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设计 篇一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教学重、难点
1.练习听唱、模唱记忆歌曲的旋律,唱好歌曲。
2.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具有船工号子风格的歌曲,羽调式,由两个乐段构成,每个乐段由一个乐句的衬词和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段开始的衬词,好像是船工的号子声把我们带到了宽广的长江三峡。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由上下两个问答的分句构成,上下旋律基本上围绕着
三个音进行,下句同上句的节奏基本相同,最后结束在不稳定的徵音上,为进入第二乐句作了准备。第二乐句也是由上下两个分句构成,上句的旋律同第一乐句的基本相同,下句经过变化又回到了主音上。由于第一乐段基本上是围绕着式特征非常明显。
第二乐段也是由两个乐句构成。在结束句倒数第二小节中,二分音符之后用了一个四分休止符,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使歌曲显得更加亲切,突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观看介绍长江三峡的视频。
(1)欣赏歌曲《川江号子》。(2)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二、学唱歌曲
三峡不仅险峻,而且还有它特有的美丽景色。现在,三峡工程又让世界的目光聚集到这里,生长在三峡边的孩子们也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
1.初听歌曲:了解歌曲的情绪及音乐风格,学生从整体感知音乐。教学要求:
(1)学生听辨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情绪。
(2)在欣赏歌曲《川江号子》的基础上,感受本歌曲具有号子特点的音乐风格。2.再次聆听《三峡的孩子爱三峡》音频。
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2)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3.带着这两个问题,学生听录音范唱。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歌中唱了船儿赶路、鸟儿敲屋门、大坝、娃娃、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等等。这首歌曲分为两个乐段。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三峡是万里长江中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三峡美丽的景色让三峡的孩子更爱自己的家乡──三峡。
4.学习歌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歌曲学习
(1)学生分组,分段学习歌谱。
(2)小组汇报演唱,针对出现的错误和难点问题,老师及时解决。
第一乐段
三个音发展的,因此,羽调式的调 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轻快地唱,节奏把握准确,进一步强调歌曲中的休止符。注意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第一拍和第三拍要强一些,一个音一个字,要唱得有力,好像驾驶着小船在波浪中前进,要体现出劳动号子的风格。
第二乐段
学生在学唱过程中,要唱好歌曲结束句倒数第二小节的旋律。在这个小节中,二分音符之后用了一个四分休止符,演唱时用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能使歌曲显得亲切。
5.学唱歌词。
指导学生唱好歌曲中的衬词。(老师和同学们交替配合演唱衬词“吔依吔依”。)6.歌曲处理。
第二乐段音区明显提高,显得热情而高昂,在力度上应稍强一些。7.设计演唱形式。
教学要求:劳动号子在演唱的时候一般都是一领众和的形式,起到统一劳动节奏,鼓舞情绪的作用。学生分组讨论,这首歌曲如何分成领唱与齐唱的形式进行表现。
8.聆听《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伴奏,演唱歌曲。
三、展示有关三峡的音乐
播放古诗歌曲李白的《下江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及现代创作歌曲《长江之歌》。
四、课堂小结
三峡是我们祖国的骄傲,它不仅有奇特的风光,而且有丰富的水资源。我相信同学们通过学唱这首歌曲,会更加热爱三峡。
2.三峡之秋的教学设计 篇二
探究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探究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描写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探究学习的过程:
一、赏图入境——观景(4)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走进三峡去欣赏那壮美秀丽的风光,领略三峡独特的魅力。请看屏幕?
师:看了三峡美丽的风光,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是啊,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而三峡秋天的美景更是美不胜收。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方纪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齐读课题。
二、品读感悟——赏景(6)
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三峡之秋的?并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来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三峡之秋?
(生答师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
师:是啊!课文按时间顺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风光秀丽的动人画卷。你最喜欢哪个时候的景色?能简要的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吗?
(生说)
三、合作探究——议景(重点)(20)
师: 看来,同学们的欣赏角度不同,审美趣味也不一样,下面请你们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合成小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合作学习、交流探究。(开始分组)
在学习之前,老师给你一个阅读提示,请看屏幕:
问题导思:(课件出示)
(1)三峡的早晨(中午、下午、夜)介绍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三峡的早晨(中午、下午、夜)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探究结果展示: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交流的结果展示出来,看看哪一组同学先发言。(1)“早晨”小组
1、学生汇报
(板书:明丽)
2、学生朗读
师:听了你们精彩的汇报,你们能通过朗读把三峡早晨明丽的景象表现出来吗?(点课件)小组齐读
(2)“中午”小组
(板书:热烈)
师: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请看屏幕
你们一定也被这热烈的景象吸引了吧,谁来把这热烈的景象读出来? 个人读——小组读
师:让我们满怀激情,一起来把这三峡之秋的热烈气息朗读出来吧!(齐读)
师:其实现在我们很不容易看到这样的情景了,因为三峡工程的修建改变了长江三峡的面貌,“高峡出平湖”,三峡展现出了新的美。
(3)“下午”小组(板书:明净)
师:下午的景色这么明净这么美丽,谁来读读这段?(个别读——小组读)(4)“夜”小组(板书:宁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体会体会夜晚这种宁静而迷人的景象。
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了三峡之秋早晨的明丽,中午的热烈,下午的明净以及夜的宁静,从早到晚,长江三峡给我们展示了它不同风格的成熟之美。你们喜欢三峡的美景吗?你喜欢什么时候的三峡,你就读读相关的段落,把你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读出来。(板书:喜爱)
四、拓展交流——说景(5)
师:大家已经非常了解三峡秋天的美景了,其实三峡那里还有许许多多美丽、迷人的景物。我们很多同学也从不同的途径搜集到相关的一些资料,你们愿意说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吗?
(生说)
五、小结 师:你们搜集的资料真丰富,介绍得非常好,老师也向你们推荐几个网站,(课件)你会了解三峡更多的秀丽风光,你会知道三峡更多的风土人情,你会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六、练习:请大家再自由美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语句摘抄到本子上。板书设计:
三
早晨 —— 明丽
峡
中午 —— 热烈
喜 之
下午 —— 明净
爱 秋
夜
3.《三峡》教学设计 篇三
《三峡》节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 江水》,虽然只有一百五十多个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然后写三峡在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最后以令人荡气回肠的渔歌做结尾。全文景物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景中融情,情随景迁。简洁精炼,生动传神,融入了作者的细腻情思,是人心与自然的交融,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
基于此,我把本课的目标设定为:
1.多形式朗读,理解文意,积累重点文言实虚词。2.品读语言,感受三峡壮丽风光,学习写景方法与技巧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课前配乐播放与三峡有关的视频、诗文或图片介绍等,让学生在休息之余,伴着美妙的音乐欣赏有关三峡美景、美文,无形中为《三峡》的课堂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选择的是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中有关“三峡”的片断。
滚滚东逝的长江犹如一条艺术的长廊,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换的四季,涌动的江流,耸峙的山峦,无不激发着诗人、画家的情思与灵感。下面让我们跟随郦道元走进令人心驰神往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下注释1,并圈画出关键词语、重要文学常识等。
师补充:郦道元是一名散文家,更是一名地理学家。热爱祖国山川,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志,而且是一部山水游记、民俗风土录。说他是地理志,就得先来了解一下《水经》。《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河流水道的专著,旧传为西汉桑钦所作。原书列举大小河道 137条,内容非常简略。郦道元搜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和他游历的见闻,为《水经》作注。将《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并大为扩充,介绍了1250条河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峡》就是在“江水又东”后面所注文字的第一段。(幻灯片:郦道元: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是为河流水道专著《水经》作的注释,它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三、初读,正字音
首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课文,努力做到字音准确。并随时标画出自己认为生僻难读难写的字。其次,学生板书生僻字
然后,教师出示本课重点生字,齐读强化,并当堂书写。
(幻灯片: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曦月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绝巘 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 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再读,明节奏
1.文言文读准字音还不够,掌握好停顿也非常重要。也就是要读出文言课文的味道。怎么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呢?可以先提示给学几种方法:比如要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读出四字词语的节拍,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节奏、拖音、节拍、顿音,把这些处理好朗读就会有音乐之美了。
(幻灯片 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
读好四字词语的节拍
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比如领起词的拖音:
(幻灯片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
比如四字词语的节拍:(幻灯片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比如特别之处的顿音:(幻灯片 清|荣|峻|茂 沿|溯|阻绝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其次,根据老师的提示,让学生再次自主朗读课文,注意把握停顿节奏 然后,个别读展示,师生共同点评指导。最后,齐读体会。
五、析读,通文意
1.先让学生小组合作,结合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并标划出疑难之处。针对疑难,小组内先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再交给全班,必要时老师适当点拨提示,比如 提示学生译文六字口诀:留、换、调、引、增、删。
2.其次,同位间合作,一人读一人译。然后,个别展示,师生共同点评指正。
六、赏读,悟写法
1.剖出问题,组内探究交流。(幻灯片
问题探究:作者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为了突出景物特征,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或技巧?)
教师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交流讨论发言。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可以随机追问学生重点词的理解、重点句的翻译、赏析某个词字用得好,体会描写方法技巧等等。当然赏析的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力求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比如:
(1)当学生赏读(幻灯片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处时,很显然写出了山的连绵高耸。老师随机提问再次强化重点词语“略、阙、自、曦”。并随机追问:①这些特点通过那些字眼体现的?朗读时需要重读的字有哪些?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并没有点到山?为什么认为是写山的句子?(侧面烘托)
赏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本段。语速节奏尽量舒缓些。
(2)再比如,学生赏读到(幻灯片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一段时,学生能说出写夏季水的凶险迅疾。
教师可以补充小知识:(幻灯片三峡在冬季时水位在零米左右,到夏季就在三十二米左右。到水位达到三十四米的时候,就得封峡了。在封峡期间,任何航船都不能通行。因为水势特别凶,江心凸起,江水横卷巨浪,直冲两岸。或是形成巨大的漩涡,不但木船不能通行,就是轮船也要停航。)
追问:为了突出水的凶险迅疾,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怎样通过朗读展现夏水的凶险?提示:语速快,读出激烈紧张的感觉。(3)当学生提到第三段时,不妨重点以第三段为例,重点赏析描写景物的技巧方法等。这一段写春冬季节的景色。除了写水还写了写山树木草。总的来说写出了三峡风光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
教师可以追问:让学生选择其中一句或一个词、一个字,具体品析琢磨看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这一段刻画景物上有什么技巧?
例如
① “素湍绿潭”,写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潭水,写出了水的色彩斑斓。另外湍是急流,潭是平静的水,还有形态之美。
②“悬泉瀑布,飞溯其间”,写出瀑布泻落的动态特点。“飞”字写出了速度,力度。“悬”字凸显瀑布之高,飞流直下的气势。
③“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影子,写出了它的静态。
④绝巘多生怪柏,“绝”字更凸显山之高,“怪”字写出了树的怪异奇特,千姿百态。
⑤另外,回清倒影和悬泉瀑布,一个是回旋的清波,另一个是飞流直下的瀑布,都是写水的,但又有高下之分,有形态之分,有色彩之分,作者写这两处景物,观察视角不同,一个往低处看,一个往高处看,八个字写出了丰富的角度。
在赏读的基础上,老师小结:
这一段写景层次清晰。先点时令,“春冬之时”是总写时令。然后写江水,然后写山岩,最后是对前面景物的总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总起――分写――总说,层次清晰,情景交融。
选景时有重点。撷取景物的一角,着力描绘。有山,有水,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观察视角有变化。同样写水,从俯视的角度写的是素湍绿潭,从仰视的角度写了悬泉瀑布。
景物之间有映衬。写潭水,写倒影,增加层次;写山,写山顶上怪柏;山上的瀑布。瀑布和山映衬,绝�和怪柏映衬,倒影和绿潭映衬,所有的景物互相映衬。
语言生动又精炼。“回清倒影”“飞漱”,还有“怪柏”,都很生动。
“清”“荣”“峻”“茂”四个字概括出了不同景物的美点。
这些都是我们在平时的写景作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
幻灯片
山 ——连绵高峻 ——平静舒缓 三 峡 夏水——凶险迅疾 ——激烈紧张
春冬——色彩斑斓 ——轻松晓畅
秋 ——“涧” ——沉重悲凉 注意: 写景有层次 选景有重点 视角有变化 景物有映衬 语言要生动
七、美读,咏真情
连绵的群山,雄伟的屏障,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苍翠的怪柏,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示着三峡的奇美景象。
1.听《三峡》配乐朗读,感受三峡之美,体会意蕴真情。(幻灯片播放课文朗读视频)
2.男女生合作美读全文,要求注意节奏,把握语速,体会情感。男生读1、2段,女生读3、4段。
山 ——连绵高峻 ——平静舒缓 三
峡 夏水——凶险迅疾 ——激烈紧张
春冬——色彩斑斓 ——轻松晓畅
秋 ——“涧” ——沉重悲凉
八、作业 1.背诵全文
4.《三峡》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设计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中学 语文组 谢晓军
【课程分析】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这篇课文自身相对于其他文言文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沿溯阻绝”,“清荣峻茂”的理解。【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习惯,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易于在朗读、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方面进行启发与引导。但由于所接触的文言文较少,对文言文学习方法、技巧的生疏使大部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欣赏仍有一定困难,仅仅着眼于借助工具书对字、词、句的翻译和对文章的背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和兴趣普遍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本节课从创设教学情意场入手,让学生在诵读中学习轻松掌握文言知识培养、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做到以情激情。【学习目标】
掌握文章重点词句的解释及结构。通过反复富有感情的朗读,获得情感体验,领会景物特点,品析优美的语言。继而通过学生个性设疑,加深对课文的探究品味。【设计理念】
对于文言文,诵读总是主旋律。熟读、美读可以促思,可以怡情,可以悟理,继而实现以“诱”达“思”的目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更是以学生个性体验为主线的,因此本课主要采用以学生诵读、讨论、感悟为主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个性、情感朗读,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会学习中的自信。以求学生能体味文言之趣,感受文言之美。【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以六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作者和三峡的资料或图片,要求学生对作者及三峡有初步了解。
2、搜集有关长江或三峡的诗句。
一、情境引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长江三峡更是神州山水中的瑰宝,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这里,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才女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你都积累了哪些关于三峡的诗句?
1、生交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实物投影展示)
„„
2、师生共读诗句。
意图:借助古诗词营造文学氛围,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通过师生共同诵读,既紧密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古香古色的语感中初步了解三峡的特征。同时为课堂创设良好的诗意情境,激发学生的诵读动机。
实录:在老师的带领下所有学生都能放开声音诵读。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能刻意读出诗歌的情感。
二、明确目标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文言文——《三峡》。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
1、掌握文章重点词句的解释及结构。
2、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领会景物特点,品析优美的语言。
3、通过个性设疑,对课文探究品味。生:齐读目标。
意图:强化学习的目的性,为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指明方向,奠定基础。
三、朗读课文 共同体验
(一)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1、同桌之间合作朗读,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一人大声朗读课文,一人指出朗读中读错的字音和读不好的节奏。
意图:充分体现动手做,动耳听,动眼看,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实录: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是学生长期以来非常熟练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学生非常投入,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全班交流发现的问题,教师强调补充。多媒体展示:
(1)易读错的字音和难于理解的字词:
quē zhuàn zhǔ cháng
líng
略无阙处 哀转久绝 属引凄异 泪沾裳 夏水襄陵 ..... tuān
yǎn
sù shù
素湍绿潭 绝 巘 沿溯阻绝 飞漱其间 ....(2)易读错的节奏:
沿/溯/阻绝 清/荣/峻/茂
实录: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其整理的纠错点,其他同学记录、订正、补充。课堂气氛较活跃。
3、全班齐读课文。
明确要求:可以读慢一些,一定要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意图:切实抓好文言词语的学习,这是诵读、学习好文言文的第一步。
实录:同学们读得字音准、节奏清,树立了朗读好本文的信心。相信随着同学们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并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一定会朗读得更好。(二)指导情景朗读,读出景物特点。
1、指导诵读第1自然段。(1)找一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2)其他学生点评诵读。
引导学生从抑扬顿挫,韵律特别是有没有体现出景物特点来进行点评。(3)教师引导点评:
问题1:哪些句子写出三峡山的特点?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问题2:它们分别写出山的什么特点?(连绵,高峻)问题3:我们应该用怎么样的语气和语调读出这些特点。
生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要读出山的连绵,声音就应该稍微延长。生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要读出山的高峻,声音就应该稍微抬高。问题4: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对文章内容有什么作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从侧面突出山的高耸入云,应读出赞叹之意。
2、师范读第1自然段。
要求:注意听出语气的变化。可以轻声跟读。
意图:教师的动情范读可以将学生吸引到文本之中,感染学生语感的形成。实录:学生在倾听的同时随老师的手势和语气轻轻的跟读,专注而投入。
3、找一名学生再次朗读第1自然段。
意图:检验朗读指导的效果,及时反馈。动情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式。此环节设计意在强化学生的诵读技巧和能力,为下一步个性、情感朗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奠定基础。
(三)小组自读品味,朗读展示。
实录:高山总需有流水陪衬,才显得灵气十足,可以说水是山的灵魂。文章2、3、4自然段内容都与水有关。同学们不妨选取你最欣赏的一段写水文字多读两遍,悟悟其意,感知其美,读出景物的特点。
1、小组互读:
以六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取一段,互读互评,看谁读得好,读的有情味。等会儿推荐到班内朗读。
(生分小组朗读课文,师巡查,了解进度。指点分析各个季节水的特点。)
2、阅读展示:
大家读得有声有色,很多同学已经读得非常棒了。我们一起来分享阅读成果吧。谁第一个来读? 实录: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各小组争相展示。在小组展示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引导。A、夏水:
提问1:我们应该读出夏天水的什么特点?
生1:水非常大。
生2:还应该读出水流非常快。提问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1:“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说明水大,将江内小岛都淹没了。
生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说明水的速度非常快。
提问3:既然江水湍急,我们朗读时语速应该怎样?也应该适当加快。两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进行对比点评。
生1:朗读节奏的变化不明显。前两句体现水之大应该将声音放高。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开始体现水之疾,应该将语速加快,一气呵成。
生2:“沿溯阻绝”读的还有些问题。“沿”和“溯”中间应有短暂的停顿。生3:虽然写的是水流之疾,但也不能过快否则就会影响文言文的味道。
实录:在文言字句的理解掌握和第一自然段朗读指导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会从语气、语调上表现景物的特点方面进行点评。
实录:我们如果把此时的水想象成一个人的话,就像一个血气方刚、强壮有力的小伙子。那么就请我们班的小伙子们用稍快的语速,读出它的速度与气势之美吧。(男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提问4: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夏水的特点? 板书:水涨流急。实录:学生的展示是学生自主体验的成果反馈,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但展示过程却总会出现条理不清晰,还有不准确的地方,此时教师的引导就显的非常重要。B、春冬:在第一自然段朗读指导和第二自然段小组展示指导的基础上学生合作对课文其它内容进行朗读展示。
实录: 我们组朗读的是春冬之时的三峡。春冬之时的三峡“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让人读来心旷神怡。所以我们朗读时用较为柔美的声音。小组内女生分句朗读。其他小组进行补充、点评。大家一致认同些时之景与第二段形成对比,更像一个温柔娴静的女子,所以读时语气还应该舒缓些。继而全班女同学用舒缓柔美的语气语调,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了春冬三峡的良多趣味。
此时小组内的朗读在合理运用语气、语调的基础上已经开始注重通过符合景物特点的朗读形式和技巧来增强朗读的感染力。这种主动的变化,体现学生朗读意识和水平的一次提高。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春冬景色的特点? 板书:清荣峻茂 C:秋:
实录:秋天的三峡是最不容易读出景物特点的内容。主要从想象、感悟上来进行指导。由刘禹锡《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引入情景,设计两个问题:秋天的三峡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为什么秋天的猿鸣听起来悲哀?结合“林寒涧肃”来理解“寒”便生凉意;“肃”有寂静清幽之意使人顿生孤独;听闻猿鸣长啸便不由哀从心生。(1)既然是哀婉,我们读得时候注意语调要低沉些。教师这里可以范读。(2)用一个词来概括秋景的特点? 板书:水枯谷凄
3、齐读全文
要求:注意读出层次变化。(第一段齐读,第二段男生读,第三段女生读,第四段齐读)意图:此项环节设计意在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反馈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概括能力。
三、个性质疑,探究品味。
(一)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疑。教师参与小组活动。
实录:常言道:学贵有疑,说的就是提问。其实提问有两种:可以是明知故问,为的是提醒别人注意;也可以是有疑而问,为的是使自己正确理解。请大家小组合作阅读课文。每小组由一人来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提出自己的问题。选一名写字速度快的同学做好交流记录。
意图:培养学生设疑问难的能力和相互交流讨论学习的习惯。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讨论中体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动口议的能力。
(二)展示学习成果
选一个小组展示组内交流成果。
实录: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认真的倾听并做好记录。其他小组不时打断其发言进行补充和提问,课堂气氛活跃。
(三)问题探究
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划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余秋雨
结合郦道元生平资料谈一谈他何以能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
意图:把文本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用稍有深度的问题牵引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作者的了解,从而获得能融入自己生命的收获。
实录: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各抒己见,气氛达到高潮。
五、总结学习收获
问题1: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实录: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体现个性见解。问题2: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学习的呢? 实录: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同桌交换意见。生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生2:注重字词的锤炼如:“清荣峻茂”四个字写也了四种不同的景物。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焦作的青天河被誉为“北方三峡”相信大家有不人去游览过。借鉴本文的写法试着写一段精练的文字吧。
意图:课内兼课外的作业,围绕地域特色,训练学生的观察、构思和书面表达能力。
课后反思:
本节课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结合文言文自身特点,创设尝试情境,把体验、感悟、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亲近文言文,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情感体验,在个性体验中回归至对文本的情感朗读。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到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即:读准音节——读出特点——读出味道。将文言字词的积累和文言语句的理解溶入到朗读过程中,使学生在轻松的诵读中自然接受文言知识,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枯燥感。
5.《三峡》教学设计 篇五
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能按照老师要求做到预习,理解能力较强,本班为课改年级,通过一年的训练,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课堂表现活跃,能与教师密切配合,学生之间能相互合作。这是设计本课教学活动的基本思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重视朗读训练.
3、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读-译-思-用-背
四、教学媒体: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掌握字音(投影)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沿溯(sù)飞漱(shù)属(zhǔ)引
(三)运用竞赛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竞赛辨明词义(投影)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相互质疑
(四)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注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争取背诵。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奇景。1、师: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三峡》.
2、学生结合注释1了解《水经注》.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教师用投影片更正字音.
4、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5、男女生竞赛,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6、学生相互质疑。
7、教师范读
8、学生齐读。
9、教师指示节奏。
10、学生再读课文,抽读。
11、教师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学生课前预习较充分,竞赛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应一直贯彻下去。部分学生在朗读节奏停顿上,能力较差。而课标要求程度,故应加强学生朗读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想像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布局的巧妙。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三)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四)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投影仪显示文句)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3、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五)根据图片,描绘美景
(六)提示性背诵
(七)布置作业:与《早发白帝城》诗文对读。
(八)总结全文
1、学生可读可背课文。
2、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
3、学生分组读课文,读出情感。
前三段学生应读出赞美语气,但语气有所不同,最后一段读出悲凉的气氛:
1段:语气稍高昂,语速中。
2段:语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3段:语气舒缓,语速稍慢。
4段:语气稍低沉,语速稍慢。
4、师生共同品味写景的妙处。
5、据教师出示的三峡图片用语言加以描绘(要求用上文中词语)
教师先作示范,学生写作后全班交流。
6、教师根据课文分析提示性让学生背诵。
7、教师布置作业
6.《三峡》教学设计 篇六
知识目标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对照注解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2、积累一些文言知识,包括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
能力目标
1、通过文言知识积累,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咏体会,获得美的享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把想像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难点】
通过品析语句领悟三峡的雄壮美、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并且能用语言把美描述出来。能够掌握一些描写景物的技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训练朗读,积累文言知识,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理解能力。
一、导入:
二、读一读,读通文意
1、初读:生速读课文,理出课文生字,借助工具书解决。师检查字音。
2、顺读:根据学生读课文出现的节奏问题,老师加以指导。解决学生朗读出现的问题。
3、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意。
4、赛读:男女生比赛朗读,加深理解。
5、齐读:理清内容。
三、作业
1、整理文言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品味文章美点,探究文章写作技巧,学以致用。
一、导入
以“三峡”视频导入新课。
二、说一说,说出美点。
1、你能用“三峡的________美,美在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吗?
学生思考,然后发言。
如:三峡的山美,美在雄壮,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悬崖,层层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阳光。
……
教师点评小结。
2、播放三峡图片,再次感受三峡的美。
三、品一品,品出技法。
三峡的这些美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法将它们表现出来的呢?如:
文章句式美。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收放自如,很有节奏感。
文章修辞美、文章妙在语言精练……
学生思考发言,教师小结。
四、小结
本文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五、绘一绘,绘三峡美景
语文活动设计:我是三峡小导游
1、活动要求:人人都是小导游,紧扣课文内容,适当选择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或学过的有关诗文,发挥想象写一段情文并茂的导游词。
导游词设计范例:(多媒体视频出示)
2、学生交流,进行小组间合作。
3、交流反馈。
六、作业
1、根据课堂活动整理导游词。
7.《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篇七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读课文)指名汇报:三峡的秋天有美丽的橘柚树,:三峡的秋很美
师:作者之所以把三峡的秋天写的这么美,是因为他恰当的运用了许多词语,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陌生或者喜欢的词语。生汇报
师:老师也把这些词语总结出来,请大家读一读。:(橘柚,累累,显露,陡立,驳船,金鳞巨蟒)
师:三峡的秋天是从哪开始的呢? 生齐答:橘柚树
是呀,橘柚树的变化告诉我们三峡的秋天真的来了。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秋天来了橘柚树都有哪些变化呢?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汇报。
是呀,当树叶由绿变黑时;当果实由青变黄时;当果实散发清香时我们知道三峡已是:“秋天了!”(生齐答)师:此时,三峡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生:成熟。师:在下面的每一段了有这样一个词概括了这一段的景色。
师:三峡的秋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汇报:早晨,中午,下午,夜(师板书)
师:我们先看描写早晨,下午,中午的句子,一定有你喜欢的段落,请小组合作学习,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你的伙伴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在学习中大家完成如下的问题:这一段中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读给大家听。学生学习汇报
生一:老师,我喜欢中午的三峡,因为它波涛汹涌,像金鳞巨蟒,学生读这句话,师生评价,读中感悟。
(用这种方法学习汇报下两个自然段)师随机板书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三句话。(课件出示这三句话)请同学们轻声读这三句话,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了前两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后面一句是拟人。
师:是呀,这位同学是从修辞的角度感悟的。你还有什么发现呢?师启发回答:长江每个时段的变化很大。
师:是呀,长江气象万千,变化多端。此时长江的夜终于来了。长江的夜晚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4.5自然段,画一画作者写了三峡之夜的哪些典型景物? 生汇报:有渔火,灯标,驳船,月亮 师:那什么是长江的眼睛呢? 生:渔火和灯标
师:是呀,夜晚来临了,长江这亮了那也亮了,一切变得那么寂静,你能读读这句话,读出静的感觉。生读,师生互评
师:在这静静的夜里,突然传来了驳船的汽笛声,划破了夜得沉静。这是什么写法呢,(学生答不上来),有句古诗也用了这种写法:“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用动的事物把环境显得更静了。生答:以动衬静的写法 女同学齐读这一段
师:在这美丽的三峡秋夜,有一种景物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生齐答:月亮 师配乐范读第六自然段描写月,同学们边听边想,三峡的月亮与别的地方的月亮有什么不同? 生汇报:三峡的月亮来的迟。师为什么来得迟? 生:因为峡谷太深
师:月亮是怎样升起来的呢,有这样三个词连接了整个月亮升起的过程:起初„不知什么时候„就在这时„,谁能读一读? 生读,师指导,配乐读 生配乐轮流每人读一段 师总结:“百里峡江诗万首”历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歌颂三峡的篇章。(课件出示:毛泽东的《游泳》,古诗《早发白帝城》,神女峰的传说,长江三峡水电站,边播放以上图片边播放《长江之歌》
8.《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篇八
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三峡,对吧?你知道在哪里?
健康:有三峡水利工程;风景是美丽的。
老师:老师也带来了三峡信息。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它始于青藏高原,流经四川盆地,冲开山脉和河流,形成一个宏伟的大峡谷。长江三峡是长江是三峡最大的河流。有邱塘峡谷,吴峡和西岭峡谷两侧的壮丽景色,总长191公里。
老师:长江三峡像一幅壮丽的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三峡秋天,了解三峡秋天的魅力,(黑板主题,阅读主题)
老师:你看过这个问题吗?健康:三峡的秋天是什么?为什么作者写三峡的秋天?三峡的下降必须与我们的下降不同。
老师:好的你的问题,我们一起去了文本。
请学生自由阅读的文字,阅读边思考: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阅读文本)
提名报告:三峡秋季有美丽的橙柚树,三峡秋天美丽 老师:为什么三峡作家写的这么美丽的原因,因为他正确地使用了很多字,要求学生阅读你认为奇怪或喜欢的文字的文字。
健康报告
老师:老师也总结了这些话,请阅读。:(橙葡萄柚,累,暴露,陡,驳船,金鳞python)
老师:三峡的秋天从哪里开始?
健康A:橙葡萄柚树
是的,橙葡萄柚的变化告诉我们,三峡的秋天真的来了。问学生们阅读第一个自然节,想想秋天到橙色柚树有什么变化?
学生阅读第一个自然节,报告。
是的,当叶子从绿色到黑色时;当果实从绿色到黄色;当水果香味当我们知道三峡是:秋天!(健康)
老师:在这一点上,三峡倒是什么?健康:成熟。老师:在下面每一段都有这样一个字总结了这一段的观点。
老师:三峡的秋天是什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文本,找出时间的词来看作者是以什么顺序写的。
健康报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分部书)老师:我们看看上午,下午,中午的句子,一定有你最喜欢的段落,请团队学习,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你的伴侣,你也可以读老师听。
在研究中我们完成了以下问题:这一段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读给大家听。
学生学习报告
健康一:老师,我喜欢三峡中午,因为它粗糙,像金鳞python,学生阅读这句话,老师和学生的评价,阅读情绪。
(以这种方式学习报告下两个自然节)老师随机板书
老师:我们感谢三峡早晨和晚上的风景,在文章3.4.5自然段有一个描述的长江句子,你可以很快找到它吗?(学生寻找,绘画)报告
老师:让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句子。(课件生产这三个词)请学生轻轻地读这三个句子,想想你发现什么?
学生1:我发现前两句用隐喻修辞方法,其次是一个人。
老师:是的,同学是从修辞学的角度。你找到什么?老师启发答案:长江每一次都有很大的变化。
老师:是的,长江 气象,各不相同。在这一点上,长江之夜终于来了。长江的夜晚是什么?请各位学生免费阅读4.5自然段,画一幅画作者写的三峡之夜的典型场景?
健康报告:有钓鱼,轻,驳船,月亮
老师:长江的眼睛是什么?
健康:钓鱼和轻型标准
老师:是的,晚上来了,长江明亮,明亮,一切都变得如此安静,你可以读这句话,读出静态的感觉。
学生阅读,教师和学生每次审查
老师:在这个安静的夜晚,突然来了驳船的哨子,穿透的夜晚很安静。这是什么写的,(学生不能回答),还有一首诗也用这个写作:空山没有看到人,而是人的气味。随着移动的东西到环境更安静。健康答案:移动静态书写行
女学生阅读这一段
老师:在这个美丽的三峡秋夜,有一个场景不能不提,也就是学生:
音乐分段阅读第六段自然描述的一个月,学生端想听,三峡月亮等地方什么是月亮不同?
健康报告:迟到的三峡到晚
为什么老师来了? 晚了?
健康:因为峡谷太深了
老师:月亮怎么上升?有三个词连接整个过程的上升的月亮:首先...我不知道什么时间...在这个时候...谁可以阅读?
学生阅读,老师指导,音乐阅读
老师:学生,让我们从三峡晚上的百叶窗来到文字,老师指的是黑板,文字按时间顺序描述三峡秋天,文章上下文很清楚,并使用适当的言语和修辞方法,希望我们在未来的写作也会借鉴这个写作,使你的文字也生动。如果我们可以伴随着音乐阅读更加深情入国。
健康和音乐轮流每个人阅读
教师总结:百里峡谷诗歌百万古文人离开了三峡的歌。(赠送展示:毛泽东的游泳,古诗白城,传说中的女神,长江三峡水电站,同时玩上面的图片边玩长江之歌
9.《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篇九
工作单位:容县黎村镇平洛小学
姓名:梁玉兰
手机:***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是“新世纪”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之(母亲河)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认真细微地观察与体验,抓住了长江三峡中秋这一天中自然景物特点的变化,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描绘出绚丽多姿的长江三峡秋景。作者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长江三峡描绘的气象万千,充满生机和灵性。全文处处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江河,对伟大祖**亲的赞美之情。
设计思想: 课标中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学生进入六年级后,在阅读中感受、理解、分析、鉴赏的能力都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并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状况尽快查漏补缺。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设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去感悟作者要抒发的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亲的炽热之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手法,通过反复吟诵、领悟作者精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在今后的语文实践中去自觉地学习使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二)能力目标:
(1)提高有感情朗读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培养写作能力。
(三)方法目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四)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三峡秋天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理解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课件;搜集背景信息。
学生:阅读课文;从网络或书本等地方搜集、整理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播放三峡图片导入
1、同学们想不想旅游啊?今天我们就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
2、简单介绍三峡的有关资料。
3、欣赏三峡图片。
4、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点评:这样的导课设计通过展示三峡的图片,交流有关三峡的信息,使学生初步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与景观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相关词语。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写一写喜欢的理由,并试着读好它。
2、全班交流
(1)交流生字、词语的读音。(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交流文章的写作顺序。(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
【点评:这样设计使学生在整体阅读中扫除障碍,理清思路,有助于教师依据学生的学情需要指导阅读,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理解、想象、感悟,在美读欣赏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进一步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景色美,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魅力。】
三、品读欣赏,感受三峡秋景美
1、理清文脉。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作者就是按照从“早晨——中午——下午——夜”的顺序描写三峡秋天景色的。同学们再看看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1)扫读1、7自然段,思考这两段的作用。(2)交流。
(3)反馈、指导。(第1自然段是写三峡秋色的,是总体写,在文中起“总起”作用。第7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与文章第一句“时令已经是秋天了。”相呼应,具体说明了作者所观察到的三峡之秋的时间。)
(4)划分段落,找到重点。
2、按时间顺序学习作者是怎样具体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三峡之秋景色的。(1)自由读文(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笔下三峡之秋早晨的景色。学生边读边圈点批画优美的词句,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色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抓景物特点的。
(2)同桌交流。
(3)反馈。小结:露水闪耀
峡风凉
绿叶金实
明丽
早晨,三峡秋色的特点(用一个词概括——明丽)。
(4)品味感悟,问题:为了突出“明丽”这一景色特点,作者怎样描写所观察到的早晨三峡的景色的?突出写什么(露水阳光)?为什么?(露水、阳光都直接与“明丽”有关,最能表现“明丽”这一特点。)(5)指导朗读。师:你们觉得怎样才能表现三峡之秋早晨美丽的景色?才能突出秋色“明丽”的特点呢?
(自由朗读
同桌读
指名读)(6)小结学法:
①自由读,圈点优美词语,想象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怎样抓景物特点的,特点是什么?
②小组交流。
③设计本自然段板书内容。
④品味感悟作者的语言(重点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⑤感情朗读。
3、自主、合作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问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中午、下午三峡秋色的?
中午,群峰披金甲,阳光在水面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呼啸,三峡充满了秋天的热烈。(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江水写得活灵活现,充满生气。)
【点评:课文描写中午、下午三峡秋色的两个自然段与早晨的段落相似,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学完后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检测就行了。】
4、共同学习第5、6自然段。
(1)自由读文5、6自然段。问题:课文描写三峡夜晚的景色主要写了什么(渔火、灯光和月色)?
(2)课文是怎样描写渔火、灯光的?(默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优美的句子认真品读。
(3)课文又是怎样描写月色的?(按刚才的方法自学第6自然段)(4)反馈自学第6自然段的情况。问题:三峡的月色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月亮
很迟很迟
月光朦胧
宛如一块巨大的磨平的云母石(让学生查字典或教师帮助解释)清冽的光辉,像„„;又像„„
5、读第7自然段。问题:这一段中“这一天,正是中秋”可不可以去掉?(不可以,因为第6自然段写的是三峡的月色,月色又是三峡秋色的重要方面,这一段与文章开头一句相呼应。)【点评:在本设计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去感悟作者要抒发的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亲的炽热之情。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去体会文章中的景物美、文字美、情感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心灵的碰撞,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四、总结拓展,升华主题
1、在这个成熟的秋天,假如我们现在就坐在一艘游轮上,正行驶在长江三峡,谁愿意当向导给大家介绍一下美丽的三峡风光?
2、谈学习感受。
【点评:这样设计首先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主体思想达成共识,同进也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在学生自由理解、表达的过程中,也是对作者个性表达的理解和尊重。】
五、课后拓展,积累语言
1、搜集有关三峡的美文与诗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家乡秋天的景色。
【点评:教材是例子,借助教材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正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所大力提倡的。《三峡之秋》一文有着如诗般的语言,引导学生背诵积累、模仿写,这样把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将从本课中积累到的语言作一次梳理,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思考与感受。】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
明丽 中午
热烈 下午
平静 夜晚
10.《三峡》教学设计 篇十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多媒体,利用丰富的“三峡”声像资料,形象直观地感受三峡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凋动自己的阅读体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笔法之妙。
【教学过程】
序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峡》这篇课文(展示课题)。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长江之美,美在三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郦道元,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欣赏有关三峡图片,领略三峡壮丽景色。(感受瞿塘峡的雄伟险峻,巫峡的幽深秀丽,西陵峡的滩多水险。)
本篇课文的学习分为四大板块进行:
教学板块一:复习旧知,积累词汇
1、大屏幕投影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阙、嶂、曦、襄、溯、御、漱、涧、啸、属
2、大屏幕投影
明确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半,不见曦月;
c.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教学板块二:研读赏析,共同探究
过渡:《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顺句子,体会文章的音乐之美。
2、共同探究:
a.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b.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
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c.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屏幕显示)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明确:
a.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10-02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评课11-02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及反思11-07
三峡之秋教案的教学设计07-24
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歌无名氏,巴东三峡歌的意思,巴东三峡歌赏析09-02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10-25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08-08
三峡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06-25
三峡好人的观后感06-11
有关于三峡的导游词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