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备考策略

2024-10-03

高中历史高考备考策略(8篇)

1.高中历史高考备考策略 篇一

**县第三中学2014高考备考策略

2014年3月10日

从2013年7月14日确定高三任课教师以来,学校按照“积极备考、全面备考、科学备考”的要求,努力扎实科学有效地开展2014年高考备考工作。现在距离2014年高考只有90天了,也就是说2014高考备考工作到了最为关键的节点上。我校全体师生将共同努力,不畏困难,艰苦奋斗,争取2014年高考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前一阶段高考备考情况总结

1.建立了一支德高能强的高三教师团队

⑴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主要利用班主任例会开展工作。每周召开班主任碰头会,总结工作,推广经验,布置任务;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共商对策。在工作当中,学校进一步加强楼层一体化管理和楼层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挥高三带班经验丰富、埋头苦干骨干班主任的引领作用。

⑵加强备课组建设。每周举行一次高三教师集体办公会活动,总结一周来的工作,布置下一周的工作,积极讨论学科教学方法,交流各地的高考信息。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的协同行进能力得到提升,高三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⑶每月召开一次月考或联考分析会。在质量分析会上,校长和年级部领导对一个月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明确下阶段的努力方向;组织班风好学风好成绩好的班主任或者学科成绩优秀的任课教师作经验介绍,让联考学科总体成绩突出的学科组备课组长介绍好做法。

⑷推动教师学习活动。一是学科组内听课观摩活动,二是组织高三全体教师于10月下旬奔赴**中学学习,三是3月上旬组织高三备课组长奔赴杭州参加高考复习研讨会,等等。这些学习活动,对于提升学校高三团队的战斗力都有很大的作用。

2.加强复习备考的计划性科学性,明确备考复习的方向,统一进度

为了科学高效地组织备考复习,我们将高三一年分为基础复习、专题讲练、模拟冲刺三个各有侧重的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构建知识网络(第一轮复习2013.7--2014.3月中旬,分为两小段)

⑴新课结束至期末考试,要求完成对主干内容、重点知识的复习,迎接十二校和十校联考,并且要求重点班和文科提高班完成自选模块的教学任务。

⑵下学期开学至3月中旬,开学后即进行文综、理综的合科综合训练和考试。要求完成全部内容的复习。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提升综合能力。(第二轮复习2014.3中旬-5月初)

第三阶段:综合复习,模拟冲刺,提高应试水平。(第三轮复习2014年5月初-高考前)

3.营造氛围,强化管理,磨砺意志,昂扬学生的学习热情

⑴充分利用每周主题班会、高考专栏、讲座、高考倒计时、横幅、标语等形式,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在紧张、快乐、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⑵举行不同方式的励志活动,如“齐心奋战两百天,高三拔河最给力”的高三班级拔河比赛、以“进教室即安静,入座位就学习”为主题的行为规范整治集中活动、“我的高考,我做主”主题征文、学生优秀答卷展示活动、以“迎元旦,新年送祝福”为主题的高三教师为学生送祝福活动、高三成人仪式暨百日冲刺宣誓活动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

⑶举行颁奖活动,奖励优秀学生。学校颁发和银奖学金,颁发忠星奖学金,每一次联考成绩突出的学生都予以奖励,以此激励优秀学生,并且引领更多学生刻苦学习。

⑷三次召开大型的家长会,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和管理学生。学校注意向家长宣传高校招生政策,帮助家长了解备考办法。学校注意利用家长会,通过让优秀学生家长介绍经验的做法带动其他的家长配合学生做好学生工作。在自主招生宣传工作中,学校花了较大的气力,使得一部分成绩落后的学生积极参加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

⑸学校、年级、班主任还利用重要考试,及时召开高考备考动员大会、备考学习经验交流会、树立典型表彰会,表扬先进,激励后进。班主任抓住机会教育学生,做好成绩起伏较大学生的思想工作。

⑹狠抓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要在学生考试和作业答题的规范上与自习课的质量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坐得住,静下心,学起来,试卷作业上尽量做到规范解题。学校多次举行优秀答题卷展示活动,还展出**中学学生的优秀答题卷,供高三学生观摩学习。

4.强化学生管理,注重管理出成效

学生管理是高考出成果的关键所在,这是我们关于高考的一个重要认识。在工作当中,我校制定了《高三学生一日常规》,特别加强各个时间段的管理。学校强化学生的纪律和卫生管理,严格管理,精细化管理。

在每一次考试前,学校都要开展考风考纪教育,同时抓好教师监考工作,在重点考场放置无线电信号屏蔽仪器,使用金属探测仪检查学生是否带手机进入考场,力求通过好的考风推动好的学生形成,提高学习成绩。

5.积极开展楼层文化建设,注重楼层一体化建设

在学生管理方面,本学期明确了楼层文化建设内容和具体的方法。

1.楼层管理要求的一致性。(范-文-先-生-网)比如四楼四个班级要求学生早自习6:20前进教室,而三楼和二楼则统一要求学生早上6:25前进教室。

2.同一楼层个班级互相工作互相支援,又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

3.鼓励各个楼层创新工作,积极探索新的办法。比如,每一次大考之后的励志展板由各个楼层的层长负责。

6.注重业务学习,积极研究高考

高三年级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更好的把握高考方向和高考节奏,并且研究寻找适合**三中的教育教学新办法。

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育局、研培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参加县、市等高考研讨会,注意借鉴利用兄弟学校的办法。同时研究各地的模拟考试卷,把握高考的变化情况。学校积极收集各个名校各个地区的实时的考试试卷,并且在第一时间提供给高三教师,供全体教师研究。

二。下一阶段高考备考工作和策略

1.开展高考研究月,务求备考的针对性

2月中旬各科考试说明都已经下发到各个老师,年级部将认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考试说明》、《命题解析》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等高考文件,引导教师积极研究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及时了解高考最新信息,正确把握高考方向。在各阶段复习过程中,测试题、课堂练习、作业的题目,我们主要以历届高考试题为主,对于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做到教师和学生都心中有数。

年级部将组织各科教师积极随堂听课和认真评课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整体优化,共同提高。

2.加强理/文科综合和自选模块训练

目前学校施行的不同于第一学期的课程安排,主要是加强综合学科和自选模块的学习。

⑴每周周二下午2:30-5:00,高三进行理综或文综全卷训练。试卷由三门科任课老师轮流组卷。分科目设计、分页印制答题卷,以便于阅卷。

⑵每周周日理科重点班学生周日于8:00-9:30组织自选模块考试。任课教师完成阅卷工作;并且在周一或周二完成试卷讲评和学习指导工作。

⑶每周周日理科普通班和文科班学生8:30-9:30组织综合科目的客观题考试,试卷题量和高考接轨,按照理综20题、文综35题组卷。组卷时控制试卷难度,多安排基础题。

⑷重组文科重点班,确定一本理想坚定、成绩优秀的学生加入文科重点班。文科考重点班学生每周周日在8:00-9:30参加自选模块考试。试卷批改后安排专门的任课老师和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评和学习指导工作。

⑸组建理科实验班,平时各次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加入理科实验班。每周周日在8:00-9:30参加自选模块考试。试卷批改后安排专门的任课老师和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评和学习指导工作。

⑹文科综合科目早读安排,每周周五、周六7点后的早读时间安排文综科目背诵,7点之前由班主任指导学生早读。

4月十校第二次模拟考试结束后,学校将对课程安排和考试安排作出新的调整,以求有更好的高考复习节奏,做好冲刺阶段的复习工作。

3.组建周六晚自习班

学生和家长反映周六在家学校习效果不好,效率低,要求周六晚自习能留在学校学习,所以经学生申请和家长同意,安排周六晚自习,时间为18:00-21:10(晚自习三节课下课),由年级部,政教处和班主任轮流管理,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周六晚上学生留校自习,自上个学期后半段就已经开始。在摸索的基础上,学校于本学期扩大了规模,安排更多的学生周六晚上留校自习。

4.迎接三月的英语听力考试

英语备课组老师认真组织好每次听力训练,每次听力训练要求英语老师到岗。每天集体训练2次,平时上课听一次,确保每天听3次,每次听力都收上来批改。改完后针对错误率高的题目在上课时再听一遍再分析。对每一个学生的每次成绩进行记录比对,早上早自习让学生背一些听力高频词汇,确保3月22日英语听力考试考出好成绩。

5.开展边缘生纠偏工作

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出台《**县第三中学2014高考边缘生工作计划》。该计划根据不同类型班级情况和高考目标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要求,目的是全力提高2014年学校的高考成绩。

在边缘生工作中,学校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一本边缘生的纠偏工作上。学校三个理科重点班、试行走班制学习自选模块的文科重点班和理科实验班,都是为了有更多的学生一本上线而设置,因此它们的边缘生工作也都在此。

在边缘生工作中,学校要求高三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担任导师,利用作业整理课及课余时间为学生服务;学校要求很具体,一是导师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面谈辅导工作,二是每次模拟考试后针对考试成绩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三是平时教学中尝试作业面批,把课堂上发言、上黑板做题等机会交给边缘生。

为了落实边缘生工作,学校设计制作《2014年高考边缘生工作手册》。关于此项工作,较大的一个变化是边缘生工作手册由教师保管,而今年学校做了创新,把边缘生工作手册交由学生保管,主要内容由学生填写;年级部每次模拟考试前检查一次,并反馈有关情况。

6.精选试卷和二轮复习资料、多渠道收集高考备考信息

选好、用好二轮复习资料是学生出成绩的重要保证,近段时间以来,各地各校的模拟考试卷纷至沓来,要求备课组精心组卷工作,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参加各地市的复习研讨会,不断地收集高考信息,3月底安排好课表,加强各门科强化训练。所使用的试卷都要求老师重组,不用现成的试卷。

7.分解高考指标,制定高考教师奖励制度

根据教育局下达的重点指标(一级45人,二级52人,三级65人和本科454人),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重点和本科指标科学地分配到12个班级,同时提倡班级负责制和备课组负责制,把高考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教师,在目标引领下制订和完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并且根据我校实际制定高考教师奖励制度,激励每一位高三任课老师认真教学,为完成教育局下达的各级指标而作出不懈努力。

8.安排好励志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

学生励志教育和心理辅导是学生考出好成绩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学校将组织考前60天励志活动-----临考60天动员大会、以“家校携手,共创辉煌”为主题的家长会等一系列励志活动,同时利用好宣传栏和可移动标语等,聘请励志专家对学生进行激励和鼓舞士气,使学生时刻保持高昂的斗志,投入紧张的高三复习迎考中去。

我校将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2014年高考备考工作中去,力争再创**三中2014年高考辉煌。

为了更好反映学校2014年高考备考工作,我们选择了一些备考工作材料,作为本报告的附件。主要附件如下。

1.《高三简讯》第24期

2.关于第二学期第一阶段综合和自选训练安排

3.关于高三学生周六留校自学安排

4.2014年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暨高三成人仪式活动方案

5.**县第三中学2014高考边缘生工作计划

2.高中历史高考备考策略 篇二

一、比较新旧“变化”

这个“变化”是指2010年历史学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与往年比较, 在文字表述和内容上有何不同, 这要求我们认真研读历史学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如, 在2009年教育部颁发的《考试大纲》中, 就增加了这样一句话:“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 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这实际上是在提示我们, 初中历史课程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范围。

二、了解专家“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 了解命题专家的一些基本信息。主要有:命题专家的学术研究领域、命题的基本思路和特点、近阶段发表有关高考方面的文章等。有了这些基本信息, 我们在备考中就能有的放矢。比方说, 命题者中, 有的是国际关系史方面的专家、有的是日本史方面的专家、有的是考古史方面的专家、有的是史学评论方面的专家等等, 这样在备考复习到某一相关内容时, 可以适当地加以拓展、延伸。另外, 笔者建议同仁多去看一看并认真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杨宁一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黄牧航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聂幼犁教授的文章, 相信你一定会收获多多。如, 杨宁一先生的《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学科考试测量命题改革》、黄牧航先生的《2010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备考策略及分析》、聂幼犁先生的《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及其趋势》等等。

三、夯实历史“基础”

俗话说, 高楼万丈平地起。历史学科能力的提高, 离不开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历史学科命题一般遵从5:3:2原则, 即基础题占50%、中等难度题占30%、高难度题占20%, 由此可见, 夯实基础是何等重要了。毋容置疑, 历史基础知识是历史学科体系的构成要素, 它包括基本历史史实、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历史基本概念、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及其规律等内容。北京师范大学杨宁一教授认为:“在考试测量中, 基本知识点起到两重作用。由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是考试测量的内容之一, 知识点本身就是考查的对象。同时, 对能力的考查也离不开基本知识点的支撑。尽管考试测量强调能力的考查, 也有材料题等形式, 不完全依托所学的知识点, 但是必要的基本知识点在考试测量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

四、关注社会“热点”

历史高考题不可能也不会象政治高考题那样直观地呈现社会“热点”, 一般是通过对具体历史史实的考查来实现的。例如, “祖国统一问题”, 会考查“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民族团结问题”, 会考查“汉藏之间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教育公平问题”, 会考查“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等等。华南师范大学黄牧航教授通过对近年来高考题的研究, 提出有十个方面的高考热点:1.倡导制度创新, 2.倡导社会改革, 3.倡导民主共和, 4.倡导理性爱国, 5.倡导生态文明, 6.倡导社会保障, 7.倡导民族团结, 8.倡导和平与发展, 9.倡导建立有效政府, 10.倡导建立以追求公平和效率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外, 笔者建议适当关注周年性历史事件, 从近年来的历史高考考查情况来看, 这些周年性历史事件都是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命运的重大事件。诸如,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1870年德意志和意大利完成统一、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40年百团大战、1950年抗美援朝等等。

五、提升学科“能力”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考核目标与要求有以下四个方面:1.获取和解读信息。 (1)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 理解材料, 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 (1)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2) 理解历史事实, 分析历史结论; (3)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3.描述和阐释事物。 (1)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2)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3)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并做出正确的阐释。4.论证和探讨问题。 (1)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2) 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3)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我们可以根据以上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进行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训练, 同时认真理解、研习《考试说明》中各种类型的示例, 力求准确把握命题思路, 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灵活运用“史观”

随着近年来高考命题从形式到内容的不断创新, 它要求我们在唯物史观的统领下, 准确把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其它史学观点。例如, 中国近代史上, 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马关条约》, 强迫清政府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 不同的史学观点有着不同的评价:1.革命史观认为, 它是西方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 使中国领土主权、关税主权、贸易主权和领海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2.近现代化史观认为, 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 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3.全球史观认为, 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使中国自觉或不自觉地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文明史观认为, 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 较早地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5.社会史观认为, 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 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七、明确命题“方向”

历史学科知识纷繁复杂, 明确了命题的“方向”, 我们可以在短期内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据华南师范大学黄牧航教授研究分析, 今年的历史高考命题具体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大幅度地调整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的比重;2.从考查历史知识的广度向考查历史知识的深度转变;3.从学科体系命题到学科专题命题的转变;4.从考查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向考查历史课程的知识转变;5.从考查方向的模糊性向考查方向的明确性转变;6.从重视考查历史问题的结论向重视考查历史问题的认识过程转变;7.从问答题、材料题向综合型材料题转变。从黄牧航教授以上的研究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 今年的历史高考, 必将加大历史学科知识、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考查力度。

八、掌握解题“技巧”

3.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及备考策略 篇三

考查教材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基本没有出现偏题、怪题。情境化试题明显增多,运用文字、照片、表格形式呈现,注重史学常识的考查,体现了对文科考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2008年热点试题设计体现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隐性考查学科知识”的特点,充分凸显出了历史试题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历史学科的社会功用。要求考生用历史知识来透视和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根据2008年高考命题的特点,2009年高考备考要做好以下5点:

1.加强对2009年考试说明及课标的研究

要尽快了解考试说明的变化,对历史学科的细微的变化都不要放过。深入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把握新课程下历史高考的特点,在备考中切实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2.加强对2008年考题及评价报告的研读

2008年历史高考命题思路就是2009年历史高考的命题方向。2008年高考命题就体现了课改的要求和向课改接轨的导向。从2008年的考题我们不难看出有这样一些特点:灵活——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新颖——角度新、设问新;巧妙——重视热点,设问巧妙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2008年的考题还提示,不仅要扎扎实实地抓基础,也要一丝不苟地抓训练。要通过研究考题和评价报告以及有真知灼见的分析文章来认识2008年历史高考的变化,预见2009年历史高考的命题特点,把握其命题思路,探求其应对策略。当然,在2009年高考方案和08年评价报告下发后,在各校历史学科高三任课老师和报考历史学科的学生确定后,还要有针对性地细化备考方案,进一步明确备考策略。

3.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训练

我国的高考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比较成熟,全国高考已形成了自身规律,高考政策也有较强的连续性,实际操作更有较强的继承性。理性地分析新高考,有变的方面,也有不变的方面。高考的基本功能没有改变,高考的基本原则也没有改变;变化在于新课程理念的内容体现,适应新课程变化的科目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尤其是作为高考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丝毫不能动摇,要以不变应万变。基础知识作为载体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基础。基本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都属于基础知识。教师引导学生以《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所学教材为依托落实基础知识。与此同时把握好难易度,实施分层教学。新高考虽然在有些方面确定了,如选择题、材料题型的比例比较确定;有些方面尚未确定,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比例尚未确定;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尚未涉及。但作为国家水平的选拔性考试,难度的确定和分布也会维持不变,过难则难以获得预期的测试效果,并容易挫伤师生积极性;过易则失去检测的意义,难为高校选拔人才。从多年的命题来看,新高考命题仍会努力按设定的难度系数0.58—0.62命题。老师要准确地为学生定位,实事求是地确定复习的难度。

4.加强练习题的精编,注重落实

考虑到近两年广东的命题特点,今年的备考要特别重视材料性图文信息题的训练,做到讲练结合,充分利用岳麓版教材引文材料多的优势,设计思考题,通过合理的思考训练,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当然在编题目时一定要注重题目质量,尽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组合编写题目,做到精编,切忌题海战术。力争做到每练必改,每练必评,评必到位。努力做到每练必过关,解决问题不隔天。

5.关注社会热点,自然渗透学科热点。

文科综合的命题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目的就是要“实现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与考查”。今年热点试题设计体现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隐性考查学科知识”特点,充分凸显出历史试题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要求考生用历史知识来透视和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高中历史高考备考策略 篇四

考纲要求: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技能。

1.识记: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②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2.表达应用: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③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④扩展语句,压缩语段;⑤选用、仿用、变换句式;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⑦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 抓住热点,分类记忆

①形声字:以声旁读音代替字的读音。

掺和(cān)(chān)

10Ⅱ 菁华(qīng)(jīng)09Ⅰ

梵文(fán)(fàn)

09Ⅰ

毗邻(bì)(pí)

07Ⅱ

②多音字:根据语境辨析读音变化。

唱主角(jiǎo)(juã)

10Ⅱ 分外高兴(fēn)(fân)09Ⅱ

呼天抢地(qiǎng)(qiāng)09Ⅱ 圈养(quān)(juàn)08Ⅰ

恫吓(xià)(hâ)

08Ⅱ

作者附识(shí)(zhì)

09Ⅱ

③易误读字:常用常错的字音辨析。

名噪一时(cào)(zào)10Ⅰ 牛虻(máng)(mãng)08Ⅰ

不屈不挠(ráo)(náo)08Ⅱ 便笺(qiān)(jiān)

07Ⅱ

④形似字:根据字形辨析读音异同。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探本溯源(shuî)(sù)08Ⅰ 倾轧(zhá扎)(yà)10Ⅰ

⑤专有人名地名。

吐蕃(fān)(bō)09Ⅰ 女娲(wō)(wā)08Ⅱ

◆ 注重积累,建立个人误读字档案。

把做过的单元练习卷,综合卷中自己容易误读的字摘录下来,建立个人误读字档案,好处是减轻负担,强化重点。

二、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 明确字形考查的基本类型(解读考点、重点识记)

①音同而误:

礼上往来(尚)反应意见(映)国藉(籍)

一愁莫展(筹)手屈一指(首)拾人牙惠(慧)07Ⅱ

②形近而误:

如火如茶(荼)草管人命(菅)磐竹难书(罄)07Ⅰ

修茸(葺)肆业(肄)相形见拙(绌)娇健(矫)07Ⅰ

③义近而误:

歪风斜气(邪)直接了当(截)英雄倍出(辈)

墨守陈规(成)遗笑大方(贻)哀声叹气(唉)

◆ 教会学生基本的字义推断方法:考场解题,方法灵活。

① 据义推形:

A 了解部分偏旁代表的意义(形声字)

脉博(搏):血脉跳动 寒喧(暄)不经而走(胫)

沤歌英雄(讴:歌唱)沤心沥血(呕:吐;沤:水泡)B 根据词语的含义推断

融汇贯通(会):融合多方面道理进行体会。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各行其事(是:对的)

名信片(明:露在外的硬纸片)

挑肥捡瘦(拣:选择; 捡:拾取)

②结构推形:

纷至踏来(沓)前倨后躬(恭)山青水秀(清)

唇枪舌箭(剑)惮精竭虑(殚)清山绿水(青)

③据源推形:

黄梁美梦(粱)再接再励(厉)世外桃园(源)

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点要求掌握七种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和九种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的基本用法,作用,书写位置。此考点有淡化趋势,要求考生一般掌握。

高考热点:

⑴句号与问号的误用

⑵顿号、逗号、分号的层次关系

⑶冒号的管辖范围

⑷引号与点号的位置关系

⑸括号与点号的位置关系 ⑹书名号与引号的误用

⑺省略号与文字的重复

⑻破折号与括号的误用

⑼问号与叹号的位置

四、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A 考纲解读:

实词:辨析、判断、选用近义词的能力。

虚词:关联词、介词、副词、助词等意义和用法的判断、分析、理解和使用。

成语(熟语):正确使用,正误辨析 B 热点分析:

实词:2010年全国Ⅰ、全国Ⅱ、湖北、山东、湖北、江西、四川、北京、天

用心 爱心 专心 3 津

虚词:2010、2009年(辽宁)

成语(熟语):2010(全国Ⅰ、全国Ⅱ、湖北、广东、浙江、辽宁、安徽、山东)、2009(10个省市)C 基本操作方法: 1)、加强积累,强化训练。

生僻的:10(湖北)

墓茔(墓地)10(山东)

陵墓(领袖、先烈)古稀(70岁)

墓室(放棺椁的处所)

陵寝(帝王)耄耋(8、90岁)

移樽就教(10Ⅰ):主动向人请教。

飞短流长(10Ⅱ):散播流言,中伤别人。

春秋鼎盛(09Ⅰ):喻人当壮年。

●常见易误解的: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的言论。

明日黄花: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失去应时作用的事。

●常见的两用成语:

灯红酒绿:①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②也形容都市和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想入非非:①一般用来形容胡思乱想,不切实际(贬义)。

②也形容思想进入虚幻的境界,完全脱离实际,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中性)。

●常见的近义成语:

不以为然 侃侃而谈(褒)耸人听闻(故意)

用心 爱心 专心 4 不以为意 夸夸其谈(贬)骇人听闻(实际)

掌握技巧,灵活应变

理解意义:(近义词:析词辨异)

年轻 年青(08江西)

分辨轻重:轻视、鄙视

分清范围对象:终身(自身)终生(事业)

汗牛充栋 豆蔻年华(10辽宁)

分辨感情色彩:沟通 勾通 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

注意词性语法:品味(动)品位(名)

注意谦词敬语:蓬荜生辉(敬)抛砖引玉(谦)

五、辨析并修改病句

1、考纲解读:

结构性语病:

语序不当:定语顺序、状语顺序、虚词位置、词语顺序、分句顺序

搭配不当:主谓、动宾、主宾、修饰语和中心语、一面与两面、否定与肯定、关联词

成分残缺或赘余: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必要的定状语、缺介词、堆砌、重复、滥用“的”

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前后勾连、中途易辙

语义性语病:

表意不明:指代不明、一词多义、词语兼类、对象不明、结构不清、句子歧义 不合逻辑:自相矛盾、否定不当、强加因果、主客颠倒、分类不当

2、方法规律总结

①教会学生两种常识:短语的知识、单复句的知识。

例如: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2010年江西)

用心 爱心 专心 5

②病句辨析中常考易错点分析:

A 关注数量短语:表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例如:截至5月9日17时30分(2010山东)B 关注长宾语:宾语残缺,搭配不当。

例如: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2010年Ⅰ卷)

C 关注并列短语(词语):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表意不明。

例: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2010湖北)

D 关注介词: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

例: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2010湖北)E 关注关联词:语序不当。

F 关注多个并列关系的短语(词语)做谓语,宾语: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例: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97)

G 关注带有否定意味的词语:“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不合逻辑。

H 关注多重定状语:语序不当。I 关注代词:语意不明,重复。

例:对于那些„„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2010Ⅱ)

例: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意识。(2008安徽)

语言运用

六、扩展语句

1、考点解读、逐条落实

① 添加成分:使句子内容变丰富

用心 爱心 专心 6 ② 设境串词:给定几个词语,合理想象,组成段落

例:来源广、一个月、入选口号、千余条

我运动我快乐(09Ⅱ)

流水、星辰、读(09江西)

③话题拓展:给定一个话题,拓展成一句话或一段话,使之丰富、充实、形象、鲜明。

08Ⅰ(畅想奥运)08辽(读书乐)

④赏析想象:给定一句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展。

例:“竹喧归浣女”(10湖北)“悠然见南山”(10四川)

⑤哲理、寓意、短评:总结句、阐述寓意、发表短评。

例: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称重庆为“水火山城”。请分别用15-30字解读“水”与“火”的寓意。(09重庆)“水”的寓意:寓指重庆的历史源远流长。

“火”的寓意:寓指重庆人的热情、阳刚、重情义。

2、热点分析,分清主次:

2008年有6题 2009年有6题 2010年有4题

(逐渐淡化,注意新题型)

七、压缩语段

1、考点解读

①新闻类:拟一句话新闻、拟标题、写新闻导语

②概括信息类:记叙、议论、说明三种文体信息归纳

③提取关键词类:能提取展示文段主要内容词语

④下定义类:给出材料对某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总结

⑤意义归纳类:寓言故事、生活故事等意义的总结

用心 爱心 专心 7

2、热点分析,解题技巧

①新闻类:2009年山东 2008年北京

基本知识:新闻的概念、特点

新闻的构成:人物(事物)+事件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② 概括信息类:2010年山东(说明)2010年江西(说明)2010年浙江(议论)

基本技巧:并列关系——切分层次;总分关系——探寻中心

例(2010年江西)概括下列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用激光使水蒸气“冷凝”成为雨滴,称为激光造雨。研究表明,利用激光脉冲从空气当中的原子里分离出电子的过程有助于生成羟基原子团,这些原子团可将空气中的硫和二氧化氮变成能够“附着”水蒸气的凝结核,近而使水蒸气“冷凝”成水滴。这就和浴室的镜子表面出现水雾的原理相同。比起在大气层中撒播盐粒或碘化银颗粒的人工降雨方式,激光造雨是一种更加“清洁”的选择。此项技术尚处初级阶段,能否大规模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答案示例:激光造雨的定义、原理、优点及研究现状

③ 提取关键词类:

指在撰写正规论文时,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重要的词语。

(09四川 09天津 08福建)

④下定义类:09福建(心理咨询)09江苏(洼地效应)

方法技巧:内容上——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形式上——必须是一个单句

(2009江苏)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4分)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用心 爱心 专心 8

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地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地效应”:指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八、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1、考点解读:

选用句式:常结合衔接连贯,以客观题形式给定几个句子辨析选择。

仿用句式:给定仿写母本,规定话题或情境,涉及修辞、句式表达、照应等综合考查。

变换句式:变换句子的表达形式。

2、热点分析、解题技巧

选用句式:09湖南(选择对联)08安徽(选择语气最委婉的一项)

解题时,注意五个设题角度:句式是否一致、话题是否统一、气氛是否协调、逻辑是否合理、效果是否最佳。

仿用句式(含对联): 2010:全国Ⅰ、Ⅱ、陕西、安徽、浙江、山东、辽宁(7省)2009:全国Ⅰ、Ⅱ、安徽、山东、辽宁、湖北

①准确审题:注意题干的显性要求和例句的隐性要求。

例:(2010全国Ⅰ)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 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谦恭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题干的显性要求:话题、三句、比喻、句式

例句的隐性要求:修饰语与宾语间的恰当联系、修饰语的含义(好而不过、恰到好处)

②明确思路、三步完成:

用心 爱心 专心 9 例:依照例句,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好比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窗户。A 确定喻体:清风、细雨、清泉、流水、良药、利刃 B 选词仿写:围绕本体喻体相通、时间的作用操作

清风能吹散愁云、细雨能洗去杂质、清泉能洗涤污垢、流水能冲走回忆、良药能减轻伤痛、利刃能切除毒瘤 C 连贯成句:围绕“时间好比„„,它能„„”的句式。

变换句式:(2010没考,2009北京 重庆)

几种常见句式的变换: 整句和散句、肯定句和否定句、主动句和被动句、常 式句和变式句、长句和短句、重组句子

重点考查:长短句的变换

长变短: 一般是找出句子的主干,组成一个中心句,将修饰成分分层次独立成句。(如下例)

短变长:找出或组成一个中心句,将其它句子的内容变成修饰成分归到中心句里去。(09北京)

例:(2009重庆)用“帕格尼尼”开头,将下列长句改为四个短句。

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奇人。

九、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1、考点解读:

①掌握八种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②考查角度:主要考查修辞特点、效果,常出现在语言运用、诗歌鉴赏、文学作品阅读等题目中。

例:(09Ⅱ)17题: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

用心 爱心 专心 10 什么好处?(比喻、拟人)

2、掌握知识、灵活运用:(以比喻为例)比喻的特点,比喻的种类,比喻的作用(效果):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十、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1、考点解读:

①准确: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语气等方面符合表达目的(改正错用词句,拟写口号、广告语等);②鲜明:色彩(感情色彩、事物形象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而不含糊(拟写评论、演讲辞等);③生动: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拟写具体形象、新鲜活泼的句子);④简明:简要、明晰,说话不重复、啰嗦,明白无误(修改重复歧义);⑤连贯:分句间连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排序、写过渡句);⑥得体:用语要适应语言环境(对象、目的、话题、场合、情景)。

2、热点分析:

准确、鲜明、生动、得体、简明:联合考查,新题层出不穷

例:(2010湖北)给读书交流会“《红楼梦》诗词鉴赏”写开场白。

(2010重庆)根据师生登山情景代拟一段师生对话

(2010浙江)为参观世博园“零碳馆”拟写一份海报

(2009湖北)为喜欢的备选书名写出理由

(2009四川)为一张汶川大地震中抢救伤员的照片写几句话(2009安徽)为新春和教师办公室选组对联

(2009天津)为“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写一句推广语

(2009浙江)针对儿子拾到50元钱不一次上交,补写妈妈的一段对话

语言的连贯:六种思路——话题的同一性、事理的逻辑性、行文的照应性、分承的对应性、格式的一致性、组成的俗成性

十一、图表与文字转换

图文转换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并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它表面上看起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综合了分析、理解、筛选、变换、仿写、压缩等多种知识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11 正是这一点,使它很好的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也成为近年来高考的新宠。包括表文转换和图文转换两种。

1、表文转换:表格、坐标图、结构图、饼形图

① 解题步骤:

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

② 易失误点:

A 信息归纳多余或无中生有 B 信息遗漏或缺失 C 信息推断错误 D 答案表述啰嗦

2、图文转换:徽标类、漫画类

①徽标类: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炼,蕴含着丰富的寓意。

解题思路:

A 观察表象(徽标的各个组成部分)、抓住特点

B 围绕主题(哪一项活动、哪一个组织、哪一件物品), 展开联想 C 分析寓意(图案的某个部分体现何种意义)

②漫画类: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和幽默性的绘画,多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判或颂扬某些人或事。

考查角度:

A 说明漫画画面内容

B 归纳概括漫画寓意(含标题、主题)

解题思路:

A 审读画面,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人、景、物、事件、标题、文字信息)

用心 爱心 专心 12 B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信息——深入感知

C 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完成画面信息-现实生活)

5.高考历史备考辅导资料 篇五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2、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二、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对君主__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__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高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1.古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里程碑

造纸术

①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

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④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_,为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印刷术

①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868年)印刷的《金刚经》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__

①唐代发明,唐末用于战争

②14世纪初,__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

指南针

①战国时发明司南

②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了远洋航行,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天文学:

①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申在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

②唐代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

③元代郭守敬制成的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简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他编定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数学

①春秋战国——出现筹算计算法

②东汉——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制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③西汉——《周髀算经》在世界上最先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的特例

④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提出割圆术,圆周率为3.1416;南朝祖冲之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世界10

高考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1)重视社会人文问题,忽视对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即重视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

二、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1)高度发达的原因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

②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

③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在历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富有创造力;

⑤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

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

(2)没有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①固守农耕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②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__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以及环境气候、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成熟的市场

(3)启示:

①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6.高考历史备考复习知识点 篇六

一、原始社会

1.时间:从神话传说时代——夏建立之前

2.农业:

(1)农作物:北粟南稻

(2)生产工具:木、石、骨制,耒(lěi)、耜(sì)等。

3.畜牧业:家畜饲养猪、牛、鸡等。

4.手工业:养蚕缫(sāo)丝。

二、夏、商、西周时期

1.夏朝和商朝的政治

(1)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时间: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

(2)商朝:具有浓郁的神权色彩的王朝

时间:公元前16;都城:殷,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

2.西周的政治制度

(1)时间: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周;都城:镐(hào)京;

(2)分封制:

A 分封制的内容:土地、人口 B 分封的对象:王室宗亲、功臣、姻亲、先代旧贵 C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D 分封的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宗法制:

A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B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C 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的方式确定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关系。 D 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礼乐制:维护宗法制度的工具。

3.夏商西周的经济

(1)农业:

A 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材料是木、石、骨制,耒(lěi)、耜(sì)等。 B 土地制度:井田制。(名义上为国家所有)

(2)手工业:

A 青铜制造: B 丝织业: C 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由政府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多是军用品和奢侈品,不进入市场流通。

(3)商业:

A 商朝时期,职业商人产生。 B 周朝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

三、春秋战国时期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1.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

2.政治形势

(1)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使得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3.社会改革

(1)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的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这些改革实际上都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2)战国时期的改革: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改革

A 背景: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传统宗法分封制日益瓦解,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特权,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思想文化:士阶层崛起,受到重用,私人讲学风气兴起,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这些主张成为各国推行变法革新的思想理论武器。

B 魏国:李悝(kuī);楚国:吴起;秦国:商鞅变法 C 秦国:商鞅变法——变法最为彻底和成功的

① 背景: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无论是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② 措施:

经济方面——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政治方面——奖励军功,加强集权。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严厉禁止私斗;推行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

思想文化——加强思想控制。“燔(fán)诗书而明法令”;依据《法经》而制定法律;社会风俗改革,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

③ 结局:商鞅被害,新法未废。

④ 作用:

对秦国: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兼并六国逐渐成为秦国的战略目标,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对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所以后世有人说“百代犹得秦政法”。

⑤局限性: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的推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4.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1.农业生产

(1)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

(2)生产工具:铁农具、牛耕,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3)生产模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4)水利工程:秦国:都江堰、郑国渠

2.手工业生产

(1)私营手工业兴起:由私人经营,主要用于民间消费,进入市场流通。

(2)家庭手工业: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也有很少一部分进入市场。

(3)官营、私营和家庭三种手工业生产形态并存:官营为主导、民营和家庭为主体。

3.商业的发展

(1)私营商业的兴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

(2)重农抑商政策:盐铁官营。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1.百家争鸣

(1)背景:社会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

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

(2)含义: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诘难(jié nàn)、批驳。

(3)各家学派及主张——

儒家:

A 孔子:春秋鲁国人,没落贵族。

① 政治思想: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礼,克己复礼;贵贱有序,维护等级名分。

② 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中庸之道。

③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④ 学问:编撰“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⑤ 地位和影响: 对中国: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历朝历代加封了各种尊号。

对世界:孔子学说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古希腊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明清以后,儒学传到西方,对西方的启蒙思想有重要影响。

B 孟子:战国时期,没落贵族,《孟子》。

① 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建立一整套的政治学说——仁政学说,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

② 伦理思想:性善论。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人的内心本来就存在着善良的本性。

③ 价值观念: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④ 地位和影响: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后世称为“亚圣”。

C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

① 政治思想:主张“礼法并施”、“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思想。

② 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论观点。

③ 伦理思想:性恶论。

道家学派

A 老子:春秋晚期,楚国人,《道德经》。

① 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② 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是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③ 政治思想:倡导“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反对采用严刑峻法。

④ 地位和影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B 庄子:战国,《庄子》。

① 哲学思想:提出了齐物的观点,“齐物”就是齐一万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② 价值观念: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他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社会不公。

③地位和影响:继承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墨家学派

墨子,名翟(dí),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经》。

A 主张:“兼爱”(无等差的爱,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不分等级贵贱)、“非攻”、“尚贤”、“节俭”。

B 地位影响: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但战国之后就不再受重视。

法家学派

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贵族。

A 主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主张变法革新。

B 地位和影响:韩非子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A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B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科技成就

A 科技:指南针:战国司南

B 天文学: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有关于日食的记载;有关于彗星和哈雷彗星的记录,这些都是世界最早的。 战国《石氏星表》记载了测定的120多颗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C 数学:九九乘法口诀;度量衡;筹算计算法。

3.文字、文学、艺术

A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B 《诗经》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楚辞:是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代表作:《离骚》。

D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四)同时期的世界: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高考历史整理归纳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

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__,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__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制度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一、古代中国的政

二、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②国家的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__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鸦片。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

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强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③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四、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19签订。内容之一是赔款4.5亿两白银。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辛亥革命

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在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

1912年春,是中国历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__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④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

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__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__政变。

__失败的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高考历史复习备考策略

一、多看、多想、多练、多问

一旦拿起课本,就要人到、心到。看历史书,不能单纯地读故事,而要多加思考。做习题是巩固知识的最佳途径,做错的练习要及时解决,弄不懂就要发问。“问”的范围很广,可以与同学讨论,可以与老师讨论。

二、勤于记忆

记忆不等于背诵。若把背诵认为记忆,是不能牢牢记住知识点的。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采用以下记忆方法:

(1)阅读目录,以获得一个总的概要。阅读并识记每一章节的标题,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

(2)用有颜色的记号笔将重点的地方划出,或作重点标注。

(3)要学会归纳总结,把同类型的历史事件放到一起,学会比较记忆。

(4)经常回忆,重复检验记忆效果。

记忆要不断的反复,本人认为课后五分钟回忆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自习课或放学后抽半小时记忆当天的内容,这样能进一步消化当天所学知识,睡觉前简单回忆提纲也是很好的方法。以上的方法是个体的记忆方法,也可以采用群体的记忆方法。在课余空闲时间,找几位同学,一位负责发问,其他的抢答。这既有趣味,又有意义,并且记得特别深。无论固定性,还是随意性,只要坚持,才有成果。还有做笔记,要善于简单化、结构化、体系化,以形成网络知识结构,便于梳理知识点。

三、自制辅助材料

将某些知识点归类,摘录在一页独立的纸张上。这便于记忆。还可以以课本为主题,适当订阅有关历史的杂志和历史参考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这与课内历史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四、课堂教学多样化

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不仅仅在课堂上和书本中,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用学生喜欢的记忆方式记忆他们所喜欢的东西及知识。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用多媒体教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或者给学生观看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影片、纪录片,再现历史的某些场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2)让学生自己动脑。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所学知识框架、系统,然后进行评比。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在思考过程中进行记忆。

(3)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可以设一些奖项,来鼓励学生学习、记忆。

(4)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剧的创作,邀请学生和老师观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节目的编排过程中,查找资料、台词设计、舞台设计等程序都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7.高中历史学习备考策略 篇七

一、课本中非主体部分

所谓课本中非主体部分, 主要指课本正文楷体字以外的部分。包括:小字补充资料;文中插图、表格;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常用黑体字显示);课本正文下面的注释部分。总之,正文以外的部分都属于课本非主体部分。

二、课本中非主体部分在高考中的地位

我们首先了解近年的高考题:2012年高考文综考试

29.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立征,有立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制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权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2013年云南省文综高考试题

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2014年高考文综考试

24.周代分封制下 ,各封国贵族按“周礼” 行事 , 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在2012年的高考中, 有些题目是课本非主干知识的延伸,这些题目的答案均来自于课本的非主干知识,“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扩展或分析”(引自教材扉页“说明”栏),严格说不属于大纲要求的范畴。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考历史考题中非主干知识的比例有所增加。由以上所举例子可以看到高考虽然注重考查主干知识重点部分,但是考查的小字和表格,以及课本所附插图资料内容已经占了不容忽视的分量,并且历史选择题的分数比重也呈上升趋势,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课本非主干知识的延伸阅读。

三、复习对策

有一定量的分值不属于考纲重点考查部分, 但又不能忽视,怎么准备呢?这里介绍笔者复习时的几点做法。

1.在第一轮复习中十分重视。第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在这一轮复习中要求学生必须注意课本正文以外的部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加深他们对重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做到知识面丰富,课本知识掌握全面,有利于达到高考试卷要求。

(1)历史 (考试说明 )删去的 ,绝对不复习。

(2)与大字内容密切相关的 ,一定要复习掌握。

(3)属于历史常识性的 ,复习时要掌握。

(4)属补充性知识、离题目要求较远的 ,只做一般了解。

(5)属拓宽知识面、离子目录要求甚远的 ,不要求掌握。

2.在第二轮复习中忽略。第二轮复习重点在于专题总结 ,学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且全部要求等于不要求,复习必须有重点。所以在这一轮复习中,不必复习正文以外的部分,可以看看表格,小字就不必看了。

3.在第三轮复习中重拾。这一轮复习是重新回到课本中。学生可能不止看一遍课本, 只要重新温习正文以外的课本知识,即可应对高考。以上是笔者在多年历史复习课中关于课文非主体部分内容的一点体会和认识, 在高考备考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当之处,期望能与大家共同深入探讨。

摘要:近几年,历史高考难度逐年增大,参加高考的学生需要为考试不断扩大知识面。作者以多年教学经验为依据,总结了一些历史复习经验,为历史高考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

8.高中历史备考复习策略 篇八

一、立足基础,把握规律,构建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

有的学生认为二轮复习是专题复习,侧重于背景知识及重大结论的分析。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就可以不看了,这是非常危险的,势必影响到理解能力的发挥,可中学历史洋洋洒洒近百万字,不分主次记也无必要,怎样才能有效把握。

第一,以阶段特征为中心,把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紧紧联系在一起。如: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阶段特征是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斗争;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以国共关系主要矛盾为主线,把这一单元的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等待着和下一个问题并联。这些关系中还蕴涵着许多理性认识,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及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以及矛盾转化所需的主客观条件,时势与英雄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把握规律。如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原因,元末农民起义的原因陈述就是一个正式:元朝末年统治黑暗,经济崩溃,黄河决口,灾害连年,虽然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情况,但这是一个共性。

新事物的产生,中外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中国无产阶级反帝反封斗争,都应该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全面挖掘。

归纳这些潜在的“定理”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第三,构建知识网络,清陇拔节。我们以大专题为背景,以考试说明单元为主线,以小专题学科内热点专题为主讲内容,回扣教材,查漏补缺。

如:世界史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

大专题之一,“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下设计了在此阶段的两个小专题:①资本主义经济大生产中的萌芽阶段;②形成中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中的文艺复兴。

通过对第一个问题讲解,使同学们回忆基本概念:社会分工、经济结构、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商品经济、商业资本等;重大结论:国内外市场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上升到理论认识: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经济的发展导致人民思想观念和阶段关系的变化,引起第二个专题,从第二个专题中认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但社会的重大变革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的。

二、以思维训练为中心,注重多种功能的培养

(1)提供背景材料,培养材料解析能力

一般材料解析能力是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从未学过的历史材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由此形成相应认识的能力。如《戊戌变法》:“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

①要读懂材料文学的含义,搞清材料的基本面貌,如:时间、地点、史实,及哪项变法的内容。

②要联系史实和背景进一步理解材料内在的意义,“政治上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③综合运用有效信息作依据放在特定历史背景中去认识和阐述历史:“虽设议院,定宪法主张不同,但已感激涕零”,表现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高考材料碰住原题微乎其微可以说无,只能通过程序性讲解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提高解答这一类题的能力。

(2)结合地图、插图、数据、图表等培养学生用图表能力

如:《世界史政治格局的演变》一节中,要着重了解从美国和前苏联两霸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内容,这就要求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图入手,综合分析它们的政治制度,经济特征,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军事实力等各项因素,对其国家社会制度的沿革演变;政治与攻势联盟的巩固或瓦解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深刻影响。

(3)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看到题应得天独厚判断一下它的归属。如是问答型要点全,还需要展开,高度概括,如:2000年文综测试题35个。如果是解析型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2001年文综测试题40个,第⑴问答案不是唯一,通过这种题型分析使同学们看到罗列史实的人是没有前途的,重在结论的理解和分析。

(4)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是指能够用发展地相互联系地一分为二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比如说经济全球一体化问题的认识用矛盾的观点看,它有利有弊是一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它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来说它对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有

利有弊且利大于弊。大挑战意味着大机遇,孕育着大发展,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就充分表明每一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和无法回避的现实中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趋利避害,谋求更大发展。

三、增强历史老师的时代感

近两年来综合能力测试题,都以现实生活中的重点,热点,焦点问题为载体命题,强调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我们也应该保持对重大时政敏锐的洞察力,我们这政治老师研究出20个热点问题,印发背景材料,每周写一小论文,这我也参与看,收获不少。比如:就热点问题“农村改革欲破胶着状态”一目中,讲到现在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就在税费改革,并举例从2000年起安徽率先在全国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试图通过将不规范的收费,转变为规范的收税减轻农民负担,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德政,农业地位,农村教育体制等等,我就以材料为背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中国史税制改革的变化,也就是用历史的眼光去看今天的热点问题,这种题引导和鼓励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未来,内容可能不很深,但必须全面掌握。

最后,我们本着根据《考试说明》来确定复习范围,根据学生的弱点来确定复习方法,根据高考的动向确定复习方向,以杨子坤老师提到的五个中心,七类综合,七个焦点问题为基础进行高考最后冲刺。

上一篇: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下一篇:车间主任竞聘稿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