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危害(共4篇)
1.青春期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危害 篇一
有关网络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
对网络的痴迷导致的情感冷淡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心理疾病。青少年一旦形成网络的心理依赖,对别的事物就失去了信心和兴趣,生活圈子越来越小,天天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近几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已经走进我们普通百姓家庭。网络中丰富多彩的游戏和大量信息,虚拟的情感交流,真假难辨的招贴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又缺乏必要的自控能力,一旦痴迷上网络,往往身不由己,欲罢不能。长期的痴迷网络,不仅使青少年身体疲惫,而且心理上也会产生一些变化,有的直接表现为情感冷淡,对亲人的关怀缺乏必要的情感领悟。对网络外的`一切事物失去兴趣,经常面部表情呆板,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漠不关心。小黎就是典型的一例。
小黎是个很出色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十分优秀,在区和市里组织的各种知识比赛中曾经多次获奖,一度成为父母的骄傲。为了培养其全面发展,父母为他买了一台配置不错的电脑。最近,父母突然发现小黎越来越陌生了,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儿子很少像以前那样与父母在茶前饭后聊天了,每天把饭碗一推,连个招呼都不打就钻进书房,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即使最疼爱他的爷爷奶奶过来,他也只是匆匆打个招呼随即又回到书房去了。眼看儿子日渐淡薄的亲情,父母担心了起来,找到医生。医生说,网络已经危害到小黎的心理健康, 他患上了网迷综合症。网迷综合症在青少年中广为“流传”。
网迷的“情感冷淡”是由于网迷把所有兴趣和情感都转移到网络上去了。众所周知,“冲浪”的人都是虚拟的姓名和身份,在虚拟的空间与人交往没有责任、没有义务,在网上可以绝对的自由释放自己的情绪,这种自由对心理和生理高速发育,又终日面对学习压力的青少年来说,是一种解除身心疲惫的好方法。所以,青少年极易成为网迷。
对网络的痴迷导致的情感冷淡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心理疾病。青少年一旦形成网络的心理依赖,对别的事物就失去了信心和兴趣,生活圈子越来越小,天天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他们又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样将后患无穷。“情感冷淡”是许多恶性悲剧产生的根源,所以,做父母的应该对孩子进行科学地引导,让他们走出“情感冷淡”的陷阱,避免悲剧的发生。
家长和老师应该教育青少年正确地认识网络。网络技术虽然是高科技,现代文明的象征,但它也并非万能,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也将给我们的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等方面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毁灭我们的人生行程。教育青少年要合理安排时间,多与亲人和同学交往,控制好上网时间,不要痴迷于网络。同时,家长应当要孩子认识到上网,不光是打游戏网络、好玩,网络更是学习各种知识,拓宽视野的好帮手,从源头上根治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痴迷,使电脑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
2.青春期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危害 篇二
【关键词】学生小杰;青春期;心理波动
【中图分类号】 G633.25 【文献标识码】A
一、个案背景
1.学生基本情况
小杰(化名)是一个聪明伶俐的男孩子。学习成绩一向十分优异,知识丰富,活泼幽默,与班上同学关系十分要好。在这个充满民主气息的班集体中,他以群众投票数较高而当选班干部。但是由于不能在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总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所以不少老师对他有一定的看法。
2.家庭情况
小杰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父爱母严。做会计的母亲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抓住一切机会教育辅导孩子,管教也十分严厉,淘气的小杰没少尝棍棒的滋味。父亲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因为是男孩,早已疼到心里去了,在母亲忙工作的时候,父亲就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包括那些不合理的。父亲觉得自己小时候那种受苦的滋味不能再让孩子尝,何况还是个传宗接代的男孩子。
3.个案呈现
问题的出现:
进入五年级下学期后,不知不觉中小杰变得十分注重衣着,每天都整整齐齐,不再与同学席地而坐。不少男孩子都说他“臭美”。不知不觉中,老师发现他上课习惯性朝某个方向探望,精神不太集中,提醒他时能从他的眼睛里看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羞涩。
问题的发展: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位同学的QQ上我看到了他的心声,他的心里话是:“我爱晴一生一世!!!”同时,我看到了他和同学们的对话,说的全是他对那位同班的女同学的爱慕,那种款款深情几乎打动了我。经过了解,这段情小杰已经开始了近两个月了,以前他只和最要好的朋友诉说,到了四年级下学期将近结束时,他压抑不住,如今,全班都知道,唯独瞒着老师。这群孩子是讲义气的,他们从来不会“出卖”朋友。他的一群“哥们儿”不但不劝阻,还欣赏他的勇气,赞他是男子汉,并推波助澜,小杰得到支持的声音,就更放肆了。直截了当向那个叫“晴”的女孩表白自己的心声,“晴”并没有直接拒绝,半推半就,不置可否,这使小杰勇气倍增,兴味盎然,送礼物,送眼神,亲力帮助,成年人那套谈恋爱的招数他也使得有板有眼,有条不紊。“晴”是个极其聪慧的女孩,不知是欲擒故纵,还是有所避忌。时常忽冷忽热,令已不能自拔的小杰坐立不安,并疑神疑鬼,归咎是有其他男孩子从中作梗,于是便出言威胁,宣布“晴“的归属权。愈演愈烈的情感纠纷严重地影响了这个班的和谐气氛。
二、问题类型:青春期方面的心理辅导
三、学生心理倾诉
小杰: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喜欢“晴”。我希望每个人都知道,我什么也不怕。再说,我的成绩一向很好,我觉得没什么问题,老师也不用大惊小怪,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只要我不影响学习,你们就别干涉了,再说,干涉也没有用的。
四、原因分析
“禁果效应”让他的思想走出了第一步:
“禁果效应”在学校与家庭中普遍存在。有些老师,有些家长总是喜欢禁止孩子干什么事,不准怎么样,其结果是越禁止的书孩子越想看,越禁止的事孩子越想干。据了解,小杰母亲对孩子的情感世界是看管得十分严的,严令儿子对爱情这块领域不能越雷池半步。结果,对于女孩子打电话来问作业从来都多方盘问,甚至出面干涉。对于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女孩同路而归,有说有笑就必定上綱上线,斥责有加,大谈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谈恋爱的严重性。这倒形成了“禁果效应”,应了那句俄罗斯谚语:“禁果格外甜。”
“超限效应”让他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
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长久,会使人极不耐烦或产生逆反心理,心理学上称为“超限效应”。某个道理,孩子明明已经晓得,可是家长或老师仍絮絮叨叨说个没完没了。从心理学上讲,这种絮叨是一种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抑制。你越说,孩子越听不进,甚至还会冲撞你。在孩子们看来,家长的“喋喋不休”和“不厌其烦”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不信任,是侵犯了他们的心理领地,会使他们产生与父母师长对着干、拧着来的逆反心理,因此“超限效应”也就自然而生了。
“手表效应”让他的不良情绪不断滋生:
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了两只走时不一的表时却无法确定时间,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效应”。
从小杰的家庭教育方面,可见父母截然不同的教育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提出两个不同的要求,让孩子无所适从,甚至行为陷于混乱。不得不提的是小杰这段情感的蛛丝马迹都曾被父母觉察过,但母亲采取了威胁与制裁,勒令孩子马上从思想里删除这段感情,如若再发现将与老师共同管教,除此还说了一些伤害了孩子自尊心的话语。而父亲却对孩子的早熟行为甚为自豪,出言不节,认为有自己的嫡传,还“勉励”孩子“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虽然提醒了孩子不要玩得过了火,但孩子记住的是前面的话,对于什么是“过火”这一尺度是模糊不清的。两种教育的碰撞,孩子选择了来自父亲的负面教育,同时,聪明的孩子把一切转向“地下”,疯长的感情已令一个十一岁左右的少年难以驾驭,内心的焦躁不能和父母说,憋在心里难受,同学们的耳朵成了他情感的排泄口。
“光环效应”让他义无反顾
“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意即人的突出的特征像耀眼的光环一样,给周围的人留下深刻而清晰的印象,并决定了对其整体评价,而其他特征则相对模糊并被人忽视了。“光环效应”源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老师与家长评价孩子的好坏,只看中孩子的成绩和分数。这种唯一的评价模式使很多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的一些缺点甚至是缺陷得以隐藏甚至是恶化,同时也否定甚至是扼杀了不少各具特色的孩子的天才本色。
小杰的确是一个接受能力很强的孩子,所以他的成绩一向优异,甚至在他思想不能集中的那段时间,他依然能名列前茅。于是,不少老师觉得他不影响成绩就算了,又不是什么原则问题,何必管得这么严,自己小时候不也有思想脱缰的时候吗,过不了多久,热情散去就会恢复平静的。家长了解情况也不以为然,“小毛孩,懂什么情爱,模仿大人过瘾罢了,他不是成绩还十分出色吗,看来不影响学习,没什么大不了的。”同学们也不因为小杰公开恋情而耻笑他,都认为成绩好干啥(只要不犯法)都不是大问题。结果,小杰在他那优异的成绩的光环下,头昏目眩了,想入非非了,义无反顾了。
五、辅导过程
第一次谈话:探察阶段
师:小杰,同学们议论的事情是真的吗?
小杰:是真的。
师:你的心真的是这样想的吗?
小杰:千真万确!
师:没有些什么顾虑吗?
小杰:我没干坏事,不就喜欢一个女同学吗?
师:你觉得这样一点问题都没有?
小杰:老师,我的成績仍然不错,我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
第二次谈话:分析原因,合理辩论,帮助转变思维方式
师:小杰,今天想和你聊聊小晴,乐意吗?
小杰:随便。
师:你都喜欢小晴些什么啊!
小杰:(脸红)不好说。
师:老师和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有喜欢过班上的男同学,想知道为什么吗?
小杰:(使劲点头)
师:(进行简单介绍)该谈谈你的了。
小杰:她的样子很好看,很温柔,学习又好,写字又漂亮……
师:挺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眼光不错。
小杰:大家都这么说。
师:到了你这样的年龄,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是正常的现象,不是什么错事,但是把属于自己心里的秘密到处宣扬,这就不太适合了。可以看得出,你们因为都佩服对方的学习和人品而产生好感,这是好事,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但你的宣扬使本来十分纯洁的感情掺杂了不洁的成分。
小杰:我只不过是想表白自己的真心,让她,让同学们能明明白白地看见,也没想太多。
师:老师看着你长大,看着你慢慢成熟,这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但我却不想你过分地成熟。想想看,对于晴,你了解她现在,未来她会变化,你能保证她会越变越可爱吗?你也在不断变化,你又能确定你在未来的日子里都只喜欢她一个吗?再想想,前面的日子那么长,你将会遇到很多事,遇上很多形形色色的人,难道你的眼睛就永远盯着晴吗?再说,你有这个能力,这个耐性去照顾一个和你年龄相仿的女孩子一生一世吗?而她又是否愿意?
小杰:陷入思考,垂下了头。
师:回去好好想想,想好了,再和我聊聊。
第三次谈话:走出阴翳 后顾存忧
师:今天脸色不错,有什么喜事吗?
小杰:是挺开心,因为想开了。
师:说说看。
小杰:我找晴在网上聊了那个问题,她告诉我她从来把我当同学,别的什么都没想,她还说,玩得开心,学习成绩好是最最重要的,老实说,什么是爱情她没什么感觉。
师:你是不是特别失望。
小杰:没有啊,原来就那么简单,听了她说的,问问自己你上次提出的问题,我也不能确定答案,不如现在开开心心,以前老想着怎么去跟她一起,保护她,想起来实在挺可笑。再说,现在“退烧”了,虽然还想和她玩,但没以前那么疯想了。
师:同学们怎么看?
小杰:没怎么样,有时还取笑我,但我不当一回事。
师:有什么顾虑吗?
小杰:就怕老师对我的印象不好。
师:你没有大错,不就是走进阴翳了,现在又慢慢走出来了,又见到太阳了,老师真替你高兴。
小杰:真的不会受影响?
师:放心做你的童年梦吧!老师也是从孩子走过来的,哪个孩子是从来都不犯错的呢?
小杰:谢谢老师!
六、辅导感悟
小杰的心渐渐恢复平静,但对晴依然有着与众不同的感情,这种好感至今依然,但已不见他在同学中高调宣扬。但由于前一段时间有几个同学在这方面也出现了苗头。看来进入高年级,这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3.好人主义的表现、成因及危害 篇三
一、好人主义的表现:
好人主义,是一种讲私情而不讲党性、讲关系而不讲原则的庸俗作风,对党的事业的危害不可低估。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共产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永葆先进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党员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体现。好人主义,从庸俗的关系学出发,掩盖真相,回避矛盾,放弃批评,取消积极的思想斗争,这是党内生活不正常的表现。好人主义盛行,实际上起了掩护和纵容党内错误思想和言行的作用,必然会使党组织大大减弱甚至失去解决自身矛盾、促进团结和进步的能力。好人主义,是一种“麻醉剂”,是一把“软刀子”,它扼杀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侵蚀党的肌体健康,最终削弱党的战斗力和执政根基。
好人主义,看起来是对人“好”,其实是对同志不负责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现缺点、错误,是难免的。特别是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一些消极的东西很容易侵入到党内,腐蚀同志。这就需要经常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去“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侵蚀”。发现同志有了缺点、错误,应当及时指出,帮助改正,这是对同志真讲情谊、真负责任。“小
洞不补,大洞吃苦”。许多干部犯错误总是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开始往往只是出现一个缺口。而这种时候的一次批评,犹如醍醐灌顶,当头棒喝,干部就会警觉,不至于越走越远,滑入错误甚至是犯罪的深渊。
好人主义,意在讨好、得好,但最终也是对自己没有好处的。好人主义奉行的是明哲保身的处事哲学。这样的人可能会有“好人缘”,也可能会得到某些“好处”。但是必须明白,事业所需要的是光明磊落、一身正气的干部,只有这样的同志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而那些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好好先生”,在丢掉了党性原则的同时,也丢掉了自身的威信。而且,这样的干部往往难以把心思集中在工作和学习上,影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最后必然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难以担当重任
二、好人主义的成因:
“好人主义”的思想根源是极端利己主义。“好人主义”是党内的一种庸俗风气,是一种思想政治上的软骨病和典型的自由主义,是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和明哲保身人生哲学的混合物,是对同志、对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
三、好人主义的危害:
“好人主义”的危害极其严重。首先,背离了党的宗旨,背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
4.青春期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危害 篇四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具体表现:
1、教学组织形式小学化
我国的学校教育以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很多幼儿园让小朋友小手背后,上课不许说话,认真听讲等统一要求多,自由活动少。单调的集体授课,使幼儿坐听多,活动少。教学组织形式趋向小学化。
2、教学内容小学化
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品德、艺术等教育活动。当前的幼儿教育存在明显的单一化、片面化的倾向,如许多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不注重兴趣培养,只要求学习结果—学会了多少。走进了“幼小衔接”误区,提前教给小学知识,提前要求幼儿掌握小学必需的语言、运算知识与技能。
3、教学方法小学化
教学方法小学化。以老师示范、学生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忽视了幼儿自主探索,开发想象力,偏重知识灌输,不注意创设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的和产生求知欲望的的情境,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和“玩中学,学中玩”的天性,忽略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4、评价指标小学化
部分家长的需求,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多少……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教育需求,把幼儿学会多少拼音字母,多少数学计算,会背多少首儿歌和古诗,作为评价指标,学期末抽查幼儿,推进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进程。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记得看过一篇题为:《“中国第一天才少年”出家为僧神童教育留争议》的文章,讲的是天才少年宁铂的故事。省社会学学会会长王明美谈到“神童教育”在本质上违返教育规律和人的智力发展规律的。看完之后,有一种新时代的伤仲永的感觉,想想现实生活中我们幼儿园里可爱的孩子们,又有多少的孩子正在被拔苗助长。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体现以下种种:
1、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幼儿的身体发育
上课时小手背后,像小学生一样,把幼儿封闭在教室里,限制了幼儿活动自由,使幼儿缺乏肌肉和骨骼运动,心肺功能缺少应有的锻炼,身体发育受到伤害。小学化倾向忽视了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2、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在游戏玩耍中得到知识,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功课,会剥夺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扼杀幼儿的天性,使孩子失去本应该有的童真、童趣,不利于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3、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
只注重智力发展,忽略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严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影响了幼儿多元发展,有可能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幼儿的未来学习
如果幼儿阶段学习了小学课程,在上小学时有些是重复教育,这就容易养成了幼儿不动脑、不思考、上课不注意听讲等的不良习惯,使幼儿丧失探索的兴趣、创造的机会和学习的热情,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也是部分小学生一、二年级成绩好,三、四年级断链子的情形发生。也是产生拔苗助长的原因。
5、小学化倾向容易误导家庭教育。
现在很多家长送孩子入园的目的是要求孩子学知识,而没有从能力发展、非智力因素等方面考虑。如果幼儿园屈从家长的要求,导致学前教育存在越来越浓厚的“小学化”倾向。反之,也会让家长误认为,幼儿教育就该教知识,就该和小学一样。形成恶性循环……
【青春期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危害】推荐阅读:
小星的青春期叛逆心理咨询个案08-18
判断青春期逆反心理08-01
心理专家分析-青春期叛逆心理08-10
青春期家长心理讲座08-04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0-01
关注心理健康飞扬青春梦想策划书10-04
国内青春励志剧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研究11-08
青春舞曲教学经验及教学反思10-06
青春的作文:挥霍青春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