母还经常电话与老师联系, 比以往更关心了孩子了。
4、个案跟踪家庭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8.关注农村教育 篇八
现在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现状是:一是厌学现象严重,学习成绩较差。就我校为例,在平时各种考试中,成绩位于中下的留守孩子所占比重较大,厌学情绪严重,辍学者也以留守孩子居多。二是品行不端,易产生行为偏差。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育,在学校不受学校制度约束,常有旷课、逃课、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的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和网吧,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青年混在一起参与赌博、盗窃等违法活动。三是性格缺陷,心理不健康。他们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但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甚至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胆怯、没有精神寄托等。四是缺乏亲情,交际能力差。大多数孩子表现出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等问题。有的孩子整天独来独往,不善与同学交往,在遇到困难时无法解决,长期以往造成对自己缺乏信心、消极悲观。五是价值观扭曲,不求上进。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的零花钱多,使用自由度高,使孩子形成了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学习上则不求上进。六是安全状况令人担忧。由于大部分留守孩子的监护人为祖辈,年事已高且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而学校安全防护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导致留守孩子伤人或者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分析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不外乎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原因
就家庭而言,留守学生教育和成长问题与其缺少来自家庭的正确教育和指导有极大的关系。一是家长在增加收入与教育子女的取舍上,取了前者而舍弃了后者。二是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方式与孩子的实际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家长忙于打工,很少关注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等心理需求,错误地认为用金钱可以弥补内心的愧疚。而此时儿童心理和生理都还不成熟,易受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过多而自由支配的零花钱更助长了这些不良习气。
就学校而言,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农村学校基础教育师资薄弱,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只能实行大众化教育,忽视了“留守孩子”这个特殊群体。
就社会而言,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城乡不同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只能留在农村而不能进行正确全面的家庭教育。另外,落后的农村地区或一些城乡结合部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甚至违法乱纪的现象,各方面还未完全成熟的留守孩子易受这些方面的侵害。
新时期,做好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工作,事关农村教育质量和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事关农村稳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而解决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促进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农村学校,更应关注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将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作为全社会热切关注的敏感问题来对待,它事关整个社会安定与和谐。因此,学校必须努力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忽视“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不能实行传统的大众化教育,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其次,学校要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将“留守孩子”的姓名、性别、所在班级、父母打工地、父母联系电话、委托监护人等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备案,建立起“留守孩子”档案。专门管理,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教育和管理,为“留守孩子”关爱教育提供详实的情况。
第三、学校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整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学校要创造性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亲情教育课等新课程,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现有教师成为一专多能的教育工作者,以适应不同的教育形势与教育对象。教师要特别关注对“留守孩子”的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对孩子的显性和隐性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孩子健康、和谐发展。
第四、要加强家校联系。学校要定期召开留守孩子监护人(祖父母或亲戚)参加的家长会,反馈、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操行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留守孩子的监护人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讲座,对留守孩子的监护人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训,培养其育人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隔代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学校要经常与孩子的父母进行沟通,认真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和学习情况,使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留守孩子的成长,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孩子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第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一要加强思想道德、安全与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社会、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特殊作用,创新法制教育的途径,通过开展法制讲座、看法制宣传片、模拟法庭等活动加强对留守孩子的法制观念教育,提高学法、守法意识,提高自律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有效预防和减少留守孩子违法犯罪。建立健全学生安全教育制度,制定各种应急预案,通过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定期的安全检查,排查各种安全隐患,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二要进行感恩教育。向留守孩子介绍一些农民工打工的劳苦心酸,是父母强忍离别的痛苦外出艰难谋生养育我们。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父母是最勤劳、最坚韧、最值得敬重、最具榜样的父母,作为子女,应时刻用勤奋和刻苦来报答父母,使孩子不会感到寂寞无聊,从而杜绝一些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三要开展“手拉手”、“心交心”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青工委、少先队和学生会等组织的优势,通过开展“手拉手”、“心交心”等活动,帮助留守孩子克服孤独、思念父母之情,改变内向、自卑、暴躁、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不良性格。四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学校应多开展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娱活动,通过才艺展示建立自信心,通过活动参与感受集体的温暖。同时,还可以成立形式多样的课外兴趣小组,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各种兴趣活动,让留守孩子自主选择参加一种或几种课外兴趣小组,使留守孩子的心有所寄托。
9.关注农村进城学生的心理变化 篇九
一、城乡差距造成心理弱势
笔者对本班58名学生的零花钱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是:少数家庭经济优越的学生零花钱每天10元左右,一般学生每天5元左右,农村学生每天平均不到2元,少数农村学生几乎没有零花钱。城里学生由于地域与文化氛围的优势,从小接受比较好的基础教育,养成了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在班级活动中,城里的学生多才多艺,始终是主角;农村的学生则自信心不足,表现欲不强……以上种种,长时间地压抑着农村孩子的心灵,可能会使他们失去应有的自信,导致他们变得少言寡语,心事重重,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心态失常,缺乏青少年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个别学生还会出现报复同学、家长、老师、社会的过激举动。
二、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弱势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成才、成人,及时修补这一特殊群体心理上的缺陷,还给他们一个健康的心态和应有的自信,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首先,帮助农村学生面对问题,正视城乡差距,让差距成为学习、生活的动力。我常跟学生讲,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我国与之相比,在科技、文化、社会生产等许多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我们迎难而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掌握自己的命运。此外,我还常对学生进行逆境成材教育。
其次,抓住各种类型的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其树立自信心。运动会是展示农村孩子才能的最好机会,只要参加了运动会,我就表扬他们勇于拼搏、意志坚强。我还经常开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有时甚至把班会开成一个表演会、演讲会、辩论会,鼓励农村孩子参与,及时捕捉他们的优点,给于恰当的表扬。
再次,放大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学校每月举行一次文明宿舍评比,我经常表扬学生热爱劳动,自理能力强,遵守纪律,心里装着集体,为班级争得了荣誉,要求全班同学学习他们这种精神。
最后,指导学生调整心态,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我常对农村学生讲,世界上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谁都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谁都会受到别人的误解。如果我们能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我们一定能从宽容中找到许多快乐,一定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要切实改变农村学生的心理弱势是一个全方位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协同合作,其中,学校教育是最主要的一环。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为农村学生铺一条充满自信、走向成功的道路。
10.关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精神世界 篇十
摘要:近年来,农村小规模学校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类学校的教师甘于忍受清贫和孤独,默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值得我们尊敬。然而,教师也是普通人,教师也有喜怒哀乐。以“复式教学一家亲”QQ群为例,关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精神生活,积极为其营造倾诉的空间、搭建交流的平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QQ群
中图分类号:G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218-01
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教育实际情况,把在校生数小于100名的学校定为小规模学校。我国小规模学校大多地处偏僻,条件艰苦,设施落后,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较为枯燥,来自教学生活中的难题往往使他们困惑不已,很是需要一个倾诉、交流、求助的平台。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鲜有和专家前辈、异校同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缺乏沟通,精神世界逐渐变得贫瘠起来。鉴于此,关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精神世界,为他们搭建一个方便高效的学习交流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复式教学一家亲”QQ群(289848771)由兰州大学西部基础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于2013年1月创建。复式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农村小规模学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来,该中心连续承办了数期“国培计划”―农村边远小规模学校教师短期集中培训,有数百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参与了培训并相互结识。他们迫切希望在此后的工作中能够加强联系与交流,不断在岗位上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中心考虑到广大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需求,为他们搭建了“复式教学一家亲”QQ群这样一个方便高效的学习交流平台。该QQ群的成员不仅有研究所的研究员、高校教授,而且还有各县教研员、乡教学专干和一线乡村教师。群成员的构成,跨越了地域限制,体现出了交流主体的层次性和丰富性。
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而言,需要的是操作简单、经济成本低的交流媒介。QQ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QQ群,它强大的群聊天、群邮件、群相册、群共享、群公告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成员交流讨论、交换信息、分享资料。在群里,教师们可以就某个问题各抒己见,不同思想火花的碰撞为教师带来灵感和启发。教师在遇到疑问时可以及时向大家求助,相互之间分享教学经验、共享教育资源。
在“复式教学一家亲”QQ群里,教师们讨论的话题主要关于教学现状、学校管理、班级建设、学生学业问题、具体学科教学设计、教师培训进修以及教师待遇等等。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了解到其它地区、其它学校的教学情况,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遇到困惑、难题时,能及时向同行请教,尽快得到回复和帮助。正所谓众人划桨开大船,在QQ群里,集体智慧得以最大程度上的显现。截取“复式教学一家亲”QQ群的部分聊天记录,以飨读者。
2013-02-24
江西鹰潭余晓丽(420475576)21:33:05
这是我的新教案,有空能不能帮我看看行不行?
康乐马忠龙(83196829)21:37:59
最好是相邻年级的复式。
江西鹰潭余晓丽21:39:21
我也考虑了,但是我这里校长说四年级的老师换的太勤,学生基础不好,而且四年级的内容有点难。
此次聊天记录中,江西鹰潭余晓丽教师在设计复式教学教案时遇到了些困惑,请求同行帮忙,康乐马忠龙教师指出在班级组合上最好是相邻年级,但是余老师有她的顾虑。在QQ群中,教师之间的交流、问题的解决可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是一个反复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更加促使了教师优化教学的意识。
由于渠道的不畅通,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不能及时了解最新教育政策、课程教学改革趋势,也不方便查看浏览教育类核心期刊、专业网站。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QQ群向教学专家请教,教学专家的指导和建议为小规模学校教师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部教育世界的窗户。另外,教学专家在做课题研究时,也需要与一线教师长期保持联系,但迫于时间、经费的限制,不能经常下乡和一线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这时便能通过QQ群这种便捷的方式和一线教师沟通。利用QQ群交流的一大好处还在于避免了面对面交流时的紧张心理、气氛,教学专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大家是平等对话的主体,可以自由交流、如实反馈。
2013-03-27
静宁古岔杨彦荣(1348199778)14:15:14
修改后的方案上传了,请孙教授上线后指导,静候。
兰州大学孙冬梅(1483021800)16:43:30
阅读后联系您。
2013-04-03
兰州大学孙冬梅(1483021800)10:43:27
静宁古岔的杨校长,不知方案是否收到?只是建议,仅供参考!!
2013-04-03
静宁古岔杨彦荣(1348199778)10:48:41
收到了,谢谢您。改得很详细,我已执行。
2013-04-10
静宁古岔杨彦荣(1348199778)9:37:55
我校修订后的方案上传了!还有几张我校的图片,望孙教授和各位同仁多多关注我们!我们才有发展的不懈动力!
此次聊天记录中,静宁古岔小学的杨彦荣校长请兰州大学孙冬梅教授帮忙修改学校实施复式教学的整体方案。经过孙教授的指导,杨校长公布了《古岔小学复式实施方案》,并上传至群文件,供大家下载分享。
身处农村边远地区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平日里通常寄宿在学校,逢周末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当孩子们放学了,寂静的学校只剩下教师。“复式教学一家亲”QQ群可以使教师在遇到困惑时,相互出谋划策;取得成绩时,相互分享交流;寂寞空虚时,相互沟通慰藉;每逢节日时,相互问候祝愿。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学校,随着农村适龄学童人数的减少,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还会长期存在,它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对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需要尽快实施农村小规模学校振兴计划,加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扶持和改造,继续关注边远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不断为他们搭建更加实际、方便、廉价、高效的交流平台,方便其学习生活、交流信息、分享经验。
11.关注农村教育 篇十一
关 键 词:学生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思品教育
【中图分类号】R179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据全国妇联2008年2月召开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发布会,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孩童时期是人的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缺乏父母关爱与呵护的留守儿童,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极易在心理、生理、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很多偏差性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
留守儿童”因缺少家庭教育和关爱而性格内向孤僻、思想行为怪异,影响学习和品德的发展决非个别现象。
1、家庭城乡分居,孩子孤独胆怯。由于社会现实、城乡差距、人多地少等因素,中国部分农民涌向城市寻求出路与发展成了一种必然,这一趋势在近年多年有增无减,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条件制约,许多农村儿童不能随同父母一同前往。谈及“留守”,家长都充满了辛酸与无奈。伴随着“民工潮”涌动,农村的离婚率不断攀升,而离婚时,有些父母往往都不愿要孩子,这无疑给孩子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试问孩子如果连最为宝贵的父爱母爱都失去了,那他仅存的还有多少关爱?
2、无人看管,自由散漫。由于祖父母或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精力不够、能力不足、责任心有限,没有较多时间教育引导“留守儿童”,更不要说学习辅导。另外,“留守儿童”的祖辈们普遍都存在重养轻教的问题。孩子常年缺乏管束,导致厌学现象较为严重。心中没抱负,难以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更谈不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心理偏激,行为怪僻。由于和家人交流、联络极为有限,“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这种感情的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与他人的社会交往,甚至感觉自己遭到遗弃,他们心态极不平衡,情绪波动很大,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很容易受伤,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仇恨心理,导致沾染上不良的习气,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亲情的缺失。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但遗憾的是,“留守孩子”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父母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離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2、监护人的溺爱或放纵。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其中以单 亲 监护 为主,占所有竺护人的79.2%;其次是隔代监护,占16.9%。单亲监护和同辈或自我监护类型的监护人压力最大,家庭成员的外出增加了他们的劳务负担,他们要承受照顾家人和从事更多农业生产的双重负荷。隔代监护下的儿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最严重,由于祖辈的年老、较低的文化程度,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过度溺爱或放纵。
3、学校教育的无奈和放任。“留守儿童”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成绩较差,还有的学生无故辍学。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健康心理、良好品性的外部动因之一。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教师的关爱、集体的温暖可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一般学校里的问题学生多是一些留守儿童,学校通常是惩罚性的教育,教师往往是知道“难以管理的”听之任之,难以做到真正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促使其转化。
4、社区管理的不力。农村社会教育组织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农村村级组织职能的异化和弱化;相关部门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大教育中出现盲区又少有配合,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对策建议
针对留守孩子的不同情况,我们使家长、学校和社会多方面配合联动,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严禁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作为农村学校,应当发挥教育部门的带头作用,把留守儿童作为重点关爱对象要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对此学校应采取相应对策。
第一、要面对全体的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只有在活动中他们才能学会互相帮助,与人相处,与人交往。通过一定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从各种活动中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从交流和沟通中找到温暖。
第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学校要经常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针对心里障碍严重的学生要个别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有重要或心理话可以向朋友或老师诉说。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内心的孤单。
第三、鼓励留守儿童。学校应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在辅导的过程中要鼓励他们发表内心的看法,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觉得教师很关爱他们。学校还应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电话”,定期和远方的父母通电话,让他们觉得父母就在身边,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安慰。
第四、关爱孩子的精神成长。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是不容易发觉的问题,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作为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
【关注农村教育】推荐阅读:
关注教育细节 开展起步教学10-19
教育随笔小班关注胆小的孩子09-13
《开展绿色教育,关注学生成长》创新案例07-22
关注孩子的个别差异教育随笔09-24
关注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10-17
关注民生论文09-29
关注微笑作文10-08
关注留守儿童成长06-30
关注贫困儿童策划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