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应用设计课程总结

2024-09-22

电力电子应用设计课程总结(精选8篇)

1.电力电子应用设计课程总结 篇一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机械与车辆学院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

设计题目: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1、设计方案(双极性还是单极性PWM控制?)

①设计题目;

②主要技木指标和要求;

③方案选择及电路工作原理;

2、主电路设计说明(分模块)

3、控制电路设计说明(分模块)

4、Simulink仿真(选做)

5、实物调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调试过程的详细记录及实验结果讨论(说明是否达到设计指标的要求)该部分中应包括对实验结果(如所观测和记录的波形)的分析和解释等详 细内容;

6、收获和体会

7、参考文献

8、谢辞

附录

附录1:元件清单

附录2:Protel 99原理图

附录3:Simulink仿真图(选做)

请注意论文格式:正文宋体、小四字号,1.25倍 行距

2.电力电子应用设计课程总结 篇二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网络环境,教学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 是对电能进行控制和变换的技术。该学科起步虽晚, 但其发展和应用之迅猛令人刮目, 它已在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鉴于此, 我院将该课程扩展为电气信息类公共专业基础课。由于参学的学生数量和专业方向增多, 而课时压缩,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做相应的调整, , 而且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新器件、新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 同时本课程教学中重在电路结构掌握, 动态过程的理解, 特性波形分析等, 这些如果只凭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此时,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就可以构建一个教与学的崭新平台, 作为第二课堂, 对于教学的实施、学生学习、动手能力的培养, 将起到推动作用。

1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网络教学的优势

(1) 学习能动性的提高。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教学在开放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下, 逐渐地把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的控制权交还给学生, 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 在主动的、开放的、交互式的学习中, 解决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性, 真正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2) 学习资源的扩展。电力电子技术这门新兴学科, 正处于急速发展阶段, 新的器件、新的电路日新月异, 不断创新。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视野,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广泛涉猎、积累资料, 精选本学科的有关资源, 收集有关发展动态、实际应用、最新成果等方面的资料, 使学生在网上可以更大范围了解和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由点及面, 达到“枝繁叶茂”的学习效果,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3)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涉及的器件、电路种类多, 电路的工作原理, 工作过程以及器件的静、动态特性等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利用网络多媒体的优势, 集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 采用动态演示, 在线式仿真, 交互式学习手段, 形成一个多维立体式学习平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其对相关知识的感知能力。

2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网络教学设计

结合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培养目标, 利用实用高效的网络技术制定课堂、网络、实践的立体教学模式,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互补, 完成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网络化教学设计, 充分体现网络教学的优势。

(1) 常规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查阅常规教学, 如:课程简介、教学与考试大纲、教学进度安排、课程课件等, 使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之前, 对该课程总体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 起到学习引导的作用。

(2) 动态演示。可以利用FLASH等软件制作在线点播式动画课件, 如对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在不同的触发角、不同的负载特性情况下的基本工作过程, 工作波形进行动态演示, 既能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又可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进行重复再现, 作为复习巩固所用, 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3) 关键知识点索引。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 内容涉及到电路、电子、电力与控制等技术, 在网络平台中对课程的关键知识点建立索引, 如学习第二章电力电子器件, 通过对该知识点与相关知识点建立动态链接, 借助大量的互联网资源, 对器件的新工艺、新特性、新材料和新应用等知识的扩展, 使已学与未知知识点环环相扣, 形成知识网。既能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又能巩固已学的知识, 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尤其对基础薄弱的学生, 更为重要, 效果也更为明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受到课时的限制, 往往只能点到为止。

(4) 建立虚拟实验仿真平台。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多为强电实验范畴, 试验过程的错误操作, 极有可能损坏实验设备, 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利用MATLAB/Simulink强大仿真功能, 构建虚拟实验仿真平台, 学生可以自由搭建电路模型, 调节电路参数, 观察电路波形, 故障模拟等, 进一步加深对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定量分析方法的掌握, 起到与传统实验优势互补, 使用学生可以将理论与应用、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5) 扩展网络学习资源。通过学习平台, 引入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 如其他高校教师的教学视频, 微课、专题讲解等内容,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某一个内容进行针对性自学,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起到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作用。

(6) 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网络开放式教学平台, 集巩固练习、在线答疑、小组讨论、效果反馈等功能。学生可以自我检验学习效果, 对难点问题可以通过平台远程答疑、在线式讨论等形式, 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 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效果

利用学院现有的中心机房网络提供硬件与软件的研究条件, 模拟运用教学平台相关。针对网络教学的主动性与互动性, 课题组对教学的教案和教学程序做了精心设计, 搜集了大量的网络学习资源, 并加以整合提供给学生在线阅览与下载。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视频等媒体资料, 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了解相关应用与最新发展。教案的重点突破了传统教材内容的编排, 采用由工程应用到电路, 由电路到原理, 由原理到波形, 由波形到计算的程序完成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网络平台, 教师可以随时跟踪每一位学生学习进展情况, 做出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予以指导, 达到目标要求。

4 结论

从以上结果分析, 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电力电子技术》教学, 采用制定目标, 创设情景, 课件展示, 资源查询、重点难点解析, 课堂讨论、在线测试、总结指导等环节,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培养了学生查阅学习资源的能力, 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 增强了学习效率, 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 (第五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3.应用电子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研究 篇三

【关键词】电子类专业 课程设计 教学模式

目前,各大高校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都加大了投入。应用电子专业课程设计是电子专业课程一个重要的环节,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这不仅仅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很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于理论的理解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就目前高校扩招,在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的现状下,本文就应用电子专业课程设计提出一种普遍模式,且对目前现有的模式进行一个一个改进。对各课程的课程设计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课程设计针对某一门课程,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独立的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电子专业课程设计应到达如下几点要求:

1.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性课题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手册去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4.掌握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5.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和总结

6.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过程

(一)选题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具备的能力,紧密结合理论课程,从中选择一些题目予以公布,供学生们选择,题目的难度最好有档次的区分,以便不同能力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对于某些动手能力特别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己出题,教师把关就可以了。

(二)任务书的下发及开题

课题的任务指标必须能够实现。学生拿到任务书以后,下一步进行开题。开题是一个非常细致的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大量的去翻阅资料,鼓励学生对课题进行前期的调研,收集大量的素材。随后,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自身的设想,提出完成课题的总体方案和周密的计划。在这个阶段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替代,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一些教师常会出现给定学生能实现的方案,学生就省掉了去查阅资料和提出方案的阶段,这样的教学效果只能助长一些学生的依赖性。

(三)学生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是利用实验室的条件和设备,根据已拟定的方案逐步完成任务,其中包括电路图的设计、元器件的选择、参数的设置、仿真等等。这个过程也是整个课程设计时间周期最长的环节,同时也是学生锻炼独立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阶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进行答疑,当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一个方向,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有些同学自觉性比较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实验室开放的记录及答疑的记录,对学生这个阶段的工作进行监督。

(四)答辩验收阶段

教师可根据题目的难易规定好学生完成课题的时间,周期一般在2周到4周左右比较合适,要充分留给学生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时间。验收学生的作品,不仅仅只是验收作品制作成功与否,实际上,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东西,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成绩构成当中,应当考虑到几个方面,作品的完成情况、实验室开放和答疑的情和答辩的情况。

(五)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的撰写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的撰写,是为日后的毕业设计甚至将来学术研究的论文书写打下一个基础,学生的撰写水平是靠平时日积月累的。报告的内容应与自身课题紧密相关,鼓励学生原创,尊重知识产权。查阅文献是工程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参考文献综述应予以体现且应与时俱进。

三、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面对目前高校扩招,学生的能力也是各有差异,对于目前各大高校,特别是三本院校,学生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如果一味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可能对于一些甚至大多数的学生有点难以消化,或者是做完了整个课程设计都不知道是如何完成的,相当于走了一个过场。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可以为实践环节专门开设一些基础课程,然后由浅及深,例如元器件识别课程、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过程、电子电路调试与抗干扰技术等课程,这些基础课程在专业课开设之前就可以给学生了解了,在学完专业课进入到课程设计阶段就会有个基础做铺垫,学生也会容易接受。

总结

4.电子课程设计总结 篇四

我和xx、xxx三个人在参加学校电子设计大赛并获奖后,便成了参加明年的xx市电子设计大赛。深感自己在培养动手能力这方面还需很大的努力。于是,这次我们在积累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和培训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准备把这个课程设计作为一次练兵,争取为明年的xx市电子设计大赛做足准备,取得一个好成绩。

电子课程设计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现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平台,又是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一次考核. 我们运用各自在各方面的优势中和起来,形成了一个团队.通过团队力量,才使设计得以完成.可以说,我们三个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整体,少了任何一个人都是无法完成任务的。

单片机是我们下学期要学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具有强大的功能.由于我们对单片机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为了下学期学习单片机打好基础,于是这次设计主要是以单片机为主的.一个是单片机编程器,另一个便是对单片机的一个应用。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调试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出不来结果,或三个人之间出现了意见分歧,但在最后都达成了一致。

最后在调试结果出来后,我们更是无比的兴奋,无比的自豪.总之,通过这次电子课程设计,我不仅对自己的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和应用,更了解到团队精神的力量.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用终身。

学生会个人工作总结2019(五)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回首间,自己已站在学期之末。回忆这学期的工作,不知觉得略感失落,时间过的太快了,总是觉得自己在学生会这块令人瞩目的平台上得到的太少了。总是无法动笔写这份工作总结,但是这份个人工作总结还是要写的,因为只有总结了过去,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以至于来开展以后的工作。

成功、失败,这就好比一对孪生兄妹,与生俱来,浑然天成,他们地位等同。胜不骄,败不馁,也许人在最痛苦的时候,成长的更快,在生活和工作中做个有心人一切都将会好起来的。

在思想成长方面:我很喜欢每一次的例会,在那里我扬长补短,智慧的的思想不断的撞击,因为每一位优秀的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自然每一个成员都是一本使我受益的大书。特别是我们的学长、学姐们,在他们身上永远有我学不完的东西。对“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每一次学生会的活动时,我便深深的感觉到我们是同学的公仆,不论工作的哪一个方面都要考虑到同学的利益,也就是这一句话使我的责任感更强了,组织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学生会里还有很多的经典语句,例如:做个有心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等等。以及xxx老师总结时说的时刻保持一颗进取心、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时刻保持一颗忍耐心、时刻保持一颗中(忠)心。每一句话都但是一剂精神良药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实践,领会,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些话有了较深的认识,自身素质也提高了很多。每次会议结束后,我都会对其进行编辑,保存到学生会电脑中存档。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是一个喜欢忙忙碌碌的人,总喜欢充实的过好每一天,因为工作,学习的时间总是很挤。但作为一名学生会干部,就应该品学皆优,而不要为了工作而耽误了学习,图有虚名,因此在学习上我有很大的压力,在寝室里我是寝室长,自然我要带好我的兄弟们,我要以自身的优秀品质不断的影响我身边的每一人。但在工作和学习的时间上我安排的不够好,优待进一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丰富。

在这一学期的工作里,我全心付出了,在协助其它部门的工作里,我们每一个成员都代表我们各自的形象,在这方面我做的还不错。开学的第一个礼拜二我们开了本学期的第一次会议,布置了这学期工作,老师提出要求,我也详细的听了这次会议,本学期活动很多,一个就是与各系学生会的交流,首先我觉得这个活动相当好,不仅能够相互交流大家好的方面,同时也是取长补短,吸取精华,同时增进各系之间的友谊,这同时也是我们锻炼的好机会。3月份在xxx社团举办的“视觉巅峰”活动中,我们都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活动结束后,由于学生会男生有限,只有几个男生在那边帮忙搬木板,直到将近20:00我们才回宿舍的。说实话,那确实是挺累的,但我们都克服了,因为我们把它当作一次挑战、锻炼自我的意识。5月10日是我们院一个重大的日子——50周年校庆。校庆那天,作为一个直接与服装有关的系部,我们用我们的特色为校庆增添了一份色彩,与此同时,我又担当了后勤服务人员,负责搬运演员的衣服。5月21日晚上,我们协助院学生会在足球场上举办手机拼图活动,为悼念那些在地震中丧生的同胞们。5月28日我们院与各系部举办了“五四大合唱”,虽然我们取得的成绩不尽人意,但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明年登上桂冠。

同时,作为一名秘书处的副部长,我不仅代表我们这一个部门,而是整个学生会的缩影,但自己本身还有很多的不足和缺点,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

5.电力电子应用设计课程总结 篇五

课程设计报告是每个设计小组和个人都必须提供的文件,课程设计报告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1.题目名称

题目名称是选择的课程设计作品的名称,如“基于XE1203A 433 MHz / 868 MHz / 915 MHz收发器电路设计”。

题目名称下面提供参加设计者的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和指导教师(黄智伟,肖化武)的姓名。

2.摘要

摘要是对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的总结,摘要一般在300字左右。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即应包含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的主要方法和设计的主要创新点。

摘要中不应出现“本文、我们、作者”之类的词语。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相对应;一般用第三人称和被动式。中文摘要前加“摘要:”;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

关键词按 GB/T 3860的原则和方法选取。一般选 3~8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对应。中文前冠以“关键词:”,英文前冠以“key words:”。

在中文关键词的下行,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1999年3月版)给出本设计总结报告的“中图分类号:”。

3.目录

目录包括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的章节标题、附录的内容,以及章节标题、附录的内容所对应的页码。应注意的是:虽然目录是放在设计总结报告的前面,但它的成型和整理确是在设计总结报告完成之后进行。章节标题的排列建议按如下格式进行:......…...(第1级)(字体:小二号黑体)1.1.........(第2级)(字体:三号标宋)1.1.1.........(第3级)(字体:四号黑体)

(1)………(第4级)(字体:小四号粗楷体)

①............(第5级)(字体:五号宋体)

a.......………(第6级)(字体:五号宋体)………............。

4.正文

正文是课程设计报告的核心。课程设计报告正文的主要内容包含有:系统方案设计、集成电路、元器件选择和电路设计、计算机仿真、系统测试、结论、附录。

(1)系统方案设计

在系统方案设计这一章节中,主要介绍系统设计思路与总体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各功能块的划分与组成,介绍系统的工作原理或工作过程。

应注意的是:在总体方案的可行性论证中,应提出几种(2~3种)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与比较,总体设计方案的选择既要考虑它的先进性,又要考虑它的实现的可能性。

例如:波形发生器

方案1:采用集成函数发生器产生要求的波形

利用函数发生器(如ICL8038)产生频率可变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周期性波形。此方案实现电路复杂,难于调试,实现合成波形难度大,且要保证技术要求的指标困难,故采用此方案不理想。

方案2:采用单片机控制合成各种波形

波形的选择、生成及频率控制均由单片机编程实现。此方法产生的波形的频率范围、步进值取决于所采用的每个周期的输出点数及单片机执行指令的时间。此方案的优点是硬件电路简单,所用器件少,且实现各种波形相对容易,在低频区基本上能实现要求的功能;缺点是控制较复杂,精度不易满足,生成波形频率范围小,特别是难以生成高频波形。

方案3:采用带存储电路的单片机控制方案

采用带存储电路的单片机控制方案将波形和频率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按要求将存储器中的数据读至DAC,实现任意波形的合成,也可以得到较高的频率分辨率。此电路方案能实现基本要求和扩展部分的功能,电路较简单,调试方便,是一个优秀的可实现的方案。

方案4:采用DDS技术直接合成

采用DDS技术,将所需生成的波形写入RAM中,按照相位累加原理合成任意波形。此方案理论上可得到很高的分频率的周期波形;也可以合成任意波形。但实际中合成的波形与理论有差距。

对上述方案应仔细介绍系统设计思路和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对选定的方案中的各功能块的工作原理也应介绍。

(2)单元电路设计与仿真 在单元电路设计中不需要进行多个方案的比较与选择,只需要对已确定的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对各单元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对电路中的有关参数进行计算及元器件的选择等。

所选择的集成电路芯片需要写出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引脚端功能、主要技术指标、外部元器件选择、应用电路。

应注意的是:理论的分析计算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论计算时,要注意公式的完整性,参数和单位的匹配,计算的正确性;注意计算值与实际选择的元器件参数值的差别。电路图可以采用手画,也可以采用PROTEL或其它软件工具绘画,应注意元器件符号、参数标注、图纸页面的规范化。

如果采用仿真工具进行分析,可以将仿真分析结果表示出来。

(3)系统测试

详细介绍系统的性能指标或功能的测试方法、步骤,所用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测试记录的数据和绘制图表、曲线。应注意的是:要根据设计题目的技术要求和所制作的作品,正确的选择测试仪器仪表和测试方法。例如:作品是一个采用高频开关电源方式的数控电源,如果选择的示波器是低频示波器,所测试的一些参数是会有问题的。测试的数据要以表、图或者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

(4)结论

对作品的测试的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也可以利用MATLAB等软件工具制作一些图表,必须对整个作品作一个完整的、结论性评价,也就是说要有一个结论性的意见

最后需要写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部分应列出在设计过程中参考的主要书籍、刊物、杂志等。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b.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c.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d.电子文档

建议格式:Zarlink Semiconductor Inc.ZL20250 2.5G Multimode Transceiver Data Sheet.,2005.5 参考文献中的作者是英语拼写的,应是姓在前,名在后。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应标注相应的引用位置,在引文后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出。

6.附录

附录包括元器件明细表、仪器设备清单、电路图图纸、设计的程序清单、电路使用说明等。

应注意的是:元器件明细表的栏目应包含有:①序号、②名称、型号及规格(例如:电阻器RJ14-0.25W-510Ω±5%)、③数量、④备注(元器件位号)。

仪器设备清单的栏目应包含有:①序号、②名称、型号及规格、③主要技术指标、④数量、⑤备注(仪器仪表生产厂家)。

电路图图纸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图幅大小、标注栏。程序清单要有注释,总的和分段的功能说明等。

7.字体要求

一级标题:小二号黑体,居中占五行,标题与题目之间空一个汉字的空。二级标题:三号标宋,居中占三行,标题与题目之间空一个汉字的空。三级标题:四号黑体,顶格占二行。标题与题目之间空一个汉字的空。四级标题:小四号粗楷体,顶格占一行。标题与题目之间空一个汉字的空。标题中的英文字体均采用Times New Roman体,字号同标题字号。四级标题下的分级标题的标题字号为五宋。正文字号为五宋。

所有文中图和表要先有说明再有图表。图要清晰、并与文中的叙述要一致,对图中内容的说明尽量放在文中。图序、图题(必须有)为小五号宋体,居中排于图的正下方;

表序、表题为小五号黑体,居中排于表的正上方;图和表中的文字为六号宋体;表格四周封闭,表跨页时另起表头。

图和表中的注释、注脚为六号宋体;数学公式居中排,公式中字母正斜体和大小写前后 要统一。

公式另行居中,公式末不加标点,有编号时可靠右侧顶边线;若公式前有文字,如例、解等,文字顶格写,公式仍居中;公式中的外文字母之间、运算符号与各量符号之间应空半个数字的间距;若对公式有说明,可接排,如:式中,A-XX(双字线);B-XX,当说明较多时则另起行顶格写“式中

A-XX

”;回行与A对齐写“B-XX ”;公式中矩阵要居中且行列上下左右对齐。

一般物理量符号用斜体(如:f(x)、a、b等);矢量、张量、矩阵符号一律用黑斜体;计量单位符号、三角函数、公式中的缩写字符、温标符号、数值等一律用正体;下角标若为物理量一律用斜体,若是拉丁、希腊文或人名缩写用正体。

6.电力电子应用设计课程总结 篇六

1.1电路图的设计。作为电子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设计结构完善、功能全面的.电路图很有必要,这是确保电子设计最终产物能够正常使用的根本保障。在电子设计者进行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工作时,完全可以借助Protel工具,实现原理图的输入。Protel蕴藏着资源丰富的电子器件库,在Protel的辅助下,设计者在绘图期间能够结合设计需求,灵活使用各类电子器件,大大简化了设计的工作量,同时提高了电路原理图的精密度。譬如,使用者绘制完成元器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将其放在任何一个位置,仅需通过拖动就能实现,无需进行其他调整参数等操作。

1.2模拟数据。电子线路CAD技术还能起到模拟数据的作用,以便设计者根据模拟电路运行产生的数据,检验电路设计有无异常。同时,可结合模拟数据,对电路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Protel软件本身自带多种模拟功能,设计者可通过模拟功能的运用,对电子设计在通电情况下的温度、瞬态、灵敏度等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确保该电路的功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另外,还可利用数据模拟,了解电路各环节的运行情况,以便设计者及时察觉线路异常,并尽快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7.电力电子应用设计课程总结 篇七

随着国家教育投资的增加, 各大高校也都加大了设备的投入, 其中包括组建校园网络。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这就给一些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促使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改革原有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目前, 国内教育界对混合学习理论方面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 虽然有高校和企业相继开始尝试实施混合学习模式, 但相关研究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对混合学习的定义、模式、策略及原理研究较多, 对混合学习的学习效果、影响因素、教学方法等研究较少, 且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操作方法。

本文重点开展混合学习理论实践环节的研究, 通过指导“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探索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

一、课程混合学习模式构建

1. 混合学习需求分析

混合学习把传统学习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 强调通过综合运用这两种学习方式和技术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它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 能促使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 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也都需要发生改变。并且这种改变不仅只是形式上的变化, 而是要求充分利用数字化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是否采用混合学习方式, 是在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决定的。

2. 混合学习教学活动设计

(1) 混合学习教学设计过程模型构建。为使学生更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更好地达到课程要求的学习目标,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互相融合, 即通过混合学习完成“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

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促进师生教与学的互动,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网络教与学的体验, 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本文在总结“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构建出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教学设计过程模型, 见图1。这种模式由课前预习、课堂学习、网络学习、技能训练4个过程组成, 其中整合了各种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如课堂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任务驱动、协作项目实践活动、技能训练等。

(2) 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是指学习者以及与之相关的学习群体 (包括学习伙伴和教师等) 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 而进行的操作总和, 学习活动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单位。以任务驱动为主线, 将四种方式有机结合, 根据活动进行的时间不同, 又可以细分为授课前活动、课堂中活动、以及授课后活动和技能训练。第一阶段, 授课前活动, 即课前预习, 教师可以根据授课项目要求, 设计一些课前需要了解的内容, 让学生在网上对已学知识进行回忆、巩固, 及部分新知识点的预先学习;第二阶段, 课堂中活动, 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 分析各个知识要点、重点、难点, 通过讨论等方式, 让学生巩固所学;第三阶段, 授课后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网络学习, 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 教师在线答疑解难;进入第四阶段技能训练, 主要采取实际操作、讨论交流、小组协作学习等方式, 并对课堂讲授知识要点进行实证。通过混合学习教学活动设计,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与学活动的统一体。

3. 课程考核评价

混合学习综合了多种学习方式, 因此对于混合学习应采用多样化、全方位的评价方法。有效的教学过程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效果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及时反馈、适时改进教学。针对“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课程的特点, 我们采取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 使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总结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学科知识结构的形成, 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评价和技能训练评价。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以学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 重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评价主要针对技能训练过程 (制作、调试) 、实验报告, 重在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理论应用能力。形成性评价主要由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和网络学习评价组成。课堂表现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网络学习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参与网络教学的表现, 包括登录情况、在线时长、小组的自评和互评等。其中总结性评价占60%, 形成性评占40%。本文构建起了采用混合学习方式的“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课程考核评价, 如图2所示。

4. 教学效果反馈

运用混合学习教学方法后, 笔者对本课程授课班级进行了调研, 得出教学效果的结论: (1) 就辅助教学方式而言, 学生更喜爱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文字、图片、音视频素材; (2) 53%的学生认为通过网上讨论, 可以改变学习态度; (3) 90%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4) 70%的学生认为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有意外收获。

教学实践证明, 采用混合学习方式进行“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课程教学, 可以实现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势互补, 能够处理一些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混合学习方式的教学还可以增强师生互动, 为学生提供富有亲和力的学习支持氛围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完成枯燥的学习;同时, 混合学习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总之, 混合学习理论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有效的应用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习成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旭.混合学习模式下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蒋敏.混合学习模式在成人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在线, 2012, (10) .

[3]陈汝全.基于混合学习理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 (3) .

8.电力电子应用设计课程总结 篇八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不足,阐述了在课程设计中引入EDA技术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课程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 EDA 实验平台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16CX02035A),中国石油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改革项目(编号:QN201413),中国石油大学教学实验技术改革项目(编号:SY-B20140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39-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向着更为深入、更为广泛的层次扩展。电子产品的设计周期和上市时间日益缩短,电子产品的功能更加丰富,性能更加优良,由此推动了电子系统设计技术向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方向发展,并且对EDA技术及其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课程设计的背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电工电子学”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工程观念、科技创新等基本素质为教学方针。多年来在教学和科研中紧跟电子技术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教学组的教师都适时地对内容体系和教材进行更新和完善,坚持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为大二学生暑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切实提高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选题

针对电子专业的特点,我们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部分采用了“基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实现电阻、电感、电容的测量”这一题目。测量工作原理是将被测量转换成频率,由CPLD实现频率的计算,并转换成被测量信号后输出显示。电阻、电感、电容经过转化电路,完成电阻/频率(R/ F)转换,电容/频率(C/ F)转换,电感/频率(L/ F)转换。用CPLD测量其频率,具体功能分块包括:多路选择开关、分频器、时间闸门计数器、测量计数器等。

频率测量的主要部件是一个带门控计数端的计数器(测量计数器),被测信号(被测频率)由此计数器计数。如果门控计数器的开门计数时间恰好为1秒,则测量计数器的计数值就是输入信号的频率。若改变开门计数时间,即可改变频率测量的量程。如开门时间为0.1秒,则量程为×10,开门时间为0.01秒,量程为×100,开门时间为0.001秒,量程为×1000。由计数器的数值即可换算电阻、电感、电容的大小。

本课题要求设计一个测量电阻、电感、电容的4位十进制数字显示的数显仪表,根据频率计的测频原理,由测频量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时基信号即闸门时间,对输入被测信号进行计数,实现测量的目的。其数显测量范围为0-99990Hz,满刻度量程分为9999、99990两档,手动转换量程,当输入计数值大于实际量程时有溢出指示。

3.课程设计的实现

(1)按照现代数字系统的Top-Down模块化设计方法,提出数字频率计的整体设计方案,并进行正确的功能划分,分别提出并实现控制器、受控器模块化子系统的设计方案。

(2)针对ispLEVER的EDA设计环境,采用Verilog HDL语言,完成受控器模块(测量计数器)的设计,并采用Abel语言编程进行仿真。

(3)在ispLEVER的EDA设计环境中,完成基于Verilog语言实现的控制器模块(闸门计数器,量程开关,选择开关)的设计,并采用Abel语言进行仿真。

(4)基于ispLEVER的EDA设计环境,采用Verilog HDL语言或原理图,完成顶层模块的设计并采用Abel语言编写测试向量文件进行仿真。

4.结束语

通过课程设计的锻炼,学生可以增强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潜在的能动性。有学生在总结报告中写道:“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切身体会到给出一个命题,利用Verilog语言编程实现这个命题,并利用软件模拟仿真,看功能是否得以实现的全过程。一方面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另一方面使我们对数字电子设计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利用EDA软件实现电子设计的强大优势。这样的课程设计很适合我们,使我们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王君红, 刘复玉, 任旭虎. “电工电子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 10(5): 76-78.

[2]于云华.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 东营: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8: 392-399.

作者简介:

上一篇:如何提高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下一篇:运营公司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