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高一化学教学计划

2024-08-22

初中高一化学教学计划(共13篇)(共13篇)

1.初中高一化学教学计划 篇一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做准备。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教务处对学科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强化化学教学研究,大面积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人担任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其中有两个理科普通班,一个实验班。

三、本学期教学达成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我想首先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认真备好课,充满激情地上课,学生爱听我的课,想听我的课,我想,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一定会被调动起来。其次,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本学期化学必修2课本的知识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学素质。通过学习,学生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越来越多,在知识的熏陶和影响下,在不断进行的教育和教学中,学生将不知不觉地能自觉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分析方法,去理解知识,分析许多实际问题。如有关环保问题、生态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第四,提高化学学习成绩,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第五,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具体措施

要实现预期的目标,一定要采取一些严格的但又是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行。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在教学上做个有心人,多思考多动脑筋,多留心多点准备时间,精心备课,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学情,以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能让自己感动一定能让学生入迷。

化学知识靠日积月累,化学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不断的渗透与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化学教学法中,要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和讲评,注意学生的学情和信息反馈,及时讲评,以增强作业效果。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但是作业过多过难,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严重地束缚和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故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性

作业一定要适量,使适量的作业既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又能

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自学、总结、归纳和反思。

(2)层次性

首先,作业本身要有层次,应由易到难。其次,对不同基础、不同类型的学生,作业也

要分出层次,使各种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完成。

(3)针对性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或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合其个性发展的作业,培养和促

进每位学生发展其特长。

(4)实践性

作业要尽可能结合社会、生产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必要时还可以自编一些题目,让

学生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

(5)探索性

平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每次作业都要尽可能设计一道难度适当的探索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做作业逐步培养分析、探索和创造的能力。作业批改要坚持教师全批全改与学生订正相结合;对学困生的作业,还要在批改后及时具体指导、及时补差。

五、测验评价

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各章及时过关考试,认真对待段考、期考

多鼓励、少批评;多耐心、少埋怨,放下教师架子,与学生共同商讨学习化的好方法、好点子、好主意、好想法,再把它们推荐介绍给学生。

总之,只要用心,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用心,就能做到优秀。

周次

第一周第二周第一节

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章节、教 学 内 容、教学时数第一章化学实验方法1节 第一章化学实验方法归纳整理2节蒸馏、萃取 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2节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归纳与整理第一章2节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2节胶体的制备 国庆放假 第二章离子反应2节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2节 第二章归纳与整理第二章 复习迎期中测验2节 期中测验及试题讲评 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2节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 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2节金属铝的两性 第三章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2节氧化铝的两性;氢氧化铝的两性

第十四周第三章复习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2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

第十五周第三章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2节

第十六周第四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2节

第十七周第四章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节氯水的漂白作用;氯离子的检验 第十八周第四章硫和氮的氧化物2节雨水PH值的确定

第十九周第四章硫酸和硝酸2节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第二十周第四章氨2节

第二十一周第四章知识归纳与小结、期末考试

2.初中高一化学教学计划 篇二

1. 转变化学教学的目的观

在大多数化学教师看来,化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是进一步学习医学、农学、林学、生化、材料等其他学科或前沿学科的基础。高中学生在高中学段必须具备牢固的全面的高中化学学科知识,完成进入大学深造所必须具有的预备性知识,高中化学必须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然而,现实生活中,用我们这种观念培养出来的许多“优秀学生”却不会使用灭火器,油锅着火时惊惶失措,无限制地使用塑料袋,发生火灾时不会自救,马路边上的垃圾桶在燃烧时无动于衷……这些事例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化学教学目的观的深层思考:化学对每一个学生来讲究竟意味着什么,高中为什么要学化学,学习什么样的化学知识,若干年后,我们所教的完整的化学知识在已经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学生那里还剩下多少等问题,即化学教学界曾经激烈争论过的关于化学教学是“化学家的化学”还是“大众的化学”等教学观的问题。应该说,新教材的出版和启动明确无误地选择了后者。对绝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学习化学的目的不在于进一步研究它,而在于应用它,应用它理解、解决和决策个体在社会、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化学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获得多少深奥的化学知识,而在于使学生获得的这些化学知识具有普遍性、时代性和应用性;化学应该成为每一个有教养的公民都必须懂得的知识,使化学学习不仅对高考有意义,而且对学生一生的高质量生活有意义。

2. 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求知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学习的潜能,才可能产生钻研的欲望。教师可以利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上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3. 夯实基础,掌握规律

由于初中知识很零散,缺乏系统性,学生习惯记忆,缺乏对知识整理加工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不能沿用初中死记硬背的模式,要教会学生如何学。

高一是高中三年化学的基础,其中物质的量是基石,它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的纽带,由于概念抽象,公式较多,是个难点,在讲解的时候要多利用一些比喻性的描述和直观的教具,尽量化抽象为形象;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或一摩尔物质的质量等,通过归纳列表的方式突出异同之处,加深记忆。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先通过回忆初中原子结构的知识,再结合碱金属和卤素两族元素的性质特点从中引出各大规律,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4. 切实研究和把握教学大纲和新教材

教高一的往往是年轻教师,老教师比较少,这就要求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时切实加强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新教材,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切实把握住教学大纲,把握住教学时的重难点,过浅则达不到规定的教学要求,过难则学生学得吃力,势必会影响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进一步学习。这样在教学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学生吃了不必要的苦头。

5. 课前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由于高一课时非常紧张,因此教师除了要深入钻研新教材,研究重点、难点之外,对学生的基础特别是初中的化学内容,应充分掌握,充分把握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可接受程度和目前的心理状况。这样上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6. 教师应将传统式教学模式改革为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把自己的教学活动转化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共同探究、共同完成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知识探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现新知识,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教师就可以将教学过程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将化学学好。

7. 介绍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了解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高一新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教师应在教授新课前,向学生介绍高中化学学习的一般要求和一般规律,并针对提出的要求和规律,介绍常用的学习方法。我在上新课前一般按以下几点介绍学习方法。

首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做出“课本就是问题的答案”这一结论,让学生体会熟读课文的重要性。

其次,教会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我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课文中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清楚课文中的重难点内容一般有:(1)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2)教师演示实验中的仪器、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等内容。(3)课本附有插图而教师未演示的实验仪器、现象、结论。(4)课文中“问题讨论”的内容和结论。

3.浅谈高一化学的教学 篇三

【关键词】精选内容 学法指导 适度深化 思维培养

新学年伊始,有一大批新学生升入高中,开始高中生活。对于化学这门课,它有自身的特点,在初中阶段,只开设了一年的课程,内容少,知识面广但深度不够,是基础性普及性的。步入高中后,教师通常利用适当时间对初中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础解题思路,再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以取得前后知识的贯通。

高一新生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一切都是新鲜的,存有好奇心,有对新知识的渴望。所以,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实施教学。在这笔者针对以下两点浅谈高一化学的教学。

一、把握初高中异同,搞好过渡教学

初中化学知识是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和铺垫,高中教师要对初中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而且使学生明白高中化学知识不是空中楼阁,有自己的根基,这样,使学生理解教师复习的目的,才能真正起到复习的作用,毕竟学习需要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初、高中过渡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1.精选内容

作为高中生,他们的目标是高考。作为高一学生,他们经历了中考,步入高一,又开始追求新的目标,目标能否实现,高一的学习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选择复习内容时,要以高中化学知识依据,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复习。笔者认为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以分成四大块来复习,其四大块为: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②元素及化合物;③化学计算;④实验操作。这种复习方式,其好处在于:打破学生的固定思维,将知识归类化系统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逐渐学会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再根据高中化学的内容,对某些知识做到精讲精练,达到预期目的。

2.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教学接轨的有力保障,学生成绩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起着决定作用。初中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记忆的东西多,据调查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硬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譬如:初中时学生将元素化合价的顺口溜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当让他们写物质化学式时不会写。其实,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元素化合价和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就能正确写出化学式。学生将识记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就出现了知识“消化不良”现象,事倍功半。初中阶段,学生们主要还是依赖教师,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独立性,主动接受获致知识,其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初中到高中,要实现记忆向理解,依赖向独立,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通过对知识的选择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对高中知识的学习有所准备。

二、站在高一,瞻望高考

纵观历年高考题,高一化学中的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等都是高考的热点知识。因此说来,高一化学是高考成败的关键,又是高二、高三学习的基础。

1.适度深化教材

在进行新内容教学时,要求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知道这一部分内容对以后学生的影响从而作出相应的铺垫。比如,《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内容分三个阶段来学习,高一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高二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高三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电解池和原电池。高一时,要求学生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m·ne—)(n指单个原子失电子或得电子的个数,m指像这样的原子有几个)。讲课时要求学习写m·ne—的形式,因为有利于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所以,就内容讲内容是不可以,必须综合整个高中化学知识,适度扩张和加深知识。

2.思维培养

在教学中培育学生思维的观点由来已久,前苏联的赞可夫(1901—1977)在他的《教学与发展》一书中强调各科教学必须着重发掘学生的潜力,开辟心智训练的广阔天地。在高一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思维,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促进学生智力全面发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中学生的思维不成熟,这也是需要不断加以培养与训练的直接原因。思维的不成熟表现为,思维过程简单化,思维的出发点不现实,思维过程的不科学,不经济,思维的局限性,思维的固封化。针对中学的思维不成熟,高一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比如说在做化学计算题时,可以从问题出发研究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是讲分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再比如说,在做化学中的推断题时,一般情况下,首先找出突破口,再联系相应物质的性质,从而击破此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可以通过课堂上问题的设置,也可以通过习题课,向学生渗透思想方法。

学生的思维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高一一年的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思维能力,对高二、高三学习,甚至走向人生道路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能以最大的潜力去掌握学习材料,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林·浅谈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考试报·2005.7.12

4.高一化学(上)教学计划 篇四

xxx中学

xxx

化学学科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打好学生基础、发展思维、挖掘潜力、培养能力是化学教学的一大课题。由于课改的需要,化学更加注重化学实验,化学科学的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在原基础上比以往更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经历考察,在学习内容上将更注重应用和拓展以及能力的培养。高中阶段的目标在认知领域方面规定“学习比较全面的化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从化学与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角度认识化学的作用”。在操作领域方面提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初步学会科学地研究化学问题,寻找化学规律的方法”。在情意领域方面规定“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结合化学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本校学生存在的基础知识不太牢固,自学能力比较欠缺的特点,我将拟定以下适合于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案,教学进度,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方式方法

1、针对本班的具体情况,由于本班化学成绩不是很好,尤其是基础较差,学生反应慢,作业大部分相互抄袭。针对这种情况,本人采取了“低起点,低难度,注重基础”的教学方针,对学生的问题尽量作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2、对学生的作业作到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集体评讲,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找个别学生辅导,对学生中出现的不交作业现象和抄袭现象坚决制止,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屡教不改的给予适当的处罚。

3、课前反复研究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忽略的问题加以强调,对考纲中的重点考点反复讲解,反复练习,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熟练。

4、对学生复习中的重点、难点反复练习,特别是实验题,学生尤其头疼,对实验原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的误差等不清楚,更谈不上将实验原理进行转换,进行实验的设计。针对这些问题,除了仔细给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等,还让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反复训练,反复体会,让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掌握实验题的基本解法。

5、针对当前高考的特点。在注重基础考查的同时,特别注重能力的考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

二、教学方案

1.坚持精心设计和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仔细分析高一新教材的特点,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加强学科内综合的意识。

2.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3.授课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

(2)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活动教学的观念。(3)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4)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5)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4作业布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适量性

(2)层次性(3)针对性

(4)实践性(5)探索性

5.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篇五

一、认真处理好初中高中课程的衔接。

高一化学是处于初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始终是高一化学教学中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对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我认为只要抓住了高一,也就抓住了整个高中。

初中高中课难于衔接是由于教材、学习方法及课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好基础知识衔接,实现化学平稳过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化学用语

2、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4、物质分类与酸碱盐相互的关系

5、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6、化学计算能力

7、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要求介绍

二、教学中“度”难以把握

教改后高中的化学虽然整体内容略有减少,但却更注重实际知识的应用,化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整体难度并没有降低,而是有所增加,尤其是高一年级,新课改后,在高一化学新教材中几乎安排了中学化学中全部的知识模块。

新教材重实验,利于探究性学习,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对无高三经验老师因为对旧教材不熟悉,使得他们认为没什么可补充的,这样会造成容量不够,而有高三经验老师因为全面的知识积累,经常会凭借增加已有的高考复习经验,大量进行补充,这将会造成课程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两种处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折中处理,拓展不能“一步到位”。

三、处理好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意识”

探究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各种传统教学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出的经典教学方法,与探究式教学方法无所谓谁优谁劣,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传统教学方法也不排斥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利用教材中的思考和交流,学与问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让学生总结说出现象,做出结论等。探究式教学法所花费的时间长,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教师不可能所有知识点都用这种方法。在这近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自己深深意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双面过程,让学生活动占主导地位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帮助。因为现在高一学生学科多,学习负担重,大多数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点和所讲过的典型方法遗忘现象比较严重。例如,高一化学第二次月考,有一道书里四个方程式试题,方程式是课本及练习中常出现的,是送分题,而得分并不高。这说明学生课后没及时巩固,因此要特别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四、认真处理好教材,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新教材一味减少知识点,删减有价值的内容,实践教学与专家的设想出现了矛盾,我了解到很多学科存在这个问题,教学一线的教师其实比专家在“如何使学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识,培养相关能力”方面更有深入了解,而且绝对结合了不同学生的实际。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回顾所教学生初中使用的教材,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备课是要经常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和书籍,用来充实课堂的教学,尽量把一堂课上得充实些。

很多学生学习后,存在很多的问题,许多知识点不理解,通过批改作业及与个别同学交谈得知,认为初中化学很容易学,所以就不太重视化学学科的学习及方法提炼,没在化学上多做一些练习和巩固,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的化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而是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级分化。要通过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如习题课,讲解试卷,练习册等,发现相似,寻找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平时训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

以上谈了我在实施新课程教学实践后的一些问题与反思,这些问题可能是就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我不知新课标走向如何,但我能肯定地说这些不可能是新课改所期望的,但课改必须进行到底是必然的。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一、认真处理好初中高中课程的衔接。

高一化学是处于初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始终是高一化学教学中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对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我认为只要抓住了高一,也就抓住了整个高中。初中高中课难于衔接是由于教材、学习方法及课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好基础知识衔接,实现化学平稳过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化学用语

2、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4、物质分类与酸碱盐相互的关系

5、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6、化学计算能力

7、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要求介绍

二、教学中“度”难以把握

教改后高中的化学虽然整体内容略有减少,但却更注重实际知识的应用,化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整体难度并没有降低,而是有所增加,尤其是高一年级,新课改后,在高一化学新教材中几乎安排了中学化学中全部的知识模块。

新教材重实验,利于探究性学习,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对无高三经验老师因为对旧教材不熟悉,使得他们认为没什么可补充的,这样会造成容量不够,而有高三经验老师因为全面的知识积累,经常会凭借增加已有的高考复习经验,大量进行补充,这将会造成课程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两种处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折中处理,拓展不能“一步到位”。

三、处理好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意识” 探究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各种传统教学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出的经典教学方法,与探究式教学方法无所谓谁优谁劣,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传统教学方法也不排斥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利用教材中的思考和交流,学与问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让学生总结说出现象,做出结论等。探究式教学法所花费的时间长,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教师不可能所有知识点都用这种方法。

在这近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自己深深意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双面过程,让学生活动占主导地位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帮助。因为现在高一学生学科多,学习负担重,大多数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点和所讲过的典型方法遗忘现象比较严重。例如,高一化学第二次月考,有一道书里四个方程式试题,方程式是课本及练习中常出现的,是送分题,而得分并不高。这说明学生课后没及时巩固,因此要特别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四、认真处理好教材,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新教材一味减少知识点,删减有价值的内容,实践教学与专家的设想出现了矛盾,我了解到很多学科存在这个问题,教学一线的教师其实比专家在“如何使学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识,培养相关能力”方面更有深入了解,而且绝对结合了不同学生的实际。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回顾所教学生初中使用的教材,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备课是要经常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和书籍,用来充实课堂的教学,尽量把一堂课上得充实些。

很多学生学习后,存在很多的问题,许多知识点不理解,通过批改作业及与个别同学交谈得知,认为初中化学很容易学,所以就不太重视化学学科的学习及方法提炼,没在化学上多做一些练习和巩固,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的化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而是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级分化。要通过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如习题课,讲解试卷,练习册等,发现相似,寻找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平时训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

以上谈了我在实施新课程教学实践后的一些问题与反思,这些问题可能是就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我不知新课标走向如何,但我能肯定地说这些不可能是新课改所期望的,但课改必须进行到底是必然的。

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以备在执教类似课型时进行调整完善。这样不仅使自身知识结构得以完善,也丰富了自身教学实践,同时也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留下珍贵的文字依据。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本人就以下几个方面粗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一节成功的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师生默契,课堂活跃。学生收获了学习的过程,老师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精彩应及时总结以便优化课堂,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免教育教学走入庸俗化的轨道。

教学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无论你是初涉讲台的青年教师,还是从教多年的中、老年教师,不管你课堂设计,课前准备得多么充分,一节课下来却或多或少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足,都有进一步推敲和提高的空间。有时候是语言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而对化学课来说,有时还会遇到实验演示失败的现象,这种现象虽然是我们作为教师最不想看到了,但如果真的遇到了就要跟学生好好分析失败的原因。

二、分析学生情况,采取不同方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都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采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

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我们应仔细分析学生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坚持让学生自己阅读,可改变他们只做题而不看书的不良习惯,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精选提问时机、提高提问艺术

一节成功的课,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但也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提问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高提问的艺术。

我们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提问”的含金量,让问题的切入点直截了当,让问题的思考点多维统一,让问题的兴趣点贴近学生,让问题的制高点提升学生的思维素质。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纸上谈兵的创新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我们不断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留心阅读自己的课堂笔记,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可以增强教学的灵性和悟性,在教学过程中求新求异,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合理安排课时,正确对待得失

教学课时太少。我了解到很多学科都存在这个问题。有人会问,是不是你自己加入了一些不该加的东西呢?其实这个说法我不赞成,教学一线的教师对“如何使学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识,培养相关能力”方面有较深入的了解。

学无止境,工作给我带来了发展机会,但是这个领域的博大精深,要求我不断探索下去,不能浅尝则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尽快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我对高一化学教学有一定的思考,得到了一些收获: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的课堂教学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无论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是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概括整合—迁移应用”为主线。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实践证明: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他们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的兴趣高、效率也高。而这一点正适应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1、要让学生发现问题,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兴趣,提供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是学生积极发现问题的原动力。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感兴趣后,将大大的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主动的参与探究过程。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发现新问题就不难了。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能力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

3、爱护和培育学生的好奇心,肯定学生各种经思索的答案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少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肯定学生从各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允许学生保留自已独树一帜的观点,培养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激情。使学生体会到积极思考、质疑的成就感。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如:我在讲授《必修Ⅱ》“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蛋白质的变性是化学变化吗?如果是化学变化,那么鸡蛋煮熟后还是蛋白质吗?”听到这个问题,我先是一愣,看着学生渴望知道的眼神,我马上回答:“这位同学问得很好,你的思考很全面,下课后我们可以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在课后,这个问题也引起了老师间的激烈讨论。

4.在巩固练习中不忘发现问题

有效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对知识的加深。这时能以发现问题的态度去完成练习,不仅能深刻的理解知识,还能发现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如:在学习《必修Ⅱ》“化学反应的利用—原电池”时,课堂上我们认识到Zn/H2SO4/Cu原电池是以活泼金属锌作负极。学生容易形成这类简单的原电池都是以活泼金属锌作负极。但在练习中我们接触到这样的题目:铝、铜作电极,浸入浓HNO3溶液中形成原电池,谁作负极?经思考得到是以铜作负极。从中学生可以发现在原电池中并不完全是以活泼金属作负极。有些学生还可以举出其它一些例子。如:镁、铝作电极,浸入NaOH溶液中组成的原电池中是以铝作负极的。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巩固练习时注重发现问题的重要作用。

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是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探讨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如何来解决问题是关键。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已见,相互启发,教师再巡回点拨,最后在广纳众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指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

1.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独立的解决问题,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知识,发展自学能力是教学的目的。在探究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主体。

2.进行正确的引导

首先,教师要信任学生。不要处处代办,甚至包办。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维

方式,根据学生的水平,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问题设置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1)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提出问题。(2)运用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情境。(3)通过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出问题。(4)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问题。(5)通过分析相关数据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这既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也能优化化学教学。

3.实验探究 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验。进行实验探究常采用小组实验的方式。有效的小组实验探究学习不但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而且真正培养了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了交往和审美能力,强调了合作动机和竞争意识,真正起到了合作学习的作用。实验过程提醒学生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实验中要注意的操作;要观察什么现像;要做好记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往往演示实验都是老师做学生看,学生兴趣不大,课堂气氛也不活跃。如果让学生参与实验,课堂气氛则比较活跃和谐,学生兴趣提高,有利于教学。不但培养学生大胆、科学、严谨的作风,也可以暴露学生操作的弱点,能够集体矫正。既满足学生显示能力的愿望,也能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我对演示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并根据演示水平,授予他们“小教授”、“小学者”、“小老师”等称号,学生兴趣高、劲头足,都争先恐后提前预习实验,都想一展身手。学生实验能力明显增强,有力的促进了化学学习。当然,应当选择一些较安全、难度适中、现象明显的实验让学生做,否则效果不好。

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问题解决—对学生得出的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先让学生交流他们得出的结果,对其中不正确的给予正确引导,得出正确知识。在引出知识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还可以常用赞许的话语鼓励学生,如“老师也有同样的想法”、“老师觉得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虽然说得不是特别得好,但你很勇敢”等等,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使每位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

四、概括整合,迁移应用

在形成正确知识后,还要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通过概括整合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回顾过程与方法,形成知识网络。通过例题、练习的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达到知识的迁移应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概括整合—迁移应用”为主线,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6.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篇六

比如,人教版高一第一章第一节介绍的氧化还原反应,就是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属于贯穿高中化学教学始终的最难学的知识点之一,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初中所学的“氢气还原氧化铜试验”及其相关概念。而初中课本对该反应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也没有在教材中进行明确的表述,一些学校迫于中考的压力,在教学中没有给与应有的重视。到高中突然进行系统学习,除了要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还原性等9个概念外,还要掌握双线桥、单线桥等分析方法,要求学生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非常熟练地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并与刚刚学到的“被氧化、被还原”联系起来进行应用,用功的学生可以听懂,但却不能熟练应用;对化合价知识不很熟练的学生甚至听懂都很困难。何况高中老师有时还要进行适当的扩展,要向学生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对比,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等,进一步加大了该知识点的难度。致使一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雪上加霜,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第一章第二节的离子反应,也是高中化学最难学的知识点之一,要求学生在初中所学的酸碱盐的基础上,深入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概念,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并熟练记忆和应用“溶解性表”。在理解和记忆两个方面都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些不愿意下功夫进行记忆的学生在做题和听课方面就越来越感到吃力,自卑感油然而生,厌学情绪进一步加重,甚至期待早点进行文理分科,跳出化学的重重包围,走一条不一样的学习之路。

第三章的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最难理解的一章,比较抽象,又涉及大量的计算,与溶解度的计算联系密切。而初中学生在这方面缺乏必要的练习,当学到物质的量浓度时,两个知识点结合后所产生的大量习题,极大地打击了一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从此坚定了弃理学文的信念。

因此,高一的化学教学,必须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育,重点复习初中的“氢气还原氧化铜”试验,介绍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复习和背诵常见元素化合价、复习酸碱盐、溶解度的相关计算,为学习高中化学做好铺垫。

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控制教学进度。不能片面追求快速度以赢得较多的复习时间而增加刚开始学习的困难。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经常使用“直观性”教学。尽可能以实验作先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进行抽象概括。教师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7.提高高一化学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篇七

一、结合教材、知识衔接

初中化学教材的特点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实验多、难点分散, 但其知识系统性较弱, 有些知识的深度不能很好地与高一教材衔接。所以做好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也是高一化学教学中缺一不可的环节。否则, 学生学起来感到吃力, 甚至丧失信心。那么, 高一对初中化学的复习, 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再现, 而应对初中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适度提高, 提高的程度一定要以高一内容和学生实际为依据, 不能盲目提高。复习的内容有:1.酸、碱、盐的转化规律;2.准确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3.仪器的使用、简单的制气装置安装及其制气原理等相关知识;4.溶解度的有关计算、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差量计算等。

二、注重实验、弄清概念

除了理论知识学习外, 化学更加注重实验教学, 这是每个教师必须长期坚持的教学准则。高一化学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验的机会, 教师在课程安排上要协调好理论课堂、实验课堂的比例。此外, 还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 如实物、图片、模型, 学生在实验中详细观察后从大量感性认识中能弄清化学概念。随着高中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 高一化学教育要提高教学速度, 按照具体题材内容, 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开展教学。例如, 教学气体摩尔体积时, 我则结合了直观图形、直观教具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教学物质的量浓度时, 我则安排学生参与实验,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理论这是。通过这种直观性教学, 既可以让学生感悟到更多的化学启示, 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循序渐进、培养思维

学科不同, 学习过程中思维的方法有差异。化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有机物比较抽象,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比较零散, 而实验、鉴定、推断、计算等又很严密, 信息题又能诱发创新激情。所以, 高一应逐步培养学生的一些化学思维方法, 以利于以后的教与学。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从学习《卤素》知识挖掘出结构、物性、化性、制法、用途,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2.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培养对比思维;3.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 培养联想思维。通过以上一些思维能力的培养, 会使学生掌握一些化学科的学习方法, 还可以诱发学生寻求适合自己学习的高效思维方法。

四、查漏补缺, 深化知识

每个一段时间教师都要对教学工作深入分析, 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及化学作业批改情况掌握学习效果。对于存在的教学问题, 教师应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让学生能真正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 补上知识上的“间断点”。“间断点”指的是在初中没有学习, 而学生已有所感触的内容。掌握了“间断点”对于学生的学习安排有知道意义, 能排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根据学生提出的教学改革意见, 我总结了三种查缺补漏的方法, 具体情况:1.教材脱节。教育体制的改革, 尤其是每年中、高考制度的更新, 初中、高中化学教学材料不一样, 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往往影响着高一化学教学效果。例如, 初三新教材删去了电解质、非电解质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概念和理论, 也没有以选学内容的形式出现, 这些知识点都是初、高中相互衔接的知识, 高一化学中提到后会给学生带来陌生感。2.计算方法。初中关于溶剂和温度发生变化时溶解度的计算没有提出要求, 而学生在高中习题中却经常遇到这类问题, 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可以更加深入些, 从多个角度讲述计算需要注意的方面。3.选学内容。在初中阶段开始化学选学课程, 其最终目标还是为了给学生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初中教师在素质教育和高中升学的关系处理过程中, 选择分层教学法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教育, 并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例如, 讲解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范围得到拓宽, 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高一化学能为整个高中化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进度快、难度大的化学教学模式。这也为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提供帮助。

摘要:高一是学生进入高中的起步阶段, 只有在高一为化学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才能为更高层次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高一化学对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乃及整体素质的提高上都有促进效果, 面对新时期的高中教育标准要求, 化学教师必须要深刻反思当前的教学工作。因此, 只有立足于学生实际, 按照教学大纲、教材特点开展教学, 才能保证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高一化学,教学效果,策略

参考文献

[1]杨光辉, 《网络技术下的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 《化学教育》, 2002

[2]曾清勇, 《制作实验设计——化学实验设计复习网络整合案例》[J], 《教育信息化》, 2005

[3]何彩霞, 《化学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与设计》[J], 《化学教育》, 2010

8.高一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困惑与对策 篇八

【关键词】课改;化学新课程;困惑;对策

我校开展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至今已经有4年了,面对新课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让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困惑。下面谈谈我校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应对的办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以利于今后的教学。

困惑之一:教学内容取舍

“该不该讲,讲到什么程度?”这是新课改中教师最大的困惑。由于在新课程实施的初级阶段,教师不了解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内容设置,不知道后面的课程中将会学习什么,受长期形教学经验的影响,不少教师在内容处理上经常犯一个致命的错误,不该讲的作为重点讲,该讲的却一步到位地去讲,在教学中对各知识点试图一直挖到高考要求为止,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对策:认识模块功能,深度解读教材。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地。教师要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化学必修内容几乎涵盖了原有化学教材的全部内容,而课时却大大减少。正确处理这对矛盾,关键在于依据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状况,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握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广度,讲究螺旋式上升不要求一步到位。

困惑之二: 如何实施合作探究?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文化,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许多教师纷纷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了许多探究的课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碰到许多尴尬的问题,一是许多学校实验室硬件不能满足学生探究的要求,由于许多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班级数的增多,导致实验室、仪器药品等硬件设备以及实验人员配备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二是教材中有些“观察与思考”和“活动与探究”栏目设计的实验不够科学,教师无法按照课本的要求进行。三是教师缺乏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对新课标理解不到位,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流与讨论,没有成功的合作探究、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没有平等、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因此,课堂依然缺乏活力。

对策:针对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标准给教材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给一线教师如何用教材,如何施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挑战性。教材中“观察与思考”栏目一般是教师演示为主,而“活动与探究”栏目一般是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主,但教师要根据实验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地研发科学探究的形式,探究活动可以有以实验为主要活动的科学探究;以查资料为主要活动的科学探究;也可以是以调查访问为主要活动的科学探究;还可以是以交流讨论为主要活动的科学探究等。只有多种探究方式的融合,才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困惑之三:对“教辅”用书的依赖与编写不满意

多年来,教师在教学中养成了依赖“ 教辅”的习惯。新课程提倡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教师们平时教学任务重,备课时间紧,没有时间编题,而现有的“教辅”材料能够与新课本配套的不多,因而教师既依赖“ 教辅”又对现有的“教辅”不满意。学生手中质量低劣、错误百出的教辅资料是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这些教辅资料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内容超纲或超前,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2)内容难、繁、旧、偏等问题。新课程在内容上避免了难繁偏旧的问题,但在习题中,仍出现许多与新课程相违背的问题,如在化学计算题中,有些教辅资料中仍出现技巧性高、有一定复杂性的试题如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氧气等混合气体与水反应,混合液pH的综合计算等。

对策:科学选择教辅资料。理科教学中,解题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题并非做得越多越好,质量低劣的教辅只会导致学生厌学,助长教师的浮躁之风。学生不研究课本只盲目做题,是舍本逐末,只会依赖教辅的教师没本事。教师要引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千万不要用教辅伤了学生的胃口。没有教辅,不搞题海战术,照样也能考出好成绩。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为学生选择适合于学生实际的教辅资料,对不符合要求的题目要坚决删除,要指导学生不要一味地钻进题海,学会放弃、学会选择。让学生在做题中感受到化学的乐趣,全面体现教辅的功能与价值。

总之,高一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入门,注重对学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面对教学过程中的困难要理智地分析和深刻地反思,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新课程多维目标的同步收效,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9.高一 必修二化学教学计划 篇九

教师:林海霞

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化学学科的学习采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及其教师用书开展教学活动。为了让教学活动更好的进行,现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思路:

本册教科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第二个模块,本册教科书的内容分为:《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四个章节。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从个别物质到一般的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学习,把学习从单一走向系统和规律化。在认识上提高一个档次。另外,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热能,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反应速率的简单介绍,可以为选修四打下基础;对简单的有机物如甲烷,乙烯,苯,乙醇等的性质及用途的学习,可以为选修五打下基础。所以本册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传授的过程中对重点内容的把握一定要准确。因为本册书的内容相对必修一来说内容较为抽象,实验较少,因为内容的趣味性有所下降,学习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重视教法,尽量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掌握。

二、学生分析

几年我所教的班级是阳东二中高一的高一(4)、(5)、(6)三个理科班,其中高一(4)是理科实验班。所教班级成绩虽有所差异,但是我备课的内容和重要我选择了这三个班是一样的。只是在高一(4)上课的时候会讲得快一些,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会多一些,另外高一(4)班隔周补课的时

候会比(5)班和(6)班多一个课时。这个课时我专门用来评讲精题和知识点的补漏或强化!因为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态度较好,所以对于化学成绩差的学生,我这个学期采取了扶差的措施,针对这些差的学生所不懂的知识点,我自己给他们复习下以前的基础知识或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对于(5)班和(6)班的学生,我要找出成绩处于边缘的学生,一周给他们一个专题的基础复习知识点,努力把学生的成绩提升一下!

三、备课

因为我是新教师,教学经验并不多,备课就显得非常重要,我要花多点时间去备课,尽量做到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多设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题。课堂上我应该多给机会让学生自己练习和回答问题或者上黑板做题。这方面我上学期做得是不够的,争取在这个学期可以有所改进,有所突破。

四、听课

听课对于新老师来说异常重要,我们备课组对新教师的听课节数是有要求的,需要检查听课本两次,一次在期中,一次在期末。我对教学的态度是认真严谨的,从来不认为听课本的书写是完成任务,如果时间足够我是会坚持只要没有课程冲突都去听一些有经验老师的讲课。听课一定要重视质量,学其之长,补己之短。多发些多比较,促成长!尽量超额完成一学期25节听课记录!

五、作业

因为执教的都是理科班,化学作为理科,应该要重点学习的。所以,我这个学期布置的作业会多一些,基本上每节课都有联系或者作业。作业提交的情况并不是布置一次交一次,而是一周交一次,提交时间为每周星期五下午放学前提交!每周星期二是化学的限时训练时间,一定要好好利用限时训练的作用,做到每次要给学生批改,让学生也提高对化学限时训练的重视!本学期的作业全批全改我也将会超额的完成。

六、上课和听课

研究新授课、习题课、章节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每种课都要精心设计问题。新授课要引领学生理解、掌握原理和概念;习题课要引导学生经过练习和思考讨论,对概念和原理加深理解,熟悉解题思路和方法;复习课要指导学生归纳和整理重要知识点,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重点难点要精讲,通过习题归纳规律,强化非智力因素(信心、细心、方法)在答题中的重要性。

每节课都要求学生规范书写、按要点答题,当堂做巩固练习,还要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认真记好听课笔记,课后总结听课收获和心得,与自己的课进行对比,学习长处发现不足,及时完善。

七、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以备课组为主,我们备课很尽职责,每周有一次集体备课,主要的备课内容就是下一周准备要上的课的内容,里面的具体操作是,我们高一化学教师轮流讲下周准备上课要讲的内容,其他老师就作补充或者意见。我个人觉得这个集体备课很好,对我们新教师来说很有必要!

10.高一化学备课组计划 篇十

备课组长 邱学明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高一化学备课组全体教师,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精神的基础上,在很好地完成了上学期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拟在本学期,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端正的教学态度,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

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备课组将进行每周一次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将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要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全面推行主体式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组织和参加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坚持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习题,团结协作,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抓教学研究课——逐步形成教学研究氛围

11.初中高一化学教学计划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化学;障碍因素;教学对策

一、造成高一新生学习障碍的主要因素

1.初、高中化学教科书对学生学习要求的差异

(1)知识内容的数量大幅增加。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知识内容的量急剧增多,而教学课时却反而减少了,这样,单位时间内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大幅度增加,辅导、练习、消化的时间又不多,这就对高一新生提出了新的挑战。

(2)化学用语抽象程度明显提高。根据初中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和思维能力的层次,初中化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述,并且学生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作基础,而高一化学一开始就接触到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化学键等相当抽象的化学语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能很快适应。所以,学生一开始就感到高中化学难学,导致信心受挫,缺少内在动力。

(3)思维方法向理性思维飞跃。在初中阶段,许多教师将各种问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并分别帮助学生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而在高中阶段,化学语言的抽象化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高中化学在解决问题时思维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思维能力要求的提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并产生了恐惧感。

2.教师、学生对“教”与“学”的认识较为片面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只善于讲授概念、原理、理论和解题方法,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播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和学法的指导,在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的过程和理解化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十分欠缺,常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教学效果,忽视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而学生在教师这种观点的引导下,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逐渐受到抑制,学习的积极性逐渐降低,学习也逐渐被动化。

二、相应的教学对策

1.把握教学尺度,引导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1)教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把书本从厚读薄。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系列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或扩大的过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认识发生变化,而不是单纯地积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应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基础上,应用已有知识,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分门别类,形成线索,然后加强横向、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应用“直观化”原则,帮助学生从“形象”过渡到“抽象”。由于刚升上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能适应课本的要求,因此,“直观化”应是高一起始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地以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进行概括、抽象。但需注意的是,“直观”仅是过渡工具,要使学生顺利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逐步地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必不可少,而逐步增加抽象性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

(3)把握好教材的深广度,帮助学生寻找“最近发展区”。据教育学、心理学可知,高中学生正由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而在初始阶段的化学语言又高度抽象,要求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思维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在处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维时,要将思维层次适当降低,寻找到“最近发展区”,使其适应学生的思维水平。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形成,然后再有步骤地增强思维的抽象性和辩证性。

2.更新观念,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

(1)更新教育观念。一些教师常常忽视了中学教学的阶段性,他们总是希望当一个重要概念出现时,一下子就把它的全部涵义都讲清,全部相关联系都讲透。他们唯恐学生因“不求甚解”而影响了对概念的准确把握。事实上,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认识由浅入深、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

(2)强化学科特色。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学习化学和发展化学都离不开化学实验。不论是课堂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均能够直观生动地展示化学过程,也是学生掌握化学原理、化学规律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化学实验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体验科学家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以及探求真理的态度的最好时机。

(3)优化课堂结构。主要做到“五个为主”:一是以发展为主旨,二是以学习为主体,三是以教师为主导,四是以教材为主源,五是以练习为主线。课堂上要做到“五要度”:一是复习要注意高效度;二是新课要注意强力度,激发学生思维和求知欲望;三是传授知识要注意参与度;四是巩固知识要注意多角度;五是课堂总结要注意高浓度,提纲契领,高度浓缩,给予学生精要、深刻的印象。

12.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一化学教学 篇十二

新课改高中化学特点之一是内容十分零散, 知识点非常多, 高一多数学生反映, 进入高中以来化学这门学科难以掌握。因此, 人们将目光都投向了课堂, 更关注于“课堂的有效性”, 同样多的知识内容要在很少课时中授完, 而且要授出质量, 对于我们大家而言, 确实是背负着很多的压力,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怎么将45分钟课堂效率提升上去”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考去研究。

基于此现状, 以下是我对高一化学教学的一些想法。

一、重视基础知识, 防止盲目拓展知识内容

高一化学必修模块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最基本的科学素养, 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强调教学的基础性。纵观高一化学必修模块, 其学习内容几乎是以前三年高中的全部化学内容, 如果教师不认真理会新课标要求, 就会出现任意拔高教学要求, 拓展教学内容, 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人为制造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紧张关系。教师要充分认识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深化的阶段性原则, 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其地位、作用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如“化学反应的限度”, 在高一仅限于让学生知道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即可, 至于外界条件的影响导致平衡的移动等, 需到高二再进一步探究, 因此对学生不作过高要求。

二、根据教学内容, 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并在这一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获得情感体验。但现在一些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他们把搞探究式教学作为是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探究式教学注重的是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因而学生往往会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忽视知识的总结归纳, 忽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这使得学生学完了一个模块还不知道学了些什么, 虽然课堂上搞探究是轰轰烈烈, 可学生一到考试就凄凄惨惨。教育学家通过研究发现, 人的学习依赖于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他们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传统教学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出的经典教学法, 帮助学生加强双基学习, 重视基础知识的归纳与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 并且传统教学法也不排斥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三、重视学生的分组实验

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一化学必修课虽然没有在教材后面安排单独的学生实验, 但并不是就没有学生实验,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 对教材中有关实验的栏目要进行深入研究, 要确定好教材中哪些实验适合教师演示, 哪些实验适合学生做, 教师演示过的实验, 只要适合学生做, 也要安排时间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室做一遍。这种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 增强了化学实验思维能力, 拓宽了学生知识面, 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 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生做实验时, 教师应现场指导, 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 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 观察现象更仔细, 实验的兴趣更浓厚。通过实验探究活动, 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 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 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科学的呈现各知识点

高中化学教材的编排采用的是专题式的模块结构, 缺乏严谨的化学理论作支撑,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带来了许多逻辑思维上的不便, 许多学生反映“一学就会, 一用就混”, 因此教师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内容, 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引导学生通过总结, 加深对一般性和规律性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共同特征的认识。通过总结可以抓住重点, 掌握规律, 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因此, 教师在实施新课标教学时, 要善于突破教材编排的局限性, 在不超越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 重新整合知识, 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创作”, 以更加科学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方式呈现各知识点。

新课改明确指出:要改变以往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训练学生获取新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通过经过近几年的教学, 我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包括这样几个基本模块:1.自主学习检测;2.课堂目标呈现;3.问题互动教学;4.当堂训练反馈;5.小结提升质疑;6.布置作业巩固。这样的课堂更强化了课堂目标意识和课堂目标达成意识, 最大程度的让学生主体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化学教育的目标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转变为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因此, 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使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刘海峰.中学课堂学生小组合作研究[J].教育评论.2004, (1) :86—88.

[2]孙常德.论化学教育与创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 (4) :4—7.

13.高一化学《氨》教学反思 篇十三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目标达到、时间把握合理,总体来说比较成功。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反思:

1、成功之处

① 线索学习法、归类学习法成功运用。新课程特别注重线索学习法和归类学习法,可以克服人们一直以来认为“化学方程式记不完”的困惑。只要能将所学物质归类,将反应的原理归类,将所学习对象用线索串起来,就可以达到高效。本节所学习的氨气、上节所学习的氮的氧化物、下一节所学习的硝酸、初中所认识的氮气和硝酸盐,形成线索,学生学习既有成就感又不会感觉繁杂。

② 学生学会提纲挈领式学习。本节课是很有化学特色的一节课,学习物质的性质、认识用途。在最后一个环节,由学生来完成课堂小结,既对本节内容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③ 大胆推测、质疑、辩论,提高认识。学生的预习只能是课本内容的浅显认识,要真正的体会课本的内涵和外延就要认真研读之后思考、辩论,在本环节,学生能积极提问解决了很多使用的问题如⑴易液化怎么理解⑵还有气体遇水显碱性吗⑶氨气与其他酸反应有白烟吗⑷铵盐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吗⑸氨水的溶质是氨还是一水合氨。经过全班的共同探讨,对所学习的内容的认识更提高了。

④结合生活经验,实验现象的观察,感受化学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节课所认识的对象在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学生兴趣很浓;利用喷泉实验现象,引发思考,突破难点;通过化学家哈伯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化学的价值和魅力,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不足之处

① 课堂上,能积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展示预习效果、探究结果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已经掌握。但个别不善于发言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掌握在当堂并没有得到反馈信息,又待于作业和以后练习巩固。

上一篇:朗读标记范文下一篇:瓦斯防突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