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的需要之我见(共17篇)
1.读懂学生的需要之我见 篇一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之我见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课堂,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的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我摸索出以下方法: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处理选修一《戊戌变法》一课变法内容时,就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回到清朝———变法带来的生活变化,假如你是晚清时期的一位农民、士兵、财政官员、官僚地主、读书人,戊戌变法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问题提出后,让学生从五个角色中自主选择,同学们跃跃欲试,积极思考。然后,他们站在所选角色的立场上,运用角色语言,谈体会,说看法。这样,本课的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内容、结果及影响,便可一目了然了。学生通过角色演绎历史,不仅会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还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主动去分析和把握历史人物的处境、立场、态度,加深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还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质,培养创新精神。角色扮演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宽广平台,思考、分析、归纳、表达,学生的各种潜质被挖掘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如在处理“关于抗战两个战场的认识”这一教学环节时,我们把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两个小组分别搜集关于抗战正面和敌后战场的史料,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课堂上表达出来。从课堂实际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两个小组不但搜集了很多史料,而且高度提炼了史料,由此得出自己的观点。整个过程清晰、流畅,非常具有说服力。学生们感到了解决问题的冲动和得到自己观点的乐趣,学习变得轻松有趣,效果也特别好。所以说,教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识非常关键,并且要身体力行。
三、引导 学生写历史读书笔记以及历史小论文能力。引导 学生阅读史书(如通史、断代史、典章制度史、史学理论)和一些历史演义、历史小说,写读书心得,评判历史演义、历史小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带领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资料的搜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等根据自己的合乎科学的是非标准来评判历史事物与现实事物,写出历史小论文,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就是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
2.读懂学生的需要之我见 篇二
生理需求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需要,包括衣、食、住、性等方面。比起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古时的生活条件自是无法相比。更为可怕的是女性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面临生命的被剥夺。“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1]。中国古代这种重男轻女之风是何其残忍不公。
百士赴科考,千夫戍边城。在那征夫士子的背后,一双双含泪的明眸望穿秋水,平常人家大概不免如此。钟鸣鼎食之家,皇城宫墙之内,男子三妻四妾如何能够周全,又有多少女子独守着空房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苏东坡《菩萨蛮》)当男性以一种病态的心理去欣赏所谓的“三寸金莲”,女性却为此承受着趾骨断裂,足肤溃烂的疼痛。
古代女性不仅生理需求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还饱受生理上的摧残。
二
上文提到男子应征、赴考、三妻四妾的问题,可能让以夫为天的女性极度缺乏安全感。边庭艰苦,刀剑无情。那等待的心始终忐忑不安,能早日聚首固然庆幸,可谁知等来的是不是斑白的双鬓,亦或是没有尽头的归期。等待良人应试归来的女子所担忧的与《西厢记》里崔莺莺对张生的一番嘱咐莫不相同:“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至于富家女子、后宫妃嫔,纵使夫君近在咫尺却还是不安。“以色事人,色衰而爱驰”,女子面临着被冷落抛弃的危机。一夫一妻多妾的旧制下,女性勾心斗角,只为夺得丈夫的宠爱,获得生存的权力,寻找一个安全的依靠。
另一个让女性缺乏安全感的,便是“七出”之条:“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 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 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2]妻子触犯任一条约, 夫家便可休妻。“七出”条款虽说客观上最低限度地避免女性被随意抛弃,但其实质上更多是维护男性的利益。
生活稳定,免遭痛苦、威胁,这样简单的安全需要在中国古代妇女乃是一种奢望。
三
从来便有“男不入,女不出”的古训。一面高墙,阻隔了外界的音信,禁锢着女性的社交自由。“重墙绕院更重门, 春风无路通深意”(张先《踏莎行》),这是怎样一种身居高墙之内的无奈与惆怅;“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这又是对墙外风光何等的好奇与渴望。
生活在笼中的鸟儿,纵使衣食无忧,也谈不上真正的幸福。
四
一个男尊女卑观念深入人心的社会里,女性自然备受歧视、不受尊重。后魏曹彰,曾以美妾换取骏马;西晋王恺会客, 以美女陪酒,客若不饮,诛杀美人;后赵石邃,“妆饰宫人美淑者,斩首洗血,置于盘上,传共视之”。民间“溺女”、卖妻鬻女之风更是大行其道,女性已完全等同于可以肆意买卖毁坏的私人物品了。
包办婚姻是又一个不尊重女性的陋习。婚姻是一个女子的归宿,关系着她后半生的幸福,却由不得她自己选择。就算侥幸嫁得如意郎君,夫妻间举案齐眉,也始终逃不过男尊女卑这重社会性的压迫。
五
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即个人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与之相称的任务,实现人生价值。男子尚可通过努力登科及第、立下赫赫战功,以此光宗耀祖实现自我。而封建礼教将女子禁锢在家庭,把女性拒于权力之外,偶然女子掌权也得不到承认。一代女皇武则天,当政期间劝农桑, 薄赋役;首创殿试,知人善任;打退契丹、突厥,稳定边疆。但她却仍遭人唾骂,历来被视为心狠手辣的恶妇。人们对着唐太宗高呼“明君”、“圣主”,又有谁知道贞观之治的背后也有玄武门之变的斑斑血迹、累累白骨。
古代女子,被家庭琐事消磨了志气,被教条规定堵住了立业的道路,功业不被世俗所认可,要达到实现自我的境界谈何容易。
摘要:美国二十世纪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本文旨在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古代女性的“幸福”问题加以探究。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素材积累兴趣方法良好习惯
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是语文知识和语言听、读、写能力的综合教学,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一听说今天要上作文课,下面就嘘声一片,个个愁眉苦脸,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把写作当成是一种负担。学生们说:“不怕狼,不怕虎,就是害怕星期五。”因为周末回家要写作文。个别学生还能勉强完成,大部分学生却是东拼西凑,应付了事,交来的作文不免让老师大跌眼镜,嘘声不已。考试结果出来,学生的作文分普片偏低,语文成绩上不去,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当前农村语文教学的尴尬处境,也是我们每个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心口的伤痛。我就自己这几年来在写作教学中的几点摸索,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 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放开眼界去捕获生活中的细节,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灵去理解、感悟生活,寻觅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书真情实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怎样帮助学生积累呢?1、在阅读教学中,一到学生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并正确理解、灵活运用。2、生活几点素材。在教学中多开展一些比赛活动,如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办手抄报、贴画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3、加强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得多了,优秀作品的语言,自己的口谈语言,会相互沟通,融会贯通。时间久了,就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了。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间让学生多读些故事情节很强中外名著。4、勤写多练,掌握的东西再多,还需要多运用才能把它系统化。只要多读、多写、多练,好的写作思路自然就能形成。作文是胸中自有丘壑,咕咕如泉水而泻,汪洋恣肆。
二、 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源动力和前提。在我批改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面对作文说“怕”的学生,并非智力低下,而是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失去了兴趣这个基础,作文当然写不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儿童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取得成绩的乐趣,
激發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心——这是教育的首要信条。帮助儿童区发现自己的力量,克服面前的困难,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不断奋发向上的勇气,并产生相应的行动,取得预期的效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教师须跳出课堂,打破写作教学单一的模式,精心设计学生所喜欢的、形式丰富多样的各种竞赛活动。制作卡片积累知识、组织板报积累知识、收集美文增长知识、作文竞赛等等,形式自由,只要能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写作兴趣自然就会培养出来。
三、 领悟写作方法
写作也有许多技巧,但优秀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创作思路。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仿写可以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写作的方式。模仿的特点是一种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可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的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与古人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任何科学都有它的自身的规律性,写作更是这样的。常言说,文无定法,但有规律。无定法是写文章不能按一种模式来写,不能按某种方式来套,那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是脸谱化,公式化,千篇一律,没有个性。然而,写文章又必须有一定基本要求。比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三种文体分别是阐述道理、说明道理、记叙形象的,是不可混同的。议论文中必须以摆事实讲道理为其主要特征,记叙文用形象思维来感化读者,说明文不能掺和进任何主观理论式情感成分,首尾照应,语法习惯,修辞造句等都要合乎要求,为主题服务。而应用文题就更要符合行文习惯。
四、 勤于动笔、养成写作的好习惯
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养成 “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不少获奖同学说他们的作文获奖,归功于他们坚持写日记,时间多则多写,时间紧则少写,哪怕少到几十个字,也从不间断。这的确是经验之谈。 养成 “认真修改”的习惯。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也是所有文章高手的经验。如果没有这个习惯,要写好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养成 “不说假话”的习惯。凡是好文章,一定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任何一点虚假都骗不过读者的眼睛。如果同学们初学写作就染上无病呻吟的绝症,作文的前途几乎就没有好起来的希望了。懂得 “不要硬写,强迫自己写”的习惯。鲁迅说写不下去不要硬写,当然是对的,因为硬写出来的东西免不了虚假。但是,同学们面队老师的作文命题,如果一时写不下去,切不可借“不要硬写”为由而不交卷。一时写不下去,放一会儿是可以的,但要强迫自己去思考,去彻底清查你的“材料库”,一定能找到符合命题的材料。经过多次“强迫自己写”,思路打开了,作文水平也就提高了。 还需 “保持文面整洁,书写力求规范”的习惯。
4.读懂学生的需要之我见 篇四
当前,我们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的,在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上也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可有时就是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教师是值得静下心来认真研究的。结合我自己平时的作文教学,我发现老师在作文批改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过于细致,错别字,用得不恰当的词包括病句都一一用红笔圈注,没有留给学生自我修改,探究性学习的空间。另外,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语往往就是:“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等判评性的评语,对学生没有指导性,学生不明白自己的作文到底是哪里需要修改。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对作文的修改便失去了兴趣,就自然形成了:“学生写,老师改。”这样一个作文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呢?根据我平时的语文教学,在此谈几点拙见,与语文教学同仁共同交流切磋:
1.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一定要严谨,将文中的主要错误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标出,并加上精炼的眉批和总批,批改切忌面面俱到。
2.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讲评之后,还要与学生面对面进行评改。教师将作文本发下去之后,让学生认真体会老师下的评语,然后请他们逐一上前边读自己的作文,对不合理的`地方说自己的修改意见。对于提不出修改意见的,教师应当面指导修改。对离题作文应执导他重写。对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丰富内容,更提高一步。
3.在完成面对面批改之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步骤认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删、补、调、换”的书面修改,要求切实落到实处,不走过场。
4.教师对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次进行批阅,肯定学生修改得好的地方,进一步指出不足的地方,然后批上成绩,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能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5.教师在进行第二次作文讲评时,重点表扬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学生,让大家品读好的篇章或段落,这样学生便会有成就感。
5.如何正确评价学生之我见 篇五
在过去,我们总是这样评价学生,某某同学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优秀;某某同学学习成绩较差,等等。大都是以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评价,考试是我们的法宝,分数是我们的戒尺,分数决定一切,老师说你好你就好,老师说你不好,你就是好也不好。老师的这种定势思维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江泽民总书记曾告诉我们要“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秉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所以教师要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最大限度地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哪怕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也要为营造这种氛围和宽松环境创造基础的条件。因此,如何正确的评价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是我们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多年的经验、探索、学习、交流、实践、总结,使我们认识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下面是我对于学生评价的几点认识:
1.多角度、多渠道评价学生 改变教师一人说了算,只以分数多少评价学生的单一评价,我们采取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为载体,共同参与对学生评价,这种评价更客观,更合乎实际。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间互相评价,班主任、任课老师评价,家长评、长辈评。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发展,通过自我优点的肯定以及对存在问题的反省,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配合同学的互评,让每一个学生知道同学对自己的关注,了解自己的发展对班集体的重要,通过群体教育更能使学生接受,更合乎实际;家长评价有利于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体会到亲情最重要;师评有利于师生间的感情交流,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这种多渠道的评价过程交互性强,使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教育效果自然十分显著。
2.多方面、多标准评价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认可学生的个体独特发展,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质才能,帮助学生拥有意志、毅力、自尊、自信等创新情感。评价一个学生要多方面的、多标准的。多一个标准就可以多评出一个人才,一个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但他可能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或体育运动能力,表演能力等等,将来他可能成为政治家、管理者、运动员、演员------,总之,可能是一个人才,我们不能埋没一个人才。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我定期组织学生评选班级之星:有学习星、运动星、劳动星、卫生星、文明星、进步星等,让每一位学生在集体中拥有自信,并关注自己和同学的发展,相互促进,全面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在班级评星活动中,学生某某不会处理同学关系,学习不主动,劳动不积极,课上对老师讲课无精打采,课下和同学逗贫,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同学们讨厌他,没有一颗星的他失去了与人相处的自信心。但我从各方面了解、知道他的一些优点,如讲究卫生、细心等。为了培养他与人相处的自信心和挖掘的潜能,我开始交给他班内一些卫生的事去做,他很卖力气,每天忙碌在教室、卫生区、车棚,接下来的日子,我班的卫生工作有条不紊,节节进步,校级评比中总是名列第一受到了领导的表扬,成为全校各班的榜样。慢慢地同学们认可了他的进步,他与同学的关系改善了,学习也有了动力。从这里,我看到了一个学生被认可的自信、幸福写满了他的脸。把一件小事能长期坚持做好,相信今后他也能做好他想做的每一件事,他的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发
展,这都归功于多标准对学生的评价。
3.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对于初中学生,我们不应只关注评价的最后结果,而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优良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敏锐的洞察力、不竭的进取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这里,我借助了“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作用,这是一种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新方法。“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等。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发展性评价。它除了帮助学生与教师 了解学习与进步的状况外,对于学生自主性、反思能力、创造性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客观存在不仅反映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反映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克服评价标准单
一、片面强调学习成绩的做法。如今,立体动态地评价学生,已经成为班级文化、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种评价,相比那种板着面孔打分、评比,来得更活泼,更便捷,也更为有效。它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与考试焦虑,减少了学生过程中的消极心理感受,增加了学生成功的体验。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评价方式,在记录的过程中表现出深厚的兴趣。收集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提高过程,每个袋子都是沉甸甸的。捧着它,学生心中的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有的学生甚至抱着档案袋又亲又笑。
6.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之我见 篇六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然而初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最感困难的是作文。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害怕,下笔写文章时咬笔头,老师讲评时他们皱眉头,久而久之对作文望而生畏,失去兴趣和信心。而教育学告诉我们:旺盛的写作热情始终是前进的巨大动力。我也认为:作文教学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也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作文教学只有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才能发挥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作为作文教学的内容,把学生引入写作世界中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现以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验,谈谈我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排除畏难情绪
学生怕写作文,多是因为学生不知“写什么”和“怎么写”。如果教师只是在作文课堂上布置题目,就下命令让学生完成,我想交上来的作文要么是东拼西凑,三言两语;要么是生搬硬套,瞎写写一通;有的文章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这对学生而言写作文是一种痛苦,对老师而言改作文亦然是一种痛苦,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积极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后,此文在对景物——紫藤萝的描写上很有特色,细致生动,运用了恰当的比喻,使文段生辉不少。针对平时学生不善观察,描写干巴的特点,我认为正好模仿此文进行练笔,于是我端来两盆学校老师种植的花草,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远看与近观,整体与局部,枝叶与花朵„„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口述出来,并且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小组成员交流所见所感,在学生思维被充分激活的情形下动笔写,便轻松地以较好的质量完成了这次习作。
教师为学生创设欢乐的氛围,学生在这氛围中产生了轻松的心境,排除了消极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学生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再例如在学完《社戏》一文后,文章流露了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同学们也都刚刚告别童年,也有过缤纷的回忆,如能用手中的笔记下该多好。于是我精心筹备,提前折了四个写有人生寄语的纸船藏于操场,在一上课告知学生这节课的要求,并让学生找到老师所藏纸船,提出还有奖励哦,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飞快地跑到操场,兴致勃勃地找起来了,不一会儿就高兴地到我跟前领奖,我让他们阅读我写的话,让他们更深一步领悟我的用意,接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摸瞎子,老鹰捉小鸡,丢手绢„„同学们高兴地玩起了这些熟悉的儿时游戏,下课了还意犹未尽。第二节课我让同学们静下来整理思绪,结合自己刚刚经历的和自己的感受,写下自己对童年的追忆,在内心确有其感的情况下,学生们顺利完成了写作任务,且有不少佳作。
二、激发兴趣,培养写作能力
根据各阶段的写作要求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常以“新闻报告”的方式来对他们进行说话训练,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同学们把自己耳闻目睹的新鲜事物表达出来。让学生说一段话或讲述一件小事,在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至归纳概括能力等方面,无疑都是一个锻炼、提高的过程。起初,学生羞红着脸小声说或不敢说,教师就带头示范。他们渐渐懂得观察周围的事物,从而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后来,他们都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争先恐后地将观察到的有意义的事物表述出来。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还采取了激励手段。我经常对学生说,“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通过这种交流,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自己习作的价值,并从中享受到习作的快乐。这样做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使学生更加“乐于写作”;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健全人格。
俗话说:“毛驴没人骑不行,写文章没人逼不行。”我的“逼”,也是激发兴趣的手段之一。我采用小练笔的方法,坚持随课文内容仿写小作文,每周至少一文,定时交流,选出好的展示在“学习园地”上。还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文学讲座,郊游写作,写日记。正如老舍先生所说:“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哪一天,你的文章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如果你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样通过引导,通过“逼”,更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设身处地,帮助学生解决写作困难
我所任教学校地处山区,学生大多看的少,想的少,我常常对学生讲:尽管大山遮蔽了你的眼睛,但不可让它遮挡了你的心灵。学生也反映写作时缺乏材料,于是我鼓励学生多看书,自己买一些好的杂志推荐给学生看,平时利用上课给学生读一些短小的美文,并作短评,这样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可以利用其中一些素材,使自己的作文增添了亮色。
我还认为教师有时和学生一起写作,对学生影响挺大的,比如写作材料作文,同样一则材料,怎么到老师那儿就能写出别样的效果,耐人寻味,拍案叫好呢?在对比反省与教师的适时点拨中,学生写出的东西越来越好,他也就对写作越来越有信心了。在每年的全校性作文比赛中,我所教班级的总成绩排列均在前茅,一、二等奖占的比例最大。
7.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我见 篇七
一、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 也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发挥其潜力、潜能, 处于最佳状态, 相反, 课堂教学气氛沉闷, 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佳, 则学习效果就会不佳。
在气氛沉闷的环境中学习, 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状态接受知识, 在缺乏心理安全与自由的环境中去接受知识, 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难以迸发出来。没有宽松愉快的环境, 学生就没有自主性, 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主动学习, 独立思考和创新行为, 而有了宽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才能发挥自主性, 才能学会知识, 也才有可能会学知识。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宽松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呢我认为, 营造宽松氛围应注意以下几点:
1.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要微笑教学, 以充满期待和微笑的脸色望着学生, 以充满激情的话语启迪学生的心灵, 放下教师那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架子, 尽量缩短师生间, 心灵的距离, 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2.形成合作交流的良好气氛。
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帮助, 互相学习, 互相交流, 在讨论交流合作中取他人之长, 补自己之短, 这样可使课堂变得生活活泼,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优化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先导性, 并产生很强的制约作用。因此,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努力适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能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运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 其思维就会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一般来说, 学生最喜欢老师上课时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讲故事。有时候, 我把要学的内容编制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我给学生讲:“我们班有一位同学特别喜欢动物, 周末他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动物园, 碰巧在那里见到了她的一位老师也在看动物, 于是这位同学就用语言把她父母介绍给了老师, 同时也把老师介绍给了她父母, 请同学们猜, 她是怎样介绍的”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有关“介绍”的的语言上了。
2.创设身临其境的情景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语言的学习, 总不能离开一定的环境而孤立进行。语文作为一种语言形式, 重要的是创设一种学习语文的语言环境。在充满情趣、形式多样、气氛活跃的情景中学习, 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激发他们接受新事物的兴趣。“乐中学”、“学中玩”、“玩中消化”是笔者摸索的教学法的几个特点, 它们溶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以最大的可能去调动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 让学生轻松愉快而全神贯注地进入“情境”, 掌握知识, 从而保质保量地实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3.朗读和背诵同样也不受时间的限制。
它不需要学生专门用大块的时间来完成。它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朗读和背诵的时间, 课前课后, 饭前饭后, 甚至于在上下学的路上, 学生都可以自由地读和背。通过朗读和背诵, 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语文词语、句子、段落;可以扩大视野, 通过朗读和背诵, 可以了解祖国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 读得多了, 背得多了, 自然就形成了语感。
4.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形象教育,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思维发展趋势是从具体感知过渡到抽象概括。因此, 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幻灯、录像、演示、表演等多种手段, 使学习的内容由抽象变得具体, 生动形象, 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情材料, 启迪学生的思维,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 以CAI课件的设计中应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 提示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完成相应的任务, 从而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好奇心大于学习兴趣。如在《苏州园林》的学习中, 一方面运用多媒体展示经过挑选的能很好地表现苏州园林特色的图片, 播放关于苏州园林的视频;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根据自己的感受概括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这样就不仅让学生有了对苏州园林的直观感受, 还让他们通过——发现——思考这样一个过程, 形成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而相反, 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恐怕学生仅仅停留在直观感受层面上, 就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和学习的目标。
5.及时运用鼓励性语言, 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及时运用鼓励性语言, 肯定学生的成绩,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堂提问时, 当学生回答问题准确、清晰时, 教师应及时肯定, 当学生回答问题产生困难时, 应及时启发, 给予鼓励。这些简洁、明了、到位的话语, 或启发、或引导、或激励、或期待的语言, 使学生感到温暖, 激励引发着他们扬起自信, 走向成功。
作业的设置也可以是内容多元、形式多样、角度多变并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弹性的题目, 并要及时批改。只要学生每一次比前一次稍有进步, 就应该激励评价, 使学生在品尝智慧之果的甜美时鼓起继续攻关的勇气和决心。
在课堂教学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 还有竞赛填表法、表演法、唱歌法、游戏法等等, 在此就不谈了。
8.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学生 阅读 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简单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要鼓励阅读反思、阅读批判,进而发展阅读个性,通过反复审视、探究、咀嚼、玩味,提高阅读质量。本文从学生合理化阅读的视角、角色、空间等不同方面作一下粗浅的探讨。
一、阅读活动中的视角定位
中国历代史家认为,读书要广泛涉猎,广收博采,诸子百家、四书五经、九流三教,无所不通,唯如此,才能腹有诗书。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多年来,语文阅读教学走的却是一条重课本、轻课外、脱离生活的错误之路,教师只教课本,不问其他,都是以诠释、讲解和阐发范文为已任,学生以理解、记诵、模仿范文为目的。教师习惯于用理性思维与教学来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忽视学生的文学积累与熏陶感悟,总认为可以“通过少数经典范文的反复嚼烂,让学生举一反三,读懂天下所有文章”。其结果是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像,禁锢学生的思维与创新,使语文阅读日渐异变为一项纯粹的技能培训和被动的“文以载道”。
语文阅读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俗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教学应首先注重阅读。新教材的编写,一改以往古板、守旧的传统,注重人文关怀,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学生,精选时文、美文、名家名篇,但仅止于课内是远远不够的,不见多何来识广?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哪来理性的飞跃?学生阅读要做到广泛涉猎,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电视报刊、网络文化等无所不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口诵心吟,细细的品味,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的章法结构。唯如此,阅读者的鉴赏能力、情感世界才能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文化底蕴也才能逐渐丰厚。巴金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过:“这得益于少年时代熟读了200篇名文。”不只是巴金、鲁迅、冰心、茅盾等古往今来,一切文章高手,无不在熟读上下过功夫。
二、阅读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现代语文阅读学认为:阅读活动的主人是学生,核心是自主性。阅读过程是文本的艺術形式、作者的情感意趣与读者的认知感受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认知领域,情感世界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这种变化构成“潜入——内化——释放”的认知表现。这种认知、熏陶、感悟是社会性人格素养的养育过程,是贴近文本的一般性感悟和自我拓展的个体性感受的结合,既有强烈的自主性,不容他人主宰,但又需要必要的人文关怀,以满足其感悟生成的期待。
新课标的实施,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然而受传统观念影响和教师能力所限,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阅读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体验、感悟等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避免教师的一家之言,教师可以适时创设一种类似专题阅读的情境,强化学生自我意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生在活动中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创设专题情境的阅读更关心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虽然也讲求方法技巧,但更关注的是培养能力。《我眼中的美国小学教育》一书曾介绍:美国的小学老师经常给小学生布置类似“叙述自己的国家”、“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责任该由谁承担”、“叙述自己国家的文化”等等令大人们都无从下手的作业。其目的很明显:通过学生的大量阅读,查找资料来认识体验,而答案的本身并不重要。
三、阅读活动中的空间定位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课程学习,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开放式阅读,使阅读渗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家庭中,渗透在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生活为学生阅读提供了广阔而浓厚的土壤,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漫游语文世界》有这样一项活动,它要求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家庭里、校园里、社会上学习、运用语文。具体要求是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将搜集到的资料加以筛选、梳理,编成各种小册子。因为这种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阅读、思考,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是不言而喻的。
9.指导学生写作文之我见 篇九
指导学生写作文之我见
作文教学向来都是我们语文老师头疼的事情,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同时让学生乐于写作,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所悟,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一、寻找生活素材,经常开展活动
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学习语文。例如我们在运动会后,我就要求学生写日记,举行班干竞选活动,要写演讲词,开故事会,自己自编自写自演,家长会后写心得等活动,还坚持每两周表扬作文优秀以及写作水平提高的学生,并展示作品。这些活动的展开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书写心中的 篇章。
二、多写生活实例,打好扎实基础
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学生作文中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所以我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哪怕他写的只是简短的.片段,甚至只是几句话,也要鼓励他坚持写作,虽然只是片言只语,也是他的感受。这个时候不能批评学生,说他写得这么少,不符合要求,而是积极地及时的帮他分析,鼓励他写作。时间久了,学生不但练笔多乐,还积累了素材,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接近大自然,节假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获取更多写作的素材。
三、拓展阅读层面,学习佳作美文
四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了,并学会了做读书笔记。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给大家听。一个学期下来,明显收到了效果。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诗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还教给学生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这样一来,学生到写作文的时候信手拈来,厚积薄发,自然而然地在写作中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了。
最后,相信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一点一滴的进步,喜欢写作,把写作当成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
10.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篇十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发展激流中,现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推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重点及热点问题。
一、构建和谐教学平台,让学生愿意学习--这是基础
教学实践证明:在愉悦轻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会很好的得到激活,敏锐地把握机会,果断地付之探索的精神状态处于最佳的境界;反之,紧张、严肃、压抑的课堂气氛,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往往得不到激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构筑一个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平台”,让学生愿意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二、开放教学时间、空间,让学生积极学习--这是保障
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实现的,而更多地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过程的教学,充分展示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努力创设各种条件,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时间和空间,让其积极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具体教师应做到二不:学生能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表述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教师不参与。
11.问题学生之我见 篇十一
关键词:问题;学生;关心;帮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232-01
教育不可能没有爱。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怀。教师的工作不能只是讲道理、提要求、训斥。学生的成长归根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自己才是成长的主体,教师不可能越俎代庖。当然,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是给学生帮助、支持、鼓励,也给学生必要的保护。爱是教育的核心。可现在的教育由于种种原因,逐渐偏离了这一核心。我们不少教育者往往对成绩好、守纪乖巧的学生另眼相看,好的成绩“一白遮百丑”,即使有过错或缺点也往往视而不见,认为瑕不掩瑜,但换作问题学生,稍有不足,教师往往按捺不住心中的厌恶,大声呵斥。这样的做法不利于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目的。因此,教师,“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工作,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尤为重要。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沿不同角度探索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促进“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工作的开展,具体有以下几点拙见:
一、转化问题学生应给予关心尊重
进行“问题学生”教育与转化的前提是将“问题学生”界定出来,在教育词典中对“问题学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他们大多受到了社会的歧视,被普通学校或家庭“拒之门外”,失去了家庭的温馨和学校的庇佑,在思想品行方面受到了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对于这些“问题学生”要给予特殊的关注。常言说,才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问题学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心和尊重。问题学生更需要特别的关爱和帮助,尤其需要尊重。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再没有比自尊心更重要的了。
因此,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工作,必须首先做到关心尊重每一个问题学生,尊重他们的兴趣、志向、选择、性格、情感等。教师要平等地对待“问题”不同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平等地对待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生、平等地对待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教师的这种人格力量折射到问题学生的身上,会促使他们自尊、自立、自强。
二、转化问题学生要持之以恒
问题学生身上的不良行为,不是一日养成的。同样,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好,应有长期的思想准备,这是因为问题学生自制力差,易出现反复。那么他们出现反复的时候怎么办?这时切忌操之过急,简单粗暴地批评。欲速则不达,教师要有更大的耐心去帮助他们、鼓励他们,使之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凡事都要有个过程,只要教师给问题学生一个再认识、再改正的机会,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及时给予引导,他们一定会在认识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改正缺点。
三、洞察并开发“问题学生”的发展潜能
现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承认并开发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垦“两耳之间的空间”,使学生在其自身基础上,尽可能获得最大的发展,对于“问题学生”更是如此。爱迪生小时候曾被学校教师认为“愚笨”,而失去了在正规学校受教育的机会。可是,他在母亲的帮助下,经过独特的心脑潜能的开发,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发明大王”,一生完成了2000多种发明创造。他在留声机、电灯、电话、有声电影等许多项目上进行了开创性的发明,从根本上改善了人类生活的质量。实践证明,不断地挖掘头脑潜能,可以“超常发挥”,使看似平庸的人有非凡的建树。人们专心投入某一事物的学习和研究时,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是难以预料的。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质疑是潜能开发的“航标灯”,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怀疑开始的,质疑为潜能的开发提供方向,是潜能开发的“航标灯”。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开发问题学生的潜能,必须从鼓励他们质疑开始。鼓励问题学生大胆地问“为什么”,由疑而思,由思而断,追根寻底,释疑求真,才有可能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好奇、质疑正是人类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
其次,激励是潜能开发的“催化剂”,激励是向别人提供积极性,或以积极性影响别人的一种正向动力。虽然激励是一种外力,但它是通过激发人内心的潜能来发挥作用的,因此是一种持久的动力。如果通过激励,帮助问题学生建立了积极的心态,建立了对自己潜能开发的强烈的自信心,外力就会变成动力,问题学生就能永远前进。
四、善于捕捉问题学生的闪光点
问题学生的后进表现不尽相同,有的不关心集体,工作怕苦,纪律松散;有的学习成绩下降,意志消沉;有的粗犷无理,对人冷漠……,在教育问题学生时,必须肯定他们的本质和主流是好的。教师不仅要看到他们身上的污垢,更要看到他们心灵中发光的东西,透过消极的东西,看到积极的因素,重视进步的苗头,特别是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根据各自的爱好兴趣激励他们鼓起勇气,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发挥个性特长,不断进取。这样,就会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使后进逐渐变为先进。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也逃不过这个规律,只有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教育转化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往往是事倍功半,恨铁不成钢,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调动问题学生的积极性要因人而异,比如说满足他们的成就动机,使之产生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表现的心理,给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满足他们自尊的需要,及时在公开场合给予肯定的评价;满足他们求助的心理,给予及时的关怀和帮助;满足他们感情的需要,对他们坦诚相等,与他们交知心朋友等等。同样对于学习缺乏目标、信心不足、心理素质差、行为习惯养成差、综合能力差的问题学生,不能就学习抓学习,只有把非智力因素开发加强了,学习才能有效果。
12.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之我见 篇十二
关键词:直观形象,兴趣,口诀,合理分配时间,激励表扬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和接触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思维发展的前提。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最关键的一环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最主要是在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直观教学,形象生动,印象深刻
英语是一门外语,强调的是让学生们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所以入门是十分关键的。如何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英语课呢?我认为最基本的一点是:你的课堂要让学生着迷。通过自己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如:在学习pen、pencil、ruler等学习用品时,我采用的是实物教学,因为这些东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所以学起来就感觉到很亲切,在反复多次后,学生们就能掌握这些单词了;在学习arm、hand、eye等身体部位的名称的单词时,教师可以现身说法,先指着自己的身体部位,让学生也指着自己的身体部位一起说,让学生们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不会觉得无聊,没事可干;在学习动物名称elephant、rabbit、cat和交通工具bike、boat、plane等单词时,我采用简笔画教学,使学生觉得英语老师不但会教英语,还会画画,从而对老师产生了敬佩之情,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除此之外,在复习的过程中,卡片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们集中精神,不开小差,又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
二、记口诀,提高学英语的热情
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后进生需要的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后进生学习英语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当遇到困难时,就会退缩,这时,教师可以采取让后进生记口诀的办法,把难度降低,让后进生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如:七年级英语课文里的“there be”的就近原则用法,可以用口诀:“there be”就近看,“be”的单、复数跟着最靠近的名词走。又如:七年级“be”的用法,巧用口诀:我用am,你用are,is就跟着他、她、它,复数后面也用are。只要平时养成勤归纳、多总结口诀的好习惯,学起英语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其乐无穷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四十五分钟的尺度。教师如果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方法教学,那样一节课下来,觉得累的不只是教师,而且学生也觉会得极其厌烦。因此,课堂时间的分配,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只有合理地分配时间,才能让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气氛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由于学生在上课时前30分钟精神是最好的,注意力也是最集中的,教师应该把重、难点内容放在前30分钟,争取在30分钟内讲授完,那么剩余的15分钟就是用作对所学的知识的归纳和操练了。教师可以用游戏等方式对该节知识点的复习,例如:在学习完了身体部位名称的单词后,我和学生们进行了“say and touch”的游戏,训练了学生的听、说技能;又如学习完了运动类名称swim、play basketball等单词时,我采用“guess”的比赛方式,让一名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猜英语单词,以组为单位,用积分制,使学生们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
四、激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
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推进的作用。如:我所任教的九(6)班有一个非常调皮的男生,他很聪明,但是却没有把他的聪明才智用在学习上。有一次,我在复习冠词用法的课堂上,他却在座位上搞起小动作来,于是,我就问他:“apple前用冠词‘a’还是用‘an’呢?Can you answer my question?”他说:“Sorry,I don't know!”教室里的其他同学哄堂大笑。我语重心长地说:“不错嘛!还会说这句英语,说明你这两年的英语总算没有白学。”教室里立刻显得很安静。突然,那个男生得意洋洋的、十分大声地说:“Miss Li,I love you!”全班同学五十几双眼睛看着我,再看看那位男生,神气极了。我明显地知道,他是在有意捣乱课堂纪律,在有意刁难我,我却心平气静的接着说:“小刘,I love you,too!难道老师不应该爱自己的学生吗?”那个男生低下了头,脸红红的,不敢再捣乱课堂纪律。后来,那个男生“重新做人”了,在上课时,他不再搞小动作,并且还勤做笔记,到中考时,他考了70分的好成绩。所以,多表扬,少批评,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13.小学生班级管理之我见 篇十三
摘要:一个学校的学风、校风的好坏和班级管理的到位与否直接相关。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将班级管理到位?如何发挥作为一个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这个班始终保持积极、上进的势态?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班集体的管理,要想迅速的发展,更是如此。一个班级的正常发展,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离不开班级班规的制定并落实。
关键词:班级 管理 学生
接手一个班集体,深感同学与老师之间都是比较陌生的,老师是同学与班级建设的领导者,老师更需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作为班主任,要以人为本,务必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一、以力服人
刚与学生开始接触时,大家都不了解。在管理上就必须把握好力度。刚开始放松管理,之后再去加强管制就难以服众,学生会因此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如果一开始比较严格,在学生心中的第一印象也不会很好,影响自己与孩子的亲和力。所以中和一下,班主任不要直接进行管制,必须借助班级规章制度。这样以来,既可以限制学生的不良行为,又可以避免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大可以面带笑容的与学生打成一片。当然制度的确定不可强加于人,对于各项制度的确定的自主权要交于学生,在牢记校纪校规与《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前提下,要求全体同学根据本班情况进行讨论与修改,然后整理成文。因为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制度出台后学生就会认识到该如何做才能得到老师的信任与赞赏,即使犯规,也不用老师多说,因为制度是全体学生自己制定的,他当然逃不了“群众的眼睛”,自觉改正错误。同样还可以结合少先队大队部工作,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除制定班规、班训外,还可以让学生亲手设计班牌,选同学们喜欢唱的歌作为班歌,促进班集体建设,形成良好育人环境。这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班集体成员形成主人翁责任感,形成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没有人的个性。带任何一个班,我都药向学生承诺,我将一视同仁,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严格遵守教师行为规范,起到带头作用,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为班级建设多作贡献。
二、以心服人
以力服人是班级管理的首要条件,接下来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则应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去感受学生的忧愁、困惑、烦恼,分担学生的“不如意”。要让学生配合管理工作就必须让其心服口服。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学困生,都特别看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若是老师喜欢他赏识他,他就特别爱表现自己,会经常向老师敞开心扉谈对人对事的看法。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不可能展现他们的心灵。因此,我们要经常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一步一步探寻学生心理活动的点点轨迹,抓住适当的教育时机和方法,适时的鼓励和引导他们,这样他们就会把你当成知心的朋友,什么话都愿意和你说,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斯大林曾经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在。
班主任应不断的加强自身修养,作为班主任的教师越出色,学生就会打心底里佩服和敬重,产生亲近教师的渴望。班主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多方面的去了解学生。对于学生的家庭状况,个人兴趣爱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班主任还要给学生多一些关爱,牢记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班主任,只有热爱学生,用心去教育学生,才能耐心的去聆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哪怕是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轻微的抚摸,都能在学生的心中激起一阵涟漪。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会形成和谐师生关系,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赖。
三、以理服人
“理”,不光光指道理,也可以说是班主任在管理时采取的一种态度,冷静合理的去解决每一个问题。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往往不可能一直是一帆风顺,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往往就像是一块绊脚石,有可能会阻碍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发展,所以为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班主任必须尊重、理解、接纳学生的错误,晓知以理,动之以情。通常偶发事件发生后,教师和学生处在不冷静的状态之中,班级气氛也很紧张,学生们都十分关注班主任的态度和情绪。所以班主任首先必须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耐心聆听事情的经过,不随意的插话,注重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接纳。有的时候,方法掌握不正确,往往不经意间会冤枉了学生,为此学生反映也很激烈,并大声进行回击反驳。有时确实是我的疏忽,在没有得到切实的真相之前,盲目的批评与指责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在此之后我时常提醒自己,遇事不可急于下结论,不可急于判断是非,只有在充分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利用各种方法加以教育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值得我去反思。学生们率直、天真,只有当他们发现你的决定不公正时才会采取消极的态度,所以在学生面前一定要做一个平衡的“天平”、一个会挑“扁担”的人。善待学生的错误,学会接纳,理性的去解决,学生也会坦诚的承认错误,并且积极的改正,适当加以鼓励学生,就能很好的化解矛盾,使老师和学生更亲近。
四、以德服人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论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内容时的首要观点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当前的学生,就其心灵来看比较闭塞,对他人缺乏心与心的交流,对情感比较冷漠,有不少人令人遗憾地成了“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道汲取的“冷血一代”,更有一部分人变的非常胆小,害怕与人交流,害怕吐露心声。好的活动对学生的情感道德方面有积极的正面影响,比如帮助贫困学生、给敬老院捐鸡蛋、扫楼道,好的活动会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从中能够切实的体会到做人的道理。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感恩节、父亲节、妇女节、雷锋纪念日等等。但是学生仍处于一个旁观者,心中深知其中的道理,可真做起来又让他的十分别扭,甚至老师布置作文让他们回家给妈妈洗一次脚都难以动手,作文当然是编出来的。班主任在进行管理工作时也应该注重对学生德育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尽可能的为学生搭建平台,平台起点不能太高,要从身边的小事去感化他,某些学生还处在封闭期,不敢或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要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循序渐进的去引导,去激发。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我特意安排了《“三.八”妇女节感恩活动》。感恩是一种文明,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责任。这次“知恩懂礼”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感恩观,并能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使其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像这样的活动要多多召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尝试,学生会体会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感受到到老师的用心辛苦,懂得体谅与关心,不忍心再惹老师生气,不忍心为班级制造麻烦,有了这层情感,学生理当会“服”。班主任要想把班级管理工作做的有条不紊,就必须掌握管理艺术,通过自身的特长与独特的魅力与学生达成有效的共识,携手并进。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2、《小学班主任工作》,上海教育出版社
14.小学生作业减负之我见 篇十四
桂平市社坡镇中心小学黄君志 当前小学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仍然是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对于这一问题,国家教育委员会曾在1988年、1990年分别出台了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然而时至今日,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有越来越严重之趋势。
减轻作业量,相信大部分学生听到这个消息会欢呼雀跃,作为家长,看到孩子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对于这个消息还是会有一阵暗喜,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也会让家长担心减负后学生的成绩。要减负而不减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更高的素质及业务水平。作为小学教师的我,我觉得学生学习的内容不是很多,学生的课业负担不算很重。要减负而不减质,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减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使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使学生感到它值得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诱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一直是我们小学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所以我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表现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创设情景,创造机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学习的乐趣,并树立信心。我相信让学生有优越感的东西,他们肯定会很乐意去学、并去做与它有关的事。
当然,如果在课堂上能一展学生的长处,而课后布置的是没有挑战、没有乐趣的抄写作业,相信不能起到教师预定的目的。如果把家庭作业设计为多种形式,比如:教了拼音后,要求学生认读的可以给学生一个任务,回家做一个小老师,教给你的爸爸妈妈,相信他们都能认真地去完成;在教了课文后,为达到熟读或背诵的要求我会要求学生跟录音机读,再把自己读的内容录下来,听听自己读得好还是录音机里的好。下次,我会把好的录音会话放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同时,根据班级中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我设计了不同要
求的作业套餐,请学生自己选择。当然,家长们也要有一颗平常心,真正尊重孩子,关心孩子,不苛求孩子,努力改变学生厌学的情况。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切不可把家长意愿强加给孩子。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都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期盼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父母不惜财力、物力、人力,精心去培养孩子,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剥夺了孩子的礼拜天、节假日去上音乐班、美术班,名目繁多的各种补习班的学习,使孩子累得够呛,结果是很多孩子怕过星期天和节假日。
15.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篇十五
一、培养观察的兴趣
培养观察的兴趣, 使小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是帮助小学生提高观察能力的前提。小学生年纪小, 好奇心强, 注意力容易转移。对他们来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小学生观察周围发生的客观事物, 使他们感到观而生趣, 察而有味, 逐步激发起浓厚的观察兴趣, 日积月累, 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能潜生暗长, 逐日增强。
我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l.条件诱导。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进行观察。如:引导学生在学校里观察老师、同学、校容校貌、教室布置等;在家里观察父母、兄妹、家庭摆设、家禽家畜、动物植物等;在街道上观察匆匆行人, 两旁绿树、高楼大厦等;清晨观察朝霞、旭日, 黄昏观察晚霞、夕阳, 晚上观察星星月亮等。另一方面, 积极提供观察条件, 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位、多侧面的观察环境。
2. 表扬鼓励。
表扬鼓励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但表扬鼓励不是凭空想象, 讲几句鼓励话所能奏效的。它需要老师付出劳动和精力。在教学活动中, 通过努力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并及时添加必要的助燃条件, 尽快地点燃它, 使它成为鼓舞学生观察的熊熊火焰。
3. 因势利导。
长期以来, 我结合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指导学生观察事物, 锤炼思维。如结合课堂教学, 我经常提问学生, 作者怎样观察事物?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我只作点拨。有一天, 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活动, 我先拟好作文题目, 列出提纲, 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人、事、景等。由于学生认真观察, 写作内容真实, 多数学生的作文都写得较好。
4. 正面诱导。
平时, 我十分重视正面诱导工作, 在引导学生观察时, 正面讲清观察的意义, 向学生揭示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 使学生懂得深入生活, 认真观察是体验了解, 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 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根本途径的道理。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意义后去观察, 通过观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整理成文章, 使学生察其物而悟其意, 悟其意而增其趣, 进而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
二、掌握观察的方法
在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 如果光靠培养兴趣而不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技巧和方法, 则学生只能停留在有心游庐山而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状态中, 达不到观察的目的, 学生的观察兴趣也不可能持久。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阶段, 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两种观察方法。一是特征观察法:就是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 要引导他们注意观察事物突出的特征。二是分段观察法:即在观察事物时, 要由外到内, 由此及彼,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思考, 使重点观察与面上观察串成线, 联成片、形成网络, 构成立体, 从而准确地认清所要表达的人物, 景物或事件。此外, 我还注意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观察日记, 在学习生活中“拍摄”一个个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感的镜头。这些都是学生作文时丰富生动的好材料。学生的观察如果引导得法, 不但能使他们思维活跃, 而且还能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
三、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学生观察
小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 必须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使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建筑在坚实的基础上。如:一位男学生刚开始不懂得怎样观察, 作文时感到没有内容可写, 无从着手。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拿出几副图画, 一幅一幅的引导他观察, 在此基础上, 带他到野外, 指导他一边观察, 一边分析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 如何进行描写, 终于, 使他掌握了观察的一般技巧。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观察事物能由浅入深, 写作素材也随之增多, 写起文章来材料丰富, 内容也很生动。例如, 他在描写妈妈生气的动作表现:“妈妈正在忙于洗衣服, 看见我做完作业要出去玩, 转过身来, 用围裙擦了擦手上的泡沫, 然后, 从抽屉取出一本《小学生语文一课一练》, ‘啪’的一声丢到我面前, 喝道……”这句话一连用了六个动词, 把妈妈生气时的动作逼真的勾画出来,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16.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篇十六
关键词:识字教学;激发兴趣;尝试;改观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1-050-01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教学方式,重点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信任学生的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教课堂氛围。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
又是一节识字课。我把要求识记的字板书在黑板上。
博、默、众、鸦、棒、局、繁、禁
“同学们,我们都听过《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故事,今天我们也脑筋转一转,用自己的方法来识记以上生字。记住,你要想别人没想到的哟!时间为三分钟,记时开始!”话音一落,小家伙们忙活开了。有的在本上画着什么,有的两个一伙儿三个一群来讨论,还有的在查找工具书。此时,“老师,能不能让我用一只粉笔?”“当然可以”。这个学生高兴地拿着粉笔在地上写起来。我走近一看,哟!书写得端正、规范。走到“小不点”那儿,她眨着眼睛,若有所思“老师,可以编故事吗?”我点点头。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时间到,抢答开始!随着一声令下,一只只小手像雨后春笋似的一个比一个举得高。有的还迫不及待的喊,“老师,我!我!”为了稳定学生的情绪,我故意先提问那些坐得端正的学生。程程:“我请大家猜一个字谜。一只黑狗不叫唤。”别的学生一听,立刻笑着叫到:“默”。张琦:“一只鸟,没有牙,整天叫呱呱”。“是‘鸦’,乌鸦的‘鸦’”。有几个男生大声嚷到。林鹏:“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很多人。”“群众的‘众’”。学生抢着答道。听了前几个学生回答,我很高兴。但别的学生会不会出现“鹦鹉学舌”的情况呢?这还很难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于是,我大声说:“同学们,要想别人没想到的噢!”“看到了木棒的‘棒’,我想起了‘捧起’的‘捧’”。这是联系旧字识记新字。“局,jú,音序J,半包围结构,尸字头,局长”。这是利用部首、结构识记。“森林里贴《告示》,禁止小动物随地吐痰——禁。这俨然是一个故事。把“林”字和“示”字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当大家都回答得差不多时,黑板上此时也只剩下笔画繁多的“博、繁”两个字了。我看了看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小男孩,“其中一个字你最有发言权哟!”解博举起了手“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努力拼搏,长大了才能考上博士。”“咦,这是你的爸爸、妈妈给你取这个名字的用意吧!”大家都笑了。还有一个“繁”字呢?“小博士”冷元昊笑着说:“张敏杰系鞋带,不嫌麻烦。”“哈哈!”班里顿时乐开了花。张敏杰原是我们班的学生,上学期转走了。这个“加一加”的办法不但新颖,还让我们想起了那个文静、可爱的小女孩。“但是大家应该注意,‘系’字要去掉头上的一撇。”我接着强调道。就这样,同学们带着这种改变,轻轻松松地上了一节识字课。
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追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总结课堂教学经验时,我在笔记中写到:教师要承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决定了学生能否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句简单的“想别人没想到的”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因而引出了一系列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彩发言,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有特色的学习方式不仅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天赋提供了平台,更为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打下了基础。这些正是新课程改革要求尝试的。
在班里,我曾和同学们做过“玩纸牌”的游戏。我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字写在较硬的大小一致的长方形卡片上。在卡片的正面,根据个人喜好配上和字义相关的插图,注上拼音;卡片的背面则写上由该字组的词和造的句子。玩每一局时,可以把偏旁、结构或是音序归类。先定好以什么方式出牌。举个例子说,这次是以单人旁为主。出牌时,说出这个字,谁没有类似的牌,谁就是输了。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巩固了学习过的生字。
最有趣的还数“开火车”。这个游戏旨在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练习书写,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培养相互间的合作精神。每个小组经协商选出四位同学为小组代表参赛,每位选手每次只能完成一项,接着把粉笔交给下一个队员,自己站到队尾。剩下的选手在前排组成“智囊团”,任务是当台上的同学遇到困难时出主意想办法。比赛开始了,只见每组代表生龙活虎地按照要求标音序、圈偏旁、写结构,进行组词时,台下也都热火朝天的。有的看工具书,有的当啦啦队。真可谓“众人划桨开大船”。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课下识字,引导其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养成无论在哪儿,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如果不会就问身边的人或是查找工具书。搜集家里用过的商品包装袋,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或定期在班里开展交流。当然,教师在教给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让学生渐渐学会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他们独立的识字能力。
尽管课程标准的实验工作才开始不久,但教学实践证明,儿童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识字、写字教学的面貌就会大为改观。
17.尊重学生隐私权之我见 篇十七
中学阶段处于人生的逐渐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的人,往往具有心理活跃,变化无常、敏感、闭锁、多疑等年龄心理特征。自尊心比较强,爱面子,具体表现之一是对自己的隐私格外在意。何谓“隐私”?学生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解释,就是公民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它的范围包括“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有体会,由此也引我发产生对学生健康心理教育方面的一些探索。每当教学初二思想品德课《隐私和隐私权》教学内容时,学生们对这节内容的反应均超出了我的想象,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在课堂讨论环节,他们异常活跃,接二连三地向我抛来问题,甚至常常出现秩序上 “混乱”。这些问题五花八门,归结起来都跟个人隐私有关,诸如:老师私自翻看学生的课桌和书包是否其侵犯隐私权?考试分数是不是属于隐私?家长未经同意进入孩子的房间是否侵犯隐私?生活中出现某些“偷窥”的现象是否侵犯隐私?同学偷看他人的作业是否侵犯隐私?等等„„
学生的隐私权的确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长久以来存在很大的争议。我认为,作为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慎重和重视。
一、忽视学生隐私现象的原因
作为一名基层学校的教师,我感到目前学校教育中确实存在着某些不利于维护学生隐私权的因素,或者说忽视隐私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认识偏差。爱之弥深,关心愈切。应该说,我们大部分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是十分关心爱护学生的,但是往往没有注意方式方法。他们常常认为初中生年龄尚小,不谙世事,容易走错路,只要出于关心爱护他们,就应该知道他们的情况越多越好,无所谓隐私不隐私,更无从谈及初中生隐私权的侵犯问题。此外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教师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既然赋予了教师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权力,那也就意味着授予了教师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和自主采用学生个人资料的特权,因为要有效地对学生行使教育管理权力,势必要以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和自主采用学生个人资料为前提,否则,教师就无法对具体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往往出现私拆学生信件、或将学生日记在全班同学面前宣读、或把收缴学生手机后所看到的短信内容在班上进行典型教育等等。孰不知,在学生们看来,是严重的侵犯隐私行为,从而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进而产生对立情绪。轻者影响教育教学效果,重者产生师生对立情绪。
(二)法律不全。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专门保护隐私的法律,以学生隐私保护为对象的更是没有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只是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但是没有进一步对其性质、内容作出明确的界定,以致造成教师在实践中难以操作。部分教师尚不清楚哪些内容属于学生的隐私,教师应该去保护;哪些内容属于教师应该掌握的情况,哪些内容教师能够去了解、可以采用。
(三)家长默许。一些望子成龙的学生家长,觉得只要教师能提高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也会默许或请求教师对自己的孩子采取严格甚至极端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哪怕发生了老师损害自己孩子人格尊严和隐私权的情形。甚至认为,孩子在自己和老师面前不应该有隐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如此一来,有了家长的“授权”和“特许”,有些老师就更加不把学生的隐私当回事了。
二、尊重隐私和教育学生兼顾的途径
当然,如果把学生的隐私权扩大化,学生把一切以“隐私”以蔽之,那么必将导致教师的教育教学权无法有效地行使。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既有效行使教育教学权,又不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将正常的教育教学与依法治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解决。
(一)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如果对隐私权的法律规定的理解具有模糊性,隐私权与其他权利就容易发生冲突。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学生的隐私权和学生隐私权的特殊性。
要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每一位教师都有必要通过学习更多地了解隐私所包含的范围。并且非常必要在师范院校及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开设教育法学及相关课程,系统学习与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相关的法律知识,这是提高教师职业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学法知法,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和案例教学,使师范生及在职教师认识到未成年学生作为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从而在今后的教育管理中,能够认识、尊重和保护未成年学生的隐私权益。
(二)正确处理好教育责任和保护隐私权的关系。作为教师,要懂得如何维护好学生的隐私权以及如何使自己的工作责任心通过规范的教育行为来结成积极的教育成果。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学生情况,了解学生,读懂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中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阶段,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极其有限。在接纳社会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会被社会消极因素所迷惑。如若没有家长和教师的及时引导,他们将有可能付出沉重的成长代价,多走弯路甚至会因走歪路而毁掉前程。我认为教师行使管教权,在不违反法律和不侵犯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违纪违规现象和不健康行为,老师就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教育、劝戒和惩处,这与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并不矛盾,其实,教师施行教育权与保护学生的隐私权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正确处理好教育责任和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与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否得当。至于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老师可以经常深入到学校的各种场所去观察和了解学生,经常和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支持配合。也可以单独和学生谈心、聊天或跟学生一块出游等方式,亲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了解学生的交友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等。
(三)把握好学生隐私的“度”。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公民可以对自己的隐私信息进行自由处置。而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特别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学生来说,情况则有所不同。由于他们的心智成熟水平低、社会经验不足,他们对隐私的支配权具有有限性。因此教师须把握好学生隐私的“度”。我认为对于学生的私人日记、信件及学生的身体自由等,教师不得刺探、干预、侵扰;而对于学生的档案、家庭背景、交友情况和身体疾患等,由于教育工作及维护学生自身利益需要,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部分隐私,但不得公开或传播;告知家长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教室装监控摄像头则不算是侵犯隐私权了。只要把握好学生隐私的“度”,教育工作便可大胆地进行了。
(四)切实尊重学生人格。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爱默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保护学生隐私权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人格权的尊重和保护。作为教师,如果不知道尊重学生,不讲究教育的规范和方式方法,那结果一定会与教育的本意背道而驰。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身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给学生反省的空间,给学生一点私密空间,尊重学生的隐私,我们与学生的关系才会更和谐、更融洽。要知道,尊重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它不仅是一项教育规范,更是一种传播人类文明的示范和榜样。我的做法和体会主要有三点,一是教师不能轻易外传学生心理话。学生有心理或身体的疾患,教师不经学生允许不能告诉别人。尊重学生的隐私权,教师将获取的是一份信任。二是对不同性别、年龄、出身、智力、个性、相貌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作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作标准。三是有些学生进入学校前(比如在小学)已经有了一些不良习惯,进入初中后,我们就得以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来实施我们的教育,前提还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违反法律,也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对于他们的缺点,要悄悄地当面指出,督促改正;对他们取得的小小进步,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公开的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读懂学生的需要之我见】推荐阅读:
大学生电视素养之我见07-27
大学生礼仪修养之我见09-06
小学生感恩教育之我见10-03
小学生需要阅读的书07-06
大学生需要了解的公关礼仪09-29
成长中需要宽容的中学生作文09-27
小学生文明礼貌养成教育之我见08-19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论文)09-15
关爱学生需要智慧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