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

2024-10-05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共17篇)

1.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 篇一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健康型寝室”评比办法

寝室是同学们生活、休息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寝室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同学的生活及心情。为了营造健康、文明、卫生、安全的宿舍环境,创建好“健康型寝室”,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选条件和程序

(一)评选条件

1.基本条件

(1)卫生检查:学院检查A等次数达到总次数60%以上,总院抽查A等次数达到总次数50%以上,无C等;

(2)寝室成员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成绩达标,身体健康;

(3)心理健康,没有因心理工作疏忽而造成不良后果;

(4)寝室成员自觉遵守宿舍管理条例、,思想积极向上,室风气正,互帮互助,和谐相处;

(5)自觉遵守学校宿舍管理、校园治安条例等相关制度,寝室成员安全防范意识强,无公寓违纪现象和寝室安全责任事故。

2.优先考虑条件:

(1)寝室获得过“百佳寝室”或“星级寝室”称号(四星级和五星级);

(2)宿舍文化各项活动中表现积极并取得一定成绩。

(二)评选程序

1.第一阶段:学生申报(填写申请表并提供材料);

2.第二阶段:宿管会初审,按本学院学生寝室数的10%审核推荐候选寝室报学工办;

3.第三阶段:学工办组织抽查、评选及公示;

4.每学期评选15间“健康型寝室”。

二、奖励

1.获“健康型寝室”的,学院授予“健康型寝室”荣誉称号并挂牌,优先推荐参加学校的各类先进集体评选,并予一定物质奖励。

2.健康型寝室评选结果列入学生入党考察内容,获“健康型寝室”称号的寝室成员在相关推优评奖时优先。

3.获奖寝室的事迹将在学院网站上进行宣传。

三、本办法由学工办负责解释。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工办2009.10.29

附: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健康型寝室”评分细则

一、寝室卫生计分

1.学院检查:A级,5分/次;B级,2分/次。

2.学校抽查:A级,5分/次;B级,2分/次。

二、体育锻炼计分

1.寝室成员出勤率达95%以上的,8分/人;

2.寝室成员出勤率在90~94%,6分/人;

3.寝室成员出勤率在85~89%,4分/人;

4.寝室成员出勤率在80~84%,3分/人;

5.寝室成员出勤率在75~79%,2分/人;

6.寝室成员出勤率在70~74%,1分/人;

7.寝室成员出勤率在70%以下,不计分。

三、宿舍文化活动比赛获奖评分

1.校级以上获奖:一等 15分/人;二等 10/人;三等 5分/人

2.校级奖:一等 8分/人;二等 6/人;三等 4分/人

3.学院获奖:一等 4分/人;二等 2/人;三等 1分/人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取消评选资格

1.评为C等宿舍

2.使用热得快

3.私拉电线

4.酗酒

5.打架斗殴

6.参与非法传销

7.从事或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损社会公德的活动

2.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 篇二

一、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顶岗实习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找工作混同

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规定“全院三年制专业第六学期和二年制第四学期的教学安排统一为毕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调研,另外,各专业可结合本专业教学进程的特点与需要,自行安排其他时间进行顶岗实习。各专业必须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不得低于半年。”综观近几年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均是安排了半年为期16周至20周的顶岗实习,并且都是安排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三年制专业第六学期、二年制专业第四学期)。据了解广东有些高职院校把顶岗实习安排在大三全年,时间长达一年。这样往往就给学生造成错觉,认为顶岗实习就等同于就业找工作,这半年或一年时间就是他们就业工作的见习期或者试用期。学生们关注的重点不是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而是是否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就业岗位。很大一部分同学会认为实习了就可以脱离学校管理,随便应付一下就可以。同时,对于认真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说,他们不能把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累积的经验等带回到课堂上来进行理论上的归纳和升华,得不到相应的后续指导等。因此,这样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是不够合理的。

(二)顶岗实习效果不达预期目标

组织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运作、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掌握岗位的典型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核心技能,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而在实际中,顶岗实习效果却不达预期目标。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将顶岗实习等同于毕业就业,实习态度不端正,频繁变换实习单位,因而影响实习效果。“90后”的高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一直备受呵护,大多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服务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低,实践经验不足以应付复杂多变的工作情况,未能秉着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全身心投入实习,实习效果不佳。同时,实习单位对待学生顶岗实习的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习效果。很多旅游、酒店企业会出于自身管理、培训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在安排实习岗位时,并没有从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出发,往往将实习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以缓解用工难的燃眉之急,从而打击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三)顶岗实习过程管理难度大

因实习生人数众多,一般很难将学生都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企业里完成顶岗实习,会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顶岗实习单位和岗位。而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自主选择顶岗实习单位和工作岗位,从而造成实习地点分散、专业和岗位不对口等,增加顶岗实习管理难度。由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点分散,校内专任教师少,学生人数多,每位校内指导教师所指导学生数至少有13人甚至更多,除了带队走访实习人数相对多一点的实习企业外,要一一对所有实习学生进行现场指导不太现实。校内指导教师多采用QQ、微信、电子邮件、电话指导等指导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联系,由于同时要肩负繁重的教学任务,指导及联系不够及时和紧密。因此很多时候是“放羊式”管理,指导教师未能全面掌握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

在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除了校内指导教师的管理之外,实习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由实习单位分配或指定,并通过学校人事处办理兼职教师聘用手续,负责实习学生的专业指导工作)对学生的实习管理也很重要。然而,因学校聘用兼职教师需校外指导教师提供一系列个人证件、证明文件等,要求严格,手续繁琐,指导课酬低,很多企业人员并不愿意提供这些个人信息,不愿意办理这个聘用手续,导致未能尽职来好好管理和指导的实习生。

(四)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共同考核,原则上以企业兼职教师考核为主,但由于对企业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多为空话、套话。近年来,番职院引入“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网络平台,同时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系统完成填报实习单位信息、不少于16篇的周记和一篇实习总结等,把此也作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依据。另外,在实习结束时,学生必须要提交有实习单位评语和盖章的实习考核鉴定表,还要参加顶岗实习总结汇报会,由校内指导教师进行考核。据了解,由于部分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较多,顶岗实习总结汇报会很多时候是流于形式,并没有按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校内指导老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往往是根据学生是否在顶岗实习系统里登记了实习信息、是否完成实习周记和实习总结、是否提交实习考核鉴定表及是否参加顶岗实习总结汇报来进行考评,考核不够客观。虽说现在也在进行信息化管理,顶岗实习的考核也慢慢向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倾斜,很多考核指标应以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的评点为主,但这些都只是理想层面,实际上要将企业指导教师真正纳入到这个评价体系上来还是很有难度。同时,学生是否有参加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价是否真实等,都难以考证。

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学生顶岗实习优化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举办专场招聘会,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根据对往届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和就业跟踪调查发现,学生希望参与顶岗实习和就业的企业能够多样化,比如饭店、餐饮企业、星级酒店、葡萄酒销售企业、旅行社、旅游景区、度假村、旅游在线营销商等。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番职院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根据毕业生的就业趋向不断优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根据旅游与酒店业发展趋势每年新增数家校外实训基地,每年在12月份组织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双向选择、三方协议”专场招聘会,把毕业实习与优质就业结合起来,稳步提高学生的行业就业率。根据番职院就业办公室公布的2014、2015、2016届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情况信息汇总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对口率和就业满意度连续三年稳步提升。

(二)优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提高实习效果

为避免顶岗实习的“放羊式”管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番职院从2013年开始引入网络平台“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将所有专业的顶岗实习都纳入到“顶岗实习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经过这几年的不继试用和运行,结合师生们反映的问题,顶岗实习管理系统也在一步一步不断完善,现更名为“顶岗实习与就业管理系统”,将就业跟踪调查也纳入到该系统。相对于之前的传统管理模式,信息化平台确实为顶岗实习管理带来了便利,但还需要继续优化。高职院校还需要加强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毕竟学生实习的场所是在企业。

首先“,放羊式”管理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和岗位,实习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因此,大力拓展校企合作,建立更多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场所,以便于管理,同时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其次,高职院校要紧密与实习企业加强联系,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兼职教师的课酬标准,增强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优化顶岗实习系统里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评价学生的体系,让企业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从而肩负更多的责任感,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第三,要继续完善“顶岗实习与就业管理系统”网络平台建设,优化板块设置,让师生使用更便捷,增强生师互动,更好地实现全过程沟通管理,提高使用满意度。

(三)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现行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全面,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的考核多半形式化,学生最终的实习成绩往往是由校内指导教师的主观评定,不够客观真实。而学生对校内外指导教师的评价在顶岗实习系统里却是一个空摆设,学校并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对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即使评价了也并未纳入对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范畴。高职院校要打破传统单一的考核评价模式,建立由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四方共同参与的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即校企联动合作共评、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及小组互评。这样使得顶岗实习的管理更加规范化,不再是仅仅是对学生顶岗实习的一个考核,还将学校、企业和指导教师的评价都纳入其中,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在此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下,合作企业更好地参与到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设计、技能训练上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

三、结语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群完成实践教学计划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整个实施过程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管理难度较大。高职院校只有通过深入分析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了解问题根源,优化顶岗实习的各个环节,加强教学与管理,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红梅.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索[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46-49

[2]逯铮,张海波.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为例[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6):48-50

3.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 篇三

关键词:本科院校校企合作集体实习实习生管理

为适应高校改革的发展,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史无前例地集中安排了2014届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的65名毕业生为期7个月的毕业实习。在这其间,笔者作为这批实习生的实习管理老师参与到整个实习管理中。

一、 实习生的基本情况

65名实习生均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专业的学生,他们经过三年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对酒店行业有了一定的理解,学校千方百计为这批毕业生安排了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在这期间,集中实习的学生也是遍布到酒店的各个部门,包括:前厅部、餐饮部、礼宾部、客房部等。实习总体情况良好,学生都按实习大纲的要求完成了实习任务。长隆酒店反馈信息显示,同学们在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能够将书本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完成任务。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能与同事和睦相处,实习单位对我专业学生给予了高度肯定。但同时,极个别学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抱怨岗位不是自己最佳的选择;心态浮躁,叫苦叫累。有临阵放弃的念头等等。适逢珠海长隆酒店开业,准备工作比较繁重,学生除了接受相关的培训,还要担任一些清洁工作。因此,学生开始出现了怨言,加之他们都有一些其他想法,忙着找工作、写论文等,某些学生滋生了离职的想法,这给实习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虽然对他们进行过思想教育,但某些学生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离职了。

整个实习阶段,教务处、系领导以及本人都亲自到实习基地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与实习单位做多方面的沟通,协调实习期间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定期走访实习单位,巡回检查实习情况。实习伊始,本人进驻基地一个月,每天进行指导,督促学生按计划进行实习,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尽快适应工作。

基于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能力、纪律情况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结合实习单位的意见,对自己指导的每个学生给出综合实习成绩,此次实习的学生中,总评成绩优秀的有13人,占总人数的20%;良好的有19人,占总人数的29.3%;中等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3.1%;及格的有31人,占总人数的47.7%。此次毕业实习的学生中,总评成绩优秀的有13人,占总人数的20%;良好的有19人,占总人数的29.3%;中等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3.1%;及格的有31人,占总人数的47.7%。

二、 集体实习过程中对实习生管理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这一届学校安排的集体毕业实习是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专业史无前例之举。对于始作俑者的事情,在管理方面或多或少会增加一定的难度,学生的心理总会拿以前的师兄师姐进行比较,然后会产生很多疑问:为什么以前读这专业的学生不用参与如此长时间的集体实习?我们毫无心理准备,为什么当初的招生计划没有这样的安排,临近毕业却告诉我们要集体参与实习7个月?……的确有些学生是另有计划的,学校要求集体实习会打乱学生的计划,导致学生的反抗情绪随之产生,这对于学生管理确实存在一定的隐患。

第二,学生外出实习,走出了校园,管理老师不能时时刻刻关注得了他们,对于某些问题不能够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解决,给学生、企业也带来了一定影响。最明显的是,横琴湾长隆酒店开业之际,适逢工作的高峰期,实习生承担的工作强度违背了当时实习合同的某些意愿。要辗转经过了诸多部门才把事情解决好,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是比较费时耗人力。

第三,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是本科B线学校,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还是比较好,特别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专业的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的几乎没有。基于这种现实,学生都比较娇生惯养,有些甚至没干过一次家务活。集体实习,在珠海横琴湾酒店里他们不能像在学校或者家里那般享受,作为酒店的服务员,工作强度也比较大。随着实习时间的推移,他们有些带着负面情绪上班、有些临阵退缩、有些甚至怂恿其他同学反抗学校的集体实习……

第四,实习生对于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不是很明确,因为此次实习时学校与企业的直接合作,实习合同只是学校与企业双方签订的。这直接导致学生认为自身与企业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想走就走,不受企业的约束。

三、 总结实习学生管理的经验,切实有效地开展实践工作

第一,对高校学生的管理重在有正面的思想引导。思想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中之重,以理服人,学生管理者要不断给学生灌输正面的思维,让学生明白毕业实习是利大于弊,会给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课本的知识掌握了,不化成实践等于白学,思想指导行动,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过来了,学生管理中的难题大多可以迎刃而解。现在,有了经验教训,本人与11级学生谈话中,总会灌输一下集中实习的事宜,让他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据了解,11级的学生普遍都渴望外出实习锻炼,这无疑让本人对下一届的实习管理工作充满了信心。

第二,选好学生负责人。此次实习,学生遍布酒店的各个部门,实行整体管理显得异常困难,基于这种情况,本人从各部门的实习生当中,择优选取一些负责人,然后摆出了相应的奖励规定,再跟他们讨论是否愿意帮忙担任学生负责人一职。有一定的利益,学生大多数都不会拒绝本人的推选,当然也要求他们答应好好配合本人的工作。有了这批学生负责人,管理工作就比较得心应手。哪个部门的学生出现了问题,学生负责人会第一时间反馈给本人,本人能够解决的都自行解决;本人不能解决的,上报给学院教务处,让教务处出面与实习基地交涉。与此同时,如果学院有什么事情要通知实习生的,也是直接通知学生负责人,再由他们通知到每个学生。采用这种方式,就可以保证通知下发及接收的情况,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收到相应的消息。

第三,建立合适的奖惩制度。奖惩有度是管理的重要理念,奖励是为了让得奖者再接再厉,也给未得奖者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奖励规则:院系对实习期间表现出色、事迹典型,受实习单位通报表扬,产生良好社会影响的实习学生给予表彰,并对其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报道;系部对每批次实习学生10%评选优秀实习生,对于实习期间表现出色、在实习学生中起到模范和带动作用的实习学生给予奖励并颁发奖励证书。违纪处理:有违纪行为受实习单位通报批评的,院系将根

据违紀行为的严重程度分别按学院学生纪律处分规定处理。因违反实习单位管理制度和劳动纪律等原因被实习单位辞退,对院系产生不良影响者,除不能正常获得相应学分外,还将根据其违纪行为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记过、留校察看及开除的纪律处分,并要求采取相应措施以消除对院系的不良影响。在此奖惩制度的引导下,本人每个月都会根据实习生的表现、酒店的反馈意见、学生负责人等的意见,择优评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实习生,并及时到实习基地当众颁发奖金以及荣誉证书。

第四,加强学生对自身权利与义务的意识。此次,某些实习学生动不动就说:“这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事情,我们又没有签相应的合同,怎么能够说离职就毁约呢?就算毁约都是学校毁约,不关学生的事。”为了避免再出现诸如此类不负责任的话语,以后的进行校企合作时,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都签订一份实习协议或者合同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也规范着学生行为。此外,校方与企业方再签订一份校企合作合同之类的。俗语云:无矩不成方圆。有了这些合同条款,假若实习学生发生事情,责任都可十分明确地界定了。

四、总结

此次实习为学生踏入社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学生在实践中,课堂理论知识真正可以迁移到实际,同时也体会到在实际社会中生存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实习单位认为实习学生工作尽责,能听从领导的安排,任劳任怨,能够较好地将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有敬业精神,较好地完成单位分配的工作,此外,还能与同事和睦相处,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生得到实习基地的高度评价,离不开实习管理者的付出。管理是一门学问,说白了,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过程。这一次的校企合作,笔者荣幸地成为了管理学生的一员,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正确的思想引导、选好负责人、合理的奖惩机制以及加强学生权利义务意识,希望这些能给其他实习生管理者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徐凯.本科院校学生实习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3,(6):112-115.

[2]朱春辉.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30):34-35.

4.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 篇四

摘 要:二十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大量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这一际遇原本是给各大高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酒店就业的比例逐年下降,酒店企业里大学生的员工流失率也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本文通过对几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调研和访谈,从大学生择业观、高校课程设置以及旅游酒店专业学生流失于本行业的现状,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等方面,对旅游酒店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前景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研究提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建议,推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并促进和企业双方人才供需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旅游酒店; 大学生; 就业 ;前景分析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状况

旅游业是旅游活动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旅游活动发展的推动者。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在短短几十年内我国旅游业在开拓和巩固国际客源市场方面取得了令人瞩

目的成绩,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

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在国际旅游接待方面,我国已进入世界主要旅游接待国行列。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增强,已成为我国着重发展的朝阳行业。

二. 我国旅游行业人力资源需求状况

目前我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 万人。以旅游资源丰富的贵州为例,近年来贵州省大力实施旅游强省战略,贵州旅游业飞速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急增。据统计,2011年贵州省旅游人才净需求量约为1万人,而今年省内大专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仅为3800人左右;预计到2015年,全省旅游人才需求缺口或将达4万人以上。数字英才网()就业专家介绍,目前贵州省旅游人才“很缺”,高级旅游管理、规划人才和一线技术性人才需求缺口都很大,在贵州省旅游业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十二五”期间贵州旅游人才供需缺口或将进一步增大,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三. 我国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1、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大部分不愿从事与旅游有关的职业,不把旅游业作为自己的首选行业,而是更愿意选择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外企,或是考研以及自主创业。以上海某高校为例,从2008年—2012年该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旅游业的比例最高只达到26%。

2、酒店、旅行社对旅游酒店管理毕业生的吸引力在逐渐下降。

3、旅游酒店行业员工流失率持续走高。

四.我国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择业心理

1、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为大部分学生的首选,越来越多学生找工作求稳,从学生的意向选择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极高,反映了在大学生群体中,职业价值取向存

在一定的偏差,开拓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自主创业增多

部分学生更愿意自主创业,希望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个人价值,在商海搏击中锻炼提高自己,期望将来可以大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3、就业选择不再强调专业对口

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就业压力或是个人喜好而转为从事会计、销售、设计等职业。

4、择业时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不愿意积累基层实践。

五.旅游酒店行业员工流失率情况

在旅游酒店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却是旅游酒店行业员工流失率的居高不下。以贵州省酒店业为例,由于近年来贵州酒店业迅速发展,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酒店纷纷进驻贵阳,目前全省已有星级酒店337家,其中,已开业的四、五星级酒店就有46家之多,然而,酒店人才却十分稀缺,尤其是高层管理很匮乏。新酒店频频开业,每次招聘都会引起一场跳槽,让老酒店损失人才。据统计,整个酒店行业的员工流失率是60%,频繁跳槽的导致酒店人才的流失,目前贵阳酒店行业一线服务岗位人员空缺达到40%。并且,一直以来,酒店市

场的人才匮乏是高星级酒店所无法突破的困境。

六.旅游酒店专业学生就业率低及行业员工流失率高的原因

1、专业课程设置结构不够与时俱进,理论重于实践;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流于形式,不能够真正得以践行;所以,学生总是坐在教室里好好学习,却疏于到教室外去真正提升专业技

能。

2、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和定位普遍存在好高鹜远的心态,缺乏酒店实际工作经验,缺少积累实践经验的思想准备。大多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根本没有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对就业的岗位和待遇期望值过高。当前在酒店业内,绝大部分管理人员是首先从服务员做起,积累起经验后逐级晋升为管理人员的,而这些经验往往是酒店成功经营的根本。因此,不从实践中充实自己的经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很难以在酒店行业中立足。

3、对职业的不认同感。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的“职业等级观念”认为酒店工作是服务别人"的下等职业,这种观点严重影响了可能选择从事旅游酒店工作的学生或已经从事旅游酒店工作的员工的自尊心。同时,现今的80后,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较优越,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其父母都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对旅游酒店这种服务型的职业不会

给予高度支持。

4、旅游酒店相关企业的人才招聘宣传不到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薪酬福利与工作强

度不相匹配等因素。

5、相关专业的学生或从业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缺乏导致了择业或就业时的受限。

七.给予的建议

1、学校的课程结构应与时俱进,要深入结合当今旅游酒店企业的需求。

2、课程的开展应理论联系实际,健全实践性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职业适应。实践性是旅游酒店专业教学的突出特征。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动力,以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校外实习基地为载体,加大实践教学的份量,旨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学生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在搞好教

学实训的同时,要结合各种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提高学生操纵技能水平。

3、真正深入贯彻校企合作,并利用这一平台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大力提倡现场教学,真正

塑造学生的实操技能,同时,增加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

4、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择业理念应该立足于求真务实,一定要正视现实,转变观念,降低择业标准,找准理想职业与现实就业的平衡点,坚持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原则,积极寻找

机会就业。

5、已经从事于旅游酒店领域的则是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基层实操技能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对管理知识的认识和运用。

6、由于旅游酒店行业的国际性,所以,外语的广泛运用是这一领域的普遍要求,同时,也是旅游酒店专业的学生在面对这一领域时能够较好择业,或是能更好更快的获得理想的发展空间的有利的基础条件。所以,作为开设旅游酒店专业的院校或是就读这一专业的学生,都

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外语的熟练掌握。

5.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 篇五

论酒店实习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

摘 要:在旅游院校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旅游专业人才的同时,酒店行业依旧存在人才不足、低进入的现象。本文从酒店实习角度出发,探讨这种人才隐性流失的问题,实证研究酒店实习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结果证明,实习生对实习酒店的工作报酬、领导水平和培训机会方面的主观评价显著影响其对酒店行业发展的预期和在酒店行业的择业倾向,实习生对酒店行业发展的预期不仅影响到其在实习酒店留职的倾向,也影响到其他酒店求职的意向。研究说明,实习酒店在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择业倾向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据此,文章最后为酒店的实习管理提供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酒店实习;旅游管理;择业倾向酒店实习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整体教学计划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其中,到酒店实习是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选择,这一方面是由于酒店对于实习生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是酒店对于学生的吸引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酒店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数量上的表现尤为突出。我国的旅游涉外酒店(含星级酒店和未评星级酒店)从1978年的23家增加到2年的1481家,其中星级酒店从最初的几十家发展到2年629家,27年又翻番增长到13558家。数量上的急剧增长导致了对人员的大量需求,酒店直接从业人员从1989年的37.6万人(包括星级酒店和未评星级酒店)到27年已超过16万人(只含星级酒店)。同时,酒店数量的激增也加剧了酒店业的竞争,降低成本成为酒店企业的首要选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酒店实习之前已接受了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习,经过短期培训就能顶岗操作,据中国旅游酒店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旅游院校学生在旅游行业实习时间超过半年的院校占56.7%,实习时间在3至6个月的占32.8%[1]。

实习生较长的实习期、较低的实习报酬和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及酒店明显的淡旺季区分,使酒店可以按照淡季员工需求量配置人力资源,旺季用实习生动态补充,从而避免旺季人手不够、淡季人浮于事,达到用工灵活、降低成本的目的,因而具有高度积极性。当前,我国酒店在人力资源配置中普遍存在使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的现象,据调查,一些酒店雇佣实习生多达总工作人员的25%[2]。同时,酒店对于多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到酒店实习成为他们自愿的选择。富丽堂皇的酒店环境,优雅的待人接物方式,广泛接触各阶层人物的机会等等,使学生对酒店工作满怀憧憬和向往。通过酒店实习,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锻炼自身职业素质,熟悉酒店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掌握酒店服务的技能和技巧,这是多数酒店实习生出发前的心态。当然,选择酒店也有更为现实的原因:完成学业、挣点工资或通过实习了解和实现就业。作为操作性、应用性较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是提升和检验学生实际能力的一种途径。目前,各旅游院校都将实习纳入成绩考核,有些专科院系的实习课时已经超过了整个教学课时的3%,每个学生要想毕业,都需按要求完成自己的实习任务。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就业压力日益增加,曾作为理论知识实践的实习行为,正逐步同就业挂钩,演变成预就业。学生把实习作为就业前的热身,真切希望曾经的实习经历能够让自己毕业时顺利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中国旅游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

1999年,我国旅游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在校生(特指旅游专业学生)4.9万人,其中高等院校在校生(含大专和本科).83万人,占16.9%。到26年,全国旅游院校在校学生总计有

73.5万人,其中高等院校在校生为36.1万人,占49.1%。16年时间,全国旅游院校在校生人数增长了15倍,而旅游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增幅尤为明显,达到43.5倍。从数字上看,似乎中国的旅游院校为旅游企业培养了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旅游高等院校数量增加和招生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提高中国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但事实并非如此。种种调查显示,更多精彩文章请您关注

尽管近年来酒店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在上升,但与我国旅游业的地位和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以开元酒店集团为例,从员工的学历构成来看,高中职高中专的学历人数最多,占有效总数的61.4%,其次为初中以下学历的员工,占216%,大专及以上的员工只有18%[3]。尽管开元集团的人力资源制度有一定的学历导向型倾向,大专以上员工人数已经在同行中占据较高的位置,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目前酒店员工学历较低的现象。

正如中国旅游报社社长肖潜辉所说,由于缺乏统计数据,我不知道1年来全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提高了多少,但有的大学,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大约7%改了行。在市场经济和开放条件下,大学生的流动和改行本属正常,不动反而失常。对一个行业而言,大学生和人才一段时间流出多,一段时间流出少,一段时间趋于平衡,都是正常的,这是市场规律在人才供求中产生作用。但引起我注意的是,可能在一个连续和不短的时间内,旅游业中的大学生一直是-出超.。[4]以上海某高校旅游系毕业生为例,毕业分配到酒店后,第一年的流失率高达5%,其后二年的流失率为8%;五年后,只有少数几个人仍留在酒店工作[5]。

一方面是各级各类旅游院校培养了大量旅游专业学生,每年以两位数的涨幅激增;另一方面是酒店企业人才不足的呼声日益高涨,旅游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仍然偏低。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错?有学者说是人才供需错位[6],旅游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中不少人或在择业时转行,或到旅游企业后不久因升迁无望或不能适应企业需要等原因再纷纷流出旅游业;有学者说是酒店业低进入率高流失率导致[7],旅游专业的高校生到酒店就业的比率逐年下降,且招进来的旅游专业大学生流失严重,两年以后仍然留在酒店工作的不到2%。他们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如果真是供需错位,就不会出现酒店企业对各旅游院校实习生的争抢,对实习生的大量利用说明了旅游院校培养的人才是符合酒店需求的;而对于低进入率高流失率的分析看到的只是结果而非原因。已有大量学者对旅游企业员工高流失率的原因做了较多的研究,但对于低进入率现象还未引起足够重视。为什么许多旅游院校的专业学生在择业时就转行?为什么旅游高等院校学生到酒店就业的比率逐年下降?如果说高等院校学生进入酒店后的高流失率是明明白白的流失,那么学生在择业时就发生的转行则是隐性的流失,这个数字也许更大更惊人。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一个过程和细节,就是实习对学生择业的影响。从学校到就业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经历了实习,到酒店实习是其中的主体。为什么一些学生满怀憧憬地到酒店实习后就不再对酒店行业抱有希望?实习到底对学生产生了什么影响?什么因素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并进而影响到他的择业?基于此,有必要实证研究酒店实习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3.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证明,处在职业探索后期的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对实习酒店及酒店行业发展前景的评价会对其未来职业选择产生显著影响。站在实习生立场,是继续留在实习酒店还是到其他酒店求职或者完全跳出酒店行业,它是学生在主体需求动机、自身条件制约下,从行业前景、职业声望、地位、经济报酬、劳动强度、晋升机会以及自身才能、兴趣、成就感等主客观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做出的选择。在客观因素方面,主要涉及一些人口特征。研究发现,实习生的性别、年龄、学历、实习职位和实习期对其行业发展预期和在实习酒店的留职意向具有显著影响。

在选拔和安置实习生时,应考虑客观实际,不同性别、年龄和学历的实习生要区别对待,如在实习职位和岗位安排上做出灵活调整,奖励、提升或者轮岗。实习期是显著影响因素,虽然不足1个月的实习生对行业发展最乐观也最倾向于留在实习酒店,但并不是要倡导缩短实习期,之所以产生这种结果可能就是实习时间过短,学生对酒店及酒店行业的了解不全面,对酒店的新鲜感尚未消退的缘故。实习期过短只能让实习流于形式,成为参观而非实际锻炼。需要重点考虑的是为何实习半年之后,学生对酒店的态度发生明显转变,这不是某方面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与酒店对待实习生的方式态度以及实习生对酒店的主观评价存在着紧密

联系。从主观方面看,实习生对实习酒店的主观评价,包括工作报酬、领导水平、培训机会等,是影响实习生职业评价和择业倾向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工作报酬,它不是单纯的外在物质报酬,如薪酬、福利,还包括更多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报酬,如工作成就感、工作挑战性、专长发挥、个人兴趣等,它是影响实习生的行业发展预期、实习酒店留职意向和到其他酒店求职意向的最主要因素。虽然实习生普遍对酒店发放的薪酬不太满意,这主要是由于酒店给予实习生的工资待遇确有不合理之处,与酒店正式员工同工不同酬现象过于明显,而实习生对薪酬福利的期望远远高于酒店所愿意给出的价位;但更重要的是,不少实习生尤其是本科生,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定位为管理型人才,不愿从基层做起,而酒店常常把他们安排在某一具体的操作岗位上,很少有轮岗锻炼机会,使他们原有的系统学习和掌握酒店服务流程和技巧的想法化为泡影。单调重复乏味的工作让实习生感受不到来自工作的挑战性和成就感,更觉得自己的所学所长没能得到充分发挥。依据本姆(Bem)和德西(Deci)提出的自我感知理论[9],在外在报酬不能满足的情况下,人们总是寻找工作内在的激励,求得心理平衡,但内在报酬的缺失,使实习生找不到继续从事此工作的理由,产生更多消极负面情绪,影响其行业发展预期和择业倾向。

其次是领导水平,这包括上级给予及时的赞赏、帮助和指导以及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等等,它对实习生的行业发展预期和到其他酒店求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实习生毕竟还是学生,需要上级给予及时的赞赏和鼓励,而不是动辄进行惩罚和责骂,刚刚踏入社会的他们,对酒店的工作充满好奇和惶恐,需要得到上级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而不是短期培训后令其独当一面,任其自生自灭;而应在赋予他们责任的同时,也应给予相应的权力,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实习生是酒店的新员工,对外,他们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将影响到顾客对他本人及所在酒店的评价;对内,他们也是管理者管理和服务的对象。毕业后实习生的另一只脚能不能跨入酒店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习酒店的领导水平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再次,是关于培训机会。令人惊奇的是,尽管实习生普遍期望酒店提供培训,但研究却证明,酒店提供的培训机会越多,实习生的行业发展预期越悲观。通过访谈发现,一些酒店针对实习生进行的培训,类似于大锅饭,企业文化培训姑且不谈,还有涉及技能的培训;但不管实习生来自中专、职高,还是大专或本科,也不管实习生是分配到客房、前厅或者餐饮,都集中到一起从ABC开始教,因此期望从培训中得到提高的本科实习生逐渐丧失了参加培训的兴趣;而一些酒店进行的培训完全停留于形式,只是为了凑数和应付上级管理,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对于一些希望成为管理人员的实习生,单调重复的操作性培训让其看不到晋升和发展的希望。所以最终出现了悖论,实习生急切盼望培训,但结果是培训越多越让人悲观。

最后,行业发展预期对择业倾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不仅影响到实习生在实习酒店的留职意向,而且影响到他们实习完成后到其他酒店求职的意向,也就是酒店行业发展预期影响他们在酒店行业从业的倾向。而实习生对酒店行业发展的预期受到对实习酒店主观评价的影响,也就是说,实习酒店在工作报酬、领导水平、培训机会方面的行为影响到实习生对酒店行业发展的评价,进而影响到他们在酒店行业的择业倾向。这是一个关键的结论,它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很多学生在实习后就跳出了这个行业,实习酒店在低进入率的产生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所以,酒店人才危机的出现,有员工自身的因素,也有学校专业思想教育不够的因素,还有社会的影响,但主要问题还在酒店用人本身的因素。

4.对酒店实习管理的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酒店实习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择业倾向有重要影响,实习酒店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要增加实习生在业内的择业可能性,减少旅游院校培养人才的隐性流失,提升我国酒店业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促进我国酒店业的可持续发展,酒店企业就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抛弃短视的偏见。根据研究结果,我们为酒店实习管理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

考。

第一,发放合理薪酬,实行学历津贴制。经济利益作为一种激励因素永远不可忽视,实习生实习期间承担着和正式员工同样的工作,如果没有报酬或报酬过低,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产生抵触情绪,因此酒店应支付合理的薪酬。同时为体现对学生多年教育投资的回报,体现酒店对高素质人才的重视,激励现有员工不断进取,酒店可根据实习生不同的学历给予一定的津贴,避免一刀切。

第二,重视内在报酬,使实习生感受来自酒店工作的挑战性和成就感。结合实习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可将其安置到适宜的岗位,而不只是作为简单劳动力;在酒店能够接受的时间周期里,为实习生创造在不同部门轮岗的机会,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尽可能多的实践运用,让学生在接触新事物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成熟;对实习生的绩效进行及时考核和反馈,根据绩效予以适当提升和奖励,这是对其工作最好的肯定和激励。

第三,创造良好实习环境,关心和帮助实习生。关心实习生的工作和生活,把情感和制度结合起来,在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稍带人情味,尽量让他们多吃糖,少挨鞭子,对他们所付出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在工作不顺利或出差错时不要简单以罚款处置,要增强实习生对服务工作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选择优秀的员工做实习指导教师,给予及时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学到丰富的实践知识;工作量安排应循序渐进,不能一步到位;加深员工和实习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帮助其逐步适应酒店的管理。

第四,因人因岗提供针对性培训。制定系统的实习项目计划,针对不同学历、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实施培训,避免形式主义;将操作性与管理性培训结合,提高实习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也满足其职业发展要求,系统了解酒店管理职能;课堂培训、观察培训、模仿学习、在职训练等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提高培训效果。

总之,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具有深厚发展的潜力,是酒店人力资本的重要储备。他们在酒店就职与否,不仅关系到酒店企业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酒店行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从实习阶段就开始着手吸引和留住其中的优秀者,防止流失并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是我国酒店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也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何建民.饭店人才培养的热点问题与解决方案[J].饭店现代化, 25(3): 29-35.[2]和文征,张启.酒店雇佣实习生问题及培训[J].现代企业, 26(4): 43-44.[3]俞聪.饭店员工工作满意度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6.[4]肖潜辉.从大学生流出旅游业谈起[J].旅游学刊, 24(4): 6.[5]邹益民,陈业玮,缪江平.饭店企业大学生员工流失现象的分析和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 22(12): 44-46.[6]吴巧红.从供需错位看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 24(7): 22-27.[7]刘艳华.透视旅游专业大学生供需错位现象-兼论饭店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模式改革[J].旅游学刊, 25(sl): 121-

125.[8]SuperD E.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M] Brown D, Brooks L.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

6.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 篇六

当前,许多开设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中职校都加大了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投入,各种专业实训室相继建成,为学生走向实习基地进行岗位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旅游酒店管理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训室功能不完善

中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中高技能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中职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发挥校内实训室的功能,让学生不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要充分发挥实训室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作用。

(二)实训室管理制度不规范

实训室是校内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有的中职学校投入了一些建设资金,建立了旅游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实训室。但实训室建设还不完善、不规范,没有统一的规范操作流程,实训室的财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实训室管理人员考核评估制度不完备,从整体上来讲还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室管理制度,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实训室的正常运转。

(三)实训室建设与旅游酒店市场不相适应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酒店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大部分旅游酒店已经不再满足中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只输送普通服务人员的需求,而是要求学校能够提供专业素养高、懂管理的一线基层管理人员,需求层次也有了变化。原有的实训室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实训教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实训室管理体制,推动实训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实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实训教学模式与专业技能结合不紧密

在许多中职校教学中,出现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各走一端的现象。一种是重理论,轻实训。这种倾向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采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理论教学上。结果是,学生理论学得有限,动手能力也一般,成为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泛泛之辈。二是重实践,轻理论。这种倾向十分强调与重视实训环节,而理论教学则比较浅显,以够用为度,把一些有助于学生增强日后创新能力的课程砍掉,这样使学生虽能应付目前的工作,但无后发之力。

(五)实训技能教材不统一

由于我国目前管理体系比较复杂,导致中职校旅游酒店专业教材不统一,客房、前厅、餐饮的初、中级考试内容不一致。而且学生参加初、中技能鉴定,所采用的教材也要面临选择:一种是由国家劳动部门编写的宾馆服务专业技能鉴定教材,由劳动局委托当地宾馆服务技能考核站负责鉴定、考核,劳动局备案。另一种是国家旅游局编写的《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教材,凡参加旅游局组织的旅游管理专业上岗证考试,初、中级技能鉴定就按该教材复习参加考试。教材的不统一导致专业教师对实训要求的把握和对学生实训效果的衡量都产生一定的偏差。

(六)实训教师结构不合理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尽管也有非常强的专业性,但在现实中,专业师资队伍却面临很尴尬的局面。一方面,许多专业教师都是因为专业建设的需要或专业规模的扩张而由其他学科或专业改转过来的,虽然也有一些教师经过了一定的培训,但缺乏规范的专业训练,操作技能不扎实。另一方面,专业教学水平与技能水平较强的教师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往往又有外流的倾向。

二、 完善中职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的主要对策

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形成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强化学生的职业角色,尽快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提高实训室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根据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懂管理人员的目标和实践能力素质结构要求来设置实践课程模块,注重培养专业技能优势。同时,校内实训室是学生认识、接触旅游酒店行业的一个平台,是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素养的摇篮,因此学校从上到下都应该认识到实训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技能的`场所,同时也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打造合格酒店职业人才的基地。

(二)健全实训教学体系

健全的实训体系要求不断深化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中职校校内实训一直以来采取分散实训,即专业不同的课程实训独立性较明显,为了确保实训的效果和质量,让分散实训变为模块式集中实训,所谓模块式集中实训就是将同一个专业的全部实训内容,根据职业技能要求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将其整合为几个相对完整的大型实训模块,在实训时,以模块为单位进行集中操作训练。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实训教师应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熟悉相关知识,有过硬的技能并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能够不断地用本专业的新知识充实自己, 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今旅游酒店专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中职校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教学需要建立一支适应旅游酒店专业教学发展的师资队伍。加强专职教师进入行业锻炼的长效机制,使专职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进入旅游酒店企业相应的岗位进行实践锻炼。

(四)完善实训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

实训教学应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项目训练到综合项目训练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专业、年级情况,按技能要求,分层次、分阶段地组织实施。根据学生就业要求,制定各相应的专业能力考核方案,建立“能力主导”的质量评价标准。实训教学的考核既要有理论知识考核,又要进行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两者不能偏废,尤其要重视实训考核。

(五)加大实训室的开放力度,将实训室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有效结合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的制度。中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面向旅游酒店服务业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更应该积极响应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7.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 篇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均收入的稳步增长,我国酒店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南京市场,河西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喜达屋集团的豪华精选酒店都在今年相继开业,还有江宁即将开业的金鹰、万豪,万众瞩目的2017年即将开业的瑞吉豪华酒店,这些都导致酒店业用人需求激增,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更是迫上眉睫。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流失率是非常高的,就全国平均水平来说,每年大概只有35%左右的学生留在本行业,所以酒店毕业生的就业率低和行业极缺大量人才的矛盾近些年来非常明显。

此外,目前我国经济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阶段,公共服务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部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将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工作提上日程。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对企业、对学校来说,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都显得极为重要。对学校来说,酒店实习是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保证在最终就业前熟悉行业,帮助日后更好就业,提升就业率;对企业来说,遴选到更加适合的人才,为其人才储备做好保障工作;对学生来说,是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融合阶段。但对于这部分教学,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却大都没有意识到其真正的重要作用。

南京晓庄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近几年来发展飞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模式不断创新,短短几年内,打造了旅游人才培养的新亮点,先后相继建立“古南都班”、“喜来登班”,为江苏省培养了多批高素质的酒店管理类人才。本文以“喜来登班”为例,就其取得的经验进行探讨。

一、酒店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实习基地的初建,后期维护度不够,双方的合作停留在表面工作

由于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和质量是学校专业建设质量当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很多学校比较在意实习基地的数量,对初建比较重视,但当合作关系建成之后,对于双方的合作方式、方法、改建等后期就会相对忽略,维护不够。学校方面的实习教学仅仅停留在管理方面,未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的具体改革,忽视了实习的教学作用。且和酒店的日常联系较少,虽安排了实习指导教师,但大多趋于形式化,不能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深入指导。而对于酒店来说,学校不过是为其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员工储备库,为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未想要将实习工作落到实处,故双方的合作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层次较低,只是临时的一种人才供应。

(二)教师实践技能不够

在本科院校,教师学历都比较高,基本硕士以上。老师们的理论水平都较丰富,知识框架结构也比较完整,学校还在不断提高教师引进门槛。但旅游管理专业是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先有实践再有理论,老师们由于大部分都没有酒店工作经验,没有实践操作经验,导致实践技能明显欠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较好联系起来,导致酒店实习指导工作的落后。

(三)酒店提供岗位单一,学生实习满意度低

大部分学生在实习前,都对实习生活抱有较高期望,认为终于可以脱离单调乏味的理论学习,进入实践操作了。但进入酒店后,由于大部分酒店仍是把学生看成是廉价劳动力,实习变成顶岗工作,导致学生没有任何过渡,直接进入工作。甚至会出现用人单位只考虑酒店各部门的需求,出现哪个部门缺人,实习生就被分配到哪儿去,整个变成救火队队员。从而直接导致整个实习期间满意度低,学生抱怨良多,从而退缩,想方设法离开岗位,甚至可能让学生产生彻底离开这个行业的想法。

二、酒店实习基地建设的创新措施——以“喜来登班”为例

酒店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途径。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与建设应在充分认识专业特点的基础上,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学校与酒店双方深度合作。制作完善的实习指导方案,执行严肃的实习指导制度,从而达到切实提高学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目的,也实实在在满足酒店对高素质技术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达到双赢局面。

(一)慎重选择酒店实习基地

在目前酒店业飞速发展的前提下,酒店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与现实专业才人供给的短缺这一矛盾日益显现,所以每一年有大量酒店与学校联系,以求得实习生。对校方来说,实习基地的供给是无忧的。但由于课程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要求和目的是不一样的,对实习基地的功能要求也就不一样,且部分酒店要求实习生的目的也不一样,所以应根据我们的实习要求慎重选择实习基地。学校在选择校外实习基地时,应本着长远发展的想法,和企业深入合作,在培养方案、教学模式等方面共同进行,实行多种方式的合作。从而我校从2014年起和常州武进九洲喜来登和江阴黄嘉喜来登共同合作,办学“喜来登班”,实现了企业和学校资源的共享。

(二)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大多又娇生惯养,个性强,想法多,却对现实生活适应性较差,且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应区别于大中专及高职院校,所以应在平时就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在课程中多途径的加入相关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例如开设人力资源课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设计,进行就业及创业指导等等。定期聘请业内知名专家、优秀管理人员在校开展相关的职业素养教育,从而达到深化职业教育,提高职业素质的目的。

(三)转换理念,加强沟通,真正实现校企共同培养

“喜来登班”的招生是按喜达屋集团的经营范围和用工标准,从我校大三年级旅游管理专业中通过招生宣传和自愿报名,经过企业面试,从近200名大三学生中选拔出25名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对于“喜来登班”的教学与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效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通过建立“喜来登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学校内建立喜达屋集团员工理论培训基地,在企业内建立南京晓庄学院实习就业基地及教师挂职锻炼培训基地。通过签订协议,学生经过企业培训和实习,毕业后可以直接留在企业工作。这就为学校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

1、设置多种培训形式。主要采用周末上课、工学交替、定岗实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培训。我校学生从入学后第五学期即大学三年级开始, 9月份左右组织学生报名、面试和组建“喜来登班”。该班学生第五、六学期根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教学计划,利用周六白天全天上课,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较强结合。这其中并抽出部分周末时间,参观访问两家酒店,以工学交替方式学习,第七、八学期以安排在酒店实行顶岗实习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实践教学。学院并规定所有“喜来登班”学生的培训、实训、顶岗实习可以冲抵南京晓庄学院在籍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和第八学期的实习学分。

2、实习期间双方共同配置指导教师,加强沟通,加深交流。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除了校方要为学生配置实习指导教师之外,酒店也需为学生配置部门经理以上级别的指导老师。双方就学生的实时心态和状态,多次交流,时时调整,期间至少进行一次轮岗,让学生真正融入企业,产生归属感。切实为企业达到初级管理人员储备的目的。

3、培养“双师型”教师,利用基地培训锻炼我校教师,同时为喜来登酒店职工提供进修提高的场所。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所以要使教师能有机会到企业顶岗工作,提高技能水平,实时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喜来登班教师来自于学校和两家喜来登酒店。授课教师采用聘任制,聘请我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两家喜来登酒店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师及管理人员,授课费和管理费用由酒店承担。我校教师除可以到酒店担任培训任务外,还可以在企业挂职锻炼,培养教师的企业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两家酒店的职工也可以到我校相关专业听课,接受培训。

8.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 篇八

关键词:中职院校;旅游管理;学生;酒店行业;促进

中国酒店业已经迎来一个更有机遇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酒店企业对渠道、技术和价格为主导的商业模式争夺无疑将更加惨烈。总体上看酒店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整体偏低,据我们了解,酒店业几乎每个岗位都缺人,很多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坦言说,目前他们既缺少技术性应用型人才,又缺少关键性管理人才。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与企业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强烈感受到社会对酒店类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看到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非常迫切。

一、重视开发教材,推动课程体系改革

就我国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已经开始了体系化的课程和旅游管理教材的开发与改革,但是它们刚刚起步,发展任重而道远。随着国际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及效率,促进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型人才,我国中职院校就要积极推广理实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因为只有这样,旅游管理专业这一整个教学过程、方法、内容及目标等才会发生彻底的变革。在进行教材开发的过程中,旅游管理院校可以将其放在校企合作改革的过程中进行。旅游管理教材的改编应当与实际的教学目的和各国国情为依据,对国内外的典型旅游教材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内化与吸收,在合乎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的实际情况下,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符合实际的教学要求。中职旅游管理院校可以以自己改编的旅游管理教材为依据,对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但是我们应当关注的是,无论是教材的开发还是课堂体系的改革,我们都要积极遵循以教育工作为指导的教学思路,与企业实训的具体要求接轨。

二、建立健全的工学交替考核评定制度

对于很多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们而言,他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实践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于校外工作实践这一教学安排,他们错误的认为这个实习时间是让他们在校外放松、玩耍。面对这样的状况,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者们需要建立起一套针对学生们校外工作实践的考核评定制度。将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以及工作失误都详细的记录下来,并装进学生档案。这些档案将会成为其今后应聘、参与正式工作的重要依据。另外,还要向学生们积极传输“工学交替”的正确思想理念,让他们清楚的意识到“工作实践+校内学习”才是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真正秉持的科学化教学模式。

三、建设教师队伍,推动“双师型”进程

教师不仅是校企合作模式中的主心骨,更是将学生与企业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纽带。为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进程已经成了一种必然。首先,汇合不同类型的教师队伍。将院校中理论教学的教师与企业实践教学的教师进行汇合,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对理论教师而言,他们要在中职院校的安排下进行定期的旅游企业培训,以便使教学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能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接轨;对实践型教师而言,他们需要参加相应的教学培训,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丰厚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更好的教学指导。其次,进行师资培训体系,培养“双师型”教师。在中职院校中组成以旅游专业为龙头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尤为重要,为此,中职院校可以从合作企业中聘请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学校兼任技能操作课程的教师。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价值并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中职院校就需要创建一套科学而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就数量与质量上来看,旅游管理专业中“双师型”的教师在这两者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为此,院校就可以培养学科教师榜样,让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起带头作用,积极调动其他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定期到相关的旅游企业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技能,改进管理方法,像是走出国门、走入企业、走进高校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加强师资的重要途径。

四、优化专业设置,开展就业指导

针对某些教师水平不够、教材选择不当的事实,校方要进行适当的专业优化。对于教师来说,校方可以开设培训班来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具体要根据学校的条件而来,有条件的出国深造、去旅行社酒店等地方挂职锻炼等都能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有不小的提升。至于教材的选择,只要校方和教师的专业能力上去了,自然对于教材就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实现。就业指导要由专业的在职人员做,让学生找清楚要走的路的方向。

五、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就业指导活动

职业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需要根据市场来对人才进行培养。学校应将就业引导融入到教学中,将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对学生进行普及,学校可以请一些在职的专业人员来开展讲座,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在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旅游管理需要不同风格的人才,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都是理论灌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首先我们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来制定不同的发展方案,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来挖掘他们不同的特色,然后与他们进行不同的互动,再加上多方面的引导,进而让学生能够对自身有着良好的认知,找准自己的工作方向。

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我国旅游业人力资源的重要输出点在专业性人才培养工作当中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因此,想要即保障学生们的在校理论学习时间,又基于学生们充分的校外工作实践机会,需要中职院校教育者和管理者们共同努力,构建起科学、系统的“教育模式,促进酒店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蹇洁骅.提升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有效性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6:264.

[2]吕海龙.浅析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10:10-11.

[3]姜丽丽,崔玲,王格.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趋势探讨[J].品牌(理论月刊),2011,03:90-91.

[4]苏菁菁.中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J].新课程学习(下),2014.

9.个人简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 篇九

 

适合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写个人简历时参考的简历范文。

姓名 李先生 性别  
出生年月 1983年04月 民族 汉族
籍贯 广东省廉江市 政治面貌 团员
健康状况 健康 身高 170cm
学历 大学专科 专业 旅游与酒店管理
培养方式 国家任务生 毕业院校 广州金桥管理干部学院
联系地址 - 邮编 -
e-mail - 联系电话 -
求职意向 希望从事管理,财务,公关类等方面的工作,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教育状况 9月—7月 广东省廉江市安铺中学
209月—7月 广州金桥管理干部学院
主修课程 旅游公共关系、旅游市场营销、专业英语、计算机技术 、旅游企业会计、导游业务、中国旅游地理、财务会计、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餐饮经营管理
社会实践 2004年在海信公司担任过电视促销员

2004-在中国移动担任动感地带卡促销员

204月在广州远洋宾馆中餐部实习

2006年在南湖国旅担任兼职导游

计算机和语言水平 具有一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流利的普通话和广州话

熟悉计算机硬件,能够熟练在windows 98/2000/xp等系统平台下进行操作,熟练操作microsoft word、excel、power point等办公自动化软件

10.旅游与酒店管理教研室工作总结 篇十

时间飞逝,短短的一年已经匆匆过去,本年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旅游与酒店管理教研室的各项工作开展有序,更深入地开展了教研教改工作,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入手,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与实际运用能力,改革并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的教学工作,下面就将本教研室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常规教学检查工作,组织好常规教学活动。

良好的教学秩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为了配合全院教改活动的展开,为了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旅游与酒店管理教研室在本学年开展了多次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1. 按照学期初制订教研室教研活动计划,坚持教研活动规范化。在实施教研活动过程中坚持做到有课题,有记录,内容具体、全面,材料充实、实用。本常年共组织教研活动9次,其中包括(1)学期初始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讨论和研究以及教学大纲的把握等,特别对于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青教师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2)学期中期开展的期中教学检查及教学进度审核、对于各门课重难点的把握和理解,有利于各位教师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及教学的方向。

2. 召开学生座谈会。在期中教学检查期间,本教研室召开了15级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座谈会,认真听取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意见,并认真做好了座谈会记录。根据每班的座谈会记录,将学生意见反馈给各任课教师,要求老师改进教学方式,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各项工作,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3. 定期进行教学情况检查。旅游与酒店管理教研室在每学期初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集体备课。在这一年的不定期检查中,本教研室的老师均严格执行授课计划进行教学,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相符合。教师调(停)课、代课都严格按照学院的规定执行,没有私自调课现象。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本教研室每位教师都对上课的内容做了许多增加,更加丰富和完善了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知识。在教学任务繁重的境况下,本教研室教师仍都能按照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布置和批改作业。

二、积极开展各项学生竞赛活动。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际应用机会少,能力无法提高的现象,旅游与酒店管理教研室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教研室成员也积极投入到指导学生的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三、产学研工作

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气氛浓,协作精神好,教学成果丰富。本教研室主动申报科研项目多项,对教师和学生开设专业讲座4次,并在年终测评中多名教师的测评成绩进入院排名前列。

11.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 篇十一

关键词:C/S;数据库;J2EE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066-01

基于C/S模式的旅游区酒店管理系统根据其涉及业务,可划分为五个子系统:前台管理系统,后台管理系统,消费点收银管理系统,电话计费管理系统和远程预订系统。系统的设计中,我们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体系结构,以辅助决策为中心的系统分析方式,根据用户权限装配菜单的菜单装配技术和三级安全保护措施加强系统的安全性。

系统采用树型菜单与动态按钮(屏幕下方、可由用户定义)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超级用户,系统显示全部菜单项目,对于普通用户,菜单项目的显示是根据其拥有的权限来决定的。系统支持八种客源类型(散客、公司、团队、会议、宴会、VIP,长住、VVIP)不同类型不同管理,屏幕中间的房态盘是实时刷新的,深绿色背景为空房且未清洁,灰色背景为空房且已清洁。

一、回头客

回头客登记时,系统自动调出客人历史信息(根据姓名从档案库查找)。并在屏幕上方显示客人上次入住日期和房间号,在屏幕下方显示客人历次消费记录和客人的习惯爱好信息。可以根据来店次数、姓名、房间号查询回头客,如果需要了解回头客详细信息(基本信息、消费信息、爱好习惯信息、)可鼠标双击某行,在此窗口中,用户可以录入修改爱好习惯信息。客人离店后,系统自动将其信息记入回头客档案,但对于习惯爱好信息,需要用户补充录入。该窗口既可录入回头客习惯爱好信息,又可产生在店回头客习惯爱好信息报表。

二、公司消费和竞争对手分析

协议公司在酒店消费后,系统自动对其消费额进行累加,并可生成消费排名分析表,用户可以查询任何时间的消费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如果要了解公司明细消费信息,双击某行即可。酒店可以收集相关酒店的资料,将其基本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分析了解他们的经营情况、引客手段、客源市场等,以便能调整经营策略,在市场竞争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客房管理

系统采用房态核查方式确保客房房态的准确性。计算机房态由机器自动生成,客房核查房态由客房部秘书通过此界面管理,如果两者有差异,则自动产生房态差异表,用户可随时查询。客人在酒店的洗衣消费可以通过洗衣房服务员迅速录入到电脑中,并自动转入客人帐单中,从而使酒店客人的洗衣费用实现自动记帐。系统中出现的洗衣项目可由用户定义。对于非住店客人在酒店消费时,如果与酒店销售部签定了消费协议,则不仅可以享受打折优惠,而且可以在酒店建立一个永久帐号,在付款方面可以采用不定期付款的方式。

四、消费管理

客人消费帐目既可通过各消费点自动转入,也可通过前台手工录入。前台收银员可录帐、转帐、挂帐、冲帐、结帐、打折、收押金等,可查询修改打印帐单、查询电话费和各种报表。夜间审核除进行房费、电话费自动过帐和数据效验外,还要进行手工单据和计算机数据的核对,最后产生各种夜审日报表,由于酒店消费点经常变化,系统提供夜审报表的自定义功能。程控计费将程控电话费用自动记入客人(或永久帐号)中,可以由用户自行定义电话费率、节假日折扣率、缺省费率、起始计费时间、计费格式、非计费号码、用户界面、使用密码。

五、成本及资产管理

系统提供简洁清晰的图文界面分析酒店任意时期的重要数据,如客房出租率、酒店总收入、客源收入、房类收入、餐饮收入、娱乐收入等,提供各类信息报表和实时收入查询报表。用户只需要输入各中固定资产(或低值易耗品)单据,系统自动以一物一卡的方式建立相应卡片,用户可以指定任意一种折旧方式,系统自动进行月折旧,并生成报表和台帐。

系统支持多种仓库管理,通过输入入库单和出库单产生各种库存报表。用户可以自定义仓库,并随意赋给用户对某个仓库的使用权限,对某个仓库,系统自动判断库存物品的在库状况。主要用来控制客房日用品和清洁用品的消耗量,客房日用品根据消耗定额和出租夜次计算理论值,清洁用品根据消耗定额和清洁面积计算理论值,其实际值是根据客房二级库存来计算。

设备管理用来管理酒店的一些大型设备的详细信息,并跟踪它的使用状况、检修情况以及报废、转让、变卖等,它与固定资产管理有密切的关系,两者通过固定资产编号联系。采购管理实现采购单登记、审批、采购、收货、库存、领用的一条龙管理,它与仓库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进行供应商管理、货品信息管理、通过INTERNET网络实现供应链管理。

六、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不仅仅用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创建、修改、调动、查询、打印),而且还用于员工培训管理、考核管理、劳资管理、保险管理等,还可进行员工工资合理性分析、员工素质分析等。车队管理主要用于酒店派车计划、车辆本身和车队司机的管理,该功能可以实现总台与酒店车队的联网操作,可以统计每台车辆的费用、出车次数和行驶公里,可以考核司机的业绩。档案管理包括档案信息管理、档案目录编制、档案销毁、档案借阅、档案检索和档案库房管理,它可用于酒店多个部门,如:办公室、销售部、财务部、保安部、工会、动力部、人事部等。

七、小结

系统通过采用自由装配菜单、三级安全密码、二级数据备份、用户操作日志等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利用触发器、存储过程、视图、数据有效性检测等数据处理技术来保证酒店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徐炳文.基于C#的酒店餐饮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1,1:90-94

[2]王玉时,于晓明.用.Net Remoting技术实现酒店管理系统友情查询功能[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2):110-113

[3]彭伟民.基于需求的酒店管理系统的建模与实现[J].微机发展,2005,10:1-6

[4]翟广宇.基于C/S结构的酒店管理系统[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报,2004,6:2-4

12.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 篇十二

就目前而言, 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 带动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 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真正旅游酒管专业的人才, 成为一个迫切而现实的问题。借此, 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 谈谈如何改革高职类旅游酒馆专业的教学模式, 以达到适应社会的需求。

1 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渠道很多, 学科教育中最常用的是“基础+专业+实践”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 对学习旅游与酒店管理的高职学生一样适用。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的职教理念, 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在了解各门知识的基础上, 有所专长, 尤其是本专业所涉及到的知识, 使之完全适应市场的发展。现在, 企业需要对所有知识都有所了解的“杂家”, 仅对相关专业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教学模式应本着这样的信念, 使之“术业有专攻”, 突出专业的精神, 使之专业与基础互不荒废, 相互促进。如何在教学模式中突出这一点呢?就高职类本专业学生现状, 应逐渐地形成理论——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理论——独立实践——定岗就业的符合职教理念和行业运行规律的贴切的教学模式。说它贴切是因为实行的是个性化的专业教育, 对旅游经营者而言, 人才培养方案侧重于适应旅游企业内部各部门人才的能力培养;对酒店类的企业, 人才培养方案侧重于服务与管理等能力的培养。在时间上, 按照企业的运行规律来进行调整, 用理论指导实践, 在实践中学技能, 用实践补理论;在内容上, 融入企业文化与职业标准;说它实用是因为在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都具体实在, 都不脱离以市场这一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的理念, 都符合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说它有效是因为教育是为了能够让每个人走出校门, 为社会服务, 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2 立足基础, 把握专业特色, 强化职业素质教育

旅游与酒店管理人才具有较强的复合型和实务型, 既要具有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 又要具有管理、营销、策划、沟通、应变等的实务技能。针对专业实践性要求较高的特点, 本专业通过“创新教学实践”——“实务实践”——“岗前专门化训练” 三个层次的教学实践体系, 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知识整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接受力 (对知识与信息的学习、吸收与内化) 、判断力 (对事理的思考与逻辑分析) 、表现力 (跨学科的整合、沟通、表达和现场执行能力) 、创造力 (创作与分析管理能力) 、应变力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 初步具备创业和创新能力与素养。

第一学期通过开设大学语文、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英语、计算机技术等课程, 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 同时, 通过开设高职思想品德、德育活动课、军训、参观企业、请企业家讲企业文化等, 并结合到企业岗位的体验与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设计讲座, 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及敬业精神。

第二学期开设经济类公共专业基础课, 如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网络技术、经济法、财政金融、应用文写作、基础会计, 同时结合到企业基础岗位的实习, 参加职业技能大赛, 进行社会实践与专业讲座, 初步培养学生市场竞争、顾客至上的职业意识, 责任意识, 团队精神, 拓展信息处理能力, 加深对职业岗位的了解与认识, 激发其对职业岗位的热爱, 培养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第三、四学期开设专业及专业核心课程, 如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 酒店管理、导游基础, 旅行社管理, 旅游消费心理等, 结合酒店和旅行社的淡旺季安排教学实习与实训, 实行边实践边学习, 安排学生从事企业最基层服务岗位的实习、实训工作, 按照体验式、问题探究式教学, 使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由点到面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加深对自己专业的了解。全过程全方位地锻炼和培养学生, 使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精神, 表达自我、推销自我的能力, 以及与人沟通、交流及应变的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为就业选择与创业奠定基础。

第五、六学期, 针对用人单位和学生个性特点, 根据学生、企业双向选择情况, 依托所选择的职业岗位, 集中进行企业文化与岗位技能的专项培训, 使学生能尽快融入企业团队, 掌握岗位技能、技巧, 通过顶岗实训, 强化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实现零距离就业。

积极鼓励和要求每一位本专业学生, 参加职业资格考试,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此外, 多鼓励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大赛, 开设专题讲座、演讲口才、商务谈判、人际沟通、创新思维等拓展性课程, 提高全面素质, 培养多方能力, 体现职业素质。

3 校企合作, 强化实践, 体现专业

本专业始终坚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 以学校为主体, 以行业、企业发展为依托, 以专业精神为精髓, 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本专业教学模式。通过把企业专家请进校园、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顶岗实习等有效的教学模式, 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技能, 而且大大拓宽了他们知识面。另外,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聘请企业、行业人士担任实训课程、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 邀请业内专家作各种讲座、报告, 定期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等, 大大拓宽了人才培养方式。

为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 塑造与培养具有专业精神的人才的目标, 实现“宽基础、高能力、针对性”的教育理念, 本专业提出以下五条人才培养的途径来加以补充:

(1) 强化实践环节, 培养动手能力。旅游酒店专业主要是应用学科, 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力度, 让学生在真情实景中去学活知识, 缩短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距离, 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 使内在素质转化为外现技能。本专业课堂教学中实践与理论比例达到2:8, 专业总体设计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基本达到1 ∶1。

(2) 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综合素质。扎实的理论知识与较强的动手能力, 只有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中, 才能内化为较为稳定的内在素质, 它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道德素质、业务专业素质、心理身体素质等。只有具备这些方面的优良素质, 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 因此强调以“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任教, 注重教学实习, 有组织地开展酒店、旅行社服务实践。

(3) 职业岗位专门化训练, 实现零距离就业。高职教育, 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为实现高职教育目标, 针对学生个性化特点, 第三学年, 大力开展订单教育, 通过学生与企业的双向选择, 结合学生所选就业岗位, 采取校企业结合的教育方式, 按岗位要求和企业要求, 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形成, 在企业中培养职业人, 实现零距离就业。

(4) 创业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年级进行创业意识的培养, 二年级开始, 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从事创业实践, 三年级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 全方位进行创业实践。

(5) 任用和培养“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任教: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是实施高等教育必不可缺的条件。为培养职业性的高层次人才, 骨干专业课程一律选用酒店旅游行业中的专家、高级技师、专业人士及具备双师素质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任教。

摘要: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 如何改变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 使之与现在的市场需求相吻合已势在必行了。大力培养基础教育和提高专业能力, 推出新型的教学模式, 以达到更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实践和感悟, 谈谈对如何改革旅游酒管专业的教学模式的认识, 以期与同行交流。

13.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 篇十三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2年,修满69学分

培养层次:中级工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旅游事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坚实的旅游管理与导游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务技能、有较强的中英文语言能力,能胜任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培养方案

本专业旨在培养毕业生能在酒店各基层或管理层、导游服务人员、文书等岗位胜任工作。

(一)知识结构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技术在本专业中应用的基本知识;

3.掌握扎实的酒店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餐厅管理等酒店必需知识;

4.掌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广东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等导游服务人员必备知识;

8.掌握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旅游法规知识、本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知识;

5.了解一定的现代企业运作管理及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结构

1.具有一般英语听说能力,能适应酒店工作需要;

2.能够独立接受旅行社委托,带领旅游团队出行,完成旅游团接待工作;

3.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公关能力;

4.熟悉我国主要的旅游路线和景点知识,掌握广东主要游览区内容;

5.熟悉餐饮及前厅、客房服务管理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并能进行熟练的操作。

(三)素质要求

1.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职业道德素质;

2.具备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方面工作的基本业务素质;

3.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4.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四)职业能力要求

72-

1.获得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 2.考取客房服务中级证书; 3.考取餐厅服务中级证书;

※“一专多能”,可以参加学校举办的第二证培训,如秘书证、高级办公室软件、钢琴等级证等。

四、主要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

本专业理论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计划安排总学时382 学时,课程分为八个层次:“二个平台、二个方向、二个模块、二个选修”::

公共基础平台:政治、体育、语文、数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形体。专业公共平台:酒店服务英语、交际礼仪、政策法规。

专业技术方向模块一(酒店方向):酒店管理、前厅服务、酒店服务心理。

专业技术方向模块二(旅游方向):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广东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专业技术选修模块:旅游地理。

中级技能模块:入学教育与军训、客房实操、餐厅服务。2.课时分配表

73-

3.学分分配表

五、中级部2009级公关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表一:中级部09级公关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中级工、二年制)

4续表:中级部2009级公关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六、教材选用

5七、其他说明。

1.毕业资格:学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方可毕业:

1)学生必须修完教学进行表中的所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第二证培训等学分不低于学50分。2)获得客房服务中级证、餐厅服务中级证证书。2.本计划在2009级开始实施。

176

14.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 篇十四

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小伙伴们想要在考研道路上脱颖而出,就需要尽早确定好目标专业然后付出十分的努力。为了辅助大家的备考,整理了厦门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的招生信息和复习备考资料。

一、院系简介:

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创始于1989年,经过全系教师二十年来的不懈努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本科、硕士、博士等办学层次齐全,教学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实习基地完备的福建省重点学科。自创办以来,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充分利用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强化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并通过对外学术交流,在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同时,积极抓好专业建设,在师资队伍、教材、教学设备、实习基地的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本系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6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2%,教师结构合理,学术梯队完善,教学理念先进,在东南亚和港澳台旅游市场研究、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企业管理研究方面培养出一批学科带头人,具备培养高素质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的各种有利条件。

二、旅游与酒店管理系招生目录: 1、120203旅游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 2、125400旅游管理: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③-无④--无

三、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参考书目:

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第9版(精要版)里基.W.格里芬 著,刘伟译,中国市场出版社

四、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复习资料:

《2018厦大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专业课复习全书》

《2018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专业课全真模拟题与答案解析》

15.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 篇十五

一、国际旅游岛为旅游管理与酒店服务专业带来的机遇与使命

迅速发展中的海南旅游市场,是海南旅游职业教育得以发展的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旅游业是海南省的优势和支柱产业之一。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旅游管理和酒店服务专业作为旅游业的人才输送渠道,将用具有专业素质和拥有服务精神的毕业生,来推动海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将为海南省旅游相关专业提供更多的实践与就业岗位,促进旅游管理与酒店服务专业的同步发展。

二、顺应旅游行业的发展规律,培养旅游专业学生专业素质

1. 调整当前职业教育产业结构

中职院校应创新理念,对现有旅游职业教育进行结构性调整,逐步建设集约化和规模化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在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与酒店服务专业的规模上、结构上、专业上和招生方向上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有必要成立专业性强,具有独立品牌的省属旅游职业教育学院和建立海南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这两个基地要求政府在政策和资金要有一定的倾斜,使海南旅游职业人才培养形成集约化和规模化培养基地。

2. 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学科建设

在学科建设方面,要根据国际旅游岛的人才市场需求情况,构建合理的学科框架,在大力发展旅游学学科基础上同时发展休闲学、电子商务学、外国语言学、环境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坚持多学科的共同发展、交叉渗透和多学科集成,使其在新的方向上发展为新的学科和新的专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学科带头人,通过休闲旅游、度假饭店管理、高尔夫管理、旅游会展与策划方向的学科建设,争取并依托省部级乃至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重点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等途径,积极推进创新学术梯队建设。在目前开设传统的旅游服务专业的基础上,深入调研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开发与国际旅游教育接轨的会展管理与服务、邮轮游艇管理与服务、景区与主题公园管理与服务、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景区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国茶道、房地产与汽车营销、免税商场管理与零售、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可以增设一些与博弈管理与服务(包括赛马)等新专业和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择业、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

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作为旅游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应立足于行业、面向社会,从基地的规划、设计到设备仪器的投入,以及师资力量的配备等方面,本着高起点、高标准和功能范围广的要求,力求把基地建设成为行业乃至社会一流的实践教学的基地,在满足旅游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要求下,同时也能为行业、社会的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而开展的各类专门性培训,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行业、社会开展实践性教学。

4. 加强国际教育交流活动

中外合作教育是我省旅游职业教育走国际化道路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合资与交流,学习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旅游院校专业设置,专业师资培养途径;借鉴他们办学理念、办学体制、机制和育人方法手段。现在国外有一些旅游院校和旅游机构也在瞄准中国的旅游教育市场,尤其是中国的旅游人力资源。与国际间的合作既在人才结构方面能够直接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旅游岛的人才培养要求,又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扩大生源和就业市场。

三、结语

相对于普通的旅游专业的学科来说,旅游管理与酒店服务专业设计的范围更广,更加适应旅游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教师应顺应当前旅游行业的潮流,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以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16.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 篇十六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党支部建设;职业态度培养

加强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党支部建设,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的最基层党组织,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和教育大学生党员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亡则国家亡,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国家的希望。而对于高校种特殊类型的高职院校而言,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不言而喻。

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从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更需外界给予更多的规范和引导。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任务重,学生党员人数较多,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同时,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模式缺乏持续性与创新性,缺乏全面合理的积极分子选拔标准,也缺乏一定的资金支持。活动形式过于单一陈旧、内容乏味,更缺乏良好的组织生活氛围。加上对于学生党员的学习、谈话等流于形式,学生党员的党性不强等多种原因,导致学生党支部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弱,甚至有的学生党员形式上入了党,但思想上一点都不具备党员的素质,入党在他们眼中只是一种荣誉,为了找工作方便等。

学生党员日后踏入社会,将会以党员的身份在各个岗位工作,如何让他们规范自己的言行,进而影响周围的人呢?这就需要他们在学生阶段就加强党性认识。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党长期执政的需要,也是高校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的任务更重,存在的问题更多。如何通过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如何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更是高职院校面对的重大挑战。

要解决上述诸多问题,关键是要从组织机构、制度的完善与教育形式的灵活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首先,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制度,严把入党关,本着“宁缺毋滥”的方针,严格按照积极分子的评价标准开展发展党员的工作。积极分子转为预备党员的评价标准应包含学习成绩、工作实践、群众基础、党团活动参与等。

其次,建立党员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建立系统的党员考核体系。为防止部分学生入党后出现思想不稳定、立场不坚定、纪律涣散等问题,必须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长效机制为保障,理清大学生继续教育的思路,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丰富教育内容。

第三,下大力气保障学生党支部的活动资金,创造性地开展支部活动。学生党支部要创新支部活动的形式,就必须有充足的经费做后盾。学校应定期给予学生党支部必要的资金支持,从而保障学生党支部功能的正常发挥。学生党支部应在学院党建中心工作计划的指导下,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有意义、有特色、有创新的党日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果。组织党员生活,促进党员友谊,应充分利用网络,通过建立党支部QQ群、加飞信、微博关注党员动态等形式,增强党支部与大学生党员的联系,促进支部成员之间的广泛交流与沟通。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作用,真正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有力推动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只有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下,才能产生深刻的示范效应,让全体学生有学习的榜样、学习的示范,特别是通过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让他们首先形成各方面突出的素质,才能营造良好的氛围,实现学校的教育培養目标。

学生党员一般具有肯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品质,也具有团结同学、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而这恰恰是他们今后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应具备的职业态度。职业态度是各行各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是指人们在一定生理、心理基础上,通过提升自身素养、加强教育培训和突出职业实践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稳定的个性品质。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态度方面侧重点是:培养学生与职业发展有关的非智力因素,如职业理想、爱岗敬业、勤奋坚毅、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等优秀思想品质。同时,职业态度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便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社会职业的判断,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习惯,从而影响学生的职业责任感、适应力、忍耐力和职业表现。

职业态度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要使学生的职业认识、意向、情感符合社会进步、职业需求、事业发展,就必须经过长期的从“服从”“同化”再到“内化”的过程。因此,根据现阶段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实际状况,高职院校应采取强有力的方法和措施,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而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过程正具有使大学生经历从“服从”“同化”再到“内化”的这一本质属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可以作为教育者探索培养学生职业态度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学生党支部建设不断扩大培养的效应,通过“点”的实施带动“面”的互动。反过来,培养学生职业态度可以进一步明确为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7.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 篇十七

之关系研究:以保定市高校为例

曾 磊,谷冠鹏,张健英,田靖娅11,231

(1.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保定071002;2.保定科技职业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3.唐山广播电视大学,河北唐山063000)

①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行业内就业率低、对口就业后离职率高已是一个普遍现象。就酒

店业而言,引致这一现象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酒店职业的自身特征。我国星级酒店尤其是高

②③星级酒店虽多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以及省会城市,工作环境较佳,但是酒

④⑤⑥⑦店职业也具有工作强度高、缺乏常规性,薪酬待遇低,用工季节性显著等特征。这些

特征可能影响着旅游专业学生到酒店行业就业的意愿。本研究拟考察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对酒店职业特征的认知状况、毕业后从事酒店工作的意愿水平,以及旅游专业学生酒店职业认知对酒店就业意愿的影响, 以为高等院校采取促进旅游专业学生行业内就业的举措提供参考。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偶遇抽样方法,于2009年1-2月份对保定市河北大学、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河北农业大学、保定学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0份,收回163份,其中有效问卷163份。样本分布如下:女生99人,男生64人;专科生98人,其中二年级学生77人,三年级21人;本科生65人,其中三年级学生24人,四年级41人;农村籍学生100人,城镇籍63人;大专生41人,三本学生27人,二本学生57人,一本学生38人。

1.2 工具采用自拟里克特量表作为测量工具。酒店职业认知测量包含酒店工作强度、工作环境、酒店行业就业机会、工作稳定性、工资福利、酒店职业社会声望、酒店行业发展前景等职业特征,共7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记1到5分。其中工作稳定性测项为负向题(“酒店职业工作稳定性差”),其余测项为正向题(如“酒店工作环境好”)。酒店就业意愿测量设计了1个条目,采用7级评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记1到7分,得分越高意味着到酒店就业的意愿越强。

1.3 数据处理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后,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单样本均值t检验、两独立样本均值差异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1酒店就业意愿

针对“毕业后我会选择到酒店工作”题项,29.8%的被试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或“有些不同意”,37.3%的被试表示“有些同意”“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平均意愿水平与“说不清楚”的意愿水平(赋值4)之差异无统计意义(t =1.088,p>0.05)。见表1。

表1不同水平酒店就业意愿的频率分布(%)n =161 4.3 12.4 13.0 32.9 16.8 14.3 6.24.13±1.52从被试特征看,不同性别(t =-0.735)、城乡背景(t =-0.218)、就读学校类别(F =0.910)学生酒店就业意愿之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从年级来看,专科组二年级(t =2.753,p<0.01)、本科组三年级(t =2.420,p<0.05)学生酒店就业意愿均高于毕业班,差异具统 1

计意义;而专科组与本科组学生就业意愿之差异不具统计意义(t =-0.055,p>0.05)。见表

2。

表2学生特征与酒店就业意愿、酒店职业认知(x±

性别 女 男 年级专科组 二年级本科组 三年级 四年级 城乡背景 农村 城镇 学校类别

专科 三本 二本 一本

就业意愿

工作强度

工作环境

就业机会

工作稳定性

s)

职业声望

行业前景

工资福利

4.06±1.61 4.08±1.10 3.15±1.30 3.62±1.14 3.15±1.18 2.78±1.09 2.34±1.04 3.08±1.06 4.24±1.38 3.75±1.04 3.34±1.04 3.30±1.03 3.33±1.08 2.78±0.86 2.86±1.13 3.25±1.0

44.13±1.49 3.73±1.19 3.15±1.26 3.39±1.15 2.95±1.14 2.78±1.02 2.74±1.14 3.32±1.07 4.32±1.43 3.56±1.16 3.24±1.22 3.34±1.0

2.91±1.08 2.78±1.09 2.92±1.12 3.32±1.04

三年级 3.33±1.49 4.43±1.03 2.81±1.33 3.57±1.43 3.14±1.35 2.86±1.20 2.14±1.04 2.67±1.02

4.14±1.58 4.27±0.83 3.35±1.12 3.65±1.03 3.62±1.02 2.79±0.98 2.56±1.00 3.08±1.03 4.78±1.70 4.50±0.78 3.38±1.01 3.86±1.03 4.00±1.02 2.67±0.82 2.08±0.83 3.21±1.02 3.83±1.39 4.12±0.84 3.34±1.20 3.51±1.03 3.39±0.97 2.82±1.07 2.32±1.06 3.02±1.04

4.11±1.52 3.95±1.10 3.33±1.23 3.48±1.15 3.28±1.18 2.86±1.02 2.44±1.11 3.17±1.05 4.16±1.53 3.95±1.06 3.06±1.15 3.51±1.05 3.13±1.08 2.66±0.97 2.71±1.08 3.11±1.0

54.05±1.57 3.90±1.18 3.08±1.16 3.73±0.95 2.82±1.17 2.63±1.10 2.56±1.05 3.20±1.08 3.81±1.33 4.15±0.72 3.30±1.10 3.44±1.01 3.22±0.89 2.80±1.12 2.59±1.05 3.22±0.93 4.14±1.46 3.63±1.19 3.19±1.32 3.14±1.21 3.05±1.12 2.91±0.95 2.89±1.19 3.18±1.07 4.43±1.69 4.34±0.91 3.39±1.15 3.79±1.04 3.89±1.03 2.74±0.89 1.97±0.85 3.00±1.09

2.2 酒店职业认知

2.2.1 酒店职业认知总体情况

如表3所示,70.6%的被试“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酒店行业工作强度大;44.8%的被试“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酒店行业工作环境好;54.9%的被试“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酒店行业就业机会多;42.9%的被试“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 酒店行业工作稳定性差;关于“酒店行业工资福利相对较好”,38.8%的被试表示“非常不同意”或“有些不同意”,表示“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的占24.3%;关于“酒店职业社会声望较高”,50.9%的被试表示“非常不同意”或“有些不同意”,表示“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的占19.6%:“关于酒店行业发展前景不错”,41.1%的被试表示“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表示“非常不同意”或“有些不同意”的占26.4%。从均值看,被试在酒店工作强度(t =-0.576)、行业发展前景(t =1.791)上的认知水平分别与“有些同意”(赋值4)、“说不清楚”(赋值3)之认知状态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在工作环境(t =2.419,p<0.05)、就业机会(t =5.689,p<0.001)、工作稳定性(t =2.489,p<0.05)、工资福利(t =-2.764,p<0.01)、社会声望(t =-5.237,p<0.001)上的认知则与“说不清楚”之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表3不同水平酒店就业认知的频率分布(%)

非常不同意 有些不同意 说不清楚 有些同意 非常同意 ±s

工作强度(n=163)工作环境(n=162)就业机会(n=162)工作稳定性(n=161)工资福利(n=160)职业声望(n=163)行业前景(n=163)

2.5 8.6 4.3 5.6 10.6 19.0 7.4

9.8 21.0 16.0 24.2 28.1 31.9 19.0

17.2 25.3 24.7 27.3 36.9 29.4 32.5

31.3 29.0 35.8 28.0 21.2 14.7 33.7

39.3 16.0 19.1 14.9 3.1 4.9 7.4

3.95±1.09 3.23±1.20 3.49±1.10 3.22±1.14 2.78±1.00 2.55±1.11 3.15±1.0

52.2.2 学生背景特征与酒店职业认知

从性别看,男女生在酒店职业工作强度(t =1.912)、工作环境(t =-1.033)、就业机会(t =1.779)、工作稳定性(t =-0.979)、工资福利、社会声望(t =-1.547)、行业发展前景(t =-1.009)上的认知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

从年级看,本科组三年级与毕业班学生仅在工作稳定性(t =2.396,p<0.05)上的认知差异具统计意义,而在工作强度(t =1.793)、工作环境(t =0.115)、就业机会(t =1.370)、工资福利(t =-0.603)、社会声望(t =-0.987)、行业发展前景(t =0.694)上的认知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专科组毕业班与二年级学生在工作环境(t =1.793)、就业机会(t =-0.813)、工作稳定性(t =-0.737)、工资福利(t =-0.285)上的认知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而在酒店职业工作强度(t =-3.108,p< 0.01)、社会声望(t =2.878,p< 0.01)、行业发展前景(t =2.574,p< 0.05)上的认知差异具统计意义。从年级分组看,专科组与本科组学生在工作强度(t =-3.419,p= 0.001)、工作稳定性(t =-3.844,p< 0.001)、社会声望(t =2.802,p< 0.01)上的认知差异具统计意义,而在工作环境(t =-1.055)、就业机会(t =-1.512)、工资福利、行业发展前景(t =0.716)上的认知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

从城乡背景看,农村籍与城镇籍学生在酒店职业工作强度、工作环境(t =1.40)、就业机会(t =-0.129)、工作稳定性(t =0.832)、工资福利(t =1.207)、社会声望(t =-1.547)、行业发展前景(t =0.348)上的认知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

从学校类别看,学生在工作环境(F =0.500)、工资福利(F =0.674)、行业发展前景(F =0.333)上的认知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而在工作强度(F =3.786,p<0.05)、就业机会(F =3.610,p<0.05)、职业稳定性差(F =7.190,p<0.001)、职业社会声望(F =5.759,p=0.001)认知上的差异具统计意义。Scheffe事后比较表明,一本与二本学生在工作强度,一本与二本、专科学生在职业稳定性,二本与一本学生在职业声望认知上存在差异(Scheffe事后比较未能识别在就业机会认知上的差异)。见表2。2.3 酒店职业认知对酒店就业意愿的影响 2.3.1 酒店职业认知与酒店就业意愿的相关

从酒店职业认知与酒店就业意愿的相关看,在校本专科生酒店就业意愿与行业发展前景存在中度相关,与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就业机会、职业声望存在低度相关,并具统计意义,与职业稳定性、工资福利的相关不具统计意义。见表4。

表4酒店职业认知与酒店就业意愿的相关

就业意愿(n)

劳动强度 工作环境 就业机会 职业稳定性 工资福利 职业声望 职业前景-0.185(161)

*

0.275(160)

***

0.204(160)

**

-0.091(159)

0.141(158)

0.287(161)

***

0.410(161)

***

注: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2.3.2 酒店职业认知对酒店就业意愿的回归分析

以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就业机会、职业稳定性、工资福利、职业声望、职业前景为自变量, 以就业意愿为因变量,采用强迫进入法(enter)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模型显示,在酒店职业认知诸因素中,在校本专科生酒店就业意愿主要受到对职业前景、就业机会和职业声望认知的影响。见表5。

表5酒店职业认知对酒店就业意愿多元回归分析摘要 变量(Constant)劳动强度 工作环境 就业机会 职业稳定性 工资福利 职业声望 职业前景

回归系数 标准误 标准化回归系数1.793-0.1680.1580.267-0.067-0.0470.2450.404

0.750 0.105 0.106 0.109 0.099 0.127 0.109 0.121

-0.1190.1240.188-0.050-0.0300.1760.275

***

t2.392-1.6061.4882.455-0.673-0.3682.259

Sig.0.018 0.110 0.139 0.015 0.502 0.714 0.025

*****

3.3550.001

R =0.508,R2=0.258,Adj R2=0.223,F(=7.2637,146)

3.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研究表明,旅游专业在校本专科生在酒店就业意向上大致呈“四三三分布”,即近十分之四学生将会选择到酒店行业就业,近十分之三将选择到酒店行业外就业,十分之三的学生就业意向尚不明确。整体看来,酒店就业意愿普遍较低。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学校都存在着毕业班学生酒店就业意愿降低的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在最后一个学年学生面临着就业抉择,之前的职业理想主义让位于职业现实主义,而且此时更多具有吸引力的职业纳入到他们的就业选择范围之中,对酒店职业与其他可能职业的审慎比较,使得他们酒店就业意愿降低,就业意向发生转移。

关于酒店行业职业特征,在校本专科生的总体认知是酒店职业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较好,酒店行业就业机会较多,但酒店职业工作稳定性较差,工资福利、职业社会声望较低,行业发展前景一般。从性别看男女生之间、从城乡背景看农村籍与城镇籍学生之间关于酒店行业职业特征的认知无差异。

从年级分组看,本科组较专科组学生认为酒店职业工作强度大、职业稳定性差、职业社会声望低,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本科较专科学生职业期望高,因此对上述职业特征的评价较为消极。研究发现,本科组毕业班对职业稳定性的评价较三年级学生积极,而专科组二年级较毕业班学生认为酒店工作强度低、社会声望高、行业发展前景好。

从学校类别看,学生在工作强度、就业机会、职业稳定性、社会声望认知上存在差异。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一本较二本学生认为工作强度高,一本较二本、专科学生更认为酒店职业具有稳定性,二本较一本学生认为酒店职业社会声望好。

从酒店职业认知与酒店就业意愿的相关看,在校本专科生酒店就业意愿与行业发展前景存在中度相关,与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就业机会、职业声望存在低度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在酒店职业认知诸因素中,在校本专科生酒店就业意愿主要受到对职业前景、就业机会和职

业声望认知的影响。张添洲认为,个体对职业的具体认识会影响其未来职业选择的策略,本项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3.2 建议

专业人才流失已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旅游专业人才第一次流失,也即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时不愿从事旅游行业工作而引致的人才流失,直接关系到

旅游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值得旅游界重视。根据本项研究之发现,笔者认为,高校促进旅游专业学生在酒店行业就业,应采取如下措施:

3.2.1“请进来”:促学生建立职业信心

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学生普遍认为酒店这类服务行业是低人一等的行业,进入门槛低,且技术含量低,自己苦读四年却难以同高职高专学生竞争。针对学生的这一认识,学校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职业信心。除了以丰富的酒店管理理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外,请酒店业成功人士同学生进行交流的“请进来”方式非常值得推荐。同样的职业,为什么有的人能做的如此成功,这里面蕴含着深厚的管理科学、人生哲学和工作精神。活生生的成功案例比教条的说教效果要更有说服力,他们的成功能激励学生对这一职业的真实认知,从而树立自己的职业自信。学校需要注意的是“成功人士”应以本校或同类学校毕业生为首选,同样的背景能拉近学生同榜样的距离,同时更具可比性和说服力。

3.2.2 “走出去”——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实习酒店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首先它是一个服务性企业,通过员工向宾客提供的服务来创造价值。同时它又是一个非常重视实践经验的行业,相对比较封闭,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就很难真正了解各个岗位的实际工作状况。因此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只有依靠实践的锻炼,仅凭专业课则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机械地记忆。在旅游企业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一部分人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但学历偏低,管理能力不够;而一部分刚从旅游院校毕业的员工则是实践经验不足,思想稚嫩,企业没有充分的信心委以重任。因此,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认知,直接对接旅游企业要求的最直接手段。安排学生实习时,学校要做到认真筛选学生实习地点,做到高起点、严要求。同时保持与实习学生的密切接触,督促学生注意总结实习经验,注意开动脑筋地工作。并及时向学校反馈理论学习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学习内容,也为学校日后的教学安排提供参考。

3.2.3 “早建立”——辅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让学生尽早了解酒店的行业特点,以便根据自己的特点有的放矢的学习,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在一年级的时候,对这个专业充满好奇和幻想,在他们的想象中,导游可以免费地游览各种美景和河山,饭店服务人员整天可以在富丽堂皇地环境中接待各种贵宾,但随着年龄和阅历地增长,他们逐渐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开始犹豫自己的选择,最初的热情也会随之逐渐消失,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动摇。这时,职业生涯指导和干预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了解酒店的职业特点,早早干预学生的职业认知,使他们建立起脚踏实地的职业规划意识,将对行业内就业选择起到极大的稳定作用。教师对酒店业的信心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信心,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授课中注意透露服务业的就业前景,增加学生的职业信心,及时调整学生的就业期望,并及时准备自己的就业技能。

3.2.4 “多元化”——走多元化办学的路子,加强校企合作 走多元化办学指的是吸引企业对学校进行投资,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能够使双方得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的加入,能够及时地根据行业人力资源的需求调整旅游教育的方向,同时,毕业生直接根据企业的需要量身培养,也能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对双方都有利。国外酒店管理办学中就特别突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思路。如美国休斯顿大学与希尔顿饭店管理集团合作举办了希尔顿饭店管理学院;假日饭店公司早在1968年就在总部所在地孟菲斯建立了“假日旅馆大学”,为假日集团培养了大批高级管理人员;瑞士旅游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店校合一,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楼实际上就是一座饭店,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一定比

例的理论课学习后,就可以在饭店内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其培养的学生都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一流的酒店管理人才。

罗惠玉,陈向军:影响大学生在酒店业就业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2007,(7)。P327-328。②

张宏坤: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③

王兴琼:论酒店实习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④

何红丽、李琳:酒店大学学历员工流失现象探析.现代商贸工业,2008,(8)。P117-118.⑤

何红丽、李琳:酒店大学学历员工流失现象探析.现代商贸工业,2008,(8)。P117-118.⑥

郭蔚如,黄安民,傅孙萍。酒店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矛盾及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⑦

郑岩: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形成机制研究,大连干部学刊,2008,(10).P38-39。⑧

转引自魏淑娇:彩绘全方位的生涯规划[M].台北:作者自印,1998.⑨

上一篇:关于加快推进重点项目有关工作的汇报下一篇:年迎五一庆五四春季职工趣味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