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就近入学实施方案(15篇)
1.小学就近入学实施方案 篇一
胥坝中心小学学生就近入学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均衡发展,根据上级教育发展战略,结合我校实际,特提出胥坝中心小学学生就近入学的实施方案。
(一)入学原则
1、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应当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免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的适龄儿童,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当地镇政府审核并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延缓入学。
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将小学新生入学工作的有关意见、本校服务区域及新生入学登记的条件、登记时间及咨询电话等信息向社会广泛公示,做到公开透明。
(二)总体要求
1、学校不得对小学新生入学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测查或变相考试、测查,确保依法免试入学。
2、严格控制班额。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小学班级学额原则上不超过45人。
3、采取多种形式安排好残疾学生入学,切实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不得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4、要严格执行小学新生入学的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好本校服务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每一个适龄儿童入学。未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得擅自扩大入学名额。
5、认真做好有关入学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妥善处理好适龄儿童入学工作中的来信处理和来访接待,不得相互推诿。
(三)服务区域:学校小学招生服务区域划片进行,经中心校同意,接受外来就读学生。
1、家庭实际居住与户籍所在地不相符的适龄儿童,原则上在户籍所在地小学入学。
2、进城务工返乡子女若随班学习,按规定办理入学和转学手续。
3、中心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区域划分
胥坝乡辖区的衣冠村、黄墩村、洪楼村、群心村、文兴村、旭光村和抚宁社区。
2.小学就近入学实施方案 篇二
2014年,北京各区县通过完善学区制,组建教育集团、集群、协作区、联盟等方式优化区域资源,描绘了一幅幅以公平、优质、均衡为特征的“北京教育新地图”,让老百姓享受到了教育改革的红利。全市小学就近入学的比例达92.26%,初中就近入学比例达77.64%,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显著提升。
2015年,北京市将多措并举,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实现所有区县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3.小学就近入学实施方案 篇三
一、合理划定招生范围。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单校划片)。对于城市老城区暂时难以实行单校划片的,可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多校划片)。
二、有序确定入学对象。单校划片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即一所初中对口片区内所有小学毕业生入学。多校划片学校,先征求入学志愿,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直接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中,以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未在户籍所在片区小学就读的学生,如申请升入户籍所在片区初中,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受理、审核,统筹安排就学。
三、转学:学生不得随意转学,确因家长工作调动,家庭住所搬迁或其他原因必须转学者,须按下列程序办理转学手续方可转学。
①转学学生或家长凭家长工作调令复印件及其他转学原因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经班主任及教导主任同意,报校长批准后,办理好转学联系单。转学联系单先由转出学校和转出学校所在教育行政部门签署意见后,再到转入学校和转入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签署接收意见,最后持办理好的转学联系单,到转出学校开出转学证书。
4.就近入学管理 篇四
博明学校根据深圳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管理办法并结合我校实际,实行按地段招生和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义务教育入学管理,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促进教育公平实行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制度
第二条 各级政府应认真履行义务教育管理职责,科学制定义务教育发展规划,逐步推进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
规划部门会同教育、国土房产、建设等部门严格按照规划标准和学位需求状况,合理布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土地储备、城市更新改造中加强和落实教育设施建设,切实保障学位供给,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创造条件。
第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地段应当依据人口分布情况、地理状况和地段内学校规模划定。学校规模应当按照省、市规定的班额标准(每班一般45人以下,最多不得超过50人)计算。区教育行政部门划定招生地段前,应当征求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意见。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地段应当以文字说明和图示形式予以公布,通过公众媒体进行宣传。
第四条 少数招生地段由于人口和地理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学位连年紧缺或空余时,区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校招生地段进行适当调整,并在招生报名前两个月向社会公告,向学生家长做好解释工作。
第五条 个别区域就读需求超过招生学校办学规模且难以立即调整招生地段的,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统筹协调,制定生源分流办法,将符合就读条件的分流学生就近安排到招生地段周边的公办学校就读,或由分流学生自主选择就读民办学校。
招生地段内生源分流,应当根据适龄儿童、少年本人及其父母(或监护人)的户籍地址、住房、地段内居住时间等情况,采取生源分类或计分排队的办法实施。在同等条件下,独生子女可以优先安排在招生地段内学校就读。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生源分类标准或计分排队办法。
第六条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要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不得拒绝招生地段内符合就读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申请学位,不得擅自跨地段和跨区招生,不得擅自接收学生跨地段和跨区择校就读。属于政策优惠人员子女就读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政策和就近入学原则统一协调安排学位。
鼓励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学习能力评估。凡符合我市就读条件、具备普通学校学习生活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应当申请就近入读普通学校,有关学校不得拒收。
第七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未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以考试、竞赛、面谈、表演等形式进行选拔性招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常态编班,不得设立或变相设立重点班与非重点班。
第八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核定民办学校的招生规模,引导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印发深圳市关于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五个配套文件的通知》(深府〔2005〕125号)要求,依法自主招生和就近招生。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民办学校学生学籍纳入统一管理。
第九条 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区人口控制规模和教育需求,按规定的班额标准制定义务教育招生计划和工作方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当严格执行招生计划。
第十条 我市每年3月至9月,按照下列程序开展新学年义务教育新生招生工作:
(一)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制定招生计划;
(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开展招生宣传和咨询服务;
(三)学校接受学生学位申请;
(四)有关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审核就读和免费资格;
(五)学校安排学位,公示招生录取结果,通知新生报到注册;
(六)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招生录取结果。
第十一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当公示招生政策、就读条件、招生计划、招生地段、招生程序、招生结果、新生名单、咨询投诉电话,不得收取任何招生费用。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当与教育主管部门签订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承诺书,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 从2009年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逐步推行网上招生,适龄儿童、少年(含转学插班者)按照本人及父母(或监护人)的实际住址所属招生地段,通过招生网络向地段内的学校申请学位。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通过招生网络系统,及时掌握招生工作动态和学位需求变化,加强对学校招生和就近入学工作的监管和指导。
第十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违反招生和就近入学管理规定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四条
5.有关初中就近入学申请书 篇五
您好!
首先感谢您们多年来为实验小学教育做出悉心奉献,同时感谢领导在百忙中审阅我的申请报告!
我叫许新宁,原户口:________道洋垱小区十二巷7号,我外孙女名叫____,女,出生____年___月,幼儿园期间就读于_____幼儿园,现已____周岁即将步入小学就读,按市里要求被划分在______生范围。但由于现在住家距离桐南小学较远,每天往返学校来回途中要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特别是小孩年龄偏小,又不便于家长监管,将给她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诸多困难。良好的教育决定着人的一生,好学校能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我们一直对实验小学的教育充满憧憬与希望。所以,恳请学校领导予以考虑我们的实际困难,如果在贵校一年级仍有学位的情况下,本着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的原则,同意让曾奕菲在贵校就读,这样有利于她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上。 谢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___
6.就近入学解决孩子上学三大难题 篇六
义务制教育就近入学不仅是国策,还是各国国际性的政策。欧洲很多先进国家也是就近入学,很多国家为了把孩子的教育解决就近入学的问题,很多国家是开微型小学。咱们中有一些人是很偏僻的村里面出来的。中国前几年没有办法走了一些路,一个村里有时候出不来一个大学生,整个乡才能出一个大学生,像我这样可能是方圆几十里地就几个考出来了。
前几年乡改镇,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结果是什么呢?我们那个年代在村里的小学上学还行,不管这个老师英语怎么样,还能有学上。但后来的改革是村并村,乡改镇之后,一个村的学生本来早晨起来之后5分钟能到达学校,结果50分钟也到达不了。这些农民都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他们怎么能有时间去接送孩子?
现在就别说农村了,城里的孩子入学应该解决什么问题?我认为就是孩子上学的三大块问题:
第一是安全的问题,半小时以内的路程要到,这个问题是我们家长和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没有安全谈何学习?
第二,要保证和保障学生能否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的问题,既然就近入学,那么就应该让良好的教育服务走近社区、走近老百性,让优质教育社会化、平等化。
第三,就近入学必须要考虑孩子的健康和茁壮成长,他们还只是个小孩子还没有完全长大,需要我们提供给他们优良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像我生长的那个年代,开个玩笑说,我们缺乏今天孩子们成长所拥有的优质生存环境,所以长了半辈子才刚到1.65米,原因就是那个年代的生活学习环境给耽误掉了。所以对于正在茁壮成长的一个学生来讲,早晨6点半就得起床来,眼睛朦胧着,不起来还要被“虐”,被捏屁股爬起来,最后是不是耽误了一代人的成长?亚洲人不是长不高,姚明就长得挺高的。那么耽误在哪里呢?就是耽误在运动方面。因此我觉得就近入学从国家角度来讲要解决安全、健康、孩子茁壮成长的问题特别好。
对于培训机构来讲是彼此互相学习,没有永远的竞争对手,永远都是朋友,做的是利国、利民、利好的事情。
关于就近入学这个问题,我认为对于我们民办教育培训来说现在正是利好的机会。最近教委准备出台具体的政策鼓励我们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公办校的课后服务计划中去。我认为,如果民办培训机构能够走进公办校进行合作办学的话,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利好的机会。
我们是民办非企业,做好自己的事,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思想去主导自己正确的事;一起发挥我们的正能量,民办培训行业在未来是一片光明。
7.小学就近入学实施方案 篇七
电话:0566-2212808 *** 400-6300-999 邮 箱:ahoffcn@126.com
地址:池州市长江路与翠微路交汇处财富广场1008室 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全国19个重点大城市2014年制定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到2015年,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近上学,是每一个家长和学生的愿望。这样既可以省去车马劳顿的辛苦,孩子由此不用披星戴月,也可以为拥堵的城市交通作贡献。更重要的是,如果学生都能就近上学,不用通过种种考试去争取优质学校的一个座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可以大大减轻,教育领域的顽疾也可以得到缓解。
学校、作过一番考察、算过一本近几年,就近入学政策作为推进教育公平的一个举措,在很多城市已经实施。可是很多家长在了解了家门口的成本回报账之后,却宁可起早贪黑、全家陪读、让孩子从小备战小升初考试,也要择校。家长的选择无可厚非,因为在很多城市,学校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无论历史文化、办学传统,还是管理水平、师资力量、视野平台等。信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谁会甘心放弃更好的学校而让孩子就近入学呢?那么,怎样才能既不违背政策,又能进入好学校呢?很多人把目光转向了学区房。在 名校的片区拥有房子,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就近入读名校。于是,学区房的价格应声而涨。在济南,名校学区房的价格已接近房屋均价的2倍。尤其是在有的城市严格划定学区、出台择校生不享受优质高中到校指标等配套政策以后,择校便开始由拼关系、拼条子转向拼财力、拼房子。如今,就近入学政策出台了新方案,会不会让各地的学区房掀起新一轮涨价潮?就近入学,禁止择校,既是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也是整治当前教育领域诸多顽疾的突破口。教育部此次给19个重点大城市实现就近入学设定了时间表,并制定了配套措施,算是找准了“病根”。但要让广大家长和学生自觉自愿地就近入学,必须靠地方政府落实教育责任,尽最大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同时改革应试教育制度,严格落实配套政策。否则,就近入学政策难免不会演变成一场学区房的盛宴。
更多池州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欢迎登陆:池州人事考试网池州事业单位招聘网
电话:0566-2212808 *** 400-6300-999 邮 箱:ahoffcn@126.com
8.小学学校入学教育周活动方案 篇八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精神。
2、以推进教育和谐发展为目标,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方针,优化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创新德育工作机制。
3、本着“抓德育,强素质,促教学,提质量”的工作原则,全面提高我校六、七年级新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育目标:
通过开展入学教育周活动,加强学生的纪律观点,促进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养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六七年级的新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的节奏,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三、领导小组及分工:
组 长:xx(全面指导入学教育周的各项工作)
副组长:xx(负责督促实施)
成 员:xx、及六、七年级班主任(具体落实入学教育周的各项活动)
四、安全保障:
各班在入学教育周期间搞好安全防护,选好安全员,尤其做好学生的防暑降温工作,随时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确保整个入学教育周安全高效。
五、活动形式:
1、军事训练
2、观看安全、国防等相关视频
3、唱军歌、安全歌谣
4、学习规范文。
六、具体安排:
第一天:
时间活动内容负责人早 上打扫环境卫生班主任老师上 午1、军训动员会(议程:教官讲话-刘校长讲话-各班代表宣誓)付小铸
2、军训第一、二项(2-4节课)班主任、体育音乐教师
3、观看学校宣传片(3-4节课)六年级:何春杰 七年级:余正玲下 午
1、军事训练第三项(1-3节课)班主任、体育老师
2、观看国防视频(2-3节课)六年级:张金玲 七年级:肖光敏
3、学唱军歌(第4节课)谌双梅晚 上学习《中学生一日常规》(第1节课)班主任老师
第二天 时间活动内容负责人早 上巩固训练班主任、体育老师上 午1、军训第五六项(1-4节课)班主任、体育老师
2、观看开学第一课(2-4节课)六年级:聂海 七年级:何方友下 午
1、军事训练第七项(第1节课)班主任、体育老师晚 上学习《绿色班级量化考评细则》(第1节课)班主任老师
第三天 时间活动内容负责人早 上巩固训练班主任、体育老师上 午1、军训第八项(1-4节课)班主任、体育老师
2、观看开学第一课(2-4节课)六年级:刘友波 七年级:谌双梅下 午
1、内务整理(1-2节课)班主任、语数老师
2、学唱军歌(第3节课)谌双梅晚 上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节课)班主任老师
第四天 时间活动内容负责人早 上巩固训练班主任、体育老师上 午1、军训第八、九项(1-4节课)班主任、体育老师
2、观看开学第一课(2-4节课)六年级:何春杰 七年级:余正玲下 午
1、军训第十、十一项(1-3节课)班主任、体育老师
2、学唱安全歌谣(第4节课)付小铸晚 上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节课)班主任老师
第五天 时间活动内容负责人早 上巩固训练班主任、体育老师上 午1、表演排练(第1-4节课)体育老师
2、观看开学第一课(第2-4课)六年级:聂海 七年级:何方友下 午入学教学周汇报表演(军体展示-军歌及唱安全歌谣拉歌赛-叠被子比赛-总结表彰)政教处、班主任、体育老师
七、军训知识要领
1、立正,稍息
当听到“立正”的口令后,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下垂自然伸直,手指并拢自然弯曲,拇指尖贴于食指第二关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听到“稍息”的口令,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约全脚的三分之二,两腿自然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稍息过久可以自行换脚,或听口令统一换脚。
2、左右看齐(以向右看齐为例)
当听到“向右看---齐”的口令时,在立正姿势基础上,头立即向右摆动一次,两眼看到右面一位队员的左腮,以最右边那位队员为齐,感知自己的位置,让自己在队伍的一条直线上,并让自己与右面队员的间隔距离适当(通常为一横拳),若位置不对,迅速在一两秒钟内以小碎步移动到正确位置。
当听到“向前---看”的口令时,头立即向左回摆一次,使自己回到立正姿势。
3、报数
报数分左右报数,前后报数,呈“一----二”报数,呈“一---三”报数等多种方式报数。
左右报数在不明确口令时一般指从右往左报数,如,听到口令“第一列,报数”时,第一列队员从右面第一个队员开始喊“一”,其他队员按从右往左的顺序依次喊二,三,四,五,六,七------喊报数字时,口令短促有力,头向左甩动一次并立即甩回到立正姿势,依次喊完,到最后一名喊完最后一个数字时不用甩头。前后报数通常先说明是从前往后或从后往前报数。
再以呈“一---三”报数为例,当听到口令“第一列,呈‘一---三’报数”时,第一列队员从右边第一个队员开始喊“一”,第二个队员喊“二”,第三个队员喊“三”;然后依次从右往左每三名队员重复做同样的动作喊一,二,三,直到喊完整列队员为止,喊数时口令的动作和左右报数的要求是一致的。
4、向左右(前后)转
听到“向右(左)——转”的口令,以右(左)脚跟为轴,右(左)脚跟和左(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使身体和脚一致从左(右)向右(左)转90度,体重大部分落于右(左)脚,左(右)脚迅速靠拢右(左)脚,成立正姿势。转动和靠脚时,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听到“向后——转”的口令后,按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度。听到“半面向右(左)——转”的口令后,按向右(左)转的要领向右(左)转45度。
5、蹲下与起立
当听到“蹲下”的口令,右脚后退半步,前脚掌着地,臀部坐在右脚跟上(膝盖不着地),两腿分开约60度,手指自然并拢放在两膝上,上体保持正直。蹲下过久可以自行换脚。听到“起立”的口令,全身协力迅速起立,右脚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
6、齐步与立定
听到“齐步——走”的口令,左脚向正前方迈出75厘米,按照先脚跟后脚掌的顺序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松握拢,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看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内稍向下,拇指根部对正衣扣线,并与最下方衣扣同高,距身体约25厘米;向后摆臂时,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116——122步。
听到“立定”的口令,左脚向前迈出大半步着地(脚尖向外约30度),两腿挺直,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
7、跑步与立定
听到预令(“跑步”),两手迅速握拳(四指蜷握,拇指贴于食指第一关节和指第二关节上),提到腰际,约与腰带同高,拳心向内,肘部捎向里合。听到动令(“走”),上体微向前倾,两腿微弯,同时,左脚利用右脚掌的蹬力,跃出约85厘米,前脚掌先着地,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大臂略垂直,肘部提于腰际,小臂略平,稍向里合,两拳内侧各距衣扣线约5厘米;向后摆臂时,拳提于腰际。行进速度每分钟170-180步。
听到口令“立定”时,再跑两步,然后左脚向前大半步(两拳收于腰际,停止摆动)着地,右脚靠拢左脚,同时将手放下,成立正姿势。
8、踏步与立定
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时,脚尖自然下垂,离地面约15厘米;落地时,前脚掌先着地),上体保持正直,两臂按照齐步或跑步摆臂的要领摆动。
听到“立---定”的口令,左脚踏一步,右脚靠左脚,原地成立正姿势(跑步的踏步,听到“立定” 口令,继续踏两步,再立定)。行进间踏步,听到前进的的口令,继续踏两步,再换齐步或跑步行进。
9、集合散开
听到“以※※为基准,向中看齐”时,所有队员迅速以跑步的动作向发令者手势所指的那位队员方向跑进,直到全体呈集合队形站好为止,前后距离一步,左右间隔一拳。散开与集合恰好相反。
10、站军姿
呈立正姿势在规定的时间段内站于指定的位置,其间,不做其他任何小动作。
11、紧急集合听到紧急集合的哨声,全体队员停止所正在做的任何事情,快速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跑出,到指定的地方成集合队形迅速站好。
八、寝室内务整理标准:
(一)鞋、盆、毛巾、被子、口缸各成一条直线:
1、鞋子放在下铺床底下靠走廊成一条线;
2、盆子放在走廊靠墙成一条线;
3、毛巾在拉丝上成一条线,毛巾大小不一的折叠放好;
4、被子在靠墙一方,叠成豆腐块形状,自然成一线,垫被要铺平;
5、口缸摆放在指定位置,牙刷牙膏各成一线;
(二)寝室地面干净无杂物、无积水,门窗无灰尘,不在寝室里乱摆、乱挂、乱订、乱贴、乱画。政教处
9.就近入学政策的内容、评价及反思 篇九
我国实行就近入学政策,旨在保障适龄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进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在实际的发展历程中,也会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从就近入学政策的基本内容、基本评价等方面进行解读,试图通过对就近入学政策发展现状的反思,探索其发展的基本方向。
关键词
就近入学 内容 评价 反思
我国的就近入学政策出台于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旨在保障适龄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进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6年,《义务教育法》(修订案)第二章第十二条再次对“就近入学”做出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1]。2014年到2016年,我国教育部相继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15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政策。由此可见,就近入学政策已日渐得到国家的重视。
为此,本文拟从就近入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评价及基本方向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就近入学政策的基本内容
随着国家教育资源的逐步丰富以及国民对教育需求的增长,义务教育不再是一种竞争性的教育,而是一种普惠性的教育。于是,将教育资源的有效使用转变为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成为趋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逐步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选拔性考试,不再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招生,小学生和初中生都在其户籍所在地就近的学校就读。
就近入学政策的基本内容则包括免试、均衡、择校三方面。
1.免试是就近入学的基本前提
取消具有竞争性的初中入学考试,改为标准化的小学毕业会考,小学毕业会考成绩与初中入学不再挂钩,这是就近入学政策内容的要点。同时,对于确实存在困难的市县,经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先试点,逐渐过度,争取在近几年内完成改革。因此,就近入学的前提是学生不再参加具有竞争性的初中入学考试。免试就近入学中的免试并不是指取消所有考试评价,而是指不再进行各种竞争性的考试与评价,学生具有小学毕业资格仍然是升入初中的必要条件。事实上,对免试的落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优质初中还存在,只要他们选择学生的可能性还存在,由于不同的人对“试”的理解不同,考试评价的形式就不同,这也成为免试难以落实的重要原因。
2.均衡是就近入学的有利保障
实施就近入学政策之后,家长和学生不但有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更有必须在户籍所在地附近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学校不但有接受学生到校接受教育的义务,更有接受学校周边划片内的学生到校接受教育的义务。也就是说,就近入学政策把划片内的学校与学生捆绑在一起,这就要求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能够比较均衡地进行学校布局,以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不出现太大的差异。只有学校布局合理,就近入学政策才容易被民众接受。只有政府加强改善薄弱学校,才能让学生和家长逐步认可免试就近入学政策。进一步讲,如果希望通过就近入学政策真正体现教育公平的理想,那么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成功改造薄弱学校,缩小学校之间的差异,才能使教育资源均衡,让学生接受公平的教育。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推动学校标准化建设,缩小校际差距,已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
3.择校是就近入学的必要补充
择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就近入学的一种补充。它是根据家长或学生的意愿而产生的一种自由行为,打破了学区制度下的居住地或者户口等因素的限制。尽管教育部门严格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实行就近入学制度,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择校的现象依旧屡禁不止。为此,国务院纠风办和教育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意见》,其中第11条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必须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不准招收择校生,严禁把捐资助学同录取学生挂钩”[3]。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追求优质化的教育成了大多数家庭的必然选择。他们认为,就近入学算是学生的一种权利而非义务,如果自愿择校也不违背义务教育制度,只是为了追求更加合适的教育场所,提升孩子成长的质量和空间。
二、就近入学政策的基本评价
在理论界,有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对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效果提出质疑。单纯地只看就近入学的弊端或者益处,不能对就近入学政策作出全面而辩证的判断。综合分析就近入学政策实施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才能够为就近入学政策的优化或变革提供更为全面的认识。
1.就近入学政策的积极作用
就近入学政策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有教无类思想得以初步实践。“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教育主张,认为学生无论贫富、贵贱、贤愚,只要有学习的要求,都应该给予接受教育的机会。义务教育制度规定了学校有为所有学生提供义务教育的义务,从法律上确立了有教无类思想,就近入学政策则规定了承担这项义务的具体学校,保障了有教无类思想的践行。二是教育利益观向权利观的转变。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教育中含有利益的获得,从而也就存在竞争,凭考试评价的成绩竞争优质教育资源是天经地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就近入学政策让民众明白,接受教育是国家赋予每个儿童、少年的权利,儿童、少年无须竞争就能拥有。同时,义务教育学校也有义务向居住在就近地区的孩子提供义务教育的机会,而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三是推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许多教育政策都明确提出要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缩小校际差异。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从客观上要求学校之间缩小差异,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化。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受政府的支配。如果在分配教育资源时只注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那么势必会产生竞争,导致强校越来越好,弱校越来越弱。因此,就近入学打破了这种效应,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合理配置。
2.就近入学政策的消极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区域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分层日益加剧,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失衡愈演愈烈。尽管实行了就近入学政策,但是实现的前提受经济水平制约,很明显,中低层社会群体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014年《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通知》中规定,按片区实施就近入学,实质上就是依据地理位置来划分,保障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从而实现教育公平。但实际上,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社会资本早已割裂,社会分层已然固定。就近入学的核心因素在住宅,而住宅作为人们经济实力、文化内涵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城镇居民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强度往往是与其住房的城市空间坐标紧密相关的。中上层群体居住的地域往往是片区的核心,那里经济发达,教育发展水平高,自然,他们就成为就近入学的最大受益群体。相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中低层的社会群体只能聚居于片区的边缘地带,比较来说,那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发展水平低,优质资源相对匮乏,这一批群体将成为就近入学政策受益的边缘群体。
从实施现状的角度来看,就近入学政策不但没能很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反而催生了另类的不公平现象。鉴于我国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体制,地方政府拥有很大的自主权。而教育的发展又离不开经济的支撑,所以经济发达的地区,必然拥有充足的优质教育资源。一些优质人才为了追求好的收入和福利待遇,都愿意留在经济发达的片区,这就充分地发挥了优质资源的集聚功能和规模效应。优质人才必然带来更加优质的资源储备,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育发展和优质资源之间的马太效应。相对而言,经济薄弱的边缘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优质资源匮乏,又缺乏吸引优质人才的契机,境况只会日趋向下。而教育的不发达,就无法催生经济的内驱力,经济与教育逐渐走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种情况下,就近入学就无法保障适龄儿童平等入学的权利。即使可以入学,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也是有限的。它不仅剥夺了经济薄弱地区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还引发了“学区房热”,加深了地域歧视,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的阶级分层。
三、坚持就近入学是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对于任何一项政策,都不能过度地苛求它只带来政策收益而不用承担相应的政策代价,就近入学政策也不例外。就近入学理应成为一种趋势,它可以避免学生因过早的竞争而变得功利,从而损害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而要真正实现这一愿景,不但要求就近入学政策本身的科学与完善,更需要对就近入学政策的落实提供足够的保障,需要对就近入学政策的执行给予足够的关注。
1.不断完善学校教育的均衡合理布局
在义务教育阶段,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配置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落实就近入学政策的基本保障。这里须强调的是,为学校配置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并不意味着为学校教师提供相对均衡的待遇,教师的待遇是以其工作的投入程度为标准的;为学校配置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也不意味着学校之间就没有了竞争,只不过这种竞争演变为不同学校的管理者之间的竞争。越是均衡地将教育资源配置给学校,不同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业绩的竞争就会越突出,正是通过学校管理者和学校教师的努力,才能在资源配置相对均衡的情况下显示学校与众不同的办学特色与办学实力,而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实力也成为学校管理者与学校教师办学智慧和办学方向的体现。
2.不断提高就近入学政策对社会变迁的适应能力
当一项教育政策只是以合法性与权威性自居时,就会面临新的教育实践问题的挑战,合法性与权威性只是对教育政策本身的保障,而教育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教育政策本身的科学性,在于教育政策对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力。要增强教育政策的生命力,就需要从各方面不断予以完善和优化。从完善就近入学政策来看,须明确就近的含义,使民众从这个含义中获得清晰的教育预期;须明确就近入学政策的目标,使民众明确就近入学政策可能带来的教育收益;须完善就近入学政策的内容,让民众感受到就近入学政策本身的一个完善系统,哪怕自己在某一方面利益受损了,但最终可以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条件改善、住房的搬迁,原有的学校布局与居民的居住格局已经产生相当大的差异。居民的户口所在地与实际居住地可能不同,而学校尤其是优质学校的布局未改变,家长舍近求远追求好学校就不可避免。目前,我国对就近入学的相关规定并非十分完善,这就会对各地区的具体落实情况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必须进行广泛的讨论,科学的论证,才能真正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权利。
3.加大就近入学政策的执行力度
一是严格控制择校行为,使之尽可能地减少。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瞬间的消费关系或者交易关系,而是一个长时期的教与学的过程,即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学期开始时未能发现择校行为,但在学生就读期间也是完全可以发现的。现实表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择校行为是默认的,并没有严格执行就近入学政策。一旦有人违反就近入学政策而未受到惩罚,其他人就会加以仿效,为了让孩子进入优质学校,父母通常愿意承担违背政策的风险。而当大家都违背就近入学政策时,就近入学政策非但不能达到促进教育公平的目的,反而演变为助长教育非公平发展的工具。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择校行为,使择校者承担相应的政策成本或惩罚。二是整个就近入学过程透明化。适时向民众公布所在区域每年的招生人数,并公布当年所在区域可能的就近人数,将整个招生过程透明化,会大大提高就近入学政策的执行力度。每学年招生工作开展期间,要求每所学校公布招生的户籍区域,可以让民众了解有多少学生居住或不居住在本区域;对于学校招收的不在本区域居住的学生,同时公布其能够在学校就读的原因,看能否为大家接受。事实上,当学校被制定为近入学的特定学校时,就意味着该校的教育资源是配置给该区域居民的,该区域居民对该校教育资源最终由谁享用拥有知情权。但是目前,学校并没有将这些信息向所在区域的居民通报,而是只向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如果这两面能够同时做到,就一定能够加大就近入学政策的执行力度。
参考文献
[1] 黄娥,彭泽平.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的潜在公平隐患及其破解之道[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10).
[2] 孙绵涛,康翠萍,朱晓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近入学政策的内容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9(25).
[3] 张琴.就近入学之理想与现实悖论及其超越[J].教学与管理,2015(6).
10.小学就近入学实施方案 篇十
一是落实保障措施。
在制度保障方面,明确教育、财政、计划、编制等部门职责,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人数作为基数按相同标准分解教育费附加、安排公用经费、核定教师编制、建设教育基础设施、预留教育用地;在教学管理方面,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行“五统一”即与城市学生一样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统一考核评价;在收费、困难补助等方面,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本校学生享受同样政策。
二是公开入学信息。
按照“两为主、一指定”的原则,即以流入地地方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就读为主,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相对就近学校入学,每年秋季开学。学校安排教师宣传学校招生信息,公布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报名办法,开通招生咨询热线,接受家长咨询。
三是开展特色教育。
为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尽快融入城市教育,学校实行以课题研究深化融合,以主题活动促进融合,以重点干预优化融合等系列融合教育策略。通过一系列贴近随迁子女学习生活的活动,助其建立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终生受益。同时,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指导家庭教育、开辟网上家长学校等措施与途径,有效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业进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是建立定期联系制度。
通过定期家访、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父母(监护人)的联系和沟通,形成联手教育的合力。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真正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学区小学
11.小学就近入学实施方案 篇十一
中心小学一年:刘静
活动目标:
1、通过入学教育这一活动,全面培养一年级新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2、让学生熟悉校园,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各种规章制度等。
3、让学生相互认识,成为学习小伙伴。
4、了解课堂常规:知道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做到专心听讲,不随便讲话、不玩东西,发言要举手等课堂常规。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我是小学生(认识学校、班级、老师、了解学习哪些门类的课程)
教师: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一心中心小学上学,我叫刘静,是你们的班主任,在这里我和你们要共同度过六年的小学生活。你们已经是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小学上课可跟幼儿园不一样,一节课要上40分钟,上午下午都有课听到上课铃声要马上进入教室坐好,等待老师来上课,在教室上课,小朋友不能随便乱走、乱动、乱说,也不能吃东西,要坐得端端正正的。我们会上语文课、数学课、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品德与生活课,相信小朋友们一定会在这里学到很多知识。
自我介绍、认识同学(规范学生听讲习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介绍)小朋友进行自我介绍。教师提示:我叫什么?家住哪里?今年几岁了?自己喜欢什么连起来说给小朋友听。要求学生介绍时人要站直,声音要响亮,说清楚,要求听的学生身子坐正,眼睛看前面,两只小手相叠放在课桌上。同桌互相问好。上下课纪律和常规
练习上课、下课师生问好: 上课:教师进入课堂
学生:班长喊“起立”学生齐喊“学生齐喊“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下课:教师结束讲解,喊“下课” 学生齐喊:老师休息 教师:同学们休息!下课:
下课以后准备好下节课要用的课本、文具。要大小便的学生先上厕所,再游戏。课间游戏做安全有益的游戏。第二课时 训练课堂相关口令 一二三,快坐好。小眼睛,看老师 小耳朵,仔细听
谁的眼睛看老师,我的眼睛看老师!棒!棒!你真棒!(拍手)小小火车谁来开?小小火车我来开!训练间操队形。训练放学路队。带领学生参观校园。
教师对学生进行爱护学校设施的教育。让学生明确课间游戏范围。练习入厕行为。学生自由活动:
教师观察学生游戏的范围及安全性,及时纠正.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及开学第一周活动方案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新学期开始了,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们已经背上小书包,成为了一名小学生。孩子从幼儿园走进小学,最想认识的一定是我们亲爱的老师和可爱的小伙伴。我们将成为孩子们在校的第一个大朋友,我们如何帮助孩子们迈好入学的第一步,尽快地适合小学环境和学习生活呢?那么我们就要给孩子们上好入学教育课,让他们尽早明白小学的生活方式、学习生活、活动范围、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一、活动目标:
(一)总目标:通过入学教育这一活动,培养一年级新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成为一名小学生。
(二)分目标(开学第一周):
1.重点让学生熟悉校园,初步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如:遵守作息时间、就餐纪律、集会纪律等)。
2.了解课堂常规:知道上课要遵守纪律,做到专心听讲,不随便讲话,不开小差,发言要举手。
3.入学教育规范,各学科老师、班主任及辅导员根据实际要求渗透规范。
二、活动安排:
9月1日
晨会(8:15铃声响,一年级8:10分先开始整队起来)升旗仪式和全校开学典礼。
第一、二节课:根据教育局开学工作部署,全校师生收看《开学第一课》。第三节课:
1.迎接新同学,安排新生入座。2.教师自我介绍,排列座位。
3.班主任、辅导员进行队列及训练(做操集会队列)(三名任课体育教师协助)中午就餐: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一起就餐,告诉学生就餐时要注意的事项:就餐时要铺好餐布,就餐时要保持安静,不随便和周围的同学讲话;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不挑食、不浪费;就餐后要擦拭干净嘴巴和小手,整理桌面,收拾餐盘。中自习: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一起在教室里休息,可以让学生趴在桌上午睡片刻。
第四节课:班主任和辅导员一起带着学生熟悉班级环境及参观校园,设计路线。(提示学生按照上一节课安排的队列走,做到轻声慢步,保证安全,同学间文明礼让)
路线:教室饮水机:告诉学生饮水机的正确使用方法,下课排队取水,不拥挤。→→认识厕所的位置,认清男、女标志,上厕所时慢走,用厕后及时冲洗,节约用水,不玩水。教师告知学生下课要记得及时上厕所→→认识三门学科任课老师的办公室及座位(有事找老师,报告允许方可进)→→舜湖广场:告诉学生这里是我们做操集会的地方,在广场上要听国歌原地立,向国旗敬个礼。→→足球场:告诉学生要爱护草坪,不能随意践踏。→→篮球场:看器械、花草等,告诉学生安全游戏很重要,爱护花草和器械,不随意乱扔垃圾。→→学校大门口的环境:告诉学生父母在哪里接你们放学,如果父母没来,你们该在哪里等候?(强调等候纪律)→→回教室前的走廊:在走廊里,要右侧一列,轻声慢步;走廊上和上下楼梯不拥挤有秩序。→→明确学生课间活动的范围→→回教室:告诉学生在教室里不准随便乱扔垃圾,要放在垃圾桶里,值日生要勤倒垃圾。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认识的时候,应渗透安全教育,让学生知道哪里玩耍是危险的,要避免危险发生在我们身边。
第五节课:班主任、辅导员分发新书,指导学生认识书本,知道要爱惜书本,布置回家要给新书穿件漂亮的新衣服。第六节课:(放学教育及训练)班主任指导学生放学时要先整理好课桌上及桌肚内的东西,不留纸屑在桌肚里,捡起周围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将凳子推入桌内。放学:排队静、齐、快。班主任在队列前,辅导员在后,一路上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走路时看着前面同学,不要掉队,不要东张西望,不要讲话。再次强调安全(告诉学生父母在哪里接你们放学,如果父母没来,你们该在哪里等候?)布置回作:包封面;准备好第二天的自我介绍,可以说说——你叫什么名字?你喜欢你的名字吗?你的家住在哪儿?你家周围都有些什么呀?你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你平时最喜欢干什么啊?你认为自己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呢?
(第一天值日生要求班主任、辅导员一起做)
9月2日
晨会:从9月2日起“特色晨会”是“认识我的小伙伴”,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彼此互相认识,逐渐让学生熟悉、了解自己的小伙伴,以此建立集体的概念和伙伴的意识。
上午三节课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教师协调好课的顺序,进行常规教育和文明教育,让学生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老师应结合学科中的具体要求确定上课内容,告诉学生上课前要做些什么?强调一下学习用品的准备:2H铅笔10枝;绘图橡皮,不要买花俏的;软垫板等;上课时要怎么做;回家后要如何复习、作业等等。培养学生在开学第一周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1、穿:脸洗净,头梳好,衣着整洁要做到;穿校服,运动鞋,保持一天精神好。
2、课前(坐、立)
会听铃声上下课,上下课的礼仪训练。每一堂课开始都有铃声,叫上课铃。上课铃一响,大家都要坐得端端正正,静静地等老师来上课。
儿歌:铃声响,进课堂,课本铅笔放得好,静等老师来上课,比比哪个坐得好。
我是小学生,上课小手放得好,小脚并并拢,身子坐得正。小眼睛仔细看,小耳朵专心听,说话先举手,才是好学生。
(坐:头正、身直、脚并拢。立:回答问题先站直,出门站队快静齐。)
3、上课(听、说、看、读、写)
听:上课认真听讲。老师讲话不插嘴,同学讲话不打断。说:说话训练。⑴跟师讲。⑵自由讲。⑶指名练说。⑷开火车练讲。(说:普通话要坚持,小声议大声说,要发言先举手,一句一句讲清楚。)(说得好用眼神、微笑及语言如“你真棒”表扬,说不好,不取笑,有礼貌。)
看:老师讲话看教师,老师写字看黑板,同学发言坐正听。
读:书斜立,眼睛看,大声读。(训练:跟老师读,朗读,自己读,跟伙伴一起读。)写: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边一拳,眼离书本一尺。(写错了,擦干净、不乱写乱画)
3、下课,备:下课了,换书本,先入厕,再休息,文明游戏要牢记;听铃声,进课 堂,安静坐正把课上。
4、课间
上好厕所,好好休息。
集会,做操:铃声响,队站好,快静齐,心间记。
课间活动有秩序,公共场所要有爱环境,讲秩序,重礼让,轻说话。游戏安全有礼让,文明礼貌待师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关心同学)
6、课后(吃、睡)
按时上学不迟到、爱护学习用品、认真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互助合作、参加活动守时,有事先请假、多读书
遵守交通规则,不横穿马路、放学不在学校逗留,按时回家、不能按时回家要及时打电话告知父母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吃:先洗手,再静息,安静排队不争抢;不说话,不挑食,安安静静把饭吃;吃完饭,清桌面,轻放碗筷把嘴擦。
睡:在家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不贪睡,不迟到。
重点:安 全:(忌追逐打闹 安全第一);上下梯靠右行;下课上好厕所。礼 貌:(尊重别人,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日常卫生:不在桌子上乱写乱画,垃圾放到垃圾桶,削笔屑倒垃圾桶。早 餐:吃干净,讲卫生。不乱倒,不浪费。作业及时做,及时交。附:一年级新生入学十二字规范 坐:头正、身直、脚并拢。
立:回答问题先站直,出门站队快静齐。
听:上课认真听讲。老师讲话不插嘴,同学讲话不打断。
说:普通话,要坚持,小声议,大声说,要发言,先举手,一句一句讲清楚。读:书斜立,眼睛看,大声读。
写: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边一拳,眼离书本一尺。看:老师讲话看教师,老师写字看黑板,同不发言坐正听。
吃:先洗手,再静息,安静排队不争抢;不说话,不挑食,安安静静把饭吃;吃完饭,清桌面,轻放碗筷把嘴擦。
睡:按时睡觉,早睡早起。不贪睡,不迟到。
穿:脸洗净,头梳好,衣着整洁要做到;穿校服,保持一天精神好。
备:下课了,换书本,先入厕,再休息,文明游戏要牢记;听铃声,进课堂,安静坐正把课上。
中午就餐:强化就餐纪律,班主任和辅导员一起在教室。第四节课:提前准备好一些近几年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的图片(可制作PPT),讲给学生听一听其中有趣的事情,让学生对学校有一个美好的印象,激发学生对于盛泽实验小学的喜爱之情。进班教师名单: 第五节课:
1.教师带领学生认识综合楼中的功能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这两个教室提前问清该班在哪一个教室上课)、二楼行政办公室(并告诉学生平时不能在这层大声喧哗,上下楼绕开行政办公室)、报告厅。2.认识校医的办公室。进班教师名单:
12.小学就近入学实施方案 篇十二
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以下简称小升初)一直是人民群众关心、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关于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相关规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小升初制度,2014年伊始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为此,本刊就小升初及义务教育入学相关问题专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司长。
一、 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
1.《意见》和《通知》的出台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具体部署,请您谈谈下发这两个政策文件的有关考虑。
王定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破解择校难题。出台《意见》和《通知》是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推进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是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的具体行动,也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生动体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对如何贯彻实施,没有具体规定。小升初政策是做好义务教育免试入学的关键,关系千家万户,备受瞩目,一直是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规范办学行为,小升初基本保持了平稳有序。但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尚不均衡,调整需要时间,利益诉求多元,仍不同程度存在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影响了社会对教育的满意程度,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意见》和《通知》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出台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就是要进一步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规定,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要求,在加快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同时,综合施策、突出重点、着重规范;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小升初划片入学模式、对口升学流程、入学办理方式、信息公开办法,落实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职责,强化工作监管和社会监督;就是要全力推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全面提高小升初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程度。
2.了解了背景,请简要解读一下《意见》和《通知》主要内容和两个文件之间的关系。
王定华:《意见》是面向全国的。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是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明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统筹下,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二是有序确定入学对象。明确划片后,为每个初中确定入学对象(生源)的具体方式,允许各地根据实际采取对口直升和随机派位两种方式安排小升初升学。三是规范办理入学手续。要求县域内初中新生入学手续办理工作要在同一时段进行,学生及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有效证明办理入学手续。四是全面实行阳光招生。提出实行阳光招生的具体要求,强调最大限度公开每所初中划片范围、招生计划、程序时间、招生结果等相关信息。五是逐步减少特长招生。要求弱化个人兴趣爱好及特长与招生入学挂钩,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到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设该方式。六是做好随迁子女就学。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制订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中入学的政策措施,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做好实施工作。坚持深化改革,分类推进,区分城市规模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升初问题。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根据《义务教育法》确定的管理体制,《意见》要求小升初组织实施的每个环节均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进行。
《通知》是聚焦19个大城市的。我们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意见》基础上做出了《通知》。要求其2014年制定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这19个重点大城市是指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这些城市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问题更受关注。《通知》明确要求,2014年各重点大城市要在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方面采取切实举措,标本兼治,破解择校难题。到2015年,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到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初中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省份不再增设该方式。到2017年,19个大城市95%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5%以上的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组织考试及与入学挂钩行为得到杜绝,与择校有关的乱收费得到根治。
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误区
3.家长较为普遍的想法是让孩子能上当地最有名的小学和中学,想方设法不让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为此不惜经济代价、不顾路途遥远。请问按照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如何为孩子选择学校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王定华:科学、明晰、便利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是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制度设计。就近入学不仅能确保少年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也有利于保障少年儿童上下学交通安全,还避免了路途较远和因住校不利于亲情培养等问题。
我们也看到,一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方设法为孩子择校,上所谓的小学、初中名校。其实,人生犹如长跑,起步快慢并不能影响一生发展。很多家长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裹挟,过早地让孩子接受升学竞争的压力。橡皮筋绷得太紧不持久,孩子们压力过大没后劲。
对于个体的成长之路而言,重要的不是起跑是否领先,而是能否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规律进行设计。首要的是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如果没有身体健康,其他方面的发展和人生理想就无从谈起。比如说,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现在有些父母不顾路途遥远而择校,使孩子睡眠不足,这样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提倡家长关心孩子要科学适度。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走进自己的孩子,了解一点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让孩子学会如何和别人友好地交往,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才是家长不让孩子输的东西。这也是少年儿童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所必须的。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能力和效率
4.《意见》提到要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组织实施相关工作,《通知》特别强调各重点大城市的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报名工作要在网上进行,请谈谈提出这一要求的意图。
王定华:建设全国联网的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是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是提高学籍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证。因此,按照中央领导要求,我们下大决心、花大功夫基本建成了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建设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实施科学高效管理。在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中用好信息化平台很有意义。
首先,使用电子学籍系统便于摸清底数,最大限度科学合理划定范围。目前,按照“一人一号”原则,全国所有中小学生信息已经入库。不需要再另行登记,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就可以轻松获得小学毕业生信息。综合考虑初中招生容量,初中和小学之间划片的对应关系就非常明确了。其次,这些信息还可以应用到随机派位工作中去,作为派位的基础数据库。同时,由于实行“一人一号”,教育行政部门能够轻松了解学生的就学和流动情况,可以控制和学生无序流动。北京市从去年起,就开始大规模实行网上招生录取,有效控制了学生跨区县择校行为。当然,信息化和学籍系统的应用还有很大前景,比如学生资助、经费管理、就餐和乘坐交通工具管理服务等等,具体内容会不断增加,管理服务水平会不断提升。
四、免试就近入学的主要内容
5.我们知道,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已推行一段时期了,这期间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效?文件的出台对这些地区的工作会不会有影响?
王定华:免试就近入学是《义务教育法》确定的原则,具体如何操作,我们指导各地结合实际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一些地方总体效果不错,河北、山东、辽宁、浙江、山西等地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成熟和有效的做法,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也有进展。
应当说,《意见》和《通知》与各地的实践密切相关。两年来,我们着力研究这些典型地区的做法。2013年,结合“减负万里行”和治理择校专项检查重点研究了山东济南、济宁,北京东城、西城,天津,以及河北石家庄的做法,提炼形成了小升初制度设计的内涵和规则。《意见》成文后,又反复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正因为如此,大家一致认为,《意见》和《通知》可行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其出台和实施将使《义务教育法》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更好地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健全招生入学制度是个建设性问题。这些地区既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面临着探索和创新。《意见》和《通知》提出了学区化办学、分类指导解决随迁子女就学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结合实际寻找具体的路径、方法和措施。我们希望以上地区在这些方面有新的建树和作为,再出新成绩、新模式、新经验。
6.“就近入学”制度设计的具体遵循是什么?
王定华: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户籍或常住地都应视为“就近”。具体规定是: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的,当地政府应该予以保证;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文件贯穿以下8个方面。一是把坚持免试作为前提。二是把划片入学作为基础。三是把对口直升作为主渠道。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提供适度的选择性。五是把信息公开和社会参与作为保障。六是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全过程。七是把试行学区化办学作为重要配套举措。八是把推进均衡发展作为政策实施的基础。总之,既立足规范又强调发展,既强化公平又提供选择,既立足当前又着眼未来,力求构建权责清晰、标准明确、操作便利的制度。
五、如何有效落实免试就近入学
7.《意见》和《通知》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就这些困难,教育部是否会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王定华:深化改革涉及利益调整,当然会面临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综合施策、系统治理。
一是深化均衡发展。就是大力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以保障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是面向每一个儿童的公益性、普惠性、保障性的教育,不是面向少数人的、培养尖子的教育。这一性质决定了义务教育必须均衡发展,不能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所以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要多措并举,通过改造薄弱学校、实行校长教师轮岗交流、试行学区化办学等举措,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为规范义务教育入学夯实工作基础。
二是规范健全相关制度。就是建立科学明晰的入学制度。按照两个文件要求,明确责任,抓好落实,教育行政部门“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加强协调配合,建立科学有序、运转高效、公正透明的小升初工作机制。
三是治理不规范行为。就是要加大查处力度,对于在入学工作中组织笔试、面试或任何变相形式的考试、考核,抢夺生源和举办相关培训班,择校乱收费等违规行为决不姑息迁就,充分发挥惩戒的警示作用。我们已经基本建成了全国联网的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将为我们的治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是支持社会监督。就是要透明公开公正,让全社会都知道,征得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六、就近入学会导致“学区房”升温吗?
8.《意见》和《通知》的贯彻实施,关键环节是如何划片。有人提出,貌似公平的就近入学却催生了教育“出身论”。划片入学的公平性,其实应建立在教育资源分配平均的隐性前提之上,没有这个前提,划片入学和户籍制度的操作模式几乎是同构的。不少家长担心《意见》和《通知》的出台将会引发新一轮的学区房涨价潮,甚至会把矛盾点提前到幼升小,请您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王定华:如果教育资源分配和个别小范围地段挂钩,那自然就是所说的同构,结果便会被归入“出身论”,折射到市场上就成为了“学区房”产生的原因。如果教育资源分配特别是优质资源分配和所有的地段挂钩,那就是真正的机会均等。新政就是后者。也就是说,根据制度设计,每个片区都应有优质学校,无论学生住在哪,都拥有基本平等的通过派位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同时,各地将会加强监督,让家长及各界代表参与等措施,保证整个入学过程的公正、公平和公开。
从长远看,我们追求的不是优质资源分配的机会均等问题,因为机会均等解决不了结果均等,还是要有孩子上普通学校。我们追求的是让每一个孩子上想上的学校,是结果的均等,是因材施教。所以,《意见》和《通知》强调,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办出特色。要不断完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试行学区化办学,推动学区内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均衡配置,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通过均衡学校办学水平,使大家都愿意就近入学,不再为进不了优质学校而苦恼。
关于“幼升小”,《通知》指导的是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招生入学工作,自然包括“幼升小”。如果治理小升初问题传导到了“幼升小”环节,则“幼升小”也应该按照小升初确定的流程和方式改进工作,确保基本公平,实现让人们满意的宗旨。
七、为什么要保留“特长生”
9.《意见》和《通知》规定,小升初要逐步减少特长招生,到2016年学校招收特长生的比例应降到5%以内。有家长认为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因为5%的特长生比例比原来是少了,但还是留了个“小尾巴”,与其这样,还不如取消特长生的环节。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王定华:免试就近入学,本意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淡化基础教育竞争性色彩的导向性举措。我们鼓励孩子拥有特长、培养特长,为全面发展和未来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也希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能够按照自身发展规律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反对为了升学上各种课外培训机构、“硬拔”孩子的特长,反对“以特长择校”的现象,搞得孩子身心疲惫,加重孩子负担。所以,特长招生比率要加以限制,到2016年要控制在5%以内,并且规定招收特长生的资格必须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如果完全取消特长生,就会陷入另一个极端,限制那些真正有某方面特长孩子的发展,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八、如何提高“小升初”录取过程的公信力
10.有媒体称,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有可能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地方更有可能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监督《意见》和《通知》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如何提高“小升初”录取过程的公信力?
王定华:为避免产生这些担忧的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工作。一是造好制度的“笼子”。规范入学,阳光招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主动接受监督。二是培育有利于制度实施的“土壤”。通过改造薄弱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试行学区化办学等举措,缩小学校办学差距,为规范小升初夯实工作基础。三是明确责任的“账本”。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工作方案,抓好贯彻落实。“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建立科学有序、运转高效、公正透明的小升初工作机制。四是严惩违规的“案子”。要加大查处力度,决不姑息迁就,充分发挥惩戒的警示作用。
我们深知,《意见》和《通知》的贯彻落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认真响应,需要广大校长的严格遵守,也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参与和监督。让我们共同努力,确保取得实效。
13.2012年新生入学教育实施方案 篇十三
入学是孩子一生当中的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迎接他们的是全新的环境——新的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程,教师帮助孩子渡过人生的这个转折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新生入学教育直接关系到新生能否迅速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学校的转变,关系到他们今后能否健康成长、成才。为了做好新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增强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特制定新生入学教育实施方案。
一、新生入学教育的指导思想
结合《中小学德育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用爱心服务,促学生成才”的工作理念,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一年级新生以“快乐入校”为主题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转变的意义,积极营造严谨勤奋的学习风气、团结友爱的生活氛围、乐观进取的心理状态和严格分明的纪律观念,以昂扬向上精神风貌迎接崭新的校园生活。
二、成立入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为保障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以下领导小组: 组长:李国丽
副组长:邓继红陈丽文江晓明
成员:黄素红李雪芳欧东丘苏全富陈采文卢祖旗1
涂亚莎雷卫锋以及各年级组组长
三、入学教育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尊敬国旗,培养学生升国旗时要立正敬礼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感情。
开学第一天,由少先队部进行国旗下的讲话,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珍惜学习生活,开展“讲传统,讲诚信,讲守则,进行道德实践、创新实践”的“三讲两实践”系列活动。(9月1日至9月30日)
1.讲传统——就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线,引导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把传统教育纳入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全过程,努力使中小学生具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2.讲诚信——就是引导中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内容、诚信的意义,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提高守信、守规、守法的自觉性,使中小学生从自己做起,在努力营造诚信氛围中,学会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和处事之策。
3.讲守则——就是按照新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要求,引导学生在熟知、熟记的基础上,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4.道德实践——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各种可以满足兴趣爱好,充实精神生活,熏陶思想感情,升华道德境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道德体验,培养高尚情操,养成道德习惯。
5.创新实践——就是通过引导小学生自主策划、设计集体活动方案,开展科技小发现、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以及多种形式地展示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创新成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做好学生的卫生食品安全教育,此外,加强学生的消防、用电和交通安全教育。(9月1日至9月15日)
(三)、进行小学生文明礼貌规范教育,通过少先队宣传小组、高年级向低年级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宣传教育,内容包括(向老师、同学打招呼,如何认识新老师、认识新同学,如对待新朋友,如何对待上级领导的检查等)。(9月2日—9月6日)
(四)、进行“关爱生命 安全出行 交通安全 从我做起”安全教育活动。(9月5日—9月12日)
(五)、进行法制教育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通过班主任召开班会,向学生进行教育,内容包括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内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课堂纪律》、《学校文明班行为规范》等制度的学习,要求低年级会记会背《守则》、《规范》和《课堂纪律》,高年级在《守则》和《规范》的基础上,明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目的让学生一进入学校,就能按学校的要求进行学习和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9月5日—9月20日)
(六)、结合教师节的到来,对学生进行“尊师重教”教育,让学生懂得不但要爱祖国、爱父母、爱集体、爱学习,还要爱老师,尊重老师。要求各班结合教师节的主题出好一期墙报,小抄报。(9月7日和9月8日)
(七)、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认识毒品的危害。由少先部组织开展,各班主任协助。(9月16—9月23日)
四、入学教育的目标
(一)、心理素质 :
1.学习热情高,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努力争取获得成功和进步;
2.性格开朗,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有一定自我控制能力;
3.能分辨是非,有了错误敢于承认,并勇于改正;
4.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能虚心向其他同学学习;
5.能够自己管理好自己,做事善始善终;
6.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体验,有战胜困难的意志;
(二)、品德行为 :
1.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2.能主动为班级体做好事,爱护公物,爱护环境,爱护班集,爱护学校;
3.会使用礼貌用语,关心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4.关心他人,爱护幼小,尊敬长辈;
5.诚实勇敢,不说慌话,拾到东西主动交公;
6.生活节俭,不挑吃穿,不乱要和乱花零钱;
7.遵守班级和学校的纪律,遵守交通规则;
8.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为集体争荣誉;
9.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三)、课堂学习行为
1.课前课后能按要求作好准备和整理的工作;
2.听讲,书写,读书等的坐姿端正
3.上课时能勤于思考问题,敢于质疑;
4.能独立完成各项作业,书写工整;
5.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遵守活动规则;
6.乐于与人交流,并坚持说普通话;
7.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课堂上发言先举手示意的习惯;
8.能认真倾听他人的说话,并做出评价;
9.能尝试着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0.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
14.小学就近入学实施方案 篇十四
提案人:顾全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社会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大批务工农民涌入我市,为我市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等问题。虽然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样享受到城区优质的教育资源,但要做到教育起点公平,还需进一步去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城区校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所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
1、城区校舍不足,乡级校舍闲置。我市农村学校学生逐渐减少,逐步流向城市,城市学校带来很大的招生压力,同时也产生乡校闲置的现象。
2、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来务工人员剧增,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人数急剧增加,小学初中生就学难尤其突出。大班额现象突出,有的学校班学生人数高达100人。
(二)学生人均用地、绿化面积等指标低下,未达到标准化学校标准
(三)学校专用教室严重不足,跟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不相符。
二、几点建议
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相关部门还须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协调发展,统筹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
(一)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
1、科学规划。根据经济发展行政区划调整的趋势和城市建设的需要,适时新建、扩建校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2、充分利用闲置教育资源,缓解城区、集镇学校的招生压力。我市部分乡校校舍闲置,教育资源未能有效利用,建议将这些闲置学校可以由城区学校实行“一制多校,名校领办”的管理模式,如由内江六中,资中二中等领办几所乡镇初中,统一招生,统筹安排教师和学生,以达到教育资源的共享。
(二)规范管理,因材施教,让务工子女享受平等教育
1、规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工作。
2、民工子女评优考学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实行混合编班教学。混合编班是“和谐共进”的基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朝夕相处,在生活和学习上相互照应,让其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三)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1、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有计划的预留标准化的学校教学用地,把学校标准化建设纳入到全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之中.2、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学校布局新的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标准化校园。
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外来民工子女就读的人数将会越来越多,其义务教育问题将会日益突出,为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解决好外来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再创内江教育新辉煌。
15.小学就近入学实施方案 篇十五
在各地加大力度,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之时,社会上对于就近入学仍然有质疑声。有评论者认为:“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有钱人可买昂贵的学区房让孩子入学,普通家庭难以做到。”同时,南京首例就近入学“民告官”案开庭审理。这些观点和案例足以引发我们的思考,而思考的立足点在于,如何更好地完善免试就近入学的相关政策,而并非动摇全面推进免试就近入学的改革方向。
应当承认,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就近入学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首选方式,也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就近入学做了进一步重申,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实施免试就近入学的根本宗旨,就是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他们能够在统一、公平的标准下接受义务教育。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实施就近入学似乎并没有给人带来强烈的公平感受,这一点恰恰需要认真反思。如果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不到位,大量的公办学校“择校”现象与之并存,一部分人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为孩子“择校”,而大多数人则只能是无奈地让孩子走“就近入学”之路,这样的结果显然难以给人带来公平的感受。当前各地全面推进免试就近入学,也正是要从源头上对“择校”进行治理,消除义务教育入学中的种种不公平现象。
同样,在当前全面推进免试就近入学的过程中,有关不公平的质疑声也依然存在。有的是针对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的差距,有的是针对招生片区的划定,也有的是针对“学区房”价格的上涨态势。这些认识和看法,都对当前全面推进免试就近入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缩小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办学水平方面的差距;如何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合理划定招生范围;如何化解“学区房”给社会和家长所带来的困扰,打破购买了“学区房”就能上优质校的“定律”,这都需要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精心谋划、科学施策。
当前尤其需要明确的是,全面推进免试就近入学,确实会给教育公平带来新的挑战,但这只是政策推进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据此有人提议恢复“考试录取”方式,认为考试分数是一个更能体现公平的标尺。从表面看这种说法似乎也有一定道理,但将其置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置于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大环境下来看待,恢复“考试录取”只能说是一种倒退,既不符合《义务教育法》的原则,也不利于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
也有观点认为,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实际是对学生选择权的忽视,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全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首要目标是保障公平,至于学生选择权,完全可以通过民办学校来实现。公办学校保公平,私立学校供选择,也是大部分国家义务教育的运行准则。
也要把均衡的蛋糕做大分好
目前,就近入学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举措遭到一些质疑,这表明我国义务教育均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笔者以为,推进均衡的步子完全可以再大一些。
近年来,国家、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义务教育均衡非常重视。2012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地都在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同时,教育部先后与许多省(市)签订了义务教育均衡备忘录。
诚然,全国义务教育均衡的成绩有目共睹,从已接受督导评估的省份和县(区)的调查来看,总体状况良好。但是,全国整体的均衡发展,和2015年65%的基本均衡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数据表明,我国义务教育均衡推进还需加大力度。
众所周知,接受义务教育是宪法赋予的基本人权,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免收学杂费。因此,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以及家长要求接受均等的教育,不仅合法,也合理合情。问题在于,义务教育学校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办学质量的确还存在较大差距。经过近30年的努力,虽然国家保证了适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实现“有学上”,但并没有解决所有孩子接受优质教育“上好学”的问题。因此,即便严格意义的“就近入学”,也只能是治标之策。
笔者以为,在现行的状况下,解决这一矛盾,一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把“蛋糕”做大;二是推进现有教育资源的均衡,把“蛋糕”分好。然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除了硬件建设外,学校历史积淀、文化建设并非一朝之功,而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则是切实可行之策。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政府、学校和社会需共同努力。首先,地方政府要起主导作用。在公共教育资源上要努力实现均衡化,避免为了政绩所需,利用有限公共资源支持少数重点校的不当做法。其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引导资源的合理流动。推动优秀教师轮岗切实执行到位,鼓励教师主动去薄弱校和农村校从教,并提供相应的补助和政策支持;同时在课改、教改等特色项目上向非优质校倾斜。再者,社会要加强监督,把权力关进铁笼子,防止各种权力寻租的现象发生。
总之,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步伐,除了实现学校办学标准化之外,核心在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合理流动。
学区划分应提升社会参与度
由于区域、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异,“就近入学”在现实中受到不少挑战,其中的矛盾焦点无疑是学区划分。目前,学区划分最受质疑的是不透明,因为透明度不高,其科学性自然存疑。当前,我们应加大学区划分的公开度和社会参与度,以保证学区划分更加科学透明,为社会所理解支持。
一般来说,学区的划分先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基础调研。一是学校的承载能力,在划分学区时,要考虑各所学校不同的承载能力。二是区域内适龄少年儿童数量,包括一定年限中的预期数量。有的区域人口密度大,少年儿童数量多,有的则反之。三是学校的位置与适龄少年儿童上学的便利性,应最大限度地从便利性上考虑学区划分。
这些基础数据的不同和学校客观差异的存在,决定了“就近入学”不可能是“最近入学”,学区也完全可能呈“不规则几何”。一些媒体对“就近入学”不是“最近入学”这一说法及学区“不规则多边形”进行批评,是由于没有认真思考学校承载力和人口密度等因素所致。但另外一方面的问题,教育部门在划分学区的过程中,也很少向社会公布各学区的相关数据、划分学区的原则方法,造成透明度不够;缺乏广聚民智,会导致学区划分科学性欠佳,缺少透明度则让社会质疑暗箱操作。
划分学区是关系众多家庭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社会关注度极高的民生大事。笔者以为,教育部门在处理这样的民生大事时,应当通过向社会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用社会参与保证工作科学性。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应当包括各区域内适龄少年儿童数量、育龄人口数量、近中远期适龄人口预期,以及学区划分的基本原则、大致区域等。同时,要搭建相关平台让社会各界有参与渠道,并且能够通过相关流程,将一些科学合理的建议体现到学区的最终划分方案中。
划分学区,往往是结合了学校布局、就近原则、街区布局、行政区域等各种因素所做出的决策。在笔者看来,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就近原则,“就近”虽然因现实因素不可能“最近”,但在划分学区时仍应当以“最近入学”为基本划分原则,在“最近学校”承载不足的情况下,再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划分。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汪明姜朝晖廖德凯/文)
【小学就近入学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08-17
社区老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汇报10-13
小学学校入学教育周活动方案08-10
小学入学教育总结08-12
2018怀化城区小学入学01-05
小学部入学教育计划07-10
小学生入学教育教案07-22
外国小学生入学考试08-08
小学入学开学工作简报11-20
2018小学新生家长入学感言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