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言文字训练免费

2024-07-04

初中语言文字训练免费(共13篇)(共13篇)

1.初中语言文字训练免费 篇一

——卢晓菲 译

⑴这是一种神奇药物,身体里也许没有一个器官不受它影响。对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来说,这种药物都是可以免费得到的,吃不吃,吃多少,都完全取决于你。

⑵这种神奇的药物到底是什么?就是身体运动。人类天生是好动的,但是环境已经改变了,生活方式让我们变得不爱运动。

⑶我们正在为此付出代价。

⑷1935年,当全球的人口总数只有20亿出头的时候,估计1500万人患有Ⅱ型糖尿病;到了,全球人口总数是那时的三倍多,患糖尿病的人口却大幅上升到2.2亿,预计2025年更将增加至3亿人。

⑸一项针对超过5万名男性和女性的研究表明心肺功能不好是早亡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研究中发现,16%的死亡由心肺功能不好引起,超过了肥胖、糖尿病、高胆固醇导致的死亡总和,也是吸烟导致的死亡的两倍。

⑹科学研究给我们带来的好消息,是我们还能为此做一些改善。

⑺专家建议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舞蹈或者园艺,抑或是75分钟更为剧烈的运动,比如骑车、跑步或者游泳,可以减少40%由心脏病导致的早亡,效果跟服用他汀类药物大致相同。运动能使心脏病风险减少30%至50%。

⑻运动也能疏通血管保持血管干净,帮助摧毁那些最危险的脂肪。运动可以改变血液中一种叫做三酸甘油酯的脂肪微粒的结构,让酶在它们堵塞血管前更容易地将其破坏掉。很多循环系统的风险来自于这些脂肪颗粒,像是肠内产生的乳糜微粒,或是肝脏中合成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越大,越容易被酶分解,而研究表明运动能令这些脂肪颗粒体积增大约四分之一。

⑼每周中等强度的运动量能够使患Ⅱ型糖尿病的几率降低58%,预防效果是广泛用于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的两倍。

⑽遵照以上推荐的每周运动量,能够让女性罹患乳腺癌风险减少一半,也能让肠癌风险降低大概60%。这跟每天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所产生的预防效果相当。

⑾运动是怎样产生这些效果尚不清楚——不仅因为癌症的出现和发展涉及很多因素,包括通常说的性激素的不平衡,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的能力,以及遗传因子和脱氧核糖核酸的损伤等。然而,一些线索已经出现。运动降低了体重,而体重是已知的更年期乳腺癌的风险因素。

⑿跟运动者相比,不运动的人有更多结肠隐窝异常的迹象——结肠隐窝是结肠内壁的凹陷处,它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不运动的志愿者的隐窝里分裂细胞的数量有增加,这些细胞还会爬到隐窝内壁高处,在那里它们有可能发展成癌前息肉。

⒀运动刺激细胞寻求额外的能量来燃烧掉不需要的垃圾,包括那些可能引发癌症的`错误或者突变的DNA。此外,莱文发现脑细胞也有同样的机制,表明运动可能有助于预防痴呆神经退行性疾病。

⒁运动还可能提升智力和记忆力。科学家发现使用跑轮的老鼠每天跑步,一个月之后海马体内的神经元增加了一倍到两倍。海马体是大脑里对记忆至关重要的部分。即使最温和的运动量增加也能够将记忆力提高15%至20%。

⒂运动带来的好处不仅局限于成年人。青春期的孩子通过运动也有更大的海马体。

⒃现在,想象你得到了一种药丸能够有如此好的效果,你难道不打算吃么?

——(选自《读者》第5期,有删改)

小题1:文章7—15段介绍了运动的各种益处, 、、降低Ⅱ型糖尿病患病率、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小题2:“不运动的志愿者的隐窝里分裂细胞的数量有增加,这些细胞还会爬到隐窝内壁高处,在那里它们有可能发展成癌前息肉。”句中加点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小题3:第4段划线句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小题4:“青春期的孩子通过运动也有更大的海马体。”从这句话中你受到何种启示?你认为应怎样做到学习与锻炼相结合?(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示例:减少心脏病的风险、疏通血管保持血管干净、抑制癌症、提升智力和记忆力。(各1分)

试题分析: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是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事物区别于某一事物的标志,也是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学生可观察题目,或在首段中找,也可抓关键句。从7—15段依次介绍了“减少心脏病的风险、疏通血管保持血管干净、抑制癌症、提升智力和记忆力”等运动有助于健康特征。

小题2:示例:“有可能”是表推测、估计之意,在范围上起限制作用(1分),表明不运动的隐窝细胞爬到隐窝内壁高处发展成癌前息肉是有可能的,但不一定如此,(1分)如果删去后就变成“在那里发展成癌前息肉”,太绝对化,与事实不符。(1分)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试题分析: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方法:(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

小题3:示例:说明方法主要是举例子(1分),举人类从1935年到20人口增加3倍而患Ⅱ型糖尿病的人数增加至2.2亿人(近15倍)(1分),真实具体且有力地(1分)说明了人类为不运动付出了惨痛代价。(1分)【或作比较.(1分)列举人类从1935年到年人口增加3倍而患Ⅱ型糖尿病的人数增加至2.2亿人(近15倍)的数据作比较(1分),真实、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人类为不运动付出了惨痛代价。(2分)】

试题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是说明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小题4:示例:运动能增强青少年的智力,青春期加强运动益体又益智。(2分)答出劳逸结合之意即可。如学习之余的课间、放学后、周末、假期抽空锻炼,保证锻炼时间,享受锻炼带给身心的快乐从而使学习更投入,效率更高。若只答锻炼,不答与学习的关系不得分。(2分)

试题分析:在说明文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能正确答出运动和学习的关系即可。

2.初中语言文字训练免费 篇二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 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 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 又指导语言实践, 要学好用好英语, 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

什么是语感语感?它是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敏感反应, 是语言训练的熟悉程度。语感产生的原理是语调、节奏、语流的反复刺激使学习者在特定的神经元上留下“声音映象”。这种内在映象遇到外界语言刺激, 使“听觉与概念相连结”, 熟悉的语言流自然而然从记忆中溢出, 意义概念、语言片断象屏幕一样在眼前展现。这种音义两种符号结合的语言感受, 是流利阅读的基础, 也是语言能力的基础。

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平时语感的培养, 其主要通过听和读双向渠道, 二者交替运用, 由表层到潜层, 一点点加深体验, 使二者揉合到读则能反射出声音, 听则能在眼前呈现出内容, 这样, 读和听的内容就会转化为口语表达, 这就是话语的生成, 其媒介就是语感。其中, 语感清晰的, 储存牢固持久, 表达起来比较自如;音义清楚的记得最容易, 表达也挺自如。只要能坚持这种音义结合的训练, 话语就会无限生成。

语感与记忆学一种语言最大的问题就是遗忘。那么如何维持长时记忆昵?美国心理学家阿贝尔·梅拉别恩提出:信息总效果100%=文字27%﹢音调38%+面部表情35%。这表明, 语言习得中, 从音上记起, 比从义上获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音义结合的记忆比脱离语境孤立的词句分析要好得多。以单词为例, 初次接触注意发音准确、意义清楚, 则印象就深刻, 一时忘却了, 忆起也快于似是而非的单词;音不准的, 不容易进入记忆;默记的比发出声音记忆的要困难得多。

词组与句子的记忆, 重点放在节奏和语调训练上。句子重音不同则表意不同, 如I have been in Yan Cheng for two years。重音放two上, 突出时间;放Yan Cheng上, 突出地点;放I上, 强调不是别人。语调也是这样, 不同音调表不同的语言心理。小诗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读四种语调, 表四种含义:降调表兴奋, 平调表悲哀, 升调表高兴, 升降调合用表怀疑。活的语言, 只有从节奏音韵上起步, 才能体会到真正的意味。

常用词复现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记忆力与使用。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 起码掌握八千左右词汇。那么, 接触量必大大超过八千词, 才能满足摄入量。为此, 听读要保证两点:足够的接触时和接触面;常用词的复现。学习者不可能一下子掌握八千词, 更不能期望输入一、二次就记住。要在多侧面多角度地选材扩大接触的量与面的同时, 常用词的输入要循序渐进、反反复复地在听读材料中出现, 学习者对经常接触的有熟悉感, 才会从熟悉的音上唤出它的义, 从义上折射出它的音, 读速才会快, 记住的才会多。再反馈回来时, 听读才更容易, 表述也就更流利了。听、读、说练到这种程度时就可以转入阅读为主了。

语感与阅读阅读是循环巩固语感、积累词汇的主要手段。阅读, 分“有声朗读”、“低声朗读”、“默读’'和“快读”几种, 可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学会拼读单词, 不用念念有声, 阅读可代替朗读, 这种认识有失偏颇。语速快慢, 取决于重音与节奏群即意群。句子非重读音节越多, 意群越长, 读速越快。如She asked me/to’give her/a’book.也可分成She’asked me to give her/a’book.意群可短可长, 但分得破碎。失去节奏, 不便上口与记忆, 还会造成错误理解, 在记忆的框架上无法建立起声音反映图式, 再阅读时不会随时出“音感召唤”, “语感效应”。因此, 开始万不可轻易放弃朗读训练。

“默读”与“快读”可交叉进行。方法与速度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最好采取“限时法”, 尤其是“快读”。注意纠正诸如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读, 读一句译一句或指读、回视、重读等有碍阅读发展的方式。阅读, 强调的是速度, 舍此, 谈不上价值。一篇文章最好采取“两种阅读法”, 第一遍重点训练速度, 培养能力, 首先着眼于关键词、语言点, 培养归纳基本点及大意;第二遍着重抓内涵, 培养语感, 扩大词汇量。当然, 快读有时也可采取“跳跃式”、“标题式”的选读。

就目前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而言, 课堂仍然是外语学习的主要场所, 一方面, 教师在课堂上要开展各种听说活动, 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听、说英语, 在英语教学这个小环境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另一方面, 教师要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师生双边活动。网络、电脑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都能很好地为我们提供情景化的直观教学。特别是多媒体组合, 它综合运用文字、影像、声音等现代科学技术, 声像俱全, 视听结合, 能通过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 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从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上创设出更为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能使学生在较为真实自然的情景中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拓展自己的交际视野, 从而更大程度地增强英语语感能力。

3.初中语文课堂语言训练是教学之本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47-01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不仅指出对当代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同时,为当代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实践的方向。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促使他们的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育者,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种尝试:

一、利用教材,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画面不但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想象。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出示形象生动的插图,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在教学课文前,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插图内容,然后再朗读原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叙述的,最后比较自己表述的和课文写的有什么不同,最终讨论哪种描述更好。如在教学《石榴》:课前笔者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石榴花图,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图中的石榴花,学生刚开始只是简单说出石榴花的花形和花色,在教师的提醒和引导下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石榴花的外在特点。但是,在朗读郭沫若的《石榴》原文后,学生明白了郭沫若写得比自己好,是因为他能把石榴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以及自己对石榴的喜爱融合在对石榴的描写中。这种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把联想的内容表达出来,并和原文进行比较的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表达的机会,还让学生学习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二、语言训练要分层次

语言训练有四个层次:(1)感知性语言训练,(2)理解性语言训练,(3)运用性语言训练,(4)熟记性语言训练。感知性语言训练:要训练学生初步理解生字、生词,初步理解作者表达思路及查阅字典、词典的能力。

理解性语言和运用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是语言训练的核心,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达到会解词、析句、明段进而读懂全篇,不仅字面达到理解,而且还要通过分析,概括和理解字里行间的含蓄之意、引申之意、比喻之意。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理解语言的方法。理解性语言和运用性语言训练要结合起来进行。解词,析句、段,读懂全篇,理解作者思路,是会迁移到运用性语言训练中来的。叶老认为:“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文,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的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这就是指理解性语言训练而说的。叶老还在进一步指出:“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这又是指运用性语言训练而说的。可以清楚地看出,叶老一直主张理解性语言训练和运用性语言要统一起来。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但不能理解为阅读教学纯为作文教学服务。有人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唯在作文,而由之产生阅读中仅言作法、言技巧,叶老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说:“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果能不为死讲乱讲,而养成学生读书之良好习惯,不知不觉之中自能影响作文,固不必喋喋言作法,言技巧也。”语言训练中理解性语言和运用性语言训练的层次都要给予重视,才能达到叶老说的:“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老师训练必做到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熟记性语言训练:要训练学生对课文片段或全篇进行复述式背诵的能力以吸取知识。没有语言的记忆和储存,则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创设情境,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口语训练提出这样的要求 :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创设情境,让学生开口说话,这是语言表达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骆驼寻宝记》中,笔者就让学生根据骆驼的特点做合理的想象,推想寻到宝回到沙漠后,骆驼会做些什么样的事,然后请几位学生介绍自己的推想。在教学《卖油翁》时,请两位学生表演课文内容,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把原文的情景再现到生活中,最后再要求观看的同学从小品表演是否到位,从陈康肃和卖油翁的人物形象两个方面来谈观后感。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既让学生之间有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组织活动,强化语言表达训练

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一些语言比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如举行“我有一个梦想”演讲比赛,《乡愁》朗诵比赛,“严师对初中生的成长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模仿同学竞猜赛等,学生为了参加比赛,要做充分准备,从准备到参加比赛的过程,不仅丰富了语文知识,而且提高了语文的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必须依赖于实践,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最终又要回归到实践。因此,语言能力的培养要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笔者针对中学生独立意识增强,不再愿意主动和大人交流思想的特点,给他们布置了小组采访任务。四位学生成一组,各小组讨论出中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并列举出来,然后集合各小组的问题,列举出中学生最关注的十大问题,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教师、家长和同学进行采访,最终总结出不同身份代表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也让学生多一次倾听到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初中语言文字训练免费 篇四

2、世界杯足球赛赢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意大利队共赢8场,平一场,共得多少分?

3、有2筐西瓜,每筐6个。把这些西瓜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分几个?

4、买3瓶饮料需要6元,买5瓶饮料需要多少元呢?

5、熊妈妈端来2盘苹果,每盘6个,平均分给4只小熊。每只分几个?

6、2张纸可以做8朵花,有5张纸可以做多少朵花?

7、6筐西瓜,每筐4个,把这些西瓜平均分给8个班,每班分几个?

8、3个蛋糕,每个蛋糕分6块。把这些蛋糕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块蛋糕?

9、一瓶药,如果每天吃3次,每次2片,可以吃6天,这瓶药有多少片?

5.初中语言文字训练免费 篇五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及设计16秋在线作业2

1:前语言阶段是指儿童从()。A:出生到1岁左右 B:从1岁到2岁左右 C:从2岁到3岁左右 D:从3岁到4岁左右 正确答案:A

2:以丰富儿童的词汇和正确运用词汇为目的活动是()。A:语音练习游戏 B:词汇练习游戏 C:句子练习游戏 D:语法练习游戏 正确答案:B

3:以训练儿童用比较连贯的语言,具体形象地描述事物的活动是()。A:描述性讲述练习游戏 B:词汇练习游戏 C:句子练习游戏 D:语法练习游戏 正确答案:A

4: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儿童正确发音,丰富儿童词汇和学习句式的方法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A:示范模仿法

B:视、听、讲、做结合法 C:游戏法 D:表演法 正确答案:C

5:在木偶表演后,儿童将表演中内容连贯地表达出来的讲述活动。A:绘图讲述 B:情境表演讲述 C:拼图讲述 D:看图讲述 正确答案:B

6:教师根据既定的题目,引导儿童围绕一定主题进行交谈的言语活动是()。A:谈话 B:讲述 C:独白 D:对话 正确答案:A

7:儿童观察西瓜后将其特点讲述出来是()。A:实物讲述 B:看图讲述 C:剪影讲述 D:生活经验讲述 正确答案:A

8:正式阅读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是()。A:阅读前准备活动 B:儿童自由阅读 C:师生共同阅读 D:归纳阅读内容 正确答案:B

9: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在()。A:胎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少年期 正确答案:C

10:中国儿童能发出四声变换是在出生后的()。A:9个月 B:12个月 C:15个月 D:18个月 正确答案:A

11:教师在运用语言教育的示范模仿方法时应做到()。A:教师的示范语言一定要规范到位 B:教师要把握好示范的时机和力量

C:教师要恰当地运用“显性示范”的手段 D:教师要恰当地运用“隐性示范”的手段

E:教师要积极观察儿童的语言表现,妥善地运用强化原则 正确答案:ABCDE

12:幼儿园讲述活动的特点是()。A:拥有一定的凭借物 B:独白言语 C:情境较为正式 D:需要调动儿童的多种能力 E:对话言语 正确答案:ABCD

13:早期阅读行为主要在于使学前儿童()。A:学习认字

B:产生阅读的兴趣 C: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掌握早期阅读的有关技能 E:学习写字的技能 正确答案:BCD

14: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包括()。A:倾听行为培养 B:语音培养 C:表述行为培养

D:欣赏文学作品行为的培养 E: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 正确答案:ACDE

15:教师在指导阅读区活动时应注意()。A:阅读区活动应建立必要的规则 B:要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利用图书 C: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 D:让儿童多认字

E:让儿童背诵一些阅读内容 正确答案:ABC

16: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类型有()。A:日常个别谈话 B:看图讲述 C:日常集体交谈 D:有计划的谈话活动 E:讨论活动 正确答案:ACDE

17:师生共同阅读的步骤包括()。

A:师生一起阅读,了解和理解图书大致内容 B: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 C:归纳图书内容 D:讲述图书内容 E:表演图书内容 正确答案:ABC 18: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及设计的研究对象是()。A:儿童语言发生的现象 B: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 C:儿童语言发生的生理机制 D:学前儿童语言训练 E:儿童语言教育 正确答案:ABDE

19:幼儿园谈话活动的中心话题须具备的要求是()。A:中心话题应是简单的

B:儿童对中心话题应是熟悉的 C:中心话题对儿童有一定的新鲜感

D:中心话题要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 E:中心话题应充分调动儿童的思维 正确答案:BCDE

20:讲述活动的目标包括()。A:感知理解方面的目标 B:表述方面的目标 C:书写方面的目标 D:倾听方面的目标 E:情感方面的目标 正确答案:ABDE

21:小班儿童能理解多重指令。()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22:散文的仿编一般在小班以后进行。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23: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24:早期阅读是一种整合性教育,它贯穿于各种活动中。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25:看图讲述是拼图讲述的拓展。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26:儿童仿编或创编的思路是否已经打开,是儿童能否创造性地进行仿编或创编的重要保证。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27:预期的技能应在中班开始培养。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28:儿童应学会根据对方的反馈,运用修补的方式延续谈话。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29:幼儿园语言语言教育能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0:早期阅读活动的整合性体现在早期阅读是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结合。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1:同伴之间的对话更能使儿童体会到会话规则的意义,应鼓励儿童之间的对话。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2:幼儿园进行诗歌、散文学习活动就是让儿童会背诵。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33:为儿童选择的图书内容背景应复杂。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34:儿童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是儿童将图画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5:教师指导儿童进行语言游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指导儿童游戏的过程。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6:早期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儿童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初步知识。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7:语言游戏活动带有明确的学习任务。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8: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指各项幼儿园教育活动所指向的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目标。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9:单张图片讲述主要培养大班儿童说完整句的能力。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6.免费初中政治教学设计教科版 篇六

西安市四棉中学 王雪

一、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实践、学习、升华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学会“用教材教”,既立足于教材,又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帮助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陆续进入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这些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充满了好奇,总是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关注着自我的成长,关注着他人和社会。一方面,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渴望独立,渴望成熟;另一方,又异常渴望同龄人之间的友情,渴望理解、信任和支持。但在现实生活中,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对一些问题往往存在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如取笑同学间的生理变化,对男女同学间的关系过于敏感,产生逆反心理等。影响自我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和困惑,克服青春期的烦恼是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关键。

青春期是学生人生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其基本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阶段开始形成。抓住这个道德成长的重要阶段,引导学生认识、体会到青春不仅仅是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更意味着一种精神状态,全面把握青春的内涵,引发他们对青春的意义进行深入地思考,无论是对学生的现在,还是长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针对学生的现实成长问题,教材设计了这一课。

三、教材分析:

1、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知道青春的意义,把握青春的内涵;知道男女同学之间如何正常交往。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清是非善恶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

2、教学重点:

全面了解青春的意义及内涵。

3、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消除会计人员和行为上的误区,共享美好的青春时光。

4、学法:听、思、议、悟。

5、教法:讲解、点拨、启发、情境教学法。

6、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设计情景

导入新课

采用情境教学,播放歌曲《样样红》,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展示学生们收集到的与青春有关的名言。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青春的思考,以趣激学。

1、青春的友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依托教材P39以及自身的经历,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加以引导,总结。

以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感悟,自主学习,学会合作。

2、青春的个性:小品表演《这才叫酷》。学生观看并思考课本P40问题。

通过表演,创设情境,深入浅出,让学生正确认识成长的真正含义。

3、男孩、女孩:课件展示诗歌《男孩、女孩》,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菲的日记”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也是可以有真正的友谊的。

青春畅想

1、小组竞赛:寻找与青春有关的词语。

2、教师播放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夺冠录象。

让学生体会青春是活力、意志的象征,它更多的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态上。

小结

1、多媒体展示:本课时的知识提要。

2、点评学生表现,师生共同评选出本节课:表演者、发言人、创意奖。

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及时巩固,融会贯通。让学生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反思:

多层面展示了“以学定教”,开发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资源,让学生在探究新知的特定情境中,直面困惑,师生平等对话、参与、理解、反思、分享、体验、提升。灵活使用多媒体手段,课堂信息量大、素材库因材施教,超越教材文本,突显教师个性化的理解、感悟!

五、作业:

辨析:真正的独立是任何事情都由自己做主,大人完全不能干涉。

六、板书设计:

青春误读

青春畅想

感悟青春

彼此彼此尊重,共享青春的美好

追求真正的青春个性

男女同学,正常交往

关于青春的联想

解读青春的含义

思考青春的意义与价值

青春误读

青春畅想

感悟青春

彼此彼此尊重,共享青春的美好

追求真正的青春个性

男女同学,正常交往

关于青春的联想

解读青春的含义

思考青春的意义与价值

青春误读

青春畅想

感悟青春

彼此彼此尊重,共享青春的美好

追求真正的青春个性

男女同学,正常交往

关于青春的联想

解读青春的含义

思考青春的意义与价值

感悟青春

一、青春误读

1、彼此彼此尊重,共享青春的美好

2、追求真正的青春个性

7.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有效训练 篇七

一、训练的内容聚焦重点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载体。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中, 我们发现, 每一个单元的课文在体裁或写法等方面既有共同点, 又有其各自的特色。因此在确定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时, 我们首先必须关注教材的编排体系, 关注单元训练目标及年段教学目标。我们应当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处入手, 结合学生的语文知识建构, 选择遣词造句、情感体验、文本感悟等内容进行训练。

有的文章的题眼就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抓住其题眼“发愤”, 就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体会人物的精神。有的文章, 抓住其刻画人物的外貌、表情、动作及情感变化的线索, 就能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并且利于写作模仿, 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有的文章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准确精妙, 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 明白作者的写作用意, 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或景物的独特迷人。如《灰椋鸟》这篇课文, 生动地描绘了灰椋鸟傍晚归林时阵容庞大的壮观场面和归林后百鸟争鸣的热闹场景, 课文的内容安排详略得当,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课文重点;语句详细生动, 有利于学生写作时借鉴。因此在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和重点词语, 自读感悟, 勾画圈点, 品读想象, 感受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壮观场面,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理解关键词语“倾诉、呼唤、应和”时, 我设计角色转换、想象说话的情境, 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对鸟类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独特的体悟与感受, 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彰显个性的舞台。

二、训练的过程凸显主体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领悟。”因此在教学中, 关键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阅读教学变成学生自主训练、自我提高的过程。

例如, 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 我围绕中心设计了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艄公凭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 用心思考探究这一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在集体交流汇报时, 没有要求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依次来谈, 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自主汇报。于是, 有的学生紧扣“乘客的谈笑风生”和“艄公的沉着冷静”这两方面来谈, 有的紧扣“黄河的险”这一方面来谈, 有的紧扣“羊皮筏子的轻和小”这一方面来谈。在感悟文本时, 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理解。最后, 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他凭着勇敢和智慧, 镇静和机敏, 战胜了惊涛骇浪, 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 成为黄河的主人”。在此基础上, 我激励学生要像文中的艄公一样, 撑起人生的篙竿, 不畏艰险, 奋力拼搏, 成为学习的主人, 成为生活的主人, 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这样的训练, 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训练, 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还培养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三、训练的方法变中求效

俗话说:“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阅读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在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时, 必须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原有的知识为基础, 以实施自主探究性学习为手段, 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发挥语文的熏陶作用,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情感, 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 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在语文教学中, 训练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比如在教学《雾凇》一课的词语时, 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词语:认识“雾凇”时, 我出示了雾凇奇特美丽的图片;理解“笼罩、缭绕”时, 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感悟;认识“摄氏度”这个表示温度的单位词时, 我告诉学生, 我们这里前几天气温很低, 达到零下2摄氏度, 学生自然就理解了哈尔滨零下30摄氏度是多么寒冷, 正因为温度低, 才能形成雾凇奇观。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了词语, 而且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同样, 理解文中某个重点句子的含义时, 可以让学生先理解这句话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这样也就把握了句子的主要意思;也可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还可以结合课题题眼或文章中心去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学习《鸟岛》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小组合作采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各组的学习收获, 有的小组在黑板上画了很多的鸟蛋, 有的小组画了很多的鸟窝, 有的小组画了很多的小鸟。这样的展示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使学生读懂了课文, 感悟了文中的语言文字。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采用不同的读书形式, 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训练的要求明确适中

学习一篇文章 (一个语段) , 语言训练点是很多的:学生的听读能力要训练, 写话能力要训练, 语言表达能力要训练, 思维能力要训练……在短短的一节课上, 不可能把每一项内容都训练到。所以, 教师应根据不同年段的训练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文本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取舍, 突出主要的语言训练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应因人而异, 循序渐进。这样的训练, 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大有裨益。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是在小组合作训练时, 如果教师没有提出明确的训练要求以及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 这样的合作训练就会既浪费时间, 又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果训练的要求太简单, 学生大都能轻而易举地达到, 那就无需训练;如果训练的要求太高, 学生一时半会儿很难达到, 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者也教得吃力。因此,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 训练的要求要明确适中,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训练的对象面向全体

小学阶段的教育既是基础教育, 又是义务教育, 在校的每个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每个教师都有教育好全班学生的义务。新课标特别强调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名学生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其中, 以求得发展。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定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在当前的公开课教学中, 我发现有一种不好的现象:读书时专挑好学生;发言时专找好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时, 也是让学习好的组长汇报, 于是就出现了有些组员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的现象, 教师发现了也未提醒制止, 怕耽误时间。这种做法往往是只关注了少数学生, 而忽视了多数甚至大多数学生。教学要对所有学生负责, 要注意到学生的不同程度和不同的接受能力, 指导读书也好, 引导讨论问题也好, 都应照顾到不同水平和不同程度的学生, 要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懂学会。

六、训练的时间切实给足

8.初中语言文字训练免费 篇八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思维能力 训练

一、关于“听”的训练

笔者在进行这一训练时主要是从“基础训练”和“技巧训练”两方面进行的。

1.基础训练。激发学生兴趣,养成良好习惯,是这一训练的关键。主要的训练方式有:(1)笔录式:老师将训练内容口述出来,让学生边听边笔录或听后据记忆整理。要求要笔录明确、完整。训练内容包括某字注音、词语解释、作者介绍、作家轶闻、名段、故事欣赏等。(2)复述式:老师将训练内容口述出来,让学生听后复述。这类训练主要有对课文中心要点的复述、对文中某个情节的复述、对文中某个段落的复述等。(3)概述式:老师口述设计好的训练内容,要求学生听后把要点概述出来。如对浅易短文的概述,对议论文中心论点及论据的概述,对说明文被说明事物特征的概述等。(4)调整式:老师口述一段顺序颠倒的话,要求学生听后将顺序调整过来。

2.技巧训练。技巧训练宜在初二、初三时进行,旨在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1)扩展型训练――训练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合理想象,进行必要扩展。①字的扩展:要求学生在听到一个字音时,能同时写出相应的几个同音字。如“bi”要求学生写出学过的“必”“毕”“碧”“臂”“壁”“闭”“敝”“庇”等。②词的扩展:要求学生在听到一个词语时能同时想到与该词有关的语文现象,如词的构成方式、词性、词义,该词的同义词、反义词,如何组词、如何造一个恰当而实用的句子等。③句子的扩展:要求学生在听到一个句子时能想到与该句有关的一些语文现象。如是单句或是复句,句子的主干是什么,句子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有无运用修辞手法等。(2)发现型训练――训练学生从听到的信息中发现要点、发现问题。①发现要点:训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善于发现信息要点,在同时听到两种以上信息时善于发现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听记叙文时,训练学生发现记叙要素的能力;在听说明文时,训练学生发现事物特征、说明方法的能力;在听议论文时,训练学生发现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训练形式可由教师说学生发现要点,也可以让几个学生同时说几段不同的内容,每一组注意发现其中一个说话人的要点,然后让学生再口述出来并比较正误。②发现问题:训练学生在听时善于发现所听内容之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如用词不当、句子不通、表达不明、内容不具体、自相矛盾等。(3)听辨型训练。听辨是让学生听一个或一组材料,边听边辨识与判断,然后再口述或手写把听辨结果表达出来。主要类型有:辨同异、辨正误、辨类别、辨美丑。(4)听测型训练。听测是由听到前面的话来推测后面的内容,或由一些话推测讲话人的身份、性格。这种训练对于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帮助很大。

二、关于“说”的训练

说话教学总地来说应按由易到难、由少而多、由记叙而议论、由模仿而创新、由无条件而有条件的顺序来进行。

1.基础训练。基本要求:声音宏亮、吐字清晰;用词准确、语言规范;词语丰富、表述完整、表达具体、情节生动;合乎身份、注意场合及对象;仪态大方、表情自然,语调适当、语速适中。总之,每次训练只求一两点,达到要求就立即肯定、热情鼓励。

2.常规训练。(1)每节课开课前五分钟内为说话时间。可以由一个学生朗诵一首现代诗,一个学生发布一则消息,一个学生讲述一则成语。或者一个学生赏析一首古诗,一个学生发布一则国内或国际新闻,一个学生讲“我喜欢的一句名言”。可以按学号轮流进行,剔除学习上的“死角”。(2)课下要求说话讲究条理,弥补课堂训练之不足,克服说话的随意性。(3)每次作文之前要求学生先口头作文,分小组进行,人人都讲。(4)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训练。诸如:问答――师问生答、同学互答、单独回答、齐声回答;口述――简述、描述、变角度复述、评述、综述;朗读――范读、齐读、轮读、单读、角色读、表演读。

3.分项训练。(1)描述式训练。分为人物描述、事件描述和景物描述三种。(2)说明性训练。主要包括说明特征的准确性训练,说明顺序条理性训练,说明方法适当性训练和说明语言简明性训练四个方面。(3)议论性训练。主要包括论点的正确性、鲜明性训练,论据的充分性、典型性训练和论证语言的周密性训练。

4.综合训练。(1)无条件陈述训练。主要包括复述、描述、阐述、概述、评述等。(2)有条件表述训练。①快速解说:如解说教室某一特定时间的情景;解说课间的某一特定地点的情景;解说某一特殊的现象表明自己的特殊感受、心情。②即席讲演:就是在规定时间,经过短时构思(观点、材料;开头、结尾;角度、语气等)进行讲述。这一训练要求观察、构思、表述三者同步进行。③讲述:对课文部分情节的补叙,要求自然合理。如讲完《我的叔叔于勒》,要求经过合理想象,以《脱贫致富的叔叔》为题讲述。④评述:就有关内容进行评论、阐明观点。可针对班内外、校内外情况进行评述。如天气冷了,有同学为了“好看”而不愿穿厚衣服,以致被冻病。以《穿戴与好看》为题评述。⑤模拟:即模拟日常生活的对话训练,如来访、致辞、解说、慰问辞、请示、打电话、各种对话(售货员与顾客对话,医生与病人对话等)。“学以致用”,学生兴趣极浓。

【参考文献】

[1]许梅凤.精心设计 精讲多练:加强语文课语言文字训练刍议[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

9.初中语言文字训练免费 篇九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双潭小学

张敏

2017年10月进行了为期15天的重庆市小学语文特岗教师跟岗研修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收获颇多,学习了诸多理论知识;聆听了著名专家的讲座;观摩了重庆市江津区有名的双槐树小学;提升了专业理念„„最最重要的是更一步明确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我更加注重在课前细读文本,认真钻研文本,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依据年段目标确定语言训练点

课标中按不同的年段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是我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依据。只有依据年段目标来确定语言文字训练点,才能保证年段目标的有效落实。

如中年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要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作为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并体会关键词、关键句对体现文章中心所起的作用。五年级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最后一自然段中有个句子:“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根据课标这一要求,以这种词式为训练点,设计了为小练笔。这个语言训练过程从写句子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利用排比、并列感悟品味语言,体会词语表情达义的作用,领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

二、根据单元特点确定语言训练点

小学语文教材是围绕话题组织单元学习内容的,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应着眼于整个单元,根据单元教材的特点来确定语言训练点。

如《毛主席在花山》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通读整组教材,可以发现本单元是以“走进毛主席”为专题的,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主席作为伟人的风采和作为凡人的情怀。本单元的习作是“关于毛泽东或革命领袖或英雄人物”,让学生自己把收集到的资料;或听老一辈讲的关于他们的事迹;或电视里看到的,选一个印象最深的写下来。根据这一习作目标,围绕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故事,进行这一话题的训练,不仅在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同时是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的拓展和延伸,可加深学生对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三、根据文本特色确定语言训练点

文本特色是一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理解,每一篇作品都有多方面的特点,如思想内容方面的,情节结构方面的,语言特色方面的等等。我们没必要把这所有的特色一一加以分析,而是结合年段特点,选取其中

一、两处作为语言训练点。

1、根据文本“空白”找训练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有文笔含蓄之处,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挖掘文本意犹未尽之处,找准训练点,让学生植根于书本,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小练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点金术》这篇课文,作者把麦得斯“点花成金”、“点食物成金”的情景写得形象生动,而麦得斯悔悟后,让“金花”复活、让“金食物”恢复的情景却只字未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通过动作和心情描写,写一写麦得斯让“金”花复活或让“金食物”恢复的情景。

2、根据文本结构特点找训练点。

有些课文在谋篇布局、段落安排、构段方式上有着鲜明的特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如《动物的远游》这一课,第2至6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构段方式。以第3自然段的教学为例,先让学生找中心句“很多鱼远游的能力比蜜蜂还强。”;然后以问题“为什么说鱼远游的能力比蜜蜂强?”,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自然段的第2、3句话都是围绕第一句中心句写的。再指导学生用这种连句成段的方法,以“天上的云千姿百态。”或“同学们的课间活动丰富多彩。”为中心句说一段话。这样从语言文字入手,先引导学生理解段意,再帮助学生理清段序,揣摩写法,最后指导运用,使学生既“得意”,又“得言”,体现了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3、根据文本语言特点找训练点。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依托,语文课文里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提高。如《大地巨人》这首诗,采用暗喻的方法,把大地比拟为一位可亲可敬的巨人,将自然界中的许多自然现象巧妙地与巨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学习完课文第2、3、4自然段之后,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仿照课文进行创作。学生们写出了优美的诗句:

他明亮的眼睛,是那平静的湖泊。他不小心打个喷嚏,是龙卷风在山谷里来去的声音。

10.语言文字运用训练 篇十

1.下列词语中画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风细雨/曲高眉冷对/飞来祸

不容发/挑拨离

B. 护/照脸/相

应/认

C. 候/理/分

/细嚼慢

D. 门菊愁烟位/漂

强/头倔脑

2.下列各组词语中画横线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不(dì)百(gě)语(kuáng)

首以盼(qiào)

B. 泥(nào)迷(mǎng)沉(miǎn)

不屈不(náo)

C. 栗(zhàn)灰(jìn)(qiǎn)意识

目结舌(táng)

D. 角(jī)妥(tiē)害(qiāng)

羽而归(shā)

3.下列词语中画横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裂(jūn) 紫(qiào)

(yí)接而至(zhǒng)

B. 薄(fěi)日(dǔ)

(bǐ)呼天地(qiāng)

C. 笑(yàn)浩(hàn)

维(xiān)身不恤 (yǔn) 

D. 形(hái)险(xìn)

(wū)近之亲(qiǎng)

4.下列各组词语中画横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莴 截趾适

B.言 麻恣睢

C.伏 的 吞 犊情深

D.按 方凿圆

5. 下列词语中,画横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击 趑 含英华

B.圄 花 角 高屋建

C. 水 垃 趿岌岌可危

D.瀣 引高歌

二、 字形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奢靡 涣散 膺品 掉以轻心 短小精悍

B. 帐篷籍贯延伸耳濡目染貌合神离

C. 耽搁推诿倾轧改斜归正振聋发聩

D. 气概赡养谄媚披星带月巧夺天工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中国军人的屠戳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B. 反正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

C. 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适应风土,因地置宜,努力发展传统的生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

D. 我极报歉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对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其中有些是不相识的。

三、成语

1.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车商称,现在的消费者已经精明到“先上网了解车价,再挨家询价,最后往死里杀价”的程度了,因此汽车降价是众望所归。

B. 在被戏称为“石灰窑工业园区”的强拆现场,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40多座小石灰土窑顷刻间分崩离析,被彻底拆除。

C. 张教授的有关市场经济的长篇大论,乍听起来很有新意,但仔细分析一下,很多观点都似曾相识,实际上都是拾人牙慧。

D. 正因为朱光潜先生对西方美学和传统美学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具艺术价值的学术著作《谈美书简》。

2.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B.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D. 感谢落日,它让我看见了他们远去的背影,它把世间石破天惊的一幕展示给我。

3.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读书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因它收藏之丰富而望尘莫及,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4.下列各句中,画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靠这几个人办不出什么大事。但对于自己,荪甫从来不肯妄自菲薄。

B. 在这次会上,他们摆出了大量事实,证明了对方那些所谓“意见”都是无稽之谈

C. 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今非昔比的感觉。

D. 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淹没了馆外的惊雷。

5.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数发明,今天更是如此——每天都有很多发明被完成,很多专利被注册,但是大多数都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并未在物质文明的发展史上产生影响。

B. 中原大地,山重水复,花草掩映,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胀得发昏,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发闷。

C. 桐城派散文的文气说,苏东坡式的信马由缰,归有光式的平淡抒情,以及倪云林式远小景的构图,都使得汪曾祺的小说文体更加为所欲为。

D.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革新鼎故,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境地。

四、图文转换题

1.年前,国家推出了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网易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是其中一项调查内容及结果。阅读该表,完成问题。

在家电下乡活动中,哪些问题最受关注(票数:3561)

(1)根据上表,你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请你给政府部门提两条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图,完成题目。

(1)用一句话概括画面里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该图有何现实讽刺意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第3页

3.阅读下图,完成题目。

(1)用一句话说明中国扶贫基金会会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该会标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题目。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是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的会徽,请根据其内容,分条陈述其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参照下面秋瑾的画像,结合你对她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秋瑾的形象。

要求:

(1) 使用第三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2) 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3) 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 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修辞手法

1. 根据所给语境,以“亲情”为对象,仿写句子。

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所给语境,以“爱心”为对象,补写出横线上的句子,使文段构成排比句式。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依照下面的句式,另选一物写一段话,意思要完整,每句字数不一定要与原句相同。

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它相信

地心有一个太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不在于成就了多大的事业,而在于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林中挺立的一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求无愧地做白云中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__________________,虽是一朵却能装扮蓝天。这样的人生也就够了。

(作者:汤建伟,丹阳市教研室 朱明慧,丹阳市第五中学 卜小东,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

11.初中语言文字训练免费 篇十一

一、关注语言训练的梯度, 拓宽口语表达的范围

关注语言训练, 首先应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在教学准备时, 通过学情的分析, 在设计语言训练的教学内容时, 语言训练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选择恰当的训练难度:选择的语言训练点太简单, 就失去训练的意义, 选择的语言训练点太难, 又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 由简到难, 适当的语言训练点的梯度设计, 既考虑到中高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已有的知识, 又可以使一些学生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梯度提升中得以提高, 扩宽口语表达的范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口语交际的信心。

在语训班开班之初, 我选择了“普通话声母”这一看似最浅显的内容作为开篇教学, 先让学生复习普通话21个声母的发音要领, 读准每个声母。这些知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也许过于简单, 但把这些基础知识进行重新回顾, 能让学生拾起普通话发音中最基本的元素, 温故而知新, 更能矫正现在普通话的错误发音。随后提升教学难度, 进行声母对比辨别练习、声母对比交替练习, 通过对诸如“发报———发炮、备料———配料”“编排、爆破、配备、破败”此类词语的练习, 让学生在掌握声母发音要领的基础上, 读准这些词语。最后, 进行绕口令的训练, 把声母训练贯穿在绕口令中, 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 语言训练的“点”也许看似简单, 尤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但是这些最朴实的基础知识才是学生掌握其他知识的奠基石。选择的语言训练的教学内容由简入难的梯度, 首先设计一些铺垫训练, 就像这最简单的声母的训练, 再考虑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设计相似词语的对比练习, 最后从绕口令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让学生逐步感受到学习难度的提升, 从而满足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就感, 体会幸福学习的乐趣。

二、关注语言训练的契机, 引起口语表达的动机

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奇爱动、好胜心强的心理, 适时地在语言训练中适时关注口语交流的契机, 寻找语言训练“点”的突破口, 能引发学生间的关注意识、竞争意识和自我表现欲望, 让学生乐学、趣学。这就要求教师驾驭课堂时, 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 努力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引起学生口语表达的动机, 给学生一个灵活、快乐、幸福的课堂。

(一) 营造氛围, 消除紧张心理

营造轻松、民主、和谐、幸福的教学氛围, 是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语言训练的前提。如果学生处于一种熟悉、自在的语言环境中, 没有约束感, 就能快速地进入语言表达的最佳状态, 乐于思考, 敢于表达, 善于表现。在语训班中有时会出现只有部分学生乐于表达的现象, 一开始, 语训班中的多数学生还处于害怕说错话, 怕老师批评, 怕其他同学笑话的状态中, 因此不敢积极发言。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此时, 教师应正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 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人, 才是口语交际的训练者, 教师应态度和蔼可亲、说话热情而富有童趣, 鼓励学生大胆说话, 敢于交流, 以此来消除学生胆怯的心理。

第一节语训课, 由于是老师和学生第一次见面, 学生之间也较为陌生, 无论是教师与学生, 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难免产生距离感, 因此, 教师在对自身进行自我介绍后, 以热情洋溢的语言送给学生一份初见的礼物:“同学们, 从今天开始, 我们将组成一个新的大家庭, 虽然它是临时性的, 时间也很短暂, 但我相信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一定可以相处的很开心的, 那你们愿意向你们的家庭成员介绍你们自己吗?”短短几句话, 在班级中产生了一种与家人交谈的欲望, 容易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这轻松即兴的谈话背后其实也是一个语言训练点, 为后面的语言训练教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样轻松、和谐、幸福氛围的营造, 也有利于师生共同在课堂中体验幸福的感受。

(二) 创设情境, 产生语言动机

李吉林老师在她的著作中曾提到:“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 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 提供语言的材料, 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 创设有趣、生动、活泼的情境,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 开口发言, 乐于交流, 是培养学生语言训练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1、语言描述情境

语训课堂中, 用语言来描绘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 不仅能推动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 也能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 把语言训练点的情境所带来的感情色彩一起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学生的主观感受得到强化, 从而激起情感, 把自己引入教师语言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

2、图片再现情境

图片在语言训练的情境教学中起到一种最为直观演示的作用, 用图片来显现情境, 其实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 更为生动、形象。课件中的图片、挂图、简笔画、符号等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中的情境。这些也更易于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图片, 最直观的语言便能从思维中跳脱出来, 形成自己的口头表达。

3、表演领会情境

语言训练情境教学中的表演大致有两种, 一个是扮演语境角色, 一个是进入语境角色。扮演语境角色, 就是扮演语言训练点中的某一角色, 通过人物或角色的扮演, 来加深感受自己的内心体验。另外一种是进入角色, 就是“假如我是———”交换位置, 设身处地地思考角色的内心感受。这两种表演中, 学生对第一种角色扮演更感兴趣, 不仅可以训练表达能力, 更能以表演的形式使角色更加鲜活, 引发课堂乐趣。这种把肢体动作、表情融于语言训练, 多元因素的集合, 更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4、即兴创设情境

在语训课堂中常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 或物体或气味或声音, 学生对这突如其来的事物充满好奇。这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例如教室中闯入一只蜜蜂, 它在教室里手足无措地乱飞。引导学生对教室中蜜蜂加以观察, 观察它的外形, 观察它飞行的姿态等, 等蜜蜂飞出窗外后, 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蜜蜂的了解介绍蜜蜂。不仅仅是物体, 就连窗外的不明声音也能作为语言训练的素材, 这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又进行了语言的训练, 使课堂因突发事情而更加精彩。

三、关注语言训练的反馈, 提升口语表达的实效

学生精彩的发言后, 渴望的是老师的及时评价, 而这也是对语言训练的有效反馈。在课堂中的评价类型有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这三类。固然, 教师的评价在课堂中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也不能忽视其他两种评价。教师评价中尽可能给予肯定的激励性评价, 鼓励学生多发言, 多思考, 敢于展示自我, 并根据发言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评价, 切不可单纯的以“你真棒!”类似的语句来评价学生, 显得较为空洞, 对语言最美的称赞莫过于更加美妙的语言了。此外, 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说说自己表达中的闪光点, 增强信心, 也可发现自己的不足, 完善自我, 为下一次的语言训练提供契机。学生间的互评也尤为关键, 这是站在学生的角度, 取长补短, 既能发现别的同学的长处, 又能反思自己的不足。因此, 只有将这三种评价结合起来, 才能更完整地对语言训练进行有效的反馈, 在提升学生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 能真正享受课堂的快乐、幸福的感觉。

语言训练是集思想性、情感性、趣味性、随机性于一体的训练, 它不应该仅局限于语训课堂中, 更应该是其他学科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常态, 因为它们才是语言训练的广阔天地, 才是它的源头。作为教师, 我们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在语训课堂中, 通过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关注语训课堂中的训练“点”, 抓住训练的契机, 不断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的能力。相信通过我们的关注、探索和研究, 一定能使语言训练的乐趣显现出来, 使师生都能真正的体会课堂中的幸福感。

摘要:在小学语文学习中, 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 借学校开设的语训兴趣班之机, 语言训练教学中关注训练的梯度、趣味、反馈, 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言训练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乐于表达, 善于交流, 从而体验课堂幸福感。

关键词:幸福,语言训练,口语表达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

12.谈启发式的语言文字训练 篇十二

谈启发式的语言文字训练

启发式是现代教学法的总特征,从宏观上把握,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启发式的实质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怎样学习,哪些是我自己弄不懂的,需要教师启发、讲解。从而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教学思路,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其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2.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处于愤、悱心理状态。学生想学习、想探索的欲望越强烈,教学效果越好。愤、悱状态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进入愤、悱心理状态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排除认识上的障碍,使认识不断深入。 3.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实践告诉我们:哪个教师朗读得好,他的学生朗读也好;哪个教师作文写得棒,他的学生作文水平也较高。因此,教师应加强语言文字修养,以自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高品位的修养去感染学生。 从微观上进行文字训练,应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提问、讲解以及作业设计中,正如新大纲所强调的,提问、讲解、作业设计都要有启发性。 1.讲解、提问、作业设计是否有启发性,关键在于备课,在于是否能深挖教材中的启发性因素。教材的挖掘,主要是寻找启发学生的突破口,要选择举一发而动全身的词、句、段,这些词、句、段既有语言文字训练价值,又有思维训练价值,甚至还有情感熏陶价值。 如《白杨》一文,思想感情含蓄,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北京的.李明新老师把他们只知道……这一自然段作为启发思维的突破口,引导学生从孩子们知道什么去领会他们不知道什么,爸爸要孩子知道什么,爸爸的心意是什么,进而领会白杨取喻之妙,认识边疆建设者的高尚品质。课堂教学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 2.提问要有启发性。小学语文教学专家袁微子先生生前曾说过,备课主要是备提问。可是,提问并不等于启发式。启发式的提问,要能引发思维欲望,要能指点思维的途径、方法。语言文字训练仍然离不开启发式的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质难问难,分析归纳,激发情感,引发兴趣等。即使是以读带讲,也还需要以问导评,以问导读,以问指点朗读方法。 有问要有答,对教师的问、同学的问,学生想得如何,要通过答来体现。有启发式的提问,还需要有答后启发式的导,导思、导读、导辨。导思,就是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导读,就是引导学生再次钻进课文,进一步理解思想内容;导辨,辨词句细微区别于毫发间。三个导,是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的重要方法。 3.讲解要有启发性。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已经说明,讲解并不是注入式的代名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就是启发式。语言文字训练,离不开启发式的讲解。 荀子曾说:我尝终日而思焉,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能解学生之惑的讲解,就属于启发式。学生思而未能解惑,或是缺乏背景知识,或是缺乏生活体验,或是不得学习要领,此时教师的讲解能使学生茅塞顿开,而有豁然开朗之感。如袁微子先生试教《在仙台》,既有提问,又有不少讲解,甚至大段的讲解。如有关时代背景的介绍长达600多字,有关物以希贵取喻的讲解,也有500多字。假如没有这些讲解,学生理解这篇课文就难免肤浅。 帮助学生

[1][2]

13.初中语言文字训练免费 篇十三

1.将语文课单纯地上成阅读训练课或是作品分析课,将读懂课文的思想内容作为教学一篇课文的主要任 务。我们认为,小学生读课文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阅读,或是读懂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课文还有一个非常重 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课文中的语言,也就是说:理解、积累、学习运用课文中规范的词语以及各种各样的表达 句式。通过内化课文中的语言,来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学生的语言。当前语文教学中化在语言学习上的 时间太少,语文课上偏重阅读训练,偏重思想内容分析,往往是课文读懂了,思想内容理解了,但是课文却没 有读熟,课文中的语言在脑子里印象不深,在学习语言上没有什么大的长进,这实在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重 要原因。

2.过分偏重语言知识的学习,混淆了学习语言和学习语言知识的区别。语言知识是人们在长期运用语言 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比如像语法、修辞、逻辑、文法等等。重视语文知识教学,是现代语 文教学和传统语文教学的一大区别,是语文教学的进步。然而学习语文知识和学习语言并不是一回事,学习语 言知识也不能代替语言的学习。有人认为,课文中的语言学生理解了,里面的知识学生弄懂了,课文中的语言 学生自然就掌握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掌握语言的前提除了需要理解,还必须记忆,记不住的语言不能算真 正掌握。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他们词汇贫乏,掌握的句式也有限,对于他们来说,扩大词汇量,熟悉各种各样的句式,也就是积累语言材料,是学习语文的首要任务。如果学生学完一篇课文,记住的都是 一些抽象的经过高度概括的知识,而课文中一些十分有用的词句没有积累下来,那么这些孤零零的知识除了对 付考试之外,还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必须分清学习语言和学习语言知识的区别,正 确处理好学习语言和学习语言知识的关系。

3.重视语言的理解,忽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理解和运用,是学习语言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水平级。目前语文教学中,学习语言往往只进行到理解这一水平级上。学过的词语理解了,读过的句子意思领会了,就 完事了。教师很少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句子。因此,小学生学过的词语并不少,接触过 的句式也不计其数,但是真正会用的少得可怜。因此,语文教学既要重视理解语言和语言知识的训练,更要重 视运用语言和语言知识的训练。通过运用练习,使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将学到的知识真正 用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

4.阅读量过少。醒е小⒏吣昙兑谎诘慕滩拿坎峤觯玻抵粒常捌挝?左右。每周平均教学的课文不足 1.5篇。这样的阅读量对于处在语言发展最佳期的小学生来说,对他们语言的发展是否有利,答案是不言而 喻的。并且这样的教学进度对于求知欲十分旺盛的小学生来说,很有可能压抑他们的积极性。重视博览,是我 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解放后语文教学的不少改革实践都证明增加阅读量对 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在实际教学时,由于受到教学方法的制约,使学生的阅读量受到限 制。因此必须改变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增加阅读量,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基于以上这些认识,我们先后在本区两所小学各设立了一个实验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以学习语言为主要目标,改革语文课的课型。

我们将语文课分为三种类型,阅读表达课、扩大阅读课、作文课。每种课型都担负着不同的教学任务。

阅读表达课主要担负以下几项任务:a.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进行思想教育;b.根据大纲要求和课文特点 进行语文知识教学和阅读方法的训练;c.积累课文中的语言,运用课文中部分词语句子(包括句群)进行口头 或书面语言的训练。这类课型与以往讲读课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强调了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并且通过口头和书面 运用,将课文中的部分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扩大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并且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自觉地运用阅读表达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课在语文知识和阅读方法上不提出新的要求,只要求学 生积累一部分词句。但一般不设计运用语言的练习。

作文课的任务就是通过作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作文知识的教学一般在阅读表达课上进行。我们取消了习作例文这类课型,认为语文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只要适合该年级学生学习的,都应该有计划有步 骤地教给学生。教学写作方法,应渗透在每篇课文的教学当中。

教材中《基础训练》的内容照旧。

2.围绕语言训练,改进语文课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要加强语言训练,势必对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如果把过多的时间 化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语文知识规律的挖掘上,势必会挤掉运用语言训练的时间。现在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必须严格控制思想内容理解和语言知识教学的要求,把时间挤出来,放在语言训练上。

阅读表达课一般是这样上的:

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文。要求理解生字新词,并且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内容。随着阅读方法 的不断掌握,自学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学以后,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然后是讲读课文。主要是通过朗读和默读课文,使学生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在读的过程中,增加 接触语言的机会,促进学生对语言的记忆;另外,还结合课文的讲读,有机地进行语言知识和阅读方法的教学 或训练。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方面,我们尽可能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读懂,尽可能杜绝单纯的情 节内容的分析,并且控制理解的深度,避免在挖掘课文的微言大义上化过多的时间。比如,教学《列宁和卫兵 》,四年级学生通过自学,基本上能够理解“列宁是个严格遵守革命纪律的领袖,洛班诺夫是个对工作认真负 责的战士”。我们认为,学生能够理解到这样的深度,说明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符合要求了,在这一方面已 经没有必要再化时间了。因此,接下来讲读课文我们把重点放在朗读的指导上,放在学习课文如何把人物的语 言描写具体这一写作方法的学习上。

最后是表达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和语言知识。这种表达练习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 面的。有运用词语的练习,运用句子、句群的练习,也有运用语言知识的练习。比如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我们设计了这样两个练习,先是要求学生运用“镇静、敏捷、争分夺秒”介绍白求恩为伤员作手术的情形; 再要求加上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把白求恩作手术时的情景介绍得具体些。

为了保证表达练习能扎实有效地进行,每篇课文表达练习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课时。表达练习可以分散在 课文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集中在最后进行。

阅读表达课每学期一般安排16课,大多是原教材中的讲读课文。

3.课内课外相结合,扩大学生阅读量。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我们设立了扩大阅读课。这类课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课内阅读,一类是课外 阅读指导。

课内阅读主要采用一课带两课的方法,即一篇阅读表达课文带两篇阅读课文。阅读课在语文知识和阅读方 法没有新的要求,要求学生运用阅读表达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来阅读新的课文。一般一篇课文上一教时。教 学方法大致是这样的:

先是自学课文,包括理解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然后是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包括对字词和对课文思想 内容的理解。最后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句子。一般每篇课文要求积累三、五个词语,一两句句子。

课内阅读课文的来源一是教材中的课文,二是从课外选择部分材料。加上阅读表达课的16篇课文,学生 一学期课内阅读量可以达到近50篇课文。

学生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真正学好语文,光凭课内有限的四、五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 的。所以我们还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读四本课外读物。每读一本书都要作好读书笔记,摘录一部分词语句子。教师定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课外阅读检查或交流课。

4.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改进作文教学。

学生作文,既是表达方法的练习,更是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练习。特别是学生新学到的词语句子,如果能 够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用,对学生内化这些语言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阅读与写作相结 合,不仅是指写作方法上的结合,也应该包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结合。因此,作文练习不仅是作文课的事,也是阅读课的重要任务之一。阅读课的作文和作文课上的作文应该有不同的分工。以扩大学生语言积累,内 化课文词句的作文练习,主要应该在阅读课上进行。因此在阅读表达课上,应该结合课文的特点,适当地设计 作文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并掌握课文中的词句以及一些写作方法。

我们在阅读表达课上设计的作文练习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基本模仿课文的语言说一段话或写一 段话。这种练习的目的既可以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通过运用,将 课文中的语言及时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种形式是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在新的情景中说话。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运用语言的 练习。学生对这种练习形式很有兴趣,因为在这种练习中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自己在学习语言上的进步。

第三种形式是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说话写话。比如《珍贵的教科书》中描写当时学习的困难用的是总分 的结构方法,我们就让学生模仿总分结构的写法写一段话。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保证一定的训练量。我们认为,每学期八篇作文,比较多的是考虑教师批改的 可能性。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从数量上看肯定是不足的。许多教学改革的实验都证明了这一点。现在我们 每篇阅读表达课文安排口头和书面作文练习,等于每学期增加了16次小作文,加上8次大作文,一学期作文 数量可达20多次,平均每周一次以上。我们认为,这样的数量更加符合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实际需要。

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实验班学生在语言发展方面显示比较明显的成果。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

2.从口头和书面作文情况观察,学生词汇量增加,句式也比较丰富。

3.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

4.学生的记忆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由于该试验只进行了一年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处于探索之中,再限于我们的理论水平,因此,这个实 验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之所以愿意在中途公开这个实验,一是因为目前有不少同行对这个课题很感兴趣,正在着手进行研究,我们在此时公开这个方案,可以抛砖引玉;另外,我们也想借此机会请教于一些专家、同行,以得到大家的指点。

上一篇:寝室卫生防火安全的承诺书下一篇:校本研修计划教研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