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经验及规划

2024-12-26

校企合作经验及规划(11篇)

1.校企合作经验及规划 篇一

借鉴香港理工大学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香港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香港模式”,为香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而香港理工大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又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典范与经验.合理借鉴香港理工大学“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提升内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水平非常必要.

作 者:祝战斌 张坐省 ZHU Zhan-bin ZHANG Zuo-sheng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刊 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年,卷(期):8(4)分类号:G710关键词:香港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成功经验

2.校企合作经验及规划 篇二

一、发挥优势, 开拓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技工学校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 总体上是目标导向型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或实训紧密结合起来, 以提高技工教育的质量和未来劳动者的素质, 增强企业与技工毕业生之间双向选择的可能性, 并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肇庆市第二技工学校 (以下简称肇庆二技校) 与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原肇庆星湖味精厂) 的合作始于1983年。其间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历了企业改制、扩产等优化重组, 逐步发展成现在的上市公司, 并成为当地乃至广东省的知名企业;肇庆二技校与之合作的专业名称也从当初的味精专业变为发酵专业, 再发展成现在的食品发酵与分析专业, 该专业目前仍是广东省技工学校专业中的特色专业。

双方努力巩固校企合作关系, 与时俱进, 科学创新,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不断更新校企合作协议内容。双方先后开展过以下五种合作模式: (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即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共同组织教学, 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 “2+1”模式, 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 后一年到企业上岗实习, 并完成毕业论文的模式; (3) “学工交替”模式, 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 学用结合的培养模式; (4) “短训”模式, 即企业把需要提高技能或需进行食品发酵工、分析工技能鉴定的员工送到学校进行短期培训; (5) “五位一体”这一新的合作模式, 即把“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紧密结合, 系统化运行的合作模式。其中把“基地”作为校企共同发展的基础;把“招生”环节作为校企互动的起点;把“教学”环节作为校企合作的核心;把“科研”环节作为校企融合的提升;而校企双赢的硕果则体现在“就业”环节。

20多年来, 肇庆二技校已向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输送毕业生和员工培训达1 000多人次, 其中有相当部分毕业生在多个部门担任技术骨干。

二、找准定位, 寻求校企合作的新突破

求实创新, 是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也是拓展校企合作空间的着眼点。学校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人才观, 企业则要表现出为学校发展服务的良好姿态, 从而共同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近年, 肇庆二技校借助当地企业家协会这一民间组织作为沟通平台, 从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 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伙伴关系。

(一) 生源是技工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根本

尽管近年来, 技工教育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重视, 但对于肇庆这一山区市来说, 每年仍有相当数量的有志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的初中毕业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未能如愿入读技校, 而学校又因为生源不足, 不能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实情, 肇庆二技校通过企业家协会牵线搭桥, 先后与肇庆华锋电子铝箔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扶困助学等合作计划。这些企业不仅对个别困难学生全力支助学费和生活费, 还设立以企业品牌冠名的奖学金, 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资助。这种合作形式一方面保证了学校的生源数量;另一方面使企业形象得到了良好的宣传, 并吸引到一批优秀技能人才毕业后志愿到企业服务, 实现了招生、就业、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二) 女生是技工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亮点

素质高、技能强的女生是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热点。女性员工心灵手巧、便于管理, 在企业中有着一种独特的感染力和彰显性。肇庆二技校每年都有一大批女生在食品发酵与分析、现代服装工艺与电脑设计、计算机网络与电子商务等专业进行学习。去年, 学校得到当地女企业家协会的大力支持, 开始尝试和探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其立足点是通过女企业家协会物色一些企业界中成功女性的代表, 特别是一些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女企业家, 定期为在校女生作专题讲座和专题论坛。如“企业对优秀女技能人才的评价”讲座、“择业·就业·创业”论坛等。同时, 学校通过学生会女生部在各种民间节日或企业庆典等活动中组织女生带着节目到企业参加联欢。校企双方互相渗透, 互相支持, 不仅造就出一批高素质的女性技能人才, 还促进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共建出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文化。

(三) 专业是技工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载体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能有效推动技工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满足企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首先, 学校开设的专业必须对口, 不能与实际需求偏离;其次, 专业教学的内容与实习训练环境不能与实际脱节, 而校企合作恰好能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教学传递最准确的信息。目前, 肇庆二技校在推动校企合作的工作过程中, 着力抓好专业建设的四个“品牌”, 以品牌促发展。一是积极取得专业对口、有条件的企业支持, 形成“品牌”合作联盟;二是通过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共同确定合作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式, 确定培训考核方案, 形成“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三是结合社会需求和技能人才的培训特点, 加强教材的研究和开发, 切实提高教材开展的质量, 努力编制一些“品牌”专业教材;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快培养一体化的“品牌”专业师资 (1) 。

(四) 师资是技工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质量保证

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 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 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层次, 需要强化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为技工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一方面企业给学校教师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机会, 教师通过把学生带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或开展科研协作, 收获用来充实教学内容, 并且把遇到的问题带回来进行教学研究, 有效地推动了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产学研结合成了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催化剂”、“练兵场”, 成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试题库”和产出教研成果的“摇篮”。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 由企业推荐, 建立一支由技术技能专家、高级技师、技师等具有“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企业生产一线技能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 按照“专职为主, 专兼并用”的原则, 体现资源共享, 从整体上提高教师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 确保校企合作的质量。

三、互利共赢, 创出校企合作的新效益

校企合作先行者的经验表明, 那个学校校企合作搞得好,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效果就越明显, 学校适应市场的能力和发展的后劲就越足;那个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搞得好, 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就越快, 企业素质水平和竞争力就越强;那个地方指导校企合作有方, 技能人才的培养就能形成新格局, 产生新的增长点, 增加新的动力, 工作就能上一个新台阶 (2) 。

肇庆二技校在校企合作的进程中, 真正地使学校、企业、政府都尝到了甜头, 达到利益共享的目的。站在学校的角度看, 校企合作的利益主要体现在: (1) 利用企业资源,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可以产生“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责任同担, 利益共享”的效果; (2) 办学路子的拓宽, 培养层次的提高, 人才的培养得到企业的认同, 可以带动学校的招生工作; (3) 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条件, 可以缩短理论和实践、课堂与岗位的距离, 提高了培养效果; (4) “双师型”师资队伍可以得到扩充, 教研能力得以提高; (5) 可以缩短学校与企业和社会的距离,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文明生产意识、职业道德, 感受企业氛围, 了解企业文化, 使毕业生就业赢得企业青睐。站在企业的角度看, 校企合作的利益主要体现在: (1) 选择到优秀的技能人才, 提高企业竞争力, 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2) 通过对技工教育的支持, 如冠名办学等起到宣传效应, 树立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在社会知名度。

校企合作在技能人才培养和技工教育发展中虽然不是一个新话题, 但校企合作的成效依然是衡量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校企合作对加速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仍是一股强劲的东风, 吹动着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 催生着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只要不断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加强地方政府的管理协调和指导, 进一步规范合作行为, 保证各合作方的合法权益, 制定出鼓励校企合作的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 校企合作之路将越走越宽阔。

参考文献

[1]李进.高职校企合作运作的思路和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1) .

3.国际化校企合作的实践与经验 篇三

【关键词】职业教育;国际化校企合作;课程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12-04

【作者简介】周新源,江苏省太仓中等职业学校(江苏太仓,215400)校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双元制”本土化、课程与教学。

太仓地處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核心区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和集聚了4500多家外资企业,其中德资企业近300家。这些高科技外资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标准具有国际化、起点高的特点;尤其秉承德国“双元制”教育传统的德资企业,要求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行动导向教学以及职业能力评价等模式来培养职业人才。这些人才培养需求为我校的国际合作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

一、太仓中专国际化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

(一)太仓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

建于2001年9月,合作企业为克恩-里伯斯、慕贝尔两家德资企业,合作培养三年制模具专业学生,年招收学生40名。在克恩-里伯斯公司内建有986平方米专门用于学生实训教学的场所,企业总计投入1041万元实训教学设备、5名专职培训师和2名兼职培训师参与专业教学。学校与企业之间以期释方式工学交替,学生3年中接受AHK中间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第三方评价。毕业生主要到两家合作企业就业,如有多余毕业生,其他德企可以有偿录用。

(二)舍弗勒(太仓)培训中心

建于2004年9月,合作企业为德企舍弗勒(太仓)公司,合作培养三年制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年招收学生60~80名。在舍弗勒(太仓)公司内建有3228平方米专门用于学生实训教学的场所,企业总计投入1304万元实训教学设备、10名专职培训师和3名兼职培训师参与专业教学。学校与企业之间以期释方式工学交替,学生3年中接受AHK中间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第三方评价。毕业生全部到舍弗勒(太仓)公司就业。

(三)海瑞恩(太仓)培训中心

建于2013年9月,合作企业为德资海瑞恩(太仓)公司,合作培养三年制数控专业学生,年招收学生25名。在海瑞恩(太仓)公司内建有1000平方米专门用于学生实训教学的场所,企业总计投入880万元实训教学设备、2名专职培训师和7名兼职培训师参与专业教学。学校负责基础课程教学和一、二年级专业课程教学,企业负责三年级专业课程教学,学生3年中接受AHK中间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第三方评价。毕业生到海瑞恩(太仓)公司就业。2016年9月起,企业加大投入,开始以日释方式工学交替合作培养五年制数控专业学生,年招收学生25名。

二、太仓中专国际化校企合作的基本经验

合作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政府主导、主体双元、合同执行、成本分担”16字方针。

(一)政府主导

一是政府主导牵线。政府在招商引资的同时达成国际化校企合作项目意向,并承担其间所有协调工作。二是政府主导推介。政府定期组织和举办校企合作论坛,邀请市内职业院校和相关外资企业参加。论坛主推国际化校企合作成功案例,全面推介学校专业建设和企业品牌建设,发布外资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助推校企互访。

(二)主体双元

一是校企共建专业。在合作委员会(或董事会)的牵头下,学校、外资企业和行会三方联合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和课程。二是校企共同招生。学校先预录取新生,按招生计划的两倍生源供外资企业加试选择。三是校企合作教育。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学生的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专业实践教学。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凸显企业为主的职业教育特征,但学校主体功能也十分突出。

(三)合同执行

一是学校、外资企业签订、执行合作办学合同,合情、合理、合法地约定各方的职责和权益。同时,架构上层年会制、下层互动制等柔性调节机制,全面强化工作中的协调与协作。二是外资企业与学生签订、执行培训服务合同,约定相互之间的责、权、利,并通过引入学生家长担保制和司法公证制提升协议的有效性。

(四)成本分担

一是分担投入成本。企业一般负责场地、设备投入,建设用于实训教学的培训中心;学校负责理论教学设施、生活设施、运动设施等投入,且做好增资计划,增加或更新相关设备设施。二是分担运行成本。企业承担培训中心运行中的人力成本和实习耗材费用,学校承担学校运行中的人力成本和管理费用。另外,政府以项目或奖励的形式分担少量投入与运行成本。

三、国际化校企合作的主要成效

(一)打造了适合学生职业发展的课程与教学

合作项目均参照国外相同专业课程,结合外资企业的生产需求,由企业和学校联合开发相关课程。此类课程占所有课程的60%以上(表1)。课程一般没有固定的教材,由教师或培训师开发教师工作页和学生工作页。

这样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安排,使得我校模具、机械专业在企业累计学习时间分别占到学习总时长的52.5%和71.7%,还要另加每学年暑期4周的企业实践教学时间。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通过真实工作经历学习过程的程度逐年提升(图3),学生相当于熟练工人的平均生产率也逐年递增(图4),学生从事复杂、综合任务逐年减少(图5)。进一步访谈显示,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尽管学习项目难度提高了,但随着知识、能力的提升,学徒反而感觉任务是简单和常规的。

从课程工作任务要求和学生能力吻合度来看(图6、图7),四项选择中,认为“经常、非常多”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均在61%以上。数据显示,工作任务要求和学徒能力吻合度是较高的。

(二)培养了符合企业职业标准的职业人才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看,学生对工作感兴趣的程度逐年提高(图8),学生对质量关注程度逐年提高(图9),学生完成任务负责任程度总体上也逐年提高(图10),学生工作或学习的自主性明显逐年提高(图11)。

数据显示,企业实训有效帮助学徒了解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图12、图13)。

从学生学习结果来看,除工业机械工群体有不一致结果,学生的职业承诺发展程度总体逐年提高(图14)。

(三)促进了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升

1.促进了国际友好学校的建设。我校与德国莱茵-内卡地区的斯坦伯格职业学校缔结了友好学校,与德国歌德学院、日本滋庆职业教育集团结成合作学校。

2.促进了国际课程的建设。我校有机械加工等5个专业的学生参加国际认证考试,学校建设了“塑造未来伙伴”(PASCH)项目,加入SAP大学联盟,签署了工业4.0教学工厂运用意向书,开通了日本滋庆集团日语网络教育平台。

3.促进了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我们与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AHK)合作,组织了师傅(Meister)培训项目;与德国巴伐利亚培训公司合作,组织了模具工短期培训项目;与日本中四国经济协同组织等合作,组织了日语J.TEST考证项目。

4.校企合作经验及规划 篇四

--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企合作办学经验总结(2011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今后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实现职业教育新的大发展。职业教育这一地位和特征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重新构建立体化的职教办学模式,做到整合行业资源,集聚校企优势,摧生校企联合的生命共同体,近年来,我们福州建筑职专就是本着这一思路,积极探索和构建建筑职教集团这一机制,依靠订单培养和课程改革这两个轮子学经验有四个方面的特色,即:整合理念、凝聚集团;联合培养、扩大出口;,推动我市建筑职业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创新和发展,总结我们的校企合作办综合优势、优化课程;集合资源、打造品牌。

一、整合理念 凝聚集团

如何改变学校只管教学,企业只管生产的狭隘理念,树立校企生命共同体的大职教观念,我们做法是从整合理念入手,用共生互进、共助互惠、共融互补的理念,把学校、企业凝聚成一个职教集团,共同为建筑职教开创新局面。

1.共生互进的理念。

建筑职教集团从筹建的初期就用共生互进的理念统一我们每一个集团成员,使每一个加盟单位意识到建筑职教集团不是形式上的结合,而是生命共同体的结合,通过职教集团把学生发展的利益,学校发展的利益和企业发展的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筑职教集团将提供一个发展平台,根据建筑人才的特点,学校办学的规律促进学生建筑职业生涯发展,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为企业提供可持续性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反过来,企业通过这一平台,让职业学校走出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的误区,使职业学校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服务,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2.共助互惠的理念。

职教集团的生命力在于集团内校企成员之间能否实现双向服务、互惠互补,这是集团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各种资源和优势共助互惠,才能凝聚集团的向心力,让集团在互助中发展,在互惠在壮大,我们建筑职教集团成立以来,就本着共助互惠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一方面,企业发挥其技术工艺,材料管理的优势为学校提供就业、实训、双师培养,以及专业设置等各项服务;另一方面,学校发挥师资、场所、毕业生、教学管理的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急需人才,职工培训等各项服务,通过双向服务、互惠合作,增强集团的生命力。09年我校在福州市建筑业协会的支持下,开设“中职企业班”的实验工作,招收了近60名在职“中职企业班”学员,并根据在职职工的特点,制定了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考核办法,采取脱产函授、送教进工地等形式,很好的提高了他们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在建筑职教集团的帮助下,2010年我校与武警福州边防支队联合举办“中职士兵班”,现已有50多名士兵顺利毕业,联合举办“士兵中职班”有助提高士兵的素质,有利于培养更多军地两用的紧缺型技能型人才,对解决士兵退伍后的就业问题有着积极推动作用。3.共融互补的理念。

建筑职教集团在集团内树立共融互补的理念,从差异性中追求互补性,尽管建筑集团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企业与学校之间,在规模上、层次上、功能上、体制上、利益上存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我们都能在培养人才、开发人才、使用人才、发展人才这一大目标大宗旨下做到求同存异实现三个共融,三个互补。三个共融就是企业生产研发与学校教学研究的融合;行业技能标准与学校培养规格的融合;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三个互补就是人力资源互补、设备资源互补、管理资源互补,通过三个共融,三个互补,使集团更具凝聚力和发展力。

二、联合培养,扩大出口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面向就业,服务经济,培养合格的运用型人才,福州建筑职教集团从筹办初期就把联合培养建筑一线运用型人才做为集团工作重点目标,努力开展联合开发专业,联合订单培养,联合就业指导各项工作,使培养规格更适应企业需求,让毕业生出口更加旺畅。1.联合开发专业。

建筑职教集团建立后,我们依靠集团平台,联合集团企业单位,共同开发和改造专业,使人才培养量与质更加科学,更加适应市场需求。2010年,我校在福州市建筑业协会、省二建及中建七局帮助下,对工民建等品牌专业开展课程体系创新改革;福建省六建建设集团有公司派出10名一线高级技术人员参与编写“六建特训班”校本教材,并亲自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教学授课活动。同时,在快科电梯公司、福州大学的专家指导下,对电梯维修等新专业课程进行规划与论证,使新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更加科学、适用,该专业现为福州市品牌专业。与“好日子”装饰公司合作推动我校建筑装饰专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为装饰专业走出校园,与企业全面合作提供了范例。建筑装饰专业现为省级品牌专业。2011年我们继续依托上海鲁班软件公司的力量,进行校企合作,扩大鲁班工程造价特色班办班规模,鲁班公司继续派教学人员与我校共同参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定位、师资力量培养、课程设置、教材改革等工作,此项工作为期三年。2.联合订单培养。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标准相对接,我们紧紧依托福州建筑职教集团积极探索校企对接、特色办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对接化、岗位化培养。对接化培养模式主要采取企业在校冠名办班,企业参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文化对接、奖学助学、顶岗实习、直接聘用,以此实现人才的优质培养。让学生更快了解专业,更好认识企业,更快走进行业,提升职业综合素质。

从2009年的高中后“鲁班工程造价特色班”、“中职企业班”、“中职士兵班”、“特种行业紧缺性人才专修班”,再到2010年“六建特训班”“好日子特色班”、“快科电梯特色班”、“固特新监理特色班”“晨曦软件特色班”、等的订单培养,已经实现学校的各个专业均有冠名订单班级。订单培养的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在2009-2011年输送订单培养毕业生800多人,企业录用率已经达到90%。

在开展订单培养过程中,实现特色办班,推动了学校课程改革、课堂改革和教材改革。特色班不仅是职业学校的组织单位,也是企业人才的储备基地,特色班从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到环境文化都参透着企业的元素,置身在特色班的同学提前体验着企业文化熏陶。每个冠名特色班校企都是一个共同经营,共同管理的学习组织。通过成立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让企业参与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与评价。每个冠名特色班都有企业参与制定,量身打造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的零对接。参与特色班合作的企业具有雄厚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和先进的专业设备资源,这些资源成为特色班雄厚的顶岗实习的基地,为特色班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了从学校到岗位的无缝对接。“快科电梯特色班”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在2010年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现场会得到了交流推广,省内多家媒体予以详实报道。实践证明特色办班订单式培养有利于缩短学校与企业培养人才方面的距离,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的质量,有利于加强学生专业思想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有利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订单式培养是落实集团服务宗旨的有效途径。3.联合技能实训。

建筑职教集团建立以来,我们坚持优势互补强强合作的原则,调动集团内各种资源联合开展专业技能实训教学,结合建筑职教集团的实力,加强实训场所建设,提升实训质量,通过合作共建技能培训基地,促进实训教学,提升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竞争力。2010年在福州快科电梯工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用120万元的资金,建成福建省唯一的最好的实物电

梯教学实训场所。发挥建筑职教集团中企业和学校的各自优势,依托学校“建筑职业技能鉴定站”全方位开展建筑岗位培训和技能鉴定,为实现福州市建筑专业紧缺技术人才的岗位培训工作做出贡献。引进建筑职教集团的专家技术,强化技能教学,促进技能竞赛。企业行家能手的指导,使学校技能教学水平大大提高,并为我校在市赛、省赛和国赛取得好成绩提供保障。在合作企业的帮助下,我校选手在2009-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取得多项二等奖,该成绩是福建省中职建筑类参赛队中最好成绩。总之,福州建筑职教集团的成立对加强专业技能实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强化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办学思想。4.联合就业指导。

我们紧紧依靠职教集团成员企业,成立了集团就业指导委员会,由各加盟单位的人力资源部专业人员以及优秀毕业生校友和学校教师结合组成就业指导队伍。实现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结合、职业道德与学校德育的结合、岗位规范与学校制度的结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重、反馈信息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开辟就业指导专栏,开设企业家就业指导课,举办校友创业成才经验交流会,组织各种就业指导社会实践和专题报告活动。通过企业知名人士的精彩讲座,促进学生正确的择业观、敬业观、创业观的形成。以企业冠名的方式,使“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逐步扩大,让学生就业的路子越来越宽。校企紧密协作,推进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并构建学校监管、企业代管、学生自管以及岗位协管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总之,联合就业指导工作增强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不但活化了职业教育的出口,同时也带动了职业教育的进口。

三、综合优势、优化课程

职教集团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和任务,就是根据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协助学校做好改革课程设置工作。福州建筑职教集团的建立致力综合集团内企业、学校、协会的各自优势,着于对专业课程进行大胆改革,把学校的师资优势,协会的专家优势,企业的经验优势有机地统一起来,坚持文化够用、专业实用、技能好用的原则,优化课程设置。1.成立建筑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委员会

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必须坚持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市场的原则,因此,职教教学机制应该体现四个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是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在教学师资上,应该是学校教师与企业行家相结合,在教学形式上应该是课堂学习与岗位实习相结合。在教学研究上应该是校本教研与行业指导相结合。为了实现这四个结合,我们充分利用建筑职教集团这一平台,综合校企的各自优势,成立了由建筑行业专家,建筑企业

能手,建筑学校老师组成的“福州建筑职教集团教学专业”委员会,主要功能是根据建筑专业中职运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结合我市建筑行业的特点,开展对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以及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的研究,把建筑行业的最新技术,最新工艺,最新材料,最新信息,及时注入到建筑专业教学过程,并协助教育部门开展教学质量检查、评估、技能考核工作,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依据集团开展课程改革

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形成国家、地方、校本、企本、师本五位一体的教材开发体系。2009、2010两年,我们以现有的《建筑力学》教材改革为范例,对《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二门主干课教材按岗位需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校本综合开发,创新教材的展示方式,实现教材、教辅、教具、课件等多种介质的立体融合,形成《建筑力学》、《工程计价与计量》及《电梯维修》三门特色项目课程;聘请建筑职教集团企业专家对《建筑工程造价算例》进行注释化开发,形成师本教材;依托建筑职教集团企业对电梯维修、建筑设备安装及建筑施工等岗前专项训练进行创新性企本教材研发。

由于校企充分合作,使集团在课改工作上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方面学校发挥教学组织,学生管理和教育理论的优势,另一方面企业发挥了现场课堂,能工巧匠,最新资讯的优势,教育理念与企业理念的交集不但增强教师课改的信心,坚定了课改的方向,也为课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走出了一条依靠集团,面向企业,综合优势,推进课改的新路子。3.依靠集团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

依托建筑职教集团优势,我们不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按照生产服务实际设计实施教育过程,构建和完善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的教学模式,构建“校中厂,厂中校”,提倡“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重点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按照建筑职专校工科类专业教学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并通过仿真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系统地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在职教集团的帮助下,学校构建动手实真课堂机制,学校已建成25个车间化教学车间。车间化课堂以校内实训教学车间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实施实真操作的教学方式,形成开放式、行动式、任务式、岗位化、标准化、产品化为特征的课堂模式,最终形成知识、技

能、产品三种教学元素的有机结合。采用“专家引领、骨干先行、行政推进、制度激励”的办法,全面推动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自觉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让课堂充满活力。

四、集合资源,打造品牌

职教集团是与国民经济联系最紧密的教育,也是直接面向企业,服务就业的教育,因此,要做强做大职业教育,就必须集聚资源,尤其是行业和企业的各种资源,做到集聚资源,开门办学,为我所用,形成合力,做大职教。福州建筑职教集团正是基于这一思路,通过集团平台,将集团内的信息资源、人务资源、设备资源、技术资源、科研资源加以集聚,通过资源的集聚,产生整合效益,增强职教活力。1.集聚信息资源扩大职教宣传力度

在职教集团成立以前,职教办学信息和成果主要是通过学校单向输出,其影响力和辐射面有很大的局限性。集团组建后,我们充分发挥集团各成员单位信息渠道多元,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职教宣传的力度。第一,依托“福州建筑业协会”定期刊登我市建筑职教的改革与发展动态,由于建筑业协会的刊物覆盖我市大中专型建筑企业,利用这一信息渠道较好地实现了校企信息的连接和联通,第二,福州建筑职教集团与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联合创办“福州建专校报”扩大国家级重点学校和国家示范专业在我市建筑行业的宣传力度。第三,依托福州建专校园网站,建立福州建筑职教集团网页,用现代化手段整合集团信息资源,第四,通过集团平台,组建福州建专校友联谊会,通过校友联谊会扩大集团和学校的影响力。第五,加强校企合作,开发职教信息资源。总之,职教集团为我们提供了集聚职教信息资源的有利条件,对于宣传职教形象、宣传办学成果,促进经验交流,打造职教品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集聚人力资源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

福州建筑集团集聚了大量的建筑专业的种类人力资源,在集团内有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有优秀校长,有成功的企业家,有出色的能工巧匠,有行业行政管理者,有大量高级工程师,有一线施工管理人员等等,这些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办好建筑职教的第一生产力。集聚这些丰富的人力资源有利于改变以往单靠学校人力资源办职教的狭隘思维,树立资源共享办职教的立体思维。福州建筑集团集聚人力资源办职教的主要经验有“三进三共”,一是行家进课堂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二是专家进教室共同参与教学评议,三是老师进企业共同开展双师培养。依托集团合作企业,加快“双师型”师资培养,提升教师素质。以“专家进校,教师送企”的方式,进行“双师型” 专业教师培养。为了加强专业思想、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以新的工艺的教学工作,缩短学校教学与企业的距离。结合技能大赛,我们聘请一批技能专家到校给教师、学生进行培训,开展专家进课堂活动。实行专业教师在校企间轮岗及下企业挂职的工作机制。实现“专业教师技师化,企业专家教师化”。⑴电梯专业安排3名专业教师到福州快科电梯工业有限公司学习最新专业技术。⑵安排工民建专业教师到设计院、监理公司学习新规范、新技术。选派5名教师进驻企业,同一线管理员和骨干技师共同参与生产实践,了解和掌握建筑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使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继续教育更加富有特色。(3)选派5名教师到上海鲁班软件公司进行培训学习。实践证明学校人力资源和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如果能够通过职教集团这一平台集聚和整合人力资源,就能增强职教办学活力,形成办学特色和办学品牌。3.集聚设备资源建设实训基地

由于集团成员的各企业单位拥有丰富的设备资料,以及施工现场资源,这些资源通过集聚和整合,就能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实训教学基地,在建筑职教集团的扶持下,我校努力突破单一的学历教育办学模式,大胆探索和构建“两个平台、四个中心”的立体式办学模式。即集团办学和终身发展两个平台,四个中心分别是职业技能推广中心、就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社会行业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我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技能鉴定站每年培训和鉴定达3000人,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行业区域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基地。在建筑职教集团的帮助下,我校在二部建设中,加大了对土建实训场所的规划和建设。由于集团拥有丰富的设备资源,职教集团为集聚这些资源,加快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加强了职教实训基地建设,带动了职校实训教学,也奠定了福州建筑职教特色化和品牌化的基础。

总之,福州建筑职教集团为校企合作办学提供了广阔平台,我们通过整合理念,凝聚集团,通过联合培养,扩大出口,通过综合优势,优化课程;通过集合资源、打造品牌,使福州建筑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以职教吸引企业,以企业促进职教、校企合作、双向服务、双赢共荣的新天地。

新的一年,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运作好建筑职教集团,树立服务建设行业、推动建筑职校的发展意识,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德育工作、就业指导、技能竞赛、实训基地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渠道、全面性的校企合作,共同打造有规模、有特色、有质量、有内涵的建筑职业教育,共同为福州市建筑职业人才的培养出谋献策,争创佳绩,为海西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

5.校企合作办公室职责及岗位分工 篇五

校企合作办学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根据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校企办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职责及岗位分工。

一、校企合作办工作职责

校企合作办公室的工作目标定位是:“沟通服务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校企办的工作的职责可以概括为五方面:

(一)完善创新校企合作的体制和机制

1、制定校企合作的工作计划,完善校企合作的工作制度。

2、调研校企合作运行状况,及时解决学院校企合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优秀经验,审核校企合作经费的预算和使用,组织校企绩效考核和奖励。

(二)搭建产学结合、校企深度融合的管理平台

发挥校企合作的桥梁作用,按照“合作互惠”和“双赢互动”到原则,协助院系积极引入企业资金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推进院系与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开发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拟定合作协议。

(三)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

1、充分依托“三基地一机构”,争取省市区各级相关管理部门支持,组织实施各项宣传培训工作。

2、推进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拓展在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等领域的合作项目。校企合作横向项目开发。

(四)开展新专业建设的调研,为学生顶岗实习,就业提供资源。

1、协助院系组建及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协助院系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展教学资源。

2、对行业产业发展趋势、行业企业相关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进行调研,为院系专业调整与开设提供有力的资讯。

3、本着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理念,校企办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就业提供信息资源咨询。

(五)推进学院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校企合作事务的交流。主动争取政府的支持,为事业单位提供购买服务,密切与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实 现“政府搭台、校企联?、学生受益。”

二、校企合作办岗位分工

校企合作办人员的岗位分工的原则为:发挥优势、项目跟踪、职责分明、团结协作。

(一)校企合作办公室主任职责:杨莲清

1、在学院主管领导的指导下,完成校企办各项组织、协调工作。

2、负责拟定学院校企合作工作的具体管理办法,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的机制。

3、制定学院年度校企合作工作计划,分解工作到校企办各工作人员及相关部门。

4、负责“三基地、一机构”工作计划的制定、组织、协调、实施。

5、负责与省市区各级政府、事业单位、行业协会、企业的沟通,拓宽校企合作渠道。

6、负责协调、落实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7、负责专业建设调研的组织、协调工作。

8、负责校企合作协议的审核。

9、负责学院特色项目组及校企办的评建工作,综合处理本处事务。

(二)外联科副科长:蔡志廉

1、校企合作办人员周工作计划安排及工作完成情况的收集汇报。

2、负责校企办文件的上传下达,制度的草拟及颁发。

3、校企办与部门之间、院系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4、带领师生参加各种宣传、调研活动。

5、校企活动的组织和具体事务。

6、各院系校企合作的协议的修订。

7、校企办评估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三)校企合作办公室科员职责:

校企合作专员:李耀熙

1、协助主任协调校企办内部、各部门、各院系的工作关系。

2、为各二级院系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就业推荐提供咨询和服务。

3、推动中小企业与本校产学合作,辅助研究发展,人才培养,策略联盟,产业交流服务,提供政府相关产业辅导资讯。

4、负责校企合作横向课题开发,推展产学合作业务及办理研发成果管理业务。

5、节能降耗宣传培训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后勤管理专员:卓亮成

1、校企办报账的管理与预算执行的统筹。

2、财物申领、购置及管理。

3、校企办用车的申报管理。

4、农民工培训的计划制定、上报、落实。

5、台湾合作事宜。

6、大学生创业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节能降耗培训专员:王肖燕

1、制定及实施节能降耗宣传培训的方案计划、总结落实。

2、负责走访耗能企业的联络沟通。

3、校企网络信息的更新及维护。

4、节能降耗相关专业的调研。

5、校企办评估资料的整理及文件撰写。

中小企业培训专员、办公室秘书:李民英

1、制定及实施中小企业的培训方案计划、总结并实施。

2、负责中小企业的联络沟通。

3、校企合作、基地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备份。

4、校企办档案管理。

校企合作办公室

6.校企合作经验及规划 篇六

作者:苏海亚

来源:《职业·中旬》2013年第10期

摘 要:校企合作是职教改革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存在着合作稳定性差、合作层次较低等问题。本文从笔者所在的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推出的―66670‖校企联盟合作模式的实际运行情况出发,阐述这一模式的成功之处,证明其不失为一种建立校企深层次和稳定合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校企合作联盟 课程改革 基地建设

推进区域校企合作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但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着企业参与主动性不强、合作层次不高、产学脱节、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如何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至今仍是一个难题,需要不断努力探索。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创设的―66670‖校企联盟合作模式,打破了校企合作的瓶颈,开启了校企合作的破冰之旅。

所谓―66670‖校企合作联盟,是指以政府为统筹协调,由6所职业学校、6个工业功能区、6个行业协会和70多家企业本着平等的原则而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联合体。它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共同追求的目标,能够较好地实现校企由短期合作、松散合作、―点对点‖合作向长期合作、紧密双向合作、系统―面对面‖合作的转变,是校企合作发展的高级阶段。―66670‖拓宽了合作渠道,使得校企合作在合作平台、合作途径和合作目标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

一、合作平台:变―点对点‖为―面对面‖

以往大部分校企合作模式是学校与单一企业的―点对点‖合作,这种模式难以满足企业或学校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因为各自利益关系,合作比较松散。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笔者学校努力探索新的众力―合作‖模式——多所职校的联盟、政府力量的支持、多个功能区和多家行业协会的加入、70多家核心企业参与,形成了―面对面‖的合作模式。

―66670‖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促使合作关系更加紧密,既不会因某个学校没有某专业学生而导致合作无法开展,也不会因为某个企业的倒闭而致使合作关系的终结。同时,校企合作为双方或多方联动,达到了社会、企业、学校、学生等多方共赢。联盟成员单位的合作领域更加宽广,从单一的校企合作变成校–企、校–校、企–企、校–企–校、企–校–企合作,拓宽了合作深度和广度,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二、合作途径:变―单通道‖为―多通道‖

―66670‖校企合作的途径,也由原来学校向企业单向输送实习生和毕业生的―单通道‖变成了学校与企业在多方面紧密联系合作的 ―多通道‖。

龙源期刊网 http:// 1.聘请企业专家,共商发展大计

联盟学校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家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建设等事关学校大局的事项进行研讨,对专业设置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企业领导和专家对学校招生计划和专业布局、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学生能力培养及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科学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建设实训工场、培养师资队伍、考核学生技能、制定三年发展规划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2.组织联盟成员,开展职前培训

自联盟成立以来,学校多次邀请成员单位来校为学生进行职前培训。培训主要以讲座形式开展,多个功能区领导、多家行业协会专家、多位企业老总和技术骨干莅临学校,给学生带来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文化、从业要求等信息,使学生提前了解实习、就业知识,从而增强就业竞

争力。

3.设立企业奖学金,参与学生培养

作为校企合作联盟单位的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参与学生评价与考核,使学校的培养方案更加合理和科学。如海宁德俊织染有限公司在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设立―德俊奖学金‖,每年奖励优秀毕业生;海宁雄风广告有限公司设立―雄风奖学金‖,每年奖励园林绿化和工艺美术专业中品学兼优的学生;海宁中国经编园区也设立―经编园奖学金‖,奖励经编专业品学兼优的学生。

这些奖学金的设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使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举措落到了实处。

4.引进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

通过校企合作联盟,企业文化渗透到学校管理当中。比如,联盟单位海宁市技工学校在班级管理中采用―仿真企业‖的管理模式。在―职业活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保持班级特征的基础上,以理财教育为切入点,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为载体,借鉴和模仿企业,将企业文化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成立―班级公司‖,并冠以―企业‖名称,每个―班级公司‖都提出自己的―企业‖核心价值内容,并浓缩为企业精神,提升职业素养。5.深入企业车间,实现校企对接

鲁昕副部长在―职业教育要学会与行业企业对话对接‖的讲话中指出,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全面推动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

龙源期刊网 http:// 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融合。教师、学生深入企业是进行有效对接的途径。

6.开展信息互通,畅通供需网络

作为联盟副理事单位之一的海宁市人才交流中心,在其网站上专门设置链接,发布联盟学校各专业毕业生的情况,并及时提供用工信息,积极组织招聘单位来职业学校现场招聘,基本保证了每年两场专场招聘会。通过网络和现场招聘会,建立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供需网络,有效畅通了双方的供求信息。

三、合作目标:变―强知‖为―强用‖

所谓的三用即―够用‖―能用‖和―会用‖,―够用‖可以解决课程体系标准问题,―能用‖可以解决教学内容选择问题,―会用‖可以解决学生技能评价问题。为更好地实践校企合作,达到社会、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多方共赢的目的,我们必须以此为引领,深化学校课程改革。1.以―够用‖为标准,改革专业建设,重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满足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而企业最需要的是技能的―好人‖,因此,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应以企业用人的标准为准则,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上,学校应根据企业需要,以够用为原则,围绕知识、能力、素养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在专业性课程设置上,以企业对学生的技能需要为标准,以课程设置―够用‖为原则,强化专业技能课,重组以核心能力为框架的横向技能模块体系。在文化课设置上,学校针对企业对学生素养的需求,以培养企业―够用‖知识为原则,取消高

二、高三就业班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开设书法、应用文写作、口才、实用英语、礼仪、职业生涯设计、个人投资理财等课程,着力培养 ―说、写、礼仪、公关、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设计‖六大职业素养。2.以―能用‖为标准,改革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

在制订课程标准时,我们努力摆脱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局限,在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指导下,积极改革课程标准。比如在了解到目前英语教学中―学生无兴趣‖―企业用不上‖的现状后,学校根据企业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需要,从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能力出发,改革现行英语课程,制订了《实用英语》课程标准。标准以能力为本位,重口语交际能力,轻语法、词汇知识,从学生生活场景出发,以任务为引领,结合海宁本土经济、文化特性,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

以往,中职学校在选用教材时,注重内容的体系性,忽视职业教育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到的不会做,该学的学不到。基于中职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的能力普遍低于普高学

龙源期刊网 http:// 生的这一状况,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从企业现实需求出发,以―能用‖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积极开发素养类和专业类校本教材,删减以往教材中繁杂难懂的内容,让学生用―能用‖的知识达到―会用‖的目的。

3.以―会用‖为标准,改革培养模式,重视基地建设,转变评价机制

(1)教学模式:变―重理论‖为―重实操‖。根据―会用‖原则和企业对学生技能的要求,学校在遵循职业教育要求的前提下,把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到总教学时间的60%以上,并着力构建―课堂设到工场、企业搬到学校‖的新模式,切实加强技能课教学。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经历三次实训、实习:教学见习,参观企业生产现场,建立感性认识;教学实习,进行技能操作和仿真实训,用实训、实践来检验所学理论知识,查漏补缺,巩固完善理论体系;毕业实习,到合作企业下车间顶岗实习,重在综合能力的运用,对几年来所学内容进行综合检验与考核,在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前最后一次检验审视自己。

(2)基地建设:变―学校单方‖为―校企共建‖。职业教育作为―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因职业劳动中的知识与技能存在较大的隐性成分,必须依靠实际的动手参与才能掌握。因此,职业教育对实训基地和实训工场的依赖性特别大。但由于受到资金、设备、场地等因素的制约,加上近两年招生规模的扩大,仅靠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根本无法满足学生见习、实习的需要。

校企合作联盟成立以来,联盟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场地,变基地建设从原来的―学校单方‖为―校企共建‖,极大地解决了学生见习、实习等问题,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评价机制:变―学校一方‖为―社会、企业和学校多方‖。以往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重视书面考核,而忽视技能和素养考核,因而学校评价产生的好学生往往不是企业所需的好员工。校企合作联盟建立后,考核主体由学校变为学校和企业,考核内容由专业知识考核变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考核,考核方式由单一的书面考核变为书面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考核。近年来,随着考核内容和评价机制的改进,学校培养的学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和认可。

多年的实践证明,―66670‖校企合作联盟的确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和社会的发展,达到了多赢的合作效果。我们将继续进行实践和研究,进一步解决区域性校企合作联盟深化发展、机制稳定以及体系完善等问题,区域性校企合作联盟有望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探索的一条新路子。

7.我国校企合作现状及国际比较 篇七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状;比较

1 校企合作的推进及现状

校企合作是建立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一种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具体操作方法很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的校企合作发展最为迅速。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确定为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核心特色。

1.1 高职院校单方主导 《决定》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竞争核心。在高校市场化的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成败被认为是对高职院校的生存考验。因此无论怎样宣传校企合作是双赢,事实上校企合作的主导者只有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建设的需要寻找合适的企业合作对象,靠学校领导或教师的个人能力和关系维系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负责校企合作中主要的沟通协调和方案设计,负责对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管理,对临时事件进行沟通和解决等。这种高职院校一头热的局面普遍存在于各地的校企合作中。

1.2 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双挂牌等宣称可以为企业节约人力培养的成本,但由于这些学生往往就业于企业的基层岗位,企业可以轻松招到人且在培训上支出很少的费用即可上岗工作;相反在校企合作中会出现各种管理问题、沟通问题和安全问题,且校企合作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最终能有多少学生愿意在培养企业就业和其就业的稳定性都是不能保证的。因此企业把它视为一种负担和奉献,对于企业参与的专业认知教育和教师岗位实践培训等,也是被动接受,大多靠个人关系维系。

1.3 政府职能缺位 2013年教育部针对校企合作面向企业的专项调查(以下简称“调查”)显示,69.6%的企业认为“缺乏落实相关政策的具体措施”是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问题,居第一位。项目在对重庆市辖区近20所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调查发现,82%的企业希望政府对企业支持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进行具体的政策刺激和鼓励。政府职能缺位导致以下问题:①对高职院校的改革不彻底。首先,受学历观念的束缚。学历是中国长久以来评价学习效果的形式标准,虽然大多数人接受了“学历不重要、能力才重要”的观念,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下,企业主选择用工的门槛总离不开“第一条:学历本科”。其次,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仍然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调整,学生对于半工半学的课程安排理解不深、收获不大。最后,高职院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没有以校企合作为中心进行改革。参与工学结合管理被教师认为是额外的劳动、额外的负担,且劳动报酬得不到法律制度的有效保障。②对企业的激励和支持政策不够。首先,企业要求人才为我所用,对于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的积累不愿投入。其次,地方政府采用税收优惠的方式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但政策却没有落实到税务、工商等操作部门,“项目”显示,有45.9%的企业表示“纳税减免得不到落实”、“在校企合作中的付出得不到经济补偿”。最后,企业和顶岗实习学生的关系没有相关的法律做出明确的界定,企业对学生的管理不能有效进行,对学生的安全伤害无法承担责任。“项目”结果显示认为“难以承担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风险”的企业占65.2%。③对政府自身参与不明确。国务院自1991年至今出台了四个关于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意见”“通知”五个,其中都有对校企合作的鼓励条文,但很多没有配套资金支持和具体措施。美国克林顿政府1994年颁布的《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具体将校企合作分为学校学习、企业基地学习和学校工作相联系的学习三个组成部分,且美国政府对于职业教育支持的立法公布总会伴有相应的资金投入。中国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存在职能缺位,没有很好的对校企合作进行宣传和引导,人们对于工学交替等仍然认为是“穷人的教育”;政府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校企合作统筹协调工作,使得政府颁布的很多促进政策和具体措施得不到落实;学校与行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教育与需求脱钩的问题无法解决。这些都成为校企合作发展至今无法深入和推广的重要原因。

2 促进校企合作法律机制的国际比较

2.1 德国企业主导的“双元制”校企合作 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被称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中小学毕业后,学生可申请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首先与企业签订合同,然后以企业学徒的身份到职业院校报名并选择行会注册。在两年或三年的时间里,他们具有双重身份,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和其他素质拓展的知识,作为学徒在企业提升实践技能。德国法律对企业与学徒的合同报酬、权利义务、政府行会的监督职责规定非常明确,系统性和针对性强。德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中企业的主导地位,企业与学徒签订劳动合同,由企业主导学徒的整个学习过程,协调与学校的关系和权利义务。德国模式的成功还来自于其注重学生培养的质量,学徒要经过行会的考核后才能获得职业证书,而职业证书是其就业的必需。

2.2 澳大利亚行业主导职业教育 澳大利亚校企合作得到广泛发展的原因在于行业企业积极和深入的参与。行业企业的原动力来自于澳大利亚多部成熟法律的激励,如《培训保障法》规定了雇主必须将不低于工资预算的2%的资金用于员工培训;《工作场所关系》减少了企业与学生制定培训协议中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更强化了培训协议带来的优势和利益。除此外,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部长委员会下设有国家行业技能委员会和国家质量委员会,该委员会及时协调培训教育和行业需求,保障培养与用人信息顺畅。澳大利亚还有11个各行业的技能委员会,负责研究各行业需求、情报、技能,保证教育与需求相契合,使学校培养的学生能更好的适应企业的需求,实现零距离上岗。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的最新改革和发展动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5-9.

[2]陈钢,邱致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保障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6).

[3]R.H.Coase.企业、市场与法律企业[M].盛洪,陈郁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35.

[4]叶永烈.邓小平改变中国[M].四川人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14.5.

[5]澳大利亚职业顾问官方网.http://www.careeradviceaustralia.gov.au/.

8.校企合作经验及规划 篇八

下午好!

很荣幸受邀出席今天的盛会,与大家共享并见证荣鼎通集团打通中西,把健康的食材和幸福厨房的理念引进中国取得的成果和宏大的规划。我代表重庆江北财经培训学校.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重庆教学部、重庆奥普兰商业有限公司对此表示祝贺 ,同时今天我方和荣鼎通签订2份战略合作协议成了收益最多的单位因此表示感谢。

下面我就校企合作平台合作事宜做如下分享:

深化校企合作 共建多赢局面

作为高校服务社会的延伸发展,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于2007年在重庆成立教学部,和重庆江北财经培训学校合并办公,是一家集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教育、总裁研修、企业内训、企业咨询、人才预职培训、校友服务、校企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培训单位和平台服务单位。我校和荣鼎通集团达成校企战略合作关系,对我方的办学、我方平台以及其它社会服务工作都有受之不尽的好处,同样对荣鼎通及合作伙伴也是多赢的大好事。

(一)首先,我方授牌荣鼎通集团成为我校的“教学实践与校友联谊基地”,我校将不定期组织学员、校友到企业参观考察,帮助创办企业内刊或网站,为企业组织宣传策划活动,请高管开讲座、分享经营管理经验、创业经验、人生感悟、指导就业等,企业有条件优先为学员提供学习机会、实习机会、就业机会、创业机会;

(二)另外 荣鼎通授牌我方为“企业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在培养企业现有人才,也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为企业选拔、定制培养人才,同时校企可联合创建”企业商学院“。校方成为企业发展、升级的智力库、人才库。

(三)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我方承诺利用办学资源、校友资源在企业发展中需要的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外部资源方面尽力提供帮助和支持;同时也期望企业尽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今天与荣鼎通的战略合作加强了校企联盟的力量,为其它校友企业增加了合作交流的新机遇。重庆奥普兰商业有限公司是我校办学中学员抱团发展的典型代表,公司由几名核心校友代表牵头,在学校的助推下众筹的平台公司。

公司经营了一个集餐饮娱乐会务交流为一体的会所,我们叫做“窝子”,旨在打造一个以西财校友,各界精英人士为核心,以大爱传承理念为指导,集执善爱心、文化交流、人脉共享、合力发展等为一体的线下交流平台。

同时公司的线上平台“窝子好产品电商平台”已上线,旨在帮助校友推广最健康、最绿色、最富营养价值的洋产品、土产品,好产品,此举正和荣鼎通“健康、高品质”的产品理念一致,故达成今天的战略合作,我方将把荣鼎通的进口好产品作为主推的洋产品。在此面向与会的其他企业发出诚挚邀请,把你们的好产品放到我们的平台来跑跑。

9.校企合作 篇九

为进一步扩充公司的人才队伍,经与张家港职教中心商量,于6月份去该校招收应届毕业生,并与职教中心签订了一年的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议书。6月23日,招收的部分实习生来我公司报道,即将在我公司开展为期一年的实习生涯。当天由黄健总经理向同学们简要地介绍了公司的概况,并组织学生们参加各个车间以及二个快修门店,让他们能尽快了解公司的整体运作。

这次招实习生是我们与职教中心的联动,采取定向选拔、招聘优秀学生、培养企业后备力量设想的一次实践摸索活动,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将挑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跟踪培养,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这是金港维修为解决人才短缺所采取的一个积极的步骤。

10.校企合作经验及规划 篇十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企合作;问题;对策

一、独立学院的现状

所谓独立学院,指的是高等院校在运营自身现有的学院的条件下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开设的本科阶段学习的教育机构。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15年年初,我国共有独立学院近600家,随着近年来国家的政策、资金向高等教育倾斜,独立学院获得了飞速发展。与公办的全日制本科大学不同,独立学院能够更加灵活地接触社会,就读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着更宽广的接触社会、接触企业的渠道。在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下,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正在不断显现出它的优势所在。

二、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当时的市场需求所决定,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做项目的能力。教育方可以同时利用学校、企业两种教育环境来对学生的理论、实践进行指导,培养出一批应用型人才。

(一)从学校的角度来说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迎合企业与市场的需求,能够大量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同时可以根据市场以及企业的风向调整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现代的教学有借鉴意义。同时能够利用企业对录用的学生的评价来当作今后招生的资本,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有利于进一步招揽优质生源,提升学校发展的前景。

(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在我国经常有一种针对我国现行教育模式培养的不良说法叫“高分低能”,主要就是说现在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并不能迅速的胜任应聘岗位的职务,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传帮带或者摸索”,这就是我国现行的教育大多注重理论脱离实践所导致的结果。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良好结合有利于学生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迅速实现岗位转换,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及时上手,提高了自身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三)从企业的角度来说

由于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可以从学校中优先吸取优质的毕业生源,节省了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

因此,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真正全面促进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发展,因此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所使用。

三、目前我国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取向方面,资本的逐利性与教育的公益性有一定冲突

在没有国家财政性经费支持的条件下,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采用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从而使得校企合作型独立院校从管理型组织走向经营性组织,甚至于采用类似与企业管理的市场机制来改革大学的典章制度,以利于节约成本和提高办学效益。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和限制着教育活动的开展,也体现着教育的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校企合作型独立院校学院是高校与社会力量(企业)联合举办的学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投资主渠道是通过社会市场而筹集的民间资本。而民间资本的投入又往往具有投资回报性质,投资方以追求利益为主,市场需求较大,一些投资人为缩短投资周期就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在办学过程中只情调能位置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即可,而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基础性工作搁置一旁;在专业设置上,绝大多数是以短线专业为主,过分注重实用性,强调市场现实需求,追求“短平快”,急于收回成本,获得利润。

然而教育本身是一种公益事业,即便有收益也是怨气的事,这样使得资本的逐利性和教育的公益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给日后的发展留下隐患。我们不可否认,追求“短平快”的产业化运作有利于高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从长远来看,不仅对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的正常发展不利,而且特别容易到时人才需求和就业结构出现失衡现象,也不利于教育结构的优化。在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的现实发展中,较高的学费标准和没有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已使得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教育公平性原则再次面临着新的挑战,学生背景的“非富即贵”,也有悖于教育的公益性原则,甚至会对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的负面影响。

(二)运行发展方面,发展的高速性与办学的风险性存在矛盾

相对于公立高校运行而言,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这种办学形式尚处在一种非稳定状态之中,其发展一方面受制于举办者的办学理念和投资方的实际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又受制于市场的反应及政府政策的导向。一些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不重视建设和管理,办学缺乏规范,甚至为了国家政策,违反招生、违章宣传,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另外还发现,在办学投入方面,一些学院只注重硬件投入,而忽视师资队伍、学术氛围等软件建设。此外,我们国家缺少读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的法律支撑,社会对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的认识不够。因此,校企合作型独立院校的发展面临众多的风险。

四、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改进建议

西方各国在发展校企合作型独立院校过程中根据各自的国庆所选择的模式有各有其特点,有两点经验我们可以借鉴:意识无论政府怎样干预和控制,教学和科研领域绝对是“禁区”,是办学自主权的“底线”,不可突破;而是面对政府的控制和干预,各校企合作型独立院校在办学自主权的争取上一直没有停止。为此,我国的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可结合西方在此方面的经验,并基于我国自身现实思考相应的发展私立并找到目前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目前,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无论在办学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存在着与母校分割不清的局面,特别是无形资产。如母校的品牌 、质量信誉等资源,尤其难以在产权上加以界定和分割。现今学院的规模普遍较小,矛盾冲突尚不尖锐,一旦办学规模扩大,资产累积到一定程度,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之间,有可能产生财产所有权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经营权、使用权等财产与利益的纷争。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明确地界定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的产权及相关问题。具体操作上科技将国有的无形资产和有形的资产作价投入,体现为一定的股份比例,根据股份取得一定的汇报,并根据合作时间,确定最终的实际股本值。

(二)树立正确的办学方向,兼顾逐利性与公益性

在处理教育公益性与资本逐利性关系时,必须把握两个原则:意识任何汇报的取得都必须建立在不妨碍学院的正常运转的基础上;而是不能牟取暴利,改变教育的公益性质。

(三)合理定位、明确目标,赢得社会认可

作为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要从培养人才的“多层次和多样化”中找出到底哪一种类型、哪一个层次、那一部分人才是最适合由自己来培养的。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只有找准办学、学科及培养目标等整体发展定位,抓住发展重点和特色,以特色吸引学生才是发展之路,根据自身实力确定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合理地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空间,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建设重点和办学特色,方能有一席之地。

五、总结

从现有的实践基础来看,要想充分发展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求校方积极作出变革,对教学内容作出一定程度的改变来适应市场与企业的需求;同时要求企业充分开放其内部资源,为校企合作的模式提供相关的资源以及实践保证;对于学生,要严格要求自身,才能在这种模式中获利,才能为自身的长远发展谋划出一条新兴的道路;对于政府,要支持相关的校企合作项目,为项目的开展扫清一切的障碍,尽可能为这种新兴的发展模式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高改梅,白尚旺.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01:10-11.

[2]竺世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案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3]石夏冰.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3.

11.校企合作策划书 篇十一

一,方案的总体简介:………………………………………

二,策划目的:………………………………………………

三,策划背景:………………………………………………

四.目标受众分析………………………………………………

五,方案组织形式及流程:……………………………………

六,预算与收益………………………………………………

七,组织结构及职责……………………………………………

八.预算…………………………………………………………

一,方案的总体简介:

与各大学校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在校园内部建立自己的宣传和营销基地。

二,策划目的:

建立校企间合作共建关系,充分开发大学生的智力资源,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种新的建议性建设方案,为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提供一种智力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三,策划背景:

1,一方面社会发展速度快,公司面临竞争,社会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日益激烈。

另一方面社会上新的模式不断出现,新的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涌现;而企业如果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依靠新的知识指导,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营销模式。2,校园内有独特的背景,有很多资源都可以利用。

大学校园内部有很多资源,有很多优秀的大学生,有很多有知识有管理经验的教授作指导,也有很多专业方面的人才。他们在管理方面都很有理论上知识的指导,理论上涉及到很多最新的模式和管理案例。大学们思维也很活跃,也很有想法,易于创造。

3,另一方面,调查发现,目前招聘会上普遍对职位有“工作经验”的要求;然而,在现今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的教育跟实践严重脱节,造成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经验,“工作经验”成了大学生求职中的一个软肋!

为了弥补“工作经验”的不足,大学生们纷纷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兼职,去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他们大部分都愿意在不断地与社会接触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

4,社会上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关注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更好地支持大学生就业,更能为大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会提高社会的美誉度。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很有社会责任感。

四.目标受众分析

大学生

1,大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头脑清晰,他们拥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他们更容易获取事业上的创新。

2,建立新的模式,与学校进行合作共建,帮助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肯定会得到社会媒体的广泛报道,增加企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企业方面:

1,可以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谋划策,提出好的建议和好的想法。

使企业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高校众多学生和教师的大力支持,可以为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出各种新的建议性建设方案。

2,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更好地支持大学生就业,更能为大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会提高企业社会的美誉度。增加企业的知名度。3,可以为以后储备人才干部,可以在大学里面招一些骨干和强人,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进行层层选拔,也都经历了特殊的培训,选出来学校中的人才和精英。可以担当重任。保证质量。

五,方案组织形式及流程:

(一),组织形式:

1,与高校间建立合作共建关系,直接与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联系或者是与某个系联系(如市场营销系或工商管理系),与校方建立合作关系,或与系里建立合作共建关系,以推动大学生就业,在校园内部建立储备干部,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帮助大学生未来就业等名义与高校建立合作共建关系。

2,在学校内建立基地,层层筛选出部分学生,以他们为依托在校园内以点带面开展工作,他们可以进行协助公司处理所面临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建议性方案建设,协助企业提出建议性的新的模式建设方案,新的营销方案;公司经理为学校小组名誉讲师,定期可为学生生进行培训,帮学生们提高各种综合能力。

这些同学平时是没有工资的,不过做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干部,可以向企业提出新的建议和新的模式,一旦方案被采纳,进行试点进行,那么将会有经费支持,如果被推广使用,那么提出这份方案的同学将会有物质上的奖励。

(二),流程:

1,先与院系联系,与系里签订合作共建关系。

2,在校园内选拔招募一些精英人才,一个学校成立这样的一个团队,人数为15人左右即可。这些人可作为储备人才的一种,在其中可以真正的选拔一些人才,另一方面这些人在校园内主要任务就是宣传方案的设计,管理模式的建设,方案创意的跟踪及实施。

(三),合作共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企业方:校方为企方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可以为学校学生提供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和平时社会实践机会训练。

校方:校方学生可以为企业方的发展提出建议性的模式建设和建议性的营销模式建设,学生可以由专业老师进行指导。

会员的权利和职责

主要权利:可以得到公司进行的与社会联系的各方面培训,毕业时可以优先进入公司,即使没有进公司,可以得到公司校园储备干部的证明。

暑期有机会到公司进行带薪实习的机会,有机会得到公司的免费培训和集训。

平时这些队员并无固定工资,但他们可以通过上传自己的方案,如果得到认可并推广实施,就会根据情况得到公司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主要职责范围:

企业校园宣传工作,可以进行活动的策划,广告的设计,新方案的设计,新模式的组建,新营销机会的活动方案,如果影响力比较大并得到公司的认可和推广,组织实施这个方案。1,产品的宣传方案

流程:以书面形式形成策划宣传方案,递交公司申请,公司根据其方案可行性和预算收益分析进行审核。如果得到了公司的认可,这个方案将会由策划者进行试点的实施和组织,如果效果很好,并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和全面推广,那么提出这个策划方案的个人或者是团队将会有独立的物质奖励作为激励。

奖励的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人积极的参与。

这就等于在校园内部建立了一个宣传基地。

内部成员可以自己、也可以组团进行方案的设计,也可以和其他外部同学进行合作。2,广告的设计

广告的设计:设计可以是平面设计,可以是动漫游戏,可以是DV剧,也可以是视频制作。进行广告的设计和宣传。必须是以产品和公司产品所表达的思想为主题,形式不限。流程:校园内部成员可以进行广告的设计,广告的设计可以个人和组建团队共同完成,然后作品可以递交公司,对于好的作品公司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公司可对做的好的同学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奖励目的不是奖励本身,而是奖励背后的作用和意义。

奖励目的:一方面可以激励内部人员更加积极地参与,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外部人员进行DV的拍摄和广告的制作。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其中,各种新潮的营销广告。

3,营销方案的设计。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小组内部成员可以得到培训,可以了解到各种实战的模式,可以自行设计新的营销模式或营销方案,设计出来新的营销模式,这种新的模式以方案出来,可以由他们自己来指导进行试点,如果试点可以,那么就进行逐步推广,一旦这个方案被推广,并得到了好的效果,那么这个主要设计者或者团队就可以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4,针对企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性方案

管理模式上,分销渠道上,营销模式上等等,都可以提出来新的建议性方案。以书面形式形成方案,递交公司申请,公司根据其方案可行性和预算收益分析进行审核。如果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并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和推广,那么提出这个方案的个人或者是团队将会有独立的物质奖励作为激励。

5,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可以向学校学生征集方案。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发展的需要向学生征集方案作为自己企业发展的参考。可以涉及到管理方面、宣传方面、营销方面等。

六,预算与收益:

1,团队成员本身没有什么工资,只作为储备干部的一员。

2,作为激励的奖励,与活动的参与热情相比,所达到的效果和收获相比,是微不足道的。3,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竞争优势,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各个团队在各自高校内部的平时日常活动,所应用到的校园资源,是免费的。(比如:高校成员内部开会申请教室,大学生在制作自己的方案时可以向由专业老师指导等。)

收益:

1,为公司提供了强大的专业指导基地,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的智力资源,可以集思广益,或许能从中开发出更多的创意和建立新的营销模式。

2,也可以真正发掘出一些精英人才,作为公司的人才储备。

3,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学习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提高大学生的竞

争优势。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实习的平台和基地。

4,如果开发出一种新的模式建设,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如果运行的比较好的话,将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好处。

5,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好的社会美誉度。提高社会美誉度。关乎大学生自身,更能吸引大学生关注。

七,组织结构及职责

组织管理:

项目经理和各主管任期一年,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标志物的保管,由公司拓展部授予;项目各管理人员任职期内接受其他学员的监督,任职期满,由全体学员投票竞选产生下一任项目经理或主管,并转交项目标志物。所有项目管理人员如被选举可连任。

(一)项目经理:

1,推进项目计划和控制阶段的工作,跟踪控制进度,管理项目中的问题和变化;2,每月28日前作好团队下月工作计划,提交给老师;

3,合理安排各职能部门的工作;

4,每周主持召开团队会议。

5,与上下级保持良好的沟通(目前所具有的沟通方式包括:电话、QQ、电子邮件、博客等),经常和培训老师通联系,向培训老师汇报团队的学习、工作情况,并将沟通内容和老师的意见反馈以word文档的形式发到公共邮箱,让团队成员及时了解到沟通内容;

(二).人力资源主管:

1,做好每次会议的考勤记录(签到表及请假条见附件四),并执行好出勤制度,每月30号向公司和财务部呈报学员的考勤报告;

2,负责大型活动任务的人员招聘及安排;

3,每次活动和重要会议结束后收集整理好学员的表现、互评及总结报告,登记存档,一星期内完成并交给培训老师;

4,作好团队成员的培训计划(如需阅读的书籍名称,音响资料等),如有需要可向老师申请;5,组织相关课外活动,以增进学员间的感情,创造相互学习的机会,加强学员对我们团队的归属感。如可组织爬山,打球,郊游等;

每月25日前作好培训部工作计划交于项目经理。

(三)、财务主管:

1,所有关于财务工作的组织者;

2,每场活动后的例会向大家通报详细的财务收入、支出情况;

3,保管项目资金,管理团队的活动基金

4,每月15日前完成上月报账单据整理、审核并交于公司老师处报账;

5,每月25日前作好财务部下月工作计划交于项目经理;

6,每月30日前根据团队工作计划作出下月团队财务预算,发至公共邮箱,由项目经理和老师审核;

(四).项目主管:

1,所有关于项目活动方案及计划的策划组织者;

2,负责团队Q群空间、博客的管理和更新;

3,每次大型活动结束后向团队成员征集稿件,并将其中优秀稿件交给老师;

4,扩大团队对外界的影响力,树立团队品牌,维持团队品牌建设;

5,每月25日前作好项目部门下月工作计划交于项目经理处;

八.预算:

上一篇:镇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拉开序幕下一篇:出国(境)人员行前应知应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