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下旋转教学设计

2024-07-14

新人教版二下旋转教学设计(12篇)

1.新人教版二下旋转教学设计 篇一

《旋转》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今天的发言谈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说课,只是结合本堂课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点感受。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对于任何一堂课,我想都是围绕着“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点实施教学的。因此,我将围绕这两点进行说课。对于这两点,我们或许没有必要去争辩孰轻孰重,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首先要明确“教什么”,然后才是“怎么教”。哪怕是小学数学,要明确“教什么”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些书本上的知识看似简单,其实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如果教给学生的知识只是照本宣科抓皮毛,知识结构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支离破碎、不成体系。这样的数学课堂即使有高技巧的华丽课堂,也不会有高水平的教学实效。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课前分析、理解、研究和处理教材,搜集、过滤和整合新旧知识是课堂成功的第一步。

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选定这个教学内容后,我便开始研读教材。我把新旧教材找来对比,认真阅读新旧教学参考书,发现新教材的内容编排更贴合学生的认知点。新教材的素材呈现上新增了旋转角度不是360度的秋千、道闸的旋转图。例题也由原来的风车图改成了钟表指针旋转图。

为了准确定位学习目标,除了这样横向的对比教材,我还做了纵向对比。第一学段,二年级时候已经对旋转有过初步了解,但仅仅是引导学生结合实例,感受旋转现象,其认知还是停留在对表象的初步感知上。而本次的旋转学习则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感悟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90度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到了初中,第三学段的学习要求则更高,需要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总的来说,小学阶段都不要求对图形的运动做定性的认识和定量的研究。具体目标可概括为:积累感性认识,形成初步表象,其外显的表现就是“能识别”“会画图”.为了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我在课前做了卷面调查,其结果是30份问卷里只有8个学生认为秋千的摆动是旋转现象由此可见,教材呈现秋千图和道闸习题,正是找准了学生认知的不足。在以往的认知结构中,学生所理解的旋转都是局限在360度的旋转现象中,其认知结构是不完善的。另外,我在问卷里提问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均答非所问,根本不知道怎样用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

由此可见,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又要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上述思考,我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确定三点:首先是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旋转三要素,感悟旋转特征;第二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还要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线段的旋转既承载了对旋转要素的深化理解的作用,又为后继学习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明确了“教什么”的前提下,接下来便是考虑“怎样教”。我认为如果“教什么”是“神”的确定,那么“怎样教”便是“形”的选择,虽然“教无定法”,但因为明确了“教什么”则可以保障教学“形”散而“神”不散。

由于五年级的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地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他们在具体情境和亲自体验中感知和感悟旋转。

首先,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需要有服务于知识结构的优质素材,教学中我尽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有意选取了秋千和钟摆旋转图,设疑激趣,首尾呼应。然后出示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

关于旋转的三要素的学习,则设置了不同的学习活动。通过动手旋转小棒,引导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感悟旋转中心。通过观察不同方向旋转的齿轮,学生能自主发现和感受旋转方向之不同,从而引出旋转的第二个要素。为了突破这一认知难点,引导学生将齿轮旋转和钟表指针的旋转做对比观察,使学生自己领会和感悟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并及时安排了一个道闸旋转的巩固练习。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旋转中心和旋转方向的基础上,我便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第三个旋转要素“角度”。当然,所谓的自主探究绝不是放任不管。为了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的引导显得更为重要,于是我设置了三个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自主解决。

1、思考钟面上一大格是多少度?从6到9,指针绕点O旋转多少度?【要求:先阅读教材独立思考问题,再小组交流想法】

2、与同桌合作模拟旋转过程。【要求:大声读出旋转过程,并完成书上填空。】

3、听要求旋转指针。【注意听清旋转三要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既发挥教材的导学作用,又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能力。阅读是思考的前提,我认为即使是数学课依然不能忽视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借助小棒和钟面模型在反复操作和实践中感悟旋转三要素,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中积累最鲜活的学习经验。

每次试教,我都在思考怎样将合作与交流落到实处。首先,学习活动要目的明确,程序清楚,学生能明白要干什么?怎样干?同时还需要平时的课堂上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小组长的责任意识和完善监督机制。在今天课堂上,奎溪的孩子表现非常不错。在学生完成了第三个活动后,我有意追加了一个问题:你也能像老师这样说旋转要求吗?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往往也是最有课堂生成的问题,我在我班教学时,就有一个孩子说“从12到1指针绕点O顺时针旋转390度”。因此说,开放的课堂才是最能给人惊喜课堂。

第三个学习目标是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在达成过程中是有一些曲折的。大家看到了,有一部分学生的作图并不是正确的。从实物的旋转到数学图形的旋转,毕竟有一个抽象的过程。对此,课前我也有预设,因此,学生作图时,我特别针对各类典型错误收集相关作业,然后进行展评,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所在。

课后的旋转欣赏意义也是很重要的。学习图形与变换内容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鼓励学生从变换的角度去欣赏,感受其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图形旋转的美妙,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后面利用图形变换自己设计、制作图案做了孕伏。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力争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贯彻教材引导学生“做数学”的宗旨,重视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

2.新人教版二下旋转教学设计 篇二

一、不能“穿新鞋, 走老路”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 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 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不断学习, 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新教材在学习过程上注重了对物理规律或物理定律认识的过程和发展规律的表现, 不再像以前的教材那样直接给出, 加入了很多探究的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以引导为主, 不要直接就给出公式概念, 而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

二、基础的教学必不可少

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等基本功的训练, 永远是物理课程的核心, 也是我国物理教学的优良传统。在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中适当地引进渗透式的教学方法, 作一定程度的跳跃, 可使学生不过分依赖教师, 有利于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三、新教材对高中物理内容的顺序有了调整

新教材中, 把力学部分和运动学部分的顺序颠倒了一下, 这样更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对学生来说也易于接受, 以前讲力学的时候, 矢量的合成运算很不好说明, 毕竟力是抽象的, 以致于使很多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抵触情绪, 现在先从运动开始逐步深入, 教学的难度小了。

四、要不要“破体系”

我们认为, “体系”是形式, 形式应服从内容。教学改革应以课程内容的改革为核心, “体系”破不破, 是教学内容改革的结果, “破体系”不能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出发点。“大跃进”、“文化革命”时代的教训, 我们这一代人记忆犹新。

所以新教材还是秉承了以前的知识体系, 必修1、必修2主要讲述力学知识, 必选3-1、3-2学习电学知识, 3-3是热学, 3-4是振动和波, 还有光学, 3-5是动量和原子物理。从知识体系上来说还是原来的, 但是学习的侧重点不同了, 由于高考要求很多内容都简单了, 比如动量, 是选修内容, 以前是很重要的, 但现在教学要求简单了很多。

五、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在新教材中列举了很多的网站供教师和学生查询相关的物理知识;教材里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除了正文以外还设计了许多阅读材料, 如“科学漫步”、“科学踪迹”、“课题研究”等等更符合时代需求和学生发展的内容,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新人教版二下旋转教学设计 篇三

12课 《我爱我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认识家居环境和怎样给家人画像的指导,可用记忆的形式初步画出家居的一隅,布置学生回家写生画家居环境和父母之像。

一、欣赏导入:

1、同学们,今天夏老师给同学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想:这些图片内容反映的是什么地方的场景?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歌曲《我爱我的家》。

2、同学们看的真认真啊,谁来说说这是什么地方的场景?(学生自由发言)

3、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12课《我爱我家》,(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二、认识家庭

1、教师提问:我们为什么想要有个家呢?

教师引导:家里的成员都有谁?家充满温暖、乐趣、祥和、安宁。

2、教师引语:家是温暖的港湾,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我的家里去看一看,我的家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完老师的家,同学们能不能给大家说说你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呢?都有哪些人住一起呢?

3、每个家有每个家特点、每一家有每一家的风格,每位同学家里的人口也不一样,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用手中的笔画同我们可爱的家。

三、探究方法

1你打算画家中的什么地方呢?(学生自由发言)

2、老师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自己家的客厅,怎么来画,请同学们看绘画方法和步骤。

3、课件出示:A:确定主题,选择角度。B:突出主体,详略得当。C:先画近处,后画远处。(师边讲解边借助图示范。)

4、老师发现我们大部分同学都喜欢自已家的客厅里休息才、吃饭、做游戏,我们就以它为主题,按照这样的步骤,教师来示范。

5、教师在黑板上徒手画出一些家具的样式与构图关系示意图,6、客厅里的家具我们会画了,那你们想在客厅里面和谁一起做游戏或者吃饭呢

学生回答:爸爸、妈妈、和我等等 教师简单介绍爸爸妈妈、男孩,女孩的画法

在同学们绘画之前,我们共同来欣赏几幅学生作品,(课件展示成品画)

四、学生创作

引语:就用我们手中的笔来画出你们可爱的家中的一角吧或者画一副你和爸爸妈妈在家生活的场景!

1、学生绘画,教师随机指导。(背景音乐)

五、作业展评的音乐后设问:为什么要想有个家呢?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家充满温暖、乐趣、祥和、安宁和关怀)。

2、引导记忆。

设问: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喜欢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让大家充分讲述后教师小结,家由两部分组成:物的部分(房子、家具等)和人的部分(父母、家人等)。教师提出并告诫:不论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人;在家里,大家都应该相互尊敬,听长辈的话,做个乖孩子,任何嫌家、怨家、不尊敬父母的心理、言行都是不应该的。3.技法传授

设问:怎样画出自己的家呢?

①要充分熟悉了解自己家的陈设特点和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陈设上是朴素的、艺术化的还是富裕的,家人的形象是严肃的、慈祥的还是快乐的,应从他们的精神面貌以及发式、脸型、穿戴和爱好上加以把握。如果要同时画家居陈设和家里的人,应该选取家人平常最爱进行的活动,如会餐、看电视、做美食等;先画出人的面貌与活动,后画(添加)家具陈设,可以相互遮挡、映衬。如果只画家里的家具陈设,应选取最能表现自己家气氛特点的一个房间或一角,主次有别,恰当地安排好前后关系、陈设间的构图位置关系。

4.作业要求:可用记忆画的形式初画家居一隅,或回家写生画家居环境和父母之像。

四、教 学 建 议

*在授课时,可边描述家具的形状特征边示范画一个家具,使学生掌握一种画家具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活动中的困难。*简单分析人物、家具的前后遮挡关系和远近、上下位置关系。但在学生作业时,由于各人认知能力的差别,可任其自由安排。*学生画自己最关心的家具和物件,提倡画自己家最独特的物件。*要考虑到有些学生的家庭成员的不完整,父母离异或父或母去世或寄养等情况,教师要从语言上婉转地安慰、鼓励,布置作业不要为难他们,可暗示他们变通处理。

4.苏教版二下认识角(详案) 篇四

【教学内容】

二上课本第64—6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能正确找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基本图形,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并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角”。

1. 回顾认识的平面图形。

2、出示主题图。提问:小朋友们,在这幅图中你发现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PPT演示,平面图形闪)

指名说说。(规范语言:

的面是

形的)

3、如果现在我把这些图形放在信封里(PPT演示),你能从信封中快速地摸出圆吗?想一想,圆有什么特点呢?是不是能能你一些启发呢?

4:揭题:是的,其他图形都有角。到底角是什么形状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角。(板书:认识角)

二、操作实践感知,自主建构。

(一)观察感知,初步认识角 1:初步认识角

数学书的封面上有角吗?来,把角指给你的同桌看看。谁愿意来试试。

有小朋友指的是这个(手指点),那我把它剪下来,好像不行。看来,指角不能仅仅指这个点,看仔细了。你能像这样,在数学书封面上再找一个角指给你的同桌看看吗?(指名学生找一找,指一指)。

2:主题图中找角

小朋友们,其实角就藏在我们的周围,你能不能在这些物体的面上(手指主题图)把角找出来?

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做个有心人,还能发现更多。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1):抽离出数学角

刚才小朋友在物体的面上找到了很多角。瞧,这些图形都是角。(2):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观察下,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看看哪个小朋友发现的多? 预设:(1)尖尖的(2)直直的线

反馈:这些角都有尖尖的点,是角的顶点。小朋友还发现,这些角都有直直的线,直直的线就是角的边。(点画点,板书顶点,在从顶点除法,画直线),我们一般画一条弧线表示这是一个角。通过刚才老师的介绍,你能不能指出这个角(大屏幕中的一个角)的顶点和边呢?

(指边),如果只是指一点,不妨说:这是边?应该怎么指?纠正指边的方法。

(二):判断比较,内化特征

1:判断角

小朋友,你们与角交上朋友了吗?我们来玩一个快速反应的游戏。下面哪些图形是角?是角的我们用“√”表示,不是角的,我们用“×”表示。我说一二三,大家一起判断,行不行?

学生判断思考,哪些是角,哪些不是,为什么?

为什么1号和3号图形都是角?你能用角的特点来说明,真棒。谢谢大家的精彩发言。谢谢大家的精彩发言,让大家知道了怎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2:数角

呀,角又跑了,它藏到图形中去了。你能找到它吗?来,让我们数数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如果能像老师那样标上符号那就更好了。找完后,和你的同桌互相说说你找的角在哪里?

交流图形1:在第一个图形上,有不同的想法了?你认为这图形有几个角呢?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错的同学说说理由后改正,对的小朋友,找一个最有挑战性的,说说到底藏了几个角。好不好?改好以后,把作业纸放桌角。

三:比较辨析,体验角的大小。1:钟面感知角有大小

角,不仅有各部分的名称,角,还能发生变化呢!我们知道,钟面上,分针和时针能形成角。时间走啊,走啊。现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别形成了3个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你是怎么想的?同学们刚才的发现非常重要,看来大家已经对角的变化有了一些了解。

2:扇子的开合体验角的变化

刚才是在钟面上,我们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这是一把扇子,如果我们把扇子的两边看作角的两边。当我们慢慢打开扇子,你能发现扇面上的角有什么变化吗?来,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那怎么让角变大呢?如果要让角变小,我又该怎么办?(角的边拉开的大,角就大了),3:自己动手体验角的变化。(活动角)

小朋友想不想也来试试,我为小朋友准备了活动角,它能张开,也能合拢。同学们,你能用它来造一个角吗?同桌两人比一比,说一说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你能使你手里的角变小吗?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把角变小的? 你能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还能更小一些吗?

现在要把你手上的角变大一些,怎么办?你能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还能更大一些吗?说说看,你是怎么让角变大一些,再大一些的呢?

4:综合运用——折纸

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那你们愿不愿意接受高难度的挑战?听好要求,这是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在这长方形的纸上折一次,折出一个新的角吗?折好后,不妨向你的同桌介绍介绍新角的顶点和边就更厉害了。

资源:把原来的角也当成新角。刚才这位小朋友一下子折出了这么多角,其他小朋友观察观察,这些角都是折出的新角吗?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那你能看出哪些是新角?

还有谁想上来介绍介绍你折的新角在哪?

听了刚才小朋友的介绍,我发现,大家的动手能力都非常强,那你能不能把这个新角变大一些呢?先独立思考下,刚才我们玩活动棒能不能给你些启发呢?你可以自己独立思考,也可以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来,让我们大家一起试一试吧!

四:课堂总结:

5.苏教版二下识字1、2教案 篇五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会读、会写、会默,认识“手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生活,了解春节等4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了解传统节日,初步体会节日的意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写“饺、拜、扫、墓、踏”几个生字。认识“手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春节和清明的民间风俗。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春节刚过,你能说说你还知道什么节日吗?指名说说。

2、你们说的这些节日,有的是中国的,有的是外国的,有的是中国近来才有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了解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干什么?(相机出示词语卡片“春节、饺子”)

(2)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相机出示词语卡片“拜年”)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4月4日、5日或者6日。(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相机出示词卡)

(4)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出示词卡)

四、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五、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看看挂图,想想字义。

六、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1、认读生字,正音。

2、用“饺、扫、墓”扩词。

七、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有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和清明节的民间风俗是什么?

八、指导书写

1、饺、扫

(1)说说怎么记?

(2)自学笔顺,齐书空,自己描红。

2、拜

(1)什么结构?

(2)教学“手字旁”。齐书空。(3)师范写,生描红。

3、墓

(1)怎么记住?

(2)注意:它由上到下共四个部分,每个部分要写得扁一点才美观。(3)师范写,生描红。

4、踏

(1)什么结构,怎样记?(2)生自学。

八、作业 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写“端、团、饼”三个生字,理解由三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端午、中秋的民间风俗。

3、通过朗读,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扫、墓、拜”的笔顺书空。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词语:“龙舟、端午)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出示:粽子)

2、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出示“中秋”)请学生介绍“中秋节”。(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出示“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出示“团圆”)(4)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5)指名认读,正音。

3、小结: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他们的风俗分别是什么?

三、指导读韵文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气氛。

范读,自由读,互读,齐读。

四、指导写字

1、说说你准备怎样记住“端、团、饼”这三个字。

2、齐书空。

3、教师范写“端”,其余学生自学描红。

五、听写词语,及时反馈作业 完成《习字册》、生字本

六、课后实践作业。

1、仿照课文词串的写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来编一编词串,例:元宵 花灯 汤圆

2、写出下列节日的农历日期。春节: 中秋: 元宵节: 重阳节: 端午: [板书设计] 春节 饺子 拜年 清明 扫墓 踏青 端午 粽子 龙舟 中秋 团圆 月饼

识字2(初稿)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读、会写、会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桂林的自然山水美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美的感受及领悟。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读懂词义,感受词境,激发热爱祖国山水之情。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2、初步了解桂林的自然山水美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美的感受及领悟。教学过程:

一、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

2、谁去过桂林的,当个小导游,也带大家到那里好好欣赏欣赏那里的美丽景色。

3、他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来看看书上都向我们介绍了桂林的哪些美景。

二、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指名借助拼音认读词语,正音(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2、开火车读

3、齐读

4、你有哪些词是不怎么理解的? 谁能帮助他理解

(1)那里的山都是拔地而起,书上第一幅图上画的就是非常有名的象鼻山,第二幅图上画的是骆驼山,它的驼峰又给人像笔架的感觉。这些山的名字都是人们通过丰富的想象起的。

(2)那里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壮族,这个民族的人们特别擅长唱歌,在节日里或者是在赶集的日子里,他们一问一答地唱歌,这就是对歌。(3)坐在船上顺漓江而下,看到两岸的风景就像穿行在画廊中。

三、看图再自读词语后,告诉大家现在桂林山水给你什么感觉?

1、你能把你自己体会到的这些感觉通过读告诉大家吗?

2、比赛读词

3、齐读

四、这篇课文后你是不是和那些去过桂林的同学一样爱上了哪里呢?课后你可以再查找些有关桂林的资料,当你有机会和爸爸妈妈去那里的时候你就可以当他们的导游了,多神气呀!

五、作业 朗读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的书写。

2、用课文中的词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朗读词语 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

说说这些生字哪些地方特别容易写错

二、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如果按结构分,这8个生字可以分成几类 左右结构的字有:峰、影、骆、驼 上下结构的字有:碧、鼻、架 半包围结构的字:廊

2、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

3、师范写

4、描笔顺 描红

三、创设情境,练习说话。

1、读着文中优美的词语,看着文中迷人的图画,我们似乎走进了桂林的山水之间,现在就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导游,介绍一下这个迷人的桂林山水。

2、学生准备,并再同桌交流。

3、上台说,反馈。

四、作业。

1、写出下列风景在什么地方。

壮乡()故宫()西湖()长城()黄山()泰山()

2、选词填空。

3、架 驾

()驶 笔()书()劳()峰 蜂

山()()鸟 秀()

3、家作:习字册 [板书] 碧水 秀峰 倒影 对歌 榕树 壮乡 象鼻 骆驼 笔架 竹筏 鸬鹚 画廊

6.新人教版二下旋转教学设计 篇六

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我们语文课本所收入的文章大都是经典之作。语文课堂的大部分都是阅读教学,即文本精读。从2014年开始,我的课题研究方向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本资源,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真正搭建起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桥梁。

“利用阅读教材学习写作”“首先有必要对全部阅读教材做一研究统计,计算出有哪些教材以及它们各自在哪些方面有益于学生的作文,然后再确定采取什么办法和在什么程度上发挥阅读教材的作用。”[1]目前我们宁德市所使用的是2013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该教材较之前的教材在写作训练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增加了以往不曾有的单元写作训练指导。这对目前无序状的写作教学来说是进步。

以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为例,共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其中,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勤于修改,只能归为修改文章方面,谈不上是写作目标。第四单元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指在写作中加入适当的议论,这点与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学会说点儿道理”是大同小异的,可以归类置后。所以,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筛选后就剩下四个。

另外,初中阶段的写作大多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叙事要完整、连贯;写人能通过各种人物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掌握好描写人物的方法,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在以上四个写作目标的基础上重新框定本学期写作教学的重点:

第一、二单元: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

第三单元:写好人物的外貌描写

第四单元:写好人物的言行描写

第六单元:写好细节描写

为了更好地完成单元写作目标,在每一次的作文训练前,我会有针对性地选取部分课文的精彩段落,让学生仿写,即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来写作相似的语段或短文。这可理解为朱绍禹先生所说的“模仿和创造相结合的读写联结”。[1]它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又能为单元的写作目标服务。

以第一、二单元写作训练为例: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由此对应的仿写训练目标也是如此,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二单元仿写训练:心理描写

(第二单元《最后一课》)

评析:这段心理描写片段,既有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又通过环境描写折射出小弗郎士此时内心的愉悦,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国正濒临灭亡,这也就是环境描写型的心理描写。

仿写要求:选取一个生活事件的片断,通过描写环境,来侧面烘托人物的心理。

学生仿写范例:今天,天气十分晴朗,舒适的阳光如同母亲一样把我们抱在怀里。小鸟在树上歌唱。大家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突然叫到我的名字,我兴奋地走到台下,手中接过一张奖状,我觉得这张奖状像一束阳光,把我整个人都照亮了。(赵嘉瑛)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的内容是环境描写型心理描写,这只是心理描写类型中的一种。在单元写作教学时,教师据此延伸开去,补充介绍心理描写的其他类型。这样由点带面,学生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

第三单元仿写训练:外貌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第三单元《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评析:加入议论性的语句(选段中划线的句子)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作家的性格特征。

仿写要求:在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时加入对其性格的评价性语言,以此来突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仿写范例:乍一看,她瘦小的身躯外披着一套宽大的校服,但她的背影是那样地坚定,走近,仔细掂量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里透着对世界的好奇,那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更看出她对知识的渴望。(李睿)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是通过评价性的语言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丰富了对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和角度。也是对单元写作训练内容的有益补充。

第四单元仿写训练:语言动作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起两只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

(第四单元《社戏》)

评析:通过生动细致的动作描写,写出小伙伴们娴熟的驾船技术以及看戏前内心的喜悦。

仿写要求:根据给定的情景写片段,描写人物的言行。(情景:家庭贫困的你,要回去向家长要50元钱用来捐给灾区。回到家,看到生病在床的妈妈,你会……)

学生仿写范例:我看着妈妈,躲闪地说道:“妈,老师说……说要我们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妈妈先是一愣,随后又平静地问道:“老师有说捐多少吗?”“50元。”我立马低下了头。妈妈沉默了一会,便开始找起什么来,我沉思了一会对妈妈说道:“妈,要不我跟老师说说,让老师通融通融?”妈妈从枕头底下掏出了零零散散的钱,有十元的、五元的、一元的,一把塞到我手里:“你数数看,够不够……”我感激地看了妈妈一眼:“谢谢妈!”(雷宇欣)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虽然只是片段练习,但已经基本涵盖了该单元写作训练的三个要求。仿写就好比正式演出前的彩排,彩排得越好,正式演出当然越出色。

第六单元仿写训练:细节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第六单元《猫》)

评析:简单的动作细节描写就能引发读者的想象。第一只猫活泼可爱的动态乃至情态都仿佛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仿写要求:通过具体的动作细节描写,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学生仿写范例:它(仓鼠)很活泼,都在刨木屑,从这里钻进去,又从那儿突兀地冒出来,抖抖身上的木屑,又再次钻进木屑里,不停地刨啊刨啊,接着又从中悄悄冒出一个脑袋,左看看,右望望,忽地灵巧地蹦出木屑堆,扭动着肥肥的身子,向前方的食物爬去。(雷雯)

综上所述,一方面,教师通过仿写练习,突破每次写作训练的重点,让作文教学目标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完成。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仿写的基础上再写单元作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不觉得写作面目可憎了。因此,一次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仿写练习的确能够起到或铺垫,或提升,或完善单元写作目标的作用,真可谓是写作训练的助推力。

摘要:为了促进读写结合和更好地完成单元写作目标,笔者根据每个单元的写作教学目标,从单元课文中筛选出相应的篇章段落来进行仿写训练。这些仿写练习能够起到或铺垫,或提升,或完善单元写作目标的作用,成为作文教学有力的助推力。

关键词:阅读,写作,仿写

参考文献

7.苏教版语文二下台湾的蝴蝶谷 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细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了解台湾蝴蝶谷的由来,以及每年春季蝴蝶谷的迷人景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能通过观察画面和朗读感受蝴蝶谷的迷人景象。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多媒体出示地图,白板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台湾在哪里?

用聚光灯功能显示台湾岛,出示台湾地图

谈话揭题: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有许多旅游胜地。东南沿海的台湾就是个美丽的地方,谁来读一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给大家介绍一下台湾。2.填空练习:白板出示、点击在括号里显示词语。

祖国的宝岛(蝴蝶谷)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3.是啊,台湾岛的确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走一走,看一看吧!(出示课题:19 台湾的蝴蝶谷,齐读)4.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感悟第二自然段。

1.那我们赶快来看看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自由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数数有几句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1)出示山和山谷图片?美吗?

(2)你们看,一群群蝴蝶赶来了。(演示多媒体课件)A 你们看到了什么?

B 出示: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自由轻读,想想你从哪个词知道蝴蝶非常多?点出“一群群”。

指名读,齐读,读出蝴蝶的多。

C 这一群群蝴蝶,你觉得美吗?从哪里知道的?点出“色彩斑斓”。A 出示各种颜色飞舞的蝴蝶图:蝴蝶有什么颜色?演示课件

B 课件出示填空:蝴蝶的颜色真多,有的是(),有的是(),还有的是(),真是()。

看图同桌互练,指名说。读好“色彩斑斓”(3)这么多美丽的蝴蝶是怎么来的呀?学生回答。

出示句子:蝴蝶飞过花丛,飞过树林,飞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A、自由轻读句子,看看有什么不同? B、讨论: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C、这几个词的确用得生动准确。现在你们就是其中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快快飞

到蝴蝶谷去聚会吧!(学生来到课件前演示蝴蝶飞行经过的地方)点击鼠标会出现各种蝴蝶飞过各个地方。

随机问学生:请问小蝴蝶,为什么你们都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交流。D、指导朗读:是呀!有谁不想去那么美丽的蝴蝶谷呢!在赶往山谷的路上,你们的心情怎样?从哪看出来?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听了他的朗读,我看到了蝴蝶飞得轻快、活泼,赶着聚会去了。齐读句子。

4、总结:台湾的山多,山谷多,蝴蝶们都来聚会啦!所以,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

三、感悟第三自然段。

1、过渡:这么多的蝴蝶,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我们也来到了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了,此时的蝴蝶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课文后,引读:蝴蝶谷里的景色--。

3、我们看到了几种迷人的山谷呢?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山谷再仔细读一读,想想:迷人在哪里?

4、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山谷吗? 交流,课件出示相应句子:

(1)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谷,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A、自己读读,说说迷人在哪里?

B、出示:金光灿灿。指名读。说说什么东西是金光灿灿的? C、再读句子,想想为什么此时的山谷会“金光灿灿”? 播放课件:黄色蝴蝶在飞舞。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D、师语言描述:是啊,在树木花草间,山石溪水畔,黄蝴蝶一只挨着一只,一片连着一片,浩浩荡荡,金光灿灿。看到这里,你还有什么感受呀?再次读词,齐读“十分壮观”(板书)。

E、指名朗读,评议:听了他的朗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齐读。

(2)课件出示句子: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A、请大家细细读读,想想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这种蝴蝶谷很迷人?交流。B、课件出示各种颜色蝴蝶飞舞的动画图片,理解、板书“五彩缤纷”。指名读,说说读了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哪个词语的意思和它很相近? C、理解、板书“上下翻飞”。课件演示蝴蝶上下翻飞的动作,你们看,这就是“上下翻飞”,从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D、播放课件:小朋友,这样的情景就像--课文里把蝴蝶比作花瓣,为什么呢?(蝴蝶是五彩缤纷的,花瓣也是五颜六色的,色彩相像;蝴蝶在上下飞舞,花瓣也在空中轻轻飘动,姿态相像„„)

E、此时,你最想说什么?能用读表达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评议。

5、多美的蝴蝶谷呀!请你把你喜欢的蝴蝶谷留在你的脑海里。(学生自由练习背诵,配乐指名背)。

6.“同学们,台湾是就这两个蝴蝶谷吗?猜一猜,台湾还会有哪些蝴蝶谷?

出示图片:

“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紫颜色的蝴蝶,这些蝴蝶翩翩起舞,就傍晚天边的晚霞。” “有的山谷里都是白颜色的蝴蝶,一群群白蝴蝶在绿草丛中穿来穿去,就像海洋泛起朵朵白色的浪花。”

“我来到红蝶谷,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有的飞到我的发辫上,有的停在我的肩膀上,有的围着我的花裙子翩翩起舞。”

四、感悟第四自然段。

1、过渡:蝴蝶谷的景象这么迷人奇特,蝴蝶这么美丽可爱,所以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2、看看图,想一想,蝴蝶是怎样欢迎客人的?交流。

3、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你可以从哪个词语看出来?交流,读好“翩翩起舞、团团围住”。它们会对游客说什么呢?游客们来到迷人的蝴蝶谷,会说什么呢?

4、选出部分同学和老师做游客,其余学生做蝴蝶,演一演。

5、师小结:受到小蝴蝶们热情的欢迎,你们感觉怎么样?小蝴蝶真是一群可爱、聪明的小精灵呀!

6、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总结。

视频:蝴蝶谷。小蝴蝶做导游。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

今天,我们一起参观了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知道了为什么叫蝴蝶谷,领略了蝴蝶谷迷人的景象,蝴蝶的美丽可爱。

板书设计:

19台湾的蝴蝶谷

黄蝴蝶:金光灿灿 十分壮观

8.新人教版二下旋转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重点】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式、探究发现式、总结归纳式。【课前准备】课本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1)马路可以用什么几何图形代表?(2)你认为站牌起什么作用?

(3)你是怎么确定问题中各物体的位置的? 分析:

(1)画一条直线表示马路,从左到右表示从西到东的方向.

(2)因为柳树、杨树都在汽车站的东面,即在汽车站的右边.槐树、•电线杆在汽车站的西面,即在汽车站的左边,它们都相对汽车站而言,所以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O表示汽车站的位置,规定1个单位规定.(线段OA的长代表1m长)(如下图)

(3)分别标出柳树、杨树、槐树、电线杆的位置.

在点O右边,与O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B表示柳树的位置:点O右边,与O•点距离7.5个单位长度的点C表示杨树的位置;点O左边,与点O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D•表示槐树位置;点O的左边,与点O距离4.8个单位长度的点E表示电线杆的位置.

问: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方向、•距离)

为了使表达更清楚、更简洁,我们把点O•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正数和正数表示.符号表示方向,点O的左边表示负数,点O的右边表示正数.

这样就可以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了.

这里,-4.8中的负号“-”表示汽车站(点O)的左边,4.8表示与点O•的距离为4.8个单位长度.

说明:以上分析,教师应边讲边画,分步进行.

2、你能描述一下温度计是怎么表示温度的吗?温度计可以看作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直线吗?•它和课本图1.2-1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答:可以,课本图1.2-2也是把正数、o和负数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它是向上方向为正(即0的上方表示正数,0的下方表示负数),只要把温度计水平放下就与课本图1.2-1相同了.

一般地,在数学中人们用画图的方式把数“直观化”,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以下要求:

(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记为0;

(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表示-1,-2,-3,….

像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称为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单位长度的大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例如3.5,数轴上从原点向右3.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3.5,又如要表示-

2111,从原点向左2个单位长度的点就表示-2,如下图. 333

归纳:先由学生填空,然后教师加以讲评. 练习:(1)画数轴的步骤是什么?

(2)根据上述实例的经验,“原点”起什么作用?(3)你是怎么理解“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的?(4)数轴上,在原点的右边,离原点越远的点所表示的数

;在原点的左边,离原点越远的点所表示的数

三、巩固练习

1.1.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1.5,-2.2,-2.5,0.(2)4,-2,-4,111,0,-2 33(3)-100,100,-250,-400,0,2.5 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 数轴上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哪一侧?与原点的距离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数-2的点在原点的哪一侧?与原点的距离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设a是一个正数,对表示a的点和表示-a的点进行同样的讨论.

4.在数轴上与表示-1的点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的点有几个?请你在数轴上把它们画出来,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老师讲解,给出正确的答案.

四、课堂小结

数轴是非常重点的数学工具,它的出现对数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以它为基础,借助图直观地表示,为研究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10页练习1、2题,第14页习题1.2的第2题.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经典介绍

浅谈如何学好初中数学

数学是必考科目之一,故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数学。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现介绍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如何提高解数学题的能力

任何学问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在数学方面,能力比具体的知识要重要的多。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强调能力,而忽视知识的学习,我们应当在学习一定数量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是什么,心理学中是这样定义的: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数学里,我认为,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才智。

一、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首先是模仿。解题是一种本领,就像游泳、滑雪、弹钢琴一样,开始只能靠模仿才能够学到它。

其次是实践。如果你不亲自下水游泳,你就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因此,要想获得解题能力,就必须要做习题,并且要多做习题。

再次,要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光靠模仿是不够的,你必须要动脑筋。例如,对于课本的定理的证明,例题的解法、证法能读懂听懂还不够,你必须明白人家是怎样想出那个解题方法的,为什么要那样解题,有没有其它的解题途径,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你真正领会了人家的解题思路,那么在此基础上你就有所创新,就能够提高你的解题能力。

二、学习数学应注意培养什么样的能力

1运算能力。2空间想象能力。3逻辑思维能力。

4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5形数结合互相转化的能力。

6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归纳问题的能力。7研究、探讨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是什么?

灵活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先辈数学家们,已经为我们创造出了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应该很好地体会它,理解它,并且要灵活地应用它。对于初中数学主要是以下四类数学思想(所谓思想就是指导我们实践的理论方法,这里主要指想法或方法):1转化思想。2方程思想。3形数结合思想。4函数思想。5.整体思想6分类讨论思想.7统计思想。只要我们能够深入地理解上述思想方法,并能灵活地应用到具体的解题实践中,就能极大地提高你的解题能力。

提高你的分类讨论能力

分类讨论是中学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在每年的中考中都会涉及到有关分类讨论方面的试题,而许多同学在解答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漏解、讨论不完整的现象。临近中考,将同学中出现的部分漏解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提高分类讨论的能力。

概念不清,导致漏解

对所学知识概念不清,领会不够深刻,导致答题不完整。例:已知(a-3)x>6,求x的取值范围。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同除以不为零的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而此题中(a-3)的符号并未确定,所以要分类讨论(a-3)的正负问题。

例:若y2+(k+2)y+16是完全平方式,求k。

分析:完全平方式中有两种情况:(a?b)2=a2?2ab+b2,而同学们往往容易忽略k+2=-8这一解。

思维固定,导致漏解

在日常解题过程中,许多同学往往受平时学习中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导致解题不全面。

例:若等腰三解形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求底角。

分析:据题意,由于等腰三解形既不可能是锐角等腰三解形也可能是钝角等腰三角形,所以腰上的高可能在三角形内部,也可能在外部。而同学们受习惯思维影响,大都忽略了高在三角形外的一种可能。

例:若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分别为3、4、c,求c的值。

分析:此题中的c并不一定是代表斜边,也可能是直角边,而有些同学错误地将其与勾股定理中的c混淆起来,认为c一定是斜边,导致漏解。

例:圆O的半径为5cm,两条互相平行的弦长分别为6cm、8cm,求两条弦之间的距离。

分析:两条弦在圆中的位置关系可能在圆心的同侧或者在圆心的两侧,因此在解答时不能依据自己的习惯进行思考。

中考数学作辅助线规律总结(巧计口诀)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

9.高三语文教学质量监测新人教版 篇九

语 文 试 题

注意:

1.本试卷包括五个大题(共17个小题),答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2.请考生按照考试题目的要求,把答案写到答题纸上,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

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减的消息引发各界热议。支持删减者拿出“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做论据,反对删减者认为鲁迅精神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丢。

删与不删双方争执不下,让编教材的老师们好生为难。依我看来,鲁迅的文章,删点为妙。鲁迅是生活在上世纪早期的人,虽然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但毕竟是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又曾在日本留学,丈风难免古风萦绕,中西夹杂,拗口难懂。不只学生看了如吃了“摇头丸”,就是老师们讲起来都觉得头疼。删除一点这样的文章,可能师生们都会拍手称快,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受。

但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硬汉”形象,毛主席就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删了鲁迅杂文,换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无意中让祖国的花朵们误入迷途?

鲁迅不是常青树,但他的精神是不朽的,所以至今被人们深深地怀念。中国有个古老的新词,叫“与时俱进”。对于鲁迅的文章,照抄照搬,“拿来主义”,是不是违背了鲁迅先生的初衷?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在教材中删除鲁迅的原文,难道不能用新时代具有鲁迅精神的文章“取而代之”?

新时代有没有活着的鲁迅?我看,肯定是有的。否则鲁迅逝世了,中国岂不真的折了“脊梁”?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大有人在,针砭时弊的好文章也比比皆是,编辑们选用他们的文章进入教材,既继承了鲁迅之精神,叉克服了晦涩难懂之弊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邓小平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把鲁迅当成权威,放进“神坛”,本身就是对鲁迅的污辱。依我看,世上的千里马不少,只是有些人相信权威,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真正继承鲁迅精神,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而不是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选自《广州日报》,有删改)1.下列有关“‘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鲁迅生活的时代离我们较远,文风难免古风萦绕,拗口难懂,因此他的文章,删点为妙。

B.继承鲁迅“衣钵”的人不少,新时代也有活着的“鲁迅”,教材编写者也可选用他们的文章。

C.当今社会,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人时有出现。

用心

爱心

专心 D.对于鲁迅的文章,如果我们采用“拿来主义”的方法照抄照搬,这是违背了鲁迅先生的初 衷的。

2.下列关于“鲁迅作品”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鲁迅被誉为“民族魂”,一些人认为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删减鲁迅作品会丢掉鲁迅精神。

B.从“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鲁迅部分作品存在晦涩

难懂的问题。

C.“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话不仅对社会发展适用,对鲁迅作晶在教材中的编排也非常

适用。

D.鲁迅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教材争选用他的作品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他的白话语言。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们因太相信权威而把鲁迅放进“神坛”,这就是对鲁迅先生的一种污辱。

B.“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编者可用其它的针砭时弊的好文章来代替部分鲁迅的文章。

C.毛主席十分赞赏鲁迅,说鲁迅是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

D.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并不能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的人,是 发现并继承鲁迅“衣钵”的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吉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①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票,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厅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客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敞志,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蒋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弹其戚,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殊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

②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邵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政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③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字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尉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取材自《明史·海瑞传》)【注释】①脱票: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ti):举发纠正。4.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署南平教谕

署:委任 . B.墨者多自免去 . C.执政阴沮之

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 阴:暗中,秘密

用心

爱心

专心 D.素疾大户兼并 .

疾:憎恶、痛恨

5.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3分)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②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

③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④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⑤为摧豪强,抚穷弱 ⑥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A.③⑤⑥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8-9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8.从诗中“柳深青”、“柳絮飞”可以看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3分)

9.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请结合诗内容对此谈谈你的看法。(8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2)西当太白有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李白《蜀道难》)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转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

用心

爱心

专心 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差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采,遭遇袭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楼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④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选自《南方日报》2008年9月13日,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①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就是“寻找”的意思,它与“人海”相呼应,显得别致而生动。

B.第②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颇为耐人寻味的人生感受,同时也自然地引起下文。

用心

爱心

专心 C.第④段开头对“秦岭深处”一段山路环境的描写,暗示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秦岭女孩”“脸上满是羞涩”。

D.从第⑤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即使是对擦肩而过的陌生乞丐,也应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关爱。

E.“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句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因人生苦短而生的惆帐。

(2)请结合上下文,说明④⑤段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具体含意。(6分)

①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

②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

(3)第④段开头对“秦岭山路’’相关环境的描写,作用是什么?(6分)

(4)本文题目“转身”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作者借不同情境中的“转身”,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8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打夯(hāng)稽(jī)首 河埠(bù)按捺(nài)不住 ....

B.跛(pǒ)脚 .C.赡(shàn)养 .D.哄(hǒng)弄 .

愧怍(zhà).

漩(xuán)涡 .

攻讦(jié).

称(chèng)心 .

未雨绸缪(móu).

掎(jī)角之势 .

横(hèng)祸 铁砧(zhēn)悄(qiǎo)无声息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据介绍,这位盲人并非走后门照顾来的,她在美国女子1500米奥运选拔赛中名列第三,许多明星运动员只能望其项背。....

B.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C.王厂长的一席话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建议。....D.近年来,大量民营企业在泉州落地生根,随之而来的是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一系列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优惠政策应运而生。....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由茅盾先生临终前捐献25万元稿费设立的茅盾文学奖,如今已走过8届29年的光阴,在将近半个甲子里,茅盾文学奖已评选出38部获奖作品,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具有代表性的时代经典。

B.该记者没有按照报社领导的要求,如实报道地方政府治理污染不力、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受到了停职处分。

C.巴以新冲突将成为奥巴马上任后遭遇的首个重大国际危机,这个危机将直接考验奥巴马的外交智慧和危机处理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D.真善美是童话的底色,是人类代代相承的灵魂光芒,它能够使孩子养成尊重自然、爱护别人的精神和良好习惯。

15.根据文意,仿照划线句子的格式,另写一个句子。(6分)

感动是一种幸福,在物欲横流的尘垢中,顽强闪现着钻石的瑰彩。当我们为古树下的一株小草绝不自惭形秽,而是昂首挺胸成长而感动的时刻,其实我们想到的是人的尊严。仿写:

16.将下面几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

①吉林省教育厅将调查学校实际开设课程课时与上报课表是否一致一事。

②这项调查主要面向学生、教师、家长。

③调查将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网络测试、暗访等多种形式进行。

答:________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如一盘棋,执黑执白都无所谓,能一举成名的是极个别的少数,许多人都在半途出局,每一步都是选择,只不过有些无关痛痒,有些却马虎不得,一朝失误,满盘皆输的人比比皆是,等某一天你对身边围着的人说:我这一盘棋终于下完了,而自我感觉没有什么遗憾的时候,那么恭喜你,你赢了。——摘自《80后的10个人生底线(有些东西比眼泪还痛)》

是的,我们今天的一个不经意选择,都可能在未来的岁月中得到相应的结果。人生如棋,得认真地下好每一步。

请以“下好每一步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10.新人教版二下旋转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绕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有关风车和摩天轮的课件。

提问:游乐场的摩天轮和风车的运动是一种什么现象? 追问: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吗? 它们都是绕着中间的点顺着旋转的。2.导入新课。

对于旋转,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旋转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某一高速公路收费站,各种车辆进出场面的录像。为了维持秩序,收费站口设置了转杆。

引出问题:图中的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的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模拟操作,认识含义。

同桌合作,拿出活动角模拟转杆打开和关闭,讨论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结合学具演示交流,明确转杆打开和关闭都属于旋转。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

(3)深入探讨: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引导学生结合例题2的转杆图进行思考。

学生观察、交流,得出:转杆打开是绕O顺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是绕O逆时针旋转90。

(4)全体活动,深化理解。

听口令做动作: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平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2.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题3图。(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要求的?

引导学生进行审题:中心点:点A;旋转方向:逆时针;旋转角度:90。

(3)动手操作。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

指名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旋转演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4)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提问:如果不借助具体的实物,该怎样画出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出示教材第4页上方情境图)

学生可能有如下方法:

①先把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再画出另外的线段,最后连成相应的图形。

②先把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再连成相应的图形。

③借助手、笔等工具一转后再画一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画图。(5)组织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图,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出来的。(6)师生共同小结。

提问:我们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要先找出一条线作为标准,再按“定点、定向、定角度”三个步骤进行操作。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利用钟面的时针、台秤的指针、转盘的指针等实例来巩固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教学时切不可草率对待这些习题,它们都是旋转平面图形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实际上是例题3的补充,它是将一个长方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教学时可以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要求,如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直接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后的长方形;而直接画图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照样子先做一个长方形,按旋转的要求在方格纸上转一下,再离开实物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四、反思总结

11.新人教版二下旋转教学设计 篇十一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开始学习第六单元。

师:请看屏幕——(出示主题图)

师:这是六(1)班同学开展课外活动时的情景。同学们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踢足球,还有的跳绳,踢毽子……热闹极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绘制一个统计图,要能清楚地反映六(1)班同学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大家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好呢?

师:嗯,老师也同意。(出示P106页条形统计图)这是老师绘制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学生回答)

师: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但是,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你们还能从条形统计图中直接看出来吗?

不能。

师: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统计图就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知道那是什么统计图吗?

二、自主学习

1、这种统计图就是——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扇形统计图。

这就是已经绘制好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扇形统计图。

2、学生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三、交流展示

学生汇报

四、启发点拨

师: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也就是百分之百;用5个扇形分别表示喜欢5类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其中橙色的扇形表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同学们,那绿色扇形、蓝色扇形、黄色扇形、红色扇形分别表示什么呢?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吧。

生1:绿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足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2:蓝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跳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3:黄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踢毽子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4:红色的扇形表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师:嗯。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扇形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们又能了解哪些信息呢?

师:根据这个扇形统计图,同学们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呢?

五、过关提升.

1.第一关

师:真不错!同学们,你们了解牛奶所含的营养成分吗?这是一个有关牛奶所含营养成分的扇形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看看你能了解到什么?

师:哦,你是这样找到的,同学们也是这样找到的吗?很好,看了这个扇形统计图,我们很清楚地了解到每100g牛奶里各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

师:那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用250克分别乘每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就可以了。

师:那好吧,现在请大家独立完成这道题。

2、第二关

3、第三关

六、课堂小结

12.新人教版二下旋转教学设计 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态度和情感: 激发儿童崇敬大师的情感,使他们心中有榜样,初步培养儿童有向往、有追求、有憧憬的生活态度。

行为和习惯:养成乐于阅读、动脑筋、合作讨论的良好学习习惯。

过程和方法:尝试通过了解大师的成长经历,进行简单的整理、归纳,探索大师成才的奥秘。知识和技能:了解一些大师和他(她)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的故事。

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活动设计:

(一)、欣赏大师成就。

1、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大师成就的课件(把书上的图片及一些学生想了解的大师的成就做成课件)。

2、学生畅谈感受:大师们的贡献真是了不起呀!

3、教师小结:大师们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改变了世界,为后代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来探索他们成材的奥秘吧!种植“大师成材的秘诀”苹果树。

(二)、种植“大师成材秘诀”苹果树

1、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你知道哪个科学家与苹果树有关啊?(牛顿)

2、谁愿意为大家讲“苹果落地”的故事。

3、讨论:听了这个故事,你发现牛顿是个怎么样的人啊?(善于思考)

师生共同填写好“善于思考”的苹果贴在苹果树上。

(三)、交流故事探索秘诀。

1、小组间相互交流收集到的大师成材的故事。

2、小组里讨论探索大师成材的秘诀,填写“秘诀苹果”。

3、全班交流,把写有大师成材秘诀的“苹果”贴到苹果树上。

(四)、小实验——“玩镜片”

从猜谜语引人。准备一组近视镜片、老花镜片,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镜片的奥秘。老师可以讲解望远镜及其发明者的故事。

(五)、观看“大师成长的电影”,探索大师成长的秘诀。

上一篇:团委经验交流材料下一篇:保卫处半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