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4-07-02

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精选13篇)

1.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一

现阶段我国医院财务制度问题及对策

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对会计要素给出了定义,也对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做了规定,但在规范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标准时,不够缜密。随着医疗事业的迅猛发展,十年前制定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固定资产核算和会计报表不完善的不足逐步涌现出来。本文作者试图分析当前医院会计制度的不足,探讨完善医院会计制度法子的建议。

一、当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不足

1.固定资产核算

(1)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后没有反响固定资产净值,从而造成医院资产不实,会计信息失真

当前《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必然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大型修缮。其本色是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反响在“专用基金——修购基金”里,但没有设置相应的“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以反响固定资产净值和累计提取修购基金(累计折旧)。从而造成医院资产不实,会计信息失真。

(2)未达到固定规定标准的耐用物质管理杂乱

当前《医院财务制度》固定资产的标准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应用期限是一年以上,并在应用历程中根基维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光阴在一年以上的大宗同类物质,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按这个固定资产标准,医院购置的大宗家具办公桌等物质,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的标准,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那小批或单独购置的家具办公桌等物质就可不作固定资产管理。这就造成家具办公桌等有些是固定资产,有些又不是固定资产,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杂乱,账实不符。

吴登科——天下伐谋咨询首席服务管理专家!

国内著名服务管理研究学者,“感动服务”的倡导者。曾任职海尔售后服务总部总监,负责海尔服务网络与服务人员的工作问题研究与方向把控,在三星销售总部任职期间,与同事共同创建了三星电子销售总部培训体系。现任北京天下伐谋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首席服务管理专家!

吴老师结合亲身工作经历与广泛的企业实践,融合国际领先的服务理念,不断研发与传授引领行业服务发展的服务管理课程。2009年独立原创开发的《以感动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管理篇》、《从满意到忠诚的优质服务技巧(技巧篇)》两门课程在以后几年间获得服务及培训行业广泛认可,并填补了培训市场中“感动服务”与“客户忠诚管理”的两项空白。在2012年开发的《打造中国制造业服务标杆》,是基多年制造业的服务研究,为制造业服务转型及服务水平提升讲述方向与方法的课程,已经受到行业广泛认可。在“2010年(第六届)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年会”上荣获“2009中国新锐培训师”称号。

吴老师所讲的课程,所有内容均从学员实际工作提炼而来,传授教科书上没有的、工作中最简练与最实用的技能。并根据客户行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培训内容,采用学员体验与讲师启发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凡课上讲过的,学员现场就能掌握。给您一套行为改善的方法,只要企业愿意配合,就能看到学员行为的改善

(3)为改良就医环境而进行的门诊楼、住院病房等固定资产装修应容许增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随着国民群众对健康的请求逐步进步,医院除了供给优质的医疗技巧服务,还要供给良好的就医环境。医院一些门诊楼,住院病房大多是十多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旧建筑物,固定资产原值较低,对其装修不属于在原有根基上进行改建、扩张项目,按当前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其装修费是不能增加固定资产原值的,这就不能真实反响固定资产价值。

(4)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科目,不能真实反响固定资产价值

科学技巧的发展日新月异,有些原本贵重的医疗设备仪器已明显减值。如果这些实际上已经产生减值的固定资产,还按购置时确认的原值在固定资产账面反响,那固定资产价值明显失真,有违会计信息质量请求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原则。

2.医院会计报表欠缺现金流量表

当前医院会计报表首要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基金变动情况表等,而作为经济运动规模庞大的医院,有的每年现金流量多达10亿元以上,医院会计报表系统中短缺了反响医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动情况的首要报表现金流量表,使医院会计报表不能全面真实反响医院的经济运动。

二、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对策

1.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

针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后没有反响固定资产净值,从而造成医院资产不实,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建议医院会计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具体核算措施参照企业会计制度

2.建议医院会计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增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核算医院门诊楼、住院病房装修掩护费用

针对医院门诊楼、住院病房装修不属于在原有根基上进行改建、扩建项目,按当前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其装修费是不能增加固定资产核算,确保固定资产真实性。

2.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二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当今,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在这种背景下, 建立和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十分重要, 通过评价和分析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可以及时预防环境问题的产生。而且,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可为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环境规划提供重要的依据,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问题

1.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普及问题

虽然我国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 但其推广和执行力度并不高。有些企业缺乏环保意识, 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采取了非正规的方式逃避环评, 尤其是一些乡镇小企业, 其技术落后, 而且多为粗放式生产, 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再加上当前我国环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以及环评管理相对滞后, 导致环境影响评价被忽略, 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可见, 如何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2 公众参与的执行问题

现阶段, 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 公众参与机制未有效落实, 主要原因有:1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不高, 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有些人认为环境评价工作与自己不相关, 因此不愿参与其中, 还有些人虽然参与了, 但只是走形式, 没有发挥实际作用。2公众参与机制还不完善。相关部门并不重视公众参与, 没有及时向公众传递项目信息, 公众的知情权没有得到保障, 难以发挥监督的作用。3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十分单一, 大多是选取代表人进行简单的民意调查, 这样的调查结果并不科学。由于法律中没有具体说明听证会的程序, 因此该方式缺乏可操作性。

1.3 法律执行中的问题

1.3.1 对违法项目的惩处力度不大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下面简称“《环评法》”) 对环境影响评价中违法行为的惩处作了规定, 但是存在处罚力度轻的问题, 违规责任人只是交点罚款, 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再加上实际处罚管理不到位、法律规定的处罚条款难以落实, 导致难以有效约束各责任人。

1.3.2 法律职责不明确

《环评法》第35 条规定,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违法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条文规定了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 然而由哪个部门去追究违法人员的行政责任, 则无具体的规定, 这不利于法律的实施。

2 环境影响评价问题的对策

2.1 做好环评宣传工作

虽然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但是涉及范围还不够广泛, 还需要不断加大环评工作的宣传力度, 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对此, 环境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环评工作的重视, 做好环评工作的检查和验收工作, 并加强对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和普及, 使相关项目人员和企业深刻认识到环评工作的重要意义, 特别是要加强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的环评工作宣传, 避免这些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短期的经济利益。

2.2 建立健全环评公众参与制度

建立健全环评公众参与制度, 首先要提高对公众参与制度的重视程, 《环评法》除了要赋予公众参与环评的权利外, 还应对公众参与环评的具体范围、程序、方式和期限作出明确规定, 具体做法是:1建立环境信息公示公开同名机制, 促使有关部门把与环境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传递给公众, 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进而调动各相关利益方参与环评工作的积极性。2明确规定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参与的主体需要能够代表各方的利益, 这样才能保证参与的公众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可以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3参与方式多样化。公众参与方式应该多样化, 例如采取听证会、论证会、来信、电话、网络、问卷调查等方式, 充分调查民众的意见和建议。4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制度, 明确规定审批机关应当公开说明采纳或不采纳公众所提出的意见的理由和依据。

2.3 完善法律, 加大处罚力度

首先, 国家职能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 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重视环境影响评价中产生的一些新问题, 并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其次, 要加大对违法人员的处罚力度。要有效落实法律法规, 就要加大对违法人员的处罚力度。在处罚违法人员时, 仅仅依靠罚款难以有效解决问题, 对于严重影响环境的项目, 可以要求企业停工整顿;对于那些触犯刑法的违法人员, 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不符合环保标准的行为, 应该根据严重程度合理处罚, 并严格控制环评审批, 把好竣工验收关。最后, 要加强对环保审批人员的监管, 按照《环评法》的相关规定, 建立健全相关的审批工作制度, 加强监管, 对于环保审批机构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 要依法处罚。

2.4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队伍的建设

目前,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就对环境影响评价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 应该重视高素质环境影响评价队伍的建立, 通过专业技术培训, 提高环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并重视环评工作人员的道德培训和再教育, 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全面提高环境评价工作的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人心, 环境保护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这就对环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冲突日益严重,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发展的行为是错误的, 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就要严格控制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活动, 做好环评工作, 制订合理的环境保护方案。

参考文献

[1]姜可, 李洪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科技信息, 2010 (29) .

3.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三

[关键词]环境保护;问题;措施;概况;法律体系;执法力度;资金投入;环保意识

一、环境保护的概况

环境保护简称环保。环境保护涉及的范围广、综合性强,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环境保护方式包括: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民间自发环保组织等等,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自然环境同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共同平衡可持续发展,扩大有用资源的再生产,保证社会的发展。

二、我国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环保法律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针对保护生态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在逐步完善环保法律体系,但法律规定范围广泛,内容较笼统,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当前制定的资源法针对性较强,且注重污染企业职责,轻政府职责,相关的法律规范交叉、重叠,条款间互相矛盾,存在冲突,追究环境污染的诉讼制度存在缺陷等等,总之,我国统一、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还未形成,急需改进和完善。

2、环保投入不足

部分人对生态环境保护存在质疑,多年来我国一直没有停止环保和治理污染的脚步,但为什么成效不大反而少数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日益下降,专家称还是投入不足,不仅是投入的机制不健全,更重要的是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基层政府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资金保障,在研究相应的科学技术时缺乏经费,监察生态环境保护的人员力量薄弱,最终导致工作能力差,质量低,严重阻碍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使环境保护整体性被分块划分。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突出。部分地区执法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或敷衍了事或视若无睹、不管不问,严重脱离群众,致使群众越级上访事件只增不减,执法部门工作被动,应付上级检查的现象司空见惯。

4、环保意识低

从我国整体的生态环境问题来看,一方保护、多方破坏的现象依旧严重,尤其是基层农村,生态质量持续下降,面污染源发展快速,自然灾害和事故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就是农民缺乏环保意识,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过度强调自身利益,滥用农药化肥,在生活中乱扔垃圾和废弃物,多数乡镇企业乱砍滥伐,占用耕地,加上设备落后,排放工业废水废气严重等,虽然城市人口环保意识有所改善,但付诸行动效果还不尽人意,总之提高我国我国人口环保意识十分迫切而实际。

三、提升我国环境保护水平的措施

1、完善环保立法

首先是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制定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使其有一个综合而统一的基本制度,并填补部分环保领域法律空白,严格审查环保条例,及时处理存在矛盾和冲突的规定,确保相關部门执法时有明确的实施细则;然后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地位和承担方式,督促其有效落实环保工作,并加大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的处罚力度;最后是完善公益诉讼制度,依靠公众力量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并保障其诉讼请求的法律效力。

2、环保资金来源的政策性措施

为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制定了《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关于工矿企业治理“三废”污染开展综合利用产品利润捉留办法的逼知》、《关于环境保护资金渠道的规定的通知》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保证了环境保护与治理经费有一个重要来源。一些省、市、区也制定了相应的法规,《纲要》强调,要实行强有力的环保措施。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与改造,制订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环保试点示范及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

3、加大执法力度

提高环保部门的执法能力。环保法律的实现虽然不是必然地需要国家强制,但是如果没有强制作为后盾,也很难付诸实施。因此,我国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环保部门的强制执法力度。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分析,面对严峻的空气质量形势,大气污染防治再出严厉措施,对重点污染区域、拆迁建设工地、重点污染企业将实行24小时工作制。对排污量较大的企业,实行环境监察人员驻场监督,24小时监控,一旦出现超标,立即查处,一律按日计罚。同时要联合电力、公安、司法、金融、工商、水利、铁路等部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拒不执行环保处罚的企业要限水、限电、限贷、限运,形成一股强大的执法力量,彻底改变环保部门势单力薄、权力有限的现象,真正做到执法必严。

4、提高环保意识

生态环境保护是全民事业,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各地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并普及相应的法律知识和环保知识,特别是乡镇政府要根据农村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宣传措施,如派干部和相关技术人员下基层,将当前的环境问题和影响切实传达给农民,并指导其如何科学的进行农业和工业生产,设立专门的环保宣传和咨询小组等,切实促进农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此外国家还应推行科学、合理的政策规定,督促人们将环保落实到日常行动中,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工作是造福人类的伟大而艰巨的工程,只有提高环保意识、健全环保法律体系、增加环保投入、加大执法力度,才能促进环保事业顺利进行,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爱霞,张红亮.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路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1(01).

[2]章庆民.关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综述研究[J].科技资讯,2010(01)

4.我国环境保护税问题及对策浅析 篇四

关键词:环境保护税;环境保护;征收

1引言

1.1研究背景。我国经过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样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自然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加深,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人民的生存环境,土壤污染、由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造成的水源污染、不得不提的雾霾天气和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都表明环境保护立法,刻不容缓。有数据表明,我国现如今的污染水平与发达国家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水平相当,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且,有必要采取强有力的法律措施,促使企业树立和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转变以污染环境为前提获取利润的发展模式。在1979年,我国试点实施了排污费制度,1982年向全国普遍征收,国务院将制度中的缴费标准由原来的超标排污费修改为总量排污费,又明确了废气、废水排污标准。虽然这一系列的制度的实施对防治环境污染问题有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力度不足,刚性不够,实施过程中效果减弱的问题。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出台,使得相关税种征收更具强制性和规范性,降低了征收成本,提高了征收过程中的实际效率。《环境保护税法》在年正式实施。

1.2研究意义。在新税法制度实施后,通过税法税收这个调节杠杆来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的手段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此次《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意义非同小可。但是由于环境保护税刚实施一年多的时间,尚未成熟,存在需要完善之处,因此,文章对我国环境保护税的进行研究,对于理论、实践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2开征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的影响

2.1增加污染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企业利润。实施征收环境保护税,企业不能再像之前那样随意排放污染物,让污染企业对本企业的污染行为以经济形势负责,增加了企业生产费用,一是体现在环境保护税的税收上,二是体现在企业内部为减排方面的治理成本上。与2018年之前实行的排污费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地方有权确定当地征收的具体税率,如果企业所在地方调整了环境保护税的具体税率,污染企业的税费就会增加;之前排污费虽然对环境污染问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征管力度不足,过去在排污费征管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商收费和欠缴问题,费改税之后,在税务机关征管下得以解决,之前数据造假引起的少缴费的情况也逐渐减少,因此污染企业的实际成本也会有所增加。

2.2倒逼企业转型,促进高污产业升级。在环境保护税实施之后,很多企业之前缴纳排污费的成本低于治理污染成本的现象将会得到减少,企事业单位因产生环境污染而上缴的经济成本增加,高排放高污染企事业单位面临着更高的税费,甚至是罚金。并且,在国家环保政策下,高污产业面临着淘汰的境地。所以,在长期发展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就会倒逼纳税主体选择寻求相对环保的替代品和进行技术革新,一旦这种行为少量企业得到利好结果,将会带动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

5.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五

姓名:

学号:

班级:

舒云康 200830010416 农学院生物技术1班2011.06.0

1摘要: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指出资源危机和环境恶化、农产品品质、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农业科技落后以及加入WTO后的短期负面影响是我国农业生产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农业生产问题发展对策

正文:

一、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1.1 传统农业部门的产值比重大大减小

与消费结构的整体性转换相适应,发达国家在农业产业结构变革的推进上就不断增加动物性食品及其后向关联产业即饲料产业的生产,进而不断增加生活质量类产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的总体结构不断走向高级化。目前,发达国家农业中畜牧业的比重大都超过了农业,水果、花卉、高品质蔬菜等产业都获得了快速发展,支撑农业增长的已不再是传统的粮食产业。

1.2 农产品加工业和涉农服务业发展非常迅速

农业的分工向纵深发展,形成了发达的农业产前部门和农业产后部门。农业产前部门主要包括:为农业提供各种生产资料的部门。农业产后部门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包装、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部门,也就是常说的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服务产业。农业产中部门与产前、前后部门共同构成现代农业产业系统。构成了更广泛的现代农业体系。农业越发达,其产业价值链分工越细,联系也就越紧密。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精深加工已成为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手段,不仅可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而且可缓解农产品供应市场的季节性问题,增加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总量。

1.3 技术进步加速

发达国家无论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农业服务业的发展,还是品牌的形成,都是以现代科技知识为支撑的。目前发达国家农业所使用的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了几十年前的水平,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是重要的应用技术。农业生产的高科技化,不仅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结构的优化,而且改变了农业的传统特性,使农业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4 农民组织化和产业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

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在发达国家农民纷纷加入或创立某些组织(如合作社等),以农业服务业为切入点,推进规模化和一体化经营。几乎所有农业

发达国家都有各种各样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努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各类农业和农民组织在技术传递、信息集合、产业开发、规模经营、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土地分散经营,难以组织推进规模化、集体化、标准化生产。

平均每户都有3—4块耕地,大部分地块都在2亩以下,有不少地块不足1亩,机械化耕作困难,这种土地零星经营现状严重影响农业的大发展。加上农田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地力结构破坏较大,土地单位产出率低,持续增长增收的难度加大。

2.2 农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大多为作坊式生产,主要是初级产品加工,缺乏大而强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带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

2.3 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农村市场体系和物流产业发展不全。

大宗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没有建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大多为地摊式经营,档次较低。

2.4 农村劳动者素质不高,发展规模生产劳力不足。

我县农民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农业人口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48%,文盲半文盲还占有一定的比例,一些有文化的农村青壮年劳力异地转移较多,新农村建设缺乏主体,科技推广没有对象,发展规模生产劳力有限。另外,当前农村留守人员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大部分农户把农业作为第二产业,只满足种地够吃饭,严重影响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大发展。

2.5 农村科技创新能力弱,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由于科技推广经费不足,科技推广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乡镇农技、畜牧、水利、农机等站所举步维艰,科技推广出现空档,难以满足科技致富的迫切需要。

2.6 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

绝大部分村缺乏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和改善基础设施的实力和后劲,村干部工作受经济制约,开展工作难度大。

2.7 占用耕地严重。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郊区耕地占用情况严重。再者由于村庄规划未启动,部分农民没地方建房,只有在自己的责任田建房,占用了大量的耕地,部分村还造成了空心村。

2.8 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较差。

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但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田水利建设比较滞后,农业抗灾能力较弱、生产波动性大,内涝还没彻底解决。

2.9 发展畜牧业积极性有待提高。尽管目前畜禽市场价格大幅飙升,但并没出现因价格拉动生产大发展的现象,农民填槽补栏的欲望不强烈,相当一部分人持观望态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畜禽加工龙头企业少,养殖方式落后,规模养殖发展缓慢,养殖大户不多。瞬息万变的市场价格让养殖户无所适从,认为目前养殖风险过大,担心再次出现高价进仔猪雏禽,低价卖肉猪、肉禽的亏损现象。另外,农产品价格的普涨,尤其是饲料价格增幅较大,养殖成本大幅提高;同时,生猪疫病的发生也极大影响着农户发展畜牧养殖的积极性。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

3.1 要完善家庭经营、农户合作、农业企业股份合作制以及相应的辅助支撑体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农户通过市场进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积极探索采取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解决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问题,鼓励经济技术能人承包农民土地,推动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使土地、资金、技术和信息有效集中,从而扩大产业规模,拉长生产链条。另外,根据我县实际,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种植,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改良土地,对那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虽未形成生产经营规模,但有明显开发优势的潜在产业,要进行重点培育,培养持续增收的能力。

3.2 重视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发展一批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县应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加快农产品加工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重点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

3.3 加快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加强农产品集贸市场和经营设施建设,建立批发市场与直接销售相结合、电子交易与场内交易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经过几年努力,逐步形成豫东北县级较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价格中心和市场信息发布中心。鼓励和支持不同经济主体兴办和发展各种协会、合作社、农产品营销组织,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3.4 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把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要重视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队伍建设,适当增加科研经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农业实用科技知识。

3.5 多措并举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量认证,积极培植农产品品牌,确保我县农产品顺利进入国内外市场。

3.6 要尽快启动村庄规划。现在农民建房的积极性很高,我县村庄规划没跟上,农民大都在自己的责任田建房,占用大量耕地,同时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必须尽快启动村庄规划建设。

3.7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县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政策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加大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的同时,应通过项目投入、招商引资和群众集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必要条件,减少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彻底解决兰考内涝问题,提高农业效益。

3.8 加快畜牧业的发展。一要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要大力实施良种工程,继续加大良种场、扩繁场建设,加快优良品种的培育、引进、扩繁和普及步伐;要尽快推进适度规模养殖,降低散养散放的比重;要加快推进畜牧小区建设;要加快无公害基地建设步伐,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畜禽产品,帮助和鼓励养殖企业建立无公害基地,提高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二要加强动物疫病防病体系建设。建立动物防疫屏障,增加人员和经费投入,建立动物防疫应急预警机制,完善和落实动物防疫配套制度,建立和完善外来动物及其产品的风险评估和准入制度。三要着力探索机制创新,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畜产品加工与流通、科技服务等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发展各种中介组织,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

参考文献:

6.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六

试析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资源环境审计是审计组织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对被审计单位农业资源环境会计披露的`信息进行真实性、合法性的验证,是披露其农业资源环境状况及环境经济责任鉴证的特殊审计,是环境科学与审计实务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审计工作实际应用学科.作 者:龚蕾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期 刊: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PKU Journal:CHINESE ENTERPRISE ACCOUNTING OF VILLAGES AND TOWNS年,卷(期):,“”(8)分类号:

7.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七

绩效管理作为充分利用资源、培育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是推动高校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工具。众所周知, 一个优良的绩效管理体系能推动教职工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 增强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能力。同时, 加强绩效管理也有利于依规理校乃至依法治校的推行。

经调研与访谈, 我们发现, 自2005大学开始实行绩效管理以来, 目前, 我国90%以上的高校均推行了绩效管理。但在具体的绩效管理实践中, 由于高校的特殊性以及绩效管理经验的不足, 我国高校的绩效管理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高校绩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管理理念上的偏差。绩效管理的理念源于企业, 而企业的目的是营利,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因而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目标是提升企业业绩。但高校是非营利性的组织, 不能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作为公共事业性单位, 高校的职能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为国家输送有用的人才。然而, 近年来, 由于受企业绩效管理的影响, 部分高校在管理理念上出现了偏差, 导致高校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公共教育的基本职能, 这显然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职工队伍的建设, 长远来看, 也必将影响高校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2) 绩效管理浮于表面。虽然绩效管理在高校提出已久, 但很多高校的绩效管理工作还浮于表面, 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目前高校的绩效管理注重从规章制度出发, 用数据说话, 通过数据对院系、部门或者教师进行考核, 缺乏从感性的角度来思考, 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机制。另外, 也缺乏将组织绩效和教师绩效两者进行整合的管理实践。比如关于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态度的考核。作为一名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 必须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地完成工作, 目前一部分高校绩效管理体系中缺少这方面的管理。

(3) 绩效管理重心偏移, 缺乏绩效管理沟通。目前高校的绩效管理工作往往被视作单独的任务, 忽视了绩效管理过程中应有的沟通与协调。绩效管理是管理的一种手段, 是对教职员工的考核与管理, 因而应该搭建与教职员工沟通、交流的平台, 使教职员工可以对绩效管理提出建议和意见。遗憾的是,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绩效管理都采取的是自上至下的管理和强制考核的方式, 虽然部分高校实行了沟通机制, 但流于形式, 这显然不利于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不够科学。绩效管理讲求对业绩的考核, 因而绩效考核指标应具有多维性、可操作性、与环境同步并具有层次。

教职员工的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因而其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综合性的, 基于这一点, 对教职员工绩效的考核也应该是多维的。应该广泛征求教师意见, 开展深层次的调研, 以避免绩效考核指标层次偏低或偏高、考核标准不能反映实际工作状况的情况。

同时,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要具有可操作性。考核指标若不明确、不具体, 势必导致考核者不能真正理解考核指标的真实内涵, 进而难以准确地打分和评价。考核指标过于复杂也会在相对较紧的考核时间和较多参评者的情况下加大绩效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还应该与考核环境同步。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 在实际的绩效管理工作中, 高校往往长期沿用一个指标体系, 没有随着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既未能体现环境的发展与变化, 也不能与高校的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

绩效考核指标还应该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基础课与专业课、文科课程与理科课程以及不同的岗位, 应根据科研成果的难易程度和科研的要求, 分别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 否则势必造成考核的不公平。

(5) 绩效管理运用不足。高校绩效管理过程中另一个普遍问题在于表面上兴师动众, 但考核结果一出则不了了之, 未对业绩高低进行深入的分析, 从而使绩效管理停留于单纯的考核, 未能以绩效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以推动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与学校办学实力的提升。

三、高校绩效管理的原则

(1) 公平公正原则。这是绩效管理最基本的原则。高校绩效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教职员工教学科研业绩的提升来促进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 因而绩效管理应从高校的整体利益出发, 制定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 按规章制度办事时,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教职员工, 同时合理考虑相关因素。

(2) 公开原则。高校领导要向教职员工明确说明绩效管理的标准、程序、方法等事宜, 最大限度地减少绩效管理过程中的神秘感, 使考核过程规范化、制度化, 从而保证绩效管理的透明度, 这样每个教职员工就可以在合理安排自己教学与科研工作。

(3) 客观原则。绩效管理特别强调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被管理者的实际情况, 凡事用事实说话, 切忌主观化和任意性, 严格控制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推理、判断等因素的干扰。

(4) 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相结合。绩效管理最基本的就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做到有理有据, 客观公正, 因而需科学分配每一项考核标准的权重, 以准确进行量化管理。但一定的定性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应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以量化管理为主, 形成科学的考核机制。

四、提升高校绩效管理水平的策略方法

(1) 明确绩效考核目标。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绩效考核, 为此必须明确考核目标, 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为激励教职员工提供依据, 同时为教职员工的岗位调整与晋升提供依据, 为绩效分配提供依据, 并监督检查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与成效。

(2) 注重绩效沟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绩效管理的过程也是绩效沟通的过程。对于高校领导来说, 充分的绩效沟通既可以让其及时了解教职员工的工作, 也可以及时针对教职员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支持。对于教职员工而言, 充分的沟通有利于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 并可督促自己不断改进。

(3) 从本校实际出发, 建立全面、系统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任何组织的绩效管理工作都必须从本组织的实际出发, 避免受企业绩效管理的影响, 高校也不例外。为了学校绩效管理更加全面, 就要求绩效管理内容既包括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科研成果等硬指标, 又包括学校声誉、学生满意度等软指标。建立全面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才能达到提升学校竞争力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4) 确定各院系 (或部门) 和各级员工的目标责任制。首先, 在全校范围内实行教学科研创新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一线教职工的激励, 对人才培养新模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研技术改进及合理化建议等给予奖励, 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提高教育教学发展的贡献率。其次, 确定各院系 (或部门) 和教职员工的目标责任制。针对专业特点与学校的战略规划, 确定各院系 (或部门) 和教职员工在年度内要完成的教学指标、课研成果指标及其他事关教师个人能力培养的指标, 并明确各指标的影响因子。通过绩效管理, 对有教学创新、课研成果丰硕的教职员工按影响因子进行奖励, 以体现学校对其贡献的认同与嘉奖, 促进教研创新与管理创新。

(5) 通过绩效管理推进高校文化。在一定意义上, 高校绩效管理的过程正好构成高校文化的灌输过程, 它是高校管理者表达和宣扬本校文化的一种途径。通过绩效管理, 根据本校实际把财务和非财务指标 (教学科研指标) 进行结合, 通过绩效管理来体现鼓励教研与创新的文化理念, 从而提高高校办学实力。

摘要:高校绩效管理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高校办学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校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对提升学校绩效管理水平的策略方法进行探讨, 为高校加强绩效管理、提升绩效管理水平提供建议。

关键词:绩效,管理,考核

参考文献

[1].刘多, 王大为、刘海波.浅论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中国高校科技, 2014 (12) .

[2] .祁占勇.高校绩效管理的本质特征及其价值取向.教育研究, 2013 (2) .

[3] .田景仁, 袁晓玲.多维视野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系统探索.财会通讯:综合 (上) , 2012 (7) .

8.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八

关键词:旅游企业;旅游网站;电子商务

一、全国旅游网络营销现状

旅游电子商务由于无物流配送、便于网络营销的特点,理论上成为拓展企业产品销售新渠道、强化企业竞争力的新武器,因而备受青睐。

受国外发达国家旅游电子商务良好发展的鼓舞和国内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自20世纪90年代中华旅游网和华厦旅游网开通之后,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十分迅速,几乎所有企业不同深浅程度的“触网”。据业内人士估计,全国现有5000多家与旅游相关的网站。

我国旅游网站发展现状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已建有网站,并与后台企业管理系统相连,可以在线预订、网上支付;第二,已建有网站(网页),可以预订,但无法网上结算;第三,已建有网站(网页),但只能发布信息,无法进行信息交互、产品预订;第四,尚未建有网站(网页)。

从比例上看,第一、四种类型都是极端例子,前者以携程、E龙在线等极少数网站为代表,较接近理论意义上的电子商务网站类型。而后者多为中小酒店、旅行社网站,但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费用的降低,这一类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少。第三、四种类型占绝大多数,两者合计应该占到我国旅游企业的80%以上,网上业务寥寥无几。

现阶段我国旅游网站的经营者,无不期望把网站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尤其是交易的窗口和平台作用,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网站对于企业来说,所起的作用仅限于发布信息和发电子邮件,多数网站信息匮乏,并且无法及时更新、实时预订。

二、现阶段大部分企业不具备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基础条件

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高级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企业在业务处理由单模块信息化过度到内部系统整合——ERP(企业资源计划)运用基础上,建立外部网站,实现内部信息管理与外部商务网站平台两大系统的全面对接,支撑企业全面的电子商务运作。内部ERP为核心的整合称为内部E化。ERP既是技术,也是管理思想和方法。

一方面,内部E化的成功,从营销角度上看,可确保企业信息的共享,提升外部网站客服响应速度和交易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又可简化组织机构和提升运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大企业较为重视。但实施ERP也存在不足,动辄数十万、上百万元人民币的投入,一般企业难以承受,况且ERP运作要求有相对完备的基础数据和运作规范,在我国旅游行业暗箱操作的业务模式下,英雄难有用武之地,即便运作起来,也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抵制,因而,如今我国旅游企业中成功运用的例子并不多见。

相对而言,表层E化就简单一些,且花费较少,但要使网站由静态变动态,满足交易功能,内部E化是前提。中小企业对此态度相对保守。

旅游行业进入门坎低,竞争激烈,利润微薄,中小企业经营者极易产生短期心理。内部E化又属于基础性工作,在未能带来短期利益的情况下,期望这些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做很多的投入,也是不现实的。基础工作的欠缺,使多数企业网站先天就缺乏电子商务运作中必要的后台系统支撑,我国旅游行业90%以上为中小旅行社、客栈、酒店招待所,信息化程度不高,从技术角度上看绝大多数的网站根本不具备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的技术条件。

三、在现阶段特殊的国情下旅游网站运营成本过大

网站的建立和运行,仅仅是企业电子商务运作的初始。网站的建立只是为企业产品营销构建了对外信息交流平台,网站要具备交易功能,其后台要具备相应的信息化基础。旅游是跨地域的活动,业务联系广,参与者众多,参与交易各方的信息、业务交易处理环节的衔接程度尤为重要。

由于信息化基础欠缺,我国绝大多数的旅游企业外部网站销售平台与内部生产、调度系统、交易第三方管理和交易平台脱节,一些基本的业务操作无法做到在线实时处理。以支付功能为例,据吴建民调查,在国内的网站中,只有1.2%有在线预订功能,能提供在线支付的仅占0.88%。旅游活动涉及面广,尤其是以组装包价线路、销售代理为业的网络公司、旅行社等中介网站,其产品中间环节多,信息变化快,这些网站如果不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则在实际运作中会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更新慢,交易各方无法实时交互,页面链接无法打开等。同时,在国内目前虚拟交易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监管尚存漏洞、信用制度尚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国内的消费者难以适应网络消费环境和产生消费信任。如我国民航计划实施的无票旅行,从技术上已无太大问题,但实际还是难以普遍推行,网上预订、网下人工送票与收款往往是旅行网站经营必不可少的环节。携程网在网站建立后即收购了北京海岸订房中心,在国内30个国内主要客源地有分支机构,实施网络与传统业务的融合。所有这些不仅要求网络经营者要有创新思想,还要有资金。

号称国内旅游业第一网站的携程网,从1999年5月在上海以注册资本200万元人民币成立,从注册成立到2004年6月,通过国外风险投资基金、纳斯达克股市上市、外资收购股权途径,获取了超过2亿美元的资金投入。

2006年成立的芒果网,在2007年的Alexa中国旅游网站排名中,由无名小卒一跃位居前三,连经营多年的业内网站已难望其项背,其中大部分原因在香港中旅游的背景和巨额的资金投入,在芒果网的10亿投资中,用于网站建设的前期投入也就3.5-4亿,其余投入主要在于后期的推广和实体机构建设。以上事例说明,网站运营开支主要还是在网络之外。如果成本上控制不好,则难免会亏损,这也是为国内数千家网站中,纯粹从销售中获利的网站凤毛麟角的原因。

因此,过去认为电子商务成本低,各类企业都在同一线上起跑的理论并不完全正确,持这一观点的人,可能仅看到建网站和维持网站运转的投入,而实际上如果把市场的拓展和品牌推广等后期费用计算在内,成本甚至比传统店铺也要高。

四、现阶段我国在线旅游市场空间有限

首先,现阶段我国有效消费网民比例偏低,市场空间有限。据艾瑞市场调查报告,本年度国内旅游产业市场规模达到7700亿元,然而网上旅行预定市场规模只有8.5亿元,占总值的0.1%,而同期美国为32%,欧洲为12%。数据表明,短期内我国旅游在线市场空间有限,网站要达到规模效益有较大难度。

我国旅游在线网站主要经营订房、订票、包价线路、出租车等业务,在销售比例中,订房为大头,约占比例70%,其次为机票,其余产品份额不到10%。

旅游产品无形,它主要是由一系列的服务组成,无论是产品推销、展示和预订、交割,实质上只是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传递和互动。传统市场所形成的自然区在网络虚拟空间得以打破,理论上网站的销售空间和市场都是无限的,并且边际成本很低,未来的网站会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格局,短期内众多网站的市场空间实在相当有限。旅游在线市场的这一状况,一方面是由旅游产品的特性所决定,另外一个原因也是由消费环境所决定的。消费习惯、信用、安全问题的解决成为决定性的外部因素。

虽然旅游交易可以在线进行,但电子商务毕竟是虚拟行为,如何规避风险成人们首先关注的话题,其成败取决于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银行等第三方担保、网络支付安全保障的有效实施。

全社会公民形成诚实守信的道德风气,属于制度建设问题,任重而道远;第三方支付担保方面,虽属于技术性问题,但尚有待完善。电子支付以银行或银联的电子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电子支付平台,企业内部自行建设的电子支付平台为主。

五、对现阶段旅游企业网络经营的建议

在当前环境下,电子商务建设要有步骤有重点的进行。

(一)以务实的态度来应对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对基础较好、财力尚可的企业可以先从内部做起,在完善内部信息化基础上,通过自建或是托管建网形式,进行电子商务运作。而其他企业,不应过多追求完全电子商务的实现。

(二)发展区域社会化的ASP服务

发展第三方ASP(服务提供商)服务支持平台,解决自建网站存在投入大,信息流量小的问题。利用ASP提供设施为企业客户提供应网站设计、托管、租赁、维护服务,以减少和回避中小企业资金、技术、人力等投入风险,解决实际应用等问题。

(三)建立区域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建立统一推销平台

依托当地基础较好的网站或与国家旅游局目的地营销系统进行合作,共同出资建设区域旅游产品营销平台。为游客全面了解目的地和集中展示推销区域目的地提供统一平台,便于客户的搜寻和了解信息,解决企业自建网站产品不够丰富、访问量有限的不足。减轻企业商务前台对外招揽宣传,动态信息更新等繁重的技术维护的负担,便于集中解决企业网络安全和交易便利性、支付、清算、信用等技术问题。

(四)网站引入诚信机制,解决支付安全问题

旅游企业在线交易量上不去,支付安全没能很好解决是主要原因。企业电子商务应从区域旅游营销平台开始,通过平台第三方对商家、用户交易信用互评展示形式,对交易行进行监督,通过第三方监督机制,尽可能确保买卖双方信息真实和诚信;同时,网站完全可以引进类似于阿里巴巴“支付宝”和eBay的“贝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硬信用”保障机制,方便各类银行卡支付,也解决安全问题。

目前可以先试行让机票代理商、酒店和旅行社分别与消费者实现订金部分的网上交易和支付,确保用户在享受到服务后再正式支付费用,减少大额交易风险。待条件成熟后,再推广到各个企业网站的网上交易,使个人和中小企业的网上支付和收款变得更加方便、安全,从而促进了网上交易开展和推进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化进程。

(五)加强产品的独特性提供丰富的产品

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常规品种上避开与大旅行社的竞争,这就要做到有特色,如旅行社的线路特色,酒店的经营特色,形成经营上的区分,以增加自身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吴建民,丁疆辉.中国旅游网站的功能及其空间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研究,2007(2).

2、CNNIC.全球互联网统计信息跟踪报告[EB/OL].www.eduxue.com/chy/a/a1/200507/chy_31630.html.

3、网上酒店预订面临尴尬直销模式能否解困[EB/OL].www.antetec.com/web/.

4、CNET科技资讯网.携程网发布05年第四季财报.净利6260万元[EB/OL].cnetnews.com.cn/2006/0223/229469.shtml.

9.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九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发展商会等市场中间服务组织的作用,规范其行为写进党的决议后,我国的农产品行业协会组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作用和功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但是,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处在初级阶段一样,我国的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还很不规范,其功能的发挥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一)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行业协会自身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代表性不强

我国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多是各地自行组建,跨地区的、全国性的较少。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大约有的成员来自官员,它成为政府官员分流的一条主要渠道,因此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农产品行业协会本该代表企业的利益,是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及企业与市场的中介桥梁,但是因处在政府的不合理管制下,并因政府官员把行政权力带进农产品行业协会,使农产品行业协会长期处于政府行政职能的附属地位,因此它代表的只能是政府和国企的利益。因此,我国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在会员数量上和行业产量上就缺乏代表性,不能够代表本行业的利益,在国内、国际上统一行动。

⒉职能定位模糊

目前的农产品行业协会,或偏重于管理而服务不够,或偏重于服务却不到位。我国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多是伴随政府机构改革自上而下产生的,也有部分农产品行业协会是由企业根据自身需要自发组成,为会员服务,这符合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方向。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许多地方出现了政府部门“收编”工商联下属同业商会的做法,这反而是一种倒退。这种做法,既不符合农产品行业协会作为非政府组织的属性,也不符合我国政企分开的改革趋势,更不符合的公平贸易原则。

⒊人才缺乏

从目前我国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人才结构来看,基本以离退休和兼职人员为主。真正属于以协会为工作岗位,专业从事协会工作的人员很少。农产品行业协会人员的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更谈不到。据年上海市有关部门对部分农产品行业协会的问卷调查,被调查的农产品行业协会中专职工作人员来源主要来自离退体和内部借调,分别占总数的和,不足来自社会招聘、分配、主管部门任命或其他途径;协会工作人员数量在人或人的分别占总数的和,对专职工作人员的设置期望人或人的分别为和,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工作人员中,在本行业工作年以上的多达,年以上的占总数的,在本协会工作年以上的有,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为。这些统计数据,大致描绘了目前农产品行业协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作人员来源没有保证、离退休人中过多,影响协会工作的规范和进一步发展。

⒋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

由于覆盖面过窄且非主流会员企业缺乏动力因此使在协会内部筹集资金变得十分困难。国家财政部门又缺乏对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投入机制,给协会多少财政资助,完全取决于政府职能部门对协会的重视程度。社会投入机制也不健全。会员单位除了交纳会费外,是否要给协会资助以及资助多少,常务理事单位和理事单位是否要比普通会员多给协会一些资助,协会可否接受社会上的其他捐助,尚无政策对之作出规定。投入机制不健全使许多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办公场地、活动经费和人员等无法落实。在资金紧缺、管理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农产品行业协会通常很难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和开展集体协调活动。

(二)现阶段农产品行业协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问题

⒈政策支持不够

10.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十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30%并逐渐缩小,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处于老龄化社会。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从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11月10日结束,主要数据已于2011年4月28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

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人口年龄结构明显呈现出老龄化的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在社会处于发展中的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即“未富先老”,与发达国家的“先富后老”形成明显对比。因此,解决问题较发达国家也更为艰巨。

二、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长期以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在于人口的数量控制上,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另一方面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类寿命大大延长。

这两个方面造成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的相对提高,因此,使得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尤为突出。

三、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我主要从对经济发展,养老问题和社会保障三个方面着手。

就经济发展方面来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在于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在过去的20年里,劳动力的充足供给和高储备率,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可观的“人口红利”,但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枯竭,而“上有老,下有小”的社会结构也将变成“上有老,而下无小”的非正常社会结构,这将会使发展中的社会陷入劳动力短缺的状况。特别是对于还是劳动密集型的我们国家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的养老模式也有一定影响,养老问题是社会面临的最主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一。俗话说“老有所养”,而这“老有所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保障,二是生活照料。从经济保障方面来说,不管是社会还是家庭养老,老龄化的加剧,都将增加经济负担;从生活照料方面来看,老龄化的加剧,子女们可能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特别是对于那些夫妻双方均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更会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有重大影响。推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选择社会保障模式时须考虑人口老龄化问题。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用于老年人口的养老支出,虽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但还是以老年人口的规模及比重为主要衡量标准。因此,老龄化的加剧,会使老年人口负担系数不断增大,加重社会负担,使老年社会保障费用大幅增加,加大政府的财政支出。

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一样。老

龄化人口增加在对社会形成压力的同时,也意味着我国有着巨大的养老和社会保障建设需求,这也将创造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比如说老龄消费。无疑,老年人的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空间,如果能把握住这个机遇,肯定会有丰厚的回报。近来,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税收、信贷、财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探索老龄产业发展路径。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将会产生越来越多具有品牌号召力、社会影响力的养老服务机构。

四、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相关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途径。

人口老龄化主要表现之一在于劳动力缺乏,所以,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密集型将不再适用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这就需要我国加快经济转型,让经济增长方式从低劳动生产率转向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为应付老龄化社会提供充足的经济基础,以便我们用更少的劳动生产力支撑起更加庞大的老龄社会。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面临着如今这种老龄化的社会状况,这就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在坚持的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兼顾当前和长远,科学研究、认真评估,慎重地、逐步地完善计划生育政策。过去理解计划生育就是独生子女

政策,但是现在这个观点需要不断改变,少生并不是说“只生一个”,我们不仅要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也要重视社会人口结构分布。

另外,我们要完善养老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健全老年人医疗保健防护体系,创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使老年人成为社会发展的建设性力量。

参考文献:

1、《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中国老年人口》2007年4月田雪原

3、《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1990年曲海波

11.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工程;造价;问题;对策

引言

项目建设属于周期长、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鉴于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相关企业的数量在短时间内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使得市场竞争程度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企业要想取得进步和发展就应当对造价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来强化自身的盈利能力。项目工程的造价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是以效益为导向的工程建设标准。因此在工程建设的造价控制工作上应当予以认真、有效进行。

1 工程造价管理内涵

工程造价是指项目从筹建直至项目竣工所投入使用的全部费用,即是项目的投资费用。工程造价管理是指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及其经营成果。前文提到建筑工程造价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因此,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也是一个连续性的工作,有效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偏差,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实际工作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一些不足,因此进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分析,有助于提高企业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从而使得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建筑行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也有助于拉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

2 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2.1设计不科学,增加成本

有些企业设计人员容易陷入盲目追求一流的误区而造成设计失误,没有深入实际现场勘察,设计方案没有完全考虑技术水平和投入资金的协调统一,影响工程效益。施工图纸审查工作不到位,有些较小的工程在施工前只有粗糙的设计草图,造成在施工中设计变更大,额外增加工程造价。有些建筑工程造价人员不熟悉工程量计算流程,容易人为扩大设计规模与冒算的费用。有些企业的设计人员缺乏创新意识,习惯沿袭老套的设计方法,严重脱离实际情况导致额外的造价费用产生。

2.2施工管理不严格,不利于造价控制

(1)有些建筑企业为了谋取更大利益,存在隐蔽工程量的现象,重复计算部分工程量,虚构一些工程定额本身没有的项目虚增工程量。工程施工期间,由于种种因素,产生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不符,产生不利差异。(2)有些审核人员缺乏责任意识,没有做到认真审核材料价格签证,随意在施工方送审的签证上签字,造成签证变更大随意性大,导致工程造价浮动大,对一些施工期较长的项目也未能做到实时跟进现场签证变更状况。(3)有些建设单位在资金不允许的情况下盲目开工,在施工中又因为资金不到位而停工,或者为了应对资金不足强行修改设计,大幅度增加工程造价成本,工程原设计的使用功能也未达到,降低工程质量。

2.3竣工结算不严格,导致成本造价浮动大

结算审核是造价控制的重要步骤之一,一些造价控制人员对工程结算审核较草率,没有对项目竣工内容与合同条款是否一致进行审核就对工程进行验收,造价控制人员专业素质不够强,未能按国家规定的计算方法对工程量进行准确计算,也没有检查计价定额是否合理。有些企业对合同签订不够重视,合同存在大量纰漏,导致结算阶段项目成本造价浮动大。

3 工程造价管理对策分析

3.1设计阶段造价管理

设计阶段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节点。而对于施工单位而言,若设计阶段费用失控,工程质量很可能受影响。

(1)初步设计阶段主要通过投资分解来控制造价。首先由设计经理编制开工报告,明确设计原则及费用控制限额,以专业为分配标准将费用限额分配给设计人员,要求其基于工程建设要求多方案比选,确保造价始终在可控范围内。同时,以单位工程为考核单元,本着费用最低的原则优化单位工程内部组织结构,确保造价水平限额标准。

(2)设计施工图时,主要通过工程量的控制来控制造价。要求按照基础设计确定的内容和费用来设计施工图,施工图设计的最高限额定在审批通过的初步设计工程量的范围内。具体实施阶段可进一步细化工程量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指派专人负责监督管理,进一步优化设计,确定部分省略的工程内容是否可削减。

3.2施工阶段造价管理

抓住施工阶段这一造价控制的重点阶段,搞好工程造价的过程控制。

(1)做好工程量的计量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准确的计算各项工程量,在计算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按顺序及统筹方式进行合理的安排,应当尽量做到全面兼顾,认真细致。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模式下,工程量的使用不是简单的套用,清单工程量应按照相应要求及规范进行计算,而定额子项则应按照相应的定额计算规则进行计算。在利用定额过程中应当对定额总说明、分项工程的说明以及相关的规定和标准进行充分熟悉和了解,对于定额编制的适用范围进行全面掌控。

(2)加强现场变更及签证的控制。在施工之前加强对施工图的审核,严防由于施工图的漏洞导致施工现场的变更以及经济签证的出现,而对于一定要进行的设计变更,就要尽量早地进行工程变更工作,这样才能将由于工程变更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所以进行设计变更工作时要尽量地在设计阶段开展,而某些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工程变更,可以使用先算账再进行变更的方式来进行解决,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科学性、高效性。

(3)加强施工材料的成本控制。加强施工材料的成本控制,关键在于提高材料的使用率,在采购材料之前要仔细分析市场行情,避免高价购买,在材料的管理方面,管理人员要与施工的主要负责人加强沟通,避免出现材料库存过剩或是不足的现象。此外,还要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监督与管理,避免其中饱私囊。

3.3竣工阶段造价管理

竣工阶段在整个工程管理系统中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是当对工程造价进行结算时,竣工阶段会对工程建设的成本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说,竣工过程的结算是造价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必须进行仔细审核。建筑过程进行到竣工阶段时,要选择那些信誉度良好、责任心强的审计机构审计各种税费、工程量和单价等的结算款项。在工程完成后,认真检查、核对工程项目,确认其实际建设情况与合同签订时的要求是否相符合,对这些资料数据进行详细的整理和审核,确保结算过程的真实性、可靠性,更要注意详细核对那些未完工的或者发生变更的项目,以便核减结算款项,避免资金的浪费。

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是对资源如何实现优化配置的一项管理,贯穿项目始终,对项目最终目标和投资效益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不断改进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才能保证我国的建筑事业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鲍伟,刘航.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与对策探析[J].林业科技情报,2011(4).

[2]沈立新.基于工程质量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3(3).

[3]吕露露,方学红.试谈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J].江西建材,2014(1).

[4]唐甜.探析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低碳世界,2014(8).

12.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十二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体系框架。但是, 随着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监测领域的不断拓展、监测形式的不断变化,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体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要建立和完善包括各环境因子和监测对象的分析方法标准体系, 特别是有机污染物和生物监测分析方法标准, 构建标准化、中国化的中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体系。

目前, 各地环境监测部门已具备多要素、多手段、有鲜明区域特点的技术能力, 可覆盖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常规监测、微量有机物监测、生物群落监测、化学品毒性检测、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机动车排放气污染监测、噪声监测、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等各类环境监测领域, 同时也具备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数据监控及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等对环境监测信息进行编辑处理和发布的技术能力, 能够科学、全面、及时地反映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为环境管理部门顺利开展污染源监督管理、排污收费和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1]。

2 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体系存在的问题

对照环境监测部门现有的实验室分析检测能力以及国内外环境监测分析技术的发展水平, 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

(1) 检测参数已基本齐全, 但仍存在一定的缺口。

(1) 有些标准中的检测参数仍不能涵盖其中, 或是参数的检出限不能满足标准要求, 需要进行一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发。

(2) 污染源监测仍然以常规因子为主, 基本不涉及特征因子。随着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 诞生了许多的新兴行业, 对此类行业的监测采用常规因子的监测不能反映废水排放的实际状况。对于一些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新兴行业制定了相对应的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但是对于这类标准中的各项指标还存在着一些检测盲点。

(3) 国内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等涵盖面仍不够广, 更新也不够及时, 导致日常工农业生产中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部分项目参数未受监控, 特别在发生应急事故时, 如有机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即实验室所检测的目标化合物与市场使用的产品发生脱节现象, 需要及时了解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4) 微量有机、无机污染物 (包括POPs、环境激素、重金属等) 是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影响和危害最大的一类污染物, 微量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在国内的环境监测领域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发展, 但是, 目前我们对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来源、负荷、危害及影响情况了解不很清楚, 监测技术尚不配套和完整, 监测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较差、缺乏相应的监测经验。

(2) 已有的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 所选检测参数不能全面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 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 我国现有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与现有的标准分析方法不配套, 也没有形成系列的水质分析方法, 未达到一个项目一个标准分析方法的最低要求, 使得已颁布的标准缺乏严肃性, 为其贯彻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发达国家在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上已形成系列化。

(2) 现行的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水质参数为无机、重金属离子、营养物和微生物, 传统方法是利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及生物方法来测定其浓度, 其中一些参数只能对水质起描述作用, 并不能全面反映水质问题。现行的水环境监测指标已无法反映有机污染物的类型、种类和程度, 因此, 在我国水环境中全面开展有机污染物监测是摆在水环境监测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任务。[3]

(3) 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 不同类型的污染物采用不同的采样和分析方法。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中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特定项目”为例, 其中80个项目需要采用近20种国标或行标方法、近60种其他约定的方法, 每种方法均有单独的样品采集、保存、前处理及分析方法, 光配齐所有项目所需的试剂就耗时耗力, 给现场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带来很大麻烦, 不利于监测项目的开展和标准的执行。

(4) 一些检测参数, 例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80项特定监测项目中的水合肼、活性氯、黄磷、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基) 酯、丁基黄原酸等, 在采样和分析监测过程中受干扰因素影响较大, 需要对监测分析方法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 消除干扰因素的影响。

(5) 水体的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水污染问题。目前, 一些地方已采用水质在线监测、遥感监测、实验室监测、现场巡测等工作相结合的模式, 开展水体的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监测工作, 但是, 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方面的监测技术配套研究开发工作, 找出有效的解决途径。

(3) 环境空气监测主要监测项目仍为延续多年的常规监测项目, 用于霾污染、臭氧光化学污染特征及生成机制、空气污染的人体健康和生态效应的跟踪评估和控制研究等监测项目尚为空白[2]。

(1) 目前环境空气监测主要监测项目为SO2、NOx (包括NO、NO2) 、TSP、PM10、O3和气象参数。而用于霾污染、臭氧光化学污染特征及生成机制、空气污染的人体健康和生态效应的跟踪评估和控制研究等的监测项目均未有效开展。

(2) 缺少空气和废气中的VOCS的分析方法, 但EPA有相应的分析方法。

(4) 噪声监测技术和规范尚需不断完善。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 一些过去不被重视的噪声和振动源逐渐显现, 如飞机噪声、轨道噪声和振动等, 市民信访中比例比较高的居民小区固定设施、空调噪声、振动扰民等, 都需要有相应的监测技术与管理要求相配套。

目前, 噪声投诉已跃居各类环境污染投诉的首位。面对这种严峻的声环境污染, 传统的人工监测、手持仪器监测显然无法满足声环境监测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要求。利用现代化的声环境监测仪器, 特别是优质的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对声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进行实时、准确的全方位监测, 对噪声污染源及其治理进行监督监测, 必将成为环保主管部门的首选。

(5) 生态监测须进一步完善。

(1)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较窄, 覆盖不全。生态监测是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 运用可比的和较成熟的方法, 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合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合要素进行系统地测定, 为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为合理利用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从特定区域生态系统组成来看, 为了更好地以“人”为本, 应该包括水、气、声、土壤等各种生态系统类型。但从目前生态监测的涵盖来看, 监测领域较窄, 其中传统生物监测仅涵盖水环境;而生态遥感监测虽然定位为宏观的、大尺度、综合性地监测方法, 但由于技术方法较新, 监测指标仍处于尝试阶段, 也不能全面覆盖环境各要素, 只能在部分领域发挥一定作用。

(2) 生态监测技术体系不完善。环境监测中任何一个领域要发展, 其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基础之一。目前, 生态监测技术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没有将现有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梳理和整合, 来建立明晰的业务化技术路线;另一方面又缺少必要的监测、评价及质量保证的方法、标准和规范。目前现有的传统生物监测方法大多为五六十年代水生生物调查常用的一些经典方法, 其中有些方法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虽然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完善, 但基础性研究成果一直没有总结和补充。生态遥感监测为近年来新兴的生态监测重要手段, 但目前仍然为试运行阶段, 也要求我们不断地完善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

(3) 质量保证体系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目前, 我国生态监测还没有完整的、规范的质量保证体系, 加之各地监测水平参差不齐, 又缺少标准样品, 因此, 生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完整性、可比性和代表性较差。[5]

(6) 监测分析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深入和延伸, 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服务和技术监督的职能、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环境监测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以往所使用的许多监测方法虽然简易但获得的数据已不准确, 利用现有的监测设备、监测手段已不能满足环境发展的需要, 因此, 改进现有的监测分析方法, 在简便、快速、灵敏、经济等方面下工夫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同时,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所监测的项目已不能完全反映环境质量状况的特征。现有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 当样品的浓度水平不同、基体不同时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 由于受仪器装备的开发和研制水平的限制, 一些污染物缺乏一些标准的分析方法, 一些监测技术尚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采样、分析等环节上。因此, 应进一步提高监测分析技术, 使监测数据能真正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状况。

3 对策建议

(1) 进一步完善配套的标准分析方法, 制定国家层面的环境监测规范。

继续推进标准分析方法的制定, 以保证各项环境质量标准、污水和废气排放标准的贯彻实施, 争取将标准分析方法系列化, 形成针对饮用水源地水质、地表水、废水、环境空气、固定源废气、生物、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监测等若干个系列的标准分析方法, 使其与先进国家分析方法具有可比性。

(2) 进一步研究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体系。

构建基于环境监测要素或监测对象分类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开发研究饮用水源地水质、地表水、废水、环境空气、固定源废气、生物、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监测新方法。研究建立连续自动监测标准方法和现场应急监测新方法。

(3) 实验室内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5]。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内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强化全程序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并建立起环境网络监测体系, 选择有代表性的参数进行监测, 增强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可靠性, 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

(4) 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的研究。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要有点有面, 有现状分析、趋势分析、规律分析, 分析要有整体性、综合性、预见性, 既要有监测数据, 又要有分析评价和对策建议等。

(5) 学习借鉴。

学习借鉴美国、欧盟、日本、香港、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操作流程、技术指标, 跟踪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及成果转化应用水平, 全面提升水、气、土、固废等方面的检测能力, 包括:检测项目、项目参数、方法检测限等。

(6)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生态监测机制, 全面、综合、真实地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状况。

(7) 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 跟踪国际先进技术, 拓展监测因子的覆盖面。

要深入研究烟道烟气成分, 配合未来“脱硝”、“脱汞”以及VOCs、温室气体控制要求, 增加监测因子的覆盖面, 以全面反映固定源污染物排放水平。同时, 对于特定工业区域的特征污染因子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4]。

(8) 加强高新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各种新的技术在环境监测实际工作中的不断应用, 积极鼓励采用新的、先进的监测分析技术, 以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在线监测技术, 对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实施动态的、同步跟踪性或监视性监测, 及时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实时情况和变化趋势, 以确定污染的影响范围与程度, 为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技术依据和保障;发展简易快速的应急监测技术, 加强和完善突发性污染监测能力。

摘要:分析了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 对照环境监测部门现有的实验室分析检测能力以及国内外环境监测分析技术的发展水平, 查找出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存在问题, 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4版 (增补版)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3-10.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4版 (增补版)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1-15.

[3]李国刚.水和废水污染物分析测方式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66-78.

[4]李国刚.环境空气和废气污染物分析测方式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39-54.

13.我国公务员考核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十三

摘要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制度也存在着若干缺失,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地深入研究充分发挥现有制度的优势,努力弥补制度中存在的缺失,以使公务员考核制度日臻完善,法制化和规范化的程度不断得到增强,惟其如此,才能使公务员考核制度在公务员人事管理活动中产生更大的作用。现在有关公务员考核制度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但集中从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视角进行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所以本文的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公务员考核制度,具有颇为重要的实践价值和一定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公务员;考核;问题

目录

摘要..................................................................................................................................................1

一、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3

1.1考核制度所规定的考核内容还显笼统宽泛.....................................................................3 1.2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中存在的问题.................................................................................3 1.3评定的手段上存在的问题.................................................................................................4

二、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5

2.1没有树立正确的公务员绩效评估价值取向.....................................................................5 2.2对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明确.....................................................................................5

三、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应采取的对策...............................................................................6

3.1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内容.............................................................................................6 3.2进一步健全公务员考核种类.............................................................................................7 3.3进一步增强考核结果的实效性.........................................................................................9 参考文献.........................................................................................................................................10

一、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考核制度所规定的考核内容还显笼统宽泛

我国当前公务员考核内容包含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这五项内容实际上是公务员道德导向和绩效导向的混合。其中“德” 和“廉”属于公务员的政治思想品德范畴;“勤”和“绩”属于公务员的工作绩效范畴;“能”则属于公务员的能力素养范畴。但这些范畴所涵盖的具体内容在不同职务、不同职类和不同职位上的公务员是有明显差别的,但现在的考核内容还是过于宽泛了,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考核内容的总体设计,还没能更好地体现出德、能、勤、绩、廉的全面性;二是考核内容设计的指标或要素还没能充分体现出考核工作实绩的重点;三是考核内容的设定还没能准确体现不同类别公务员的特点;四是对县(市)级以上政府组成人员考核内容的指标或要素的设定还没有同中央政府工作目标完全结合在一起。

由于公务员考核内容存在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使一些机关单位在设定体现考核内容的测评要素时比较随意,其测评指标也比较笼统,其结果使考核难以准确地衡量出不同职务、不同职类和不同职位上的公务员德能勤绩廉的具体真实的状况,就容易使考核流于形式,甚至是走过场。

1.2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务员考核的种类或方法有两种:即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也称考核)。现在平时考核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刚性的约束,使平时考核在一些单位受到忽视,甚至流于走过场;定期考核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负责定期考核机构的设置大多是非常设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定期考核的效果。这两方面问题的出现,主要由于我们在有关考核种类或方法上的法律法规建设存在欠缺,现有的相关条文大多为原则性的内容。这就需要采取相应对策来解决,以使公务员考核的种类或方法更加完善起来。此外,除这两种考核种类或方法外,我们也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引进新的考核方法。1.3评定的手段上存在的问题

考核结果各档次评定手段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考核结果所设各档次的评定手段还没有真正做到量化和定性的有机结合。现在我们在评定考核结果档次时虽采取了定量和定性的手段,这就是通过打分的方式对公务员的评定实行量化;通过写评语或鉴定的方式来定性。但这两种方式往往各自孤立地进行,缺乏有机地结合,因而应该进一步认真探讨和研究考核结果评定的定量和定性两种手段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充分发挥其各自的效能,又能互为补充。

考核结果评定出来的档次在应用上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考核结果评定出来的档次在职务升降管理环节上的权威性还存在欠缺。公务员考核评定的等次在公务员职级工资晋升、降职和辞退等管理环节上已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这些管理环节的客观依据,但在职务升降管理环节上,考核档次的作用体现的还有缺失,其权威性也有待强化。

二、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

2.1没有树立正确的公务员绩效评估价值取向

当前我国旨在建立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根本是公众驱动、“顾客导向”的政府,而在这种大背景下绩效评估工作也必须以服务质量和对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程度做为第一评价标准。从绩效评估指标来看,公务员绩效评估指标的设定要看这些内容的设定能否覆盖公众对公务员各项能力的期待,而具体分值赋予的高低要看所做的事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公众的需求,要完全从公众视角进行审视而非仅仅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2.2对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明确

公务员绩效评估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在于通过绩效评估工作对公务员在评估周期内的工作状况和绩效进行打分和排序,而是希望推动和提高公务员绩效,进而提升组织绩效,更好地实现政府部门的职能目标。而当前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通常被认为是对公务员绩效的评定,是对公务员业绩进行管理的工具,而没有将其纳入整个政府绩效管理的大背景和大框架之下。因而会出现考核内容与被考核者所具体承担职位的职责脱轨,个人绩效与组织战略目标分离的情况,无法使公务员通过绩效评估工作明确看到本职工作与本职能部门的目标、愿景和总体目标的联系,也无法真正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阻碍和制约组织长足发展的方面。

三、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应采取的对策

3.1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内容

针对上述考核内容笼统宽泛实践中难以确切把握的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是加强考核内容的总体设计,使所设定的考核要素,尽量详尽明确,以便于能够全面衡量出公务员在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表现。

我国各级政府公务员管理机关一定要把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化,这就需要把我们国家对公务员在这些方面的要求,通过详尽的指标要素的设定,明确清晰地体现出来,通过这些指标要素的测定就可以把每位公务员在这五个方面的差别衡量出来,从而使考核对每位公务员的综合评价做到既全面,又符合实际。

二是考核内容的设计要突出考核工作实绩的特点。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内容虽然也强调以考核工作实绩为重点,但在具体要素的设定上却没有真正体现出这一特点。这就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加以完善。美国公务员考核内容的设计也曾出现重点不突出的问题,他们最初设定的考核内容虽多达 31 项,但并没有真正突出对公务员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的考核。加之年终考绩表一般由单位主管领导依据平时工作记录与考绩表所列项目逐项考评,并评出优异(以“+”号表示)、中等(以“V”号表示)、低劣(以“—”号表示)三个层次,最后上报行政长官核准后最终确定考绩成绩。这种统一的考绩法较多的依赖于行政长官或考绩员的主观判断,不够精确客观,对提高行政效率作用不大。因而美国通过改革实行工作考绩制度以后,考核内容的设定特别着重于对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的考核。具体考绩项目包括:工作完成情况的总结报告、潜在能力鉴定、工作职责描述、工作成果评价、对工作内容和工作效率进行工作数量分析(指工作时间长短、工作任务轻重、差错多少等)和工作质量的分析(工作精确度、质量高低、协调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强弱等)。

美国考核内容的设定十分注重于考核公务员的工作实绩,这对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内容具有直接的借鉴价值。我国公务员考核要突出考核工作实绩的重点可尝试设计单独的表格专门对公务员的实绩进行测评,美国上述表格实际就是专门用于公务绩效测评的,而不涉及公务员其他方面的表现。

三是加强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建设,使考核内容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现在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虽已推行,但还亟待细化。下一步应针对不同类别与层级的职位撰写详细、具体、易于操作的职位说明书。对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应根据其职业说明书确定的标准加以具体化,使考核的内容真正体现出不同职务、不同类别、不同职位的差别。现阶段我国公务员考核内容的设计至少应按照《公务员法》划分的三个类别,即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分别设定考核内容,紧紧围绕这三种类别公务员的职业特点,设定特色鲜明的考核要素。否则如果失去了职业类别的区分,考核设定的内容必然会泛化、笼统化或一般化,也难于对考核对象做出客观公正、明确具体的区分,考核这一重要的人事管理制度也就失去其操作的意义。

四是对县(市)级及其以上政府组成人员的考核应紧紧围绕其工作目标来设定,而且要与党中央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目标统一起来。而不能象现在这样只是把德、能、勤、绩、廉五方面的考核内容简单地设定一些笼统宽泛地要素,这既缺乏针对性,在实践中也不易于操作。为此政府人事管理部门和专家学者都在积极地探索如何来完善政府组成人员的考核内容。

3.2进一步健全公务员考核种类

根据我国公务员考核种类或考核方法方面现存的问题,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使我国公务员考核的种类或考核方法更加完善起来。

一是采取相应对策解决平时考核的规范性问题。针对我国平时考核流于形式和比较随意的缺欠,有效的作法就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发达国家大多已经把公务员的平时考核的具体内容、操作的方法及其作用用法律法规明确下来,从而把平时考核上升到法制层面。如美国《工作考绩法》规定:公务员实行每周 5 天工作日制,每天工作 8 小时,上下午各有一刻钟休息时间。同时规定办公时间禁止聊天、会客、看报、写信与吸烟。各单位均有签到簿或公务卡,考勤人员负责记载本单位工作人员的上下班和休息时间,每位工作人员每天必须将处理的事务写成日工作报告交行政主管领导审阅保存,作为全年考核依据。凡是平时考核做得好的国家都是把平时考核作出了明确具体的法律法规规定。

近年来,国内有些省市也开始注重用明确具体的法规规定来强化公务员的平时考

核。除此之外,解决考核种类或考核方法方面的问题,还可探索实行更有效的新的考核种类或新的考核方法。香港特区政府实行的新的考核方法,即人事考核与目标面谈制就值得我们学习和尝试。所谓人事考核与目标面谈制就是在新的即将开始之际,主考者与受考者一起来设计考核的目标与标准,以及达到目标的步骤。此后,双方每季度会面一次,就所设定的目标和标准的进展情况加以检查、记录。年终召开考评会,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受考者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改进缺点的方法,还要评定出分数,作为公务员管理的客观依据。这种考核方法的优点是把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实现了主考者与受考者之间的沟通,也更能很好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在探讨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种类或考核方法的问题时,引进先进的新的考核种类或方法,并能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加以实施也是一种明智的对策选择。

二是强化定期考核的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权威性。如上文所述我国定期考核机构的设置大多是非常设性的,这不利于定期考核的进行,也难以达到定期考核预期的目标。考核作为重要的人事管理制度,只有设立常设的专门机构来负责,才能真正发挥这一制度的管理效果。凡是公务员定期考核实行得卓有成效的国家,都设立的专门的负责机构。

如美国负责每年进行定期考绩的专门机构在中央为人事管理总署辖下的人事考绩部;政府各部门负责定期考核的是考绩委员会与复审委员会。考绩委员会负责人由主管首长充任,复审委员会负责人员由该部门的机关主管首长充任,复审委员会负责人由功绩制保护委员会的首长充任。其各委员会的职责是:考绩委员会负责审核各单位执行考绩法规的情况;复审委员会负责复审相关公务员对考绩事项的申诉意见,并负责做出公平客观的处理。

我国也应设立负责定期考核的常设机构,并明确这些机构各组成部门的职责,把公务员的考核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来管理,这将促使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更加规范、更加完善。

3.3进一步增强考核结果的实效性

我国在评定公务员考核档次时,在量化手段和定性化手段结合上还存在很大差距,所以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和以上经验,使我国考核评价的定量和定性的手段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此我们认为可以尝试实行法国平衡打分法加强我国量化测评手段的有效性;可以借鉴香港特区政府考核形成 3 份文件的做法,使我国定性考核的文件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如果真正把这些对策付诸于我国公务员考核档次评定的实践中,所评定出来的公务员考核结果就更符合客观实际了。

如何使考核结果评定出来的档次更具权威性。所谓权威性是指公务员考核结果评定出来的档次切实成为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升降、职务任免、工资晋升、奖励、培训的客观依据,从而更加推进公务员管理法治化的进程。

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努力把握住以下几点:

第一,公务员考核内容的设定必须具有鲜明的、易于把握的行业特点,以利于对考核对象做出更加准确具体的区分或评价。考核形成的书面文件和考核等次的划分应更加详细具体。如果只有 1 份考核文件,或考核等次过少,则不利于对公务员做出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也不利于在公务员之间做出更为细致的区分。

第二,就公务员绩效评价的性质而言,我们应该使公务员的考核制度由原来的与其他人事管环节几乎无关的孤立活动,变成为与机构内整个人事管理活动融合在一起的活动,并与其他人事管理环节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第三,就绩效评价的目的而言,我们应该使考核制度由过去的旨在检讨被考核者的工作中所出现的偏差以及确定其工资水准,变成为旨在确定其未来绩效的目标,从而通过考核把个人的成长与机构效率提高联系在一起。

第四,就绩效评价的周期而言,我们应该把考核由过去的每年评价1次(至多2次),变成为一种连续不断地经常性的活动。

第五,就绩效评价的标准而言,我们应该把考核由过去的主要是衡量被考核者的能力和潜力,注重表现或个性的消极方面,变成为衡量被考核者的工作实绩,并且既注意其表现的积极方面,也注意其消极方面。

第六,就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沟通方式而言,我们应该使考核由过去的单向沟通过程,变成为双向沟通过程。参考文献

上一篇:治安案件和行政案件下一篇: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