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九月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2024-07-05

高三九月语文试卷质量分析(精选10篇)

1.高三九月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篇一

2014届高三九月调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任课教师:苏贤惠2013年九月 一、试卷分析

九月调研测试,属历史单科命题,全卷分值100分,24道选择题,共48分,3道主观题,共52分,显示出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加强的趋势。考试基本涵盖必修教材三本书的内容。试题仿近几年全国课标卷,注重创设新情境,无材料不成试题。试题抓概念和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如选择题1、3、12、17、24题)、调动和运用知识(如选择题4、6、7、10、11、13、16、18题)、描述和阐释事物(如主观题26题)、论证和探讨问题(如主观题25、26、27题)等四个层面的能力。尤其是三个主观题,要求学生用历史材料思维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提炼、概括,对学生能力考查较全面。

二、存在问题分析(以文科前二十名学生试卷为例)

1、基础不牢,概念模糊。如选择题第2、6、20题。

2、审题失误,答非所问。学生的辨别比较等能力水平依然低。主要表现为不理解题意,答非所问,抓不到得分点,答不全,甚至将题目看错、看漏。如第25题1小问“概括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部分学生包括基础较好的学生竟罗列从汉到宋的政治制度;第25题2小问“简述1787年美国宪法中‘良知和智慧’与‘错误和偏见’的表现”部分学生不明所以,乱写一气。

3、能力欠缺,逻辑混乱。选择题中对信息的识读、分析、归纳、甄别能力较弱,对深层次隐性信息无法拓展和深化。如第4题近80 的学生答错。材料解析题中,材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如何准确地捕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对解题非常关键,如第26题许多学生从材料中摘抄原文而未能把有效信息提炼加工,部分学生未能依据材料作答,因而失分。

4、新题突现,难以应对。第26题要求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提取美苏历史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很多学生不知如何解读图表信息,不能从宏观上对美苏历史变迁予以说明,回答纠结于美苏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之上。从得分情况看,普遍偏低,最高分10分1人,其次8分1人,6分3人,多数学生低于5分,还有部分0分。

5、答不规范,字迹潦草。主要是学生基本功不扎实,不能用历史学科专门用语来叙述,叙述过于口语化,措词不当等。

三.重点生分析:

八班重点生分两类情况:第一类:文化生,以祝星星、孙怀聪、傅言、杨丹、杨光、张宇轩、黄龙、万琴、唐魏为代表差异比较大,祝星星、孙怀聪、傅言、杨丹、杨光、张宇轩、基础较好成绩较好,但有些不关注书本基础知识,因此下阶段要注重巩固强化书本基础知识;黄龙、万琴书本基础知识较好,但是知识的灵活能力欠佳,因此下阶段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分

析理解能力;第两类:艺考生:杨诗雨、谭逸夫、秦声、宁雨青为代表,他们由于画画耽误了很多时间,同时杨诗雨、谭逸夫基础较好些,秦声、宁雨青基础较差但又没有自觉性,因此除了好要督促他们完成一轮复习外还好对他们进行思想的疏导,鼓励他们的干劲和士气,要求他们抓紧时间。总之,做好学生学情分析,做到有针对性,做好复习备考工作。

四、改进措施

1、加强研究,明确方向。

要认真研读、分析2014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准确理解高考命题精神,把握《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与知识范围要求的每一知识点的内涵和前因后果;要认真学习、研究与借鉴《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近几年高考试卷(特别是上海、四川卷和广东卷)。同时还要加强题型研究,做到老题翻新,老题新做。

2、落实集体备课,加强学习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首先,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高三备课组成员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其次、强调每个老师就每一课内容备个案,各抒己见,百花齐放,而且就各个班学生不同的特点,备教法和学法。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群体力量,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编好授课提纲,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再次,要加强学习,重要研读《新视野》、《历史教学》、《历史学习精要》等。

3、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堂上要力争做到每课必有材料,无材料不成课,大力提高教学技艺,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改进学习效果。并且利用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抓好课堂纪律和学风,让学生明白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学习困难的勇气,使学生听课专心、做题细心,稳步提高学科成绩。

4、夯实基础,狠抓落实

高考历史试题的主干性、基础性、专题性的特点,决定了复习备考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从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的难度值来看不断提升,所以,在教学中,要对重要的历史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等进行认真的分析讲解,并将其放在知识的整体结构中去理解和把握,注意历史知识的主次,督促学生准确、牢固掌握历史主干知识。掌握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力争做到:先死后活(记忆准确)、死中求活(理解)、死活结合(初步运用)、死去活来(应用自如)。

5、精选、精练、精评。

高三教师要多做题,为使学生走出题海,教师自己走进题海。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尤其要加强材料题的训练力度。材料题是学生感觉较难的一种题型,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学生在材料题上出现了解题水平低、解题速度慢进而影响问答题的得分的突出问题。如何提高学生解答材料题的能力对明年的高考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备课组决定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进行材料题的训练和解题方法的指导,精选材料题发给学生做,力争通过长期的训练和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解答材料题的感觉,最大限度地解决材料题给学生应考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在平时的练习考试中要求学生规范应用学科术语和答题逻辑,以提高得分。

希望通过此次的分析老师和学生能够找出自己在教与学中的不足,提高学习和复习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以便为将来的各种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三九月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篇二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4.答题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1分)(2)万里归船弄长笛。(黄庭坚《登快阁》)(1分)(3)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1分)(4)老子和荀子均以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而荀子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2分)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不适合在毕业季作同学临别赠言的一项是()(1分)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C.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下列不适合挂在中学教室里的励志条幅是()(1分)

A.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如切如蹉,如琢如磨

C.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D.九层之台,起于累土(3)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校报希望发表小明的文章,编辑写信说:“敬祈惠允。”

B.小明送小强一幅画,小强说:“我定当惠存。”

C.某综合医院开业广告:“本院开业,诚邀惠顾。”

D.小明收到赠书,扉页上题写:“惠赠样书,请君雅正。”

二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6分)

“简单问题”与“困难问题”:对意识形成的认识与理解

①《西部世界》这部美剧一开播就火了,不过主题并不新鲜,人类对未来的想象似乎很难摆脱机器人引起的迫害妄想症。机器人反抗人类的一个前提是具备自我意识,但其实在哲学界和科学界,关于机器人是否具备产生意识的条件以及如何使机器人具备意识的问题还在争论不休。

②有人认为“在整个宇宙中,近乎于奇迹,只有大脑才能产生意识”,所以机器人不可能具有意识。也有人相信意识可以从存储在大脑神经元的化学状态中,或计算机芯片的电压状态中的信息之间的无数联结模式中出现,所以“机器人意识”从理论上讲是有可能存在的。如果坚信这样的观点,那么一旦完全清楚大脑产生意识的机制,再将其用信息技术加以复制,机器人意识在这些“简单”的步骤中就诞生了。

③这让我们再次关注意识的重要性,并将我们带回了哲学家大卫•查默斯所谓的意识的“困难问题”和“简单问题”之中。所谓的“困难问题”是要搞清楚被我们称为神经元或者神经细胞的大脑基本单位,是如何产生主观感受的。相应地,“简单问题”则是电子通过神经的化学性传导,如何导致意识的“呈现”的。从根本上说,关于意识的困难问题和简单问题都归结为两个问题:大脑是如何产生思想的,特别是那些无法度量的意识?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身体的其他部分没有具备大脑这种让意识显现的功能?而□□这些所谓的“困难问题”和“简单问题”都可以用分子层面上运行的脑电波来解释,当我们想要进一步理解机器人是否可能产生意识的问题时,我们□需要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与集成电路运行软件代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④至少,从牛顿和莱布尼茨时代以来,人们一直有这样的感受,与思维有关的事情都应该是可以度量的,而其他事物则不然。可度量的想法,比如一座建筑的大小或者一个朋友的名字,被认为是通过一些精密的微机械过程在大脑中发生的。现在,我们可以画出计算机芯片、处理器和外围设备的模拟结构,并且能够描述这些结构运行的基本原理。尽管这是有关意识的 a,我们仍然要准确地解释一个或者更多神经元如何保存、剪切、粘贴或者回忆任何词语、数字、气味或图片的。换言之,就是神经元细胞是如何捕捉和处理信息的。

⑤而那些处理无法被度量的事物的问题则是 b。在查默斯看来,如果一个存在只拥有“机械”的反应,那么它只是具有信息反馈的功能,但仍然不是人类。这样一个存在,也被称为“僵尸”,也就是没有情感、不懂移情的“机器人”。这不属于我们所研究的意识范畴。由于非僵尸、非机器人特征同样被认为是不可度量的,所以查默斯无法从理论上看清它们如何被某些实体的东西(比如说神经细胞)所处理。

⑥正因为如此,查默斯认为,意识是一种无法用目前我们所拥有的科学观念来解释的神秘现象。如果事实的确如此,那么就可以说,意识既可能是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与变化,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也可能完全不是这样,它可能遍布于我们呼吸的空气中以及大地星辰之间。如果意识真的如此神秘,那么或许一切都将是可能的。从通俗的角度来看,如果经验性的解释足以解答关于意识的简单问题和困难问题,那么这些解释对神经元和对软件一样适用。

⑦概括起来说,关于意识,我们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本质主义者相信意识是有着人类特殊的生物学来源的。这基本上是一种认为“在整个宇宙中,近乎于奇迹,只有大脑才能产生意识”。唯物主义者相信意识的经验性来源,即意识可以从存储在大脑神经元的化学状态,或计算机芯片的电压状态中的信息之间的无数联结模式中出现。丹尼尔•丹尼特是这种观点的坚定支持者,早在1991年,甚至更早以前,他就在自己提出的意识的多重草稿模型中提到,机器人意识从理论上讲是有可能存在的。

⑧埃德尔曼则坚持认为,只有大脑才能产生意识,但是,这是因为大脑是通过特殊的物质结构产生意识的,而这种特殊的物质结构是产生意识的基础。其他本质主义者则认为,意识并不等同于某些可复制的、能够让大脑变得有意识的复杂物质,因而不可能在人类大脑之外产生。

⑨第三种观点是,意识作为客观世界的一部分,是能够神秘地附加到任何东西之上的。“上帝将意识赋予亚当和夏娃”或“先民”的观点属于第三种观点,是唯心论者的观点。神秘论的解释无法被证实,也是不必要去证实的,因为存在能够提供关于简单问题和困难问题的完美、合理、不神秘的解释。

3.第①段中作者所说的“迫害妄想”具体指的是。(2分)4.在第③段的方框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2分)

A.即使„„还 B.由于„„仍 C.虽然„„却 D.不仅„„也 5.在第④第⑤段画线处填入适当的内容(2分)a. ; b.。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查默斯认为只要能够回答困难问题和简单问题就可以产生人工智能。B.丹尼尔•丹尼特与埃德尔曼的分歧仅仅在于意识的呈现方式是否唯一。C.埃德尔曼认为一旦把握大脑特殊的物质基础人工智能是可能产生的。D.其他本质主义者认为只解决简单问题并不意味着就解决了困难问题。7.如果将本质主义、唯物主义对意识的看法看作是两个“集合”,这两个集合之间存在着交集,交集(阴影)部分的具体内容是。(3分)

8.根据文章的意思,如果人类意识要在软件中产生,我们必须做到哪三件事?(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3题。(16分)

冷雨热茶 熊德启

①夏夜,一场暴雨扑灭了北京的燥热。我从单位加班出来,末班车早已离去,微博和朋友圈上飞满了路面积水和车辆抛锚的照片,整座城市都像受惊的刺猬一样蜷缩起来。

②谁知,还没等我的指尖碰到手机屏幕,耳里却传来了汽车喇叭的声音。抬头一看,一辆出租车打着双闪缓缓靠近。运气真好!我暗自想着。冲出公交站,副驾驶的车门已经被司机推开了,虽然我以最快的速度坐上车关了门,却还是没躲过暴雨,身上淋透了。

③“嘿!小伙子!咱去哪儿啊?”抬头一看,灰白色寸头,眼睛眯成一弯月牙看着我,满脸热情,就连皱纹也红润饱满。

④“师傅,咱们往东,去姚家园路。”

⑤“哟嗬!巧了!我也准备奔东去,西边儿地势太低,哪儿哪儿都淹着!”

⑥我擦了擦身上的雨水,浑身发冷,正准备找个舒服的姿势蜷一会,等待到站。⑦忽然,一个暖水壶递到我眼前,“冷吧?喝口热茶!” ⑧司机师傅左手把着方向盘,眼睛看着前方,右手也不知从哪里掏出个暖水壶在我面前晃悠着,示意我喝一口。此刻,我最需要的,便是一口热茶。连声道谢,赶紧打开喝了一口,一股暖流直达丹田,浑身舒坦,来得恰到好处。

⑨“嘿!怎么样?我这茶可是好茶!”他得意地笑了起来。

⑩我算是爱喝茶的人,逢茶便要品一品,就算品不出好坏也要强行说个一二三四出来,才不至于堕了威风。然而眼前的这一壶茶,我实在是难以做出判断。能喝出来,这是绿茶,但闷泡时间太长,管你什么明前雀舌,还是雨前甘露,早已喝不出来。按平时喝茶的标准,这茶已经泡坏了,香气全无,晦涩难忍。水也未必是好水,透着一股水碱的味道,或许还混着暖水壶主人的口水,我不愿多想。

⑪但另一方面,我在这一刻喝下的这一口,又犹如天堂的甘露,令我感到极大的幸福。我家里也存着不少价格不菲的茶叶,却没有任何一款能带给我这样的感觉。

⑫“嗯!好茶!舒服!”我把暖水壶还给他,竖起大拇指,一半真心,一半礼貌。

⑬“哟!看来我泡得还算对路子!实话跟您说,其实这茶是别人给我的,好在哪我也不知道,要不您跟我说说?”一听我的评价,司机师傅来了兴致。我没敢接话,赶紧试着岔开话题:“这么大的雨您还出车?”

⑭话一出口,他脸上的热情好像在一瞬间消退了,右手拍了拍怀里的暖水壶。“明天啊,我这辆车,连同我这个人,都要一起退休啦。”眼里闪过一丝暗淡的神色。“所以我今儿就琢磨啊,都最后一天了!这车明儿就报废了,泡水也没什么好怕的,嘿嘿!”

⑮ 我问他,“那您干了多少年出租了?”他伸出右手,比了个一,又比了个五。“这个数,我干了十五年出租,干到明天正好满六十,嘿嘿!退休!”

⑯ 我算了算,又问他,“那您之前做什么呢?”

⑰他算是打开了话匣子,一股脑地跟我讲起自己的奋斗史来。他出身工人家庭,在“文革”期间踉踉跄跄地读完了中学,他爸是首钢的,之后便顺理成章地子承父业,当了十几年工人。⑱“后来我就想啊,我是个爱自由的人啊!我得出来混啊!我就辞了,出来做生意。不过吧,我这人太实诚,干买卖总吃亏,嘿嘿!所以只能干出租了。”说罢还有些腼腆,仿佛在嘲笑着从前的自己。

⑲“我干买卖那会,我一哥们,老于,就在开面的了,那会开面的可了不得,一个月万八千的不是问题。”

⑳“这么多?!”我现在一个月也就挣这么多钱。

㉑“那可不!他一直让我跟他一起干,但是我倔强啊,我要自由啊,后来钱亏没了,婚也离了,才又想起他来了。他倒是够意思,还让我跟他一起干,谁知道等我干出租的时候,出租司机已经不灵了,不挣钱了。”

㉒正好是个红灯,他两手一摊,侧脸看着我。

㉓“那时候我开车手还潮着呢,但是也得挣钱啊!老于就让我跟他开对班,他开白天,我开晚上,挣个生活费,谁知道,我这夜车一开就十五年。”

㉔“你这哥们挺够意思的啊。”我说。㉕“老于,嘿,是挺够意思的。”他啧啧地说着,右手磨蹭着脸上的胡碴儿,又喝了口茶。

㉖暴雨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一个老司机走在他最后一次旅途上,车头朝东,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

㉗“他喜欢喝茶,每天交车的时候就泡壶茶留在车上给我,说晚上喝了不困。” ㉘我总算是知道了这热茶的来历。

㉙ “我跟他特有意思,每天都见,又每天都不见,见面不到五分钟就交车走人。倒是他这个茶我喝了十五年,对茶比对他有感情。”说罢又嘿嘿地笑起来。

㉚“等你俩退休以后就可以好好喝茶啦。”我笑着说。

㉛“本来是有这个打算的,但是老于,他年前生病,死啦!” ㉜我有些尴尬,他却丝毫不觉,又拿起暖水壶,喝了一口。

㉝ “你说他一开出租的,最后脑袋里长一东西,逗不逗?我都想问问他,我问他你丫开车的时候都他妈在瞎琢磨些啥?后来这个车我就接过来了,还是开晚上的,白天太他妈堵了!”

㉞“我嫂子把他剩的茶都给我了,但是我十几年都喝现成的,不会泡啊!弄了半天也不是那个味道。你说这个茶是不是挺奇怪的东西,不就是开水冲么?怎么味道就是不对呢?”

㉟他问我,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于是两个人同时进入了沉默。沉默了半晌,我到家了,雨势也终于小了一些。

㊱这座城市被一夜暴雨冲刷得一片狼藉,天亮后,又很快恢复了平静。我坐在窗边,鬼使神差地,泡了一杯绿茶。茶杯里的叶片徐徐落向杯底,有的旋转着,有的一动不动,毫无规则,却又命中注定一般。

㊲我知道,今夜北京的街道上,少了一辆出租车。它们有一模一样的外表,内里却又有不同的温度,唯有在冷雨之中,才能显现出来。愿他退休后,还能在泡上一壶不太可口的热茶时,想起自己的老友。

㊳漫漫人生路,命是冷雨,情是热茶。(选自2016.9.21《文汇笔会》,有删改)

9.简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10.第○12段画线句中,作者强调“一半真心,一半礼貌”的原因是。(3分)11.结合文中语句,分析风雨夜的出租车司机形象。(4分)12.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人物对话多处使用北京方言,语言平易生动。B.情节设置的多处巧合,使文章读来更具有故事性。C.作者善用倒叙的方法,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D.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表现了司机和老于的友情。13.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赏析结尾段。(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紫萸香慢•近重阳 姚云文①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无老兵。

凄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平。记长楸②走马,雕弓笮柳③,前事休评。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

【注】①姚云文:宋末元初文学家。入元,授承直郎,抚、建两路儒学提举。②长楸:古时道边种楸树,绵延很长,称“长楸”。③笮柳:以箭射柳。笮,竹制盛箭器,引申为射击。

14.重阳节是每年的(写具体日期)。(1分)15.对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绝怜”直接抒发作者对多日风雨后暄明景象的喜爱之情。B.上片通过今昔对照,写出重阳日因战争和天气而格外冷清。C.下片引用汉家陵的典故,让诗歌的意境显得更加深沉悠远。D.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于一体,深化了作品主题。

16.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①刘审交,字求益,幽州文安人也。少略知书,通于吏事,为唐兴令,补范阳牙校。刘守光僭号,以审交为兵部尚书,守光败,归于太原,唐庄宗以为从事。其后赵德钧镇范阳,北面转运使马绍宏辟审交判官。王晏球讨王都,以为转运供军使。定州平,拜辽州刺史。复为北面转运使,改慈州刺史,以母老去官。母丧哀毁过礼不调累年。

②晋高祖即位,杨光远讨范延光于魏州,审交复为供军使。是时,晋高祖分户部、度支、盐铁为三使,岁余,三司益烦弊,乃复合为一,拜审交三司使。议者请检天下民田,宜得益租,审交曰:“租有定额,而天下比年无闲田,民之苦乐,不可等也。”遂止不检,而民赖以不扰。迁右卫上将军、陈州防御使。出视民田,见民耕器薄陋,乃取河北耕器为范,为民更铸。安从进平,徙审交襄州,又徙青州,皆有善政。罢还。

③契丹犯京师,留萧翰而去,翰复以审交为三司使。已而翰召许王从益守京师。汉高祖起义太原,从益召高行周以拒高祖,行周不至。从益母王淑妃与群臣谋迎高祖,或以谓燕兵在京师者犹数千,可以城守而待行周,淑妃不从,议未决。审交进曰:“余燕人也,今为燕守城,当为燕谋,然事势不可为也。太妃语是。”从益乃罢不设备,遣人西迎高祖。高祖至,罢审交不用。隐帝时,为汝州防御使,有能名。乾祐三年卒,年七十四。州人聚哭柩前,上疏乞留葬近郊,使民得岁时祠祭。诏特赠太尉,起祠立碑。

《新五代史•杂传第三十六》

17.第①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母 丧 哀 毁 过 礼 不 调 累 年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北面转运使马绍宏辟审交判官(2)乃复合为一

(3)而天下比年无闲田(4)使民得岁时祠祭 1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通于吏事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B.为民更铸 为击破沛公军(司马迁《鸿门宴》)

C.可以城守而待行周 夫夷以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D.乃取河北耕器为范 今其志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遂止不检,而民赖以不扰。(2)从益乃罢不设备,遣人西迎高祖。

21.文中第③段画波浪线文字在《旧五代史》中记载如下:

此城经敌军破除之后,民力空匮,余众幸存,若更谋之不臧,闭门拒守,一月之内,无复遗类。诸君勿言,宜从太妃处分。

两种记载你更欣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雪巢赋(并序)杨万里

天台林君景思之庐字以“雪巢”,尤延之为作记,庐陵杨某复赋。其辞曰:

①赤城兮霞外,天台兮云表,有美兮先生,相宅兮木杪①。厌人寰兮喧卑,薄市门兮嚣湫②。壑谷奥渫③,蜗庐褊小。陟彼悬崖,天绅之涯,奇峰日拂,怪松霄排。飞上万仞之颠,旁无一寸之阶。我营我巢,维条伊枚,命黄鹄而衔枝,驱玄鹳而曳柴。斧辛夷以为柱,刈山桂以为栋;兰橑椒其芬芳,荷盖岌其不动。将旁招樵夫、朋盍④溪友以落之,且有士其善颂矣。

②夜半风作,顿撼林薄,天骇地愕,山跳海跃。已而寂然,四无人声,黯天黑而月落,忽入窗之夜明。恍身堕于冰谷,羌刮骨其寒生;穷猿啸嗥,饥鸟独鸣。先生夙兴而视之,但见千里一缟,群山失碧,翔玉妃以万舞,飘天花之六出⑤。皓皓的的,缤缤籍籍,盖朔雪十丈,乾没吾巢而无人迹矣!

③先生举酒酬曰:“巢成雪至,雪与巢会;式瑶我室,式珠我廨;空无一埃,点我胜概⑥。继自今匪仙客其勿近,匪诗友其勿对。”乃捣冰浆与雪汁,饮兔须于墨浍,大书其楣曰:“雪巢摽客子⑦,出诸大门之外。”

【注】①相(xiàng):占卦观视;相宅,指筑室。木杪,形容森林高处。②嚣湫:喧嚣而聚集的样子。③奥渫:幽暗。④盍:犹“合”;朋盍,合群,邀一群人的意思。⑤六出,六瓣。⑥ “式瑶”二句:犹言以白玉宝珠装饰我的室宇。廨,官舍;此借指房舍。点:污。胜概:美丽的景色,佳境。⑦摽客子:世俗之人。

22.第②段指代雪花的词语是。(1分)23.第①段与雪巢有关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外”与“表”写出雪巢所处位置非同一般。B.“先生”筑巢是为了远离尘世的喧闹与低俗。C.“衔”与“曳”强调建造雪巢时的艰难不易。D.“辛夷、桂、兰”等材料突出了雪巢的名贵。24.概括各段主要内容。(4分)第一段:筑巢; 第二段:□□; 第三段:□□。25.以第②段为例,赏析本文的铺陈手法。(3分)

26.宋朝诗人楼钥在《林景思雪巢》中有“四时不皆雪,陆居本非巢,高人兴寄远,表此一把茅(雪巢)”的诗句,联系本文,谈谈你对“高人兴寄远”的理解。(3分)

三 写作 70分 27.近来,“双标”成为网络热词。顾名思义,“双标”即双重标准,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两个(或以上)的对象,往往有意无意中成为“双标”人。对此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浦东新区2016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高三语文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分)(2)此心吾与白鸥盟(1分)(3)宫阙万间都做了土(1分)(4)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2分)2.(1)C(1分)(2)A(1分)(3)A(3分)二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6分)3.(2分)机器人拥有人工智能后攻击人类。4.(2分)A 5.a:简单问题(1分)b:困难问题(1分)6.(3分)A 7.(3分)人脑的物质结构是形成意识的基础(意识产生于人脑)8.(4分,答对一点给2分,二点给3分,三点给4分)(1)用分子层面上运行脑电波来解释“困难问题”。(解决分子层面上运行的脑电波如何产生的问题)

(2)用分子层面上运行脑电波来解释“简单问题”。(解决分子层面上运行的脑电波如何呈现的问题)(3)解决意识呈现过程如何通过电路运行软件代码来解决的问题。(发现意识呈现问题的答案与集成电路运行软件代码的区别与联系)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9-13题。(16分)9.(2分)通过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1点1分),形象地写出了整座城市因突降暴雨而造成的拥堵混乱的情形(状态1点),突出了夏夜里暴雨的雨势之猛,令人措手不及(1点。后两点写其一即可,1分)。

10.(3分)因为“我”在遭遇冷雨淋透之后得到陌生出租车司机来得恰到好处的热茶而真诚道谢(1点),同时因为这茶闷泡时间太长、水质欠佳,对于懂得品茶的“我”而言实在不算好茶的礼貌的答谢。(1点)(1点2分,2点3分)11.(4分)举例、分析、概括。

A、出租司机是个热情的人:如第3段的肖像描写,第2段的细节描写“副驾驶门已经被推开”;

B、出租司机是个重情义、念旧的人:如第27—29段,对朋友,其实他不会品茶,但茶是老于留下的;对工作,这样的暴雨之夜,但坚持最后一次出车;

C、出租司机是个真诚、坦诚的人:如第8段,主动为陌生的乘客奉上自己喝过的茶,且拉家常般地叙述自己的过往经历等。(一点2分,写出2点满分)12.(3分)C 13.(4分)从形式上看,结尾段巧妙点题,并通过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揭示并升华了本文主旨;从内容上看,结尾段表面上总结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冷雨带来命运中的一次邂逅,一壶陌生人奉上的热茶又带来了一份温情,进而感慨生命中常有巧合、偶发的事件,但是热情、诚挚、珍惜之情常怀心中。(形式2分;内容2分)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14.(1分)(农历)九月初九 15.(3分)B 16.(4分)由开头偏多风雨的担忧到重阳暄明的绝怜欢快之情,通过虚字“正”“更”“又”层层铺陈转到羁怀忆友之悲慨,再过渡到“凄清,浅醉还醒”的孤寂、感伤中,通过对过去豪情的追忆与今天年老无功的感叹(“长楸走马,雕弓笮柳,紫萸一枝传赐”的对比映衬),进一步翻转出故国之思无以报国的无奈与悲愤之情(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失路之悲)。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17.(2分)母丧/哀毁过礼/不调累年 18.(共4分,一个1分)(1)征召;(2)整体;(3)近年;(4)按时 19.(2分)B 20.(共5分)(1)(朝廷)于是停止此事不去检视民田,因此百姓仰仗(1点)他的提议(1点)而没有被扰乱(1点)

(2)李从益于是罢兵不设防备(1点),派人往西边(1点)迎接汉高祖。21.(4分)《新》好:文章第二段主要写刘审交体恤民情、以民为本的品质。《新》的记载,着重表现刘审交审时度势的果决。人物形象较之《旧》更丰富立体。《旧》好:文章第二段主要写刘审交体恤民情、以民为本的品质。《旧》的记载,着重表明刘审交不希望因为上层谋划失当而使民众受难。较之《新》,可以使其一心为民的良吏形象更为突出。(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可从多个角度作答,设如下评分要点,对一处给1分,给满4分为止。①《新》连用肯定语气,语气强烈; ②《新》语言更加精炼(简明、简洁),语气强烈;

③《新》强调自己“燕人”的身份,情感更显真挚、真诚、恳切; ④《新》强调“事势不可违”;

⑤《新》表现刘审交审时度势的果决;

⑥《新》的描述使整篇文章人物形象更丰富、立体; ⑦《旧》整散结合,语言富于变化;

⑧《旧》强调目前处境的艰难(局势的紧迫); ⑨《旧》突出了谋划不当而带来的严重危害; ⑩《旧》对“事势”的说明更为具体; ⑾《旧》表现了刘审交一心为民的品质;

⑿《旧》的描述使整篇文章人物形象更集中、更鲜明; ⒀原文第二段主要写刘审交体恤民情、以民为本的品质; ⒁说服力更强。

⒂上下文的连接更紧密。

其中:①②⑦为语言形式分析;③④⑤⑧⑨⑾⒀属于文本内容分析;⑥⑩⑿⒁⒂属于作用效果分析。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22.(1分)玉妃(或天花或六出)23.(2分)D 24.观雪(2分)、述志(或言志、明志)(2分)25.(3分)从听觉、视觉、触觉等角度展现雪巢四周的雪景,隐喻了雪巢主人高洁的品格。26.(4分)林景思筑巢在险远的森林高处,远离世俗,保持精神上的独立;选择“辛夷”“桂”“兰”等材料,暗示自己精神上的追求;用雪命名居所来明志。三 写作70分 27.(70分)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分—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分—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台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分—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

3.高三二模地理科试卷质量分析 篇三

一、试题特点

1、学科特点鲜明,揭示学科内涵。

选择题1、2题考查人口与城市知识,注重学生从表格数据获取信息判读甲省的人口问题。

3、4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并分析成因,天气异常的原因分析,图文资料设计,其设问精巧灵活。

5、6题考查工业区位。

7、8题考查产业结构及环境问题,要求学生能从结构图中分析判断出正确答案。

9、10题考查香水百合开花季节。11题考查时间计算问题。

选择题图像,图文信息丰富多样,设问重视揭示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并强调知识,技能方法的灵活运用,对考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的理解与运用等能力得到了有效考查。有助于开阔考生的认知视野,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必考题,能紧扣区域主题,注重理性分析。

36题围绕宁夏枸杞生产优势气侯条件,沙湖没有干涸,且面积还有扩大趋势原因,从地理学评价银川市郊建一个大湖泊是否合理。设计题目,图文并茂,既考查学生从文字和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又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选作题,关注现实问题,倡导学以致用。

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选修模块的试题设计,注重结合图文资料,思考现实问题,其设问分别为,分析西安市旅游资源的优势条件,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分析广西镉污染事件危害较大的原因及水电站在这次污染事件中发挥的作用。试题设计取材鲜活,贴近现实,有助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地理问题和感悟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倡导了学以致用的学风。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有效的答题技巧。如,36题第1问,能从气侯要素。如光照,昼夜温差等方面做答。选做题旅游条件的评价掌握了基本的答题模板,形成了自己的答题思路。

2、学生能够分析判断出题目考查的能力。如36题第2小题,学生能从题干中审清题目的要求,在干旱沙漠区,湖泊没有消亡,而且面积在不断扩大的原因。

3、有个别同学也会评价某种地理现象的合理性问题。如36题第3小题。

4、相当一部分同学已掌握了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能力,并分析探究原因的能力。如第1、2小题,但不能根据等高线分布特点准确描述。

5、有部分同学也会论证,探讨事物的能力。如37题第3小题。

三、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严密。例如第36题第1小题,要求答宁夏枸杞生产的优势气侯条件,相当一部分答成了灌溉地形条件。

2、描述地理事物能力不强,没有记住答题模式。如墨西哥高原的地形特点。

3、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

4、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不够。

4.高三九月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篇四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二文,完成5—10题。(16分)

《湄公河行动》:主流电影的良心品质

①国庆节档期,《爵迹》《王牌逗王牌》等电影纷纷遭遇口碑滑铁卢,票房成绩后劲不足。唯有警匪动作片《湄公河行动》低开高走,在观众良好口碑的助推下票房逆袭,多日蝉....联单日票房冠军。影片凭借现代化的艺术表达、奇观化的视觉呈现和商业化的包装手段实现了主旋律题材的类型突破,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惊喜。在叫座不叫好的电影不断涌现的行业背景下,这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良心之作获得市场成功,让更多潜心艺术创作的电影人获得了继续前行的信心。

②2011年10月5日,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流域遇袭,13名中国船员遇难,这起“湄公河惨案”震惊了全世界。犯我国民,虽远必诛。为了替国人讨回公道,中国政府出动警力,境外追捕幕后黑手、毒枭糯康。《湄公河行动》讲述的正是我国缉毒精英为了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赴汤蹈火的那段不凡经历。影片以弘扬英雄主义为叙事基调,集中展现警察工作的凶险刺激和英雄警察的机智勇猛,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我们的生活之所以光明,是因为有人替我们挡住了黑暗”的道理。影片跳出了以往一些主旋律创作程式化、套路化的窠臼,没有让“为了世间正义舍我其谁、为了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主题流于说教,而是通过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和细腻丰富的细节处理使这些大情怀、大格局落在了实处,做到了有看点、有骨架、有灵魂。

③对真实事件的创新性改编是影片成功的 ⑤总而言之,在电影创作者诚意满满的辛苦付出中,《湄公河行动》挖掘故事本身的张力,充分借鉴好莱坞与香港类型电影的先进经验,将警匪电影的叙事技巧和视觉呈现带到一定的高度。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10月17日 14版),有删节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今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达到124.29亿元,同比减少0.38%,观影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01%。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63.3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0.82%,国产影片份额比去年减少22.42%。暑期档虽然上映影片数量超过百部,但市场表现平淡。

5.甲文

(二)阅读下文,完成 得的自由而奋起,不至像夜般的消沉!”唉!这话能够细想吗?我没有看见台湾人的血,但是我却看见眼前和血一般的杜鹃花了;我没有听见台湾人的悲啼,我却听见天边的孤雁嘹栗的哀鸣了!

⑦呵!人心是肉作的。谁禁得起铁锤打,热炎焚呢?我听见我心血的奔腾了,我感到我鼻管的酸辣了!我也觉得热泪是缘两颊流下来了!

⑧天赋我思想的能力,我不能使他不想;天赋我沸腾的热血,我不能使他不沸;天赋我泪泉我不能使他不流!

⑨呵!热血沸了!⑩泪泉涌了!

11我不怕人们的冷嘲,也不怕泪泉有干枯的时候。○12呵!热血不住地沸吧!○13泪泉不竭地流吧!○14万事都一瞥过去了,只灵魂的伤痕,深深地印着!○ 【注】卢隐(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五四时期著名作家。本文是她教书之余在日本旅游后所作,发表于1922年8月11日

①16.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20.把 ①25.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应用

10分

1.3分

(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2)青冥浩荡不见底 2.2分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3.2分

B 4.3分

C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二文,完成5—10题。(16分)

5.2分

票房(收入、成绩)开始低迷后来上升(为多日蝉联单日冠军、多日 的情感,含蕴着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对台湾同胞的同情和与台湾同胞骨肉团聚的志愿。划线句又暗用杜鹃啼血的典故,写出失去祖国、思念祖国的台湾同胞的凄楚悲痛。(4分)

【答案示例】“血般的红”是作者的心在滴血,“迎风作势”是作者的情感在作势。这句融情于景,为台湾同胞沦为亡国奴、为他们的孤苦凄惨而伤痛。这句又用典故,以杜鹃鸟喻台湾同胞,表达了台湾同胞失去祖国的凄楚和心怀祖国的信念。(4分)

【答案示例】杜鹃花血红的色彩迎风作势的动态,与台湾学生凄楚黯淡的形象、苍老的松树等形成反衬,更突出了台湾同胞的凄惨、内心的悲痛,凸显了作者内心强烈的难以忍受的刺痛。作者又借花抒情,把自己被痛苦浸透的心灵写得生动形象。(4分)

【答案示例】作者选取“杜鹃花”这一意象,又用“血般的红”、“迎风作势”描摹,写自己的伤痛悲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杜鹃”又用典故,引起人们的联想想象,丰富了台湾同胞爱国情思以及悲痛的内涵。

(4分)

【答案示例】作者将愁绪、悲情和反抗全都融入凄美的杜鹃花,所以花便血红,便迎风作势。“杜鹃”、“血”又暗含典故,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想象。这样便营造出凄美的意境,表现了失去祖国怀抱的台湾同胞的凄惨,又表现了自己的痛苦。

(4分)

【答案示例】划线句和前文“黯淡的面容、莹莹的泪光”呼应,为“对花出神”和 难在精神深处所受到的深深的创伤。个人的种种孤独和精神痛苦都能过去,但国土沦丧之痛和同胞受难之恨刻骨铭心,永存生命之中。(3分)

【答案示例】指追求自由光明的精神受到扼制,更是面对台湾同胞失去祖国而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境况,精神受到深深的伤痛。精神伤痛的核心是拳拳的民族忧患意识,它印入灵魂,刻入生命,永不泯灭。(3分)

说明:此时的庐隐带有五四女性特有的独立意识和压抑感,灵魂的伤痕有这方面的意思。但考虑到中学生的实际,答到给分,不答到也不扣分。主要依据下列要点评分:台湾沦丧、同胞受难的精神痛苦;生命最深处受到的永久伤害。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五)阅读下文,完成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

(21-38)

基准分

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

(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卷: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说明:

(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5.高三九月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篇五

一、命题意图

模拟高考:题数题型同高考,答题形式仿高考

指导复习:知识技能重技巧,答题标准求规范

关注现实:材料信息传时效,国计民生须知晓

控制难度:平易之中设陷阱,清晰现状指方向

本次考试语文命题以2011年高考语文课标卷《考试大纲》为依据,参照2011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的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重点考查语文能力。

整个试卷共六大题18小题,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大题为文学类论述文章阅读,以选择题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根据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

第二大题为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节选自《宋史》,考查对文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对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古代诗歌阅读由诗歌鉴赏、名句默写两部分组成,考查的是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

第三大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为裘山山的《象牙色毛衣》,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第四大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为《那些翻译大师们》中的《杨绛眼中的傅雷》,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的能力,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第五大题是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内容包括成语的运用、病句的辨析、句式的转换及句子的仿写。

第六大题是作文,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二、考试成绩统计

全市文科,试题难度系数0.65,平均分97.13,其中客观题15.52分,主观题81.6分;

全市理科,试题难度系数0.66,平均分99.17,其中客观题16.52分,主观题82.65分

全市最高分135分(卢梦玮,焦作一中),其中文科最高分为135分(卢梦玮,焦作一中),理科最高分为131分(秦苗苗,武陟一中分校);全市120分以上387人,其中文科197人,理科190人;全市110分以上3671人,其中文科1759人,理科1912人。

全市主观题最高分109分,其中文科主观题最高分为109分(修武一中蒋思敏),理科主观题最高分为107分(修武一中赵雯雯);全市主观题100分以上291人,其中文科174人,理科117人;全市主观题90分以上4847人,其中文科2382人,理科2465人。

省级示范高中语文最高分统计

省级示范高中语文平均分统计

全市文科客观题正答率统计

全市理科客观题正答率统计

全市文/理科主观题平均分统计

省级示范高中语文主观题平均分

三、试题分析及评分细则

评卷原则: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适度,始终如一。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第一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章摘自卢长怀《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休闲思想探析》,从休闲的视角探讨陶渊明作品中的休闲思想内涵,对丰富和拓展现代休闲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1.【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直接促成了我国古代休闲文化的成熟”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直接促成了这一时期休闲思想的逐渐成熟”。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游山玩水创作诗歌”不是休闲思想逐渐成熟的原因,是休闲思想的体现方式。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陶渊明笔下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文则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的描述”与原文不符。原文只是说陶渊明“注重对理想生活的描述”,并非都是描述理想生活的。

第二题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种世衡的这段文字节选自《宋史》。种世衡是大儒种放之侄子,北宋一朝种家将的开山人。为时总领西北军务的范仲淹一手提拔。招抚羌人,筑城安边,种世衡为将多权谋,善用计。原文经过处理,文面干净清晰。

4.(3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间”应为“间或”、“时常”。

5.(3分)【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①是说种世衡少有气节,③是说种世衡做事有魄力,⑤是说种世衡守信。

6.(3分)【答案】A.【解析】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能力层级为C级。“重新修建一座城”错,原文为 “因其废垒而兴之”。

7.(10分)(1)(5分)【答案】曾经集合客人饮酒,有人得到敌情来报告,他就把酒器赏给来报告的人。

(2)(5分)【答案】他善于抚养士兵,士兵有病的就派一个儿子专门侍候他饮食和汤药。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关键词语和全句大意的翻译不重复扣分。(1)译出大意给3分;“会”、“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译出大意给3分;“遣”、“视”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文言文翻译的基础是理解,而对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理解又直接关系到对文意的理解。评分参考中对译出全句大意与译出关键的词语分别作了要求,并赋予一定的分值。“大意”中包括实词与虚词,特别是对虚词理解的要求;“关键词语”则主要侧重在实词的理解上。虽然这些关键词语考生未必能够全都译出,但由于有了“大意”赋予的分数,学生能够懂得大意,也是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大意对即可)

原则:意思答对即可。如果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6分)【答案】诗中的“友人”是一位无所忧虑自得其乐的隐士。(2分)他通达知命,不好名利;(1分)生活闲散自由,心情闲逸安宁;(1分)随缘自适,听凭自然。(1分)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评分时按点给分。这道题既是考查考生评价作品内容的能力,也是为下一题分析作出铺垫。

9.(5分)【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心迹、志趣一致,喜欢远离尘俗的幽居生活的情怀。(2分)作者代为友人设想:静着的时候,想想那些有闲暇而来的人,还应当算我最心境偏僻。(1分)这种把自己拉入诗中,从自身出发,代友人设想的写法,(1分)更突出了自己与友人不好名利、喜欢脱离世俗过隐逸生活的志趣。(2分)

【评分标准】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分析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评分时按点给分。对诗词的鉴赏,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考生的答案可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样,只要能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答案】(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3)冰泉冷涩弦凝绝别有幽愁暗恨生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本题每答对一空给1分,多字少字,有错字或者别字,该空不给分。每篇第二句后多背默,不论对错,不影响得分。

选考题

第三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裘山山,女,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军区一级创作员,她从来不追求“先锋”,她放弃了外在的、表面的“尖锐”和“深刻”,但她那平淡的、感性化的叙述,却能直指人心,掏出人们隐藏最深的东西来。

11.(主观表述,大意对即可)

(1)【答案】D B E

【评分标准】答出D给3分,答出B给2分,答出E给1分。超出两项则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A所说的象征意义牵强附会。C“事情太多,加上怀孕生子”只是客观原因,并不是未织好毛衣的主因,而且就算毛衣织好了,也不能说悲剧就不会发生了。E文中有几处细致的描写。本题所列A、B、C、D、E五个选项,都是对小说的分析与概括,属于对象选择。为了能在分值上进一步区分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在给分标准上实行梯级给分标准。即所给的选项中,最正确的有一项,比较正确的有一项,相对正确的有一项,完全错误的有两项。学生只能选择其中两项,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的都不给分。这样就保证了该题的最高分值只能是5分,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套答。

(2)【答案】①他热心帮助朋友且不求回报,从第二段可以看出;②他宽容,体谅别人,从“他不说女孩一个不”可以看出;③他心地善良,信赖友人,从他坚信毛衣已经织好可以看出。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心理变化过程:同情——下决心 ——顾虑丈夫——愧疚(2分)。性格:她本性善良,关心朋友,并爱着丈夫。(2分)她性格温顺,非常顾虑丈夫的感受,是一个好朋友,也是一个好妻子。(2分)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对小说的结构分析,对主体思想的理解。能力层级为D。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观点一:通过“织毛衣”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可爱。①在织毛衣中,体现了她对他的怜悯、关爱;②在提出给他织毛衣中,她很注重丈夫的感受;③她和丈夫带着毛衣去参加葬礼,带着愧疚的感情了结自己的心愿。

观点二:“织毛衣”所表现出来的人性之美,使主题思想更具有人性的光辉。①她在他需要关爱的时候,决定给他织毛衣,体现了她的同情心,是一个好的朋友;②她不希望对他的怜悯、同情让丈夫有错误的理解,很顾及丈夫的感情,是一个好的妻子;③她的关爱使一个感情生活不幸、没有人关爱的人心中永远留下了温暖的感觉,体现出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人性光辉。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分析充分,给6分。

文学类阅读试题,落实高中新课标的精神,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小说文本阅读的个性化体验。旨在启发学生能实现多角度思考文本的内容,实现个性化的解读。在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后,还要求考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阅读经历,展开具体的论述。考生只要能提出明确的观点或见解,展开论述,并言之成理即可。

第四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傅雷,作为一个翻译家,“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他译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赏析;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他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自80年代出版至今,已经感动了数百万读者。

12.(主观表述,大意对即可)

(1)【答案】D、C、B

【评分标准】答出D给3分,答出C给2分,答出B给1分。超出两项则不给分。

【解析】本题为多项选择题,考查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项,因为钱钟书是傅雷的朋友,傅雷的笑脸只给朋友看;B项,不只是写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是相当严格的,还写出杨绛看到傅雷的真性情的另一面“性情急躁是冲动下的不由自主”;E项,引用是为了教育儿子要看淡浮名,也表明傅雷自己淡薄名利孤高的性格。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是要求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两项,而新课标卷引入国外的测试理论,在所提供的五个选项中,除两个错误选项外,三个正确选项的准确度依次递减,要求考生在所提供的对这篇传记材料分析与概括的五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两项”。虽然命题难度加大了,但更有利于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和分析综合能力。为了防止多选,“评分标准”特别说明:“超出两项则不给分。”

(2)【答案】①傅雷是一个以笑脸对待朋友的人;②对自己冲动下的不由自主地急躁,沉静下来会自责,感到苦痛;③对事认真,对刚试笔搞翻译的人认真对待,对自己的翻译工作尤其认真。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①时常同杨绛夫妇写信讨论翻译的问题;②他对于自己的翻译作品不停地修改;③向杨绛夫妇探讨如何使自己的译笔灵动起来,虚心接受他人意见。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考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考虑到考生的归纳概括可能不完全一致,特意说明“意思答对即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观点一:傅雷的品性,既似仙鹤般孤傲,有时又像一只“墙洞里的小老鼠”,前者是其性格最根本的特征,而后者,则是迫于某些形势,使得他有时不得不小心翼翼。①他因钟爱艺术而看淡世俗,不重名利,这显然是他的孤高个性使然。傅雷沉浸在自己的艺术王国里自由翱翔,因而人们才会称其为“孤傲的云间鹤”。②他之所以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是他孤傲的性格使他不善在仕途上圆转周旋,不善处世。他知道书斋才是他安身的“洞穴”,让自己潜身书斋,安心做自己的翻译工作。总之,我认为仙鹤般的孤傲才是其性格的根本,“小老鼠”的自比是他孤傲性格的另一种表现。

观点二:“墙洞里的小老鼠”是他的性格的根本特征。①因为傅雷看淡世俗,钟爱艺术,潜心翻译,不为名利富贵所诱惑,所以众人认为他是“天外的仙鹤”。只因他深知自己不善处事,不宜在仕途周旋,因此希望能在书斋这样一个清净之地潜心翻译,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正如“墙洞里的小老鼠”一样,在书斋这样一个庇护所,专心做自己的翻译事业。②他并不像天上的鹤,翘首云外,不屑顾视地下的泥淖。他翻译罗曼·罗兰的《巨人传》,是希望读者从中汲取伟人的力量。因此,“墙洞里的小老鼠”是傅雷性格的根本特征。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分析充分,给6分。

高考试卷中设置探究题,是新课程高考最大的亮点之一,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理念。探究题在2007年新课程高考试卷中首次出现,尤其是全国卷受到了普遍关注和好评。经过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实践,探究题的命制也在不断探索之中。以往有考生把探究题要求的几个答题方向综合起来作答,这样固然不能算错,但容易把探究题混同于一般的论述题。2008全国卷的探究题是把四种答案直接写在题干上,2009年在前两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了探索,在题干上不直接出现“探究”字样,只是要求考生“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参考答案”提供的几种观点,也就是几个答题方向,更能体现探究的性质和特点。“评分参考”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6分。”也就是说,考生可以在所列出的几个观点中任选一个作答,也可以在几个观点之外作答。只要论述合理,也是完全可以的。

第Ⅱ卷 表达题

第五题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第五大题集中测试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3道选择题和2道表达题组成。3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包括成语使用、辨析语病和衔接连贯;两道表达题中,语用题5分,修辞方法题6分。

13.【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不能与“现在”并用。

14.【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判断病句(结构性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A成分残缺,“将全部(被)砍伐”。C语序不当,“大脑的很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D搭配不当,“诗集……成为最受欢迎的当代斯堪的纳维亚诗人之一”。

15.【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衔接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按照逻辑顺序排列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16.【答案】参考示例:参加“金砖四国”北京峰会的各国外交官饶有兴趣地参与了一个专家论坛。这次活动是由中国外交部部长提议的。活动旨在增强对当代经济全面深入的了解,以便对经济形式做出正确的判断,最终推动世界经济早日走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并走向复苏。

【评分标准】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得体地运用有关词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写成3个或3个以上短句,给3分;写成2个短句,给2分;表达流畅,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原意,可酌情给分。改变原句意思则不给分。

17.【答案】(略)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和仿写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是D。内容合理,给2分;比喻贴切,构成排比,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

①只换话题,后边词语不变,不给分。②话题不变,后边词语自写并合乎要求,不影响得分。③字数与例句完全不同,扣1分,三句都不同扣2分。

为了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作者经常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现出文学语言的精彩,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修辞方法的学习,不仅要学会辨识,也要学会应用;不仅会用一种修辞方法表达,也要会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以增加表达的感染力和文采。

第六题 写作(60分)

18.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参考立意角度】个性 潮流与跟风 度 政府部门的亲民态度 流行 转变 辩证看待网络语言(文化)创新 规范

【评分标准】

1.凡结合材料,围绕以上任何一个立意,都属于正确立意,立意由一类切入。

2.只谈个性、潮流与跟风、度、流行、创新、转变,而闭口不谈网络文化或文体的,最高分不能超过36分。

3.能辩证看待网络语言,但只泛泛而谈的,最高分不能超过43分。

4.不足字数,600—800字的每少50个字扣1分,全文不足400字在20分以下给分。

5.套作、宿构、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抄袭的,20分以下。

作文评分等级标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注意事项:

1.明确文体:考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文章体裁,考生一旦选定文体,就按所选文体写作。阅卷时不同文体应一视同仁,不应有文体歧视,不能过分要求文体特点,答题明确即可。

2.自拟标题:考生应拟一个标题,无标题扣2分。

3.不少于800字:400—800字之间的,正常打分,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的,只给整体分,不再分项打分。

4.写作诗歌:按行计算,写到800字那一行即视为符合要求。有填词及其他特殊情况的提交组长。

5.错别字和标点:每错1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标点符号错误较多的酌情扣分,最高扣2分。重复的不累计。(应重视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6.不提倡使用网络语言,使用较多影响了理解,可在表达项里酌情扣分。而主流媒体使用的网络语言可以不扣分。

7.套作和抄袭:套用现成材料,虚情假意,表述浅薄,结构模式固定,强扭材料,与材料沾边的作文,基础等级在三等及以下打分,发展等级不给分。一字不改,照搬原文的视为抄袭,基础等级归为四等,发展等级不给分。这两类作文必须提供证据和出处。

【解析】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新材料作文题型产生于2006年的全国甲乙卷,经过几年的实验,这种题型显现出以下优势特性:①材料内容的具体性。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常见的是生活事实、寓言故事、文辞摘用、图表音像四种,这些材料具体形象,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②材料内容的贴近性。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尤其是生活事实材料,最容易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的写作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③材料内容的丰富性。具象材料的内容总比抽象标题的内容来得丰富。材料内容的丰富性蕴藏着含意的多解性,进而导致学生写作思维的多元性。④材料角度的多样性和层级性。材料的丰富性产生含意的多元性,也就必然导致作文角度的多样性。新材料作文角度的多样性本是个优点,但因过于强调各种角度的一视同仁,忽略了角度选择有优有劣的层级性,导致作文评分区分度降低。为了提升角度选择的层级性功能,2009年在作文试题要求上提出“选准角度”,同时在“评分标准”中也作了相应的修改。

评分标准的修改集中在对“基础等级”“题意”项的说明上。在判断作文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时,增加了“主要看选择角度”,这就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在审题中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的层级性。修改后,材料选择的角度粗分为四个层级,其中“中心角度”、“重要角度”并列为“属于符合题意”,“沾边角度”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次要角度”的判断和给分由评卷现场掌握。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及备考指导

客观题部分见第二部分考试成绩统计。其中13题选错的人较多,成语题加大了干扰力度,反映出学生在成语的深入把握上仍很不够;第1题选对的人较多,可以看出开场的学生考场心态还是比较正常的。整个客观题,考生的答题情况和预期的完全一致,很好的实现了考查目标。

第7-10,16-17题(由质评组长、焦作十一中杨艳芬老师提供)

7.文言翻译难度不是太大,学生答题情况比较好,得分也比较高。

大部分学生句子大意分基本上可以拿住,关键词基本上可以翻译到位。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同学在句子大意上丢了不该丢的分数,个别关键词没有翻译准确。第(1)小题中,“会”,应译为“集合”,大部分学生翻译成了“适逢”“会见”“邀请”“相会”等,有的干脆把关键词漏掉不译。另外,“即以饮器与之”,有不少同学翻译为“就请他一同来喝酒”“就把酒杯给他,也让他喝一杯酒”“就把一杯美酒赏给他”等,理解上出现了错误。第(2)小题中的“一子”,有不少同学翻译为“一个人”“一个士兵”。

古代诗歌阅读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头疼的一道题,也是试卷中难度较大的一道题。本题得分不容乐观。学生在答题时,不能正确理解诗歌的含义,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随意发挥,随意组织答案。

8.答题时,对“友人”缺乏整体定位;思路不清晰,不能分点来答;没有联系具体诗句作分析。还有一些学生,抓住“恨”字大做文章,答案不分析人物特点,却答诗人表达的情感。

9.不少学生手法判断错误,比如:答“作者通过与友人进行对比,生动形象地赞美友人及提出了自己的不足”。部分学生没有读懂诗句,分析感情过分拔高,比如:答“虽然现在闲适自在,但仍心系国家,忧国忧民,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部分学生没有读懂题意,完全答非所问。

10.从答题情况来看,一轮复习取得了应有的效果,但是,效果不够明显。错别字依然是影响得分的重要因素。比如:“衡”,写成“恒”;“喻”,写成“遇”;“蔓”,写成“缦”;“涩”,写成“塞”“瑟”;“幽”,写成“忧”;“生”,写成“声”。除此之外,第(1)小题,答案写反的现象也比较突出。

16.本题考查的是“句式变换”类型中的“长句变短句”,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能拿到不错的分数,但是,不少学生也由于方法没有掌握到位丢掉了不该丢的分数。比如:有些学生对“句子”的概念不清晰,把短句写成了短语,或者虽然把长句子用逗号隔开了,但写出来的还是一个句子;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变换句式时,改变了句子的原意,或者把变换句式做成了压缩句子。

17.仿写题是本套试卷中难度较大的一道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还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想得满分不太容易。本题能得满分的同学并不多,但是得5分、4分的同学,不在少数。学生答题时,能细致分析例句,形式上力求与例句保持一致。

考场优秀答案示例:

承诺不是墙角里的一株小草,摇摆不定,承诺是从悬崖边处挺起的苍松,坚实稳固;

承诺不是夜空里的一颗流星,转瞬即逝,承诺是从宇宙深处升起的太阳,亘古长存。

【备考建议】

①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文言文复习还不够扎实。因此,在二轮备考中,除了抓大意分之外,必须重视句中重点词,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120个文言实词的复习必须落实到位。

②诗词鉴赏题依然是我们二轮复习时的主攻对象。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答题时仍然力不从心。我们需要在鉴赏方法上、答题技巧上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答题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相关术语,避免答案语言的口语化和随意性。

③课标规定的64篇的背写,是高考备考必练的基本功,必须落实到位。方法可以多样,复习必须反复进行,希望二轮复习之后,这道题应该拿满分。

④句式转换类题,本身难度不大,只要掌握答题技巧,稍微下点功夫加以训练,大多数同学都完全可以拿满分。我们老师绝对不能忽视对该题的训练。

⑤在二轮复习中,我们要强化仿写题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做题技巧,还要让学生多背诵一些例句,培养语感,开阔思维。

第11、12大题(由质评组长、武陟一中苗德朝老师提供)

11.(1)补充评分标准:只能选两项,多选不得分;不能识别选作的是11还是12题时,按第11题判分。

(2)补充评分标准:“渴望关爱,重感情”。答案提供四点中任意写三条即可得满分。只概括人物性格,没有具体分析,得分不超过4分。回答问题时,先概括性格特点,然后再总体分析也可以,不影响得分。

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只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没有详细具体分析;或者是只有具体的行为动作描述,没有抽象地概括。②概括人物形象时只写表面现象,不深入分析形象主要特征。如:“从他的毛衣破烂可以看出他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从他毛衣的情况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十分窘迫”,“他对颜色很挑剔,别人给他打毛衣还得问他喜欢的颜色”等。③概括性格不准确,分析形象不到位。如:“他是一位诚实、热心、善良却有着不幸感情生活的老朋友,文中开篇便交待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也对后文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中心起了铺垫作用。”

(3)补充评分标准:心理变化过程2分,答出两点1分,答出一点不得分,答出三点给1分,答出四点给两分。“性格温顺”写成“情感细腻”也可以。概括人物性格时从她对朋友和对丈夫两个方面概括也可以。把心理变化过程和人物形象结合起来分析,不按照答案提供的答题思路回答,只要大意正确也可以。

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分析人物心理变化过程不全面,不少同学只写到“同情-下决心-愧疚”,而忽略了其中“顾虑丈夫”而影响到打毛衣的心理活动。②对人物性格分析不准确。如:“表现了她自私,不为朋友着想”,“表现了她在家中没有地位”等。

(4)补充评分标准:观点明确2分,必须在答案开头阐明自己的观点;论述合理,分析充分,6分,在分析问题时必须分条从不同角度阐释。

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观点不明确,不能准确阐明自己的看法。②没有按照要求答题,“请选择一个方面”,而是两方面都说,泛泛而谈,空洞无物。③分析问题层次不清,不能恰当证明其观点。④没有理解文章内容,对主旨把握有偏差。如:“反映了现在社会中人和人之间信任缺乏,答应了别人的事而一直不去努力,不注重情意,批判了现实中像这种人的世俗。”⑤答非所问,没有审题。如:题目中用“象牙色毛衣”我认为有以下三层含义……

12.(1)评分标准补充参照11题(1)。

(2)补充评分标准:不善处事,安心书斋。以上四点中任意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只要有适当的概括,没有结合文章具体分析不影响得分。

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概括“真性情”过于单调,没有必要的说明。如:“笑脸、急躁、认真”。没有正真体现出人物的具体特点,言之不详。(2)只谈一点,不及其余,有的只谈傅雷的“认真”,对其它方面一概不理。(3)不明题意,在分析中大谈傅雷对子女教育的严格。

(3)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明题意,胡乱联系。如有些同学谈到傅雷潜心书斋,安心做自己的翻译工作,这和题干所要求的“严谨”没有太大关系。还有的写傅雷对杨绛译文的赞赏,文中此处着重表现的是他对一个刚试笔翻译的人的认真看待,写出傅雷的虚怀若谷,不是写他对待翻译的态度。

(4)补充评分标准:观点明确2分,必须在答案开头阐明自己的观点;论述合理,分析充分,6分,在分析问题时必须分条从不同角度阐释。无论表达何种看法,在分析观点时必须涉及到“墙洞里的小老鼠”和“天外的仙鹤”两个方面,可以强调其中一个,也可以分析两种观点的辩证统一。

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观点不明确,不能在答题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看法。②分析问题不充分,没有对二者的区别进行阐述,有的只是从一个角度入手,忽略了题干的问题,或者是对某一个观点简单的否定,不能说清原因。③对“天外的仙鹤”观点分析不准确,没有很好表达傅雷为什么在别人眼中是“天外的仙鹤”的原因。

第18题(由评卷组长,沁阳一中郝焕老师提供)

18.本次作文题关注社会,关注热点,重在考查学生对生活体验与认识的水平;难度加大,看似简单却有陷阱,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独立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地结构文章的能力。

命题材料解析:本次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材料为时下流行的 “凡客体”“咆哮体”“淘宝体”等网络文体,命题显现出以下优势:①材料和语言都紧扣热点,带有鲜明的新课改色彩,能很好地体现高考命题导向。②材料内容的具体性。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常见的是生活事实、寓言故事、文辞摘用、图表音像四种,这些材料具体形象,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③材料内容的贴近性。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尤其是生活事实材料,最容易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的写作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④材料内容的丰富性。具象材料的内容总比抽象标题的内容来得丰富。材料内容的丰富性蕴藏着含意的多解性,进而启发学生写作思维的多元性。⑤材料角度的多样性。

考场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立意偏颇。虽然本次立意难度较低,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偏离题意。如:冷静面对、网络的利弊、抵制诱惑、谈责任、戒贪欲、诚信、坚守等等。

2.泛泛而谈。大多数学生能写到网络文体,但不能深入阐述,只作简单道理分析,无话可说,内容空洞。

3.扣题不紧。有些学生虽谈到创新、适度、个性等正确立意,但所写范围离开材料,另起炉灶,导致中途偏题。

4.心态不好导致思路不清。考场上学生看到新鲜材料,很多学生为材料所惑,不能正常发挥构思水平,以致文章构思混乱。

5.作文不写题目,标点用法不规范等。

【备考建议】

6.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篇六

2013年中考语文阅卷结束了,在两天的繁忙中,我们见证了中考的严谨与认真,体会到了同仁的辛劳与期待,现将中考语文试卷及答题质量分析如下:

一、试题内容和特点

本套试题能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较全面地考查了初中毕业生在七~九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情况。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试卷力求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机地融为一体,较好的体现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整个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由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6题,共24分)、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7—10题,共10分)、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1—26题,共36分)、写作(第27题,共50分)四大板块组成,遵循了语文试题的整体规律。

这套试题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试题着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覆盖面较广,题量适中,难易适度。从整个试题来看,所考查的都是学生在初中毕业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字词的识记理解能力、基本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文段的选用具有时代性,如《种子银行》、《读书声与强国路》等等,这些材料虽有一定意蕴但并不深奥,学生基本上都能读懂,并能从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作文题是二选一,一个是命题作文《开在记忆深处的花》,一个是半命题作文《生命的____》,选材范围较广,有利于学生尽情发挥,自由表达。全套试题特别关注学生语言理解及运用能力的考查,对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2.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三个维度”。命题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体现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试题内容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外阅读习惯、阅读思维过程,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判断等内容,如“走进名著”考查学生对名著《简·爱》的了解;“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一题注重考查学生对活动的策划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现代文阅读《寂寞的老树》一文告诉学生志愿者精神实际上就是助人为乐的精神和时刻为他人着想、为社会奉献的公益精神等。这些文章让学生在做题的同时也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灵魂的洗礼,不仅提高了思想意识,而且陶冶了道德情操。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积累运用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学生失分特多,可见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较差。其中字音字形题失分较多,表明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对字音字形的忽视。选择题中病句的判断和成语的运用得分率最低,这就暴露出了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对病句类型的分析和成语运用的指导还很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其次就是第5小题古诗文填空,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无误的写出其中的诗文名句,错字漏字的现象比较严重,说明这些学生对诗文名句的积累不扎实,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阅读理解答题情况分析

这次考了四个阅读,包括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说明文阅读、课外议论文阅读和课外散文阅读。从学生的得分率来看,文言文阅读做得最差,得分率仅不高,很多学生连基本的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搞不准确,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更是不着边际,这说明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上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这次考试,在文言文阅读里出了《钱塘湖春行》诗歌赏析题,学生答得也不好,这提醒我们语文教师要把这类题型确立为重点,不要忽视。其次是散文的阅读理解做得较差,在对文章老树的形象分析中,有些同学能够领会但不能准确表达出来,这说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由于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阅读题型相对比较稳定,答题也具有规律性、格式化,知识点比较简单,所以学生做起来相对较容易一些,但部分学生对说明方法和论证方法以及表达方式等容易混淆,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这方面还要多加强练习。

(三)学生作文情况分析

这次作文总分是50分,作文题是二选一,一个命题作文《开在记忆深处的花》,一个半命题作文《生命的____》,选材范围较广,有利于学生尽情发挥,自由表达,所以从整体来看,学生基本不存在偏题的现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对话题和提示语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选材比较平淡,缺乏新意。

2.部分学生在写作中只是空发议论,空话较多,不能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缺乏真情实感。

3.作文语言表达不流畅、书写潦草,仍是一些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4.作文格式不正确,标点使用不规范,文面不整洁,漏标题,字数不够等现象仍然存在。

5、作文结构简单三段式,中间主体段过长。

7.九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篇七

一、基本情况

试卷注重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考察,如背诵默写,有简单的填上下句,默写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名句有古文也有现代文。还有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理解、辨析能力。在积累运用板块中,有汉字、古诗文的积累,病句,词语的理解运用,都突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中文段的题目设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作文以“那一抹心痕”为题目,选材范围比较宽泛,可写物、人或事件,贴近生活。学生个个有话说,有内容写,给予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能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二、试卷特点与试题分析

试卷由四大块组成,第一大题为卷面书写(4分)。

第二大题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3分)共设7个小题:

1、选出加点注音正确的一项,2、考错别字,3、词语的正确理解与运用,4、句子的语病,5、为古诗文的背诵默写,6、名著阅读。学生知道“替天行道”不知“宋江”、“卢俊义”。说明对名著了解不多。

7、给出几位同学对读书的不同观点、意见,让你向校长和同学们提出合理的意见。此题有些同学提的意见不是针对以上同学的问题,如:要读好书。

第三大题为阅读理解(43分)。一篇古诗的理解(4分)主要考察了古诗内容和主旨。学生阅读少,把握主旨的能力弱。抓不到“凉”是指内心的凄凉。一篇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目较基础,适合学生做。两篇课外阅读(27分),一篇考的是一位收废铁的老汉为了不收好铁自己举报自己的优秀品质。一篇考的是熬就是坚持,就能取得成功。两篇文章均较长,可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题型设计全面,可考查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学生的想像能力,命者可谓高瞻远瞩。第四大题作文50分。一个命题作文。题目宽泛,使学生有话可说。

总之,本次命题题型多样,内容丰富,考查的知识面文,全面。难易适中,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无疑是一次彻底的检验。

三、学生得失分情况

本次考试,考试成绩100分以上有17人,80分—100分有63人,60分以下的42人。平均分为73.7分位居中上游。但学生知识面窄,做题较马虎,失分也不少例如第一大题背诵默写中错别字较多,对《水浒传》中的知识掌握不全面如“呼保义”、“玉麒麟”不知是谁?阅读理解古诗鉴赏失分严重,文言文字词解释和翻译句子个别同学平时经常提到还出现错误。作文平均分在38-39分。本次试卷学生的书写还算可以。

四、教学质量反思

1、积累和运用失分严重。对基础知识及运用未能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渗透,使学生对修改病句、成语运用等知识点掌握还不够到位,造成了此次考试扣分严重的现象。

2、默写错、漏、别等问题依然存在

3、书写乱,不公正。

4、作为教师未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没有把培养学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失分。

5、作文高分作文不多

五、意见与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础知识是语言运用、阅读、写作的基础,不可放松对字、词、句的学习。基础的夯实重在平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答问、作业、考试中暴露出来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基础知识学生必须掌握,并且要将这些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在训练中形成能力。增强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古诗文不仅要求学生会背,还要能够理解和运用名句,并进行浅层面的鉴赏。

2.重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以中考为导向,以教材为依托,扎实上好各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注意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迁移,让学生学会举一反

3.针对有关题目扣分较多现象,我们要及时查漏补缺,把知识点讲解到位。基础知识的教学丝毫不能放松,课堂教学要紧扣文本,将课文内容讲透彻,相关知识讲清楚。

4、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能力,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我们平时要把成语运用、病句修改、等内容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讲解、训练和巩固。渗透到每节课中,效果会好得多,使学生在反复接触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解题能力。

6、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与习惯,指导和督促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教会学生如何才能又快又准地接受文字信息,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语文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能联系生活、活学活用。

8、加强对学生的方法能力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读题能力和答题技巧。

9、全体参与,分层训练,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更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10、加强合作,集思广益。正确认识课文的“例子”作用,既不要将教材神圣化,一课不落地全部作为精讲内容,又不能淡化教材,无视教材的精典性对教材弃之不顾。要以中考为导向。

11、端正书写态度,改正不良书写习惯,努力做到一笔一画、横平、竖直。

12、写作要勤练笔,并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8.五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篇八

一、全乡(镇)基本情况

全乡(镇)班数21班,学生人数561人,实考人数561人,缺考0人,最高分98.5分,最低分6.6分。

1、全乡(镇)及格率为:90.0%。

2、全乡(镇)均分为:79.3分。

二、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试题内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涵盖了拼音、识字、词语、积累、理解和运用、阅读理解、口语表达、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题型灵活多样,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有句子的改写,有课文内容的填写,有课内、课外阅读题,也有作文。

2、总体评价:(1)优点:

试卷考查的比较全面,覆盖面比较广。涉及到拼音、识字、词语、积累、理解和运用、阅读理解、口语表达、书面表达能力立足教材,注重基础。

(2)不足:习作考察面太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让语文回归生活,让学生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错误:无:

三、各大题学生答题错误分析 第一大题:基础知识

第(一)题:我会选。得分率在90%,得满分的不多,得4-8分的多,得0分的1人。学生不细心。

第(二)题我是小小裁判员。得满分的不多,多数得3分,学生对课文熟悉不够。

第(三)题 在方格里写规范、正确地写《七律·长征》里最喜欢的一句。多数学生得满分只有个别学生失分,原因是不注意审题,把诗句写成其他诗句,有的只写半句。

第(四)题 看拼音,写词语。大部分学生书写认真,失分率低。失分主要在“协”“诫”“檐”“谨”写错。个别学生不会拼拼音导致失分。

第(五)题 辨字组词。学生基本上能正确组词,失分率低。失分主要是“玫瑰”的“玫”字写错,“瑰”字不会组词。

第(六)题近义词连线。失分率低。原因主要是不能理解“别出心裁”“不求甚解”,另外少数学生漏做。

第(七)题 选择正确解释。大部分学生能正确选出答案,少部分学生对“长得端庄”里的“端”的解释辨析不清。“端详着”的“端”也有部分学生辨别不清。

第(八)题 按要求写句子。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改写,少部分学生不会改疑问句和反问句,修改病句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困难,还有少部分学生把仿写拟人句写出比喻句,拟人句和比喻句分不清。

第二大题:展示台

第(一)题 连线。这题因为是考查课文内容,所以得分率较高,部分失分的都是较差的学生。

第(二)题 按课文内容填空。得满分的学生较多,失分多的是第2小题对课文内容没记牢,另外就是因为错别字二丢分,如“洲”写成“州”,“鼓舞”一词写错,“他乡”写成“它乡”、“她乡”。

第(三)题 积累运用。第1小题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写出句子的说明方法,对说明方法掌握不够扎实。第2小题得分率高,都能写出排比的的修辞及句子。第3小题学生没有掌握新闻的特点,有的学生写广告词、宣传标语,有的学生写出的新闻不符合新闻的特点。

第三大题 快乐阅读 第(一)题课内阅读

第1小题 大部分学生能选出正确地读音,个别学生不能读出“踮起脚”的“踮”与“哟”。

第2小题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要求作答,得分率较高。

第3小题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没有抓住答题关键即“描写一个人吃饭时的样子”这个细节来作答,所以少数学生在此处失分较多。

第4小题大部分学生能正确作答,极少数学生妹弄懂题意便作答以致丢分。第(二)题课外阅读

第1小题“种藕”失分率较高;第2小题表达不准确,“不屑一顾”丢分较多;第3小题学生对写作方法理解掌握不准确,失分较多全对约占10%;第4小题对句子的了解,学生的能力有待提高,分析、表达失分多;第5小题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大部分学生能说在点子上,少部分学生失分;第6小题大部分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能说出人物的品质,失分较少。

第四大题 快乐习作

第1个作文题目:这个题目是记事的文章,选择写这个作文题目的同学,基本能写出“XX不在时”的心理,但大部分学生写事不具体,有的审题不认真,写成两件事,个别学生不知所云。

第2个作文题目:这个作文题目学生审题不清,好多学生写下雪时的玩耍,写童话的也没有写生动。

四、改进教学的建议

1、教学要立足教材,注重基础训练。

2、抓好学生的写字关,因为许多学生的字写得不好,甚至有的学生识字量较低。

3、注重课文内容,课文中的知识点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4、作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审题,安排材料,还有如何立意。还要加强学生书写的培养,许多学生书写太差,根本看不清写些什么。

五、对命题的意见或建议

1、出一些生活中的题,让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

9.三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2016 篇九

永宁乡

王智锋

本次三年级下学期小学语文水平测试试卷以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情况为宗旨,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教材为基本点,把考察知识转化为检查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整份试卷严格遵循最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务实基础的前提下,难度适中,在有普遍区分度的情况下又没有拔高要求,是一份在传承中又有创新的期末检测试卷。

一、试卷的特点

纵观这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

1、内容结构注重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

2、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了新课程理念。

3、在掌握课本的基础上稍有提升,充分考察学生最基本识字、识词能力,在基本部分通过试卷就能充分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是否掌握牢固,同时对难题又有一定区分度。4.不足之处是,作文命题角度偏窄,学生能说、能写的话偏少,偏题,背题情况居多。也反映了我们老师在日常教学对审题的忽视。

二、答题情况

本次永宁乡批阅了吴街铺、金马镇、白水,旧城四个乡镇的试卷,从整体来说,本次试卷题量、难度适中,但在实际答题中,学生答题情况不尽人意,两级分化严重,主要表现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难题没答到位,作文不注意审题,导致这次总体成绩偏低。

三、试卷分析

本次语文试卷综合考察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共分五大部分:

一、拼音(8%)包括看拼音写词语、多音字的考察。

二、字词(23%)查字典、组词、选词填空、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补充词语、规范抄写。

三、句子(19%)包括连词成句、修改病句、句型转换、修辞手法、句子积累。

四、阅读理解(30%)包括课内古诗文默写、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五、习作(20%)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广,题型灵活多样,试卷贴近学生生活。在紧扣课本的基础上,既注重了基础知识又加大了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考察,与新课程理念紧密联系。

1、拼音(8%)

以考察学生对拼音、词语的掌握情况为主。其中第1题看拼音写词语训练中,字词基本是重点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并且在日常阅读中出现的几率也比较高,大部分考生在作答中都做到了正确答题,但是还有少部分同学拼音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在第一小题“五官端正”写成“舞宫瑞正”,“鸦雀无声”的“鸦”写成“鸭”,“叮嘱”的“嘱”都是错误率较高的词语。并且错误情况雷同惊人的相似,这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功的练习。在第2小题是对多音字的考察,大部分同学基本上掌握得比较牢固,正确率较高但从整个答题情况来看,学生读音正确率高,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比较牢。

2、字词(23%)

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字的读写,识记,理解能力,其中在第一小题查一查中“妆”字的结构和笔画,主要是“女”的书写,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正确书写,第二个考察“唾”的结构,可能是由于不能翻阅字典,加上学生的积累还比较薄弱,出错率也还是比较高,这些字都是课本中出现率比较高的字,希望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多多强调和指导,加强学生积累。

第三小题选词填空,主要考察相近词语的辨识,这个题目只要老师在平时老师在教学中多加强调和学生多读多背,凭语感还是基本都能做正确。第四小题主要考差学生联系句子理解重要字词的意思,这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是重中之重,学生通过多读多背还是大部分同学基本能做正确。第五小题和第六小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功识记和书写能力。大部分同学只要认真细心还是基本能够做正确。考察的是学生的细心程度。

3、句子(19%)

句子部分还是仅仅围绕大纲和课本来设置题目,比如连词成句,把字句、被字句、修改病句、修辞手法、课外积累等几大重要板块来设置题目。连词成句主要考察语感能力,语感的培养主要还是靠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背诵来提高,总体来说,这部分内容还是比较基础,只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稍微强调,学生基本能拿满分,因为没有什么特别难写的字,并且大部分学生都做到了。

4、课内、外阅读(30%)

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的积累与分析运用能力。题型在结构上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如第一题,默写古诗《咏柳》,古诗词可以说是每年的必考题型,也是小学积累的重要部分,由于这一题型老师在平时经常强化训练,应该是满分,但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比往年多了一步,翻译诗句,很多班古诗写得很好,但是翻译却不尽人意,以班级特征出现,这反映出我们 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严谨,围绕考试内容来教学,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诗意从二年级以后,就应该是学生日常应该重点掌握的一个内容,很多“老教师”投机取巧,造成学生失分严重,这对我们以后教学是一个提醒。第二大题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课内阅读积累和课外阅读理解的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内阅读部分选自《和时间赛跑》中的片段,主要检测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的吸收能力。所设置的几个题目可以说都是非常基础的。所有题目学生可以直接从短文中找到答案,但是学生答题,答题问题主要表现在不细心如其中有个题目“我常常做这样的游戏,这样的游戏指的是什么”,部分学生在作答时并不细心去找,导致漏点扣分。课外阅读相对要差一点,课外阅读主要考察学生的迁移能力,虽说是课外阅读,但是所设置的题目还是紧紧围绕大纲对三年级的要求来设置的。《家乡的银梨》主要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有的题目能直接从短文中找到答案,有部分题目则需要学生从短文中提炼关键字来作答,只要细心作答,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学生的实际答题情况也显不足,也显示学生阅读迁移能力还有欠缺,需要在以后的练习中提高。

5、习作(20%)

本次习作偏难,主要表现在题目切入点较小,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偏难。一个半命题作文“家乡的——”横线要求补充特产,很多学生不明白“特产”为何,大多数写景物,导致作文失分严重。第二个题目“一张照片的故事”学生基本没接触过课本以外的作文题目,基本很少有学生写这个题目。实际上只要学生善于发散思维,认真思考第二个题目可写内容还是比较丰富,但是很少有学生去尝试。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次考试,总的来说学生发挥得较好,但同时也让我们发现了不少存在的问题,今后我们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书写是中国汉字的灵魂,小学阶段要更加重视书写端正、规范、卷面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要更加重视字词教学,夯实语文基础,尤其是对后进生要加强基础练习,掌握好基础知识;

3、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用心检查;

4、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语感的训练,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5、要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引导个性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6、重视好词好句的积累,多看作文书,丰富语言材料,注重语文实践,提高作文水平;

7、习作教学要不拘泥于教材,三年级主要激发学生敢想、敢写,敢于展示自己想法,写什么、何种题材,不必拘泥于考试和教材,关键在于学生能写出差异化和个性化。

10.六年级语文九月统测试卷 篇十

一、基础知识(40分)

1、看拼音、写词语,并用“﹏”标明整体认读音节(10分)píng zhàng qián kūn bō lán zhuàn kuò()()()chuán zhù zhān yăn qí fēng guài shí()()()

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用“ ”画出(3分)

乘船(chãn chân)踩着(chǎi cǎi)广厦(xià shà)仿佛(fú fó)画卷(juǎn juǎn)歌曲(qū qŭ)

3、用下列汉字各组两个词语(5分)

()()()()()扭 绵 协 综 锤

()()()()()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说说带点字的意思(6分)

拔()而()拔:()峰()立 : .盛()()人 : 兴 国()()兴: 叶公()(): 掩耳()()掩:

5、选词填空(6分)

(1)“赏”字分别组三个词,再选择所组词语填空

赏()()()

a、今年暑假,爸爸带我去()了颐和园的美丽风光。b、小明的手工制作非常精致,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c、大家都在静静地()着这优美的音乐。(2)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只要„„就„„ 只有„„才„„ 既„„也„„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a、恐怕()画家()能画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b、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看不完,()看不厌。

c、()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6、下列句子变换个说法,但意思不能改变(5分)(1)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改为疑问句:

(2)老师说:“我今天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改为转述句:

(3)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引述句:

(4)每个人准备好的礼物都送给了相识和不相识的战友。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5)马老师发现了王明偷抄别人的作业这个秘密。缩句:

7、修改病句(2分)

(1)《林海》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2)范老师光荣地被评为“优秀教师”的称号。

8、仿写句子(3分)

校园真美丽啊!鲜花盛开、绿树成荫、草坪像绿毯。仿写:

二、阅读(30分)

1、根据原文填空(2分)兴安岭多么会()自已呀:青松(),白桦(),还穿着()。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桂林山水》一文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具体写出了漓江的水()、()、()的特点,写出了桂林的山()、()、()的特点。

3、墨写奔跑古诗《墨梅》并填空(4分)

墨 梅

本诗的作者是()代画家(),这是一首()诗,本诗表现了作者 的精神。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1分)

(一)野外的景色真美丽。蓝蓝的天空飘着一片片白云。山谷里,一条小溪慢慢地流着。不远处,有一片绿色的竹林,竹林边开放着一朵朵火红的野花。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直伸展到天的尽头,这里的空气清新宜人。

(1)用“﹏”画出本段的中心句(1分)

(2)第一句话与后面的句子之间是()关系(1分)(3)短文写了哪五种景物?(5分)

(二)东方之珠

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xù)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精彩表演的游客。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在尽情地嬉戏,它们忽而腾空跃起,忽而悠然落下。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口之一。摩天大楼鳞(lin)次栉(zhi)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lin lang)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着的灯光,像五颜色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腾不息。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cuŭi càn)的“东方之珠”。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闻名()繁荣()舒适()

2、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荒凉()狭窄()舒适()

3、短文采用了“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方式叙述部分依次介绍了、、等()方面的内容。(2分)

4、把短文分成三段,用“//”标出来。(3分)

5、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1分)

6、阅读短文,根据内容自己设计一个问题,并作答(2分)

问题:

答:

三、作 文:(30分)

他是一个 的校长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成400以上的记叙文;

上一篇:电商客服工作流程下一篇:精选关于大一军训心得体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