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前培训需求报告

2024-08-20

大学生就业前培训需求报告(精选7篇)

1.大学生就业前培训需求报告 篇一

摘要: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广西的经济水平取得了巨大发展,总体实力得到极大提升,市场各类人才需求量明显上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大学生面临着诸如就业就业压力大、就业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基于USEM模式,从就业能力构成要素入手,对广西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广西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及造成该现状的原因,提出了缓解两者差距的解决对策。

2.大学生就业前培训需求报告 篇二

我校根据往届学生在就业应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面试、试用时存在的突出问题, 教务科组织相关的老师进行了专题研究, 并决定对08级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就业前综合培训的教改尝试, 力促改善这种局面。

一、现状

1. 就业对口率不理想

纵观多年来我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发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口就业的少之又少, 一方面单位觉得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 另一方面学生觉得单位待遇不好。久而久之, 造成了我们下初中招生, 班主任都提醒学生, “不要报计算机专业, 没有用的, 今后难找工作。”

2. 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

我校计算机专业主要分为广告设计和网络维护两个专业。以广告设计专业为例,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 所学的课程又比较多, 课程分在不同的学期, 包括有:

第三学年实习期间, 真正能从事广告设计行业的学生只有极少数, 原因不外乎, 大部分学生第二、三学期的专业课学得不扎实, 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毕竟中职学生本身的素质较低, 对学习的兴趣不浓, 学习主动性欠佳, 接受能力较差, 只有第四学期的课程掌握得相对较好, 学生没有自信能从事广告设计或相关行业。

3. 学生综合素质欠佳

学生参加其它职业的面试, 例如文员, 但综合素质欠佳, 如自我介绍不自信, 没有重点, 言谈举止不合规范等等。

二、就业前培训的意义

经过社会调查, 由我们老师拟定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几个方向, 学生自由选定一至两个方向, 参加培训。通过就业前培训提高学生对岗位所需专业技能的掌握, 提高其它综合能力, 并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专业属于技术工种, 技术工种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 技能就越高, 待遇才可能高;万丈高楼平地起”, 以便学生能对自己定位准确, 顺利选择相关岗位并能很快进入岗位角色, 单位满意, 学生满意。

三、就业前培训的内容

我校计算机专业教研室根据就业办反馈历届毕业生面试、试用期存在的问题, 专门召开多次研究会议, 并拟定相关的方案。老师们编写培训教材, 并编成册发给学生。学生岗前综合培训时间安排在各科教学已经结束的6月份的上旬, 为期两周。培训内容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岗前综合基础知识及礼仪、就业观的培训, 如《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知识的培训;应聘及就职的仪表、仪态及言谈等礼仪和应聘技巧培训;应聘单位的知识考核培训, 如基本的数学、英语、语文知识等;择业和就业观的培训。另一部分是根据前期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分析, 按文员、网络管理员、平面制作员、网页设计等四个方向进行专业综合案例的培训。这部分的培训以实际工作案例来开展, 学生分组选择一至两个方向的案例按真实工作流程, 从分析、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总结等各个环节加以模拟。

1. 文员

(1) 培训目的:

(1) 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2) 加强语文基础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通过培训较好地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软件及Internet邮件收发和处理技巧, 以达到适应文员岗位计算机技能的要求。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现实生活中由于不懂礼仪而出现的失礼行为, 及其对工作、人生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从而不断去指导和修正自己的日常行为。

(2) 培训内容:

2. 网络管理员

(1) 培训目的:通过任务练习, 掌握网络的组建以及基本配置, 掌握系统的安装, 掌握克隆工具、网吧常用技术, 使学生熟练掌握就业前的网络基础知识。

(2) 培训内容:网络组建、系统安装、服务器的配置等。

以四人一组进行任务实训, 完成的内容以及进度如下表所示:

3. 平面制作员

(1) 培训目的。通过一个平面广告设计制作实例让学生掌握平面广告设计的流程, 包括印前知识、制作软件的运用、如何根据客户意见进行调整、印后知识等, 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该项工作的基本技能, 为他们应聘工作 (类似平面广告设计制作工作) 作出铺垫。

(2) 培训内容。具体与南宁市某一平面制作公司接洽, 接到几个实际的任务案例, 学生可以从几个案例中挑选一个案例, 从分析客户需求、制作方法讨论, 到设计制作、修改调整、交稿等完成一系列的流程。

4. 网页设计

(1) 培训目的。通过一个网页制作实例让学生掌握网页设计的流程、从网站网页的风格, 配色方案页面布局, 到实现页面制作的工具 (包括Photoshop、Dreamweaver) 的使用, 使学生掌握从事该项工作的基本技能。

(2) 培训内容。利用Photoshop设计页面, 对页面进行切割并制作成网页。

各岗位培训结束后, 学生填写培训反馈意见表 (如下) , 以了解培训效果, 并为以后培训的开展提供参考。

四、就业培训实施的效果

这次就业前培训是我校第一次开展, 处在一个摸索阶段。两个星期的培训结束,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我们老师自己的评价, 觉得这次培训效果不理想。思考总结后认为:就业前培训势在必行, 但时间安排需要调整, 并且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考核。

1. 就业前培训势在必行

我们定出的这几个培训方向, 都是我们专业老师联同就业办老师一起进行社会调查, 经过多次开会研究讨论, 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的, 是适合我校学生的就业方向。学生只要认真达到老师的要求, 经过这样系统强化的针对性培训, 就可以在社会中找到相关的工作, 并能很快上手。

2. 时间安排和考核

这次我们将培训安排在学生考完等级证, 准备去实习前的两周时间内进行, 此时学生一心想着工作, 心思已经不在学校。今后, 我们准备将考证科目调到第三个学期, 第四个学期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就业前培训, 并进行各个模块的考核。每个学生自己选择培训方向, 如果学生认为老师培训的内容都已经掌握, 可随时进行考核, 考核合格, 可以直接去实习, 如果不合格就必须继续参加培训, 直到合格为止。

经济社会的发展, 呼唤更多技工。广西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引领下, 需要更多的技工。我们要抓住机遇, 好好总结, 继续摸索, 进一步完善对毕业生的岗前培训, 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 适应社会行业的中职毕业生, 为广西工业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别放弃=成功, 中职生的就业现状.http://www.dontgiveup.cn/html-351044-1.html.

[2]网易新闻, 教育部:中职生就业质量不尽如人意起薪较低.http://news.163.com/10/0603/15/688VDRST000146BD.html.

3.大学生实习:就业前难迈的门槛 篇三

学校并不要求低年级学生实习,可有了学哥学姐们就业难的前车之鉴,大一、大二的低年级学生也开始了就业前的预演,纷纷加入到了实习的行列。

当大学生寻找实习单位时,面对的却是僧多粥少的现实,“一份实习难求”几乎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声。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走进实习单位时,却遇到了从未经历过的困惑和尴尬。

种种迹象表明,实习难是继大学生就业难之后,大学生们面临的又一难题。

实习岗位:多数通过个人关系获得

日前,一家招聘网站的调查显示,64.5%的大学生的实习机会是通过亲戚、熟人的推荐获得的,34.9%的人是通过网络或报纸的招聘广告找到的,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熟人推荐的机会中,86.7%的机会是由大学生的父母出面安排的。参加调查的近200位大学生表示,由于实习机会的稀缺让他们只能“将就”来之不易的机会,而不能挑选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岗位,以致影响他们的实习和打工表现。这近200位大学生在暑期实习和打工的平均时间为27.7天,而从联络企业到最后的机会落实平均用时34.5天。

大学生们也曾试图自己寻找实习单位,但天津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至少被拒绝过两次甚至更多。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说,现在有相当多的单位对实习生都很“抗拒”,态度冷淡,一拒了之。南开大学中文系一名大二女生说,今年暑假,她们班上有一半的同学都找了实习单位,在实习的同学中,仅有两个同学是自己找的,包括她自己在内的绝大多数同学都是通过父母或亲戚、朋友的关系才找到实习单位的。

近些年一些企业也开始走进校园。天津大学今年举办了第3届暑期实习生招聘会,但像摩托罗拉、宝洁、通用电器等这样知名的大公司只有10来家,岗位不过30个,每个学生不但要和本市的同学竞争,而且还要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竞争。找不到实习岗位的学生,只好做一些像促销员、发单员、调查员、接待员之类的兼职,有些学生只好加入到“站街族”中,“实习”最终变成了“打工”。

一些单位面对汹涌的实习人群,设置了很多限制。在武汉,《楚天都市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楚天金报》四大都市报实习生人满为患,他们在进去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

实习岗位紧缺,给一些不法之徒提供了机会。社会上一些企业利用大学生实习心切的心理,在实习时设下种种陷阱,通过事先收取押金、出售产品等方式骗取钱财,侵害大学生正当权益的事件常有发生。

对于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的现状,北京市人事局毕业生服务中心主任王启宁颇有微辞。他认为,大学生在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状况下,尽早进行专业实习对其将来找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学校的实习是无序的,校方缺乏系统的安排,學生只能各显神通自己解决,这容易导致实习目的不明确,流于形式。实习是找工作的重要铺垫,但现在学生的实习普遍与找工作是脱节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校方也有自己的说法。北京某大学的物业管理系主任认为,学校只帮助学生牵线搭桥,由学生自主去联系实习单位,对学生是一种锻炼。他表示,专业实习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进行的,但具体情况是由各个院系去落实,各专业落实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可能有些专业老师比较负责任,有些专业就像放鸭子一样撒手不管。”

据他介绍,学校的一些专业曾经逐一为学生安排实习单位。但后来学校发现,越是帮学生安排得妥妥当当,学生越挑三拣四不懂珍惜,而其他放任不管的专业,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反而要强。所以从去年开始,学校开始把物业公司领导电话和他们师兄师姐的联系方式都提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联系,“我认为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锻炼。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或者是农村、外地来的,封闭性很强。他们必须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利用资源、整合资源,这也是专业所要求的能力之一。如果实在联系不到,我们再出面为他们安排。”

实习等于打杂?

当历尽艰辛找到实习岗位后,大学生们发现,现实与期望相差甚远。

前程无忧网的调查显示,在评价自己的实习经历时,32.3%的大学生说是“机械体力劳作”,比如文件装订、打字等;26.3%从事的是“无法完成的销售”,比如卖月饼票、电话推销等;20.4%称“廉价劳动力”,比如餐饮小时工、送外卖等。大学生认为,实习期间最大的苦恼是“学不到什么本事”。

武汉某高校学生小肖已在一家企业实习了一个月,每天做的只是扫地、整理材料,天天坐在办公室无所事事,这令他很失望:“原本我以为进这样的单位实习,可以学到不少实用技能,没想到至今还没做过一件实事。”

在武汉市某机关实习的小杨也同样苦恼不已。他本想把所学的公共事业管理知识派上用场,谁知做的全是体力活。“有一天我到各办公室发文件,10多层的楼爬下来腿都软了。”小杨说,自己经常得打电话、发传真,同样一件事要做几十遍。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大三的李力也有同样感受。李力和他的同学暑假到西安仪表厂实习,这个企业是全国四大仪表厂之一。在近20天的实习中,他们几乎没碰过电子仪器,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操作,只是跟着工人师傅和指导老师每天在车间里走一遍,工人师傅操作的时候,他们就在一旁看着,“工厂说是出于对我们的个人安全考虑,其实是担心我们把仪器弄坏了。这样说是实习,但更像是观摩、参观,感觉实习和课本的知识根本衔接不上。”

虽然不少学生都被学校告知实习期需要谦虚,打杂斟茶倒水等工作不能介意,然而当这种情况接二连三地发生时,他们也感到不适。有学生认为,并非自己害怕辛苦,如果要做打杂的活,何不找一份正当的兼职,却要找一个单位去做“免费劳工”呢?实习最起码要能够提供与专业对口的实践应用,是所学知识的检验,而非简单的所谓做人处事的练习平台。

与一些学生闲得发慌相比,有的院校的学生对实习叫苦不迭。广东某职业技术学院的200多名学生,在7月初被学校安排进了东莞凤岗镇一家电子厂实习,但过大的工作量让他们纷纷喊累。“实际上我们成了苦工,每天干10多个小时,且须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学生们说,“学校说是让我们来实习,实际上就是让我们来打工,每天从早上不到8点工作到晚上9点,我们和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很多同学都累得受不了,但谁也不敢走。学校规定我们要是擅自离开,就不给我们毕业证。”

企业说法:没有效益

在大学生实习难的问题上,很多责难都指向企业。对于众多企业对实习生说“不”的原因,泉州九牧王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监褚立的说法很有代表性:“很多学生都说可以不要工资,但对公司来说并不是付不付工资的问题,而是你来了能做什么。”褚立表示,在读的大学生实习时间多在三个月左右,而三个月的时间对企业来说只是一个熟悉的过程,既不能派他们到生产一线从事工作,也无法让他们承担办公室处理业务、管理生产的职责。与此同时,公司还得安排人员负责带实习生。“很实际地说,企业不收实习生就是因为他们既无法创造效益又浪费企业资源。比较适合大学生暑期从事的,还是类似商场促销这样的短期工。”

现在,国内绝大多数的企业除了接待以学校名义派来的大学生调研团外,并不接收具体岗位的暑期实习生。而企业给调研团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天时间,一般也只是对企业生产流程、运营情况的了解,与大学生想通过实习积累经验、提高能力的目的相距甚远。

实习单位对打杂的说法提出了异议。武汉博力特科技公司暑假接收了6名来自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的学生。该公司辦公室主任说,虽然这些实习生所学专业和公司业务对口,但毕竟缺乏工作经验,必须安排他们从最基本的业务做起,这绝不是让实习生打杂。

一位企业负责人认为,现在的实习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眼高手低。“实习生和员工还是有区别的,重要的工作,我们基本不会交给实习生去做,觉得很不放心。举个例子,你把工作布置给实习生,让他们做个表格,好的话他能帮你做成表格,但是什么格式、字体、大小都不符合公司规格,他们在做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去请教前辈。一些名校的实习生还看不上这些基本的工作。其实,大学生不知道,很多岗位一开始都是从基本的工作开始的。而实习生吃不了苦,显得很娇气,实习都认为困难,那以后找工作肯定更困难了。”

解决办法:建立大学生实习制度

一位大学教育工作者认为,出现种种实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和企业衔接不好。从市场的角度看,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机构,企业则是接纳人才的地方。现在的大学生实习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学校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人才,学校培养的都是理论型人才,而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实际操作型人才。

“实习难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实践性强的理工类专业。”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高玉葆说。

高玉葆分析,近些年来,随着普通高校的校生规模迅速扩大,由于高校自身可支配的资源十分有限,政府投入在短时间内又很难跟上,致使新的实习基地无力建设,原有的基地也都难以为继;另一方面,过去可以接收本科生实习的一些国有企业,或由于负担较重,或由于效益较低,基本上无力接收数目不断增加的高校学生前去实习,而那些效益较好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又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往往把接收高校学生实习看成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高玉葆认为,高校本科毕业生知识结构的合理与否、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而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校外实践这个重要环节。

为此,高玉葆提出,教育部和财政部在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过程中,应将“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进一步具体化,明确本科教育应当包括理工科实习基地建设和文科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任务,并鼓励高校与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联合建设实习实践基地,从“质量工程”建设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以立项方式择优支持一批高校进行基地建设,或用于补偿参加基地建设并有突出表现的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

实习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今年10月初,教育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又发出通知,规定工科学校在校生必须到企业进行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以加大对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通知》称,将建立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供需信息发布平台。行业主管部门要组织本行业的企业,每年向信息发布平台提供本年度接受高校学生实习的信息。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高等学校每年向信息发布平台提供本校学生实习信息。但通知中并没有涉及具体的实施办法。

有关人士提出,要真正解决用人单位接纳大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大学生实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应该由政府牵头,并参考国外的做法,尽快建立大学生实习制度。在这个制度框架下,可以通过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并使之成为一种常规行为;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建立泄密责任追查制度,避免大学生实习短期行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逐渐制订并完善大学生实习期间人身及相关权益保护制度,保护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合法权益;还要完善现行的《劳动法》,弥补法律真空,规范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劳动纠纷问题。

4.大学生就业前需"心理充电" 篇四

即将走出“象牙塔”,走上工作岗位,要实现由一名学生到一名“单位人”或“企业人”的转变,大学生必须调整心态,树立积极正确的观念,才能尽快适应社会,有所作为,

客观全面评价自己

大学毕业生大都自视较高,在走出校门之前,大都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创造一番业迹的宏大抱负,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估计往往失之于简单或片面,他们的理想目标不是建基于客观条件之上。一旦遭遇挫折,很容易产生不安或不满情绪,失去竞争的勇气。其实,社会是一个万花筒,其中既有好的、有利于人发展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不利于人发展的一面,作为大学生,只有正视现实,接纳现实,正确地了解、认识自己,恰当地评价自己,将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站稳脚跟,找到真正改造世界创造业绩的切入点。

主动调整生活节奏

结束了宿舍-教室一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学校生活,来到了一个生活节奏全然不同的新环境,只有主动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首先,作息时问的变化要适应。早上睡到九点,下午三点起床的″九三″学社生活方式千万要不得了。如果你是在医院、部队、公安等单位工作,还要适应三班倒或夜间值勤的规律。其次,由于南北方的生活习性、饮食结构、风土人情等差别,还要学会调整原来的生活习惯,培养新的生活习惯,顺利度过异地生活关,

再者,要学会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在学校里课余有作业,晚间有自习,周末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参加工作以后,业余时间的学习和文化生活,主要靠自己来支配、安排,不善于支配自己的业余生活.同样很难适应新环境。

了解环境进入角色

社会好比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部有自己的角色位置。毕业生进入新单位后,首先应该认清自己在工作环境中所承担的工作角色以及这个角色性质、职责范围,弄清楚工作关系中上级赋予自己的职权和自己承担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尽心尽力地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角色意识淡漠,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该请示的擅作主张,该自己处理的事务不敢作主或推给上司、同事,势必会与新环境格格不入。

完善自己知识结构

5.大学生实习:就业前难迈的门槛 篇五

一、大二的低年级学生也开始了就业前的预演,纷纷加入到了实习的行列。当大学生寻找实习单位时,面对的却是僧多粥少的现实,“一份实习难求”几乎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声。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走进实习单位时,却遇到了从未经历过的困惑和尴尬。种种迹象表明,实习难是继大学生就业难之后,大学生们面临的又一难题。

实习岗位:多数通过个人关系获得

日前,一家招聘网站的调查显示,64.5%的大学生的实习机会是通过亲戚、熟人的推荐获得的,34.9%的人是通过网络或报纸的招聘广告找到的,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熟人推荐的机会中,86.7%的机会是由大学生的父母出面安排的。参加调查的近200位大学生表示,由于实习机会的稀缺让他们只能“将就”来之不易的机会,而不能挑选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岗位,以致影响他们的实习和打工表现。这近200位大学生在暑期实习和打工的平均时间为27.7天,而从联络企业到最后的机会落实平均用时34.5天。

大学生们也曾试图自己寻找实习单位,但天津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至少被拒绝过两次甚至更多。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说,现在有相当多的单位对实习生都很“抗拒”,态度冷淡,一拒了之。南开大学中文系一名大二女生说,今年暑假,她们班上有一半的同学都找了实习单位,在实习的同学中,仅有两个同学是自己找的,包括她自己在内的绝大多数同学都是通过父母或亲戚、朋友的关系才找到实习单位的。

近些年一些企业也开始走进校园。天津大学今年举办了第3届暑期实习生招聘会,但像摩托罗拉、宝洁、通用电器等这样知名的大公司只有10来家,岗位不过30个,每个学生不但要和本市的同学竞争,而且还要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竞争。找不到实习岗位的学生,只好做一些像促销员、发单员、调查员、接待员之类的兼职,有些学生只好加入到“站街族”中,“实习”最终变成了“打工”。

一些单位面对汹涌的实习人群,设置了很多限制。在武汉,《楚天都市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楚天金报》四大都市报实习生人满为患,他们在进去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实习岗位紧缺,给一些不法之徒提供了机会。社会上一些企业利用大学生实习心切的心理,在实习时设下种种陷阱,通过事先收取押金、出售产品等方式骗取钱财,侵害大学生正当权益的事件常有发生。

对于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的现状,北京市人事局毕业生服务中心主任王启宁颇有微辞。他认为,大学生在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状况下,尽早进行专业实习对其将来找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学校的实习是无序的,校方缺乏系统的安排,学生只能各显神通自己解决,这容易导致实习目的不明确,流于形式。实习是找工作的重要铺垫,但现在学生的实习普遍与找工作是脱节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校方也有自己的说法。北京某大学的物业管理系主任认为,学校只帮助学生牵线搭桥,由学生自主去联系实习单位,对学生是一种锻炼。他表示,专业实习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进行的,但具体情况是由各个院系去落实,各专业落实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可能有些专业老师比较负责任,有些专业就像放鸭子一样撒手不管。”据他介绍,学校的一些专业曾经逐一为学生安排实习单位。但后来学校发现,越是帮学生安排得妥妥当当,学生越挑三拣四不懂珍惜,而其他放任不管的专业,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反而要强。所以从去年开始,学校开始把物业公司领导电话和他们师兄师姐的联系方式都提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联系,“我认为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锻炼。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或者是农村、外地来的,封闭性很强。他们必须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利用资源、整合资源,这也是专业所要求的能力之一。如果实在联系不到,我们再出面为他们安排。”实习等于打杂?

当历尽艰辛找到实习岗位后,大学生们发现,现实与期望相差甚远。前程无忧网的调查显示,在评价自己的实习经历时,32.3%的大学生说是“机械体力劳作”,比如文件装订、打字等;26.3%从事的是“无法完成的销售”,比如卖月饼票、电话推销等;20.4%称“廉价劳动力”,比如餐饮小时工、送外卖等。大学生认为,实习期间最大的苦恼是“学不到什么本事”。武汉某高校学生小肖已在一家企业实习了一个月,每天做的只是扫地、整理材料,天天坐在办公室无所事事,这令他很失望:“原本我以为进这样的单位实习,可以学到不少实用技能,没想到至今还没做过一件实事。” 在武汉市某机关实习的小杨也同样苦恼不已。他本想把所学的公共事业管理知识派上用场,谁知做的全是体力活。“有一天我到各办公室发文件,10多层的楼爬下来腿都软了。”小杨说,自己经常得打电话、发传真,同样一件事要做几十遍。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大三的李力也有同样感受。李力和他的同学暑假到西安仪表厂实习,这个企业是全国四大仪表厂之一。在近20天的实习中,他们几乎没碰过电子仪器,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操作,只是跟着工人师傅和指导老师每天在车间里走一遍,工人师傅操作的时候,他们就在一旁看着,“工厂说是出于对我们的个人安全考虑,其实是担心我们把仪器弄坏了。这样说是实习,但更像是观摩、参观,感觉实习和课本的知识根本衔接不上。”虽然不少学生都被学校告知实习期需要谦虚,打杂斟茶倒水等工作不能介意,然而当这种情况接二连三地发生时,他们也感到不适。有学生认为,并非自己害怕辛苦,如果要做打杂的活,何不找一份正当的兼职,却要找一个单位去做“免费劳工”呢?实习最起码要能够提供与专业对口的实践应用,是所学知识的检验,而非简单的所谓做人处事的练习近平台。

与一些学生闲得发慌相比,有的院校的学生对实习叫苦不迭。广东某职业技术学院的200多名学生,在7月初被学校安排进了东莞凤岗镇一家电子厂实习,但过大的工作量让他们纷纷喊累。“实际上我们成了苦工,每天干10多个小时,且须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学生们说,“学校说是让我们来实习,实际上就是让我们来打工,每天从早上不到8点工作到晚上9点,我们和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很多同学都累得受不了,但谁也不敢走。学校规定我们要是擅自离开,就不给我们毕业证。”

企业说法:没有效益

在大学生实习难的问题上,很多责难都指向企业。对于众多企业对实习生说“不”的原因,泉州九牧王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监褚立的说法很有代表性:“很多学生都说可以不要工资,但对公司来说并不是付不付工资的问题,而是你来了能做什么。”褚立表示,在读的大学生实习时间多在三个月左右,而三个月的时间对企业来说只是一个熟悉的过程,既不能派他们到生产一线从事工作,也无法让他们承担办公室处理业务、管理生产的职责。与此同时,公司还得安排人员负责带实习生。“很实际地说,企业不收实习生就是因为他们既无法创造效

益又浪费企业资源。比较适合大学生暑期从事的,还是类似商场促销这样的短期工。”

现在,国内绝大多数的企业除了接待以学校名义派来的大学生调研团外,并不接收具体岗位的暑期实习生。而企业给调研团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天时间,一般也只是对企业生产流程、运营情况的了解,与大学生想通过实习积累经验、提高能力的目的相距甚远。

实习单位对打杂的说法提出了异议。武汉博力特科技公司暑假接收了6名来自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的学生。该公司办公室主任说,虽然这些实习生所学专业和公司业务对口,但毕竟缺乏工作经验,必须安排他们从最基本的业务做起,这绝不是让实习生打杂。

一位企业负责人认为,现在的实习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眼高手低。“实习生和员工还是有区别的,重要的工作,我们基本不会交给实习生去做,觉得很不放心。举个例子,你把工作布置给实习生,让他们做个表格,好的话他能帮你做成表格,但是什么格式、字体、大小都不符合公司规格,他们在做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去请教前辈。一些名校的实习生还看不上这些基本的工作。其实,大学生不知道,很多岗位一开始都是从基本的工作开始的。而实习生吃不了苦,显得很娇气,实习都认为困难,那以后找工作肯定更困难了。”

解决办法:建立大学生实习制度

一位大学教育工作者认为,出现种种实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和企业衔接不好。从市场的角度看,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机构,企业则是接纳人才的地方。现在的大学生实习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学校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人才,学校培养的都是理论型人才,而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实际操作型人才。“实习难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实践性强的理工类专业。”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高玉葆说。

高玉葆分析,近些年来,随着普通高校的校生规模迅速扩大,由于高校自身可支配的资源十分有限,政府投入在短时间内又很难跟上,致使新的实习基地无力建设,原有的基地也都难以为继;另一方面,过去可以接收本科生实习的一些国有企业,或由于负担较重,或由于效益较低,基本上无力接收数目不断增加的高校学生前去实习,而那些效益较好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又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往往把接收高校学生实习看成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高玉葆认为,高校本科毕业生知识结构的合理与否、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而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校外实践这个重要环节。为此,高玉葆提出,教育部和财政部在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过程中,应将“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进一步具体化,明确本科教育应当包括理工科实习基地建设和文科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任务,并鼓励高校与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联合建设实习实践基地,从“质量工程”建设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以立项方式择优支持一批高校进行基地建设,或用于补偿参加基地建设并有突出表现的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

实习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今年10月初,教育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又发出通知,规定工科学校在校生必须到企业进行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以加大对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通知》称,将建立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供需信息发布平台。行业主管部门要组织本行业的企业,每年向信息发布平台提供本接受高校学生实习的信息。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高等学校每年向信息发布平台提供本校学生实习信息。但通知中并没有涉及具体的实施办法。

6.大学生就业前培训需求报告 篇六

艺术设计系今年共有10届毕业生将近800人,分属7个专业。包括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专业,室内装潢专业,染织艺术设计,摄影艺术、装饰艺术、影视动画专业。

从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艺术设计系从就业方面环境艺术设计,染织艺术设计、装饰艺术,影视动画专业就业比较理想,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就业面较广,主要在一些事业单位,南方相关棉纺企业,服装企业,染织行业,国有和地方的地毯厂级公司,还有一些省内外的装饰公司。

相对而言电脑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摄影专业就业需要继续努力,主要原因是专业相对同类学校,我院目前还是专科毕业生,行业又相对饱和,对毕业生的层次要求相对较高,并且就业面比较狭窄,如摄影专业。

纵观近年来我系毕业生就业情况,总结出了我们艺术设计系毕业生面对就业的优势和劣势:

一、我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优势:

稳定的市场需求。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由量变向质变转换,市场上商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创意设计成为企业竞争的另一手段,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同时精美的设计也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与物质需求。而艺术设计是一门融多种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主要从

事环境艺术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等方面的工作,从环境、建筑、室内,到包装、服饰、生活用品,人类一切生存空间、物质和生活方式,都要经过精心而富有创意的设计,艺术设计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不断新增的与艺术设计专业有关的职业就是最好的说明。

便捷的创业之路。与基础学科不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都有一技之长,创业更易见成效,因其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度高,经济效益明显。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多选择到小型设计公司实习,在实习期间不仅专业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也一定程度上学习到了公司的一套管理方法,为毕业后组建“设计工作室”打下基础,而且设计工作室一般不需要很多员工,只需电脑及一些辅助设备,再加上自己的才智,即可运营,创业之路比较便捷。

二、我系毕业生就业的劣势:

文化内涵比较欠缺。进入大学后,重视专业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导致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窄,文化基础薄弱。艺术设计是个综合的专业,设计师要设计出一个好的作品,不仅需要掌握各种电脑设计软件,在技术层面上提高自己,还必须了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紧跟时代前沿,在文化层面充实自己。

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脱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文化品位,因此,设计只有面向市场并接受消费者的检验和使用后,价值才体现出来。而在实际项目中,设计者经常须根据客户意见而再三修改设计方案。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刚面对市场和客

户时,这种设计与生产上的差距更大,因为设计多数情况下受到市场、客户和消费者的限制,而传统课堂教学中几乎不存在这些限制,学生一旦真正面对市场和客户进行实际操作时,往往不知所措。

针对我系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我们应该还需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设计能力是一个专业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但在艺术设计专业中,有不少学生都过分看重和依赖电脑技术,他们把出色的专业设计能力理解为对电脑软件的精通,而忽视了手绘等基本功的锤炼。高等学校应重视学生基本功的培养,加强艺术修养、艺术表现、设计方法和设计创造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核上,以实践与口试相结合,增强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的融会贯通能力。

二、鼓励双学位,成为复合型人才。产品从开发与设计到市场销售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设计教育走向综合化已成为无可回避的发展趋势。而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虽然从单纯的美术生转而成为精通电脑技术,但是太过专注于本专业的学习及各种设计软件的应用,忽视了其他专业的涉略,导致知识面窄,因此在教学中大力发展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修读第二专业,第二学位,具备文理综合能力,使学生在人才市场上有不同的优势,到单位之后可以独挡一面。

三、增加文化内涵的培养。纵观人类设计史,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因制作精美而具有其“形”,更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支撑而具备了“神”,“形神兼备”才真正称得上是优秀的设计作品,也只有这

样的作品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大众生活的美化和提高。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内涵缺乏的现状,高等院校应将中国文化史、西方文化史、民俗学等作为必选课程,而高校也应不断观察市场动向,预测社会需要,不断调整选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国际视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四、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双师型”教师。在高职教育中,国家提倡“双师型”师资,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素质;二要类似工程技术人员那样,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针对艺术设计教师实践技能薄弱的情况,高校应积极从实践、科研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具有一定的工艺能力、实验及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的人才来校做兼职教师,或者选派教师到企业工作锻炼,加强校内外教师的双向交流,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艺术类大学生一般强调个性化发展,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淡薄,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和较大的随意性。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如举行一场“创意校园”环境宣传展,由擅长平面设计的同学制作文案,以动画、装潢设计等不同的方式制作宣传单、宣传片,再由环境艺术方向的同学制作环境设计效果图并制作微型模型,再进行展示设计,这样一场各个环节紧扣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培养团队协作必有正面作用。

7.大学生就业前培训需求报告 篇七

【关键词】职业学校 在校生 就业观

一、对在校学生进行个人就业情况自我调查

213位在校学生参与个人就业情况自我调查问卷,据统计,对当前的就业状况和自己实现就业的途径很了解的占8%、不是很了解的占80%、不了解的占12%,对自己实现就业的前景预测感到自信的占22%、迷茫的占54%、有压力的占24%,认为就业观念对求职和工作很有影响的占41%、有点影响的占50%、无所谓的占9%。

二、针对以上调查情况,将采取下列措施

(一)纠正学生就业观念中的种种错误倾向

1.传统观念未变。尽管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被推向了市场,但许多学生、家长难以适应这个变化,总认为自己是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学生,毕业后就应政府包揽统一安排工作。

2.没有忧患的意识。不少学生认为,考进了职业高中,就是为了混个文凭,不用刻苦学习,苦练本领,至于工作则是学校、家长考虑的问题。

3.怕苦怕累思想作怪。许多学生认为,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书,目的就是吃碗轻松饭,学校推荐工作时,遇到上班路途稍远些的单位或稍辛苦些的工作就不愿参加应聘。

4.心理价位太高,名利思想作祟。中职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主要表现在求职方向、薪酬待遇、工作岗位三个方面。对于“求职方向”问题,选择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国有大型企业、民营乡镇企业、个体企业及其他的比例分别是26%、44%、23%、5%、2%;在“工作岗位”的选择上,选择管理岗位、服务岗位、生产岗位的比例为48%、26%、26%,说明中职生真正愿意从基层干起的并不多。而在“薪酬待遇”问题上,希望实习期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的占83%,800-1000元的占16%,在600元以下的岗位几乎无人问津,反映了中职生大都希望环境好、条件好、效益好的工作岗位。以上分析说明中职生心理价位与自身实力差距太大,也是时下职校生就业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切实建立和健全学校职业指导的组织机构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与。在职业学校中,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化职业指导,应当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全员包括哪些人;二是工作平台或工作网络,即通过怎样的系统使工作落实下去。对于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开展职业指导,除了动员教师、学生之外,还要动员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四者共同参与即为全员参与。教师参与主要体现在:能够接受职业指导的理念,了解职业指导的功能和作用;能够认真贯彻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部署和方案;能够在教育教学环节中渗透职业指导,主动将自己的工作与就业紧密联系;能够主动学习提高,创造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学生参与主要体现在:能够接受职业指导的理念,了解职业指导对自己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具有主动参与意识;能够积极投入到职业指导教学训练中,不断地提出反馈;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验和实践。家长参与主要体现在:能够接受职业指导的理念,了解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意义和作用,具有主动配合意识;能够支持、敦促学生投入到职业指导训练中;能够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能够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帮助。社会参与主要体现在:联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争取人力资源和岗位信息的最大开放性;联结企业,争取企业提高认识,进行自我调整改进;联结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争取人力资源得到更加实际的开发;进行社会化的宣传和推动,争取社会的认知和认同;加强学校网点建设,争取更大程度上的社会认知;引进和整合其他各种资源,争取为学校就业工作服务。对于第二个问题,一般应按照从上至下的原则,分级建立工作系统。即一级为领导班子,二级为中层教学管理人员,三级为职业指导教师,四级为班主任,五级为学生代表。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平台的建立,可以保障工作目标的贯彻,保障工作过程的控制。只有切实建立和健全学校的职业指导组织机构,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设立专门机构,加强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与。

(三)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求职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

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培养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重点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当前新形势下,毕业生应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就业新观念。一是勇于面对竞争的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竞争,竞争可以发挥人们自立、自强、自主的精神,调动人的内在潜能,增强工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竞争意识是现代毕业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二是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独立的发展空间,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是合理流动。社会不再有从一而终的职业,毕业生不必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因此,毕业生要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三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是因为: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现代职业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职业无情的淘汰。

2. 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及事业上获取成就的追求和向往。当代学生正处于时代发展的新时期,社会发展为毕业生择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毕业生顺利就业以及在职业实践中把职业理想化为现实和自身人格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指导学生客观的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学习观念,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并把职业理想建立在自己能够胜任并符合现实、符合社会发展和社会需要及人的发展基础上。其次,加深对职业的了解和认识,不断修正职业理想的偏差,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完善和升华职业理想,并通过自己的职业实践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为社会服务,为人类造福。再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适应性的训练,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要学会辨证的思维方法,树立健康进取的理想和信念。

3. 要培养高尚的求职道德。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人信誉对成才和发展极为重要。在求职过程中毕业生要诚实守信,讲文明懂礼貌,态度诚恳,认真负责,不敷衍搪塞。求职道德是毕业生素质的重要展示,也是培养职业道德的开始。培养良好的求职道德,有利于在就业过程中建立良好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信任,增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不仅有利于求职择业的顺利进行,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职业学校要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提高学生就业推荐成功率,重视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相对来说职业学校生源差,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学生进了职业学校没有升学压力,感觉到前途渺茫,缺少明确的奋斗目标,往往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显然,职校生带着这种心理很难正确面对即将选择和从事的职业。因此,班主任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讲历史、讲传统、讲人才市场信息、讲中外企业家发家致富的典型等,使学生心理处于顺畅、自信、振奋的状态,有成才欲望和创业信念,勇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求新,克服自负、自卑、依赖等心理,能面对现实,正视自己。

上一篇:赠歌人,赠歌人武元衡,赠歌人的意思,赠歌人赏析下一篇: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