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设置

2024-11-18

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设置(共13篇)

1.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设置 篇一

《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复试大纲

一、该课程的基本内容

该课程复试内容包括焊接化学冶金、焊接材料、熔池凝固和焊缝固态相变、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焊接裂纹等基本知识。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1.绪论

掌握焊接过程的物理本质,了解焊接热源类型及其特点,了解焊接接头形成过程,熟悉焊接温度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焊接化学冶金

熟悉熔滴、熔池及化学冶金反应区的特点,明确焊接区气体的来源,掌握气相对金属的作用规律,特别是氢对金属的作用以及控制焊缝中含氢量的措施;掌握焊接熔渣的结构理论,熟悉熔渣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特别是熔渣碱度、粘度的相关知识;掌握熔渣对焊缝金属的氧化及焊缝脱氧方式;了解焊缝中硫和磷的危害及控制措施;掌握合金过渡系数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焊接材料

了解焊接材料(焊条、焊剂、焊丝)的类型及基本作用,掌握焊条型号和牌号的的编制方法;熟悉焊条工艺性能的主要指标及典型焊条的冶金性能,了解焊条配方设计方法及制造过程。了解焊剂的分类方法、焊剂及焊丝的型号编制方法,熟悉典型焊剂、焊丝的性能及用途。4.熔池凝固和焊缝固态相变

熟悉熔池结晶的一般规律、结晶形态、焊缝化学成分不均匀性,掌握低合金钢焊缝的固态相变组织类型及特点,了解气孔类型及其特征,掌握气孔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夹杂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熟悉焊缝性能控制方法。5.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

了解焊接热循环主要参数及其数值模拟方法,熟悉多层热循环的特点,了解焊接热循环条件下金属组织转变特点、焊接CCT图,掌握热影响区组织分布规律,掌握焊接热影响区性能,特别是硬化、脆化、软化的机理及防治措施。6.焊接裂纹

了解焊接裂纹的类型,掌握各种裂纹的基本特点、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特别是结晶裂纹、冷裂纹相关内容熟练掌握。了解焊接裂纹综合分析基本方法。

三、主要参考书

张文钺.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3月。

2.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设置 篇二

《金属工艺学》是研究机械制造系统和机械制造方法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 课程涉及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特种加工的实质、特点、工艺过程和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原则等, 其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 工程特色明显。而“大工程观”的本质就是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工程实践融为一体的, 具有整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工程模式”教育理念体系[4]。因此在《金属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可以以“大工程观”为导向, 依托整体论思想, 引入工程概念;采用应变的思想, 引导学生参与工程实践;运用创新的教学手段, 引领学生工程意识创新, 以此提高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

1 基于整体论思想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一门课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 它的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整体论思想是“大工程观”的典型特征, 因此, 用“大工程观”思想统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恰到好处。

1.1 课程体系:突出重点, 优化结构

课程体系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 良好的课程体系就像一条重点突出的主线, 贯穿始终。如图1所示,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 通常是根据设计图纸和工艺文件选择原材料, 先用铸造、锻压或焊接等工艺方法将材料制成毛坯, 再进行切削加工, 然后得到所需的零件。为了改善材料的工艺性能或提高零件的使用性能, 还要经过热处理, 最后装配成机械产品。

通过图1, 让学生了解整个课程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主线和重点。从整体论思想出发, 让学生掌握整个制造过程, 突出每部分的重点内容, 如热处理方法的重点是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方法的目的及应用, 而忽略具体的组织结构变化。

1.2 教学内容:通识教育, 活化课程

当前国际高等工程教育具有综合化、交叉化发展趋势[5], 通识教育可以很好地适应这一趋势。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 通过广博的教学内容, 开发、挖掘学生身上不同的潜质与精神气质, 培育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当然, 课程的编排要处理好内容的衔接与呼应, 使复杂的教学内容规律化、系统化。

1.3 知识更新:不断补充丰富新内容

教材的更新永远赶不上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 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不仅要尽可能地选用新教材, 还需要授课教师能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器件等引入课堂, 通过教师知识的更新, 使学生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了解科研成果新发展。比如将形状记忆合金、快速成型技术等引入课堂, 丰富教学内容, 实现知识的与时俱进。

2 基于应变的思想改革教学方法

应变就是根据时间、事物等一切条件的变化而随之变化,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辩证法中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原则, 教学改革也不例外。

2.1 纵横比较, 讨论共答,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金属工艺学》教学中叙述性的内容较多, 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 加上有些概念、现象比较抽象, 不易理解, 教学效果不很理想。在教学过程中, 把那些较难理解的内容通过恰当的比较或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表述, 既能活跃课堂气氛,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加深对这些疑难问题的理解,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讲解钻削加工, 不仅把钻、扩、铰相比较, 还把钻床上钻孔和车床上钻孔相比较。讲铣削加工时, 既有铣削和刨削工艺特点的比较, 又有周铣和端铣、顺铣和逆铣的比较。这样有助于学生抓住特点, 掌握本质。

2.2 因势利导, 互动教学,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理论很枯燥, 如果能因势利导, 通过讨论互动, 学生学习兴趣自然高涨。比如铸造学完之后给学生提出:在台阶状的灰铸铁件上, 比较各个台阶中心部位的抗拉强度。学生一接触此问题可能觉得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此时, 教师就势提示学生前面学过的知识:冷却速度愈快, 过冷度愈大, 晶核的数量愈多, 晶粒愈细小, 金属的机械强度愈高。这样学生结合铸件铸造过程中散热规律自然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是:最薄台阶心部的抗拉强度最大, 最厚台阶心部的抗拉强度最小。

2.3 深入工厂, 适时实习, 引导学生参与工程实践

实践教学是金工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教学内容仅通过课堂教学, 学生很难深刻理解, 还有一些内容则又必须通过工程实践, 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 因此, 教师要合理编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计划。当然, 要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就有必要在理论教学之前安排金工实习, 让学生首先有感性认识, 便于知识的理解;理论教学中间又安排一次, 便于知识的掌握;理论教学之后再安排一次, 利于知识的巩固。但事实上金工实习的时间有限, 受场地等因素的限制, 通常只能集中安排。为了在现有的条件下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工程实践, 可以在教学课间播放实际加工的短片, 并且开放实习工厂,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实践。

3 教学手段创新, 孵化学生“工程”创新

2009年6月10日, 中国科学院发布了《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报告, 报告提出:必须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我国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6]。而科技创新的前提是什么, 是人才创新, 而人才创新就要由“教”来引导实现。正如一位19世纪的德国教育学家曾说过:“教育就是引导”, 好的老师通过创新教学手段, 引导培养学生实现创新。

3.1 活用多媒体, 激活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 可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金工教学实践中, 根据课程知识结构、学生工程培养需要等, 适当采用多媒体授课,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可以集图文、动漫、音乐、视频于一体的整体优势, 通过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 以鲜活生动、会声会影的视听冲击, 给学生以真实再现,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思维, 提高教学效果。

3.2 巧用校园网络, 延伸教学内容

传统的“粉笔、黑板”, 甚至包括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等课堂教学手段, 仅仅只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 合理而巧妙地利用BBS、网络聊天室等现代高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应用工具, 对于金工教学可谓事半功倍。比如在校园BBS栏, 开设对金工有关问题的讨论专栏, 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此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建立“金工学用QQ群”, 结合课程的教学、实习情况, 任课教师适时引导,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此外, 建立网络精品课程也有必要, 把课堂教学不能一一满足的教学内容、教学难点等, 编写成网络教学课件, 上传至校园网, 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行学习。

3.3 开发辅助教学软件, 激活思维创新

研究开发辅助教学软件, 比如开发车削过程的模拟软件, 用于切削用量选择的练习, 让学生根据选择的参数进行模拟加工, 以此观察加工中的物理现象, 并输出加工中的力、温度、切屑类型等数据, 通过软件的精细制作, 模拟真情实景, 使枯燥、抽象的工程知识变得更生动直观。在此类软件的开发过程中, 可邀请学生广泛参与, 以此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工程思维能力。

诚然, 形成与“大工程观”相适应的《金属工艺学》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的支持和其它相关学科的配合。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立足“大工程观”教育思想, 根据课程特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积极创新, 从我做起, 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EB/OL].http://news.qq.com/a/20100729/002511_3.htm.2010-07-29.

[2]谢笑珍.“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3) :35-38.

[3]王雪峰, 曹荣.大工程观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4) :19-23.

[4]王正洪, 陈志刚.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与工科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 :29-31.

[5]王静康, 张凤宝.对我国高等化工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建议[EB/OL].http://www.edu.cn/zrlt_8820/20091103/t20091103_418037.shtml.2009-11-03.

3.高职院校化学工艺学课程改革探析 篇三

【摘 要】从高职化工类专业化学工艺学课程的特点和化工工艺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对化学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为高职院校化学工艺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 化学工艺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150-02

化学工艺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化工类及相近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是建立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化工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问题的工程学科。该课程在高职院校化工类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起到由理及工、由基础到专业过渡的桥梁作用。

化学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需要具备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大学物理、物理化学及计算技术等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二是工程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对于化工生产过程及设备有感性认识与了解。三是各单元操作过程相互独立,设备类型多种多样且结构复杂,各单元操作遵循的原理和法则各不相同,每一单元操作均可独立讲授、单独使用,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需配以大量的挂图或设备模型。四是各种操作现象抽象,大量利用公式、半经验公式或关联式进行计算,学生难于理解,记忆困难。教师授课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解释清楚。

基于化学工艺学课程的以上特点,高职院校化学工艺学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课程教育理念,从思想上树立工程观念,教学上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针对扩招后学生专业理论基础普遍薄弱的特点,降低理论要求,建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的课程教学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学比例,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一、高职院校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现状

化学工艺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开设有化工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实验条件要求比较高,因此,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化学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大多局限于学校自身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相应的课程实验和实训开出较少。该课程是与化工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融物理学、数学和化学工程内容于一体的专业主干课程,课程内容难以理解,特别是涉及化工设备、工程设计和相关计算方面的知识,如果教学中仅是以理论授课为主,没有开设相应的实验项目或者实训项目让学生通过校内实验或实训操作,学生对化工理论基础知识和化工设计及计算就无法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第一,课程设置中教学时数不多,对学生的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不利。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化学工艺课程的总学时数普遍不多,一般为48~64学时,学分数为3~4学分,而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时數一般为总学时数的80%~85%,其余为实践教学学时。另外,高职高专学生的化学基础专业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动手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尽快提高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难度较大。

第二,校内实验实训条件难以满足课程实验教学需要。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课程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原则,但很多的高职院校却难以做到。如多年以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主要以师范教育专业为主,工科类的高职专业较少,学校对实验室的建设与投入多以满足师范教育专业的基础实验课教学为主,较少考虑工科高职专业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投入,从而造成工科类专业的专业实验条件远不能满足学生校内实训教学的需要。

第三,学生的工程理念欠缺,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校前,很少接触到现代企业的生产,特别是化工企业生产接触得更少,他们对化工设备、生产运行及工程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教学中他们对化工设备及工艺的认识难以理解。由于学生缺乏工程理念,给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二、改革措施

(一)构建校内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应用技术型人才应该是既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质。建设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抓好校内实验课程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建设条件完善的校内实验室是关键。

1.加大投入,建设设施完善的化学工艺学校内实训室,为学生的校内实训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化学工艺学课程的基本理论较为抽象,并且是多门基础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生在开始学习时感到不适应,特别是对化工工艺过程感到难以理解是必然。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加大资金投入,按照课程教学要求,建设条件完善的化工实验室。为此,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了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教学需要,投入了近200多万元购置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实验设备和实验仿真软件,如数字型流体力学综合实验装置、数字型筛板精馏塔实验装置和数字型流体力学综合实验装置、化工管道拆装实训室、化工原理仿真软件等,为学生的课程实训提供了条件,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室的训练,增强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动手操作技能。

2.改革教学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提供学时保障。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化学工艺学课程授课计划,该门课程的学时数不多,但实践性很强,我们在进行充分的企业调研和参考校外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和化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进行了重新调整,在规定的课程教学时数上加大课程实践教学的时数,即由原来的实践教学占课程教学时数的15%~20%提高到30%~40%,通过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为学生的化工操作技能实训提供了保障,使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基本掌握了常见化工设备的规范操作技能,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化工企业的上岗需要奠定了基础。

3.按照“从易到难,逐步接近工作实际”的基本原则,构建化学工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校内专业实验、校外企业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内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内外产学研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环境中得到训练。为此,我们牢牢抓住新建的校内实训室的有利条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所开设的实训项目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递进进行,通过校内实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造性思维。教学中,采取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创造条件增加开放性实验等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毕业后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工程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化学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工程观念,在化学工艺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向学生灌输与强化工程观念教育是该门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化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工程意识的养成须从日常的教学中给予灌输与强化,特殊性的工种更是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工程观念,这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具备的业务素质。工程技术人员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其业务素质的高低、工程观念的强弱直接决定生产能否正常进行,生产是否会产生效益等。我们学校培养的学生除了以后可以当老师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工作成为技术人员,对他们而言,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一般比较喜欢具有初步工程观念的毕业生,他们在录用大学毕业生时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求他们要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或较强的生产实际操作技能。这样,不但可以缩短学生工作后接受企业上岗前的培训教育过程,而且,还可以使他们能在更短的时间里掌握企业生产的实际操作过程。因此,我们在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一根本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成为具有较强综合质素与能力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三)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學生的专业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紧密相关。为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授课程内容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内容选择上,紧紧围绕当今企业、行业生产发展所要求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校内的实训条件来选择和取舍,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化工原理实训室和化工原理仿真实训室等,加大课程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如我们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由原来的20%~30%提高到45%以上,让学生在校内实训中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在理论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展示最新的生产工艺及产品,使学生对抽象的化工专业知识、设备的构造与使用、相关的设计计算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这样,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进,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加强校内实训室的训练,促进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之,为了适应企业生产的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化学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应与时俱进。通过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工程观念的教育与培养,为高素质技能型化工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邓爱华.环境工程基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

[3]张日新,梁昱庆,汪令江,等.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4]张兴辉, 王克太, 冯志刚,等.高职高专《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300)

【作者简介】廖政达(1967- ),男,壮族,广西象州人,硕士,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教授,研究方向: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和植物纤维改性与应用研究。

4.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设置 篇四

化学工程与工艺是研究化工类生产过程以及过程技术的基本规律,运用这些规律建立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解决与生产、研究、设计和优化等有关问题的工程技术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它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材料、生物、能源、环境和资源等新领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专业拥有优良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治学治教严谨,学术思想活跃,国内外校际交流和科技合作广泛,具有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以及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本专业以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求的高科技人才为目标,注重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的教学,注重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英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以满足拓宽择业面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在学习高等数学、化学和物理等知识的基础上,本专业主要学习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系统工程以及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等专业课程知识,接受实验技能、计算机过程模拟与应用、信息获取、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能力训练。

宽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使毕业生可在化工、石化、精细与日用化工、环境、医药、能源及动力等过程技术或产业部门从事生产、研发、设计、教学以及管理等工作,并为其进一步多方向的拓展与深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1.培养目标

使毕业生适应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成为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通晓化工生产技术的专业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从事过程工业领域的产品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2.基本要求

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特别是以下方面的知识:

(1)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与实验;

(2)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生产工艺与设备的基础理论与实验;

(3)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和生产运行管理;

(4)研究与开发新产品、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初步能力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是:

(1)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修养,具有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

(2)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

(3)具有强健的体魄与健康的心理素质;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表达与交往能力以及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系统地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够结合化工生产的社会经济目标,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生产与企业管理等工作;

(6)富有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应变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交往能力;

(7)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通过国家外语四级考试;

(8)具备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化学专业为学生提供化学知识方面的职业才能,同时,还开设包括数学、物理和生物在内的辅助性的课程。除了使学生掌握具体科学基础知识外,该专业还培养学生具有判断力的思维、试验技术、解释观察以及清晰表达思维等能力。

打算从事化学职业的学生将乐于独立工作。他们将有超出一般水平的科学和数学天赋,有用自己双手劳动,使用技术材料和操作实验的灵巧性。坚韧、耐心、好奇心、独立、创造力和关心细节是职业化学家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

在双专业中,学生可能会选择生物与化学的结合。

就业机会:

分析化学师 生物化学师 化学工程师 化学调配师 化学技术员 化学工艺师 临床化学家 化学顾问牙医 环境学家 酶化学师 食品化学师 地理化学 地理学家 无机化学家、生产商销售代理 医药技术师 冶金学家 营养学家 职业安全与健康专家 有机化学家 物理化学家 物理学家 医师 质保专家 放射化学家 科学信息专家 教师/教授 技术作家 毒理学家 兽类科学家(一些职位可能需要额外教育和/或培训。)

5.化学工程与工艺学校 篇五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学校名称 华东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四川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中南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清华大学

等级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排名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学校名称 沈阳化工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兰州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江南大学 福州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厦门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等级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排名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学校名称 湘潭大学 中北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湖南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西北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新疆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桂林工学院

等级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13山东大学 郑州大学 A A 27 28 广东工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A A

B+等(61个):广西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辽宁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苏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南昌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南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大庆石油学院、江苏工业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青海大学、贵州大学、济南大学、吉林化工学院、长江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宁夏大学、上海大学、齐齐哈尔大学、辽宁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科技学院、长安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温州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广东药学院、茂名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广州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河北理工大学、淮海工学院

6.化学工程与工艺论文 篇六

本学期学习了《化学工程与工艺概论》一课,透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自己将来期望做的事情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我们的专业名称为“化学工程与工艺”,然而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是两个并不相同的概念。

化学工程就是把实验室的实验放大到工业生产个性是大规模的生产,生产规模扩大和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是装置的放大,以节省投资,降低消耗,减少占地,节约人力。但是,在大装置上所能到达的某些指标,通常低于小型试验结果,原因是随着装置的放大,物料的流动、传热、传质等物理过程的因素和条件发生了变化。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这些都在化学工程的研究范围之内。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有关工程因素对过程和装置的效应,个性是在放大中的效应,以解决关于过程开发、装置设计和操作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它以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的原理为基础,广泛应用各种实验手段,与化学工艺相配合,去解决工业生产问题。同时,化学工程的研究对象通常也是十分复杂的,主要表此刻:①过程本身的复杂性:既有化学的,又有物理的,并且两者时常同时发生,相互影响;②物系的复杂性:既有流体(气体和液体),又有固体,时常多相共存。流体性质可有大幅度变化,如低粘度和高粘度、牛顿型和非牛顿型等,有时,在过程进行中有物性显著改变,如聚合过程中反应物系从低粘度向高粘度的转变;③物系流动时边界的复杂性:由于设备(如塔板、搅拌桨、档板等)的几何形状是多变的,填充物(如催化剂、填料等)的外形也是多变的,使流动

边界复杂且难以确定和描述。化学工程的主要研究资料包括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工程、传递过程、化工热力学、化工系统工程、过程动态学及控制等方面。化学工程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初期的主要方法是经验放大,透过多层次的、逐级扩大的试验,探索放大的规律,但这种经验方法耗资大、费时长、效果差;20世纪初,相当盛行的是相似论和因次分析,其特点是将影响过程的众多变量透过相似变换或因次分析归纳成为数较少的无因次数(无量纲)群形式,然后设计模型试验,求得这些数群的关系,但不可能在满足几何相似和物理量相似的同时满足化学相似条件;因此,人们在50年代后开始广泛应用数学模型法,这一方法的影响波及到化学工程的其他分支,使研究方法出现了一个革新。但各种化学工程研究方法的基础都是实验工作,基础数据要依靠实验测定,模型要透过实验得到鉴别,模型参数要由实验求取,模型可靠性要由实验验证。不论采用哪一种研究方法,都应力求使实验工作有效、可靠和简易可行。各种理论、各种方法以及计算机的应用,目的都是为使实验工作更能揭示事物的规律,更为节省时间、人力和费用。如今的化学工程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随着学科的成熟,不断向学科的深度发展;另一方面是不断向新的领域渗透,研究和解决新领

域中的新问题。

而化学工艺即化工技术或化学生产技术,指将原料物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实现这一转变的全部措施,它主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其过程一般地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步骤:①原料处理。为了使原料贴合进行化学反应所要求的状态和规格,根据具体状况,不同的原料需要经过净化、提浓、混合、乳化或粉碎(对固体原料)等多种不同的预处理。②化学反应。这是生产的关键步骤。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在必须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到达所要求的反应转化率和收率。反应类型是多样的,能够是氧化、还原、复分解、磺化、异构化、聚合、焙烧等。透过化学反应,获得目的产物或其混合物。③产品精制。将由化学反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除去副产物或杂质,以获得贴合组成规格的产品。以上每一步都需在特定的设备中,在必须的操作条件下完成所要求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转变。化学生产技术通常是对必须的产品或原料提出的,它具有个别生产的特殊性;但其资料所涉及的方面一般有:原料和生产方法的选取,流程组织,所用设备(反应器、分离器、热交换器等)的作用,结构和操作,催化剂及其他物料的影响,操作条件的确定,生产控制,产品规格及副产品的分离和利用,以及安全技术和技术经济等问题。现代化学生产的

实现,应用了基础科学理论(化学和物理学等)、化学工程和原理和方法、以及其他有关的工程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现代化学生产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基础化学工业生产的大型化,原料和副产物的充分利用,新原料路线和新催化剂(包括新反应)的采用,能源消耗的降低,环境污染的防止,生产控制自动化,生产的最优化等。

虽然我所接触的只是化学工程与工艺概论,都只是一些皮毛而已,但这些知识的确让我明确了自己以后要做的东西,相对化学工艺来讲,我认为自己对化学工程更感兴趣一些,也期望以后能够做一些与此相关的东西。

7.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设置 篇七

关键词:工程能力,课程整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改革和探索

课程整合是秉承现代高等教育理念, 在现有本科人才培养框架的基础上, 整合现有教育资源, 结合实践性环节, 着眼于工程技术教育, 开阔视野, 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团队意识, 使学生成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教育方式。

随着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课程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在新形势下, 学生课余时间和企业实习时间的延长, 必将造成理论学习课时的减少。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 对相关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势在必行。

1 机械类专业课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呆板, 无法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迅猛, 基于现代制造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迫使教育观念和教育体系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高校在实施知识复合型教育的同时, 必须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即学习能力、工程技能、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对机械专业学生的培养, 尤其要重视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锻炼。一个从未接触过工程实践的科技人员, 不可能做出无缺陷的产品。此外, 目前专业课的讲授多采用满堂灌的陈旧模式, 忽视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 个别学生中出现了“60分万岁”的消极心理。为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以项目组为单位组织教学, 学习的过程即是项目的流程, 教师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课外思考、钻研, 课上进行讨论,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性环节协同进行的新模式, 可以将理论教学、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交叉进行, 从而实现从理论到实践, 再从实践回归理论的双向教学模式,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1.2 学生团队意识薄弱[1]

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赫华斯博士的研究, 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品的优劣。他把“真诚合作的能力”列为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 而把“言行孤僻, 不善与人合作”列为失败的九大要素之首。可见, 越是竞争激烈的社会, 团队精神愈加重要。在现代工业设计中, 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完成一项复杂的设计工作, 因而需要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由于我国在校大学生, 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长辈精心呵护中长大, 养成了唯我独尊、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心态。同时,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 往往只要求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 素质教育的目标被大大弱化, 团队精神的培养严重不足, 学生对团队精神的了解和体验很少。专业课程的学习, 以单个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形式使学生相互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 缺乏协作精神。学校和学生一直比较看重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 而忽视了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训练。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 更是加剧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倾向, 学生在功利主义的就业导向下, 更加忽视团队合作。在学生走出校门前, 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成为教育教学的新课题。以项目组为单位的课程推进教学方式, 加强了学生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因为只有在协作中才能使团队取得更好的成绩。

1.3 重专业的教学体制, 限制了学生的视野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沿袭前苏联的教学体系, 注重专门人才的培养, 专业方向划分过于细致, 专业知识单一, 这已不适应当前知识爆炸时代的要求。当前我国教育模式已经从前苏联的重专业向西式的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转化。对机械类专业而言, 宽口径是指立足机械学科的知识体系, 将电子信息、自动化技术和管理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中, 使学生适应宽广的工作领域;厚基础表现为加重数学、力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重实践体现在注重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和工程训练[2]。在新形势下, 专业课教学的学时被大幅度压缩, 而学生的知识面又需要不断拓宽, 需要从系统的观点, 整合各过程和环节, 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 达到最佳的效果。

为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作为主干专业课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也提上了议事日程。集生产实习、理论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整合建设更适应我院发展要求, 通过新的组合方式进行整理与合并, 使相关课程 (环节) 能够形成内容冗余度少、结构性好、整体协调性高的新型课程环节, 做到优势集成, 亮点聚合, 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 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 进行相关课程整合

2.1 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的有机整合, 创新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新模式

传统填鸭式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行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的需要, 新的课程整合要求的是一种课程内部组织的协同性, 不能对理论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独立进行教学, 而应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设计与规划。整合模式是指在不减少理论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 把这两种课程变成一个连续的有机整体, 而不是把它们看成是单个的或独立的课程门类。在这种模式中, 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 相互补充、交叉教学, 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 及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 再把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带回课堂, 和教师共同探讨, 共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这种模式让学生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如图1所示, 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过程中, 在理论教学伊始, 就将课程设计题目以小组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在理论教学的同时, 以小组为单位,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课题内容, 并以团队的形式进行项目汇报。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 接受工程设计训练, 在教师的指导下, 完成实际课题。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能够及时进行实际应用。这样,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设计, 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培养了其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2.2 将暑期生产实习、生产实习、理论教学有机整合

众所周知, 对于工科学生而言,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其工程素养的重要保证,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实践教学开展困难重重:首先是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 其次是教学学时逐步减少。面对这样的形势, 工科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越来越薄弱, 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实验教学等课程学时相对较少, 实验缺乏应用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等问题, 极大地阻碍了高质量、高能力工科人才的培养;因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 从工程实际出发, 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培养其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是当前高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5]。以机械制造工艺学为例, 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等特点, 教学内容取之于实践、用之于实践, 因而生产实习尤其重要。但由于联系企业实习越来越困难, 使得生产实习的时间从原来的4周减少到现在的1周,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 学生很难深入企业学习到相关的知识。随着课程学时从72学时减少到56学时, 甚至48学时, 课内实验也从8学时减少到4学时, 学生动手的时间大大缩短。

在当前形势下, 为弥补实践教学课时少、时间短的缺陷, 我们采取学生暑期自主进行生产实习的方式。即在大二和大三两个暑假, 要求学生自己联系相关行业的单位实习3周。通过暑期实习, 学生不仅开阔了眼界, 而且提前接触了社会, 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 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不仅在工程技能上有所提高, 而且为将来就业打下了基础。暑期生产实习后, 教师再带学生到企业进行1周的生产实习, 在学生基本了解通用机床、刀具的基础上, 讲解通用机床夹具等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 不仅可以减少理论讲解的抽象空洞,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

3 保障措施

为确保课程整合的顺利进行, 改革现有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培养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笔者结合课程改革实际, 提出如下保障措施。

3.1 进行相关教材开发

本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目标, 将相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内容整合, 编写适应人才培养的新教材。

3.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相关政策, 鼓励教师深入企业, 了解最前沿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培养既有工程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优秀教师队伍, 是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3.3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只有加强和企业的联系, 才能让教师从与企业的合作中得到锻炼和认可, 进而方便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 加强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多方合作, 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 也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4 结束语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 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势在必行。以小组为单位, 依托项目的推进过程, 进行一体化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施, 不仅解决了由于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理论课程难学的问题,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培养其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齐继阳.“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 2012 (2) :42-44.

[2]王新荣.高校工科专业《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12) :88-89.

[3]云介平.提高“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之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0 (1) :80-83.

[4]吕小荣, 马荣朝, 张黎骅.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新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农业工程, 2012 (6) :69-71, 48.

8.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设置 篇八

【摘 要】作为新建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如何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需要认真考虑。本文根据我校办学定位及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封装材料和工艺》课程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在坚持学以致用的基础上,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搞技能创新人才为出发点,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个方面探讨了《封装材料和工艺》课程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封装材料与工艺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探索 实践

近十多年来,随着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电子工业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产品升级换代周期不断缩短。电子工业及其产品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给全球生态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为此,根据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材料化学专业规范、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及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并开始招生,其是基于电子产品制造绿色化和从源头上解决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为主体,培养具有宽厚材料化学专业知识,电子信息制造基础知识和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从事绿色电子材料设计与制备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微电子及光电材料与器件制造、电子原辅料制备、电子废弃物处理等高新技术和环保产业需求[1,2]。其中《封装材料与工艺》课程是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涵盖的技术面极广,属于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外,它还涉及物理、化学、材料、化工、电子、机械、经济学、环境工程等专业领域,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技术基础课程。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电子封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教委设置了“微电子制造工程”目录外专业,国防科工委设置了“电子封装技术”目录外紧缺专业。许多高校的材料学、材料加工、机械制造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向电子封装的材料、工艺和装备转移,已有多所高校开办了电子封装技术专业[3]。但目前针对绿色电子材料方向,同时兼顾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开设《封装材料与工艺》课程的高校并不多。因此,作为新开设专业,如何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并与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电力大学的材料化学专业形成优势互补,这都为我们新开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相应的也对材料化学相关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结合作者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的《封装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工作,以及在课程建设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

1. 强化专业特色,优化教学内容

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对电子封装课程教学内容偏重点有所不同,“985”和“211”高校重在培养研究型人才,偏重于传授理论知识.知识面较广,为学生今后深造打下牢同的基础。其他院校开设“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以及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中开设“微电子封装”方向的院校,传授内容偏重于电子封装中的二级封装技术(电子组装技术),培养工程型人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中开设了《封装材料与工艺》课程,和其他高校重在培养研究型人才而偏重于传授理论知识不同,为了能够使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满足微电子及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制造、电子废弃物处理等高新技术和环保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因此,更希望课堂上学生能够在接受本专业知识外,同时扩大知识范围。《封装材料与工艺》课程是一门学时数为48学时的专业必修课,教学内容在满足电子封装材料和工艺授课要求的同时,还需兼顾学生绿色环保及废弃物资源化理念的培养,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需要基于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学科重点。

我们设计优选的《封装材料与工艺》理论课程体系总体分为八个部分:(1)封装的概述,包括电子封装的意义、功能及发展趋势;(2)封装材料,包括高分子封装材料、陶瓷封装材料、焊接材料、引线框架材料等;(3)封装工艺过程,包括芯片贴装、芯片互连、引线键合等;(4)封装设计,包括电设计和热控制设计;(5)先进封装技术,主要包括BGA技术、CSP技术、WLP技术及MCM技术等;(6)可靠性设计及测试;(7)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技术;(8)电子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防护与检测。

同时,为了适应电子封装的发展趋势和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我们在授课中尽量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例如电设计章节中一维波动方程等,对部分过时的技术知识,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主要是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另外,还增加一些热门专题,如光电子、LED封装、液晶显示等的封装知识及国际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等,并通过PPT及相关视频展示,进一步开拓学生对新兴先进的封装知识的了解,增强电子产品制造绿色化及废弃物资源化的理念。同时,紧紧跟随专业及行业发展的前沿,适时进行相关热点专题的调整。

2. 产学研结合,注重实践、实(见)习基地建设

实践是工科专业教育的根本已成为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界的共识。我国近年来随着新的教学计划的修订,实验和实训等环节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明显增大。实践教学是电子封装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4]。为了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符合社会需求、高素质复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伴随着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组建过程, 我们加强了实(见)习和实训教学环节建设, 将绿色电子材料教研室、电子废弃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等进行资源整合,同时,联合校外企事业单位,例如上海市集成电路展览馆、上海杉杉科技、上海蓝宝光电、上海宏力半导体、日月光封装、上海新金桥环保等,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内外绿色电子材料与封装生产实(见)习基地,通过参观相关企事业增强学生对生产过程的初步直观认知。同时,采取与企业实际生产接轨的流水线式实习安排, 让每个同学负责生产制造过程中某一项工序,并定期进行轮换工作,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装、组装、贴装和封装以及电子废弃物拆卸再利用等具体工艺的实训,而这些实训内容是电子封装和电子产品资源化的基本和必备技能。通过这些实训和实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电子封装材料、封装工艺以及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的感性认识和体验,从而实现我们对电子产品从“源头到坟墓”整个过程的绿色化的教学理念。实(见)习等基地建设是实现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水平,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研究的基本保证。其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进入实践基地学习锻炼,进一步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加强现有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开辟新的实践基地,不仅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研究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实践教学基地的长效运转。

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使之掌握现有生产工艺技术,提高其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的认识,开阔了眼界,促进学生毕业后尽早融入就业单位,适应工作岗位。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缓解就业压力,就必须根据企业与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建立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的办学行为与企业接轨,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实现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有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教学实践改革,一方面可以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可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3. 结束语

由于电子封装技术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殊的要求。另外,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对于《封装材料与工艺》课程的教学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本校定位、专业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因材施教,优选课程教学内容,并结合自身专业的教学目标,合理选择课程教学手段。在传递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展了认知和感性的宽度和广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工程职业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但教学探索改革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所以《封装材料和工艺》课程的教学还需要长期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袁昊等. 紧跟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绿色电子材料专业人才[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0(4-5):73-56.

[2]王利军等. 绿色电子材料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系探讨紧跟社会需求[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0(4-5):56-56.

[3]胡庆贤等.电子封装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73-174.

9.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 篇九

1、本实验中,气体稳压管可稳压的范围是多少?

C A、任何气体都可稳压; B、压强在正负0.2MP范围内; C、压强在略高于大气压附近

2、如何判断稳压管处于正常稳压状态?

AB A、鼓泡要均匀; B、只要有鼓泡就可以; C、不鼓泡也能稳压

3、本实验用酸解法测定溶液中的CO2量时,要测取哪些数据?

C A、量气管内气体体积(酸解前后差值)和大气压值; B、量气管内气体体积(酸解前后差值)和吸收液体积;

C、量气管内气体体积(酸解前后差值)、大气压值、酸解时的温度和吸收液的体积;

4、本实验中液相的搅拌速度过大时,通常对测得的气液传质数据有何影响? C A、对K值无影响; B、使K值比实际的偏大; C、使K值比实际的偏小

5、本实验若取实验开始时和终了时的液相样品来测定溶液中CO2量的变化,则须注意: AB A、实验中不能取出液相量;

B、测得的气液传质系数是整个实验过程的平均值;

C、测得的气液传质系数在应用到工业实际时,对吸收气体的浓度须作相应的修正

6、实验结束后,要将稳压管与水饱和器之间的气体管略放空,其理由是:A A、防止水饱和器中水蒸气冷凝形成的负压使稳压管中的水倒吸; B、为了使每次实验有一个完整的全过程; C、为了实验室的安全

固体小球实验原理及要求

1、热量传递的方式是: ABC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2、影响热量传递的因素有哪些?

ABC A、物性因素; B、设备因素; C、操作因素

3、本实验中,小球的加热温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B A、300—400℃ B、400—500℃ C、500—600℃ D、600—700℃

4、每次实验所需时间的判别依据是:A A、过余温度的98.2% B、过余温度的99.2% C、过余温度的90.2% D、过余温度的88.2%

5、比较自然对流、强制对流和流化床,它们的对流传质系数的大小依次为:A A、自然对流<强制对流<流化床; B、自然对流<强制对流>流化床; C、自然对流>强制对流<流化床; D、自然对流>强制对流>流化床

6、本实验中需要测定哪些数据? ABCDE A、床层压降 B、气体流量 C、室温 D、小球降温时间 E、小球温度

7、本实验中,非定态导热过程简化处理的判据是: A A、Bi<0.1 B、Bi>0.1 C、Bi<1 D、Bi>1

8、在工业中,下列哪些设备的传热问题可以用集总参数法来处理? AB A、热电偶; B、全混釜 C、大型储气罐

连续流动反应器中的返混测定

1、返混和停留时间分布不是一一对应的,因为: AD A、不同的停留时间分布可以有相同的返混情况; B、不同的停留时间分布可以有相同的返混程度; C、相同的停留时间分布可以有不同的返混程度; D、相同的停留时间分布可以有不同的返混情况

2、本实验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的方法是: B A、脉冲失踪法,示踪剂是饱和NaCl溶液; B、阶跃示踪法,示踪剂是饱和KCl溶液; C、脉冲失踪法,示踪剂是饱和KCl溶液; D、周期输入法,示踪剂是饱和NaCl溶液;

3、返混的起因是: BC A、不均匀的速度分布; B、间歇反应器中的混和; C、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 D、空间上的反向流动

4、脉冲示踪法可以直接得到: AD A、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B、轴向扩散系数; C、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D、多釜串联模型参数

5、本实验要求确定的模型参数是:AD A、有因次方差; B、平均停留时间; C、无因次方差; D、釜数n

6、多釜串联模型可以描述以下哪些反应系统的返混程度? A A、循环管式反应器; B、连续流动搅拌釜式反应器; C、间歇搅拌反应器; D、三釜串联反应器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

1、乙苯脱氢反应实验采用的是哪种反应器? B A、绝热列管式反应器; B、等温列管式反应器; C、流化床反应器; D、搅拌釜式反应器; E、鼓泡床反应器

2、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B A、筛选乙苯脱氢反应催化剂; B、考察反应温度的影响; C、考察反应压力的影响; D、考察乙苯空速对反应的影响; E、考察乙苯与水的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3、本实验采用的反应器有几个测温点?

C A、一个测温点,测定预热的温度;

B、二个测温点,除了A题以外,还测定反应器加热夹套的温度; C、三个测温点,除了A、B题以外,还测定催化剂床层的温度; D、四个测温点,除了A、B、C题以外,还测定气液分离器的温度; E、五个测温点,除了A、B、C、D题以外,还测定放空尾气的温度

4、根据以下哪些实验参数可以判断反应系统已处于稳定状态?

DE A、乙苯的流量已稳定不变; B、水的流量已稳定不变; C、温度已经稳定不变;

D、分析液相烃的组成,确认已不随时间而变; E、分析放空尾气的组成,确认已不随时间而变;

5、如何简单地判断催化剂的活性? A A、根据乙苯的转化率; B、根据生成苯乙烯的选择性; C、根据苯乙烯的收率;

D、根据进出反应器的物质是否平衡; E、根据放空尾气中的CO2浓度;

6、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将产生以下影响: AE A、乙苯的转化率升高; B、生成苯乙烯的选择性升高; C、生成苯乙烯的选择性将出现极大值; D、苯乙烯的收率增加; E、反应副产物将增加;

催化反应精馏法制备甲缩醛

1、采用反应精馏工艺制备甲缩醛具有哪些优点? ABD A、可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B、可有效利用反应热;

C、可提高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度; D、可降低反应过程对原料浓度的要求

2、如果组分P为主产物,S为副产物,A为反应物,下列哪些反应不宜采用反应精馏?

D A、反应A P+S,吸热反应,相对挥发度:P>S>A;

B、反应A P+S,放热反应,相对挥发度:P>A>S;

C、反应A→P→S,放热反应,相对挥发度:P>A>S;D、反应A→P→S,放热反应,相对挥发度:S>A>P;

3、根据物系的挥发特性,合成甲缩醛的反应精馏塔应采用何种结构?

A A、三段结构:精馏段—反应段—提馏段; B、两段结构:精馏段—反应段; C、两段结构:反应段—提馏段; D、一段结构:精馏段—塔釜反应;

4、如果采用三段结构,则全塔的温度分布应呈何种趋势?

B A、温度由塔釜至塔顶逐步降低; B、温度在反应段出现峰值; C、温度由塔釜至塔顶逐步升高; D、温度在反应段出现最低值

5、如果采用三段结构,则两股原料应以何种方式加入?

D A、甲醇由塔顶加入,甲醛由塔釜加入;

B、甲醇由反应段的上端加入,甲醛由反应段的下端加入; C、甲醛由塔顶加入,甲醇由塔釜加入;

D、甲醛由反应段的上端加入,甲醇由反应段的下端加入;

6、本实验用浓硫酸作为均相催化剂,催化剂应如何加入精馏塔?

C A、一次性由塔釜加入; B、单独由塔顶连续加入; C、随原料甲醛一同加入; D、随原料甲醇一同加入;

7、本实验中,为考察回流比的影响,应采用何种方式调节回流比?

A A、固定进料和塔顶采出速率,改变塔釜加热量; B、固定塔釜加热量和塔顶采出比(D/F),改变进料速率; C、固定进料速率和塔釜加热量,改变塔顶采出量;

8、本实验中,为考察塔顶采出比的影响应采用何种方式调节塔顶采出量? B A、固定塔釜加热量的回流比,改变进料速率; B、固定进料速率和回流比,改变塔釜加热量; C、固定进料速率和塔釜加热量,改变塔顶采出量;

9、为求得产品甲缩醛的收率,实验中必须采集哪些数据?

AB A、进料甲醛的质量流率和浓度; B、塔顶产品的质量流率和甲缩醛浓度; C、塔釜产品流率和甲醛浓度;

氨-水系统气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

1、氨——水相平衡数据测定系统的自由度为2,实验中控制哪二个条件?A、温度、压力; B、温度,液相组成; C、压力、液相装成; D、气相和液相组成;

2、高压釜气密性检查方法是:

ABC A、加压,观察压力表读数; B、抽真空,观察压力表读数; C、加压后放在水中观察有无气泡出现

3、实验中,高压釜抽真空的方法是:

B A、从液相管抽真空; B、从气相管抽真空;

C、从气相管或液相管抽真空都行;

4、为什么加氨时将小钢瓶倒放,并从液相管加入?

ABC B 7

A、加入的是液氨; B、液氨和水直接混合吸收; C、加氢速度快;

5、实验中怎样判断系统已达到平衡?

BC A、温度稳定一段时间; B、压力不变一段时间; C、温度、压力不变一段时间;

6、实验中取样分析时,在取样瓶中预放一定量的液体是: A A、硫酸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去离子水

碳分子筛变压吸附提纯氮气

1、碳分子筛吸附法从空气中分离提纯氮气的原理是:

B A、利用N2与O2在空气中的浓度差,优先吸附N2

气;

B、利用N2与O2在碳分子筛中吸附速率的差异,优先吸附O2 气; C、利用碳分子筛中的微孔尺寸的选择性,优先吸附O2

气;

D、利用N2与O2在碳分子筛中吸附速率的差异,优先吸附N2 气;

2、一个连续变压吸附分离装置至少需要几个吸附柱,包括哪些操作步骤?A、2个,操作包括系统充压、加压吸附、减压脱附、柱间气液切换; B、3个,操作包括系统充压、加压吸附、减压脱附、柱间气液切换; C、1个,操作包括系统充压、加压吸附、减压脱附; D、3个,操作包括加压吸附、减压脱附、柱间气液切换;

3、本实验采用什么工程手段来实现吸附和脱附操作?

C A、加压吸附、常压脱附; B、加压吸附、升温脱附; C、加压吸附、真空脱附;

B 8

D、低温吸附、高温脱附;

4、当吸附剂用量一定时,影响本实验变压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B A、吸附压力、温度、气体流量、脱附压力; B、吸附压力、气体流量、脱附压力、吸附时间; C、吸附压力、气体流量、吸附时间; D、温度、气体流量、脱附压力、吸附时间;

5、穿透曲线是吸附柱出口液体中被吸附物质的浓度 A A、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B、随气体流量的变化曲线; C、随吸附压力的变化曲线; D、随进口浓度的变化曲线;

6、测定吸附穿透曲线的目的是什么?

AD A、测定出口气体的穿透点,并据此确定吸附柱的最佳操作时间和吸附剂的动态吸附容量; B、测定出口气体的穿透点,并据此确定吸附柱的最佳操作时间; C、测定出口气体的穿透点,并据此确定吸附柱的动态吸附容量;

D、测定出口气体的穿透点和饱和点,并据此判断吸附柱中传制质区的长度;

7、为了确定吸附剂的动态吸附容量,实验中必须测定哪些参数?

B A、气体流量、穿透时间、气体进口浓度、穿透点气体浓度;

B、操作压力、温度、气体流量、穿透时间、气体进口浓度、穿透点气体浓度; C、操作压力、温度、气体流量、气体进口浓度、穿透点气体浓度; D、操作压力、温度、气体流量、穿透时间、气体进口和出口浓度;

8、本实验中为什么不考虑吸附过程的热效应?

D A、因为设备小、散热快; B、因为是变压吸附,温度恒定; C、因为是真空脱附,能及时移走吸附热; D、因为是物理吸附,吸附热不显著;

填料塔分离效率的测定原理及要求

1、影响填料塔分离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ABC A、物性因素; B、设备因素 C、操作因素;

2、甲酸——水系统的轻组分可能是什么?

AB A、甲酸 B、水 C、共沸物

3、甲酸——水系统的重组分可能是什么?

C A、甲酸 B、水 C、共沸物

4、实验时,塔体保温温度控制在什么范围?

A A、96℃——100℃; B、100℃——104℃; C、104℃——108℃;

5、正系统塔内表面张力自下而上的分布是如何变化的?A、增大; B、不变; C、减小;

6、负系统塔内表面张力自上而下的分布是如何变化的?A、增大; B、不变; C、减小;

7、塔内传质过程应控制在什么状态?

C A、分子扩散; B、层流对流; C、湍流对流;

A C

组合膜分离乳清废水

1、超滤、纳滤、反渗透膜分离的推动力是:

B A、浓度差; B、压力差; C、电位差; D、温度差

2、反映膜分离性能的指标有:

ABC A、膜渗透通量; B、截留率; C、通量衰减系数; D、流量

3、影响待处理料液膜分离效率的操作因素有:A、料液温度; B、操作压强; C、料液浓度; D、处理量;

4、常用的膜组件形式有:

ABCD A、管式; B、卷式; C、板框式;

D、中空纤维和毛细管式;

5、膜组件若长期不用,应采取以下措施:

C A、用清水清洗,晾干保存; B、直接加入1%的甲醛保护液;

C、用清水清洗并排空,再加入保护液密封; D、直接加入清水并密封。

10.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论文 篇十

1.电镀污泥中铜和镍的回收(字数:11869,页数:17)

2.电渗析染料脱盐(字数:8183,页数:21)

3.具有PULL-UP效应的合成革涂层配方及效应蜡的优化研究(字数:16506,页数:29)

4.年产1500吨O,O—二乙氧基硫代磷酰氯车间设计(字数:12242,页数:34)

5.年产1800吨氯乙酸的生产工艺设计(字数:10255,页数:32)

6.汽液平衡测定及一致性模型的研究(字数:12042,页数:31)

7.染料脱盐实验研究(字数:9594,页数:21)

8.浙江万盛化工污水处理站设计(字数:11349,页数:27)

9.异常数据的诊断、处理及化工应用(字数:12365,页数:32)

10.SBR法处理啤酒废水试验研究(字数:13062,页数:36)

11.半水煤气生产过程计算及材料数据库程序编制(字数:8752,页数:28)

12.吡硫醇锌检测方法的建立(字数:9522,页数:23)

13.波长选择方法及其在近红外光谱数据中的应用(字数:20263,页数:37)

14.长效防雾滴农膜的研制(字数:15278,页数:34)

15.从杨梅叶中提取黄酮的研究(字数:10894,页数:24)

16.催化合成水杨酸正戊酯的研究(字数:9079,页数:23)

17.活性染料印花用增稠剂的研究(字数:11097,页数:23)

18.婴幼儿谷基配方米粉酶法水解工艺研究(字数:5401,页数:16)

19.含三催化中心手性配体的合成(字数:11985,页数:24)

20.二步法合成梳形混凝土超塑化剂的研究(字数:12322,页数:24)

21.茯苓多糖的氨基和羧甲基化研究(字数:10994,页数:23)

22.活性蓝染料脱色研究(字数:19508,页数:37)

23.梳形混凝土超塑化剂的合成(字数:12805,页数:24)

24.油酸聚乙二醇加脂剂的制备工艺研究(字数:8328,页数:23)

25.西他列汀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究(字数:10460,页数:25)

26.二步法合成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的研究(字数:11802,页数:25)

27.羟乙膦酸钠合成工艺的研究(字数:8890,页数:20)

28.固相微萃取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字数:8831,页数:22)

29.有机硅阳离子乳液的制备及优化研究(字数:10447,页数:20)

30.微波催化酯化反应SVM模型的优化(字数:10847,页数:24)

31.三氟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字数:12288,页数:26)

32.基于判别分析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方法及应用示例(字数:12586,页数:27)

33.亚硫酸化蓖麻油的制备及其皮革加脂性能研究(字数:11946,页数:28)

34.耐溶剂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字数:9592,页数:25)

35.化物吸收耦合生物还原去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电子穿梭体强化Fe(III)EDTA还原(字数:7180,页数:20)

36.山药多糖提取工艺正交优化(字数:11265,页数:23)

37.年产400吨亚氨基二苄甲酰氯的工艺设计(字数:12729,页数:40)

38.污泥制取活性炭(字数:10615,页数:25)

39.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中多氯联苯的研究(字数:10726,页数:31)

40.高维数据降维方法及化工应用(字数:12219,页数:30)

41.响应面法优化菜籽油甾醇提取(字数:12991,页数:30)

42.聚合物载药缓释微球药物释放动力学模拟(字数:10465,页数:24)

43.水性聚氨酯皮革涂饰剂的合成及耐溶剂性能研究(字数:8865,页数:22)

44.高维数据降维与建模在过程中的应用(字数:20751,页数:55)

45.含二催化中心手性氨基醇配体的合成及其纯化(字数:12407,页数:27)

46.溶胶凝胶制备纳米光催化剂及其应用的研究(字数:15784,页数:33)

47.用半连续反应器和RAFT技术合成可控梯度聚合物(字数:11056,页数:31)

48.水热合成法丙烷选择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字数:10815,页数:30)

49.聚丙烯高支化聚乙烯合金的制备与性能(字数:19170,页数:36)

50.PTA装置溶剂脱水塔软测量建模及灵敏度分析(字数:19945,页数:40)

51.电渗析法处理电镀废水(字数:8810,页数:23)

52.年产5000吨乙酸苄酯生产工艺设计(字数:16973,页数:43)

53.S2O82-ZrO2-SiO2固体酸制备及性能的研究(字数:12669,页数:28)

54.响应面法优化橘核中柠檬苦素提取分离工艺研究(字数:12520,页数:36)

55.PLS方法应用于PTA脱水塔的软测量建模(字数:19938,页数:45)

56.基于干燥过程正交试验结果的神经网络建模(字数:14302,页数:36)

57.正交优化菜籽油甾醇提取工艺(字数:8177,页数:22)

58.UNIFAC模型预测相平衡的研究(字数:9268,页数:31)

59.花生壳中木犀草素高效分离技术研究(字数:11106,页数:28)

60.电渗析染料脱盐研究(字数:11396,页数:26)

61.汽油中含氧化合物的检测与研究(字数:10262,页数:35)

62.厌氧反应器处理猪粪废水研究(字数:13771,页数:37)

63.由异丁醛合成三甲基戊二醇(字数:10761,页数:30)

64.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传递模型的研究(字数:10852,页数:27)

65.餐饮废油制取生物柴油新型催化剂的研究(字数:12133,页数:30)

66.甲基-2,3-O-异亚丙基-5-脱氧-β--D-呋喃核糖苷的合成(字数:9056,页数:25 0)

67.驻极体模板作用下极化聚合物薄膜材料的静电自组装(字数:13631,页数:31)

68.正交优化葛根黄酮提取工艺(字数:11017,页数:26)

69.合成氨变换系统工艺设计及计算(字数:26339,页数:73)

70.合成氨系统工艺设计及计算(字数:18378,页数:64)

71.年产600吨山梨酸生产工艺设计(字数:15911,页数:47)

72.吡啶联吡唑类化合物合成及性质研究(字数:9811,页数:32)

73.响应面法优化葛根黄酮提取(字数:12488,页数:30)

74.双螺杆挤出机中的微观混合研究(字数:11440,页数:29)

75.新型β-分泌酶抑制剂的设计和合成研究(字数:19091,页数:40)

76.含肉桂酰氧基光敏性单体的合成及表征(字数:6899,页数:22)

77.EDTA-2Na络合强化电渗析分离Co、Ni离子(字数:10192,页数:26)

78.复合技术分离Co、Ni离子研究(字数:7673,页数:23)

79.温度对丙烷选择氧化催化剂Mo-V-Te-Ox催化性能的影响(字数:8307,页数:24)

80.含三催化中心配体手性氨基醇配体的合成及其纯化(字数:13596,页数:29)

81.金属离子废水电渗析处理(字数:9309,页数:23)

82.StBA RAFT共聚全程动力学研究(字数:9536,页数:33)

83.MAA和MMA梯度共聚物性能研究(字数:7308,页数:22)

84.含双催化中心手性配体的合成(字数:14330,页数:33)

85.共聚酰胺热熔胶的合成与表征(字数:9338,页数:23)

86.RAFT活性自由基界面细乳液聚合制备纳米胶囊(字数:15764,页数:36)

87.聚合物载药体系释放性能预测(字数:12181,页数:25)

88.新型微波技术制备超微绿茶粉及提取物的研究(字数:16610,页数:37)

89.连续化羟基硅油制备系统的研制(字数:14715,页数:46)

90.尼龙酰胺交换反应的蒙特卡罗模拟(字数:7715,页数:24)

91.快速傅里叶变换解卷积技术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求取中的应用(字数:10667,页数:30)

92.[冶金专业]设计年产120万吨良铸坯的氧气顶吹炼钢车间(字数:25671,页数:70)

93.二氧化硫脲的合成工艺研究(字数:14358,页数:33)

94.新建原矿年处理量560万吨磁铁矿选矿厂(字数:29590页数:115)

95.水性聚氨酯皮革涂饰剂的合成及其膜力学性能的研究(字数:6370,页数:18)

96.酸性红染料脱色研究(字数:10349,页数:26)

97.高倍率聚氨酯合成工艺研究(字数:11105,页数:23)

98.三唑酮配合物的剂型及分析方法研究(字数:11284,页数:21)

99.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其脱色性能的研究(字数:5054,页数:17)

100.聚羧酸盐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字数:10726,页数:24)

101.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制备研究(字数:8112,页数:23)

102.茯苓多糖的提取与甲基化研究(字数:10032,页数:26)

103.贻贝酶解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字数:12913,页数:25)

104.黄秋葵水提多糖工艺优化(字数:9549,页数:22)

105.4-二甲胺基吡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研究(字数:10414,页数:23)

106.二甲戊乐灵中亚硝胺的分析(字数:7739,页数:22)

107.大豆磷脂的羟基化反应(字数:11316,页数:23)

108.姬松茸多糖的提取研究(字数:10554,页数:27)

109.10万吨年DME生产工艺设计(字数:7501,页数:19)

110.烷基-(S,Z)-2,4,5-三氨基戊酸盐的合成优化(字数:11363,页数:24)

111.茯苓多糖的氧化及其活性研究(字数:9876,页数:25)

112.水杨酸乙酯的催化合成研究(字数:12435,页数:25)

113.N-苄基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字数:10844,页数:27)

114.环硅氧烷阳离子乳液聚合动力学研究(字数:7703,页数:19)

115.异丁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合成及表征(字数:10519,页数:27)

116.茯苓多糖的提取及其羧甲基化研究(字数:11440,页数:25)

117.基于正交信号校正的光谱波长选择方法与应用(字数:7657,页数:20)

118.渣油裂解装置的软测量建模(字数:11557,页数:27)

119.栝楼籽中活性成分分离及分析方法研究(字数:9586,页数:25)

120.电化学法处理猪场粪污水的研究(字数:10216,页数:26)

121.一枝黄花杀虫活性成分分析(字数:11161,页数:24)

122.羧甲基茯苓多糖的合成、结构表征及活性研究(字数:11665,页数:27)

123.温度对丙烷催化剂Mo-V-Te-Zr催化性能的影响(字数:10308,页数:25)

124.高磷血症新药司维拉姆的合成及其功效的研究(字数:10877,页数:22)

125.蚕沙中卟啉类锌钠盐制备的实验研究(字数:11018,页数:28)

126.间歇式厌氧反应器处理猪粪废水工艺条件优化研究(字数:11958,页数:29)127.洋甘菊浸膏分子蒸馏分离工艺研究(字数:13226,页数:28)

128.印染废水处理研究(字数:9820,页数:23)

129.乙酸乙酯废气吸收处理工艺研究(字数:10886,页数:28)

130.含镧固体酸催化蔗糖制备乙酰丙酸的研究(字数:12342,页数:26)

131.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合成及其性能研究(字数:8216,页数:21)

132.蚕沙卟啉铜钠盐提取实验研究(字数:14657,页数:33)

133.二氯甲烷清洁回收工艺研究(字数:9359,页数:27)

134.生物抗氧化剂麦角硫因的合成(字数:9310,页数:25)

135.超声辅助下橘核中柠檬苦素提取工艺优化研究(字数:10207,页数:27)

136.电助固相微萃取吸附苯酚、硝基苯的研究(字数:9697,页数:24)

137.含硫方酰氨基醇配体的合成(字数:7346,页数:22)

138.环境污染物毒性的QSAR研究(字数:11513,页数:24)

139.洋甘菊精油提取工艺研究(字数:11883,页数:30)

140.太阳能电池敏化染料的合成(字数:11010,页数:26)

141.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微波酯化反应模型的优化(字数:9509,页数:28)

142.流化床厌氧反应器工艺研究(字数:13397,页数:35)

143.小波变换-主成分回归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感冒液成分的研究(字数:11209,页数:34)144.流化床厌氧反应器特性研究(字数:13662,页数:36)

145.N-α,β-不饱和酰基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字数:10672,页数:24)

146.年产500吨还原蓝RSN生产工艺设计(字数:16380,页数:39)

147.含硫多催化中心手性配体的合成(字数:10414,页数:25)

148.食品中多氯联苯的安全评估测定(字数:11485,页数:25)

149.化工生产中异常数据处理(字数:18028,页数:37)

150.正交试验超声优化茯苓多糖提取工艺(字数:13305,页数:30)

151.基于苯硫基乙酰胺的奈帕芬胺合成(字数:9310,页数:24)

152.水产品营养成分传统分析方法与仪器检测方法比较研究(字数:12481,页数:29)153.废气治理项目设计—长胜鱼粉厂废气治理方案(字数:11779,页数:39)

154.水-二甲亚砜及醋酸-二甲亚砜体系等压汽液平衡数据测定(字数:11268,页数:33)155.动力学数据的经验建模与比较(字数:17014,页数:37)

156.有机金属醇盐的合成及应用研究(字数:12652,页数:29)

157.微胶囊的性能研究(字数:11222,页数:31)

158.洋甘菊精油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工艺研究(字数:13401,页数:30)

159.一枝黄花杀虫活性提取工艺研究(字数:12778,页数:28)

160.基于甲硫基乙酰胺的奈帕芬胺合成(字数:9797,页数:25)

161.化妆品中多元素的ICP同时测定研究(字数:15194,页数:49)

162.化学化工异常数据检测方法研究(字数:13446,页数:27)

163.500ta四乙酰乙二胺中试工艺设计(字数:14432,页数:43)

164.几种固体酸的制备及性能与表征(字数:15781,页数:34)

165.水-二甲亚砜、二甲亚砜-醋酸体系汽液平衡模型参数的拟合(字数:7535,页数:29)166.均匀试验及其在药物研制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字数:18659,页数:38)

167.污泥制备活性炭(字数:11049,页数:26)

168.制革浸灰助剂及其应用工艺研究(字数:9030,页数:28)

169.ClO2染料脱色研究(字数:12252,页数:25)

170.废弃生物质与共聚物催化共裂解的研究(字数:10070,页数:27)

171.年产1000吨山梨酸生产工艺设计(字数:15110,页数:47)

172.化工操作单元的弹性分析(字数:11855,页数:31)

173.高钛渣中各组份含量的测定(字数:13456,页数:20)

174.海泡石TiO2光敏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研究(字数:15350,页数:35)

175.纳米氧化铋的发展(字数:18508,页数:39)

176.脱氨剂和铁碳法处理稀土废水氨氮的研究(字数:8209.页数:21)

177.年产26000吨乙醇精馏装置设计(字数:10089,页数:55)

178.年产21000吨乙醇水精馏装置工艺设计(字数:13464.页数:56)

179.环氧乙烷工业设计(字数:20472,页数:67)

180.高温高压条件下浆态鼓泡床气液传质特性的研究(字数:25168.页数:60)181.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环己烷氧化性能的影响(字数:三万,页数:66)182.PX装置异构化单元脱庚烷塔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字数:22340,页数:54)

183.PX装置异构化单元反应器进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字数:17463,页数:53)184.年产25万吨合成氨铜洗工段工艺设计(字数:23904,页数:55)

185.年产50万吨焦炉鼓冷工段工艺设计(字数:33226,页数:49)

186.6000t/a聚氯乙烯乙炔工段初步工艺设计(字数:26743,页数:61)

187.80KW等离子喷涂设备的调试与工艺试验(字数:18733,页数:37)

188.贝氏体白口耐磨铸铁磨球的研究(字数:16247,页数:39)

189.铝合金阳极氧化及封闭处理(字数:25561,页数:51)

190.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对4-硝基苯酚吸附性能的研究(字数:20776 页数:43)

191.腐植酸钾/凹凸棒/聚丙烯酸复合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字数:31673,页数:49)192.硅酸锆的提纯毕业论文(字数:12630,页数:27)

193.酶法双甘酯的制备(字数:19829,页数:36)

194.年产五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初步设计(字数:10346,页数:37)

195.100Kt/a硝基氯苯装置TPS系统工程设计(字数:21679,页数:57)

196.全膜法工艺在热电厂锅炉补给水系统中的应用及研究(字数:13367,页数:26)197.克酮酸的合成研究(字数:8603,页数:23)

198.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制备非晶态BZN薄膜的研究(字数:17096,页数:40)199.20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字数:19390,页数:44)

200.年产10万吨乙炔工艺设计(字数:13024,页数:33)

201.年产10万吨乙炔洁净工艺设计(字数:13187,页数:34)

202.年产十万吨PVC中HCl工序的工艺设计(字数:14873,页数:34)

203.硫铁矿制硫酸工艺初步设计(字数:15149,页数:62)

204.膜法除硝中淡盐水的预处理(字数:13025,页数:38)

205.乙醛生产工艺设计(8万吨/年)(字数:15666,页数:49)

206.亚硫酸生产工艺设计(1万吨年)(字数:12614,页数:43)

207.年产10万吨苯乙烯工艺初步设计(字数:13923,页数:46)

208.四(m-氯苯基)卟啉及其锰络合物的合成(字数:15464,页数:36)

209.乙二醇乙醚乙酸酯的合成及分析(字数:17018,页数:35)

210.日处理35000m3水质净化厂工艺设计(字数:21427,页数:57)

211.悬浮聚合制备苯乙烯性能的研究(字数:14330,页数:30)

212.烯丙基酚醛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字数:15142,页数:44)

213.环氧树脂阻燃剂的合成及表征(字数:15032,页数:41)

214.年产10万吨柠檬酸厂糖化、发酵车间的设计(字数:15219,页数:40)215.年产3.0万吨二甲醚装置分离精馏工段的设计(字数:15288,页数:52)216.年产15万吨啤酒工厂工艺设计(字数:17576,页数:45)

11.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设置 篇十一

【关键词】焊接工艺与设备 教学改革 科技论文

【基金项目】本文内容由常熟理工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XJ2014003)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29-02

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了我国最早的焊接专业(本科)。随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分别开设焊接专业。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学校纷纷新设或从部分热加工类专业改办焊接专业,以适应当时人才的社会需求[1]。焊接工艺与设备这门课程属于焊接专业或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焊接工艺与设备这门课程教学工作应该密切联系专业,联系实际,而不应该是纸上谈兵。另外,在缓解学生学业压力,减少学生课时,增加学生学习的内容下,花大力气和精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手段,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及方法,让学生在较少学时下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已成为专业教师迫切需要钻研的一个方向[1-2]。

1.焊接工艺与设备教学模式简单

目前高校焊接工艺与设备这门课程采用的教材多数是王宗杰教授主编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熔焊方法及设备》,此书内容全面详实,对于学生是非常好的教材。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目前主要是焊接方向。所开设的《焊接工艺与设备》课程主要通过教材自带的配套教案,经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焊接工艺及设备一些基本的理论,再通过具体的焊接方法进行学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容易上手,但不能跟实际相结合,学生也不会主动去思考,时间一长,很快就会忘记所学内容,专业知识也就无法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也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一般。

2.教学内容的设置

《焊接工艺与设备》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授课44学时,实验4学时。该门课程教学时数较少,需要加大学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仅有的学时里,增加专业针对性,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进行学习。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对焊接专业的认识着手,只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3]。将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点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常见事例来讲解,例如讲到焊接电弧引弧方法,它就像是人体在做心电图,忽上忽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讲到焊缝形状,各种接头形状和尺寸如人的指甲盖形状,非常容易让人记忆。因而能更好地带动学生去思考和理解相關的概念,同时还可以运用更多的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现场播放熔滴过渡视频以及机器人视频,让学生对照书本和视频,有直观的理解。提升学习兴趣,弥补理论枯燥所带来的部分问题,给学生以更加实用和更加直观的展示。

3.科技论文的应用

在创新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目前大学生每年毕业人数以数百万计,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没有创新意识或创新意识非常薄弱。不敢向权威挑战,失去自己的判断力,那是非常可悲的。很多用人单位会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我学习能力。

在焊接工艺与设备课堂教学中,每部分内容讲完,将相关的科技论文拿出来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去设计实验,理清思路,对于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管用。比如在讲电弧力的时候,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测量电弧力,设计相应的实验,学生们自由讨论实验方案,看是否可行,然后把相关发表的测试电弧力的经典论文拿出来和学生分享,让学生自己去对比,自己的实验方案和发表论文里的实验方案的差别在哪里,自己的实验方案有何优缺点。在对比的同时让学生有深入的思考,培养学生的严谨精神,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结语

结合我校本科院校建设模式,焊接工艺与设备课程教学已经有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必须紧密联系专业背景,紧跟最新学科发展前沿,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开启学生的专业智慧,才能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史耀武.我国高等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与培养模式的发展.焊接. 2002,12(5):5-9.

[2]陈志强.《熔焊原理》的教学思考. 装备制造技术. 2010(4):184-185.

[3]李瑞红,张邦文.《复合材料加工工艺与设备》教学改革探索. 教育教学论坛. 2014,49(12):140-141.

作者简介:

12.刍议化学工程与工艺 篇十二

化学工程与工艺是运用“三传一反”的原理来加工化学原材料, 通过这一原理以最有效的、简便的方法完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原料加工工业的生产过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一门“即时性”的学科。“即时性”即随着社会对化工的要求, 企业和高校的培养方案也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对过时的培养体系进行一系列的改进和完善。高校和企业也要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的构建本专业的特点, 发展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1 化学工程与工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时期, 化学工程与工艺已经向“环境友好型化工”方向发展。我国环境问题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改善环境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事情。通过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发展, 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降低对资源的损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而且为相关的化工企业提供一些有效的环保方案。因此, 化学工程与工艺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实习现状及分析

以往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陈旧、人才培养模式单调、考核制度单一等问题, 开设了大量的理论性的课程, 对于工程实践方面十分缺乏, 从而导致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 缺少充分的实践经验, 使学生走进工厂纯属纸上谈兵。在整个工科生培养的过程中, 实践能力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实践的时候需要我们从中锻炼并掌握必要的实践技能、实践工具及从事科研和工程实践的能力[1]。从当前我国学生的生产实习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实习只是局限于参观,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在实习的时候, 出于安全考虑工厂只允许学生以参观为主, 讲解为辅的方式, 学生只能从总体上了解大概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路段。学生在很短的实习时间内了解工厂中的工艺流程, 然后粗略的整理资料, 以应付课时学分, 学生难有深入学习的机会。很多学生甚至借自己找实习单位的名义, 仅仅靠借关系找相关企业签字盖章, 有的化工专业的学生甚至没有去相应的专业实习, 胡乱的找一个企业签字盖章。因此, 学生的不重视, 导致其很难理性的认识到这个行业的特点。

2.2 学校没有完善的见习体系, 培养方案不合理

目前, 许多普通高校对于自身的发展方向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进而导致对见习体系和培养方案安排的不合理。大多数高校把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 这个时间段许多学生正在积极的准备考研, 完全没有把实习放在心上, 有的学校为了考研甚至允许学生不参加实习, 还有的学生正在跟着老师做毕业论文, 实习效果显而易见。此外, 大多数学校都是集中时间实习, 这也导致企业和学校难以合作和联系。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理论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要掌握工程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 就要接受工程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训练[3]。

2.3 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合作和联系。

当前, 许多企业认为学生来工厂实习并没有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 相反, 企业还要提供技术支持以及人员的安排, 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企业为了自身长远的发展, 保护企业关键技术的安全, 以商业机密为由, 有所保留的培养学生, 甚至还有的企业, 当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就要签订应聘合同。其实, 学生走进企业实习, 既可以为企业带去优秀的人才, 保障科研技术的研发, 学生又可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3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习和培养方案的改进

在实习和培养方案的改进上, 天津大学余国琮院士等提出, 实行灵活的学分制、导师制、自由选课制, 逐步实行淘汰制[4]。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以师带学, 以学带学”的循环发展模式。有些地方高校也提出了, 利用产学研合作基地以及实习实训中心采用现场教学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5]。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3.1 加强实习管理, 落实责任制度

首先,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 加强校企的合作。学校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对外机构, 专管全校学生实习工作。其次,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企业应该实行“学徒制”, 让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带领学生。在工程师的指导下, 亲自动手实践, 论证理论知识和总结实际经验。在实习过程中, 学生不仅要运用理论知识, 还可以改进工艺, 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

3.2 做好课程与实习的协调工作

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施了“3+1”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的尝试探索[5]。还有的学校引进国外其他大学培养人才的成功经验, 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教学体系[6]。对于课程的设计, 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施这种培养人才方案。还有的学校提出了最近几年国际上工程教学的一种新模式, CDIO即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现 (Implement) 和运作 (Operate) [7]。

3.3 注重教师的培养, 打造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化工需要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师资的培养十分重要。许多应用型大学开始培养“双师型”教师。做好在职教师的培养以及提高科研水平的工作, 鼓励教师参加校企合作项目, 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积累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与此同时, 高校也要尽可能的给教师提供出国留学的机会。

4 结束语

当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攻坚阶段, 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化学工程与工艺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其发展对于国民经济有着深远的意义。文章对学生如何实习、学校的课程设置、学生培养方案、校企联合以及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有效的改革方案。最后, 希望以此培养出大批优秀化工人才。

参考文献

[1]肖丹, 腾居特.国内外高校工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比较-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 2012 (1) :9-12.

[2]崔国星, 张启卫, 王益凡.化工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J].高教论坛, 2009 (6) :33-36.

[3]余国琮, 李士雨, 张风宝, 等.化工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与实施”项目成果简介[J].化工高等教育, 2006 (1) :7-11.

[4]余国琮, 李士雨, 张风宝, 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践[J].天津大学学报, 2004, 6 (1) :1-5.

[5]魏雨, 张景迅.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化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研究-“以黄淮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J].山东化工, 2014, 43 (3) :183-185.

[6]董强, 邵国泉.应用型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3) :27-30.

1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词汇 篇十三

Unit1 Chemical Industry

1.英译汉

Carbonate碳酸根 ypropylene聚乙烯epoxy环氧树脂 vinyl乙烯基 acetate乙酸根 pharmaceutical医药的 spectrum光谱formaldehyde甲醛Silica二氧化硅 ammonium铵根polyester聚酯 the lion’s share大部分

Antiknock防爆的alkylation烷基化 finishing精加工 desalt脱盐 differentiate区别区diesel oil柴油 lubricating oil润

滑油 precursor 产物母体 Stripper解吸塔carbonium碳正离子radical原子团predominate占优势 degradation降解heterocyclic杂环stationary固定的 In situ就地原地 在现场

Cybernetics控制论encyclopedia百科全书ethics伦理观accessory附件shortcut近路捷径coordinate协调的expert system 专家系统Artific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generalization规则proprietary专利的interfacial 界面的 off-the-shelf 成品的(be)gongd for对..有作用authenticity可靠性centrifugal离心力的potential势能shaft轴condenser冷凝器

reboiler再沸器Diminish减少buoyancy浮力agitator搅拌器simultaneously同时地magnitude数量级大小Btu=british thermal unit英热量单位Heretofore迄今为止 validity有效性

Dimensional因次的 维数的humidifier增湿器nozzle喷嘴 onset开始发动 conduit导管输送管adhere粘附附finite有限的 lateral横向的水平的Transition过渡段转变shed light on阐明把..弄明白flask烧瓶长颈瓶viscous粘的2.汉译英

3.钠sodium钾potassium 氨ammonia聚合物polymer聚乙烯polyethylene氯化物chloride 粘度viscosity烃hydrocarbon

催化剂catalyst炼油厂 refinery添加剂 additives

管式的tubular加氢裂解hydrocracking异构化isomerization组成constiuent热解pyrolysis 腐蚀corrosion残余物residue

液化石油气LPG=iquefied petroleum gas脱氢dehydrogenation芳构化aromatization专利patent参数parameter 降解degradation定性地qualitatively定量地quantitatively选择性selectivity

热力学thermodynamics 动力学dynamics力学mechanics 水力学hydraulics 积分integral微分differential化学计量stoichiometry动量momentum有帮助的helpful胶体 colloid连续介质continuum 定性的 qualitative

焓enthalpy 熵entropy 宏观的macroscopic微观的microscopic 通量flux湍流的turbulent自发的spontaneous

可逆的reversible传导conduction对流convection扩散diffuse 绝热地adiabatically横截面cross section 漩涡 eddy 无因次的 dimensionless 回流reflux

上一篇:北京榜样之万华胜故事下一篇:PS简单制作半调文字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