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新护士岗前培训

2024-09-08

急诊科新护士岗前培训(精选17篇)

1.急诊科新护士岗前培训 篇一

急诊科新入护士培训计划

1、培训目标

1、培养爱岗敬业,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护士的行为规范,良好的沟通技巧。

3、掌握各科室配置、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了解急诊科布局,4、抓好“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

5、掌握专科基本理论与技能,了解院前急救的工作流程,6、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手卫生,人人达标

2、培训方法

1、集中小讲课。

2、示范培训

3、临床实践中讨论交流互动形式

4、自学形式

5、早会提问形式

3、培训内容

1、基本理论:

1)各项护理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如交班制度、查对制度、抢救制度等。

2)科室相关制度及规定、各班职责,各班流程。

3)院前急救的工作流程。

2、专科知识:

1)各种急救药物的相关知识

2)心跳停搏病人的抢救流程

3)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

4)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流程

5)急腹症的急救流程

6)CO中毒病人的急救流程

7)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流程

4培训时间

培训12个月

5.培训计划

第1-3个月:理论培训:

(1)科室规章制度培训

1)各项护理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如交班制度、查对制度、抢救制度等、2)科室相关制度及规定、各班职责、各班流程

3)开展思想教育、学习护士条例、加强沟通技巧

4)感染知识培训:手卫生的学习

(2)专科知识培训

1)各种急救药物的相关知识

2)心跳停搏病人的急救流程

3)过敏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

4)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流程

5)急腹症的急救流程

6)CO中毒病人的急救流程

7)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流程

8)院前急救流程

第4-6月操作培训

1、熟悉急诊科常见抢救药物、仪器的放置、使用与管理。

2、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技能:如各种注射、静脉输液、吸氧、吸痰等

3、掌握专科的护理操作:如心肺复苏术,输液泵的操作、心电图机的操作、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洗胃机的操作。

4、熟悉急诊外伤急救技术:止血、固定、包扎、搬运等。

第7-9月: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加强专科知识培训:

1、掌握急诊科常用药物的给药方法、常用剂量、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2、掌握急诊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措施,结合实际工作交流护理心得,提高业务能力。如: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护理与流程、脑卒中的急救护理与流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致命性哮喘的急救与流程、癫痫大发作出路、消化道出血急救、高血压危象 10-12月 强化专科技能培训

1、强化培训心肺复苏,确保人人过关。

2、强化急诊科仪器使用技能培训如:心电图机、呼吸机、除颤监护仪、洗胃机等。

3、掌握车载仪器的操作规程、抢救药物及常见疾病的抢救程序等

4、熟练掌握外伤急救技术:止血、固定、包扎、搬运及多发伤的处理等。

六:考核方法及结果:

采用单项考核、多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笔试与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一方面考核新护士的业务能力,一方面了解带教效果。对培训者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专业素质几个方面的综合评价,通过个人鉴定、指导老师评价、医护人员反馈、病人及家属意见,确定培训者能否胜任急诊科工作。

备注:考核试卷科内统一保管

基本技能及专业技能如:各种注射、静脉输液、吸氧、吸痰术、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仪的操作、输液泵的操作、心电图机的操作、洗胃机的操作。

2.急诊科新护士岗前培训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急诊科的新护士120人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人, 所有护士的护龄低于3年, 均可坚持完成本次培训全部内容。观察组年龄20~28岁, 平均年龄 (23.73±1.32) 岁;工作年限6个月~3年, 平均工作年限 (1.76±0.65) 年;其中大专学历34人, 本科学历26人。对照组年龄20~28岁, 平均年龄 (23.41±1.29) 岁;工作年限6个月~3年, 平均工作年限 (1.81±0.68) 年;其中大专学历37人, 本科学历23人。两组护士在年龄、工作年限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教学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传统的教育模式, 以授课为基础, 护士长拟定培训计划, 定期对新护士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 总体采用的是先教后学的方法。

1.2.2 观察组。

采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进行培训。由护理部牵头, 护士长和主管护师共同依照德尔菲法制定急诊科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 该评价表主要包含了15项临床基本能力, 例如入院一般护理、健康教育、护患沟通、静脉置管护理、饮食护理、抢救护理、服药护理、压疮护理、鼻饲护理、出院护理以及急诊科的抢救护理等。将上述基本能力的培训与评估分为自我评估、带教管理与考核评价三个环节递进管理。自我评估主要看是否具有胜任急诊科护理工作的能力以及能否攻克急诊护理操作中的难点;带教管理则是由上级护士对新护士进行指导, 对每次的相应护理操作进行指导和点评;考核评价由护理部、护士长和主管护师组成考核小组进行考评。定期组织新护士开展培训, 依照急诊科护士培训大纲要求, 让新护士掌握急诊科常见疾病基础知识、医疗技术与新方法、急诊科抢救仪器的使用等, 提高新护士监护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护理科研能力。由带教老师根据护士具备的核心能力设计临床护理实践, 通过模拟技能训练合格后由带教老师指导参与急诊科的实际护理运用, 包括病历书写、查房、仪器操作、突发事件处理和护患沟通等。

1.3 观察指标

采用护理教育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评定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情况, 得分越高提示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强。设计理论知识问卷, 题型为选择题, 满分100分;技能考核采用本院自行制定的急救技能考核评定标准, 满分100分。记录两组护士的测评得分、带教期间离职情况和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n/%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采用护理教育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进行评价, 观察组新护士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均高于传统带教模式的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新护士考核测评得分、离职情况和带教老师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在理论评分、技能评分、离职率、带教老师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讨论

急诊科的临床护理工作同其他科室不尽相同, 需要面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各种复杂仪器的使用及各种繁琐的护理操作, 工作十分辛苦, 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 不能出现半点疏忽, 因此, 对于新入科的护士而言急诊护理是一个挑战。研究显示, 急诊科的护理人员离职率高, 流动性较大[4,5,6]。在开展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常存在以下问题:首先, 临床上护士人手的相对紧缺以及患者对护理技术水平需求的提高, 使资深护士的工作量不断增加, 因此对新护士的培训认识不足, 培训不严格且考核不到位, 无法反映规范化培训的真实水平;其次, 部分新护士由于刚步入工作岗位, 存在责任心不强、缺乏合作意识、盲目处理问题等情况, 而且对于急危重患者的观察抢救能力较差, 缺少和患者沟通的技巧, 与患者的需求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差距, 使患者产生不信任;此外, 新护士在进入急诊科后表现出缺乏通过评判性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缺乏经验, 往往被安排做一些基础性的护理工作, 考核时也只对基本技能与理论进行评定, 因此无法调动护士的思考判断能力。

我院在对急诊科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中采用了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 将培训的重点定位为“三基三严”[7], 在培训的过程中强化了新护士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基本的技能实践操作能力, 落实了临床护理基础培训, 关注护士的护理能力与素质培养。我院由护理部、急诊科护士长和主管护师共同制定了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 通过培训的应用管理, 对护士每一项基础护理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开展综合的评定, 将评价结果记录在评价表中, 然后由带教老师针对实际工作中的护理内容对新护士的护理现状进行评估, 评定其综合护理能力, 并借助阶段性考核督促新护士在短期内达到最基本要求。通过对新护士采用评价表的方法能够使其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大大提升, 不再为工作烦劳而抱怨, 而且带教老师可以对新护士独立完成护理操作一对一跟进强化指导, 让新护士在短期内得到较大的提高, 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新护士在实施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教学模式后, 在评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说明该教学模式可以锻炼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8]。在新护士考核中观察组新护士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新护士离职率低于对照组, 带教老师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应用在急诊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可以提高新护士临床护理操作能力和专业胜任度, 且能激发护士的求知欲望, 为日后临床护理工作与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在急诊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新招聘护士120人,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人,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法教学模式, 观察组在急诊科教学中应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 观察两组护士的培训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士理论评分为 (82.35±6.11) 分, 技能评分为 (93.25±2.54) 分, 离职率1.67%, 带教老师满意度96.67%,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应用在急诊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 不仅可以提高新护士的临床护理操作能力和专业胜任度, 且能激发新护士的求知欲望, 为日后临床护理工作与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急诊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

参考文献

[1]陈立萍, 潘玉梅, 李青荷, 等.PBL教学模式在重症医学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24) :2239-2241.

[2]徐翠荣, 李国宏, 任璐璐, 等.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4) :343-344.

[3]姜丽娟, 崔秋霞.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2) :281-282.

[4]曹敏, 陈岚.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 2011, 20 (6) :1016-1017.

[5]何娇, 刘义兰, 喻姣花, 等.综合性医院新护士扩招后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1) :86-88.

[6]叶绿.不同方法对护士岗前培训的效果对比[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5) :918-919.

[7]谭伟, 陈丽丽, 李玲梅.继续医学教育中“三基三严”制度的应用与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 2011, 9 (3) :52-54.

3.急诊科新护士岗前培训 篇三

【关键词】干部病房;新护士;岗前带教

干部病房以老年离退休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居多,离退休之前主要从事领导工作和脑力劳动,文化层次较高,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享受公费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由于健康状况的不断退化,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技术操作技能方面要求较高,所以一般选用年资较高、技能较好、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进入干部病房工作。近几年来,随着优质护理的开展,为配合医院发展及缓解护理人力紧张状况,护理部安排新毕业护士进入干部病房工作,为保障护理质量,规避护理工作的风险,我科对新毕业护士进行岗前带教培训,以便使他们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实现从新护士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从而胜任我科的临床护理工作。

1新毕业护士特点

由于新毕业护士缺乏护理经验,入科后常感到不知所措、茫然,以致不能很快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因此,岗前临床带教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干部病房特點

干部病房多为离退休老年患者,基础病多,病程长,康复慢,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患者及家属对生活护理及操作技能方面如静脉穿刺成功率要求较高。

3对带教老师的要求

选择有15年以上工作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主管护师职称者任带教老师。

4岗前带教方法

入科第一天介绍本科的工作性质、特点。介绍带教老师,由新护士与带教老师共同值班,采取一对一带教的方法。带教结束后,进行与本科专业知识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考试,考试成绩记录在册。

5带教内容

5.1职业道德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对新护士进行职业道德的培训,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提高自身素质,强化专业技能,学习沟通技巧,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5.2布局环境及规章制度参观我科的布局和环境,了解设施配置,明确仪器,药品的摆放位置。学习相关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各种护理应急预案等。加强对新毕业护士各项护理流程如出入院护理流程,专科流程,各班次工作流程的系统带教,使新护士对各项护理流程有清晰明确的认识。

5.3与老年患者沟通技巧的培训干部病房的患者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和长期生活在医院里,常常会感到孤独、失落,因此,他们更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关心,见面时,应主动打招呼,如:王老、张老,以示尊重,而不应直呼其名或床号。另外,由于老年人听觉、视觉功能逐渐衰退,交谈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沟通障碍,所以,在日常护理与操作过程中,应加强对新护士护患沟通相关知识的培训,掌握与老年人沟通技巧,操作前应告知患者目的,操作中询问患者感受,操作后交待注意事项,由带教教师或护士长询问患者,了解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新护士告知的效果,并将其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

5.4相关技能培训①对新毕业护士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制定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统一标准,进行讲授与演练,最后进行统一考试。如指导新护士为患者穿刺,由于老年患者血液粘稠度高,回血较慢,穿刺时,针头进入皮下后进针应缓慢,穿刺针已进入血管而不见回血,可轻压一下靠近穿刺针头处的输液管即可回血。②带教老师应重视护理文件的正确书写方法,加强新毕业护士护理文件书写培训,提高书写能力,指导单独书写完整的护理病历,对新护士书写的病历给予修改,提高其书写护理文件的质量。

5.5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让新上岗护士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会他们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教育-考核-反馈-再教育,培养和提高他们健康教育的能力[1]。

5.6加强法律与安全意识教育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2]为了培养新护士的法律意识,我们加强对新护士各种突发事件的护理应急预案的学习,详细讲解。提高其进入临床工作后在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训效果

通过临床带教,系统的学习服务理念,使新护士能够较快的掌握本科护理常规和专业技能,提高了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技巧,增强了患者对她们的信任,同时,也使新护士能够较快的更好的适应本科环境,得心应手的进行护理工作。

7体会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医院护理人员的培训已不仅限于基本技能的提高,还应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工作的宗旨、价值观和发展目标。[3]护理工作就是护士运用各项护理技能满足病人需求,为病人服务的过程。因此,根据新毕业护士和干部病房特点,对她们进行岗前带教培训,使新护士通过岗前培训提高,行为和标准得到统一,进入临床后能够尽快的适应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华英.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刘淑霞.护理安全问题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1)增刊:190.

4.急诊科护士培训计划(李丽组) 篇四

旨在为了帮助新进护士尽快实现从护生到普通护士、从普通护士到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转变,不断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更好的适应急诊护士的角色,胜任急诊抢救工作,具备急诊专科护士资质,特制定本计划。

一.培训目标

1,培养护士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慎独敬业精神

2、了解护患沟通技巧,为以后具有独立处置投诉的能力奠定基础

3、熟悉急诊科常见疾病的急救护理与流程

4、掌握急诊科常见药物的给药方法,常用剂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5、熟练了解急诊科各种仪器的操作流程

二.培训模式

本组实施责任制带教模式与专科理论和专科技能培训模式两者相结合,一对一带教,由组长负责主要带教任务,其余护士辅助,对新护士进行生活上的照顾和本专科疾病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通过NO2级以上护士的传、帮、带,使新护士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三.培训计划:

1、理论知识学习:利用闲暇时间面授六大重点病种理论知识。

2、专科技能培训:不定时培训专科技能操作。

3、参加一次120院前现场急救演练。

三.培训内容

理论培训

1、接诊台:如何做好急诊窗口服务形象

2、抢救室:六大重点病种的急救护理与流程

3、留观室:患者留观流程及其注意事项 操作培训

1、心肺复苏(单人)

2、静脉留置针

3、吸痰法

4、心电监护仪的操作

5、洗胃机的操作

6、心电图的操作

7、输液泵的使用

8、除颤仪的使用

9、呼吸机应用及保养

10、止血,包扎,搬运

培训时间

5.护士急诊室岗前培训见习心得体会 篇五

初见&初体验

岗前培训的临床见习阶段,我和我的小组被安排到急诊医学中心,度过为期8天的临床学习。急诊的工作是与时间赛跑、同死神作斗争,在命悬一线之际,急诊人张开双臂,护病患以周全。这里的护理人员无时无刻都处在“备战”状态,带教老师这样说: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急诊护士是护理行业的“排头兵”,必须训练有素,具备较强的应急反应能力,在短时间内对急危重症患者展开紧急处置。这里有全省规模最大的抢救室,设定床位20张。可是,在我进入抢救室的那一刻,心里默默数了数,竟然有36位重症患者,加床率居然高达80%——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老师说,这是“常态”!我心里直犯嘀咕:这么多的重症患者,护理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吗?带教老师看出了我的疑虑,微微一笑,嘱咐我说,你的学习任务就是用心观察急诊护理工作流程,答案自然就有了。

体会急诊工作

急诊每一天的工作是从医护集体早会开始的,主任和护士长会对晚夜间患者的救护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之后是医护以组别为单位,共同床边查房,确定新一天的医疗、护理干预方案。这天,在交接班过程中,“120”紧急转运来一位夹层动脉瘤破裂的中年女性患者。正在交接班的老师们立即启动应急反应系统,“两医两护”抢救团队瞬间组合。判断颈动脉搏动、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球囊面罩给氧、建立高级气道、建立静脉通路、下达口头医嘱、复述并执行医嘱、心电监护、心脏电除颤、动脉血气分析……抢救过程,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忙中有序,一气呵成。站在一旁的我,惊叹老师们高效的团队合作、佩服老师们娴熟的急救技术,抢救团队成员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仿佛是事先商量好的,那么默契又那么自然。教科书上描写的心肺复苏5个循环所用的时间为2分钟,我有幸亲眼目睹到这份激烈、精准与真实。可是,我的心中仍有疑惑,抢救团队是怎么做到如此紧密配合的呢?带教老师用简简单单的八个字解开了我的疑问:千锤百炼、精益求精。

护理程序的运用

6.急诊科新护士岗前培训 篇六

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资料整理回来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作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吧!

怀着自豪与激动的心情,我很荣幸地成为台州医院护理实习队伍中的一员,加入了白衣天使这一行列。对于护理工作这一方面在学校教育期间就有所了解。工作的繁重,超负荷的精神压力。让我们必须以十二分的精神来工作,以100

分的满足来上交这份生命的答卷。尤其是对我们这些毫无临床经验刚进入医院的实习生们来说就更加需要对上岗前的很多情况去熟悉去适应。幸运的是,台医专门安排了两天时间对我们进行岗前培训,这对我们这群刚接触临床的护生们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机会。

从7月11日至7月12日,我参加了这次由台州医院教研部组织的岗前培训。虽然它只有短短两天的时间,但从中学到的知识却是终身受益的。它不仅使我在短时间内了解到了医院的有关信息和服务技能,更重要的是向我传递了一种信息。即学习是进步的源泉,文化的根基,在护理这一岗位上我们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以真心,爱心,关心去换取病人的信任,从而减少医患之间的摩擦,提高护理质量。

首先,第一天是理论培训,它让我对医院文化,发展历史,办院宗旨,硬件设施,行为规范,服务理念及愿景都有了个深入了解。同时还认真听讲和熟悉令人医

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礼仪运用,护患沟通技巧,消毒隔离与职业防护等相关知识。而第二天的培训则以专业技能操作为主先是让我们观看了给氧,更换引流袋,口腔护理等六项操作的标准录像,然后去实验室听看老师亲自示教与讲解,并且给予我们充分操作练习时间,让我们熟悉和掌握了这六项基本技能,利于在临床的更好实践。

其次,这次培训也使我们的执业素质有了提高,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作为一名即将实习的护士,开始了与病人的直接接触,一定要脑勤、手勤、眼勤、口勤,要细心,有爱心、耐心、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的给予病人亲人般的官怀,时刻了解他们的需要,满足他们的需要,去帮助每一个患者。这不仅能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同时给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还能减少护理差错和医患纠纷。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

制度与规程规范了我们的行为,促进人员的治理,对《护士条列》《医疗事故条例》的相关学习,使我们曾强了法制观念。

这次培训虽然短暂,但从中所受到的启迪和教育对我以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如何成为一名令人尊敬的好护士是我奋斗的目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7.急诊科新护士岗前培训 篇七

1.1 专科护士概念

专科护士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CNS) 是在护理专业化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1], 指在某一特定护理专业领域, 具有熟练的护理技术和知识, 并完成了专科护士所要求的教育课程的学习, 经专门机构认定合格的护士.这些人才就是传统概念上的临床护理专家或现代意义上的专科护士雏形[2].

1.2 我国急诊专科护士资格认定

我国尚无统一的急诊专科护士资格认定标准, 据相关文献[3]可归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护士,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英语4级以上, 并从事急诊护理工作5年以上者 (本科学历者3年) ;学员经过3~6个月脱产理论和实践专业培训, 完成理论学习及临床实践的全部课程后, 理论、操作考试考核成绩合格, 论文 (综述) 和科研设计书答辩考核合格.

2 医护配合培训的必要性

可以形成有效的良性团队规范, 建立完善协调沟通准则.由于现阶段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 医护关系由以往的主导—从属关系转化为并列—互补关系, 通过医护配合训练可以加强医护之间沟通, 将医护人员整合在一个团队内进行管理, 可以协调员工的人际关系, 构建平等互助的团队氛围.

3 医护配合培训的方法

3.1 理论培训

加强医护双方应共同掌握的相关医学知识内容, 补充医生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护士的医疗专业知识, 培训内容要以医护共同遵守的应知应会内容为主, 逐步建立起跨专业的医护共同语言.具体包括:急救专业理论知识;急救仪器设备使用、维护;急救技能培训;协调组织;应急教育培训;医疗法律法规;核心制度如告知;护患沟通;医护沟通;查对制度等.[4]

3.2 模拟操作培训

3.2.1 模拟急救培训的优点

在实际抢救工作中, 在争分夺秒的抢救现场, 最需要的是急救护士的快速应对及抢救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与协调[5].医护配合进行模拟操作训练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急救核心能力[4].

3.2.2 制定模拟急救流程

急救流程是根据假设病例, 由急诊科医生、护士针对此病例共同制订, 并反复修订的救治预案.内容包括:心电血压血氧监护, 吸氧, 建立静脉通路, 急查心电图, 血糖, 血生化, 无创呼吸, 电除颤, 心肺复苏术, 气管插管术, 呼吸机辅助呼吸, 深静脉置管等技术操作, 和分工, 站位, 操作顺序, 省时节力等能力配合.急救流程确定后, 组织全体医护学习, 讨论与病例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模式分为:由一名医生与一名护士;由一名医生与两名护士;由多名医生与多名护士三种模式.强调医护之间, 护护之间的紧密配合.要有组织、有分工、有协作共同完成[5].

3.3 实际操作的配合培训

医护实际操作的配合培训是在护士熟练掌握急救程序和急救技能后, 医护小组全体参加进行监护和急诊室抢救.这使护士能系统、完整地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术的结合.抢救现场复杂、紧迫、艰险的情况能促使护士及时评估周围环境及威胁患者生命的危险因素, 快速预检, 迅速施救, 护士的急救意识和应急能力得到提高.所有流程按照职责严格分工, 各小组在一定时间内从场景模拟到实际抢救中反复进行演练, 不断归纳总结, 改进完善.

4 探讨

以往急救培训仅限护理专业内部的理论讲座, 不利于医护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不利于急救意识的建立和应急能力的培养, 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急救技能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医护配合培训能提高护士临床紧急救治综合能力, 通过演练培训, 可以帮助护士深入理解和巩固急危重症疾病的理论知识, 且演练时各项急救操作贯穿于整个抢救过程之中, 护士的操作技能更加熟练;护士在遇到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或病人病情突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能立即识别判断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有效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为抢救病人赢得宝贵时间[4].

摘要:对此问题的研究探讨是为适应急救医学的发展, 促进急诊急救护理专业化, 培养急诊专科护士急救核心能力, 构建平等互助的团队型救护模式, 使急诊专科护士在专业领域发挥带头人作用, 更好投身于护理实践中, 从而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专科护士,医护配合,方法

参考文献

[1]宋瑰琦, 房彤, 朱禧庆, 等.安徽省急救专科护士培训项目实践探索[J].护理研究, 2007, 21 (4) :1027-1029.

[2]刘家文医护配合培训在提高护士急救能力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9卷第23期41-42.

[3]高爱萍, 李璧如.运用仿真模拟急救演习提高护士急救能力[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15) :46-47.

[4]杨冬梅医护同组急救技术配合训练模式应用于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的探讨护理研究2010年9月第24卷第9期中旬版 (总第334期) 2421-2422.

8.急诊科新护士岗前培训 篇八

[关键词]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 阶段性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46-02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泌尿内科和透析室为同一科室,泌尿内科护士需到透析室进行轮转。2007~2011年由护理部分配至透析室的6名护士和泌尿内科轮转到透析室的7名护士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为期3个月的分阶段、有计划、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培训方法与形式

1.1 方法

在护士长领导下,选择主管护师,大专以上学历、在透析室工作6年以上的老护师进行带教。

1.2 形式

一对一带教:每个新护士由一位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以使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能力[1]。制定分阶段的培训计划,按计划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讲座,并定期放幻灯进行集中培训。

2 培训内容

2.1 入科教育

新护士入科后,护士长将新护士介绍给科室人员,熟悉科室情况,了解工作环境,进行入科教育。同时带领新护士熟悉透析室布局,讲解科室的特点及区域划分,让护士明白透析室是院内感染的重点部门,环境要求严格,并阅读新护士的培训计划,使其明确目标,同时,再次进行护理职业道德规范、敬业爱岗、爱心奉献及护理安全教育。

2.2 熟悉认知阶段

了解透析室工作流程,为期4周,在此阶段主要讲解无菌操作在透析室的重要性,让新进护士了解透析患者上下机操作步骤和要求,透析用水运转流程,透析机的消毒流程,在工作中不要急于动手操作,带教老师要耐心讲解各环节的原理,例如,血液循环管路要让其画出运行图,再动手实际操作,避免其机械模仿,使其灵活运用。带教老师并讲解各种应急预案,以提高新护士对危险因素的防范意识,增强在预防差错提高事故过程中主动作为能力,从而达到保障患者透析安全的目的[2]。

2.3 强化操作阶段

此阶段从带教第5周起,带教老师要重点培养护士的动手能力,先让其单独安装透析管路,启发鼓励新进护士让其多看多问多动手,跟班上岗,一对一进行带教,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尤其是训练其在中午上下两班病人交替时多操作,为期5周,起到强化作用。

2.4 自知阶段

此阶段为期3周,带教老师通过观察护士的能力,在对透析工作有了初步的认知后,进行反复强化,加强印象,使其熟练操作,对一般故障能够发现并排除,对透析病人参数的设置、病情观察、透析液的配制等操作能独立完成[3]。并用情景模拟的刺激式培训引导护士跳出局限性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以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发散性思维,对护理操作每个环节进行延伸思考,避免机械、死板的“克隆”操作模式,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工作时能灵活处置,从容应对。护士长在此期间对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指出,并不定期对专科理论知识进行提问,提高其专科知识水平。同时施以人性化管理,护士长要多与新护士进行沟通,了解其思想状态,关心她们的生活,帮助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其对前程充满信心。并培养良好的职业修养,传授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使之在面对各种压力时,调节情绪,增强自控能力。

3 考评考核

入科满3个月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内容包括:透析上下机操作、静脉置管病人的护理、复用透析器的操作、透析液的配制。专科理论知识考试:透析的基本原理透析用水的标准及监测、消毒剂的理化特性及储存及感染知识的考试。护士长给予打分,90分为合格,同时新护士要写出个人工作小结,内容包括在科室学到的知识、主要收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后努力的方向等。

4 结果

对透析室新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阶段性规范化培训,均能较系统掌握血液透析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有4名护士理论和操作考试均为100分,95~99分5名,90~94分4名;均写出了个人工作小结:认为阶段性规范化培训收获很大者占98.6%,。

5 讨论

5.1 传统临床带教法的局限性分析

由于透析室的工作性质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多变性,传统新护士入科带教是跟班形式,非一对一形式,使带教常出现随机性,尤其在上下机时,老护士忙于操作,无暇顾及新护士,导致新护士学习产生盲目性,理论学习更不系统,技术操作不规范。

5.2 规范化培训的作用与意义

护理队伍建设和护理培养是护理队伍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4]。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促使各医学专科更加系统化、专业化,血液透析在治疗终末期肾病中也得到广泛应用,透析病人增加迅速,故透析室新护士培训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病人透析质量和生存率。综合素质的规范化培训克服了传统临床带教法的局限性,并且按照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层次进行培训[5],使专科理论和操作更加规范,并且理论和操作考核后均有认真、详细的评讲,找出自身差距。加强安全和防护意识的教育,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安全制度等核心制度[6],同时进行慎独意识的培养,使其对爱岗敬业、爱心奉献有进一步的理解,大大提高其综合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伟平.小儿输液室新护士能力培训方法及体会[J].广西医学,2009,31(11):59.

[2] 张莉.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室护士培训中的运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89.

[3] 勾忠杰,李金林,贺钰,等.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中培养护士发散性思维的实践[J] . 护理学杂志,2011,26(9):14-16.

[4] 张军辉.浅谈非智力因素与护理队伍建设[J] . 护理研究,2009,23(5):12.

[5] 曹云风,曹晓燕.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系统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 护理研究,2007,21(7):1872.

[6] 吴兵.新时期临床护理风险的分析及对策[J] . 中国健康月刊,2010,29(10):113.

9.新护士岗前培训讲话 篇九

我院于1951、8成立,迄今已有60多年历史。随着医院改革的深入、大学教学园区的建成,以及医院异地新建工程的启动,医院无论从规模、人员、技术配备等都将有新的规划、新的定位,特别是双方合作建院举措的实施,为医院的发展壮大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我想,作为医院的一分子,特别是年轻护士首先要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和医院的发展目标始终是一致的。所以在大家上岗前给你们提几点要求,希望大家明确这一点,更好的适应医院发展的要求。

(1)遵章守纪,规范言行。从言行规范上要严格要求自己,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向好的目标看齐,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度的责任心。护理是一个服务性行业,因此,培养自己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服务态度是首要前提,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同样是一名好护士的必须具备的。有时表面的吃亏却使你得到更多。

(2)要善于学习。护理是一个学习型的职业,作为一名新护士,更要刻苦学习专业技术,从工作中、从同事中学,更要养成自学的好习惯,不但要学好“三基”知识,还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如各种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程序及身边一切值得你学习的人,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护士是一个实践性、晚熟性的职业,所谓熟能生巧,就是你必须多学多做才能使你的专业水平得到更大提高,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心应手,从容应对。

(3)要善于观察。善于观察是每位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努力培养的能力,当然,这一点必须建立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这也是预防医疗纠纷、及时解除病人于危险的一剂良药。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多、时间最长,病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体现疾病的变化。所以善于观察就可以为病人提供了第一时间的救治。

(4)要善于总结。护理属于经验科学,个人专业能力的成熟,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案例的积累。护士每天要完成许多烦琐和重复的工作,如何在紧张的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显得尤为重要。总结的周期可长可短,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主要是把平时的工作体会、经验教训积累起来,以达到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的目的,促进自己的业务能力大幅度的提高。

(5)要善于沟通。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者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同情与沟通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作为新时期的护士同样应该掌握沟通这门技术。护士沟通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和患者、家属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会换位思考,以真诚的态度、同情的语言进入角色,善于沟通是打开病人心扉的一把钥匙,是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需要和同行之间沟通,要取长补短,虚心学习同行的优点,用一颗感恩的心,和同事和睦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自己在愉快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潜能。

10.急诊科新护士岗前培训 篇十

(一)培训目标

通过上岗培训,使新护士了解我院护理队伍的基本概况,树立爱岗敬业、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护士行为规范,履行护士神圣的职责,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护理知识和技能,以良好的职业素质走向护理岗位。

(二)培训方式及时间

以老年资护士一对一带教方式进行,带教时间1个月,带教结束进行相关知识考试,考试合格予独立上班。

(三)培训内容

新护士在独立上岗前应熟悉并掌握如下内容:

一、护理规章制度及医疗安全系列教育:

1、护理工作制度

2、护理核心制度(重点掌握:医嘱执行制度、护理文件书写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急救药品、器材管理制度)

3、护士各班岗位职责

4、护理技术人员职责

5、护理质控各责任护士岗位职责

6、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及处理程序

7、护理应急预案

8、职业暴露的防范及处理程序

二、护理专业知识

以《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为指导

1、熟悉并掌握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2、掌握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如下操作为必掌握内容:

1、肌肉注射

2、皮内、皮下注射

3、静脉输液

4、各种需试敏药物的皮试液的配制

5、电动洗胃机的操作流程

6、电动吸引器的操作流程

7、吸氧的操作流程

8、导尿术、膀胱冲洗术

9、高压灭菌操作

三、熟悉本院环境、抢救器材、抢救药品、常用药品、物品的品种、摆放位置、维护等。

(四)考评标准

(1)相关知识:熟悉以上护理工作的相关职责制度,护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知识,巩固所学的护理理论知识,掌握所在科室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护理程序的理论知识。

(2)专业技能:掌握临床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掌握专科的各项操作技能,初步学会本院各种仪器的使用,了解工作流程,掌握各种护理文件书写,电脑录入医嘱等。

(3)能独立完成各班次工作

11.浅谈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篇十一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素质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水平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护理工作在搶救和诊治中处在重要位置。笔者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的急诊科护士应具备以下基本的业务素质:

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热爱本职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对待患者热情、耐心,以病人的利益为重,尊重和保护病人,为病人严守秘密,做到说话有分寸、适度、举止端庄、稳重,对护理事业具有坚定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对病人态度和蔼,诚恳,耐心,一视同仁。

2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急诊科是极易发生纠纷的地方,急诊病人发病急、病情重、心情急躁,医患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因此,作为急诊科的一名护士就要有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及适应能力,在急诊、急救工作中沉着、冷静,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不惊慌失措、稳准快捷地对患者进行救治。

3 掌握娴熟的操作技术

以往的许多经验告诉我们,要提高急诊科抢救质量,满足病人不断提高的服务要求,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急诊护理队伍,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所必需的[1] 。因此,护士一定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如静脉输液、吸氧、吸痰、导尿技术、灌肠技术、心肺复苏和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及各种穿刺技术的配合等。掌握在很多情况下要在医生未到达之前做出处理,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吸痰、止血等。

4 加强外语学习和计算机的应用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时代,为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的护理模式与方法,加强沟通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学好外语,还要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应用,使自己少走弯路,不失为明智之举。

5 加强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急诊工作繁忙辛苦,且风险性大,加之近几年医患关系紧张,因此,我们急诊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及查对制度,每一项抢救措施必须准确无误、及时,各种护理文书应及时、如实填写,切忌和杜绝法律纠纷,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升对护理不当因素后果的认识。

参考文献:

12.急诊科新护士岗前培训 篇十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我院急诊科工作的护士60名,其中女54名,男6名,年龄22~38岁,毕业于14所护理医学院校,均为大专或以上学历,在急诊科工作的时间至少一年。

1.2 调查方法

1.2.1 评价工具

将60名护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其对疼痛管理知识的认识。问卷取自美国护理杂志发表的医务人员对疼痛管理知识问答上的20个题目,陈素娟等[3]已对其进行翻译和回译,重测信度r=0.83。具体项目及正确答案见表1。表中项目1、2、3、6、8、11、12测定的是对疼痛评估的认识;项目7、10、14、16、20测定的是对疼痛治疗的态度;项目4、5、9、13、15、17、18、19测定的是止痛方法的认识。

1.2.2 问卷组织

问卷采取集中发放的形式,调查前说明目的,并指导回答方式。两组护士采取完全相同的调查问卷,在统一的时间、地点答题并收回。分别计算两组护士在3个统计方面的答对率,并比较答对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1.2.3 疼痛管理培训

组织医院麻醉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各外科科室护士长针对创伤性疼痛管理理念,构建创伤性疼痛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内容及方案。具体包括:创伤性疼痛的基础知识,如概念、病理生理、对患者的影响等;疼痛的评估方法,如视觉模拟评分法、脸谱法等;目前常用镇痛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副作用等;各种非药物性的镇痛方法,如改变体位、深呼吸、听音乐、按摩病变部位等;以及对待患者疼痛主诉的安抚方式和交流技巧等。安排具有规范化疼痛管理专业知识的麻醉医师及高年资护士作为授课教员,制定学习计划时间表,采取多媒体授课、操作演示、自由讨论等培训形式。培训对象为研究组内人员;对照组人员不参与。

1.2.4 培训后评估

经过为期14 d的培训后,两组人员再次接受问卷调查,内容和组织形式与培训前相同。收回问卷后再次分别计算两组人员在3个统计方面的答对率,比较其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计算对照组人员的重测可信率。分别安排两组人员在急诊值班,专门负责接诊有急诊清创指征的患者,并进行清创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重点观察伤情及严重程度相似的患者经由两组不同的护理人员处理后,疼痛的VAS评分情况、心理状况、镇痛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者有无统计学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分组根据Excel软件的RANDOM函数功能产生随机表,将入选对象分组;入选对象分组后在年龄、学历、以往是否接受过管理方面知识的培训、有无参与清创手术的经历,经过统计学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所有统计均经SPSS18.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处理完成。

2 结果

2.1 培训前两组护士疼痛管理知识掌握情况

在培训前,两组护士对疼痛管理的三个方面知识的答对率不高,均徘徊于30%左右,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培训后两组护士疼痛管理知识掌握情况

经过规范化疼痛管理培训后,研究组护士的答对率较培训前明显上升,正确率达60%以上;而对照组护士的答对率与培训前基本相当(重测可信率r=0.68,P<0.001),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镇痛效果及心理反应

由经过规范化疼痛管理培训的护士进行接诊、分管的患者,其在清创术后的VAS评分、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例数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5。

2.4 不良反应

两组护士分管患者中各有2例患者在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停药后症状消失;其余无明显不良反应。所有受试者均未见成瘾情况发生。

3 讨论

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疼痛不但会引发机体的应激反应,造成大量炎性介质异常释放,导致机体康复延迟,更会使患者出现惊恐、焦虑、压抑、紧张等不良情绪反应,导致患者对治疗和预后失去信心,极大地影响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产生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康复[4]。

进行规范化疼痛管理的教育培训,能明显改善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水平,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评分及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国外对创伤疼痛的研究已逐渐深入,强调对创伤患者的疼痛控制应贯穿整个救治过程,包括院前阶段、早期医院阶段(在急诊室的初步评估和处理)以及手术和术后康复阶段。研究表明[5],对急性疼痛的充分控制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创伤,目前国外疼痛教育已成为医学生和护理学生在校教育的课程之一,其中创伤疼痛作为急性疼痛的代表,也设立了专门的授课内容。这是因为教育培训能改变护士对待患者疼痛的态度,而态度是疼痛评估及管理的关键成分,护士对疼痛认知、评估及其控制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对疼痛的有效管理[6]。护士作为与患者最密切接触的专业人员,在疼痛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护士不相信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对疼痛评估不充分、疼痛评估工具使用不恰当、评估记录不完善,均将直接影响护士对患者疼痛的干预行为,最终导致疼痛控制不全。因此,必须对护士进行疼痛知识的规范化培训,提高其对疼痛管理的认识,改变不正确的疼痛态度与认知,从而让护士真正成为患者疼痛状态的主要评估者、止痛措施的具体落实者、其他专业人员的协作者、疼痛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指导者和权益的维护者。

摘要:目的:确定疼痛管理教育培训对护士创伤性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的影响。方法:将入选本研究的60名护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采用《疼痛管理知识调查表》评估其对疼痛管理知识的认知现状;构建创伤性疼痛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方案,对研究组护士进行培训,对照组护士不参与。2周后再次对两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安排其在急诊接诊伤情及严重程度相似的患者,评估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情况以及心理状况,并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疼痛规范化管理培训,研究组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士所分管患者清创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疼痛管理教育培训可促进急诊护士对创伤性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改变护理态度,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关键词:急诊,急性创伤,疼痛,疼痛管理,疼痛教育,护理

参考文献

[1]赵继军.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12(2):188.

[2]Simpson K,Kautzman L,Dodd S.The Effects of a Pain Management Education Program on the Knowledge Level and Attitudes of Clinical Staff[J].Pain Management Nursing,2002,3(3):87-93.

[3]陈素娟,冯金娥.本科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认知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09,16(6B):12-14.

[4]詹雪,王君慧,汪晖,等.疼痛教育对肺癌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24):14-15.

[5]Berben SA,Meijs TH.Pain prevalence and pain relief in trauma patients in the accid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J].Injury Int J Care Injured,2008,39:578-585.

13.医院新护士岗前培训工作计划 篇十三

一、培训目标:

为了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医院护理工作,全面掌握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职责、工作程序、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工作方法,紧急事件处理办法,专科护理等多项护理技能,有利于医院护理质量和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特制定岗前培训计划。

二、实施方法:

1、新护士培训计划分为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在护理部进行,依 据新护士个人情况,帮助熟悉医院环境,了解医院历史和现状及相关的法规、规章制度、职责、护士行为规范要求、熟悉基本护理技能操作规范等。

第二阶段:在所轮转的科室内进行,主要为专科知识培训。各相关护士长要详细列出转科期间期须了解、掌握的相关制度、操作标准、护理工作方法程序、培训内容及时间、考核方式均应有记录。

2、制订完善的护理工作标准是新护士培训效果的关键

护理工作制度、职责、操作标准、特殊及突发事件处理办法及护理工作技巧等项目均按护理部制定的统一护理质量标准逐项进行。

3、具体培训各相关科室护士长将培训计划及工作标准在新护士进科时向每位新护士讲解,使其了解培训目标、内容、工作标准及考核方式。由护士长详细介绍培训步骤,了解新护士的认知状态。讲解学习方法,介绍病房带教老师特点。减轻新护士的思想压力,提高学习效果。

4、规范化教学病房护士长、教学老师及病房均备有一套完整的新护士培训计划及护理工作标准,教学老师对照工作标准进行教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强调规范化的教与学。

5、培训方式采取科内、病房集中培训,病房专人带教、单独讲解及对照标准自学的方法相结合进行培训。

14.骨科新护士培训 篇十四

骨科护理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骨科病人病情复杂多变,骨科特有的专科性强,节奏快,风险高的性质,都对护士从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使新毕业的护士尽快打好扎实的专科理论和技能基础,增强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工作适应能力,我科配合护理部,对分配到科室的新毕业护士进行了规范化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方法及内容

护士长培训:①制定详细的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派高年资、有经验的护士进行一对一的代教指导。制定考核计划,内容均为骨科相关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知识,对每月的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要求新护士记笔记,并进行检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平时经常提问相关知识,培养其不断努力,不断学习,认真进取的精神。②科室环境及人员:首先对新分配来的护士给予热情接待,进行科室环境和人员的介绍,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消除陌生和恐惧感,进入新角色。③专业思想教育:主要内容包括骨科的发展及特色、骨科护士的基本要求,培养其高尚的道德观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教育其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④护理安全教育:向新护士介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相关的医疗规范,以增强法制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护患纠纷,要求其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注意保护自己。⑤礼仪教育:对其进行日常礼仪、电话礼仪、交接班规范等的讲解,并要求其将这些行为融入各项护理工作中。

带教老师培训:按照护士长的培训计划,对新护士进行全方位的培训。①岗位职责培训:新护士跟班,带教老师首先让她们熟悉办公室、治疗室、病房、换药室、等的环境,熟悉各类物品的放置、骨科常用器械的保养、各班职责、各种规章制度、护理技术操作、护理质量标准等,逐步适应护士角色的转变。护士长在第1周重点考核并掌握情况。②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由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逐步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对骨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如:轴线翻身法、换药术、褥疮护理、创伤的急救和监测技术、各种支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等也要掌握。③骨科理论知识培训:从日常的工作中,带教老师注意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讲解,对于骨科的基础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疾病护理常规及骨科护理中的术前术后指导,康复训练指导都要悉心传教。④沟通能力培训: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入院介绍、疾病知识、用药饮食,术前术后知识的指导,护理操作、特殊治疗、出院指导等环节,让新护士与病人交谈,向病人解释操作和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保健知识等,通过实际训练可提高与病人的交流能力,掌握心理沟通的技巧,并且增强新护士的信心,树立职业自豪感。

15.急诊科新护士岗前培训 篇十五

关键词:人文教育,门急诊,岗前培训,新职工

随着医疗执业日益法制化、规范化, 以及广大群众医疗需求不断增长, 医学不再局限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医学是具有人文科学性质的科学, 医学精神是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一体的精神[1]。在医学活动中既要弘扬科学精神, 又要弘扬人文精神;在医学实践中,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因此, 我们认为在医院新职工的入院门急诊岗前培训过程中, 在培养新职工科学素质的同时, 必须注重人文知识的灌输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才能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 才能让新职工顺利走上救死扶伤的岗位, 履行医务工作者这一神圣而崇高的职业。现将我院几年来新职工门急诊工作岗前培训做一总结。

1 医院新职工上岗前特点及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 我院新职工的学历呈逐步增高趋势, 但对医学的认识多限于书本、文字和图片, 临床实践不足, 对疾病的认识比较抽象, 缺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经验。新职工对新岗位难免充满好奇;同时, 自身的各种不足又让他们感到不知所措。他们渴望了解新环境, 希望被医院、科室、同事、患者和家属接纳认可, 尽快融入到新的集体中展示自己的才能。

近年来, 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又先后开设了一系列人文课程, 加大医学人文课程内容的知识学习。然而, 人文学科教育并不是开设几节课就能达到目的的。有调查发现:1998~2006年, 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社会人文课程设置数量显著增加, 但是学生对社会人文课程的满意率仅为31.5%, 并认为师资问题是当前本科护理教育社会人文课程设置中的主要问题。人文素质教育尚不完善以及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 突出了将人文教育融入医院新职工门急诊工作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2 医院门急诊工作的特点和重要性

门急诊工作岗前培训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重要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医院、和谐医患关系的今天, 门急诊是医院的一扇重要窗口, 是接纳患者的窗口, 是接受广大群众监督的窗口。与病房工作比较, 门急诊工作特点是, 医生独立接诊, 每日接诊患者数量大, 接诊每位患者时间相对较短。要求接诊医生在短时间内通过问诊、查体, 迅速明确患者就诊目的, 掌握病情特点, 做出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通过与患者简短交流, 给患者正确指导, 达成诊疗方案透明、医患双方意见一致。门急诊工作要求医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既要完成准确的临床判断, 依法执业, 又要增加自身亲和力, 赢得患者信任;既要运用各种医学知识, 又要懂得医学伦理学、心理学、哲学等社会科学知识;既要临床思路清晰敏捷, 又要注重礼仪, 语言举止得当。

3 门急诊工作岗前培训内容

3.1 充分认识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人文精神 (亦或称为人文关怀) 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切、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维护、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些西方发达国际的医疗事业较早地注意到人文关怀的理念和基本素质的培养。而在我国, 人文关怀问题只是近年来才成为一个普遍被关注的热点问题[2]。医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重要不同点在于它研究和作用的对象是人。医学实践远远不止限于将科学原理应用到特定的生物学异常上。因此, 绝不能做一个只懂得医疗技术、离开先进诊疗设备就寸步难行的“纯医生”, 不能只看到疾病表象, 看不到个人之生存、发展所依托的广阔而复杂的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关心人的本身, 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目标。此外, 新的生命伦理观认为生命的价值不仅是活着, 而是更加注重生命的质量。因此, 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加强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

在医学教育、医学实践中, 加强人文精神的宣传和教育, 教育广大医务人员, 使他们认识到一个真正杰出的医生, 不但有学术医术上的造诣, 而且要有睿智、广阔的人文视野, 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建立良好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 通过自己的言行行为使患者得到安慰,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引导现代医学朝着更科学、更富有人性的方向发展, 建立当代社会健康新秩序。

实施人文关怀救治在我国中医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经验, 中医上讲的“望、闻、问、切”不仅是诊治方法, 更是很好的人文关怀体现。今天虽然在医生与患者之间更多地参与了现代化的仪器设备, 但医生仍然可以通过医德、医素、医态, 以及通过聆听、交流甚至幽默等来表达自己的人文关怀。医患沟通学是医院新职工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素质教育课。沟通不仅是一门艺术, 更是一种能力, 一个实施人文关怀的医生必须具备这种能力。沟通一方面可以使医生很好地了解病情、了解患者, 同时也可以使患者了解医生, 相互信任, 建立较好的医患关系。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对疾病治疗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具体培训内容

3.3.1 医院门急诊的背景

门急诊量是医院医疗质量、服务水平、社会认可度、知名度的综合反映。从门急诊量这个层面可折射出一家大型综合医院的规模和医疗特色。重点学科 (例如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 的门急诊量在全院名列前茅, 是医院总门急诊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门急诊量与其他同级医院横向比较, 反映一家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学术地位。将门急诊量自身纵向比较, 反映一家医院工作量的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

3.3.2 相关法律法规

只有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执业, 才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重点培训与门急诊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急诊抢救工作的补充规定》、《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让新职工明确医院的一切医疗活动是在国家法律法规监控下进行的, 医院和科室制定的规章制度都是依据国家法律、条例、规范。作为医院的新成员有责任自觉学习、遵守并执行各项法律法规, 工作中才不会迷失方向。

3.3.3 门急诊工作制度

门急诊工作制度是医院落实国家、卫生部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 是医务人员顺利完成医疗工作的指南, 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保障。新职工只有详细了解门急诊工作制度, 工作中才能有的放矢。门急诊工作制度培训内容包括, 门诊医师职责、急诊医生准入制度、急诊医师职责、门 (急) 诊病历管理制度、门 (急) 诊病历书写制度、急诊留观病历书写制度、门 (急) 诊处方制度、门 (急) 诊麻醉精神药品工作职责、门急诊各种检查申请单的规定、门诊化验单管理规定、门急诊传染病报告及管理制度、门诊日志书写规定、开具《诊断证明书》制度、办理休假 (假条) 证明的规定、门 (急) 诊会诊、转科、住院及转院制度、医疗工作报告制度。

4门急诊工作岗前培训方式

4.1 授课方式

以讲解传授为主, 2学时, 全面系统, 图文并茂, 举例说明。培训内容装订成册, 每位新职工人手一册, 以便工作中借鉴。

4.2 实地带教方式

带领新职工参观门急诊临床科室及相关科室。由科室负责人介绍工作流程、特色、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

5 门急诊工作岗前培训效果

几年来, 我们认为岗前培训是新职工完成角色转化的必修课之一。通过岗前培训, 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将门急诊工作的内涵生动地展现在新职工面前, 给新职工办好一堂丰富的爱院爱岗教育课, 做到以院为荣, 以院为家, 增强职业自豪感, 勇于奉献精神。让新职工对新岗位由陌生到熟悉, 完成由一名医学生向一名称职的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转换。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发现接受过岗前培训的职工, 能够更加沉着冷静应对临床中的问题, 做到有章可循。医疗质量检查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接受过岗前培训的职工能够将本专业要求与医院规章制度较好地结合起来, 确保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6 小结

医学活动中的人文精神是以当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精神, 医学活动中的科学精神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逐渐成为医疗机构管理者的共识, 在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人们已经开始逐步地矫正了抽象发展观的疏漏, 人文关怀问题也开始从理论认识逐步成为医院发展中的自觉实践。几年来, 通过在我院新职工门急诊工作岗前培训过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文教育所取得的效果, 我们切实感到人文关怀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难就难在思想和理念上的转变。如何在新时期的不断发展中, 应对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 解决随时出现的各种矛盾, 是我们为之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金钟.关于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J].医学与哲学, 2003, 24 (12) :14-17.[1]ZHANG JZ.On the Humanistic Character of Medicine[J].Medicine and Philosophy, 2003, 24 (12) :14-17.Chinese

16.急诊科新护士岗前培训 篇十六

关键词:心理素质 护理技术 沟通技巧 进取精神 应变能力

急诊科,作为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急诊科具有患者集中,病情复杂多变,时间紧迫,突发事件多见,抢救患者频繁的特点。一但语言或行为不规范可直接影响患者周边的人群,不但给工作带来麻烦,同时给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急诊科护士不但要具备较高思想素质、应急能力、敏捷的思维和健康的体魄,同时还要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全面的理论知识及与患者之间沟通的能力,使服务周边出现和谐的氛围,在治疗护理上不但让患者放心,同时也让家属及亲属放心,只有这样才能把护理工作搞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护理计划,让领导放心,让社会认可。

一、优秀的心理素质

急诊科工作头绪繁杂,紧急情况多,病人的病情变化多端。例如,临床常遇见的心梗病人、服毒自杀病人、外伤大出血病人等都随时有生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急诊护士必须能够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到心中有数。对病人一边处置、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谈话,做好忙而不乱的抢救工作。一般出现急救病人,护士可能心理准备不足,对突发事件惊慌,不能坦然自如,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操作技术,影响到急救效果。这就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把紧张的抢救变得得心应手,稳固心理防线,這样有助于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同时在繁忙的抢救工作中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根据病人的特点掌握其心理变化,向病人说明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帮助病人自我放松,变病人被动救治为主动配合治疗。因此,急诊护士一定要具备一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乐观、开朗、稳定的处事情绪。

二、精湛的护理技术

急诊科护士在抢救中时刻处于应急状态,各项抢救操作都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应在危、急、重患者表现出勇敢、当机立断抢救,操作动作有条不紊,动作准确,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穿刺一针见血,妥当固定受伤肢体,使患者感受到护士对他们的重视、关心、体贴,以消除顾虑与不安情绪,增加治疗勇气。急躁情绪不稳定患者常常对护士发脾气,甚至拒绝治疗,护士还有被酗酒殴打的情况,此时护士要有宽阔的胸怀,除了保持沉默外,仍然要以亲切、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不放弃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如果遇到洗胃患者出现呛咳时,立即停止操作,给予吸氧、吸痰;遇到多处外伤患者,要给予及时止血包扎;遇到呼吸心跳骤停者要立即给予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保证抢救患者及时、到位,顺利完成工作。同时还要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工作。

三、良好的沟通技巧

急诊患者刚入院时,由于疾病的影响及环境的改变,会产生恐惧和不安,要有同情心和爱心,多给予患者安慰和理解,以礼貌和文明的姿态面对每一位就诊患者。与患者或其家属交谈,语言必须礼貌规范,注意语言形式的美感。语言是一种艺术,具有无穷的魅力,他是人与人间之间进行感情和信息交流的工具,作为一名称职的急诊科护士,不但有精湛的技术。广博的学识,还要熟悉、了解所接触的每位患者,给予恰当的语言交流,使患者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配合治疗与护理。

有的患者自悲、厌世,护士态度必须诚恳、和蔼、耐心,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冷淡、鄙视他们。为了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护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能影响患者心态,用行动取得患者信任,消除低落情绪及轻生念头,多使用美好的语言。每当抢救患者的时候,面对家属的询问,在工作繁忙的时刻我们依然要保持头脑冷静,讲明我们是救死扶伤者,只要患者有一线希望,就会竭尽全力,争分夺秒,以获得患者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四、好学的进取精神

作为一个急诊科护士,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国内的政策及一些法律法规知识,了解国际国内的一些形势动态,在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改进自己的服务态度和思想,真正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做患者之需。

同时,为了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还需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新的护理理念。急诊患者病情多变,仅从理论上学习是不够的,实践是最大的课堂,应理论联系实际,总结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多掌握边缘性学科知识,不忽视任何应急工作,在人命关天的重要岗位上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名真正的生命守护者,这也是所有急诊护士的职责。

继续教育工作是我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的途径,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集各专科急救护理知识、急救技术于一身,医院的管理者应重视护士培养经费的投入,让护士走出医院大门去进修、学习、交流或在院内享受培训,以帮助护理人员进行临床积累,开展更加适应临床,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继续教育活动,以提高急救护士技术水平。

五、冷静的应变能力

急诊科工作不仅没有规律,而且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作为一名急诊护士首先要忙而不乱,随机应变;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如酗酒、服毒自杀等有法律纠纷的急救工作。这就要求护士及时、准确的观察、记录病情。服毒病人的呕吐物或洗出胃内容物保存送检等。还如各种危险性操作,输血等,对病人机体损害也大。在严格操作规程的情况下,要求急诊护士向病人及家属作出解释,说明操作的必要性和危险性,争取他们的理解,并签名支持。这样既为抢救病人解除顾虑,同时也保护了自己。

17.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培训模式探讨 篇十七

【摘要】介绍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培训模式及方法,供从事手术室护理管理和护理培训的人员探讨及参考。

【关键词】手术室;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工作是确保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体现了护士自身价值和护理专业的科学性、严谨性,使护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系统的岗前培训有利于新护士更快地适应手术室环境,熟悉手术室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更好地投入工作为患者服务,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本文旨在介绍我科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培训模式,探讨新护士的培训方法。早期岗前培训模式

新护士入科后,即分配至各教员一对一跟班带教,无系统培训计划和课程。以往操作考核由教学组长负责,无评分标准。现行的岗前培训模式

2.1 确定分层管理理念 采用分层管理的理念,即护士长→副护士长→教学组长→专科组长,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2.2 制订培训计划 包括培训目标、时间、课程的设置、教员的选择及考核等。

2.2.1 选择教材 手术室护理涉及内容繁多、教科书中的内容分散[1],随着手术室器械仪器的快速更新、医疗水平的提高,手术室环境流程的改善,很多手术室专科技术书籍中的内容已落后。鉴于上海市护理学会对“手术室护士适任证书”的考核教材为2005年出版、周嫣主编的《实用手术室护理》,所以此次选择的教材与其一致。

2.2.2 培训时间 新护士入科后,利用每周六的休息时间集中培训,为期3个月。

2.2.3 培训课程的安排 刚毕业的护士工作热情高,一方面要保护其积极性,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以期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2];另一方面抓好基础培训,注重无菌观念、配合意识和慎独意识的培养。重点要求护士掌握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熟悉手术体位的安置,熟练配合各科常见的中、小型手术以及常见手术与麻醉的配合。所以,课程设置包括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及专科理论三部分。基础理论包括手术室规章制度、各工作人员职责、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整体护理等;操作技能包括刷手、穿无菌衣、铺无菌台、各种手术体位的安置、穿针等;仪器设备的培训包括手术床、无影灯、电刀等常用设备的使用。专科理论包括各手术组常见的手术配合及仪器设备。共分为六个专科组,即普外组、泌外组、脑外组、骨科组、腔镜组、心胸外科组。此外,还增加了素质教育的课程,邀请前辈讲述我院手术室发展史及手术室护士素质要求。共计 18次课程,33学时。

2.2.4 培训教员的选择 担任岗前培训的教员为工作8年以上的全科护士,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基本为各专科手术组的组长,组织及表达能力强。对教员的要求:担任理论授课的教员需准备教案,制作幻灯片,准备本次授课内容的试卷及答案一份,上课前一周交电子版至教学组长。担任操作示教的教员制定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上课前一周交电子版至教学组长。授课教员应明确授课内容和时间,重点突出,且做到理论充分联系实际工作。

2.2.5 培训方式 形式多样化,采取理论授课和操作示范、护士练习的方式;组织安排培训基地参观,学习各种设备器械的制作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2.6 考核方式 一周授课内容在次周组织考试,考核形式为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在培训期间,除单科考核外,还安排了中期考核、终末考核及操作竞赛活动。

2.3 反馈与评估 制定岗前培训调查表,内容包括:对岗前培训的课程安排,如组织形式、时间安排、授课内容,最佳课程及可以调整的课程内容,授课教员的评价等。

2.4 制定学分卡 培训期结束后,对每位护士在培训期间及试工期3个月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以了解新护士岗前培训的成效及试工期的综合表现,评定项目包括:出勤时间、参与岗前培训次数、培训考核成绩、手术配合笔记、护理质量考评六个方面,总计360分。260分为合格,260~220分,延长试工期,延期轮转,奖金相应下调,小于220分为差,实施末位淘汰制,300分为优秀,酌情奖励,奖金相应上调。培训结果

经过此次岗前培训的护士共计28人,所有护士理论与操作考核均达到合格标准。其中优秀为22人,占培训总数的78%。所有培训的护士均具备了独立的上岗能力。讨论

4.1 制订培训计划的必要性 随着护理队伍的不断壮大,护理操作流程的不断完善,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由教学组长负责,培训考核难度大,结果不是很理想,存在主观性、片面性。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培训课程,对新护士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4.2 培训时间的保证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分散工作多,集中训练机会少,护士又承担了大约26%的非护理专业工作[3],如:维护器械设备、打包、处理一次性物品等,培训时间难以保证。以往的培训时间弹性大和随机性强,学习一般采取上班之前或下班后进行,缺乏计划性和连续性。新的岗前培训模式采取每周六集中授课的方式,弥补了以上弊端,不仅时间上能得到保证,也便于管理者排班。

4.3 加强师资力量 严格对教员的选拔,教学组通过对教案及幻灯片的审核及试讲,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教案,把握好教学质量。对教员提出要求,如准备试卷及答案,既形成了岗前培训试题库,又减轻了教学组的工作量。教学内容要讲求实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一般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注意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讲课方法上要因人因地而异采用重复法、现场教学法、操作演示法、讨论法等[4];教员用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和成功经验来激发新护士的兴趣,指导年轻护士实践性学习,与新护士进行资源共享,增强沟通,提高培训质量。传统培训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以经验教学为主,师徒式带教,带教老师不固定,带教内容比较随机、散乱,缺乏系统性[5];且不同的培训教员存在差异和不规范等缺点;培训中只注重手术配合的实践,忽视理论知识的培养,手术相关知识缺乏。

4.4 培训方式及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提高了护士的学习兴趣及热情,避免了以往培训模式的单一和枯燥,使考核更加公平公正。我们岗前培训理论考试共计17次,操作考核2 次,竞赛3次。合适的培训方式能提高受训者的兴趣,达到教与学双赢的效果[6]。

4.5 建立反馈与评估表 通过反馈的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以后的岗前培训工作课程设置、时间安排等更合理。

4.6 建立学分卡 对护士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定,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培养了主人翁精神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培训中,始终贯穿素质培养,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较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等综合素质[7];多运用激励机制,善于发现护士的优点,及时表扬,对于缺点,也应及时指出、纠正,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快地提高业务水平[8]。

4.7 降低了管理难度 充分调动了组长的积极性,合理利用了现有的人力资源,锻炼了其能力,使手术室形成了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队伍。5 小结

新护士的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也是随着医学科学发展不断改进的教育工程[9]。手术室护理有特殊性,岗前适应期较长,新护士上岗一般需3个月左右[8]。这种岗前培训模式合理的利用了人力资源,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对护士进行了系统、规范、全面的培训,降低了管理难度,使培训效果更符合预期的管理目标。

上一篇:小学生寒假计划书下一篇:小学生快乐的国庆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