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关于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2024-10-18

教师关于核心价值观演讲稿(共15篇)

1.教师关于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叫,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心浇灌,让德育之花常开;德才兼修,做励志创新名师》。

又一个教师节过去了,至今我的书桌上还摆满了孩子们自制的小卡片,“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您永远是我们的朋友。”“老师,谢谢您的爱......”这上面一句句最真挚最温馨的祝福就是我----一名人民教师最宝贵的财富.从教十三年,我深信,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只有爱的雨露,才能浇灌出最美的德育之花。

自古以来,我中华民族就是一个重视德育,志趣高尚的民族。古语有云:“人无德则不立,国无德则不兴。”“德者本也”,同时也是“教书育人”之精魄所在,人民赋予了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祖国交给了我们“托起明天希望”的责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辜负呢?我认为立德先立己。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是万能的英雄,“加减乘除、诗词歌赋、吹拉弹唱”必然是我们的拿手好菜。立德当有爱,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是圣洁的天使,“乐教爱生、无私奉献、励志创新”理应成为我们的师德之魂,师爱之本。而师爱则是这天底下最高洁最神圣的爱,它比阳光更温暖,比春风更和煦,比母爱更细腻,比父爱更严峻。

一个欣赏的眼神,哺育多少自信的种子!

一句鼓励的话语,扬起多少理想的风帆!

一个美丽的微笑,足以让孩子们心灵沐浴春天般的温暖。因为有了这爱的浇灌,孩子们的心灵才能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我一直坚信,有爱心,有微笑,教育才有灵魂。对我来说,我班的56个学生就是56个蓬勃向上的希望,是56份殷切的企盼,更是56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一直坚定着“不只做一名教书匠”工作信念,用真知传道、以爱心育人,我在班级中开设的“阳光课堂、梦想课堂、亲子课堂”均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成效,得到了学校及家长的支持,学生的认可。我付出,我快乐,因为我立志要做一名真老师,一名好老师。

然而,一名好老师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英国诗人乔叟曾云:“勤于学习的人才能乐于施教。”在知识更新迅速,媒体多样化的当今时代,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库。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见闻才能准确的授业、解惑,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先思于人,先行于人,不断夯实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本,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旗帜和路标。

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德才兼修的“好旗帜”、“真路标”-----王雪梅老师。办公室里有她孜孜不倦的身影;教研会上有她慷慨激昂的陈词.四十多岁的她依然活力四射,她常说:“让我教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一生最大的梦想!”。从教二十多年的她获得过各级各类表彰无数,但她从未止步,依然奋斗在教学教研工作的第一线,在今年的教师节上被评为了“平昌人民满意教师”。还有,刚刚载誉而归的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廖占富,张兴琼夫妇,在平凡中坚守,奉献,在两两相对的两个大巴山山头一人为孩子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是的!他们是我们巴山教育人的骄傲。是他们,是无数个这样的真老师,好老师以“创先争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师德风范诠释了巴中教育系统“立德树人、求知成长、实践进步”核心价值观的真谛!

“德不孤、必有邻”。真正的好老师,愿意在平淡中获取那一刹那的亮光,愿意在琐碎中捕捉那一瞬的甜蜜;真正的好老师,当不失足于生、不失色于生、不失口于生;真正的好老师,当淡名薄利而又志存高远;当才高若斗,德若星辰!

是谁说“老师”这个字眼就等于清贫?是啊!两袖清风,囊中羞涩常常让我们无奈自嘲,可是谁又能比我们更“富有”呢?一举手、一投足牵动了多少清澈的眼神,一颦一笑,拨动了多少动人的心弦,收获了多少快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桃李芬芳满天下”之时,我们自当骄傲地满载一船星辉在星光斑斓里放声歌唱!我选择,我无悔,我自豪,我是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

2.教师关于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篇二

一、核心价值观为何要纳入教师教育课程

基础教育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应起着基础性作用。而基础教育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取决于其教师的综合素养。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正是从课程的层面来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养,进而提升基础教育阶段中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这是一个既合目的性又合规律性的思路。然而,当前的高师院校中,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打破了治学氛围应有的宁静,使师范生道德生命的成长缺失良善的精神背景。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1]由“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充当教师,他们就缺失了“师者”所应有的道德基础。由这样的教师来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效果也可想而知。

师范生道德生命的成长实质上是一个文化引领的过程,它必须依托整体的人文背景。这种人文背景包括教师的道德引领、大学文化的整体浸润,更包括充盈着人文精神的课程。而当前高师院校中的教师教育课程“重科学,轻人文”“重专业,轻通识”,导致师范生人文精神严重缺失。事实上,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不仅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更充盈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它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体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道德语言日益“多元化”“碎片化”的当今时代,核心价值观中的很多内容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观照,是对“人应当如何生活”的一种伦理表达……因此,将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可以促进教师教育课程的优化,使之更具人文品质,从而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这就夯实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根基。

二、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的路径

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体制仍以高师院校为主体。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核心价值观如何纳入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一)公共基础课程的优化。核心价值观主要是一种伦理话语。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主要以人文学科知识为基础(特别是伦理学)。这种知识也就是苏格拉底所言的那种事关“美好和善好”的知识,也就是关于何谓美好生活的知识[2]。另外,作为社会的精神形态,核心价值观又依赖和根源于社会的物质与制度基础。因此,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又必须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广泛知识为基础。可见,核心价值观要纳入教师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的优化是一个根本路径。我国当前高师院校中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外语、体育、计算机教育等组成。虽然从量上来看,它占据了整个教师教育课程的30%~40%,但覆盖领域过于狭隘。这就导致师范生缺乏理解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基础。优化公共基础课程的路径主要有二:其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效性。思政教师要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将思政课程与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教学促进师范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以核心价值观来统领和提升课程教学。其二,加强公共基础课程的通识性。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至少应当涉及三大领域:一是人文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二是社交、批判性思维及分析推理能力培养领域。三是多元文化反省能力培养领域(高有华,方孙飞,2011)。此外,还可以围绕核心价值观,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文化学、哲学、伦理学等人文经典研读课程和分主题通识文化课程,同时有选择地开设一些经典阅读课、讲座、通识知识的课程。

(二)学科专业课程中的核心价值观渗透。高师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课程体系的重构、大学文化的整体优化,但这些宏观性举措会遇到传统观念及现实多重因素的阻滞,因而它们更具理想化色彩。相比较而言,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价值渗透更具现实性和直接性。因此,高师院校教师在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有价值理性。一方面要根据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发掘和提炼学科专业知识中所隐含的文化(伦理)价值;另一方面,要积极从所教学科的角度对核心价值观进行科学诠释。不同学科中的价值诠释会增进师范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汉森(David T.Hansen)认为,真正的道德教育往往发生在“道德隐匿”(in the moral drak)之时[3]。其意思是,只有过“有道德的生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学习。同样,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纳入教师教育课程,取决于师生能否过上一种内涵现代伦理精神的教学生活。譬如,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体制形式,更是一种共同生活的方式。据此可见,教学首先应当是师生联合生活和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它指向个人各种能力的自由发展。核心价值观中的 “文明”不仅仅是社会整体文化的应有状态,它也是教学生活的根本精神和终极价值追求。也就是说,高师院校中的学科教学,无论是何种知识,其传授的方式都应当基于自由、平等的伦理精神。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在学科教学中,高师院校教师不能用教师文化代替学生文化,而应在尊重学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引导、交流和融合。在这种教学生活中,学生才会有文化上的自立感,进而感到生活在自己的文化中,感到教学生活是有意义的道德生活。“习与性成”,在内涵现代伦理精神的教学生活中,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转化为师范生的文化性格。

(三)教育类课程文化性格的彰显。长期以来,教育类课程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都处于“边缘”地位。“教师专业化”需要教师教育课程的整体变革,并进行教育类课程的自身优化。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曾深刻指出:“‘真正的教育’或‘好的教育’在于‘促进灵魂的转向’。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4]教育能否真正“促进灵魂的转向”,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文化上的自觉。无论当前教育类课程的门类和类型如何改革,它都不能背离文化这一根本的路向。换言之,教育类课程必须凸显其应有的文化性格。其中,“教育学”课程更应当彰显其应有的文化性格,需要根据文化的先进走向及时更新教材的内容。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优良文化的载体,而且与“教育学”的诸多单元在知识逻辑上有一种内在的关联。例如,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可以嵌入到“教育的功能”;“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可以纳入到“教育与社会发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充实到“教育与人的发展”,等等。“教育学”课程除了在内容上纳入核心价值观之外,在其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充分利用核心价值观提升师范生的文化自觉。“教育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更在于促进师范生的“灵魂转向”。同样,对教育类核心课程的“心理学”的教材及教学改革,一方面要依靠科学心理学的路径;另一方面也要从文化角度来考察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使之增益文化的内涵。

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的机制保证

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不应当成为“束之高阁”的政策话语,而应当转化为积极实践。这种转化必须以构建和完善相应的机制为保证。

(一)高师院校领导者的价值引领。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性操作,而是涉及大学文化的深刻变革。而文化的变革必须以文化的觉醒为前提。当前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之所以止步于简单的器物层面,而没有渗透到高师院校的制度及精神层面,其根本原因在于高师院校的教师缺少文化的自觉意识。这种“文化的自觉意识”的激发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大学领导者的价值引领。作为高师院校的校长,不仅应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治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而且要渗透到自身的日用伦常之中。校长要通过多种途径,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与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的意义、形式及途径等,进行研习与理解,使之在高师院校中凝聚成共识。

(二)教师教育课程的管理与领导。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关键是高师院校能否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与领导。“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并不能视为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两种管理模式,而应当视为管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各有其用。当前,高师院校在课程方面较之以往有了更多的权限。但由于放松了课程管理,高师院校的课程出现了“粗制滥造”“良莠并存”的现象。以“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为例,受功利主义及其它诸因素的影响,不少高师院校打着“课程创新”的旗号,不去使用那些堪称经典的课程教材,反而自主研发、使用校本课程教材。而这些校本课程无论在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并无多少创新之处。这就造成了教育类课程内容的陈旧和滞后。譬如,除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外,整个学科专业课程、教育课程对核心价值观都很少涉及。对此,高师院校必须加强课程管理,努力打造一批真正的精品课程。同时,高师院校还必须从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这就需要高师院校组建一个由专业人士、团体代表(包括专业人士和一些任课教师)、专职人员、非专职的市民代表所组成的课程领导团队。高师院校的领导除了要科学行使课程领导的权力,还要赋予教师、学生及相关人员参与课程领导的权利。此外,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基础。这就需要高师院校领导注重团队成员间的广泛沟通、交流和合作,注意在组织/团队中营造合作伙伴式文化。

(三)促进学校、社会、社区的通力合作。实践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路径。《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明确提出要提升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包括“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1个学期”、“实施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双导师制’”等。这些指导意见在很大程度上切中了教师教育改革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但当前师范生的实践往往强调专业实践,与核心价值观教育并未形成内在关联;或者单一地强调核心价值观实践,而与师范生的专业学习没有内在联系。那么,如何既能提升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品格,又能促进核心价值观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纳入?课程实践品质的提升一定要有系统的观点,要从师范生的专业学习、核心价值观、社会社区需要这三者之间寻找结合点。具体而言,就是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组织师范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这类师范生服务社会、社区的活动实践,既可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学习,又可达成对核心价值观的真正接受,并且可以满足社会和社区的真正需要。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也离不开社会、社区的支持与合作。首先,学校与社会、社区的有关人员展开充分的对话、合作,可以将那些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真人、真事及时、生动地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其次,学校、社会、社区可以从师范生的专业学习、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社区)需要三者相结合的角度,创造具体的合作形式和合作项目等。为了化解学校、社会、社区“各自为政”带来的障碍,还需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统筹规划,以思想引导及行政方式促进多部门通力合作。特别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健全合作制度,完善合作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机制,把合作延伸到基层、社区、家庭。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以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作为其基础性实施路径。教师教育课程因核心价值观的纳入,而凸显其应有的人文品格,从而为师范生道德生命的成长提供有益的精神背景。高师院校应通过公共基础课程的优化、专业学科教学中的价值渗透及教育类课程文化性格的彰显,将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这需要高师院校领导者的价值引领、教师教育课程的管理与领导及学校、社会、社区的通力合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教育课程,纳入,高师院校,师范生

参考文献

[1]钱理群.大学正培养利己主义者[N].中国青年报,2012-05-04.

[2]刘铁芳.为哲学教育而辩:《苏格拉底的申辩》释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3).

[3]David T.Hansen,“Teaching and The Moral Life of Classrooms,”Journal for a Just and Caring Education,vol.2,pp.59-74.

3.浅谈当代教师应具有的核心价值观 篇三

关键词:教师价值体系;教师核心价值观

现在,各行业、各系统、各领域都在凝练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或精神价值,通过凝神聚气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师是特殊的职业。教师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人国民教育全过程,需要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建构教师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凝练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思想指导和价值引领,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

一、价值观、价值体系的内涵

在研究价值观之前必须考察价值的概念。弄清价值的含义。因为价值观是对价值现象的主观反映,只有价值存在之后才有价值观。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价值的本质是事物的性质、属性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关系,以及人和其创造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关系。价值和价值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关系的看法,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包括价值理念、价值选择、价值评价、价值标准等意识要素。“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其反映的对象不是一般客体.而是客体属性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即价值关系。”闭价值观是有体系的。体系的含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的系统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体系是有结构的。结构既是一种观念形态.又是物质的一种运动状态。在哲学上,结构是指不同类别或相同类别的不同层次按程度多少的顺序进行有机排列。

价值体系有一般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之分。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多元价值体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价值体系,它能有效制约并引导其他价值体系作用的发挥,不同程度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价值体系可以是多元的.但是在一个社会里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只能是一种,这就是核心价值体系。闭如,2006年1O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为社会价值体系中的主流价值形态的核心价值体系,它表征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与方向。价值存在体系有客观性、对象性和效应性,主要包括人的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等。价值观念体系是指一定主体的价值观念的系统化、理论化、和自觉化。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教师价值观念体系是在教师价值存在体系基础上产生的。

二、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凝练

在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中,各种价值观的地位并不相同,有些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有些价值观处于从属地位。因此,价值观可以分为一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要准确界定核心价值观,必须科学把握“核心”一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核心”一词主要有三种解释:一是中心:二是引申指起主导作用的部分;三是指主要部分。与之相应地,核心价值观也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核心价值观是价值体系的中心。价值观是以核心价值观为原点而展开的有机结构体系。价值体系的结构。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水中,由里向外激起层层波纹.呈现为一个多层次的同心圆,在价值观这个同心圆中,核心价值观是中心,是内核,是原点。其次,是引申义,是就核心价值观在价值观结构体系中的作用而言的。核心价值观是在价值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它规定和影响其他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其他价值观从属于核心价值观并受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再次,就核心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来说,核心价值观是价值体系的主要部分,其他价值观则是次要部分。核心价值观上述三个层次的含义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根据以上分析,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指人们在长期的价值生活实践中积淀和形成的有关客体对主体效应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在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态度,它在整个价值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代表着价值观的根本特征.体现着价值观的基本取向,统率并制约其他处于非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圈教师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师这一群体中的具体化,是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配、决定和制约的。教师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不同的指向和旨趣。我们不能把教师核心价值观与作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精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同起来。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对人民的承诺。对历史发展前进方向的體认。对未来世界发展的愿景。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政党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是先进与不先进的问题。嘲而教师核心价值观是一种职业群体的价值观,是符合不符合教师职业(或行业)特色的问题。因此,需要我们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在建构教师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凝练教师核心价值观。

三、结语

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反映当代教师与教育事业、教育对象、肩负责任、自身要求、治学态度等方面关系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现了我国教师的优良传统、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价值追求的相互统一。其中,忠诚教育是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关爱学生是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教书育人是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为人师表是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严谨治学是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周玉清,王少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4-36.

4.教师关于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篇四

用爱心,铺就成长之路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话题是:用爱心,铺就成长之路。去年教师节,总书记看望师生时做出好老师的标准,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作为新时期的年轻教师,我们要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爱心铺就成长之路。

教育就是一份爱的事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懂得教育的核心是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爱是陶行知先生毕生事业的灵魂,陶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对这份教育事业,对这群孩子从心底散发出的爱,才能赢得社会的肯定,学生的尊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陶行知先生是教育先模,在他的金玉良言中,我们看到了充满爱意的真教育,看到了公正无私的真教育,看到了智慧创新的真教育,在字里行间中我读懂了应该怎样做一个有爱的老师。

在工作中要拥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时时处处尽心尽责,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才能更负责,当家长把孩子交到老师的手中,教师应把责任烙在心中,我们为孩子的每一滴进步欢呼雀跃,为孩子每一次犯错揪心不已,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是让我们牵肠挂肚,教育无小事,每一个老师因心中有爱才能真正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时刻把每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放心里,因心中有爱才更能体会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的日常工作繁琐、细微,学生的吃喝拉撒睡全要管,没有那份细心呵护,耐心教育,是做不好工作的。学生感冒发烧了,我们要想办法解决,学生捣乱违反纪律了,我们要耐心的教育,学生成绩退不了,我们更要细致入微的分析原因。

作为教师,没有那份爱生如子的心,也是做不好的。只有打心底里爱上这个事业,这群孩子,把心放进爱中,把爱融进心中,用心把爱撒到每一个细节中,做个每分每秒都在关注爱护孩子的有心人。这让我更能深切体会陶先生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拥有爱心是做一个好教师的前提,而这从心底自然而生,由衷而发的爱,更是教师人格的灵魂,师德的核心。

以爱心为基础,善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学生的过错,放大学生的优点,正是教师的魅力所在。教师的爱心是一种特殊的财富,它不会因为付出而减少,相反,它像源源不断的泉水,因为流淌而更加清澈、充盈。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别人的生命一点绿色,自己的生命也更具活力。作为年轻教师,我们要用爱心,铺就自己的成长之路。

5.教师关于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篇五

师”演讲比赛通知

各中小学、局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做人民放心教师”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交流和展示全系统师德建设工作的经验和成果,经研究,决定在全县各学校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好教师”演讲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演讲主题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怀、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宣传选树全县教育系统的好人、好事、好典型,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参赛对象

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三、演讲要求

围绕主题,以身边典型事例,以良好的学风、师德和爱岗、敬业、诚信的精神为切入点,展现广大教师良好的育人风采,凝聚教育发展正能量。

(二)事例须真人真事,做到主题鲜明,内容翔实,突出反映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廉洁从教、志存高远等方面的崇高师德风范。

(三)要求脱稿演讲,演讲时间控制在5-6分钟;普通话标准,表达流畅,感情真挚,富有韵味和感染力;仪表大方,精神饱满,服饰整洁,端庄得体。

四、其它事项

(一)7月25日前,各学校以校为单位组织演讲比赛。并将比赛获得第一名名单报县教育局政治处,做好参加全县主题演讲比赛的准备。

各学校将初赛演讲稿、活动图片同时报送政治处。

28日上午8∶00,在XX中专报告厅举行全县主题演讲比赛。

(二)奖项设置。设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若干名。对获奖选手颁发荣誉证书。

教育局政治处

6.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篇六

作为青少年,我们又如何践行公民层次的“爱,敬,诚,友’’这八个字的核心价值观呢,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爱国就是发奋读书,热爱国家,热爱家乡,热爱我们身边的人,热爱学校的一草一木;敬业就是按时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诚信就是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友善就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我想,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我们的身上就凝聚了正能量。

在我们学校,学校德育处及时表扬随时拾起地上一片垃圾,拾金不昧,勤奋学习,助人为乐等这些优秀的学生,这些就是我们学校的正能量。

一个国家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个社会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一个学校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稳定发展,积极向上;一个人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自信,活泼,乐观,乐学。同学们,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让我们学校充满着正能量。

7.教师关于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篇七

一、高校外语教师的构成现状

学术背景:高校外语教师基本都是硕士学历,目前博士学位居多。即使以硕士学历计算,学习外语的年限至少为七年,如果是博士,则十年或更久。他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外国意识形态、生活方式有所了解,甚至认同外国价值观。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伴随外语教师一生,而且会对所教授的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学术交流:外语教师较其他专业教师具有更多的出国考察、出席国际会议、研修、进修和培训的机会,更容易受到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影响。

二、高校外语教师的影响力

受众广、学分多。全体大学生都需要学习外语,以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为例,大一大二两年每学期英语课为四学时,相当于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的比例。

重要性。大学生的外语成绩非常重要。四六级与毕业证挂钩;英语成绩直接影响考研、保研;评优。外语教师在大学生的教育生涯中占据重要地位,有较大的影响力。

三、海归教师:海归教师是高校外语教师的主要构成成分

一般来讲,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海归”教师指的是: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曾经在国(境)外学习一年(含)时间以上并获得国(境)外学士(含)以上学位的人员。2004年,上海高校的海归教师已达一半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外语教师。如今,比例更大。海归教师这一群体给高校带来了创新的学术精神,开阔的国际视野,但同时也应注意到海归的高校外语教师由于在国外生活学习过,出于对教师的尊敬和对亲历者的认同倾向,他们不经意流露的对外国的评价会被学生信服地接受因而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四、具体措施

高校外语教师入职时,不应只考虑学术能力,还应考虑教师的思想道德背景及倾向。目前有的国内高校,特别是知名度不高的学校只要是海归就笑纳,不加甄选。高校求贤纳才的苦心和热切可以理解,但是高校教师的岗位责任重大、意义重大,选对人则造福于学生,选错人则贻害无穷。高校招聘简章之首都是对教师思想道德的要求,但这些要求往往流于形式,最终政审只会审查学生有无犯罪记录,诚信情况,等等。另外,对海归教师在国外求学期间的学习、社会活动方面的情况难以掌握。

入职教育应加强道德教育,提高新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思想水平,并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对于国外培训、进修归来的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对于海归教师,应激起其强烈的本民族母文化认同意识,尽量消除异国文化的影响。

外语教师在对学生授课时,当然不可避免地要谈及外国的情况,这也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但要把握好尺度、分寸和立场。有的教师总是无意识地宣扬外国有多么发达,富裕。如果多位教师反复宣扬此类观点,有些思想不够成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的同学就会以偏概全,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比中国好,中国的一切都不如外国,长此以往,在学生中形成崇洋媚外的思想,非常危险。

作为外语教师,不能道听途说,将自己一知半解的思想教给学生,应该透过表面现象看深层本质。不要一味强调外国的先进,要厘清外国尽管技术方面或许先进,但也有落后及不尽如人意之处,并可与中国的现状进行对比,要持一种客观的视角,使学生明白中国正在发展,目前的现状有其复杂的原因,但前景是极其光明的。要使学生对中国有信心,才有爱国心,民族凝聚力,这样的学生即使将来出国留学也会心系祖国,最终会报效祖国。

而且,教师应使学生明白,改革开放引进的是先进技术,而非不适用于中国人的他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应奉行中国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国价值观在中国“水土不服”“夹生”,不适用。

即使技术有先进落后之分,文化和思想道德无优劣之分。美国人有美国梦、个人主义,中国人有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师应树立文化自豪感,不应盲从,更不应盲目概括,认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就等同于先进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并全盘接受,这是大错特错的。

个人认为高校外语教师应厘清几个关键问题和基本观念:首先是中国梦与个人主义的关系,亦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个人主义的关系:对立与兼容。实际上,个人主义与“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君子独善其身”等表达具有相同的思想内核,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西方的个人主义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都能找到来源,印证与表达。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儒释道源远流长,各种道德思想,修身理论,哲学思想,治国策略都各领风骚,有所侧重。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人其实无需对个人主义之类的“新潮,异化”的理论感到新奇,个人主义的核心理念是白手起家的准则,即一个人可以不依靠家庭和阶层,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努力,获得成功。实际上,我国历史上有不少这样成功的“个人主义者”,即使身处寒门或社会底层,依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极大的成功,如,汉高祖刘邦、汉代大将卫青、孔子都是极好的例子,也是西方个人主义成功学的典范。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预判哪些内容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并预先准备好对策,使学生不至于在学习到新知识时产生新的困惑,如果困惑日积月累将会使年轻的学生迷惘失落甚至误入歧途。

其次,西方的发达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美国,因病致贫的例子并不少。只是由于国人乐于宣传西方国家的发达,勇于自揭“黑幕”,才使美国免费医疗的神话深入人心。其实中国医保越来越完善,在制度上绝不比美国等发达西方国家差。作为有过亲身留学经历的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相关问题能以亲历者的角度进行剖析阐释,对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来说是极具说服力的。

五、结论

在全球化和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固守和弘扬本民族的先进文化和传统道德是每个国家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如何从高校教师这一特殊的群体着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能性及具体的举措,希望能够引起学者们的思考或有些许启迪。

参考文献

[1]徐笑君.“海归”:高校人才管理重中之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9-30:09.

8.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与核心价值 篇八

从本期开始,《河南教育》将开设一个新栏目——教师专业成长园地,旨在通过专家的理念引领和学校的具体实践,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从而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本期,我们为教师呈现的话题是“教师发展学校”的创建,这是我省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制度创新。今后,我们将陆续选定一些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话题,请各方人士进行解析,使大家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

教师是教育实践、发展和改革的主体和关键,先进的教育思想需要由教师去贯彻,丰富的教育内容需要由教师去体现,有效的教育方法需要由教师去实施,现代的教育手段需要由教师去操作。如果教师的发展不到位,教育质量的提高是难以实现的。特别是去年秋季我省全面开展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师是否理解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教师能否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以适应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教师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以落实新课改的精神……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和正在思考的问题。同时,任何试图改进学习的努力,必须依赖教师的成长。学生全面有效地发展需要好的教师,只有教师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学生才能获得相应的发展,高质量的教学是在教师的发展中实现的。我们应当营造一种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的良好环境,教师发展学校正是在这种理念下,借鉴国外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经验设计出来的。

教师发展学校是在原学校建制内,由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建立的、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研共同体。

概括讲,建设教师发展学校就是为了把教师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最大化,使教师面向中小学实际,着眼工作实践和教师的内在精神力量,进一步认识教师本身的内在潜力和天职,使教师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彻底发挥出来。

教师发展学校的特征和功能

1.特征

系统性。从培养“全人”的角度出发,对教师的发展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将关注和培训贯穿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

实践性。教师以研究者身份针对自身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确定计划,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合作性。以大学和中小学合作的模式展示教师发展学校的开放性、层次性和多元化。

自主性。教师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体现了学校与教师共同参与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行为。

发展性。教师发展学校基于学校、教师的发展,最终目的是改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成就最大化。

2.功能

教师发展学校的功能就是使教师在发展的过程中成为教育的研究者,其途径就是使教师在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以往的教学工作,使其沿着正确方向进行教学改革,从而达到学习提高的目的。具体内涵是:

(1)使教师对事业产生更高的追求,形成对社会、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合作精神。

(2)使教师获得丰富的学科知识、宽阔的科学视野、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使教师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并具有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科学研究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概括起来说,教师发展学校就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职业生涯健康延续为出发点,借助各种力量,按照教师全面发展的目标对教师进行综合培养的场所。

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途径

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韩愈曰:“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探索者。孔子在教学中研究教育,在教学中促进教育的发展,所以孔子后来成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哲学家。西方著名哲学家柏拉图亲自创办学园,既传授知识,又进行研究;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后来成为西方社会的先哲,影响西方文化两千多年。可以说,孔子和柏拉图是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见,教育和研究是教师或大师的成长之路。

在现代社会的进程中,随着大学、研究机关的建立和研究队伍的出现,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职能被专门化研究机构(如教学研究室、教育研究所等)的研究人员承担了。这是社会的进步,它繁荣了教育,催生了教育科学,使教师潜心教学。但是,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教师只传授知识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需要。必须把教师的研究职能归还给教师,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教师发展学校的实践方式

组建教师发展学校的方式就是让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平等合作,共同交流,通过与已有经验的对话、与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对话,经过反思和建构,使高校教师带着其特长走进中小学,吸纳中小学的实践文化,与中小学教师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中小学教师扎根实践,吸纳高校的学术文化,通过两种文化的交流和合作,营造新的教师教育文化和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教育的本质是实践,实践是思想的起点。教育的意义是在教育实践中逐步被认识和理解的,所以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也是在实践中展开的。教师的发展无论是其职前培养,还是在职的工作时期,都是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传统的教师教育主要是在高校的围墙里进行的,理论讲授是主要形式。传统的教师培训远离中小学的教学和教育实践,远离教师的实际需要,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当代的教师教育十分重视以实践为基础,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实践中进行的,与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是教师发展的基础。而教师自身的发展,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善,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所以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

教师发展学校的合作形式

教师发展学校一边是中小学,一边是大学,是一种跨越原有疆界的学校,这种大学和中小学的平等合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和中小学的面貌,为丰富多彩的教育理论建设和理论应用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可能性。

这种合作首先促成了大学和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为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提供了平台,是当代中小学功能的拓展。教师发展学校在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互动中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用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若能做到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抓住了教师发展学校的内驱力和原动力。

教师发展学校的发展内涵

教师发展学校的关键和实质是发展,如何才能发展呢?应该是教师的个性、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专业素质、身体健康等全面的发展。在教师发展中使其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融合在一起。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性化的方式帮助教师发展,离开了以人为本,就可能走向专业主义,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以及对所教学科的价值、认知、审美等方面的理解与把握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个教育理论思维和教育实践能力不断成熟、教育经验不断提升与不断创新的过程。这说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人性化的发展,是教师人性化的追求,但核心是教师专业的发展,即教师的责任感,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学科知识的掌握,教师反思态度,教师研究能力和教、学、研合一的程度,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理解情况等。教师专业的发展就是主体意识和创造力的发展,它具有内生性,任何外在的条件都不能代替教师的自我意识,因为创造性的劳动需要自由的思想,教师发展作为创造性劳动的一部分,需要自由思考的空间,所以行政管理过多,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发展学校的制度建设

制度是理论发挥技术力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途径,而教师发展学校由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进行的模式就是一种制度的安排。在纵向的学校层次上,由合作双方建立教师发展学校工作小组,教师发展学校会议制度;在横向上建立教学研究制度、德育研究制度、师生参与制度,将教学研究与学习联系起来,将德育研究与学习联系起来,形成教、学、研合一的教师专业工作方式。建立教师合作研究制度,重视教师素养的培养,就是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师发展内容。而制度的建设又对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产生真正的理解和在政策上的真正支持,进而实现教育学科各种力量的整合。这就需要各学科教师的参与,需要优秀教师经验的分享,使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情境知识在教师发展学校熔为一炉。

教师发展学校教、学、研之间的相互关系

1.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发展的沃土,任何一种发展都是在实践中诞生,理论是教师发展的学术营养,与理论的对话会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理论思维的水平,有助于教师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学术支撑。

2.学习是贯穿于教师专业发展始终的活动。没有学习,反思就没有方向,研究就失去基础。离开教师不断的学习,教学将缺乏生命力,教师很难得到发展。学习掌握与理论对话,与经验对话,与政策对话,与学生、同行、领导、家长对话,只有反思是不够的,必须重视学习。

3.研究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方面。教师的研究是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是对教育教学场景活动中激动人心的细节的叙述和追求,教师的研究是耐心的“田野劳作”,这样的研究有助于形成教师的反思,有助于对教学、学生的理解,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发展学校面向中小学教育实际,着眼于鲜活的实践自身和教师内在的精神力量,充分认识教师自身的潜力,认识教师间的差异,并把这种差异看作不同教学风格的专业发展力量。

教师发展学校的文化互动

文化互动是指大学学术文化和中小学实践文化的交流。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依靠的是集体的力量,依靠大学的学术支撑。依靠校内外教育因素的合作,教师发展学校丰富生动的文化互动是大学和中小学教师共享的生活世界。大学文化和中小学文化的独立性以相互交结的透明性是共建这一生活世界的前提。所以,大学教师应充分肯定中小学实践文化的价值,做到知行合一,走进中小学教育实践。而中小学教师应诚心接纳大学教师,吸收大学学术文化的营养,双方在平等的大学文化与中小学的互动中推动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

教师发展学校的核心价值和发展目标

教师发展学校在理念上要把握3个基本元素:使命、愿景、核心价值。使命即发展学校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即教育信念。愿景即学校组织的成员共同理解认可的,并愿为之付出努力的富有感召力的前景和目标。它体现在学校规划中,要使教师明确学校的明天是一幅怎样的图景,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核心价值就是全校教师需要共同守护的价值观,是学校愿景目标、规划的核心。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思想行为之中,体现在校规、教风、学风中。

教师发展学校的核心价值是发展,它追求的是以教师发展为主线,实现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

1.首要是实现教师发展。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不断增强专业意识,完善专业精神,提升职业道德,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形成专业风格,逐渐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同时,在关注专业素质提高的过程中,要指导教师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不断完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生活品质和生存状态的改变,营造教师幸福人生。要克服教师发展就是为了晋级,一旦晋级完成,专业发展也就完成的功利观念。在理念、导向、目标、评价上,引导教师关注终身发展和职业幸福,并通过自身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师发展学校坚持通过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发展学校的目的是培养新型教师,建设新型学校,指导教师把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改革发展结合起来。要研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这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环节上下工夫,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3.发展包含的第三个要素即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健全的人,这是学校的终极目标。学校要引导教师研究学生,创新教法,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9.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忠诚履职,让警徽绽放灿烂》。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昭示人们:在我头上者,灿然之星空;在我脚下者,苍茫之大地;在我心中者,精神之家园。人要有一种精神,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队伍都概莫能外。

那么,人民警察的精神是什么?每年,全国数以百计的警察因公牺牲,数以千计的警察因公负伤,年复一年,却依然前仆后继,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传承?当有一天我们都白发苍苍,透过如水的岁月,当繁华落尽,生命中唯一生动、鲜亮的便是这精神——赤血丹心的忠诚!

新时代的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放在首位的是“忠诚”。每当“人民警察之歌”激情澎湃地唱响的时候,我总能听到祖国、人民和党的召唤,我的自豪感、使命感便油然而生。面对召唤我想说:亲爱的祖国、敬爱的党,您的儿女人民警察永远不变的是“忠诚”。

大灾面前坚挺的是忠诚。玉树强震,在接到紧急命令时,援助队伍中有一名民警,他的父母此时确双双住院,没来得及告别,他就随队出发。就在他全身心投入抢险救灾时,千里之外的医院急救室内,正在紧张地抢救一位病危的老人—他的父亲。17日晚,噩耗传来--父亲病逝了!他恨不得插翅飞回,可他割舍不下受难的灾区同胞。在支队领导的再三催促下,他赶回老家,父亲的遗像已高高挂在灵堂。看完父亲最后一眼,他眼含泪水向母亲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妈妈,父亲不在了,可是玉树还有更多的人需要我去帮助,孩儿不孝。”只停留了短短两小时,他又匆匆踏上了返回的路。

居民社区流淌的是的忠诚。我们的身边,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一位女民警搀扶一位老人散步,给他买菜、提水、洗衣、做饭,亲如父女,她就是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一次,她在入户走访时,看到令人心酸的一幕:一间破旧的小屋、一个头发花白,枯瘦如柴的老人蜷缩在角落。原来,老人身边没有亲人,依靠社保生活,从那时起,她就每天照顾着这位九十高龄的老人。一年的除夕夜,她来到老人家准备为老人做年夜饭,一进家门,却发现老人正拄着手杖艰难的炒菜,见到她,老人热情地招呼:“你为我忙活了一年,今天也尝尝我烙的饼、炒的菜。”她在嚼着半生不熟的烙饼

时,热泪盈眶。2011年,老人被亲属接回山东老家,没多久,她就接到了千里之外的电话:“丫头,我想家,你是我唯一的亲人”。

小小窗口坚守的是忠诚。作为一名普通的公安窗口民警,他每天面对的是繁杂的程序和如水的人流,平均每天接待一百多人,回答一百多人的提问,敲击键盘上万次;每天最大限度地说话,说到嘴干、嗓子哑。但是,走近她,你总能感到一股阳光气息,与她接触,你总能感到春天般的温暖。很多人问她,每天接待这么多群众,你是如何做到对每位群众保持微笑呢?每当这时,她都会淡淡地说,天下之大,人与人相识是缘分,我的微笑就是我们结缘的名片啊!

其实,我身边又何止一个又一个他。在我们的交警、刑警、国保队......在派出所、办公室、法制室......在烈日下、风雨中、深夜里......有六年如一日抚育辖区留守儿童的张敏飞,有为追捕歹徒从5米高桥奋力一跃的陈海峰,有身患疾病却坚守岗位26年的李海,有为保护群众用身体挡住利刃的张志珍......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不仅仅体现在英雄模范中,更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基层民警的身上,不仅仅体现在公安英模的壮举中,更体现在每个民警具体的工作中。虽然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警察,犹如满天繁星,默默闪烁;犹如沧海一粟,静静流淌,但我们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也就是选择忠诚,选择了忠诚也就是选择了无悔。

究竟是什么让人民警察的事业如此绚丽?是什么让警徽如此灿烂?在战友们动人的形象里,我一次又一次掂量着自己心中的使命;在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中,我一次又一次感悟人民警察的真正价值。

10.核心价值观演讲稿范文 篇十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柏林初级中学七年级一班的袁龙祥,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眼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动遵循的准则。一个国家或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十八大在报告中,分别从国家、社会、工人,三个层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而凝练,不仅展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认识,而且让社会公众找到了核心价值观的“主心骨”。为多元化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

一个没有思想的民族必将在历史的前进巨轮面前灰飞烟灭,而我们中华民族若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则必须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的接续,我们应携手共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这代代青年应以崭新的面貌担负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共同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天,前人期待了百年的现代化之梦正在实现,对精神家园、共同理想的呼唤更加强烈,简短的24字如同一面旗帜,鲜明亮出了国家和民族的“精气神”。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价值观的领导下,必将凝聚起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青年风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柏林初级中学的袁遥遥,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当代青年的核心价值观。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青年风采》。

毛主席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年人是国家希望之所在,责任之所在。”青年人的价值观就是未来国家的价值观,如何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当务之急,更是使命所在。

当代青年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炼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短短的24个字给我们以启迪,其目的在于支持和鼓励我们当代中学生理解、学习进而付诸到行动中去,扎根在内心深处,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期望和寄托。我们当代青年应做什么样的人?答案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自己的梦想艰苦奋斗是每一个中学生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不可或缺的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生个人层面所提到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说简单是一种性格,说复杂就是一种人格、一种信仰。政治题中有这样一道题“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答案最后一句大家都不陌生,“努力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那么现在我们的“四有”体现在哪?我们都做了什么?

用九个字来概括有些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就是“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无兴趣”,即有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有热情。“无所谓”,就是学习无所谓,工作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无所谓,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无意义”,有些学生似乎看破了红尘,将社会发生的一切都看成是演戏,信奉所谓的中庸之道,无欲无求、得过且过便是自己的人生信条。缺乏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更有甚者,践踏校园文明,蔑视传统文化。

难道这些就是我们的中学生活,难道这些就是我们想要的吗? 不!我想不是这样,对当代中学生来说,首先要学会如何学习与思考。学会用最少的时间,在最得益的环境,掌握最本质的东西。一个成功的人生路,常常是要摆脱许多的诱惑,面对不同的情况,我们需要不断的冷静下来,深入思考,思考我们的人生价值,找寻我们的人生意义。在老师的注视下,勇敢的站到自己的岗位上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是一句喊得响亮的口号,理想,道德,文化,纪律,也不是橱窗里只待观赏的奢侈品,这应该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是我们一路披荆斩棘的武器,对于它们的荒废,便是对自我人生的亵渎。

我们要牢记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和道德品质,把个性的发展与社会要求联系起来,使自己的成才目标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挥团员的先进性,立足实际,确立目标,学习十八大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当代中学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把个人追求和价值观融入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去,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拥有发展进步的广阔空间,才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同学们,让我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人民服务之志,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以实际行动谱写更加壮丽的青春乐章!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路伴我成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柏林初级中学的 王娜,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路伴我成长》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树立伟大的梦想并为自己的理想而艰苦奋斗是每一个中学生义不容辞的义务,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不可或缺的理念。

青年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中学生是这个群体里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发挥青年整体的力量,在建设祖国的过程中必将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中学生在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中,准确的把握时代潮流,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应当是我们正确的抉择。

生命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青年时人生的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新时期的历史重担在考验每一个青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在有限的时间里。时刻的准备着,为经历自己不平凡的、有意义的人生而准备。从跨进中学校门的时刻起,人生的道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里是知识的殿堂,理想的种子会在这里萌发。

21世纪初,作为跨世纪人才,我们承担者继往开来、迎接挑战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我们中学生必须认识自己幸福的时代,认清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做好承担历史使命的准备,努力使自己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建设人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党和国家历来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人,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成长的一代人,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人。继往开来,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任,将历史地落在我们中学生的肩上。我们要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和革命传统,使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坚定不移的继续前进。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起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谱写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树立崇高的信念,坚定自己的理想。在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变革中完成自己角色的转换,为国家的发展、会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我的价值在中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柏林初级中学的赵瑶瑶,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价值在中国》。

首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这句话“我的价值在哪里?”那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我的价值在中国”,这是我国著名的小提琴家谭抒真,在去美国深造访问期间,当亲属挽留他在美国度晚年时回答的一句话。它不仅倾吐了谭教授对祖国真挚的爱和立志把自己的有生之年,奉献给祖国音乐事业的决心,同时也是对那些盲目崇拜外国,甚至丧失民族尊严的人的有力鞭笞。

我们这一代人的起点太高、梦想的太多,习惯富足的新一代人,自然地对父辈那种平淡的工作生活抱有怀疑态度,期待更多变革。我们更关注政治人物说话的态度,而不关注话语的内容,开始留心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而不那么在乎经济的增长,我们想用微薄的收入去浪荡世界,也不愿意投入的坚持做好本分工作,我们热爱变革期待改变,却没有确定的方向。在很多人身上,我们看到玩世不恭,谈到国家和社会就是讽刺、辛辣、调侃,但你问他“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时,他就期期艾艾地说“让那些拿着高薪的官僚们去想吧”。

这种现象并不是偶见,在社会加速转型的当下,疾速奔跑时,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不能接受漫长的等待,因为我们习惯了快速,我们希望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拥有一切,但真的拥有了我们又能干什么?物质膨胀的今天,灵魂被挤兑的无处栖息。

我们可以闭上眼睛回想一下,想想毛泽东,想想周恩来,想象一个个英雄的名字,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来的,我想应该是民族精神的振奋,以及英雄们内心那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所支撑的。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历尽千辛万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把自身的价值留在了中国!

我们还可以想想那些载誉而归的体育健儿们,李婷、孙甜甜、刘翔,他们虽没有伟岸的身躯,可他们用自己的拼搏和汗水挺起了中国的脊梁!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们不断地挑战自己,为国争光?我想答案不言而喻吧。他们同样把价值留在了中国!

也许,我只是说也许,也许我们没有他们那样的能力,可是我们一样可以把价值留在中国。我们都知道:这个价值观不是凭空而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沉淀,最后变成社会人自觉的行动,变成一种性格坚持下来。民族精神是一支永不褪色、永不会熄灭的火炬,它曾经照亮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现在,我们也正在接受着它的指引与导航。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感知着伟大祖国的迅猛发展,感知着经济与科学的迅速腾飞。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继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让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它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我们要勤劳勇敢,发愤图强,用科学文化知识丰满羽翼,武装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价值,要有树立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诚然,我们没有保尔柯察金那样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抱负,也许不能做到像杜红英大姐那样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但我们不能甘于平庸,安于现状,只有努力奋斗,才能练就一身硬功夫,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将披荆斩棘。

朋友们,爱国不是说出来的,是用行动证明的!它不是简单的几个字,更不是唱高调!现在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弘扬民族精神,把价值留在中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柏林初级中学的冯雅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

我想要用一句话概括我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是爱国、文明、诚信、友善。一个民族有了崇高的价值追求,就拥有了走向繁荣振兴的航标;一支军队有了崇高的价值追求,就拥有了走向繁荣振兴的航标;一个国家有了崇高的价值追求,就拥有了利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支柱。核心价值观是一盏启明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核心价值观是汩汩甘泉,哺育着我健康成长;核心价值观是温暖的阳光,用她的光辉激励着我昂扬的斗志„„

那么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呢?我认为是这样的,“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是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那些被历史讴歌、被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大多是“精忠报国”、“扶众安民”的典范,对全民族、全社会的价值观念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校是成大学问的地方,因此要潜心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科学的思想,有实事求是的思想去学习,只有思想提高了,我们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有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习是持久并且艰苦的事,这要求我们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有坚定不移的恒心。周恩来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那我们是为什么呢?我们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储能,只有储够了能量,才能厚积薄发,积极勇敢的去面对这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把学习和提高思想结合起来,将知识和思想加以传承和创新,形成一股更有价值的文化思潮。当今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怎样适应,怎样创新,我想只有有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静观其变,以静制动,让知识作为我们奋斗的武器,从而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使国家不断发展富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不能改变环境,可以去适应环境;不能控制他人,可以掌握自己;不能预知明天,可以把握今天;不能样样顺利,你可以事事尽力;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可以拓宽它的宽度。面对生活选择微笑,面对失败选择奋起,面对欺骗选择反思,面对弱者选择帮助,面对病魔选择驱除,面对死亡选择自然。切实的提升自身的素质,做一个有志向,讲诚信,有良好的道德水平,有团队合作精神,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中学生!用知识的浪花去推动思考的风帆,用智慧的火星去点燃思想的火花,用浪漫的激情去创造美好的生活,用科学的力量去强劲腾飞的翅膀!

我们要想走好我们自己的人生生涯,就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学习当代核心价值观并予以践行,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从点滴做起,积累人生的品格,弘扬乐于奉献、友爱互助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心里有春天,心花才能怒放;胸中有大海,胸怀才能开阔;腹中有良策,处事才能利落。自觉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点燃智慧的火花,聪明的头脑也会变为愚蠢;不践行确立的目标,浪漫的理想也会失去光彩;梦想是我们行动的起跑线,知识是我们前进的加速器,坚持是我们不停的步伐,智慧是我们成功的法宝。人生定位在哪里,心里装的坐标图;人生路线在哪里,顺着路标一直走;人生态度是什么,理想信念当导演。

11.教师关于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篇十一

结合学科特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众所周知,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语文作为认知汉字和传递、表达、理解汉语、汉文化的一门学科,对国人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对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比如通过讲授汉字知识,使学生了解中华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当下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学习汉语在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进而使学生明白汉字和汉语的重要地位,产生对汉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如:通过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葡萄沟》《桂林山水》等描绘祖国如画自然风景、反映历史杰出人物的文章,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远大的学习信念,激励学生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从而使他们树立报国之志,并将爱国热忱转化为爱国行动;通过学习《一夜的工作》《詹天佑》等伟人对待工作的忘我精神、执着态度及崇高信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使他们从小就明确自己的责任,知道学生阶段要努力学习,长大成人要爱岗敬业;通过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不能失信》等对信念的坚定、对诚实的守护、对诺言的兑现,激发学生牢固树立“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的诚信意识;通过学习《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他是我的朋友》等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相互帮助、真心付出、不求回报,使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友善的可贵……

以身作则,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语文教师大多是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对学生的影响也最深刻。“身教重于言教”,所以,语文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显得尤为重要。《学记》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喜欢一个老师后才会信任老师,从而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信职业的崇高和正义,内心真正有了信仰的力量,才能真正有效地在教学中去落实;同时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和教学工作中,体现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率先垂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行动践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让学生喜欢老师,就要做一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者。

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好呈现方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亲身体验,增加学生的信心和认同感。如: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通过亲自感恩父母、感恩教师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感恩之心、感恩之情;开展社区调查活动,感悟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美好,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语文教师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要结合学科特点,又要结合课文内容,还要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及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学校氛围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庆华小学)

12.教师关于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篇十二

在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和方法。

1.1在解读社会主义价值观时, 要把握其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的属性。近年来, 我党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 基本遵循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是一种绝对特殊的价值观, 又不是一种绝对普遍的价值观。应该说, 我党当前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住了价值普遍性的一面, 值得肯定。由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 是一种继承和超越的关系, 这就要求在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 在承认普遍性的基础上, 对24字的基本范畴需要做社会主义属性的具体解读。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是一个过程性、阶段性的成果。这就意味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还没有终结。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应该看到, 这个过程业已呈现出逐步规范和完善的趋势。在进一步凝练和建构过程中, 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把握国家、社会、个人这三个层次如何融为一体, 更深入地把握社会主义、民族文化传统与西方肯定性文明成果如何融为一体。显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进一步凝练文字。也就是说, 24个字多了, 还需要进一步简化, 在简化中进一步概括。总体而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依然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 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 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 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 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人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 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 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 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 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 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 是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 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 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 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 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 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 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2.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 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 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 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 要求公民忠于职守, 克己奉公, 服务人民, 服务社会, 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 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 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 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 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3.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基于当下中国社会现实的考察,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1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 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社会意识趋于多元化。当前中国各种社会意识并存, 有的相互对立甚至激烈冲突。从总体上看, 社会意识多元并存, 有积极的一面, 促进了社会思想的丰富和活跃, 这是值得肯定之处。但是, 也有消极的一面, 主要表现在, 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明显淡化, 甚至可以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与此同时, 相对主义盛行, 部分社会民众是非不分, 善恶不辨。展开来说,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们为此付出了巨大成本。一是在改革过程中, 对大自然等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比如雾霾的伤害之大有目共睹, 不必多言。二是我们自身也承受了不少伤害。当前, 道德失范的状况极其严重, 人心深处的“雾霾”更值得忧虑和深思。在这一背景下, 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 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 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期。无论对于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对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言, 这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在唯物史观的基本框架中, 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组成, 文化和经济、政治紧密联系, 相互作用。其中, 文化对政治和经济具有反作用的功能当下意义凸显。基于这一点, 当下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思想意识层面发挥和体现规范和匡正的作用和意义, 使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能够得到更有力的遵循。显然, 从这方面讲, 当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3.核心主义价值观演讲稿 篇十三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

究竟何为友善呢?友善一词,可拆分为两部分来解释。

在甲骨文当中,“友”字实际上就是两只手靠在一起,两手相握,即朋友,友好。“善”字,上面一个羊,底下一个吉,中间还有两点,《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善者吉也|”,就是吉祥的意思。友善,强调人和人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最基本的社会共识。

记得初一,我刚刚迈入新的班级,迎接我的是一位陌生女生的热情微笑,我很惊喜。她的友善,消除了我内心的紧张、胆怯,使我打心底里感到温暖,感到被彼此所接受。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我们一直是很好的朋友。

相处久了,大家会发现那些活泼幽默的同学总是朋友多,大家也乐于接近他们,因为这个人能够带来快乐。

然而我认为,友善不只是待人友好谦和,更重要的是善良与真诚,只有真挚诚恳的善意与友好才是真正的友善。

在“友善”一词里,“善”,就如同常青树的根基,促发着地表上生长出友好的绿叶与鲜花,然而花叶都只是美好的表象,善意才是这棵树之所以长存的基础。花开花落的表象可顺其自然,坚如磐石的善心却不可更改。

在生活中,自不必说要友善待人,也要友善对待自己,更要友善对待自然。

“一个不能首先对自己友善、与自己为友,不能本身发心善良的人,是无法处理好与他人的友善关系的。”于是我才明白,首先人要“自爱”、才能“博爱”。儿时我们就牢记:“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本就善良、懂得接纳与体谅,只要做到善待自己,拥有一颗友善的心,推己及人,才可对身边的他人敞开心扉,给予更多的人尊重与温暖。

更进一步,审视一下支持着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自然,可见友善与博爱,不仅仅是对于人,也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是啊,曾经的我们,为了所谓的“金山银山”,对我们所亲近的大自然做出了许多不友善的行为。过度开垦、过度砍伐、过度开发……这样的词语屡见不鲜。正是我们的一次次“过度”,终于让自然发怒。它给我们带来了难以驱散的雾霾、犹如“世界末日”一般的沙尘暴……当经历了这样的种种,我想,我们应当意识到自己对于大自然的不友善,也应当尝试着对与我们最亲近的大自然更加友善。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其实很简单。当我们清扫一片废纸、回收一个塑料瓶,或是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提醒大人们少开一天车、少抽一支烟,这些小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又正是我们力所能及,对大自然的友善之举。

同学们,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不如我们相约,在这个春天,也让友善之花,绽放在心!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篇二】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友善”,其字面意义为“善意的友好”。朱德元帅在《寄东北诸将》的诗里写到:“邻居友善长相问,仁里安康永莫移。”善之于内,乃是个人道德的基本准则,是谓“德为本,善作魂”,无魂则无以立;友之于外,是道德的具现,亦是待人接物的常态,诚如“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当“友”、“善”相遇,则成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上的最基本要求。

和谐的校园离不开友善,失去了“友善”的校园,鲜花都将凋谢,绿草都将荒芜。遥记得94年清华大学的朱令案震惊社会,13年复旦大学的徐浩森投毒案再次发人深省,再到最近一则关于南京名牌高校学生写下“死亡名单”的新闻令人咋舌。所以,名校不再是优秀的绝对标签,心存友善,人才纯粹,校园才美好!

友善必先“善己”。友善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是自身修养的体现。友善待人,应从我做起。

首先,我们应常怀包容之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看事物之不同,皆因心境不同。心胸狭隘之人,与他人一言不合,必针锋相对;心胸宽广之人,纵他人恶言相向,自笑而不语。可是这样一言不合或是恶言相向的情景,每天都会在大学校园里上演。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他人。我们只有学会包容,换位思考,用友善之心去化解矛盾,才能让校园更加和谐、美好。其次,谦逊方得人心。人们称谦逊为一切美德的皇冠,“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骄”,谦逊之人,懂得欣赏他人,懂得砥砺自己;少了些对强者的嫉恨,多了些对自己的打磨;没有舍我其谁的盲目,平添和而不同的智慧。满招损,谦受益,谦逊让我们在不断努力中,赢得他人真正的认同,让友善之花盛放,而不带芒刺扎手的遗憾。

最后,友善发乎自知,贵在坚持。认识到友善之重要性不难,难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在校园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助学金、奖学金争夺不休,生活习惯差异致宿舍冷暴力,话语不和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应学习曾子“三省吾身”之法,每天问问自己:“包容他人否,为人谦逊否,待人友善否?”,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从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和一次及时的帮助做起,为友善代言,做和谐校园的忠实拥护者。

其实,友善亦得“善友”。朋友是我们一生宝贵的财富,“视人皆为友,我必善待之”。古往今来,知己难求,你一个和煦如风微笑,一句知冷知暖的关心,一颗友善待人的真心,会为你赢得一段真挚的情谊,在你困难之时,他们雪中送炭,在你得意之际,他们锦上添花。和谐的校园,离不开同学间的和睦相处,师生间的以诚相待和朋友间的互帮互助。

综上所述,“友善”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修私德,树公德,营造和谐校园的根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善乃德之魂,友善更是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我们有责任和使命,播撒友善的种子,让我们的校园常开友善之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和谐!

【篇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来自10级护理1班,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里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小我们就铭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今,作为大学生,经过了十二年寒窗,成为祖国之栋梁,我们不仅需要在头脑里贮备大量的文化知识,还要在精神上开出一片灿烂之花。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具备更高的价值观,所谓价值观就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它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决定着人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旨意去开创自己的新生活,因而它对于人类的生活具有根本性的引导意义。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保证。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他们涉世较浅,分析和判断问题多局限于个人的视角。对于世界.未来与现代化的理解比较窄。

因此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关键。同时也必须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实际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营造具有鲜明特点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氛围。运用现实生活中具特点的先进事迹启迪大学生的思想。我们在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抓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把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每个时代党都赋予我们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要求,这个时代也不例外,对于学问,我将一丝不苟,对于情操,我将高山仰止,对于行为,我更将景行行止。总之,我认为大学时代是我们每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我们就要树立良好的核心价值观,专注文化知识培养,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成为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党培养我们,国家养育我们,不是只希望我们高唱社会主义赞歌,而是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力军,成为促进华夏之邦发展的中坚力量,而我相信我们定将不辱使命,努力朝这个方向迈进!

【篇四】

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九一八国耻,打破了人们自以为安逸的生活,让中国彻底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八十年后的今天,中囯已经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子民,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有志人才。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因为有共产党的领导,广大人民的支持,而这份力量,是当今中国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习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规划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蓝图。我个人认为,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多方配合,才能,完美。

从国家层面来讲,经济实力决定上层建筑,先富才能强,这是国家立于世界的基础。党一直本着“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誓言,推行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治,这是国家的责任。人民虽是国家的主人,但我们也应不恶意谈论党的方针政策,而是应该听党指挥。一个国家的文明,对内,是一种风气;

对外,是一种形象。中华文明五千年,所传承的礼节气度,是别国望尘莫及的,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是代表谁,而是因为你是中国人。中国的外交成就,治理水平,都显示着和谐之邦应有的素质。这一点不用吹嘘,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每次访问他国,都展现着中国热爱和平,求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志愿。那我们,也应该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让三中的校园,更加文明和谐。

从社会层面上说,自由不是放纵,有法律与道德的约束,才叫真正的自由。我们总会抱怨高中学习的紧张,规定的严苛,其实仔细想想,太可笑,本就不自觉的我们要是没有人管着,没有人说着“好自为之”,这样的学习生活太无趣了,不是吗?小部分同学还抱怨学习机会与身份的不平等,但请回忆对于平等的定义,人格与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并没有绝对的公平,你想要最好的,只有自己争取,不是别人可以给到的。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圈子里,公正法治,不仅是国家颁布的法律,社会的执行,更是我们的遵循与监督。社会是国家与个人共同完善的。三中,也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完善的。请爱这里,让自己和三中越来越强。

从个人层面讲,爱国是基本素养,生我养我的土地,容不得一点践踏,这片厚土应由我们捍卫。三中也是,容不得一点诋毁之意,这里,会因为我们,更加璀璨。我们是学生,敬业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爱学习,爱学习不等于爱写作业,但不爱写作业不代表你就可以不写作业。所以,改变不了的事儿,何不用一颗赤诚的心,做到自己的最好呢?诚信是商家立业之基,也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本,不管怎样,都要以诚待人。最后说的,是友善。但不是白莲花,不是愚善,是对值得真诚相待的人,友好善良。如果你实在分不清楚,就投以微笑吧,这代表你的态度。

我们是幸运的,生在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是幸福的,长在中国,受中国教育。但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同我们一样。这世界,还存着战争,各种形式的战争。和平的定义,不是没有战争。就像这世界的颜色,不是除了黑色就只有白色,更美丽的是自然的颜色。和平,是最美丽的融合。愿我们三中所有同学,勿忘国耻,热爱祖国,积极进取,显我三中英气,扬我中华国威。

请让我们一同承诺:二十四字,你我同行。

【篇五】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优秀公民。”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三个层次精辟的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即是: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毫无疑问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凝聚正能量、传递正能量

什么是正能量?英国人怀斯曼在《正能量》一书中这样解释,所谓正能量是指“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通俗的理解正能量就是“正气”,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实践上就是凝聚

“正能量”,传递正能量的过程。

对于我们来说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关键是要落实到日常工作生活中:爱国——就是要把伟大的爱国精神落实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勤奋工作上;落实到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父母、老师同学上;落实到热爱我们的学校,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上。敬业——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自己的各项工作任务。诚信——就是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友善——就是要服从管理,团结同事,助人为乐。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我想你身上就凝聚了“正能量”在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身边其实是凝聚了大量的“正能量”,我们要在我们的身边大量凝聚这些正能量、传递这些正能量。

让我们的单位充满“正能量”还要预防种种“负能量”引发的破坏力量。反思我们身边有没有“负能量”存在呢?不文明、不守纪、不规范的行为今天我把它统称为“负能量”,这些“负能量”如果在我们单位大量存在,必然会影响单位的稳定和发展,我们必须坚决抵制、摈弃,我们决不能让这些“负能量”在有生长的土壤。一个国家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个社会层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一个单位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稳定、发展、积极、向上;一个人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变得自信、积极、乐观、向上。同学们,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传递“正能量”的使者,做中国好公民!

【篇六】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实践谱写青春风采》。遥望百年中国近代史,是什么让一代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建立起伟大的新中国?回首91年艰辛岁月,是什么让建设者们创造出中国奇迹?奋斗、拼搏、努力,他们以汗与血的代价为我们这些现尚在迷惘中的后辈撑起了一片广阔湛蓝的天空。而我们,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份承载着希望的土地的恩赐的同时,却不大情愿付出自己的努力。很多长辈都认为我们这一代人自私,或许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索求,或许是我们在得到之时,仍没有停下贪婪的“奋斗”,或许是我们在接受父辈们的辛勤劳动时,我们没有半点的感动。一个个的坦然,恰恰是我们一点点自私心的体现。诚然我们同祖辈父辈相比,有太多太多的差别,而最大的差别是在艰苦奋斗的精神上。虽然我们的艰苦岁月没有了,可在逆境中的奋斗精神不能丢。要知道,艰苦奋斗的精神,那是成长的财富,更是让民族屹立的脊梁。

而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如何去努力?那促使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什么?党的十八大给出我们响亮地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正是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中国从困难走向辉煌,从辉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概括,这一价值理想鼓舞人心,满载我们对于祖国未来的美好期望。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其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是在座的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于是我们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所需,社会所盼,人民所想。

有人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灯塔,它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彼岸。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总的共同目标。还有人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标尺,它规范着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公民应该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该遵守的根本道德准则。

14.践行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篇十四

大家晚上好!

我是谭XX,来自大十九班。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如向日葵般温暖的人》。

在当今,有这样一群人。人们众说纷纭,各抒己见。A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外则霸道蛮横,内则自私自利。B认为他们是脑残,是非主流家族的代言人。爱炫富,爱火星文。他们就是如此独特而碎片化的一个群体。几乎没有任何词汇可以将它们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因为他们是九零后。走在时代前沿,追求流行文化。

而我,也行走在“90后”的队伍中。之前人们对“90后”的那些偏见,我不予评论。因为总有一天银行行长会是九零后,企业家会是九零后,工程师会是九零后,国家主席也会是九零后。当九零后成长起来承担社会责任,并最终蜕变成为社会中坚的红色力量,当全社会都被九零后占领的时候,我想问问在场的九零后,你们想把社会打造成什么样?你们会怎么做?

我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站在风口浪尖,指点江山掌握国家命运的人。你我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小民,是这个庞大生物群体中一只狂奔中的蜗牛,是这个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

可是,当我们吃到地沟油苏丹红时;当我们看到工业物质污染环境时;当老人倒地“扶不扶”变成社会讨论的热点时,你心中会有怎样的感慨?

我想说的是:当我们看到有人摔倒而不去伏的话,那么当我们自己摔倒地的时候也不会有人来扶我们!那些黑心的食品商家,那些破坏环境的工厂,因为道德的缺失,总有一天会尝到自己种下的恶果!

亲爱的朋友们,或许忙碌的你没有时间关心政治,关心环境,关心国家命运。但你一定有时间去选择做一个如向日葵般温暖的人。

在我看来,这种温暖就是做一个爱国的人,忠实民族利益,维护国家统一;这种温暖就是做一个诚信敬业的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这种温暖就是做一个友善的人,善待自然,善待社会,善待他人。

如果你将来开了餐厅,请不要卖地沟油,不要缺斤短两。

如果你将来成为工厂老板,请不要偷工减料,破坏环境。

因为每个普通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如向日葵般温暖的人是极具意义的。因为,每个人生来注定成为创造和改变世界的一员。

我是一个师范生,我是九零后。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有自己的认识。那就是:如果我将来是一个敬业优秀的女教师,与人为善。那么我的学生会因为有一个好老师而感到温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如向日葵般温暖的人。以上献给九零后的你。

15.教师关于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篇十五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就是对其内涵深入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前提就是要对其内涵进行深入理解, 以便更好的完成这项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其基本内容为24个字, 即民主、富强、文明、和谐、平等、自由、法治、公正、爱国、诚信、敬业、友善。其中从国家层面考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为民主、富强、和谐、文明;从社会层面考虑, 其价值目标为平等、自由、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考虑, 其价值目标为爱国、诚信、敬业、友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 不仅仅是对字面意思的理解, 还要对这24字的基本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要想准确把握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 首先就要探索其本质, 将这个概念逐一拆分开来理解, 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每一部分的内涵都要理解透彻;同时又要将这几部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就是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 (即内核) , 从价值论层面上反映出社会主义是什么, 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是什么, 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些基本问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理想社会的蓝图, 而其实现的途径则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社会主义理论。同时这也是我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认识上的升华和创新, 可以指导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这一问题要逐渐深层次的思考与研究, 将其内涵弄清楚, 才能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

价值主要体现的就是主、客的关系, 而衡量价值的决定作用为主体, 社会制度决定了社会的主体是什么, 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来说, 资产阶级为社会的主体, 而对于社会主义制度来说, 无产阶级就是社会的主体,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我们知道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为生产力, 而历史的创造者为人民群众。因此, 建设社会主义还是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实现。对于我国来说, 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那么就需要人民群众发挥作用, 因此,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必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 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尊重人民群众, 走群众路线, 用在人民群众的不断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指导社会中的人进行社会实践。因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就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 而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和理想的实现也需要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来完成。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容, 从国家、社会及个人三个层面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实现的目标, 而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还要依赖人民群众的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基本的就是以人民群众为基础, 坚持走群众路线, 坚持社会主义,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必须构建社会价值认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指导社会主义实践, 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目标而奋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的优势就是体现了实践性。由于实践是人民群众的实践, 因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能仅仅是国家提出的一个价值观念, 这个理念的提出是党和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同时也要贯彻到人民群众中去, 所以必须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普遍性的转化,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 使其转变为所有社会主义公民的价值共识, 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的进步, 在各种思想的冲击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因此, 增强社会认同感, 让人民群众可以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道路, 一切实践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引导人民群众以社会主义价值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协调好国家、社会及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使其形成认同感, 需要以大力地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来实现, 而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的先锋队, 要起到带头作用, 为人民群众树立榜样, 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需求, 也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必须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以人民群众为主体, 构建社会认同感, 最终形成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都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指导来进行实践,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贡献力量的良好氛围。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的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价值观的构建, 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相关文件的出台, 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指明了方向, 本文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为主要切入点, 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参考文献

[1]陈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兼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J].探索, 2013 (2) .

[2]左亚文, 程建.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深化 (下) ——如何完善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探讨, 2013 (4) .

[3]耿步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J].社会科学家, 2014 (2) .

[4]周向军, 王瑜, 高奇等.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六大关系[J].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26 (2) .

上一篇:大班美术七彩山谷下一篇:责任的名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