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效语文复习策略

2024-12-09

高考高效语文复习策略(精选9篇)

1.高考高效语文复习策略 篇一

高三艺术生高考地理复习

高效课堂的策略

岑溪市第一中学

陈友光

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岑溪市第一中学的高三地理教师。今天我这个讲座的主题是“高三艺术生高考地理复习高效课堂的策略”。从2009年至今的八年当中,我有四年是担任高三艺术生的地理教学工作。我在工作中总结了一些有关高三艺术生高考地理复习的经验,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同大家一起分享。

1.我校最近几年艺术生的高考成绩

从2011年起至去年2016年,我们岑溪一中连续六年获得梧州市普通高考成绩优秀一等奖。其中,艺术生在每一年的升学人数当中都占最大的比例。(图1)

2.我校地理学科最近三年来针对艺术生课堂教学所做的两个科研项目

我校地理教研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科研项目,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其中比较大规模的课题项目有:一是在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参与了岑溪市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科研项目,其中我校承担的子课题项目是《地理课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外实践活动促进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该科研项目已经在2014年12月结题(图2);二是在2016年6月向岑溪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岑溪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6年子课题《高中艺术特长生“助跑式创新合作课堂”的策略与实践的研究》,该科研项目在去年6月被市教科所批准立项,现在我们的科研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正在进入申请结题阶段(图3)。

通过组织本科组的所有地理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大大地提高了我校地理老师的教学水平。

3.高三艺术生地理总复习的基本情况分析

3.1艺术生的行为特点和学习特征

我根据十几年来连续任教艺术班的课堂教学观察和总结的经验得出,大部分艺术生的个性都比较散漫,在行为上有着比较独特性的特点,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思考和回答问题时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自我表现。但是在课堂纪律上则经常有一些不良的问题出现,例如不喜欢接受课堂纪律的严格约束,时有迟到、早退、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现象。在学习上缺少刻苦钻研的精神。这是艺术生普遍存在的行为特点。

在这数量庞大的艺术考生队伍中,正真从小就有艺术特长,并且从不间断地进行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训练的毕竟是占极少数的,绝大部分的学生是因为自己的文化成绩不太好,第1页 觉得单凭文化考分上不了好大学甚至是上不了本科类高校,因而自觉或不自觉的在老师、家长的劝导下,在同学和朋友的影响下走上了艺术高考的道路。这样,为了补上艺术专业的先天不足从而达到高考艺术术科考试的基本要求,艺术生从高一入学后进行艺术专业训练,在高

一、高二占用了部分文化课的时间,到了高三第一学期开始则完全停止了文化课的学习,实行全天候的艺术专业课上课。这样的结果,必然造成部分艺术生只关注术科的专业训练,而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再加上艺术生文化课基础本来就是很不牢固,他们在学习地理这一涉及内容广泛、文科和理科综合性质很强的学科时,感觉难度较大,尤其是对高三后阶段总复习更是漫无头绪,很长时间也不能进入良好的状态。这也是相当部分的艺术生存在的学习特征。

3.2 高三艺术生的心理状况

对于每一个进入高三即将面临改变人生道路的高考的学生来说,繁重而高度紧张的学习必然会带来一些心理压力。对艺术生产生而言,产生巨大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第一个是艺考术科成绩的影响。艺术生在每年的3月份左右结束艺术术科的全区统考和全国各地的校考回来进行高三文化课的总复习,接下来的时间里,统考和校考的成绩陆续的相继公布,同学们的成绩高低排名和过线状况很不一样,这段时间的消息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十分严重的。术科成绩高的同学有些会担心自己的文化分达不到好学校的录取要求,因此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过于紧张。术科成绩考得不好的同学则有些会患得患失,在学习上有时劲头十足,有时又失去信心。第二个是艺术生毕竟在冲刺艺考的道路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他们觉得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对自己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并且自己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在文化分方面无论如何也拼不过普通班的同学,因此每当看到自己在平时各种模拟测试中远远落后于别人的成绩,就在思想上感到一种的巨大压力。3.3 艺术生高考文化分要求差异

在每年的高考当中,艺术生虽然与普通文化生一起参加同一张试卷的全国统一高考,但是在录取划线时,艺术类的本科文化分数要求是普通本科的65%左右。以2016年广西文科本科二批次划线400分为例,当年艺术类本科文科的划线是260分。所以,我们老师在艺术生的教学设计上,无论从教学目标要求、讲授内容选择、练习题的选用与平时检测试题的难度等等方面都必须与普通文化班的学生有很大的区别。我在总复习中的做法坚持的两点就是:一是简化复习内容,二是强化大题的答题模式训练。下面我会在复习策略中详细的进行分析。

3.4 艺术生的文化课复习时间紧迫

我们普通文化班一般都是在高三的第一个学期就开始地理总复习,但是艺术生因为要参加艺术的专业训练和区统考以及各地的校考,从每年暑假的7月一直到来年的3月初这长达10个月的时间是停止了文化课的学习的,他们高考的文化总复习时间只有3月初到5月底这短短不足3个月的时间。所以说,艺术生的文化课复习时间是很紧迫的。

4.高三艺术生地理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原则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度的课堂,具体是指在教师所上的这一节课内,学生的受益大,负担轻,学生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

第2页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各个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

回到高三艺术生的地理教学过程来说,地理高效课堂是指在地理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引导和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我在艺术生的地理教学中,为了能够达到这个高效的原则,我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驱动、以思维为抓手、以资料和技术为辅助”的教学原则,采用 “大胆调整教材降低学习难度、对标考纲使用高考真题精讲精练、自编复习教材适应艺术生”的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4.1 地理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4.1.1 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对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要高

第一是教师要做到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强调做好学情分析,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对于艺术生来说就是要依据他们基础比较差,但考分的要求也比较低的情况,在复习当中要与普通文化班的复习目标相比降低难度。并且教学目标设置要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评测容易性、学生可达到程度要高。第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作出适当调整,处理好教师预设效果与学生所完成状况的关系,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4.1.2 高效课堂要求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整个流程、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教学形态。艺术生的性格比较活跃,只要教师能够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学生的参与程度就会很高。第二是教学过程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练习题的选用都要有难度层次,针对不同成绩基础的学生、不同难度要求的学习内容,在各个复习阶段设计不同的目标与训练习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目标及时做好跟进、监测、反馈等等后续工作,以便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4.1.3高效课堂要求精讲多练,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提高学生做题的能力,一定量的训练是少不了的。我们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切记不能把课堂看成是自己的“一言堂”。第一是我们要把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仅占用少量的时间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以及解题思路的讲解与点拨,其余的时间必须要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第二是课堂上要注重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对于高三的地理复习教学来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学会基本解题思路是非常必要的。

4.2 高三艺术生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原则

我在高三艺术生地理总复习教学中坚持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驱动、以思维为抓手、以资料和技术为辅助”。

“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教学过程,教师都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知识为出发点,不能把教学

第3页 设计当成只是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

“以问题为驱动”,是指在高三复习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复习,切忌把复习课变成是重复高一高二新课的“炒冷饭”形式。我在教学上做的最多的就是针对每一章节的复习内容,都把近5年来全国卷相关的高考真题作为本章节的重点问题在课堂上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解答试题来真正理解知识点,并掌握该知识点常见的考查方法和答题思路,从而最终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

“以思维为抓手”,就是针对艺术生基础较差的特点,要在课堂上着重培养他们解题的思路。基础差,就意味着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思考是不全面的,使用的名词术语也经常会错漏。我们的做法是使用高考真题来分析教学的章节内容,首先让学生读懂试题材料和认真理解问题所问的是什么,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学习内容来尝试组织答案,最后让学生拿自己的答案与高考题标准答案相互对照,从知识记忆缺漏与思维欠缺等两方面去分别寻找自己答案的不足。通过这样的方法慢慢地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一直到学生在解题中能够跟上标准答案的思路为止。

“以资料和技术为辅助”,说的是高三复习课不能单纯的依靠课本和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简陋课堂形式。教师一定要根据艺术生的基础和学习特点去选择合适的教辅资料,在课堂上要大胆使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来增大课堂的知识容量以便提高课堂效率。

5.艺术生地理高考复习的基本目标

上面说到艺术生的高考分数要求与普通文化生不一样,所以为了使得我们的艺术生复习教学过程更具目的性和获得更高的课堂效率,我们一定要为艺术生的复习制定一个合理的基本目标。总结这多年来我自己的做法,我对每一届学生制定的高考基本目标是:“掌握最基础的地理主干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能够完整地解答地理综合题中普通难度的内容,可以适当尝试解答高难度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题目,力争在选择题部分达到平均分值”。换成通俗易懂的说法,我对学生说的就是“你高考的时候地理争取拿到55分,其中选择题做对5到6道题目拿20到24分,综合题争取30到35分。”这个目标对艺术生而言,假如地理能有50分左右,已经可以确保他在文化单科分数上达到了艺术本科的录取分数要求了,因此目标的定位对艺术生来说是合适的,也比较容易达到的。如果你用普通文化班的教学目标去要求艺术生,一是这目标真正是很难完成,二是用这样的目标制定的教学内容难度也太高,最后的结果就是对艺术生造成了恐惧心理,反而不利于他们成绩的提高。当然,我这样的做法对艺术生是来说是合适的,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这样制定目标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对与普通文化班的学生来说就行不通。6.艺术生高考地理复习的策略

6.1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课程顺序,让学生提前进入高三角色

前面说到艺术生的文化课复习就是“时间紧、任务重”这么一个特点。为了能够争取到充分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复习,就必须对时间和课程的顺序做出合理的安排。我们这些年来的做法是抓紧“提前”和“顺序”这两个方面。

第4页 提前,就是把高三的地理复习时间点提前到高二下学期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结束文理分班开始,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就在高二的文科班地理课堂上首先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告诉学生从现在开始我们的地理课程就已经正式进入到了高考复习阶段,让学生从思想上把地理课重视起来,培养他们认真学习地理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提前进入高三的角色。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转变学生原来对地理课只是为了应付学业水平考试而不认真、不重视的消极懈怠状态。只要学生的思想态度转变了,那么他们的学习状态和记忆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课堂复习也就更加容易展开。经过这样的思想动员和时间安排,就相当于我们地理课的复习时间往前延伸了一个学期,我们的地理复习就不会陷于被动。

顺序,就是针对考纲的重点和学生在历年考试当中的容易得分点来调整高二高三的课程顺序。我们的通常做法是这样的,高二的下学期因为每周的课时还是3个课时,我们就用这一学期前两个月完成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总复习。虽然这部分课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但是绝大部分的学生由于时间久远也遗忘得差不多了,况且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要求与初中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复习的时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都不能掉以轻心。区域地理的复习可以使用高考真题来训练学生对区域的理解与区域考查方法的认知。高二下学期后面两个月,我们则进行选修课的学习。我的上课流程就是,用三周时间把旅游地理这本书学完,然后用两周的时间把近几年全国的高考题拿来,让学生把旅游部分的题目全部做一遍。另外两本选修的课本则根据上面所说的取舍原则,用剩余两周的时间简单学习,但不要求学生作为重点,也就是把选修必考的10分题目重点放在学习旅游地理上。从2017年开始,广西高考的地理选修由原来的三选一改为二选一,这种取舍操作起来更加容易。

6.2 结合艺术生的知识水平编写使用校本复习材料

高三的复习课虽说是以课程标准、教材和高考考纲为主,但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复习的知识,形成解题技能,对复习资料的依赖性是很强的。一本合适的复习资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纵观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高考复习资料其结构体系和内容基本大同小异,但是绝大部分资料书刊都是以文化班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要求作为出发点来编写的。这些资料内容多,练习题难度大,根本不适合艺术生的高考复习需求。

这些年,我们学校各个学科组都针对我们学校艺术考生占主体的特点,编写了适合艺术生的校本复习资料。我们地理科组也不例外,专门针对高三艺术生基础薄弱、复习时间短、高考分数要求差异等特点,编写了自己的复习材料(图4)。我们的复习材料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我们把整个高中的地理知识缩减成为约10页A4纸这么多的内容,要求每一个艺术考生对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做到流畅背诵、认真理解、灵活运用。第二部分是精选精编的练习题,包括每周3到4次的选择题,每周1到2次的大题、专题,每个月两三次的月考检测题(也就是天天练、周周测、月月考)。每一次的考题都认真依据考纲去精心编选,天天练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每次都是同高考的分量相同的11道题目。周周测以专题为主,根据我们的复习进度每次使用3到4道大题进行专题检测。月月考则是以高考题为蓝本编写的一份完的整地理试题。月考如果时间合适则与政治、历史一起组成文科综合卷考试,但如果时间不合适,那我们就利用晚自习的一节课(50分钟)去进行考试。第三部分是高考真题,包括最近3年全国1、2、3卷试题,以及我们梧州市的历次摸底、模

第5页 拟试题。

我们这些自编的资料,除了高考真题部分是原封不动的使用之外,其余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都是集中全科组的20多位地理教师进行共同研究讨论,精心选择之后才印发给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的。我们首先是认真按照考纲的要求编写好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使得学生通过背诵这些内容能够基本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地理知识体系和答题模式。我们在编写材料二的时候,大量搜索、研究试题,使得选用的每一道练习题都符合我们已经做好的材料一,并且仔细把握练习题难易程度,力求使我们的练习题既可以针对考纲考点,又与我们艺术生学识水平相适应,避免选用高难度的偏题、怪题,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要求学生每做一道题都要有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不要浪费时间在得分效率不高的练习上。

6.3 制定合理复习目标,依据考纲大胆调整复习重点内容

前面在艺术生的学习特点、高考录取分数要求和教学目标等方面已经谈到,艺术生的复习教学与文化班学生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教师在为艺术生复习制定目标时也就要适当的降低期望值和要求。我们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最基础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地理技能,在高考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合理的运用基础知识去认真地解答难度系数在平均值的题目,然后如果还有时间和能力再去冲刺较高难度的题目,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能够完满的掌握解答约占地理高考总分70分的中等难度题目为基准。具体来说,我在对整个高中地理的知识体系处理上实行了“考纲重点内容重点复习与训练,考纲高难度内容大胆删减”这个以高考分数为导向的复习原则。

一是对考纲重点内容重点复习与训练。例如气候、工业、农业等知识板块,是课程标准和考纲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也几乎是高考年年必考的内容。对这些地理知识,我把它作为高考复习的重点,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去分析、总结,并使用较多的习题对学生进行高密度的强化训练,直到学生对有关重点知识的试题形成一种习惯性的解题思维,能够做到一见到类似的题型就可以形成相关知识点的条件反射,力求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对重点复习过的考点能够做出八成的分值。

二是对考纲高难度内容大胆删减。例如“地球的运动”这一章的复习内容,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难点,即使是在高一上新课有足够的时间去详细解析,学生也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并且近几年地理高考对这块内容的考查出现的频率较低,即使有也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要做对这种高难度的试题,除了要掌握非常全面的知识,还要有缜密的思维和花费大量的时间。这种题目的选拔性很强,是考试以50到55分为基准的艺术生所力不能及的。因此,在复习内容的处理上,我就是直接放弃了对整个地球运动这块内容的复习。类似这样高难度高要求的复习内容还有很多。教师对复习内容的大胆删减,虽然会导致学生地理知识结构的不完善,也不符合地理教育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从学生的升学利益出发,从只追求高考分数的角度去看问题,就会发现这种看似有很多缺陷的删减,只要方法恰当,教师对考试重难点把握合理,实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数的手段。

6.4 以高考真题为重点,实行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

要提高课堂的复习效率,让学生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能做到熟练

第6页 地运用知识去解题,那么选择怎么样的例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和分析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的做法就是使用高考真题去精讲精练。上面已经提到在我们自己编写的校本材料当中,练习题有两部分。其中的第二部分我们是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和考试检测时使用,第三部分的高考真题则是用于课堂教学。我们在按章节复习各个知识点的时候,就把与此知识有关的高考真题作为教学的重点,首先让学生做题,接着教师再分析题目的材料内容、设问特点、考查方式、答题思路等,最后由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相对照,根据学习内容判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我们老师在使用高考真题分析知识点的时候,并非是单独的一道题目就是只对应于一个知识,而是用题目把相关的考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和考查体系。比如,在讲到“气候”这个考点的时候,我们首先把气候的成因分析这种最基础的试题让学生去做,得到简单的答题思路,接着就把与气候相关的如农业区位、工业布局、交通、河流等高考试题交给学生分析,让学生明白气候这一整体内容考试会怎么考,答题应该如何回答。

通过三个月的使用高考真题去强化练习与复习,学生认真做完了十几套高考真题,也就是相当于学生经历了十几场次的地理高考实战演练,并且经过了教师对试题和解题过程的详细分析,学生就掌握了对地理高考试题该如何分析材料,如何审题查找考点,如何依据学过的知识组织答案等最基本的答题方法。所以使用高考真题让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训练,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的,也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考分的重要途径。

总结:我们艺术生的地理高考复习特点就是时间紧,任务重,但是艺术生的复习也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考试文化分数要求比较低。所以我们在艺术生的复习过程重采取抓住重要考点、学生容易得分点,合理放弃高难度教材章节这种并非是全面掌握知识的高考复习方法,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课堂复习效率。从几年来的高考实践中、从我校年年不断攀升的艺术生高考升学人数中都可以看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高考复习方法。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一点小小经验,不足指出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第7页

2.高考高效语文复习策略 篇二

一、明确文言文的考点要求, 结合第一轮复习中出现的问题, 作重点高效突破

1.联系近3年的考题, 采取排除法。 (1) 排除常见实词 (120个) 中已考过的; (2) 排除常见文言虚词 (18个) 中已考过的; (3) 排除特殊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中已考过的; (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要求直译, 字字落实) 。

2.强化分析综合能力。 (1) 筛选文中的信息; (2)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思想; (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阅读最后一题会涉及) 。近几年选材内容多为廉吏、义士、忠臣、勇将;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 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 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 既符合传统的道德规范, 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现如今文言文考查越来越注重整体把握文意的理解和语段的翻译。

二、强化文言文阅读与翻译高效突破的相关策略

(一) 对应高考模式, 强化实词和虚词的过关。

1. 实词复习重点关注一词多义。

(1) 古文中单音节词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关系。明确单音词是古代汉语词汇的主体, 文言文中的一个字常常就是一个词。尤其要注意的是, 有时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连用, 正好是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 这就容易形成错觉, 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卑鄙”是单音节词, “卑”和“鄙”连用, “卑”指出身低微, “鄙”指见识短浅, 举止粗俗。这里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卑鄙”, 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

(2) 古今异义。文言文中相当一部分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古今发生了不少变化, 词义或扩大, 或缩小, 或转移, 褒贬色彩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因此, 复习文言文时, 一定要注意词义的古今变化情况。例:臭:古义, 气味;今义, 难闻的气味。江、河:古义, 长江、黄河;今义, 泛指。亲戚:古义, 家里亲人;今义, 旁姓亲属。爪牙:古, 中性词;今, 贬义。

(3) 一词多义。单音的文言实词大多是多义词, 因而接触时一要清楚它几种常规的解释, 二要根据语言环境判定句中意义。如“道”的常规意义: (1) 道路; (2) 原则, 方法; (3) 道理, 事理; (4) 述说。句中是用本义还是引申义, 是用作名词还是动词, 均要学会推测。

(4) 词类活用。这是词语功能的改变, 所以和它在句中的位置很有关系。词类活用大致有以下几种:

名词用作动词。如: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烛”原来是名词, 但在句中用作动词, 作谓语, 带了宾语“天南”, “照亮”的意思。

名词用作状语。如:斗折蛇行。“斗”和“蛇”原是名词, 是“北斗”和“蛇”的意思, 但在句中都用作状语修饰“折”和“行”, 是“像北斗星座一样 (曲折) ”“像蛇一样曲折 (前进) ”的意思。

动词用作名词。如: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出”和“入”在句中的意思是“出产的东西”和“收入的东西”, 由动词转为名词, 作“殚”和“竭”的宾语。

形容词用作动词。如:亲贤臣, 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和“远”在句中意思是“亲近”和“远离”, 由形容词转为动词, 后面跟宾语“贤臣”和“小人”。

(5) 通假。不论是古有其字还是古无其字, 只要课本、练习涉及的通假字一概收集、储存, 尤其是一些常见通假, 如“说”通“悦”、“具”通“俱”、“直”通“值”、“识”通“志”、“属”通“嘱”、“知”通“智”等。

2. 虚词复习重点关注“五义”。

(1) 谙熟本义。如“与”, 本义有: (1) 给予, 授予; (2) 结交, 亲附; (3) 对付; (4) 和, 跟, 同; (5) 参加; (6) 赞许; (7) 句末语气词。可将其简分为三类:动词、连词、语气词。

(2) 将意义和用法结合起来考虑语境义。还如“与”, 首先考虑它在句中位置, 结合语句前后看是动词还是连词或是语气词, 然后缩小范围推断它的语境义。

(3) 看前后的搭配确定引申义。例如“之”字, 常见用法有代词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助词两类。而且在名词前多作指示代词, 如“之二虫又何知”“均之二策”;用在动词后往往作宾语, 如“逐之”“闻之”;用在两个名词之间多作助词, 如“吾之妻”“古之学者”;用在主语、谓语之间多用作取消句子独立性, 如“秦之围邯郸”。

(4) 注意不同虚词的用法确定结构义。如“乎”用在句中, 其用法基本与“于”相同, 如“生乎吾前”“叫嚣乎东西”。“然”“乎”“焉”前面是叠音形容词时, 这三个虚词都是“的样子”的意思, 如:“硿硿焉”“恢恢乎”“欣欣然”。“以”和“而”作为连词, “仅”和“但”和“特”作为连词其基本意义相同。

(5) 注意实、虚词的交叉义。如“之”“予”“若”“犹”等。

(二) 文言文特殊句式重点关注判断

1. 常见特殊句式重点关注省略句。

常见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 (重点关注教材中的35种固定格) 。可根据提示语判断句式类型。如根据“者, 也”或“即”“乃”“则”“皆”“本”等确定判断句;根据“于”“见……于”“为所”“受……于”等判断被动句;根据“无乃……乎”“奈何”“如……何”“孰与”等判断固定句式。

2. 借助句子本身结构与现代文的差异来判断。

如今天状语通常在谓语前, 若一个介词结构放到了动词后面我们便可推断是状语后置;同样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到了动词前面, 我们便可认定是宾语前置;我们可用同样方式来推断定语后置和主谓倒装。

(三) 文言文翻译重点关注直译

1.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信”, 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 就是译文明白晓畅, 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要求和习惯, 无语病。“雅”, 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2. 坚持“字字落实,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的原则。

直译, 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 重要的词语要相应落实, 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 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 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 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 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 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原则是, 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 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3. 重点把握“留、换、删、补、调”等翻译法。

(1) 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 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例: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 临川王安石记 (下此文) 。

(2) 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 用法已经变化, 语法已经不用, 在译文中, 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出师表

译文:先帝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 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 (前来拜访我) 。

(3) 删削法:文言文中有些虚词的用法, 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 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 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4) 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 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 使译文显豁通顺。包括:

(1) 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例:“更若役, 复若赋, 则何如?”

译文:变更你的差役, 恢复你的赋税, 那么怎么样呢?

(2) 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轩凡四遭火, 得不焚, 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 能够不焚毁, 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3) 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曰:“独乐乐, 与人乐乐, 孰乐?”曰:“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

译文: (孟子) 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 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 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 回答说:“不如同别人 (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

(4) 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 如关联词语等。

例:然力足以至焉, 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达到 (却没达到) , 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 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

(5) 移位法: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 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译文时, 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

例: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 强劲的筋骨, (却能) 向上吃到黄土, 向下喝到黄泉, (是由于) 用心专一的缘故。

(6) 意译, 既是一种翻译的方式, 也是一种翻译的方法。适用意译的情况有:

(1) 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 宜用意译。

例:东曦既驾, 僵卧长愁。———《促织》

译文:太阳已经升起来了, (他仍然) 直挺挺地躺着, 长时间地愁苦不堪。

(2) 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 需分开翻译或补充。

例:怀敌附远, 何招而不至?———《论积贮疏》

译文:使敌人降服, 让远方的人归附, 招抚谁, 谁会不来呢?

(3) 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渲染、铺陈手法的句子, 译时要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译文: (秦) 有吞并天下, 统一四海的雄心。

4. 熟悉文言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 领会文意;扣住词语, 进行翻译。字字落实, 准确第一;单音词语, 双音换替。国年官地, 保留不译;遇有省略, 补充词语。调整词序, 删去无义;修辞用典, 辅以意译。推断词义, 前后联系;字词句篇, 连成一气。带回原文, 检查仔细;通达完美, 翻译完毕。

5. 强化落实六“注意”。

(1) 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1)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曲,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 降低身份, 委屈自己, 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2) 璧有瑕, 请指示王。 (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文:璧上有斑点, 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3) 所以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词义变化)

译文: (我) 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 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 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1) 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

译文: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 其中的 (另) 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2) 君子死知己, 提剑出燕京。 (为动)

译文:君子为知己而死, 提着剑离开燕京。

(3) 先生之恩, 生死而肉骨也。 (使动)

译文:先生的大恩, 是使死了的人复生, 使白骨长肉啊!

(3) 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1)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比喻)

译文: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2)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况大国乎? (借代)

译文: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 尚且不相互欺骗, 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3)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 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1) 若有从君惠而免之, 三年将拜君赐。

译文: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 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 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2) 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行年四岁, 舅夺母志。

译文:我生下来六个月, 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 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 把她嫁给了别人。

(5) 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 (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

(1)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省略句)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2) 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 (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对于遭到风雨霜露饥寒而倒毙的人到处都是 (这种现象) , 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3)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主谓倒装)

译文: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 表现在哪里呢?

(4) 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省略)

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5) 予羁縻不得还, 国事遂不可收拾。 (无标志的被动句)

3.高考作文高效复习备考实施策略 篇三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对生活、社会、人生等的体验、感悟和表达,做到“我手写我心”。还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学生作文要具有独特的体验、深刻的认识和个性化的表达等特点应是我们教者孜孜以求的复习备考的最终目标。据此,笔者着力在复习过程中通过转变思想,唤醒潜能;强基固本,优化能级;因材施教,分层提升等具体措施进行高考作文的精细化备考,使学生能够坦然应对高考并提升写作能力、积淀语文素养。

一.转变思想,唤醒潜能:高效复习备考的迫切愿景。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才,作文教学的宗旨也是人的个性化能力的发展。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老师们高三作文教学的重心是提高高考分数,作文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学生中重理轻文、怕写作文的思想尚比较突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学观念,唤醒老师的教学潜能和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迫在眉睫。

首先改变作文教学观念,加强研究,努力提升自身素养。老师的思想观念、作文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指导水平甚至写作能力等均是影响学生整体作文水平的关键要素。于是,笔者和老师们一起从改变自身做起,大家依靠个体研究和集体智慧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现状,研究江苏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白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不只关注作文分数,重点提升自己的作文教学素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作文理解能力、教学能力、指导能力、下水作文能力等,切实把握作文教学的关注点和落脚点,明白作文教学老师要教什么、怎么教。

其次,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唤醒学生写作的主体潜能。本着“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思想,笔者和老师们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作文教学对学生素质提升的作用上,不再只盯住学生成绩,不再为作文而作文,不再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仍进行盲目的训练;通过激趣、引导、动情等多种方式激发写作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写作的欲望。如通过佳作推荐、小组评比、表扬为主、定期展示、校内外报刊发表等多种方式奖励先进、鼓励后进等。创作来源于生活,学生怕写作文主要在于缺乏写作素材。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我们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将所见所感真实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明白:自然、社会、自我、亲人、同学、朋友等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均是作文写作的源泉,用心体悟,真情实感自然流露,老师再辅之以适当的写作技法指点,从而帮助学生改变畏惧作文的心理,改变无米下炊等写作困难。由此,学生不再害怕作文,并且逐渐敢写、愿意写了。

二.强基固本,优化能级:高效复习备考的根本途径。

进入高三,从现实操作层面的作文技巧看,需要进一步解决学生高一、高二作文训练中的突出问题:如写作不动脑筋,满足于平均分;习惯套仿背编,文风不正;审题困难,结构混乱;立意低幼,语言苍白等等。从学生主体发展看,要从提升学生的发展等级入手重点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写作素养。但如何具体落实呢?

首先,强化写作基本要求,巩固写作基本技能,确保基础等级。对照2012年江苏语文高考考试说明,笔者从审题、立意、文体、内容、结构、书写等方面切实抓牢写作的基本要求,确保人人拿稳基础等级分。并分阶段逐一解决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典型问题整体集中纠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解决。明确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态度端正,书写工整,文体规范,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其次,优化具体实施环节,促进能级发展,提升学生作文素养。考试说明中对发展等级的要求包括: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发展等级”要求提升学生细致观察梳理生活、深入思考激发创新思维、丰富积淀从而真情表达凸显语言张力等方面的素养。我们从以下环节着手优化发展提升:

占有素材是能级发展的第一步。从历史、生活、自然、社会、课本等多个角度系统地配给学生一些名言警句和美文专题阅读,如亲近自然,守望家园,保护环境,呵护心灵,敬畏生命,守护良知,弘扬美德,谦卑做人,常怀悲悯,心系天下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材料、引发感悟,逐渐养成思考问题、积累运用素材的习惯。要求学生作文时务求做到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丰富、新颖、优美、大气。

锻炼思维是能级发展的第二步。多角度、多层面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的锻炼至关重要。笔者每周挤出一些时间通过推介一些美文、时文,关注热点,进行社会考察等有效方式坚持让学生鉴赏、品评,分析得失、美丑,探求本源,考量道德,追问心灵,产生共鸣,启迪心智,积淀情感,以期提升学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挖掘根源、对客观现象进行本质的理性概括的能力,最终锻炼学生的思维,形成深刻的思想,使作文见解富有深刻性、创见性,说理具有逻辑性,思想具有哲理性。

语言富有文采是能级发展的第三步。多看多记、灵活运用是学生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笔者鼓励学生坚持每天读、记优美语段,这种方式可帮助一些语言极其苍白、匮乏的同学迅速储积好的语言。但关键是灵活运用,我们坚决杜绝原封不动地照搬的做法,提倡“吸收是基础,化用是技巧,思考后成为自己的是关键”。老师们再辅之以一些技法指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多用排比、比喻、拟人、对比等,多用成语、短句、疑问句,多用描写如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动作描写,多一些环境、氛围、心理烘托渲染等,真正达到用词贴切、句式灵活,文句有表现力等能级要求,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三.因材施教,分层提升:高效复习备考的有效方略。

作文教学更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创作,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但高三时间紧,任务重,学生智力、能力上的差异也带来了他们作文水平的差异,怎样使作文评讲、指导更具有针对性,防止泛泛之作、泛泛评讲、泛泛指导,如何兼顾到所有学生是复习备考的难点所在。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早已为我们提供了依据,因此,绝对熟悉你的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老师只有充分了解学情、分层施教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真正学有所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师生间爱的传递可以产生极强的教学互动效应,作文教学更需要师生间面对面、一对一的情感互动交流。于是,笔者暗中将学生按写作水平分成优、中、低三类,在教学时区别对待。对于有较好的语言功底的作文有优势的学生,笔者就个个跟进、及时提点,给他们更多的施展空间。鼓励他们在稳中求新,在审准题的基础上尝试着灵活运用多种文体,如记叙性、议论性散文,富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观点鲜明、语言深刻、富有真知灼见的思想的议论文等,还要求他们在立意、语言上多加锤炼,以期能更多地提升发展等级。中低层次学生作文教学的重点不是教他怎样写好文章,而是教他如何避免写作中的错误,完成这一基础性的任务后根据学情指导进一步提高。对于作文成绩屡屡滞后的学生,笔者总给予更多的付出,每次的作文,逐个进行面批、纠错、指导,再进行二次甚或是三次作文,并不断鼓励,激发斗志,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写作激情成了笔者工作的主旋律。渐渐地班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喜欢写作并主动请老师帮忙指导的学生,笔者也总是倾心点拨。过程中,笔者付出了倍于常人的努力,班上的学生时时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兴趣大增,逐渐愿意写作、爱好写作,写作水平也提升很快。

我们在尝试中行进,虽略见成效,但作文教学承载的使命非常厚重,学生作文素养的提升依旧任重道远,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疑难,如:学生在短期内怎样快速提高分数、提升作文素养,如何用好素材、快速构建作文框架,如何在积累、运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作文技巧问题;教师怎样更快、更有效地批改作文,怎样解决分数与能力齐头并进等现实问题。这些有待我们进一步突破,也求教于众位方家。

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策略 篇四

为避免顾此失彼,同学们应该认真的对自己的学情进行分析,找到自己的长处和缺陷部分,尤其是选考部分,分析一下自己最擅长的是文学类阅读还是实用类阅读,然后据此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当然还有作文,一定要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写作文体,然后对此文体进行强化训练。一旦选定了选考的部分和写作的文体,就一定不能再改变,要保证钟情不渝,至少在近两年要从一而终,绝不变心。然后按照自己的学情,制定自己的详细复习的计划,科学安排,务必保证每天均有一定量的语文复习时间。

尝试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

语文学科同一切学科一样,均有自身的知识系统。理清这个系统,有利于同学们复习时明确目标,有利于复习时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答题时寻找解答依据。因此,建立语文知识系统,是第一阶段复习备考工作的重点。

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指的是整理、完善语文知识的各个系统。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知识系统即为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在第一轮复习中,同学们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有意地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这样做有益于开展全面的、深入的复习。

考点知识各个击破:

5.高考高效语文复习策略 篇五

一、稳重求新,秉承过去的复习原则,渗透新考点,彰显文化

蕴涵

20是湖北省实施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为了实现平稳过渡,试卷的结构、分值、难易度及试题的基本立意和价值取向都与传统高考基本一致,体现的是“稳中求新”的命题思想。作为地方出题,湖北试卷一直注重彰显深厚的文化蕴涵、高雅的审美追求和博大的人文情怀。如,论述类文本阅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又如,第20题要求为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写阅读宣传语,关注当代生活,富有地域特色;第21题要求用对偶句描述“宝黛初会”的情景;第22题为漫画“题诗或配文”,结合考生的语文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来检测语言运用能力,具有浓郁的“语文味”。

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如此,在高三的复习中我们也应该如此强调。从所考的题型来看,没有超出复习范围的题型,每一个考点在复习当中都曾经落实过,特别是字词和默写的基础知识,前后都是经过了三轮反复的强化型训练。文言文、现代文、诗歌的文本阅读方面也是经过了答题技巧的总结和反复的题型训练,保证了学生在高考中遇题不乱,能够平和地面对试卷,有自信地答题。

二、回归课本,落实课本内容,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早在高二结束的时候我就开始对必修及选修的课本进行整体梳理,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复习。立足课本,熟悉课文,梳理笔记,掌握教材的重点知识,进行课文题目训练。通过这些准备工作,让学生对课本做到心中有数。所以,高考面对这类题型的时候,学生能够拿到较好的分数,答题时有话可说。

20考纲中也有变化,对附录二“古诗文背诵篇目”中的.初中篇目进行了调整,将《论语十则》《岳阳楼记》《关雎》《春望》等四篇古诗文撤下,换上《鱼我所欲也》《醉翁亭记》《使至塞上》《水调歌头》等四篇,那么复习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顺应变化及时调整。

三、突出能力,紧扣课改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

2012新高考如何彰显课改理念?突出能力立意,尤其是突出探究能力、写作能力的考查,是试卷的着力点。

散文《耳边杜鹃啼》就是体现学生探究能力的考题。命题以文末“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作为切入点,题干要求“选取一个角度探究原因”。这样的设计给考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便于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选定探究视角,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发表个性化的见解。这篇阅读前面的题目考查文段的作用及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能力,学生不难答题。2012年作文试题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一段关于“书信”的试题材料以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片段的形式呈现,以背诵篇目《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作为议论的触发点,与考生的生活实际及语文学习实际紧密

联系。

总的说来,2012年的高考试题和年的延续性考纲让我们明白,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高三的复习工作,在平时的高一、高

二工作中我们也应该精益求精,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和探究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湖北教育考试网,2012-06-08.

[2]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湖北招生考试高考资讯,2013(1):359.

6.高考高效复习方法 篇六

1.备好一套以题目为主的资料。(我当时用的高考题库,大家可以参考下,不过有些厚,要有心理准备哟)

买的资料要是分专题的,这样好跟上老师的节奏。因为老师一般是分专题复习。当老师复习完一章后,一定要及时处理相应资料上的题目。不能拖!这点家长可以监督哦。主要靠同学自己的自觉性啦。(我当时就没家长监督,爸妈都在外地打工)

2.备好笔记本。

笔记本不要太厚。250页的就行了。我的笔记本就生物做完了,其他的都有剩余。当你做完一章的题目后要把自己做错的在回顾一遍,如果还是有犹豫的,就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注意:贴的题目不要注明详解,这样太费时,而且效果不好。只需在其他页注上答案就行,下次翻看笔记时,再做一次这个题,对下答案就行。)

二轮复习注重知识的系统化与专题训练

二轮复习一般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主要是将备考重点内容划分为若干典型专题,通过它将所学内容系统化、强化,这里要关注一轮复习时笔记中的重难点内容,通过二轮重点突破。

三轮着重题型训练、模拟训练和查漏补缺。

7.高考高效语文复习策略 篇七

从学生的实践运用出发,笔者认为生成有效的语文复习策略,需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化繁为简。一个个的考点训练,或许扎实但不免流于烦琐、枯燥。而且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也不太可能边做题目边回忆众多的知识点和答题技巧。有效的复习策略要能着眼于知识的关联性和思维的融通性,变分类训练为整合探究,化繁为简,使分离的知识点在运用中“并入”成为一个能力整体。

二是程序运用。静态的知识如何转化为动态运用的实践能力?有效的复习策略,需要关注“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的生成,最好是具有程序运用的情境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整合形成系列可操作的步骤,使其能够在熟悉的条件下借助这些步骤有效激活原有的知识积累,形成恒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以此例彼。具有举一反三的解题思维和学习能力,是高考语文复习所希望达成的至高目标。有效的复习策略,要能促动学生“近”取譬,从课内外的典型“范例”出发,基于熟悉的问题情境,辨析异同,深悟“事理”,整合出一体化规律,以此例彼,实现规律性迁移。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高三语文复习的进程中,特别是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加强了对“学生”这一原点的分析,着力探究、生成各种整合性情境策略,以提高语文复习的有效性。应该说这一努力取得了良好实效。下面,笔者拟结合“客观题和语言表达”“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鉴赏”三个板块,具体介绍三种“整合”策略,力求达成一个板块一点突破。

一、凸显语境,“辨析”整合

“客观题和语言表达”的问题表征是:内容博杂,反复记忆效果不明显;语言运用变化多端,让人理不清抓不住。但纵观全局,我们会发现语境意识的缺失是问题之“肯綮”,解决好这一点,也就辐射解决了关联着的诸多问题。在作知识归类整合时,我们不妨通过凸显语境、强化辨析,来训练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融合成一种整体性能力。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在语境中辨析记忆

如关于“词语(成语)的形义”,举例如下:

①前景暗淡色彩黯淡

战争爆发山洪暴发

立案侦查军事侦察

大坝合龙双手合拢

群山曼延火势蔓延

远大抱负蓄意报复

……

②安土重迁,不肯迁移

不忍卒读,悲惨动人

惨淡经营,苦心规划

瓜田李下,易起嫌疑

目无全牛,得心应手

首当其冲,受攻受难

……

在整合时凸显语境,既有利于辨析记忆,也能提升学生在各种陌生化情境中迁移运用的能力。

(二)在语境中推断确认

无论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还是语句的衔接,如果不具备在语境中推断确认的能力,目前所通行的归类整合复习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如要求判断“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这两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2006年浙江卷),很多学生脱离语境,凭感觉判断第一句中的“于”表被动,出错率很高。我们来看原文:

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

前文有“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是指“人吃物”。可据此推断确认,此句说的是“物吃人”,“于”起到“引出对象”的作用,而不是表“被动”。

实际情况表明,学生就算整合了虚词“于”的常见用法,但只有同时具备语境中推断确认的能力,才能保证解题的准确性。

(三)在语境中转化生成

很多语用题涉及学生根据语境转化生成的能力,如2012年的广东卷,要求“将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事(以‘本公司’开头)”。此题需辨析“语境”——招聘启事。招聘启事一般包括公司自我介绍、招聘员工要求、招聘流程等,多为书面语体。然后可根据从语境中分析出来的这些隐性要求提取相关信息转化生成。

复习中,要强化根据提供的素材辨析语境转化生成的能力训练,这是提升学生语用题应对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回到基点,“透视”整合

关于“文学类文本”的考查,近几年多以小说或记人叙事类散文为主。由于材料内容和题目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这一板块的复习时始终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即使教师整合了各类题型,并且归纳了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但由于缺少深刻的文本感悟基础和阅读思维的建构整合能力,一旦遇到具体的文本材料,学生仍感到“手足无措”。对此,我们的应对策略是回到基点,“透视”整合。

什么是阅读的基点?就是“理清思路”。可以说,每一类题目的解答都需要以“理清思路”为保障,我们不妨从层次脉络的梳理出发,来“透视”一下各类题型。

(一)直接要求梳理思路的

这一类题型如:

例1 (2012年重庆卷《太阳梦》)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例2 (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例3 (2013年浙江高考样卷《西湖的风》)作者是从哪些时间、空间的角度描述“西子风光”的?

(二)考查层次之间关系的

这一类题型如:

例4 (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小说第二段”表现的内容是“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精细能干”。要弄清此段与下文的关系,就需先理清下文层次: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然后再找到材料之间的关系:①写父女相依为命地生活,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作铺垫;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作铺垫。

关涉材料之间联系的题目,包括标题与全文,开头、中间、结尾的材料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等,都可通过理清思路、概括各层次的要点,来分析彼此之间的关系。

(三)考查深层感悟鉴赏的

这一类题型如:

①赏析所写的人、事、物、景象等。

②联系全文,谈谈对关键词句的理解。

③文章带给你哪些思考?联系现实谈谈感悟。

解答这些题目似乎和层次脉络的梳理没有关系,但通过“透视”却可以发现,要答得准确到位,还需先“理清思路”。学生答题不会分点或表述不到位,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理清层次。我们可结合几个实例作深入分析。

例5 (2009年浙江卷《魔盒》)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

[分析]文章通常是在具体情节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所以赏析贝格斯太太的形象可根据相关的情节层次分别概括提炼。情节一,贝格斯太太请“我”喝茶谈心——淳朴善良,热情爽直;观察敏锐,善解人意。情节二,与我分享她的宝贝盒子——热爱故土,珍视亲情。

例6 (2010年全国卷《灯火》)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分析]文意是在作者文思拓展中不断得到丰富的,多层面挖掘“灯火”的意义,还需要理清作者思想发展的脉络。层次一,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层次二,灯火下夜读——陪伴着我们的成长;层次三,灯火下祖孙相牵——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

例7 (2011年浙江卷《第9车厢》)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似乎是开放性的题目,但其实是要求紧扣文本思想,作出“对应性”评价。而作品的多重意义是蕴含在情节内容中的,所以要根据情节层次去挖掘感悟或评价的点。情节一,“我”的乘车经历和基辅读者的遭遇——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情节二,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

回到“理清思路”这一基点,“透视”整合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突破了答题技巧灌输的局限,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真正得到了提升。可以说层次脉络的梳理训练,是扭转“文学类文本”复习尴尬局面的行之有效的策略。

三、循序渐进,“衍生”整合

“古诗鉴赏”的主要障碍首先是“读不懂”,其次是技巧类术语多,概念易混淆,即使学生能明晰概念也常缺少“慧眼”,赏析不出其中的妙处。得分率低,复习有效性差,是众所周知的事。如何突破?站在学生的起点,重视其畏难情绪,尊重其已有经验,由较简单的开始,慢慢置换成较复杂的,循序渐进,“衍生”整合,使学生逐步攀登上综合鉴赏的高峰。

具体的做法是:兼顾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的传统,调整其复习的顺序,形成能力点上的衍生。其程序图示如下:

首先,从情意较简单、描写手法较丰富的“咏物类”“写景类”诗歌开始,定点训练学生鉴赏景物描写手法,并熟知借景物表达情志的常见手法。

例8 (2008年辽宁卷)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问:你能看出这首元曲主要的表现手法吗?

这首元曲的表现手法有比喻、对偶、比拟、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一句一景等。

通过此类“多种手法集中”的写景诗鉴赏,可引导学生就此整合出景物描写的常见手法,如:正面或侧面;白描或修辞(借代、比喻、比拟、映衬、对比、夸张、叠词等);化虚为实、虚实结合、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欲扬先抑、视听觉结合、一句一景等。

例9 (2010年全国卷)

咏素蝶诗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问: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咏物类诗歌除了关注描写对象、描写手法外,还需重点赏析象征与托物言志手法,赏析时要注意描写对象与想表达的情志之间的“对应”关系,如:“素”,洁白,象征品质高尚与纯洁;“绕、隐、起、出没、飞”,象征仕途数起数伏。

除象征、托物言志外,常见表示景、情关系的手法还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渲染烘托、哀景衬哀情、乐景衬哀情、化抽象为具体等,都需要结合具体材料深入感悟。

其次,在基本具备鉴赏景、情及两者关系能力的前提下,进一步“衍生”整合送别、边塞、咏史、羁旅行役等诗歌其他典型的表达情感的手法,“衍生”整合景与情不同结合所形成的行文结构。如:

例10 (2008年山东卷)“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例11 (2010年江苏卷)“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将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这是思乡怀人时常用的“代为之思,其情更远”的手法,常形成由实入虚的行文结构。

例12 (2011年湖北卷)刘敞的《登城》和苏轼的《望湖楼晚景》两诗的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形成了不同的行文结构。

最后,可“衍生”赏析综合运用多样手法、表达复杂变化情感的“咏怀类”诗歌,以提升综合鉴赏的能力。如:

例13 (2008年浙江卷)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年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浮沉的厌倦。

例14 (2010年重庆卷)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从“愁”到“笑”表现了主观感受的变化。

这样,由此及彼,由简单到复杂,有效化解了学生的畏难情绪,鉴赏与答题能力循序渐进逐步得到了提升。

8.中考语文高效复习的策略 篇八

【关键词】中考语文;高效复习;策略

一、明考纲

考试大纲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复习应考的指挥棒。中考语文复习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简单说就是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要弄清这个问题,就要认真学习、研究《2015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中“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古诗文的阅读,重在考查记诵积累。现代文精读的考查应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现代文略读的考查,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这些文字就告诉了我们考什么;

而现代文精读要“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察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在阅读考查中,不能搞支离破碎的词句分析,不要以技术操作的测试来代替学生自主的体验和感悟,”这些话则告诉了我们怎样考。

我们学习研究考纲,要能从题例中、或在自己的练习设题中,理解或体现考试大纲的要求。

例1.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1:我希望诸君至少要做一个人,至多也只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做一个80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做一个18岁的老翁。(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创造利益。会创造利益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陶行知 《学做一个人》

材料2:最后,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不要依赖任何人。不要因为有父母、知心的好友、有权势的亲戚可依靠,就自己松懈下来。在这一切都在变动的世界上,一切都会很快过去的,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再去依赖谁呢?孩子们,对自己一定要有坚强的信念,因为在这世界上没有人可以陪伴你一生。即使你有了人生伴侣,你也终究会有孤独的一天。要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多充实自己,尽可能地养成自己的独立性。你们知道吗?千万不能养成依靠别人的心理,上帝也只帮助那些自己肯帮助自己的人。孩子们,记住你们的命运是由你们自己来掌握和主宰的。相信命运,只不过是弱者的托词罢了!

(美国)赵丽莲 《临别赠言》

材料3:在我看来,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掌握独立的意义。荣辱的区别、君子小人的区别,归根到底也在于其人是否独立。人的智力有限,向他人请教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人与人之间也有互助的义务;但是人的一生可能遇到千般万种的事情,只依赖他人,而缺乏独立思考,就等于自身似有而若无。唯听他人之言以决定自身进退,这是无知之人的所作所为。因此要完全掌握独立的意义,就必须扩展自己的知识和见闻。你们在学校已学习多年,今后走向社会对不熟悉的事情向别人请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不可完全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只借用他人的智慧是不行的。我深信不疑的是,你们是具备了独立要素的人。(日本)福泽谕吉 《告毕业生》

(1)材料2中的“独立性”指的是“不要依赖任何人”,材料1中的“独立”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材料2提出“养成自己的独立性”要“尽可能地多充实自己”,材料3中阐释应该怎样充实自己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说说三位教育家对我们的共同期望是什么。

这一例题,准确体现了考纲中“现代文略读的考查,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目标要求。

吃透考试大纲,才能准确地把握中考命题的思路,更有效地提高复习迎考的质量。我们应该认真体味出考试大纲中不变的真谛,领会大纲这么多年来坚守着的语文根本,从基础抓起,从规范抓起,从根本抓起,从运用抓起,梳理知识,整合能力;指导学生反思感悟,关注社会,积淀文化,总结自我,规避过失,专注提升。

二、理考点

在吃透考试大纲的前提下,要根据试卷板块,理清各板块考试的知识点。近几年来,中考语文试卷基本分为“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阅读理解”、“作文”三大板块。复习时要认真梳理出这些板块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知识点,做好考点内容的梳理。例如,“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这一板块,主要有抄写、拼写、注音、标号、情境选词析词、仿写、新闻标题撰写、新闻内容概括、短信、广告、读书卡片、对联、标语、图表说明、诗句欣赏、口语运用,以及语文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诗文默写等。同样,“阅读理解”板块也可以梳理出诸如此类的具体考点。理清了考点之后,我们才能有明确的具体的复习目标,才能有条不紊地展开复习。当然,在理清考点之后,要根据自己三年的教学情况和现实学情,确定其中的总复习重点。

三、析题型

语文复习的范围广、内容庞杂,常使人感到不得边际。其实我们知道语文也是一门学科,也是有它的一些固有的规律。在考试设题中,和其它学科一样,有相对清晰的知识考点,每个考点的设题都有一些可循的设题规律,从而会形成一定的相对稳定的题型。

例2 “名句默写”。

题型一:按课文内容直接填空。

①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

说明 这是一种传统的默写题,它要求考生直接默写出指定文句。只要考生平时按要求完成背诵任务,就能比较容易地填出正确答案。

题型二: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填空。

② 《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

说明 此类题在试卷中较多见,有了一定的难度,因为考生不仅要熟背课文,而且对原文内容要有相当理解,才能正确默写出课文中的原话。

例3:按具体的语境要求填空

③ 面对人生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拥有“_________”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填空)

这是一种迁移式应用默写题,属于学以致用的题型。它设置具体的语境,要求考生展开联想,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入其中,使之与文中的具体语境相吻合。这类默写题综合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和联想能力。

题型四:④ 我们学过的古诗问中,有不少诗词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二句有“月”的诗句。

这是一种开放式默写题,具有综合性,考生应具有较强的联想能力和扎实的语言知识积累,答题时,要根据指定的类别写出若干诗句来。

在总复习时,我们如果能下点功夫,进行类似的题材型归类、分析,复习往往能事半功倍。

我们知道,专家们一直希望弱化中考的指挥棒作用,使语文教学真正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所以每年的中考命题,都设法避免题型的程式化,都会有一些创新的题型出现。所以,我们在熟悉传统的一般的题型外,还要注意一些新的设题形式。

例3 仔细欣赏下面一幅画,请你试给它配上初中课本中学过的一首诗。

答案:“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个例题其实就是诗文积累方面的题目,但是这是新的考查的形式。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苏轼为《惠崇春江晚景》一画而配的诗。学生既要能体会画意,又要能熟记诗情,才能作答好。

例4 请给下面一段文字作点批注。

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心里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恐惧。这不是害怕他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饥饿还没有耗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而他已经给凶残地摧毁了。这地方的狼很多。狼嚎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吓得他不由举起双手把它向后推去,仿佛它是给风刮紧了的帐篷。

参考批注一:对狼嚎声音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在孤独无助的状态下,荒野给“他”造成的心理压力。

“批注”应该是现代文阅读理解板块。批注可以分析、可以概括;可以评价、可以质质疑……多角度进行。学生给文章批注时,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深度,要快速浏览全文,迅速捕提信息,及时整理信息,理清思绪、把握脉络、提炼重要内容,用语简洁、精练。

这种设题方式,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大意的准确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体悟,以及课文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结构层次、写作特点的理解等,可以考查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也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和生气。”的命题原则,是一种不错的题型。

四、授技巧

在复习中,单纯的靠大量重复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不可取、也可能的。一方面,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能力。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遇到自己曾经做过的试题往往能够应对自如,可是一旦试题发生一点改动,或者遇到虽不相同但本质一致的试题,就会手足无措。我们不能埋怨学生的应变能力差,不够灵活。其实,这往往是我们在复习中不注重对解题思路和解题规律的研究,没有教给学生必要的解题方法造成的。

我们提倡“授之以渔”。因此,在复习中必须注重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点拨和指导,不能仅仅使学生满足于得到某个试题的标准答案,更要使学生学会分析得到答案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能够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应试能力。

图表类材料说明题,大多学生都觉得比较难,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答题时抓住以下几点:

1、关注标题。标题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定向作用。

2、详解图表。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它是得到结论的源头。我们可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3、巧概括。结合标题、图表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

例5 “××”词好在哪里?

这种题,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下面的方式表述: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例6 “××”词能不能删掉?

这类题,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下面的方式表述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要给学生较好的方法指导,就要求我们在每个板块的复习时,首先要清楚,这个部分的命题点有哪些,对这些命题点,经常采用的命题形式是怎样的,每种命题形式在解题时应如何下手,如何分析。这些方法明确教给学生了,再寻找相应的适量的训练材料,由扶到放地进行练习,往往能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9.2014年高考数学如何高效复习 篇九

虽然已经进行素质教育,但由高考的指挥棒还在,高考复习是否得法,关系着每一个学生的升学问题,基础要重视,学生数学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要重视,因而以打牢“三基”为根本出发点,对知识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形成培养解题能力的目的。

一、如何打牢“三基”

1.深入研究《考试说明》,以《考试说明》为高考复习的指南针,做到不超纲,同时,从根本上体会《考试说明》:

(1)切实理解对《考试说明》中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了解、理解和掌握做到准确把握。

(2)同时注意对能力和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的要求,深刻理解高考中的“通性通法”。巧妙的应用特殊技巧。

(3)高考中考察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主体,高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是对各种能力的全面考察,如运用能力、探究能力、综合能力、应用能力、所有能力的考察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其中运算能力是一个重点,它是对思维能力与运算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它在考察数和式的运算得同时,以含字母的运算来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同时对算理和逻辑推理有很高的要求。对空间形式的观察与分析,对图形的处理与变换是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察。

④ 数学科的命题特点是,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意对能力的培养,结合对近几年高考形式及高考题的分析,提供如下策略:

1、重视课本教材,狠抓学生基础,立足中低档题目,降低复习的重心,注重复习的过程,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课本为基础,全面整合知识,总结方法,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抓知识点之间的“交集”,这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重点。从基础知识中提炼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选题要精,方法要准,例题要典型,思路要清晰。

我们在选题时要注意题目的典型性、注意训练的目的性,同时要对学生有针对性,突出重点,注重基础。注意对选题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做到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真正做到“解一道题,会一类题”。

每个学生的能力会有不同,但是高考中出现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影响很多考生的一大问题,所以我们做题时一定要多“回头看”,多及时的总结,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提前规划,全面部署

有计划才能有条不紊,有措施才能临危不惧。要不然就会处于被动地位,随着高考的临近,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甚至丧失信心,最终导致考试失败。越到后期越要注意,要做到由易到难的深入,然后再由难到易得回归。

高考复习分成三个阶段已经是一个老话题,第一轮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复习,第二轮是进行专题复习,第三轮时进行高考前的模拟训练。高考复习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做题,而是学会做题,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1、第一轮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查遗补忘,梳理知识。在这一过程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对概念的理解一定要深刻、准确;(2)明确公式、定理的原理及正逆推导的过程;(3)掌握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寻找它们的交集点。这一轮的复习一定要把工作做细,通过这一轮的复习能熟练解答课本上的例题、习题,能概括出各单元的知识点以及典型题型及其通行通法的主要解法,很重要的一点还要形成解题的规范化。

2、第二轮

这一轮重点是要突破,整合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提高。可以针对第一轮复习中暴露出来的知识弱点、整个考试过程中的出题重点、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以及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考察。在这一轮还要重点的针对规范化、分步得分、分情况讨论等应试技巧的训练。

第二轮要做好从知识单一到知识综合;从部分到整体;从掌握到应用;从纵向思维到横向应用这几点转化工作。

但是这一轮要注意与第一轮的衔接,不能过分提高,3、第三轮

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全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集合近几年高考题的命题方向,进行高考前的热身训练。

模拟训练要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自身的实际,仿真性的要做几套适合自己的综合性的模拟题,目的不是“押宝”,而是进行综合性的提高。通时要注意对考试技巧的培养,高考高考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察,更是对临场发挥、应试策略、答题技巧的考察。

第三轮不仅仅是考试,做模拟题,更是要想法设法的“得高分”:

怎样审题?怎样寻找解题方法?关键步骤在哪里?

4、时间安排建议

一、高二两年基本完成新课教学,高三用一年时间进行全面复习,具体安排如下: 将高中所学知识分成十章,于次年的三月初左右结束,结束后进行一轮验收考试。之后到四月底进行第二轮复习,即专题综合复习,四月底进行二轮验收考试。

再到六月初进行第三轮复习,模拟高考强化训练套题。

六月一日至六日调整心理,回到基础,准备参加高考。

三、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1)考试速度。考试讲究的是“任务完,时间到”而不是“时间到,任务完”,要争分夺秒,复习一定要有速度的训练,避免“小题大做”。

(2)计算能力。数学就得做题,做题就得运算,虽然近几年计算量有所减少,但并不是对计算能力降低了要求。要熟练、准确、简捷、快速的运算。

上一篇:《回眸》作文评析下一篇:得失的高中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