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2024-07-26

地理一轮复习计划(共12篇)

1.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篇一

对于文科生来说,我们一定要掌握文综三科的复习方法,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习计划,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习计划【1】

1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狠抓基础提高能力

第一轮复习要狠抓基础。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逐步提高。一轮复习阶段应该按部就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计划紧跟规律,老师紧跟计划,学生紧跟老师无疑是必要的,学生在课堂上要跟住老师的节奏,记好课堂笔记;课后则应按照单元的顺序做一些习题。如果学生地理在基础年级学得不太好,那么这一轮复习就是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通过全面复习教材,提高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2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应多看地图

地理在复习的时候,最好配一本专门的地图册,推荐《中学地理图文详解指导地图册》。这种书上一般都有知识点,和图结合在一起看,效率会更高。

一定要多翻看地图。一块块地图记好了。不光看,自己一定要多上手画画图,有空白的图可以填也要珍惜这种机会,来检验自己,不要每次都翻书去看,一定要锻炼这个记忆的过程。

而且,每次在做题中,碰到判断不出来的,模糊的,都要记下来,之后好好把这个地区的情况都看清楚了。积少成多,最后其实大部分地图都见过了。

3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抓住图表提高地理特征能力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

高中地理学霸如何制定学习计划【2】

一、认真做两套高考地理标准卷

高考地理标准卷要求以历年高考真题或者一模二模题为主,而且答案要详细。做题要掐好时间,大概50分钟。然后对照答案给自己评分。最关键的是要一道题一道题地分析考点,并一一列出来,自己最后就会明白高考到底什么是常考的考点,什么是出题人想要的答案了。自己站在出题人的高度,来研读高考试题。通过错题了解自己的缺陷所在,再对应到章节考点仔细研究理解,争取有大的突破。大题要看自己的答案要点是否齐全,答题语言是否通顺,是否符合地理语言。

点击查看:高三学习计划及高考复习汇总

二、细化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较强,建议更多地采用理科的复习方法。①运用图形知

识结构,提炼能力要求和具体方法;②精学精炼,通过典型题和变式图;③结合区域实际,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此复习方法与策略要抓住下面几点:①以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统领人文地理知识;②结合区域特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③拓展知识面,适应现实中人文地理内容的迅速发展;④加强逻辑推理,学会科学表达。

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基本的地球模型,有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区域地理的复习不仅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矿产、工业、农业、城市、交通、人口等问题从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

三、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

①整理知识系统:对知识的层次、脉络、体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识系统表。

总结知识规律:对地理知识的运动规律、分布规律、变化规律等应进行总结。

③分析知识联系:地理知识有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多向联系,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

④概括知识结构:概括各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分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列出结构式或关系式。

⑤比较知识异同:知识间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要设计比较项目,列出比较表。由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中心内容比较,综合比较等。

⑥归纳知识特征: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纳,便于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整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组知识过程中明确系统结构,在应用过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四、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

①要学会总结复习方法,对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规律总结,图像判读要领等要能够自己表述,把记忆过程变成思维过程。

②要动态的观察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其形成条件,组成要素,构成原理,发展过程,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基本内容。

2.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篇二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首先对学生答题情况要进行分析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率和出错的类型,分析一些题目是普遍出错还是个别出错,是知识点遗忘、答题不规范,还是理解能力较低……一定要分析原因,猜测原因,教师一定要整理记录。其次,一定要认真研究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收集与考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写好教案或者制作好课件,设计适当的补偿性题目。最后,要认真准备好相关的辅助教具,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因为讲评课里面牵涉知识点很多,要求使用的图表也很多,如果事先把该补充的、该识看的图表制成幻灯片,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节省时间,学生又能及时快速地做好笔记。所以课前教具的准备必不可少。

二、讲评方式要恰当、高效

(一)要分析学生试卷的答题情况

上课前,教师要花几分钟对成绩的三率数据、分数段的分布人数、一些题目的对错率做个简单的分析。不要一上课就马上讲评试题,应先让学生了解一下这次考试的一些大体情况。从中要加入一些赞赏性的语言,一定不能肆意指责试卷的命题或者学生的分数,旨在让学生跟教师共同完成试卷的讲评。

(二)要注意知识点的归纳和拓展

讲评试卷时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拓展是讲评课的一个重点,特别是高三总复习课更是如此。因为在这个复习阶段,学生必须全面地、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所有知识点。而试题往往是以点带面来体现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作为教师,在讲评试题时要把这个“面”带给学生,把预先准备好的相关知识点罗列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它们。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于漪老师说过:“一堂讲评课选择几个学生未思之处逐层深入地进行点拨,不仅使课的容量充实,而且对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准确度、灵敏度都进行了有益的训练。”比如下题: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回答下题:

*该山地是()

A.武夷山脉

B.黄山

C.泰山

D.秦岭

解题:根据图示,该山地南北两侧基带分别是常绿阔叶林带和落叶阔叶林带,判断该山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界线,是秦岭。这时候提到“秦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回忆“秦岭—淮河”一线还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开幻灯片展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1大致是我国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2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与小麦杂粮的分界线。3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5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6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7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8黄土高原的南界。这样学生当场可以记住很多知识点,可以把一些忘记了的内容抄在试卷旁边。所以对有些知识点,教师必须延伸拓展,必须整理、归纳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记忆。这样,通过在讲评的过程中把知识点拓展、辐射,增加了复习容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点的丰富,产生兴趣,以后遇到一些问题也会懂得自己进行归纳。

(三)要加强对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

1.全国卷要求考生要学会运用地理思想、地理方法观察和认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学会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所以讲评课绝不能纯粹地校对答案和补充材料,对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注重读图、析图、解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这就要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切入点,找出题目里面的隐性信息,对试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归纳、演绎、比较和总结,让学生清楚,解题不单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如:

下图中弧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线速度:P=Q=M=O>N

B.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解题:由图示箭头方向为顺时针,可判断图示为南半球;线速度P=Q=M=N>O;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侵蚀严重。这样很容易排除A、B两个答案。接下来要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有隐性知识点:1两条日界线,一条0时经线,一条180°经线;2晨昏线跟纬线的切点O,经过这点的经线不是12点就是0点。当找出第二个隐性信息点的时候,问题就开始明朗了,这是一个最关键的切入点。结合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和日期界线的位置可判知P所在经线为0时,Q所在经线为180°经线,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NO为晨线。

从这道题解题过程可以看出它难度不大,但是所牵涉的知识点多,所以就要引导学生从哪里入手,怎么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总结,如何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还要排除一些干扰的信息,比如那个角度120°,跟这个题目没关系,可能是下一个题目的条件。

2.近年来全国卷命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开放性试题”和“案例分析题目”。随着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由过去的以知识立意转变为现在的以能力立意,开放性试题和案例分析题在高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是近几年高考新的价值取向,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是一类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迁移知识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类型。比如2015年全国卷Ⅰ的第36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第4问: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这类开放性题目,现在各个学校平时的测试卷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讲评中要指导学生:1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有针对性地答题;2要用教材语言和地理名词术语答题,答案尽量少而精,但是如果对于答案没有太大的把握,在考试过程中,应该尽量多答几个要点;3对于出现简答题中问“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的题型,应首先肯定“赞成”或“不赞成”,然后再回答理由,不能缺少判断,不能答非所问或似是而非;4答题中要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尽量采用数字序号,分不同的段落来答,并且将自己认为主要的方面放在前面,要富有逻辑性,有因有果,字体要端正,试卷要清洁。还要指导学生解题的思路:从社会经济效益或生态环境角度方面入手。得出答案:赞同。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能增加就业等。或者:不赞同。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四)要注重情感的激励,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讲评课要以赞扬、肯定为主基调。一个人在融洽、活跃的气氛中思维最敏捷,学习效果最佳,所以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能一味责备学生,把讲评课上成批评教育课,而是应该尽量多鼓励,多表扬,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这道题我都讲过好几遍了,你们怎么还不会?”等指责学生无能的语言。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对考试成绩排在后面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激励因素,在试卷讲评过程中应引起注意并应有所体现。

三、讲评后进行补偿教学

教师要根据考试反映出来的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与学的调整。

1.一定要设置一些补偿性题目,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使学生从多角度来加深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提高复习效果。

2.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把错误的题目抄起来,过后及时小结和反思,一段时间后自己再做看看是否已经完全掌握。这个非常关键,因为有些做错的题目以后还有可能做错,好像有一种惯性,所以要让学生设一本错题本。

3.教师自己要从学生的答题中总结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遗漏之处,找出问题,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推动教学,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讲评课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课堂组成部分,应该准备充分,讲评得当,讲评后补偿工作准确到位,特别在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考试频率较高的情况下这显得更为重要。我们一定要加大重视程度,提高讲评课的质量,让学生每经过一次考试都能够增加知识的储备,提高解题的水平。

摘要:高三总复习阶段学生的每一次考试都是查漏补缺的最佳途径,是巩固双基的有力推手。考后教师的讲评显得弥足重要。教师应该做到多层次、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开拓思维,从而深化拓展考点的知识内容,同时传授或者交流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和解题能力。

3.如何提高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效率 篇三

关键词: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效率;方法

现在的高考试题重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学生要提高能力就必须很好地掌握全面系统的基础知识。如果连基础知识都掌握不牢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是不可能提高的。对基础知识能否牢固掌握,关键在于第一轮的复习,在第一轮复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确定复习方向,不要盲目复习

1.《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重要性

在《考试大纲》中明确高考目标、高考内容、范围、题型示例以及能力要求,这些都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是《考试大纲》共性要求必要的补充。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加入本省的个性化要求。在制订高三地理复习计划的时候,高三教师一定要认真地解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其中的内容,为学生复习做好准备。

2.研究之前的高考试题,总结规律,猜测命题方向

地理教师要认真搜集本省或者别省的高考文综试题,总结出题的规律,探究题型的变化。发现新的动态趋势,为进行高效地理复习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比如,近些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具有以下特点:都是按照课程的标准的要求出题;试题倾向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试题类型比较贴近生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试题素材的来源主要有真实的文字案例、数据图像等情景材料;注重考查学生多层次和多角度利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建立知识树

江苏试卷主要注重对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考查,知识点大都是江苏地理科考试说明中的内容。在看了近几年的江苏地理试卷中的题型后,了解到考查的具体内容主要有:(1)气候的变化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2)常见的天气系统;(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地质构造和地貌;(5)人口数量变化以及影响因素;(6)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

对于以上知识,我们一定要下很大的工夫掌握,对课本上的知识一定要全面地复习,对考过的知识也要认真地钻研和挖掘。弄清楚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分析该知识点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做题。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记忆知识点,我们对重点知识一定要进行强化记忆,把这些知识点进行体统的整理,用知识树的形式將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完整地表现出来。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循序渐进多训练

1.培养学生分析图表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图表主要有各种统计图、表示地理事项以及特点的数据、文字、表格等,这些主要考查学生在图表、数据或者表格如何提取有效信息以及对其进行加工的能力。

2.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

在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幅区域地图,认真地讲解阅读步骤、阅读的重点在哪里以及需要关注哪些重要事项,去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回答问题,使其在复习区域地理的时候既培养了区域地图的阅读能力,又学习了和区域地图有关的地理知识。统计图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要通过看教材的原图,教给学生柱状图、扇形图的绘制等阅读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的统计图学到相关的理论。另外,在课本中没有出现但是在高考中出现的新型的统计图,我们也要搜集起来给学生进行讲解。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我们一定全面、认真地复习知识点,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以及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一轮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伍真婷.浅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策略[J].新课程:教师,2012(6):92-93.

[2]凌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策略与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161-162.

4.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及策略 篇四

地理第一轮复习要特别注意对地图的复习,地图的地理复习的核心,识图能力特别重要,很多题目都考查对地图的识别能力,学好图表是学好地理的先决条件。

地理复习有一定的策略,首先要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把课本知识穿成串,复习时各章节知识点联系起来。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来龙去脉,对主干知识重点把握。

地理大题有固定的答题模板,很多套路都是现成的,大家可以借鉴。选择题也有一些答题窍门,哪些选项是错误项,哪些答案能直接排除等。学习地理既要脚踏实地,也要找窍门,以最省力的方法得最高的分数。

5.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篇五

高三地理备课组

一、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复习必须以地理教材、《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考试大纲》和《安徽高考地理考试说明》为依据,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教学中应合理而有效地安排好复习,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优势,加强学科内的综合,关注国内国际的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

二、情况分析:

1.教师情况:担任高三地理教学的共四位老师,每人带2个文科班,均为带过数届高三的年轻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且勤学肯钻、责任心强,整体师资力量较强。

2.学生情况:本届高三文科有8个班,重点班1个,普通班7个。重点班基础相对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普通班少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近半数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不积极主动,与重点班学生比差距较大,基础知识不够牢,能力薄弱。

三、工作目标:

进行第一轮复习必须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

四、时间安排:

2013年7、8月-------2013年4月

五、具体措施:

(一)钻研课标.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着眼课标,建立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1、分析考纲,把握考纲变化;

2、全面了解课标,把握重点;

3、突出主干,落实基础。知识系统化;

4、注重总结。特别是地理事物、现象规律分析。

(二)研究历年高考试题。

每位老师都要对近五年的高考题进行研究,要将高考题做全、做透、做通。要注意搜集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

(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备课,要在把握高考方向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备课。加强集体备课,做到集体备课常态化,发挥集体的智慧。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

2、上课: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上好第一堂课,上课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补差提优。要注意做到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每堂课的得失,养成每课一反思的习惯,最好能记录下来形成课后随笔。在反思中求进步。

4、完善听课制度,取长补短,以期实现共同提高。

(四)精选、精练、精评

根据学校和年级的安排。2周要有1次周周考,每个月有月考,每个单元有小测验。怎 1

么样最短的时间,做最好的题目,掌握最多的知识,往往成了成败的关键。

首先,教师对试题要精心挑选。所以老师要多做题,要分析试题,要把握高考题的特征,要学会自己命题。

其次,老师将自己精心挑选的试题在合适的时间布置下去。有的可能适合做课堂练习,有的可以做例题,有的适合做考试试题。而且要注意时间上的安排,要做到短、频、快。题不在多,关键要精。

然后,试题讲解要及时,要讲透,要注重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培养,还要强调答题的规范化,用词的专业化。

(五)课外辅导要灵活。多种方式,多种时间,多种场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辅导。关注目标学生,重视补缺补差,抽签班.重点班有希望的地理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班级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六)补差纠偏促上线

对临界生存在的地理偏科生要采取各种方式补差纠偏。各科任老师要对所带班级临界生中地理学科差的学生摸清问题所在,个别辅导、学法指导;备课组成立补差班,利用课外时间集体补差;补基础知识、授学习方法、教应试技巧,力促临界生上线。

六、一轮复习授课内容及时间安排:

七、八月份:完成世界地理的复习(33课时)

考点1地球知识(2课时);考点2地图(4课时);考点3世界地理概况(4课时);考点4一个大洲—亚洲(2课时);考点5五个地区(6课时);考点6六个国家(8课时);考点7世界区域定位分析(3课时)

阶段测试小结(4课时)

九月份:完成中国地理复习(34课时)

考点8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和人口、民族(4课时);考点9中国的地形(3课时);考点10中国的气候(3课时);考点11中国的河流和湖泊(2课时);考点12中国的自然资源(2课时);考点13中国的农业、工业和交通(4课时);考点14中国的地理差异——四大地区(6课时);考点15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6课时)

阶段测试小结(4课时)

十、十一月和十二月份初:必修一复习(48课时)

考点16宇宙中的地球(1课时);考点17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课时);考点18地球的运动(5课时)考点19有关地球运动计算(4课时);考点20地球的圈层结构(1课时)

测试及讲评(2课时)

考点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3课时);考点22气压带和风带(3课时);考点23气候类型及判读(3课时);考点24常见的天气系统(3课时);考点25全球气候变化(1课时)

测试及讲评(2课时)

考点26自然界的水循环(2课时);考点27大规模的海水运动(2课时);考点28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课时);考点29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课时);考点30山岳的形成(2课时);考点31河流地貌的发育(2课时);考点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课时);考点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课时)

测试与讲评(2课时)

十二月份中下旬:选修部分复习(据2014年高考地理考试说明决定复习内容)

考点34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14课时)

一月份:必修二复习(12课时)

考点35人口的数量变化(2课时);考点36人口的空间变化(2课时);考点37人口的合理容量(2课时);考点3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课时);考点39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2课时);考点40城市化(2课时)

一模考试二、三月份:必修二、三复习(42课时)

考点41农业区位选择(1课时);考点4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课时);考点43以畜牧以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课时);考点44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课时);考点45工业地域的形成(2课时);考点46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2课时);

测试及讲评(2课时)

考点47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课时);考点48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2课时);考点49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课时);考点50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课时)

测试及讲评(2课时)

考点5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课时);考点5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与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课时);考点53荒漠化的防治(2课时);考点54森林的开发与保护(2课时);考点55能源资源的开发(2课时);考点56河流的综合开发(2课时);考点57区与农业发展(2课时);考点58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2课时);考点59资源的跨地区调配(2课时);考点60产业转移(2课时)

测试及讲评(2课时)

四、五月份:

二、三轮系统复习及模拟考试

6.高三地理一轮三大复习方法 篇六

高三地理一轮三大复习方法

复习高三地理的方法一

1、复习应选择一本栏目设计新颖的参考资料。不要盲目地追求参考书的数量,因为每本参考书的编写都是依据教材,形成一个独立的高三地理体系,如果参考书过多,反而会使知识失去系统性。

2、复习要严格按照教学要求,加强对主干知识的梳理,对概念、原理等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高三地理知识网络图。复习时不仅要依靠老师的引导,更要自我消化,围绕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整理、归纳,并通过适当的课时练习进行巩固,分阶段进行单元综合检测。

复习高三地理的方法二

1、在很多高三同学中都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搬来各种各样的教辅书猛做习题。我认为,地理学科的学习不能一味扎入题海,而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意思就是,在你高三地理相对薄弱了环节,你可以采取一定的题海战术,做出“手感”来。当然,也不能盲目的使用。做完题目,对完答案,错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找老师询问,参考答案有时只能“参考”,不一定完全正确。

复习高三地理的方法三

1、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2、做高三地理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⑴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⑵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⑶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⑷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⑸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⑹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⑺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⑻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

(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⑼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

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⑽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⑴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①气候湿润多雨;

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⑶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⑷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

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⑸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

②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⑹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弊:旱涝灾害频繁.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高中地理学法指导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这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高中地理解题方法

7.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篇七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三 地理 一轮复习 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B-0121-02

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梳理知识,精准锁定复习目标,剖析重点突破难点,建构知识网络,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三备考经验,发现一种新式的思维组织工具——思维导图特别适合高三地理的一轮复习。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en)提出的一种既收敛又发散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就如同人类的左右大脑,呈現出一种放射状的树状结构,是一种独特的画图方式。它用关键词、不同粗细的线条、各种各样的符号和颜色把人类的思维重点、思维过程和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呈现在图中,是一种学习互动模式,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二、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的具体应用

地理一轮复习中要求学生全面梳理主干知识、巩固基础的同时,需要学生善于剖析重点,突出难点,同时理清各知识间之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整体感知突出脉络;需要学生在习题的训练中及时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然而地理学科具有繁、杂、碎、变的特点,在一轮复习当中,巧妙应用思维导图于教学之中,它既收敛又发散的画图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建构知识体系。

1.训练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作为思维组织工具应用于复习之中,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原理,使学生学会根据知识脉络自行绘制思维导图。初始,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思维导图的模式,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一般绘制方法;然后,教师结合实例,提供部分关键词,让学生学习建构与要点相关的思维导图。学生逐步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之后,可以让学生浏览整节或整章的知识,然后根据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概括要点,领会核心内容,确定整体框架,自行绘制思维导图来透析要点,简化课本知识,课后,同学之间可以进行思维导图的相互比较,合作完善思维导图。

2.建构知识框架,理清纵横联系。笔者把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称为对照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班级称为实验班(以下相同)。笔者在对照班进行一轮复习时采用以下方法:首先全面梳理课本知识,其次讲解典型例题,最后进行随堂训练;课堂上学生一边听讲,一边以线性笔记把笔者讲授的知识要点记录下来。一节课下来,学生就如“知识的容器”,记录了大量的随堂笔记,接受了众多零散单一的概念和枯燥无味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可以明显发现,单纯依靠线性的笔记,在短短45分钟内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知识,难度很大。学生如果没有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能理清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就不能精确锁定复习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笔者发觉,随着复习内容的增加,对照班的学生往往没有时间及时进行随堂训练,他们没有掌握如何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面对新情景中设计的新问题,往往会束手无策,难以举一反三。

然而,实验班的复习效果比对照班明显技高一筹。例如,笔者在实验班复习区域地理时,首先教给学生区域地理分析的基本方法,然后巧妙应用思维导图展示每一章节的分析过程,同时配合典型例题的讲解和同步训练,这样既帮助学生自我整合基础知识,又建构了知识框架,学生的记忆力和地理技能都得到有效的提高,逐渐能熟练而准确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图1是笔者手绘的思维导图:

笔者绘制的思维导图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基本的框架,思维导图的每一个分支都可以很方便地展开与收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添加下一级分支甚至更多的分支,并在分支上注明关键词,也可以描画相关的图形帮助加深记忆。

实验班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反复绘制,逐渐掌握了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思路,把握了区域地理复习的基本方向。每复习一个地理分区,笔者都要求学生把该地理分区的基本特征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如果制作某个地理分区的思维导图过大,则指导学生按知识的重要性或章节把导图分解成单独的思维导图。学生在不断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刻而熟练。笔者发现,坚持应用思维导图学习的实验班,学生的想象力变得越来越丰富,思维习惯和行为表现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可以抛开长篇大论的文字资料,根据思维导图,精准锁定复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高效学习。

3.总结规律,形成答题思路。地理习题讲评的过程中要求讲究技巧,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给学生提供标准答案,学生不可能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答题方法。在习题讲评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善于引导学生将高中地理基本原理正确应用于区域地理之中,并巧妙地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答题思路,最终能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不断整合知识,总结规律,规范答题。例如在习题讲评课中讲解下面一道题目:

(2015年4月月考)下图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甲、乙两地所处的半球位置(南、北半球),并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及其成因。(2)据图评价甲地发展农业的气候条件。

笔者发现,采用“分析问题—讲清答题思路—展示答案”这种传统方式进行习题讲评的对照班,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课堂气氛沉闷。经过教师的讲评,学生对考点依然印象不深,下次碰到类似的问题仍然不能解决;而实验班运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审题和组织作答,效果截然不同。在实验班讲评时,笔者虽然也像对照班那样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如何细心审题,但是没有直接展示答案,而是要求学生把问题和答案要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绘制出来,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最后学生对照笔者绘制的思维导图,进一步自行补充完善思维导图。下图是实验班一个学生手绘的思维导图: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理清了解题的思路:通过观察气温曲线的形状是“峰型”还是“谷型”判断南北半球,根据气温数值判定温度带;根据降水的总量和季节变化特点判断气候类型;根据甲、乙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判断所处区域,再分析甲乙两地的气候成因、评价甲地发展农业的气候条件的利与弊。

地理问题常常渗透着命题人对于相关知识点和地理思维能力考查的思路,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在新情景中解决地理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地理知识重新整合的过程。它让学生解答问题的思路清晰化、图形化和流程化,做到答而不漏。长此以往,学生既能不断巩固知识,形成清晰而准确的答题思路,又能不断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技能。

三、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的应用价值

笔者在一轮复习中经过多年实验和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的复习方法不同,其效果也截然不同。虽然实验班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利用思维导图,其实就是在充分锻炼左右大脑的技能。因为人类的左脑确定人的思维重点,归纳收敛思路,右脑进行发散性思维,建立主题关联。左右大脑相互协调,可以让学生大脑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查找相关地理资料、不断完善思维导图时,学生也在不断熟悉教程内容,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激发大脑的记忆力和创造力潜能;教师经常会设置各种问题情景,展示一些不完整的思维导图,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勤于思考,勇于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导图的巧妙利用,逐步改善教师与学生的众多思维习惯和行为表现,让教与学的过程都变得十分轻松和愉快。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的特点表现为:流程化、图形化、图谱化、清晰化,它最大的功能就是“梳理知识点,突破重难点”。这种“梳理作用”简单地说就是“集中与发散”,这也是思维导图背后的基本原理。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实际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的过程,它促进师生之间深入交流,打破传统的一言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思维导图让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学会建构各章节的知识脉络,透析要点,理清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养成,为地理二轮复习打下基础,抢得先机,争取主动。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2]朱志敏.给你的思维画一副图——一种提高工作、生活效能的思维途径[J].中国人才,2005(5)

[3]李林英,李翠白.思维导图与学习——学习科学与技术新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陈春平(1971- ),女,广西岑溪人,梧州岑溪市岑溪中學教师。

8.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知识点 篇八

1.概念 2.优点 3.数据分类 4.工作流程 5.基本构成 6.主要功能

1.概念: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缩写GIS )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

2.优点:图形化、可视化,并可及时更新信息

3.数据分类

(1)空间数据:反映事物地理空间位 置的信息(如城市的经度、纬度)

(2)属性数据: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反映事物其他特征的信息(如城市人口、经济总量)

4.工作流程:信息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数据分析→信息输出→模拟结果和决策方案

5.基本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数据、应用人员、应用模型

6.主要功能: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

7、能解决的主要问题:地物空间分布及位置分析、趋势分析、模式分析、模拟结果等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分析灾害影响范围,确定最佳救灾方案

2.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3.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①、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②城市交通道路管理:显示有关道路的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

③城市规划: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和规划

城市防灾减灾:

城市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决策、检测、评价、预测与模拟

二、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在历史、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上,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

①同心圆模式:特点:各功能区呈同心圆状分布;②扇形模式:特点: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呈扇形分布;③多核心模式:特点:城市围绕不同核心发展,形成多个核心模式 ④“田园城市”模式

城市中心均为中心商务区

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机构和风格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对城市建筑景观的影响

9.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篇九

(四)知识点四: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变化恰恰代表其时代标志的政治格局的完整变化过程,即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或两大集团、两个体系的形成、发展、分化与瓦解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而发展的长期存在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垮台,在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地人民获得解放,建立自己的国家,走向世界舞台。在经济方面,工业化已从西方发达国家向广大亚、非、拉地区转移,尽管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已取得很大进展。联合国的建立,世界性、地区性跨国组织建立,经济与文化的交往,旅游事业的发展,都使世界各国及人民彼此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程度达到空前规模。

2.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表解

3.综合国力竞争知识体系表解

4.联系地理环境因素,分析世界热点问题

纵观多年来出现在中东、东南亚、南亚、中美洲、非洲等地的世界热点,它们的形成大多具有以下几个地理条件:(1)地理区位优越。例如,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东南亚是“东方十字路口”,中美洲是西半球的“十字路口”,南非是西方的“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这些地区最富有政治、经济价值,是国际势力争夺的重点,是形成热点的基本前提。(2)自然资源丰富。例如,波斯湾是“世界石油资源的宝库”,南非是“矿产波斯湾”,中亚是“当今世界最后一片尚未开发的油气丰富蕴藏地”。这些地区对某些发达国家来说,是廉价的原料、燃料仓库,维系着经济命脉,必须取得对它们的控制权和支配权。(3)自然环境分隔。例如,中东和中亚高原山地和沙漠广布,东南亚和中美洲峰谷相间、山高林密或海岛孤立。这些破碎、复杂的环境一方面不利于居民的交往融合,使其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分裂势力的生存和外来势力的渗透。(4)人文地理复杂。例如,种族隔离政策曾使南非长期动荡;近年发生在非洲之角及西非的“第一次非洲大战”也主要包含了种族、民族仇视的因素;巴尔干半岛多民族聚居和杂居,历来就是欧洲的“火药桶”;中东是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并分化出许多派系,矛盾错综复杂,战乱丛生;南亚地区和朝鲜半岛的历史遗留问题及价值观问题正成为霸权主义挑起地区战争、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5)地缘战略位置重要。例如,在冷战时期,东南亚被北约、华约这两大集团长期统管对抗;中东是前苏联南下路线与西方集团维持东西联系路线的战略冲突区;中美洲是美国的“后院”,它坚决地排斥了前苏联的渗透并与古巴敌对至今。现在,东南欧、东亚、中亚的战略地位正在上升,已成为国际势力争夺的重点,这些地区一旦“有事”,就容易引来大国的介入,进而推波助澜,使地区冲突国际化。北约为实现东扩在科索沃问题上做文章就是明证。

5.探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的影响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并完成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所有法律程序。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12月19日,中国首次以正式成员身份出席世

贸组织总理事会议。2002年3月14日,中国首次动用世贸争端解决机制,应对美国筑起的钢铁贸易壁垒。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中学生要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它将给我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探究入世对中国各产业带来的影响。

【例1】(2005年广东地理)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经济全球化得益于科技进步

B.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C.经济全球化给所有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发展机会

D.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答案:AB

解析:经济全球化首先得益于科技进步。科学技术能促进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范围,另外科学技术可改进货物运输和信息交流的工具,从而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化的战略,通过遍布全球的经营网络,实现资本、人员的最优配置,促进技术和管理的空间扩散,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之间。

【例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综合国力研究组”的研究评估结果表明,美国的综合国力居世界第一,以下依次是日本、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在经济领域,中国处于第六位,分值略高于俄罗斯,但是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在科教领域,中国的分值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法、英、德的五分之一,不到俄罗斯的二分之一。在军事领域,中国的分值相当于美国的九分之一,俄罗斯的三分之一,英、法的二分之一,与日、德大致接近。在资源方面,俄罗斯第一中国第二、美国第三。据此回答问题。

1.从分值看,中国与各国相比最弱的两个领域是()

①经济②科教③军事④资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据你分析,日本的综合国力虽然高于中国,但在下列哪些方面不如中国()①基本实体②农业生产规模③科技水平④外交政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①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②与法、德、俄结盟,对抗美国③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④重视环境保护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总体力量,其大小主要表现在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内政外交、科学技术五个方面,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一些时事和案例进一步理解综合国力竞争的原因和现状。第1问可以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2问日本综合国力虽然高于中国,但基本实体(包括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等)、农业生产规模小于中国;第3问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应该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结盟,不称霸,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壮大世界和平与安定的力量 答案:1.B2.A3.D

【例3】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2005年《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题为《全球化分化成三个集团》的文章,世界正缓慢地但持续地向三个分开的经济和货币区发展:美元区、欧元区、日元、人民币区。材料二据统计,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00家落户中国。在新世

纪,中国已加入WTO,这些有经济“巨无霸”之称的跨国公司,铆足了劲,进一步调整对华投资战略,试图站稳脚跟,谋求长远发展。

(1)写出材料一反映的三大区内影响较大的区域经济集团的名称、、。

(2)区域经济集团一方面具有外向的性,另一方面具有内向的性,加强区域内部经济联系,是我国走向阶梯。

(3)跨国公司进军我国的利与弊:。

(4)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或地区越来越,这主要表现在:①;②;③;④。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在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中所起到的作用;跨国公司进军我国将有利于我国引进资本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势必对我国的传统工业造成严重冲击。

答案:(1)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2)竞争保护经济全球化

(3)利:引进资本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 弊:对我国的传统工业造成冲击(4)相互渗透,相互依存①在政府积极参与下,区域经济集团正加速形成。②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的力量。③许多发展中国家转向自由市场经济,经济力量逐渐提高。④跨国公司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综合检测

下图是四个国家示意图,回答1—3题。

1.关于四国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B.乙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C.丙国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D.丁国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

2.关于四国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大港口所临海域都受暖流影响B.首都都是最大城市

C.最大城市都是国际金融中心D.主要城市都分布在东南沿海

3.关于四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最长河流为内流河B.乙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

C.丙国河流径流量稳定D.丁国河流航运价值大

读下图,完成4—5题。

4.四图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海域、盐度最高的海域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四图中,畜牧业发达的和与北京时间时差最大的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读“面积位于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部分资料”,做6—8题。

6.各国人均森林面积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

A.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美国、中国

B.加拿大、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美国、中国

C.巴西、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中国

D.加拿大、巴西、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中国

7.各国具备生产能力的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存在显著差异,关于其成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美国因境内无高大山脉而比重较高 B.巴西、中国因境内多山而比重较低

C.澳大利亚因气候温和湿润而比重高D.俄罗斯、加拿大因纬度高而比重低

8.巴西和澳大利亚的人口都集中分布在本国东南部的沿海地区,影响其分布的原因中相同的是()

A.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阔B.气候温暖湿润,为温带、亚热带气候

C.海上交通便利D.两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都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读下图,回答9—11题。

9.造成该地河口附近著名古迹严重缺损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及海浪的侵作用 B.河流水的冲蚀作用

C.物理风化和风蚀作用D.人类的活动

10.图中B、C两地面积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人类的围海造田

C.气候变迁,河水减少D.沙漠浸吞水面缩小

11.A地农业特色与我国下列哪一地区相同()

A.新疆的绿洲灌溉农业 B.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

C.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农业 D.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农业

位于中亚地区的里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据比较可靠的估测,该地区石油最终可开采的总储量为250亿—350亿桶,可与英国的北海油田相媲美,接近世界储量的3%。读“里海周边地区图”,回答12—13题。

12.里海沿岸共有五个国家,图中序号①和②所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 B.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

C.土库曼斯坦、乌克兰D.乌兹别克斯坦、伊朗

13.长期以来,关于里海是国际海域还是湖泊的问题,沿岸五国争论不休。该问题的实质是()

A.里海的战略地位问题

B.里海油气资源的归属问题

C.里海地区油气管线的走向问题

D.里海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图为局部经纬网图,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MN的实际距离约为QR的一半。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的实际范围是乙的四分之一

B.在乙区域,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时,白昼时间增长

C.甲区域等温线的分布,7月较1月稀疏

D.乙区域的气温年较差比甲区域大

15.M、H两地所在国家()

A.铁、煤、石油、水能、森林等资源丰富

B.光热充足、耕地比重大,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C.最大的工业基地均位于其国土西部

D.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

16.图甲是“沿32°N局部地区地形剖面图”,图乙、图丙分别是“气温降水玫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是,(海洋名称)③是。(湖泊名称)目前③海海平

面每年下降1米左右,试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2)从地质结构的角度分析,③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乙、图丙中反映该区域气候类型的是图,(填数字代号)另一图所表示的气候特点与本区域气候特点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其所属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

(4)目前,图甲区域最主要的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是什么?简述其成因。(至少答出三条)

17.读北美0℃等温线分布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季的气温分布示意图,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是。

(2)请从高到低排列O、P、Q三地气温顺序:。

(3)请分析O、P、Q三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18.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12分)

资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居世界之首,大约每年占世界GDP的1/4,人均GDP在2万美元以上。美国的产业和贸易结构经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调整已实现了年轻化、专业化和知识化。美国经济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已达8万亿美元之巨。美国在世界经济中起着商品吸收器,金融变压器和技术增高器的作用。

资料二:美国的科研和开发费用占GDP的比例和绝对值均高于欧洲、日本;在科技人员的数量上也领先,同时还有吸引世界优秀人才的机制。到1997年为止,美国科学家约占世界获得诺贝尔奖总人数的1/3。

资料三:从人类历史进程考察,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潮流不可逆转。从世界经济的角度考察,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并行发展,这是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有人估计,到2l世纪中叶,当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卞降至15%以下时,世界多极化的格局终将形成。

(1)结合阅读材料和你已有的知识评价美国的综合国力。

(2)你认为美国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内部的动力是什么?

(3)为什么世界多极化的格局潮流不可逆转并终将形成?

(4)你认为我国在世界多极化格局的趋势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我国应怎样面对经济的全球化?

19.阅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1965——1993年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

(2)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它们的经济有何影响?

(3)分别说明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三者之间的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20.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学者克莱因在1980年提出了一个国力方程,即P=(C+E+M)×(S+W)。并对1978年世界一些国家国力计算结果如下(P代表国力,C代表基本实体,E代表经济能力,M代表军事力量,S代表战略意图,W代表科学技术):

(1)日本国土面积较小、资源贫乏,但其国力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其原因是。

(2)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明显下降,已难与美国抗衡,原因是。

(3)以色列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均无法跟印度比,但其国力比印度强,原因是。参考答案

1、B2、A3、D4、C5、D6、B7、D8、C9、C10、A11、A12、A13、B14、C15、A

16.(1)地中海死海原因:①自然因素:气候干燥、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小; ②人文因素:生产生活引水增多,注入死海的径流量减少。

(2)地壳运动引起岩 层断裂下降,积水成湖

(3)11图12表示区域雨热同期水稻种植业

(4)巴以冲突耶路撒冷问题、领土争端、宗教矛盾、民族纠纷、水源问题等

17.(1)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影响

(2)O>Q>P

(3)O地位于40°—60°大陆西岸;受西风影响;且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所以气温最高。Q地位于40°—60°地大陆东岸;受高纬寒冷气流影响;但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气温较P高。P地位于大陆中部的平原地带;容易受高纬寒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最低。

18.(1)美国面积居世界第四,人口居第三,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人口素质高。美国有吸引世界人才的机制,科技人才数量在世界上领先,从而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美国经济发达,GDP居世界之首,占世界的1/4,经济规模居世界之首。美国军事力量强大,战略核武器均具有高科技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的特点,是世界头号军事大国。

(2)吸引人才的机制,崇尚竞争和创新的机制:多元化的基础。

(3)从世界经济角度看,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欧盟和日本已能在经济上与美国抗衡,俄、中的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世界多极化的格局终将形成。

(4)我国以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多极化趋势格局中占一极,但与美、日、欧盟、俄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应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创设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机制和环境。在努力实现现代化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竞争。

19.(1)高、低收入的国家的经济都在增长

(2)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差距在扩大,这种变化不利于低收入国家。

(3)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在20世纪90年代已相对衰弱;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日本和美国的差距缩小。这种变化使原来美国独霸的经济格局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0.(1)工业和经济力量强大,科技发达(2)苏联解体后,其基本实体削弱,军事力量下降,加之国内民族矛盾重重,经济滑坡;而美国近几年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政治和军事实力相对增强(3)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均强于印度

10.高一年级地理一轮复习重要知识点 篇十

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分以下四种:

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1.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篇十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2010·广东高考)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下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读图可知,A、B两项错误;甲地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雨热同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D项错误;乙地位于29°N附近,最冷月气温小于0℃,应位于青藏高原,C项正确。

答案:C

读“气候要素材料图”(如图1和图2所示),回答2~3题。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资源全部免费

A.甲图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B.乙图与图2反映的气候类型相同

C.丙图气候类型在非洲和南美洲均无分布

D.丁图气候类型只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

3.图2气候条件下的典型水果有()

A.苹果、梨

C.葡萄、柑橘B.猕猴桃、柠檬 D.哈密瓜、荔枝

解析:甲图雨热同期,最冷月均温低于0℃,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图雨热不同期应为地中海气候;丙图各月降水均匀,且各月气温都在0~20℃之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丁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为热带草原气候,图2反映的是地中海气候,再联系相关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2.B 3.C

(2011·潍坊调研)下图中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P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g、f线为等高线。读图回答4~6题。

4.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定下列数值()

A.a

C.eg D.d

5.图示时刻,M、P两地气温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B.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C.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D.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6.导致等温线d、e呈现东西延伸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位置 

D.人类活动) C.地形(盆地)

解析:第4题,由P地风向可判断a>b>c,为一低压中心,所以该地区位于南半球。故等温线d、e的大小关系为d>e。河流发育于山谷地区,等高线g、f的关系为g>f。第5题,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M地的纬度较低,故气温M>P。P地地处湖泊附近,湖泊对周围地区气温有调节作用,据此判断气温日较差M>P。第6题,等温线d、e东西向延伸且比较平直,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所以导致等温线d、e东西向延伸的主导因素为纬度因

素。

答案:4.C5.B6.A

6.a、b、c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A.a—b—c

C.c—a—bB.b—c—a D.c—b—a

解析:判断三地的纬度高低,对比图中三地1月和7月气温即可得出。

答案:D

图甲和图乙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8.图甲所示季节里()

A.黄河下游地区正在收摘棉花

B.非洲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正在向南迁徙

C.美国东南部多飓风活动

D.三江平原正在播种小麦

解析:第7题,在纬度40附近,从该地不同季节风向发生改变的情况可以判断该地应该位于30~40度之间,属于南半球,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第8题,图甲是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处于冬季,那么北半球属于夏季,黄河下游收摘棉花是在秋季,非洲草原的野生动物向北迁徙,美国东南部多飓风活动,三江平原播种小麦是在春季。

答案:7.A 8.C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回答9~10题。

9.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甲

B.海洋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丁

C.年降水量最大的是丙

D.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的是乙

解析:读图可判断出四地气候类型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AD

10.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B.乙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C.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D.丁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广

解析: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地中海气候只有南极洲没有,其他大洲都有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

答案:AB

读南美洲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有关图中各点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和②地纬度相同,因此其气候类型也相同

B.③地的多雨期和南京的多雨期基本一致

C.④地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⑤位于离海洋不远的温带地区,但降水较少

解析:①、②两地的纬度虽然相同,但大气环流形式不同,因此气候类型不同;③地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故其多雨期与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南京基本一致;④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⑤地虽然离海洋不远,但位于安第斯山的背风坡,降水量较少。

答案:BD

12.下面四幅图表示的气候类型分别与③④地相同的是()

解析:③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④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的温度和降水变化幅度不大。

答案:AD

三、综合题(共36分)

13.(2011·宿迁模拟)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图中气温变化有明显特点,请你归纳出三点。(6分)

(2)图中四城市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显示我国(1分)()

A.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减

B.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增

C.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

D.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3)据图归纳广州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4)根据图中信息,指出哈尔滨所在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多发时间。(4分)

解析:第(1)题,仔细观察7月和1月四地气温变化,从气温高低、温差大小、温差变化分析。第(2)题,四城市降水量的差异显示我国降水由南向北递减,比较北京与哈尔滨可知,B选项中“递增”说法太绝对。第(3)题,广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受台风影响,降水集中,降水多。第(4)题,哈尔滨地处东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易受寒潮影响;夏季降水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产生洪涝灾害。

答案:(1)夏季(7月)普遍高温;冬季(1月)南北温差大;自南向北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

(2)C

(3)特征:年降水量多(在1 6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夏季(800毫米左右)。

成因:广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雨季长,台风活动较频繁。

(4)寒潮,冬半年;洪涝灾害,夏季。

14.如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19分)

(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节)。(3分)

(2)据图分析,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气候类型①所示地区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由气候①→②→③→④→⑤变化所产生的自然带变化反映了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4分)

(4)图中⑥所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④所示地区主要的水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4分)

(5)除了亚洲东部外,其他地区有没有⑥气候分布?为什么?(4分)

解析:第(1)题,从风向上看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位置在30°N~40°N,说明此时北半球为夏季。第(2)题,由图知,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它一般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③为热带沙漠气候,其成因是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第(3)题,气候类型①所示地区的植被为热带雨林,①→②→③→④→⑤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4)题,⑥为温带季风气候,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为雨热同期。④为地中海气候,主要水果为柑橘、无花果等。第(5)题,除亚洲外,其他大洲无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因为它们海陆热力差异小。

12.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篇十二

一、选择题

读某大洲沿60°W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示地区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B.地形单一,平均海拔高

C.地势起伏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D.中间高两边低,河流呈放射状

【解析】 图示大洲为南美洲,该洲地势为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答案】 A 2.关于①、②地地质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均不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较稳定 C.①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D.②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岩浆活动和地热

【解析】 ①位于南美南部,②位于南美北部,都属于美洲板块内部而地质条件稳定。【答案】 B

右图是世界某国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该国沿海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原因是()A.众多河流汇入大海,饵料丰富 B.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 C.表层冷水和底层海水搅动,饵料丰富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水温高,饵料丰富 4.该国沿海和内地年平均气温低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其影响因素分别是()A.海陆位置、地形 B.洋流、地形 C.洋流、陆地面积 D.地形、植被

3~4.【解析】 第3题,该国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大陆西岸,盛行东南信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在其吹拂下,近岸地带表层海水向西流动,底部海水上涌,形成上升流,底部冷海水上泛到表层,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第4题,从上题分析可知,沿岸寒流对该国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加之海拔较高,因此年平均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答案】 3.C 4.B 1

读某运河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运河的长度超过200千米

B.经过该运河的航线为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 C.该运河为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自东南向西北通过该运河可由太平洋进入大西洋 6.开凿该运河所利用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是()①穿越海拔500米以下的低洼地段 ②经过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③利用天然湖泊水域 ④穿越陆地最狭窄的地区 ⑤穿越海拔500米以上的丘陵地区 ⑥穿越地广人稀地区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5~6.【解析】 根据经纬度,确认为是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全长81.3千米;沟通的是大西洋和太平洋;它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由于中美地峡的走向,使这里由太平洋到大西洋的方向为由东南向西北。运河的修建一般选择最狭窄处,并且充分利用沿线的低地湖泊,以减小工程量。

【答案】 5.D 6.C 达喀尔拉力赛是世界上最严酷和最富有冒险精神的赛车运动。2015年1月4日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1月17日返回同一地点收官。读图回答7~8题。

7.达喀尔拉力赛选手在M、N、P、Q四个赛段的经历,正确的是()A.Q段——阴雨连绵,河水暴涨 B.P段——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 C.N段——见到成群的斑马、长颈鹿 D.M段——穿越茂密的常绿硬叶林

8.与智利沿岸相符的气候统计图是()2 A.甲

B.乙

C.丙

D.丁

7~8.【解析】 第7题,M段为亚热带湿润气候,为常绿阔叶林;N段为温带草原、荒漠地区;P段为高大山脉;Q段为热带沙漠气候。第8题,智利沿岸受沿岸秘鲁寒流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 7.B 8.A 自20世纪60年代起,甲国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企业来此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后再销往乙国。下图是两国边境m段景观图,图中边境线接近东西向。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建设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 B.乙国企业借助边境工业区的发展开拓了甲国市场 C.在合作中,乙国获得的经济收益较甲国高 D.在合作中,甲国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 10.两国边境景观图中,甲国()A.在左侧,因为地物的背阴面在左侧 B.在左侧,因为左侧的城镇规模较小 C.在右侧,因为右侧汽车普及率更高 D.在右侧,因为右侧城镇建筑更密集

9~10.【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国为墨西哥,为发展中国家,乙国为美国,为发达国家,甲国边境工业区建设的主导区位因素应是市场;乙国的市场比甲国大,技术研发能力也比甲国高。但是两国合作中,美国获得的经济收益高于墨西哥。第10题,从景观图可以看出,两侧景观不同,甲国为墨西哥,属于发展中国家,地少人口多,城镇建筑 会更密集。

【答案】 9.C 10.D 牙买加,加勒比海的一个岛国,铝土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岛屿北部山地,是世界重要的铝土矿生产和出口国,主要出口贸易对象为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矿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采空区的回填复垦。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牙买加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原山地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B.气候炎热,北坡降水多于南坡 C.植被茂盛,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河流流速较慢,含沙量大

12.牙买加铝土矿大量出口的主要区位优势有()①储量大,埋藏浅,开采成本低 ②矿山临近海港,海运便利 ③距主要贸易对象国距离近④铝土矿开采、冶炼技术先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12.【解析】 第11题,牙买加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地势中部、东部高;位于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受东北信风影响,北坡降水多于南坡;植被茂密,以热带雨林为主;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第12题,牙买加铝土矿资源丰富,埋藏浅,开采成本低;矿山临近海港,海运便利;距离主要对象国美国、加拿大距离近,因此铝土矿出口量大。

【答案】 11.B 12.A

二、非选择题

13.某国面积为854.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7 400多千米。结合该国土地利用图和主要城市的相关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提供的信息,比较a、b、c三城市的1月、7月平均气温与降雨量,写出温差变化最小和降雨量变化最大的城市,并分析其原因。

(2)概括该国综合性工业中心分布的特点,简析a城市的区位优势。(3)说明该国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解析】 第(1)题,对比a、b、c三城市的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可以判断温差变化最小的是c城市,结合所处的纬度位置分析变化。降雨量变化最大的是b城市,联系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即可。第(2)题,结合图例,明确综合性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联系气候、资源、交通、开发历史等方面分析a城市的区位优势。第(3)题,从图例中可以看出耕地、林地及基本未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雨林及生态系统的保护。

【答案】(1)温差变化最小的是c城市,原因是c城市地处赤道附近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太阳高度大,昼夜长短与季节变化小。降雨量变化最大的城市是b城市;原因是b城市位于巴西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干季时主要受东南信风控制,少雨。

(2)巴西综合性工业中心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和、矿产资源丰富的东南沿海地区。

地处沿海,交通便利;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人口密集;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开发历史悠久。

(3)该国土地的后备资源丰富,特别是林地和草地以及未利用的土地面积广大,且大部分位于热带,有发展热带种植业和草原畜牧业的物质基础。

开发利用过程中注意原始热带森林、热带生态系统及生物的多样性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拉开波湖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为南美洲最大的湖泊,系安第斯山北段一断陷构造湖,面积达1.34万平方千米。湖水北浅南深,盐度较低,但北咸南淡。石油资源丰富,有石油湖之称,日产原油200万桶以上,大型油轮通过拓宽后的水道将原油输送出口,其原油出口占委内瑞拉原油出口一半以上。

材料二:委内瑞拉人口3200 多万人,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其经济严重依赖于原油出口。受 2014 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影响,经济遭受重挫,国内通胀严重,粮食等物资短缺。

材料三:下图为马拉开波湖位置示意图(1)结合材料分析马拉开波湖湖水北咸南淡的原因。

(2)政府计划将马拉开波市建成大型石油化工中心,试评价马拉开波市建成石化中心的条件。

(3)针对粮食短缺,有人建议委内瑞拉与中国加强合作,在马拉开波湖周围种植水稻,以缓解粮食不足的问题,但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阐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湖水盐度主要受到盐类物质和淡水收支平衡的影响,马拉开波湖南部降水量大,入湖河流多,有大量淡水注入;而北部与加勒比海有水道相连,湖水受海水混合不断变咸,同时,人工拓宽入海水道加剧了海水倒灌,增加了北部湖水盐度,使得其南部盐度较低,而北部盐度较高。第(2)题,工业区位条件评价,可从原料、交通、市场、发展历史、资金、技术等方面分别评价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第(3)题为开放性题目,若赞同,则可从该地区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等方面说明理由;若不赞同,可从该地区种植水稻的不利条件以及种植水稻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等方面说明理由。

【答案】(1)南部(降水量大)入湖河流多,有大量淡水注入;北部与加勒比海有水道连接,湖水受海水混合不断变咸;人工拓宽入海水道加剧了海水倒灌,增加了北部湖水盐度。

(2)利:原油产量丰富,石化工业原料充足;油轮可直接入海,海运便利;石化产品国际市场广阔;石油相关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较足。

弊: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发展石化工业资金不足;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本国市场需求量小。

(3)赞同:纬度低,热带草原气候,雨热同期;多条河流流经,水源充足;劳动力较充足;水稻单产相对较高;有中国的援助,获得中国的技术支持。

上一篇:睡前小故事温馨的小孩子爱听的下一篇:四年级国家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