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体系建设

2024-10-13

德育体系建设(精选12篇)

1.德育体系建设 篇一

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建设和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

1、是否有专门成立了德育工作机构?是否有专项经费预算?

XXX于XXX年初成立德育科,首家把德育职能从基础教育科的职能中分离出来,负责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教育局虽然没有没有专项经费预算,但是,能尽量满足德育工作的日常运转。

2、德育队伍的建设状况

全区中小学都设立了德育副校长。中学设立了政教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团委。小学设立了德育处和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教育局每年都要组织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团委书记以及班主任等个层次的培训。尤其是班主任培训每年不少于3次。使他们很好很快的适应了岗位职责,位我区德育工作的整体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3、每学年要开展哪些德育活动,效果如何?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教育实效 将“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生、四爱、五心、五好”教育紧密结合,积极组织师生认真学习领会并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基本内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渗透到课堂教学、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的各个环节和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要把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具体化,同时更加关注社会发展,感受身边新变化,积极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想相结合,将个人的学习成长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相结合,从自身做起,逐步培养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2)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夯实育人基础

认真落实《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突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学校要将这些礼仪分解为小板块,每周践行一个小板块,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诚实守信、孝敬感恩、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3)加强三项建设,夯实德育工作基石

加强德育课程计划执行监督。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课程计划,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落实德育为先,建立和完善课程育德校本教研机制;加强德育校本课程建设,使校本课程成 为不可或缺的德育阵地;深入研究运用各门课程德育资源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的方法,按照学科特点,准确把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把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机统一起来,做到备课本上有体现,课堂教学有落实,德育渗透有效果。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德育队伍的培养机制和表彰机制,加强专题研究和交流,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德育培训,总结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规律,推广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让广大教师全面了解德育工作的内涵、任务和要求,掌握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德育队伍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教育关工委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扩展以“五老”为主体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开展班主任培养对象培训工程,组织评选表彰一批优秀班主任和先进德育工作者,通过选树典范,表彰先进,激发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落实《XX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暂行标准(试行)》,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文化树人为重点,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深入挖掘班级文化建设内涵,丰富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将班级文化建设做细、做实;强化学校德育外宣和德育内涵的统一,赋予学校每一块砖、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说话,每一次活动都育人的教育意义,树立完整的文化形象,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育德水平。

(4)注重四类途径,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注重主题教育。树立“小活动〃大德育”的理念,按照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要求,避免德育活动形式主义倾向;同时高度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以学生的视角,广泛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主题教育和班级文化活动,促进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和“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结合学校实际,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国学经典、节日民俗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注重社会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XX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以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学校德育工作切实开展好青少年学生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生活技能实践基地、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和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学生每个学期至少参加1次学工学农生产体验劳动。要广泛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红色旅游等活动,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合理使用互联网、手机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防止网络沉迷或受到不良影响;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培养学生依法使用网络的意识,自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加强网络正面引导,通过校园博客、班级博客、微信等网络信息载体,为学生提供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网络教育。积极开展网上祭英烈、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通过网上签名、线上寄语、实践善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道德实践,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鼓励有专长的老师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和考试认证。全面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跟踪重点学生心理变化,积极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培育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珍爱自己、关爱他人、乐观进取、健康成长。

(5)加强做好关爱留守、流动、流浪儿童工作的力度。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关爱留守、流动、流浪儿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把关爱工作纳入重要工作内容,制定实施方案,拟定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专人负责,全员参与,切实把工作做好。

(一)3月和9月开学后的第2周内摸清留守、流动儿童的底数,建立台帐,并报教育局德育科。

(二)要通过家长学校,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外出务工与孩子教育的关系。

(三)主动与家长或村、居联系,帮助家长为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实施监护全覆盖。

(四)凡留守儿童在10人以上的学校要建立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管理规范的“留守儿童之家”。

(五)学校必须建立亲情信箱、亲情电话、亲情视频,保证每学期让留守儿童与远方的父母有2次以上的有效沟通,并建立台帐。在开展“千名教师大家访”工作时,要优先访问留守、流动和流浪儿童。

(六)校内要建立帮扶关系,开展主题教育,使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安全上优先教育和监管。

(七)学校要重点对留守、流动、流浪儿童进行心理咨询、干预,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八)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九)配合村、居创建“四点半学校”,确保真空时段留守、流动、流浪儿童的监管。

(十)无条件妥善安置流浪儿童的就学。(6)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必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广大教师对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改变旧的教育观,真正做到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各学校要依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XX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和教育局《关于开展师德“六个一”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教师教育管理机制,教育广大教师要爱国守法,依法执教,要加强学习,大兴学习之风,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不搞有偿家教;要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坚决抵制不正之风;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先进,弘扬正气;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设立师德师风监督岗,聘请监督员,向社会和家长作出师德师风承诺,使教师的行为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促进我区师德师风的根本好转。

(7)继续认真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按照《XX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条例》和《XX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2015年工作要点》的要求精神,扎实抓好教育系统2015年关心下一代工作。

(一)继续深入做好创建“五好关工委”工作,一是几所私立学校的创建工作年内必须达标;二是继续开展学前教育系统的“五好关工委”的创建工作。

(二)不断壮大“五老”队伍并发挥其作用。以系统退协为依托,把“五老”队伍建设作为常规工作,长期任务抓紧抓好,完善“五老”队伍的保障机制,为“五老”队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三)开展“四在学校”创建工作。结合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四在学校”(吃在学校长身体,学在学校增技能,住在学校享关爱,乐在学校增情趣)。有寄宿生的学校都要启动创建工作。

(四)继续配合区关工委开展“XXX”青少年学生评比表彰活动,促进“三个教育”(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结合。

(8)开展品牌学校创建活动,提高办学水平

教育局在全区学校开展品牌学校创建活动,达到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和办学水平提高的目的。设立“学科渗透德育品牌学校”、“行为习惯养成品牌学校”、“学校文化活动品牌学校”、“德育体验活动品牌学校”、“弱势学生管理品牌学校”,制定相应的品牌标准,由学校申报,经教育局评审达标后下发文件并授予牌匾。学校获得三块以上(含三块)牌匾,方能被授予“XX区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称号。

通过今年的努力,学校的校园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校园文化氛围日渐浓厚,师生的文化生活的内容日渐丰富,学校的内涵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整体品位得到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特别是德育工作的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师德师风进一步得到改善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学生一改过去单一为了学习成绩的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德智体美得到全面进步,特长、个性正在得到培养和张扬,道德水准日渐提升。

4、对县域内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情况的分析 学生的道德素质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区目前还没有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要建立这样的体系,确实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研究的过程。就目前而言,职能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观察,通过家访、社会调查,对学生做出,一个既不全面也不科学的初步判断。

2.德育体系建设 篇二

一、重视师德建设,提高育人素质

1. 重视师德建设 。 学校以“树师表形象”为载体,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规,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三爱三精神”、 “五心五个一”和“树师表形象,创文明教风”等教育活动,实施“知书明理,爱国爱民”道德教育工程。让老师们在教育活动中带头“爱读书,讲学习”,成为学生的表率;带头在工作中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让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带头“讲奉献,献爱心”,捐资赠物救助困难学生。如学校成立“小水滴爱心社”,号召全体师生每人每月节约一元钱捐给“小水滴爱心社”,号召全校师生收集旧书、旧报纸和矿泉水瓶子等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到收购站变卖,收入存入 “小水滴爱心社”账户。在教师带动下,全校学生主动将部分零花钱捐给“小水滴爱心社”,一些学生家长也受此影响,自愿向“小水滴爱心社”捐款。“小水滴爱心社”成立三年多来, 已经资助了20多名困难学生;学校还通过写心得体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报告会、经验交流、参观学习及师德评估等活动,激发了教师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依法执教的意识。

2. 狠抓教师培训 。 一方面坚持单周政治学习、双周业务学习制度,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和辅导员例会,组织大家学习教育理论、少先队理论和业务知识,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开展中队主题会观摩,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等,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另一方面,组织辅导员外出学习,扩大视野,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二、加强阵地建设,提高德育实效

1. 加强养成教育 。 根据学校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规章制度和评价制度,从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道德行为问题入手,提出了“三学会”等行为规范,全面开展“五讲五做”主题教育活动。活动注重实效,奖励机制做保障,充分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他们对德育工作真抓、乐抓、实抓,各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管理班级、科学育人的具体措施。他们在班队课上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广泛开展诸如“我爱我校,人人弯腰美化校园”,“我是好儿童,好习惯伴我行”等主题班会,让每位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每年“六·一”学校对各班推荐上来的各类“德育星”进行奖励,做到以榜样的力量感染人。

2. 实施流动红旗评比制度 。 从学生身边小事抓起,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坚持流动红旗评比制度,规定由值周领导、教师和值周中队学生对全校各班的纪律、安全、卫生进行检查。要求各班加强学生一日常规训练,从学生进校、出操、课间活动、上下楼梯、集合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让学生明白要求,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值周时重点检查学生在放学路队、上学前、放学后、课间活动等方面的违纪、违规情况。对学生课间打闹乱跑、进行危险活动、过早到校的、放学不走的、购吃零食的、上厕所不讲卫生等不文明行为及时处理并做出记载。每天进行评比,周末进行总结,然后以年级组为单位评选出最佳班集体,在次周星期一师生大会上进行总结,并颁发“纪律、卫生、间操、路队”流动红旗,学期末公布总结果。

3. 创设育人环境 ,陶冶高尚情操 。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最直接的感应场,对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起着渗透和暗示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学校结合节日、 纪念日等特殊日子,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以安全防范为重点的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相继编写了《文明礼仪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等校本教材,利用校园广播,橱窗,黑板报,手抄报,班队会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等途径向学生宣传、讲解文明礼仪知识;利用鲜明的学校标识培育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 归属感和自豪感,让他们懂得爱国先爱校,成才先成人;用文雅的校园文化环境陶冶学生的性情,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布置校园环境,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墙壁文化,走廊文化, 楼梯文化,教室文化,使每一面墙壁,每一棵树木,每一块绿地都说话,成为无声的教育者,每一幅书画都是情操陶冶者,每一个小提示都是行为规范者,使和谐的校园文化成为激发学生积极向上、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教育园地,也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高中德育教育体系建设探究 篇三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探究

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人明是非、懂善恶、知荣辱,使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深入人心,转化为内在道德品质和行动力。个人的道德品质如何归根到底取决于何种接受了道德教育。因此,将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和深化,加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促进高中德育教育体系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德育教育的解析

德育可以简单的解释为道德教育。宽泛的讲,是指带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某种活动,从而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德育教育活动的实施者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几个方面。目前,我国多数的德育教育活动来自于学校,主要内容包括: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遵纪书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二、德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必要性

1.有助于高中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在高中阶段逐步确立一定的认知和行为,他们思想单纯、求知欲强、可塑性强,但是缺乏社会经验,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弱,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信息的影响。因此,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使学生端正思想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有助于高中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教育的任务具有双重性,就是教书和育人,加强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放在头等位置,只有道德高尚、人格健康、有责任担当的人才能成为对集体、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3.有助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许多岗位都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选拔标准原则,今天的教育者常说“德才兼备是上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上述说法都阐述了道德永远是第一位的道理。因此,加强高中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弘扬优良传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去,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三、高中德育教育现状

1.教学目标存在偏差,普遍重考试成绩轻德育教育

从当前的教育来看,当前的教育工作者没有形成系统的素质教育概念,只侧重于学生智力的发展,长期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把成绩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道德因素未能作用于考试评价系统中,这种偏废了德育教育的做法,使素质教育形成一个误区,就是德育教育无用论,这是当前高中德育教育发展缓慢的一个关键因素。

2.德育教育内容定位不合理,重视宏观多于微观

从现行的德育教育内容上来看,其教育的内容多抽象空洞的东西,德育教育的内容被定位在比较宏观的思想教育,强调是社会注主义发展路线、党的领导等,这些思想起到了大方向的指引,学生对其体会不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比较小,德育教育要求是自身的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对身边点滴小事的态度和行为。

3.德育教育方式单一,以简单灌输为主

的德育教育渠道单一、方法简单,主要以灌输为主,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在课堂上学生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核心价值观听的饶有兴趣,一走出校园就把这些信念抛到九霄云外,德育教育不能只讲形式不讲内容,这样的做法会造成德育教育效果不显著。

四、高中德育教育体系构建的措施

1.优化德育教育的目标

德育教育应该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教育目标应该符合高中生的社会实践经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形成系统。如教育学生要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首先要让学生懂得社会基本准则,遵守社会公德,守住道德底线,这样的的社会化生活实践的层面才是实质上的素质教育。

2.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转变因循守旧的教学观念,采取情感教育,关心学生实际生活,例如:用短信提心学生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关心慰问生病的学生等;还可以采取创新性课堂,例如:参观博物馆,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组织革命宣讲会,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等;引导参与社会实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强化德育教育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德育教育是态度行为的教育,要做到知行合一。将道德行为训练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德育教育的着眼点。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单是心灵的触动,更要起到感染、鼓舞和激励的作用,达到教化人的最终目的。首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其次,家庭和社会的角色回归,提高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和渗透,促进高中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4.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教学评价机制单一,将成绩作为一切综合评价的依据,如此评价机制是不健全的,师生测评系统应该是道德品质因素得以体现,例如:见义勇为、拾金不昧、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行为表现应该得到表扬,并且作为评优、评先进以及个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

五、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校为主导,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和研究德育教育的工作特点和工作方法,努力构建德育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思奇.道德体验在高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J].才智,2010,09:206.

[2]董硕.高中德育教育体系建设探究[J].高考(综合版),2012,12:20.

4.高三班级德育体系设计 篇四

高三班级德育体系设计 福建南安华侨中学 林少平一、高三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认识能力得到发展并趋向成熟;生活经验不断丰富,逐渐能按一定原则、观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去解决一些问题;意志的果断性与坚定性有了很大发展,进入了以自律形式遵守道德准则和调节行为的成熟期;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性格趋于成熟,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轻信别人说教,对人生、社会、现实等问题有自己的观点;面临高考,对个人前途问题考虑较多。

二、高三年级各阶段德育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开学--期中)

1、总结暑假生活,在班内开展暑假社会活动成果展和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会。

2、对班级提出奋斗目标,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体育、劳动、娱乐等活动。

3、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和提高,根据不同学生特点,请校友和优秀学生介绍经验,进行学习目的、态度、方法的.交流活动。

4、巩固党章学习小组,加强对优秀团员的考察培养,指导班团支部向校团委和党支部推荐,为广大同学树立榜样。

5、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结合“远足”的参观调查活动,以“留给母校一份情为主题的植树活动等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学会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6、由学生负责搞好两次庆祝活动。

(1)庆祝教师节,开展”老师,您的心愿我明白“等尊师重教活动。

(2)庆祝国庆节,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举行”把一切献给祖国“主题班会,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

7、专题讲座:《信息革命的启示》。

第二阶段(期中--期末)

1、进行认真细致的考试质量分析,精心准备并召开复习动员主题班会,表扬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时,运用个别谈话的形式,指导不同类型学生的复习迎考。

2、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盲目自满“的要求其”更上一层楼“,对自卑的要鼓励引导,使其”跳一跳,上等级。“

3、专题讲座《理想、专业和人生》(结合毕业前途讨论)。

4、围绕升学就业,组织一些有吸引的活动,丰富高三学习生活。如:

(1)”假如我是……“演讲赛。

(2)”路,在我的脚下“长跑拉力赛。

(3)”一曲青春的颂歌“书评或影评活动。

(4)”十八岁,闪光的年华“生日晚会。

5、指导家长正确评估自己孩子的实力,合理选择升学方向与职业。

6、结合对本地经济建设的调查,进行短期的参观访问或社会考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第三阶段(寒假--期中)

1、利用寒假,开展中学生与大学生对话,请大学生谈理想,谈当年高中毕业时的生活感受及如何站好最后一班岗。谈大学的生活,谈如何处理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

2、开展”在祖国的版图上“、”好儿女志在四方“等关于理想前途的专题讨论会、报告会,可以请先进人物或校友来校,或出去进行专访,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

3、专题讲座:《谈谈考试心理》(结合应试心理咨询)。

4、做好团员的评议考核,写好学生的毕业鉴定,填好社会实践表格,师生互换意见,将评定、鉴定与学生见面。

5、针对学生在毕业前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及时开展心理辅导,个别谈心,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6、进行尊师爱校教育。

(1)”难忘母校情,永铭师长恩“茶话会。

(2)”光荣属于母校“三年学习成果展览。

(3)”在我记忆深处“征文评选。

第四阶段(期中--期末)

1、”十八岁成人“教育

⑴开展”十八年历程“征文活动(出墙报或专集)。

⑵举行”十八岁生日"晚会,请老师、家长代表出席致词,

5.优化高校德育教育体系 篇五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知识的殿堂.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希望.大学是塑造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大学生时祖国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德育所面临的困境,而如何优化高校德育教育体系进行探讨,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 者:王晓宇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刊 名: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英文刊名:TIME EDUC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641 关键词:德育   教学   学生  

6.建职业德育体系 创特色育人阵地 篇六

创特色育人阵地

我校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学校党总支、行政的领导下,在上级党委和区教育局党委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生活规范、学习规范为重点,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紧紧抓住培育特色职业学生,创特色德育阵地的宗旨,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日常礼仪、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德育工作内容,针对新时期德育新问题,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一)加强德育领导力量。

1、成立以杨国仲校长为组长,赵庆尊书记为副组长,学校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团委会负责人及班主任为组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各方面教育力量,使学校德育工作既分工负责,又统一协调。德育领导小组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组织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当今社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需求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确定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切合实际的系列教育活动。

2、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自身素质的根本性提高。始终坚持每周一次的教职工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以教师职业道德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教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营造了人人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德育环境。

3、抓好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发挥班主任德育骨干作用。我校坚持精选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严格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搞好班级管理工作。以上好班会课为突破口,每月一个主题,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有班主任能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总结。构建健全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机制,真实、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着力表彰在教书育人中成绩显著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

(二)健全制度,完备计划,使学校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1、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和规章制度,对学校德育工作作了进一步的规范,使其更系列化、条理化和科学化。

2、每学期开学前,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教育形势,提前制定好本学年、学期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开学后,各班都能制订好相应的德育工作计划。同时,学校把相应的德育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三)强化硬件设施,为德育工作提供充分物质保证。

学校为了改善德育大环境,不仅从软件上入手加强工作力度,还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在硬件上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充分的物质保证。添置设备,安排专人负责工作,橱窗、墙报的宣传工作责任到人,定期更新,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在校园内新建了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的宣传牌;特别是我校教室文化的建设,突破了部分学校教室文化建设中注重美化、花哨的误区,结合我校的特点,开创性的提出了教室文化建设的指导性、专业性、实用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要求,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教室,特别是专业角、班级铭牌和知识窗的设计成为了我校文化教室的一大特色,得到了广泛的好评;通过上述努力,我校基本做到了使学校的每块土地,每一寸墙报都能说话,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环境育人氛围,育人效果良好。

二、强化行为规范管理,改变学生精神面貌。

1、加强对学生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习惯养成教育,敦促学生做到养成求规范,规范促发展。开学初,抓好学生的仪表、服饰、发型等行为规范,平时上下课的提前到位等。还有学生宿舍的管理,宿管教室和协管班干部了加强住宿生的教育管理,杜绝夜不归宿、容留外人住宿行为,宿舍管理员正常进行检查,学校生活指导老师夜间巡视对学生生活起居进行指导。又如各班级能做到按照学校的统一布署,保质保量的做好常规卫生工作,保证校园大环境的整洁、清新,以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效能。

2、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安全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热爱家乡;学习法律,遵纪守法;讲文明礼貌,做时代新人,努力提高学生学好专业,服务家乡的意识。

3、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着力点,注重增强团员的意识教育,塑造团员青年的高尚品质和培育团员青年的民族精神,特别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将青年团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尤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教育效果显著。

4、加强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法制报告、主题班会或其它形式,强化对学生的游泳安全、交通安全、宿舍安全、运动安全、人际关系安全、饮食安全、实验安全等各项安全教育。积极开展相关主题班会,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法制知识和守法意识,懂得珍爱生命、崇尚科学、拒绝毒品。

三、倡导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搭建学生施展才能的平台。

1、坚持抓好宣传栏、板报、广播等宣传阵地的建设,大力宣传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和先进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舆论导向方面的宣传教育作用,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建立德育阵地。

2、坚持组织班级的黑板报评比活动,做到每次有统一主题,每次有专人布置,每次有评比结果,真正发挥好黑板报阵地的宣传作用。如:教师节期间开展尊师重教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庆国庆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安全知识的黑板报评比、庆元旦的黑板报评比、庆五一的黑板报评比、温书迎考的黑板报评比、交通安全的黑板报评比等,同时,团总支认真布置好校园橱窗、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

3、堵疏结合,倡导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强对学生上网的教育和管理。利用信息技术课,从技术层面普及网络知识,从社会道德、法律层面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的功能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引导学生兼收并蓄优秀文化、自觉抵制网络中不健康的信息,把握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有效地遏止了一些不良思想的抬头。

四、深化道德体验,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1、开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主题爱党爱国教育活动,警示广大青年学生勿忘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激发学生爱党、爱人民、爱祖国的崇高精神。

2、积极做好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的组织工作。校教务处、政教处、团委着重抓好运动会入场仪式的仪仗队的组队、培训,运动会开幕式、闭幕式的组织协调,“体育道德风尚奖”的评比等,在全校师生中掀起——“我为校运做贡献,校运为我添光彩”的热潮,本届校运会取得圆满的成功。

3、着重做好学生在校期间违规行为的处理,对学生的违规行为给予及时的纠正并配合家长适时进行批评教育和适当的处分。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一种讲文明、讲团结、讲学习的良好校园氛围。

5、以节假日、纪念日为载体开展丰富、健康、有益的团队活动,5.4青年节我校的第十届“金蒲公英”合唱节激情唱响,各班级组成了十几支合唱队伍演唱了一大批爱国主义歌曲,一支支红歌在职教校园回荡,把我校青年学生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对人们的无限热爱充分的表达了出来,10·1国庆节我们的第五届“烛光杯”校园歌手大赛又如期而至,20组参赛学生为全校师生奉献出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演出,在这个普通但是不平凡的舞台上,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展示,身心得到了预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另外教务处还将各专业展示活动安排到学期内的各个学时,既提高了各个专业特色的知名度,又把各个班级的优秀学生推到了台前,使学专业、爱专业蔚然成风。

6、特色活动穿插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班级篮球赛、中国象棋、踢毽子比赛、班级拔河比赛等活动充实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学雷锋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常年开展,成为了我校突发性任务和职业素养实践的重要载体。7、4月份校团委组织学生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潘家峪祭扫革命烈士陵墓,举行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并参观革命烈士事迹纪念馆等活动,表达了新时代职教学生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和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8、职教生论坛定期举行,职教生论坛是我校团干部在团省委积极倡导的中学生论坛的形式下我校德育教育的新形式,几年来,我校学生分别以“企业用人德为先

职业生涯我设计”、“ 笑对挫折

升华自我 ”、“学会感恩 立志成才”为主题展开讨论,从ppt的制作到主持嘉宾的选材、从论点论据的组织到论坛内容的串联,学生都积极参与,认真准备。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等诸多方面得到了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积极分子。

7.中学德育工作体系构想 篇七

一、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体系

在德育工作的管理上, 目前有不少学校仍存在着诸多盲区, 比如教学与管理脱离、德育与智育脱离、专职思想政治老师与其他老师脱离、班主任与其他授课老师脱离等。为了克服这些缺点, 学校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学生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体系, 使组成该体系的各个部门、各个层次能密切配合、相互协作, 努力让该体系中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体系如图1所示:

该体系有如下特点: (1) 中学校长或分管业务工作的副校长是该体系的主要领导者、决策者, 其他各个环节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向他汇报工作, 对他负责。 (2) 该体系既可以从上到下逐级输入或输出信息, 也可以从下而上逐级反馈信息, 形成一个动态的、可控的、相互关联的、完整的闭合系统。 (3) 政教处 (不设政教处的初级中学可由教导处代行其责) 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常设办事机构, 是整个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它在校长或分管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 在学校党支部、团委的密切配合下开展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制订相关制度措施, 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 及时总结经验, 交流信息, 找出存在的问题, 布置任务, 协调行动。 (4) 该体系的最底层单位是德育工作班级指导小组, 组长可由班主任担任, 组员主要由授课老师组成,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主要靠他们来实施, 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 主要依靠他们来具体落实。

二、德育工作的实施网络体系

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起主导作用的是处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 他们对学生德育工作的认识和态度, 是学校德育工作成败的关键。中学教师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 普遍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在发挥他们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时, 广大教师首先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潜心钻研“科学发展观”理论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 率先垂范, 为人师表, 言传身教, 甘于奉献;其次, 教师在工作中还必须把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与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去, 并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启迪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树立远大的理想,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努力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领导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者, 同时又是实施者。一个学校领导层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学校师生的整体素质, 他们不计个人得失, 任劳任怨, 无私敬业的精神, 对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有着潜移默化的引领示范作用。在校职工在各个岗位上接触学生的机会较多, 他们作为学校服务领域重要的一环, 虽然不直接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但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品行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要想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 也应重视这些“不上讲台的老师”的参与。

各级各类中学应充分发挥领导和教职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 把学生德育工作同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后勤服务工作结合起来, 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想品德教育, 形成德育工作的实施网络体系。如下图2所示:

三、德育工作的第二课堂体系

学校应充分发挥党、政、工、团、教研组、学生会、兴趣小组等各级各类组织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中学生可塑性大、进取意识强的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富有意义的活动, 形成德育工作的第二课堂体系。如下图3所示:

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不拘一格, 如每天组织学生举行升国旗仪式, 清明节由团委组织学生祭扫烈士陵园,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服务社区的活动, 举办业余团校, 开展德育方面的专题演讲比赛或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符合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 易于被他们接受, 从而使对学生进行的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多方面的教育寓于活动之中, 逐步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德育工作的约束机制体系

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所在, 但任何教育的作用都不是万能的,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不例外, 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时, 还必须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纪律制度约束体系, 并且严格执行, 使学生受到纪律约束, 养成遵纪守法的品德和习惯。只有把教育机制和约束机制统一起来, 相互配合, 相互作用, 以思想教育为主, 以纪律约束为辅, 才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德育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从现实情况来看, 现在确有少数学生是非不分, 思想行为懒散, 大错不犯, 小错不断, 尽管学校做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 但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为了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作用, 保障德育工作能够卓有成效地开展, 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 建立学生管理的纪律制度约束体系已势在必行。除了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订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纪律制度以外, 各级各类中学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 制订一些符合校情的具体的纪律制度, 诸如“学生奖励制度”“学生评优制度”“学生违纪处罚制度”“考试纪律要求”等。此外, 各个班级可根据班情制订相关的实施细则, 从而形成学生管理的约束机制体系。如下图4所示:

当然, 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严格执行, 那就成了一纸空文, 所以, 严格执行制度是关键。在具体执行过程中, 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 发扬民主, 实事求是, 公正办事。对于表现比较差的学生, 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 必要时可进行严肃而又诚恳的批评教育, 甚至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 要适时给予表扬乃至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实践证明, 纪律制度的约束不但不会削弱德育工作的作用, 反而会增强德育工作的威力, 有利于德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以上谈及的德育工作的管理体系、实施网络体系、第二课堂体系、纪律制度约束体系等要素, 虽然各自独立, 但又彼此相关,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 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目前的中学教育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德育工作的开展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为了避免中学德育工作的盲目性与无序性, 有必要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中学德育工作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体系、实施网络体系、第二课堂体系和约束机制体系。各体系各自独立, 但又相互关联, 相互作用, 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整体, 服务于学校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系统化

参考文献

8.德育体系建设 篇八

一、“读经诵典”,让传统美德滋润儿童心田

近年来,伴随着全国中小学“书香校园”的读书热潮,学校在书香校园活动中努力通过“经典诵读”来促进儿童的道德成长,经过反复筛选和研究,把《三字经》和《弟子规》作为全校每个小朋友的必读经典之书,要求人人会读,人人会背,人人会做。

学校向全校师生与家长作了深入细致的宣传,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并从每天的晨读、午读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诵读检查和评比。为了使“读经诵典”活动更加贴近儿童,学校打造了《三字经》、《弟子规》古典文化长廊,配以注音、解释、精美插图和小故事;学校还以经典内容为材料,编创了相声、小品、歌舞等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加深孩子们对经典著作的理解,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文化的兴趣和热情。2007年11月24日晚上7点,学校体育馆内灯火辉煌,“读经颂典”暨家长开放日汇报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全校近千名家长陶醉在孩子们“经典诵读”的琅琅读书声和生动有趣的节目中,会场上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经典诵读”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情称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读经诵典”活动中吸收了诚信、知礼、宽容、谦让、勤学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营养,促进了学生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家校心桥”,让德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

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相关内容,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点,学校设计了相对不同的考评内容,并且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将德育内容细化为具体的量化考评目标。为了好记和好评,考评目标均用四字来概括,如“尊敬师长”、“生活自理”、“节约用钱”等,并且把德育卡分为低、中、高三个年段,每个年段又分“在校表现”和“在家表现”两大栏。在校有10个子目标,在家有6个子目标。每个年段还设计了一份品行养成的小结,小结每个学生的主要优点和缺点,这样让每个新接任的班主任对学生过去道德成长的轨迹既有个清楚的了解,又让每个学生明白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密切家校联系,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周五下午放学前都要把学生的在校表现填写好,让孩子带给父母,对于有些表现特别的学生(包括进步和退步),班主任还要写上评语。父母把孩子在家一周的表现打分后,如实地反馈给学校,于下周一让孩子带给班主任。由此,每周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在校、在家的情况就会了解得非常清楚。学校还专门增设让学生互评互议、自己写努力方向或决心等栏目,使每个同学既能正确评价别人,又懂得如何评价自己,更懂得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从而强化了学生德育成长中的主体意识。

学校设计了学期汇总表,把学生每月在家得分、在校得分予以累计,期末根据总分给学生以优秀、良好或一般的评定。同时,指出主要优点和主要缺点。这样,学生既知道自己品行表现的总体状态,更知道自己品德养成中的优势与不足,使自己始终明确努力的方向。

到了六年级毕业,学校专门设计了品德鉴定意见:“xx同学,经学校六年的实际考查和你自己的不断努力,我们认为你品德(优、良),习惯(良好、尚可),心理(健康、基本健康),已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小学毕业生。祝您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做一个品德高尚的现代文明人。”

三、“校长助理”,让德育管理如虎添翼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理解,越来越难以沟通,这是许多老师和家长的慨叹。学校德育工作如何能够真正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如何了解他们真正的渴望和要求呢?经过反复调研,我们悟出只有学生才是最了解学生的道理。于是我们提出了一个“兵教兵”、“兵带兵”、“兵管兵”的管理策略。学校首批19名学生校长助理,在国旗下光荣地从校长手上接过了聘书,开始正式上岗工作。

让学生校长助理参与学校的管理,可以听到孩子们最真实的心声和建议,使德育管理更富有针对性。一位六年级的校长助理建议:“学校应推荐一些好书给学生阅读,因为现在同学们中流行阅读一些‘韩流’爱情小说。”针对这一建议,学校展开了高年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结果发现“韩流”爱情小说主要流行在六年级的部分女生中,而且这与六年级学生此时的生理发育和心理特点相关联,这引发了学校对学生阅读内容、青春期教育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考。于是,学校推荐给各年级100本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同时召开了高年级学生阅读研讨会,并开展了相关的青春期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校长助理与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能最先发现学生品行习惯中的问题,并可以随时进行劝阻和帮助。许多助理已自觉成为学校行为规范的督察员,真正发挥了小主人的作用,锻炼了从小参与管理学校的能力,培养和提高了公民意识。

四、艺术文化,让德育熏陶润物无声

艺术能悄无声息、潜移默化地陶冶人,感化人,净化人,激励人。所以,学校德育离不开艺术文化的熏陶。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

营造学校艺术氛围。学校底楼建有介绍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建筑等各种艺术知识的“艺术廊”;在二楼、三楼的外墙开辟了如“我的自画像”、“我的宝贝——玩具展”、“太阳的脸——涂鸦墙”、“花儿朵朵开”等深受孩子喜爱的互动型专题艺术展示;功能室、教室专门设计了“学生作品展示栏”,还开设了一个小型学生书画展览馆,让孩子们有展示成功、体验成功的机会,真正体现了亲近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人文思想,真正把孩子当作了校园的主人。

组建如民乐、舞蹈、合唱、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多个艺术兴趣小组,并每年开展一次艺术节展演活动,邀请家长一起观看孩子们的表演,亲子共同分享收获的快乐。

组织学生参观各种艺术活动,并先后开展了三周年校庆暨迎奥运文艺汇演、圣诞英语艺术节、文明礼仪风采大赛等,每次活动都有几百名同学登上舞台展示自己的风采,在丰富的艺术活动中,他们学会了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南城区阳光第五小学)

9.德育体系建设 篇九

所谓德育评价,就是教师、学生群体(包括学生自己),依据一定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作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笔者认为,对于现行的德育评价,应当突破单一的评价模式,既进行定量精确评价,又进行定性模糊评价;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过程性评价;既自我评价,又他人评价,创造性地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构建多样化的德育评价方式

多样化的德育评价指的是德育评价的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即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等。有学者指出,在教育评价的方法论上,一直存在着两类不同的体系:一种是实证评价体系,另一种是人文评价体系。传统的德育评价的方法多注重整体概念和印象,缺乏对要素的细致分析。事实上,学生的品德的某些侧面和某些要素是很难进行量化处理的,不可能也不应该采用划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待千变万化的评价对象,也不能完全依靠定量评价手段。所以,德育评价应逐步趋于多样化: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量化评价;不能量化的部分,则应该采用描述性评价、作品评价、成长档案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动态的评价替代静态的一次性评价,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为同等重要,把期末终结性的总结评价与日常激励性的描述评语结合在一起。绝不能把德育评价简单理解为总结性地“打分”或“划分等级”。例如,几年前我所任教的二年级四班,在德育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上,既有和学校常规管理相一致的“班级管理评价量化细则”进行量化评价,又采用了“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所推广的《德育》读本和《成长册》进行系统性评价,还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每周的班会时间进行随时性评价,还有期末“你、我大展示”的终结性评价。特别是结合一些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进行专题性教育与评价,更是受到低年级儿童的喜欢。

二、构建多元化的德育评价方式

多元化的德育评价指的是德育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就德育评价内容而言,德育多元化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注品德教育的过程。这种评价应该是多角度的。就评价主体而言,德育评价的多元化要求进行德育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传统的德育评价方法的主体是学校教师,而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改革下的德育评价必须提倡多元化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也可以把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这种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过程。具体地说,家庭评价就是通过电话访谈、家访、家长会和

“家校联系卡”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学生生活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客观评价,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具体、客观的评价提供依据;社会评价是指学校通过向学生身边的亲戚、朋友和邻居等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思想倾向、社会责任感和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以补充和完善学校评价的内容;学校评价是整个学生评价体系的核心,应该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三个方面。自我评价可通过谈话、成长日记和书面自我鉴定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公正、公开、客观地评价自己,这个环节中他们可以检讨自己的过失和缺点,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从而达到进一步明确目标、增强信心、提高判断是非能力的目的。这个环节会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思想的成熟、经验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地完善。这 1 是整个学生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同学互评就是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真实、公正、公开、合理的评价,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对同学的思想感情倾向、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等最为了解。基于中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全面发展的年龄段,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逐渐增强,他们会特别在意自己在同龄人心中的地位和印象,并且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克服缺点发挥长处,这个环节会促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向正确的、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整个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科学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的评价既要客观又要具有鼓励性,因此要多角度从不同侧面去评价,同时还应体现出评价主体的差异性。这种评价要以鼓励和肯定为主,要尽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即将结束时,学校要求各班班主任评选出本班的“学习标兵”、“体育星”、“艺术星”“礼仪星”“小巧手星”等各种称号的优秀学生。这种新型的评价制度,充分体现了德育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与这种多元化评价内容相适应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于是,我先让学生自己评一评这一学期哪一方面做得最好,你希望自己得到什么“星”,并把理由写下来;然后让家长看一看,让家长再根据你在家的表现写出希望你自己得到什么“星”;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进行评价、评选,评一评组内其他同学能得到什么“星”,并说一说为什么评他得到这颗“星”。我结合学生上交的两份材料,又综合采纳组内学生的评价意见,和其他任课老师商定、评选出本班的各种“星”的优秀学生。例如有的学生写道:老师,我希望得到“体育星”,因为我为了能参加运动会积极锻炼身体,在抗“甲型流感”的时候,我跟着我爸爸每天早晨到操场上跑步,所以我希望我能得到“体育星”。有的学生家长写道:老师,我的孩子认为能得到“劳动星”,我很赞同,他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不过,我也认为他能得到“小巧手星”,在“三八节”时,他给我折了好多的纸鹤呢。

学生升入四年级后,我们在教室后面设立了“直面自我”班级文化专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德育各方面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自我管理。这个版面实施的步骤是首先让每个小组(班内采取小组竞争制度)在每周二的班会时间互相交流评价本组在上一周进步的地方及还急需努力的方向,然后让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发言,其他小组随即提出评价意见,最后小组长以书面形式总结后上交田映雪和韩睿昊两位负责人,两人张贴在“直面自我”的栏目中,随时提醒学生下一周努力的方向。

在这样评比各种“星”及

“直面自我”的评价活动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德育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三、构建过程性的德育评价方式

过程性德育评价又叫形成性德育评价或进行型德育评价。德育过程性评价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进行的,并突出发挥评价在进行过程中的控制作用。它可以及时掌握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或者掌握学生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中的错误倾向和发生的问题,便于及时改进,所以过程评价的本质是反馈→调节→矫正的过程,要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特有的反馈作用,必须要求两个条件:一是必须与德育过程紧密结合才可能经常进行,反馈与矫正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改进的成效。二是必须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突出在工作过程中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即必须实现要我评价为我要评价,只有被评价者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才可能真正实现评价与德育过程的结合,否则,外部推动力再大,也不可能真正实现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也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四年级下学期初,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爱撒谎,随便答应别人,不守时不守信的坏习惯,我和学生一起制定了建立“诚信小档案”的德育评价活动。我和学生根据他们平时不良的不守诚信的行为,共同制定了如何做一个诚信小公民的标准,设计成表格的方式,表格每周一张,将这一学期的表格装订成册,形成每个学生的“诚信小档案”,每周五集体评价一次,学期末再结合平时的过程性评价进行一次终结性评价。这样,就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性的德育评价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附:

“诚信小档案”

第周(月

日——

日)

我的信誉是否良好:完全做到:

有时能做到:

尚未做到:

评价项目朋友的评价自己的评价老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

1、对人坦诚,不说谎。

2、不隐瞒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

3、不论别人是否知道,都能保持诚实。

4、学习、竞赛、评比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

5、答应别人的事说到做到,不轻率地做出承诺。

6、承诺他人的事确实办不到,能恰当的处理。7、8、9、10、朋友们的签名:

需要提醒自己做得更诚恳踏实的地方:

本周(一学期)以来的进步和收获:

(7-10项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填写)

四、构建发展性的德育评价方式

发展性的德育评价指的是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德育评价发展性表达了一种从评价“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将来”和“发展”的新理念。在评价过程中,要对学生过去和现在作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激励他们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

10.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德育管理体系 篇十

①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薄弱环节。大学是融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和 服务性于一体的知识传播场所。社会经济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决定了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 适应社会、开拓创新、人际交往的能力,宽厚的基础知识,坚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广博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知识。由于德育自身的内在规定性的制约和历史原因,造成了“重智育轻德育”、“厚专业薄人文”和“强调 教育,弱化管理”等现象。近几年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学生社会公德水平、心理调适及行为控制能力、人际交 往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与智力水平出现明显反差,与社会发展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虽 然不能涵盖大学生主体,但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②在教育管理方法与队伍建设上有待进一步改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冲击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和行 为。市场经济的求利竞争、自主等特性在大学生思想上不同程度地打上印记,使思想意识、学习态度和日常行 为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管理观念及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然而,许多高校仍然 沿袭或固守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封闭的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效益低下,直接影响着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进程。

③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配套管理上缺乏力度。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高校逐步改革了招生就业制 度,先后引入了完全学分制、收费制以及推行双休日等改革,为高校教育管理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使与日俱 增的`贫困生问题,勤工助学规范运作和发展问题,学生基础文明建设等问题日益突出,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 ,给高校德育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些院校纷纷推出配套管理举措,但目前还没有形成适应院校自身特点 的管理体系,以教育代替管理的现象仍十分突出,使德育管理处于相对滞后的被动局面,游离于学生思想和生 活实际。如长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给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11.构建“智慧德育”体系 篇十一

一、锻造智慧班主任,促教师专业成长

1.搭建专业发展平台,打造智慧型班级管理者

育才实小的30位班主任都是年轻教师,他们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但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成立了青年班主任工作室,结合每位教师的自身特点和学习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采取师师之间团队互助、导师对青年教师“贴身”指导以及心理教师与班主任专业互补等方式,帮助青年班主任发展专业能力,提升班级管理智慧。同时,学校还成立了两个“智慧班主任工作室”,通过骨干打造、梯队培养、个性发展、科研导航等措施,以及小专题研究、德育课程研讨、主题活动分享等活动,努力打造智慧型骨干班主任团队。

2.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打造智慧型德育研究者

智慧班主任应是智慧型的德育研究者。育才实小的班主任团队从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出发,针对不同年段学生习惯养成的难点,进行了一系列养成教育的校本研究。如:一年级侧重“课间行规”的研究,二年级侧重“劳动习惯”的研究,三年级侧重“交往习惯”的研究,四年级侧重“社会公德”的研究,五年级侧重“文明上网”的研究,六年级侧重“青春期教育”的研究。团队成员据此编写出德育校本课程《慧行》。“行”即行为,行动,品行。我们把“行”作为一门课程,旨在引导儿童明确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健康的行动,什么是良好的品行,并逐步完成由“会行”向“慧行”转变。

3.开展主题活动,锻造智慧型精神引领者

班主任面对的是不同的生命个体,每一个个体遭遇到的问题都各不相同。这就需要班主任发挥自己的智慧,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以引领学生健康发展。如,针对中等生在课堂上缺少发言机会这个问题,班主任团队认真反思“优等生备受关注,学困生备受关怀,中等生无人理会”的“中等生现象”,并据此设计开展了一系列“平等让教育更美好”的主题活动,真正给予了每个学生平等发展的机会。

二、培训智慧家长,构建家校协作网络

实施智慧德育,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补充,需要智慧教师和智慧家长共同助力。育才实小注重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培训智慧家长。

1.推进家长学校工作,提升家教智慧

家长学校如何在形成常态的同时办出成效?什么样的活动对家长有吸引力?谁来授课家长更“买账”?……育才实小紧紧抓住“有用”和“实用”这两个关键词,扎实地开展家长学校工作。

形式上,学校从家长中挖掘优质资源,聘请家庭教育专业培训者担任家长学校的名誉校长和授课讲师,以“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方式,提高家长学校的授课质量;内容上,学校针对不同年龄学生家长的困惑和需求,以“学会爱”为主线,通过“爱的信仰奥秘”“爱的资源奥秘”“爱的情绪奥秘”“爱的关系奥秘”“爱的角色奥秘”系列课程,帮助家长扭转错误的家教观念。

学校还采取现场授课与网络学习、普及性提高与小型沙龙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将家长参加学习活动的学分累计情况、学习体验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选智慧家长的重要依据,鼓励家长不断学习,努力成为智慧家长。

2.借助家长智慧,打造实践课堂

为充分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个性化成长,育才实小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开设了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并将每周四确定为综合实践活动日。

考虑到众多家长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优势,学校邀请相关家长全方位参与了教材编写、活动设计与组织等工作。如,编写综合实践校本教材《慧玩》时,学校在充分征求相关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将1—6年级的主题分别确定为“快乐游戏”“保卫地球”“成长体验”“节日文化”“走进社区”和“楚文化足迹”;具体编写过程中,学校也聘请了部分有专业知识的家长全程参与。再比如,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日,学校会分别邀请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走进课堂,直接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家长的参与,不仅让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更多元,更专业,更实用,而且拉近了家校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3.成立家长委员会,实施开放办学

学校本着科学、务实、创新的原则,成立了校、班两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成员由学校、家长民主选举产生,具有维护学校和谐发展、沟通协调、传递信息、组织整合资源、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开展家长教育工作等义务,具有知情权、建议权、评价权、质询权和监督权等权利。家长委员会成员定期参与学校发展规划、学年工作计划的制订,适时参与学校管理和评价工作。这些措施为开放办学、依法治校提供了更多的智慧保障。

三、培养智慧学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1.开展课题研究,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智慧人生的重要基石。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习惯的过程就是健全人格的过程。

当前的小学生究竟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育才实小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个案分析等途径,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缺乏规则意识、他人意识,以及文明素养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以“行为规范育人项目”的研究为突破口,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课间文明活动习惯、文明进餐习惯以及非校园环境下的文明礼仪习惯作为研究重点,采取分层推进、课程融合、环境育人、全员合力等策略,通过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2.开展实践活动,塑造健全人格

学校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借助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带领学生开展“今天我当家”“我是小老师”“我是小保安”“我是小园丁”“小小楼栋长”“小小护绿队”“小小交通宣传员”等角色体验活动;学校成立了“智慧少年在行动”红领巾志愿服务队,自2013年起与空巢老人阎维娜长期结对,积极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文体活动等服务;学校还以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为契机,开展“专属定制 爱的约定”主题感恩活动,为每位孩子和家长设计“爱心专属定制卡”,鼓励孩子通过孝顺长辈的实际行动表达对长辈的关爱和感恩。精彩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公德心,让公民意识在他们心中扎根。

3.实施多元评价,发展优势素质

育才实小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制定了《“智慧学生”评价标准》和《“智慧学生”评价办法》,要求低年段“能自理、敢质疑、会包容、爱运动”,高年段“善自护、善思辨、善欣赏、善健体”。这既是智慧学生评比的指导性意见,更是学生智慧而有个性成长的科学导向。

每学年,学校分别围绕不同的侧重点,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确定智慧发展目标,实现优势发展。如:2015年,学校通过创设“新的一天”“上学了”的学习生活情境,在低(中)年级学生中开展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整理书包和课桌椅等“自理能力大比拼”,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伤口处理及包扎、心肺复苏等“安全自护大考验”,并邀请学校生活老师、保健老师和社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及学生代表担任评委,评选出首届“智慧学生”。2016年,学校以“敢质疑、善思辨”为主题,利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了“我为智慧学生点赞”的网络投票宣传活动,并在部分年级中开展了“我为课本找茬”活动和“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有没有必要”的辩论赛活动。活动同样邀请家长、学生和教师代表担任评委,并评选出第二届“智慧学生”。一系列“智慧学生”评选活动,让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在学生身上找到了结合点,让学生的生命底蕴更厚实。

(作者单位:武汉市育才实验小学)

12.德育体系建设 篇十二

一、中职德育课程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课程的改革重教学方法轻教学内容

德育课程的改革包括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目前德育课程的改革仍停留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

在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党的“十八大”以后,2014年教育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统领,对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内容进行修订,修订后的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知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除以上各系列教育内容外,学校还要根据国家形势发展需要进行时事政策教育。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中职学校并没有从教学内容及课程的架构上与行业、企业需求衔接,主要原因是教育部的中职德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限制了一部分教师的思维。

(二)德育教师普遍缺乏与企业对接理念和经验

中职教育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初衷就是要以立足在“从业”德育教育的基础上的,使学生走出校门就能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教育,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内容必须纳入行业职业道德和行业职业规范。

中职学校很多德育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到学校任教,没有在企业工作和实践的经历,对企业的职业素养等要求并不是很清楚。德育课教学如何与行业、企业道德规范结合的理念在许多教师中尚未形成,当然就更没有经验了。

下面将结合学校示范校建设,谈谈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如何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重构德育课程体系,让德育教学内容也做到对应企业岗位需要,对应企业实际。

二、在对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德育课堂教学内容

中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教育,为此,中职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立足在“就业”德育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后不仅在技能上与岗位实际“零距离”对接,而且在行为规范上也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体系必须与行业、企业的道德规范要求相衔接,打破现有模式,重新构建与行业企业结合并适应行业企业要求的德育课程体系。

(一)组织德育教师深入企业调研

学校在组织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专业调研的同时,也应派德育教师深入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进行德育教学的调研,调研的对象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调研的内容是企业的整体文化要求,员工的道德规范要求;一方面是岗位的负责人,调研的内容是岗位的技能要求,完成该技能员工需具备的素质;一方面是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含在企业实训、实习的学生),调研的内容主要是对企业文化及企业道德规范的认同感。

(二)德育教师的企业实践

各中职校在派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同时,也应派德育教师下企业并挂实职(最好是在人力资源部门)锻炼,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企业对员工道德素养的要求(注意收集企业的案例),以充实学校的德育课堂教学内容,并以收集到的企业的真实案例教育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

(三)企业专家的岗位职业道德能力分析

聘请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或岗位的负责人来校进行专业工作任务及岗位能力分析,在了解岗位工作任务的同时,了解完成该任务学生须具备的技能及职业道德素养,使学校的德育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相衔接,让学生不仅在技能上与未来的岗位对接,而且在思想意识上、行为规范上也与企业的岗位要求一致,在校便完成职业人的转变。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调研,了解行业、企业的职业道德要求,确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的内容。

三、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重新布局德育课程体系

在对企业进行充分的专业教学调研及企业专家进行岗位道德规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校的德育课堂教学内容,将这些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学期教学中进行有效的传输。

(一)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培养,是中职德育的第一堂课

学生刚刚由普教转为职教,职业教育的深层含义对这些十五六岁的孩子来说还不得而知,同时中考的失利,来自家庭、社会及自身的压力让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几乎丧失殆尽,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找回自我尊严是中职德育的第一堂课,所以各中职校应用一学期的时间来矫正学生的心理、调整学生的心态(可以活动的方式呈现),同时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训练。在学期中可以讲座的方式请各专业成功的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教,让学生明白:“我读中职,我也可以成功”。在学期结束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份生涯规划报告,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二)对学生进行普遍的心理健康测试,确定第二学期德育课堂的教学内容

为了巩固第一学期的教学成果,在本学期初,应对所有的新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的普查测试,未过关者再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时的心理健康教育由团体转向了个体,由课堂内转向了课堂外。经过了一学期的训导,学生对其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那么,如何在思想行为上胜任这一岗位呢?对学生进行职业礼仪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法律规范教育应是这一学期德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知恩、行礼、辨是非,引导学生在校做合格中职生、在社会做守法的公民,走上工作岗位后做称职的员工。

(三)结合企业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确定第三学期德育课堂的教学内容

进入这一学期的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基本确定,完成了学校人向职业人的初步转变,但未来的职业岗位需要学生具备哪些方面的素养,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有哪些,学生还不清楚,这时,学校的德育教学就应与企业岗位的道德规范接轨,重点进行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清楚他将来从事的职业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职业法律规范、具备的职业心理及职业素质。但不可只进行本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兼顾到学生未来的职业迁移。

(四)结合学生就业及未来创业的需求,确定第四学期德育课堂的教学内容

现在许多中职校教学模式都是“2+1”,所以这一学期的学生即将完成在校的学业,走上工作岗位,求职是他们离开学校要做的第一件事,怎样书写求职简历、参加面试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面试时的穿着与打扮如何才算得体、面试时应如何向企业推销、介绍自己等方面的知识都是这一学期德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不仅要在知识上传授给学生一些技巧及方法,同时应组织学生反复进行求职模拟训练,直到每一位学生过关。

为了让学生顺利就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的同时,应对学生进行毕业前的心理调适教育,同时请已毕业的学哥、学姐回校报告,讲述初次上岗时应注意的事项,缓解学生就业前的压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礼貌礼仪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简单的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的辅导(团体、个体)、法律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辅导、创业辅导及毕业生的回校讲座,再附以校内外的德育实训教育,帮助学生完成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过渡,从技能上与行业、企业对接,从思想道德上胜任岗位需要。

综上所述,中职校德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德育课教学内容的确定要遵循这样的原则:让学生学得有自信、让教师教得有尊严;一切以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为出发点,一切以学生能胜任未来岗位需要为出发点。这样的德育课堂教学才是有意义的,这样的德育课堂教学不仅仅推动了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完善和进步,同时对我国现代化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摘要:结合中职示范校建设及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对中职德育课教学的要求,首先从组织德育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德育教师的企业挂实职锻炼、企业岗位专家来校进行的岗位职业道德要求分析三个方面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确定中职校德育教学的内容。其次,通过对新生入学时的问卷分析、结合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及学生就业、创业的需要确定上述内容在各学期的分配,构建符合中职实际的德育课堂教学体系。

关键词:企业需求,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阳华.论中高职衔接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0-102.

[2]周如俊.素质教育视角下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4(9):69-74.

[3]汤晓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76-78.

[4]马亚萍.谈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与德育课教学改革[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1(2):23-24.

[5]郭华鸿.构建高校大德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3):14-17.

[6]周树语.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三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大学教育,2013(18):116-117.

[7]李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和内容的重构与改革策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4):139-140.

上一篇:辩证法三大规律人生下一篇:关于组织开展201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