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

2024-09-17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精选8篇)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 篇一

教后记今天讲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学生的问题出在阅读上。有的学生懒得读题,一看那么长的题就烦了。其实,你带着他们分析,他们也能列出来。而猴子分花生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把若干颗花生分给若干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分3颗,就剩下8颗;如果每只猴子分5颗,那么最后一只猴子虽分到了花生,但不足5颗。问猴子有多少只,花生有多少颗?

有的学生用的是穷举法,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一个试。1只、2只、3只。。。试到5只时,满足条件了,学生说了:“老师,我算出来了,是5只!”有的还接着试,能试出6只也可以,而试到7只时就不满足条件了。所以,答案应该是两个:5只猴子,23颗花生;6只猴子,26颗花生。对于这种方法,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而且是学生容易理解、最易接受的一种方法,也说明了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了!当然,也说明学生对方程思想应用还是比较熟练的,但对于不等式思想解题还不习惯,所以我们有必要花大力气在学生已经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不等式解题的渗透,帮助学生从不等量关系入手,用不等式知识解题。

数量关系中的不等和相等是事物运动和平衡的反映,虽然量的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量的相等是局部的、相对的。但初中教材对方程安排多些,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学生应用方程思想解题,而不习惯从不等关系方面考虑问题,所以在学习这一章时,有必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不等式解题的应用。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 篇二

一、注重理论纠错,优化基础教学

苏科版初中数学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材设计相关解集、性质、解题方法等内容,为解不等式组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认知能力的差异,导致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中,性质理解不透彻,解题过程中错误频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针对性的纠错,挖掘题目的理论依据,从而优化理论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些学生的解题过程为:解不等式(1),得x<3,解不等式(2),得x≥1,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或x≥1.纠错分析可知,错误在于对集合的概念理解有偏差,解集作为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在不等式组中应表现为“并”的形式.所以本题中应取其公共部分,则正确结论为1≤x<3.最后借助本题的纠错过程,对理论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例如在解集这个概念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数轴进行不等式结果的表述,还可以通过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大小小中间找”来强化理论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可见,对于基础性强且内容相对枯燥的理论内容,首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尽量的生动、活泼.例如,借助数学模型、微课动画等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促进内涵的理解;其次在教学的开展中要特别加强基础性的知识在整个章节中的教学渗透,帮助学生切实感觉到基础性知识的应用价值,提升重视程度[1].通过纠错过程的深度挖掘,帮助老师了解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结合教学设计,实现理论的升华.

二、注重解法纠错,优化解题策略

一元一次不等式作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组成部分,不等式的解题方法在解不等式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相关解题方法和技巧与不等式组的解题方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需要老师注重在教学中的相互渗透.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带着疑问对错题进行分析,倒逼解题方法的整合和创新,从而帮助学生高效、准确的化解问题.

一些学生的解题过程为:由(1)和(2)联立可得,5x-2<3x+2<x+4,即5x-2<x+4,解得x<3/2,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2.看似解题过程思路清晰,方法巧妙,但其实其解题过程并不准确.不等式组正确的解题思路是:首先,解不等式(1),得x<2,解不等式(2),得x<1;然后根据不等式组的解的“同小取小”的判定原则,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1.在错误的解题过程中由于盲目的使用了不等式的传递性,误将原不等式组变为了一个新的不等式,导致解集发生了改变.

可见,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中,受限于不等式解集的影响,在解不等式组的过程要避免解方程组思维的干扰,特别是“消元”等解题思路的盲目使用.在解题方法的教学中,借助纠错过程的启示,老师可以借助正确与错误解法的对比分析,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组解题的思路,同时结合不等式性质的规律,来实现解题技巧的融入,提升不等式组的解题效率.

三、注重理解纠错,优化建模方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方程组作为基础的数学模型,相对于一元一次方程而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更为契合实际的应用价值.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已经具备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数学能力,但是对于实际问题过程中题目的理解和模型的构建能力仍有欠缺.这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视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的能力限制,使问题的理解分析存在偏差.所以在建模教学的阶段,首要任务是通过对问题理解的纠错过程,帮助学生优化建模方法,从而促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学习.

例3一个家具企业生产甲乙两种家具,已知制造一件家具甲需用木料80 cm3,藤料140克,制造家具乙需要用木料100 cm3,藤料120克.若工厂中有木料4600 cm3,藤料6440克,计划用两种材料生产甲乙两种家具共50件,求甲家具的取值范围.

可见,在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一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炼信息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不等式组应对实际问题的教学的首要是帮助学生强化题目理解,研判题目信息;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构建数学模型;最后通过数学方法解答,进行科学的规划,为实际问题提供清晰的分析[2].

四、注重习惯纠错,优化学习方法

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对问题的认识逐渐有了个人的见解.特别在数学的学习中,由于知识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使得学生对个人熟练掌握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产生了固有的依赖,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所以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纠正,从而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方法.

错误习惯2:计算中过于自信: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学生基于一元一次方程解题基础,由于过于自信导致运算法则套用错误,如2(x-1)=2x-1等时有发生.如,性质运用时,乘以负数不变号等漏洞明显.

所以在教学的查缺补漏阶段,老师要着重帮助学生纠正这些学习陋习,培养认真、求实、端正的学习态度.最好的方法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侧重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形式规范的解题步骤,在初学阶段,规范的解题步骤利于规避马虎大意产生的错误,同时利于培养学生缜密的数学思维;如,解题后的验证习惯,通过赋值验证不仅可以校对答案正确与否,而且帮助学生养成自律、自查的学习习惯.可见,老师通过针对性的习惯纠错,可以倒逼学习方法的优化,从而帮助师生实现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纠错作为一种倒逼机制,通过针对性的纠错过程,可以有效的优化基础教学、解题策略、数学建模方法和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切实的理解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方法、促进建模实践,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求知态度.我们希望通过纠错教学的开展,为理论内容丰富、解题方式复杂、实际应用广泛的数学内容提供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为提高教学效率做出积极的贡献.

摘要:纠错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教学中,通过基础理论、解题方法、数学建模、学习习惯方面的纠错实践,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为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习态度做出积极的尝试.

关键词: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纠错

参考文献

[1]吴增生,徐连弟,郑燕红.中学数学:基于新课程课例的主题式教研[J].教育科学论坛,2008(6):43-45.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 篇三

面对这样一个框架,我们可能要思考,这个框架中各个具体环节的学习有什么样的侧重点、难点?有哪些学习的方法可以借鉴?

􀳋 什么是不等式(组)

“这简单,就是反映不等关系的式子呗!”差不离吧.不等式反映着两个量之间的不等关系.比如,两个数的大小比较,小明的年龄比你大,某个图形的面积比另一个图形的面积大等,都可以用不等式表示.

“那我明白了,几个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不等式组,就像方程组一样.”是的!当然,未知数必须同时满足组内的所有不等式.

􀳋 如何列不等式(组)

接着的问题当然是列不等式(组)了.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只要一道题目中有“至少”、“至多”、“不少于”、“在什么范围内时”这些字眼,实际上就暗示着要用到不等式了.那么如何列不等式(组)呢?我们还是看一个例子吧.

例1 某电信公司有两种手机话费计费方式.A:基本月租费50元,每通话1分钟收费0.40元;B:没有基本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收费0.60元.问:通话时间在什么范围时,选择A方案合算?

要求“通话时间在什么范围时,选择A方案合算”,可以设通话时间为x min,然后设法求出x的范围,这就需要列一个关于x的不等式.如何列不等式呢?我们还是看题意,看题中哪句话对x提出了要求.分别写出两种方案下所付费用与通话时间x之间的关系,不难得到不等式:50+0.4x<0.6x.

“哦,不过如此!这和列方程不是一回事吗?只是这里变成了不等号而已.”是的.如果将这道题变为:

例2 某电信公司有两种手机话费计费方式.A:基本月租费50元,每通话1分钟收费0.40元;B:没有基本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收费0.60元.问:通话多长时间时,两种方案所付话费相同?

你得到的就是一个等式即方程了.

当然,如果具体问题中对未知数提出了两个以上的要求,就得列不等式组了.

例3 某工人制造机器零件.如果每天比预定计划多做1件,那么8天所做零件超过100件;如果每天比预定计划少做1件,那么8天所做零件不到90件.问:这个工人预定每天做几个零件?

如果设这个工人预定每天做x个零件,上面哪几句话对x提出了要求?找出这几句话,很容易得到不等式组:8(x+1)>100,

8(x-1)<90.

􀳋 解不等式(组)

不等式的解法,也类似于方程.只是这里要注意,若不等号两边同乘以或同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求出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就得到不等式组的解集了.

􀳋 方程、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

也许你会想,不等式问题是否可以用方程来解呢?实际上也是可以的.

例如,对于例1,可以先研究例2,得到方程50+0.4x=0.6x,解得x=250.即通话250 min时,两种方案付费相同.然后,根据题意知道,通话时间超过250 min时,超出的部分如按方案A付费每分钟仅付0.4元,而按方案B付费每分钟得付0.6元.因此,通话时间超过250 min时,选择A方案合算.

本题还可借助函数图形,更为直观地求解.分别作出函数y1=50+0.4x,y2=0.6x的图象l1,l2,要求“通话时间在什么范围时,选择A方案合算”,即x在什么范围内时,y1小于y2,也就是说图象上l1低于l2,不难看出此时x>250.这种利用图象的方法对所有的不等式倒都是适用的,只是可能麻烦了点.

“不等式问题,竟然可以借助方程或函数来解决,奇怪!”这并不奇怪,数学学习中,很多知识之间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以后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时,别忘了和原来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建立联系.在这些知识的联系中,我们才可能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同时可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要习惯于进行这样的思考哟,这可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就算编者大朋友对你的提醒吧.

怎么样,理解了吗?再来一题!

<\192.168.0.129本地磁盘 (d)王玲霞数据八年级数学北师大08年1-2期版式+图jjgg.TIF>[练习]

某果品公司想租汽车运送果品.甲汽车公司的出租条件是,每千米收3元;乙汽车公司的出租条件是,付司机工资1 000元,另外每千米收2.5元.问:该果品公司租哪家公司的汽车合算?

参考答案

运输里程少于2 000 km时,选择甲公司合算;超过2 000 km后,选择乙公司合算;等于2 000 km时,选择任意一家公司即可.

本刊快讯

2007年12月5日,在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第六届理事大会上,本刊荣获第三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这是继本刊蝉联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荣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家期刊奖“双百”期刊之后,本刊获得的又一殊荣.

本刊编辑部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 篇四

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现有两根木条a和b,a长10cm,b长3cm,如果要再找一根木条c,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木条c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解:由于三角形中两边之____大于第三边,两边之____小于第三边,设c的长为xcm,则x<____,①x>____,②

合起来,组成一个__________。

由①解得_____________,

由②解得_____________。

在数轴上表示就是________________。

容易看出: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说,当木条c比____cm长并且比____cm短时,它能与木条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

问题2 由上面的解不等式组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说明】全班同学可独立作业,也可分组自由讨论,10分钟后交流成果,逐步得出结论。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什么叫解不等式组?

【归纳结论】

1、定义: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的解集。

(3)解不等式组: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求出每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 篇五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付 帅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的第2课时,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引导学生构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因此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数学地位.二、教学目标

因为构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以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构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数学模型,因此,结合学生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够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数学模型,并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知识求解;能根据具体的实际意义对结果进行检验.2.经历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去观察、研究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问题,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3.通过将一元一不等式组的有关的知识灵活用于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获得成功感.

三、教学重、难点

因为构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以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数学问题.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是通过学生课前自学、课中小组讨论、互相答疑等过程,引导学生找准题中的关键词,能把题中的条件等价转化为不等关系,同时对于题中条件和数据较多时,引导学生利用列表法将题中数据和数量关系分析清楚.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导学自主”的教学思想,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进行探索.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及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完成教学目

标.五、教学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是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认真分析教材、教法、学法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如下:(一)情境引入:

以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引入,以小明同学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例将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知识链接

x10

1.解不等式组:(1).(2)12x35.x30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

(1)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____________;(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和学生互相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复习已有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为新旧知识的迁移打下坚实的基础.(三)问题探究

问题1.小明和同学们到某工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生产车间,小明听到了几

请根据上述对话内容和小明一起求出每个小组原先每天生产多少件产品.活动设计: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订正学案、互相答疑,学生讲解、同学质疑、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后,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1、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将题中条件等价转化为不等关系.2、类比利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总结出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审题,分析题目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2)设:设适当的未知数;

(3)找:找出能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不等关系;(4)列:根据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5)解:求出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6)验:检验并找出不等式组的特殊解;(7)答:写出符合题意的答案.问题2.小明所在的七年级师生要到北京参加夏令营,下面是小明等同学和老师在商量如何租车时的一些对话:

老师:我们七年级290名师生要到外地参观学习,共携带有100件行李.计划租用甲、乙两种型号汽车共8辆.小明:甲种汽车每辆最多能载40人和10件行李,乙种汽车每辆最多能载30人和20件行李.小强:甲、乙两种汽车每辆的租车费用分别为2000元、1800元.请根据上面的对话,帮助小明解答下列问题:(1)请设计出可能的租车方案;

(2)如果你是负责人,你会选择哪种租车方案?

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学生讲解,自评利弊,同学纠错、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后,引导学生思考,当题目中数据和数量关系较多时,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和数量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列出如下的表格,把相应的数据填入表格内,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轻松地列出不等式组.我们

通常称这种方法为“列表法”.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深入体会学生的思维过程,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四)当堂检测

当天晚上小明等师生被安排到某宾馆休息,安排好房间后,小明和几个同学准备出去转转,走进宾馆大厅,小明等同学看到一片嘈杂的人群,原来是一个前来住宿的旅行团.此时,小明断断续续听到前台服务员和该旅行团的一些对话:请给我们旅行 团安排一下房 间.请根据上面的对话内容,和小明一起计算该旅行团的可能人数.活动设计:学生独立完成,小组PK,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设计意图:通过该题检测学生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掌握情况,同时通过小组PK,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五)归纳总结

通过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总结出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并将构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提升为“建模思想”.“若全租双人间,则剩19

人无房住;若全租三人间,不仅可少租一间房而且有一间房住不满”.1、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

找出

实际问题

不等关系

列出

不等式

解决

求解

组成结合实际题意(六)布置作业 吃得饱.选做题:

不等式组

2、构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即建模思想.结合学生的情况,分层布置作业,让“学困生”吃得好,让学有余力的同学

必做题:P142习题9.39

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反思 篇六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多,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第一节课,学生主要是掌握如何利用数轴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紧紧抓住如何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这一重点知识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与理解,教学中注意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运用随堂课件启发学生的方法,结合数轴直观形象来研究与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2)注重学生活动与教师活动的交流与配合;(3)通过例题与练习,加深理解。

在数轴上表示数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而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则又前进了一大步。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就充分考虑到应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具有形象、直观、易于说明问题的优点,并初步学会用数形结合的观念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 篇七

例1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41页第14题:

已知不等式组

(1)如果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求a的取值范围;

(2)如果这个不等式组有解,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借助数轴表示出已知的不等式的解集,再根据给定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进行逆向推理,从而得出待定系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字母的取值范围是否包括端点.

【解法】将x>1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1.

(1)如果这个不等式组无解,则x<a的解集与x>1的解集没有公共部分,那么表示a的点应在表示1的点的左边,且包括1,则当a≤1时,不等式组无解.

(2)如果这个不等式组有解,则x<a的解集与x>1的解集有公共部分,那么表示a的点应在表示1的点的右边,且不包括1,则当a>1时,不等式组有解.

遇到不等式组的解集问题,特别是问题中含有待定系数时,借助数轴来求解,直观又容易操作.

例2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39页小结与思考:

你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吗?

【分析】对于含有三个不等式的不等式组,同样可以借助数轴,将三个不等式的解集分别在数轴上表示,建议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勾勒出三部分,再寻找三部分的公共部分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法】将三个不等式的解集分别在数轴上表示如图2.

所以此不等式组的解集是-2<x<3.

例3已知不等式组无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分析】此题三个不等式中已明确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因此可将不等式x<3,x>-2的解集在图3中表示,再根据原不等式组无解,即表示x<a的部分与表示-2<x<3的部分没有公共部分,得a的取值范围是a≤-2(此处应注意不能遗漏a=-2).

例4已知不等式组

(1)当k=0.5时,不等式组的解集是_______ ;

当k=3时,不等式组的解集是_______;

当k=-2时,不等式组的解集是_______.

(2)由(1)知不等式组的解集随实数k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当k为任意实数时,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分析】第一题已知三个不等式中的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因此可将不等式x>-1,x<1的解集在图4中分别表示,再分别选取k的3个特殊值,通过寻找数轴上公共部分确定解集.而第一题的解决为第二题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当k的取值在-1的左边(包含-1)时,三个不等式没有公共部分,因此不等式组无解;当k的取值在-1与1之间时,三个不等式有公共部分,且公共部分在-1与k之间,因此不等式组解集是-1<x<k;当k的取值在1的右边(包含1)时,三个不等式同样有公共部分,且公共部分不受k的取值的影响,因此不等式组解集为-1<x<1.

【解法】不等式x>-1,x<1的解集在图4中分别表示.

(1)当k=0.5时,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0.5;

当k=3时,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1;

当k=-2时,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无解.

(2)①当k≤-1时,不等式组无解;

②当-1<k<1时,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k;

③当k≥1时,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1.

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法探索 篇八

我尝试这种方法的教学过程如下:开始向同学们抛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现有两根木条a和b,a长10cm,b长为3cm. 如果要再找一根木条c,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对木条c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同学们经过互相讨论,根据“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出了结果:假设木条c为xcm,可知x必须同时满足不等式x<10+3和x>10-3

把这两个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记作:

x<10+3

x>10-3

利用数轴体会:x可取值的范围,是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即7< x <13

可知x在数轴上没有公共部分,即不等式组无解。

讲完了这几组不等式组,看到有些同学对于这些不等式组解集的公共部分还不是很清楚,于是可以再用口诀的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针对学情,于是我又向全班学生抛出了个探讨性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在取各个不等式的解公共部分时,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吗?”

同学们有的说3种,有的说4种,甚至还有的同学说只有两种。这时候笔者没有马上为他们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让他们说出当a<b时,由x与a、b的大小不同关系可以组成几种不同的不等式组。

于是根据几位同学的发言列出了下面几组不等式组:

(1)  x>a     (2)  x<a     (3)  x>a      (4)  x<a

x>b   x<b     x<b   x>b

于是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在取各个不等式的解公共部分时,有几种不同的情况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

这时看到同学们已经懂了七八成,笔者也灵感一现,用手势语结合口诀来帮助同学们更加形象理解不是更好吗?于是便把桌子当成数轴,而将桌子的右边视为正方向,同学们的左右两肘表示数轴的两个取值,两手掌的方向就表示两个取值的方向。下面就说一下笔者为同学们创造的手势语(略)。

看到教师为同学们创造的手势语,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就是连平时基础很差的学生都非常乐意地用起手势语来,教师只要一说口诀,同学们就会比划,刚开始有少数几个同学比划错了,通过同学们的多次比划,后来没有一个同学出错,笔者为同学们高兴,也为自己想到这么好的方法感到高兴,毕竟他们每个同学都掌握其中的要领了,并且掌握得很轻松。

课后小结的时候让同学们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同学们都谈到了这节课的手势语令大家很难忘,对于后来的作业,学生都表示出了极高的兴趣,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次课后的作业的正确率达到了95%。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笔者深刻地体会到通过手势语结合口诀来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以前通过画数轴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学生只是停留在观看的层面上,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并没有掌握本次课的内容,教师也不能立即发现。而教师通过手势语结合口诀的方法,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即使有个别学生没有掌握,教师也可通过他比画的手势语对不对就能马上发觉。总之,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就连一些平时基础很差的学生都能投入其中,并轻松掌握了本次课的内容。◆(作者单位:江西省铅山县教研室)

上一篇:《赤壁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下一篇:初中细节决定成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