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最好的导游词(10篇)
1.甘肃最好的导游词 篇一
水高庄园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区东淀都市型现代农业核心区内,位于历史古镇杨柳青西南部5公里处,距天津市中心20公里,与亚洲最大的玉佛禅寺相邻。庄园占地面积1500亩,分五个特色园区,即农业风情园区、子牙河风情园区、欢乐谷采摘园区、温室栽培展示园区、乡村温泉休闲园区。
飞虹大桥
子牙河飞虹大桥是景区的主入口,大桥采用西班牙海湾通道桥的设计理念,桥身为钢琴造型,栏杆装饰有《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五线曲谱,桥面有黑白相间的琴键装饰,桥两侧建有双层亲水平台,是景区入口处一道靓丽的风景。进入景区为五色祥云广场,广场用青、赤、黄、白、黑五色彩石铺装,以奥运火炬为造型,象征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的农耕文明的足迹。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八根图腾灯柱耸立在广场两侧,迎接八方游客。
温室栽培展示园区
温室栽培温室栽培温室栽培展示园区建有0㎡的智能温室和40栋二代日光温室,是园区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栽培管理模式的核心区域。智能温室引进80多中新奇植物、220多种名特优新品种采国内外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保持了全年四季常新、常绿、常花、常果,温室内的南果北种区把游客带进了南国意境,使游客心旷神怡;二代日光温室常年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供游客品尝采摘。
子牙河风情园区
游乐场游乐场子牙河风情园区紧扣运河文化、漕运文化和码头文化,充分发挥子牙河水域优势,凸显水高庄的地域特点,园内建有独特风韵的食坊、亲水平台、船运码头,构成水景休闲、餐饮娱乐的好去处;配置20项大型水上游乐设施,成为青少年水上游乐场。
葡萄园
葡萄园引进了先进的优良品种和栽培技术,集葡萄采摘、葡萄景观廊架和葡萄种植园,栽植了鲜食、酿酒20余个优良品种,采取篱架、棚架不同的栽培方式,为游客提供了自由采摘的优越环境;葡萄作坊采取欧式建筑,引进法国的酿酒技术和设备,聘请专业的酿酒大师指导游客自己酿制葡萄酒,让游客亲身体验葡萄酒的历史文化。
鱼乐园
鱼乐园以田园垂钓为主题,建有钓鱼俱乐部、鱼乐会所、精品垂钓区、钓鱼竞赛区。趣味摸鱼区等垂钓娱乐项目。钓鱼俱乐部可为游客提供各类渔具、饵料,传播垂钓文化;鱼乐会所能够提供高端接待和专业研讨;精品垂钓区建有不同规格的垂钓房,供不同层次的垂钓需求;钓鱼竞赛区面向大众,配合各类文化节,举办垂钓比赛趣味摸鱼区建有各种趣味摸鱼池,放有鱼、蟹,是儿童嬉水摸鱼的欢乐小天地。
荷花池荷花池荷香园由形状各异的荷塘通过造型独特的木桥、芙蓉栈道连接构成,夏季来临时展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塘景观,园中建有观荷榭、蛙鸣场、清香坊、逢春桥、听香亭等供游客赏花纳凉,听取蛙鸣蝉噪,感受田园风光。
百花园
百花园百花园百花园以农业传统植物开花的时节与农时季节有机的结合起来,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为游客展示一个植物物候的神奇景观。园内植有山楂、晚秋黄梨、桃树、杏树、冬枣、李子、核桃、石榴、海棠、东京樱花、木槿等百余种果树和花卉,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春夏看花、夏秋看果的博览园。
2.甘肃兰州的导游词 篇二
西固是兰州市的西大门,总面积385平方公里,总人口30.9万人,黄河横贯全境,是古丝绸之路著名的商埠重镇。
交通通讯便利—境内兰新、兰青、包兰、陇海铁路,西兰、兰新、甘青、兰包公路交汇为商品大集散的理想之地。有高速公路直达机场,航空线路已开辟50余条。邮电通讯设备齐全,总装机量3.7万门,可直拨国内20_多个城市和世界230多个国家、地区。
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水能富集,设施配套。区内火电厂、水电厂总装机容量48万千瓦,还有待开发河口峡、柴家峡电站。已建成粮食、蔬菜、瓜果、蛋奶、药材、渔业等十大基地。有近4万亩的十大坪台,均通电上水。
区内产驰名国内外的软儿梨、百合、红枣、山楂、草莓、洋葱等,种植面积达7000亩。传统的甜醅、酿皮、灰豆、牛肉拉面等饮食文化令人回味无穷。
工业发达——西固是个大型石化工业基地,素有“西北高原化工城”美誉,已形成石油、化工、机械、冶金四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电力、化学、冶炼、建材、仪表、轻纺、建材、制药、核能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区内有中央和省、市属大、中型企业146家。
3.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 篇三
大佛寺旧名“南禅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862年),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赐额“定明院”。遗存有始于隋,盛于唐,继于宋,续于元,承于明清,晚迄民国,年代一直延续未断,时间长达1400多年之久的儒、释、道三教造像125龛928尊。于岩壁和殿宇木柱、门枋、栿壁之上,还遗留下身居显赫地位之官吏所撰写之碑文以及历代文人学士为记趣揽胜而书刻的题咏87通,造像记31则,字体各异之楹联22副,记录历代水文、重大灾害之题刻7则。其摩岩造像的年代,最早为隋“开皇十一年”,即公元591年,距今已有14的历史,比大足石刻早200余年。其摩岩造像之历史为重庆市最早者,亦属我国早期宗教造像地区之一。
尤其是大佛殿内摩岩凿造的弥勒大佛,身高18.43米。佛首凿于唐长庆四年(824年),北宋靖康丙午(1126年)续凿佛身,南宋绍兴壬申(1152年)为大佛装金,妆成“佛如金山,处于琉璃阁中,金碧争光,晃耀天际”,誉称“八丈金仙”。整个大佛像的开凿,共用时330年之久,是我国儒释道三教融合、通力协作的典范,也是我国大佛造像家族中耗时最多的大佛造像。金大佛虽然历经330余年始成,但风格统一,比例匀称,线条圆润,手法娴熟,面目慈祥,庄严肃穆,雕刻精美,栩栩如生,被众多中外文物专家誉为“金佛之冠”。
大佛寺景区文化内涵丰富、历史底蕴厚重,自然风光旖旎,古迹名胜众多,是我国难得的历史文化瑰宝。1956年,公布大佛寺摩岩造像为四川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年大佛寺景区被评为中国著名文化旅游景区;2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4.介绍甘肃张掖丹霞地貌的导游词 篇四
张掖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11月在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大型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被极具权威和导向性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图说天下》编委会评为“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6处奇异地貌”之一,2011年又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2011年11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张掖国家地质公园”。
彩色丘陵以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而称奇,观赏性之强、面积之大冠绝全国,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著名地理学家黄进教授题词:“彩色丘陵中国第一”。
5.甘肃拉卜楞寺的导游词 篇五
寺院坐北向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
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闻思学院是其中心,又称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十余亩,为藏式和古宫殿式的混合结构,顶上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和法轮、幡幢、宝瓶等装饰物。它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印度佛学家所著的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
全寺所有梵宇,均以当地的石、木、土、茴麻为建筑材料,绝少使用金属。整体建筑下宽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部分殿堂还融合和吸收汉人建筑成就,增盖宫殿式屋顶,上覆鎏金铜瓦或绿色琉璃瓦。
6.甘肃导游词 篇六
黄河铁桥又叫中山桥,这是一座跨黄河铁桥,建于清光绪年间。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和德国人,施工负责人为天津人刘永起。建桥时间是三年,造价也是非常之昂贵,有天下黄河第一桥 之称。下面我以自己的理解对兰州黄河铁桥简介,希望游客能对兰州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大桥历史兰州黄河铁桥之宏伟让人惊叹,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塞,中原与西域的往来比穿过此地。黄河穿成而过,民间曾有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从明洪武五年起,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都曾因军事需要在兰州黄河段修建过浮桥,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毁了。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镇远浮桥并非坚固安全,遇到大洪水和冰棱,常常会发生桥毁人亡的惨剧。而且,冬季黄河封冻,浮桥必须拆除,车马均由冰上通行。冬春之交冰将消未消之时,经常有人畜因冰裂落水而亡。春天冰融之后,又需重建浮桥,所费甚巨。进入20世纪,清政府鼓励洋务,为建设黄河铁桥提供了历史契机。于是他决定借助外国的先进技术与设备来实施他的建桥计划。天时、地利、人和,一切冥冥中如有天助,僻居西部的兰州注定要在20世纪初叶、在积贫积弱的中国完成一件惊世伟业。
桥梁规格是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我感叹这座宏伟的大桥和人们的智慧和汗水,这座宏伟的建筑让中国人骄傲。大桥的历史价值大桥留给人们的不只是外表的宏伟,还有带给国人的历史反思。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就像一部史诗,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兰州铁桥游客观赏人数在逐年曾加,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感受历史的洗礼,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兰州黄河铁桥是我最喜欢的大桥之一,站在上面我会立刻感觉到自己像是穿越了时间的变迁,感受到人们的经济生活的迅速发展。兰州黄河铁桥简介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文字不能一一描述,只有自己去亲身感受。
7.甘肃导游词经典 篇七
作为我国东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甘肃大地上,散布着上千处人文景观,其中有堪称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以泥塑著称于世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等。
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茫茫的戈壁、淳朴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的草原、洁白莹润的冰川共同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鸣沙山、月牙泉的奇异组合,给神秘沉重的丝路古道增添了一丝轻松惬意。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独具魅力的甘南藏族风情、肃南裕固族民俗,让许多国人甚至外国客人都新奇不已。
甘肃的石窟分布于河西走廊两侧,这里原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当年那些远走漠漠塞外丝路的人为保平安, 纷纷在这个艰辛跋涉之地开窟造像,这些历千年而不毁的石窟,既是宗教、文化、艺术的结晶,也是丝路历史的见证。于是有了敦煌的莫高窟、安西县的榆林窟、玉门的昌马石窟、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文殊山石窟和马蹄寺石窟、永靖县的炳灵寺石窟、武山县的水濂洞石窟、甘谷县的大像山石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泾川县的王母宫石窟、庆阳县的北石窟寺等,简直是一条石窟走廊。
这里除有兰新铁路贯通之外,县、市、城、乡均有公交车可达,交通相当便利。
8.甘肃导游词介绍 篇八
安宁种桃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的桃乡之一。每年暮春时节,十里桃乡“处处桃树红霞飞,片片桃花吐芳菲”。晚清以来,安宁桃林渐为人知。清人陶保廉的《辛卯侍行记》中有安宁堡“春多桃花”的记载。此后,安宁桃园为兰州市民春游赏花佳地。每年春末以安宁堡为中心,车水马龙,游人很多。众多文人墨客流连树下,饮酒赋诗,留下无数佳话。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师范大学迁十里店,一些大、中、小学生集体春游,形成松散的桃花会。1984年开始,由市、区人民政府举办一年一度的桃花会和物资交流会,宣传兰州,宣传安宁。至20___年,共举办桃花会二十届,每年游客达五六十万人。
桃花会以仁寿山公园为中心举办书画展览,由名家提供作品或当场挥毫泼墨表演,当地农民也有书画作品参展。桃源诗词学会的成员将诗词曲新作题写条幅展出。摄影学会成员以所摄地方风物作品展出。省、市专业剧团及业余剧团演出秦剧、豫剧及曲艺,陕西易俗社曾应邀演出秦腔名剧。著名演员姜昆、李文华、王昆、蒋大为参加演出,十万余人参看。省、市歌舞团、部队文工团、辖区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都有文艺节目演出。杂技团表演各种杂技,群众跳迪斯科、集体舞、交谊舞、卡拉OK大赛,农民有自乐班。有体育表演,体育竞赛丰富多彩。科技咨询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卫生保健咨询服务、计划生育咨询服务等吸引了成千上万游人。每年一届的桃花会还吸引了不少国际友人及外省市朋友,美国、加拿大、日本友人及大批游客来游春赏花。
9.甘肃张掖丹霞导游词 篇九
各位朋友,张掖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景观区主要包括冰沟丹霞风景区和七彩丹霞风景区,两景区间隔约12千米。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分布面积约536平方千米,其中七彩丹霞景区面积约200平方千米,冰沟丹霞景区面积约300平方千米。冰沟丹霞景区主要分布在张掖市肃南县康乐乡、白银乡地段;七彩丹霞景区主要分布在临泽县倪家营乡。中国丹霞地貌总数达790处,集中分布在东南部、西南部以及西北部干旱区的26个省区。其中,张掖丹霞地貌面积达536平方千米以上,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钱雁秋的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等影片均把该景区作为外景拍摄地。
各位朋友,甘肃张掖丹霞地貌景观区位于方圆100平方千米的祁连山北麓丘陵地带,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海拔高度在米至3800米,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5~10千米的地方,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的丹霞地貌。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
张掖丹霞地貌主要有两块带状分布区,一块东起金塔寺、马蹄寺一带,向西延伸至红山村,集中分布点为金塔、马蹄、红山湾、白银、大河、红山村;另一块东起红四湖一带,向西延伸至高台合黎,集中分布点为红四湖、红圈子、板桥、合黎,最为独特的是红山湾、白银一带和红圈子一带。
由于深处大陆腹地,张掖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冬寒夏暖,四季分明,这里的年平均降水量仅13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为71左右,每年降雨比较集中的9月是到张掖旅游的最佳时间,此时湿润的空气和凉爽的天气会让人们的旅程倍感舒适。
各位朋友,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场面壮观,造型奇特,色彩艳丽,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距张掖市仅40千米处的张掖临泽倪家营南台子村彩色丘陵地貌景区,海拔2180米,东西长约45千米,南北宽约10千米,以其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而称奇,有红色、黄色、白色、绿蓝色,色调有顺山势起伏的波浪状,也有从山顶斜插山根的,犹如斜铺的彩条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了一层红色的轻纱,熠熠泛光,色彩异常艳丽,让人惊叹不已。同时该地貌群与梨园河相映成趣,形成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令游人倾倒。
在临泽,最为独特的丹霞地貌景观有七彩霞峡、七彩塔、七彩屏、火海、七彩练、琉璃峰、七彩瑚、七彩菇、大扇贝11处,登上山顶,极目远眺,但见山峦、河流、田园、村庄、炊烟,宛如一幅风景名画,尽收眼底,人行其间,感到精神振奋、心旷神怡。
中国丹霞地貌权威黄进教授曾说:张掖彩色丹霞地貌色彩之缤纷、观赏性之强、面积之大冠绝全国;张掖彩色丘陵中国第一。
位于白庄子一带的窗棂式、宫殿式丹霞地貌是全国丹霞地貌精品中的精品。站在张掖彩色丹霞地貌的观景平台上,视野开阔,为游客提供了极佳的观赏空间。张掖丹霞地貌被誉为“张掖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中国第一”,“世界10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
各位游客朋友,丹霞地质构造是由岩石堆积形成的,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加之特殊的地质结构、气候变化以及风力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10.介绍甘肃祁连山的导游词 篇十
西北部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西晋设县,之后历朝都在这里设镇置县。民国25年(即1937年)设肃北设置局,1950年7月22日解放,7月29日正式建立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古属三危地。战国秦汉为月氏、乌孙等部落驻牧。当金山以北地区,汉属西域都护府,隋设鄯善郡、西海郡、敦煌郡;唐时属沙州;宋时为西夏所辖;元属沙州路;明设安定卫。清初属沙州卫、敦煌县。1936年至1939年间,新疆阿勒泰、巴里坤等地的哈萨克族大批向东迁徙,1954年成立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民乐县,西汉置氐池县,治今县,属张掖郡。北魏废县。19析张掖县置东乐县,驻东乐,先后属河西道、甘凉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1933年改民乐县,移治洪水堡即今址。1949年属张掖专区。1950年属武威专区,1955年复属张掖专区。1958年撤销,并入山丹县。1961年复民乐县,仍属张掖专区。1969年属张掖地区,属张掖市。
祁连山北麓中、东部,汉有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因此而得名。当时武威郡下属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次、鸾鸟、扑、媪围、苍松、宣围10个县,治所在姑臧。元封五年(前106),分天下为13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部刺史”。武威郡属凉州刺史部,凉州之名自此始。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三国魏黄初元年(220),魏文帝置凉州,一直到西晋,姑臧均为凉州治所。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及唐初的大凉,都曾建都与此。民国时期,凉州基本沿袭旧制,分别为甘凉道、督察区、专员分署所在地,辖武威、民勤、永昌、古浪、永登等县。
1949年9月16日武威解放,1985年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武威县改为武威市,20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武威市,原县级武威市改名为凉州区。 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撤销县级武威市设立凉州区。
永昌县,行政区域建制最早见于元至元十五年(1278),当时称“永昌路”。明置永昌卫,清雍正三年(1725)改为永昌县,取“永远昌盛”意而名之。商周时为西戎牧地,春秋战国至秦时为月氏诸族牧地。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逐走月氏,遂为匈奴右地。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出兵河西,逾焉支山,击败匈奴,在河西置武威、酒泉郡。后为打通西域,隔绝南羌与匈奴,又将二郡分为武威、酒泉、张掖、敦煌4郡,县地分属武威郡和张掖郡。永昌县境先后置鸾鸟县、番禾、骊靬、显美县、焉支、新鄣,后屡经兴废,番禾郡、县存续至唐。后置雄州、天宝县、永州。元置永昌府、永昌路,永昌之名自此始。明置永昌卫,清改永昌卫为永昌县而延续。
天祝藏族自治县(简称天祝县)为甘肃省武威市下辖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天祝,藏语称华锐,意为英雄部落。夏至汉初先后为戎羌、月氏、匈奴等民族驻牧地,自汉武帝时归入汉王朝版图,唐代后逐步形成以吐蕃(今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地。天祝县境,夏、商、周时属雍州,为戎、羌驻牧之地。秦朝,为月氏地。汉初,被匈奴所据;汉始归中央政府管辖五代始,先后为吐蕃折逋氏家族、西夏统治,清设庄浪茶马理番同知,管辖今天祝藏族部落。民国二十五年(1936)取境内天堂、祝贡二寺之首字为名设天祝乡,属永登县;解放后,成立永登县天祝区、天祝自治区(县级),1953年10月22日改称天祝藏族自治区,1955年7月19日,更名为天祝藏族自治县
人口民族
祁连山区,除山北的走廊地区及河湟谷地以汉族为主外,其它地区皆以藏、哈萨克、蒙古、裕固等牧业民族为主。分县区情况是:
海北州是多民族地区。底,共有25个民族,总人口292617人。总人口在8000人以上的民族有:汉族98455人,占总人口的33.65%;回族95083人,占总人口的32.49%;藏族72766人,占总人口的24.87%;蒙古族15560人,占总人口的5.32%;土族8958人,占总人口的3.06%;其他民族1795人。全州总人口中,藏族分布最广。回族主要分布在门源县和祁连县。蒙古族主要分布在祁连县、海晏县、门源县。土族人口主要分布在门源县。撒拉族人口的90%分布在祁连县。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段的南北两侧,周边与1个国家,3个省区,8个县市接壤,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县。全县总面积6.93万平方公里,约占甘肃省总面积的14%,总人口1.18万人,辖2镇2乡26个村委会,是甘肃省人均占有面积最大的县份之一。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唯一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有哈萨克、汉、回、蒙、维吾尔、撒拉等12个民族9229人。全县辖2乡1镇1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04万人,户籍人口9046人。其中,哈萨克族32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6%,是全国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之一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有裕固、汉、藏、蒙古等18个民族,总人口3.88万人,其中裕固族10533人,占总人口的27.1%,藏族10108人,占总人口的26%,是国务院确定的28个人口较少民族县份之一,
底民乐县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2.53万人 凉州区,聚居着汉、藏、回、蒙等38个民族,总人口103.82万人, 永昌县辖6镇4乡,10社区,111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7439平方公里,总人口25.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5万人。 截至底,天祝县幅员面积为7149平方公里,下辖9镇10乡;户籍人口为21.52万人,共有28个民族,其中藏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7.14%。
生态保护
为保护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于1988年成立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甘肃省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类型的保护区,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东起乌鞘岭的松山,西到当金山口,北临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地跨天祝、肃南、古浪、凉州、永昌、山丹、民乐、甘州八县(区)。下设22个保护站,155个护林站(点),3个木材检查站,1个森林公安局,21个森林公安派出所,全区共有林业职工1466人。区划面积272.2万公顷,林业用地60.7万公顷,分布有高等植物1044种、陆栖脊椎动物229种,森林覆盖率21.3%,境内有冰川2194条、储量615亿立方米,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每年涵养调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72.6亿立方米水源。
【甘肃最好的导游词】推荐阅读:
广东最好的导游词10-02
江西最好的导游词11-09
黑龙江最好的导游词01-08
甘肃导游词怎么写06-22
精选甘肃麦积山导游词06-28
指导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指导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甘肃08-25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11-06
我的最好的朋友11-01
甘肃中考满分作文:重拾生命的落花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