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公司观后感

2024-06-28

丰田公司观后感(10篇)

1.丰田公司观后感 篇一

食品公司观后感

《食品公司》是美国2008年上映的纪录片,导演罗伯特·肯纳通过此片透视了美国的食品产业,向观众展示了美国消费者不知道的食品业内规则,还有美国政府、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运作模式。

在影片里面,随着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各种各样的食物也变得供不应求,但在这看似繁华的背后,食品安全却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影片从快餐业入手,逐步向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延展开去,揭露了大型食品公司经营者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惜改变动植物的生长方式和生长周期,他们在经营上取得丰厚的利润,而代价却是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在看似清洁的食品加工流水线上,沙门氏菌和希氏大肠杆菌毫无阻碍渗透到食物当中,毒害着人类的生命。由于政策等方面原因,人们无法也无力拒绝大公司强加于身的迫害。在金钱和欲望面前,我们自取灭亡„„

我们吃的东西在过去50年里发生的变化要比过去的1万年还要多。但是代表美国农耕时期的形象,仍被用来销售食物。在商标与包装封面上,农夫、农场围栏、粮仓等田园风光的形象,都在制造着这些商品“产自天然农牧场”的假象。农产品不再具有季节性。譬如西红柿,它们在地球另一边种植,还是青绿色时就采摘,然后用乙烯催熟。在肉类销售区,人们再也看不到骨头。这种处心积虑的掩饰,像面纱一样挡在了我们和食物的来源之间,食品工业不希望你知道各种食物背后的真相,因为一旦了解,你也许就再不想吃了。

要是你追踪一下食物的供应链条,例如那些收缩薄膜包装的肉类,你会发现出乎意料的真相,这些食物都是在工厂里生产的。不是农场,而是工厂。这些肉类是由大型跨国公司生产的,根本与田园牧歌无关。现在,我们的食物来自庞大的生产线,这对工人和动物来说都是一种虐待。生产出来的食物也更危险,但它们的危险性却被刻意隐瞒。整个食品供应链,已经被少数几个跨国公司掌握,从种子到超级市场里的食物,都逐渐被它们控制。这已经不只是关于我们吃的东西,更是关于我们说出真相的权利和了解真相的权利。受到威胁的已经不只是我们的健康。

当越来越多的科技运用于食品生产过程时,你可能会期待食品变得更安全,而不是更危险。但是食品加工厂规模越来越大,为有害微生物的感染和传播提供了极佳环境。在1973年,美国有上千家屠宰公司,现在我们只有13家。如今每个牛肉汉堡里,其实包含有来自上千只牛的碎肉。这些牛之中的一只感染了有害微生物的可能性呈指数上升。当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我们的食品监管机构十分无能,而食品工业就希望它们是这样。

超市里的糖果、汽水十分廉价,但蔬菜的价格却贵得惊人。相比十分便宜的快餐,人们更愿意选择后者作为日常饮食。造成这种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快餐的供应商一直在接受补贴。并与现有农业生产方法与农业政策相关。高热量的食物是由经济作物例如玉米、大豆、小麦生产的。食品工业把过度肥胖,归咎于人们罔顾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改造食物的是食品工业,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也是食品工业。事实上,人类生来就偏好三种食物的味道:盐、脂肪还有糖。这些东西在大自然里很稀少。这些高果糖与高淀粉组成的食物导致人体分泌的胰岛素激增,人类的糖类代谢系统就这样逐渐崩溃了。

提到食品安全,人们心中是异常关心的,关注的。因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人们饮食文化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注水肉”还有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随着食品的多样化发展,各种添加剂不断翻新、涌现,不断被加入食物中。肉松中有添加剂,奶粉中有三氯氰胺。虽然现社会食品的安全的信息不对称,但可能都是消费者心中所默认的,考虑到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想想我们身边的人,他们也大都认同“眼不见为净的”观点,是的,在你吃食物的时候,你不会想食品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你也不去想是否真的通过了国家卫生

检查,你只是考虑到口感的好坏,但有时吃的是“问题食品”,你却不知道,等到出现问题时,你可能也发现不出是食品原因,当然也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了。生产商这样生产“问题食品”,我认为这不但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亦严重威胁到国家的声誉。这样做无疑是一种羞耻,一种无能,一种人性泯灭的表现。

食品安全中出现问题,人们都会首先想到出售商和制造商。是的,追求利益是企业的天职,但他们不能丢失了人性;是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竞争的是价格,但是他们不能向猪肉中注水;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民众之间有时会利益分配扭曲,但是他们不能拿消费者的健康来负担。

企业固然有他们应该负担的责任,但是国家有关部门的官员也不能从旁而立。以人民利益为重,依靠国家法律法规来维护民众健康是他们的责任,有句俗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者,建立食品安全体系是重中之重,如今《食品安全法》已让部分民众吃了颗“定心丸”。食品安全已有标准,但每个企业有自己的“标准”,有时是标准不能落实,因为个别地方官员、领导和生产制造商“勾结”,有所谓的免检产品,不用检查就发放卫生许可证,直接出售。这样可以说不为党负责,不为人民负责。

消费者自身的防范意识、自我安全健康保护意识也是不可缺少的。当然买食品不能单纯的相信吹嘘的广告:质量第一,等等的。从某些消费者理解到,他们全凭广告,坦言道:有质量第一的谁还买质量第二的食品?话说回来,自己不对自身健康负责,何人还会关心你?

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在如此严峻的问题面前,为什么还要出现“问题食品”?所谓的人性都到哪里去了?作为自然界生物链的最顶端,我们不是自食其果呢?

2.电影食品公司观后感 篇二

-------纪录片《食品公司》观后感

08经济学三班

林长程

这是一部让人很有感触的纪录片,虽然他讲的是美国的食品行业,但他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很重要的思考意义。虽然中国现在的食品行业和美国没法比,但谁又能拍着胸口说,美国食品行业的今天绝对不会是中国食品行业的明天呢?

提到美国的农业,我们平时接触的都是那些很正面的东西,高度机械化,高度现代化,极高的规模效益,代表着当今世界的最高水平,今天我们甚至还一直在无意识中宣传着美式的发展模式,不管是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中,还是在其他的食品链环节中,我们总会跟在美国的身后模仿学习。然而在那些看起来很完美的光环下,其实隐藏着很多连美国人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在这部美国人自拍的影片中我们看到了那光环下的黑暗一面,这是美国人自己开始对自己的那种模式的反思,美国模式下那些越来越多的隐存的问题让美国人不得不去反思,而今天,作为模仿者的我们是否也应该静下来好好的思考一番呢?

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一场食品行业的大跃进正在美国上演,大型的跨国公司总是在不停地寻求最低成本的生产模式,他们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一点点的改变着传统的食品行业的生产模式,他们让整一个生产过程高度集约化,让食物的生产来自庞大的生产线,而不是传统的农场农夫,他们可以让食物的产量比原来翻几倍却不用增加太多的投入。比如食品公司泰森,它被誉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肉类供应商,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改变了美国鸡的生产模式,它让鸡从出生到宰杀只需50年前的一半,而重量却可以是50年前的两倍多,而且它运用集约化的生产系统,只用少量的土地便能生产出大量的食物,不仅成本降到最低,而且其效率也是以前的几倍,这些改变让食品生产公司获取到了十分惊人的利润,成为这场大跃进中最大的受益者。

在这场大跃进中,食品公司的各种行为都会很自然的被人们理解为最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人们也会很理解他们的许多所作所为,甚至是很支持他们的,因为他们最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往往也被认为是整一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化过程。然而事实是这样的么?答案当然的否定的!

食品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其实是建立在很多人的牺牲的前提下的利益不均衡分配。它所获得利益其实只是食品公司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我们日常中所接触了解到的也正是这一部分,它看起来的确是让人兴奋不已,可它隐藏的许多不为人知的牺牲和问题却常常被我们所忽略,或者是被食品公司所刻意美化。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食品行业的利益最大化其实是放大镜下的利益最大化,是很不真实的东西。

美国的食品行业其实是一种寡头竞争的状态,只有少数的几家大食品公司控制着整个行业,以牛肉供应为例,20世纪70年代,美国最大的5家牛肉供应商之占25%左右的市场份额,而2008年美国最大的4家牛肉供应商控制了超过80%的份额。这些强大的食品公司,把自己的那套生产模式强制性地压在农民的身上,他们以高利润为诱饵,让农民一步步沦为自己的生产奴隶,让他们逐渐对自己的生产失去发言权,在这过程中农民无疑就成为了这场大跃进中的最大受害者。此外,食品公司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同样造成了很多食品安全上的问题。比如他们为了减低成本而在饲养牛的过程中选择了玉米作为饲料,他们的这个做法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导致了“O157—H7”型埃舎利希化大肠杆菌的大量爆发,他可以让一个健康的孩子在短短两周内死去,而牛肉正是这种大肠杆菌最直接的传染源,一块汉堡中的牛肉可能来自几百上千牛的肉,只要这些牛中有一只是患病的,这块汉堡便足以要了一个孩子的命。这或许听起来是十分恐怖的,但他绝对是事实。美国人希望食品行业内部可以进行有效的自我约束,但结果却只是整一个行业的完全失控,食品公司通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手段,让自己的所有行为都合法化,这所带来的结果便是每一个消费者随时都可能成为食品行业这场大跃进中的牺牲品,而且面对这种不公平却无能为力。这种种的问题都让食品行业的这场大跃进被画上了一个个大问号!

3.公司的力量 观后感 篇三

在《政治经济学》的课堂上,我有幸观看了《公司的力量》这一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材料详实,内容丰富,分析透彻,让我印象深刻,感慨颇深。

公司在我们现今的日常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公司通常被定义成以盈利为目的,从事商业活动而成立的组织。公司在努力追求其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世界上前一百位经济体中,有49个是公司。”片中的这句台词道出了当今社会里公司巨大的影响力。公司已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经济组织。它创造财富、带动经济增长,而且推动创造发明、产生新的社会文化,并进一步改变社会秩序、影响制度。公司是一种先进的体制,它参与塑造了现代社会的人类生活。

自古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领土和人口是成就强国的最重要因素,而在当今世界,市场则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走向富强的最关键因素。如今寰宇之内,又有哪个国家不是在为了扩大市场,占有市场而不断竞争呢?对于公司而言,市场更是它的衣食父母,也是它安身立命之基石。公司对于市场是饥渴而疯狂的。在扩大市场这一点上,公司和政府不谋而和。于是金钱和权力紧密相结合,公司成为了西方国家的工具,为了获取市场,而在海外殖民掠夺,占领广大的殖民地。从17世纪初到19世纪,欧洲各国的特许公司垄断着海外贸易。其中尤以东印度公司最为著名。在英国的支持下,东印度公司甚至拥有军队和军舰,并向印度宣战、占领印度土地、向印度居民征税、在印度颁布法律。不仅如此,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也是因为英国公司企图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市场吗?我从这一事实中领悟到: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往往都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战争,征服,起义,与其说是某些历史人物的雄心使然,不如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自由贸易逐渐取代了国家垄断。在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中,欧美公司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企业家们凭借着企业家精神,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各国人民的榜样,创造了一个有一个财富的神话。然而发展壮大的公司又成为新的垄断者。正如片中所提到的:公司不仅是物质上的强者,也是制度上的强者。当公司逐渐拥有了极为强大的经济力量时,它开始有了超越社会控制的能力,进而成为一个支配者,越来越疏离于人类的传统情感。工人在公司面前是无力的,公司支配了一切,工人们的工资被尽可能的压低,他们辛苦工作,却不能温饱度日,终日生活在贫困之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机械化大生产使得更多的工人失业,即使是在岗工人的安全与健康也无法得到保障。公司力量不断强大,人们被带向了一个充满矛盾

和冲突的时代。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我们国家现今的状况。一打开电视,我们就会很容易地被全国各地发生的各类工人安全事故的消息所惊动。这些事故有的是山西非法私人小煤窑的垮塌导致的工人被埋,也有的是危险作业的工人因缺乏足够的安全措施而伤亡,甚至还有工人因为工作过度而过劳死的极端事例,这样的事故几乎不甚枚举。而农民工讨薪不成无法回家过年,一年辛苦白费的现象比比皆是。现在我们的国家不也正经历着那些欧美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吗?作为一个理性的人,难道我们能否认我们的国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么?公司创造了财富,但是许多工人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公司的剥削,生存状况恶劣。虽然政府在行动,但是雇佣童工,恶意欠薪,压榨工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很多的工人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福利,甚至连生命健康都无法保障。我们在深感痛心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司蓬勃发展,确实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成长,但是也带来了上述棘手的问题。《公司的力量》这部纪录片中叙述的欧美发达国家公司发展的经验教训,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为我们提供合理的解决之策。

公司是财富极有效率的创造者,但它生来就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分配者。如果拥有了巨大力量的公司只是拼命地积累财富,压榨工人,那么公司就如一架驶入歧途的马车,最终将把它和整个社会带入深渊。“在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生产工业品的人也是消费它们的人,正是这些数以亿计的普通劳动者的消费能力、消费需求决定着公司的生死存亡。”正如片中所言,当公司不断扩大生产,生产如果面临过剩,经济危机就会降临。在经济大发展的今天,紧靠公司自救显然是无济于事的。如果在公司企业迅速壮大,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政府仍然是一个职能弱小的政府,那么它就根本无法阻止公司贪婪的泛滥,更无法阻止那如同滔滔洪水般的经济大萧条。1929年美国大萧条恶化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经济危机爆发初期,胡佛总统坚持放任的经济政策,没有及时干预。这是多么深刻的一个教训。我国现在正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道路上,西方世界所经历那些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的历史启示我们: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既要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要通过经济、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公司在不断改进技术的同时增加就业机会,从而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政府还应当通过税收,法律和其他必要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由于资本主义竞争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存在,资本主义本身具有一种盲目提高生产能力和无限扩大生产规模的趋势,且生产的社会化为扩大生产

提供了物质基础。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增长已经超过了劳动者的实际需要,不是社会产品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出现的相对过剩。政府只有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提高劳动者收入,增强劳动者的消费能力,同时合理引导公司的生产,才能避免经济危机,促使经济健康发展。这种规律同样适用于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世界,那时中国政府适时推出“4万亿”计划,地方政府也向人们分发消费券,开展“家电下乡”等活动,就是为了增强人们的消费能力,鼓励消费,带动内需增长,刺激经济。由此可见,唯有政府当好经济运行的调节者和裁判员,解决好市场公平问题和其他矛盾,公司的力量才得到正面的运用,经济也才能健康发展。

看过《公司的力量》纪录片,我看到了公司自其诞生以来走过的辉煌却又曲折的道路,我在感慨的同时,却也在期待着公司在可预见的未来发挥更为强大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我们驾驭好公司的力量,那么公司必将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做出更大的贡献。诚如片中所言:“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我想,这部纪录片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仔细回首过去,好好走向未来而存在的。时间的脚步不曾停止,人类满怀希望前行,不

论是公司的明天,还是人类的明天,都将会越来越美好,我始终这样坚信着。

4.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篇四

公司作为迄今为止最为广泛高效的经济组织形式,被看作是“人类的成就”。公司如何诞生,它又是如何发展演进的?公司的力量源泉来自哪里,以及公司的力量又如何改变了世界?以上诸多疑问凝聚成了一个关于“公司”的故事。2010年8月23日,央视联手金蝶软件打造出1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该纪录片历时两年铸就,跨越欧、亚、美三大洲,八个国家,记录了50多家最具典型意义的公司,遍访了全球数十所高等学府、商学院和研究所,众多资深学者,在企业界极具影响力的企业领导人积极加入了对公司话题的讨论。

《公司的力量》是我国第一部深刻探讨公司制度的电视纪录片。通过系统地观看这部纪录片,对于我们这些企业的管理者来说,通过收看这部纪录片,进一步明确公司的内涵和实质,加深对公司改革发展的认识,从而增强公司做强做大做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公司健康和谐发展发挥作用,树立远大的东北区域发展战略理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金蝶软件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在《公司的力量》中有一段访谈说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取决于这个国家企业的实力。《公司的力量》这个名字就彰显了这样一种特征,它再现了企业在当今国家作用、责任和使命”。观看完《公司的力量》,徐少春的这段话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正是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你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在当今和平的年代,市场经济的体制之下,全球已成为一个经济共同体,国家之间的综合实力不再只是军事实力的比拼,而是企业实力的较量。《公司的力量》这部纪录片从全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公司在经济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并提示出一些公司发展的规律。

《公司的力量》可以给企业、政府、社会起到警示作用,我们国家的发展在人类历史走向现代的历程中,世界市场逐渐展露全貌,跨越血缘、地缘,凝聚个体之力的公司随之诞生。公司的力量怎样改变了世界?世界上每天都有新的公司开张,每天也都有公司倒闭。《危机时刻》这一集谈到了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也就是我们很小的时候在教科书中看到的“美国经济大萧条”,看看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应对之策,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经济从公司和政府相分离到出现混合式经济体制,是强调政府的主导权力还是靠法律规范公司的发展,美国政府在此情况下出台了《公司法》。在美国经济大萧条发生后,罗斯福总统在面对经济危机时候的救命计划,其中就包括加大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拉动就业,减少失业的措施。联系到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后,我国所采取的救命计划也可见到类似的措施,让我们感叹历史何其相似。

公司带来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将自己发展成一个超越社会控制的权力组织,引发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创新先锋》让我们看到了日本在二战后的崛起之路,以及美国对日本崛起的恐慌。自从智力和资本走到一起,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呈现出几何级数。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之间,公司架起了一座桥梁。管理科学给公司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公司说到底也是人的组织,在制度和理性无法到达之处,惟有文化能够凝聚人心。文化与公司有着怎样的渊源?日本公司为何会成为企业文化的出生地?当到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再次依靠创新、软件、互联网、晶体管等核心技术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者。当我们认识到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创新诞生的先决条件是自由,创新的主体是公司,创新的保证不是技术而是管理。

《本土雄心》讲述了中国公司发展的历史,讲述了清末时期、民国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公司形态发生的巨大变化,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对国家竞争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官督商办到自主经营,从国家垄断到自由竞争,从中央计划到市场主导,中国公司经历了发展模式的一次次试验和修正。在这一节中,我国联想柳传志、吉利李书福、金蝶软件徐少春等著名企业家都站出来说了自己对公司的认识,对公司发展和国家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公司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创新的好坏。这也告诉企业家们,要注重公司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否则会毁掉企业的创新。在中国成为新兴市场国家的艰难转型中,公司为何能够成为强大的改革力量?这是十分值得我们深思的。

穿越民族国家的边界,扫除建立世界市场的障碍,公司自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迈向远方的脚步。从跨国公司到全球公司,从争夺冲突到分享、合作,公司如何将世界连接在一起?又将会走向哪里?近代以来,任何忽视市场经济力量,不能发挥公司组织优势的国家或社会团体都会逐渐掉队,唯有公司推动市场经济的生产力与技术变革,并解放个

人的创造力,国家才可以登上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才能获得大幅提高。

通过这次观看,使我认识到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具体体现,每一个企业从开始到正常发展,总会遇到很多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从而使企业一步步迈出困难境地,走上良性发展之路,这不仅仅是能力的问题,同时也许要一种企业文化精神力量的支撑,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企业,才能在竞争市场中生根发芽,才能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要在竞技场上长久保持领先者的席位,惟能创新。创新管理、创新组织模式、创新技术,公司已经开始上演全球化时代的变形论。

5.【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篇五

【公司的力量】是一部很好的纪录片,集集精彩,发人深省,充分论证了公司作为社会的组织,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力量。

虽然现在我们只是大学生,才刚步入大学校园,与社会接触还不够多,专业知识都还没有去学习,可我们应该有目标和理想,要从大一就把自己按照公司就业需求方面去发展。看了公司的力量,真的受益匪浅。

一个好的公司就是一个好的平台,作为公司职员,只有将自己充分融入大公司,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如今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时代已经结束,只有加入公司团队之中,与公司同舟共济共同发展,才能在公司的力量得以彰显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这在我们大学生的生活中就可以指导我们和宿舍、班级、学院、学校一样,学会怎样与人相处,怎样提高自己的能力。团结可以使自己进步的力量。

作为一个公司,应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就是对内提高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而公司终究是要盈利的,所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以市场宣传为目的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是公司给人类带来了历史上最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将自己发展成一个超越社会控制的权力组织。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各国都不得不面临一系列社会问题:贫富差距、劳资矛盾、贪欲膨胀、欺诈横行等等。这是农业社会向工业时代转型所必须经历的痛苦,它们并

非公司之恶、却因公司而被加剧和放大。

从整个纪录片来看,无论是英国的兴起还是到美国的强大再到日本的崛起,公司在其中有涉足。近代以来,不能符合公司的产生发展的国家都逐渐凋落,为由公司推动了个人的能力发挥,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家才能发展经济,登上世界舞台。

今天公司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生活处处都被公司影响这,并且仍有许多认为其努力拼搏着。我们的财富来源、创业理想、衣食住行、情感寄托、人际交往,都与公司这个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市场的产生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从个人的梦想奋斗到集体组织的价值实现,公司一直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这样的角色。不仅仅是提高了自身产品的产生效率,更是提高了每一个人的效率,使世界进入里飞速发展的轨道。公司让一切人类所能看到的、想到的均有了价值。

整个影片分析从公司的产生到发展、到强壮,经验管理到制度管理的全部历程,截取了多个国家的各种成功的公司的案例。公司的力量是伟大的,它贯穿了五百年历史,或者更长久。对人类从内在到外在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改变。我们以前的发展也让我们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去探讨发展,如何可持续的发展。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具有贪婪性,同样在公司的发展中。也具有贪婪性,为了最大化攫取利润,不惜做出一些不雅的行为。

看完本片让我看到的是除了公司对个体的影响外,还看到了公司或者市经济对一个国家的影响。第三节,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迅速

发展,在自由市场蕴含巨大的生机,许多平民企业,家通过技术和管理发展致富,从普通的工人一跃成为资产大亨。凝聚了大量资本,公司开始蓬勃发展向上,而拥有这些成就的美国一跃成为第一强国。第七节,明治维新的日本一度崛起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而今,在第九节讲到中国的体制也开始适应了市场经济而改变从官督商办到全民下海,从国家垄断到自由竞争,从中央计划市场主导,和所有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一样,中国公司历经了发展模式的一次次试验和修正。改革开放后,随着公司的不断产生和壮大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和完善。

6.《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篇六

自己最深的体会就是:有财产权和契约才有企业和市场,有企业和市场才有经济增长和国家兴起。可见企业在一个国家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20世纪之后,全球基本上进入了和平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表现在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实力的竞争其实则是企业企业之间的实力之争。该纪录片通过对五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九位国际知名商学院教授的采访,帮我们诠释了企业在经济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企业发展的规律。

今天,“企业”一词的出现是如此频繁以至于我们有些熟视无睹。企业已经无处不在。我们的财富来源、创业理想、衣食住行、情感寄托、人际交往,都与企业这个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下企业无所不在的影响力令世人震惊。企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企业推动创造发明、产生新的社会文化;企业改变社会秩序、影响制度建设。但同时,企业也放大了人类的贪欲,带来权力失衡和贫富悬殊。企业带来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将自己发展成一个超越社会控制的权力组织。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各国都不得不面临一系列社会问题:贫富差距、劳资矛盾、贪欲膨胀、欺诈横行等等。无论我们是否喜欢,企业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当人们用贪婪和欺诈来解释灾难的根源时,当人们呼吁政府加强监管时,当人们担忧下一次危机是否还会降临时,我们必须关注和思考的一个对象就是这个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组织,这个已经显示了足以撼动世界的能量的组织:企业。

今天世界企业五百强排名次序无不代表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实力和表现这个国家人民的幸福指数。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本土雄心》一集。在这一集中讲述了中国企业发展的历史,讲述了清末时期、民国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企业形态发生的巨大变化,让我们再次看到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对国家竞争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这一集中,联想柳传志、吉利李书福、金蝶软件徐少春等著名企业家都站出来谈了自己对企业的认识,对企业发展和国家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金蝶软件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在《公司的力量》中有一段访谈这样表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取决于这个国家企业的实力。《公司的力量》这个名字就彰显了这样一种特征,它再现了企业在当今国家作用、责任和使命。”徐少春的这段话给我很大的启发,我想这也是《公司的力量》这部纪录片拍摄的初衷,因为在和平的年代,市场经济的体制之下,全球成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综合实力不再是军事实力的比拼,而是企业实力的比拼。

其实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企业一路走来的脚步,从官督商办到全民下海,从国家垄断到自由竞争,从中央计划到市场主导,和所有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一样,中国企业历经了发展模式的一次次试验和修正。改革开放后,随着个人的创造力得以解放,法治社会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企业开始了真正的成长。

中国的企业家们应当如何战略?是快点增长自己的知识、还是快点赚钱买辆宝马车来开着,显富?办企业挣钱的初衷究竟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进步?如何寻找通往未来的新路途?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思考的问题了。

7.电影《食品公司》观后感 篇七

大型食品连锁公司大行其道,席卷全球,成功自然有其道理,国内诸多子类饮食行业也加入到“量产型”行业。追求效率是经济社会最基本的生存守则。撇开中美文化背景差异的饮食文化不谈,我国也是饮食文化种类最多最复杂的国家,可是各国国情不尽相同,“相对的效率”不尽然适合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

《食品公司》原来老美这些年也爱鼓吹原生态,将就吃农家菜啊。不过最绝的是《食》真实的纰漏了食品行业巨头们种种劣迹,为了效率,垄断甚至改变某物种的生活习性,从而导致新的病变。这是怎么也河蟹不了的。从生产原料,制作过程,种族问题,霸王条款,法律庇护几方面揭露食品巨头们的伤疤,敢拍敢说的记录片非常值得一看。

从历史发展的逻辑上来看,一个人所能养活的人口是高速增长的,而这也使大量的劳动者能脱离最低水平的生活,进而追求各种不是非常必须的东西。说的现实一点,只有食品工业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才能解放越来越多的思想去发展上层建筑。所以总体来看,食品越来越便宜,产量越来越高是社会发展的必须,是社会的进步。而在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就应该单纯的欢欣于这种进步呢?不行,我们不能忘掉质疑的精神,不能满足于产品的提供者提供产品,不能满足于监管机构打上的合格标签。我们必须要问,生产者,你们的增产和成本控制,是怎么做到的。监管者,你们的合格标签是如何打上的,你们如何保证自己公信力。只有弄清了这些所以然,我们才能平静的接受这种进步。这不光是食品工业,而是在所有领域,作为公众的我们必须投入注意的一种非常宝贵的权利和义务,那就是知情权以及知情的意愿。我们可以平时不关心,但一旦我们关心,要确保我们能知道我们本就该知道的情况,而保证这种权利能够得到实施,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希望知道更多事,虽然可能这会有些麻烦,但是只有公开和透明才能消灭罪恶,质疑就是一扇窗户,只有努力去开凿这样的窗口,正义之光才能洒满我们的生活。

8.怪物电力公司观后感 篇八

不过,当小孩子们对怪物的恐吓手段越来越习以为常后,想要得到他们的尖叫,就让怪物们费尽了脑筋。除了厉害的苏利文之外,许多怪物都没办法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特别是苏利文的同事包格斯,他总是视苏利文为对手,嫉妒其优秀的工作能力。

某天,阴险狡诈的包格斯想到了个方法,他在怪兽们下班后,偷偷打开通往人类世界的大门,去对小孩子进行恐吓,获取更多的`能量,以此提高自己的工作业绩。苏利文发现了包格斯的行为,好奇地跟着包格斯去了一次人类世界,却不小心把一个两岁的人类小女孩阿布带到了怪物世界中。

千百年来,从未有过人类来到怪物世界的事件,这让忠厚老实的苏利文吓坏了。他找来了好友麦克,一起商量着想办法把阿布送回到人类世界去。然而,阿布非常调皮,她四处捣乱,根本不听苏利文的话,精力充沛的她把整个怪物世界搞得天翻地覆。可是可爱的阿布却获得了苏利文的满心喜爱,当他发现阿布被对手包格斯捉住,并将受到包格斯和老板的伤害时,苏利文开始了反击。他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奔走于一道道往来于人类世界与怪物世界的大门,竭力挽救着阿布的性命。

最终,坏蛋老板被抓,苏利文把阿布安全地送到了人类世界里,他还接替了老板的职务,成为怪物电力公司的新老板。苏利文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阿布给他的启发,把公司改成了欢笑电力公司,用人类小孩的欢笑声来发电。

中心思想

一个每天都努力让人类小孩发出尖叫的怪物,遇到了天真可爱的人类小女孩之后,慢慢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怪物世界的一切。在这个原本应该阴暗恐怖的怪物世界中,充溢着温情满满的善良与真挚友谊。当怪兽不再凶狠,而是愿意陪伴孩子们一同游戏寻找快乐时,两个世界都美满了。

知道隐藏在这个美好故事中的主旨是什么吗?是呼吁人类增强环保意识。

怪物都已经用欢笑声发电了,人类怎么可以落后?加油吧!大家一起来努力让世界更美好!这才是电影真正想要告诉大家的。

1 大英雄是怪物

有别于以往的传统故事,怪物苏利文一开始并不是个英雄式的人物。相反,他是怪物电力公司的大明星,平时的工作就是恐吓人类小孩,获取尖叫以换得电力。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会与人类小女孩成为朋友,并愿意为了她付出生命。

这种颠覆式的创作手法,让整个故事有着与众不同的风情。从这样的创作角度入手,怪物苏利文从反面人物摇身一变,成为正义的代表,让观众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我们把这种颠覆式创作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将会创作出一个非常新颖特别的故事。

词语解释:

[习以为常]习:习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精力充沛]体力强盛,精神充足。

[天翻地覆]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或闹得很凶。延伸阅读:

1

本片中提到的虚拟世界是用“尖叫声”和“欢笑声”发电。你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用哪些能源来发电的吗?请着举出一两个。

2看过这部影片后,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友谊所带来的力量。请着举出生活中友谊给你带来帮助和快乐的例子,并着写出一篇500字的观后感来。

2新奇的怪物世界

就像珍贵珠宝需要漂亮包装一样,《怪物电力公司》的故事背景就是个最华丽的包装盒。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创作者使用了平行对比手法,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营造出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就算是最普通的故事,放置在这样奇妙的故事背景中,我们也能够获得异样的欣赏体验。

9.公司员工《昆仑兄弟》观后感 篇九

近日,公司组织我们单位职工观看了《昆仑兄弟》这部电影。一部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天山电影制片厂创作拍摄的,以新疆正在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背景的类型化主旋律影片。

《昆仑兄弟》这部电影讲述了维吾尔族青年马尔丹受兄弟们委托去乌鲁木齐出售美玉,路途中不慎将玉丢失从而被众人误解为“骗子”。为证明自己的清白,马尔丹离家打工,到草原上给人放牧,赚钱赔偿兄弟损失。结对认亲干部徐昆来到离家1500公里外的新疆南部农村,与当地村民马尔丹的母亲热依汗大妈结为亲戚,并得知了马尔丹的`遭遇,为了助马尔丹重返家园,徐昆踏上了寻玉之旅,最终找回美玉。电影生动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真、善、美,勾勒出新疆各族群众之间的深情厚谊。

首先,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然诺的行为品质,最基本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其次,诚信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我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指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商业诚信,而且也包括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的社会公共诚信,如制度诚信、国家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组织诚信等。再次,诚信是个人与社会、心理和行为的辩证统一。诚信本质上是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或者说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的合一,是道义论与功利论、目的论与手段论的合一。

10.“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篇十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公司的力量》不是一部单单介绍各大公司发展历史的纪录片,也不是一部介绍公司内部结构、体制、管理方法的纪录片,而是在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梳理近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公司”的起源、发展、演变、创新的历史脉络,探讨其与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创造、社会生活乃至精神生活等诸多层面相互之间的推动和影响的纪录片。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五集《危机时刻》、第八集《创新先锋》和第九集《本土雄心》。《公司的力量》通过对五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九位国际知名商学院教授的采访,帮我们诠释了公司在经济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公司发展的规律。

在《危机时刻》这一集,谈到了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应对之策,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经济从公司和政府相分离到出现混合式经济体制,国家还是规范公司的发展,以及美国公司法的建立。同时,也看到罗斯福总统的在面对经济危机时候的救市计划,其中就包括加大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拉动就业,减少失业的措施。而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下,中国所采取的救市计划中也有类似的措施,让我们感叹历史何其相似。

在《创新先锋》这一集,让我们看到了日本在二战之后的崛起之路,以及美国对日本崛起的恐慌。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再次依靠创新、软件、互联网、晶体管等核心技术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者。看了该集,让我们认识到了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创新诞生的先决条件是自由,创新的主体是公司,创新的保证是管理。美国之所以可以拥有如此多的核心技术,源自于美国政府建立的大学、企业、研究机构的产学研模式,而中国也在推行这种模式。

但是我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却并未有美国如此高的技术转化率,这也让我们不得不深思,每年国家向大学和研究机构投入的巨资,是否都得到了回报,为何无法得到有效回报的原因还是因为公司组织机构不健全,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或许杜邦公司从知名大学聘请教授做科研,最终研发出可用于多种商品的尼龙材料,应该成为中国产学研模式的榜样。

在《本土雄心》一集,讲述了中国公司发展的历史,讲述了清末时期、民国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公司形态发生的巨大变化,让我们再次看到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对国家竞争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这一节中,联想柳传志、吉利李书福、金蝶软件徐少春等著名企业家都站出来谈了自己对公司的认识,对公司发展和国家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金蝶软件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在《公司的力量》的一段访谈中提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取决于这个国家企业的实力。《公司的力量》这个名字就彰显了这样一种特征,它再现了企业在当今国家作用、责任和使命。”徐少春的这段话给我很大的启发,我想这也是《公司的力量》这部纪录片拍摄的初衷,因为在和平的年代,市场经济的体制之下,全球成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综合实力不再是军事实力的比拼,而是企业实力的比拼。

上一篇:写信地址格式下一篇:中国扶贫基金会--民生问题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