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戏剧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精选6篇)
1.幼儿园戏剧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篇一
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康乐县城东小学
曹志忠
摘要:小学生是我们共同关爱的花朵,是社会发展的新希望,也是每个家庭的未来,小学生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安全教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从教材、教育形式与方法上面不断创新,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努力使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与时俱进。因此,我们应该从各方面着手,推动小学生安全教育科学发展。关键词:小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对策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变能力比较弱,经常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只有积极教育和培养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才能使小学生尽可能地避免伤害。因此,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创设安全教育环境,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与家长密切联系,让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学校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车辆和道路交通流量大幅度增长,人、车、路等矛盾日趋突出,涉及小学生的交通事故不断增多。一起起交通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给家庭带来痛苦。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和不稳定因素,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学校而言,安全教育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和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安全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教育,但在具体教学中,安全教育存在着很大缺陷。首先,教材资源不够充分。安全教学的资料不多,教师对资源的理解与运用不够。有的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就
是发资料,所发的资料又不便于学生理解。有的学校每年都用同样的资料对同一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有的地区中学生与小学生、低年级与高年级使用的资料都是一样的。有些地区依靠个别教师编的资料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在对于教材不太理解的时候就开始教学,随拿随教,对学生不负责任。
其次,家庭与社会环境对于小学生安全教育产生不良的影响。其因素有:
1、父母离异单亲生活或家人不和家庭争吵, 子女心理发育不良或子女缺少温暖与关爱。
2、父母有违法行为或不良嗜好,其不良行为常在子女面前暴露,家庭成为子女的黑色染缸。
3、暴富家庭或为仕不良的父母,他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或言行在子女中耳染目濡,影响了子女世界观、人生观的健康成长。
4、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或望子成龙,要求子女过严过苛刻;或疼爱子女,娇溺过纵;或认识偏差,误导子女。
5、父母忙于经商务工,疏管或不教子女,子女过于自由放荡。因此,我们应该从各方面着手,推进小学生安全教育社会化科学化发展。
一、重视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到人
有些学校的重视是应付式的重视,上面一抓就重视,搞活动时重视,平时不重视;有些学校把安全教育当成应付检查的形式来抓,你检查什么我就做什么,而不是按照教育学的原理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安全教育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安全应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领导应分级包管,责任到人,管理到位。领导班子要深入班级活动,随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化解、处理,将可能出现的安全
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包级领导还应加强和班主任的联系,形成管理合力,一旦出现意外事故,及时处理,避免事态扩大,为及时救护做准备。学校领导还要重视安全检查工作,每周、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安全检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要加大安全检查管理力度。安全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时起时落。
二、充分利用学校安全管理开展安全教育。
创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学校安全管理应该与其管理制度、生活方式、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的宣传教育,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安全教育的积极参与者与推行者。其一,学校要有一名领导负责本校安全管理工作,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其二,学校重视学生安全实践教育。学而时习之,重点在于实践。教师与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安全管理,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意识。这是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立脚点,它决定了学校安全教育的成败,同时也是学生是否能够健康成长的标志。其三,学校重视提升管理者与教师的交通安全管理素质要与时俱进。校领导与教师在安全管理上面必须亲力亲为,这是因为安全管理的格局还没有健全、完善,学校与教师不能因为自己恐慌而在学生中传播恐慌心理。在当前的形势下学校与教师要通过提高自己的安全管理实践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与教学水平。
三、家校合力,为小学生撑起安全防护网
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监护人,必须树立为孩子负责的意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放学时接送孩子,保证孩子的人身安全。
学校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通过家长会、网络、致家长的一封信、家访等形式联系。和家长共同探讨,交流安全自护的知识,安全教育才能顺序进行,从而实现家校合力,形成有效的安全教育。
2.幼儿园戏剧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篇二
由于经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老一辈的编剧工作者大多非科班出身,其从事编剧工作多是因为兴趣,缺乏专业的戏剧影视文学理论的教育与规范,从而造成我国的编剧水平整体偏低的局面。因此,教育部开始鼓励高校开设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就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当前,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多是去院(团)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工作,这就要求毕业生在创作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且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与娱乐需求的提升,剧本的创作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育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我国戏剧影视文学创新人才培育为核心命题,重点论述了我国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育的必要性与具体对策,这对于我国戏剧影视文学创新人才的培养与编剧行业水平的提升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1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育的必要性
1.1 文化产业迅速发展,高水平原创编剧人才供给不足
近年来,随着影视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至3.86%,在向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的发展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因此,开办戏剧影视文化专业就是为了中国戏剧影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培育人才。在现代电影工业和电视工业条件下,电影创意与策划成为影视产业链中最前端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具有前瞻性和谋略化的一个环节,它对影视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水平原创编剧人才供给明显不足。因此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1.2 文化传承压力增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分迫切
文化产业本质上是文化生产及再生产过程,从文学创作到艺术生产,从舞台表演到影视剧生产,其本身的行为过程就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当前,我国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面临失传的威胁,这无疑是中国文艺界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创新人才的培育。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育就是为了使戏曲、话剧、编剧等艺术形式发扬光大,并通过传承者的创新创作增强其生命力,使得我国的传统艺术能够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真正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献出力量。
2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育的对策
2.1 加快构建创新型戏剧影视文学人才培养计划
构建创新性人才培养计划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育的前提。由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设立的时间不长,戏剧影视文学培养的经验不足,戏剧影视文学人才培养的计划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创新性。出于对市场需求的迎合和匹配,许多综合大学与艺术院校虽然开设了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但是其培养模式并不成熟,从而造成授课老师组成比例不科学,且许多老师授课存在重点不清晰、不明确、不合理等问题。基于此,各大院校应该加快构建创新型戏剧影视文学人才培养计划,根据戏剧影视文学的学科特点,从理论知识、鉴赏能力、创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教学评估,并根据90后艺术学生的性格特征,制定科学、合理、可行、具有创新性的戏剧影视文学人才培养计划,例如重点在于培养我国编剧人才的专业素质、注重对学生独立自主创作能力的培养必须纳入培养体系,且必须制定配套的考核措施。
2.2 加速推进趣味型戏剧影视文学理论教学改革
强化理论基础知识的教育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育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学科特点与教育体系的多方面原因,在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方面,艺术类专业学生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即便是在戏剧影视文学方面的文化课,艺术类学生也存在害怕、畏难、抵触的心理。与表演创作等实践类课程不同,专业文化课程往往显得较为单调、枯燥、冗杂,由此也降低了艺术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必须加速推进趣味型戏剧影视文学理论教学改革,提升戏剧影视文学学生对文化课程的兴趣,夯实戏剧影视文学学生的理论基础,为学生后续在作品创作与艺术研究方面打下牢固的根基。首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多媒体教育改革,尽可能地将戏剧影视文学的理论课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其次,要充分采取案例教学法,运用戏剧影视文学的相关案例来讲解理论知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
2.3 加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育的基础。众所周知,我国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大纲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的创作能力有一定要求,即要在毕业前创作一部戏(通常学校采取戏曲、话剧等形式均可)。注重创作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各开办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综合院校或艺术院校都应该加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与引导,具体来说:第一,生活是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而观察力是创作者获取灵感的必要能力,因此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在教学培养中要注重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多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以期为后续创作提供丰富的优质素材;第二,老师应该积极参与学术的戏剧创作,并采取小组的合作编排模式,降低创作的难度(提升学生创作原创作品的可行性),且提升戏剧影视专业原创作品的质量;除此之外,要提升学生戏剧影视作品创作的严肃性,杜绝学生作品抄袭行为。
3 结语
总而言之,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育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客观需求。面对高水平原创编剧人才供给不足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分迫切的双重背景,综合大学与艺术院校加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育的关键在于戏剧影视文学人才培养计划的完善优化、戏剧影视文学理论教学的巩固强化、戏剧影视文学学生创作能力的引导培养,唯有做到三管齐下,才能真正实现我国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蓬勃发展,真正为我国文化影视产业的发展与文化戏剧的传承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冯艳.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语文学刊,2015(12):124-126.
[2]文玲,林茂.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教师,2015(11):21-22.
[3]孟伟伟.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实践性课程学习评价改革的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224-225.
[4]高思春.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以江南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为例[J].大众文艺,2012(20):255-256.
[5]郭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写作类课程互动式教学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16(2):139-140.
[6]董岑.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实践平台的构建[J].大舞台,2012(9):217-218.
[7]俞丽伟.戏剧影视文学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实施[J].四川戏剧,2015(5):126-129.
[8]金宏宇,原小平.影视与文学名著的日渐疏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196-201.
3.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教学探究 篇三
作者:
08期
幼儿园戏剧教育的内容、途径和实施策略
张金梅(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
儿童具有戏剧天性。戏剧是儿童把握外部世界、认识自我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是以3~6岁儿童戏剧素养启蒙为核心价值追求的一种艺术课程,旨在引导儿童用戏剧手段表达自我、认识和理解世界,逐步丰富自己的经验,进而成为一个开放、会合作、有创造力的完整的人。
(一)幼儿园戏剧教育的内容
当我们把戏剧看成是幼儿表达自我、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手段时,戏剧教育的内容就不再仅仅局限于“表演”了。在戏剧教育课程中,表达、创作和表演构成了戏剧教育的内容,它们共同承担了对儿童的“戏剧素养启蒙”。
1.戏剧表达
戏剧表达是指儿童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在假想的情景中,以角色或非角色的身份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儿童的戏剧表达从模仿、造型、控制和情感四个维度展开。
这里的“模仿”是指用身体(或言语)对人、动物、事物各种特性及其细节进行动态性再现、复制的能力。小班幼儿主要模仿熟悉的人或动物,如模仿小兔子跳、小老鼠偷吃食物、妈妈对宝宝说话的温柔语气等。中班幼儿主要模仿常见的人物或动物,如模仿小鸭和母鸭散步、游泳、觅食的动作和神态,模仿绘本中狐狸要吃掉小猪时凶恶的表情和小猪害怕狐狸的表情,并能初步模仿常见的过生日、吃饭、洗澡等生活事件的过程。大班幼儿通过模仿学习一些新的经验,如餐厅礼仪等。在模仿过程中,幼儿需要调动以往的经验,并借助感官,用表情、动作、声音和言语表达出来。幼儿的模仿可以不完全相同,通常带有他们自己对模仿对象的理解,是他们自己特有的表达。
这里的“造型”在对于身体而言时,是指用身体塑造静止形态的能力;在对于言语和声音而言时,更多的是指角色的音质,包括角色特有的音色、音速、语气和语调等特点。造型是静态的、瞬间的,是对身体运动的一种静止化,凸显瞬间的表情、动作、声音和言语特质及个性。小班幼儿可以是对熟悉的水果、小动物之类的造型;中班幼儿造型的范围和丰富程度都有所扩展,例如可以是大树和小鸟、顽皮的猴子和着急的老汉、富有爱心的爸爸和儿子等角色;大班幼儿的造型则更注重细节,比如海底世界里水草丛的不同形态、将军和士兵的不同表情、花木兰着女儿装和男儿装时的不同气质等。
这里的“控制”是指对身体运动和言语的快慢、动静、轻重、高低、大小、远近等相对性的把握。戏剧表达不仅仅是张扬的,也是有一定约束力的。这种约束力被一定情景所规定,并彰显戏剧的张力。小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提示下,用动作表现快慢、轻重、高低、大小、长短等,用声音表现音量的大小等。中班幼儿对动作的轻重、方位等的表现都会有所控制。大班幼儿可增加对“远近”的控制,如用不同的音量表现小丑鱼远远地看见爸爸和回到爸爸身边时的情景。
这里的“情感”是指基于情感体验与理解的角色情感共鸣与表现。情感贯穿于戏剧表达的全过程,在模仿、造型、控制过程中都伴随即时的情感体验、理解、共鸣。比较而言,从小班到大班,幼儿的情感表现是按从简单到较为复杂、从外显到逐步内隐的规律变化的。
2.戏剧创作
戏剧创作的主体是幼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在虚构的情景中将自己的想法转变为可感知的行动,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幼儿戏剧与成人戏剧有不同的特点与规律,成人戏剧倡导“剧本创作先行”理念,而幼儿戏剧是以“角色创作”(或角色塑造)为先,在角色造型、性格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基础上,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创作情节和场景。
就角色塑造而言,在一个场景中,从小班到大班,幼儿塑造的角色数量可由少到多。在小班,一个角色可与多个同一的角色互动。比如,小班戏剧主题活动“可爱的鼠小弟”,一个鼠小弟角色与多个幼儿扮演的大象(或猴子、长颈鹿等)互动。到大班,角色可增加到五六个。此外,从小班到大班,在角色塑造的内涵上可逐步从角色的外貌过渡到角色的行为特征、心理活动。比如,小班幼儿在扮演小兔、小熊、小老鼠时,只要能表现这些动物的体态、姿态即可,而大班幼儿扮演小丑鱼时就要表现出小丑鱼离家后各种复杂的情绪变化:开心、紧张、害怕、孤单、想念等。
情节的创作要紧紧围绕戏剧冲突展开。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表现戏剧冲突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对戏剧冲突解决的不同看法,需要通过集体协商形成相对一致的观点。教师既可入戏,扮演其中的角色,以高支配的方式引导幼儿创作;也可出戏,不扮演任何角色,以低支配的方式帮助幼儿创作。前者更适合小年龄幼儿的戏剧创作或者有难度的戏剧创作,后者适合大年龄幼儿的戏剧创作或者难度不大的戏剧创作。例如,在中班戏剧主题活动“大树和小鸟”的情节创作环节,砍树人要砍树,破坏大树和小鸟的家园是冲突点,由此发展出了大树和小鸟失去了森林家园、小鸟寻找各种解决办法、砍树人变成种树人、大家重建美好森林家园等一系列情节。教师只为幼儿设计戏剧冲突,情节的发展需交给幼儿去创作。
场景的创设是融入角色塑造和情节创作过程中的,即角色都是在一定场景中出现的,随着情节的发展,场景也会有变化。“场景”需要一定的布景或装置来表现。但是,对于幼儿园戏剧教育而言,为了鼓励幼儿的想象,也为了教师的方便易行,场景可以完全是空的,教师和幼儿可通过共同协商,将一个活动空间想象成一个房间、一片草地、一片树林、一块田地等。教师和幼儿也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标志将一个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场景,如用两条线表示河流,河流两岸的场景便自然形成;用一条线表示大门,门里门外的场景就此形成。
3.戏剧表演
戏剧表演在戏剧教育课程中有特殊的含义,它是指幼儿自己的“表演”:戏剧作品是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创作的;“表演”发生在幼儿园的各种空间,而不是正式的剧场;在幼儿相对熟悉一个角色之后,角色是可以经常变化的,而不必像成人演员一样扮演的角色是相对固定的;在一个班级中,演员与观众是流动的,而不是相互分离的;剧情细节可以让幼儿自由改变,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一种开放式的表演,和成人演出的“儿童剧”有很大的不同。
戏剧表演看起来是戏剧成果的展示,其实其过程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幼儿是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是如何与其他角色交流的,是如何恰当地处理舞台空间(上下场、站位和走位等)的,是如何与观众互动的。教师无需急于求成,更忌拔苗助长,而要基于幼儿戏剧经验的不断建构,帮助幼儿积累舞台表演经验。
戏剧表演的样式(体裁)以音乐剧、木偶戏、哑剧、话剧为主。不同年龄的幼儿,戏剧表演的样式可不同,小班幼儿以音乐剧表演为主,初步开展话剧表演;中班继续开展音乐剧表演,丰富木偶戏、话剧表演经验;大班继续丰富音乐剧、木偶戏、话剧的表演经验,开始表演哑剧。这是对儿童戏剧能力和戏剧表演样式特性综合加以考虑的结果。学前儿童的戏剧表达多以肢体动作为主,言语表达难度较大,年龄越小的儿童越需要借助乐曲、歌曲、舞蹈以及木偶等辅助手段。
(二)幼儿园戏剧教育的途径
儿童戏剧教育作为儿童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像美术教育、音乐教育那样进入幼儿园课程呢?结合幼儿园课程组织形式,我们试着通过戏剧游戏、戏剧主题活动和戏剧工作坊三种途径将戏剧教育与幼儿园已有课程加以整合。
1.戏剧游戏
戏剧游戏是指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动作与表情、声音与语言进行感知、想象和表达的游戏活动。这一组织形态以其简短(3~5分钟左右)、有趣、灵活的特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主要可在幼儿一日生活的过渡、等待环节开展。此外,戏剧游戏也可渗透到各领域活动中去,作为教学手段加以运用。例如,在绘本教学中,戏剧游戏的运用可以使幼儿对绘本人物、情节、主题的体验更立体,表达更生动,理解更深刻。
2.戏剧主题活动
戏剧主题活动是指围绕某一主题,依从幼儿的戏剧经验,师幼共同建构的一系列戏剧活动。它从戏剧表达(角色的体验与表达)开始,发展到戏剧创作(戏剧冲突的创作和问题的解决),最终形成戏剧表演。戏剧主题活动完全可以与幼儿园现有的主题活动课程整合。和其他主题活动一样,戏剧主题活动也需要进行主题墙和区域环境的创设、亲子活动的安排等。在时间安排上,一个主题大约可以进行4周左右。主题的导入、戏剧表达和戏剧创作需要2周时间,随后2周可进行戏剧表演。戏剧表演包括剧本完善、角色塑造以及开放式的舞台排演,也包括服装、道具准备和场景制作。当然,在这2周时间内,可以适当安排其他领域或主题的活动,以避免任务单一而给幼儿带来倦怠感。一个戏剧主题活动结束后,如果有幼儿仍然对戏剧表演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幼儿到表演区继续表演,以满足幼儿的需要。
3.戏剧工作坊
戏剧工作坊是指在专门的戏剧空间中,在区域活动时间,引导者带领少数幼儿(8~10名)围绕特定的主题,经由动作、声音、语言等共同创作戏剧的角色、情节和情景,并在创作过程中反映自身独特的经历,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儿童戏剧教育的组织形式。如果说戏剧主题活动是为了适应当前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的需要,以集体教学为主,那么戏剧工作坊就是一种小组教学活动。戏剧工作坊的内容可以来自幼儿园正在实施的主题活动课程,也可以是戏剧活动自身的主题,还可以来自幼儿的各种生活事件。在这里,幼儿有足够的空间尽情舒展,尝试各种表达方式;也有充足的时间得到教师的充分关注,充分地与教师和同伴互动。每次工作坊的活动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
(三)幼儿园戏剧教育的实施策略
戏剧教育活动和其他领域活动的最大不同是,教师要经常与幼儿以角色的身份互动,要借助多种戏剧教学策略。英国戏剧教学学者Jonothan Neelands等人总结了70大类戏剧教学策略。我们结合幼儿戏剧经验建构的需要、教师组织幼儿戏剧活动的需要,通过实践验证,对这些戏剧教学策略作了筛选,并按角色、情节和场景这三个戏剧要素进行归类,归纳出以下常用的策略。
1.角色塑造的策略
“定格”。这是最为常见的角色塑造策略,幼儿经过思考后将角色动作、形态用静止的肢体、表情造型表现出来。
“轮廓图”。这是指通过对角色的面部特征、服装、携带的工具等的描述、绘画和扮演,达成对角色外形以及行为方式的深度理解和表达。例如,中班幼儿对砍树人轮廓图的描述有:大嘴巴、大眼睛、大胡子,脸上有脏东西;穿着牛仔衣、牛仔裤、皮马甲;扛着斧头,提着锯子,背着绳子,等等,教师一边倾听一边画出来,由此幼儿想象中的砍树人形象就变成了画面,幼儿可据此扮演。
“雕塑家”。这是指参与者将他人“塑造”成一个雕像,以反映自身对特定主题及人们的想法。参与者在摆弄他人肢体“塑造”“雕像”的过程中,表达了自己对角色外形、姿态的认识和理解。
“全班/小组扮演”。这是指全班或一个小组扮演同一个角色,以满足所有幼儿的参与欲望,同时缓解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的紧张感。
2.情节创作的策略
“教师入戏和出戏”。这是指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带领幼儿创作情节,是最常见的以角色带动情节创作的策略。
“坐针毡”。这是指某个人(教师或幼儿)扮演角色,接受其他人的询问。扮演者可以坐在特定位子(“针毡”)、穿上某件衣服,或拿着某个物品来示意所扮演的角色。比如,教师或幼儿扮演的“狐狸”戴上狐狸的帽子坐“针毡”,“小猪们”对狐狸提出有关会不会吃掉自己的问题,在狐狸与小猪的对话中呈现情节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良心巷”。这是指全体参与者分成两列,中间留有一个角色可以通过的空间,这个角色穿过这条“巷子”时,其他参与者以某角色或自己的身份提出意见和看法,或者说出对该角色的想法。
“神秘之物”。这是指以物品的象征性来引出情节,比如一把钥匙象征着权力,那么它会是谁的钥匙?谁也想要拥有这把钥匙?
“会议或仪式典礼”。这是指以举办会议或者按仪式典礼的特定程序设计情节的发展。
3.场景创设的策略
场景创设的策略通常与角色创作和情节创作的策略一起使用。
“镜像画面”。这是指运用肢体形态,集体复制出一个视像画面,从而具体呈现某个生活场景或事件。其中既可以有对角色造型的创作,也可以有对场景的展现。比如,几个幼儿可以合作用肢体表现有山、有水、有花草、有树木的森林家园。
“故事地图”。这是指想象与描画故事中主要角色的行进路线、活动场景,这里既有情节的创作,也有对每一个情节发展的场景的描画。比如,幼儿绘制的小花鸭迷路后的路线图上有草地、树林、小河、小花鸭的家等,并说出了小花鸭经过这些场景时发生的故事,随后参考此故事地图作了即兴表演。
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不仅可以成为幼儿园艺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成为幼儿园整个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说,有了戏剧教育的幼儿园课程,是更加完整的课程。
戏剧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陈守红(广东珠海市博爱幼儿园)
我们把戏剧主题活动界定为:围绕某一主题,依从儿童戏剧经验,师幼共同建构的一系列戏剧活动,即从戏剧表达(角色的体验与表达)开始,发展到戏剧创作(戏剧冲突的创作和问题的解决),最终形成戏剧表演。戏剧主题活动通过导入、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四个层次实现幼儿戏剧经验的完整构建。
(一)戏剧主题活动的设计
我们通常会让每位教师就主题的选择和主题活动如何开展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汇集尽可能多的设想后进行讨论、质疑、分析,最终形成切实可行的方案。一个戏剧主题活动方案包括主题说明(背景、来源)、主题目标、区域设置、家长工作、资源配置、活动安排表和具体活动设计。
1.主题活动的来源和选择
什么样的主题可以成为戏剧活动的主题?除了需遵循一般的原则,如考虑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幼儿的经验、教育的价值和教育资源配置等因素,还需要考虑戏剧活动主题的特点,如是否具有鲜明的角色、吸引人的情节以及戏剧冲突等。戏剧活动的主题应可供幼儿持续一段时间的深入探索,可以不断生成新的活动,有充分的创作和拓展空间,可灵活地采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
戏剧活动主题的来源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艺术作品(文学、影视动画、音乐、美术、戏曲等);(2)自然现象;(3)社会现象。其中,艺术作品是戏剧活动主题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文学作品(故事、诗歌)、影视作品。音乐、美术和戏曲是我们拓展的内容,如戏剧主题活动“小鸭的故事”就是由歌曲《迷路的小花鸭》拓展而来的。由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引发的主题,大多由师幼根据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开展创作,如“我是环保小卫士”就是根据人们乱扔垃圾引发的一系列污染问题而进行创作和表演的音乐剧主题活动。在此类戏剧主题活动中,幼儿可以更真实、轻松地通过戏剧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认识,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戏剧创作者。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和戏剧经验的丰富程度不同,因此小班多以文学作品作为主题的来源,教师往往会较多地选择绘本故事,到中大班,慢慢地将其他艺术作品以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为主题的来源,戏剧创作的分量也随之慢慢加大。
在戏剧主题活动设计的文本中,在主题说明部分一般应写上主题的来源、选择主题的理由、主要活动思路、活动中的重难点以及注意事项。
2.主题活动目标
幼儿园戏剧教育目标通常分为认知、技能(能力)和情感态度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的目标包括各种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戏剧话题相关的知识两个方面;技能(能力)领域的目标包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合作能力四个方面;情感态度领域的目标包括参与活动和角色情感两个方面。戏剧主题活动的目标应依据上述目标,结合戏剧教育课程的年龄阶段目标和该活动的内容来制定,确保目标指向幼儿经验的完整获得。
3.区域设置
与一般的主题活动设计一样,我们在设计戏剧主题活动时也需要对展示区和其他各类区域进行规划,为幼儿营造戏剧的氛围,提供展示的平台,也为幼儿提供继续进行戏剧艺术探索与创作的时间、空间和材料。“展示区”包括主题墙和剧场表演活动记录。主题墙可呈现主题的来源、主题网络图、主题活动中不同阶段的活动照片、幼儿美术作品、图片资料、创作中的讨论记录等。剧场表演活动记录需要呈现师幼创作的剧本、幼儿表演前的角色分工和自主选择角色的记录以及排练、预演和正式演出、剧场和海报的照片。区域设置的重点在语言区、美工区和表演区。在设计时,除了安排各区域的活动内容,还应提出需要投放的材料。如,语言区一般需投放与主题相关的音像资料、读本和图片;美工区一般需投放与主题相关的材料,以便幼儿创作剧本、制作道具、设计制作角色服饰、制作场景等;表演区一般需提供幼儿表演用的剧本、道具、服饰以及其他表演材料。
4.家长工作
教师一般可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告知家长开展戏剧主题活动的消息,简明地介绍开展活动的缘由、意义和即将开展的主要活动,列出请家长配合进行的教育活动和需要家长提供的教育资源。此外,还可以通过日常交流、网络平台、家长园地等方式随时交流戏剧主题活动开展的情况。
5.资源配置
教师可列出主题资源配置一览表,写明需要什么资源、数量多少、可通过什么渠道解决、需要与什么部门协调,以及需要购买的物品的经费预算等,做到统筹安排。
6.系列活动的安排和设计
戏剧主题活动不需要有目的地统整其他领域的活动,突出的是戏剧经验的构建,其他领域的活动只是戏剧经验获得的辅助和铺垫。戏剧主题活动的程式是戏剧导入→戏剧表达→戏剧创作→戏剧表演。其中,戏剧的导入、表达和创作一般需要2周的时间,一般小班安排9~10个系列戏剧活动,中班安排10~12个系列戏剧活动,大班安排12~15个系列戏剧活动,戏剧表演在2周内完成。
具体的系列活动设计是教师对一系列集体戏剧教学活动的预设方案,包括活动目标、准备、过程、延伸和建议几个部分。在戏剧表演部分要附上师幼共同创作的剧本,可以分幕写。
(二)戏剧主题活动实施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系
在戏剧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除了需要遵循和运用一般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外,教师需要根据戏剧教育的特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戏剧导入、戏剧表达、戏剧创作、戏剧表演四个层面的关系
戏剧导入是引发幼儿进行戏剧创作的开端,也是对主题相关经验的铺垫。导入要自然,要起到激发幼儿兴趣的作用。导入的方式可以多样,教师可以在环境创设中有意地投放相关的材料,引起幼儿的关注。如开展“京剧脸谱”戏剧主题活动时,教师在美工区投放了各式脸谱,幼儿一下就被吸引了,他们主动开展了对脸谱的讨论;也可以从幼儿熟悉的话题、一本绘本故事的欣赏、一首歌曲的学习、一部影片的观赏、一幅画作的鉴赏等导入。一般来说,以艺术作品为来源的主题大多用艺术作品的欣赏来导入,而以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为来源的主题多通过谈话引起回忆和再次体验来导入。
戏剧表达以塑造角色为主,即幼儿对角色的典型动作、语言、声音进行充分的探索与表达。例如,在戏剧主题活动“西游记”中,幼儿对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的神态、典型动作、声音特点等进行分析、模仿,体会角色的特点;在戏剧主题活动“变大变小的狮子”中,教师先引导幼儿揣摩胆小时的狮子和胆大时的狮子的动作、声音和神态,让幼儿对角色进行充分的表达。
戏剧创作是在戏剧表达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新增角色、设计戏剧冲突来引导幼儿创作戏剧情节。戏剧创作活动强调幼儿的创造性,特别是对原艺术作品的改编。例如,在戏剧主题活动“海底总动员”中安排了两个“我来救尼蒙”的创作活动。活动中,幼儿需要创编水草、贝壳、章鱼等角色,知道尼蒙遇险时的语言、表情及动作等,大胆地运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帮助尼蒙的想法,创编情节,并扮演营救者角色。
戏剧表演则是在戏剧表达和戏剧创作的基础上,在观众面前分角色表演一定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角色的选择与装扮、剧场的布置、分幕排练和正式表演等内容。例如,在“海底总动员”戏剧主题活动中,在戏剧表演部分首先安排了“我要扮演×××”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或通过竞选办法选择自己要扮演的角色;接着进行六幕的排练(尼蒙出动、尼蒙与水草、尼蒙与贝壳、尼蒙与章鱼、寻找尼蒙、海底大营救);再进行完整的排演;最后是正式的演出。与此同时,师幼一起进行剧场的布置,并在展示区呈现排演、预演和正式演出的时间安排、海报和照片等。
导入、表达、创作、表演是依次进行的,导入是主题活动的开端;表达是对角色的充分感受、体验和探索;创作是幼儿将想法转变为行为,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的过程,强调的是幼儿在表达基础上的创造;表演是在表达和创作的基础上的整体展现。这四个层次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注重每个环节的组织,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切莫急于求成,用现成的剧本直接排练,然后进行表演,这样将失去戏剧教育的真正意义。
2.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的关系
在戏剧主题活动中,比较多的是情感和艺术形式的体验和表达。幼儿的活动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相比其他领域更容易生成新的活动,因此,教师不能死板地追随计划,而要追随幼儿,依据自己对幼儿细致的观察,敏感地捕捉蕴含其中的价值,生成有意义的活动。在表达、创作和表演各层次的活动中,教师尤其要关注戏剧创作活动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生成活动。对幼儿的创作,不管是教师预设的,还是幼儿生成的,都要给予及时和恰当的肯定和指导,以保护幼儿的创作兴趣和热情。例如,在中班戏剧主题活动“狮子王”中,教师预设了“美丽的森林”的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单人或多人通过肢体动作进行场景创作。在讨论中,幼儿认为森林里的瀑布很美,他们很喜欢,提出要进行“瀑布”的创作。这本不是教师预设的内容,因为表现“瀑布”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难度比较大。这时,教师需及时调动幼儿对瀑布的已有经验,抓住水由高往下流动的特点,启发幼儿创作。最后,几名幼儿通过站位的高低和手臂的上下摆动形象地创作了“瀑布”的场景。
3.自主性与戏剧契约的关系
戏剧主题活动通常以集体教学形式展开,而我国幼儿园师幼比普遍较低,两位教师要面对三四十名幼儿开展戏剧活动,难免会出现混乱或失控的情况,使得活动无法顺利进行。在其他领域的活动中,教师往往会通过语言、眼神、动作来提醒幼儿遵守常规,以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但在戏剧活动中,师幼入戏后都在扮演角色,教师不宜再以教师的身份去强调纪律,否则会影响角色的情绪,影响戏剧活动的进程和流畅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采用“戏剧契约”的办法,即师幼共同约定戏剧活动中须遵守的规则。戏剧契约可通过游戏的形式建立,或以活动中的一些事件为契机来建立;可通过教师入戏以权威的身份来维护,或赋予幼儿角色任务来维护。契约可以提前约定,也可以临时提出。例如,在“美丽的森林”戏剧主题活动中,场景创作完成后,教师扮演的小狮子辛巴参观由各组幼儿扮演的场景,扮演花的一组幼儿却在手舞足蹈并大声交谈,这时,教师以辛巴的语气说:“我来到美丽的森林,森林很安静,只听到小鸟和流水的声音。”扮演花的幼儿便自觉地遵守“辛巴”临时提出的“安静的森林”的契约迅速地安静了下来。
戏剧契约的制定和运用,是为了保证戏剧活动的顺利进行。在遵守契约的基础上.幼儿才可以有机会、有条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大胆地表现自己,可以说戏剧契约是幼儿在戏剧活动中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当然教师需要把握好运用戏剧契约的度和量。
4.资源与戏剧主题活动开展的关系
资源关系到一个戏剧主题活动的开展是否顺利,是否深入,是否有效。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和挖掘社区和家长的资源来为戏剧主题活动的实施服务。例如,在开展“三个和尚”戏剧主题活动时,教师可带领幼儿参观寺庙,与僧人互动,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为开展创作和表演做好经验的铺垫。家长对戏剧教育的认识和态度很重要,家园教育的一致可促进戏剧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戏剧表演中,家长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扮演重要的角色,得到更多表现的机会,为此,教师要引导家长理解戏剧是一个合作的产物,角色无论大小,无论任务轻重,谁都不可或缺,要肯定和尊重孩子在戏剧活动中所选择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这也是戏剧教育的意义所在。家长在了解到戏剧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后,便会积极主动地为戏剧主题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总之,资源可以为戏剧主题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资源越丰富,主题活动就有可能进行得越深入、越精彩。当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运用,教师要学会筛选。
幼儿园戏剧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李宗玉(江苏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
杨梅佐(江苏南京市第二幼儿园)
戏剧游戏是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进行感知、想象和表达的游戏活动。已有研究者根据不同功能,把幼儿园常用的戏剧游戏分为7种类型:放松游戏、感知游戏、模仿游戏、想象游戏、造型游戏、控制游戏和专注游戏(详见附录),每一类型的戏剧游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戏剧游戏。
(一)戏剧游戏的实施途径
教师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开展幼儿园戏剧游戏。
1.教师可以在幼儿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或者某一个时间段单独开展戏剧游戏。例如,晨间锻炼后,戏剧游戏“走走停停”可以帮助幼儿舒缓身心:幼儿自由走动,甩甩手腕、甩甩手指、弯弯腰、踢踢腿、抖抖脚,听到教师的口令“停”的时候就停下来,听到教师的口令“打招呼”时以拍手掌的方式与身边的同伴打招呼,打完招呼后,继续走动。教师可以数次喊“停”“打招呼”,幼儿则以不同动作或姿态打招呼。然后,全体幼儿坐下或躺在地上,闭目聆听教师或同伴提示的声音,如心跳声、风声、鸟叫声等。
2.教师可以将戏剧游戏作为戏剧教学活动的热身、放松环节。戏剧游戏用在戏剧教学活动开始时,可以帮助幼儿很快进入戏剧的氛围。此时的戏剧游戏相当于教学活动中的导入环节。教师也可以将戏剧游戏(特别是放松游戏)用在戏剧活动的结尾部分,以帮助幼儿在戏剧活动后恢复、稳定情绪。此时的戏剧游戏相当于教学活动中的结束放松环节。例如,戏剧游戏“白云飘飘”就可以运用到这两个环节中。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幼儿全身处于放松状态,在教师语言的提示下运用肢体动作表达“白云飘来了”“两朵白云轻轻地触摸”“几朵白云轻轻抱在一起”等情景(教师的声音要轻、语速要慢)。幼儿在这样的情景中既可以进入用肢体表达的戏剧状态,也可以使紧张、亢奋的情绪恢复平静。
3.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等领域的活动中尝试渗透戏剧游戏。例如,在小班进行绘本阅读活动“小刺猬摘果子”时,教师可以渗透戏剧游戏“果宝宝”。当讨论到“小刺猬在树林里看到树上长了许多果子”时,教师请幼儿猜猜“小小刺猬看到了什么水果”,幼儿用表情或肢体动作表达“甜甜的苹果”“酸酸的草莓”“弯弯的香蕉”“大大的菠萝”等。这样既可帮助幼儿借助教师的语言提示和自己的记忆进行简单的即兴表演,丰富戏剧表达经验,又能激发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
4.有些戏剧游戏有了家长的参与会变得更有趣、更富有挑战性,所以,教师也可以尝试在亲子活动中运用合适的戏剧游戏,以增加趣味性,锻炼幼儿的能力。例如,在进行亲子活动“春天里的活动”时,可以渗透戏剧游戏“旅行”:2~3个家庭组成一组,教师指定表现“旅行中的交通工具”,各组成员发挥想象,用身体动作合作表现“小轿车”“双层旅游大巴”“火车”“飞机”“轮船”等;教师指定表现“旅行中的一个情景”,各组成员结合旅行的经验,合作表现“在海边拾贝壳堆城堡”“爬山坡前后搀扶”“在草地野营”等情景。这种游戏妙趣横生,家长就其中的造型与动作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指导,孩子们也积极投入其中,从而增进了亲子间和同伴间的沟通。
(二)组织戏剧游戏的注意事项
幼儿园戏剧游戏的组织者主要由教师担任。教师在组织戏剧游戏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先要清楚戏剧游戏的玩法、重点与难点以及所需的条件(场地、材料),并且事先处理好周围环境中的某些细节(如有些东西需要盖起来,有些桌柜需要移动等)。
2.要合理安排戏剧游戏时间。单独进行的戏剧游戏在时间安排上可以灵活些,但宜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戏剧教学活动的热身、结束放松环节使用戏剧游戏时,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以内。
3.戏剧游戏开始前,不宜让幼儿做激烈活动。戏剧游戏通常从呼吸运动开始,以帮助幼儿消除杂念,达到静心的效果。一般第一步是简单的动作练习,之后是感知、想象、探索,这样安排可以让幼儿借着练习逐渐进入设计的情景,发挥创造性,消除可能产生的畏惧感,充分适应后续的活动。
4.作为引导者,需要更加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状态。要关注戏剧游戏进度、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幼儿全身心投入时音量的控制、幼儿偏离主题时的处理方法,等等。
5.每个戏剧游戏可以重复玩,幼儿越熟悉规则就会越投入。在后期,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对戏剧游戏进行创编,改变其中的角色和玩法。
(三)戏剧游戏中的指导要点
教师作为指导者,在幼儿进行戏剧游戏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戏剧游戏的特点。在戏剧游戏中,幼儿以戏剧的自然学习方法,如模仿、造型、控制和想象等来学习语言、动作与社会行为等,他们通常将自己置身于想象的戏剧情景中来表现熟悉的经验,并衍生出新的经验。教师应把握戏剧游戏的这些主要特点,在指导戏剧游戏时关注每个幼儿在想象的戏剧情景中运用智能、体能与直觉进行即兴式、创造性表现的状态。有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戏剧教学策略来调整游戏的节奏,以便观察与发现每个幼儿的表现。有些由一般性游戏改编而来的戏剧游戏,更需要突出戏剧创作的特点。例如,对“石头剪刀布”戏剧游戏,教师在理解它与原有游戏的不同之处后,把重点先放在幼儿身体造型上,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表达、创造“石头”“剪刀”“布”的造型。在此基础上,再满足大班幼儿的竞争心理需要,进行团队挑战比赛和3人一组合作比赛,这样的调整突出了戏剧游戏的特点,增加了假想的游戏情景“我是一个……可以做……”,把全体幼儿带入充满情趣的造型活动中,促进幼儿在模仿、造型、控制和想象等方面都有所发展,这种价值是原游戏所不具备的.。
2.捕捉幼儿在细节上的表现。每个幼儿都会运用自身的经验来参与戏剧游戏,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临场的观察、想象与反应等能力,发现幼儿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思考与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自发性表现以及这些方面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渐进转化的细节,一方面及时给予点拨,促进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及时肯定和分享个体独特的经验。例如,大班戏剧游戏“行军路上”,幼儿在教师叙述的情景中以“士兵”的角色,根据听到的音效,大胆想象军队在行军路上遇到的场景,以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肢体动作以及合适的反应表现行军路上不同的前进动作。在这个游戏中有三个情景片断特别细致地反映了幼儿的表现:教师播放水流声时,问“士兵”:“我们的军队又来到了哪里?”“士兵”们说河边、溪边、海边等。教师又问:“我们的军队是怎么过河的呢?”有的说水过河,有的说游泳过河,有的说用倒下的大树架桥过河,他们纷纷用动作表示。“士兵”水过河时,手上都“拿着鞋子”。教师发现有个“士兵”双手都做出了拉着裤腿的动作,就问他:“你的鞋子呢?不会被水冲走了吧?”这个“士兵”回答:“我不是背了包嘛,我放包里了!”还有一个“士兵”在“走”大树架成的独木桥时,走着走着突然跪在地上慢慢爬了起来,教师悄悄地问他:“你怎么改爬了?”他回答:“独木桥太窄了,我怕掉下去,还是爬着过比较安全!”教师将捕捉到的这些细节以“情景回放”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欣赏,观察同伴在想象的情景中是如何用肢体动作表达和思考的,从而学习同伴表达的经验和技巧,这样有助于幼儿共同提升戏剧表达能力。
3.给予幼儿更多自主体验的空间。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戏剧游戏,一般都经历对角色的理解和接受、酝酿及执行这三个步骤,这也是重要的学习过程。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水平的内容,给予每个幼儿自主体验、实践的空间,不要干预或限制幼儿身体、心灵、思想方面的自主表达。例如,在“捏面人”这个合作性戏剧游戏中,“捏面人”和“面团”之间有较多的语言和身体方面的互动,甚至情感的互动交流。比如,“捏面人”要先想好自己捏什么样的东西,告知同伴,再将同伴的身体当作“面团”摆出想捏物品的形态。在这个过程中,“捏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来调整作品,以达到形象的效果。游戏后半程,“面团”可用语言建议“捏面人”怎么调整自己的身体,但自己不能动,只能用肢体塑造物品的静止形态。第二次、第三次游戏在背景音乐中进行,“捏面人”随着舒缓的音乐慢慢地捏捏对方的头、肩、手臂、腿、肚子、背等身体部位,最后在快节奏的背景音乐下给“面团”做造型。在组织与指导戏剧游戏时,教师通常要放慢游戏的节奏,宜缓不宜急。慢,才能让幼儿的表达更加细致、生动;慢,才能让幼儿的体验更为深刻,触及内心。
附:幼儿戏剧游戏类型及游戏例举
一、放松游戏:身体与情绪进入松弛、平稳的状态,使心理状态进入或走出虚构的戏剧情景。放松游戏可作为戏剧活动的暖身活动,也可作为结束活动。
个子拉拉长(小班)
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师幼一起自由地站立。教师轻轻地说:“太阳出来了,身体晒得暖洋洋的。感觉身体向上长,拉长了……”师幼一起想象自己正在被拉升,双臂向上伸展,直到最高点,然后身体慢慢放松恢复自然状态。
我是一片羽毛(大班)
播放舒缓的音乐,幼儿跟着音乐尝试放松身体,想象一片羽毛飘浮的各种造型。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现在,你就是一片羽毛,在天空中飘啊飘,飘啊飘,首先是你的胳膊往上飘起来,然后是你的脚和头也飘起来了,最后你的整个身体都跟着飘起来了……”接着,幼儿尝试进行“羽毛”的合作造型,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几片羽毛飘啊飘,飘啊飘,突然聚到了一起,他们手拉着手去旅行了!几片羽毛轻轻地抱在一起,几片羽毛排成一队……”
二、感知游戏:在真实或虚构的情景里,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感受,表现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合拢张开(小班)
幼儿围坐在一起,教师播放音乐(节奏可以由慢逐渐变快),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做动作:
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小手拍一拍(五指并拢握拳、五指张开,反复两遍,拍手两下)。
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小手拍一拍(动作同上)。
爬呀爬呀爬呀爬,爬到小脸上(小手从脚背开始顺着腿、身体向上,一直“爬”到脸上)。
这是眼睛,这是嘴巴,这是小鼻子,啊欠――(双手手指指眼睛、嘴巴、鼻子后,做个打喷嚏的姿势,并发出象声词“啊欠”)。
背上的图形(大班)
这一游戏旨在让幼儿在没有语言提示的情况下相互触摸,传递信息,让对方感知自己要表达的内容。第一次游戏:背上的图形。教师:“请一个小朋友先看图片,在下一个小朋友的背上画下来。这个小朋友不能用嘴巴说出图片名称,只能把自己的感觉再画在下一个小朋友的背上,这样一个一个传递下去,最后一个小朋友来告诉大家答案是什么。”第二次游戏:脑袋上的图形。教师:“刚才玩的时候,我发现小朋友穿的衣服有点多,所以有些人画的时候感觉不是很明显,现在我们把图形画在身体的什么地方会更有感觉呢?”(脸上。)第三次游戏:手上的图形。教师:“这次我们来试试在手心上画一画,看看感觉如何?”
三、模仿游戏:对人或物的特性、运动过程及其细节用身体或声音再现、复制,需要以细致的观察作为基础。
蜗牛搬家(中班)
第一步:幼儿用身体做“蜗牛”造型。教师:“蜗牛是什么样的?大家一起来变蜗牛,变变变,我是小蜗牛!”(幼儿造型)第二步:玩“蜗牛搬家”。幼儿找一个位置当作自己的家,互相之间留有一定的空位。教师念儿歌:“小蜗牛慢慢爬。爬呀爬呀爬,爬到了山坡上,咕噜咕噜滚下来。滚下来,继续爬,碰到大青蛙,赶紧躲回家。”幼儿用肢体表现相应儿歌内容。
老鼠娶亲(大班)
这个游戏由中国传统剪纸故事《老鼠娶亲》改编而来。第一步:欣赏故事《老鼠娶亲》。幼儿对故事中热闹的娶亲场面和人物造型非常感兴趣,比如,抬花轿、吹喇叭、吹唢呐、打鼓、抬礼品、放鞭炮等动作造型。第二步:教师和幼儿共同分析人物的动作特点,再请幼儿模仿这些单个的动作。第三步:播放背景音乐,幼儿分角色模仿表演“老鼠娶亲”情景。
四、想象游戏:调动已有经验,联系新经验,重组已有经验,以创造出新的情景、角色与故事情节。
月亮出来了(中班)
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师幼自由地图坐在一起。教师:“月亮出来了,周围安静极了。忙碌了一天的孩子要睡觉了,工作了一天的大人也要休息了,小鸟安静地停在树梢上,调皮的小老鼠轻轻地走出来了……”先请幼儿讨论“调皮的小老鼠在夜里会做什么”。接着,随着教师的语言描述,幼儿自由想象并以肢体动作来表达调皮的小老鼠夜里活动的情景。
五只猴子荡秋千(大班)
这是由手指游戏“五只猴子荡秋千”改编的。
第一步:全体幼儿伴随儿歌做手指游戏。
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两手五指左右摇摆)。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一只手伸开不动,另一只手四指合拢做鳄鱼嘴巴状去咬另一只手)。
四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两手四指左右摇摆)。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动作同上)。
三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两手三指左右摇摆)。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动作同上)。
二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两手二指左右摇摆)。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动作同上)。
一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两手一指左右摇摆)。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动作同上)。
第二步:幼儿两两合作进行表演。两人面对面站立,一人扮演猴子,另一人扮演鳄鱼,一起念儿歌并做手指游戏。当念到“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时,“鳄鱼”就用手指快速地捉住“猴子”的手指。
第三步:“猴子”被抓住后,就要想办法说服“鳄鱼”不吃自己。这个环节是发挥幼儿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扮演猴子的幼儿要能机智灵活地结合生活经验和听说过的故事想象有关情节,想办法说服鳄鱼不吃掉自己。比如“猴子”说:“鳄鱼鳄鱼,天冷了,我这只‘猴子’要去给奶奶送帽子,你不能吃掉我,要不然奶奶就会生病了。你是条好心的鳄鱼,你一定会同意的!”“鳄鱼”觉得这是懂得关心人的猴子,就同意不吃了。
五、造型游戏:用肢体塑造人或物的静止形态,可以单人做,也可以多人合作。造型游戏可增强幼儿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热闹的马路(大班)
幼儿分组,每组1~8名,先讨论“热闹的马路上有什么,马路边有什么”。讨论后,每组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和想象的情景,运用肢体合作造型,表现“热闹的马路”。
千姿百态的树(大班)
这一游戏重在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塑造不同的树,可以一人或多人合作塑造。在游戏前,幼儿对各种树的形态有丰富的认识,如知道不同的树有着不同的形态,有粗粗的梧桐树、笔直的松树、摇摆的垂柳等。游戏时,先请幼儿回忆关于各种树的经验。教师:“你们见过哪些树?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动作表现一种你见过的树。1、2、3,变,变,变,我们的身体变成树!”(幼儿造型)然后,在背景音乐中,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塑造各种不同的树。教师可以提醒幼儿:“有的树树干很粗,有的树有很多树枝,那我们怎么来表现呢?你们还见过什么奇怪的树?怎么来表现呢?”
六、控制游戏:在虚构的情景中,把握身体运动的大小、轻重、速度、空间(高低、上下、内外等),可增强幼儿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谁轻谁重(小班)
幼儿四散站着,教师请幼儿跟身边的同伴说说什么动物走路脚步重什么动物走路脚步轻,什么物品重什么物品轻等。然后,幼儿跟随教师口令做动作。比如,大象来了(幼儿模仿大象走路以重重的跺脚动作表示重),小鸡来了(幼儿模仿小鸡踮起脚尖走路表示轻);火车开来了,轰隆轰隆(幼儿以重重的跺脚动作和粗粗的声音表示重),小玩具车开来了,嘀嘀嘀(幼儿用轻轻的动作和小小的声音表示轻);搬个重重的西瓜(幼儿两手环抱表示搬,并伴随“哎哟哎哟”的声音),拿个小小的草莓(幼儿动作轻轻地)…
铁皮人加油(中班)
这个游戏与传统的“木头人”游戏有相同的地方,都强调幼儿对身体的控制,但这个游戏增添了“油桶”这一角色,游戏的情景性和趣味性更强。该游戏重在引导幼儿在相互配合中学会控制肢体各部位的动与静。游戏可先由“铁皮人”游戏导入。教师:“铁皮人走路是什么样子的?铁皮人生锈时可以摆出哪些造型?”然后师幼一起玩“铁皮人加油”的游戏。教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新游戏‘铁皮人加油’,两个人一组商量好谁扮演‘铁皮人’,谁扮演‘油桶’。你们随着音乐节奏一起模仿‘铁皮人’走路,听到‘生锈了’(音乐停止),‘铁皮人’保持造型不动,‘油桶’去给‘铁皮人’加油,油点到哪个身体部位,‘铁皮人’就活动哪个部位。”第二、三次游戏时教师可以调整音乐节奏,幼儿随音乐调整身体动作。
七、专注游戏:使感官与情绪状态、语言与思维聚焦于某一专门任务,以便对人、物作出灵敏的反应,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赤脚行走(小班)
随着轻柔的背景音乐,幼儿赤脚坐在地板上,教师:“今天,我们的小脚要出来呼吸了,做做操”,“小脚小脚弯弯、小脚小脚捏捏、小脚小脚揉揉、小脚小脚搓搓……”幼儿随着音乐调控自己的小脚做相应的动作。接着教师说:“我们的小脚要去散步了,你们可以在地板、地毯、鹅卵石、草地、沙土里自由地走来走去。”幼儿赤着脚自由行走或踏在地板、地毯、鹅卵石草地、沙土地等不同质地的地面,集中注意力,以脚底的触觉感知光滑、粗糙、柔软、坚硬等不同感觉,并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小班幼儿会从开始的紧张或不自在,到后来逐渐放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觉。这个游戏一般在夏天进行。
顺风耳(中班)
师幼一起以自由舒服的姿势躺在地板上,教师:“我们每人都有一对‘顺风耳’,能听见周围很细小的声音,也能听到远方传来的声音。你们要保持安静啊。”接着,请幼儿专注倾听,如刮风的声音、风中小树叶沙沙的声音、户外汽车声、园内有人活动的声音、自己的心跳声等。
(以上戏剧游戏由江苏南京市于家巷幼儿园、南京市第三幼儿园、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提供。)
4.关于智慧城市若干问题的思考 篇四
国内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各有侧重,我觉得南京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突出了以下几方面工作,或值得与各城市分享:
一是始终注重科学理论指导。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支撑和指导。早在2006年,南京市提出了“发展智慧产业、构建智慧城市”的初步构想,同时一直在跟踪研究世界智能城市发展的路径、理念、方法和实践进程。2007年“重洽会”期间,举办了“智慧产业发展与城市创新”高层论坛,论坛邀请了一批国际顶级专家,分别做了《发展智慧产业、打造软件名城》、《构建国际化的智慧产业生态区》、《谋划智慧城市发展、促进智慧产业创新》、《智慧产业发展与知识安全工程》等演讲。时任市委书记、现任省委书记罗志军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2010年11月16日,市委联合南京大学等举办了“智慧南京高峰论坛”,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应邀到会就智慧城市发表演讲,论坛共同探讨“智慧城市”和“智慧南京”建设发展的构想和路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善璐在论坛上指出,“智慧南京”既是实现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目标中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人文绿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南京未来发展的方向。建设“智慧城市”,是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目标和任务,研究“智慧南京”发展模式,是应对金融危机之后的发展阶段,必须抢抓机遇、摆上日程和认真研究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它是南京利用自身特点充分发挥优势的必然要求,也是南京长期文化积累、城市进步的结果,还是顺应新潮流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在这之后,市政府又召开了若干场智慧城市的专题论坛,市政府领导及有关专家就智慧南京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建议。
二是始终注重顶层设计引领。
南京十分重视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把它放在智慧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市长季建业多次明确要求,要深化细化智慧南京顶层设计、系统设计、构架设计。智慧南京建设就是要推动城市的信息化应用。在规划上要进一步明确智慧南京的架构。季建业市长指出,要推进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事务建设。智慧政务就是政府管理的智慧化智能化;智慧商务,也属于智慧南京的一部分,现在我们考虑得不多,但是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平台搭建出来。智慧事务,就是指与城市有关的管理体系,包括医疗、城管、环保等。政务商务事务加起来就覆盖了整个社会。政府的管理通过政务来运行;城市的商业运行,包括其他一些新的公司,都要通过商务平台运行;事务就是有关对社会事务管理的一些东西,跟老百姓生活直接相关的一些东西。还要推进智慧产业发展。之后,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智慧南京的顶层设计,要求不断深化细化顶层设计、系统设计、构架设计,不断加大信息化基础建设投入,大力拓展信息技术市场应用,着力破解“信息孤岛”现象,构建统一规划、集约投入、集成发展、资源共享、高度整合、高效运转的智慧城市架构体系,更好地推动城市功能转型、产业发展转型和百姓生活品质提升。
南京市“十二五”智慧城市规划也是按照顶层设计的总体要求编制的,提出了智慧南京的总体架构,概括为“一大平台、三大领域、六大体系”,即以智慧城市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以满足政务、商务、事务三大领域应用需求为导向,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体系、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
三是始终注重示范工程先行。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城市发展历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并无完备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当前智慧南京建设必须要有先导型示范工程的引领,抓住其关键环节,遵循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围绕城市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升级的战略重点和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迫切要求,来确定应优先实施的项目。从而使百姓尽快感受到智慧城市所带来的便捷。南京把政务数据中心、市民卡、车辆智能卡三大重点项目(简称“两卡一中心”)的建设确定为现阶段“智慧南京”的目标和雏形,即以车辆智能卡为物联网建设的突破口,以市民卡为行业应用整合的载体,以政务数据中心为城市级智能管
控中心,试图先行构建一个能够代表智慧城市核心特征的微缩模型和智慧南京的基础,也是现阶段智慧南京的标识,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为全面推进智慧南京建设奠定基础。
四是始终注重民生项目优先。
南京始终把关乎民生的项目作为智慧南京重点推进的工程和抓手,把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城管、智能交通等重点项目是智慧南京惠及民生的重点工程。目的是使市民感受到智慧南京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实实在在的便捷,从而使智慧城市建设由政府意志主导变成市民自觉的行动。
五是始终注重突破传统思维。
南京一直充分认识和牢固树立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更高阶段的科学理念。2011年4月7日,市委杨卫泽书记强调指出,我们的根本目标是建设人民幸福生活城市,五年发展目标是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长远发展目标是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跻身世界发达城市行列。杨卫泽书记进一步指出,在规划和建设中,要全面融入现代化理念。要真正把低碳、绿色和智慧不是作为口号,而是从基础设施、城市营运和管理等方面真正融入、体现出来。这充分体现南京市主要领导对智慧城市的科学认识。
“人文绿都”是南京的城市定位,“智慧南京”理应引领南京的智慧人文的发展和城市的文化复兴。深厚悠长的人文底蕴、高素质的城市市民、创新型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人才是智慧南京的灵魂、丰富的科教资源是智慧南京的财富。
南京将智慧人文列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领域,把提高城市市民的素质,造就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管理人才,作为智慧南京的灵魂。南京城市人文底蕴厚重,既是优势,也可能是桎梏;南京科教资源丰富,如果充分利用就能变成智慧城市建设的财富,如果用不好,就有可能丧失已有的优势。南京正在充分挖掘高校、科研机构、大型骨干企业等资源优势,为构建智慧南京提供坚实的智慧源泉。以软件园、工业设计园、大学科技园、动漫创意园等园区为依托,努力构建有利于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展示才华的舞台。要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发现、引进和使用机制,切实营造“引得进、育得精、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环境。同时,通过有效举措,鼓励市民终身学习,营造学习型城市的良好氛围,树立南京特有的智慧人文的良好形象。智慧城市努力挖掘和利用南京历史文化底蕴,梳理现实文化资源禀赋,加大智慧南京的文化含量,把创新、创业、创造等现代城市市民精神与智慧城市加以整合,突出大文化、大智慧,丰富智慧南京的内涵。六是始终注重国际合作。
5.对声乐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篇五
赵艳玉溪师范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声乐是高校音乐学专业基础课,是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运用人声进行艺术表现的一门学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声乐教学的基本要求,其次,从实现课程授课形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全面性与有效性;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材选编和管理工作等方面就如何有效提高声乐教学水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声乐教学;教学体系;教材建设
1. 前言
声乐是高校音乐学专业基础课,是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运用人声进行艺术表现的一门学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旨在要求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及一般声乐作品的内容,并具备一定的范唱能力,能够胜任中等学校音乐课教学和课外声乐辅导工作。对于主修声乐的学生,要求其进一步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能较准确地理解和演唱不同类型的歌曲,具备一定的声乐教学能力。本文就声乐教学若干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2. 声乐教学的基本要求
熟练并充分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努力完成技能技巧的训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独立分析、处理歌曲,体会歌剧作品的戏剧表现力,能够用多种语言演唱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中外声乐作品,并能够将其他课程如:歌唱语音、声乐名作与演唱赏析、表演常识、朗诵与正音等选修课上的知识,充分运用在声乐课上所学的声乐作品中,使舞台表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课程中声乐作品的类型包括: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 阿・斯卡拉蒂、亨德尔等作曲家的声乐作品,格鲁克、莫扎特等古典时期作曲家的歌剧选曲,当代中国艺术歌曲,德奥艺术歌曲,罗西尼、多尼采蒂、贝里尼等人的声乐作品,中国古代诗词歌曲,法、俄等德奥以外的艺术歌曲,威尔第、普契尼等作曲家的意大利歌剧选段,根据中国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中国当代歌剧选曲,意大利语以外的歌剧选段。
3.如何有效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1)实现课程授课形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一方面,将声乐课程教学从传统的琴房教学中走出来,在传统琴房教学的`基础上,采用示范公开课、集体会诊课(即一个学生由多个教师会诊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舞台实践分析课等多种课程授课形式,要求授课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仿真教学环境中通过小剧场模拟等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从而提高声乐教学效果。总之,要形成“声乐基础理论课”+“一对一个别课”+“小组课”+“合唱课”+“声乐示范课”+“舞台艺术实践”+“声乐教育教学实践”的声乐教学模式。完善了声乐基础理论课、限选课和舞台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另一方面,在教师与学生的安排上,打破了传统的分配模式,根据学生每学期的课程综合测评情况,通过开展师生“双向选择”活动,在任课教师之间阶段性地相互交换教学对象,真正做到取众家之长,补一人之短,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在演唱技巧和方法方面获得较大的进步与提高,充分体现了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从而积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和钻研探索精神。
(2)实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全面性与有效性
通过“课堂教学―艺术实践―市场检验”的一体化培养,加强学生的过程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以平时成绩、期中、期末三部分为依据的学生成绩评定考核形式,尝试构建多元化的立体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同时,应该使社会等级考试与学校专业考试接轨,有力提高了声乐课程教学考核评价的社会信度和效度。同时,要建立较完善的课程网络学习环境,延伸教学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增加学生学习声乐的内容,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努力发展和完善声乐课程体系。强调在注意专业基础课和理论课的同时,尽可能使学生更多的选择选修课和特色新课,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选择适合于声乐或各专业方向的辅助课程。通过实践不仅可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认识声乐艺术的普遍性与个性发展、分析作品、表现作品的方法手段及能力。通过此项改革,确立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短学期音乐会实践的教学体系。学生的声乐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以四川音乐学院声乐专业为例,同时,该专业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增强实践训练环节,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校内外艺术实践内容,加大了对外实践在课程中的比重,鼓励学生参加艺术采风与观摩、迎新音乐会、专场音乐会、学生演唱音乐会、班级艺术展演、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校内活动,以及“三下乡”、慰问社区、校企联谊等校外活动,并以此作为考察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依据。
(4)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材选编和管理工作
以云南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声乐系为例,该系明确提出按教学大纲要求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优秀高职高专教材和规划教材。教材选用由任课老师提出、教研室主任同意、系主任审批、教务处核定后征订。 选择具有当代最先进教育理念、编排合理、学生适用的、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根据地方音乐文化特色,注重加入地方民族特色教材,并在教学中逐步形成系统和特色。鼓励教师在整理教学讲义的基础上,主编或参编教材。编写了《声乐精品课程建设基础实用补充教材》民族唱法卷。(云南省美术出版社出版)实现了保山师专自编教材零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孙Z娜. 对声乐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 ,(17):114-117.
[2] 卜多佳. 浅谈声乐教学中训练声音的方法[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02):105-108.
[3] 武兰平. 关于声乐教学民族化问题[J]. 太原科技, ,(03):132-136.
[4] 井源涛. 高校声乐教学九大误区及纠正方法[J]. 中国科技信息, ,(11):144-147.
6.幼儿园戏剧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篇六
在公安教育教学中, 大多数的受训群体已经对冗长的理论和实用性不强的概念、原则甚至学科式的内容目录体系讲授无存耐心或者不感兴趣, 极力趋向于从纷繁的知识中寻找出自己的知识兴趣点并去接受更有诱惑力的单元小、目的明确的知识信息。因此, 笔者认为, 在微时代公安教育应当主动迎合这种知识信息变革的趋势, 大胆创新微课程体系, 以便将更多的学习精力转变于实战应用, 从而实现公安教育满足实战化的及时性和随机性需要。
一、公安教育微课程的作用分析
自从MOOCs教学法引入到教学领域后, 现代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微时代”微课程是在线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 以其易获得性、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情景化等特点满足了广大用户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需求, [1]其不仅可用于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 也为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以及在更高的层面上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可能。
关于微课程的表述, 国内外的中众多学者认为微课程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集中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简化有控的教学实践系统。[2]还有学者认为微课程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 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3]笔者认为, 公安教育微课程应当从受训学员者的学习适用性和实战化动向的需要出发, 以凝炼的碎片化知识为基本, 以视频、案例、图片、知识流程以及抗辩互动等多样形式为辅助, 形成教学内容目标短小、知识点概括显示、问题焦点集中展示、多维性交流抗辩等具有层次性的系统教学文件。见图一所示:
这样的微课程设置不但可以实现内容的前置性展示, 规避主体单向居中、理论灌输冗长、形式简单枯燥、兴趣效果不强和实战互动不足等教育培训短板, 使受训者可以先行了解和熟悉教学内容并展开深入学习与探讨, 能够随后在具体教学中主要侧重于疑难问题的解决与应对分析, 有效避免陈述性知识占据大部分教学时间而造成资源浪费, 而且具有易于掌握、方便灵活、及时高效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形式特点和功能优势:
( 一) 知识内容时间短小而精简
微课程可称之为“课例碎片”, 它是根据人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通常是将陈述性知识以碎片化的形式进行直观展示, 其内容基本上表现为一片一主题、一事一陈述, 理论表达精简、观点陈述扼要、问题例举明晰, 字数一般为300自左右, 时长一般控制在大约6 分钟以内即可浏览完毕。就一个碎片而言, 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学习者形成重点明示和知识点感官刺激, 实现“5 分钟完成一次学习, 300 秒经历一次思考”的冲击效应。[4]当然这些碎片式的知识不是完全独立, 而是以“知识脉冲”形式[5], 对学习者不断进行知识渗入和内容冲积, 从而互相对应衔接为一个有机的体系, 最终实现“一课一目的”的学习目标。
(二) 教育学习的随机性较强且具有知识的主动建构性
微课程教学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通过微课程群为学习者提供“有源”的知识环境, 使之能够在工作、生活等任何零碎的时间和地点都有可能发生非正式学习, 随时随地对微课程体系中的针对性、适用性知识进行重点摘录、学习和吸纳, 自行开展已有知识的基础体系的归纳与整合, 引导思维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获得知识吸收和后续的探究性学习, 从而形成潜移默化的新的知识建构体系和自主寻求知识的多维学习支架。[6]
( 三)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互动性较强
微课程教学不单是以视频教学为中心, [7]是以“微知识”为核心, 辅以“微理论”延伸、“微视频”展示和“微案例”佐证等内容的整合, 对某一问题进行多个不同面的观察, 既注重教学知识的传播和表达, 又注重知识情境的设计和实战再现, 把单一枯燥的被动式的学习变为多样化可选择的学习方式群, 让学习者按照自身的学习爱好情境进行自主搭配, 调动其所有感官参与学习, 也可进行为学习者的提供自主评论、疑难讨论和实战结合的讨论和研究平台, 从而具有互动抗辩性和探究式功能, 为深度的课堂答疑教学提供了可支撑论题。
( 四) 适用对象的广泛性和应用的及时性
微课程能够将学习内容进行精要析出, 直奔主题、阐明观点, 具有知识聚合性, 对于不同年龄、学历层次和专业的学习者一般无过高的要求, 即使对于该课程的初学者亦能起到“一针见血”的作用, 因而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对该知识点的重点印象留存, 并刺激其能够对相关疑惑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究和探索。而且微课程亦可使用于日常工作中的应激应用和实战前的应急培训, 特别是在大型活动或者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上, 可以实现先行培训和预案前置, 在具体实施中实现信息的快速覆盖整合和有效及时应对。因而微课程不但能够符合当前公安教育培训的客观现实, 而且迎合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反应性。
二、微课程在公安教育课程的应用表达
微课程能否在公安教育中进行使用并推广, 目前说法不一。传统教学者认为, 其快餐式的内容和方式不符合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会导致教学体系的割裂, 也会使学习者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干涩判断。同时, 这种课程教学无法对学习情况和效能进行客观掌握, 也无从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客观评价, 不符合教育培训的规律和预期期待。现代教学者认为, 微课程教学并不意味课堂教学的完全去化, 而是将课堂教学中陈述性内容部分留给学习者自主消化, 教学者专注于疑难分析和实训演练或情景拓展, 实现教学的自主性和协同性, 从而改变课堂教学的主体的单向性和被动性。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 公安教育培训的目的是基于问题教学和情景认知理论, 通过教学主体 ( 教师和学员) 的双向作用, 解决实践中存在理论难点和应用疑难的一个教学实践系统, 其终极目标侧重于将简化的基础知识作为学员自主学习的直观体验, 并借助学员的理论与实践相碰撞的问题火花和对抗焦点, 形成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师生互动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教学方式, 从而实现“基础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生成性学习”的迁移效应。[8]
微课程在全部教学阶段总体分为三个形式[9]: 一是自主学习。这是微课程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 其通过公开微课程内容, 使学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的情绪兴奋点和兴趣需要, 自我选择学习的最佳时间和状态, 随时随地完成预设的学习内容, 并自动引发问题的理解、思索和存疑, 从而形成追问式的教学因子, 为课堂抗辩、察究提供问题指向和答疑蓝本。二是协同探讨学习。这是微课程教学的重要形式。其借助课堂教学或其他平台, 通过学习者与讲授者的知识探究、观点抗辩和理论聚焦, 形成对问题的结论性认知与判断, 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协同性的知识纠偏与适用指南。事实上, 在公安教育培训中, 学员缺乏的是对知识及其应用的深度准确把握, 而教师缺乏的是理论与实践对接的应用境域和如何表达。借助微课程这一形式无疑把二者对合联系起来, 使教学主体相互从理论层面和应用角度对一个问题或一个知识进行深度辩证分析和实践印证, 最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共同认知, 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教战统一的教育效能。三是应用转化学习。这是微课程教学的关键形式和高级阶段, 也是微课程教学的初衷和终极目标。这种形式主要是基于前述两个阶段的学习, 学员借助微课程中既设的应用练习或者案例, 对所学知识进行加深巩固, 在思维上实现对该科知识体系的系统重组, 并在此基础上自觉应用于实践和从事新知识探究, 从而实现知识的自我应用转化和研究引领作用。
微课程教学多采用的“先学后教”的翻转模式[10]和多维教学方法, 这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作法, 不但可以兼顾学员学习程度的差异性和工学矛盾, 体现学习的远程与自主, 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强化课堂教学的实务空间和教学方式选择的针对性, 更好地实现应用化教学目标。有关实验证明, 微课程就像学习者选择书籍或者查找资料一样, 内容越全、通俗易懂, 其被兴趣吸引、选择比例和接纳保存的可能性就大。同样, 公安教育微课程的结构化程度越高, 自主学习的感性选择、兴趣、延伸性和效果就相对高, 知识转化和应用程度相对较强, 反之则低甚或被选择放弃, 二者基本上呈正向变化趋势。如图2 所示:
因此, 公安教育培训微课程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变革, 是一个集理论、实务、答疑和探究的有机整体, 可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和业务实战深度提升的需要。
对于微课程在公安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结合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由于公安教育课程特点和内容重点的不同, 微课程建构可以呈现三种不同的形式安排: 一是对于基础性课程, 可以在微课程内容设置中着重植入关键知识点, 并辅以经典视频或者文献视频等引导, 充分激发学习者的自发学习兴趣, 并促使形成内心长久的认知和思考的印迹,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比枯燥乏味的课堂讲授更显直接性和人文性。二是对公共专业课程, 应侧重学习角色入住[11]和诊所式教学问题, 即通过微课程将基本知识点展示、相关观点引入、焦点碰撞视频和案例解析等基础内容交予学习者, 将疑难知识的导读、应用思维的拓展和实践问题的解析交于教学者, 在对立性的疑难观点和实践应用争议问题中, 抽丝剥茧找到解决争议问题的理论本源和正确的辨析, 从而发挥出问题引入、参与抗辩和实践指导的功能, 实现教学角色翻转变革, 增强教学活性。三是对专业应用课, 应当除过基本知识点外, 还应在微课程中加入并前置一些实训演示、模拟操作或者应用程序等元素 ( 视频、动作示范、操作流程等) , 同时辅以基层实战的相关应急经验、指南索引, 并在具体训练中进行实训模拟、探讨推演和应激性对抗演练等, 既可以保证了教学基本内容向实战化的转向靠拢, 又能够拓展实战化的应用情势和应急思维。
总之, 公安教育微课程教学可以适用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教学形式和不同时空情势的民警教育培训, 是当下集中教学资源推进公安民警实战化教育训练的一种先进、有效的工作方式, 也必将成为未来快节奏、碎片化公安工作所需的一种大众化警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建军, 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 2013 (5) :31-35.
[2]杨旭琴.微课程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大学, 2014, 6:9-11.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 (17) :14.
[4]植伟雄.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3 (12) :139.
[5]梁乐明, 曹俏俏, 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 2013 (2) :65-66.
[6]穆夏梅.微课程——未来受欢迎的教学模式[J].才智, 2014 (25) :195.
[7]祝智庭, 刘名卓.“后MOOC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J].开放教育研究, 2014 (3) :39.
[8]陆灵明, 莫永华.论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马氏理论”对“布氏框架”的超越[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1) :79-84.
[9]刘云华, 衷克定, 赵国庆.新加坡微型课程研究项目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 2005 (11) :98-101.
[10]苏小兵等.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4 (7) :98.
【幼儿园戏剧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推荐阅读:
戏剧艺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09-11
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08-11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10-28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23
幼儿戏剧课程设置09-02
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10-26
幼儿教育笔记:如何面对孩子说谎的问题12-18
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11-23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10-30
幼儿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