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

2024-10-15

小学生语文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共9篇)(共9篇)

1.小学生语文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 篇一

“三段七步分层”教学法

“三段”:学生在课上要经历三个阶段:“要学什么”,“怎么去学”,“学到什么”。

“七步”:实施课堂教学的七个环节,即:导学设疑,自主释疑,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精讲点拨,分层巩固,课堂小结。

内涵:“导学设疑”为第一阶段的“要学什么”服务,以教师进行有效导入作为开端,引出本节课学习目标,提出问题,布置任务给学生。“自主释疑”是进入教学第二阶段的首个环节,要求学生独立学习,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享受自主探究的快乐,并能生成新的问题,使研究循序拓展。“合作探究”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群体优势,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学习,探究疑点,实现共同提高。“成果展示”是对学生自主学学习或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表现方式有口头表达、板书展示,投影展示、书面检查等等。“精讲点拨”是指把学生搞不清、有疑惑的代表性问题,由教师归纳精讲。“分层巩固”主要体现在课堂训练既要面向全体,还要注意不同层面的学生要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在训练的梯度、难度要求等方面,要分层设置,各尽所需,各尽其能。以上“从自主释疑”到“分层巩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也是关键所在,需要教师加强环节的节奏控制,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堂小结”部分,此环节可以安排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评价,也可以由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本节“学到什么”。

“三段七步分层教学法”的实施,一方面,要求教师注重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把课堂归还于学生,让学生去展示。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备课充分,拓展知识、方法储备,还要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丰富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以实现高效教学。

东赵中学教务处 2009-9

2.小学生语文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 篇二

一、阅读前

1.要和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激活他们的现有知识。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 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资源。学生并不是空着大脑去学习的, 有一定的基础情境在里面, 在平时的生活中, 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自己对一些事情有着自己的想法。因此, 在教学中, 老师不能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忽略, 而是要将这些知识基础利用起来, 学习新的知识。

2.采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活动也要考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 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 要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 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 吸引学习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般而言, 要遵循这三个原则。

(1) 相关性原则。这条原则主要是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 和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之间建立关联, 使得抽象的数学问题更加具体化。

(2) 发展性和拓展原则。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视野范围得到有效地扩展。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趣味性原则。对于一些数学知识进行趣味性的教学设计, 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乐趣, 更加爱上数学这门课程。

二、阅读中

1.学生自主阅读。在小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 数学老师要进行指导,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进行自主阅读, 通过自己的阅读, 对材料有一个大体的知晓, 理解内容, 从中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 做上记号, 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行为和习惯。与此同时, 老师也要不断激发学生进行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的提问, 逐渐培养学生对于材料的阅读能力。

2.教师的阅读指导。在阅读中这个阶段, 老师的指导方法也非常的关键。一般来说, 主要采取的是做记号的方式, 将内容中的重点、提问、反问等进行转化。 (1) 作记号标重点。在进行数学阅读的时候, 老师要指导学生对于数学的概念以及公式、性质等进行标注, 找到里面的关键词语, 重点加以理解。 (2) 提问或反问。进行提问一般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让学生对材料进行一定的感知之后, 要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 抑或是通过反问的形式, 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当然, 对于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逐渐引发学生的思考。 (3) 符号语言转换。数学符号总是给人一种抽象的特点, 从而造成了学生在阅读上的困难。

三、阅读后

1.在这个学习的阶段, 老师要积极地进行数学阅读交流活动, 主要采取的交流方式可以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所运用的语言是数学阅读和数学语言。通过这种交流, 让学生进行自我建构, 解答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自己体会、思考。另外, 也要善于进行对数学材料进行总结, 理解材料中的一些观点, 对于那些错误理解知识的原因进行分析, 顺着这条思路, 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知识网络, 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

2.组织学生进行复述材料。通过学生的学习后, 让学生进行材料的复述, 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加深印象;

3.课后研读。教师要布置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试题, 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学习, 检测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 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怎么样。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 这样, 学生在无形中, 便会学会很多学习之后的阅读活动, 有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

综上所述, “三段式”的数学阅读教学模式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 提升学生的学习方法, 同时, 也能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掌握。

所以, 我们要不断增强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程的阅读能力, 就要认真的对待这三个阶段, 即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 进行有效地指导, 及时地发现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有效地将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 多在阅读技能和方法上进行指导, 有效的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阅读教学是比较重要的一块。本文重点从三个阶段来探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模式, 从而为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三段式模式

参考文献

[1]和清香.让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实际生活[J].学周刊.2012 (04) .

3.小学生课外阅读“七步曲” 篇三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二、选好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一种是由教师统一指导的读物,一种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没有统一的读物。教师进行指导就无从下手。对于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也应予以宏观上的指导,主要应教会学生选择内容积极的读物阅读。

三、时间落实

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凡是课外阅读开展得比较出色的学校都把课外阅读列入课表。例如,我们东阿县实验小学把每周四下午4点至5点定为全校性课外阅读活动时间;还有的小学将早自习、课外活动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有了计划性,也便于教师进行指导。

四、教师指导

学生初读课文,可能会有一些生字、生词,甚至出现断句错误的情况,这些是在所难免的。随着阅读过程的深入,学生应该能够准确地读认生字、生词,停顿正确,初步领会、表现语言中的思想感情。

结合教材特点与要求。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熟读成诵,把“背”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教学中,或引导学生看板书读诵,或借助图画(多媒体)读诵,或通过表演读诵,或由老师穿插揭示读诵,还可集思广益,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读诵等。这样,学生能在教师不提“背”中,水到渠成,在不知不觉中背诵课文,并获得背诵的方法与窍门。

低年级阅读教材,或韵文,或诗歌,或童话,或故事,大多短小精美,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感情阅读,并培养学生有感情阅读的良好习惯。

五、阅读训练

从教材到新课标,到课堂教学实践。我们认为,阅读训练的确是小学语文“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要达到新《课标》的这些要求,必须坚持主体化的训练原则,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训练方式要艺术化,要注意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与过程。培养学生乐于阅读并自觉地进行训练。老师要在阅读的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通过阅读来解决问题,在阅读中发现并有所收获,这样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的乐趣的源泉。

六、赏析阅读

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多读经典作品,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这已是形成共识了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的醇香,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

七、培养阅读意志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年段、每个学期,甚至每一天,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阅读过程是艰苦的,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教师要定期举行读书节、报告会等阅读活动,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以成功的体验来补偿过程的辛劳,增强战胜阅读障碍的信心。学生在阅读开始阶段往往受兴趣的支配,随着阅读任务的加重,困难越来越多,兴趣就渐渐失落。这时就需要意志来维持阅读活动的进行。学生在意志的支撑下,阅读取得明显成效的时候,又会增强阅读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阅读兴趣的激发,又要注重阅读意志的培养,充分发挥两者的互动作用,推动阅读活动持续深入地进行。

4.小学生语文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 篇四

【关键词】培养;学生;三段式;阅读;策略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行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在自主的情绪化氛围中,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味盎然地去读,在自主中学会阅读,积累知识,熏陶情感,发展思维,享受审美乐趣。我采取的策略是: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求同阶段

求同:指的是学生通过阅读文本,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学习手段,达到对文中作者(或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观点、价值观的认同或引起共鸣。在求同阶段的教学要经过两个回合。第一回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借助语言文字去理解、感悟作者(文本)表现的主题思想;第二回合:在理解到作者(文本)的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去体会作者(文本)的观点思想是通过怎样的独特的语言、构思、手法来表现出来的。比如:第十一册《凡卡》一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不难理解到课文讲的是九岁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及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主题思想。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资本主义的痛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而之后的体会作者如何运用他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去表现主题思想,是阅读教学着力点,教师应深入地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比如:文中细腻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饱含泪水的省略号的巧妙运用;写作思路明暗线的交错安排;乡村幸福的回忆和城市悲惨的现实的相互反衬;独具匠心的结尾艺术特色等。在体会到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对文本的表现形式或作者表达的思想,作个性化的解读,那么,则是水到渠成了。比如:凡卡寄出的信,爷爷能收到吗?能接回可怜的凡卡吗?或如:作者这样来写结尾好吗?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求异阶段

学生在充分体会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观点及为表现思想观点所采用的形式后,对文中所展示的思想观点和作者所采用的表现形式必定会有个人的看法,或赞成或反对,以至于出现超越作者本身的认识局限,产生对文本的二度开发和创造,发掘出文本所蕴含的价值,实现自我建构。比如:教学第九册《可爱的草塘》一文,学生在对北大荒是一个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有了充分地认识之后。有的学生就认为,写北大荒物产丰富的部分即:从“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再往哪儿装呀?”这部分不仅是通过物产的丰富来体现出北大荒的可爱,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叙述“物丰”的“趣”事来体现可爱的。他们认为:河水刚开化,藏了一冬的鱼都从水底游上来了。水面上挤挤挨挨的都是鱼,不计其数的小嘴,冒着不计其数的泡泡,波光粼粼。随手的一瓢都是满满的鱼,这是多么神奇!多么有趣的一幅图啊!难道表现的仅仅是物丰吗!还有,“穿得像个棉花包似的,戴上皮帽子、皮手套,提着根棍子到草塘里去逮野鸡,追狍子,”闭上眼睛想想这个“猎手”该是个多么有趣的活雪人。而捉野鸡像拔萝卜似的的形象,也令读者忍俊不禁。这表现的难道仅仅是“物丰”吗!这样的个性化解读没有根植于对文本(作者)的深入体验感悟,是很难想象的。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求同的基础上,进行的求异教学呢?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升华――发散阶段

5.小学生语文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 篇五

以学定教.采用“三段三学两问题”教学流程打造语文生态

课堂

教师:严聪

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愉快的寒假刚刚结束,伴着丝丝凉凉的春风,我们怀揣着对“三段三学两问题”教学流程的殷殷期望,相约在这初春,一同踏上”以学定教,构建有效课堂”之旅,共同探究 “三段三学两问题”教学流程的基本操作模式。老师们,任何一种新鲜事物都会经历 “一脸茫然——蹒跚起步——站稳脚跟——快速成长”的过程,课堂改革也不例外。我相信,只要我们有信心,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我们的课堂改革一定会生根、发芽,茁长成长的。

一、对课堂现状的认识和思考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各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异彩纷呈,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变化多了,有读的、有说的、有写的、还有想象拓展的,显得形式多样,趣味较浓。但短短40分钟的教学时间分配到各个环节的很少,感觉就像走马观花,课堂太过于虚假,不实在。甚至于一堂课全都是教师再问,问完马上就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标准答案,学生几乎没有思考和过滤的时间,一股脑儿的全都接受。这样老师教得很累,学生听得更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是我们为了认真落实县教育局“以学定教”的课堂改革精神。为了践行“生态硕小,幸福人生”这一理念。提倡以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即重教师“教”轻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让教师“教”为了学生“学”服务。根据这一理念,我们认为清华附小的高效课堂“三段三学两问题”的教学模式更适合我们的教学需要。我们可以借鉴、学习清华附小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提炼出适合我们的教学模式。“三段三学两问题”教学模式是指:“预学-共学-延学”的教学模式。

二、“三段三学两问题”基本流程

所谓的“三段三学两问题”课堂教学流程是指将一堂课的40分钟分为三段进行教学:预学是指课堂的前十分钟,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自学自悟为主要的活动形式,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和文本进行交流的时间。这是课堂的起始阶段。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能学会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自主质疑,生发问题,作为第二阶段共学的起点。目的是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第二阶段,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共学是指中间的二十分钟时老师和学生对当堂课教学内容的交流互动,主要是解决学生在前面10分钟自学自悟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解。这是课堂的主体阶段。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通过充分操作、体验、充分感悟、充分交流,生长习惯、生长思维、生长知识、生长技能、生长精神。延学最后10分钟时,针对本堂课所学的内容的拓展和测评。这是学习的第三阶段,拓展延伸课本以外的东西,用学科的魅力,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延伸学习的长度,加深学习的深度,拓展学习的宽度,增加学习的厚度。可以是课后阅读,课后调查,课后实践。

这样来安排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既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发展自身个性的时间和空间,又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解放教师,真正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当然这样的教学流程是一种教学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的大致安排,它只是一种思想引领,一种课堂教学的主张。

三、各环节具体操作办法:

(一)转变观念,深钻教材

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充当学生的学习伙伴,融入学生的学习中。首先,老师要精心钻研教材,在新授课教案中列出细化的具体目标,标注出讲授的主要内容,安排写明“学生自学新课10钟”和“学生独立操练10分钟”的具体时间和任务,并写明检查自学情况的具体措施,保证课堂上由一半的时间由学生独立和练习。这样既严格控制教师的讲授时间,又能让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

(二)预学(课堂前10分钟)

1、充分认识开课10分钟学生自学的重要性 自学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古人讲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费”,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课。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学生开课10分钟的自学,听课就显得非常被动,而且手忙脚乱,课堂效率也不高,在复习的时候就更是费神费力。如果没有学生开课10分钟的自学,教师也不能充分了解学情,就不能抓着教学重难点,就不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就不能真正实现 “以人为本”“以学定教”。如果学生自学时有准备,那么师生互动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对老师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还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他们在自学中自觉运用学习方法学习新知,尝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另外还能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有效缓减学困生的学习坡度。

2、交给自学方法,安排自学步骤

低段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识字、记字、读书的方法。自学的步骤可以是:自学三步曲——标读圈、记音形,熟读思,也可以是自学四步曲:自读、互读(我读你听)、描红(记字形)、读文等等。

高段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分 “读、查、思、写”四方面进行。每一方面向学生都提出明细的要求。比如“读”,包括诵读课文、生字注音、疏通句子、感知课文内容、动笔进行勾画圈点,提出疑问。“查”即查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释词、析词、参阅课文后的作家卡片,明了写作背景等。“思”,分为析句、统编,思考目标提出的要求,作者的写作意图、试解课后的习题、在课文中标出与答案有关的语句等。“写”,主要指自学笔记。包括课前预习形成、课内交流习得、课后感悟评点等。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示,概括出那些任务完成了,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供下一个环节共商解决。这样进行自学指导,要求明确,操作规范,而且将知识的习得与学习习惯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当然,老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在学习中严格按照自学步骤和要求完成学习任务,长期这样训练,孩子们就会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比如:在教学《唯一的听众》这课的第二课时,上课伊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老师提问:唯一的听众指谁?学生回答后,板书:老妇人,接着又问:“文中奖了老妇人和谁的一件事?”回答后又板书: 我,紧接着又问:回想一下,课文写了老妇人和我的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是的,我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是因为有个老妇人在默默地帮助我。那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打开书”同时出示自学提示(要求)

1、快速浏览课文,用笔勾画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神态的句子。

2、反复读这些句子,在旁边批注你的阅读感受。

3、提出你没有弄懂的问题。课堂前的十分钟里,先设计两个问题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接下来,将剩余的时间完全留给学生,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与此同时,老师要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渗透,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勾一勾、圈一圈、画一画,学会做批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这样根据自学提示去自读、自悟、自得、质疑。即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去和文本进行对话,更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共学(课堂中20分钟)

共学这一环节的20分钟里是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过程。这个环节老师主要教学生不懂的,发现不了的、意识不到的东西;教学生容易出错的、回生、易混的地方;教学习的方法、规律性的东西。通过让学生汇报刚才10分钟的自学所得,从中发现学生在自学中的欠缺,汇集学生的疑问,老师总结提炼出一两个概括性的问题,围绕训练的重难点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或以读为主,以读促思;或读中理解、读中发现、读中感悟。

比如《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篇幅很长,虽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勾画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以及外貌的语句,能通过抓着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多种方法理解文章内容,但要理清此文线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学中,我们就要找准一个突破口,做到“长文短教,深文浅教”。通过解读教材,就可以挖掘出“引导学生感受老妇人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这一重难点进行交流探究。同时紧紧围绕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

具体可以让男女生分别体验文中的老妇人和小伙子,抓两条线索进行教学,一是抓老太太的几处语言描写,让学生细细体会、细细品读,展开想象、进行补白。二是抓我碰到老太太后自己的心理及行动上的转变。这个部分老师可以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读三处描写老妇人平静望着“我”的句子,1、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的望着我。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师生共同探究,抓神态——“平静”一词。“平静地望着我”——这在问题中有三次出现。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句子,体会到了在“平静”中,包含着老妇人对年轻人的真诚帮助、鼓励、让他重拾信心,最后成为出色的小提琴手。最后师生分别读“我”前后变化的句子,通过对比读,感受老妇人的良苦用心。

(四)延学(课堂后10分钟)

一课堂的最后十分钟留给学生进行拓展,教师留给学生思考、辩论的空间,并向学生推荐延伸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与期待走出课堂。这样把课堂中学的东西、方法拓展延伸课本以外去可以是堂小练笔,课后阅读,课后调查,课后实践等等。比如《唯一的听众》这课,在最后10分钟时间里,老师就可以让孩子们自主选择文本中的任意一个人物,设计小练笔;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及外貌来刻画人物形象,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还可以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等等。

6.“三段”阅读模式优化语篇教学 篇六

本文笔者将结合译林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5 Seasons》的教学谈谈如何采用“三段”教学模式, 优化小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

一、阅读前——融情入境, 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

阅读前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际生活, 紧密结合学习内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 通过实物、图片、视频、flash动画等多样化的手段为学生创设恰当有趣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动机, 激活学生相应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新内容, 同化新知识, 带领学生由“导”而“入”,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走向新知识。

在Seasons的教学中, 授课教师在课伊始播放歌曲Seasons, 歌曲旋律优美, 歌词朗朗上口, 让学生从呆板、枯燥的语言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 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同时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知四季的表达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随后授课教师从一首学生已学过的小诗:Five men live near the river, they love to swim in summer. 带领学生通过多样的节奏诵读小诗, 让学生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通过圈词river/ swim/ summer让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游戏, 让学生在充满竞争的游戏活动中思考, 激活学生的思维, 复习已学的语言知识, 并巧妙引导学生从summer自然走入本课的话题seasons, 学生们学得愉快, 教师教得轻松。

案例中阅读前授课教师通过歌曲、吟诗、游戏等趣味的活动, 在阅读的起始环节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上课伊始就紧紧抓牢学生的眼球和学生探索的欲望, 让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 同时这些活动又有效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 为顺利阅读服务, 有效地实现教学环节的承上启下, 实现课堂教学环节的“无缝对接”。

二、阅读中——获取信息, 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

阅读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文化意识等, 采用略读、精读、赏读等多样化的阅读方式, 引导学生有效感知语篇, 了解语篇大意, 获取语篇信息,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 提高语篇阅读教学实效。

在教学中, 授课教师通过课题Seasons为学生创设悬念: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the poem. What is the poem talking about?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语篇探索的欲望, 引发学生主动探索求知, 让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语篇整体感知语篇内容, 找出诗歌所讨论的三方面内容:name/ weather/ activities之后, 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分步来解决三方面的信息,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圈出每个季节的天气, 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图片的帮助, 将其表演出来, 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细读寻找出每个季节人们的活动, 将活动和季节进行配对, 解决三方面的内容后, 教师就带领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春天的小诗进行赏读, 最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

案例中授课教师精心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让语篇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有效获取的过程, 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实践的空间, 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来有效地获取语言知识, 深刻理解语篇内容, 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逐步学习阅读,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阅读后——实践练习, 搭建学生的语用平台

新课标指出英语课堂教学要有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语言实践活动, 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索、讨论和交流不断提高语言交流能力。读后环节教师要以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步一步地进行启发, 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语言进行实践练习, 为学生搭建语用平台, 引导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在教学中, 授课教师和学生梳理语篇内容之后, 结合本课的主要语言目标, 在读后活动中设计了: (1) 诗歌朗诵会,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 选择一个自己所喜欢的季节, 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进行诗歌朗诵表演, 有效考查学生对语篇掌握的程度,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 将被动转为主动; (2) My favourite season, 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尝试运用所学的语言来介绍自己所喜欢的季节,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本课的重点知识和调动课外知识储备来进行介绍, 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案例中授课教师紧扣主题, 以语篇知识为基础, 以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主旨设计了“诗歌朗诵会”和“My favourite season”的任务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积极运用本课的重点语言和课外储备的知识来完成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进行创造性和合作性的语言练习和实践, 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7.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七步教学 篇七

关键词:理解技巧;阅读方法

初中英语新教材、新大纲中规定,初中英语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2013年中考明显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题量,初一、初二教材增加了阅读课课量。由此可见,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如何渗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综合听、说、读、写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英语教师努力追求的方向。

近几年来许多英语教学书籍,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学法指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归纳出英语阅读课七步教学法,即:预学、导学、听读、设疑、复述、解难、查测。

一、预学

在教学课文前,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借助词典、单词表或有关资料,能对文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初步完成Workbook中所给出的问题,能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不懂的字词句让学生在预习时划出来,留到课堂上或课后解决。把这一课前预习,作为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率的第一步,不无原因,新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预习能力,且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坚持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预习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并且每篇新学课文就是一篇典型的阅读训练题,坚持预习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导学

在教学整篇文章前,教师把整篇文章浓缩成一段精彩的片段,把重点的词组、句子,溶入其中,通过现有的教学工具,如挂图、幻灯等媒体,展现出文章的基本故事形象。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把整个故事梗概及重点的语言点呈现出来,并作适当的板书,把握课文重点,为下面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导学是一堂课的开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学部分,教师不能忽视,教师应精心设计,引人入胜,要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三、听读

学生在初步感知整篇文章内容后,让学生进行听的练习,在听之前可以提一、二个问题,问题要有代表性,要让学生听完整篇文章后才能得出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听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理解力。如果文章比较长,可以选择部分重点段落,给学生听。听完后,核对答案,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可视学生理解情况作不同的要求,可以是模仿性跟读,也可以是学生集体朗读或分组阅读,或个体练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做到口、眼、耳、脑同时并用,提高记忆能力。另外,还应注意语气、神态,要通过朗读做到心领神会。

四、设疑

学生听读后,已经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时要求学生默读文章,解决教师精心设计或练习册中设计的T/F判断题或问答题。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这几点:①先易后难;②先理解后拓展;③先浅后深,兼顾两头。通过设疑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是否把握文章的中心、重点。

五、复述

复述课文是阅读课课堂教学的升华,是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连贯表达的重要训练手段之一,通过复述对所学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变文章中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会说才会写,坚持复述,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视图复述法、列表复述法、问题连结复述法、课文概要复述法、缩扩复述法、变更复述法等,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不断交换复述方式;多种形式混合交替使用,不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增强课堂教学兴趣。

六、解难

所谓解难,就是指英语课堂教学中排忧解难的过程,是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必经之路。解难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提出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语言点,由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解答;另一种是学生将预习时或经过课堂教学后还有疑惑的问题提出来,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讨论解答。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精讲精练,点拨到位,启发学生思维,节省课堂时间,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七、查测

这一步骤主要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查测内容一般是课文教学中的重要语言点,也可以是拓展性问题。查测形式可以是口答、也可以是笔试。用不同的方式检查学生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哪些知识没有完善需要补充或提高,进而尽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使用阅读课文七步教学法进行阅读学习有以下几个优点:

1.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可以使学生整体理解文章,保证内容的完整性、连续性。

2.能把听、说、读、写综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各个器官协调活动,使之更好地学习语言。

3.把一个课时分为几个阶段教,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阅读、理解文章,使之用脑更科学,记忆最有效。

4.各个环节,井井有条,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使学生感到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既自然又顺理成章,从而克服畏惧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充分体现英语实践课的特点,更好地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指导作用,改变以教代学的满堂灌局面,重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6.重视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运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之在阅读中获得无穷乐趣。

总之,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教无定法,只要能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都是值得提倡的,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完善自己的教法,把创新观念运用于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8.小学生语文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 篇八

【关键词】三段式 初中英语阅读课

三段式教学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学科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三段式就是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阅读前、中、后。阅读前的合理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中主要是强调教和讨论,使学生明确阅读教学的方法,探究阅读教学内容。阅读后就是要进行科学的练习,使学生的英语阅读知识得以巩固和提升。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还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阅读文章中的单词、句子、翻译课文、讲解语法、背诵课文等。这种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只关注语言本身,没有从初中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需要出发,使得很多学生不能良好的吸收和把握阅读内容。很多学生在阅读学习时容易出现畏惧的心理,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有些初中英语阅读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理论不足,忽视学生情感以及能力培养。

学生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教学中,对英语阅读的学习主要是记单词、语法,习题训练,忽视自身语言知识的记忆与运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使学生对英语阅读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英语考试中逃避英语阅读的现象比较严重,存在着随意蒙答案的情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教学现状。

二、三段式在新课程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实施

1.阅读前导入。阅读前这一阶段就是要做好导入工作,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阅读教学中的内容,并对英语阅读知识有大致的了解,然后提出自己的疑问,收集相关的资料。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做好准备工作,为学生接下来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开展,能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收集信息的机会与空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My family》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让学生事先阅读文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明确文章中讲述的内容,教师给出一定的问题,如:Introduce your family members,How does your family live?等。阅读前教学,教师要采用科学的导入,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兴趣和热情,给学生营造轻松地氛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导入环节的工作。

2.阅读中的教学与探究。阅读中阶段,就是要开展阅读教学与讨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问题探究中。教师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表达想法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思维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

例如学习《Different habits》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Why different habits of people have different performance?讨论完毕后,每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实现学生之间信息的分享。通过探究使学生能够对阅读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完成以上探究后,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巩固测试,题目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通过信息的反馈,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

3.阅读后的延伸训练。阅读教学后,教师需要做好课后延伸环节,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后的教学环节是很多教师都容易忽视的部分,认为课后做题就是课后的延伸,关系并不大。但其实,阅读后的延伸与巩固阶段才是英语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一阶段的延伸能够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有更加科学的检查与巩固,学生通过延伸阶段的学习后,能够进一步强化自身的阅读技能,了解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阅读后的延伸训练可以是听、说、读、写的任何方式,例如在学习完《Planes, boats and trains》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延伸训练,听力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教师选择文章或者是自己编写一段材料,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说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划分小组进行角色表演,将文章中的场景表现出来,让学生对飞机、船、火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阅读一些与之相关的文章、故事等。写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这些交通方式的理解为内容。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方式,使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实现良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三段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加强阅读探究与教学,促进学生对阅读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丽娜.“三段式”预习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1,01:45-48.

[2]王燕飞.三段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9:49-50.

9.小学书法课堂七步教学模式的探究 篇九

[关键词]启;探;范;摹;练;评;展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所以书法教学不仅仅是培养书写技能,更重要的是传承文化。而书法教学要具有实效性,就要探索出一个具有现代和传统气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多年的书法教学,我初步探索出启--探--范--摹--练--议--展的七步教学模式。

一、启即启发兴趣

书法教学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就必须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方法有讲述故事法、书写要领游戏法、知识抢答法、碑帖佳作欣赏法、音乐渲染法、设置悬念法、图片联想法等,例如我给学生讲过羲之换鹅、羲之拿墨当蒜泥的故事等等,事实证明学生非常喜欢听书法家小时候的故事,并能获得一定的启发。书写要领游戏法是把书写要领融入到游戏动作当中,这样就能把把枯燥的知识轻松的呈现出来,也能激发学生写的欲望。知识抢答法是在活动中了解书法文化,感受书法的魅力,为传承书法文化打基础。书法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多欣赏名家碑帖,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临摹范本,也是启发学生进行自主书法练习。现代的书法课堂还是在继承传统课堂的优点的同时要有现代特色,音乐、图片、悬念的引入是有必要的,例如书法课前一歌《我是小小书法家》,在讲授“横的写法”时,出示几幅自然图片设置悬念,让学生联想到横的形态,感受书法文化离不开大自然,激发书写热情。所有这些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对书法学习产生兴趣,能轻松、愉悦的进入学习情境。

二、探即探索新知

书法教师一定要相信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能够探索出新的知识点的。只有学生自己探索出的知识才能记得牢,运用的自如,才能真正把字写好。探索新知主要的方法就是以旧引新探索新知和合作讨论探索新知。也就是独自探索和合作探索。例如,我在讲完“长横的写法”时, “垂露竖的写法”就是由学生独自探索完成,学生们发现长横和垂露竖的书写要领几乎是一样的,只是方向不同而已。在例字的学习中,我采用的是合作探索的方法,例如学生在书写“重”这个字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找出结构上横划较多,要写出不同横的特点及变化,还探究出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布白等等特点。为书写效果提供了保证,避免了无思考随便书写的普遍现象。学生探索出的书写要领肯定是不够完整,或者用词不准确,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只有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这样的探索过程学生才记得牢固,为书写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范即教师示范

书法教学中教师的正确示范是最重要一个环节。教师示范常用的是把示范纸张贴到黑板上进行示范和把示范纸铺到桌子上分组进行示范。后一种示范方法虽然耗时,但学生可亲眼看到教师起笔、行笔、收笔的全过程,直观感受到教师示范的轻重缓急,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加上现代教学实物投影示范方法,此时可以体会到汉字本身的韵律美和結构美,才觉得学书法是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例如在讲解“走之旁”这个笔画时,教师的示范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否则中间的走之折就会写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学生由感知到理解,不再觉得抽象,而是一个可见的笔尖运动过程。教师示范的目的绝不是只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而是让学生直观感受书写要领,引导学生按照字帖进行书写练习,教师示范也能纠正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摹即描摹字帖

有些书法教师不把“摹”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有时运用,有时省略,我认为这个环节不能省,而且必须有。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相对成人较弱,直接观察写不出规范的字,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书法的兴趣与力量。而“摹”恰恰能弥补这一弱点。摹分为双钩描摹和红摹,通常在教学中是双钩描摹和红摹相结合运用。例如在讲授“捺的写法”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捺的形态,通常会用双钩描摹这一方法,描摹捺的外形,然后按照书写要领进行红摹,最后独立书写。描摹字帖的过程不仅是掌握字形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学生书写持久性的有效手段。在描摹中,重点指导学生按照书写要领描摹,注意运笔,切记随意描摹。作为辅助性的练习方法,反复的描摹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练即学生练习

一节成功的书法课应该是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练习是书法课最重要的环节。书法课教学内容以其独特性决定了练习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必须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严格训量,书写技能技巧才能得以落实。一节课40分钟,最少要用25分钟练。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先要认真观察字形结构,使用正确的书写要领,要求每个字的笔画占格书写位置一定要准确,同时注意笔画间的呼应。只有反复用心体会才能真正把字练好。传统意义的书法教学主要是增加书写数量,在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强调有效书写,随意的书写再多的数量也没有任何意义。练习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多种练习方式,例如边说边写,即一边说书写要领一边写字,说写结合才能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先要质量,再要数量,最终掌握书写方法。对比性练习也是提高书写效果的好方法,通过对比找到与例字不同的地方,进行反复的揣摩,自我矫正,完善书写。书法练习只要多看、多悟、多练,由浅入深的进行,就能提高书写能力。

六、评即讨论评价

评价是书法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要强调评价的多样性,从基本笔画和基本结构方面评价,主张把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使之相互配合、相互借鉴。每节课在练到一定时候,就采用评价的形式进行反馈矫正。评价的形式主要是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评价主要是找出优点,指出不足,优点要多找,不足要委婉的说,避免引起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矛盾。评价要依据书写要领点评,不能随便说,更不能使用模糊的语言,要有针对性,便于被点评者接受及矫正。例如学生在写“大”字,教师先从笔画的书写方面点评,横、撇、捺三笔书写中的优缺点,然后在点评结构。从小处入手,从大处着眼,让被点评者乐于接受,勇于改正。同时评价要尊重个性化的审美趣味。

七、展即展示作品

书法课一定要让学生勇敢的展示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明白只有通过展示,才能一点一点的提高。教师也通过展示作品感受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我在书法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书法小组,按照小组展示,展示要有记录,避免有的学生总展示,有的学生没机会展示,从而也能推动书法学习的效果。展示的作品不一定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不一定最完美,只要展示出成功的部分就可以。例如学生学生写“上、下”这两个字,有的学生展示一行字,有的展示一个字或者几个字,不要统一,只要有展示的字就可以。展示作品也要循序渐进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区领导调研下一篇: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