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机器人全套教案

2024-07-18

乐高机器人全套教案(共8篇)

1.乐高机器人全套教案 篇一

[乐高机器人作文] 今天我和同学一起去上乐高机器人兴趣班,乐高机器人作文。那里太神奇了,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有全部用玩具积木搭成的恐龙、巨人、猴子、桥梁&&简直就是魔法玩具王国。我们今天的上课的主题是:搭吊桥和旋转木马,让我懂了吊桥是通过摇柄用绳子把桥提起来,船就可顺利通过,还知道了三角形是最稳固的等物理原理。旋转木马上是用小齿轮带动冠状齿轮旋转起来,这样木马就可以平稳旋转了。我平时喜欢动手组装玩具,这个乐高机器人兴趣班我很喜欢。我要好好学,好好钻,相信不久以后我想参加机器人大赛,小学一年级作文《乐高机器人作文》。长大做一个雷锋机器人,帮助别人。再做一个帮妈妈做家务的机器。哈哈。。。

2.乐高机器人课程学什么? 篇二

乐高机器人课程是一种非常受小朋友欢迎的课程,通过一系列的搭建活动,孩子们不仅体验到机器人的乐趣,还能学会不少知识。在课堂上,孩子将学习使用杠杆、齿轮、电机和红外线等多种传感器,学习编程中的各种模块和编程逻辑等。通过学习,能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提升创新天赋,全面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挖掘孩子领导众人的潜力。

在接触机器人伊始,孩子们首先要学的,是熟悉乐高各部件组件并了解其作用,以及一些基本的拼搭规则。老师在孩子们熟练掌握这一点后,可以鼓励孩子们在搭建过程中发挥想象、融入个人创造的元素,而不拘泥于图纸或是现有的范例。在这一过程,锻炼的是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果说乐高组件是构成了机器人的骨架形态,那么各个传感器则为机器人的重要器官。在学会了如何构建机器人的形以后,孩子们需要进行对传感器的种类、作用以及安装、连接方式的学习。这一步的完成,使机器人有了可以行动的可能。这一学习过程涉及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与融会贯通。

最后的编程是赋予机器人大脑的过程,只有完成了这一步,机器人才有可能真正动起来,通过编程,让原本不会动的机器人鲜活起来,能走、能转向、能完成指定的任务。所以,最后的编程,是乐高机器人拥有经久不衰的魅力的原因之一,也是最锻炼孩子的一部分。编程会锻炼孩子逐步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形成理性思考的习惯。

3.乐高机器人课程之体验课 篇三

乐高机器人课程体验活动预告来啦——小时候,妈妈总是给我们讲童话故事,短短的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还记得三心二意的小花猫吗?为了和蜻蜓、蝴蝶玩耍,忘记了自己正在钓鱼的事情,但最终小花猫还是钓到了鱼,知错就改,做一件事情认认真真、一心一意,总会有所收获。小朋友们,你也想像小花猫一样拥有自己的钓鱼竿吗?也想一心一意的去钓鱼吗?赶快来参加码高机器人开展的乐高机器人教育体验活动吧!

体验课主题:乐高机器人课程之钓鱼竿 体验课时间:2月27、28日 体验课地点:

码高机器人教育—金源校区:海淀区远大路宝蓝大厦F座16层

码高机器人教育—五道口校区:海淀区五道口华清商务会馆8层 课程内容:1.了解钓鱼竿的特点

2.了解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定义 3.初步使用滑轮进行搭建

授课老师:码高机器人教育金牌讲师——王军江

★国内顶尖机器人教育专家

★河北北方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士 ★码高(MAGO)机器人高级课程顾问

4.乐高教案 篇四

应用,参与讨论表达。提问(12分钟)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内容(课题)

初识乐高积木与乐高交朋友:了解机器人、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认识新环境中的新朋友,成立团队,激发兴趣,热爱生活,热爱科技,建立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介绍乐高机器人,多媒体展示以往机器人比赛片断,制定公约,展示机器人套

装。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适应新环境,建立团队,认识乐高机器人。难点:让学生主动发挥联想,积极动手实践,激发兴趣,发挥联想,以机器人结合生活应用,参与讨论表达 教学过程。

一、提问(12分钟)

1、大家能说说,什么是机器人吗?(认知过程)抢答提问后,老师作引导性说明。

GOOGLE网络定义:机器人是自动控制机器(Robot)的俗称,自动控制机器包括一切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与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如机器狗,机器猫等)。机器人技术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6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四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

在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甚至已成为不可少的核心装备,世界上有近百万台工业机器人正与工人朋友并肩战斗在各条战线上。

机器人的出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它的高速发展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水平和人类的生活质量。

2、大家所见到过的机器人有?(记忆发掘,联想)服务机器人可以为您治病保健、保洁保安;水下机器人可以帮助打捞沉船、铺设电缆;工程机器人可以上山入地、开洞筑路;农业机器人可以耕耘播种、施肥除虫;军用机器人可以冲锋陷阵、排雷排弹……

3、机器人能为我们做些什么?(结合生活发挥联想)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工作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比如喷漆、重物搬运等;有些工作要求质量很高,人难以长时间胜任,比如汽车焊接、精密装配等;有些工作 人员无法身临其境,比如火山探险、深海探密、空间探索等;有些工作不适合人去干,比如一些恶劣的环境、一些枯燥单调的重复性劳作等……这些人们干不了或干 不好的领域变成了机器人大显身手的舞台。

4、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机器人,创造机器人人?

机器人能为而类服务。能帮助我们做一些人类比较困难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以上所说的,深海探密、空间探索等。

5、机器人需要吃饭吗?(引发兴趣,开口讨论)

二、初识乐高套装(15分钟)

机器人也需要”吃饭”,只是他们所吃的饭,跟我们的不一样。他们可能需要的是电能、石油、汽油、天然气、或者是太阳能,等等。概括介绍机器人、乐高机器人,播放关于机器人比赛视频。(15分钟)

初次接触,通过听觉了解后,为加深印象,观看现实生活中机器人短片和图片,再而观看乐高机器人短片和图片。

分享:以上所说的是实际生活应用中的机器人,现在我们先来看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机器人图片和视频,看看我们所认识的机器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再而观看乐高机器人视频与相关图片。[ 视觉冲击 ]

1、十二个人,分成四组,三人为一组,选出组长。(下节课开始,由各组长到老师处领器材。)(5分钟)

2、介绍乐高套装。(10分钟)

介绍乐高积木:梁、轴、轴套、板、轮胎、等等。介绍完毕后提问,同学们抢答。

介绍积木搭建技巧:现场操作,介绍如何把各种积木搭建连接在一起。如何分离积木。介绍完毕后,选学生示范。

三、分享感受评价学生:(4分钟)

1、你对机器人有什么疑问?

2、你学会了什么?

3、你们最希望能制作出什么机器人?

四、知识巩固(5分钟)

1、巩固知识: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什么是机器人?机器人能为我们做什么?

2、大家都说说,你们希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 为什么?(引导发挥想像)[老师作记录]

5.乐高教案《坐上太空船出发》 篇五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太阳系中的行星

2、扩展与科学和太空相关的词汇

二、所需材料

威威大颗粒套装,太阳系行星的照片或一段太空探索的录像

三、教学过程

1、愉快的开始和思考: 10 ’

★给孩子看关于太空行星的图片或录像。讨论人类探索太空的原因,并问孩子们人类是

如何进入太空的。

★讨论保证火箭和太空船能够进入太空并在那里生存的特殊装置。

★ 讨论太空中有些地方很冷,而离太阳近的地方又很热。★给孩子看太阳系中行星的图片,并让他们试着指出哪个是地球。

★如果时间允许,你可以一边指着图片一边和孩子们谈谈九大行星(见下图)。解释太

阳系就是一组绕着太阳运转的天体。告诉孩子们一些关于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知识: “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金星就像是地球的双胞胎,因为这两个行星的大小相差 无几。地球是一个小行星,离太阳比较近,排在第三个。火星排在第四,人们叫它 “红色的星球”,因为从地球上看,火星是红颜色的。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土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的行星。天王星离太阳第七远。海王星是一定要用望远镜才能 看到的两大行星之一。冥王星是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2、动手搭建: 15 ’

★让孩子用积木搭建一艘能带着他们去太空探索行星的太空船。

★提醒孩子们搭建时要考虑到太空船的一些特殊装置,确保太空船能飞到太空并在那里 生存。

3、思考:5 5 ’

★在孩子们搭建的时候,问他们是否真的想成为一个宇航员,去探索行星。问孩子们,如果他们登上了一个遥远的星球,他们想探索什么。

4、继续动手搭建: 10 ’

★修改搭建好的太空船,使其可以让我们在探索的星球上生存一段时间。

5、分享与收获:5 5 ’

★让孩子们给他们的太空船取个名字,并向其他孩子介绍它的特征。然后,让他们说说

他们准备去哪个星球,为什么。

修改搭建好的太空船,使其可以让我们在探索的星球上生存一段时间。

6.必修三全套教案 (定稿) 篇六

《祖国山川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学习重点]:对文章思想内容与感情的把握。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方法]:文本研习。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专题内涵解说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但是,人与国家的关系是复杂的,从历史上看,正如法学家潘大道所说,国家“都是为少数人所独占——君主、军阀、资本家及专业之官僚、政客等”(《为什么要爱国》),他们在阶级社会中常常是作为国家的代表,这必然造成个体对国家的复杂态度,为什么历史上经常出现忠君与爱国的矛盾,道理就在这里。所以,陈独秀在谈到爱国主义时说道:“要问我们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当异族入侵时奋不顾身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表现为愤怒与忧患,批判与建设,谴责与赞美,这些都可以是出自对祖国的热爱。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责任,都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一步步走向民主,走向繁荣,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本专题从两个方面对祖国这一人文主题进行梳理:第一板块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则要复杂得多,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2.学生能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生能根据本专题的特点形成课程间沟通的意识,将音乐欣赏与文学鉴赏结合起来。4.学生能在以往学习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散文与诗歌的特点,能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诵方案,通过朗诵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5.学生能在对专题人文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写作复杂的抒情或叙事散文。前三项为教学的重点。

本专题,特别是在第二板块,诗人们表达了对祖国十分复杂的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历史地、具体地看待国家、祖国、爱国主义、人与国家的关系等概念,提升他们的认识,加深他们的理解。本专题收录了波兰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的《肖邦故园》,围绕这篇表现音乐家生活的散文设计了音乐鉴赏与文学鉴赏相结合的研习方案,这些都是学习中要注意的难点。

一、导入新课

由对以下两个问题的讨论导入新课。1.祖国是什么?

2.一个人为什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了解作者:

课文注释①。作适当补充。

三、解题

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

写法上多用铺叙。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四、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讨论明确:珠峰、高原、西双版纳、平原、黄河„„ 春夏秋冬,晨光落日; 家乡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瀑布

2.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讨论明确:还写了“人民” “文化”“语言”。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3.小结内容:《祖国山川颂》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

五、理清思路,体会铺叙的特点。1.思路结构: 文章段落较多,共34段,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3 2段为第二部分,第33—34段为第三部分。在阅读时应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从大处着眼,了解作者的描写对象和感情抒发。

第一部分(1-2)总领,点明了全文要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的风景和山河大地。第二部分(3-32),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第3-7段是第一层,作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赞美之情。第8-12段可以看成是第二层,三段均以“我爱„„”开头,从“人民”、“文化”和“语言”三个浓缩了爱国情感的具体对象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挚爱。第12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的总括,又很好地引领下文,由人文过渡到景色。第13-25段是第三层,对祖国自然景色的描写在这一层得到了重点展示。这里有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勾勒,有对晨光落日的描摹,眼中景与心中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第26-32段是第四层,在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的瀑布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代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第三部分(第33-34段),是对主题的升华。小溪汇人大海,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首嘹望故乡,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2.铺叙的特点:(归纳板书)①列数祖国大地优美的景致;

②表达热爱人民、文化语言之情; ③勾画春夏秋冬、晨光落日的美景;

④描绘几个具体的景点。

3.找出抒情的语句,体会“颂”的特点。黄药眠这里是以祖国为歌颂对象,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为赞美内容,采取的是全景式的描画与铺陈的方式,它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对心中的祖国山河美景一一加以铺叙,既有对传统的秉承与借鉴,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与思考,整个文章读来大气磅礴,深情动人。抒情的语句如:第1、2节,第5、8、9、10节开头,第34节等。讨论:哪些句子的表达效果最好?为什么?第34节,描写了象征性的景物,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流露出了内心真切的爱国情感。

六、再读课文,体味语言与结构特点

1.语言特点讨论归纳:①诗化的语言;②直抒胸臆;③这篇文章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非常丰富和成功,比如第4、5、13、29段的排比手法,第13、23、24段的拟人手法,第26、31段的比喻手法等等,这些都与“颂”这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使描写对象更加具体生动,富有立体感。

2.结构特点:文章采用了片断式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可以不受时间、空间以及思维的限制,任思绪自由地飞翔,让情感尽情地抒发。

肖邦故园

雅—伊瓦什凯维奇

【学习目标】

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与个体的关系。2.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肖邦故园》,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之情。

二、检查预习

听写下列词语:

荒诞不经

茕茕孑立

玲珑剔透

浪迹天涯

通衢大道 寥寥无几

缱绻

雾缭烟绕

促膝谈心

蕴藏

三、关于作者、肖邦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他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时就写出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直到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公墓,但他的心脏被运回祖国。在国外的日日夜夜,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肖邦的音乐成为最有力量的波兰人的音乐,就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是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格,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本文笔调亲切平和,抒情优美,感情深邃沉稳,真挚感人。

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选取肖邦故园为切人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四、理清作品思路

这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而且作者是把人、物、景与音乐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密不可分,所以上下文的衔接非常紧密,很难断开,为了教学的方便,可以把这篇文章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对肖邦故居的历史回顾。„„

《长江三峡》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长江三峡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富于变化的表现手法。

3、掌握“引用”修辞格。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抓住特点描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2、掌握“引用”的作用。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复习:

关于李健吾。

三、新课讲授程序:

(一)导入新课:

前课《雨中登泰山》登临五岳之尊,雄奇壮美,本课《长江三峡》放舟“母亲河流”,隽秀瑰丽。

(二)解题与作者:

1、读预习提示。

2、解题:

(1)《长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长江三日》的第二部分,题目是编者加的。《长江三日》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

(2)《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的是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作品第一节,写1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

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航行━━迎来明朗开阔、光华灿烂的图景。

(3)读《长江三日》。

(4)三峡:长江的一段,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由西往东,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江段迂回曲折,江中滩峡相间,两岸危崖耸立,如层层围屏,高出江面500米以上,江面最窄处仅百米左右,在巫峡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巫山神女,于云雾之中,楚动人。

杜甫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绝句: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3、作者: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开始创作。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巍巍太行山》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学生自读课文,教者板书字词,学生给课文分段,各段大意也要概括出来。

碇:系船的石礅。

雷霆万钧:雷霆,霹雳;钧,古重量单位,约合当时三十斤。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层峦叠嶂:嶂,象屏障一样的山峰。形容山峦重叠。

绛:大红色。

亭亭笔立:亭亭,耸起的样子;笔立,笔直地挺立。高高地耸起,笔直地挺立。

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

蒸,升腾;蔚,聚集。

隽秀:秀丽。

婀娜:柔美的样子。

神妙莫测:非常高明、巧妙,不可推测。

灭顶:水漫过头顶,指淹死,灭顶之灾,比喻致命的灾祸。

浸泡:使渗透。

绎:抽出头绪。

怪诞:奇怪,古怪。

(四)解析字词并分段,概括大意。

全文分四段:

一(1-1)总写游历三峡的感受。

二(2-2)描绘瞿塘峡的雄奇。

三(3-5)描写巫峡的秀美。

四(6-9)描写西陵峡的凶险和作者的感想。

四、小结:

作者、字词。

五、作业:

1、三峡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2、文章是怎样抓住特色来写景的?

六、下课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复习:

提问分段。

三、新课讲授程序:

(一)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题1: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题2:划出课文中描写山水云雾的句子。

题3:课文四个部分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题4:三峡景物各人什么特色?

1、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时间:日出前━━日出后(八点二十,八点五十,十点)━━上午(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

2、作品从山形水势,山光水色,云涛雾海等各方面,运用丰富的动词、形容词描绘景色,使作品写景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3、作品概括“江津号”的不同航程与不同江段,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子,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写穿过巫峡时所见奇秀景观。

第四部分:写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行的情景和作者的感受。

4、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象交响曲,可概括为:

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

(二)读第一部分并分析:

引用作者给朋友的信中片段,表达作者在此次航程中的新奇强烈的感受,对三峡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提问:作者说:“我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

━━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提起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下文的具体描写,都是围绕着这特点进行的。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通感表现作者的新奇。

“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寻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三)第二部分分析:

提问: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四)第三部分分析:

提问: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

作者在这一段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

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象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五)第四部分分析:

提问: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青、崆岭。

泄滩:凶险在漩涡多。

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

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队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四、小结:

三峡特点。

五、作业:

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六、下课 第三节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复习

关于刘白羽。

三、新课讲授程序:

(一)学生速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问:

之一: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

之二: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

之三:作者说,他“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雄伟”表现在哪些方面,“瑰丽”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1、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2、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2、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大时代”,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革命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3、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

4、作品写山势、写水势、写激流、写险滩,都突出了“雄伟”二字,写云霞、写浓雾、写野草、写传说,皆紧扣“瑰丽”一词,创造出奇美的意境。

(二)主题思想:

课文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记叙了作者航行过三峡时的见闻感受,描写了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革命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险滩中破浪前进的哲理。

(三)写作特点分析:

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

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

课文的第8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革命就要冲破险阻,百折不挠的哲理。

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

作品在写景过程中,信手拈来的引用了古诗、古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联想自然,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而且对表达主题思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又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以广泛的审美空间。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1)比喻:比比皆是,丰富而有变化,贴切形象,生动自然。有明喻“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阳光,象横着一条金带”,有暗喻“我们简直不象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全文共用比喻十八处之多,手法随机变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拟人:“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等句子,运用拟人,使作品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

(3)通感:通感是两种感觉的沟通,以视觉写听觉,以听觉写味觉等,它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能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因而更有艺术感染力。

“我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比喻、拟物、也是通感,把视觉形象三峡江流,写成听觉音响交响乐,而又用视觉词语“雄伟”“瑰丽”修饰听觉音乐交响乐,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余地。“绿茸茸的草坂,象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也同样是视听的沟通。

4、语言优美精炼,生动形象。

四、小结:

点明中心,写作特色。

五、作业:

课后第四题。

六、下课

肖邦故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

2.进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 2.肖邦音乐对后世的影响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设计思想:

本课意在突出肖邦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肖邦故园这个线索,引导学生对肖邦的祖国波兰以及他的传奇人生经历、音乐创作有个具体深刻的认识,以此来突出肖邦故园对肖邦音乐创作的影响,明确肖邦的爱国主义激情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音乐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波兰,而是影响了欧洲甚至世界上所有的被压迫的民族。

五.教学内容:

1.基础字词

马厩 jiù 夙愿 sù 通衢大道 qú 茕茕孑立 qióng jiã 瘠薄 jí bó 缱绻 qiǎnquǎn 命运多舛 chuǎn 养尊处优 玲珑剔透 天籁 lài 簌簌 sù

2.导入:在世界乐坛上有一位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天才音乐家,虽然他半世坎坷,命运多舛,虽然关山阻隔,有国难投,但是他始终饱怀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创作了一曲曲振奋人心,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异族统治的曲子,鼓励着那些仁人志士为自由,民主,幸福而前赴后继,即使在临终前仍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

3.作者简介:

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1927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

4.分析课文

(1).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 明确:肖邦出生在一个“简朴”“清寒”“简陋”的小屋里,这个说明肖邦出生低微,来自于劳苦大众,为后文中肖邦能创作一系列的爱国主题的钢琴曲埋下了伏笔。

(2).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肖邦故园 如今有什么样的故事?

明确:文本第二节说肖邦故园是“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喷射创作音乐的不竭源泉”,肖邦的故园从某种层次上已经不再是具体的,实在的,有形的一个故居,而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象征,一个连接波兰民族的凝聚力的符号,一个音乐拓荒者的桥头堡,肖邦的音乐之路,人生之路就是在这里起航的。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肖邦故园虽然“简朴,清寒,简陋”,但是由于肖邦音乐对后世的影响,肖邦故园的意义也不再局限是肖邦的出生地。

(3).既然肖邦故园因为肖邦和他的音乐而闻名,那么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通过描写肖邦故园的“简朴”“清寒”“简陋”来突出对比肖邦音乐的伟大,同时暗示肖邦故园孕育了肖邦的音乐风格,即:热切,激情的爱国主义。用文中的话说是“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的心弦的每一个旋律,而且,在他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4).肖邦、肖邦音乐和肖邦故园对世界的影响?

肖邦被后世称为神童,“音乐诗人”,是第二个莫扎特,是始终心怀祖国的爱国者。他的音乐是后世音乐家创作的清流源泉,能给人以最大的精神享受,更是一蹲“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它已经渗透进了波兰民族的最深层,可以这样说,肖邦的音乐已经成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作为一种斗争武器有不可估量的威力。肖邦故园在这里已经不在是波兰的文化遗产,它已经超越了欧洲,甚至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它成为一种那些客居他乡,漂泊异地者的精神家园和归宿,已经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图腾,被后人所景仰和膜拜。

六.板书设计

过去 现在 影响

简朴 小小 圣地 清流源泉

肖邦故园 清寒 殿堂 精神享受

简陋 古迹 斗争武器

摇篮 最坚韧的纽带

《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一、对联导入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二、读《离骚》

1、听朗读正音

2、自由朗读读顺

3、接龙朗读,读清

三、说《离骚》

1、读后觉得《离骚》有什么特点,学生说一说。由此引入楚辞的介绍。

2、本文选自《楚辞》。(投影)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解《离骚》

1、学生根据文章描绘屈原的外貌。

《离骚》涉及屈原外貌的主要是第三、四节,学生描绘过程中重点解析此两节。学生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并且出示屈原图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2.学生说说所了解的屈原,教师补充。由此引入第一、二节的学习。学生翻译,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 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四、品《离骚》

1、《诗经》中我们学习了“比”的手法,这种比的手法在《离骚》中有了更广泛的使用。学生再次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比喻。

“比”的手法主要在第五、七节中出现,学生大声朗读这两节,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2、这些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比喻?)学生结合屈原的生平说一说。

[明确]“恐美人之迟暮” 一句中“ 美人” 喻指楚怀王“固众芳人之所在”一句中“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对君王的忠诚,对古代君王举用群贤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希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了解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

3、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翻译。

由此引入第九、十一节的学习。教师范读,学生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忠君报国,虽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永不言弃。

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高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而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

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五、知识整理

1、①重要词语(投影)苗裔(yì):后代子孙 孟陬(zōu):正月 揆(kuí)揣度 扈(hù)被、披 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 汨(yù):水急流貌 搴(qiān):攀、折 阰(pí):山坡、岭上 骐骥(qíjì)骏马 申椒(jiāo)申地产的椒 蕙茝(chǎi)香草名

昌被(p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乱不羁 惮(dān):害怕 捷径:比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zhǒng):脚后跟 荃(quán):香草名,喻楚怀王 謇謇(jiǎn):忠贞的样子 羌(qiāng)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②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 赐给

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导”向导 指九天以为正兮:正 通“证” ③同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词用作动词 命名

字余田灵均。名词用作动词 给人取表字

④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全句译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2、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明确]①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

②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3、出示《离骚》节选原文和译文 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译文

我是古代帝王颛顼高阳的后代,我的伟大先父名叫熊伯庸。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正月,恰是庚寅之日我从天降生。父亲端量我初降仪表,通过卜卦赐予我美名: 给我本名叫做正则,给我表字叫做灵均。

我既有许多内在的美质,又兼备外表的端丽姿容。身披芳香的江离和白芷,编织秋天的兰花当佩缨。光阴似流水我怕追不上,岁月不等我令人心着慌; 朝霞中拔取山岭的木兰,夕阳下采撷水洲的宿莽。

日月飞驰一刻也不停,阳春金秋轮流来值星; 想到草木的凋零陨落,我唯恐美人霜染两鬓。为何不趁壮年摈弃污秽,为何不改变原先的法度? 快乘上骐骥勇敢地驰骋,让我来为你在前方引路。

古代三王品德纯洁无瑕,众芳都荟萃于他们周围。花椒丛菌桂树杂糅相间,岂只把蕙草白芷来连缀。

那尧舜是多么耿直光明,既遵循正道又走对了路。桀与纣是如此猖獗恣肆,那些小人只晓偷安享乐,国家的前途黑暗险隘。岂是我害怕自身遭祸殃,只恐国家败亡犹车毁坏。我为君王鞍前马后奔走,想让你追及前王的脚步; 楚王你不体察我的衷情,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嗔怒。我本知忠言会招来祸患,想隐忍不语却难舍难割; 遥指九天叫它给我作证,全都是为你君王的缘故。

六、你怎么看待屈原的投江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3、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

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难点 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指南录后序》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为„„所”被动句式。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于较短时间内对第4段基本能熟读成诵。教学方法:以导读为主。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曾出现过许多进士、状元,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堪称人物的名字早已被世人淡忘了,但有一个人物却不是因为他曾经是状元而被人们熟记,而是因为他凛然的正气和忠贞的爱国精神而留传千古,这个人物就是文天祥。

我们在初中第六册的古代诗歌中曾学过他的一首七言律诗,有谁还记得这首诗的篇名和名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诗歌,特别是他后期的诗歌,大多是叙述他抗元的战斗经历和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今天我们要讲读的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作者)就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写的一篇序言。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任官不到两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

德佑(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

研习新课

1.讲读第1自然段。

教师先列出问题(1)(2)(见下文),要求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对重点词语用现代汉语作出解释;疑难的字词句可适当插问。例如:“修门”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莫知计所出”应如何串讲;“众谓一行为可以纾祸”应如何诵读等等。

(1)提问: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明确: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当时元兵已迫近国都门外,出战、坚守、迁都全都来不及实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2)提问:文天祥当时的心情和意图怎样?

明确:心情是:“予不得爱身”(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企图以外交手段来挽回败局;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更希望去观察一下元军的情况,回来后好寻求挽救国家的策略)。小结段意:出使北营的背景、心情与意图;表达了作者在国事危急之际挺身自任的思想感情。

2.讲读第2自然段。

(1)提问:文天祥至北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怎样的? 明确: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按:吕师孟叔侄先后投降元军,文天祥曾上书要求宋朝杀掉他们的亲属,因此和吕师孟结下了仇恨。“构”,造成、结成;“恶”,怨恨、•仇恨。•“构恶”,•即“结仇”。•贾余庆在德祐二年二月元军使者入临安城封府库之后,他以右丞相充“祈请使”出使元军,与元军合谋扣留文天祥。“献谄”,向敌人献媚,指合谋 扣留文天祥。这两个分句也可泽为:吕师孟以前和我有仇,贾余庆在背后(卖国)媚敌出卖我。)第三阶段是:“未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2)提问:文天祥既然“分当引决”(按理应当自杀),•为什么却又“隐忍以行”(暗中忍受着去了)?

明确:“将以有为也”(“以”后省代词“此”。全句可译为:是打算借此机会有所作为啊!这句话出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

小结段意:出使北营,震慑敌方,身受羁縻和被驱北上;表达了他忍辱负重,图谋再举的思想。

3.讲读第3自然段。

出示绘有图例的小黑板。教师范读,同时以教鞭指示文天祥北行路线得脱险行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范读前,教师应提示学生,本段写了三层意思:第1层,得脱后的喜悦;第2层,受误会后的困境;第3层,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要求学生注意画出那些既能准确表明作者活动的特点,又能表达作者急切、紧张的心情,以及连续所经历的坎坷的动词;领会作者用词灵活多样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有:“奔”写出了当时迫不择路的极快速度;“变”“诡”二字反映了形势突变以及自己采取的果敢行动;“避”“出”“渡”“入”“展转”“至于”等一连串动词,反映了作者迅速离开险境的情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急于南下组织力量抗元以报效国家的急切心情。

小结段意:写出京口抵永嘉的苦难历程,表现了作者经历艰险,仍力图中兴的心愿。

4.讲读第4自然段。

先给学生指出本段在结构上与前面1、2、3段的关系:如“预习提示”所指出,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一显著特点,即“叙述和抒情相结合”。这具体体现在第1—3自然段侧重记叙曲折艰难的经历,第4自然段则偏重于对这种经历的慨叹,•前者是后者的必要铺垫,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的自然流露与抒发。例如,第2•自然有“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第4•自然段则有“诋大酋当死„„”;再如,第3自然段有“至京口,得间奔真州”,第4自然段则有“去京口„„几自刭死。”让学生理解了上述关系之后,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本段的层次结构(完成“思考和练习”二)。

第二课时

继续研习

本段可分三个层次: 第1层:“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唉!我接近死亡的危险,•真不知有多少次了啊!“之”,结构助词。“者”,指示代词,代及于死的情况。“其”,语气词,表测度。)用“呜呼”引出“及于死”的危难,总起下文。

第2层:承接上文,连用了“„„当死”“几„„死”“„„死”等17•个排比句,最后用一“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情感真挚,气势磅礴,大大提高了表达效果。

第3层:“呜呼!死生,昼夜事也„„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痛苦过去了再回想痛苦,那是多么的痛苦啊!“痛何如”即“如何痛”;为强调“痛”,故将“痛”提前)三句,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进一步抒发了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

小结段意:以抒情为主,表明爱国、忧国心志。

至此,要求学生当堂熟读、背诵本段,使他们受到作者高洁情操的强烈感染。为强化记忆,可先将课文结合北行路线、脱险行程图例来理解记忆,也可将课文化整为零分块识记,如前三个“当死”、三个“几„„死”可为一块,后十二“„„死”又可分为三块。先个人读,再分组读,后全班读。

以上第1——4自然段是全文的第一部分,第4自然段是全文抒发感慨、•表达心志的高潮,是前一部分的深化和后一部分的提引。5.讲读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

列出题目(见下文),要求用课文原句回答并解说。(1)提问:诗集的由来是怎样的?

明确:文天祥“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在患难当中,有时用诗来记录所遭遇的事情,现在保存着那些稿本不忍心丢掉„„)。(2)提问:结集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目的是“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打算把它藏在家里,使后世人阅读它,同情我的志向啊。文天祥的志向是什么?中兴复国。)(3)提问:为什么要以《指南录》命名?

明确:取诗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小结第二部分5——6段段意:说明诗篇的写作情况和结集的目的,交代诗集的命名。归纳中心思想,并评价文天祥的行动。(完成“思考和练习”一,答案参见“教参”170页)。

研究与讨论:

本文是什么文体?表达方式上有什么显著特色?举例说明(完成“思考和练习”四)。本文是一篇序跋文章,作者通过对自身出使元营、逃归永嘉的历程的记叙,扼要地叙述了诗作产生的背景,同时也简要说明了诗集编辑的体例和目的,作序的时间和诗集命名,是一篇典范的书序;但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叙事散文。写作上的特点是记叙中兼用了抒情和议论。举例(略。参见《教参》第168页)。

布置作业: 【文言基础知识】

1.字词解析

①注意释义

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

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

吕师孟构恶(â)于前(坏事。构恶:做坏事。)

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

天高地迥(jiǒng)(迥:远)

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

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境界危恶(â)(恶:困难。)②通假字

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都,作副词。)

层见错出(见,通“现”。)

道中手自钞录(钞,通“抄”)

③词性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予分当引决(分:按名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④一词多义

[间]

A名词jiān

得间奔真卅(机会)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

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B动词jiàn

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C量词jiān 安得广夏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副词jiàn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

[靡]

A动词mǐ

静、止住。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B动词mí

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C形容词mǐ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D副词mǐ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靡及:达不到)[如] A动词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鸿门宴》)B介词

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

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愚公移山》)

⑤古今异义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价值。)以至于永嘉(古:到达。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十分激烈。今:大方。)为巡船所物色(古: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几彷徨死(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⑥偏义复词

不复顾利害(偏指“害”危害)

⑦源于本文的成语

痛定思痛──悲痛过后再回想痛苦的情景。含有令人感慨深思的意思。定:平2.句式解析

①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莫知计所出(此句活译为“谁都想不出办法来”。)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住的„„”作“舍”的定语)②“为”与“所”相呼应,表示被动 为巡船所物色 为巡徼所陵迫死

《五人墓碑记》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写作背景,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及文章的主题;(2)体味本文组织严谨、浑然一体的结构特色;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及巧用对比的写法;

(4)积累字词句知识。

教学设想:本文为精读课,因为距离我们时代较远,背景知识欠缺,文言语句较生疏,所以应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从整体上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注重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学习与积累,同时明确夹叙夹议的特点,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从学法上看,一定要认真预习,借助文中关键语句把握文意,归纳总结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过程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的墓志铭

一、导入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这样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

二、题解及背景介绍(见参考书)

三、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明句读、听出语气,同时对不理解之处作标记。)

四、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进一步读通全文。在此基础上教师检查学生听、读的情况。题目为《导学练》部分内容。

五、筛选信息,把握课文内容。

重在培养学生在读课文时应眼到、口到、心到的学习习惯。提问:

1.本文记述的是哪五个人的事?在文中第几段出现的? 2.他们的身份如何?

3.他们为何而死?

4.后人为什么要为他们修墓、立碑?

5.作者对这五人的态度是什么? 提问的基础上归纳出本文的文意: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归纳、概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六、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具体学习课文。

1.第1、2段,交代为五人修墓的由来,说明五人之死的不同寻常。强调字词:当道 除 旌 去今之墓而葬焉 疾病 皦皦 强调句子: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

激于义而死(被动句)

呜呼,亦盛矣哉!(感叹句)

这两段的写作思路是:由五人之死引出埋葬他们,再引出“立石于其墓之门”,最后用对比手法将五人与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相比,一个“激于义而死”,后人“旌其所为”,立碑作记,他们虽死不朽,而另一种人“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与草木同腐。感情鲜明,更加突出了五人死得不同寻常,作者叙中有议,并在段尾提出“何也”,引起下文。2.第3、4段主要记叙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的经过。这两段以叙述为主,意思明确,可由学生口头翻译进行。

强调词语:先 仆 抚 私人 然 颜色 函

3.第5、6段评价五人之死的伟大意义和社会价值,揭示文章的中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两段从表达方式上看以议论为主,议中有叙。第5段共有三层,依次用反问、设问、双重否定句作结,层层深入地突出五人之力。先将五人与缙绅进行对比,然后议论五人之死所取得的成果,感情强烈,表意明确。第6段用“高爵显位,一旦抵罪”与五人之死对比,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五人现在的献身而死对比,突出五人之死意义的重大和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耀,以此揭示全文中心:明死生之在,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强调词语:编伍 缙绅 视 暴 谥 隶 屈 明 大

强调句式: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抒腕(于)墓道

4.第7段补叙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文章开头。属于碑记格式的范畴。

七、写作特点:

1.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2.巧用对比突出五人慷慨就义的英勇事迹和重大意义。

八、结合课后练习,归纳文言词语和句式。附《五人墓碑记》译文

【翻译】:

这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到了现在,吴郡贤士大夫向有关当局请示,就清理已废的魏阉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够隆重呀!

这五人的牺牲,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为时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那班富贵之士和志得意满。官运亨通的人,他们患病而死,死了而埋没不足称道的,也太多了,何况乡间的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人名声皎如白日,是什么缘故呢?我还记得周先生被逮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我们复社里那些品德可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动天地。阉党抓牙红衣马队按着剑把上前喝问道:“谁在替他哀哭?”大家再也不能忍受,就把他们打倒在地。这时以大中丞官街作苏州巡抚的是魏阉的私党,周先生被捕是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对他痛恨到极点,于是趁他严厉地高声呵叱的时候,就呼叫着追击他。这巡抚躲到厕所里才逃脱了。

不久,他以苏州老百姓暴动的罪名向朝廷诬告请示,追究这件事,处死了五人,他们名叫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就是现在聚集埋在坟墓里的五个人。

然而,(他们的堂堂正气是压不倒的)这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昂然自若,喊着巡抚的名字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示众,脸色没有一点改变。有几位贤士大夫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了五个人的首级用匣子盛好,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所以现在的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唉!在魏阉乱政的时候,官僚们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在全国这样广大的地域,又有几个呢?而这五个人生于民间,平素没有听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奋,踏上死地毫无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呀?况且,当时假传的圣旨纷纷发出,株连同党的搜捕遍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一击,阉党就不敢再有牵连治罪的事了;魏阉也迟疑不决,害怕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等到当今皇帝即位,就在路上上吊了,这不能说不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由此看来,那么,今天那班爵位显赫的官僚,一旦犯罪应受惩治,有的脱身逃跑,不能为远远近近的地方

所收留,又有剪发为僧,闭门不出,或装疯出走,不知窜到什么地方去了的。他们这种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

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之别到底怎么样呢?因此,周蓼洲先生,他的忠义显扬于朝廷,赠赐的官爵谥

号美好而高贵,死后非常荣耀;而这五个人也得以修建一座大坟(重新安葬),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们的姓 名,凡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他们的坟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逢的际遇呀!不这样的说,假令这五个人保全他们的脑袋终老于家中,那么,虽然享尽他们的天然年寿,但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奴仆使唤,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掉惜,抒发他们那有志之士的悲愤呢!所以,我

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只有一块石碑,就替他写了这篇碑记,并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普通百

姓对国家也有重要作用啊。

(前面提到的)贤士大夫是:太仆卿吴因之先生,太史文文起先生,姚孟长先生。

《致西伯利亚囚徒》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研习,了解人和时代的关系,了解不同阶层的人物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不同人格追求。

2.学会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致西伯利亚囚徒 普希金

一、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普希金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1818)、《自由颂》(1817)、《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如《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和《我又重新造访》(1835)等。普希金一生创作了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1822)、《青铜骑士》(1833)等。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1)、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及农民运动领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二、写作背景

见课下注释1。

补充:十二月党人为什么值得尊敬?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节选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研习,了解人和时代的关系,了解不同阶层的人物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不同人格追求。

2.学会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致西伯利亚囚徒 普希金

一、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普希金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1818)、《自由颂》(1817)、《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如《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和《我又重新造访》(1835)等。普希金一生创作了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1822)、《青铜骑士》(1833)等。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1)、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及农民运动领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二、写作背景 见课下注释1。

补充:十二月党人为什么值得尊敬? _

《啊,船长,我的船长》教案节选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外国诗歌特点,继续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2.了解《啊,船长,我的船长》的思想内容、掌握其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啊,船长,我的船长》的思路与结构是怎样的? 2.《啊,船长,我的船长!》表现了对林肯总统的崇敬和哀悼。歌颂林肯的功绩,实质是赞美、肯定什么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作者简介

惠特曼(1819~1892),19世纪美国杰出的民主主义诗人、出生在纽约附近长岛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迫于生活很早就出外谋生,当过杂役、木匠、排字工人、新闻工作者和编辑等,他只受过几年初等教育,后来靠自学阅读了大量世界文学名著,但哺育他成长为时代歌手的,主要还是美国沸腾的社会生活。他的主要作品有《为了你,民主》、《大路之歌》、《今天的军营静悄悄》、《起义之歌》、《啊,法国之星》和散文《民主展望》等。这些诗歌都编在《草叶集》中,这部优秀诗集成为美国近代文学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是美国民族文学的典范。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在艺术上进行大胆革新;打破长期以来诗歌因袭的格律,首创后来称为“自由体”的新诗形式,即以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大量采用重叠句、平行句和夸张的形象语言,并吸收了一部分劳动人民的语汇和少量外来语,大大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

2.写作背景

1783年,美国脱离英国的统治独立后,国内存在着雇拥劳动制和黑人奴隶制。

1860年11月,以反对奴隶制而著名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南方几个州宣布脱离联邦政府而独立,1861年4月,又首先出兵叛乱,引发了内战。林肯总统上任不到半年,就领导联邦政府军,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了四年的奋战,击败了南方叛军,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的成功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林肯总统为美国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功勋卓著。在全国欢庆大胜利的时刻,对民主怀有刻骨仇恨的南方奴隶主派间谍暗杀了林肯总统。在林肯总统死后,惠特曼写下了《啊,船长,我的船长》这首诗,以表达对林肯的痛悼与怀念之情。

(二).文本分析 1.思想内容 全诗三节,逐层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对林肯总统的热爱和深切的悼念之情。

(1)航程结束,大船凯旋,船长却倒下了。噩耗伴随着胜利的巨大欢乐而来,人们为船长的死而悲恸、痛惜。

7.人教版高中地理全套教案 篇七

1、概念: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统称为能源。

2、分类:

(1)按形成和来源分类:

①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生物能、水能、风能等。

②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热、核能。

③来自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而形成的潮汐能。

(2)按利用的技术状况分类:

①常规能源:被人类利用多年,现在仍大规模使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

②近若干年才被利用的能源,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沼气;或过去利用过,现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的能源,如风能。

(3)按性质分类:

①可再生能源:使用后仍可更新或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生物能、风能等。

②非可再生能源:是经过地质作用在亿万年中形成的,开采以后,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二、矿产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的问题:滥采、滥用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甚至枯竭,废弃物处理不当,使环境受到污2、解决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强勘探,跨区域调配,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开展矿区土地复垦等。

三、世界能源问题

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存在地区差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以俄罗斯、中国、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为代表。南半球常规能源丰富的国家主要有南非、澳大利亚等。从总体上来说,发展中国家能源的生产量大于消费量,而发达国家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和不合理性。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以核能为例,美国发电总量,法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核能所占比例。我国核工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

世界上能源完全自给的国家为数甚少,主要有俄罗斯、加拿大和英国。中东是世界的石油产区和出口区,主要出口到西欧、美国和日本,其中绕道好望角的海上航线被西方国家称为“海上生命线”。由于石油比煤炭更容易运输,更容易使用,发热量更高,而且基本是无灰燃料,所以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目前是以石油为主,将来还是以石油为主。中国现在是以煤炭为主,将来还是以煤炭为主,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因为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开采和使用都比较方便。而石油储量有限,除了可作为燃料,更应作为化工原料。

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目前能源消费构成中都是以常规能源为主。但对于中国来说,除了继续保持和发挥煤炭的优势以外,还应大力开发水力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新能源,以能源结构的多样化促进经济的快速、良性发展。

四、关注我国目前的能源问题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很快,我国成为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能源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目前不仅1/3以上的石油消费需要进口,而且由于生产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过大,导致电力需求出现较大缺口,为弥补电力供给不足,缓解近两年的电荒,各地纷纷增加了发电机组和发电量,增加了对电煤的需求,从而使煤价不断上扬。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发能源、保护资源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8.九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全套 篇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它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必须要塑造学生完满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通过去年一学年实践课的实施情况来看,无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是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相应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综合实践课的开设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中最为关注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为基本内容。现就八年级综合实践课计划如下:

教学中使学生不局限在书本里、课堂上、学校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真正把装进学生书包里的知识通过综合治理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在对社会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课题的选择因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涉及到生活教育、心理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界、国防教育、科技教育。其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大自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展开。重视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及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

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应用,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顺利得以实施,需要广大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付诸实践。

总之通过计划及综合实践课的实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主动活泼、主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探究和综合实践。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心理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界、国防教育、科技教育。

九年级综合实践进度表 任课教师:

第1课 可再生能源探秘

教学准备:有关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材料

活动一 设计收集太阳能、利用太阳能的实验

在新能源中,太阳能最引人注目。太阳能廉价、清洁、无污染,是可再生的能源。在新开发的居住区中,已经有些小区把太阳能热水器引向各家各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面积已经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了。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绿色建筑将会得到发展并被我们喜欢。绿色建筑的条件之一是能方便地使用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也许将来我们能用太阳能发电、取暖、做饭、烧水??说不定我们会开着以太阳能蓄电池作为能源的电动汽车在公路上飞驰呢。

现在,我们来设计收集太阳能、利用太阳能的实验吧。

□ 活动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自愿结合组成小组,每组4—5人,选出组长。

2、小组以收集太阳能、利用太阳能为专题,设计实验。首先讨论:决定本组设计的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设计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

4、小组商量准备怎样做实验,怎样做记录,怎样计数和统计数据,以什么形式公布实验结果。

5、设计实验的具体方案,进行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6、把小组实验的目的、所需要的实验仪器材料、实验步骤、实验记录的方式、预期日实验结果、实验中的困难、遇到的问题简要地写明,交给老师,征求老师的意见。

□ 参考案例

1、模拟用太阳能烧烹调,探究应用太阳能的秘密。

(1)准备实验材料:搅拌器或沙拉罐。

(2)选择阳光明媚、天气温暖的日子做实验。

(3)自制两款模拟太阳能厨具。方案一:把铝箔垫在碗的内壁,光亮的一面朝外,用几条双面胶将其固定,将铝箔紧贴碗内壁,使其尽可能的光滑。将卡片纸弯成半圆,使有铝箔的一面成为内壁,用细线

将弯后的半圆体绕两圈,并在背后打结。

(4)将两个太阳灶面对太阳,你可以用橡皮泥制成的底座支撑它们,并调整其角度,找到每个太阳灶的焦点,不同的太阳灶有不同的焦点。找碗状太阳灶焦点

时,你可以将伸开的手掌伸向碗中,直到你感觉到了焦点为止,决不要将手伸至焦点处!你大概会发现卡片纸太阳灶的焦点靠近细绳中央,位于靠近铝箔处。

(5)将软糖插入长餐叉上,将其放在每个太阳灶的焦点处,仔细观察:哪个太阳灶加热的速度快?你有什么办法将其更完善吗? □ 活动过程

1、准备实验材料用具。

2、预期实验的结果。

3、按设计实验的详细步骤进行操作。

4、注意做实验的安全问题。

5、在设计好记录的表格上做详细记录。

6、如实验成功。整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7、如果实验失败,小组同学共同寻找原因,改进后重做实验。作业:

1、搜集有关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材料。

2、什么是可再生能源方面?请举例。

3、可再生能源的种类。

第2课 透视水、电涨价

活动一 探究水电涨价的原因

课外

活动准备:

1、同学们自愿结成小组,每组5—8人为宜。

2、通过走访长辈或有关水、电部门,了解本地近十年来水、电价格的“变化历程”。鼓励同学们通过外地的亲戚、朋友或书刊、网络等,了解其他地区的水、电价格情况。

3、将调查的结果制作成图表的形式。各小组可采用自己喜爱的调查结果表现方式:表格、柱状图、曲线图,等等。这种形式可以让同学们对水、电价格的上涨情况一目了然。

活动过程

1.走访自来水公司、发电厂或相关水、电管理部门,了解一吨水、一度电是怎么来的,水、电的价格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分析其价格是否合理。

2.通过对水、电生产过程的了解,分析引起水、电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3.通过上能源网,查阅图书、报纸、杂志,小组讨论,进一步探究水、电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并撰写调查报告。

活动小结

1.各小组交流调查报告,引发同学们对能源问题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2.以小组活动为主,组内分工合作,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可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活动二 了解我国能源状况

通过对水、电涨价原因的探究,同学们知道了在引起水、电价格上涨的诸多原因中,能源的短缺是其中的重要之点。那么,中国的能源现状到底如何?可不可以运用新的能源替代这些传统能源呢?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将进行深入地探究。

口活动准备

1. 组建活动小组(同活动一)。

2.确定小组研究课题,聘请顾问指导研究。顾问可以是指导教师,也可以是调查活动

中结识的相关专业人士、学生家长和朋友,等等。

参考选题:

(1)中国的能源蕴藏状况。

(2)中国紧缺的能源有哪些?

(3)中国能源的使用状况。

(4)了解能源的种类。

(5)认识新能源:如太阳能、海洋能、风能、生物能、氢能、核能、垃圾能、地热能,等等。

(6)能源与环保。

(7)传统能源的替代问题。

同学们可合并或分解以上课题,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长确定研究题目,但要做好组际协调,以确保研究内容的广泛性。

3.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

口活动过程

1.小组交流信息,研讨、确定展示的成果。成果中最好有自己的认识及收获。

2.运用多种手段制作展示研究成果。学习成果展示尽量使用形象化的图表,如能源分布图、新能源一览表等。

3.每组选派1-2名同学在班级内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口活动小结

1.将同学的学习、研究成果汇集,出一期板报,引导同学们对节约能源作进一步的探讨。

2.请各组聘请的顾问,评价小组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所运用的方法及获得的成果。

3.让同学们总结归纳图表形式表现数据的特点。

书面作业:

1、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意义。

2、浅谈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3课 冲洗马桶节水的方法

抽水马桶是生活中必备的用具,各家各户使用了不同品种的抽水马桶,每种马桶的外观、内部结构都有所区别,质量效果也不尽相同,平时人们只注意使用马桶,而很少注声与它相关的结构、功能,以及储水、用水,等等。要解决节水的问题首先要掌握马桶的基本设计,提出节水的设想需要有针对性。所以对马桶进行市场调查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步骤。

口活动准备

1、班级同学5—6人分为二组,分组时注意要根据思考问题、表达能力、体力强弱等进行人员搭配,选一人作组长。

2、小组集体商议行动计划,确定什么时间去开展市场调查,去哪里,怎样去,交通工具怎样解决。考虑如何搜集有关信息资料,携带哪些器材工具,等等。小组同学进行分工,明确每个人要做的工作。计划不能只体现在口头上,需要落实下来,写出完整的书面计划。

3、各组间交流计划,集体研究计划的可行性,重点研究如何与厂商进行交流,怎样询问与表达。

4、请老师对行动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

5、根据计划中设计要去的地点,分头进行踩点,了解基本情况。回来碰头后调整计划中不可行的内容。要事前估计整个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口活动过程

1、根据计划中预先选择的商家,各组分赴各自的目的地,与供货商进行交流。

2、记录小组所到的商家、地点,马桶的功能、特点,等等。

3、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出行中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要集体活动。小组同学要互相提醒,路上尽量减少交谈,预定好互相之间的联络方法,以便万一失散时进行联络。组长要切实负起组织带领的责任。

(2)活动中小组同学要按照事前的分工做事,也需要合作。

(3)与供货商交流时,要依次述说,互相补充,表达清楚、完整。

(4)负责记录的同学要认真仔细观察,记录各种信息资料。

(5)每与一个厂商接触后,小组同学应交流情况,简单总结经验后再进行下一项内容o

(6)遇到困难时小组同学要共同研究、商量,不能互相埋怨。遇到特殊情况可求助民警、商场保安或负责人,或与老师联系。口活动小结

1、小组同学应回顾整个活动过程,畅谈活动中有意义、而且能够成为经验的内容。

2、同学之间谈自己对活动的个人感想与收获。

3、整理在活动中获取的信息资料,填写统计表格。

第4课 社区绿化水平的评估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100平方米,居世界第一。城市中每10座左右公寓楼组成一个居住山、区。每个小区被大绿化带环绕,大绿化带中包括绿篱、灌木墙、草坪、花园和各种树木。绿化带起到净化空气、阻遏噪声的作用,使居民生活在优美、安宁的环境中。这个1961年才建立的新都,这个没有围墙的城市,在1987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城市的琼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特色,无疑是该城市获此殊荣的原因之一。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测量围墙和绿地的地温、气温和干湿度,计算修建围墙的用料,比较绿篱与围墙的优劣。提出我们的建议:拆除围墙,建立绿篙。让我们居住的环境也鸟语花香,优美宜人。口活动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重点研究的问题,策划进行哪些调查、测量或计算活动。历史原因考察和人的心理因素调查;适于作绿篱的植物特点及造价;国内外拆除围墙、建立绿篱的实例对我们的启示??以及你们组感兴趣的任何问题均可。选择一段围墙o

2.根据本组的问题选择活动方式,制定活动计划。

3.把你们的活动计划写成提纲交给班长。

4.班长整理各组活动的主题、活动方式、活动计划的提纲,向老师汇报。

5.老师对各组活动计划提出改进意见,强调可能会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及克服的方法。

6.小组修订活动计划。

7.小组准备皮尺或金属卷尺、记录本、笔、计算器,等等。口活动过程

1.根据各组研究围墙问题的重点不同,各组分开活动。

2.以调查活动为主的小组,要有调查表或调查问卷,对学校老师、同学,路人、陌生人,邻居、朋友,家庭成员进行调查。因调查的目的不同,调查表或调查问卷设计的侧重点可以不同。小组做好调查表或问卷的设计、打印和复印准备,2—3人一组,分头进行调查。小组汇拢各组调查数据或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与围墙和绿篱有关的结论,并对结论进行讨论。

3.以测量、计算活动为主的小组,要根据本组的研究主题策划本组的活动。

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用表格或绘图表示出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对其进行讨论。

4.以考察修建围墙的历史原因或介绍国内外拆除围墙、建立绿篱的实例为主的组,则要广泛地搜集信息,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与此相关的资料,或上网查询有关资料。根据你们的选题,整理这些信息,将信息进行分析、取舍,整理成文字或音像材料,向同学们介绍信息。

5.各组进行活动成果的展示准备。

口活动小结

就以绿篱替代围墙的问题,我们班各组选择了自己的研究主题,按照研究主题的需要,同学们分别采用了调查法、实验法、信息索取与分析的方法等多种方法,自主地开展了各种活动。我们在活动中关注学校和社区绿化的状况,关注我们居住的环境,对学校和社区以及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感情和增加了责任感;我们动脑、动手,学到了知识,长了本事,有了很大的收获。

作业:社区如何绿化?

第5课 生活中的饮料包装

生活中饮料包装的容器、商标种类繁多。由于品种、形状、功能;生产厂家的不同,收集各种饮料包装,可以使同学们了解饮料事业的发展、人们对饮料的需求、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技术发展的趋势等社会现象,以及某种饮料为人们接受的程度。收集饮料包装的过程并不复杂,同学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但是要把收集饮料包装的过程变为一种有意识的、有计划的行为,一种需要坚持不懈的活动,才能够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口活动准备

1、班上同学分组进行收集活动,可以自然组为一集体,选一名组长,负责登记造册,记录大家收集的饮料包装。

2、组内同学应在事前进行分工,对收集到的饮料包装分类进行保管。

3、饮料包装的种类比较多,需要事先考虑怎样存放,应有一个固定的存放地点。

4、首先考虑收集身边用过的饮料包装,在收集废弃物饮料包装时应准备好收集的工具,以及分析研究包装材料、容积的工具。

5、准备一些过氧乙酸或其他消毒用品。

口活动过程

1、小组同学明确任务,各自分头,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各种饮料包装的样品。

2、小组同学将收集到的样品汇集、分类,组长填写记录单。

3、分组对饮料包装所使用的材料、容积等进行实验分析。

4、班集体一起交流收集的情况,以及对饮料包装使用的材料和容积进行研究的情况集体做出汇总表。

5、注意事项:

(1)在收集已经作为废弃物饮料包装时要确保卫生,收集时要戴上

塑料或胶皮手套用夹子等工具收集,用大塑料袋等携带。

(2)研究前,应该先对样品进行消毒,然后再实验研究、统计分类。

(3)对于已经发现被污染的饮料包装不要:再收集和研究。

口活动小结

1、填写饮料包装收集、分类表。

2、设计分类统计图,用条形、饼形等统计图,统计收集情况供研究饮料消费的状况。

3、集体议论:人们大多消费哪些种类的饮料?哪些材料在饮料包装中使用得比较多?

第6课 生活中固体废弃物的调查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固体物质。如采矿业的废石,工业的废渣,废弃的塑料制品,以及固体生活垃圾。

应当认识到,固体废弃物只是在某一过程或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实际上往往可以作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料被利用,因此废弃物又叫“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

活动一 分析个人废弃的垃圾

口活动准备

1、个人准备。按照上面表格记录每个同学在三天中扔掉的东西。

2、小组准备。自愿结合成小组,每组4—5人。选出小组长。

3废弃物总量。

怎样再利用?

23、在小组内交流每位同学的废弃物记录表。统计全组同学三天丢弃的口活动过程、小组讨论: 参考讨论题:(1)在我们丢弃的垃圾中,有没有不该成为垃圾的垃圾?(2)我们丢弃的废物中,哪些是可以回收或可以再利用的?怎样回收?(3)在我们丢弃的垃圾中,哪些是有毒的物质?、小组根据讨论结果,提出小组要研究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小组研究解决这个保护家园或校园问题,每个同学需要做些什么?

4、小组将活动意向向班长汇报。

5、班长向全班公布名组活动意向。

口活动小结

通过对个人丢弃的废弃物进行分析,我们对垃圾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原来我们在不经意中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已经带来了垃圾的困扰。我们完全可以想办法减少丢弃的垃圾量,完全应该自觉地将垃圾分类,我们有责任为家园和校园的环境保护尽一点儿力。

第7课 奇妙的材料

材料对于人类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材料是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科学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类的昨天和今天,而且还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明天。在21世纪,人类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从地上到空间,从地球到宇宙,有些活动环境的条件十分险恶,这就需要有一大批能经受各种考验的新材料。

我们作为21世纪的主人,是未来科学技术的创造者和掌握者,因些,懂得一点材料科学是非常必要的。

活动一 不易碎的玻璃

口活动准备

1、班级同学分为小组,每组5-6人。

2、调查生活中一些常见常用的特殊的玻璃材料,如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压花玻璃、玻璃幕墙,等等。

3、对自己居住的城市地区所采用的玻璃材料提出一些建议。口活动过程

1、在班级中办一次展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各种特殊玻璃以及文字资料。

2、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传递方式不断变更,现有的电话、电报和传真设备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信息传递的需要。例如,在一对电话线上,最多只能通用1800路电话,而且还要耗费大量贵重的铜等金属材料。光导纤维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善了普通电线的通信能力。讨论光导纤维与玻璃材料有什么关系。

口活动小结

1、通过本次活动,了解一些特殊玻璃材料的制作、功能及用途。

2、玻璃幕墙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在城市建设中不断涌现。实地调查一下自己居住城市的玻璃幕墙,具体感受一下它的特点,思考这种玻璃建筑在城市整体建设中有无缺陷。

第八课 测算世界人口的发展趋势

我国人口的最大容纳量为16亿。社会学家预计,21世纪20-40年代,我国将相继进入人口三大高峰:总人口增长高峰、老年人增长高峰和劳动适龄人口增长高峰。届时,我国将面队庞大的人口严厉、突出的老年人赡养问题和巨大的就业压力。活动:世界人口的测算

地球的人口容纳量是指地球的资源、能源和空间等生存条件能维持人口生存的最大数量。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如食物是唯一的限制因素,地球能够养活的人口最多为70亿-80亿,有些专家则认为,从长远看,地球的环境条件甚至连现在的人都养活不了。与人口问题直接相关的一个测算指标是人口加倍时间(人口数量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叫做人口加倍时间)。令人担忧的是,世界人口加倍时间正在缩短。

本次活动我们将根据一些已知数据,测算和分析世界人口的发展趋势,对世界人口问题提出我们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活动准备:

1.分小组。3-4名同学自愿组成小组,选出小组长。

2.个人准备。查阅报刊杂志、科普书籍、或上互联网查找与世界人口及我国人口问题相关的资料。

3.个人准备。选择摘取相关信息,做简要记录,准备在小组中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活动过程:

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讨论:(1).每个组员绘制的坐标图相同吗?如果有不同,不同

1.每人绘制一份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参照以下资料。在坐标纸上绘制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将坐标纸贴在下面。公元1-2000年人口情况

2.每人利用坐标图,测算公元1-2000年间人口的加倍时间。3.把人口增长曲线延伸到2040年,估算到那一年世界人口是多少。4.以1990年至2000年的人口增长率为依据,利用下面的方程式计算现在的人口加倍时间。

(2000年人口数-1990年人口数)*100

人口增长率(%)=

1990年人口数*年数 人口加倍时间=

人口增长率

5.根据个人完成的测算数据,以小

的原因是什么?

(2).公元1年的世界人口第一次翻番花费了多少时间?(3).世界人口加倍时间是在增加还是在减少? 6.整理一份发言纪要。

7.选出小组的发言人,根据纪要准备发言提纲,就世界人口的一个或几个问题阐述本组的观点,代表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

8.班长主持世界人口问题测算与研讨会。活动小结:

按照人口增长率计算,在我们50岁的时候,地球上的人口有可能是我们出生时的两倍。想一想,如果我们学校的师生增加了一倍,学校的教师、教室、桌椅、照明等的数量却不增加,我们学校该怎么应付学生的增长?

第9课 研讨西部大开发

□活动内容:研讨西部大开发的策略

在西部大开发中,各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团有哪些优势与劣势?有哪些强项与弱项?如果你是省长、市长、自治区主席,你对辖区内的开发有什么策略?如果你是国内或国外的投资者,你打算怎样利用西部的优势,让你创办的企业稳步地可持续地发展?如果你是生态学家,你建议西部如何治理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假如你是农业或林业学家,你打算怎样防沙固沙,发展生态农林业?假如你是??让我们以不同的身份,参加西部大开发的策略研讨吧。□活动准备

1、每个同学提出参加西部大开发的各界人士应该包括哪些人和这些人士关注哪些话题。请每个同学把上述问题写一个纸条,交给班长或活动主持人。

2、班委会协助主持人整理题目,包括不同人士及他们各自侧重关注的问题。

3、同学们自愿报名担当什么角色。扮演相同角色的同学组成一个组,通过协商调配,做好分组工作。每组人数不定,2—6人均可。选出一个小组长。

4、各组同学分别搜集资料:通过各种渠道,如报纸杂志、科普方面书籍、大众传播媒体及互联网查寻自己扮演的角色和侧重关注的问题资料。

5、小组同学交流并整理信息,确定本组代表的角色将从哪些角度

参与西部大开发、写出发言提纲,派出本组的发言代表。

6、小组代表在组内预演,发表演说,组员质疑,全组共同做答辩的准备。

7、主持人要求各组将发言提纲写在稿纸上,规定各组写提纲的体例。

8、各组将发言提纲整齐地写好,交给主持人。

9、班长、班委会协助主持人做活动前的各项准备。包括根据各组发言提纲的内容组织演说程序,发言者的演说及同学提问、质疑的时间限制,进行会场布置,等等。□活动过程

1、主持人致辞。欢迎各位“领导、专家、企业家和各界爱国

人士”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策略研讨活动。

2、主持人请各界人士对西部大开发发表各自的见解。主持人

安排演讲顺序,并作简要评价。

3、在每位演讲者发言结束时,其他各界人士可以提问、质疑、可以辩论。

4、由主持人限制演讲者的发言时间,控制答疑和辩论时间,掌握活动的进程。5、6、7、8、班委会安排记录员,做质疑、答辩、辩论的简要记录。按照主持人的安排,各组依次按上述程序进行活动。班主任或班长作总结发言。主持人致辞。活动结束。

□活动小结

我们以各界人士的身份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策略进行了研讨。也许,我们的看法还不够成熟,但是,我们对西部大开发倾注了青年人的热情、胆魄和责任心。我们希望找到西部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希望西部的经济腾飞,西部的未来也是祖国的未来。

□成果汇报

记录员整理本次会议的纪要,与各组交给主持人的发言提纲一起,汇编成《某班西部大开发策略研讨纪要》。

第10课 探究沙尘暴的成因

□活动内容:探究沙尘暴的成因

据气象部门统计,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发生过5次特大沙尘暴,60年代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90年代至2000年春已经发生了23次,波及范围越来越广,造成损失越来越大。2000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屡遭沙尘暴的袭击,北京遭遇10次沙尘暴天气。沙尘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防治沙尘暴?我们共同来探究。

□活动准备1、2、民主选举成立本次活动的领导小组。提出有关沙尘暴的问题。全班同学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认为有必要探究的问题写在纸条上,交给领导小组。3、4、5、领导小给归纳出若干问题在班上公布。组成研究小组,每组4—5人。选出组长。各组查找有关沙尘暴的各种资料,包括沙尘暴在国内、国外近些年发生的次数;引发沙尘暴的原因;沙尘暴造成的危害,等等。6、7、8、在小组内交流资料。将小组发言的主题简要地介绍给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织沙尘暴问题研讨会。

□备选资料

1、沙尘暴有三个层次:浮尘、扬尘和沙尘暴。

浮尘指尘土、细沙随风漂浮,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水平能见度在10

千米以上。

扬尘是指大风将沙尘刮起,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之间。

沙尘暴是指风沙迷漫,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活动过程

1、领导小组召开班级研讨会。就沙尘暴的成因与防治进行专题研讨。

2、3、领导小组致辞,说明本次活动的目的,宗旨,活动方式。先请各组代表介绍本组研究的题目,谈谈与本题目有关的资料有哪些,本组是如何查到这些资料的。

4、根据本组所获取的信息,本组做了资料的整理、分类、分析、归纳,对要研究的问题达到共识。

5、6、介绍本组探究些问题的过程和本组得出的结论。领导小组作活动总结。

□活动小结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灾害性大气现象。它是土地荒漠化的标志,而沙尘暴发生的频率与强度的增大,则

敲响了脆弱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警钟。

□成果汇报

领导小组做活动纪要,公布于众。

第11课 “863计划”科技沙龙

□活动内容:“863计划”实施15年科技沙龙

假设我们是参与“863计划”的不同项目的科学家,我们来自全国各地。在“863计划”取得巨大成绩的今天,我们满怀喜悦地会聚集在北京。中国科协为此举办了以“863计划”为主题的科学沙龙,请我们无拘无束地就此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们都想说些什么呢?

□活动准备

1、自荐或推荐两位“科技工作者”,主持本次科技沙龙。

2、按照“863计划”的8个领域分为8个小组,同学们分别加入其中的一个组,即:生物、信息、航天、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技术8个组。

3、组内同学分工,每个同学分别代表来自某地的本项目的科学家或代表某个专题的首席科学家。

4、每位同学搜集与选择的自己项目有关的“863计划”的信息:从报纸杂志、科普书籍中查阅资料,从广播、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体上搜集资料,到互联网上查询相关资料,等等。

5、整理信息,撰写自己的发言提纲,准备2分钟组内演说。

6、在组内进行预演,请本组同学提意见,组内进行信息补充和交流。注意,组内同学的话题不要重复。

7、“科技工作者”将桌椅分8部分摆放,每一部分落坐一个组同学。

8、用硬纸板做8个桌签,上面分别写有:生物科学家、信息科学家、航天科学家、激光科学家、自动化科学家、能源科学家、新材料科学家、海洋技术科学家,将桌签立放在桌上。

□活动过程

1、全班同学按自己的角色入座。

2、“科技工作者”致辞,欢迎各位科学家参加本届科技沙龙。介绍本届科技沙龙的主题—“863计划”,说明组织本届科技沙龙的目的。

3、各组代表的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分别发言。

4、科技沙龙可以先开大会,再开小会。在科学家们之间,可以交换座位,对不同学科和不同问题互相询问,了解,交流看法。此时,科学家们更能够从不同侧面发表见解,实现知识互补和技能互补。

5、科技工作者做科技沙龙小结。活动结束。

□活动小结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多学科交叉、渗透产生更多的边缘性的综合学科,需要众多领域的专家协作攻关。今天的科技沙龙科学

空家们对“863计划”成功实施15年作了回顾。对我国今后科技的发展,群策群力。欢迎继续参加我们的科技沙龙。

第12课 走近奇妙的克隆技术

□活动内容: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并不遥远,这近在我们身边。克隆技术并不神秘,我们也能小试身手。比如,你今年栽种的小树苗,可能是用克隆的方法培育出来的;母亲生日的时候你送级妈妈的鲜花,可能是在组织培养室中成批克隆出来的小苗长成的;我们如果做一个调查,会发现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不少生物可能是克隆的成果。现在,让欠走进植物组织培养室,亲手操作,体验克隆技术吧。

□活动准备

1、准备克隆植物的物质材料。

(1)、实验用具和用品:接种箱、分析天平、民用高压锅、500w电炉、酒精灯、镊子、接种铲、解剖刀、三角瓶和培养皿。

(2)、配制培养基:克隆草莓,用ms培养基。

2、置备克隆材料。

□活动过程

1、消毒。

2、接种。

3、培养。

□活动小结

我们班同学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克隆了一批草莓幼苗。几乎所有的草莓幼苗都来自同一棵草莓,这棵草莓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结实多,色泽好看。我们克隆的草莓将与亲本的基因相同,它们之间的基因也相同。这些草莓都将结出与它们的亲本一样的果实。我们通过克隆草莓幼苗,亲自体验了简单的克隆技术。

□活动成果

精心养护草莓幼苗,适时浇水,明年春天可以收获草莓果实。我们将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收获了果实后,我们愿意与谁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

□活动扩展

根据自己学校的条件,选择一项或几项活动。

1、参观国家林木苗示范基地,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了解科学家怎样用克隆技术培养动植物,感受克隆技术如何为人类造福。

2、参加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组培活动,亲自动手做一些苗木花卉的组织培养工作。

第13课 自制噪声检测仪

噪声,是声波的一种类型,是声波的频率和强弱变化豪无规律的声波。噪声具有声音的特征,是杂乱无章的声音。这种噪声污染,使我们苦不堪言。噪声干扰我们的睡眠,干扰我们的交谈,干扰我们的学习和思考,损伤我们的听力,使我们心烦、易怒,是我们不需要并且很反感的声音。在噪声环境中生活,人们感到生活质量差。活动一 自制噪声检测仪

应用我们学习过和物理学知识,我们可以设计并且制作一台简易噪声检测仪。

设计原理:

1选出组长。

□活动准备、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老师调配,组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复习有关电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噪声检测仪的设计原理。、查找有关设计与制作的资料。、按照制作要求准备材料、工具和仪器。

□活动过程1、2、3、4、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电路设计。进行电源设计和外型设计。检查材料、工具和仪器是否齐全、完好。按照电路图安装元件,组装噪声检测仪。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调节和校正。

6、对噪声检测仪进行性能检测。

□活动扩展

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噪声检测仪,这是单一性能的检测仪。我们能不能将这

台仪器改造成多功能检测仪?例如,加上光波信号接收系统,使其具备检测强光的检测仪;加上对某些气体敏感的传感装置,可以检测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烟尘对空气污染程度,使其成为检测空气污染的检测仪??

第14课 信息社会的联想

活动一 宽带网——带宽我们的生活

同时下载16部2小时长的vcd只需8秒钟,下载16部74卷的大百科全书只需7秒钟——这当然不是神话,而是宽带网带给所有网民的一个美妙的福音。宽带网不仅仅是高速,而且将成为一个巨大到可以满足人们任何需要的信息和服务平台。

□活动准备

1、班级同学可分成小组,每组4—6人。

2、每组分别去搜集资料,了解什么是宽带网?宽带网与现在普遍使用的电话拨号、专线、isdn等上网方式有什么不同?

3、通过各种资料的汇集、综合,认识宽带网的功能,想像宽带网能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怎样的影响。

4、如果有条件,调查和了解可以采用上网查询的方式进行,将下载的资料拷在磁盘里。

□活动过程

1、每组分别展示本组所查阅到的关于宽带网的资料。要说明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这些资料的。如果通过网上查阅,应说出相关的网站。

2、如果有了带宽,你需要的就是想像力。广泛想像并讨论宽带网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阐述。

——宽带网与终身学习

——宽带网与我们的消费和娱乐方式

——宽带网与阅读

——宽带网与销售购物

——宽带网与上班

——宽带网与看病

——宽带网与节约资源

——宽带网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3、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比较有特点、对自己有帮助的网站。结合自己上网的经历,谈一谈在技术和心理上的体会。

□活动小结

1、现在这个社会的特征是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取是最重要的。通过对宽带网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到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获取信息、拓展智力和友谊的无限空间。

2、认识到宽带网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是难以想像的,它会带来整个文明方式的改变。

3、如有条件,总结出对自己学习和生活有帮助的几个相关网站,向同学或朋友推荐。

第15课 追踪绿色食品

活动一 追根溯源寻“绿色”

你每日三餐通常吃什么?它们中哪些是种植的,哪些是养殖的?哪些是纯天然的?哪些是人工合成的?哪些属于绿色食品,食用后它们对人体产生哪些作用?哪些不是绿色食品,怎样防止它们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学问,我们就从寻找绿色食品开始我们的活动吧。

□活动准备

1、关于绿色食品,同学们有哪些问题想要探究?请提出问题。将各自的问题写在纸条上,交给班长。

2、班委会整理同学们交来的纸条,将问题分类,公布与绿色食品有前的问题有哪些,同学们进行补充或修改。

3、围绕问题分组。同学们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就报名参加哪个组。

4出组长。

5汇报。

、如果组员人数相差悬殊,班委与同学协商调配。每组3—5人。选、各组同学商量,怎样进行本组问题的探究活动。将活动方式向班长□活动过程、根据各组的活动计划,开展本组的活动。(1)分析日常吃的某种食品。(2)到超市做调查。(3)到农贸市场寻找食品。(4)转基因食品是绿色食品吗?

2、班委会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各组同学向全班汇报本组的活动,包括本组研究的问题,本组的活动计划,预期的活动结果,活动的过程,活动的现象、调查的事实及活动记录,由此推出的结论,对结论进行的讨论,本组取得的成果和成果的表达形式,等等。

□活动小结

通过同学们进行市场调查、信息交流及资料考证及各种活动,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绿色食品,知道了绿色食品与我们的关系,初步了解了转基因生物正在介入我们的生活,可能成为有利于健康的新的绿色食品。今后,我们为家里设计食谱时,可以更加科学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团结协作,用于实践和创新,在活动中锻炼了同学们多方面的能力。

第16课 预防疯牛病和口蹄疫

活动一 研讨预防疯牛病问题

我国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疯牛病,也没有发现由疯牛传染给人的新型克雅氏症,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目前,韩国已经发现一例高度可疑的新型克雅氏症患者,印度、巴基斯坦次大陆及东南亚国家都进口过西方的牛饲料。我国是“孤岛”。

当今国际交往频繁,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本次活动,我们将扮演各界不同人士,研讨我国如何应对事件,各方面人士应该如何行动,全民动员,预防疯牛病的侵入。□活动准备

1、民主选举主持人,主持本次活动。

2、同学们自愿分为几个小组,选择一个本组将要扮演的人物。

3、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与疯牛病相关的资料及与你组将要扮演的决策人物相关的资料,或上网查询有关资料。

4、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本组扮演的角色,了解角色应该掌握的资料和应该做出的决策,有明确的论点和充足的论据。

5、各组分组做发言准备,一人做本组代表,同组同学做补充或帮助发言人答辩。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准备。

6、各组把本组扮演的角色身份和主要论点写在纸条上交给主持人。

7、主持人策划研讨会程序。

8、布置会场,将桌椅摆放为圆桌会议的样子。

9、各组按统一规格用硬纸制作桌签,上面分别写上本组将要扮演的人物身份。

1“圆会议桌”周围。

3论点,说明理由。

□活动过程、主持人将各组桌签在会前安置好,请同学们按自己的角色围坐在、主持人致辞。主持人向出席会议的全体成员介绍来宾,会布 会议程序。、各组发言人按照自己扮演的角色,阐明本组在疯牛病问题上持有的、同组同学进行补充。

5、其他角色质疑。

6、被质疑者答辩。

7、以上活动由主持人灵活地进行安排,掌握发言与答辩时间,给各组同学展示本组角色的机会。

8、主持人请班主任或生物学教师以他们的本职身份参与讨论,谈谈配合预防疯牛病,教师在教育方面应该做哪些事情。

9、请来宾代表对会议的召开发表见解。

10、主持人总结并致会议闭幕词。预防疯牛病研讨会结束。□活动小结

上一篇:党员民主评议互评表下一篇:中文系创业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