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论文(20篇)
1.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论文 篇一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论文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无疑是我们语文教师着力研究的课题。本文试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问题处理能力、注重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活力课堂 教学效率 途径与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中心工作。如何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但往往收效甚微。那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就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思维的强大动力,是最好的老师。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最重要的,第一是要对科学有兴趣。”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何等重要。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身边的现有资源是很多的,如多媒体网络,还有和教材配套的生字词卡片、教学挂图、录音磁带、教学光盘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课堂教学过多的照本宣科,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活动的余地,就会束缚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就很难谈得上学习的兴趣了。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穿插游戏、故事、表演、辩论、比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晏子使楚》、《将相和》这两篇课文时,我并没有把时间花在讲、问、答上,而是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指导他们读文字,想动作,练语气,扮角色。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大胆想象、自主交流,随后认真扮演起其中的角色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表演课文中的人物,饶有兴趣地体会了文章的情感和思想。又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安排学生辩论:是否只需要做对人们有用的人,要不要做一个像苹果、石榴那样也注重外表的人。通过辩论,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的明白了“落花生”精神的内涵,知晓了如何做一个现代的“落花生”。
(三)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布卢姆认为,老师的心理激励及老师所教给学生的不断自我激励比时时斥骂要好得多。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一些提出与众不同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即使他的观点是毫无道理或错误的,切忌出现嘲笑、讽刺、挖苦现象,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经常使用这些鼓励性话语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你真会读书”、“通过你的朗读,老师知道你已经把课文读懂了”、“你真会学习”、“你的朗读真棒!”等。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千万不要吝啬这些话语,因为这些话语像绵绵细雨一样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在运用这些鼓励性评价的语言时,也不能滥用、模糊的用,要把握好“度”。
二、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有了科学的、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对教学进行正确的有效的导航,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对每节课都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它有效的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当一个人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学生一旦具有这种强烈的动机,那么这一节课他肯定是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的,也就是说,学生参与积极活动的时间在这一节课就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效率也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制定的目标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要求过高,学生即使很认真、很努力也达不到目标,反而会使学生丧失信心。
目标要求过低,学生很容易接受,学生在课堂上就紧张不起来,会产生“课堂疲软”。正如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崔峦教授所说:课堂教学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千万别“荒了自己的园,种了别人的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处理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和鼓励学生,使之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问题,是思考的结果。能够出题考对方或提出问题,一方面表明学生是思考过的,另一方面表示自己思考上的疑惑;这说明学生正参与着学习。但是,教师必须要对问题的提出与回答作出积极而又慎重的点评,点评既不能影响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又能达到修正思路的目的。还要注重加强学生对各种问题的反思性探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问题处理能力,学生才能更好的主动参与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会大大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逐渐提高。
四、课堂教学注重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的作用,学生处在主体的地位。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同时,语文这门学科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模糊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通过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到和老师一起学习的快乐,同时又超越了自己的认识。而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了解彼此的见解,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学生更加正确和全面的理解课文内容。
总而言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与方法是多方面的,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粗陋见解,相信如果能注意到以上几个方面并加以发挥,语文课堂一定会是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2.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论文 篇二
一、教师要善于用充满感情的语言, 使课堂充满生机, 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在课堂上的语言应该充满情感, 这样不但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 还能感染学生, 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得到美的享受, 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领会文意。时间长了, 学生的领悟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对文章的理解就会加深, 可以从更高层次上提高语文能力, 提升语文素养, 使学生在看到一篇文章的时候就能领悟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主题。
比如, 在教授《钱塘湖春行》时, 诗的前两句“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乍看之下是描述诗人的行踪, 学生在学习时感觉不到诗中所蕴含的诗意与作者的情感。于是, 我采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描述如下: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 高耸入云, 上有孤山寺, 是游览胜地。作者春游西湖, 从孤山寺到贾公亭一路行来, 远望西湖水面。春水新涨, 在水天一色中, 天空的白云重重叠叠, 与水面湖光连成一片, 朵朵白云在水面之上舒卷浮动, 像要到水中洗濯一般, 故曰“云脚低”。在这样的描述之下, 学生们不仅感到西湖春来水涨, 春意昂然, 还从中体会到了作者赏西湖时的喜悦之情。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用富含感情的语言,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学生在富有情感的语言带动下, 充满感情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教师要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思想感情
除了富含感情的语言, 教师还可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 活跃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思想感情的走向。肢体语言是无声的语言, 它具有特殊的功能, 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具体、生动, 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比如, 在教学《孔乙已》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孔乙已的感情心理, 我就用肢体语言模仿他几种排钱的姿势, 并让学生讨论哪种姿势更符合文中孔乙已的心理。通过热烈的讨论, 有些学生甚至还边模仿、边思考, 最后得到一致结论, “排”字的运用, 不但写出了孔乙已的穷酸样, 还表现了他故意要在“短衣帮”面前摆阔的心理。通过这样的肢体语言的运用, 使学生既理解了文中人物形象, 还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如何去欣赏文章语言, 提高课堂气氛, 使课堂充满活力, 还提高了学生语文能力。
三、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学生在适当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学习时, 会使学生更加有兴趣进行学习, 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 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 才能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为课堂注入活力。情境的设置形式有很多, 比如, 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等。情境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 教材的特点及授课内容等来安排,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才能在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 踊跃参与到学习情境中, 在情境中得到学习的乐趣, 使课堂充满活力。
四、教师要恰当利用多媒体, 提高学生兴趣, 提高课堂活力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给传统教学的单调教学手法进行了有益补充。其图文并茂、音像一体的特点使枯燥的文字课堂变得生动、形象,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了学习效果, 提高了课堂效率。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效、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 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生兴趣, 使其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 为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与教材相关的内容, 创设逼真的多媒体情境。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去感受、体验抽象的事物, 进而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 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 要注意适当, 不能过度, 否则会出现喧宾夺主的反效果, 不但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使学生被过多的图像所扰乱, 忽略课堂内容, 这就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情形了。
3.怎样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篇三
一、 让课堂教学动态化
传统的语文课堂注重教师课前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课上把有关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疑问,也不容置疑,只有被动接受。教学按照原先设定的步骤,在学生的“密切配合”下,有条不紊地推进。本应充满活力的课堂似乎变成了传教士传经布道的教堂。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要求抛弃呆板、僵化的授课模式,代之以开放的、充满活力和动感的课堂流程。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不再一成不变,而是随时应变,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看到富有个性的精彩。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在讲作文要“真实”地表现生活和表达感情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西游记》《白蛇传》都不是写真实的生活;还有《青藏高原》这首歌的词作者从来没有去过西藏,可是这首歌感动了许多人,成了经典,这不是和你说的‘真实地表现生活和表达感情'相矛盾吗?”这个问题来得很突然,我当机立断,要求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联系自己的作文经验展开讨论。有的说老师的观点是错误的,作文可以有合理的想象而不一定非要写真实的生活;有的说老师的观点是对的,学生作文不是文学创作。经过讨论,学生最后明确了“真实”的要义:所谓“真实”,不是指照搬照抄生活,而是指在生活的基础上经过了提炼和合理想象的再创造的“真实”。这堂课虽然没有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呈现出来,但是问题的讨论热烈而深刻,课堂充满了活力和动感。
二、 让学生思维活跃化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要围绕学生的思维设计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整合要有深度,视野要开阔,内涵要丰厚。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挖掘教材中能促成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资源,合理拓展与迁移,牵引学生主动地思考、积极地探究。有时要引导学生与其它课程结合进行跨学科研究;有时要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的疑点和难点质疑、辨析。课堂教学呈现出多维、纵深、立体的方式,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阅读品位。
韩军老师在讲授《大堪河,我的保姆》一文时,就“为什么是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发问,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是学生提出的,讨论也是学生展开的。有的学生从帝王、王后的着装谈起,有的引用“日照香炉升紫烟”的诗句证明,有的从色彩的冷暖探究。最后,老师引导学生从艾青写诗之前的工作考虑。一语点醒梦中人,学生立刻明白诗人先前是个画家,善于着色渲染和借助色彩表达深刻的意图,此后,老师又布置学生课后尝试写一篇《“大堪河,我的保姆”中的颜色字的运用》的小论文。在这一问题的探究中,学生的思维穿越时空,纵横古今,上下求索,活力四射。
三、 让学习方式互动化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体验,带着这些体验,再让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感悟,将问题引向纵深。在生生互动中,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或产生共鸣,或激烈争鸣,课程目标在动态的学习中完成。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不断地给学习注入活力,从而保证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形成了课堂教学的立体情境。
一次作文课上,我引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先让学生自己选材,进行一百字左右的片段描写。大约十分钟后,再让学生分组交流,每四人一组,一人主读,小组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修改。大约十五分钟后,让学生到讲台上朗读本组最佳作品,其他组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我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要点。整个教学过程是“自主写作——小组评价——合作修改——教师总结”。在交流和修改的过程中,学生情绪兴奋,讨论热烈,思维畅通,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起到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作用。
四、让教学评价人文化
传统的语文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终结性评价,即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对错给予单向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人文化的评价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意志、情感和体验等非智力因素,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方法、坚毅的学习品质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一句热情的鼓励话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一道欣赏的目光,一次耐心的等待,都会成为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载体,传递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态度。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更能激起课堂的波澜,他们从相互评价中接受的不仅是对知识本身的意见,更多的是在沟通、协商和交流中增进理解的情谊。
4.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篇四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西菜园小学 010030张翠玲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把课堂教学搞活的有效途径。它为小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可激发孩子们的竞争意识,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它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一、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当我们在被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禁锢多年后,渐渐意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强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语文课程标准》恰在此时为广大教师指明了方向,即“有效的语文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有心理学专家指出,同辈团体的影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小组班集体中的每个个体,为合作的问题而群策群力,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团结协作。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学习的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技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在语文课堂进行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根据小学生差异特点,进行小组搭建。多数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人际交往经验,不懂得遵守规则,行为散漫,自我调节能力薄弱。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常用以下方法操作,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成员的优化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在小组搭建中,教师可根据儿童的性别差异、性格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和动手能力差异,优化小组组合,形成互补型合作团体,便于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个性特长。需要说明的是,低年级的小组成员不宜太多,以四、五人为宜,有利于积极的相互支持与配合,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集体智慧,根据小组特色或组员期望为小组取名,如小鸟组、大象组、喜羊羊组、美羊羊组,形成小组特色。
三、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中活跃课堂气氛。
对于混合编排、协调搭配组合成的小组,可进行短期培训,使每个小组成员意识到团队精神是合作学习的成功要素,使他们认识到个人责任和相互信赖的重要性。培训方式应适合低龄儿童的年龄特点,宜以游戏为主,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室内室外均可。传手绢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围成圈,每组一块手绢,依次传递、接收,做到不掉手绢、不漏人。5分钟为一时间段,最后统计传手绢回合。游戏的目的是使组员之间能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形成团队意识。画画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画纸,人人参与画画,画面景物协调一致。要求组员之间要商讨、交流着进行绘画,一人在绘画时,其他人可帮助传递绘画工具。游戏的目的在于使成员能进行有效的沟通,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时个人的责任。
四、增强课堂活力更要实施科学指导。
小组的团队精神和小组意识一旦形成,便能发挥其巨大潜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促进小组的成长。教师在指导时应该注意:
1、给予充分的时间。
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学生的讨论、理解也不可能走向深处。只有在宽裕的时间里,不同程度的学生才能更淋漓尽致地发言、补充、更正、辩论。
2、讨论时全员参与。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下到小组讨论中去,采听讨论过程,要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其中,重视“全员参与”的现象。
3、展示时全员参与。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就成为了一个整体,在学习反馈交流时,教师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各抒己见。有表演时,各自扮演不同角色,一个都不落下。这样,学生不会产生侥幸心里,使之有一定的压力,产生动力。如在表演“小白兔运南瓜”时,有一4人小组分工如下:一人扮演小白兔,一人扮演黑熊,一人扮演小白兔妈妈,还有一人扮演讲述人。他们分工精确,合作愉快。
4、鼓励小组间开展竞争。良好的健康的竞争只会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竞争中,教师重视的是成员的参与,分工的不同,合作的协调。在一段时间的小组竞争下,能够使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非常默契,并逐渐形成各小组的特色。如有的小组站到大家面前,组长就会向大家介绍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有的小组在展示汇报是,动作大方,语言流畅,行动一致,很具有团队作风,使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力量。
5、新的评价方式。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作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结语:在小学开展合作学习,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的生机与活力,使孩子们从小就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认识的、交往的和审美的过程。如果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能精心组织,使合作学习得以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就能做到群策群力,潜能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久而久之,学习小组的成员就会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愉快、充满激情的学习团体,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1.陆卫英.重视低年级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学参考
[J].2009.12
5.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论文 篇五
让语文课堂充满创新活力-关于培养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认识与思考
落实新课标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上更新观念,积级主动地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已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作 者:陈海旦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雁荡镇第六小学,浙江乐清,325618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23.2 关键词:语文课程 创新兴趣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6.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篇六
———县送教下乡学习心得与体会
12月8日,我参加了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此次 活动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两位出类拔萃的教师 的讲课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身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 足。下面我就这次听课谈几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构建了创新的体育课堂,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在这两节体育教学中,教师时时处处将创新手段融入课堂,课 堂才会更加充满活力。教师能创新的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采用 新的教法与课堂结构。另外教师还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善于引 导学生排除障碍,寻求开发创造力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了学生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今天的观摩课上,我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 确,能为教学服务。她们在上课时能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 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初中学生 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体育学科的自身特点,创 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比 如:黄滢的萝卜蹲游戏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为教学服务
(三)、只有鼓励尊重才能真正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在上课时,教师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身上作出合适的应答,通过多项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进程。教师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以尊重为准则,对学生的创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不同看法尊重理解,对不正确的见解宽容引导,让学生愿意和老师倾心交谈。老师真诚地将温情的种子播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给予了他们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教学散发出浓浓的人情味,才能感知发自学生内心最深处最真诚的情感。(四)教师独特的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提倡自主学习,但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让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今天的教学中,教师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课堂上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他们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灵活有趣师生互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通过这次听课,我深刻的体会到这两位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也感受到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原来可以如此的默契„„看到两位老师精心设计的这两堂课,孩子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感触颇深,也发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学习她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五)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
现在到处都在提学生的减负问题,而减负的根本在于提高课堂效率,所以要成就高效的课堂就必须要求教师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今天的课上我感觉到两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因而我也在课上发现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本次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课堂,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
7.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篇七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活起来, 应力求做到:
一、依托文本, 拓展教学空间
(一) 感受文本语言, 体会魅力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其审美功能的, 对作品语言的揣摩, 应当是语文教学首先关注的问题。我们的阅读教学应当从语言切入, 进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只有回归文本, 感受文本语言, 才能体会其独特的魅力。
(二) 寻找文本空白, 丰富想象
引起思考, 激发联想, 是文学欣赏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 而对文本中有意义的空白点的发现, 正是达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努力寻找文学作品中的空白点, 大到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命运的发展, 小到人物对话的神情、细节产生的缘由等。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 不断拓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想象空间, 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三) 挖掘文本内涵, 提高认识
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对作品的理解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有时需要被学生逐渐地发掘出来。这就要求文学作品的教学目标应当设计得尽可能单一一点, 不必面面俱到。同时, 还可以对学生过去学过的文学作品进行复读, 使他们对自己熟悉的作品产生新的认识, 进而提高审美能力。
二、着眼主体, 提升语文素养
(一) 以教材为出发点
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变得越发重要, 但它们不能完全替代文本。语文教师要适时地教会学生通过语言信息去捕捉形象, 启发他们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照作品, 积极调动他们的联想、想象能力, 鼓励他们在所阅读的作品中发现问题, 提出自己的看法, 敢于对传统的观念作补充或修正, 并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二) 以课堂为突破口
独立思考, 是正确解读作品的前提, 也是当今学生十分缺乏的一种品质。文本的解读, 应该有接受者能动地参与, 通过讨论交流, 把文字材料变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变成充满哲理光辉的思辨材料。如阅读《我的叔叔于勒》, 读者会看到于勒这个人物形象的可怜、可恨之处, 但如果从更深的社会文化背景去思考, 就会发现这一形象的可悲之处。分析《孔乙己》中的孔乙己, 人们常常把他视为可有可无的多余人的代表, 其实, 在他身上多发现一点人性的东西, 或许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些。
(三) 以实际为着力点
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着想, 更要着眼于实际, 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虑。进入初中, 由于练习考试往往更多的侧重于课外知识, 所以学生常常产生“上语文课无用”的错误认识。这就必须从激活课堂教学入手, 一方面从研究教材多元功能出发, 发现教材的实用点实施教学;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点, 因人施教, 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有趣, 学得有用。教师只有把“活”这把钥匙真正地交到学生的手里, 才算完成了自己的职责。
三、重视教法, 整合各种因素
(一) 激发情趣, 营造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中, 学生、教师这两者应该是共生互动的, 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力求让学生进入某种情绪状态。“情”字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也是把语文课堂搞活的关键。语文课堂便是“情感场”, 教师要像磁石吸针般地吸引学生“忘我地投入”, 使其潜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 改变角度, 学会取舍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 不仅要对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出不同的特色, 而且要把相同类型的课文教出不同的风格。一句话, 要使自己所教的每节语文课, 其教学方式方法力求不雷同, 有个性。要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学会取舍, 学会变换角度。
(三) 探索教法, 利用资源
新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全新的技术。对于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师不能总是“门外汉”, 而要设法拓展课堂的空间, 把课堂延伸到网络, 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相整合。
四、学会赞赏, 实施激励评价
(一) 帮助树立信心
让学生准确写出一个成语, 背会一首诗, 回答一个问题, 做会一道题等;课堂回答问题时、作业批语、作文评语中多一些鼓励, 多说“你真棒”“说得真好”之类的句子, 让学生体会到“我能行”。即使学生出了错, 也应该选择合适的语言, 和缓的语气加以鼓励, 让他们在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同时得到进步, 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 最终获得知识, 受到教育和熏陶感染。
(二) 给予成功体验
可以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方法, 在学生表现出色时, 及时地给予奖励, 一堂课结束时, 进行小结和评比。这样, 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思维, 活跃课堂的气氛, 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而且对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有很大的作用。另外, 适时适地的做出适当的激励性评价,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 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语文训练, 不断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
8.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论文 篇八
关键词:生态课堂;合作交流;多元评价
一、导学案助推学生自主学习
所谓“导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关注全体学生,考虑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优秀的导学案应该包括三部分内容: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案与导案。“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要结合新课标中的学段特点和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设计出具有引导性的学习目标,要特别体现过程与方法,要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学案”是学习目标的细化,是针对学习目标设计的让学生预习、合作、检测的具体问题。“导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方法指导,即用具体的语言告诉学生“怎么学”。学生在使用导学案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经历三个阶段:课前借助导学案自主预习,课上依据导学案合作交流,课后凭借导学案自主检测。
课前,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里,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自主研读课文,搜集资料,与同学探讨,从而把本课的学习目标进行梳理,进而提出疑问。课上,学生主要针对导学案上预设的合作探究点,把自己的理解和小组其他成员交流,然后小组展示交流,组间补充质疑。教师在整个课堂上只是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课后,学生通过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检测题,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二、合作交流让学生个性飞扬
合作学习是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要让合作学习更有效,成果展示更精彩,就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要合理设计导学案中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
导学案上的合作探究问题应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会让学生有多角度的思考,这样才便于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实现互补和互助,从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思维碰撞的快乐。
2.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
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作保证,那么小组讨论就成了优等生的“一言堂”,大部分学生因没有参与的机会就会失去积极性。因此,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根据合作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预设学生所需要的时间,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思考和互动的时间。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小组交流环节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要适时地深入合作学习小组中对其进行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全班交流展示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补充、质疑、反驳中营造课堂争论的氛围,使学生敞开心扉,敢做、敢说、敢质疑、敢争辩;要能及时针对学生的汇报组织学生思考、朗读,强化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三、多元评价促学生快乐成长
要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确立一种既能促进学生自我努力,又能激励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多元评价机制。
1.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生态课堂要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自评和小组间的互评。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自我监控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这时候也离不开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评价,比如学生写完了一篇作文,小组间的成员就可以互相评一评。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对文章的鉴赏能力,而且能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学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也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自信心。
2.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看到学生个体的发展,又要看到学习小组的成绩,做到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的有机统一。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应侧重于评价学生在预习中的学习效果、课堂上的学习态度以及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等。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应侧重于评价整个小组在合作过程中是否能围绕主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讨论时的组织、互助、互补,展示成果时小组的团结和创新因素等。
3.诊断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相结合
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诊断性评价或价值判断。比如在一节课上,教师让学生谈谈读完《背影》后的感受,一位学生不顾文中父亲“背影”的凝重与厚度说文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另一节课上,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愚公移山行动的认识,一学生说愚公“没有环保意识”。对此类的回答,教师不能一味地鼓励,要在尊重阅读主体的同时让学生尊重文本,让学生看到“背影”背后的“父爱”,“愚公”身后的“执着”。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再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评价就具备了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9.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论文 篇九
参加“全国中学数学著名特级教师新课程教学艺术展示
暨魅力课程研讨会“心得体会
受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委托,有幸参加了2011年5月21日至23日在西安市省军区招待所隆重召开的“全国中学数学著名特级教师新课程教学艺术展示暨魅力课程研讨会”,这堪称一次中学数学教学盛宴,大会邀请了五位全国数学知名专家: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特级教师符永平;北京市十一学校副校长,数学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于会祥;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首都师大附中数学教师张文娣;陕西省西安市教科所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汪香志。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张文娣。他们带来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孜孜不倦的教学追求、强力的教科研理论支撑、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虚怀若谷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激情澎湃的工作热情给了我以强烈震撼和启迪。
5月21日上午符永平老师做了示范课“一元二次方程”,下午做了题为《追求诗意的生命教学—说说我的“引导学生“再创造”发现式系列新科型”》专题报告。付老师的“一元二次方程章头图”教学让人耳目一新,他被专家喻为“全国第一个用好数学教材章头图的教师”,章头图是教材编写专家从大量图片中精选出的每一章的开头图,大多数情况下我是在一章的开始教学稍微涉及到一点或干脆弃之不用,但符永平老师却为此专门开发了一类课型——“章头图”导学探 索课。利用章头图在学生面前展现整章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及数学思想方法。教材在一元二次方程章头图中安排了三个图:滑动的梯子、海豚、从悬崖上自由下落的石子,符老师从中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梯子出发,精心设计了三个导入题,步步深入的引导学生列出了相应方程,并以此为基础,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研究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解法、应用,凡一元二次方程整章要学的内容,符老师在这一课时中都涉及到了,老师始终在强调鼓励学生自己编写这一章的教材内容,一堂课下来,学生确实自己建构起了全章的整体框架。课上对应用题题意的理解审题是学生在自己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定义的基础上自己通过实际例子观察、分析、比较、讨论一系列活动,最后自己总结出来的,对一般形式的概括和理解则是在一次函数的认知基础上进行的,解法是从方程2x2-25=0开始,以平方根为基础展开的,“老师不讲你们也能解!”在老师的这种鼓励下,学生一鼓作气,把分解因式法、配方法、公式法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练习的处理更别具一格,让学生一开始做题就从命题人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题目,自己设计题目陷井,自己把握问题情境,让学生站在高处去认识题目,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中知道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提高了自学能力,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相比我自己的课堂教学,定义不敢放手让学生探索,错误认为定义是人为规定,让学生自己探索耽误时间,不如老师直接给学生讲清楚就可以,练习也是老师直接给出学生被动解答,每课时的学习也只停留在完成本课时内容,没有给学生在知识整体结 构中认识当堂内容,与符老师的课堂教学相比,我的课堂教学真是拙劣的很,符老师的教学关键是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出发,每个问题的提出,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每一个练习的处理,每一新知的探索总结,付老师的举手投足都在极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上,他的这种新课程理念已举重若轻贯串于课堂始终,象空气一样弥漫于教学的细枝末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符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已不再是一种刻意的追求而成了自然的流露且不留痕迹,在符老师课后的学术报告中说到:“数学思想方法要让学生自然生长”,确实他的课堂上的确做到了学生的“自然生长”,不能不令人信服大家风范,他的教学思想是犀利的:“章头图”导学探索课、“再创造式”概念教学新授课、“再创造式”公式教学新授课、“再创造式”定理教学新授课、“问题设计”习题课、“问题设计”新授课、“三维”开放式复心课、“再创造”式试卷评讲课、指导学生的“教材编写”课、课题学习课、数学论文撰写指导课、以学生小论文为教材的导学课、学案导学课、引导“学生上课”的学习课、学生作业自评指导课、帮学指导课,他研究的这十八种课型,已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从中可以领略到他的思想犀利到不给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以些许纰漏,他的教学研究是从自己的实际教学出发的,是走自己的路出来的,别人没研究的他敢开拓,在他学术报告中可以体会到他是有强烈责任心的人,他把自己的数学教学提高到了学生的终身发展高度,提到了时代要求高度,提高到了中国前途角度,这些我们看来高不可及的东西,符老师的数学课堂上都能看到影子,他确实是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他确实是在“追求诗意的生命教学”,他的课堂教学 “是师生实现教学的知识增长、文化熏染、品格濡染与学生的文化发展、心理成长、生命自由与生命自然生长的同构共生”,他的课堂教学让人感觉到“数学课堂是美好的,美好的数学课堂是充满创造的”,他的课堂教学让人感觉到“数学本色的美是可以滋养民族的科学精神”的,他的课堂教学力求让学生在追问中感受思维的神奇光辉,寻找创造的幸福感觉。他的大容量不只是体现在做多少题目上的,而是知识、题目、数学思想、解题方法、自学能力培养等诸方面立体丰满的大容量,一节课下来想想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符老师却在一堂课中确确实实完成了,且让人感到是水到渠成的、不着痕迹的、不生硬的。从他的教学中我体会到了教学确实是一门艺术,教学确实是一种责任。
5月22日下午是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张文娣老师执教的一堂九年级数学展示课《题目的变式途径与方法》,之后又听取了她的《变式教学下的课堂》学术报告。张老师在上课前播放几十种快乐人生图片,不时的和学生交流,同学们快乐吗?如何面对中考?你们现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现在最不想做的是什么?你们想考上理想的高中吗?你们想快速提高中考数学成绩吗?利用这些问题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在不经意间完成了心灵的交流。张老师的这堂课自始至终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变式训练,由一道变出了六道题,难度逐步增加,而且与中考紧密联系,最后的点睛之笔是将原题中的六个元素其中三个作为条件另外三个就可以作为结论进行变式,可以得到六十个命题,含盖了许多定义、定理、性 质和判定,充分显示了变式教学的魅力所在,她总结的一题多解变式,一题多变变式,一法多用变式,一题多用变式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
接下来是她的学术报告--《变式教学下的课堂》,对变式教学进行详细的阐述。变式教学主要是指对例题、习题进行变通推广,让学生能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下重新认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合理的变式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尤其是复习阶段,在复习时间少,复习内容多的情况下,如果能合理恰当地运用变式教学,把互相关联的知识通过变式教学融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节省复习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合理的变式教学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并不是每一道例题、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变式教学。只有有相互联系,或解题的思想、方法、技巧相接近,相类似的题目才可以用来进行变式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对有关例题、习题和知识点很熟悉,通过归纳、总结、整理,把有相互关联的知识和例题、习题揉合在一起,通过一题多变,举一反三,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另外,张文娣老师在课堂上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形成信任合作的人际关系,这些非智力因素在课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供各种条件和情境,把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表现出来,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去探索。
致力于教科研研究是五位专家的共同特点,符永平老师开发了 十八种课型之多,张文娣老师更是二十年如一日的积极进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新途径,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时间与探索,她们把教学研究视为工作的必需品,正是深入细致的教学研究才使他们有了现在的成就,他们走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路成功之路。激情澎湃的工作热情是他们的又一个共同特征。
反思自己的做法: 1.让氛围愉快紧张
每一节课我都会设置一些情节,来创造一个让同学感到愉快的学习氛围,然后再把同学引入到我们要学习的问题之中,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逐渐进入一种紧张的状态,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的学习之中,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沉闷的课堂氛围常常抑制学生的思维,因而使课堂教学陷入一潭死水,不利于知识的生成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课堂中,老师如能通过精心策划,有意识的设计一种有趣的问题,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愉快的学习氛围,则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持久地保持愉快的心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效率自然可以得到较大得提高。
2.将讨论进行到底
讨论不只是为了活跃气氛,也是为了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我常常请同学们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与前面或后面的同学进行第二轮讨论。这样直至多数问题解决,再让他们不能解决的难题抛给我,我在和大家一 起讨论。课堂讨论有益于知识达成,这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由于受时间、同学水平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很多老师不愿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即使不得不进行讨论(如公开课),也只是蜻蜓点水。如能精心策划,大胆放手,不仅可以活跃气氛,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愉快和学习的高度。
3.让讲解恰到好处
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花大量的精力去思考:课堂上何时讲、讲什么、如何讲的问题。我一直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厢情愿而已。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始终不能摆脱“以教师之心度学生之腹”的怪圈吧。在让学生将讨论进行到底的课堂上,我总是穿梭于热烈讨论的同学之间,及时地给他们以点拨,讲解力求及时。当大家把最后的问题抛给我时,我则能有效的把握哪些才是他们需要我去讲解的,找准他们不懂的原因后往往能通过引导,以讨论的方式,最终把难题顺利解决。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作为教师,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更应该巧妙的把握好学生的个性。让每位同学找出自己知识的盲点,然后逐个击破,无疑是从更高的层次、更细的层面达成课堂的高效。
4.让思考贯穿始终
思考是一种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如能引领学生不断地思考,不仅可以有效的达成知识目标,更能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知识,在一段时间内的遗忘率远低于看来或 者听来的内容。
好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学出来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金矿,教师要学会挖掘,要依靠相信我们的学生,让学生的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
10.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论文 篇十
-------听名师讲课的心得体会
星期五,我们孙娄中学一行三人到皇城第一中学听了三位名师的讲课,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淄博新元中学房文慧老师《镶嵌》一课。房老师针对什么图形能进行平面镶嵌,分成三个探究问题。
探究问题一:仅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哪几种正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图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探究问题二:用两种正多边形镶嵌,哪些组合能镶嵌成一个平图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探究问题三:用同一种任意三角形、任意四边形能否镶嵌成一个平图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全班学生围绕着这三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如何拼接图形问题,进行了三个轮次的交流与展示。房老师为学生们创设一个动手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学生俨然成了课堂的主人!这不得不让我佩服房教师,她甘愿放弃课堂“霸主”的地位,而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叫“以生为本”。房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激励者,在本堂课中,房老师参与到小组中去,看学生如何拼接,发现问题,释疑问题。
11.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篇十一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活起来,应力求做到:
一、依托文本,拓展教学空间
(一)感受文本语言,体会魅力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其审美功能的,对作品语言的揣摩,应当是语文教学首先关注的问题。我们的阅读教学应当从语言切入,进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只有回归文本,感受文本语言,才能体会其独特的魅力。
(二)寻找文本空白,丰富想象
引起思考,激发联想,是文学欣赏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而对文本中有意义的空白点的发现,正是达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努力寻找文学作品中的空白点,大到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命运的发展,小到人物对话的神情、细节产生的缘由等。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想象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三)挖掘文本内涵,提高认识
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对作品的理解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有时需要被学生逐渐地发掘出来。这就要求文学作品的教学目标应当设计得尽可能单一一点,不必面面俱到。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过去学过的文学作品进行复读,使他们对自己熟悉的作品产生新的认识,进而提高审美能力。
二、着眼主体,提升语文素养
(一)以教材为出发点
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变得越发重要,但它们不能完全替代文本。语文教师要适时地教会学生通过语言信息去捕捉形象,启发他们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照作品,积极调动他们的联想、想象能力,鼓励他们在所阅读的作品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对传统的观念作补充或修正,并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二)以课堂为突破口
独立思考,是正确解读作品的前提,也是当今学生十分缺乏的一种品质。文本的解读,应该有接受者能动地参与,通过讨论交流,把文字材料变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变成充满哲理光辉的思辨材料。如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读者会看到于勒这个人物形象的可怜、可恨之处,但如果从更深的社会文化背景去思考,就会发现这一形象的可悲之处。分析《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人们常常把他视为可有可无的多余人的代表,其实,在他身上多发现一点人性的东西,或许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些。
(三)以实际为着力点
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着想,更要着眼于实际,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虑。进入初中,由于练习考试往往更多的侧重于课外知识,所以学生常常产生“上语文课无用”的错误认识。这就必须从激活课堂教学入手,一方面从研究教材多元功能出发,发现教材的实用点实施教学;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点,因人施教,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用。教师只有把“活”这把钥匙真正地交到学生的手里,才算完成了自己的职责。
三、重视教法,整合各种因素
(一)激发情趣,营造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这两者应该是共生互动的,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力求让学生进入某种情绪状态。“情”字是师生沟通的桥梁,也是把语文课堂搞活的关键。语文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要像磁石吸针般地吸引学生“忘我地投入”,使其潜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改变角度,学会取舍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不仅要对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出不同的特色,而且要把相同类型的课文教出不同的风格。一句话,要使自己所教的每节语文课,其教学方式方法力求不雷同,有个性。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学会取舍,学会变换角度。
(三)探索教法,利用资源
新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全新的技术。对于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总是“门外汉”,而要设法拓展课堂的空间,把课堂延伸到网络,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相整合。
四、学会赞赏,实施激励评价
(一)帮助树立信心
让学生准确写出一个成语,背会一首诗,回答一个问题,做会一道题等;课堂回答问题时、作业批语、作文评语中多一些鼓励,多说“你真棒”“说得真好”之类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我能行”。即使学生出了错,也应该选择合适的语言,和缓的语气加以鼓励,让他们在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同时得到进步,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最终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和熏陶感染。
(二)给予成功体验
可以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方法,在学生表现出色时,及时地给予奖励,一堂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评比。这样,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而且对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有很大的作用。另外,适时适地的做出适当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语文训练,不断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
激活语文课堂的方法有许多,只要我们努力去研究,去探索,终能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让我们的学生爱上语文课!
12.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篇十二
一、注重提供平台, 变课堂为互动交流的舞台
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应让学生动手去实践, 自主进行探究, 通过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参与、自探意识。因此, 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和展示的平台, 让他们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 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感悟, 然后交流, 在二三自然段中你喜欢哪一段?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段, 有重点地进行研究交流。课堂上, 学生的热情很高。
以自主学习为主, 给了学生选择的权利, 让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研究学习, 体现了新课标中倡导的以自主学习为主, 真正做到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体验的同时, 又发展了思维的空间。在互动交流中, 同学之间形成共鸣, 达成共识, 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整节课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
二、注重挖掘教材, 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地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 不断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课堂充满活力。还以《庐山的云雾》为例, 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云雾的变化之后, 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导:“见到如此神奇的云雾, 真让人浮想联翩啊!大自然真可谓一位魔术师啊!谁愿意读读你喜欢的自然段?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赏读后, 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然后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想象:你认为云雾还有可能会变成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的说会变成波涛汹涌的大海, 也有的说变成海市蜃楼, 还有的说会变成花、草、树、石……说到这儿再进一步引导迁移, 云雾的形状变化这么多, 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云雾这一形状变化吗?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等词语从学生的口中蹦了出来。因为有了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教室里立刻绽开串串词语花。这样不仅拓展了课文内容, 而且让学生积累了词汇。毋庸置疑,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创造能力的发挥, 语文教材作为一种“静止”的资源, 只有在师生共同的创造下, 才能为之输入新鲜的、流动的血液。
三、注重质疑问难, 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在“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中去探求, 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一个好的提问, 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并在讨论争辩中达到“恍然大悟”的效果。对此,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 要使学生敢问、会问。还以《庐山的云雾》为例, 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 并按顺序说出云雾的特点, 接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然后我说:“读了课文, 谁能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一定是一个聪明的学生。”一句话打破了学生们不敢问的心理障碍, 同时, 又激起了他们提问的欲望。各种问题此起彼伏, 我没有给他们解释, 而是把问题再次抛给了他们, 并及时引导, 结合插图, 再读课文, 然后指名回答。通过开展质疑活动, 不仅使词句训练真正落到了实处, 而且使学生能够增强了创新意识, 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13.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论文 篇十三
一、改进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都习惯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即从“一般——特殊”的演绎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利于幼儿素质的提高、个性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
课堂要充满活力,首先是要改进教学方法。要少用演绎式教学方法,多用归纳式教学方法。杨振宁教授曾说过:所谓 “归纳式”,是先抓现象,然后从这些现象中抽出其中的精神,再用基本的最深刻的原则来验证。它的特征是:不受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局限,鼓励发挥自己的新见解,思考问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鼓励进行移植和组合思维的直觉性、跳跃性等等。归纳法是进行探索的方法,它容易让人走弯路,但却是引导幼儿进行创新思维的教育方法,除此之外,还应提倡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活动式等教学方法。例如:大班数学教学“4的分解与组成”中“4可以分成2和几”?就可以让幼儿自己自主地进行操作,自己发现其中的原理,然后教师再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把自己所用的分解方法用恰当的语言归纳出来,这样课堂中才会充满创新的灵气。
二、强调幼儿的参与
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是要看幼儿的自主参与能力。所有教学效果都是以幼儿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参与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可分为师生谈话、分组讨论、实物操作这三类活动。
1、师生谈话。包括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谈话及交流,这是师生平等参与的形式。在参与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可一问一答,也可以通过讨论或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合作,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这种形式有利于幼儿养成自觉思维的习惯,了解思维过程。如在进行“比较4和5”的教学中,师生谈话是这样进行的: 师:4与5谁大谁小? 幼儿齐答:5大4小。
师:谁能说出你是怎样知道的? 幼儿甲:从图中看出来的,4个苹果要比5个苹果少,所以4比5小。
师:谁与他的想法不同? 幼儿乙:4个小朋友排队短,5个小朋友排队长,所以我说5比4大。
幼儿丙:5块钱比四块钱买的东西多,所以5比4大„„
本来是一个很平常的问题,因为幼儿充分参与到了教学中,在题目上做了一篇不小的文章,使得幼儿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从而使教学充满了生机。
2、分组讨论。这是以幼儿分组活动为主的形式,教师在活动中要巡视、指导、了解信息,对幼儿的研究给予鼓励或肯定。在这一形式中,幼儿参与的机会更多了,他们可以围绕问题进行合作研究、分析,然后提出逐组的意见在全班讨论,同时对其他小组的意见进行评价。如在“比较纸条的长短”的教学中,让幼儿讨论,说一说怎样使纸条一样长,有的幼儿说:“把长的撕掉一块儿”;有的幼儿说:“把短的接上一块儿”„„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充分研究讨论的空间,幼儿也就在互相讨论中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物操作活动。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操作小学具等实物让幼儿共同参与的形式。在这样的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把幼儿所有的感官都调动起来,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参与形式,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幼儿把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发展其各种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强化创新意识
1、充分相信幼儿的创新潜能。美国心理学家吉乐福特说过:“创造性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与少数天才,它潜在地分布在整个人口中间。”我国的章志光教授也说过:“从可能性来看,任何一个政党,有智力的人都有创造力,即潜在的创造力。”人人都有创造欲,人人都有创造潜能,幼儿也不例外。作为幼儿教师,绝不能认为幼儿只能接受而不会创造,轻视他们的创造潜能。其实,我们在“七巧板”游戏中幼儿用图形拼贴出了很多教师也没有拼贴出来的图案,有轮船、手枪等等,这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创新潜能。
2、热情鼓励幼儿的创新精神。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们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绝不能漠然置之。例如:在学习“圆柱体”时,有的幼儿用纸卷成纸筒,告诉我说:“这个也是圆柱体。”我对这个孩子进行了表扬和肯定,告诉他,他的想法很好。
3、爱护幼儿的创新萌芽。幼儿的创新活动一般是低层次的,由于受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往往是幼稚的,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常常是不完善的、不成熟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荒唐可笑的。但我们绝不能责备,更不能挖苦指责,不能抑制、抹煞他们的发现,而应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并给予肯定,爱护他们长出的创新萌芽。如在“认识梯形”的教学中,图上有个倒放的梯形,有个幼儿说:“老师,梯形翻了个跟头。”这名幼儿的想法很有新意,我当即表扬了他。
14.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论文 篇十四
让课堂充满活力,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民教师
贵州省金沙县安洛乡安民小学 李琴
5月,我非常荣幸参加了“同心彩虹行动”前赴厦门培训,我们前后参观了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厦门市大同学校、厦门市英才学校三所优秀的学校。走进了许多教师精彩的课堂,让我这位从事了十余年教学的老师“山穷水复疑无路”时,“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中英才小学廖艳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让我记忆犹新。上课铃声一响,她首先是与学生轻松聊天。“你们喜欢上网吗?”“上网有什么收获呢?”这时,班级立即沸腾了起来。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回答,大部分孩子都从网上收获了许多东西,什么了解了外国人的风情习俗,认识了更多的稀有动物,查阅到了许多课外资料等等,随着老师的声声鼓励,教室里响起了欢呼声和阵阵掌声。此刻的我瞬间被这种气氛感染,变得十分激动。接下来的环节中,廖老师连出高招,一个比一个更激烈有趣。尤其是学生互动时老师融入小组中去、感情朗读时师生赛读、仿写时教师的巧妙引导这些环节,学生们的激情总是一下被老师调动了起来,可爱的脸上流露出自信的笑容。看到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举起小手,我激动得几乎忘却自己是一名教师,也想举举手来加入小朋友们的队伍中去。最后小组合作演绎“自己的花儿是让别人看的”这一环节更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把本节课推向了一个精彩的高潮阶段。学生们幽默激情的表演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就这样,本节课在学生们开心的笑声中,充满激情的结束了!走出教室的那瞬间,我却还意犹未尽!
厦门一行,让我思绪万千,记得大同小学朱炎老师曾在课上与学生互动,尽情地与学生共同唱激情的英语歌;记得厦门市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陈程老师曾在课上因和学生比赛获胜而开怀大笑;记得大同小学吴晓冬老师曾在课上与学生激情讨论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一幕幕的镜头实在太精彩了,我不由得再次为之感动而发出赞叹!
厦门一行,我豁然开朗。课堂激情和活力是教师最大魅力。教师精神饱满,讲课充满激情,能够调动身体的每一部分,用丰富的课堂语言,肢体语言感染学生,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一个热切的眼神,传达出教师的激情,这是一节生动课堂的起码要求。即使你的教学设计、方法一般,有了这种激情,就足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反之,如果教师上课总是面无表情,精神委靡不振,说话有气无力或冷冰冰,学生显然就会受此影响,思考、发言的积极性都会被抑制,即使是再好的教学设计,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无济于事。因此,一旦开始上课,我们教师就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思考与讨论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厦门一行,让我受益匪浅。平日,在学校里,每天我面临的是二年级的几十个小朋友,他们天真可爱、活泼好学!我也渴望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鱼得水,尽情遨游啊!可是想想自己过去的一些不当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确实有些内疚与遗憾。有时老觉得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好,惹老师生气,其实最大的问题在我们老师,怎么就不研究研究“课堂激情与活力”呢?
15.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篇十五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很有感触地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实践证明, 良好的课堂氛围, 不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 增进师生情谊, 还可以让人如沐春风, 提高教学效果, 突出教师的个人魅力, 增强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使语文的课堂教学不呆板, 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主要取决于教师, 教师能否尊重、信任、爱护学生, 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课堂上, 学生虽然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但并不一定合理, 这时教师不能横眉冷对, 应把否定的批评变为和善的话语去激励, 在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 表扬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在课下, 要全面观注学生的日常生活, 学生遇到困难时, 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 作学生的知心朋友。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什么学生都爱玩电脑游戏呢?因为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 并对游戏产生了兴趣。我想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 只有你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你才会愿意去做, 学习也是这样。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课时, 让学生把此课的内容编成小品表演。学生非常高兴, 并表演得特别好。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这样教学, 学生就会入情入境, 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 与课文产生共鸣。
三、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许多教师感慨, 说现在的学生太不好管了, 我有时候也有这种感觉。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 教师强迫他们学习, 只会刺激他们的逆反心理, 跟你对着干。我们要把学生当成有思想、有主见和我们共同生活的朋友来看待。尊重他们, 理解他们, 他们就充满自信, 充满活力。他们才会快乐、主动地学习, 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讲《木兰诗》时, 让学生大胆地放飞想象的翅膀, 有的采用表演的形式来介绍;有的采用解说的形式来介绍;还有的将木兰画成一幅画介绍给大家。这节教学不仅使语文课堂变得精彩纷呈, 充满活力, 而且学生也充分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 增添课堂活力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越来越普及于中小学课堂教学之中。事实已经表明:“粉笔+黑板”的教学媒体已经限制了传授生动的、科学的、高效的知识, 多媒体辅助教学地应用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接受过程, 在课堂上我们向学生展示精彩的幻灯片, 再不喜欢语文的学生也会聚精会神地观看幻灯片。多媒体的广泛运用, 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文教育者带来了福音, 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它可以化静为动, 化抽象为具体, 化呆板为生动, 图、文、音并茂, 形象生动, 色彩逼真, 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 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 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 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增强教学效果。就是一个口才绝佳的教师, 站在三尺讲台上, 口干舌燥, 歇斯底里也力所不能及的。
我在讲《安塞腰鼓》时, 就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增大课堂信息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通过声象向学生头脑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 由此传递的语言信息清晰、形象具体, 学生耳闻其声, 目睹其形, 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 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 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它还可以把那些大容量的信息, 诸如时代背景、作家作品介绍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准确、及时、稳定地传达给学生。
五、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
要想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就要避免教师在课上滔滔不绝地说个没玩没了。有经验的教师, 会把自己想说的话引导学生说出来。千万不要怕学生说错, 如果学生什么都会, 一回答问题就是标准答案, 那教师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来了。如果学生答错了, 我们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巧妙地纠正他的错误, 不能打击他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室是学生成长的舞台, 我们要退居幕后, 让学生在舞台上尽显风采, 让学生的智慧之花在课堂中绽放。有人说, 心有多高, 舞台就有多大。语文课上, 我让学生分成八个小组, 每个小组6个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采用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方式。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 每个学生的才华都能得以展示, 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舞台, 这样学生非常有成就感, 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 而且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我在教学《有趣的汉字》时, 我把这课分成几方面, 有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谐音, 汉字的历史, 有关汉字的小故事, 小笑话等, 学习委员负责向组长分主题, 再由组长将内容细化给本组组员并分配任务, 搜集材料, 做好记录。课上, 有的小组学生还说相声、表演小品、说绕口令, 当时的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学生在一阵阵笑声中, 既学到了知识, 又锻炼了能力。学生把搜集的材料, 居然能用大家都特别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 当时我非常震撼, 也非常感动。我在认真反思, 他们每个人都非常了不起, 我们教师千万不能小看我们的学生。
16.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篇十六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新能力;培养
一、教师要转变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学生,其實这样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发展,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例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时,教师往往是告诉学生这个生字读什么让学生记住,而不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去想这个字应该怎么读,例如,在学习“林”字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一个木代表了一棵树,那么很多棵树会组成什么呢?”学生都会打开自己的思维,有的说是森林,有的说是花园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想象再一步步对学生进行引导,告诉学生这个字应该怎么读,这样的教学形式就是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形式,只有学生的思维开发了,创新的能力才能被开发出来。
二、创设教学的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创设教学的情境是培养学生联想力的好方法之一,教师既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创设教学情境,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将教学与实际进行联系,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狐狸与乌鸦》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创设教学的情境“一只乌鸦叼着一块肉站在树枝上,狐狸在树下看着乌鸦,它特别想吃到乌鸦嘴里的肉,你们知道应该怎么办吗,大家可以动脑筋想一想。”教师在教学之前先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联想,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必然会想出很多方法,创新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把实际生活中的场景与教学实际进行关联,给学生感官上的冲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教学的情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而且能够把学生带入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学生很怕教师,不愿与教师交流”,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采取“独裁”的政策,不允许学生发言,不允许学生有异议。在这样压迫式的环境下,学生不愿意思考,更不敢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有疑问,学生习惯了接收别人灌输的知识,自然不会也不敢去提出疑问,创新能力也就无法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言,对敢于提出不同想法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呼吁其他的学生向其学习。让学生敢发言、爱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例如,在《丑小鸭》这一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往往会告诉学生因为现在有困难不算什么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有的学生可能就会有疑问:“它之所以变成白天鹅是因为它本来就有天鹅的基因,无论外界怎么变它依旧是天鹅”,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这种疑问,然后让学生想象如果它不够努力会变成什么样,通过学生的异议再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创新,这种教学形式更能渗透创新的思想。
四、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枯燥的课堂教学没有兴趣,相对而言,他们更喜欢玩游戏,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游戏他们看几遍也就会玩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融入游戏的元素,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在阅读教学的时候,有的阅读是以多个人对话的形式来写的,教师可以开展一个“我是小演员”的游戏,让几个学生一组每个学生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看看谁表演得最逼真,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都会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反复琢磨、思考,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创新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学生往往会在表演中给老师一个惊喜,能把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游戏的元素,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又能开发学生的思维,渗透创新的意识。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了新时代教学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以上的内容是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经验,希望能够给各位语文教师提供一点帮助,也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起重视,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我们的教学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陈秀艳.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小品文选刊(下),2015(8).
[2]向小琴.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读书文摘(中),2015(8).
17.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论文 篇十七
寓教于乐,让高职《建筑制图》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建筑制图>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而教学内容却比较抽象的建筑专业必修基础课程,高职学生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面对制图课程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形成师生之间“恶性互动”局面.基于此现状,本文依据制图课程特点和高职学生认知特点,提出了以寓教于乐为原则,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使高职<建筑制图>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最终达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作 者:张群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0刊 名:教师英文刊名:TEACHER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高职学生 建筑制图 课堂教学 寓教于乐
18.让数学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篇十八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胜心强,兴趣广泛,对未知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猜疑心,抱着试一试的欲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必须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观察,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着创造的空间,在胸中燃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
如,教学二年级“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个难点。一上课,我出示下面的问题情境:
小明带着2元钱高高兴兴地准备到文具店买3本数学练习簿。假如你是小明,你在买的时候将思考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请同学们讨论,学生讨论热烈,积极参与。
接着,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每本作业本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一共要给售货员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应找回多少钱?学生思维活跃,我马上给予肯定——太棒了!你真会想。顺着学生的思维,我接着问:你是怎样解决的?这时学生又纷纷举手发言。再经过例题的分析和教师的恰当点拨,很快就能找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这样,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既揭示了知识的奥秘,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创造思维。
二、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趣的练习是培养学生解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性的好方法。
如在一次练习中,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小红有一些苹果,送给小明一半,送给小青一半的一半,自己还剩下9个,小红原来有多少个苹果?”学生思维活跃地思考着,交流着,教室里形成了一片探索发现的学习气氛。过了片刻,有的学生这样做:9×4=36(个),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思考着。有的学生这样做:9+9+9+9=36(个),我也给予肯定。有的学生又是这样做:18+18=36(个)等„„,方法很多。学生们的思维得以开拓,并且方法是多样化。因此在这样的练习中,要鼓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新颖、独特。设计这样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9.如何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篇十九
关键词:兴趣,情境,教学方法
一、激发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学习来说, 兴趣对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 上好每一节课, 使英语课堂变得活泼生动,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 导入激趣。
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先给同学们播放优美的英文歌曲, 吸引学生注意力, 让他们在欣赏优美的音乐旋律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采用游戏活动导入, 游戏要设计得好, 使同学们乐于接受。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 同学们就不会紧张, 会积极地参与, 使课堂气氛活跃。此外, 教师还可以设置悬念吸引学生兴趣等。
2. 创设情境, 吸引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 为学生创设表演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又能给课堂增添色彩, 使课堂气氛活跃。
3.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把抽象的知
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影像, 把学生带入到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 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 使课堂气氛活跃。
二、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对于英语的学习, 同学们缺少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 而课堂时间就是仅有的45分钟, 是非常有限的。英语教师必须能够充分把握住这有限的课堂时间并合理利用, 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让学生有学英语的感觉, 轻松自由地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在教室张贴有关英语文化的图片、节日介绍、异国风情、名人名言等, 还可以开辟学生喜欢的英语交流角等, 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平台。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 使课堂气氛活跃。
三、引导学生感受英语文化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的渗透。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 对新鲜事物接受比较快, 而且不容易忘记, 来自异国的风情习俗、文化景色一定会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1.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行中外文化对比, 让学生从中发现文化差异。
2. 对课文中讲到的有特定文化背景的内容,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进行讲述, 让学生通过图解感受西方文化。例如, 在学习和圣诞节有关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收集和圣诞节相关的图片或录像, 边展示边解说, 很自然地引出相关的英语知识。
3. 借助相关的教学材料, 让学生融入到英语学习的文化氛围中。例如, 教师可以借助家喻户晓的卡通人物mickey mouse、snoopy等, 将它们适时地引入课堂, 让学生进行情景式对话练习。
四、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的相互作用和制约下完成的, 教师如果只注重知识的讲解, 忽视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教学效果就不会明显, 所以, 英语教师可以运用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 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课堂上保持微笑。
“微笑是教师的职业需要”, 教师在课堂上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 易于让学生亲近,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自控力和良好的素养。
2.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有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3. 给学生自信心。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感受成功的机会,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让学生们在充满信心的状态下学习, 得到全面发展。
4. 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关键。
亲其师, 信其道, 学生喜欢教师了, 自然就会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 所以, 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创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五、注意教学方式, 强化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法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教师在教学英语单词的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进行归类总结。例如, “noodle (面条) 和dumpings (饺子) ”“bowl (碗) ”和“chopsticks (筷子) ”“bread (面包) ”和“butter (奶油) ”“water (水) ”和“fire (火) ”等, 这种方法会让学生很快掌握单词的拼写和读音。
在语法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先有个感性的认识和理解。例如, 在学习比较级和最高级时, 教师可以先借助实物或图片比较, 引出这个语法知识, 然后引导学生利用相关词汇进行造句。这种教学方式能让语法知识变得形象, 从而有效降低学生学习语法的难度,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他们学得快、记得牢。
20.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篇二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种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从根本上对人的生命存在给予了整体的关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品格、学习智慧和个性发展,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探索历程,进行有效学习,全力打造充满生命力的活力课堂。叶澜教授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所以,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构建具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一、重视学生个体生命的需求
一堂具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学生应当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与精神世界。因此,教师不能总是按以往的经验和方法教学,而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关注学生的人生体验,关注他们在语文探索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态度,充分考虑学生获得成功的能力,适时进行点拨和鼓励。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思考的是,我们的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具有怎样的人生经历?怎样才能在语文思维活动中迸发出新的火花?如果充分地考虑了这些,那么语文教学就能很好地避免过去枯燥、乏味的状况,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主人,就能自主地汲取知识。在一次语文备课活动中,有老师就提出,《背影》一文确实很美,美在淳朴自然之间,但这种真挚的父子深情学生能体会吗?确实如此,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拥有着太多的关爱,以致于产生了叛逆。如果就这样单纯地讲解学习,效果定然大打折扣。于是大家重新备课,通过对父亲言行的分析,对父子内心世界的剖析,结合学生的成长经历,从现实出发,让他们真正去感悟洋溢在朴实文字之间的父子深情。
二、重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也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地思考,接受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是说,不同的学生,因为各自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不同,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会对相同的文本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理想的阅读境界应该是一种带有个性化的选择与吸收的过程。然而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似乎总有一双无形的手,它把所有的学生牵引到同一目标上。
其实,每篇文章中都涌动着作者生活经验的积累,人生情感的抒发,人格精神的建构。同样,我们读者在阅读这些文章时如果没有情感的参与,思想的交流,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所以学习语文必须摒弃繁琐的分析,让学生自主地分析、感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尽管有些看法可能是稚嫩的,甚至是可笑的,但这些却是最可贵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个性差异,转变教学方式,创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我们应该尊重差异,把学习的权利留给学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或印象深刻的内容进行研读。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以此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创造性阅读。
例如,在一次市级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中,某个老师在教学《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时在学生分析事例作用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这篇议论文中列举了阿基米德、王尔德和一个少女的事例,为什么没有列举中国古代名人的事例呢?是否这样才能涵盖古今中外,才能更具有代表性呢?同学们由此展开了讨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水到渠成地突破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议论文中事实论据运用的基本原则。
三、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个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本来具有好奇、好问的特点,一旦到了课堂上反而没了问题。难道真的没有问题了吗?事实上是我们的课堂没有鼓励学生质疑、提问的机制,压抑了学生的怀疑精神和问题意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自己思维探究过程的展示,就是他内心的全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古希腊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李镇西老师在一次报告中曾说:“衡量学生是否读懂了一篇课文的标准是什么?其中一条就是看他是否读出了问题。”所以,对于学生的诸多问题要予以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价值不大,也应循循善诱,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问难的热情。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培养其质疑的能力。一位老师在教学《药》时,提问:文章为什么要以华老栓买“药”为明线,夏瑜就义为暗线的双线结构呢?有一位学生回答:为了更突出革命者的悲哀。这一看法也有着一定的道理,但他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位老师并没有直接对这个同学的答案给予否定,而是和其他同学共同分析文章,在分析的过程中,这位同学渐渐明白了自己答案的片面性。这样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既让学生能从错误中学习,又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老师要善于激起学生思维探索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追问,追根究底,释疑求真,直至得出真知。
总之,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他们的人生体验,满足其知识需求,构建起开放、有序、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这样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到人类的文明,感受生命的灿烂与辉煌,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完善。
【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论文】推荐阅读:
班级博客,让语文教学彰显活力10-14
如何让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活起来10-06
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07-24
浅议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论文12-15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论文08-25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8-24
重视初中语文的原生态课堂论文10-25
初中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01-17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论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