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观摩课有感(精选6篇)
1.观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观摩课有感 篇一
你越努力,你的运气就越好!
——全国第五届生命教育创新高峰论坛暨教学观摩课比赛学习有感
2016年11月25、26日,我有幸到天津市海河中学参加全国第五届生命教育创新高峰论坛暨教学观摩课比赛,整个活动安排非常紧凑有序,25号上午海河中学的节目表演和专家报告,下午2节观摩课,生命教育圆桌论坛,海河中学校本、社团活动展示;26号上午观摩课教师的诗歌朗诵5位教授、博士的生命教育理论型演说,5位校长或一线教师的生命教育实践型演说,最后对全国生命教育先进单位、个人进行表彰。
海河中学钱丽梅校长的报告《让生命绽放智慧的光辉》,让我看到了海河中学的生涯规划教育是如何助学生成长的,后来参观了学校的博物馆更是让我们了解这所百年老校。钱校长的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任何性格无优劣之分,只是宝贝放错了地方才成了垃圾”,我想这和我们的“启发潜能,做最好的自己”不谋而合。
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的报告,信息量非常大,我好像有点跟不上,只记住了“课堂教学重构”,并以北师附小为例,讲到了这所学校的教师将教学内容大胆重构,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肖川教授的报告其实算是对活动的贺辞,但他那句“你越努力,你的运气就越好!”让我铭记于心,并把它作为我学习心得的题目。其实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让优秀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都需要明白这句话的意义。
因为观摩课是同一时间,我挑选了九年级班会课《我和梦想有个约定》。来自深圳的黄燕教师和蔼可亲,用普通人的实例:2012届中国达人秀冠军卓君的故事——“田埂上的梦”、名人马云的事例“我在做,你在看”(根据马云真实演讲改编)、老人王德顺的追梦自述等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更深层次地激发孩子们的追梦热情。虽然学生和老师因为不熟而有些拘谨,但由于老师准备的视频、音乐效果非常应景,所以整个班会课还是很成功的,正好应验了第二天陈长海老师的演说《素材胜过说教》,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今后在班会素材上的收集。
当然,让我印象最深刻,可以说让我脑洞大开迫使自己更深入思索的是7位专家的圆桌论坛!专家们针对自己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探索以及策略、方法,各述己见。夏教授从价值取向、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五个方面阐述了生命教育课堂的特征,提到传统课堂关注“学会”,智慧课堂关注“会学”,生命课堂关注“爱学”。刘万讲老师谈到了“归属感”、“荣誉感”、“期待感”、“触动感”,他说老师就是催化剂,催化学生从外塑——内化——内生——外显。秦德林主任讲到人的“未特定性”,教育就是生命教育等等。原谅我无法用文字将他们的话一一表达出来,但我明白作为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以生为本,学会欣赏学生、尊重学生,用教师积极的灵魂去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关注学生的问题,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那么,无论你是教哪门学科,你的课堂都是生命教育课堂。
在教育实践中践行生命教育,最需要教师有一种积极的、温暖的、开放的、包容的、挺立的生命姿态。做一个内心温暖的人,给予别人热情而真诚的支持与鼓励,有为别人生命精彩而喝彩的胸怀与气度,是一个卓越的教育者的美好品格。希望在未来的教育路上,我能成为这样的一名教育者。
2.观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观摩课有感 篇二
自2004年以来, 在教育部体卫艺司的领导下,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已成功举办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 这项活动业已成为各地交流体育教学经验的重要平台, 起到了引领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对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总结前四届活动经验的基础上, 为推动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 总结、交流和推广近两年来各地体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 引领体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受教育部体卫艺司的委托, 2012年,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和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举办了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教体局承担本届观摩展示活动现场展示任务, 在组织接待、安排场地、调动学生、开幕式展演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使本届活动得以顺利、圆满、成功地举行。
本次活动得到了各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和教研室的大力支持, 共有30个省级教育部门, 通过初审后报送了539节体育录像课, 其中自定内容优秀体育课454节 (小学186节, 初中145节, 高中123节) , 指定内容优秀体育课85节 (小学28节, 初中26节, 高中31节) 。教材内容包括田径类122节, 体操类156节, 球类173节,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78节, 新兴类运动项目10节。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和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 在省级初审推荐的基础上, 经评审, 共评出一等奖121节、二等奖242节、三等奖176节;并从中精选出各具特色的19节自定内容完整课和18节指定内容片段课进行现场展示。主要教材有跑、跳远、跳高、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健美操、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武术等项目。
二、本届展示活动优秀课的主要特点
从各省报送的优秀体育课可以看出, 授课教师对体育课程的性质与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有了较好把握, 并积极探索组织教法的改革, 教学效果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体育教学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主要特点包括:
1. 重视体育的知识、技能、方法的传授。
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符合教育性、健身性、适宜性和可行性等原则, 能够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学为主线, 在体育课上引导学生学技术, 发展能力, 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课堂中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术的情况较好, 锻炼积极性较高, 兴趣较浓。
2. 以运动技能的学习为载体, 重视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实现。如, 在一节双杠课教学中, 学生不仅学习了滚杠的动作方法, 还根据教师预设的问题积极思考, 找到学习技术的关键点, 在发展运动技能过程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在练习中与同伴相互保护帮助, 并体验了克服困难后的快乐, 有利于学生坚强、勇敢、果断等意志品质的发展。
3. 具有一定的运动负荷。
身体实践活动是体育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所报送的体育课大多重视学生的实践锻炼, 新授课的运动负荷较为适宜, 多数体育课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结合主教材的特点安排专门的体能练习, 效果较好。
4. 教学过程较为流畅、规范。
所报送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大多比较合理, 教学过程清晰简明。在实施教学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较为充分, 课堂常规比较严谨, 教与学的过程较为清晰, 教法步骤过渡自然, 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
5. 教法手段较为丰富, 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的, 所报送的体育课大多能够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 提高能力, 体现出一定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6. 教材内容较为广泛。
本届展示活动所报送的体育课所涵盖的运动项目种类非常丰富。如, 在球类课中, 除了常见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以外, 还有毽球、手球、网球、板羽球、橄榄球、三门球、棒球、垒球等, 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项目中除了武术教材以外, 还包括有竹竿舞等17种不同项目的体育课。
三、本届展示活动优秀课存在的主要不足
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有些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不够具体、明确, 仍然存在将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混为一谈的现象。有的体育课, 教师引导、启发与调动学生不到位, 课堂气氛较为沉闷。一些年轻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不够扎实, 有些教师有效调控教学氛围的能力存在一定缺欠, 有的教师讲解指导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精练程度和逻辑性不够, 不能很好地把握讲解与示范的时机, 示范面不当, 有些教师还不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思考点、体验点、交流点。在教学评价中, 有的教师还不能做到真实、准确、及时地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 个别教师的教学评价存在虚假、空洞的现象。在安全问题上大多数教师虽然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但显得比较空泛, 缺乏针对性。个别课还存在课堂常规要求不严, 教师使用的器材设施过多等现象。
四、加强研讨, 提高展示活动的效益
教学观摩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在组织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之初, 我们侧重于总结交流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 较多地关注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成果的展示, 因为组织教法的改革, 直观性与可学性强, 也是大多数体育教师参加观摩展示活动的兴趣所在。但从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开始, 在加强优秀课观摩展示的基础上, 增加了互动研讨的环节, 前两届是在闭幕式后组织研讨, 本届展示活动在优秀课展示之后, 在每个展示课场地, 组织了做课教师、指导教师、点评专家与观摩代表共同参与的研讨和交流。研讨, 不仅是专家的讲解说明, 还是观摩人员表达教学观后感和疑惑的途径, 是教师与专家、同行交流的渠道, 对挖掘展示课内涵, 引导教师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有重要帮助。围绕所观摩的展示课进行研讨, 可以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 把总结、展示、交流教学改革经验与体育课程、教学理论研究结合起来, 努力提高观摩展示活动的综合效益。这也是适应课程教学改革发展, 把展示活动办成“从以评优、学优为主, 转向加强和引导教师思考和交流, 把改革经验与促进常态体育课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路径”。
今后组织的教学观摩展示活动, 仍然坚持在教育部体卫艺司和上级学会的领导下, 在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以及广大体育教师的支持下, 朝着更加重视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实证性研究, 更加重视调动各方面特别是一线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更加重视提高常态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方向指引。
五、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1. 全面、辩证地认识目标和内容与方法的关系
无论是体育课程构建还是体育教学实践的研究中, 如何认识目标和内容、方法的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在学术研究中还有着不同的学术观点和争论。我们认为应该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 全面、辩证地认识目标和内容的关系。
在构建体育课程的过程中, 首先要确定课程的总目标, 但课程目标的来源离不开对学科内容的认识。著名的课程理论家泰勒指出, 教育目标的3个来源分别是: (1) 对学生的研究, (2) 对社会生活的研究, (3) 学科专家的建议。也就是说课程的目标必须是建立在对学科内容等的深刻认识上。从认识的哲学层面看, 内容本身的客观价值存在, 决定内容产生的价值。赋予内容本身不存在的价值是一种主观唯心的认识。一堂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 当教师对学生现在的发展水平、内容的当前价值 (长远价值体现在单元、学期、学年等教学计划中) 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就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过程、方法达成教学目标。因此, 目标、内容和过程方法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目标起引领作用, 又受内容的制约;内容起达成目标的作用, 又受方法制约;方法的优劣, 又受目标约束。所以, 单纯讲目标统领内容还不够全面, 加上通过内容、过程和方法达成目标, 在认识上就比较完整。
制订体育课课时计划, 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 具有可操作性。所谓具体明确就是目标一定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要落到实处, 不能泛化、虚化。为了做到目标的设定具体、明确, 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一线教师应该把握目标撰写的四个方面: (1) 对象, 即应写明教学对象; (2) 行为, 即应说明通过学习以后, 学习者能做到什么 (完成的行为) ; (3) 条件, 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完成行为的条件) ; (4) 标准, 即应规定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标准 (行为水平) 。
无论教案中所撰写的是教学目标还是学习目标, 都是教师预设的教学任务和期待学生可以达到的学习水平, 并不是学生自己确定的目标。因此在体育课教学实践中, 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师所预设的目标转化为每一个学生自己的目标, 而不能让这一目标仅仅停留在教案中和教师的思想里, 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内化为学生的目标并指导学习行为。只有当学生认识并认可这一目标, 他们才会认识到为自己学习和锻炼的意义, 才会发自内心地主动学习, 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将会空前高涨, 在这样的条件下体育课预设的目标也就愈加容易实现。
2. 处理好技术教学和激发学生兴趣之间的关系
在有的体育课中, 教师一丝不苟地进行某项动作技术的教学, 学生虽然也学得很认真, 但表现得闷闷不乐, 本来应该是很有趣味的体育课, 却没能体验到应有的乐趣。所以, 要大力改革课堂教学中那种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状况,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主动积极、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处理好技术教学和激发学生兴趣之间的关系, 既有认识问题, 也有方法和能力等问题。
从教学认识层面看, 运动技术的教学与学生快乐的学习不应该是对立的。学生的快乐建立在学到了技术、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等需要上, 学生需要适宜技术含量、适宜挑战、适宜较量的教学, 没有这些基本内涵的玩耍, 学生非但不喜欢, 反而非常厌恶。体育教学的特点是教学练、动思悟的有机统一。体育教学离开了“技能性”“游戏性”和“竞争性”, 没有了悬念、挑战、胜负等要素, 学生的生命激情难以焕发。可见, 技术、技能在学生快乐学习体育和发展中是十分重要的, 脱离了技术、技能的学习, 学生并不快乐。但是, 如果把技术、技能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 教师眼中只盯住技术, 没有学生, 更看不到学生的需要, 脱离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 (没有悬念、挑战、胜负等要素, 离开了“技能性”“游戏性”和“竞争性”等) , 就不能把技术教学和培养学生兴趣统一起来。
从方法和能力层面看, 不同教师教同一项技术, 有的教的趣味盎然、环环相扣, 学生学的乐此不疲;有的教师教的生硬呆板, 学生学的索然无味。教师的职责是把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教到学生心里去, 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 在学会、思考、感悟中不断进步。因此, 教师教学中如何讲解、示范, 如何指导学生思考、体验, 如何提问、设疑, 如何设计高效的组织方法等等, 都考验着教师的教法、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这次, 学会在有关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 征求了部分专家的意见, 形成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与基本质量要求 (征求意见稿) 》, 涵盖了体育教学的基本方面, 希望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参考, 并不断丰富和完善。
3. 各负其责、相互支持, 探索深化体育课改革的有效机制
在本次展示活动中, 所报送的体育课内容非常丰富, 有一些内容并不是所有地区和学校都有条件能够开展的。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我们认为重点是要落实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对于国家和地方两级政府在教育管理上的职责也有明确的阐述:“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和管理国家教育事业, 制定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整体部署教育改革试验,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地方政府负责落实国家方针政策, 开展教育改革试验, 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区域内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在《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建立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的责任制度”、“要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三级课程管理责任必须到位, 应像金水区推动阳光体育时把“制度设计”放在第一位那样。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三级管理主要是指对这一课程管理和实施权限的分配, 而非另起炉灶重新设计一门地方特色的体育课, 也就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约束下, 地方和学校根据本地、本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兴趣, 将《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转化为可以操作的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实施体育课程的三级管理, 其目的是把社会需要与学生发展、国家统一的教育目的与地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特色以及教师坚持执行国家课程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辩证地结合起来。这既是国家规定的教育政策, 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 各级政府和学校要明确自身的职责, 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 把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细化, 明确本地区和本校范围内的规定性内容, 制订好《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
在这次大会中,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给各省领队、教研员和专家印发了一份《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征求意见稿。因为各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 特别是省、县两级的方案, 对于各地从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统一学生体育考核与评价内容、强化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的统一性要求、正确处理规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保证体育课教学的基本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要予以特别重视。鉴于制订《地方体育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还是一个新的工作, 因此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特别请河南、浙江、重庆三个省市先行做了方案的研究和制订。这三个地方的方案各有特色, 其主体思想也各有所长, 都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可行性, 值得提供给各地参考。希望各地根据实际情况, 尽快制定出当地的区域方案, 推动新一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并取得成果。
希望来参加本届观摩展示活动的一线教师能够认真研究本校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努力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六、关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与基本质量要求 (征求意见稿) 》
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2015年初步形成国家教育标准体系”。标准有六个:
一是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标准。包括教学、生活、体育设施、劳动和实习实训场所以及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国家配备标准:二是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标准。包括学科、专业、课程、教材等标准:三是教师队伍建设标准。包括校 (园) 长、教师的编制标准、资格标准、考核标准、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教育标准;四是学校运行和管理标准。包括学校生均拨款标准, 学校行政、教学、服务行为的标准;五是教育质量标准, 包括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六是国家语言文字标准。
依据规划的这一精神, 现在应该建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与基本质量要求, 这是进一步深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 规范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较大幅度地提高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因此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在有关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 并征求了部分学科专家的意见, 形成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与基本质量要求 (征求意见稿) 》, 目前已经发给各省领队、教研员和专家。希望广大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帮助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进一步完善这一文件。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将会认真汲取反馈的建议和意见, 制定出符合我国体育教学实际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与基本质量要求》, 并提交给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以恰当的方式颁布实施。
3.观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心得体会 篇三
源汇区交通路小学
刘永刚
2015年9月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文化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金秋九月,秋风送爽。我有幸在河南漯河市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了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文化观摩研讨会,研讨会上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孙建锋老师以绘声绘色的美学启蒙课向我们展示了他构建的轻松、自由的课堂文化。
这次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我有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让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语文那份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两场讲座,座无虚席,留给我的太多太多„„
在这次短暂而又充实的学习中,在语文教学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上我有很深的感触,感受到了要想当好合格的、称职的小学语文教师,我要学的、要做的太多了。在听了两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的课堂演示后,我觉得自已离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差得太远了。从自身素养,对教材的理解,对课标的掌握、对学生的了解、对整个课堂的把握都远远不够,虽然还不至于说不知道自已身为语文教师究竟该干啥的地步,但至少干的还不够,对于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了解得过于粗浅,让我知道做为一个老师不仅要懂文化知识,还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关注学生,从点滴的生活中积累经验,用心的经营这份责任。
我们常见的语文教学示范课往往有许多花俏的形式,好像不添加一些这样的形式就不是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了,但这次改变了我的这种想法,让我知道了让语文课回归本源后同样回味无究,而这里面蕴藏的便是专家们对语文课深入细致的研究的魅力所在。
在这次活动中,几位名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讲解使我对他们肃然起敬,让我也不自主的思考,语文课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所谓的字、词、句、段、篇应该怎样不同阶段不同关注,关注到什么程度?更使我认识到每一篇看似简单的课文无不包含着巨大的语文财富来等待我们去耕耘,去向学生播种汉语言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最终爱上文学。观摩会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所以想粗浅的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倡导“自然地朗读”
叶圣陶先生对朗读的功用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默读时,仅仅调动了心和眼,而朗读时则是心、眼、口、耳全部调动起来了,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就会有成倍的收获。”语文教学中讲解是分析,朗读时综合;讲解是对文本的解剖,而朗读是活的,是赋予作品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说:“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法。”
可是如何正确的朗读?怎样的朗读才能有效?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常常困惑的问题,而这次我们在林莘、李卫东、陈金龙、王文丽、张龙老师的课堂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自然的朗读,这也符合本次课改对朗读评价的要求,即:“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娇柔做作的腔调。”不能一味的强调“有感情的朗读”,否则将无法正确的体现文本的特点和文本的个性。而且我们教学中也常常发现学生在朗读时“朗读腔 ”“表演腔”太浓,而这样的朗读恰恰是对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原来自然地朗读就应该像说话一样,用恰当的语气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调,语势。若把文本分为抒情性文本和非抒情性文本,那么抒情性的文本就应该用朗读去“打动”“感染”听众,非抒情性的文本则只需要“告诉”就行了。科普性的说明文我们只要清晰的告诉、介绍,把重点的知识通过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自然流畅的表达出来就行,不需要额外附加情感;演讲稿,读的时候则需要激情,需要用朗读去打动、感染听众,有一种告诫、号召的意味,而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自然”;对话类的文本,故事性特别强,在读人物对话时,就因该用比较夸张的演读。总之朗读应该以不同的文体作基础,先把握好课文的总的感情基调。
2、解读文本理性回归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围绕“教什么”和“怎么教”展开研讨,“教什么”是内容,“怎么教”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歌德曾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大多数人而言就是秘密”。毫无疑问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先决定“教什么”。细细想来,其实也让我们语文老师自愧,我们竟然浑然不知语文应该教什么。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正确的解读,结合本次课改对“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的明确提出。我们在教学实践要能够正确的解读文本,领会编者的意图,落实教学目标。不可将语文课上成数学课、美术课、思想品德课,这些非语文的课堂现象透视出来的正式我们对课程、对教材缺乏正确的理解。再者“正确的解读文本”对我们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的文本,不同的教师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所以我们正确的理解教材将直接影响到“教什么”的关键问题。没有这个基础,当然不可能灵活的,创造的使用教材,显而易见这将对我们的语文功底和人文情怀提出更高的要求。
3、语文要简单,平实,扎实
聆听了几位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 在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在他们的课堂中语文教学已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尤其是林莘老师的《花钟》,环节设计非常简单,在字词教学方面要做到严谨、精确,做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永远是语文老师的天职。再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以悟来促读
二、教学的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特色。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做获得知识的主人,主动的参与学习,积极的思考问题。如林莘老师的《花钟》,教学第一自然段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她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发现其中的很多共同点,学生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外延伸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两位讲课的老师都在课的最后,注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王文丽老师的《百合花开》引领学生用诗的形式写出自己对百合花的感悟,学 生的发言积极,并且都有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有独立创见,思维得到发展。
3、在“读、练” 环节中,培养创新精神。“读、练”的本身就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张龙老师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板书是一朵花瓣式的思维导图,当学到“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一段时,在了解了总分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画鸟的天下的思维结构图,同学们用了很多形式各异,想象独特的图来表示,从而进一步理解了总分结构。
三、课堂中,鼓励性评语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1、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讲课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重要前提。
2、积极使用准确、规范的激励语言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轻柔的肢体语言也是课堂教学语言的一部分。名师们的激励语总是那么的自然,丰富,恰到好处,灵活多变,信手拈来,水到渠成,令人折服。
3、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讲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 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如马老师在教学时,就很善于抓住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对学生及各种能 力的培养都有好处。在朗读环节,有一个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课文读的不够好,但老师并没有去批评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给他机会,评价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还 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位学生的进步之处,有学生说“他声音比以前洪亮了”、“他能把课文读连贯了,不和以前一样一个词一个词的读了”等等,我想这样的激励比任 何的物质的奖励都有用,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话更使他们有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以便更好的学习。
除了对语文教学上深深的感触外,就是多读书,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多去了解一些大千世界,充足了电,挺直了腰杆站在学生面前。用知识的力量去守望童心。
4.观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观摩课有感 篇四
纪筠老师这节课总的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次课堂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目标,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本节课学习了与电影明星有关的一些单词、短语和句型结构。通过几种手段提高阅读能力。也通过对中外电影明星的讨论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感情。
纪老师很好的把握了教学内容,传授的知识准确、科学;对教材的处理也很老道;教学方法比较新颖;突出了重点、攻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互动情况也较好。
纪老师用任务型教学的方式进行了本次课的教学。将本节课分为几个任务,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操练的机会很多。同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觉、听觉等方面丰富了课堂,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能开展合作和探索性学习。
本节课教学思路很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过渡自然。通过短片导入电影明星的话题。然后通过快读、精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大量的信息输入。在输入足够时,再通过小组内的辩论且要运用所学词汇、短语和结构等。这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也能让学生在讨论中升华思想感情。
纪老师的教态很好,口语也较流畅。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也较强,在遇到声音一时未能播放出来时,能及时和学生勾通。
当然,在某些环节如果指令性更强一些,更精炼一点,效果会更好。如在让学生听读并找和猜单词意思的时候,很多学生并没有按老师说的去做。
5.观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观摩课有感 篇五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生本活动,大师的风采尽收眼底,原以为大师们的课都是课堂气氛活跃,光辉灿烂的,听课后,对我的想法亮起来红灯
一、 思考,彰显大师风范
黄爱华老师的《垂直》:单刀直入,说明就是研究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关系的构建,需要学生们自己摸索什么关系→为什么是这种关系→这种关系的成立条件,展开思考,加上老师循循善诱的语言贯穿,圆满的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本次观摩活动“生本”的本质。
刘松老师的《认识方程》:整堂课老师说的,只有两个个字“什么?”,为什么学习方程;方程干什么用的;什么是方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思考并解决问题,轻松加愉快的完成了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正是大师精彩的思考预设,引出学生们的精彩质疑,最终把抽象的方程,形象的展示在同学们面前。
二、 创新,彰显大师智慧
柏继明老师的《手能帮我们学数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节课的.植树问题,情况多,难分辨,易混淆的特点,柏老师的小手来帮忙,更贴近了生活,大大降低了此类问题的理解难度,还增添了许多课堂乐趣,孩子们还通过柏老师的创新引导,自己总结出了相似类型题的公式。
刘德武老师的《与圆有关的问题》:这堂课不仅渗透了,课本知识,更通过课本知识学习的过程,发现了自己缺少,但却很重要的学习方法的感悟,通过感悟,学习与圆有关的量,形成“生活知识整体”,大师们的想法,真令人佩服。
三、 交流,彰显大师魅力
吴正宪老师的《解决问题》:有机选取并组合简单的普通素材,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交流中发现问题,交流中解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问题归类,充分彰显大师的语言交流魅力。
华应龙老师的《三角形边的关系》:交流实践中,引发孩子内心的朦胧话语→错误的认知→正确的结论,这样的课堂只有在大师的手下,才如此潇洒自如,不乱章法,正像一位老师的短信里说的那样,华老师不仅是数学界的“娃哈哈”更是“高乐高”。
这四天的学习,虽然每天都要熬到晚上10点多,坐的腰酸背痛,四肢麻木。但是大师们的精彩话语,总会让我们忘却疲劳。通过学习让我认识到新课改下的课堂,更需要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简单而不犀利的话语和博学而善思的知识底蕴,对我们年青教师来说是个相当有挑战的,但是我相信,大师们的榜样,会是我教育事业道路上的引航灯,我也会一如既往的想着这个方向前进,在教育的舞台上,演绎出我自己的优美旋律。
龙凤四小 袁庆佳
相关阅读:
★ 幼师园本研修总结
★ 幼儿园园本个人研修计划
★ 幼儿教师园本个人研修总结
★ 幼儿园教师园本研修工作计划
★ 幼儿园教师园本研修计划表
★ 幼儿教师网园本研修总结
★ 幼儿园教师个人园本研修计划
★ 区域活动园本教研总结
★ 园本课程实施方案
6.观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观摩课有感 篇六
一直以来,对目前初中阶段的常态体育课堂教学,不少人都有一种担心与焦虑。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走过14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也已经正式颁布4年,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改革可以说是轰轰烈烈,精彩纷呈;高中阶段的学分制改革、 选项教学、模块教学也推陈出新,亮点突显;而恰恰处于小学和高中之间的初中课堂教学,却一直在传统与改革中摇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体育中考带来的一系列应考方略的钳制,制约了初中学段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目前,初中体育常态课教学堪忧,初中师生对体育的重视,大多出于功利的目的。一定程度上讲, 初中体育几乎已经演变成了应试的工具。 重庆市某校长说:“我校中考体育成绩就交给你们体育组了,我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平均分要求达到48分以上(重庆市体育中考满分为50分),你们算完成任务,不然……”;班主任在体育中考前主动让课给体育教师,甚至还要帮着体育教师一起训练;家长和学生每天晚自习后还练习各种考试内容。有一位母亲和儿子在一次练习跳绳时有如此的对话:“儿子,动作节奏要快,手腕用力,加快节奏,不要死绳……”“妈,你再这样不停地唠叨,你就像我们体育老师一样讨厌,烦!”这些现状造成了部分学校初中三年六个学期,就只上体育中考考试的那几个项目,体育教师不厌其烦地重复枯燥、单一的教法,极大地影响和挫伤了初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违背了《课标》 所提出的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与要求。初中阶段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是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心理正常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教学既是过渡期,也是成长期,更是关键期,应该引起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这次武汉观摩学习,让笔者眼前一亮的是,一些久违的运动学习项目重新回到了课堂。本次初中展示的12节现场课,涉及球类2节、田径3节、体操7节(见下页表)。
纵观12节展示课,执教教师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能遵循《课标》所提出的水平目标。部分课在教学设计与教材处理上大胆创新,课堂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作课教师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整体设计单元学习框架,确定课次和课时目标。他们大都能针对学生学习水平, 把握住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创设新颖的练习形式和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部分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开始有意识地预设和关注运动技能学习中对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培养,较好地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 “在活动中、比赛中教会学生知识、技能和方法,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初中,都要重视学生的体能发展”的核心理念,从而较好地构建了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新常态。
亮点一:目标意识强,达成效果好
《蹲踞式跳远:腾空步与落地技术》 (八年级,第3课时)一课中,执教教师在钻研教材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有效地达成了水平四《课标》的基本要求,如,“明确腾空与落地的动作方法,知道提高跳跃能力的方法”等,设定的知识目标具体准确。又如,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有:“通过学习,80% 的学生能做到腾空后起跳腿向摆动腿积极靠拢,屈膝团身成蹲撑,落地时,小腿积极前伸,着地瞬间积极缓冲;50%的学生能在腾空后较好地控制身体姿势,发展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性,提高肌肉力量和弹跳力。”设置这样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学习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主题非常鲜明, 让学生在本次课的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的目标设置既考虑了全体学生,又考虑了学生的能力差异。课堂目标体现在课堂指导的全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四种场地的设置,体验蹲踞式跳远腾空后起跳腿向摆动腿积极靠拢,屈膝团身成蹲撑;落地时,小腿积极前伸,着地瞬间积极缓冲的动作技巧。通过“菜单式”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体能目标得到有效达成。在课堂上,执教教师着眼于学生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整节课的教法、学法都是围绕学生达成目标服务。课堂上,学生的练习内容丰富、层次清晰,学习效果明显。
亮点二:重视课程意义,教师视角独特
《跳跃:横箱分腿腾越》(九年级,第3、4次课)一课,执教教师以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着眼点,以发展学生体能为抓手,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节课开课简单,直奔主题,形式新颖,以行进间一列横队为一组在音乐律动中体验各种热身活动及伸拉练习;让学生在持续10min的不间断练习中获得身体功能性动作的全方位提高,突出了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本质特征。执教教师注重全员参与,营造课堂氛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达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密度和强度的相应要求。
执教教师还充分运用现代化媒体,把数字化技术引入课堂,通过IPAD收集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案例并及时反馈比较,让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自己或同伴在练习分腿腾越越过横箱动作时空中的身体姿态及动作掌握程度,进而在教师的点拨下体会空中分腿直、果断起跳、推手展体的重难点技术。这样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理解了教学目标,并将他们自己的动作与视频中标准动作进行比较,更明晰了分腿腾越动作的技术,因此,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有意义的,对学生完成目标是必要的。执教教师通过电脑、IPAD提供的可视内容使横箱分腿腾越技术的学习更为扎实;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了学生的身心特点, 赞扬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还用声调变化影响学生,在整堂课中创造了很多评价学生的机会。如,当学生分组练习时、比较观察时,教师对他们的关注还是很多的,也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有些遗憾的是,执教教师使用的这些技巧和方法,没有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课堂实践中生成的信息,而是花过多的时间去完成教师事先预设的信息,这可能是因为执教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造成的。如,有的学生在练习中明显是踏跳动作出现了错误,导致直接 “飞过”横箱,出现安全隐患,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教师未及时观察到问题所在,也未进行针对性评价,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完成动作质量不高。
总体感觉,不管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执教教师及其团队都有着更为清晰的课程意识,能够从课程层面实施教学,是比较专业的视角,值得提倡。
亮点三:创新教学流程,设计思路巧妙
《体操:横箱分腿腾越》(七年级,第3课时)一课中,执教教师的教学构思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着力探索“初中学生体能素质与运动技术相长的教学”形式, 通过设置俯卧撑、俯撑顶肩推手击掌等体能素质练习与主教材“横箱分腿腾越”运动技术学习有机融合,设计了新颖的循环教学流程,让观摩者和学生都感到眼前一亮。执教教师能针对教材类型合理运用器材进行有效布局,这种“循环学练”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了更好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40min内,真正动了起来,保证了学生持续锻炼的时间,保持了活跃的思维与敏捷的肢体行动,这个练习过程使学生的体能得到有效发展。毫无疑问,学生参与的活动越多,其收获就越大。反之,教师控制的时间越多,学生的收获就越少。课堂上站着的人少了,动起来的学生多了,整个课堂学习效果就突显出来了,既定的学习目标也得以有效达成。
执教教师从课的整体设计开始就关注了安全防范措施,且能针对教材特点预设具体的安全预案。如,静态的安全预案、动态的安全防范措施等。这表明执教教师在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上下了工夫。整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课标》水平目标中的运动技能学习“在课堂上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这一目标。
与此同时,课堂上体育小组长责任意识较强,如,在小组练习中,组长评价本组某一位成员:“我很欣赏你刚才的行为,加油!”小组长真正起到了组长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同伴间的真诚评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亮点四:器材资源开发,辅助教具增效
《蹲踞式跳远》(八年级,第2课时) 一课,给现场与会教师耳目一新的感觉。 本节课重点学习蹲踞式跳远的起跳技术, 执教教师及其团队通过设计的多功能跳远辅助教具突破难点,在踏跳板上安装发声器让学生体会“上板快”,把支杆上的气球降低让学生体会“摆动快”,把支杆上挂的气球升高让学生体会“蹬伸快”,这个跳远多功能辅助器材,强化了起跳技术中的“三快”(上板快、摆动快、蹬伸快)原则,围绕课堂目标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学生练习主动积极,热情很高。观摩教师们都说:“这老师太有才了!在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上怎么想到了这样好的妙招!”观摩教师都带着一种既新奇又欣赏的眼光观摩了本课。谁说体育教师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执教教师及其团队就很好地证明了体育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们认真分析教材,仔细研究学生在学习具体项目中的难点,设计创新了辅助教具,促进了课堂目标的达成。
亮点五:改造创新器材,实现用教材教
《单杠: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后摆下及体能练习》(八年级,第2课时)一课,引起了现场与会者的极大关注。教师们在固化的思维中大都会认为:单杠这种器材一定是固定的。这种固化思维极大地限制了一线教师在场地器材方面的改造。 为了解决单杠教学中因学生存在心理障碍造成运动不足的问题,执教教师及其团队打破固化思维,创设了教学中的“移动单杠”,降低了单杠高度(解决学生心理害怕问题);设计的10组移动单杠,改变了固定单杠教学中常见的“由于器材不够,导致练习动作的学生少,站着看的学生多”的现象。传统单杠教学学生参与机会少,体验动作的机会不多,影响了动作技能的学习,也难以达到相应的练习密度和强度, 致使课堂效率低下。本节课中,执教教师将学生分成10个组,4个学生为1个小组的循环学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益,还体现了小组合作练习的学习方式,在增加练习密度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有效突破了传统固定单杠教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用教材教。 值得注意的是,《单杠骑撑后腿向前摆越转体90°挺身下》一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此不再细述。
亮点六:教师学科素养好,突破难点方法有效
《跨越式跳高:过杆与落地技术》(八年级,第3课时)一课,体现了执教教师的良好素质。执教教师声音洪亮、浑厚,非常有吸引力,课堂规范有序,教学层次清晰,有着扎实的基本功,较好地体现了体育教师的学科素养。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执教教师针对主教材设计了较大的练习密度,在引导学生体验摆腿过杆快速移髋的过杆技术动作时,在跳高器材上想出了许多“点子”。 他通过设置橡皮筋作为横杆,解决学生心理障碍;在跳高架上设计两根有一定宽度的橡皮筋,让学生越过横杆时体会移髋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本课难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练习中执教教师能够按学生能力差异分组,可能效果会更加明显。
反思与问题:
1.措施欠具体,方法不到位
展示的12节课中,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重点引导了学生在练习中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但有的教师则只是在思想上给予了关注,却缺乏有效的具体措施与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没有真正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如何在常态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还有待广大一线教师多出主意,多积累一些可具体操作的实施手段,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在体育课堂上的发生。
2.反馈不及时,变通性欠缺
教师在课堂上的观察反馈不及时,个别教师的应变能力尚待提高。展示课中,有的教师为了走流程,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预设与临时生成的问题该如何有效解决?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按照预设的要求,频繁地调队或集中讲解,导致课堂效率不高。“精讲多练”是体育实践课学习中永恒不变的原则。体育课本质的东西是让学生“动”,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应该在练习体验中去获取。一节体育课,教师讲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做到精讲多练,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练习等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再思考、再钻研。
3.评价欠科学,过程欠合理
初中教师对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还重视得不够,无论是从评价语言,还是评价方式;无论是从教育的角度还是动作技能学习的角度,都缺乏真正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的有效的过程性评价。
4.教师专业技能还有待加强
此次展示课,中年教师的示范很漂亮, 但年轻教师的示范却稍显逊色。因此,加强教师专业技能,保持教师良好体能,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给一线体育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观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观摩课有感】推荐阅读:
第五届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观摩与评比活动:《类比推理》说课(北京十二中高宇)06-24
关于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的通知07-22
观《全国小学语文本体性教学研讨会》有感08-13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10-07
第十五届全国推普周宣传标语01-15
淮北市第十四届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10-21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06-09
全国人事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09-26
第十五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方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