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的心得体会

2024-09-23

十八大以来的心得体会(11篇)

1.十八大以来的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十八大以来廉政新规定》心得

综合部 张汝全

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规定,尽快适应并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做到“公款姓公、公权为民”,从而远离“腐败危险区”,防止发生违法乱纪行为,公司再次为我们提供《十八大以来廉政新规定》一书,该书涵盖了厉行节约、公务接待、公款送礼、示范带头、干部监管等方面,大到楼堂馆所、公务用车,小到贺卡、烟花爆竹,将领导干部的吃、住、用、行等方面。

通过学习该书,结合自己的岗位和现实生活,我觉得诱惑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诱惑面前能否稳住心神、立住阵脚,是巨大考验。近期中纪委曝光的贪污腐败的官员很多,这些大小干部的先后“落马”,足以说明我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由于没有遵守廉洁从政的若干准则,走上了违纪违法甚至犯罪道路,这些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犯罪事实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在替他们惋惜的同时,自己也在深思反省,按照《新规定》逐条进行自查,发现自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是存在立场不稳,反腐倡廉意志不坚定,生活细节不重视,在引导示范带头、提倡厉行节约方面还需加强学习和改正。同时,在综合管理部后勤管理方面的经费方面把关还有再提升的空间。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自觉遵守《新规定》的各项规定,自觉给自己装上“防腐墙”,拉起“警戒线”,高擎道德旗帜,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彻底遏制不良欲望,坚守理性人生,把全部精力用到干实事、干正事上来。

2.十八大以来的心得体会 篇二

一个国家的文化想要繁荣和发展,就必须依赖于理论文化的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深刻认识当前条件下中国文化建设方面的特征,创新党的文化理论,丰富党的文化内涵,坚持十八大以来党的重要文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建设文化强国。

1 党的文化理论创新发展的主要体现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十八大提出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要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这是当前条件下各个阶层、各个种族、各个国家的多种思想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形势下,顺应时代发展所提出的重要理论。而十八大中所提出的“三个倡导”则更明确的体现出社会主义独有的价值体系,是体现出中国特色与民族特点的重要表现,也是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引领,为其未来的发展和应用打下了基础[1]。

1.2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程度,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在西方文化不断侵蚀下的当代中国,更应在重视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只有这样,才能牢固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如果一味崇洋而抛弃了中国自身传统文化的传承,无异于舍本逐末,将国家传承的脉搏割舍。在十八大中,所有领导人在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达成了共识,也推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脚步。

1.3 强调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在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方面,还要对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将其放在国家战略的层面加以发展。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从宏观角度看,我国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要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发展前提,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从民众思想、道德观念、文化基因等方面全面系统的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1.4 不断深化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

我国现阶段对文化领域的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各方面的矛盾层出不穷,为我国文化体制的改革带来很大程度的困难,但是,现阶段的文化体制改革也是我国全面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改革时,需要强调其与全面改革的同步性和统一性。在十八大报告中,将文化体制的改革列入到全面改革的六大任务中来,可见文化体制改革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将注意力放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方面,以加大国家对文化的发展动力。

1.5 努力打造适应国情的意识形态

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决定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意识形态也可以起到支配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党的发展和建设中,是否有一个适应国情、健康良好的意识形态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关系到党的健康发展,党的建设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是互为依存、休戚相关的。然而,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意识形态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这就要求我党在积极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严抓意识形态工作,将国家的管理权与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以开拓出新的发展局面。

2 党的文化理论创新发展的相关启示

2.1 要对党的文化理论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把握

要对当的文化理论有一个全面系统的应用,就要对其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这是党的文化理论创新发展的前提。在把握文化理论的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到文化理论在马克思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十八大以来,要求党和国家在继承传统优秀理论的同时,与时俱进的进行创新,只有在创新的前提下,文化理论才能平稳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便提出了中国梦这一创新性的文化理论,以适应当前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2]。

2.2 坚持党的文化理论才能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理论,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建设由中国特色的文化理论方面更加重视,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理论的建设更能充分有效的发挥其重要作用,在运用时,不仅必须要保证前进方向从始至终的正确,而且要切实有效的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特色的文化理论迸发出新的活力。

3 找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虽然我党十八大以来在文化理论创新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成果,但是,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我党要在发展和建设的同时,找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以便有目标、有计划的建设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工程,缩小理想中文化生活与现阶段发展状态的差距。

4 结论

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强调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断深化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努力打造适应国情的意识形态等五个方面具体阐释了党的文化理论创新发展的主要体现,并对党的文化理论创新发展的相关启示做出研究,最后强调了找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对我党未来对文化理论的发展建设有一个系统明确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金炳镐,熊坤新,张勇.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与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与时俱进[C]//“两个共同”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3.十八大以来的心得体会 篇三

摘 要:统一战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长久以来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各项事业胜利的重要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当前国家发展新情况、新形势,科学运用统一战线理论,对统一战线任务提出一系列新发展、新思路。阐述与理解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新发展、新思路对于我党当前部署统一战线工作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党的十八大;统一战线;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054-02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统一战线会议中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1]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系列统一战线工作新思路、新要求。中国共产党同时提出要积极汇聚力量,努力做好统战工作,让统一战线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发挥出巨大能量。

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是通过残酷的革命斗争实践后,逐渐发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的。为了让广大无产阶级不再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提出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理论。统一战线理论为广大无产阶级开展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思维,要实现全体无产阶级解放,必须与广大同盟军展开合作,只有如此才能完成其历史赋予的使命。同时,统一战线理论也强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注意把握独立性原则,即在组织上、思想上、政治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样才能实现其伟大目标。

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统战理论基础上,结合近代中国革命发展历程以及具体国情,形成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毛泽东同志曾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谈到:“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2]这就是著名的“法宝论”。毛泽东在分析了当时国内外的形势,以及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进行的革命斗争后,明确了当时革命的任务,积极主动地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团结当时其他阶级力量。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确定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中间力量,这些政策受到了全国上下有志人士的赞同,为后来政治协商民主制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策略所发挥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新中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完成了当时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任务。在涉及到其他党派、民族、宗教等事务方面,适时地运用统一战线理论,团结各界人士,鼓励他们建言献策,为巩固人民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统一战线工作也随着形势的改变发生着变化。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思想都立足于经济建设,客观上推动了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打破了一段时期以来统一战线工作的瓶颈,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持。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统一战线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统一战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基本问题。此后,统一战线工作更加具体化,专业化。

总之,追溯统一战线发展历史,不难看出,无产阶级实现自身发展需要在解放全人类的基础上实现,而实现这一使命必须要团结周围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人再一次将统一战线工作上升高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新发展、新思路。

二、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理论新发展、新思路

统一战线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经过实践考验的科学理论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于深化改革有了明确目标,同时赋予统一战线理论新的内涵,来指导改革发展,进一步为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努力。

(一)“法宝论”彰显统一战线新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统一战线工作,也一直沿用“法宝”一词来形容统一战线工作。毛泽东将统一战线归为中国共产党打败敌人的法宝之一,这是毛泽东对统一战线理论的一次伟大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以及胡锦涛同志关于统一战线理论基础上,提出“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3]。这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于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创新,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探索。“法宝论”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围绕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统一战线理论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同心说”体现统一战线新思路

“同心说”的提出不仅是我党对于过去长久以来政治生活总结,更是对未来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希冀。“这既是对对多党合作历史经验的新概括,也是对多年来‘同心实践的新概括,集中体现了多党合作的鲜明特质和价值追求”[4]。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各项事业的绝对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关系,要实现国家宏伟目标必须在党的领导、各民主党派的参与下进行。其次,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目标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目标与各民主党派目标一致。在未来发展中,各民主党派会更多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来。党的十八大报告里提出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的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让党外优秀人士担任国家领导职务,也清晰的表明中国共产党重视与党外人士合作,共建社会主义中国。

(三)“五大关系”和谐发展明确统一战线新任务

加强与各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形成有活力的政党关系,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积极的意义。习近平同志不断强调民族关系的重要性:“全党要牢记我们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6]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我们国家长期的稳定,同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要坚持对宗教工作的领导,要积极引导宗教工作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阶层人士不断涌现,团结这部分成长在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中的人士,对于促进社会主义事业有着深刻意义;加强与海内外同胞的关系,让海内外同胞共同参与到社会主义伟大建设当中来,推动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五大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对全社会资源的协调利用,也是有效发挥统一战线作用的关键。统一战线工作需要积极努力做好化解矛盾、协调各方面利益的工作,确保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加强创新统一战线工作方法

统一战线作为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的“法宝”,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中共中央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统一战线工作要紧紧围绕着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展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展开各种形式的合作与协商,引导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进来,广泛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同时要建立协商机制,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凝聚全社会力量,确保各类利益诉求能够在民主协商的前提下得到解决。

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原则,这也为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方向。统一战线的一致性就表现在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多元化的世界观、价值观展现在世人面前。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社会成员在价值观、生活方式等都显现出不同的需求,各阶层人士都在求同存异的道路上寻求着自身利益。新时期,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必须积极主动保证各阶层利益,在多元化的世界里不断扩大统一战线工作范围,确保统一战线工作顺利进行。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新发展、新思路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排除万难,坚定深化改革决心,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统一战线工作同样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共中央不仅在理论方面进行了创新,而且在实践方面也作出了努力。“法宝论”“同心说”等统一战线理论思想的创新进一步明确今后统一战线工作的方法。掌握统一战线理论内涵,了解统一战线工作方法对于我们提高统一战线工作水平、增强统一战线工作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所必须坚持的重要战略方法。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开始就重视与周围各民主党派、各阶层人士的团结合作,也正是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够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一直希望能够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维护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让这“五大关系”和谐发展,互利共赢。同时,统一战线工作是服务“四个全面”的重要方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些都是复杂而庞大的任务,做好这些就必须发挥好统一战线工作,最大限度的凝心聚力,让统一战线工作为“四个全面”的实现提供支持,不断开创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R].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0/c_11153 51358.htm.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5.

〔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张立新,陆博.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4.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问题 篇四

班级:11级注会4班

姓名:×××

学号:×××

官员腐败问题是党和人民群众一直以来重点关注的严重问题。去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对腐败危害认识进一步深化。十八大明确提出腐败对党造成的致命伤害,还提出腐败治理不好会导致亡党亡国,把反腐败放在整个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中加以考虑,更充分地认识到腐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而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持续掀起反腐风暴,一批问题官员纷纷落马。落马官员被微博举报、情妇反腐、“房”事腐败、小官大贪等各种方式反腐的事件层出不穷。但即使如此,当前中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的总体态势仍成效明显与问题突出并村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官员腐败的诱惑与陷阱

据新华网相关报道了解,导致官员腐败沦陷的诱惑的陷阱有美色诱惑和性贿赂、年节送礼送红包、提供免费出国旅游、送房送车或打折赠送、到企业、公司等兼职或给名誉职务、吃喝玩乐拉拢感情、不法利益共享被拉拢腐蚀、主动为家人亲戚等安插就业、提供上学、看病等便利、给亲属小恩小惠、某些不宜参加的活动或典礼等等。其中以美色诱惑和性贿赂居首。十八大以后第一个落马官员,重庆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就是被爆不雅视频被免职和立案调查。而李春城作为十八大后第一个落马的省部级官员,涉及大要案达到16起,引起外界震惊和强烈关注。更让人唏嘘不已的是这些落马官员大多为反腐排头兵,装廉政画皮边腐败边升官。总结起来,官员经不起诱惑的三种典型就是色、权、利。导致官员落马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心理失衡。心理失衡是官员走向质变的催化剂。一些官员看到另一些官员受贿贪污、吃喝嫖赌,连续多年没事,甚至边腐边升,于是学着干而步其后尘。而看到一批煤老板、房地产开发商、改制企业老板等几乎一夜暴富,一些官员便利用职权大肆谋取“井”外之“水”,等等。心理失衡导致官员在权、钱、色的诱惑面前,利用体制机制的漏洞铤而走险,迅速腐化堕落。总之,腐败归根结底是公权力的腐败,公权力腐败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掌握和行使公权力的各类主体的腐败。这些主体基本上都是权力在手的公职人员和与他们相关的人员。反腐倡廉建设的策略

党在十八大提出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策略:加强教育,构建文化:健全制度,加强监督:坚持原则,绝不妥协。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即思想上加强廉政教育,还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反腐工作中,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原则,绝不向腐败势力低头。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此外,更多官员和群众参与到反腐当中,为反腐增添新军力。不少倒下落马的腐败官员是因为其它官员的举报曝光,体制内官员参与反腐举报,具备一般民众无法拥有的优势。制内的人与官员经常在一起,他们更能掌握情况,更知道官员存在那些腐败行为,他们也懂得哪些环节更容易存在猫腻,从而有的放矢进行举报。体制内的人举报,也能起到榜样的作用,官员自己都敢于站出来举报,那么会有更多公民前赴后继,站出来跟贪官作斗争。像李春城的落马就是与现任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申勇的举报有关。另一面,在加强监督、舆论制约、制度约束和权力机关的相互制衡上,以人民直接和间接的监督迫使官员廉洁自律;以传播媒介形式的舆论迫使官员照章办事而不谋私利;以法律法规制度制约官员的权力运用,促成权力运作合理化;以权力机关的相互制衡和内部竞争优化官员队伍结构和个人行为,从而抑制贪欲,限制权力的滥用,防止以权谋私,根治腐败。

总之,要在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网,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等的作用,党风廉政建设要常抓不懈,教育好党政干部,中央巡视制度要更加频繁而有效,完善党政干部个人情况报告制度,尽快制定《反腐败法》等方面加强建设,以防止官员腐化堕落、违法犯罪。参考资料:中国政府网

李志红《惩治和预防官员腐败的几点措施》

5.党的十八大以来 篇五

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了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充满了正气、骨气、底气,极大地提振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精气神,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强调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鲜明主题。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这些重要观点,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为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

集中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朴实生动、情真意切,深入浅出、富有哲理,说的是老百姓的话,讲的是老百姓的事,特别解渴、特别接地气,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总书记实事求是的精神品格。

强调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一个核心内容和鲜明特色。关于想问题的立足点,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集中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品格

历史唯物主义是共产党人认识与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思想武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善于从历史的大视野考虑问题,从发展的大趋势分析问题,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纵深感,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芒。

总书记善于将历史经验有机地融入治国理政实践,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执政风格。他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品质

唯物辩证法是观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始终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贯穿了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等科学的思想方法,十分清醒、理性、透彻。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能非此即彼,要辩证地看问题。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明确主攻方向。总书记的这些方法论,体现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功底,构成了完整、科学的辩证思维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

6.十八大以来廉政新规定 篇六

一、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2年12月4日)

二、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中组发〔2013〕8号2013年2月19日)

三、中共中央纪委关于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的通知(中纪发〔2013〕3号2013年5月25日)

四、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31号2013年6月13日)

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中办发〔2013〕17号2013年7月14日)

六、中共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审计署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中宣发〔2013〕19号2013年8月13日)

七、中共中央纪委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中纪发〔2013〕7号2013年9月3日)

八、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286号2013年9月13日)

九、监察机关特邀监察员工作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令第32号2013年10月10日)

十、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中组发〔2013〕18号2013年10月19日)

十一、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中纪发〔2013〕8号2013年10月31日)

十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发〔2013〕13号2013年11月18日)

十三、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的通知(中纪发〔2013〕9号2013年11月21日)

十四、中共中央宣传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严格规范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严禁报刊违规发行的通知(中宣发〔2013〕31号2013年11月29日)

十五、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办发〔2013〕22号2013年12月1日)

十六、关于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组电明字〔2013〕25号2013年12月7日)

十七、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3〕23号2013年12月10日)

十八、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中发〔2013〕14号2013年12月20日)

十九、中共中央纪委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的通知(群组发〔2013〕31号2013年12月22日)

二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厅字〔2013〕19号2013年12月25日)二

十一、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523号2013年12月29日)二

十二、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531号2013年12月31日)二

十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发〔2014〕3号2014年1月14日)二

十四、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中办发〔2014〕22号2014年3月11日)二

十五、《关于进一步整治“会所中的歪风”的通知》(2014年5月)二

十六、《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2014年7月)二

十七、《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14年7月)

二十八、《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2014年7月)二

十九、《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面清理整治奢华浪费建设的通知》(2014年8月)

十、《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通知》(2014年9月)三

十一、《关于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指导意见》(2014年11月)

十二、《关于做好201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2014年12月)

7.十八大以来的心得体会 篇七

摘要: 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是我党监督自身,保证自身清正廉洁的一项重要制度。十年来,这项制度一直在巡视实践中不断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反腐力度空前加强,巡视制度不仅在制度框架、法律法规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展现出非常显著的成效,充分发挥出其监督作用。同时巡视制度也展现出巡视对象广、巡视人员、巡视地区和单位的不确定性以及查处速度快等新的特点。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进步;特点

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为加强自身监督,在借鉴我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基础上所建立的一种专门适用于党内的、自上而下的、制度化的巡查监督形式。[1]它是在1996年十四届中纪委六次全会提出来的,经过七年的酝酿和试行,于2003年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得以确立。虽然其已建立十年之久,但真正为人民所熟知却是在十八大以后。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制度的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本文将这两方面进行简单的梳理。

一、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制度建设取得的进步

第一,制度框架更加健全,监督主体、对象、内容、目标等要素都更加明确。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而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进一步做好制度设计。十八大后,中央针对以往巡视工作中监督内容题多面广、监督重点不够突出,职责定位不够准确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解决,提出了“一个中心、四个着力、一个目的”的中央巡视工作新方针,即巡视工作要紧紧围绕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这个中心;要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违反八项规定的问题,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突击提拔干部等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中央巡视组要善于发现问题,发挥震慑力,遏制腐败蔓延势头。[2]这就更加明确了监督的内容和目的,为巡视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还加强了巡视队伍建设,创建了巡视组组长库,一次一授权,既明确职责权限,又增强了巡视人员的不确定性,保证了巡视制度的机动性。

第二,相关法律法规得到进一步健全,制度运行程序更加规范化、透明化。十八大后,中央一方面加紧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另一方面又先后制定并实行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巡视工作的意见》、《中央巡视工作2013-2017年规划》等法规条例,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将巡视制度的各个具体方面固定下来。同时,从巡视前的准备到巡视中的了解再到巡视后的汇报、反馈和督办都是在阳光下运行的,体现出巡视工作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第三,巡视成果显著,制度成效得以验证。制度成效是检验一项制度好坏的根本标准。十八大至今,中央巡视组已完成了三轮巡视,巡视范围几乎覆盖全国,查处省部级官员就达到32人之多,省部级以下官员更是多达上千人,展现出的反腐力度前所未有,在全國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量,这已充分证明我国的巡视制度是一项卓有成效的制度。

二、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制度展现出的特点分析

第一,巡视对象广。十八大前,中央巡视组的巡视对象主要限制于省级以上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十八大后,巡视组在重点监督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一把手”及其工作人员的同时,将监督的对象延至市县、军队、企事业单位,实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全覆盖。

第二,巡视人员、巡视地区和单位的不确定性。十八大前,巡视人员基本上都是退居一线、未满七十岁的省部级官员,巡视组组长相对比较固定,每次巡视的地区和单位也比较固定,这样虽然有利于巡视组长期掌握和监督某一地区或单位的情况,但也导致巡视人员与巡视对象的不正当关系。十八大后,中央力求突破创新,建立巡视组组长库,实行组长轮换制,每巡视一次,组长就变换一次。同时打破巡视地区固定制,被巡视地区和单位都是随机安排。这样既及时补充了巡视人员的新鲜血液,又从根本上防止和切断了巡视人员与巡视对象的不正当关系。

第三,查处速度快。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央惩处不法人员的速度愈来愈快。“无论是在职官员被查毫无预兆,还是他们公布的时间越来越快,都能够充分地印证这个快字,最重要的是调查到免职,一般只有2到5天。”[3]这么快的速度充分表明中央反腐的坚强决心和对腐败人员的零容忍。

第四,揪腐形成网状格局。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4]也就是说,腐败背后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纠葛,这就导致了一只“大老虎”背后庇护着一群“苍蝇”,一群“苍蝇”上面抱着一只“大老虎”。与之相适应,只要揪出一只“大老虎”,必然连带出一群“苍蝇”。揪出一只“苍蝇”,由点到面,最后必然揪出“大老虎”。这种由下到上、点面呼应的网状格局已经形成。

总之,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建设取得的成绩是不言而喻的,展现出的许多新特点不仅表明中央反腐的坚强决心,也给人民留下美好的期待。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在实践中加强和发展巡视工作,我国的巡视制度必将得到更完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月霞.我国党内巡视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博士论文,2008:15

[2]刘燃.中央巡视工作新方针及其实践导向[EB/OL].求是理论网.http://www.qstheory.cn/zxdk/2014/201405/201402/t20140226_324965.htm,2014-3-1

[3]王宁.中纪委半年打“虎”记:高官被查毫无征兆[EB/OL].腾讯网.http://news.qq.com/a/20140702/008274_all.htm,2014-7-2

8.十八大以来重要名词解释 篇八

1.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中国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5.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201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

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中央领导人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在把“新常态”作为执政新理念关键词提出6个月后,习近平2014年11月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7.“党的规矩”:党的规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8.从严治党八项要求: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强,一是落实从严治党责任;二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四是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五是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六是严明党的纪律;七是发挥人民监督作用;八是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

9.“两个责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

10.“三大问题”: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11.“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12.“四个着力,六大纪律”:

四个着力”就是着力发现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存在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拉帮结派等问题。着力发现违反廉洁纪律,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问题。着力发现违反组织纪律,违规用人、拉票贿选、买官卖官,以及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严重不团结等问题。着力发现违反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搞“四风”等问题。

“六大纪律”是指党的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和生活纪律。

13.“三转”: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

14.“一案双查”:严格执行问责机制,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倒查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包括党委和纪委的责任。

15.创新驱动:指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带来的效益来实现集约的增长方式,用技术变革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创新驱动的本质是指依靠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6.四大危险 四大考验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17.反四风:一是形式主义,群众反映最突出的是追求形式、不重实效,图虚名、务虚功、工作不抓落实。二是官僚主义,群众最不满意的是办事推诿扯皮多,效率低下,不作为、不负责任。三是享乐主义,基层和群众反映最多的是一些领导干部安于现状、贪图安逸,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四是奢靡之风,主要是条件好了,许多方面做过头,大手大脚、铺张浪费。

18.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9.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0.八项规定 :(1)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2)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3)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4)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

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5)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6)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7)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8)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21.“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2.两个同步 两个倍增 :两个同步,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和经济增长同步,另一个就是劳动者报酬要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两个倍增,一个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倍增,另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

23.“七个有之”:任人唯亲,排斥异己者有之;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者有之;收买人心,拉动选票者有之;封官许愿,弹冠相庆者有之;匿名诬告,制造谣言者有之;自行其是,阳奉阴违者有之;尾大不掉,妄议中央者有之。

24.“五个比如”: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口无遮拦、乱评妄议;自由散漫、目无组织;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说情拉票、跑风漏气。

25.“五个必须”:一是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

从党中央指挥,不得阳奉阴违、自行其是,不得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说三道四,不得公开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二是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要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团结大多数,不得以人划线,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别活动。三是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不能先斩后奏。四是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跟组织讨价还价,不得违背组织决定,遇到问题要找组织、依靠组织,不得欺骗组织、对抗组织。五是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不得纵容他们影响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干预日常工作运行,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26.“五个绝不允许”: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提出,决不允许在群众中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决不允许发表同中央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决不允许对中央的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决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决不允许传播政治谣言。

27.“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

28.“三公消费”: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臵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即俗称的公车、公款吃喝、公费旅游。

29.“四个服从”: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

央委员会。

30.三严三实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严以修身: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严以用权: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31.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32.两个“一百年目标”: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3.四中全会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六个基本要求:(执公职 拳手脸)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

34.“三型”政党: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

35.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36.十八大“八个必须坚持”:一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二是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三是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四是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五是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六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七是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八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37.十八大报告四化同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39.十八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4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个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5个体系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4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6大任务 :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43.两个“翻一番”: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44.一条主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5.两个坚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6.四自能力: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五个建设

47.全面奔小康的目标是五个建设,即五位一体:

第一、在经济建设上,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在政治建设上,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第三、在文化建设上,要掀起新的高潮,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在社会建设上,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第五、在生态建设上,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48.四个“更加自觉”:一是‚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二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三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

要求‛; 四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49.三个“没有变”:(1)我国仍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3)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9.浅谈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意义 篇九

摘要:建党以来,我们党一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自己的原则立场和重要任务。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意义是树立良好的革命政权形象,用以防止腐化,密切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党的优良作风,增强民众对党的信任。关键词:反腐倡廉 党风廉政 从严治党

十八大以来,全国已共有55名省部级以上高官落马。铁腕反腐、涤荡“四风”,是中共十八大以来赢得民心的一大政绩。这已成为国内外各界的共识。反腐败正在不断打破“禁区”和“惯例”。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反腐力度,预示着中共反腐正进入“新常态”。在被查处的55名高官中,副国级以上共3人,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共7人,中纪委委员1人。中央部门和国家机关等共计12人,军队系统2人,央企高管共5人。地方的“大老虎”来自全国19个省份,其中,山西为“重灾区”,累计7名“老虎”落网;其次为江西和四川,分别有3人;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海南、云南、内蒙古等7省份各有2人;其余9省份均为1人。目前仅北京、上海、山东、吉林、河北、浙江、福建、甘肃、宁夏、西藏、新疆、黑龙江等12省份未出现省部级以上高官落马。2014年10月11日中央纪委公布的江苏原省委常委、原秘书长赵少麟退居二线8年后被查,以及首位落马的高校正部级官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何家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的消息。由于笔者地处广东东莞高校,所以上述55人中的万庆良就可以作为案例进行讲授,因为他是目前落马的省部级官员中唯一一位广东省高官。2014年10月9日,广东原省委常委、原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另外,广东省2013反腐成绩骄人:共38名厅级干部、421名处级干部和4132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被查处“;三公”经费也下降明显: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经费同比下降13.2%,公务接待经费同比下降14.6%,出国(境)经费同比下降25.4%。彰显广东省内反腐败成果的案例很多,较为突出的有2014年7月11日,原广州副市长、增城市委书记曹鉴燎被开除党籍和公职;2014年9月5日,原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国英被开除党 籍和公职等。这些反腐成果大快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适时修订,具有要求严格、高度聚焦、衔接紧密的鲜明特征,“制度笼子”深深刻上了时代的烙印。责任追究这道难题被破解,监督执纪采用很多新举措,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有新发展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就,“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公职人员底线意识明显增强,健康监督文化氛围开始形成,当党风政风带民风加速提纯。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说:“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聚焦监督者执纪问责,深化标本兼治,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法规制度,强化党内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反腐倡廉亦称“惩腐倡廉”。即反对腐败,倡导廉政,是廉政建设的基本内容,思想道德建设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防止权钱交易,提倡廉洁自律,建立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要廉政就必须反腐,而反腐才能廉政,古今中西概莫能外。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反腐倡廉”,尤其在经济体制转换的改革开放的时期,更是把“反腐倡廉”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行动纲领。

当前,腐败现象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存在,一些社会文化促进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必须从思想上警醒起来,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硬,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我国当前党内腐败呈现出的特点主要有:第一,腐败的群体性特征明显,涉案人员众多,并且他们在政治上丧失党性原则,形成了具有紧密人身依附性质的关系网,同时在经济上互 相利用,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第二,“一把手”腐败非常突出,党政“一把手”的腐败行为又导致其下属各个部门负责人的违纪违法。第三,“外向型”腐败日趋明显,都形成了国内犯罪,国外洗钱的链条。第四,资本积累型腐败日益显露,腐败分子已经不满足于一般生活上的富有和享乐,违纪违法的目的从追求消费享乐型向资本及类型转化。第五,腐败的规范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我国的腐败已经进入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均衡时期,出现了笑廉不笑贪的社会风气。

反腐倡廉建设是我们党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始终抓好的头等大事、头等政治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全党同志特别是党员干部,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

首先,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强党风廉正建设工作的要求,开展现实工作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深入党风廉正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开展党风廉正建设,要按照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全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通过做好党风廉正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促进我们党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坚持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心群众的血肉广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蓬勃朝气。深入开展党风廉正建议和反腐败工作,必须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要务来进行。

再者,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全党动手。各级党委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有全面领导责任。要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好纪检、监察、司法、审计等机关和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工作,关心爱护纪检监察干部。特别要注意保护那些党性强、敢于坚持原则的同志,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履行职责能力 和水平,更好发挥监督检查作用。

还有,党中央要建立健全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机制。第一点,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的宣传教育机制,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强化公众廉政理念,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反腐败信心,增强主动参与反腐工作的积极性;第二点,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的组织引导机制,增强群众参与的有序性要进一步加强群众参与的组织引导,扩大群众有组织参与面。除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民主党派人士、相关专家中聘请廉政监督员外,还应针对不同的监督事项,聘请一些直接从事特定工作的一线人员、普通群众,积极参与到反腐倡廉工作中;第三点,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的保障激励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要进一步完善落实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听证、决策责任追究等民主决策制度,完善干部民主选拔任用、重大事项倾听群众意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民主监督制度,深化信息公开制度,尊重群众的知情权,接受群众监督。

10.十八大以来的心得体会 篇十

关键词:生态发展生态选择生态社会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全党全民族的一次重要会议,报告中用45处字眼强调了“生态发展”的思想,是党的绿色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十八大以来新的发展阶段,“生态选择”应该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始终,并成为当前社会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

生态环境在概念上不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而生态环境则指建立在一定的依依相存的生态关系上的系统整体,强调的是系统性,整体性。换言之,某个生态部分被破坏就意味着生态环境整体的破坏。所以说,生态社会是一个全面协调和谐的社会,这与全面的和谐的小康社会是不谋而合的,生态社会是整个社会有机体内部的和谐秩序的表现。

一、全面“生态”观在党的发展思想中的“一脉相承”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十六大在“两个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则直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而党的十八大将其写进了党章,明确了其战略地位。

二、“生态社会”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里的生态不应仅仅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去理解,而且应理解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党的建设与发展和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根本性指导思想。在这个意义上,生态就是科学发展。

为回应十八大以来新的时代命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那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技术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的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进行生态技术、方法的创新。生态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要求系统的各部门之间要协调发展,也不仅是城乡发展,城市与人和谐发展的问题。我国积极在国际区间内寻求区域合作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合作,以促进绿色增长和绿色世界的建设与进步,这就要求建设、绿色开放、共享的生态发展系统,在多渠道、多边积极开展环境技术方面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并做好普法宣传与公众意识的提升,与全世界人民共同应对生态问题。

事实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用生态思想统领党的建设与领导,就能保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领导和科学执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优化党的建设理论和决策,并更大程度实现党员干部队伍的优化配置和纯洁性建设。“生态社会”也因此将是一个涵盖和党和国家的生活方方面面的社会。

三、生态选择,全面小康社会宏伟进程中的正确抉择

坚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建设有序和谐的自然系统;四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生态文明机制。”不难看出,生态发展是解决当前中国发展道路上诸多问题的根本思路。作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本身就包含着生态发展的思想。在小康社会建设中,资源极大浪费与缺乏,环境的恶化与不断破坏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做出争取的选择。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小康社会道路上的重要一环,农村问题也是解决全国性问题的关键。深刻看来,解决好农村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才是实现农民群众增产增收的根本途径。目前,农村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并不同步,相对来说,农村是工业化负面的一片净土。以最小的生态代价实现最大的农业利益是现在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最为重要的课题。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大约5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一批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力争到下个世纪中叶,使全国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适宜绿化的土地植树种草,“三化”草地基本得到恢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中华大地山川秀美。”

从目前来看,距离这个总体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国家非常广泛地建设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并尽可能地退耕还林,但是土地荒漠化仍呈非常明显扩大趋势。其次,城市扩建与周边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焦点是土地问题。其他如城市内涝问题特别突出,尤其在今年。但是依然有可喜的变化,城市绿化种植面积的数据是上升的,人们的生态意识也有所增强。

四、“美丽中国”目标如何实现——十八大以来生态社会建设的途径与方式

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当前生态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新一任总书记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的家园。他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当前的生态文明和生态社会的建设,应该进一步延续和发展十八大报告给出来的思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除此之外,我们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发展思路:

首先,坚持城乡协调、绿色发展。党在各个时期给出了不同阶段的生态文明与生态社会建设的方法与途径。十八大之前的胡锦涛同志所领导的党中央集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强调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着眼点主要还是经济方面,因此,发展的对象主要还是城市。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高度,上海、广州等城市都进入了巨型城市的行列,新兴城市也在不断建设与发展当中。但生态文明与生态社会建设,必须强调城市的绿色发展,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因为在本质上城市是农村生活功能的放大与程度的加深,城市本身也是自然系统的一个部分。正如习近平所指出,城市的发展必须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新农村建设也要尽可能地在保留原有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不能照搬旧的城市建设方案,要注意保持乡村生活特点,在此前提下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寻找、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由政府提供生态产品,将生态环境纳入基本公共产品范畴。近两年出现的大面积雾霾天气以及城市内涝,导致城市居民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极其不满。客观上讲,城乡空气质量、水源质量等这些基本的环境质量,都是政府应该对居民进行提供并保证安全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当前各种社会生态文明的社会生态问题的出现,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理应纳入但并没有将其纳入基本公共产品范畴。对地方政府而言,良好的社会生态是其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必须把生态基本产品保障和提供纳入其财政支持、扶助的考量因素。习近平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11.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的新进展 篇十一

每日头条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作者:魏礼群(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治理取得重大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习近平同志提出社会治理新思想,大力度推进社会治理新实践,多方面开拓社会治理新境界。

一、5年来社会治理的新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5年,面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和政治远见卓识,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宝库中的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其中,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系列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近5年来中国社会治理领域最为重要的创新性进展与创新性成果。我们初步学习和研究认为,习近平同志社会治理思想十分丰富,突出体现在以下10个方面:

(一)人民中心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同志社会治理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社会治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服务和治理。社会治理要以人为本,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习近平同志的“人民中心论”,其核心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一切接受人民检验。这样的“人民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这一重大科学论断的继承和发展。

(二)民生为本论。以民生为本,是习近平同志社会治理思想的本质体现。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要积极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民生问题,不断打牢和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习近平同志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这是充满唯物辩证法的重大思想观点。

(三)公平正义论。促进公平正义,是习近平同志社会治理思想的核心要义。一是强调健全社会公平保障制度。要实现规则公平,规则面前一视同仁;实现机会公平,机会面前人人相同;实现权利公平,公民基本权利一律平等。二是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既要把“蛋糕”做大,也要把“蛋糕”分好。要避免两极分化,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让所有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三是强调建立共建共享社会。共享社会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全面共享发展成果、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四是强调问题导向。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真正让全体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社会公平正义。

(四)法德共治论。法治和德治并举,是习近平同志社会治理思想的重要支柱。他强调:“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保障、服务和促进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是全社会一致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五)体制创新论。创新体制机制,是习近平同志社会治理思想的显著标志。他深刻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一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二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我们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三是创新社会治理机制。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社会利益协调机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保证社会治理的常态化、长效化、社会化、智能化。

(六)不忘本来论。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是习近平同志社会治理思想的鲜明特色。他深刻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魂魄,我们必须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习近平同志特别注重家庭建设,他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最为深厚雄浑的力量。

(七)群众工作论。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是习近平同志社会治理思想的基本要义。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他强调:“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群众工作的重要形式,也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治理中加强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

(八)基层重心论。注重基层建设,是习近平同志社会治理思想的突出风格。他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高度重视,表明习近平同志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为民情怀。

(九)总体安全论。树立总体安全观,是习近平同志社会治理思想的重大创新。他深刻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既要重视“国土安全”,又要重视“国民安全”。既要重视“国家发展”,又要重视“国家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十)党的领导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习近平同志社会治理思想的灵魂。一是社会治理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权。二是以党风政风好转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净化党风政风,带动和促进社会风气向上健康发展。三是提高党领导社会治理的能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于提升党的执政水平。这就需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领域改革发展。

通过以上梳理和阐述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社会治理思想是一个层次分明、有机统一的系统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严谨的逻辑。习近平同志社会治理思想,不仅是对我们党过去成功经验的坚持和继承,而且是对当今社会实践的凝练和升华,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引领和创新。习近平同志社会治理思想是推动社会领域改革发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二、5年来社会治理的新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5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下,我国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从宏观社会治理到微观社会治理,从各领域系统治理到城乡社区治理,都大力度全方位地深入推进,取得了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这里仅举其荦荦大端,作个简要阐述。

(一)筑牢改善和保障民生工程

——实施脱贫攻坚战。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2015年11月,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脱贫攻坚作出全面部署。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计划,细化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中办、国办出台11个配套文件。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出台118个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实施“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计划。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等,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落实。2013年至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每年都减少超过1000万人,5564万人摆脱贫困,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

——促进就业创业。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通过实施扶持就业政策,广泛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有力地激发了社会创造力,就业创业人员稳定增加,近4年来每年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为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近5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实现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打破城乡分割、单位双轨的坚冰,更多地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一是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二是实施养老金并轨改革。实行了20多年的养老金双轨制正式废除,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都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待遇与缴费而非职级挂钩。三是统筹推进社会救助。特别是慈善法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将开启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新时代。

——改善住房保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构建了包括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旧房改造、住房公积金等在内的住房保障体系。

(二)推进社会治理基础性制度改革创新

教育、卫生、人口、户籍管理等制度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制度安排。

——在教育领域,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在医疗卫生领域,突出建立现代医疗卫生制度。一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民。目前,我国基本医保覆盖95%以上人口,编织起全球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世界卫生组织称赞“中国的医改成就举世瞩目”。二是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救助有效衔接。三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治疗。破除公立医院以药养医机制。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四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在人口发展方面,完善计划生育制度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二孩”政策的颁布,是对我国1983年以来所实行的计划生育“一孩”政策的重大调整,关系到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繁衍和持续性发展。同时,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构建以生育政策、就业制度、养老服务、社保体系、健康保障、人才培养、环境支持、社会参与等为支撑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体系,积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人口政策的创新,是近5年社会治理实践创新的重大标志。

——在户籍管理方面,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实现市民化。“居住证”取代“暂住证”,并据此享受所在城市各类基本公共服务和各项便利。户籍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治理基础性制度的重大创新。

(三)构建国家安全体制

这是近5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极具标志性的重大举措。为了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党中央决定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一是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二是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和《关于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做好各领域国家安全工作。三是修订并通过新的国家安全法。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和国家安全法的制定,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已经并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国泰才能民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安建设”被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围绕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推出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社会治安防控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举措。成立了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了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出台了一系列食品药品安全、质量安全的政策措施。持续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努力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应对危机与风险的能力明显提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网络和信息化管理领导体制,制定和实施网络安全战略,加强网络市场监管。平安中国建设取得重要新进展。

(五)加快社会诚信制度建设

推进诚信制度建设,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社会诚信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国务院颁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强调着力推进诚信制度建设。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将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倡导和培育青年诚信品格纳入青年发展事业总体布局。注重加强社会信息基础设施、基础制度、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推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统一共享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健全相关方面的配套制度。建立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

(六)加强城乡社区治理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近5年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城乡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各地普遍推行民主化、网络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创新城乡居民全面服务管理新模式。畅通民主渠道,开展基层协商,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动各地立足自身资源、条件、人文特色等实际,完善社区治理模式。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行为准则。许多城乡重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开展乡风、村风、家风建设,通过加强古村落保护,编写族谱、家训等,传承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中央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与文化的保护和创新发展,也促进了平安社会、和谐社会建设。

(七)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公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社会治理中的短板和难点。中央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清理、规范和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办法。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致力于建立新型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和引导行业协会商会自主运行、有序竞争、优化发展。2016年底,作为第一批脱钩试点的132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实现与行政机关脱钩,完成脱钩试点的改革目标。第二批试点正在有序推进,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框架。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积极探索实行购买服务机制,重视发挥社会组织在引导社会成员参与风险评估、矛盾调解、社区矫正、青少年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取得了积极效果。

(八)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按照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是近5年中国社会治理新实践的重要特征。一是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网络化与智能化。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制定《“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统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整合集中资源力量,为推进国家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数字动力引擎。北京、上海和深圳等特大城市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强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标准,大力推行基层治理信息化,打造“智慧社区”,不断提高城市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现代化管理水平。二是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为契机,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的法治化与制度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备;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对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理社会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正文明执法水平明显提升。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推开,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逐步推行。制定实施干预司法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实行立案登记制,废止劳教制度,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得到坚决纠正,司法职权配置不断优化,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九)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

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事关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定,是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与治理,着力推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的环境问题,大力度地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强化环境保护法治,开展环保督察巡视,推进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推行改水改厕、垃圾处理,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组织制度体系;以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为抓手,逐步构建与改善环境质量的工作体系。全面启动控制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强力监管和严格问责制。创新环保督察体制,决定建立环保督察机制。组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中央环保督察不仅提升了地方党委政府的环保责任,而且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环境问题,推动地方建立环保长效机制。各地普遍清理“散、乱、污企业”。许多地方还开展了创新公共空间治理行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为之改观。

(十)全面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

党风决定政风、社风、民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这是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与组织保障。实践表明,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是最大的社会治理,是理顺民心、实现党长期执政、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之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环环相扣,“老虎”“苍蝇”一起打,惩治了一大批腐败分子,对端正党风发挥了重大作用,伸张了正气,刹住了歪风,赢得了党心民心,极大地带动了政风、社风、民风好转,也推动了社会治理创新发展。针对群团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刀阔斧地改革群团组织,使群团组织更有效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这几年,还大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使党的建设覆盖到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种社会组织、各个城乡基层,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这些措施,对全面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5年来社会治理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5年,我国社会治理思想创新与实践创新发展,不仅有效助力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且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新境界。

(一)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思想的新境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的思想与实践,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观察和分析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坚持、继承同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思想,使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思想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例如,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思想,不仅回答了社会治理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还回答了社会治理的评判标准和行动准绳问题,提出了检验社会治理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群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群众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切实保障。这一系列创新性的社会治理思想和实践,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理论。

(二)开拓了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的新境界

“社会管理”转变为“社会治理”,由“管理”到“治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思想更深刻、内涵更丰富。“社会治理”更加突出了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下的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良性互动,有利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创新思想,强化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权益保障制度和首创精神;更加突出民主政治和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社会治理要着眼于扩大人民民主,建设法治社会,提高社会治理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更加突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运用经济、法治、教育、行政等多种手段完善社会治理方式方法,标本兼治。这些标志着由传统的社会管理向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社会治理转变。

(三)开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文明相融合的新境界

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这就决定了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独特道路。习近平同志坚持立足中国国情,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善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几年社会治理思想创新与实践创新,是在总结中国悠久的社会治理传统和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经验教训,以及借鉴吸收人类社会现代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模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世界现代文明先进理念、有益做法进行分析鉴别和选择性吸收。更加重视发挥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教化功能,发挥当代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最佳效果;更加重视家庭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地位。这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是对社会治理的文化价值维度的重大发展,进一步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精神支撑与凝心聚力的作用。

(四)开拓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导向的国际社会治理关系的新境界

近5年来的中国社会治理思想与社会实践创新,具有全球视野性、国际前瞻性、人类关怀性。习近平同志面对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目标,符合各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共同追求,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对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国际国内环境与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与实践探索的伟大成果,为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打开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路。

上一篇:职业技能实训平台答案下一篇:画圆初中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