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2024-09-11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19篇)

1.《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篇一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反思

提出具体任务与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自主学习。

教师进一步引入:

许多同学会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然重要,但那是政府的事,自己无须操心,或者认为自己操不了心。我们的身边也没有砍伐珍稀植物、疯狂挖掘发菜、偷猎大熊猫之类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事件。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关注和更加深入的思考。教师小结: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经过漫长岁月进化、发展的结果,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谐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含保持、恢复、重建和持续利用几重意思,而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持续利用。然而,由于人为因素,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作为中学生,不仅应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内容,更重要的是增强保护意识,使自己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怀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能为我们国家、我们生存环境的持续发展,尽自己的责任。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篇二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关系等的一门自然科学。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社会性, 生物学丰富的教学内容也反射出多媒体教学途径和功能的多样化。在生物教学中, 恰当地运用触屏一体机进行教学, 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师生间交流更加充分, 可以轻松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

一、利用触屏一体机辅助生物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它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积极地思考, 大胆地创新。目前普遍使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多是将板书设计、教学流程制作成PPT课件, 一些重要的概念定理也因为课件播放速度较快, 而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触屏一体机的使用, 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情境, 随时调用所需要的知识要点, 较快地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更好地获取课堂知识。触屏一体机配套的软件系统拥有十分强大的功能, 图库中的资源库和一些特有的容器、拉幕、探照灯、放大镜、擦除等功能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可以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保护生物多样性”这节课中, 利用一体机能很好地实现核心概念, 通过大量图片, 归纳总结得出生物多样性的三层含义。预先在活动挂图上设置了三组可以活动的蝴蝶, 背景选用的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 根本看不出在蝴蝶上藏了“机关”, 当有学生把第一层次“物种多样性”说出来的时候, 我拖动那组蝴蝶, 文字就跟着蝴蝶一起出来了。学生觉得很出乎他们的意料, 纷纷举手来揭秘另外两组蝴蝶隐藏的含义。从教学效果来看, 可以实现概念与图片资料之间的灵活变动, 比呆板地用鼠标点击要灵活很多。学生带着好奇心加强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这种小机关是可以隐藏在整个活动挂图的任何一个位置的, 小小的“出其不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程度。此外运用容器、橡皮擦功能制作了课堂活动, 要求把濒危动物和已经灭绝的动物拖放到相应的位置, 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但是因为容器的制作中预先已设置了“若是错误的则返回原处”的限制,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即使失误也不会导致课堂停顿, 也不至于让学生陷入尴尬的境地。实践证明, 这个活动使学生在上课时兴趣盎然, 跃跃欲试,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教学效果也进一步提高。

二、利用触屏一体机辅助生物教学,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目前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它颠覆了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模式, 同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 更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应该要重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从合作中获得同伴的认同感和协作能力, 学习自信心也能较大地提高, 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在本课中,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以政府官员、科研工作者、社会爱心人士、学生的身份进行讨论, 学生投入角色, 各抒己见,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自行设计的方案随机性较强, 这些课堂动态资源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体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有效资源, 利用一体机方便的手绘书写功能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把讨论结果体现在一体机的大屏上, 最终四个小组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措施。教师以现场手绘爱心的形式把各组学生书写的观点加以连接, 学生也收获到了小组团队合作带来的成果并产生了自豪感。

课程结束后, 老师的话、视频、板书、学生的发言等内容, 都可以被相应软件自动记录下来, 形成一个包含了课堂教学过程全貌的可重复利用的综合性文档, 给教师的反思和学生的复习提供了便利。对于学生来讲, 触屏一体机实现了探究合作学习的目标, 修正了身边同学的观点, 增加了趣味性, 实效性的资源增多了, 课堂的信息量也增大了, 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利用触屏一体机辅助生物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普通多媒体教学只能演示预先组织设计好、高度结构化的固定内容, 幻灯片的播放只能按照既定的流程, 无法随意更改, 这也意味着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一旦学生思维偏离了教师设定的路线, 多数都会被生拉硬拽回来, 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瞬间熄灭, 一堂课下来, 感觉像在做秀, 此时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成了课堂的主宰, 教学效率大大降低。

触屏一体机能把教师和教学手段充分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播放设计好的活动挂图, 在教学步骤的设计过程中, 展现教学设计意图, 也可以随时更换模式, 没有了先后, 只要预先做好“机关”, 便可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灵活地编辑、删改。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的情况随机进行利用, 完全贴近教与学双方的需要, 课堂的生成超过了课堂的预设。在执教“保护生物多样性”这课, 分析生物多样性衰减的原因时, 学生谈及生物入侵这个方面, 当学生讲到食人鲳的例子时, 教师顺势从活动挂图的边沿拖出了食人鲳的图片, 这让发言的学生表达得更加具体, 更加投入。教师事先按照这张活动挂图的背景复制了几个背景上的小图标, 把小图标又叠在了背景图片上, 从外观上基本看不出来所设的“机关”, 又把小图标和已经准备的多种入侵生物进行组合, 这样, 不管学生讲到哪种入侵生物, 都能够及时调出图片, 增强了课堂的渲染度。这种情境的设置, 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思路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后, 学生也就能很好地在课堂上迸发思维的火花。这种伸缩自如、尽情发挥的感觉不是纯粹的电脑演绎, 而是体现了师生之间思维的动态碰撞, 也增强了课堂上师生的亲和度。同时也让师生间增加了互动交流,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利用触屏一体机辅助生物教学, 完善学生的生态价值观

面对当今全球性生态危机, 生态价值观已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 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确立新的世界观和环境伦理价值观。在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时, 教师摆出事实:每小时约有3 个物种在灭绝, 让学生估算, 多少年会全部灭绝?学生也能大致估算出80 多年。在此基础上, 教师调用一体机软件环境中的计算器, 和学生一起进行验算, 结果算出来是76 年, 这个数字让学生大受震撼。课后有学生表示:如果再不好好保护环境, 有可能在他们老了以后, 都很难看到种类繁多的生物了, 到时人类也是其中的受害者。另外在分析生物多样性衰减的原因之一即人类掠夺性狩猎这个原因时, 先教给学生出示一张图片, 是一碗看似美味的肉汤, 然后让他们猜猜看这来源于哪种生物时, 渐变功能最终呈现出了穿山甲的图片, 记得当时学生看到这张图片都“啊”了出来, 教师当即又用沉重的语调阐述了为谋取不当利益, 人们如何残忍对待穿山甲, 当时整个课堂上的学生都面色凝重, 皱起眉头。课到结尾时, 教师利用渐变功能出示了一张心形的鸟类图片, 并附带三句话:“从小做起,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从而再次将生态价值观渗透到学生心里。

3.浅谈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篇三

[关键词]多样性 保护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106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而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给自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大量珍稀动物处于灭绝的边缘。所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刻不容缓。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章谈谈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一、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在野生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一般而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方式,前者是主要措施,后者是补充措施。普遍认为,生境的“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有力和最为高效的保护方法。就地保护不仅保护了所在生境中的物种个体、种群或群落,而且还维持了所在区域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运动的过程,保证了物种的正常发育与进化过程以及物种与其环境间的生态学过程,并保护了物种在原生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种内遗传变异度。因此,就地保护在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三个水平都是最充分、最有效的保护,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途径。

二、迁地保护

长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佳策略就是在野外保护自然群落和种群,即就地保护。只有在野外,物种才能在自然群落中继续适应变化的环境进化过程。然而对许多珍稀物种来说,在日益增长的人类干扰下无法进行就地保护。如果残余种群小到不能维持,或若所有现存个体只能在保护区之外找到,那么就地保护就不会有效。在此情况下,似乎只有一种阻止物种灭绝的办法,即在人类管理下的人工环境中维持个体的生存,这种策略就是迁地保护。动物迁地保护设施包括动物园、水族馆、猎物农场和圈养繁殖计划。植物则被保留在植物园、树木园和种子银行。

例如,对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对活的植物体、器官和组织等在人为条件下进行保存是主要的植物迁地保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迁地保护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建立基因文库,这种方法也称整个有机体保护法。这种方法使植物的整个植株脱离其天然的生境,用人工的方法繁殖并栽培,如将植物的枝条移植到植物园、树木园或其他栽培地等。

三、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目前,地球上的物种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迅速灭绝,现在已经超过一万多种物种濒临消亡。因此拯救濒危物种的任务迫在眉睫。地球上的物种是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一个链条,它是大自然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严峻的挑战,目前世界很多国家纷纷建立基因库,收集并保存各动植物物种的基因,以此来防止物种的彻底灭绝,起到保护物种,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

例如,在2007年,我国在云南昆明建立最大的植物种质库,这也是我国最大的野生植物种质库,它主要是保护野生植物多样性。到了2009年11月底,中国建成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这是我国第一座规模达到83.95亩的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2004年,广西启动了“动物诺亚方舟”计划,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为濒危动物一一建立基因库。目前,正在收集广西乃至亚热带地区特有的、濒危的野生动物的种质基因资源。

四、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鉴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局面,有关国际组织和机构以及许多国家政府都纷纷采取措施,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政府的决心和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但光有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全国人民齐动员,共同奋斗,才能保护好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在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一课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观察生活的环境经历了什么变化,什么鸟类、动物减少了,导致这些的原因是什么,并通过分析、比较、讨论,从而得出“保护生态环境是多么重要”的结论。这时,教师再给学生介绍《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环境法》等,并结合有关的生物知识进行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人有责,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小事、从一点一滴做起,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绿色的家园。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倡议书 篇四

我每一次路过广场总是会看到有些人,他们只要一看见流浪狗、流浪猫就会把它们踢开。它们因为流浪所以十分伤心,我希望大家以后看见了流浪猫和流浪狗,你们要帮忙喂养,还有我们国家的野生动物也应该如此。我国动物种类众多的,但是近几年来对动物的捕杀以及环境的污染,使不少动物灭绝,由于各种资源减少,许许多多的动物真是有家不能归,一旦动物大量死亡就会影响整个生物链。没有了天敌的害而快速上升。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保护动物从我做起!我们和动物和睦相处,作为人类的我们,可以做到如此以下几点。

一、不乱扔垃圾,保护好生态环境,我们就可以保护他们的家园,误食垃圾而导致死亡。

二、不污染水源,水是动物生命之源,一旦动物饮用了污染水后,得会引发疾病,从而传染整个团体,造成大面积的伤亡。

三、我希望伐木工以后不要再砍伐树木,因为许多哺乳动物还有鸟类都是以树林为家,一旦他们失去了树林,这样的话还会使他们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四、我们要呼吁我们身边的人来保护动物,只要我们人类不要大肆的捕杀动物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动物的灭绝,还可以维护生物界生物链的平衡。

五、我希望工人们可以减少废气的排放,还有垃圾的堆积,废气会使大气污染,从而让会飞的鸟类吸入体内。让鸟类因废气而中毒身亡,从而让鸟类无法生存,会使鸟类被迫搬离自己的家园,逃离被那个废气污染的地方,寻找他们新的家园。

朋友们,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和动物和谐相处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倡议人:xxx

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篇五

摘要:湖泊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元素湖泊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可以提供水源,渔产,发电,还可以防洪,灌溉,旅游等多种功能,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分析了湖泊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并提出了相关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湖泊;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威胁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化程度的内容广泛的概念,包括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和他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所形成的生态过程和所有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1]。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作为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基础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2]。湖泊是指陆地表面洼地积水形成的比较宽广的水域。湖泊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元素湖泊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可以提供水源,渔产,发电,还可以防洪,灌溉,旅游等多种功能,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面临诸多的威胁。水生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1.1 江湖阻断导致生境破碎、萎缩和丧失

水利工程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在生态建设方面也同样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调节水量丰枯,抵御洪涝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冲击干扰,改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态状况以及调节生态用水等方面,水利工程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一些水利工程的兴建,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河流形态的多样性[3]。生境的变化导致水域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降低,使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4],水坝是近百年来造成全球9000种可识别淡水鱼类近1/5 遭受灭绝、受威胁或濒危的主要原因 ,将近3/4的德国淡水鱼和2/5的美国淡水鱼受到了它的影响。

长江中下游的干流、支流、浅水湖泊相互连通, 为鱼类和水中哺乳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洄游繁衍条件[5]。但是 , 沿江兴建的水利枢纽使水域生态系统不断地分割、萎缩 , 甚至丧失。洞庭湖现在已被分割成目平湖、南洞庭湖、东洞庭湖三个由洪道相连的湖泊 ,水域面积、容积分别减少了 38.2%、40.7%。鄱阳湖的面积、容积也分别缩小 33.2%、55.3%[6,7]。长江中游淡水生态系统由于江湖阻断,一方面隔断了水生动物的洄游路线 ,减小其生境甚至使其栖息地丧失;另一方面改变河湖环境效应 ,促进泥沙淤积 ,影响下游水质和水量;同时又加剧了其他影响[8]。

1.2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发加速物种灭绝

长期的围湖造田、围湖养鱼导致湖泊面积逐渐缩小。同时,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过度开发 ,也进一步加快了淡水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资源的衰减。

围湖造田和渔业对湖泊水生生物多样性影响极大。近几十年来,兴修水利、围湖造田和渔业等行为已使湖泊数目锐减、面积急剧缩小,濒危物种增加,鱼类趋于小型化,水生植被退化,水体污染[9]。围湖造田、围网养殖不仅直接破坏了湖区原有生态系统结构,也丧失了原始的湖滩环境, 导致湖泊生物繁衍场所和湖滨带的功能丧失.围垦使湖盆面积和容积减小,湖泊的环境容量降低,湖滨带的环境连续性和生态稳定性遭到破坏,湖滩湿地面积缩小,从而削弱了湖滨带对入湖径流携带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周围农田、森林等的营养物质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加剧了湖泊污染,加快递形成富营养化[10]。人类破坏性地开发利用天然湖泊必然加速湖泊的退化过程,从而导致鱼类资源小型化,名贵种类灭绝。研究表明,由于过度使用拦河清、麻网、电网等破坏性捕鱼法,致使洪湖的野生鱼类大量减少。如野生螃蟹数量减少95%,银鱼几乎灭绝。过度收割水生高等植物等掠夺性使用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使水生生物受到严重破坏[11]。潘阳湖湖区采砂、垦殖,以及上游及湖周水工程建设、污染排放等人类经济活动导致鱼类生境面积减少、片段化,栖息地环境恶化,银鱼、鲥、长颌鲚、鲤等鱼类资源量下降,渔获物群体结构低龄化和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12,13]。

1.3 水环境污染导致湖泊生物变异和灭绝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区地表径流和入湖河流携带的污染物,工业废弃物等排入湖体,使湖泊水域污染加剧,急速富营养化,随之生物体大量急速死亡以及生物体变异。1999年鄱阳湖水系废污水日排放量达 610.12×104t , 其中工业废水占78%;废污水年排放量达22.27×108t,达标排放率仅为55%[14]。城市污水的排入促进了水域的富营养化,使浮游生物种类单纯化,水草、底栖动物和鱼类激剧减少。武汉东湖近几十年,由于生活污水的流入和养鱼业的发展,浮游动物从 203种减到171种,底栖动物从113种减到 26种,在渔获物中除放养鱼类外,原有60余种鱼已难见到[15]。

污染对鱼类的危害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直接危害鱼类生存的结果是使鱼类因中毒或缺氧而死亡,间接危害在于降低水体透明度,抑制水草的生长,最终导致以水草为产卵场所、与水草伴生的种类随之消亡[16]。水草是产粘性卵鱼类的卵粒附着基质。如鲤、鲫、乌鳢、鳜等鱼类将卵产在水草上。武汉东湖在70年代以前,个湖大部分水域都生长着茂密的各类水生植物,鲤、鲫等产粘性卵鱼类的产 量比例也很大,但自70年代起,由于水生植物大量减少,这些鱼类的产量 也随之而下 降,1973-1978年平均亩产鲤、鲫0.75kg,仅占总产量的32%[17]。

水草的存在是整个水生动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水草的消失除导致草食鱼类自身种群的崩溃外,还致使物种发生次生性绝灭,包括许多以水草为饵料或栖所的生物以及以这些 生物为食料的鱼类,如许多周丛生物及螺类等随水草的消失而绝迹,鲤、鲫、乌鳢等产粘性 卵鱼类由于附着基质减少而导致产卵场所遭受严重破坏,同时由于螺类等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的破坏,鲤、青鱼类的天然饵料也随之减少,草食性鱼类的优势被滤食性鱼类所取代等等[18]。1.4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入侵种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危害生物多样性[19]:①排挤本土生物优势种,建立自身优势种群,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②在农田中大量繁殖,形成害草(水花生)或取食作物根系(克氏螯虾),威胁作物生长;③破坏水域生态系统,或大量滋生,影响鱼类生长和渔业作业,或取食当地水生生物,导致本地种减少甚至灭绝;④疯长覆盖水面,堵塞航道,影响航运;⑤破坏沟渠,影响农田灌溉,造成水土流失;⑥吸附有毒物质,污染水体,影响人类健康;⑦诱发生物灾害。

外来入侵种排挤本土生物,导致大量本土物种消失,降低群落生物多样性,破坏遗传多样性,甚至形成单一优势群落,引发生物污染和生态灾难,进一步影响到生态建设、水路交通和人类健康。综上所述,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往往是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虽然这些因素的出现有先有后,但最终导致物种消亡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2.1 规范采砂行为

根据国家相关法令法规 ,各省市、地区要制定和完善地方性配套法规,在湖泊湿地区域内从事采砂活动,必须依法取得河道采砂许可证。要严肃查处有法不依 , 造成重大资源破坏、损失、流失的行为。完善湿地保护法规或条例,确定可采区、可采期和禁采区、禁采期,避免无序采砂对水生生物造成的破坏。2.2 合理利用水利设施

充分利用水利设施,蓄泄并重,使水位趋于稳定,为湖泊生态环境的修复创造稳定的水环境。多数湖泊是鱼类的产卵场和幼鱼肥育场,针对水利工程对鱼类资源的影响,规划兴建过鱼设施,沟通鱼类洄游通道,使阻隔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综合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需求,优化闸坝调度方案,恢复江湖季节性水文与生态联系,满足鱼类生长繁殖需求[20]。2.3 净化湖泊水质 水质污染是影响水生生物栖息地环境质量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结合周边水域的污染防治,从源头控制污染,进行生态修复,改善水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实施生活污水、工业企业污染的达标排放,关停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且难以治理的工业企业;加大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把关有环境风险的项目;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改进耕作制度,尽量少用或不使用农药化肥;对典型区域的污染来源及污染总量进行调查,在工业点源和生活污水的入湖口采取前置库、综合塘和人工湿地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20]。

2.4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国际环境交流与合作, 争取国际机构和双边政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援助。引进资金、项目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生态环境管理经验,推动本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1]。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与。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向公众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除了城镇地区外,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宣传环保知识的力度,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普及到普通老百姓的脑子中去。

参考文献

[1] 王英杰.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1995,(4): 1-4.[2] 马克平,钱迎倩,王 晨.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现状与发 展趋势[J].科学导报, 1995, 1: 27-30.[3] 董哲仁.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J]。水利学报, 2003(11): 1-7.[4] 朱江译 ,贾志云校.淡水生物多样 性危机[J].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通讯(IUCU), 1999,(4): 3-4.[5] 谢平,陈宜瑜.加强淡水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EB/OL].http ://monkey.ioz.ac.cn.1995.[6] 龚胜生.江汉-洞庭湖平原湿地的历史变迁与可持续发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 11(6): 569-574.[7] 刘德寿.平垸行洪,复兴洞庭[EB/OL].http :///sllt/ ,2003.[8] 王海英, 姚 畋,王传胜等, 长江中游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威胁和压力[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 13(5):429-433.[9]陈家宽等: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J].生物多样性,1997, 5(3): 217-219.[10] 曹永强, 倪广恒, 胡和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人民黄河.2005: 55-57.[11] 张敏,许保科,刘洪林等.论洪泽湖湿地资源的保护[J].江苏水利, 2003,(1): 39-40.

[12] 王晓鸿.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估[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27-104.

[13] 熊飞, 刘绍平, 段辛斌等.鄱阳湖鲤的年龄与生长特征[J].水生态学杂志, 2009, 2(4): 66-70.

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篇六

说到生物多样性, 人们总会想起《寂静的春天》。春天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多姿多采, 百鸟争鸣。然而我们看到的是:1882年中国白臀叶猴灭绝, 1906年纹兔袋鼠灭绝, 1875年南极狼灭绝, 1908年亚洲狮灭绝等等。时间流逝, 随着1914年9月世界上最后一只旅鸽在美国辛辛纳提动物园孤单死去, 从此旅鸽这一物种也在地球上不复存在[1]。“世界灭绝动物公墓”八个大字已赫然可见, 这只旅鸽的死引起了人们对物种灭绝这个问题的深刻思考, 让人们对物种灭绝的严重连带关系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由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到1987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引用了“生物多样性”这一概念。1992年, 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从此保护物种, 避免生态灾难成为人类共同和密切关注的课题, 并且把这个问题同人类的安危联系在一起。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层含义, 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意义

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药物及其他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 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美化人们的生活。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 但是可以肯定, 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的使用价值。

4.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 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 受威胁的158种, 稀有的110种, 共计389种, 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157种、三类22种。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 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2]。

二、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8,9]

1.自然原因

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 化石记录表明, 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万~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 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 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二是环境突变 (天灾) , 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 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 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 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1) 生境的破碎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偏离自然状态, 生境破碎, 生物失去家园。与自然系统相比, 一般地, 退化的生态系统种类组成变化、群落或系统结构改变,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生产力降低, 土壤和微环境恶化, 生物间相互关系改变。

(2) 掠夺式的过度开发

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人类对之的需求迅速上升, 其结果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并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3) 环境污染

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巨大影响。如水体污染, 它能够对水生生物 (特别是鱼类) 生命周期的任何发展阶段, 产生亚致死或致死作用, 影响它们的捕食、寻食和繁殖。同时人们向土壤排放污水, 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土壤污染通常会使当地植被退化, 甚至变成不毛之地, 同时土壤动物也会变得稀少甚至绝迹, 其生物多样性比未受污染区显著下降。

(4)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的入侵从字面上理解是增加了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事实上, 历史上那些无害的生物也是通过人的努力而扩大了分布范围的, 一些驯化的作物或动物已经成了人类的朋友。如我们食物中的马铃薯、西红柿、芝麻、南瓜、白薯、芹菜等;树木中的洋槐、英国梧桐、火炬树;动物饲料中的苜蓿;动物中的红鳟鱼、海湾扇贝等, 这些物种进入到异国他乡带来的利益是大于危害的。

(5) 制度原因

虽然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使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在法律制度方面, 虽已实施《自然保护区条例》多年, 但毕竟法律效力调整面窄, 处罚力度不够, 故需要进行新的立法以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及其生境。而在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上, 虽有一些法规涉及, 如《进出境动物检疫法》, 但没有专门法规对此作相应调整, 法律漏洞较大。

三、保护对策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 进行保护和管理, 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如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而建立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为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而建立的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等。

2.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外来物种入侵不仅对当地生物构成威胁, 同时给经济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一些国家对此进行了立法。如美国先后颁布或制定了《外来物种预防和执行法》、《国家入侵生物法》等;新西兰《生物安全法》等。

我国虽有一些法律法规涉及外来物种管理, 如《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 但是目前尚无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专门法规。所以中国亟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生态安全和保护本国生物多样性。

20世纪80年代, 国际社会开始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1992年, 我国成为世界上首先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六个国家之一, 并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 制定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3,4]。

3.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移入保护中心

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 人们还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 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建立种质库, 为了保护动物的多样性, 建立了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 , 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环保教育

对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问题来说, 除发展外, 更多的应加强民众教育, 持之以恒地开展与环境相关的文化教育、法律宣传。

在世界灭绝动物墓地, 墓碑周围掩映着苍松翠柏, 碑石背面的墓志铭则更是发人深省:工业革命以来, 以文明自诩却无限扩张为所欲为的人类, 已使数百种动物因过度捕杀或丧失家园而遭灭顶之灾。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当最后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污浊天空坠向大地;当麋鹿的最后一声哀鸣在干涸的沼泽上空回荡——人类也就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为了不让碑文成真, 人类所面临的任务和考验是艰巨的。一个物种的消亡往往不是单个因素作用的结果, 而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是一件综合性的工程, 需要各方面的参与, 不仅需要政府, 更需要民众;不仅需要单个学科, 更需要多学科;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 而是全球的共同参与与合作。

摘要: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意义和现状。指出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涉及自然、人为及制度原因, 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境丧失、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提出相关保护对策, 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良性发展。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1]马敬能, 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综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2]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M].北京: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8.

[3]王羲.国际环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

[4]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

[5]毛文永, 刘剑平.全球环境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6]熊治延.环境生物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7]中国外来物种黑名单[J].科学生活, 2004, (3) .

[8]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2[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7.《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篇七

关键词:湿地;生物多样性;威胁;措施

一、我国湿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1)污染严重。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污水随意排入河流。使得我国各类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命脉,但是大多的河流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沿河的工厂所排出的工业废水大多都没有达到国家废水处理要求便直接排入大小河流,尤为严重的是许多河水已经成为了黑水臭水。湖泊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得河水内的鱼虾水产业大量死亡,以前的大规模渔业生产纷纷停产。

(2)盲目开发利用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随着农业后备资源的不断开发,围湖造田的现象也日趋严重,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原有的植被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也让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破坏。以汾河上游的宁武县华北屯段为例,20世纪80年代沙棘丛生,草丰水清,各种野生鸟类成群出没,是林中各种野生动物生活的优良场所。但是在90年代末我们看到的却是水体污染,林木砍伐严重,周围都是新开垦的农田,很难再看到动物出没。农田的开垦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大大加大了汾河水库的淤泥囤积量。

(3)过度猎取导致资源难以恢复。我国的湿地拥有着大量的水生动物,而且也是候鸟栖息过冬的重要歇腳场所,因此拥有丰富的动物资源。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过度的猎取以及非法捕杀,导致许多野生动物遭到了毁灭性的的破坏,目前渔民捕鱼的工具无奇不有,没有节制的捕捉水生动物使得湿地水生动物种量骤减,使得来此过冬的鸟类食物匮乏。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不法商贩每年冬季在候鸟迁徙的时候大量的捕捉来此过冬的鸟类,捡拾鸟蛋,让许多的候鸟选择更改迁徙路线,这一资源很难得到恢复。

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1)合理开发湿地资源。人们盲目开发湿地资源是造成湿地生态环境恶化、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合理开发湿地资源是我们今后在开发利用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员额。首先,对河滩、湖泊、沼泽的发展,要在保持原有属性的基础下,因地制宜,根据“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牧则牧”的原则!尽可能避免单一模式的开发。同时要考虑到以湿地为生存环境的动植物的生活和生长习性,给这些野生动植物留一片生存的空间。对于一些稀有野生动物栖息的湿地,应该禁止一切开发和破坏的行动。

其次,在城市化发展与工农业生产进步中也应该合理用地,比如:可以通过改变湿地开发的方式来补偿用地面积减少的局面,尤其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更是要严禁开发工作,从而确保湿地动物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2)推广湿地除污技术。推广行之有效的简单氧化塘和氧化沟处理生活污水和污染较轻的工业废水的方法,在岸带种植芦苇、菖蒲、苦草等大型植物,在光府河、老运河、城郭河、西支河等河口滩地上统筹规划,推广电镀生产无废水排放技术、水平衡应用技术、中水利用技术等,以提高废水复用率,减少废水及有害物质的入湖量。

(3)大力开展湿地生态环境建设。首先,各级政府部门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有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认知,在湿地面积不多,而且分布较散,十分脆弱的情况下认识到一旦湿地遭到破坏,将很难得到恢复,只有有了这样的觉悟才会有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

其次,根据一些重要湿地的分布,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分配专职人员进行定点定时的监测。检测内容包括:湿地自然环境改变的原因、湿地生物的多样性的动态、以及周边经济发展的情况等。通过这些检测情况,制定合理有针对的保护措施。再者,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对原本属于湿地的范围应该开展退耕还湿工程,尤其在一些尚还保留部分芦苇沼泽、香蒲沼泽的地方,应该优先实施退耕还湿工程,使原有的湿地得以尽早的恢复。重点是在湖泊与陆地生态系统物质、能量交换频繁的河流入湖处开展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工程建设,依据生物群落的特点,建设大体可划分为浮水植物小叶浮萍区、芦苇区、沉水植物区几个功能区,生态工程建设可以提高南四湖湿地的环境净化功能、气候调节和洪水调蓄功能。另外,湿地生态环境的建设应切实贯彻《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对非法开采湿地资源、猎取倒卖野生动物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尤其是某些部门和个人的非法收购现象,切实落实好防止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的问题。

(4)加大资金投入,深入研究生物多样性。对湿地保护和监测会产生长远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应,是一种公益性事业,所以和大程度的要依靠政府的投入,应该尽快将湿地保护的话费纳入当地政府的财政预算,每年应该拔部分专款用于开展对湿地的监测和保护管理,使现有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尽快运转,并快速的建立起一批新的重要湿地保护区。鉴于湿地生物资源的重要性,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起一恶搞湿地生物多样性系统,并通过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保护、评价等方面获取详细的数据资料,走出一条“保护一开发一利用”的新路子。

结语综上所述,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的生存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完善并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推动自然系统的整体平衡,需要国家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机制与措施,以保证生物系统的安全,同时还需要强化国际合作,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强化环保教育,推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

8.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 篇八

分四种: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地保护,可以免去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人和自然都有好处。就地保护利用原生态的环境使被保护的生物能够更好的生存,不用再花时间去适应环境,能够保证动物和植物原有的特性。

9.《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篇九

中国政府把沿海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它是指导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包括海洋生物资源在内的各种生物资源保护目标和行动计划。中国政府制定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这两个纲领性文件是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基本依据。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的沿海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中国将进一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海岸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保护了具有较高科研、教学、自然历史价值的海岸、河口、岛屿等海洋生境,保护了中华白海豚、斑海豹、儒艮、绿海龟、文昌鱼等珍稀濒危海洋动物及其栖息地,也保护了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然而,我国海岸和海洋自然保护区面临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加剧,人为破坏等现象还未彻底杜绝。今后应加强协调海岸带和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合理的确定各类海岸带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结构、布局和面积,规划建设新的海岸带和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现有保护区的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破坏。

----沿海防护林建设取得成效。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沿海防护林建设,自《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到2000年底,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全国沿海防护林一期工程结束,取得巨大的成就。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一期建设前的24.9%增加到35.45%,提高了10.55个百分点。一期工程建设增加了沿海地区的森林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目前,《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二期工程建设将进一步改善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

----实施伏季休渔制度,加强资源养护措施,保护渔业资源。实施“渤海生物资源养护规定”,做好渤海生物资源的增殖和养护,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和休闲渔业,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积极引导和扶植渔民转产转业,调整和完善生物资源养护措施,规定保护资源的品种,加强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海水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监督管理,制定和实施水生生物产卵区、索饵区、育肥区和回游通道的保护计划,建立渔业资源保护区, 促进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试验区,加强海岸带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组织制订以修复和改善海岸带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目标,合理开发海岸带资源,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的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的指标体系,依此加强海岸带生态环境的评价和监督管理。在沿海重点地区建立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示范区,促进海岸带生态环境的改善。

----保护海岛生态环境,促进海岛的可持续发展。海岛陆域

狭小,环境容量小,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因此保护海岛环境极为重要。鼓励岛上企业发展清洁生产,控制岛源污染,保持海岛周围优良水质,加强海岛生态建设,保护海岛水土资源,适度开发海岛旅游景观,制定海岛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加强海岛自然保护区建设,不断提高海岛环境质量,建设海岛及其沿岸海域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程,保护海洋珍稀和重要经济生物,努力实现海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开展环境保护模范海岛县或海岛镇评比,推动和促进海岛环境保护工作。

10.西太平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篇十

高于:西太平洋是世界海洋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世界60%的金枪鱼都是来源于这个地区,金枪鱼是顶级的捕食者,它在中西太平洋的数量会影响到生物链的平衡,而渔业捕获金枪鱼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收入。目前台湾在中西太平洋的渔船是最多的,注册在中西太平洋委员会下面有1954艘,也就是说30%的船都是台湾船,日本比我们少三百多艘,这些船只的数量当然还不包括一些和太平洋岛国以及美国的合作,其他船只的旗帜是挂在其他渔业组织的下面。但是台湾很多关于保护海洋的题案都是比较保守的,因为会牵涉很多国家的利益,以至于中西太平洋的保护区无法设立,我们很担心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话会严重破坏这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正是因为需要保护这个地区的海洋生物,我们建立了绿色和平台湾办公室。

西太平洋的海洋生物主要面临一些什么样的威胁?

高于:总体来说海洋所面临的威胁非常的多,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过度捕鱼以及非法的渔业行为、气候的变迁、海洋的污染。中西太平洋最主要的经济渔业价值就是巨大的金枪鱼数量,工业化的捕鱼造成了金枪鱼的过度捕捞,中西太平洋有四种金枪鱼,其中2010年大眼金枪鱼已经列在动植物保护联盟的红皮书上,但是令人惋惜的是,2011年长鳍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也被列入了IUCN的濒危名单,由此可见过度捕捞的危害。另外还有一些意外捕捞的情况,本来有些围网是要捕捞金枪鱼的,但是也捕捞到一些其他的海洋生物,造成它们的死亡,比如比较珍稀的海龟和鲨鱼等等。全球来说,每一年大约有680万吨到2700万吨是被意外捕捞并丢弃的海洋生物。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对鱼类和珊瑚礁的生存延续都会有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海洋石油污染以及人类所产生的垃圾都会对海洋生物的繁衍造成巨大的影响。

人们食用大型食物链顶端的鱼类是否会有一些潜在的食品危险呢?

高于:金枪鱼的一个特点是会不停地游动,并且会不停地进食,金枪鱼的旅行范围可以远达数千公里,能作跨洋环游,被称为“没有国界的鱼类”。我们在台湾近海捕捞到的金枪鱼有可能是从大西洋来的,它们可以游非常远,它可能经过很多人为污染的地区,所以很多人认为它们非常营养没有错,但是由于它也会吃下很多受污染地区的鱼类,就会在金枪鱼体内淤积很多污染物,比如各种重金属污染甚至是核污染。

在一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设立自然保护区是否是一个好的办法?

高于:我们面临很严峻的渔业保护的挑战,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呼吁各国政府建立海洋保育区,全球有40%的海洋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成海洋保护区,绿色和平以前做过一个报告就是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原则怎么运用在海洋区域保护,不过现在全球只有大约1%的区域设立成了海洋保护区。海洋生物保护区需要一定的面积以及严格的管理办法,才能保护那个区域的海域不会被污染和过度捕捞。

台湾的海洋生物保护主要面临哪些问题呢?

11.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篇十一

《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核心部分是3项政治原则:

1.在实施环境保护政策的同时, 各国在开发并利用资源方面享有主权;

2.相对富裕的国家在帮助相对贫困的邻国遵循公约方面负有义务, 应该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

3.物种资源丰富但经济状况不佳的国家可以分享以其生物资源为原料的制成品产生的利润。

1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篇十二

近年来,物种灭绝的加剧,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的大规模破坏,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农业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极大关注。农业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原因主要有生境丧失和片段化、外来种的侵入、农业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的农业及林业等。但这些还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根源在于人口的剧增和自然资源消耗的高速度、不断狭窄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的贸易谱、经济系统和政策未能评估环境及其资源的价值、农业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产生的惠益分配的不均衡、知识及其应用的不充分以及法律和制度的不合理。总而言之,人类活动是造成农业生物多样性以空前速度丧失的根本原因。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今面对的主要问题:

1、野生队伍消费的问题

我们国家可以说是世界上不说第一也是非常重要的野生动物消费的国家,那些大型的、繁殖缓慢的、容易被发现的物种面临着由于过度利用所导致的威胁。

2、外来入侵种的问题

实际上外来入侵种的问题现在来说是除了栖息地之外第二大造成破坏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我们的淡水系统都被引入的外来的杂草所破坏。另外,由于我们引进鱼类的问题,也对当地特有的鱼类资源造成可以说最大的危害。其中造成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现在还没有人去评估。但是,我们国家现在法律制度还没有办法去控制这些外来的物种,特别是有危险的入侵物种的引进。现在虽然已经有这么多的外来入侵种的问题,但是还有越来越多的外来入侵种引入到中国,包括草类的外来入侵的物种。

3、法律体系建立的问题

我们现在和自然保护区最有关的法律是《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这个管理条例其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很难实施的。所以,我们整个的法律体系都需要修改。另外,我们现在的保护区,按照条例,其中不允许进行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我们的保护区却面临着要修大坝、要修道路。

4、相关资金缺乏的问题

我们的资金,包括国家级的保护区,仍然面临资金缺乏的问题,资金缺乏的一个问题,用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的资金是非常的少,另一个方面还是由于我们的资金很大程度上只能用于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针对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今面对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如下相对应的对策

1、物种计划

根本实践农业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的方式便是着重纪录个别物种的族群分布跟保育情况。此方式虽然基本却困难重重,主要因为世界上的物种估计只有约百分之十被记载下来。大部分未知的物种为植物或低等农业生物。许多哺乳类、鸟类和爬虫的资讯常可见于文献,至於植物跟无脊椎动物就需要可观的地区资料采集。编纂族群数量预测的趋势有助于了解农业生物变迁和脆弱性的动态资讯。对世界上某些地区来说,编订完整的物种目录不切实际。

农业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内的物种计划应包含对分布范围、栖地、行为、生殖、异种互动的详细描述。一旦认定保育情况,就可订定计划;保育跟复育此物种至该族群的目标数量。

2、栖地计划

在一定数量的数种农业生物栖息于某地时,农业生物多样性行动的栖息地保护便可适当实施。在这样的情况下,物种详细清单、地理分布跟栖地品质需要记录。然后用来保护复育的计划可以依照上述物种计划的类似方针制定。

3、建设自然保护区完善保护制度

全世界已建立较大面积的保护区一万多个,其无论在保有物种、遗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还是在保护物种生境上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进行了专门立法。另外,一些国家制定了自然保护区或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并将自然保护区纳入其中。

4、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和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

外来物种入侵不仅对当地农业生物构成威胁,同时对经济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一些国家对此进行了立法。

5、生态示范区建设

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门的单位管理并利用投向保护护工作的资金,同时国家应加大力度支持保护工作,加重其预算在每年工作的份额。

13.论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1 篇十三

王艳

10级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二班

摘要:人类无节制的开发导致全球环境日趋恶化。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的动物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人类的环境意识迅速觉醒,绿色运动和绿色消费席卷全城。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和“回归自然之旅”,一经提出便得到迅速普及。本文介绍了生态旅游以及生物多样性相关方面的知识。[1] 关键字:生态旅游概念、特征、基本形式、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生态旅游的概念[2]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2、生态旅游的特征有哪些

(1)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大的破坏。

(3)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略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所以,当今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

3、生态旅游的基本形式[3]

(1)观赏性生态旅游 以自然风景观赏为主要内容。如对海滨、湖泊、高山、江河、沙漠、雪山、草原、冰川、森林、野生动植物园以及特殊的民族居位区等的观光旅游活动。1

(2)参与型生态旅游

让旅游者直接参与有组织的生态保育工作。如到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去植树造林、自然生态考察和评估、清理环境、或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研讨等。

(3)医疗保健型生态旅游

借助与特殊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给旅游者以休闲、疗养之功效。

(4)科学型生态旅游

以科研、科普及环境教育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满足旅游者对科学、环境知识探求与好奇的需要。如野外科学考察、对地貌、地质、古生物遗迹、植物、动物以及其他各种自然对象和自然现象的考察和认识。

(5)探险型生态旅游

组织经过筛选的旅游者,进入一些人类很少满足或污染涉足的特殊区域进行探险,如登山、森林猎奇、洞穴寻幽、沙漠探险等。

4.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4]-[9]

(1)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是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生物多样性既是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体现,也是生物资源丰富多彩的标志。譬如,涉足到一片茂密的树林中,就会惊讶地发现林子中会有千姿百态的植物、鸣鸟、飞蝶以及各种各样其他小动物和大型动物等等。它们形成一个大千世界,在这里达成生态平衡,互相关联着。如果我们拆散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就难以恢复原状。因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

(2)维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旅游开发的责任和目标

对旅游目的地社区负责是生态旅游的重要责任性之一 ,它包括对旅游目的地社区的经济增长负责、对社区的传统文化传承负责和对社区的生态和自然环境负责 ,社区参与旅游是实现对旅游目的地负责的最佳实现途径。

(3)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旅游开发思路

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必须在充分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其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要有严格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措施,要符合“绿色 ”开发的总体目标要求,要树立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新理念,严格控制旅游开发的范围和线路 ,优化设计组合旅游线路。

5.生态旅游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9]

(1)正面影响

一是生态旅游本身是以保护生态为宗旨的一种旅游方式,它必定要从如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更好地保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来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开发和规划。

二是生态旅游具有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和生物多样性认识的任务,只有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才能最终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三是生态旅游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乡村居民收入提高对森林中动植物资源的掠取就少了,并且增加了他们保护自然资源的经济动力。

四是生态旅游的经济收益显著,可以将部分收益投入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增加保护力度。

(2)负面影响

生态旅游在理论上、主观设计上是科学的、值得推崇的一种旅游方式。但客观上,在旅游开发者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中,在旅游者进行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已对旅游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旅游活动中反复的践踏和大量的垃圾,都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地力衰退,使生态系统受到损害。大量游客的旅游活动会干扰动植物的生命周期,破坏种群结构;生活污水进入水体污染水环境,破坏水生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旅游施设的兴建必定砍伐大量的树木,改变了植物覆盖率破坏了植被结构和动物及微生物的栖息地。所以说,生态旅游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仅仅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

6.生态旅游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4]-[9]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态旅游中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是绝对的,只要存在旅游活动,就必定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而正面影响则依赖于人的意识和开发、管理旅游活动中所采取的措施。

(1)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

根据环境承载力来控制游客量。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某地区的自然环境所承受的最大限度的旅游活动量。根据旅游环境承载力来控制游客量,可以避免对资源的过度利用,避免开发经营后“人满为患”对生物资源造成破坏。

(2)减少生态旅游的消极影响

在开展生态旅游时,应实行以保护为主、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针。生态旅游资源具有两重性,一是为人们提供游乐,是维护生态环境。前一种功能必须依托于后一种功能。生态旅游在总体规划时,必须突出生态景观和生物资源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规划出特色突出、功能齐全、项目多彩的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成功的生态旅游有赖于高级导游、称职经理、老练侍从的合作与配合。而熟练又有技巧的从业人员源于有效的技术培训和良好的教育背景。因此,从事生态旅游工作的在岗人员,必须经过职业培训,持证上岗。

(3)加强旅游景区的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

重点对珍稀濒危植物和特有的观赏植物进行生态习性、分布地点和生长发育特性开展研究,逐种记载。可以对景区的主要植物种类引种驯化栽培实验,并选择适宜的地点建立景区植物园。在景区内可以设立生物多样性研究站,对景区内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从而为更好地保护及利用旅游资源,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旅游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防护林科技》2007年第01期 作者:毛石禧

[2]百度知道;回答者xiangkun2011-4-26

[3]百度文库:防护林科技、2007年1月第一期

[4] 魏湘岳.生态旅游与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95,(4)

[5] 张杰,张华.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生态旅游,1999.20,(2).[6] 沈琪,黄茶英,蒋跃平.杭州西溪和绍兴镜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维管植物多样性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8-,26(4)

[7] 姚佳,许大为,蒙宽宏,鲁少波,王玉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3)

[8] 卞显红.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14.《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篇十四

关键词:有效性评估,生态保护,评估结果

1 评估框架

1.1 评估思路

有效性评估主要指的是在制度完备、体系科学合理基础上, 开展执行工作。这里所指的有效性主要是有效程度, 这个跟政策执行好坏有直接的关系。政策执行的好, 势必导致出现良好的结果, 这存在一定的逻辑因果关系。将当前的经济承受性以及技术可行性研究, 这可以有效的保障评估工作顺利开展, 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上, 使得管理水平逐渐提高。在上报的评估书中, 应该对当期这个管理状态以及信息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进而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1.2 信息评估执行体系

一般而言, 评估体系应该建立在三个原则基础上, 第一个原则是规范性原则、第二个是有效性原则、第三个好似完整性原则, 这三个原则相辅相成。在合适的环境下, 这三个原则可以纳入指标层。举个例子:进行工作评估时, 需要在规范性原则下开展工作, 同时进行生态状态调查时, 需要有健全的体系进行支撑和保障。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才能推动体系稳健发展。

2 资料来源与评估分级

2.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范围比较广, 这些资料大多是案例资料, 可以对这个案例进行综合评估。这次研究是从全国各地生态环境, 从2009年到2013年生态影响建设项目型进行研究和分析, 从而得出的研究报告一共有16本, 评估机构在进行全力评估时, 可以确定该评估等级为甲级。这个仅仅局限于生态影响型的评估, 一般这个报告书获得的难度比较大, 而且在这个研究中, 整个样本的容量比较小, 需要加强规划研究, 做好针对性研究工作。尽量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研究, 也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了研究对象之后, 下一步的工作环节就是进行分级研究, 其中会涉及到研究使用的方法。

2.2 分级方法

从整个标准中进行分级研究, 这个体系主要有三档标准, 一般主要是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评估进行时需要的是赋值打分法。从以往的评估中总结出, 好的评估一般主要为5, 中的评估为3, 差的评估为1。根据这个评估赋值从而建立起一个专门的有效性指标计算模型。这个计算模型对于当前执行的信息公开化而言, 它都比较试用, 而且效果也非常明显。前者试用的样本容量为16, 后者的样本容量为1, 从进行计算得出的有效性指数为2。对当前的执行状况进行研究, 可以得到相关的单项有效性, 这个评估结果还不能够支撑起整个评估结论。需要在后期进行评估时, 可以有相关的专家对几项重要的项目再次确认和研究, 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研究结果, 这个结果的准确性才能得到保障。

3 评估结果及分析

3.1 单项与综合评估结果

进行单项评估时, 出现的结果比较准确, 而且结果分布也比较清晰。一般这个得出的重设标准主要是根据答案得出, 最终的评估结果最为准确。但是这个有效性却一般。

3.2 结果分析工作

有效性的结果表示为一般, 这个一般可以从根本上把握研究, 虽然整个权重比较高, 而且指数得到的有效性评估都处于优状态, 但是这个有效性分布却出现不足现象, 尤其是有些不符合规定的有效性结果更差。即使在这样的状态下, 这个样本的完整性难移得到保障, 而且完整性指标也难以确定, 这个时候需要重点对样本进行保护。一般而言, 当权重的分配已经符合设计需求时, 这个评估的结果才比较合理。由于多数的样本, 它们的评估结果和等级都不一样, 为了保障评估准确性和有效性, 应该从评估方法和评估计算方式上入手解析, 这样才能更好的获得评估数据。生态环境的建设, 需要这些数据作为指导工作, 才能保障生态环境稳健发展, 才能更加准确的放映出生态环境当前状态。这个评估工作对技术性要求比较高,

3.3 结果分析

环境保护部环评信息平台建设已有基础, 信息发布的程序化特征已显现, 信息发布具高效性, 但缺少干系人决策信息高效互动的方式, 如论坛、微博、视频会议、环评公文电子版下载中心等, 信息交流方式较传统, 成本偏高, 透明化程度低。

4 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我国生物多样性逐渐受到威胁, 这个威胁的程度逐渐加剧。城镇化过程中, 已近占用了大量的自然资源, 使得资源资源保护得不到预期效果。这对生态破坏造成更大的影响, 大量的物种已经逐渐濒临灭亡边缘。对物种进行评估工作势在必行, 这个工作理当落到到位, 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自然资源发展。

参考文献

[1]呼群.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推进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进程[J].内蒙古林业, 2013, (7) .

[2]吴银梅, 桑正林.昭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12) .

[3]孙元, 邵红涛.氮沉降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3, (2) .

1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篇十五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保护规划;生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Q1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149

三江源地区作为生态敏感区,其对整个东亚地区的生物有着重要的关联,在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也是世界之最。三江源地区是世界生态系统最为突出和敏感的区域,其地域广、地貌复杂,并且有着特殊的自然和气候条件,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较大,人类乃至整个生物多样性难以在该地生存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过度开发三江源地区,给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的威胁[1]。所以,我国必须要对该地生物多样性的生存发展空间进行保护,促进该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以及该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生物多样性经联合国的《生物多样性公约》阐述为,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多种来源、多种形体的生物,不仅包括陆地海洋,还包括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和它们构成的生物综合体,主要存在为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江源为高原生态环境,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温差大、较为寒冷干燥,藏羚羊等稀有动物其适应了这种恶劣自然环境,有着较强的科学生态及美学价值。该地物种种群分布集中,很多物种是附近地区迁移过来[2]。生物种群分布地域差异较大,该地处于气候垂直变化分布,物种种群差异显著,如气候干旱的荒漠和盐碱地存在罗布麻和麻黄草地等,高海拔且寒冷的高原光宠分布着贝母、藏羚羊、藏雪鸡及白唇鹿等,东部地区气候温暖,存在着大黄、兰马鸡及苏门羚等。

2 该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在30 a内,该地生态结构开始退化,自然环境被破坏,物种和种群数量严重下降,很多物种濒临灭绝遭到破坏的物种比例有2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林麝、雪豹和白唇鹿濒临灭绝,藏羚羊和野牦牛等种群严重下降,雪莲、大黄和麻黄草等资源量严重下降,物种分布范围缩小;同时,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土地第一性生产能力减弱。

对导致生物多样性数量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三江源地区物种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一是气候,该地地势较高,严寒且辐射强烈,很多地区处于荒漠和半荒漠状态,导致生物难以自我调节。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该地干旱经常发生,水汽较少,高原雪线在30 a内下降了50 m,冰川后退达500~1 000 m,草场和沙漠都显著变化,生态系统紊乱。物种数量减少,大多迁移而去。二是食物,动物种类随食物丰裕程度变化。三是种类,种群存在着种内关系,当种群密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会自动调节,保证种群数量适中。

对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体制因素进行分析,在狩猎利用期,我国社会经济较为短缺,很多群众无法解决温饱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鼓励狩猎,导致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遭受损失。到20世纪末,我国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开始保护生物。

对生物多样性损失的经济原因进行分析。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关系。一是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对动植物资源过度破坏,资源量严重下降,人们对森林资源及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藏药制药产业的产生,不合理的采集方式导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3]。另外,20世纪80年代,很多人迁移到三江源,从事淘金和采药,对草地自然生态进行破坏。第二,没有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人们难以正确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低估了自然生境和生物资源价值,忽视生态旅游的意义,错误地认为木材销售和农业收入才是最具有经济效益的。此外,保护和利用效益分配不公,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然而其经济落后,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应有补偿,成本和收益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经济关系是不利用持续保护的。

3 该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

第一,承认生物多样性内在价值,不能错误地否认自然资源的价值,而要将其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生存发展需要,挖掘其价值和利益。不仅在于生物资源的经济科学等价值,该包括其自然价值,它能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让其与外部环境适应协调。

第二,深入研究种群动态规律,对生物多样性科学保护。首先,进行生物资源的管理,从生物资源种群资源科学出发,防止只追求收获量等产量指标,要将生产观点和生态学观点结合起来。其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对种群密度经济阀进行考虑,防止产生的经济效益和超过防治成本投入[4]。对农牧害虫进行防治,不是彻底消灭害虫,而是掌握其危害度,与害虫共生存。最后,人口控制,落实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第三,为生态多样性有效提供资金支持。要宣传生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物多样性的价值,人类要承担起这一重则。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投入机制进行建立,政府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当成是长期投资,并将其作为政府预算当中,引导国际或者民间基金组织,金融部门要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贷款等。

第四,做好生物多样性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工作,并做好科学研究规划。对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决策机制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等结合起来,吸纳国外经验,对发展政策与环境规划评价机制结合起来。建立濒临灭绝生物抢救中心,人工保存其种质基因。在区域内建立人工设施,给予饲料,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保证。

第五,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建立合理持续的生物多样性经济政策,对生物多样性资源合理开发,减少经济浪费[5]。随着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突显出来,为了加强保护,我国要建立新的经济政策,鼓励对生物多样性积极开发利用,并从中获取保护资金,要修改如今的国民收入核算方式,让其能够对生物资源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产生的经济损失进行有效反应。

参考文献

[1]曲艺,王秀磊,栾晓峰,等.基于不可替代性的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保护区功能区划研究[J].生态学报,2011,31(13):3609-3620.

[2]曲艺,王秀磊,栾晓峰,等.基于不可替代性的三江源地区自然保护区评估及空缺分析[J].林业科学,2012,48(6):24-32.

[3]曲艺.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4]梁晨.中国湿地保护的有效性评估及系统保护规划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

[5]李迪强,王秀磊,曲艺等.气候变化下的三江源地区保护优先区研究[A].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绿色发展高峰论坛暨三江源生态文明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344-347.

1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篇十六

复习重点、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4、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5、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总结、练习教学仪器

多媒体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重点知识归纳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的多样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包括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就是物种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显而易见。间接价值也很巨大。潜在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5、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表现在物种灭绝速度的加快。

6、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的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生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主要原因,此外,环境污染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同时,还应重视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其中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基因库等的建设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

二、重点习题讲解

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植物的多样性、动物的多样性、微生物的多样性

c.草原的多样性、森林的多样性、湿地的多样性

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多样性答案:A。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生物种类即物种,所以选A。

2、原产于我国的菊,目前在世界上已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其中我国有7000个。这个事例能说明生物多样性的哪一方面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上述三项答案:选项A正确。

这个事例说明我国物种丰富,所以选项A正确。

3、造成大熊猫的野生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的最直接原因是

A.大熊猫的食物——箭竹大量死亡

B.人类不合理采伐、开垦,引发环境变化

c.全球气候变暖,使熊猫难于生存

D.空气污染严重,使熊猫不能生存答案:应选选项B。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的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生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主要原因,此外,环境污染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此题中,大熊猫减少的原因并不是箭竹大量死亡,而是人类不合理采伐、开垦,引发的。所以选B4、试对下列叙述进行判断,并且说明理由。(1)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错误,应该对生物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2)应该禁止对所有动物进行猎杀。错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适当的猎杀是可行的。

三、练习

一、选择题

1、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B.将动物放到动物园里c.建立基因库D.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2、生物多样性不包括A.遗传多样性

B.环境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3、种植药材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A.潜在价值B.间接价值c.直接价值D.没有价值

4、使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不包括A.物种绝灭速度加快B.人口的快速增长c.环境污染D.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将濒危动物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的是A.生态旅游

B.法治管理c.迁地保护

17.保护生物多样性教案 篇十七

第三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关注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3.说出保护动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4.关注一项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信息量能力。

2.通过参与“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活动,锻炼胆魄、开发思维、认识到只有深入实际生活,处理调整好各种关系,才是解决各种生活实际问题的办法。同时也发展了决策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使同学们建立起来保护生物多样性观念,增强保护动植物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意识。

2.通过探究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培养学生自觉保护和宣传有关保护措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探究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有关“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活动情况。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观察法、分析归纳法和表演方式相结合。

●教学资源

学习资源卡、学习指导卡、学习反馈卡、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由几张国家珍稀动物的图片引入课程。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北极熊没有落脚点面临被“淹死”的危机。

被誉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森林面积日益缩减,生物多样性日益减少。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2、中国和全球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如何?

3、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生物多样性包括3各层次: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群落和生境类型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的丰富性。

遗传多样性: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

三、资料分析,讨论交流:

(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1、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哪些威胁?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锐减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锐减主要是各类生态系统的数量减少、面积缩小和健康状况的下降。

(1)栖息地的改变和生物多样性的丢失。

(2)中国生态系统受到的威胁: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

2、我们再来看看世界生物多样性概貌。

3、看两则关于世界生物灭绝速度和全球八分之一的鸟类面临灭绝的信息。

资料一: 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消逝。

资料二:世界八分之一鸟类面临灭绝,环保人士积极推进《大幅减少生物多样化的丧失》计划

4、小结:全世界的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了。世界生物正面临着威胁。

5、那我国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也不容乐观,特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也濒临灭绝的边缘,请同学们仔细分析教材P94页的图片资料。

6、学生逐一欣赏,明确有下列动植物: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银杉、珙桐。

(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滥砍乱伐是原因之一。过度砍伐森林,破坏自然的生态系统。据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只剩下五分之一的森林仍保持在较大面积和相对自然的生态系统。我国森林覆盖率由两千年前的50%,降到16.55%。

(2)第二个原因是滥捕乱杀。

(3)第三个原因是环境污染。武汉市东湖在近20~30年间,由于排放污水,水底生活的113种生物减到26种,有60种已难见到。

提问:为何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会导致水生动物种类减少?

(4)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水葫芦是外来物种,由最先的净化污水变成了导致水生生物灭绝的杀手。

引导:为什么?

明确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缺少天敌的地区,往往会使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4、小结:通过对这4份材料分析,我们明确了,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有:(1)滥砍乱伐(2)滥捕乱杀(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的入侵。

荐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1](精选范文)荐生物的分类教案(精选范文)荐荐高初中二

生生

物物

全下

套册

教教

18.《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篇十八

1.1 有利于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

一个物种一旦灭绝, 它的基因将很难保存, 从而导致该物种永不再生。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特别是对濒危物种的保护, 对于人类后代繁衍和科学研究意义重大[1,2]。

1.2 调控作用

生物多样性可以调控地球表面温度、大气层成分、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 H值等。例如, 地球早期的大气中含氧量很低, 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现今地球大气层中的含氧量约为21%。据科学家估计, 一旦失去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在数千年内消耗殆尽[3,4]。

1.3 改善生态环境

保持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流域在几千年前曾经土地富饶, 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然而, 由于长期战乱及过度开发, 黄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已经极度贫乏, 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灾害频发, 给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1,2,3]。

2 生物灭绝的原因

2.1 环境污染是直接原因

人类不仅数量迅速增长, 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极大地增强, 填海造田, 长江截流, 荒漠变农田。同时, 人类活动也使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如食物农残、工业“三废”、生活垃圾等。许多陆地和水体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不再适宜野生生物的生存, 如咸海生物群落已完成毁灭, 许多海洋生物已经彻底灭绝;由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形成的酸雨, 正严重危害着地球生物[1,2]。

2.2 世界人口增长过速是主要原因

人口增长导致人类对生存空间和食物需求量的增长, 致使地球上许多自然景观被大面积的人造景观代替, 这些人造景观包括农田、人工草场、人工林、楼群、混凝土地面和人工水产养殖基地等。因此, 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被大量侵占, 自然景观逐渐消失, 原生植被随之减少乃至消失, 而公园、城市绿化带等多为人工筛选的植物, 原生物种锐减, 加剧了种群的衰退和灭绝的过程[1,2,3,4]。

3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1 开展物种的引种、驯化和推广

为了扩大物种的栽培范围、分布区和种群规模, 建议开展物种迁地保护和离体保护。城市园林部门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引种和繁育工作, 建立了植物园、公园、种子资源园等, 如葫芦岛市20多年来进入新物种约100种 (包括外来归化野生草本和栽培林木) 。由此可见, 城市引种比较丰富, 通过引种大大增加了城市生物多样性。

3.2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方法

一是为了给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可操作的依据, 要加大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和持续利用的研究力度, 逐步完善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关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规划设计、施工技术、工程措施、生物多样性检测、评估方法及其指标评定系统等。二是城市物种受城市空间的限制, 易形成小种群, 生境碎化、隔离以及城市污染物等系统胁迫加大了物种灭绝的概率和速度。因此, 应大力研究城市化进程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内在机制和模式。三是为了分析和预测城市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后果, 应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 以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1,2,3,4]。

3.3 重视生物本身原有的生态规律

城市是人类的集中地, 因而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至关重要且非常必要的。为了对城市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 在建设项目中应该增加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 使城市建设能够遵循生态规律, 合理协调功能、景观设计和城市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以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从而达到物种保存、进化以及保持生态系统完善、稳定的目的[1,2,3,4]。

4 建立生态绿地基地

4.1 建立生态绿地基地应遵循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态绿地建设既要注重其观赏性, 更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借鉴自然演替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 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幅度, 构筑和拓展生态位, 合理配置乔、灌、藤、草, 构建生物多样性高的复层群落结构, 尽量减少大面积草坪的建植。充分利用乡土植物, 使生物多样性体系具备地域特征, 增加植物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性。要优化群落结构、提高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使人工群落和自然生物群落完善结合, 提高其系统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1,2,3,4]。

近年来, 在园林绿化中, 由于忽视生物多样性而引发的病虫害问题不胜枚举, 如长春市公园内因丹东桧柏与山定子等苹果属的观赏树木配植在一起而导致草锈病、桧柏锈病的发生;2001年辽宁省各市区内杨柳树烂皮病的大面积危害等, 所有这一切为人们敲响了警钟, 在城市生态化绿地的建设, 必须遵循生物多样性原理, 在选择植物种类多样性的同时, 选用抗病虫能力强的树种, 使其能相互制约病虫害的发生, 以达到生态化绿地发展的目的。

4.2 生态化绿地基地的建设类型

建设观赏型、保健型、耐污型、生产型的人工植物群, 以色叶树、花灌木、宿根花卉等为主要素材, 增加绿化层次的差异, 用高大乔木、小乔木、花灌木、色叶小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多层次、高落差的绿化格局;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在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注重环境的适应性, 种间关系的协调性和互补性, 以乡土树种为主, 适当应用经过试验的适应当地条件的引种树, 实现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 达到增加植物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性的目的。

为改善重污染区的生态环境, 在绿化基地建设过程中选用抗性较强的植物构建复层结构为主的植物群落, 这种结构通风透气性良好, 生态效益高。在绿化基地中适当引进即将濒危和稀有的野生植物, 可丰富景观, 保存和利用物资资源。为满足市场需要和增加社会效益, 可以发展乔、灌、花、果、草、药和苗圃基地, 以增加经济价值, 促进环境协调[5,6]。

摘要:阐述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探讨生态园林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并提出建议, 从而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园林,生态绿地基地

参考文献

[1]丛日辉, 李研.浅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公园[J].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1 (1) :54-55.

[2]张庆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大自然探索, 1997 (4) :99-102.

[3]乔欣.城市用地评定中的生态优先原则导入[D].重庆:重庆大学, 2004.

[4]郑瑞文.北京市城市建成区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6.

[5]王献溥.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农村生态环境, 1996, 12 (4) :32-36.

19.初中生物作业设计要体现多样性 篇十九

关键词: 初中生物 作业设计 多样性

作业作为教师教学在课堂后的延伸,有利于及时辅助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加强对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但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和学生都更加倾向于使用题海战术,学生通过盲目累积做题的数量,以期达到提高做题质量的目标。此种方法虽然能在后期取得一定效果,但当遇见一些简单的、学生已掌握的题型,或是一些难度系数太高、不要求学生掌握的难题时,学生应直接跳过,以免在过程中浪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教师也需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选择适合的课后习题。而生物学科由于自身特殊性,因此某些内容需要学生亲自在实践中学习和领会,并通过在实践中的应用熟练掌握知识。

一、预习作业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通过在课前进行有效预习,不仅能够提前熟悉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其中重难点,使接下来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而且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初中生物教学中及早为学生布置适量的预习作业。由于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百度”“搜狗”等搜索工具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途径,并且互联网上还有许多专门设立的学术交流网站,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比如在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简单浏览书本,欣赏课本上漂亮的植物图片,通过课程内容获得基本认识,然后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等工具,搜索一些课本上没有提及或缺少实物图片的植物,并分析这些植物所生长的环境,总结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成果,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

二、拓展作业

在学生已能熟练掌握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延伸,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或讲述有关于该知识的背景故事,扩大学生已有的知识面,提升知识水平。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这一单元时,教师可增加一些关于物种保护的拓展知识,如告诫学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动植物将在未来50年中逐渐消失,科学家更预言在50年后将会有一百万个物种灭绝等,由此提高学生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并使学生认真思考人类应当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关系,并促进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可以让学生阅读课后关于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小故事,让学生为中国能拥有如此出色的科学家而感到自豪,并从中学习坚持创新、不惧困难、乐于奉献等美好品德。

三、实践作业

将课程教学中的书本知识与学生在生活中的遇见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对“鱼”这一节进行教学时,因为鱼这种动物时常可见,我们便可以对学生提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鱼的生活习性,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比如鱼在水里是靠什么游泳的?鱼为什么离不开水?鱼是怎样呼吸的?鱼长得什么样?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等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的小问题,由此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对知识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有差别地布置作业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依照学生不同的学习进度,为学生布置不同类型作业,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可以为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避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令学生失去学习生物的动力。当面对成绩优秀、基础扎实的学生时,可以相应提高作业难度,并鼓励学生适当向课外扩展学习,提高知识能力。

五、合作作业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需要多名学生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作业,以此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学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激烈的互相讨论中获得更多灵感与知识,而且能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差的学生,发扬互助互爱的精神。例如,在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其中一些学生到附近污染严重的工厂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周围的河流、土壤及依赖其生活的各种生物所受到的危害。还可让一些同学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各地因环境污染所受到的影响,另外一些同学可以参与研究如何拟订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计划,为人类保护环境的行动提出自己的创意。团队合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得到极大提升,使某些学生改变了内向胆小的性格,更让每位学生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得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发掘自己的潜力,为小组共同的荣誉作出贡献。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总是片面推崇高分数,在教学中只顾向学生大量灌输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没有考虑过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吸收和理解,教师在课后也为学生早早地布置下了海量习题作业,使学生在经历了一整天的紧张学习后也没有丝毫的放松空间,最终只会令学生丧失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并对学习产生厌恶排斥,变成只会麻木背诵和做题的学习机器,弱化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给学生合理布置生物作业,丰富作业类型,不仅能够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薛金星.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法[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上一篇:投融资经营管理部下一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精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