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

2024-06-27

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精选13篇)

1.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 篇一

國立高雄大學東亞語文學系教師聘任審查要點

97年12月24日第55次校教評會議通過

一、本要點依據國立高雄大學(以下簡稱本校)組織規程、本校教師評審委員會設

置辦法、本校教師聘任辦法及本校人文社會科學院教師聘任審查要點訂定之。

二、國立高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東亞語文學系(以下簡稱本系)教師之聘任,除

法規另有規定外,悉依本要點辦理。

三、本系各級教師之聘任應具下列資格之一:

(一)講師:

1.具碩士學位或其同等學歷證書,成績優良者。

2.取得學士學位後,曾任助教擔任協助教學或研究工作四年以上,成績優良,並有專門著作者。

3.取得學士學位後,曾從事與所習學科有關之研究工作,專門職業或職務六年以上,成績優良,並有專門著作者。

(二)助理教授:

1.具博士學位並有專門著作者。

2.取得碩士學位後,曾從事與所習學科有關之研究工作,專門職業或職務四年以上,成績優良,並有專門著作者。

3.講師三年以上,成績優良,並有專門著作者。

(三)副教授:

1.取得博士學位後,曾從事與所習學科有關之研究工作,專門職業

或職務四年以上,成績優良,並有專門著作者。

2.任助理教授三年以上,成績優良,並有專門著作者。

(四)教授:

1.取得博士學位後,曾從事與所習學科有關之研究工作,專門職業

或職務八年以上,有創作或發明,在學術上有重要貢獻或重要專

門著作者。

2.曾任副教授三年以上,成績優良,並有重要專門著作者。

專門技術人員之聘任要點另訂之。

四、本系教師聘任審查由本系教師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本系教評會)負責初審作業。

五、專任教師之聘任程序如下:

(一)本系辦理聘任應本公平、公正、公開之原則,於傳播媒體或學術刊物

刊載徵聘資訊。

(二)本系教評會應依據本系缺額、教學及研究需要、申請人之相關資料證

件及學術成就與發展潛力等進行初審。

(三)初審通過後,本系應將會議紀錄、申請人名單、聘任有關證件資料,送院教評會進行複審。

兼任教師之聘任程序與專任教師相同,但依學位聘任相當等級教師或已具教師資格證書者,得免辦著作外審。

六、本系專任教師如發生解聘、停聘、不續聘案,應由本系詳述理由及法令依據,提請系教評會進行初審後,依規定程序提經院教評會審議通過後,報請校教評會審議。

七、本系新聘助理教授與講師,於到任後八年內未能升等者,第九年得予續聘一

年,但不得提出升等請求。第十年起不予續聘。

八、本系教評會辦理聘任審查時,各委員對於涉及自身利益、其配偶或三親等以

內血親或姻親、或具論文指導師生關係之提聘案件,應予迴避。

九、教師對於解聘、停聘、不續聘之案件,得於收到初審結果通知書後十日內,提出答辯書或相關證明文件,併同初審決議送院教評會複審。

十、本要點經系務會議通過,送經院及校級教評會審議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2.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 篇二

1 国立中大天文台旧址的历史价值

国立中大天文台是由时任该校数学天文系系主任、留法天文学博士张云教授提议修建。原计划修建在越秀山顶,因未获市政府批准而改建在现址(图3)。当时此地是国立中山大学老校区,小山岗地势较高,周围比较空旷,有利于天文观测。该天文台在功能布局、建筑造型、装饰装修艺术上都具有当时西方建筑的特征,是广东最早的天文台,也是广州现存1920年代的代表性建筑之一。196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中国天文学史上一处重要的建筑旧址

国立中大天文台始建于1927年,1929年落成,仅次于上海徐家汇天文台(1872年),比南京紫金山天文台(1934年)早5年,是我国建造时间最早的现代天文台之一,是广东最早的现代天文台,也是当时我国南方唯一由国人自办的天文台。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天文台,如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等,分布在北纬40度以上地区。国立中大天文台位于北纬23度,北回归线以南,可以在较低纬度地区观测天象,因此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

国立中大天文台位于当时校园内的小山岗上,坐北朝南,前有登山道,为西式风格的平顶楼房,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建筑两层,屋面设置法国制造的20cm口径反射镜、15cm口径折光镜,用以观测星体及太阳黑子等;屋面西北角建有“子午仪室”,放置德国制造的6cm口径子午仪、测微器和电动计时器,用以测量当地经纬度、标准时及星体位置。主体建筑东南角为三层八角楼,其顶层为“赤道仪室”,上覆半球形可旋转、开合的铜皮穹顶,是天文台建筑的独特外观标志,内置15cm口径蔡司赤道仪及电动同步转动装置、摄影机、电动时钟等仪器。为使仪器运行平稳,室内正中的楼板下设钢筋混凝土柱墩,贯通各层直达地下基础。该建筑还设有半地下室一层,其下还建有地下暗室作为“计时室”,放置电子钟等4种计时仪器。此外还有其它二十多种天文仪器以及该校物理系气象实验所的二十余件气象观测仪器设置在该建筑内外(图4)。

(2)中国现代天文学早期教学科研基地

国立中大天文台是该校数学天文系所设天文及气象观测研究的场所,数学天文系师资队伍业务水平较高,具备当时世界上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还编著有《普通天文学》、《高等天文学》等教材,是我国现代天文学早期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的基地,曾培养出一批我国现代天文学的人才,包括我国第一位女天文学家邹仪新。

该天文台除供天文教学之外,还作为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天文观测研究工作基地,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1930年参与国际变星观测计划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933年参与世界经纬测量,1936年参加在苏联和日本进行的日食观测。1930~1937年之间共出版《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两月刊》42期,详细记录了广州在这期间每个月的天气状况和太阳斑点概况及彗星、海王星等星体的观测报告。

天文台还承担重要的民用和军用项目,例如首次测定了广州市的经纬度、编制了空军使用的日月出没时刻表、担任航空学校天文学的教学等。1937年该台迁往石牌新校园。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国立中大天文学系及天文台设备资料等迁往南京大学。

(3)国立中山大学老校园的重要建筑旧址

国立中山大学是今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的前身,国立中大老校园所在地原为清代广东贡院,天文台西南面即为贡院的明远楼(俗称“红楼”,图5)。清末广东贡院改建为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民国初年改为广东高等师范学堂。1924年孙中山先生以该学堂为主体组建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简称“国立中大”,俗称“老中大”)。在1935年迁入石牌新校区前,这里一直是国立中山大学的主校区,建有大钟楼(礼堂)、东堂、西堂、华侨堂等,天文台也是这个时期建造的,其中大钟楼礼堂在1924年曾作为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场。

随着岁月的变迁,国立中山大学老校区的大部分建筑已不存。仅存的两处建筑物,一是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国民党“一大”旧址(大钟楼),另一处就是作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天文台旧址,它们是中山大学校史和广州近代史的重要见证。

2 国立中大天文台旧址修缮过程中的新发现

天文台旧址建筑建成八十年来,经历了多次改造和用途变更,损坏情况比较严重(图6、7)。2009年在广东省财政厅的支持下,使用单位广东科技报社拟对其进行全面修缮,委托我们进行勘察设计。该文物保护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拆除对文物造成破坏和改变的后期加层改建,修缮建筑物的损坏和老化部分,以及周边环境整治(图8、9)。在勘察设计和修缮施工过程中,都有一些新发现,使我们对该建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屋面子午仪室尚存

根据文献资料和历史照片,天文台主体建筑的屋面曾建有子午仪室。1937年以来由于使用功能多次变更和多次改建加建,建筑物的原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屋顶也已面目全非,仅屋面西北角有一后期加建的中式小屋,子午仪室似已不存,后期加建的中式小屋也将被拆除(图10)。

但经多次现场勘察,逐步甄别区分不同时期的添加物后,发现此中式小屋内存在早期的墙体和两片钢筋混凝土斜板。根据其位置和形状并与相关文献记载相印证,可以判断这两片钢筋混凝土斜板是各自独立的屋面板,其间南北向贯通的缝隙正是子午仪测量经度所需。在拆除中式屋顶和其他加建物之后,这座“子午仪室”终于露出真容。此外,恢复了赤道仪室的铜制穹顶、屋面周边的檐墙也在施工过程中得以揭示真相并修复,使天文台的屋顶恢复了原状。(图11、12)

(2)地面加高有玄机

现场勘察测量并比对建筑物竣工初期的历史照片,发现一层地面被加高了0.6m之多,造成层高不足、室内地面出现较大高差和窗台过低等问题,修缮设计要求清理后加垫层,使地面降低至原高度。在施工过程中证实0.6m厚的垫层确实是后加的,但全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的配置合理有序,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为了承受增加的荷载,楼板下的半地下室周边加厚了墙体,不仅造价不菲,还带来使用上的诸多不便。根据垫层材料及其构造做法,垫层应是该建筑作为天文台期间加设的,此中似有玄机(图13)。

按照文献资料和比对各时期的外观照片,可知天文台建筑在1929年竣工后,为配合天文仪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曾经做过一些改造,如赤道仪室的窗户都被封堵。赤道仪等仪器设备需要十分稳定的基座,赤道仪室下的混凝土墩柱从三楼地面直抵地下,墩柱周边的各层楼板均由柱身悬挑而出并与墙体分离。可见一层楼面铺设厚重垫层应该是为了满足一些仪器设备使用上的需要。有鉴于此,我们对原设计做了修改,保留该垫层和半地下室内加设的承重墙,将这些重要的历史信息保存下来。

(3)半地下室下还有暗室

天文台建筑在修缮前有半地下室,原勘察认为是文献中记载的天文台“计时室”。在其地面修缮施工中,揭开后加地面板时发现下面有台阶和向东延伸的通道,通道尽端另有约20m2的暗室,四壁无窗并涂抹了沥青,有一盏旧式摄影灯倒在地面上。暗室的平面位置在天文台东面的空地地下,暗室两端都有通道出室外坡地,现两通道已被封堵。由于地下暗室设置隐蔽,长期封闭,不为人知,原有状态被保存下来,因此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这是个相当惊人的发现,事先无人知晓,文献也没有两层地下室的记载,一时间出现各种猜测(图14、15)。

经反复勘察和比对文献资料,证明原先将半地下室视作计时室是错误的,新发现的暗室才是计时室。文献记载天文台地下设“计时室”,四周墙面密闭并涂以沥青,与新发现的暗室实际状况吻合,而原勘察时只知有半地下暗室,虽然其侧墙开了高窗,与文献描述有所不同,但考虑到窗洞有后来开凿的可能,所以别无选择地误将半地下室作为“计时室”。文物保护工程的勘察工作是在清理现场施工之前进行,许多隐蔽的情况无法知晓,出现缺漏、误判的情况难以避免,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逐步完善,因发现新情况而改变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现象屡见不鲜。

按照文物保护工程的法规,我们将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发现以及设计修改,及时报告了省、市文物行政部门,在征得其批准后实施。该保护工程历时3年,于2012年初通过验收,其间得到吴硕贤院士、文物保护专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参加勘察设计工作的还有邹歆、林畅斌、吴嘉亮等,谨此一并致谢(图16)。

参考文献

[1]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编.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双月刊[J].1930.

[2]国立中山大学编.国立中山大学两月刊[J].1930-1937.

[3]梁山等.中山大学校史(1924-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4]黄义祥编.中山大学史稿(1924-1949).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5]吴定宇.中山大学校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6]广东省志.文物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7]陈建华主编.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越秀区卷)[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8.

[8]郑力鹏.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园建设的典范——原国立中山大学五山校园规划建设[J].新建筑[J],2004(6).

[9]赵建华,郑力鹏.斯校矗立蔚为国光:广州五山近代高校校园规划建设分析[J].中国园林,2008(2).

3.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迈向2010年 篇三

在澳大利亚诸多高等学府中,国立大学是很有特色的一所学校。该大学成立于1946年,是澳大利亚第一所由联邦政府出资兴建的大学。成立当初,国立大学是一所完全以科研为主导的学校,由四个国立研究机构组成:物理研究所、医学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研究所。学校只招收研究生层次的学生。

由于堪培拉是一个小城市,不太吸引学生来此攻读研究生,为了扩大招生生源,同时因为当时堪培拉市没有提供本科教育的院校,20世纪60年代,国立大学开始接收本科生,但以研究为导向的特征仍十分明显。根据2006年数据统计,在校本科生(7416人)与硕士/博士研究生(3440人)比约为2:1,明显高于澳大利亚其他大学。此外,全校85%的经费用于科学研究,这一比例与其他澳洲大学恰好相反。

访澳期间,笔者与该校国际合作与发展办公室的同事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一系列走访,使笔者对该校国际化进程有了深入了解,收获很大。

提高国际学术地位:

研究型大学国际联盟的建立

北京大学与国立大学自1980年签署合作协议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但两校形成密切合作始于2005年,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发起了研究型大学国际联盟(以下简称为联盟)。

2005年1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名致函北京大学,邀请北京大学参加由这两所院校发起的“研究型大学国际联盟”,北大是中国唯一一所被邀请加入的大学。该联盟主要希望突出以下七个方面的合作:一是增强成员之间合作的实质性;二是加强成员之间的相互渗透,尤其是加强成员学校学生交换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合作交流;三是提高成员学校教学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频繁度;四是各成员学校以联盟的名义向世界知名机构申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研课题; 五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层次的实质性交流活动,包括联盟内学校间的联合培养、学分互认等;六是推进成员学校之间在大学管理理念和经验方面的交流;七是各成员学校为其他成员学校前来从事教学科研的学者和学生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2006年1月,联盟在新加坡举行成立大会。联盟成员最终确定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京大学、北京大学、瑞士联邦工学院、哥本哈根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耶鲁大学。

自联盟成立以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合作与发展办公室(Office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以下简称为国际办公室)一直担任秘书处工作,为各校间的沟通与协作作出了很大努力。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是联盟在北大的主要联络机构。那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为什么发起成立该联盟?经过近三年的发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国立大学教务长(Registrar)Tim Beckett教授、国际办公室前主任万胤忠(Iain Watt)先生和Amelia Whitelaw, Tim Mansfield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在联盟成立以前,国立大学各个学院的教师个人同国外大学相关领域的学者有合作关系,学校也同200多所海外院校有交流协议,但大学总体上没有关系密切的合作院校,没有统一的发展战略。国立大学认为,与其与200多所大学有一般的联系,不如与30至40所顶级大学有很强、很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澳洲距离美洲、欧洲都很远,如果希望参加一些重要的、关系到全球事务的讨论,和一些世界知名大学有很强的合作关系则至关重要。鉴于此,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提议建立联盟,有选择的与国外大学开展交流。万胤忠先生举例说:哥本哈根大学邀请国立大学教授参加2009年3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环境变化国际会议,在联盟成立以前,我想他们不会邀请我校代表。

联盟成立以来已经开展了多个关系到全球发展的研究项目,包括全球安全问题、人口老龄化与健康,环境与能源等。在提高国立大学知名度、提高澳洲学者在国际事务讨论中的声音等方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就北京大学而言,联盟的成立也使得两校的关系更加紧密。北大同澳洲很多院校都有合作关系,几年前,如果问北大在澳洲有哪些合作院校,北大会说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也可能会提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但是现在,如果问到北大在澳洲有哪些合作院校,一定会提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提到联盟。此外,北京大学将于今年11月举办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日活动,也将进一步提高国立大学在国内的知名度。

从top-down到bottom-up:

积极引导教师参与联盟内的合作

很显然,成立这样的联盟是全校的一件大事,学校行政部门的意见非常重要,那么,院系、教授们是否有反对的声音呢?Tim Beckett教授解释说,开始时,院系教员也有反对,有怀疑,认为他们不会受益。校长以及万胤忠主任花了很多时间与院系教授们谈话,表明成立联盟的目的不是强迫他们去合作,而是提供帮助。如果他们希望同联盟成员大学建立联系(考虑到各成员大学在学术方面的成就,潜在的合作领域非常广阔),秘书处可以提供全力帮助。与此同时,校长办公室也划拨特殊的款项鼓励国立大学教授与联盟成员大学合作。现在联盟中各项目已经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教授们都主动参加讨论,从原来top-down(从上至下)的行政安排,到现在已经是bottom-up(从下至上)的积极参与了。

此外,万胤忠主任本人在与院系沟通、推动联盟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Tim Beckett教授介绍说,国立大学是经过精心挑选,才聘请万胤忠先生担任国际办公室主任并负责联盟事务的。万胤忠先生能讲流利的中文,在任职于国立大学之前,曾在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担任文化官工作。不但与中国高校、政府机构、教育机构有很好的关系,与其他使馆、驻华机构也都有密切联系。万先生为人谦和,善于沟通,讲话诚恳,有说服力。在加入国立大学不久,即与各学院建立起很好的关系。在访问期间,笔者介绍自己是在国际办公室从事交流活动的,很多人都会说‘Oh, Iain’s office!’ (哦,是Iain的办公室!)并且说,与万主任有很好的关系。他们大多提到,万胤忠先生在部门战略发展方面给他们提了许多建议。还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国际办公室就是因为万胤忠而设立的。

而在笔者完成此文章之际,万胤忠先生即将赴北京,担任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教育)一职。在此,也预祝他在北京工作顺利。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发展蓝图:迈向2010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发展蓝图。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将其发展蓝图表述于《2010年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NU by 2010,以下简称为《2010》)。这份文件从科研、教学、服务社会三个方面描述至2010年国立大学的目标。

在谈到国际办公室如何协助学校达到《2010》中制定的目标时,万胤忠先生介绍说,国际办公室希望协助学校推动科研国际化,特别是提高在校国际研究生的比例。目前1万余名学生中,约6000名是澳大利亚本国的本科生,1500名是国际学生,2000多名博士研究生中,有500名为国际学生。万胤忠先生诚恳地谈到,大家不认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的学术中心,谈到研究,很多人会去美国,单纯宣传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高水平研究能力,很难吸引优秀的学生。所以希望通过联盟,开展师生交流。通过教师交流,邀请联盟成员大学的教师来堪培拉了解国立大学的科研水平,期望他们回去以后会鼓励他们的学生来做研究。此外,也希望以此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同时扩大本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考虑问题时更加国际化,而不是澳大利亚地区化。

万胤忠先生表示,国际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国际视野、抓住机遇的能力十分重要。以吸引研究生来澳学习为例,一般有两个途径可以吸引到研究生,一是国立大学提供奖学金,另一个途径就是利用外国政府、机构为研究生提供的奖学金。比如去年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建立的《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生项目》,就为中国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而只需要接收院校免除学费。2007年,哈萨克斯坦政府也提出资助2000名研究生赴国外留学的计划。为了扩大与亚洲各国的联系,国立大学国际办公室就设法争取接收一些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国立大学既吸引了国际研究生,又节省了一半的成本。

4.国立台湾海洋大学交换生读书计划 篇四

“活到老,學到老。”人生就是一部不斷完善自己、豐富自己、超越自己的旅程。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己,才能讓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勇往直前、披荊斬棘。本人是一個勤奮好學、積極進取的學生,從來就不甘心于平庸,只知道知識可以武裝自己的頭腦,我需要把握任何機會,讓源源不盡的知識來不斷的充實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然而,課本的理論知識以及單一教育思維模式僅僅只是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狹窄的知識面以及短淺的人生閱歷只會讓自己停滯不前。要想讓自己獲得質的飛躍及成長,使自己真正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唯有走出去進一步學習科學前沿的專業理論知識以及先進的科學教育理念。故特此寫下讀書計劃:

一、讀書目的:

1、完善系統的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決定著一個人的思想高度。“萬變不離其宗。”世間萬物總有其規律,唯有淵博知識以及豐富的人生閱歷才能鍛造出得成熟獨特的思維方式,并利用其進一步完善自我。思維方式指導行動,只有全面成熟的思維方式才能做出對社會有用的事業來。

2、豐富專業知識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那是精心鑽研于自己事業,并為其付出辛勤汗水的結果。本人對於本專業充滿濃厚的興趣,願意孜孜不倦為其流下勤奮的汗水,而鑒於本人目前境況,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學習本專業理論知識及增強專業研究操作。

3、領悟嚴謹的科學研究精神

嚴謹刻苦的科學研究精神無論對於科學實驗研究還是對於個人成長都賦予不菲的價值。要在所研究的領域獲得突破或者要在個人的成長上錦上添花,無疑必須具備嚴謹踏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本人期待在本專業領域獲得成長及成就,定將懷著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投入學習。

二、計劃與安排

1、按照學校課程安排認真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爭取以優秀的成績完成學業。

2、積極參與專業實驗研究,理論聯繫實際,最大程度鞏固理論知識。

3、多多閱讀相關專業及課外書籍,努力做到每天閱讀一小時。

4、利用互聯網、電視媒體、圖書館等資源及時獲取最新信息資源。

5.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 篇五

学校名称:日本东北大学 |北大学

所在位置:日本,仙台市

学校设置类型:综合性大学

创建时间:1736年

学历:本科 研究生 网络课程

学校性质:公立

学生人数:17847人

院校地址:

学校中文网址:/school/6293

日本东北大学是一所国立大学,是继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之后日本第三个帝国大学(旧制),现今日本国内排名4-6位,世界前100名最高排名42位。学校位于日本东北地区最大城市仙台市,现拥有10个学部,16个研究科,5个附设研究所,是北日本地区规模最大的大学。

东北大学地处日本东北地区,它名副其实地成了该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大学。由于它学科齐全,办学水平高,每年为本地区输送了大量政治、经济和文教等各方面高质量人才。尽管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也有美国文化研究所等佼佼者,但在理、工、医、农学科领域方面,其研究设施和水平在全国更为突出.

日本东北大学的金属材料学世界排名第一,金属玻璃是现在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前沿课题。物理学、化学、电子电器工学世界前50名。198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的田中耕一先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这一发明对破译基因的功能,破译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破译基因怎样控制合成蛋白质,蛋白质怎样发挥生理作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东北大学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学术中坚,鲁迅、苏步青、我国皮肤病学元老之一黄丙丁、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闵乃本院士等都在东北大学习或交流研究。

说到日本东北大学,不能不提到东北大学医学部。医学部前身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我国近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曾在这里学习,1901~1915对鲁迅一身有着很大影响的.教师藤野严九郎在此任教。19日本东北大学成立后,仙台医专并入该校,成立医学部。交通概况

仙台机场位于近郊,可以乘坐机场专线巴士到仙台市区火车站,车程约四十分钟,又或在东京车站搭乘jr东北新干线两小时,仙台车站下车。 仙台火车站是仙台市的交通枢纽,附近食肆、商场林立。

城市概况

6.澳洲国立大学毕业生起薪排名 篇六

01.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02.中央昆士兰大学 Central Queensland University

03.查尔斯特大学 Charles Sturt University

04.墨尔本大学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05.昆士兰大学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06.悉尼大学 University of Sydney

07.卧龙岗大学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08.阿得雷德大学 University of Adelaide

09.麦考瑞大学 Macquarie University

7.国立青岛大学时期的外文系学生 篇七

王林(1909 ~ 1984),原名王弢,现代著名作家,河北省衡水县人。1927年在北平的今是中学上学,是该校共青团的支部书记。1930年9月,离开北平今是中学,考入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其子王端阳在《父亲和黄敬》一文中记述:“青岛大学当时刚刚开办,由杨振声任校长,张道藩任教务长,并请来梁实秋任外文系主任,闻一多为文学系主任。 父亲是青大招收的第一批学生之一。” 1930年秋,王林在进入青岛大学的当年,就参与组织了学生海鸥剧社,排练了《月亮东升》和《工厂夜景》两个独幕话剧,在学校小礼堂演出。 海鸥剧社的演出,引起了社会反响,上海“左联”机关刊物 《文艺新闻》,以《预报了暴风雨的海鸥》为题,报道了青岛海鸥剧社的活动。同年,海鸥剧社还排演了《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乱钟》、《婴儿的杀害》、《饥饿线上》等进步话剧, 先后在学校和青岛大舞台(亦称新舞台,今青岛永安大戏院) 演出。由于反动当局的镇压和破坏,海鸥剧社擎天柱和骨干, 有的被迫离开青岛,有的被捕,1933年夏剧社停止活动。

1935年12月,王林和黄敬一起参加一二 • 九运动。 1936年8月去西安到东北军学兵队作地下工作,经历了西安事变。1937年回冀中参加抗战。1949年随军进入天津, 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等职。著有长篇小说《幽僻的陈庄》、《腹地》、《站起来的人民》、《一二 • 九进行曲》、《叱咤风云》等。

著名报人郭根

郭根(1911 ~ 1981),又名良才,笔名木耳、焦尾琴, 山西定襄人,1911年生。早年读书于北京师大附中,热爱文学和写作,思想进步。1931年考入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 期间参加了“北方左联”、“反帝大同盟”等活动,后成为著名记者和报人。 郭根在外国文学系学了小说入门,戏剧入门,英诗入门、莎翁、浪漫诗人、英日俄法德文学概论、 圣经、古典神话、西洋文学批评诗、传记文学研究、希腊悲剧、英文演说、维多利亚时期散文与诗、英国戏剧研究等课程,并师从梁实秋教授作毕业论文。郭根热衷于体育运动,还是青大队对球队(排球队)主要成员之一,曾多次参加华北运动会。

1935年郭根在绥远一中任教,曾发起组织绥远文艺界抗敌后援会,主编进步文艺刊物《燕然》。1937年抗战爆发后,由塞北而南下,在上海撰写出版了报告文学《烽烟万里》, 风行一时。此后他在“孤岛”上海和江西敌后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后由岳母即邵飘萍遗孀汤修慧介绍至香港《大公报》 工作。

1949年后,相继担任《人民日报》资料室副主任、《文汇报》副总编、山东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人民出版社编辑、 山西师范学院(后为山西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著有《百年史话》、《云岗散记》、《一代报人邵飘萍》等。

“老济南活字典”王昭建

王昭建(1912 ~ 2010),字德懋,农历1911年12月20日生,家住济南市按察司街(逝世前多年住在山东省政府家属宿舍)。王昭建在济南正谊中学毕业,1931年考入国立青岛大学,第一年学的是教育,后三年转入外国语文学系。 在外文系学习时,除了主修外文课程外,凡中国文学系的课程也尽量选修。梁实秋先生和洪深先生是其真正业师。他对梁实秋先生印象很深,据王昭建回忆:“梁先生三十来岁, 精通外文,却从不穿西装,梁先生上课,永远踏着铃声进教室,下课铃声未停,就已步出课堂。梁先生给我们开过《戏剧入门》、《莎士比亚》、《弥尔顿专题》、《英国文学史》和《欧洲文学批评》等课程。洪深先生1934年到山东大学继梁实秋先生担任外国语文学系主任的,是他教完了我们第四学年学程,送我们毕业的。”

王昭建1935年毕业,与臧克家为同级同学。1947年经山大同学“布衣大师”刘子衡推荐,王昭建在山东省政府任王耀武随身秘书,任职不足一年,济南解放。王昭建是山东省文史馆最老的馆员,他是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亲历者, 1957年前还在济南一中当过语文教员,被济南文史界称为 “老济南活字典”。

蔡文显与梁实秋的师生情

蔡文显(1911 ~ 1984)字致平,江西省金溪县石门靖思村人。我国研究英国文学的著名学者、教育家、翻译家。 1930年考入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同臧克家同系。蔡文显来自江南乡间,家境并不宽裕,在学校图书馆半工半读,每月20元,一直拿到毕业。蔡文显入学后勤奋好读,是班上的高材生,成绩拔尖,又是学校的网球运动员,打得一手好球,深得梁实秋赏识。二十世纪80年代初,蔡文显到北京开会,曾到臧克家寓所拜访,当谈起闻一多、梁实秋等先生, 谈起青岛大学的件件往事,两位老人都兴味很浓。

1934年蔡文显作为国立山东大学第一批毕业生,离开青岛后考取了北京清华大学研究院,学英国文学专业,因为考的成绩好还得了每年360元的奖学金。蔡文显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偶尔会到梁实秋在北京的寓所拜访(1934年7月, 梁实秋离开青岛,任教于北京大学)。

1937年,蔡文显在研究院的毕业答辩还请了在北大任外文系主任的梁实秋参加。就在“七 • 七”事变,人心惶惶之中,蔡文显取道天津回到南方,这也是与梁实秋最后一别。 蔡文显与梁实秋师生情谊至深。1984年秋天,蔡文显患肝癌在广州中山医学院住院期间,梁实秋在广州暨大任教的长女梁文茜来医院探望,并带来梁实秋先生从台湾经美国再转来的礼物:一件是台湾出版的《槐园梦忆》,署上了梁实秋的名字;一件是一帧宣纸写就书赠蔡文显的条幅。条幅内容是梁实秋为纪念与蔡文显的友谊撰写的诗:“青岛凄迷,碧海粘天,多少畸人。想当年意气,拼酒西楼,而今已矣,俱已成尘。三径初成,鱼山路窄,锁遥家园,几度春风飙起。 叹花红柳绿,散落如云,再无旧好,相亲伯鸾在,海隅久羁身。幸有书为伍,茶足饭饱,不知老至,忘了清贫。万水千山, 魂牵梦绕,何日游湖去采莼。雁来也,看捎来尺素,天远如邻。”末属小字两行“甲子仲夏寄文显老弟,梁实秋八十三岁。”下盖“实秋八十后作”朱文印章一枚。蔡文显握着梁文茜的手再三道谢。这是蔡文显自1937年与梁实秋一别, 47年来唯一的一次联系。蔡文显在大学任教50年,一辈子与文字打交道,这是蔡先生最后阅读的一本书和一幅字。

蔡文显先后在江西临川中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江西中正大学、南昌大学和广州外国语学院任教。他长期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对英国文学史、小说和戏剧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其主要译作和论著有:《关于莎士比亚悲剧 〈哈姆特莱〉的阐释》、《萧伯纳戏剧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论莎士比亚悲剧〈奥瑟罗〉》、《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关于编写〈英国文学史〉的一些问题和意见》、《试论悲剧〈奥瑟罗〉的主题思想》、《狄更斯评传》、《英国文学史》等。蔡先生1984年在广州市中山医院病逝。

济南三中教师柳即吾

柳即吾(1909 ~ 1995),原名柳乃瑞,1909年农历8月12日出生于山东昌邑一个农民家庭,读小学时期,正值 “五四运动”,深受新文化和爱国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自少年时代起即向往光明、追求进步。北洋军阀时代,参加国民党、敬仰孙中山,有志于为救国救民而奋斗。1928年“五三” 惨案后,不满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参加了国民党改组派,积极从事反蒋运动。1929年率先在昌邑创办了女子小学,为妇女教育和妇女解放事业贡献力量,1930年反蒋斗争失败后,为躲避国民党右翼势力的迫害,逃往北京考入宏达学院。1931年夏考入国立青岛大学,学号24014,原来考的是教育行政系,1932年因闹学潮,学校改组,易名国立山东大学,取消教育学院,转入外文系学习。William.B. yeats(1865 ~ 1939) 戏剧作品研究的,原文现存台北档案馆。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文登中学、潍县县中任教。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后,即吾先生到济南三中任教,曾任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长,外语教师,至1975年离休。

图书馆长唐月萱

唐月萱,研究馆员,1911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泾县唐村。1934年在青岛国立山东大学读完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后,考入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1936年毕业,被分配到上海医学院图书馆工作,后调入大连医学院图书馆,担任馆长工作。唐月萱先后创建了三座图书馆,为我国医学图书馆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唐月萱在青岛国立山东大学读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 据臧克家《悲愤满怀苦吟诗》写道:“第二次作文,女同学唐月萱中了状元。她很有才华,风姿超逸, 嘴角上开一朵笑的花。她曾把填的一首词给我看,可惜只记得两个句子了,‘绿水虹桥流尽处,未是儿家。’唐月萱同学读的英文系,后来转到北大去了。因为家庭变故,她心灵受到严重创伤,这几年在云南一个大学里做图书馆长,来北京时,总来我家谈谈,当年的红颜,变为白发了。”

著名诗人臧克家

臧克家(1905 ~ 2004),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 山东潍坊市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臧克家是国立山东大学的第一届学生,入学考试时两门功课中数学得了零分,但作文却被闻一多评判为98分,一举中试。此后,经闻一多特批,臧克家由外文系转入中文系,并与陈梦家称为闻一多诗门下的 “二家”。

臧克家回忆说:“因为记忆力差,吃不消,想转中文系”。 “主任是闻一多先生。我一进他的办公室,不少和我抱同样目的前去的同学,全被拒绝了,我有点胆怯地立在他身旁, 当他听到我自报姓名时,他仰起脸向我注视了一眼,用高兴的声调把三个字送入我的耳中:‘你来吧!’从此,我成为闻一多先生门下的一名诗的学徒。

外文系教授洪深、赵少侯、孙大雨,都曾是臧克家的老师。臧克家在山东大学八十周年校庆时,曾写过一篇情真意切的祝词《我的祝辞——庆祝母校校庆》,表达了自己在1930至1934年在母校读书期间,对老师的崇高敬意,其中写道:“至于文艺方面,我毕业前后到‘山大’教过书的有, 老舍、洪深、王统照、赵少侯、孙大雨诸位先生,这几位先生都是我的文艺前辈,后来成为亲密的朋友。”

外文系学生季刊《刁斗》

1934年,外文系学生郭良才、宋墨庵、柳乃端(柳即吾)、 李世昌等高班同学成立了刁斗文学社,“以研究文艺,砥砺学术为宗旨”编辑、出版《刁斗》文艺季刊,1934年3月出版了一卷一期,这是大型文学期刊,每期120页~ 160页, 《刁斗》第一卷出版了四期,第二卷出版了两期,后停刊。《刁斗》是当时在全国有影响的期刊,该刊内容主要为文学评论、 创作和翻译作品。郭根在《刁斗》发表了论文《论“短篇小说” 故事之进展》和小说《血的买卖》、《斗争》、《夏天最后一朵花》,以及译作《美国同路人问题》等作品;宋默庵发表了论文《文学之哲学的基础》、《现代苏格兰的诗》和书评《王了一译都德的沙弗》等作品;李子骏发表了论文《莎士比亚的悲剧之实质》、《屠格涅夫创作底艺术》,小说《玫瑰姑娘》 等。其中还有学生翻译的很多作品,如田端峯的《锁着的箱子》,柳即吾的《加特林在霍利亨》,李世昌《搓草绳》、《梅夫》,朱宝琛的《古希腊玉屑》,周小鸥《火坑》等等。《刁斗》 发行于1934年,共发行了6期,详细记录反映了当时国立山东大学文学思潮与创作的真实面貌,补充了文学期刊的空缺,为学校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8.国立中央大学的三种藏书票 篇八

国立中央大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多次更迭,先后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等等,1928年4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下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设置之全和学校规模之大为当时全国各高等学校之冠。1949年建国后经一系列重组、合并、调整,形成了现在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2002年这几所大学共同迎来了江苏高校百年联合庆典,它们经历了废科举、办学堂、兴学校,堪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我收藏有国立中央大学使用过的三种藏书票。第一种藏书票出现时间比较早,大概是在1928年立名国立中央大学时开始所用的。是一幅蓝、红两色油墨套印的写意风格的中国画,画面由远山、旭日和六朝古松组成,左下角钤一方朱红篆书的中央大学图书馆印章,不知这幅画和印章出自何人之手。这六朝松实为桧柏,高9.58米,围2.65米,古劲苍虬,相传为六朝遗物,故得名。它矗立在现东南大学校园西北隅的梅庵之旁,主干笔挺,外皮斑驳,像一个历经沧桑、饱经忧患的老者,又像一个傲骨铮铮的勇士。它见证了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的千年风雨,是南京城的“活文物”。第二枚藏书票出现的时间稍晚,与第一种图案大体相仿,只是少了红色印章,尺寸缩小了约一半,另外增加了一些图书馆编目方面的信息,上方多了一行文字“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这枚藏书票使用时间较长,似比较多见一些。2002年东南大学出版社的六朝松随笔文库即采用了这两种藏书票的图案作为这套丛书的封面和封底。

特别值得高兴的是今年我收藏到—枚抗日战争时期国立中央大学的藏书票。藏书票上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为民族英雄岳飞传世手书,表达了1931年“9.18事变”后,中国人民誓要夺回被日寇侵占的东三省的坚定决心。上海龙华寺塔代表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又称上海事变),中国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日本进攻。卢沟桥的石狮则象征着1937年“七七事变”,它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端。这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据此可以推断此枚藏书票应该是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的抗战期间所使用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抗战时期的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后资金短缺,办学条件异常艰苦。校长罗家伦曾以“经费拮据,无法维持”为由提出辞职,所以这批进口图书的数量不会很多。小小的一枚藏书票也可以是历史的见证。这第三种国立中央大学藏书票由于它的特殊性,可当得上“珍稀”二字了。一所大学使用三种藏书票是不多见的,而能将这三种藏书票收齐,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恰逢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特撰此文以纪念。

李治的藏书票

这个与唐高宗同名的李治是一位英国人,全名William Sheldon Ridge(1875—1946),李治是他的中文名。二个世纪初来华,最初任上海华童公学(DUbliC school forChinese)首任校长。该校是当时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在沪开办的最早的华人子弟学校。1945年,为纪念抗日英雄谢晋元将军而更名为“晋元中学”。历史上胡适、李怀霜、余槐青、郑逸梅等名人都曾在该校任教。李治不久即辞去华童公学校长职位,进入新闻界为上海《字林西报》(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记者。这是近代上海最早的英文报纸,初名《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创刊于1850年8月3日(清道光三千年六月二十六日),为周报。1864年6月(清同治三年四月)更名并改为日报,1951年3月31日停刊,出版时间长达101年,是在中国发行时间最长、最有影响的外文报纸,有中国的“泰晤士报”之誉称。李治在民国成立以后,曾担任接受袁世凯津贴的《中国公论西报》(TheNational RevieN)主笔。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廿一条,李氏因在报上发表反对日本政府的文章而被控告。1917年他来到北京,任外报通讯员。嗣后历任英文《北京日报》、《东方时报》(TheFar-Eastern Times)总主笔。1932-1937年任英文《北平时事日报》(ThePeiping Chronicle)总主笔兼社长。1938—1941年任燕京大学西语系讲师。1946年死于北京。编有《中国新地图索引》(An Index to the New Map ofChina)及一些中外关系的小册子。他是一位资深的报人,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四十多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

李治的藏书票设计相当精致,内容十分丰富,显然是经过一番精心构思之作。上方的两个图案分别是伦敦的英国议会大厦和象征苏格兰的狮子,下方是中国皇室的象征龙和北京的天坛。表明当时英国是议会制国家,而中国还是君主专制政体。左边是自上而下的一条缀满盾形徽章的绶带,欧洲自古有着崇尚骑士的风气,盾牌作为骑士的标志和贵族徽章—道组成的图案被象征性地应用到藏书票上,这种盾徽藏书票曾大量出现在欧洲早期藏书票中。画面右侧是<贝贝贝>员驮碑,碑文是邵元冲为票主的题字“多勤多获”,下方的英文“MUCH PAINSMANY GAINS”也是此意,大概这句话是李治的座右铭。碑侧书“李治藏书”四个汉字,巧妙地将票主的名字透露出来。书票中央还有李治的英文名,这是一枚双语的藏书票,这与票主“中国通”身份是相符的。书票背景图案是中国式的,运河上横架着一座拱桥,两岸是耕地、城池、宝塔,河里还有撑着小船的艄公和几只帆船,远处是白云,一派祥和的田园风光,很象是京杭大运河边南方的某处风景。

9.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篇九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教授撰文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自沈阳之变,我国家之威权逐渐南移,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于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开始上课。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开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云南。二十七年增设师范学院。二十九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年后并于本校。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战时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

缅维八年支持之苦辛,与夫三校合作之协和,可纪念者盖有四焉。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者也。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始,此其可纪念者一也。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此其可纪念者二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斯虽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此其可纪念者三也。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能有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庾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联合大学初定校歌,其辞始叹南迁流离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校以今日之成功,历历不爽,若合符契。联合大学之终始,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

爰就歌辞,勒为碑铭,铭曰:

10.澳洲国立大学申请途径全攻略 篇十

申请方案一:过渡预科(17周+3年本科)

开学时间:2月和7月

录取要求:1、雅思:6.5(6.0) 2、高三毕业

申请方案二:标准课程预科(10个月+3年本科)

开学时间:2月和7月

录取要求:1、雅思:6.0(5.5) 2、高二完成

申请方案三:延长课程预科(15个月+3年本科)

开学时间:3月和10月

录取要求:1、雅思:5.5(5.0) 2、高二完成

专业:经济计量学、电子商业、管理学、地球与海洋科学(地质学)、林学、人类生态学、美国研究、考古学、艺术历史、亚洲语言、非语言亚洲研究、澳洲研究、现代欧洲等。

申请方案四:国内留学预科

国外留学预科费用较高,课程难度较大。因此对于准备申请澳大利亚的家庭经济条件不理想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选择先在国内留学预科进行预热后再出国留学往往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北京师范大学澳大利亚八大名校留学预科是北师大留学预科精品课程。该课程由北京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预科及十所重点公立大学共同在中国开设的大学预科课程。该预科招收对象主要是高中成绩优秀、英语基础好、有志于进入澳大利亚八大名校学习的高中毕业生或高二在读生。

凡被本课程录取的学生,成绩合格后,100%获得澳洲公立大学录取,其中超过90%的学生入读八大名校。为前往澳大利亚的学生省去一年时间及15-20万人民币的费用。

11.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 篇十一

过去的2012年,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史上经济形势最不好的一年。欧债危机还在持续蔓延,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下降明显,浙江沿海地区倒闭潮的出现为全国的民营企业敲响了警钟。

2012年12月22日,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主办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亚太EMBA企业创新论坛”在郑州开讲,旨在为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出谋划策。

像苹果一样创新

为了能与河南企业家近距离地交流,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决策科学系副教授乌耀中博士特意从新加坡赶来,从创新背景、创新意义、创新方法3个方面深入与在场的企业家一起分享了创新话题。

在创新背景中,乌耀中着重陈述了苹果与诺基亚的案例,以生动的故事让企业家认识到创新并不是自我觉醒的过程,有时候是被市场逼到角落里的办法。

他指出,目前苹果iphone运用的很多技术,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被诺基亚首先发明。比如通过电容技术实现的平板手机首先被诺基亚研发成功,却没有被诺基亚的工程师们给予足够的重视,诺基亚的决策层看到平板手机,首先想到的是能否经得起摔打的考验。直到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时,诺基亚依然不以为意,但在随后的两年之内,诺基亚被苹果抢占了一半的份额。

一个创新的点子一旦被忽略,就可能被对手掌握。企业很可能面临的就是灭顶之灾,这在更新速度极快的IT界显现得尤为明显。乌耀中还举了苹果另外一个事例来说明创新带来的改变。

MP3随身听由日本人发明,但在2001年苹果推出IPOD之后,这个市场又迅速被苹果占领。“在当时MP3还以M为单位计算的时候,苹果推出了以G为单位的IPOD,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乌耀中说,以硬件上的创新打开市场,使得苹果能够很容易为其产品植入IOS系统,取得巨大成功。

对于创新的意义,乌耀中认为,只有不断产生创新的思维和点子,才能够持续为团队提供高效的战斗力。他从谷歌、星巴克公司的经验中阐述了这一观点。在谷歌公司,员工每天有10%的时间在公司可以完全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

他强调,只有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创新者时,才能够真正解放团队的创造力。“犯错误没有关系,只有不断鼓励员工犯错误,创新的成本才会逐渐减低。”乌耀中解释说。

创新方法,通过勇于创新、挑战现状、承担风险为前提,逐渐形成技巧,从而引发联想,最终产生创新的成果。这样的创新发展思路得到了在场企业家的认可。

“打了就跑”策略不可取

无论创新的思维如何先进,都要将其转变为可实施方案,才能真正形成利润。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创新对研发新产品、提高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性。

实际上,所谓的创新精神很少能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落地,甚至很多企业都在等待创新。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许多企业管理者采纳的是“守株待兔式”的创新策略,运气好的公司可能会产生出一个新产品;如果不幸运的话,等来的可能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自己则会被挤出竞争市场。

另一方面,企业都会面临很多挑战。一般而言,企业会立即组建一个团队,迅速解决问题,让公司业务迅速回到正常的轨道上,这个策略被管理层称为“打了就跑策略”。这种策略可能有效率,能够及时把问题解决掉,但是带来的问题就是,第一次找到的方法往往不是最好的,如果太急于把问题铲除,可能就会终止了创新的步伐。

乌耀中认为,公司像人一样,当他的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他的行动越来越迟缓,反应也越来越慢。“企业规模在越变越大的时候,也会加大自身死亡的危险,慢慢退出竞争市场。”乌耀中说。

如何能让企业在这种必然的趋势下做到基业常青,是每个企业家应该思考的问题。遇到危机采取各种措施,只能延缓衰落的速度,无法在根本上避免。只有创新才是唯一避免这一趋势的根本方法。

创新可能来自于很多方面,可能会产生一个新的市场需求,也可能面对一个新的市场需求;创新也会产生一个新的解决之道,或者由现有的市场需求和解决方案,找到一个新颖的匹配方式,这些都是创新。“创新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可以产生价值,也许是经济价值,也许是社会价值。”乌耀中说。

谷歌、苹果等公司的创新恰恰说明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于企业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必须要走出现有的框架,才能有更大的作为。

新加坡国立大学简介: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新加坡乃至亚洲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新加坡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大学和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世界顶尖学府有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在教学和研究领域获得全球学术界高度认可。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经过近50年发展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好的商学院之一,在《金融时报》、《福布斯》等全球权威排名中均名列亚洲前三。学院秉承“东西合璧、聚焦亚太”的特色,通过立足新加坡,辐射亚太商业社会,在本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口碑。近年来,学院通过与中国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在培训、研究和咨询等方面的广泛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提升我们对中国社会和商业发展的影响。

12.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 篇十二

一、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前的日本国立大学的财政支援体系

截至2004年4月1日国立大学法人化政策正式实施之前,日本的国立大学处于“国家设施型”(State Facility)经营形态,[1]是由国家(文部省)根据《国立学校设置法》设置的、归属文部科学大臣管辖的教育研究机构。根据《学校教育法》中“设置者经费负担”的原则,国家有承担国立大学教育经费的责任和义务。此外,国家财政税收支付国立大学的法律依据还有1964年的《国立学校特别会计法》。该法在国家财政预算中设立了区别于一般预算、遵从议会民主的、统一管理的国立学校特别预算,国立大学通过开展教育研究活动而产生的年收入和年支出的总额都要接受预算议会的事前统一管理,由文部科学大臣作出年收入和年支出的总预算,送交财务大臣,然后再经由内阁会同一般会计预算一起向国会提出,最后通过审议表决。国立大学的年收入除了一般会计转入金额(即政府的各项财政拨款)外,还包括学费、入学注册费、附属医院收入、通过产学合作等途径获得的外部创收资金等。所有这些收入都要集中到国立特别会计账户与政府财政拨款合并,共同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之中,然后再根据国立大学规模的大小、办学质量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等具体标准进行事后统一管理。

“国家设施型”大学的经营形态可以确保大学财政的长期稳定,国立大学只要遵循《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大学设置基准》,就可以获得由政府提供的维持学校正常运营所需的日常经费资助。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甚至停滞不前,导致日本政府长期被严重的财政赤字问题所困扰,体现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就是限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对象的高等教育预算经费被大幅度削减。由于不同大学之间的预算分配受到国家的强烈控制,并且所有的国立大学采取相同的运作方式,独立地进行运作受到过多牵制,于是国立学校特别预算这项制度的缺点逐步暴露出来,严重制约了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束缚了国立大学开拓多元性资金渠道和实施灵活的财务举措,日本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亟待改革。另外,僵化的单年度预算制度导致国立大学在经费使用上存在着巨大的浪费,屡屡发生每个年度末普遍存在的“为花钱而花钱的现象”。[2]在现今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日本国立大学的这一“国家设施型”经营形态理念已愈来愈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国立大学僵硬封闭的组织结构和日益僵化的行政体制使其应变能力受到很大限制,难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正,采取法人化的形式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必然反应。

20世纪90年代初,高等教育投入经费严重不足促使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大学预算的配置上不得不改变原有无条件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政府对大学研究经费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在原有的国立大学普通经费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类型的经费,并采取竞争性、重点性资源分配政策,即对科研成果突出、社会信誉良好的大学在预算及科研补助金上实行方向性倾斜,优先配置财政支持,把大学评价的结果与有限的资源配置和资金援助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政府财政拨款在大学间的有效配置。下图显示了1997~2003年7年间国立大学经费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1997年以来高等教育基础经费增长非常缓慢,2001年以后甚至出现零增长的现象;而竞争性研究资金和科学研究费辅助金则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大学若想取得更多的办学经费,必须通过校际竞争获取有限的经费资源。

二、法人化改革后的日本国立大学财政支援体系

“独立行政法人国立大学”这一新称谓的出现意味着国立大学脱离了“国家设施型”的经营形态,在法律地位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根据2003年7月16日颁布的《国立大学法人法》(法律第112号)的规定,日本国立大学由国家行政机构身份转变成为由文部科学省设置和监督的独立行政法人。两者之间“统治”与“被统治”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渐淡化,国立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采用企业会计制度提供行政服务的机构将享受充分的裁量权。新的财政管理体系旨在保障国立大学拥有相对独立于政府的自主性的同时,提高大学组织的自律性。它改变了以往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事前干预与限制,使政府的管理重心转为事后监督。为此,除了直接管辖大臣的管理与监督之外,来自于政府的财政干预只能保持在必要的最小限度内。虽然国立大学仍然处于政府的间接管理之下,国立大学的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依然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政府作为国立大学主要经费负担者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变,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机能多样化的潮流中,“法人型”(Corporate)国立大学在财政方面不必再束缚于政府预算的种种繁琐的制度,在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及学生所缴纳学费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向社会提供教育、研究等服务来增加学校资金来源,进一步开拓多元资金渠道,促进大学财政的灵活性。[1]

法人化改革后,国立大学在运营上引进了区别于以往的由中期目标、中期计划、中期评价组成的目标管理与第三方评价制度,并且在资源分配方面引进了基于竞争原则进行的资金分配方式,具体体现在国立大学的财政、财务方面导入的运营费交付金制度。其运作方式是,各国立大学法人根据文部科学大臣设定的中期目标,每6年向文部科学省提交一次中期计划,期满时由专门评价机构“国立大学法人评价委员会”对目标是否实现、计划完成情况做出评价,文部科学大臣在听取意见之后,决定是否拨付由中期目标所制定的运营费交付金,而评价的结果又将成为下一个中期目标制定(包括财政预算)的基本依据。[5]

国立大学法人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来自政府拨付的公共财政支援和自筹资金。其中公共财政收入由机构资助金、项目资助金和个人资助金构成,具体细分为运营费交付金、重点科研基地建设资助金计划(Center of Excellence,简称Co E)及特色大学教育支援计划(Good Practice,简称GP)等竞争性科研经费、公共奖学金和科学研究费补助金;自筹资金包括学费及入学金、附属医院收入、通过委托研究及企业派遣等途径获得的学校的外部创收。

(一)运营费交付金

政府将国立大学的自我收入与维持正常运营所需经费之间产生的差额以运营费交付金的形式下拨,而年支出中的设施购置、维修费是由文部科学大臣以设施费补助金的形式拨付的。其中,运营费交付金不再像以往在资金的使用途径上受到单年度预算的种种制约,并且其剩余资金可以结转到来年度继续使用,有利于大学财政自主性的增强。[6]

运营费交付金由标准运营费交付金、特定运营费交付金和附属医院运营费交付金三类构成。其中,标准运营费交付金是为了保障各国立大学日常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运作,根据各国立大学的教职员工、在校生人数等客观指标对各大学采用统一的核算基准,进行平等资源配置。特定运营费交付金是根据各国立大学的规模、所在地区以及职能等不同特点,对各大学采用不同的核算基准确定其必要经费。附属医院运营费交付金的拨付对象限定为设有附属医院的国立大学。[7]

运营费交付金制度的明显特征是效率化系数及经营改善系数的导入。所谓效率化系数,是指逐年削减对学校运营补助的特定运营费交付金预算中的1%;经营改善系数是指逐年削减拨付给拥有附属医院的国立大学的运营费交付金预算中的2%。其目的是期望通过适当的削减经费促进大学资金结构的多元化、大学运作的高效化,推动高等教育的财政预算朝着追求高效低耗的方向发展。如表1所示,自法人化改革实施后,运营费交付金呈逐年下降趋势。

单位:亿日元

(二)学费收入

为鼓励大学开拓经费来源渠道,学校的自我收入将不再一并收缴国库,纳入到运营费交付金的预算中。关于学费及入学金等收入,在文部科学省每年公布的“学费标准额”的基础上,给予校方一定的自主裁量权。但为了减轻受教育者负担,保障高等教育正常化,规定其调节上限设为“学费标准额”的10%。学费及入学金等收入见表2所示。

单位:亿日元

(三)科学研究费补助金

与政府公共财政资助范围和额度逐年减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竞争性研究经费的逐年递增。总体来说,国立大学科学研究经费的来源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 经常性教育研究经费。

它是根据各国立大学的教师人数为基数乘以人均补助额度,以政府财政预算拨款形式下拨的一次性预算拨款,其经费包括实验室设施和研究杂费等,是运营费交付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2008年的经常性教育研究经费分别是10,369亿日元、10,148亿日元、9,984亿日元、9,884亿日元、9,735亿日元,呈逐年递减态势。

2. 竞争性研究经费。

由日本文部科学省掌管的科研经费包括科学研究费补助金、战略性创造研究推进事业资助金、科学技术振兴调整费、研究基地创建费补助金等。其资助对象为国立、公立、私立大学,国立、公立实验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独立科研政策与管理行政法人中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群体。

3. 外部研究经费。

外部研究经费主要是大学与日本公司企业或财团合作的研究经费。日本政府鼓励产学合作,希望大学能够吸引社会上的委托和合作的科研项目,推动科学研究成果的产业化。

在日本文部科学省制定的“竞争性资金制度”中,金额数量最大并且保持稳态增长的是“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由文部科学省与学术振兴会共同管理,用于资助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所有学术研究。在1993至2009年的17年内,科学研究费补助金从736亿日元增加到1,970亿日元,增幅超过167%,如表3所示。

在文部科学省“竞争性资金制度”中,除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的资助主体是国立大学外,另一项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是“研究基地项目创建费等补助金”,主要包括“21世纪Co E计划”、“国际Co E计划”、“特色大学教育支援计划”和“面向现代教育需求的项目支援计划”。这些计划的科研资助经费的拨放主要依据独立于政府和院校之外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国立、公立、私立大学的绩效评估考核的结果,强调竞争性原则,而不是按照大学归属来分配政府的资金。其目的是通过实行倾斜式的重点科研项目优先拨款,引导和促进各大学形成自身优势、个性和特色,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这些计划也意味着法人化改革后的国立大学,虽然主要预算仍将由国家财政拨款,但也将同其他大学一样,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在此以“21世纪Co E计划”为例一窥参与到科研经费竞争中国立大学的实况。“21世纪Co E计划”是于2002年启动的一项大型资助计划,该计划的资助对象没有国立、公立、私立大学之分,是以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或专业及大学附属的研究所、研究中心为单位进行绩效评估和资助金的拨放。纵观“21世纪Co E计划”的立项评审,从2002~2006年的5年间,预算拨付资金1,643亿日元,资助科研基地项目254个,在全部十大学科领域设置了274个重点科研基地。这些重点科研基地分别隶属于93所大学(国立51所、公立7所、私立35所),在国立大学设置的重点科研基地数为204个,占基地设置总数的74.5%;公立大学为9个,占3.3%;私立大学为60个,占21.9%。[11]综上可以看出,“21世纪Co E计划”无论从重点科研基地的设置数量还是经费分配上,都大幅度向国立大学倾斜,尤其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重点研究型国立大学。

三、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带来的国立大学财政支援体系的问题与争议

法人化改革对原有的国立大学的财政支援体系造成了强烈冲击。首先,运营费交付金制度中“效率化系数”及“经营改善系数”的导入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不可忽视。一方面,法人化改革有利于减轻日本政府财政负担,政府将依据对国立大学的评估结果通过资源分配的重点性、倾斜性方针重新对其财政收入进行分配,进而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另一方面,由于国立大学在设立之初就存在财政和制度上的差距,不同的国立大学间存在金字塔式、相对固定的等级关系,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地方国立大学与少数社会威望和声誉极高的、研究型国立大学之间在国家财政的各项拨款上存在巨大差距。法人化改革打破了原来教育经费的分配比例,对每年的运营经费实施逐年削减1%的措施。与此同时,在经费配置上增加了竞争性科研经费拨款的比例,这就使在外部资金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非研究型”国立大学陷入运营经费短缺的困境之中,进而影响到大学日常教育研究活动的正常运作。并且,政府只把有限的财政资源重点分配到培养社会精英和推动国家科研竞争力提升的一些有实力的综合性国立大学及实用性领域,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倾斜性教育财政投入机制。长久以来这种资源分配的重点性、倾斜性方针导致了国立大学间的不均衡发展格局,法人化改革不但没有从根本上加以改善,反而对在法人化后的大学评价过程中外部创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财政压力很大的地方国立大学以及以培养教师为主的师范类大学造成了更为猛烈的冲击。[12]

其次,学费的上涨违背了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后,随着政府教育经费拨款的逐年递减,为了弥补经费补助减少造成的财务缺口,国立大学必须逐步负担自筹经费之重责,而自筹方式中最便捷的当属提高学费。由此,教育负担模式逐步从以公共开支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及其家庭承担为主。例如,绝大多数国立大学都于2005年采取了提高学费的措施,2005年学费标准额是535,800日元,比2004年提高了15,000日元。如此一来,无疑增加了中低收入家庭的学生的择校难度和家庭开支,高额的学费侵害到教育机会均等及《宪法》保障国民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学费的划一性也阻碍了国立大学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

此外,国立大学虽然在称谓上发生了改变,但在根本性质上可以将其看作是介于政府直属机构和民间法人组织之间的一种“准”政府机构,财政大权、制定中期目标的主导权以及中期计划结束后决定国立大学的存亡特权依旧紧握在政府手中。这种政府权力的隐性膨胀,无疑将会严重影响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

四、结语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是在国内经济不景气,国家财政经费紧张的背景下推出的,日本政府希望在减轻财政负担的同时,将国立大学推向市场,增强其竞争能力,激发大学在科研方面的潜力。长远来看,法人化有利于加快大学的优胜劣汰,提升国家的整体科研水平,代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但由于日本大学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变,在体制转轨时期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自然会引起社会上的批评。所以,法人化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必然要经过不断的探索甚至反复,通过各方不断的博弈,最终达成一个更为合理的局面。

法人化改革不仅是日本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跨越国界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在高校体制改革方面,我国也面临着类似的机遇和挑战,关注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措施和进展,将为我国高校未来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4]金子元久.大学的经营形态—日本的特征[J].教育与经济,2002,(2):5~9.

[2]高益民.日本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决策过程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0,(5):15~20.

[3]国立大学の基盘的经费と竞争的研究资金の推移[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gijyutu/gijyutu4/siryo/04112401/011/012.pdf/2009-07-28.

[5]吴遵民.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与问题—访日本比较教育学会会长马越徹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04,(6):3~7.

[6]山本清.日本大学财政的结构和课题——国立大学为中心[J].教育与经济,2002,(2):10~18.

[7]岛一则.国立大学における运营费交付金に关する实证的研究-效率化系数.经营改善系数がもたらす影响について―[J].広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発センター大学论集,第40集,2009,3,87~105.

[8]国立大学法人运营费交付金の推移[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houdou/20/05/08060201/001/008/004.pdf/2009-07-28.

[9]国立大学等の法人化について[EB/OL].http://www.mext.go.jp/a_menu/koutou/houjin/houjin.htm/20090-07-30.

[10]科研费の予算[EB/OL].http://www.jsps.go.jp/j-grantsi-naid/index.html/2009-07-30.

[11]21世纪COEプログラムの成果[EB/OL].http://www.mext.go.jp/a_menu/koutou/coe/06092116/all.pdf/2009-07-30.

13.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 篇十三

第二條

第三條

第四條

第五條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新聘專任教師聘任作業準則

93年11月29日本院第207次院務會議通過 93年12月28日本校第2370次行政會議通過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以下簡稱本院)為確保師資之卓越,並使所聘師資專長領域能符合發展之需要,以利邁向世界一流大學之目標,特訂定新聘專任教師聘任作業準則(以下簡稱本準則)。

各系所應就其本單位可能之師資缺額、師資來源、擬聘用時間及擬聘用師資專長領域等擬妥中長程師資聘用計畫。

各系所為新聘專任教師,應設置「新聘教師甄選委員會」,以辦理教師甄選事宜,並於完成甄選後將推薦人選向該單位教師評審委員會推薦。如有均不推薦者,應敘明理由送院備查。

「新聘教師甄選委員會」由聘任單位推派及本院院長指派之副教授以上教師五至九名為委員組成,其中聘任單位推派之委員人數應較院長指派委員至少多一名。但聘任單位副教授以上教師人數不足時,院長指派委員人數不受此限。

院長指派之委員得為聘任單位內或外之教師,但均須具有本校「教師評估準則」所列因學術成果而得免辦評估之條件。

原則上應於擬新聘專任教師起聘日半年以前,將徵才公告內容及方式送請本院核可後公開刊登於國內、外知名而合適之報紙、雜誌或網站上,並由系所於收件後,將應徵資料轉「新聘教師甄選委員會」進行教師甄選。

「新聘教師甄選委員會」公開徵才期間至少應達二個月。但是如有特殊情況,經「新聘教師甄選委員會」認定者,不在此限。

「新聘教師甄選委員會」應於應徵人員達三人以上時,始進行甄選程序。但如情況特殊,甄選之應徵人數未達三人時,得報請院長核可後進行甄選程序。

第六條

應徵人如其最高學歷為聘任單位授予,且畢業後未在其他單位從事與

第七條

第八條 教學、研究相關之工作兩年(以起聘日期為準)以上,應不列入為候選人,惟具有特殊專長或優異表現且經「新聘教師甄選委員會」認定者,不在此限。

各聘任單位應依本準則之規定,訂定其「新聘教師甄選委員會設置辦法」,並送院核備。

上一篇:郑州市高新区会议纪要下一篇:道德经观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