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社团教学计划

2024-12-20

国画社团教学计划(共14篇)

1.国画社团教学计划 篇一

关于“水墨童画”社团教学的心得体会

中国画(也称水墨画)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绘画,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已形成了融合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思想哲学观念的完整艺术体系。在新课程美术教学中水墨教学是重要的构成部分,理想的水墨画教学引导学生放松大胆地表达感受,帮助学生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笔墨和风格语言,让他们接触、了解、继承民族的传统绘画形式,体会水墨画的精神內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经过水墨童画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笔者存在着许多疑惑与不解,从中罗列了一些比较发现与实践心得:

小学生画水墨画有许多的偶然性,充满了意外之趣。他们对浓淡干湿的笔墨造型技巧不是太强,墨的层次分不清关系,水的运用也掌控不好,每一笔都是未知,每一笔都在探索,最终呈现的虚幻混沌的效果,可以说是真“写意”。

那么在具体的水墨画教学里,学生画面中的偶然性表达,画面上的有意思的墨色,到底好不好?这些偶然出现的水墨画面里,孩子们其实并不明白画了什么,更无法获得在水墨这一形式语言里的有意义的表现追求。所以,儿童水墨画具体的技法性表现中,所呈现在画面上的偶然与必然,应该是我们所有美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著名国画家何水法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目为《“水法”通则百法通》的文章,文中禅释了“水法”在水墨画中的特殊地位。国画中的墨分五色都是由水法而生,但儿童水墨画教学,不能将水墨画技法讲得太深、太专业。可如果不涉及这些中国画的最基本的技法,学生笔下的墨就会成为死墨,那水墨画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在水墨画教学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下宣纸的性能,可以准备几种不同的纸,用毛笔蘸着水墨用不同的笔法和方法尝试,然后比较总结,得出自己对宣纸的性能和特点的认识和了解,如熟宣不能渗化,毛边纸可以书写画水墨却体现不出更多的墨色变化等。

通过宣纸上的反复尝试、总结,学生基本了解了水墨中水与墨的关系,基本掌握了水墨画中水与墨的运用,能创作出各种宣纸上的水墨效果,才可进一步为学生介绍水墨画的画面组成要素,体会点线面在国画中的自由地运用以及由此产生韵律美。在教学《跳舞的点和线》一课中,引导学生寻找国画大师吴冠中作品中的笔墨,体会不同的用笔方法所产生的点、线、面的形状和效果不一样,体会各种用笔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用轻缓和急促两段不同的音乐请学生以不同的点和线进行表达,在音乐中尝试不同大小、形状、浓淡等点的画法;不同粗细、曲直、正侧、逆顺等线的画法及效果;不同形状墨块的用笔方法及产生的效果。水墨和音乐的结合让水墨更富有情境与情趣,身心得以放松,原本枯燥的基本功练习可以使学生兴趣浓厚,主动探索,更能使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更多的用笔方法和生动有趣的笔墨效果,从而使他们在美的熏陶中促进智力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传统国画题材容易压抑儿童的表现欲,而且高度自觉的造型及配套笔墨程式让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发挥,学生学习水墨的兴趣在单调的题材训练中容易衰退,进而疏远水墨绘画。这个已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视觉题材进行水墨画创作表现呢?

齐白石在他的画语录中曾说过:“作画贵写其生,能得形神俱似即为好矣。”把生活当作老师,可让儿童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寻找创作的对象与灵感,古人说的“师法自然”也便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用来可以写生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表现一些小的物品,如书包、鞋子、盆花、自行车等;也可以表现一定的场景,如公园中的亭子、厨房的一角等;还可以写生人物题材,如看报纸的爸爸,卖水果的阿姨等。通过写生得到的内容更富有生活情趣,刻划时更易细致入微。也可以用记忆画的形式来表现自然、生活中的对象,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的记忆题材,笔墨更为大胆,形象更为生动,也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审美情趣。比起传统国画写的“意”,儿童画的“意”显得更加具有奇特性,古人的“雅、逸、荒、寒”等“意”,显然不足以表现出儿童的思维特点的。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不同的新题材来刺激儿童的表现疲劳,让他们在不同的表现题材中体会水墨画的乐趣。

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不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品,也不以传统水墨画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品,更不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水墨画作品。总之,儿童水墨画教学的重点是在基本了解、掌握传统笔墨技法的基础上, 通过水墨语言大胆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儿童水墨教学无论是表现传统的“花鸟”,还是儿童对现实生活所见所感都必须体现儿童性,在作品中表现出儿童的天真与稚拙,表现出不同儿童独特的个性及审美情趣,同时要具有水墨画特有的笔墨情趣。

2.国画社团教学计划 篇二

生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和创新

国传统教学模式能力会被扼杀, 故改变现有的是当务之急。因画笪此在国画教学中临统的教学方法的, 基础上应在继, 努力承传教沧市南一地去探索、拓宽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法。, 促进

伞发散思维

学如在教学《熊猫》一课时, 边境完

全首先是让学生观看熊猫的图片

探小学故事等或让学生, 在学生认识了熊猫的讲述一些有关熊猫的析萍再让学生分析熊猫的生活习李外形后讨论一下用墨的处理。

性, 或者播放有关熊猫的动画片等, 最后把自己想要表现的

形象以及熊猫生活的环境作进一步的练习, 并且完成一幅作品, 这样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 有了创作的空间, 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改变教学模式, 提高绘画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 重视画面的构图, 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模式下进行临摹, 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学生间的交流较少, 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如在教学《猴子》一课时, 让学生观看猴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 分析猴子的结构特点后再对用墨做相应的要求, 通过示范, 学生对猴子的画法了解了, 再让学生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 通过练习, 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不仅得到发挥, 而且同学间的协作精神也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 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学生的绘画水平日益得到提高, 同时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三、多种表现手法, 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言:“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 时时是创造之时, 处处是创造之地。”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培养创新意识, 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1. 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充分开展

创造认知活动, 产生乐于创造要求。

2. 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进行创造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

3. 在创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 必须具备准确的

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结合国画中的表现手法, 进行创作。采用国画中的各种表现方法:如:揉纸法, 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 然后轻轻展开, 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 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 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 如画树干等。另外, 没骨法、填色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洒落法、拓印法、加剂法等等, 这样使学生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 使之能获得成功, 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 如, 学生之间或师生间共同讨论如何完成一幅画, 在教授《公鸡》一课, 在展现了公鸡以后, 背景的处理可让学生各抒己见, 进行讨论, 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 这样学生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通过表现手法,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贴近生活实际, 激发创造思维

传统的国画教学内容不外乎将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来表现, 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贴近他们的生活。如描绘“我的父母”、“窗前”、“校园”等, 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 所以画起来比较容易, 同时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 学生在进行绘画时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 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1. 故事引入, 激发兴趣

当学生刚进入课堂, 教师进行教学时, 由于学生对水墨画十分生疏。若以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 机械地临摹教师的范画, 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 从而讨厌画画, 使他们失去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先让学生听一则有趣的故事, 即:“吴大帝孙权, 让曹不兴画屏风, 曹误落笔为素, 因就作蝇, 既进, 权以生蝇, 举手弹之。”以此来激发兴趣, 然后在纸上点上一点墨, 让学生想可以画些什么? (如蝌蚪、甲虫等) 再进行更多的示范, 随即让学生来尝试。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 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 从学生的作业中可看到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也让学生体会到水墨画的独特所在。

2. 用“玩”来训练绘画的技法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 他们生性好动, 敢于去画, 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 巧妙地进行利用, 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绘画技能。如, 画“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 先用浓墨 (或色) 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 然后用淡墨或水 (色) , 点在画的中间, 利用水的张力, 以及宣纸的特性, 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 由于水分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 表现得非常兴奋, 在这个玩的过程中, 让学生感受水分的多少对画面效果产生的作用。再如, 利用写字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侧、逆、顿锋的应用以及对色彩知识的掌握。即, 让学生用平时写字的方法在宣纸上用墨写上字, 可以把字拆开、叠加、拼合等方法进行书写, 写时也可用各种运笔方法, 然后在不同的空间填上颜色。通过训练让学生对各种用笔、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 学生的主动性很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这也是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要求, 不是惯常的“抓两头, 带中间”的所谓“正态分布”式的教育, 而是让每个受教育的学生都能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或“跳一跳, 吃苹果”的润泽和成长的完善化教育。

3. 名人名画, 拓宽知识面

国画发展的历史悠久, 名人辈出, 名人轶事也多, 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领略国画艺术的魅力有着很大的作用, 如:“吴带当风, 曹衣出水”、“吴道了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画, 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等故事, 让学生感受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他们感受到学国画的乐趣。

4. 利用范例, 提高表现力

观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他们往往看得少, 对事物极其生疏, 如在画“老虎头”这一课, 教师对老虎的各个结构分析清楚, 然后让学生感受分析不同情况下老虎的各种神态, 再让学生进行创作, 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老虎各不相同, 这说明他们是用自己的感受来进行创作的。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 他们能够用笔墨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 利用各种不同的范例做比较, 让学生选择自己较满意的作品, 从而传授构图等知识, 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绘画的基本知识。

5. 内容选择, 力求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来临摹梅、兰、竹、菊等花卉、山水、鱼虫等, 一节课是临摹为主, 而学生自己主观意念受到限制, 只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做着机械的练习, 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 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 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如画“脸谱”, 我让学生先看几十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和其他不同形式的脸谱, 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绘画,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创作出来的作品都十分新颖和独特。再如画“猴子”, 先讲清猴子的结构, 教师进行示范, 强调用笔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模仿猴子的各种动作表演, 再讲述有关猴子的有趣的事情, 可观看录像让学生对猴子有更深的了解, 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创作, 这样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了知识, 也表现了自己的长处, 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6. 深入生活, 拓展表现能力

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 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学生长大了, 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 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和工作中, 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完成。所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 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三体合一, 这是历代画家用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 而有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 也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 有的更以前辈画家成名作品为范画, 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 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 如鞋、自行车、花瓶、田野中的树等静物外, 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 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 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如愉快的周末、乘凉晚会等等, 让学生深入生活, 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表现能力。

3.小学国画教学初探 篇三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也存在着很的问题,在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国画教学还是存在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在国画教学中,努力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呢?

一、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发散思维

“写生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再认识,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所以写生是基本功中最关键的一环,要非常认真。”如《画水果》一课,首先是让学生观看各种水果的图片,或让学生描述一些水果的外形、颜色、滋味等,回忆一下吃水果的美好感觉;再展示几种水果。在学生了解了有关水果的特点后讨论一下用墨、用色的处理,再让学生根据自己三年级时学习《彩墨游戏》的感受,自己尝试着画一种水果,对练习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再进行讨论;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形象进一步练习,并且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给予创作的空间,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

二、改变教学形式,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一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最终只能成为画匠,学生间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我在课堂教学中如《彩墨游戏》一课,是让学生观看用中国画材料自由画画录像以后,引导学生自由练习;再对用墨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最后要求三名学生在黑板上教师范画的左右各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也形成了老师和学生的平等关系。

三、拓宽教学渠道,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言:“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培养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创造要求。②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③在創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准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

四、更新绘画材料,提高绘画兴趣

受传统国画的影响,学生头脑中绘画国画的材料是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而我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用水粉颜料,并且能用水粉画的方法作画,还可以用油画棒等材料来作画,这样学生在材料的应用上是多种多样的,效果也十分理想、兴趣很高。

4.国画教学计划 篇四

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艺术。把国画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实施国画教学,有利于整合我校的资源优势,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我校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中国画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悠久历史和伟大成就,认识中国画的形式和艺术特色,懂得如何分辨和运用墨色,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用笔和用墨方法。掌握基本的绘画方法。通过临摹和写生能画出比较优秀的国画作品。能够鉴赏一部分优秀国画作品。

掌握中国画的分类及其工具特点,了解和掌握部分特殊工具的使用。懂得画面的构图处理和中国画的一般形式处理方式。能自如地表现所绘对象,创作出独特、优秀的美术作品。

(二)具体目标

1、让学生懂得如何分辨和运用墨色。明白“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又如何在画面上运用。

2、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用笔和用墨方法。明白中锋、侧锋、逆锋等运笔方法和其产生的不同意趣效果以及在画面的运用。

3、掌握几种基本的传统花鸟画法。

4、了解墨色和宣纸可产生的一些特殊效果并学会使用。

5、贯穿写生练习。并能把写生的内容用国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课程内容

第1课,国画工具的运用,国画握笔姿势的矫正和习惯培养。 第2课,认识笔、墨、色彩。

墨: 焦、浓、重、淡、清。

笔:用笔的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提按顿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点。

色彩:了解颜色名称,掌握简单的间色调配。

第3课,学习简单蔬果花卉的绘画,如:白菜、茄子、葡萄、枇杷、荷花、水仙、牡丹花等。

第4课,学习简单昆虫的绘画,如:蝴蝶、蜻蜓、螳螂等。 第5课,学习简单鸟类的绘画,如:喜鹊、苍鹭、珍珠鸡等。

第6课,欣赏优秀作品,结合优秀作品分析构图,并创作。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实施

先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明国画的特点,再让学生临摹进而创作,教给学生一些巧妙的绘画技巧,活动时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进行练习。

初段

1、工具材料介绍。笔、墨、纸、砚以及颜料的性质特点。

2、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3、掌握正确的执笔、用笔和用墨方法。

4、利用墨与彩调配产生的变化与宣纸特性,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彩墨的乐趣。

5、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画国画时水分的控制及笔和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国画表现能力,会画简单的瓜果、昆虫画。如:南瓜、山水、辣椒、樱桃、蜻蜓等。

中段

1、继续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2、认识笔、墨、色彩。

墨: 焦、浓、重、淡、清。

笔:用笔的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提按顿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点。

色彩:了解颜色名称,掌握简单的间色调配。

3、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墨色浓、淡、干、湿、焦的变化。

4、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欣赏近代中国画作品。

6、学会表现花卉、昆虫画的一些基本方法。

7、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自由组合配画。

8、学会收拾整理画面字画国画欣赏,并能落款命题等。

高段

1、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中国国画,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笔、墨的变化。

2、较好地掌握国画的一些技法字画,培养他们的国画表现能力。

3、欣赏古今中国画名家作品。

4、介绍一些国画的基本构图知识,并能给画面命题题款。

5、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简单的当今名家水墨花卉、山水、人物。

6、组合创作较大幅及完整的花卉、山水画。如:丝瓜、牵牛花、葡萄、葫芦、山水等。

7、学习树木、山水的绘画技法,创作体现秦巴山水和地方风土人情的作品。

8、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大胆创作。

(二)课程评价

1、通过学生的出勤情况给予评价。

2、通过学生的临摹情况给予评价。

3、通过学生的学习态度给予评价。

5.儿童国画教学计划 篇五

了解文房四宝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熟悉毛笔性能,了解用笔的正、侧、卧、逆、散的不同方法和效果,学会简单的调墨调色。教材应选择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绘制容易的事物如水果、蔬菜、鱼虾、小动物等。教学方法应用易表现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愉快地绘画,采用讲解示范,学生跟画的方法为好。讲解力求生动、形象、直观,把深奥难懂的理论形象化,可用编顺口溜、童谣的方式。

第二学期学习应转到基本技法的训练上来。

花鸟画的基本功主要是笔墨,笔墨的锻炼可以从梅兰竹菊入手,由此推及其它花卉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梅有了一定基础,再学习杏花、桃花、李花、海棠就不会觉得其难;有了画兰花的基础,再学习水仙、蝴蝶花、萱花就方便多了;有了画竹的经验,再学习天竹、芦草、杂草就比较容易;同样画好了菊花再画月季、牡丹、芍药等就非常省力。因为他们的形象结构有共同之处,表现技法自然可以互通,梅兰竹菊可选一至二种集中力量学习作为第一步的基础,等有了一定笔墨基础,举一反三学习其它花卉,结合学过的小动物组成完整的幅画,学梅兰竹菊可以用《芥子园》、《梅兰竹菊画谱》作为教材。第二学期的教学方法仍然以示范讲解跟画为主,采用实物同范画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实物讲解花卉的形体结构、生长规律,并对照范画简述笔墨的表现技法。此阶段学习相对比较枯燥,厌学现象也以这学期为多,教师应讲一些历代画家的学画故事,如:郑板桥的一辈子写兰竹石、李可染的“废画三千”、林甫的“梅妻鹤子”等,激励学生学画热情,从小立下远大志向。另外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美术活动,如组织参观画展,进行单元比赛,让学生制作贺年卡、书签送给老师家长等活动,在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得到满足的同时,欣赏水平和基本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第三学期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大量的花卉鸟类。

运用写意花鸟画的各种技法,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达到能对范画独立临摹,结合写生为创作作准备。书法学习进入结体学习阶段。教材安排应按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简后繁的原则,花和鸟穿插教学。花卉学习一般从草本花卉到木本花卉再学习蔓本、藤本花卉、翎毛、走兽、草虫、树石、器物,应选择学生熟悉的东西。教材可选用各家各派课徒稿等。教学方法采用单元教学方法。采用示范跟画、临摹、写生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每一新的内容要安排一周以上时间,争取学一种、会一种,鸟类画法以小写意为主,花卉、树石等根据不同题材不以小写意为囿。

第四学期的教材安排以写生、创作为主。

培养学生对诗的欣赏能力,传授诗书画印的有关知识和落款盖印的常识,欣赏历代名画,书法学习进入临帖阶段。教学方法采用单元教学法。一个题材从学习、临摹到写生创作为一个单元。如荷花学习单元可采用先学习荷花、叶子的各种画法,再临摹以荷花为主体的各种范画,再现场写生,根据大量不同的写生稿,用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创作出不同构图、不同效果的作品来。教师辅导以巡回指导为主。单元题材的选择可根据不同季节和具体条件来决定。要注意创作时配景的选择和搭配。培养学生诗的欣赏能力,可同欣赏名画结合起来。历代名画中的诗意图是很多的,另外可采用教师出题,让学生创作诗意图的办法。

6.国画兴趣小组计划 篇六

为了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积极开展活动,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国画兴趣小组本学期以中年级为基础,培养国画兴趣人才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绘画能力适应课改要求,活跃学校的美术活动,以及培养爱好者打好基础。具体学习内容方法如下:

一、学习方式

(一)依据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绘画方向。有了一定国画绘画基础后,再以创作为辅。引导学生如何将自己所想象的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充分发挥他们好动,思维跳跃性强,善于模仿的特点。养成对听到、看到,感到的事物进行思考的习惯。先定好主题,然后根据自己所学大胆的创作。由于决大多数同学基础不是很扎实,在上课时让其先临摩自己喜欢的作品。而后培养学生大胆创作。使学生对国画产生深厚的兴趣

(二)学习方法

(1)小组的同学在原有国画学习基础再学习国画构图,最后完成国画作业5张。

(2)以临摹与老师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先示范,后自行临摹,掌握国画基技法。

(3)积极参加各种比赛,绘出美的作业。

二、学习具体要求。

1、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将优秀国画艺术作品的欣赏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2、在学习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作品赋有童趣。

3、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避免教师死板传授。

4、将国画学习从技法学习的层面提高到文化学习层面,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涵的精神之美、格调之美、意境之美。

三、课程评价建议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分析的能力,树立学生的信心。

2、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的表现作为评价重点,对其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予以综合性评价。

3、采用自评、互评、书面评价、展览等多种方式进行学生作品的评价。

4、注意学生以及家长的反馈信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四、采取的措施:

1、美术教师要认真负责。

教师设计好教案、教法,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使之跟上教改的步伐。经常带领学生欣赏一些好的美术作品(著名画家、学生的),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教师耐心辅导。平时举行学生作品展评,让学生自评、互评,老师析评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鉴别能力。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美术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布置好教室,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氛围中。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天都正常组织活动,要坚持课余活动的原则。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美术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定期评选优秀作业,学校统一装裱。

7.高校中国画选修教学初探 篇七

关键词:选修,人文素养,教学

由于中国画所具备的特有的人文属性以及教化世人、洗涤心灵的功能, 中国画选修已经成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美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教学中遵循该学科的内在规律, 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为公共选修课, 都具备一些共通点, 如:课时短、选修学生专业方向杂、教学场地限制等等。针对这些实际情况, 我们必须对中国画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都进行精心的设计;其次, 鉴于教学场地和教学条件等硬件设施的限制, 必须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再次, 就笔者近年来的教学经验来看, 选修中国画课程的学生多为文理科专业, 出于专业兴趣和理论、技能等知识补充和学科交叉等考虑, 在教学中, 必须拓展中国画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以达到美育的功能。鉴于以上思考, 笔者以下就此展开论述:

一、以作品鉴赏和基本笔墨训练为基本课程构架

中国画通过笔墨技巧, 表现出来的是作者崇高的人文精神。所以中国画的学习包涵了技和艺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重视技能的训练, 又要重视理论的传授。通过中国画经典名作的鉴赏和品评, 深入了解中国画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在鉴赏过程中, 要指导学生提高欣赏和品评中国画作品的能力, 使他们逐步提高对艺术品的感知和认识能力。通过作品艺术风格的不同, 认识和感悟艺术的真、善、美, 通过审美教育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使他们由衷地热爱、维护和创造美好的东西, 自觉地摒弃、改造丑恶的东西, 在春风化雨般的美的熏陶中接受美的教育, 不断升华思想, 净化心灵, 从而自觉的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国画属于视觉艺术, 最终打动人还是画面呈现出来的笔墨形象, 离开了具体的笔墨和造型, 中国画的审美也就失去了载体。因此, 掌握中国画基本的笔墨技巧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点。通过基本的笔墨训练, 掌握中国画的基本语言程式, 举一反三, 以掌握笔墨无穷尽的表现力, 达到借笔墨抒写胸中意气, 将技上升为道的至高境地。

二、以写意花鸟画作为中国画选修的主要技法学习内容

写意花鸟画是中国画最为重要一个类别, 也最能表现文人情怀和笔墨意趣。写意花鸟画从构图、造型、笔墨而言, 相对山水画、人物画要简单许多, 相比工笔而言, 又更具自由性和随意性, 更能体现文人画“写”的特质。由于写意花鸟画表现的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花鸟鱼虫, 有利于教学的展开和实践教学的实施, 学生学习起来上手快, 见效明显, 能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 不至于在难度面前却步。此外, 校园四季的花卉树木既可以作为课内外写生和观察的对象, 又能在引领学生感悟大自然造化之功的同时, 潜移默化的完成了美育的熏陶和感染。

三、以临摹为基本的技能训练形式, 临摹题材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主

临摹是学习中国画最基本也是最直接有效的训练手段。达·芬奇曾说过, “能模仿者即能创造。”中国画的造型方式是意象造型, 是借助客观物象为参照, 以毛笔、墨汁、宣纸为媒介, 按照“写”的笔法要求和主观感受, 塑造意象的笔墨形象。这与西方绘画借助写生为主的客观描摹是不同的。通过临摹能让学生最直接的获得一种用抽象笔墨表现客观对象的方法, 从而形成一种笔墨定式, 再举一反三, 以达到由客观物象到意象造型的笔墨表现。数千年以来, 无数文人、画家为我们创造了最美好的艺术形象和最概括的笔墨语言, 我们应该充分的加以学习和继承。如《芥子园画谱》, 其中总结的规律性的东西仍然是我们学习中国画入门的不二之选。以梅兰竹菊为例, 这四类题材是文人画最为常见的, 这些题材不仅代表了其自身的物理属性, 同时也在数千年以来被文人、画家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属性。如梅花的傲雪、不屈, 竹子的高风亮节以及“至凌云处总虚心”的君子风范等。同时, 这些题材也是中国画造型训练和笔墨技巧训练最具规律性和代表性的, 便于学生掌握“画理”。比如, 由梅花的出枝方法到所有木本植物的枝干组织规律, 兰花叶子的穿插和所有草本植物的叶子组织。由此可见, 通过临摹, 学习古人总结出来的笔墨语言程式, 以此类推, 以达到掌握中国画基本笔墨技巧和表现形式的目的。

四、采用示范教学、多媒体以及课外写生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全方位的实施课程教学

教师示范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最直接的教学手段。通过示范教学, 能让学生直观的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步骤以及对工具材料的运用;通过多媒体的视频录像、图片范例等教学, 可以了解历代中国画名家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 拓展艺术视野;通过室外花卉、禽鸟写生, 观察和了解描绘对象的基本结构、造型、色彩等“物理”因素, 再运用临摹课程中掌握的“画理”等表现技巧, 将自然物象经过主观提炼, 从而转化为画面的笔墨形象。与此同时, 写生也是组织、创造构图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五、深入挖掘中国画的传统文化内涵, 由艺及道, 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

中国画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集中体现了作者的哲学、文学、书法及人生阅历等诸多修养和因素。我们在教学中, 要始终强调思想境界、文学修养, 书法等综合要素在中国画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 要引导学生多研读古典文、史、哲的书籍, 欣赏优秀的古典诗词, 勤于书法训练, 只有如此, 才能真正的深入中国画的核心, 而不至于停留在技法的层面。

高校中国画选修教学要针对该课程学科内在规律等特点, 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运用适当有效的教学手段, 强调人文教育在该课程中的重要性, 不断加以改革和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 并为之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因著.《中国绘画美学史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年版.

[2]王伯敏著.《中国绘画史》.上海美术出版社版.

[3]郭方颐著.《写意花鸟画技法》.天津杨柳青出版社.

8.“游戏化”国画教学例谈 篇八

一、在游戏中了解作画工具

众所周知,要想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必须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将游戏加入国画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国画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展开学习。例如,在最开始的国画课上,为了让初次接触国画的学生了解宣纸、毛笔、墨这几件作画必需品的特征,可以设计如下几个教学过程:首先是毛笔,国画用毛笔的分类是很多的,每种笔都有独特的用处,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笔,可以让学生用各种型号的笔在纸上画鸡蛋,通过鸡蛋线条的粗细大小,让大家认识不同的笔的用处;其次是墨,国画中墨的颜色和使用方法都很有特点,单凭老师简单的讲解,学生是无法掌握的,只有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尝试体会,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这时候可以让学生们玩一个“瀑布”的游戏,同学们在游戏中,必须自己调和所需色彩和改变色彩的深浅程度,以求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很好地体验到墨的神奇之处;最后是宣纸,宣纸是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是国画创作的必备材料之一。那么,如何让学生快速有效地了解宣纸呢?可以让学生们在宣纸上玩作画游戏,作画内容自己想象,通过不同颜色在宣纸上产生的特殊效果和不同用笔线条的粗、细、浓、淡变化,使学生尽快对宣纸有自己的理解。

二、在游戏中感受线、墨变化

中国画主张“以形写神”,而在形神中以“神”为主,这就要求国画创作者必须有扎实的用线、用墨基础。对于初学国画的学生来说,因为无法把握好线、墨的变化,做出的画通常有形而无神。而在国画教学中,对于线、墨的变化掌握也是整个教学中比较难的环节之一。为了激起学生对这个环节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同样可以将“游戏”融入这一环节的教学。例如以“面店”为主题,让同学们玩画面条,老师成为食客,同学们则是面店老板,老师通过点面让同学们画不同的面条,不多时,“细面”、“粗面”、“软面”、“盘面”等面条便出现在同学们的纸上,老师再适时讲解有关线、墨的相关知识,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这样的教学游戏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创造,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学习线、墨的变化。

三、在游戏中掌握国画技能

中国画“画分三科”,人物、花鸟和山水。在不同的分科上,运用的画法技巧也是不尽相同的。单以人物画来说,就有几种表现方法,各有所长,如:白描法、勾填法、泼墨法、勾染法。在国画技巧的教学中,同样可以通过融入游戏来教学。以画“荷花”为例,可以采用泼墨的方式教学。先用淡墨笔尖蘸一点浓墨勾出线描,然后用淡墨色或水点在画作的中央,利用对水的增减控制和宣纸的自身特色产生“点水”效果。教学中,同学们对这种神奇的效果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急切地想要一试身手。这时候,老师给大家组织了一次绘画比赛,让同学觉得不是简单地在学画,在比赛过程中,指导学生感受水分的增减对画面效果生成的作用,讲解泼墨作画的相关技巧。

四、在游戏中创作国画作品

绘画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即画自己想画的题材,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充满激情,有自己独特和完善的技巧和风格,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控制。小学生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都是通过先学用笔、用墨的技法,再开启自身思维,推陈出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国画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是保守和庄重的,所画内容,也仿佛规定好了一般,但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陌生又无趣的,所以他们只能停留在临摹学习阶段,无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那为什么不让学生画他们认为好看的、有趣的、可爱的、新奇的事物呢?例如在教学《兰花》时,可以先带同学们到植物园观察真正的兰花,然后在网上收集不同的兰花图片给同学们观看,让同学们在充分了解兰花之后,再让同学们下笔画。同时,引导他们想象与兰花有关的事物,有的同学在兰花下画上了一直睡午觉的蟋蟀、有的同学画了一个漂亮的兰花圃、有的同学画了长在森林里的幽兰……

学习国画不是单纯的学会画,而是能够将自己的东西画好。小学生的国画教学应该是有趣并且适于发展学生想象力的。教师的任务就是使水墨画教学成为一种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充分体会水墨创作的乐趣,使创造力肆意飞扬。

9.小学国画教学新探 篇九

摘要:从“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出发,从国画教学的纵向、横向加强联系入手,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淡化过于强调的学科特色,增加文化含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了解国画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关键词:中国画 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 程式 笔墨 学科交叉

中国画作为我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审美形式。但是由于其源远流长体系庞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只能选一些精而简的内容向学生作介绍,培养学生对国画的兴趣及审美能力,打破以往过于重视技法传授的教学理念,从更全面的角度去了解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国画教学的纵向联系。

加强国画教学的纵向联系是从小学国画课程编排及国画本身的技巧出发,寻求适应学生发展的新路子,进而达到淡化学科特色。加强纵向联系熟悉单元教材及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寻找教学切入点,寻找知识的关联,形成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使知识由复杂转向简洁明了。现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国画占有较大的份量内容丰富,花鸟虫鱼人物等等不一而足,单元知识量大,知识关联严密,且课程要求较高,有时候老师上到某一些内容时也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感觉,再加上这些年来,岭南版课本所采用的都是名家范画范本,学生感觉范画是很漂亮,但自己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学习后,效果依然不如人意。为此我们努力从中国画更纵深的方向寻找相关答案,以求在更深层次上去认识中国画,并以此解决小学国画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难点和问题。

1、中国画的程式以及教学。

程式是中国画在技法层面上的表现,其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程式化的视觉符号,也有程式的作画步骤。视觉符号方面形成了程式化的点、线、面等,而在画法上不同的物象具有不同的程式化画法,正因为如此才显出中国画之博大精深。如画石,采用不同的皴法符号产生出不同的石质效果,同时画石也有其程式化的画法:勾、皴、擦、点、染等。在这过程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让他们自主去学。

在程式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程式化的一些符号难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画程式化的东西很多,而学生掌握起来就有较大的困难,课程安排上也不可能达到,如五年级的山水画教学时所遇到的问题就较为突出,对于皴法的掌握就是一大难点、皴法本身就很多,要使学生能够用水墨作一幅简单的画,两三种皴法总是要介绍的,因此上课时就有很大的局限性。老师可以安排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课前了解各种皴法的有关知识,如雨点皴、小斧劈皴等。学生通过查找有关的资料,认识到这些皴法的来历。山水画部分,山石树木的画法介绍是必不可少的,石分三面、树分四枝这些道理总得让学生明白;石的程式化画法还是要用的,画树的方法也要让学生清楚。譬如古人说:“十日一水,五日一山”这样长时间的专学某一物体的画法,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很难实现。在此过程中,一些已经成为程式化的国画内容就显得较为繁杂,学生掌握起来困难较大,有时弄得不好,几节国画课下来,学生收到的效果却甚微,到最后按照要求完成一张简单的作业都弄得乱糟糟。用名家的画作范本是好事,可以让学生欣赏到高品位的作品,但让学生临摹却根本无法做得到,道理犹如小学生去看高等数学。学生不知道要画到怎样才算好,不可能画得像大师们的作品。对此,学生是很彷徨的。因此,因材施教就很有必要了,如画石只作简单的三面描绘,稍加皴擦,块面清楚明白即可;如画树可让学生各自画出自己心目中树,再加以系统总结及引导,并结合每位学生情况作出具体指导,这样要比介绍几十种画叶法,更有实际操作意义,并且每位学生画出来的树都不一样。

2、关于笔墨的教学。

笔墨之说由来已久,学术界的争论如何,对小学教学并不十分重要,因为我们所需要的是让学生如何了解我们传统的文化,并不需要小学生们去研究如此高深的学问。“笔墨的意义,不仅指向绘画的工具材料,以及形式层面的用笔,用墨与笔墨的结合关系,更代表着一种东方的艺术境界。”张禾《浅谈线的程式意义》,固然笔墨指向有绘画的工具材料,那么作为工具材料的毛笔、墨和宣纸的特性,就应有较好的理解,才能使工具材料为我使用,以达到笔为我使,而非我为笔奴。

事实上,五年级很多学生都是初次接触毛笔与宣纸(或接触得不多),因而只能是最基本的笔墨讲授,在用笔方面,努力使学生知道什么叫中锋、侧锋。让学生对用笔作有益的尝试,尝试后再作介绍和指导。如何才能做到“骨法用笔”?多用中锋,多用腕力,同时更让学生知道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的藏锋运笔。针对此情况多要求学生落笔要果断大胆,当行则行,该停则停,运腕有力,运笔流畅自如。

用墨是国画教学之中的另一重要问题,用墨即是对艺术客体表现的要求,也是对艺术客体得以呈现的载体。中国画中强调用墨的五色,即焦、浓、重、淡、清;六彩,即黑、白、干、湿、浓、淡。通过运用五色六彩去表现物体的阴阳向背,也正因为五色六彩包括了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所以形成中国画中较为特独的色彩观,形成较为单纯而涵括丰富的极具东方文化色彩的黑白特色。中国画的用墨在很多时候是指向对艺术审美的客体,是对作品的基本要求。在用墨上有干湿浓淡,用墨与用笔是紧密联系的,笔干则墨少,笔湿则墨多;墨与水是紧密结合一起的,因此有一些人提出中国画应该加入水法去理解,道理如同水彩,水的运用与掌握决定了水彩的成功与否。墨借助于水得以充分展现,水因墨得以增色。小学生对用墨的理解较为单纯,能用墨调出轻重并用以表现物体即可。因而学生碰到的问题较多的是笔与墨、墨与水的关系,尤其是墨与水的关系处理,一些学生调色出现问题,满团的水墨,结果画在纸上就是一团湿墨,根本无法用水墨色块或线进行造型。针对以上情况,课堂上让学生作调墨练习的尝试,在课前让学生去读一读《芥子园画谱》,了解什么叫五色六彩。课堂上让学生在实践中去理解,寻找干湿的适当调墨,学生通过实践获得较为直接的经验,以摆脱老师示范,学生被动地跟着临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再上升为文字总结,先由笔中含水量少开始调墨,笔尖的沾墨汁量少,这样调出来的墨便淡而干,然后逐渐增加含墨量,使墨块由轻到重,由浅而深。通过自主性学习,学生对调墨的掌握还是不错的。其实小学的国画课就象国画速成一样,了解不多,但又要让学生能够了解它的概貌和一些简单物体的画法。一些简单的理论也可能让学生以讨论自学的方式进行,如在用墨上常会碰到的浓破淡或淡破浓,经学生观察、讨论、实践后,大多做得不错,老师对这些技法运用加予说明:这些技法是国画中最常用的技法。让学生感受到用墨的乐趣,更使学生知道用墨的情趣。增加国画课的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在笔墨运用上的大胆尝试。

二、加强国画教学的横向联系

加强国画教学的横向联系主要是增加国画课的文化含量,加强与其他各科的联系,使学生通过国画课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以此进一步淡化本学科特色。早在唐代,大诗人王维就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是运用诗画结合的范例,并因画的诗意高得以广泛流传。其实一直以来,中国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除王维以外,还有后来的文人画,更是诗、书、画、印的综合。为此,中国画家修身往往在画外,如人品、诗词歌赋等。

1、国画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现在课程安排较偏向于多元的、广泛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增加课程的知识量。在这方面,我们曾做过多方面有益的尝试,同时也收到较为理想效果。国画课是属于造型表现课,很容易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将多方面相关的知识放到课堂教学中,从多方面去调动学生对国画课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利用地域优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本知识,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例如我上三年级国画课时,先用一节课去学习用笔用墨以及点线面的认识。内容较为简单,不就是点、线、面吗?我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它丰富起来,先让学生说说点线面的形状大小,然后让他们自己画,学生尝试着用水墨去表现,画出来的点线面也面貌各异。比如说“点”,学生画出来的有横点、竖点、斜点等,形状上也有三角形、圆等,然后又让学生说这些点能用在什么物体或景物上,有的说树叶、有的说雨天、有的说山,……当讲到线时更准备好一小段音乐,让学生说说音乐的节奏的变化过程,然后播放音乐让他们随着音乐的快慢去完成练习,让学生充分了解线的节奏,运笔的快慢与音乐如何获得同步,这样学生便能理解线条的节奏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从实际例子去了解线的不同,准备了铁丝和绳索,并让学生去表现它们,学生经过反复的实践就懂得如何用线表现不同实物,懂得了线条粗细,运笔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质感,进而理解中国画线的魅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性的掌握有关的知识。2.利用其他学科创设情景

通过其他学科的渗透,淡化过于强调的学科特色,让学生感到虽然是增加知识量及文化含量,但课堂应是更轻松,学生学起知识更易接受,如我在上《活泼可爱的飞雀》这一课时,根据这一内容的特点,加入一些其他科目的知识。首先,我用音乐导入,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让课堂轻松起来,播放一段广东音乐《百鸟朝凤》,由听觉导入本课,学生一听到模仿百种鸟声音的音乐,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先出示多种鸟实物标本,后出示麻雀实物标本,由学生去观察,指出其形体特征,学生说出麻雀的颜色特征,按照课本内容让学生观察怎样去画头背,后再作示范。学生练习过程中播放音乐以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由学生对自己作品优缺点作出评议,老师加予指导,教学中努力去做好“导”这一工作,将学习与探讨的任务交给学生,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师加予总结,让学生自己勾画简单形体。当学会单一麻雀画法后,就引导学生如何用多个麻雀去组织画面,如何从疏密动态上去解决画面的组织,老师出示数幅范画,以拓展应用视野,当完成这些以后,再引导学生去完成背景的添加,以拓展本课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背景完成后,有的画了竹子,有的画草,有的画花等等,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使本课内容与以前内容产生关联。同时,介绍近些年来,由于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少看到活泼可爱的麻雀,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保护自然,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加强国画教学与其他画种联系的教学。

将其他画种的画法运用到国画中来,目的在于进一步淡化国画本位,从而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能综合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学习《芥子园画谱》,我们不防也来学一下“刘国松”,也让“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 [1](《美术课程标准》)。使学生在更广泛的想象空间去完成国画教学任务,在墨色的运用上,应打破纯水墨语言画法,用“墨彩并用,墨彩混用,墨彩积用,粉彩水用”作画方式。还可以用水墨吸附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水墨。在水墨的变化中了解其中的趣味。现在课程安排,我认为应多安排一些大写意的,具有较多想象空间的国画,可以让学生在带有制作性的同时展开联想,再适当地加予勾勒,形成富有创造性的国画,打破传统过于严谨的画法。在这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学习,从而降低难度和增加学科的趣味。探索与合作是新课程的特色之一,很多学生在合作上找到学习国画的乐趣,比如画树可以让一个学生画树干一个画叶。在完成多个课时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完成一张较为完整的国画作品,由他们共同构思、合作完成。小学国画课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贯彻新的课程标准,从知识的结构、知识的落实到知识的实践方面,积极去培养学生对国画的兴趣及对传统文化的掌握,从国画教学的纵向、横向加强联系,深入探究知识本源,更新教学观念,渗透各学科知识充实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更广,增加课程的文化含量。在对国画传统的文化传承上,使学生对基本知识的了解,对国画渊源的认识的同时带领学生在实践小学习,充分发挥想象力,更使学生在创造能力方面得到培养。参考文献:

10.中国画教学反思 篇十

中国画《小猫》是小学中国画系列课中很受欢迎的课型,儿童喜欢小猫,其形态天真可爱,而中国画线描的技巧,又是儿童在绘画上最喜欢表达的手段。基于这些,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认识规律出发,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运用课件,从观察入手,掌握猫的基本形态。欣赏儿童作品,来激发兴趣,达到直观形象的目的。在老师作画时采用儿歌形式概括其步骤,学生易记、易掌握绘画步骤。同时,抓住给猫添画背景,进行基本技能和发散思维的训练,克服过去的“以画代教”和纯技法的毛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完成画小猫的任务的基础上,有机地收到思想教育和美育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在教授笔墨技巧时,简化传统的笔墨过程,强化水、墨、色的交相呼应,使画面具有现代感。在用笔上,只让学生了解中、侧锋两种用笔方法,使他们感受到这两种笔法所产生的线条粗、细变化即可。在用墨上,只让学生感受到墨色在白纸上的对比作用即可。所以,每每看到儿童能轻松快乐地作画,作为教者,我感到非常愉悦。

11.中国国画教学的方式与特点 篇十一

关键词:中国国画教学;方式;特点;意义0前言

传统的中国国画,运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传承中国几千年来不朽的历史文化精神,是民族艺术的经典呈现,其价值与地位是不可估量的。中国国画完美地体现出道德与审美的融合,可谓是画中有诗,寄情于画,诗画一体的完美结合。然而,与底蕴浓厚的传统中国国画文化相比,中国国画的教学就显得十分薄弱了。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缺乏条理性,都是各为一体,毫无科学性可言,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国画的人才培养,阻碍了经典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由此可见,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展中国国画教学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1开展中国国画教学的意义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华夏历史文明的古国,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无可比拟的底蕴。中国国画作为传统文化的典型,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是历代文人墨客争相推崇的对象。古人云,诗画不分家,中国国画便是诗画的完美统一体,为世人所惊叹。然而在近现代,由于历史原因的局限和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国画教育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国画的艺术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是不容轻视和磨灭的。因此,振兴国画教育事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使人们在艺术欣赏的同时感受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与精髓,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的。退一步讲,中国国画作为中国本土产生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受本土文化熏陶,带着强烈民族情感的中国人的审美视角有着极强的契合点,再加上,国画中那极具变化的线条,意境深远的墨和色,变化莫测的构型变化,使其图案突破了时空以及视线焦点的束缚,在似是而非之间,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与时代彰显的创新精神十分吻合,这为开展国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总而言之,开展国画教学,无论对人们的道德领域、精神领域、审美领域的净化,还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其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

2中国国画教学的现状

当今时代,在很多人的认知中,绘画的潜台词是色彩斑斓,绘画的工具也是铅笔、蜡笔、水彩笔等彩色硬笔,真正能用毛笔作画的人已日渐稀少。这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国画所面临的危机。有数据显示,在中国的许多绘画、美术培训机构,甚至是高校,所运用的以及教授的绘画方法也多是西方的绘画技巧,忽视了传统国画的培养与教学。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与分析,总结了以下几方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第一,受近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绘画美术培训机构乃至高校形成了一种“崇洋媚外”的思想,忽视了对传承与弘扬传统国画文化的教学思想,同时由于某些原因,遗失了基本的国画教学知识与技能,给国画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仔细研究调查资料后,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传统国画的教学课程,已经成了一种冷门课程,即使在国家大力推崇继承与保护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仍然无法改变中国国画教学课程爆冷的尴尬局面。纵然一些教育培训机构仍在困境中坚持中国国画教学,但其教学实质已经潜移默化的发生了质变。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是一种实验教学,根本没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精神领域。当然,有一部分教师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由于传统国画所蕴含的文化以及笔墨技法过于深奥,很难被学生接受,便主动舍弃了。第二,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成体系,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阻碍了国画教学的顺利开展。传统的国画教学方式是对国画的临摹,这往往会陷入一个认识误区,国画的教学就是临摹技法。其实不然,临摹的目的是为了熟悉和掌握传统国画的笔墨技法,只是学习国画的一种辅助手段,真正的意境在于体悟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第三,传统国画注重形神结合,形在外而神在内,这就给国画的绘画工具和绘画环境无形当中增添了许多特殊性与复杂性,也就给国画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一方面师资力量薄弱的教育机构,很难为学生提供相适应的工具与绘画场所;另一方面,与当今流行的其他绘画形式相比,国画绘画的提前预备工作与事后清理工作比较繁重,学生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成效缓慢,可谓事倍功半,这也是放弃传统国画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理论上来讲,无论是哪一种绘画形式,对学生的艺术能力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但却只有中国国画蕴含着传统的艺术文化精神。

3中国国画教学的方式特点之我见

鉴于中国传统国画教学所面临的危机与困境,笔者认为,中国国画教学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国画教学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传统的水墨国画为示范典型,同时建立在素描基础上的中西交融国画教学,把国画教学与现代主义精神相结合,并注重国画画展对国画教学的影响作用。第二,以临摹为基本教学手段。国画教学要使学生学会临摹,在临摹中掌握国画的基本水墨技法,但重临摹却不唯临摹,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发挥自主创新精神。第三,创作体现技法的传统性,内容的时代性。绘画创作不像临摹学习,有范本可参照,创作是从无到有,是非常个性化的,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生活体验,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想法,教师要善于正确引导,而不是简单地刻录学生。有个性才有创作,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适当对画面做调整的自由空间,根据学生的性格和艺术爱好,引导他们的创作思维,而不是按教师自己的好恶,强加给他一种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辅导学生创作出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作品。

4结语

中国的传统国画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中国民族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一页页辉煌灿烂的篇章。其历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每一篇国画作品都是情与景、物、人的完美融合,是道德情操与审美视角的相互统一,成功地展示出中国传统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是中國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传统的国画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弊端,没有系统,不够严谨,缺乏科学性,给我国国画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国画教学的方式应以临摹为一般手段,重在水墨技法的掌握,同时要兼顾传统性与时代性,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国画与时俱进,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参考文献:

[1] 汪彤.在国画教学中培养审美情趣[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 高倩.中国传统文化在国画教育中的缺失[J].术之友,2005(6).

[3] 陈振镰.国画形式美学的展开——大学中国画艺术形式与技巧的专业训练系统[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

12.谈小学国画教学设计的创新 篇十二

关键词:“图像仓库”,水墨游戏,观察,体验,个性表现

美术教育不仅是技能教育, 更是一种人文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充满着人文色彩, “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 以满足学生精神和文化的需要,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背景下,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正逐步加强关注学生的欣赏体验能力、造型创作能力、尝试探究能力、个性化塑造能力、审美感悟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等一系列对学生个体未来发展所必备的美术基本能力的要求。”

“造型 • 表现”课的技能训练, 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国画技法知识综合渗透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 通过教学, 使学生了解国画造型艺术的形式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审美教育、发展个性表现, 渗透爱国教育的过程。指导训练技能、技巧, 实践性、操作性强。传统意义上的国画技能训练基本步骤是临摹→写生→创作, 把临摹经典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也是占用大量练习的一个环节。我们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学生日常生活所见所感的形象经过经意或不经意的筛选, 积累成了他们自己的“图像仓库”, 这个仓库里充盈着的是他们生活的“真实”。他们乐于表达或表现自己对于这些真实形象的理解。让小学生在没有多少传统文化了解的前提下临摹古代大师的作品, 先不说这些经典作品中的博大而精湛的技巧之难度, 仅就这些作品的形象特征及其意向而言, 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所见所感相去甚远, 这很容易使得初学国画的小学生产生从视觉至心理上的“疏远”感, 从而对学生学习国画产生负面影响, 影响其学习国画的兴趣与热情。

传统的国画学习将临摹经典放在第一位, 存在着对学生个性体验先入为主的制约作用。因为:“一、把范画当作直观教具, 作为学生摹仿抄袭的“样板”, 起不到直观性和体验性的教育作用。二、错把模仿性教学作为造型训练和创造性教学的唯一基础。在中、小学启蒙美术教学中, 进行单一的“循序渐进”的模仿教学, 忽视了艺术的本质是创造的特点, 忽视艺术是情感体验结晶的特点, 这就偏离了美术教学培养表现与创造能力的目标。三、不适度或过多的临摹, 容易造成初学者没有范本就不会画画的可悲境地。”

艺术源于生活, 源于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教材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新课程的美术创作教学, 应是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 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融会贯通、整合构建, 才可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深刻、牢固, 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发展的能力。使学生更多的投入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中, 感受和挚爱着自己“仓库”里的图像, 让他们产生用各种表达方式抒发或宣泄的欲望。作为美术教师, 应更注重“对象”意识, 注重教学过程中蕴含的人文价值, 宽容并积极响应学生的个性表现。不断为先进的教学观念充实新鲜血液, 从教学内容, 到技法训练及评价等多方面灵活调度, 为学生在现代环境下学习传统国画艺术提供和创造崭新的情境。

写生是提高观察力最重要的方式, 在写生时可以让学生摸一摸, 闻一闻, 充分调动学生尽可能多的感觉器官, 使学生对所画之物像有更全面、更细致的了解。这种全方位的现场感, 是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美感, 激发学习兴趣, 从中引出问题, 引起学习的内在需要, 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去, 拓展其表现思维的丰富性, 增强表现的自信心, 从而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沉浸于学习中, 在充满激情的笔下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在对景写生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感悟能力, 并启迪着学生热爱生活, 美化生活的热情。传统国画题材分为山水、花鸟、人物、动物、建筑。其中鲜见对代表人类物质文化如生活用品等静物形象的表现, 而这类形象正是与现代人的生活最贴近的一部分。为了充分体现教学的对象性、开放性、多样性原则, 在国画教学内容设计上, 我首先倾向于这种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形象资源, 因为他们对这些形象直接接触, 印象深刻, 在这些形象中渗透着小作者真诚的体验情感, 教师甚至可以带领学生直接用国画工具材料对“景”写生。将新观念生动地融入国画教学的内容、过程、形式、方法中, 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取向上呈现多元化和丰富性, 让教学活动有效而新颖, 让学生的学习轻松愉快, 健康积极。

在教学图片的参考上, 要把握经典与适度的原则, 多则容易造成学生视觉依赖和模仿。本着以初学者的体验为先导的原则, 欣赏学习经典作品要适时和少量, 即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亲历写生创作后再参考欣赏学习。欣赏的大师作品我选用有代表巅峰和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梁楷的简笔水墨写意, 徐渭的水墨写意花草, 吴冠中的现代水墨。

儿童学习水墨画因其生理特点的限制, 笔下的作品往往会充溢着特殊的趣味:稚拙、生动、原始、“现代”感、自然的变形等, 都是学生思维创造的结晶, 是学生心灵的反映, 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他们着迷于自己生活所见所感的形象, 着迷于用多变的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体验, 并在充满激情的笔下获得愉悦和自信, 这一点已是教学巨大的成功。作为美术教师, 应以开放的观念设计儿童水墨画的教学过程, 接纳和鼓舞儿童的个性表现, 为他们健康的人生开启积极而美好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尹少淳, 段鹏著.《新版美术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3.

13.浅论中国画教学 篇十三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经历了自身发展的辉煌岁月,它不仅为我国历代各族人民所珍爱,同时也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漫长的发展中经过对自身表现形式的反复锤炼、升华而**臻完善。

一、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内涵

中国的绘画艺术有着长远而具丰富意蕴的发展体系,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传统的中国画在造型艺术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期以来,中国画家乐于在画内题写诗文并加盖印章,使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珠联璧合。历来国画大师几乎同时是书法家和诗文家。中国画家素来将画视同诗文。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既说明了诗与画的不同特质,同时又阐释出诗画的同一性。近代齐白石说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似与不似之间与文学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审美趣味、思想倾向上关系极大。从艺术形式上看主要表现为:诗书画印在一幅画上的完美结合,在创作思想上明确蔑视对自然的模仿和表面的形式,在审美观方面吸收了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中的丰富营养。历代中国画家都著作了极丰富的画论,在世界美学、艺术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国绘画史上有“深山藏古寺”“野渡无人舟自横”“十里蛙声出山泉”之类的故事,中国画极具平面性,无法创造再现物象物质性的立体效果。它靠文学性的支持,传达物象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心象。在诸多大家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应推王维,如他的《山居秋暝》诗,不仅点明时间是秋天傍晚,交代地点是空寂的山林,还描绘了明月朗照,清泉漫流,使人仿佛看到弯月透过松枝洒向大地的清光,仿佛听到泉水在石上流过的潺潺声,俨然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中国绘画在其形成、继承和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始终紧紧依附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加上中国画所用材料的特有功效,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中国绘画的造型往往通过改变客观事物原有的艺术变形方式,即意象造型,在更高的审美层次上表现艺术家感受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内涵。

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

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写意画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象的超越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漠视和否定,而是更加深入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它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表现形式,是传统绘画中的精华,它渗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艺术精神。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象的超越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漠视和否定,而是更加深入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它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表现形式,是传统绘画中的精华,它渗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艺术精神。可以说,写意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中国画与西洋画从形式到本质的区别。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写意画在长期发展中,造成了主客观结合的独特方式,在再现客观世界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结合中,主观世界的表现成了主导方面,画家是用“写意”主导“传神”的所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观,要点是不走极端,既抽象又具象,“似”是像对象,是重客观,“不似”是像主观感受,也更重视主观,既不与照相机争功,又不是绝对不似,总之是重在主观表现。石涛说过“画者从于心者也”。画家虽然要以客观世界为依据,但不是被动地模拟对象,画中的客观对象已经经过了画家心灵的陶融,注入了自己的感受,而且不同的人感受也有所不同。

三、培养学生的“写意”造型观

中国画表现物象、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中国画家对生活中的实体形象在提炼、概括当中,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它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而是形象的概括性和类型性;通过形象的“意似”和神韵,揭示其本质特征。在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时,注重含蓄,强调的是寄寓性、曲折性和抒情性。那么,中国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特征是什么?简单说来,就是“写意”。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可以说,写意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在中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训练。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因此,在中国画这一特定性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驭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贯彻。

14.国画社团教学计划 篇十四

国画教学视频(59专辑)【大全】

19:02:41 国画教学

会员: mmlhan 视频: 42 播放:18,661

2:47:24 国画教学

会员: 小豆好油

视频: 5 播放:3,910

? 风景速写 07:29 ? 叶子的画法 09:09

? 国画教学--花鸟画技法(1)

30:17:19

1:04:55 国画教学

会员: TR超人

视频: 16 播放:4,248

5:48:06 国画教学

会员: asdfg190253 视频: 12 播放:10,220

? 山水画理《夸张与变形》 08:53 ? 山水画构图法 05色彩知识 24:57 ? 山水画构图法 06着色方法 24:55

56:04:51 国画教学

会员: 茶花道人

视频: 85 播放:161,996

4:18:10 国画教学

会员: 协元 视频: 27 播放:12,435

1:14:54 国画

会员: 小沈1228 视频: 3 播放:372

9:59:43 国画

会员: qlsf 视频: 28 播放:24,677

? 画虾 02:46 ? 花鸟画教学 57:04 ? 梅墨生书法 04:14

17:58:09 国画

会员: 北斗指路

视频: 46 播放:18,078

? 刘勃舒画马 06:16

? 南方电视台报道国画名家薛林兴 09:56 ? 西安电视台艺家艺事栏目 10:09

4:11:33 张大林国画教学

会员: laohuajingbj 视频: 11 播放:76,614

19:17:40 徐湛国画教学

会员: hao54345 视频: 10 播放:928

04:09 国画

会员: 梁晋之

视频: 2 播放:40

? 肖业炎书画展 01:07

? 深圳电视台对肖业炎作品专访 03:01 ? 画家傅潮波 00:00

9:59:04 国画

会员: 稚隼

视频: 16 播放:23,003

2:11:30

国画教学—写意牡丹

会员: JMSHT2012 视频: 15 播放:0

34:36:20 国画教学01

会员: xueshengzibo01 视频: 110 播放:13,761

? 笔墨纸砚的选择与使用3 14:50 ? 行书技法3 15:38 ? 欧体技法3 15:23

3:51:01 徐湛国画教学

会员: xj5386

视频: 7 播放:5,594

29:24:11

徐湛国画教学视频

会员: 当归承之

视频: 38 播放:5,585

5:10:44

国画技法教学-山水篇

会员: xyhdp 视频: 12 播放:23,243

? 第11讲 笔墨 26:13 ? 第14讲 创作示范 25:04

? 第13讲 作品赏析——近代山水画 26:11

1:25:56

十八种国画题材教学

会员: 视频: 18 播放:989

72:59:28

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教学视频

会员: 春回大地忆江南

视频: 32 播放:2,196

1:56:55

佛山市老年干部大学国画教学

会员: 映雪2008 视频: 5 播放:140

1:18:44

国画教学—写意牡丹(刘继瑛)

会员: JMSHT2012 视频: 2 播放:0

3:01:51

国画教学—写意牡丹(孙钰德)

会员: JMSHT2012 视频: 8 播放:0

30:31

国画教学—写意牡丹(于承毅)

会员: JMSHT2012 视频: 1 播放:0

1:18:32

国画教学—写意牡丹(黄杰信)

会员: JMSHT2012 视频: 4 播放:0

1:18:11 国画技法

会员: 莂唿滺俺

视频: 1 播放:1,212

? 国画山水系列教学之四——树的组合15:33:29 国画1 会员: whz1204 视频: 37 播放:8,008

? 绿葡萄的画法 14:57 ? 国画教学 25:01 ? 赵信芳国画欣赏 07:36

1:18:11

3:08:26 国画3 会员: whz1204 视频: 20 播放:1,986

? 国画教学 08:45

? 花鸟画技法 08 牵牛花 12:37 ? 国画教学 08:46

43:25:22 国画5 会员: whz1204 视频: 166 播放:20,030

? 国画教学 08:46 ? 荷花画法 4 02:05

? 花鸟画技法 02 牡丹 10:35

4:17:35 国画讲座

会员: 志斋先生

视频: 8 播放:7,559

? 花鸟画教学 57:04

? 山水画教学 王颂馀 1:00:15 ? 大写意荷花画1 10:27

2:26:53 徐湛国画

会员: ts静怡

视频: 5 播放:26

17:17:27 国画名家 会员: zhqhwy 视频: 30 播放:21,288

? 著名画家姚鸣京 26:23 ? 山水画家白庚延 29:52 ? 山水画家刘怀勇 11:55

5:33:36 国画—写意画

会员: 金洁148 视频: 24 播放:19,039

4:33:50 虫鸟国画

会员: 小龙女5261 视频: 12 播放:18,530

? 国画基础(13)兔子的画法? 国画技法——画小鸟 09:20 1:45:36 ? 花鸟画技法第九讲 小鸡的画法 09:19

30:17:19 跟徐湛学国画

会员: 紫色雨水

视频: 16 播放:2,116

29:44:26 跟徐湛学国画

会员: 长江1号1009 视频: 63 播放:22,208

11:27:46

刘存惠教授国画技法

会员: 梅舒柳舞

视频: 26 播放:44,909

13:02:19

滑雪教材 大全 滑雪教学视频会员: 北京教材大全

...视频: 15 播放:3,975

18:04:39

北京 拉丁舞教材 大全 学跳拉...会员: 北京教材大全

视频: 32 播放:20,859

8:38:59

高尔夫球教材 大全 高尔夫球教程...会员: 北京教材大全

视频: 18 播放:8,840

6:58:14

网球教材大全 网球教学视频集锦...会员: 北京教材大全

视频: 22 播放:7,641

14:09:31

滑冰教材 大全 滑冰教程 滑冰教...会员: 北京教材大全

视频: 15 播放:2,484 8:54:13

足球教材 大全 足球教学视频集锦...会员: 北京教材大全

视频: 20 播放:1,482

6:58:14

网球教材 大全 网球教程百种 网...会员: 北京教材大全

视频: 22 播放:1,158

5:13:40

国际象棋教材 大全 国际象棋教程...会员: 北京教材大全

视频: 7 播放:1,328

16:39:40

羽毛球教材 大全 羽毛球教程 羽...会员: 北京教材大全

视频: 11 播放:179

2:10:54

排球教材大全 排球教学视频集锦...会员: 北京教材大全

视频: 7 播放:664

2:26:29 霍春阳国画

会员: youngziyao 视频: 6 播放:3,096

6:31:00

跟徐湛老师学国画

会员: 陈锦绵

视频: 4 播放:717

3:21:22

徐建明山水画技法

会员: 彩虹斋

视频: 4 播放:76

28:50:18

跟徐湛学国画全集

会员: 彩虹斋

视频: 16 播放:291

1:54:17

朱宝华先生书画艺术欣赏

会员: 中年学艺

视频: 4 播放:16

1:18:11

芥子园画谱(山水)

会员: ln1965 视频: 1 播放:3,433

? 国画山水系列教学之四——树的组合124:46:28 绘画

会员: ruoshui1963 视频: 355 播放:35,910

1:18:11

? 国画-山水画理(有意与无意 08:44 ? 雕塑创作入门 1:02:07

? 清华大学素描教学株洲华 03:10

1:45:36 动物

会员: yanhanyanleng 视频: 1 播放:2,422

? 国画基础(13)兔子的画法 1:45:36

17:14:27 009 中国国画

会员: 瀟湘神龙 视频: 42 播放:31,237

? 山水画教学 王颂馀 1:00:15 ? 山水画技法 1:35:12 ? 孟卓青画葡萄 08:26

17:14:27 中国国画

会员: 天马神龙

视频: 42 播放:28,055

? 潘天寿中国画 06:58 ? 孟卓青画葡萄 08:26 ? 山水画教学 王颂馀 1:00:15

12:00:59 书法篆刻专辑 会员: 幽谷墨客

视频: 43 播放:4,465

? 翰墨情深 金石印心 1:00:04

? 上海字画印章剪纸篆刻书法国画书画画廊装裱装框专业定做店 03:23 ? 奇人马庆荣 16:12

2:11:30 孙钰德写意牡丹

会员: 高原老土

上一篇:租赁终止合同协议书下一篇:关于对母校捐赠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