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高三抽样测试卷语文

2024-07-08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高三抽样测试卷语文(共5篇)

1.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高三抽样测试卷语文 篇一

浙江省金华一中届高三生物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生理功能必须通过主动转运来实现的是

A、大部分维生素进入小肠绒毛上反细胞   B、红细胞从血浆中摄取K

C、鲨鱼将血液中的多余盐分通过鳃排出体外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2.在下列细胞结构中,有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的一组是

①细胞核 ②中心体 ③叶绿体 ④线粒体 ⑤高尔基体 ⑥内质网 ⑦核糖体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③④⑥⑦    D、①③④⑦

3.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那么,血影的主要成分有

A.无机盐、蛋白质     B.蛋白质、糖类   C.脂肪、蛋白质  D.脂质、蛋白质

4.“DNA的粗提取”过程中,有两次DNA的.沉淀析出,其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①DNA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最低  ②DNA在冷却的95%的酒精溶液中能沉淀析出

A、两次都是① B、两次都是②

C、第一次是①,第二次是②      D、第一次是②,第二次是①

5.据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的方式是外排

B、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偏转2次

C、若①中含有一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来自其祖母的几率为0

D、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6.下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是(    )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④⑥

7.下图

2.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测试卷 篇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积累运用。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摩平(māmó)喷香(pènpēn)作台(zuōzuò)

差生(chàchā)糊弄(hùhú)吆喝(hèhē)

2.用“雅”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空。

(1)圆驼角环境(),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2)这个年轻人举止(),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3)语文课上,杨雪的姿势很不(),老师用目光示意她坐端正。

3.补足词语,并仿造例子写词语。

集()广()触()旁()无()有()

()出心()精()求()①()故()新

群()群()②舍()逐()()()而上

()一()三标()立()()而不()

①ABCA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A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爸爸是个________________(有学问)的人。他____________(读书特别多),常常____________(速度特别快)。读书甚至达到了____________(忘记了休息和吃饭)的程度。

5.照样子,用一个字的词写出加横线的部分所强调的意思。

例: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冷)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

日初出沧沧凉凉()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色的长头发上()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

6.请仿造例子,结合本学期学过的相关课文内容来评价下列人物。

诺贝尔:大公无私,勇往直前,为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里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汤姆??索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滨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填空,再回答问题。

①老师常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勉我们珍惜时间。我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

②写一句你喜欢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课外,你一定读了不少健康有益的书,请推荐三本你喜欢的书,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推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实践。

闻起来像妈妈一样

小男孩泰迪曾有过一个虽不健全却很幸福的家,他和妈妈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幼儿园在他的鉴定中这样写道:“泰迪是一个聪明可爱、很有前途的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他的妈妈生了重病。泰迪每日里神思恍惚,变得对什么事都心不在焉。二年级时,残酷的死神终于夺走了泰迪妈妈的生命。随着妈妈的去世,泰迪的心仿佛也被带走了。那一年他留给老师的印象是:接受能力差,反应迟钝。泰迪全变了,浑身脏兮兮的,乱蓬蓬的头发,挑衅的目光。没有人愿意理他。

三年级的时候,班里新来了一位史密斯小姐担任老师。和每个老师一样,史密斯也没有将格外的关注放在泰迪身上,因为还有那么多孩子分散着她的精力。但是一件小事却使泰迪发生了巨变。

那是三年级的圣诞节。按照习惯,每个孩子都送给史密斯小姐一件礼物,并且兴高采烈地围着她周围,等着她一件件打开。挤在这堆包装精美的礼物中,有一个用旧包装纸笨拙地包着的小盒子——这是泰迪的礼物。史密斯小姐打开一看,有一只旧的假宝石手镯,上面的装饰有的已经破裂。和它在一起的,只是一瓶快用完的香水。让泰迪想不到的是,史密斯小姐高兴地戴上了手镯,并且把剩余的香水高兴地喷向空中。“多好啊!”她笑着。孩子们也快乐地笑着:“多好啊!多好啊!”

聚会结束了,学生们离开了校园,偌大的教室里只剩下泰迪还站在那里,迟迟不肯离去。

还有什么事吗 史密斯小姐问

谢谢您收下了我的礼物 泰迪小声说 那手镯是我妈妈用过的 您戴上它非常漂亮 香水也是我妈妈用过的 现在 您闻起来就像妈妈一样 乱发下 泰迪昔日桀骜(jiéào)不驯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泰迪完全变了。

几年后,离任的史密斯小姐收到了泰迪寄来的第一封短信:“亲爱的史密斯小姐,我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了。如果您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将非常感谢。爱您的泰迪。”

史密斯小姐没有令泰迪失望。以后,每隔几年,史密斯小姐就会收到相似的短信。

“亲爱的史密斯小姐:我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医学院,如您参加我的入学典礼,我将不胜荣幸。爱您的泰迪。”

“亲爱的史密斯小姐:我现在即将成为一名医生了,如您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将不胜感谢……”

“亲爱的史密斯小姐……”

当年,当史密斯小姐真诚地向周围同学喷洒那半瓶香水时,她未必知道自己播下了怎样的种子。今天,这一张张报喜的短信都像一枚枚爱的果实,散发着醉人的芳香。

1.请给短文第5、6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 反义词

神思恍惚()()

心不在焉()()

3.请你联系短文内容思考并填空。

当大家等待着史密斯小姐一件件打开那些礼物时,泰迪可能在想:。

4.从泰迪所说的“您闻起来就像妈妈一样”的语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5.文章用泰迪写给史密斯小姐的若干封短信来表明泰迪的进步与成功。行文从第四封短信起省略了内容,请你发挥想象,试着补写第四封信。

亲爱的史密斯小姐:

6.仔细品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上文想一想,这里的“种子”指的是什么?试着将你的理解写下来。

7.在文章最后一句话中,作者把什么比做什么?从“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交流平台。

就要告别小学学习生活了,你一定有不少感想,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

3.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高三抽样测试卷语文 篇三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热中的大众心态

贾秀云

近年来,国学逐渐走热。国学热一方面表现为学者们对国学的热烈讨论。在国学的概念和价值、弘扬国学的利与弊、如何弘扬国学等诸多问题上,众多学者各抒己见,一时出现百家争鸣的景象。国学热另一方面的表现是大众对国学的热情不断增加。从电视里的国学节目广受欢迎到各类国学研修班纷纷走俏,都表明国学已经走出书斋,对大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国学热中的大众心态,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对中华智慧的渴求。国学的许多内容涉及修身养性的方法、为人处世的哲理、成就大业的路径等,反映了先哲们对人生的种种体悟,蕴含着超越时空的智慧。由于历史原因,我们曾经对国学持否定态度,普通大众对国学比较陌生。但随着学者们对国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国学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渴望得到国学中所蕴含的智慧的滋养。

对传统美德的期待。大众对国学充满热情,不只是因为国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还因为国学中蕴含着传统美德。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人精神世界空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领域的这些问题引起了大众对传统美德的关注和期待,希望用传统的仁爱、宽容、知礼、孝敬等美德来纠正当下道德领域的一些偏差。

对儒雅风度的向往。儒雅风度是中国传统社会对男子形象的重要审美要求。男子不仅要相貌堂堂、威仪赫赫,而且要学识渊博、能力出众,品德高尚、谦和温润。关于女子,“窈窕淑女”则是一个理想形象。这种审美要求对于当下的人们依然具有导向作用。比如,当今社会,企业家最不愿意听到的是“暴发户”这个称号,而对“儒商”这样的评价都会欣然接受。人们相信,懂一点国学可以培养自己的儒雅风度。这是大众对国学充满热情的重要原因。国学热中大众的这些心态,对于国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国学研究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唯有如此才能打开国学研究的新局面。无论是对中华智慧的渴求,还是对传统美德的期待、对儒雅风度的向往,其实都反映出当前大众的一种需求。国学能不能继续吸引大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学能否满足大众的需求。如果国学研究不关注现实问题,不满足社会需求,不能把国学与现实生活很好地联系起来,国学不可能长期热下去。另一方面,国学研究的成果应该更多走向大众。目前,国学热一个层面是在学术圈,一个层面是在普通大众。这两个层面有沟通、有联系,但显然还不够,国学研究的成果并没有很好地走向大众,致使国学热中出现一些乱象。国学研究的成果要走向大众,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从事国学研究的学者要愿意并善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大众。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不仅要给学术界看,还要给普通大众看,应该追求学术性和普及性的统一。当然,要把研究成果普及给大众,还有一个“善于”的问题。在这方面,除了学者的努力,还需要相关部门的推动,这也可以说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内容。

(选自2012年10月11日 《人民日报》)

1.下列对于国学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学热表现为学者们对国学的热烈讨论以及大众对国学的热情不断增加。B.懂一点国学就能培养儒雅的风度,是大众对国学充满热情的重要原因。C.国学热存在于学术圈与普通大众两个层面,两个层面有沟通、有联系。D.国学研究的学者把研究成果介绍给大众,可以避免国学热的一些乱象。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国学摆脱羁绊,对大众的吸引力增强,表现在电视里的国学节目广受欢迎以及各类国学研修班纷纷走俏。

B.国学中有关修身养性的方法、为人处世的哲理、成就大业的路径等方面的内容,蕴含着超越时空的智慧。

C道德失范的现象引起了大众对传统美德的关注和期待,大众希望借传统美德来纠正道德领域的一些偏差。

D.学者们追求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统一,将研究成果普及学术界与大众,除了学者努力,还需相关部门的推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多学者在在国学的概念和价值、弘扬国学的利与弊、如何弘扬国学等问题上保持自己看法,国学圈出现百家争鸣景象。

B.随着学者们对国学研究的深入,普通大众开始重新认识国学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在此之前,我们曾经对国学持否定态度。

C.大众对国学充满热情,不是因为国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而是因为国学中蕴含着传统美德,人们对对传统美德充满了期待。

D.国学的生命力在于满足大众的需求,继续吸引大众,如果国学研究不能把国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国学热有可能冷淡下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鄘字建侯,北海太守邕之从孙。鄘大历中举进士,又以书判高等授秘书正字。为李怀光所辟,累擢监察御史。及怀光反河中,鄘与母、妻陷焉,因绐.怀光以兄病卧洛且笃,母欲往视;怀光许可,诫妻子无偕行。鄘私遣之,怀光怒,欲加罪,谢曰:“鄘籍在军,不得为母驾,奈何不使妇往?”怀光止不问。后与高郢刺贼虚实及所以攻取者,白诸朝,德宗手诏褒答。后事泄,怀光严兵召郢与鄘诘责。鄘词气不挠.,三军为感动。怀光不杀,囚之。河中平,马燧就狱破械致礼,表佐其府,以言不用,辞归洛中。后召为礼部员外郎。徐州张建封卒,兵乱,囚监军。帝以鄘刚敢,拜宣慰使,持节直抵其军,大会士,谕以祸福,出监军狱中,脱桎梏,令复位,众不敢动。及还,称旨,迁吏部郎中。

元和五年,出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王师讨蔡方急,郓寇李师道谋挠沮之,鄘以兵二万分壁郓境,赀饷不仰有司。是时兵兴,天子忧财乏,命盐铁副使程异驰江淮,讽诸道输货助军。鄘素富实,即籍府库留一岁储,馀尽纳于朝。诸道以鄘为倡首,悉索以献,自此王师无匮乏之忧。

先是,吐突承璀①

为监军,贵宠甚,鄘以刚严素著,相礼惮,稍相厚。承璀归,数称荐之,召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鄘不喜由宦进,及出祖.,乐作而泣下,谓诸将曰:“吾老安外镇,1

宰相岂吾任乎?”至京师,不肯视事,引疾固辞,改户部尚书。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曰肃。鄘强直无私饰,与杨凭、穆质、许孟容、王仲舒友善,皆任气自任。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唐朝宦官,唐宪宗对他倍加宠信,先后加官进爵,成为当时宦官中颇有权势的人物。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绐.怀光以兄病卧洛且笃绐:欺骗 B.鄘词气不挠.,三军为感动挠:屈服 C.怀光许可,诫妻子无偕.行偕:共同 D.及出祖.,乐作泣下祖:祖先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鄘“强直无私”的一组是(3分)①鄘籍在军,不得为母驾②以言不用,辞归洛中 ③大会士,喻以祸福,出监军狱中,脱桎梏④籍府库留一岁储,馀尽纳于朝

⑤相礼惮,稍厚善⑥至京师,不肯视事,引疾固辞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鄘为人机智。李怀光反叛,李鄘与家人沦陷贼军中,他以兄长在洛阳患急病卧床不起为托词,让母亲和妻儿摆脱了李怀光的控制。

B.李鄘刚正果敢。徐州张建封去世,士兵变乱,囚禁了监军,李鄘召集将士,晓谕祸福,终使监军出狱,恢复职位,众人不敢乱动。

C.李鄘忠于朝廷。战争兴起时,天子派人劝说诸道输送财货援助军用,李鄘留存储备后,将其余都交纳给朝廷,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D.李鄘淡泊名利。他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宰相之职,到达京城,称病坚决辞让相位,改任户部尚书;后来他在太子少傅的任上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与高郢刺贼虚实及所以攻取者,白诸朝,德宗手诏褒答。(5分)

译文:(2)鄘以兵二万分壁郓境,赀饷不仰有司。(5分)

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蝶恋花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注]这首词是李清照只身赴莱州途经昌乐县时寄语姐妹之作。8.请结合词的内容,赏析“惜别伤离方寸乱”中的“乱”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简要分析上片中,词人是怎样抒情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2)夜深忽梦少年时。(白居易《琵琶行》)(3)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4)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6)受任于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共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鞋子的诉说

吴佳骏

凉鞋是父亲从集镇的地摊上买回来的,三元钱一双,若遇降价,五元钱可以买两双。那时,我已经在镇上的中学读书。每天一早,走十几里路去上学。下午放学后,又走十几里路回家。走的路多了,耗费掉的鞋子也就多。一个夏天,至少要磨烂三双凉鞋。

或许是因为便宜,这种塑料凉鞋在校园里非常流行。不独男生们穿,女生们也穿,只是女生们穿的凉鞋的款式和颜色不同罢了。甚至,连个别老师,也穿着这种凉鞋,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记得有一个物理老师,左脚的小趾上,多长出一个脚趾。而恰好他也喜欢穿塑料凉鞋,每当他一走进教室,学生们的目光就被他的“六指”所吸引,齐刷刷地盯住他的左脚看。老师知道学生们在底下议论他的脚趾,他不但不觉得尴尬,反而故意用左脚尖,在讲台上画出一个圆圈,然后,得意洋洋地提高分贝:“把书翻到××页,今天我们讲串联电路。”话毕,引得学生们一阵窃笑。

每个学生,都以拥有一双塑料凉鞋为荣。哪怕是上体育课,也舍不得脱下。若体育老师非让学生换鞋时,有人就说自己只有这一双鞋,而最终落得被老师赤脚罚跑步的下场。即便如此,被罚的同学一边跑,一边还用两手各提一只鞋子,左摇右晃的,向围观的人群展示、炫耀。那模样,好像不是受罚,而是得到了某种奖赏。

只要下课铃声一响,无论是操场上,还是走廊上,到处都是跑动的“塑料凉鞋”,随鞋子翻飞的灰尘四处升腾。若是做课间操,一排排的“凉鞋”站在操场上,步调一致,整齐划一。低头一看,像是穿的校鞋一般,特别带劲。做完操,上课铃响起,大小不同的“凉鞋”又急匆匆跑进教室。甫入座。一股难闻的汗臭味便从脚下升起,弥漫整间教室。老师用书扇扇鼻子,再朝下看看大家的脚。发现所有的脚趾都在蠕动,每根脚趾,都裹满灰尘,像一条条泥鳅的头,被凉鞋的鞋袢扣死。一次,一双凉鞋引发了一场震惊全校的案件。有人趁午休时跑去食堂,朝猪油罐子里撒了一泡尿。作案者除留下一双凉鞋印,任何线索也未留下,这给查案子的老师增加了难度。办案者先是摸

底调查,后又重点侦察,仍未获得有效证据。最后,还是校长亲自出马,专门拿出两节课,把全校学生赶到操场。又让老师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一口袋沙子,平铺在地上,辨识鞋印。学生们排着长队,从沙子上踩过,做游戏似的,把记录鞋印尺寸的老师忙得大汗淋漓。令人失望的是,记录结果显示,与作案者留下的鞋印吻合的鞋子,多达四百余双。不得已,校长和老师只好摇摇头,叹叹气,让这桩无头案成了一个谜。

我后来对凉鞋产生反感,缘于一位政治老师的教育。她说,塑料凉鞋是最普通不过的鞋子,比这种鞋子更高级的,是黄胶鞋,是皮鞋。她还说,如果大家今后想穿黄胶鞋,穿皮鞋,就要认真读书,等将来有出息了,才能如愿以偿。

无疑,老师的激励,刺激了我想拥有一双黄胶鞋的愿望。我把这个愿望告诉了父母,父母没有答应,但也没有拒绝。几天过后,父亲拍着我的肩膀说:“你不是想要双黄胶鞋吗?只要你能考上高中,我就给你买一双。”父亲的话,让我兴奋得一夜都没睡着觉。从此,我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在学校,除了看书,还是看书。就连下课那十分钟,也不舍得去玩,而是埋头复习功课。回到家后,还得挑灯夜战,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就躺在床上背书。我要用自己的实力,争得一双黄胶鞋。

中考时,考虑到当时的家庭状况,我没有报考高中,而填的志愿是中师。发榜的时候,我的成绩远远超过了中师录取分数线。老师们均对我填报的志愿表示遗憾,政治老师对我说:“你完全有实力穿皮鞋的。”我笑笑,未作答。

父亲没有食言,我去中师报到那天,他仍然送给我一双黄胶鞋。虽然,我读的不是他希望的高中。

我接过父亲送的鞋子,眼里差点掉下泪来。

(选自《鸭绿江》)

(1)下列对原文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讲述了一连串有关凉鞋的故事,虽然情节曲折却又简洁真实,吸引读者一睹为快。B.流行于校园,男女生都穿塑料凉鞋,这里包蕴着山区贫困学生们安贫乐学的心灵世界。C.“齐刷刷”一词,细腻地把学生全然忘情地关注物理老师的“六趾”的神情刻画出来。D.“所有的脚趾都在蠕动”这一细节,把学生们的那近乎天真无邪的不懂礼貌再现出来。E.文章用极度的比喻,用委婉暗示的手法将生活窘迫和人生前途的矛盾冲突揭示出来。(2)文章以“鞋子的诉说”为题,请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何评价“我”不安于再穿“凉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本与作者写作意图,深入探究“震惊全校的案件”。(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韩少功,退出也是出发

舒晋瑜

认识韩少功的人,都说他随和。

前不久,20多个农村朋友组团去海南旅游,顺便到韩少功家做客,带来了大包小袋的干笋干蘑、鲜鱼活鸡——连韩少功都猜不透他们是怎样带上飞机的。这些乡亲们在“韩爹”的家里闹腾了一晚,说笑了一晚,用韩家主妇的话来说:“今天真是太高兴了,就像家里来了一大帮亲戚过大年!”

这些乡村朋友,来自湖南省汨罗市的一个山村,是韩少功“挂职为农”时认识的。2000年,他既不要组织部的文件,也没有当地党政官员的例行欢迎,来村里买了地盖了房。当时他还是海南省文联主席,于是半年在海南公务,半年回村里参加劳动,不仅收获了粮食蔬菜,还收获了一批引人注目的文学新作。其中《赶马的老三》荣获首届萧红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山南水北》先后获鲁迅文学奖和2006年度杰出作家华语传媒大奖。

“韩爹”少功,和农民聊天,一起劳动,觉得是莫大的享受。“如果我不走出文人圈,不摆脱那种应酬加会议再加点小玩乐小贫嘴的生活,恐怕什么作品也写不出。”乡村,在韩少功的笔下得到原生态展现,包括单纯美好、贫穷与乡村式的狡黠,“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我的下乡,在我看来既是退出也是出发,既是逃避也是开放。”他的选择,似乎不仅仅是为了给文学创作重新找回活力,还应追究至早年的农村经历。韩少功16岁初中毕业到汨罗插队,当了6年农民,在考入大学前,他在汨罗待了整整10年。也许正是那几年“垫底”,才有了后来的“寻根”。

上世纪80年代,韩少功提出“寻根”,参与的作家大多有知青背景,都有一肚子翻肠倒胃和泥带水的农村记忆,这记忆需要一个喷发的载体,而“寻根”就是这样的载体。从此,无论是他早期的《月兰》,还是接下来的《西望茅草地》、《爸爸爸》等,诸多作品都伴随着争议;而90年代思潮冲突中,韩少功也成为争议漩涡中的人物之一。

这个时候,韩少功显出他不妥协的一面。“我从来主张有话直说,最反对拉帮结伙。”他举例说,90年代那一段,自己明确反对过拜金主义,反对过市场崇拜和资本崇拜,至今也不觉得有改变观点的必要。有人说韩少功“新左”,他不在乎,“我一直庆幸有多种声音,而且希望有更高质量的反对者,因为这是避免自己封闭和僵化的必要条件。”在韩少功看来,有争议是好事,让人兼听则明。“我优点不多,但至少有一条优点是能听意见,哪怕你九句话不靠谱,我也不会回嘴,但只要你有一句说在点子上,我就会心里一动,紧盯不放。”

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创作中的困难,除了技术层面的,还有经验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问题。有人说,中国人经历了很多曲折动荡,经验资源从来不缺。其实不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最大的瓶颈,还是对自己和对社会的无知。韩少功毫不否认自己在这方面也有危机感,“全球化、都市化、精英化一来,作家们大多从以前各地域的生活状态中被连根拔起,经验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大大减弱,这是一个重大危机;流行观念给大家洗脑,大家好像什么都知道了,什么都有共识了,对现实生活不再有‘陌生化’的能力,不再有问题意识,这是又一个重大危机。”

韩少功喜欢古人的两个说法。一是“外圆内方”,指待人随和,又秉持原则;二是“识圆行方”,指看事周全,又行事果决。当年别人都在体制内循规蹈矩时,他来到海南,创办的《海南纪实》发行过百万;1996年,他担任海南省作协主席,“谋粮草、举人才、立规矩”,15年来,韩少功一直想着这九个字,并最先在文学评奖中推行评委实名制,推行项目的立项审评和结项监管等等,受到大家的拥戴。今年2月,他辞掉省文联主席和党组书记,欢送他那天,海南文艺界的同事们动了感

情,不少人掉了眼泪。

其实他的想法很朴实:希望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几件自己该做以及能做的事,比如有一两本畅销书。再降低一些标准:做到每个作品都是自己确实有话要说,都言之有物,也就可以了。

(选自《 人民日报 》)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韩少功任海南省文联主席时没有经过组织部门批准就到农村去买地盖房子,是希望自己能够写出一批引人注目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充分显示了他扎根农村的强烈愿望。

B能够和农民一起劳动,一起聊天,在韩少功看来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这也是他能够写出作品的原因。

C.对于有人说韩少功“新左”,他显出自己不妥协的一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从来主张有话直说,最反对拉帮结伙。

D.韩少功对农村是情有独钟的,他当过农民,他认为自己的选择,似乎不仅仅是为了给文学创作重新找回活力,还应追究至早年的农村经历,也可以说是在“寻根”。

E.这篇文章巧借20多个农民到韩少功家做客的事情开头,通过对韩少功到农村插队、挂职等事件等的详细表述,让读者从中领悟到了作家只有扎根农村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的道理。(2)韩少功先生性格有何特点?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3)韩少功很多的作品都与农村有关联,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6分)

(4)有人说韩少功到农村去是为了创作,有人说他是消遣,用他自己的话说“既是退出也是出发,既是逃避也是开放”,你怎样看待他的说法呢?结合你对作品创作的了解谈谈自己的理由。(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疑会给一直备受冷遇的文学类专业注入一剂强心针,很多同学对北上广院校趋之若鹜....。B.自石原高调宣布购买钓鱼岛计划以来,日方各种势力蠢蠢欲动....,从设立账户、国会质询,直至政客赴钓鱼岛“钓鱼”。

C.29日下午,国学大师南怀瑾于太湖边苏州去世,享年95岁。消息传至家乡浙江温州,前往悼念的家乡人不绝如缕....。D.逍遥亭小区位于安徽黄山景区,风景秀丽,如今玉汝于成....,热烈欢迎各位购房者前来考察,选择自己中意的住宅。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汉南区与世界500强企业上海绿地控股集团就“汉南新城”项目建设签署合作协议,约定未来5年内将共同完成投资400亿元。

B.本次会议加强了对外交流合作,让与会专家们了解了洞庭湖湿地水环境现状,为洞庭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合作。

C.开展文学作品解读与召开教学观摩研讨会,旨在以为全国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平台,推进语文教育改革健康发展为目的。

D.湖南省张家界市旅游局副局长、正处级调研员郑亚平化身“稻草鸟叔”,几秒钟一段的舞蹈,让58岁的他一下子成了网络红人。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雨中偶尔小鸟啁啾,更是把听雨的感受推进诗意的境地,处在这样的雨景中,真是雨不醉人人自醉。

①随着伞的旋转,雨珠向四周飞溅,滴入水池中,游鱼也前来凑趣,吐着水泡时隐时现 ②在曲折回廊中,一步三景,漏窗之外,竹影婆娑

③凭栏小憩,听着抑扬顿挫的“沙沙”雨声,何止是春雨的细语呢喃,是歌声,是语声,还是掌声,又或者三者皆有之

④那长长短短、高高低低的雨声,更为清晰,更为亲切,这是何等的惬意和愉悦呀 ⑤青草池塘蛙声彼起,唱着温情脉脉的情歌。

⑥撑着伞漫步在“之”字形的石桥上,尽管雨帘挡住视线,但并不妨碍雨点敲击在耳畔 A.④①⑥⑤③②B.④⑥①②⑤③C.⑥①④③⑤②D.⑥④①⑤②③

16.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的这句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总字数不要超过15个字。(6分)

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中国早在明朝就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发现意味着先占,先占即取得领土主权,这就是国际法则的“先占”原则。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明朝已经将钓鱼岛纳入国家版图,一些使臣的笔记里还标明了中国渔民在钓鱼岛周围海域的航线。明以后的历代政府更是采取了开发、利用、管辖和保卫等措施,对钓鱼岛行使主权以有效统治。可以肯定,日本关于钓鱼岛主权的主张是站不住脚的。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青春是一首诗,应当多一些热烈的颂赞,少一些愁苦的悲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普通的大葱只能长一米多,而山东章丘县的大葱能长到近两米。原来从葱破土萌发的那一天开始,这里的农民就每天往大葱植株上培土,大葱长高一点,泥土就培高一点。只不过,每次培土的厚度只有几毫米,刚好让大葱露出头,又不至于因窒息而枯萎。大葱要想获取阳光和空气,就必须铆足劲儿往上拔个儿。直到植株上的土堆无法继续垒高,大葱方才停止了生长,而此时它们早就突破了自己生长的极限。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第三次周测答案 1.B(原文“懂一点国学可以培养自己的儒雅风度”,选项中说法过于绝对)2.D(扩大范围,“除了学者努力,还需相关部门的推动”是将研究成果普及大众,不包括普及学术界)

3.C(混淆关系,原文“不只是„„还”,表递进关系,而选项““不是„„而是”,表选择关系)4.D5.B6.D

7(1)后来他与高郢刺探贼军的虚实以及用来攻取的办法,把这些情况报告给朝廷,德宗亲笔下诏褒扬答复。(刺,所以,诸,句意2分)

(2)李鄘派兵二万分别驻扎在郓境,军费不依赖有关部门。(壁,仰,有司,句意2分)8.乱,即心绪纷乱。“乱”字这里真切传神地写出了离别之际千言万语一起涌上心头,却又无从说起的复杂心情,一片真情真态跃然纸上。

9.(1)词人抓住姊妹送别的典型细节“泪”湿“罗衣”,抒写真切的姐妹离别情。(答挥泪送别的场景描写也得分。)(2)融情入景,“潇潇微雨”的景物描写中,融入了姐妹间绵绵的深情。(3)“人道山长水又断”一语双头,既绘出令人黯然神伤的景色,又流露出对姐妹情意被离别无情隔断的痛苦。

10.10.(每空1分,共6分)(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夜深忽梦少年时,梦啼妆泪红阑干。(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1)选C得3分,选B得2分,选A得1分(A.虽然平淡无奇却又简洁真实,吸引读者一睹为快。D.“所有的脚趾都在蠕动”这一细节,恻隐地揭示了农村学校的运动环境差的实际情况。E.用委婉暗示的手法将生活窘迫和生命挣扎的矛盾冲突揭示出来)(2)其深刻含义为:“鞋子”不仅是那个年代的廉价凉鞋,也是那个年代的人们贫困、窘迫生活的真实写照和象征,“诉说”不仅是“我”对那段贫困生活的追忆。更是“我”对当年贫困生活的反思和批判。

(3)不愿再过贫困生活,立志刻苦学习来争取幸福美好生活的志向,而绝不仅仅是只争取让父亲能给自己买一双“黄胶鞋”,这从上文“我”对黄胶鞋羡慕不已等情节的描写也能得到印证。(4)①暴露出山区某些学子的粗鲁,暴露出山区学校教师乃至校长面对学生的挑战而无可奈何,②借以表达当时的某一学生对现实不满的一种宣泄叛逆,以及我对当时的生活的一种否定,③但更重要的是由那“四百余双”鞋印吻合的“鞋子”所暗示的含义:幼稚和叛逆。12.(1)选D项3分,选B项得2分,选A项得3分,(A项中“同时也充分显示了他扎根农村的强烈愿望”的说法欠妥;C项中的“我从来主张有话直说,最反对拉帮结伙”与前面的“对于有人说韩少功‘新左’”无关联;E项中的“通过对韩少功到农村插队、挂职等事件等的详细表述”从文中找不出依据,并且“让读者从中领悟到了作家只有扎根农村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的道理”的说法是拔高的)

(2)○

1为人随和。十多年前在农村认识的农民朋友到家中做客,闹腾了一晚,说笑了一晚。○2秉持原则。面对别人对自己的争议,他不妥协,提倡有话直说,反对拉帮结伙。○

3看事周全,又行事果决。当别人都在体制内循规蹈矩时,他到海南创办刊物,并且最先在文学评奖中推行评委实名制等。

(3)○

1韩少功认为绿遍天涯的大地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2他在农村生活很多年,对农村有一肚子翻肠倒胃和泥带水的记忆。(每点3分)

(4)观点一:我同意韩少功的观点。

理由:○1韩少功到农村去失去体验生活,这种做法符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说法。○2韩少功所说的“退出”和“逃避”实际上是指逃离应酬加会议再加点小玩乐小贫嘴的生活。“出发”

和“开放”是指为了给文学创作重新找回活力。

观点二:我不同意韩少功的说法。

理由:○

1韩少功是在为自己的做法开脱,按他的说法,他不去农村他让然可以写出关于农村的好作品,因为他曾长期生活在农村。○

2艺术创作的领域是广泛的,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城市也有很多的内容可写。

13.B(A项,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含贬义。C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可改为“络绎不绝”。D项,玉汝于成,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14.A(B成分残缺,在句末加“机遇”;C句式杂糅,删去“旨在”或“以„„目的”;D语序不当,“几秒钟一段”改为“一段几秒钟”)15.D(抓住关键词“撑着伞”“ 随着伞的旋转”“ 凭栏小憩”,依据时间顺序即可排列)16.国际法则(或:先占原则),相关资料(或:纳入版图),行使主权(或:有效统治)

17.青春是一幅画,应当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青春是一支歌,应当多一些高昂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18.立意指导:

(1)压力就是动力。一个人没有压力,就会懒散拖拉;一个人没有压力,就会不思进取;一个人没有压力,就会得过且过。一个人只有承受生活的重压,才会克难奋进,才会努力打拼。才会有所作为。

(2)竭尽全力,超越自我。一个人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竭尽全力,奋力拼搏;一个人要想获得巨大成功,就必须全力以赴,奋发向上。只有这样,才会充分发挥自我的潜能,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中,实现人生的飞跃。

4.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高三抽样测试卷语文 篇四

一、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俨(yǎn)然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bó)小小蓬船。

B、喊声,笑声,千万双脚的跺(duò)地声震天动地;喧嚣不时加剧,涌向大阶梯的人流不时折回来,乱作一团,搅成漩(xuàn)涡。

C、回归自然,首先要把自己回归成一个散淡的村野之人,居所当然也应毫无市侩(kuài)气息,彻底消融(rón溃┯谧匀唬如雨入湖。

D、一支蘸(zàn)了胭脂的画笔,任你在时光的镜中怎样涂抹,也描摹(mó)不出最初的滋味,曾经的风景再美,也只是曾经而已。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只白鹤高雅地踮起足尖,将长喙伸向太阳的方向,一次又一次,总是与其它的鹤擦肩而过,[甲]然后一个华丽转身,在笼中奔跑翻腾,掀起一阵忧郁的尘雾:这是白鹤的单人舞,高傲而又孤独。[乙]双人舞的风格则完全不同,那是热情奔放而又光焰四射的;双鹤颈项相绕,四足灵巧地此起彼落,每一个动作都是互相呼应的,就像人类的拉丁舞那样配合默契;它们不停地追逐嬉戏、扇动着翅膀换位拍打,像是在拥抱与抚慰对方;那般缠绵悱恻、难舍难分;鹤在舞蹈时,在天地间释放了它求偶的全部渴望与爱意,忘我忘情如痴如醉,令观者惊羡而自愧不如。当鹤们一同起舞时,犹如风起云涌电闪雷鸣,一场气势磅礴的优美的集体舞开始了,整个笼子似乎都在震撼。[丙]我听见了雄浑的交响乐,还有旷野春风的呼啸;然而,眼前白鹤的狂舞却旁若无人,依旧悄然无声地进行着。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雅B、缠绵悱恻C、犹如D、优美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三、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面对“微信拉票”,家长们要有笃定的文化信仰和强大的内心世界,不能随波逐流。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B、烟花的刺鼻味道是因为含有燃放后产生的氮氧化物、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体和烟尘颗粒等有害物造成的,这些气体和烟尘能瞬时提高PM2.5浓度。

C、近期出台的“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明确提出,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办法,加大经费动态支持力度,建立高校及学科建设的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

D、《中国诗词大会》用娱乐的方式使诗词歌赋变得平民化,推动了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扬,相信这个节目会使更多的人喜欢古典诗词、热爱古典文化。

四、语言应用

根据下面内容,概括快递小哥工作的三个特点。(不超过20字)

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8家全国网络型快递企业的职工人数达108.4万,快递行业的职工总数估计超过140万。快递小哥每天早上5点多就得起床,6点多就要进入工作状态,直到下午6点才可能忙完。遇上“双11”等网购高峰期,就要通宵工作。除春节外,几乎没有休息日。他们每天要派送100多件快递,打100多通电话。绝大多数的客户对快递小哥都态度很好,但也有个别客户,故意刁难小哥,一个快递件让他们白跑好多回。遇到此类情况,快递员一般都只能忍着,一方面不想惹事,一方面也出于经济考虑不想招来投诉。“客户一个投诉电话,就可能让我们几十个快递白跑了。”

某高中校园有只流浪猫,每到三餐饭点时,总是准时来到餐厅门口,很多同学会给它食物吃,并逗它玩。想象自己是那只猫,用第一人称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要求:

①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三种表达方式;

②不少于100字。

五、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支付焦虑打了谁的脸

“熟人可以篡改你的支付宝密码”,这一消息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刷爆朋友圈,声称只要识别近期购买物品或好友头像,就能找回登录密码,登录其他人的支付宝账号。随后,支付宝发表声明,称其风控系统并不会对所有用户提供识别方式找回密码,同时只有登录密码并不能支付;上海交大的密码与计算机安全实验室也表示对这一安全威胁的描述过于夸大。

看似并非重大的安全问题,依然让支付宝随后选择提高风控系统安全等级,目前只有在用户自己的手机上才能通过这种方式找回密码。无论支付宝还是微信,有关网络支付的“一场虚惊”已经不是第一次,公众的“闻漏洞色变”其实体现出了某种焦虑。

焦虑从何而来?从大的背景来看,网络支付与普通人的生活前所未有地紧密了起来,除了网络购物,还有线下支付、互联网理财、消费金融,多种场景的叠加,让网络支付已经成为普通人处理财产的一个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公众缺乏技术基础,对互联网平台的安全创新并不了解,对网络支付安全性的信心并未建立起来。与此相对应的,大多数人并不担忧银行存款的安全,这种安全感其实正建立在对运营平台“靠谱”的判断上。从这一点来看,网络支付平台还应继续加强用户教育,正视用户们的困惑,特别是在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时,比如此次的用识别方式找回密码,要在其产品页面或事前对安全性进行说明。

但这次把板子全打在公众身上也未免偏颇。用户的担忧主要来自于购物清单和好友关系,这两项数据太容易遭到泄露。事实上,用各种方式窃取用户隐私数据已成为网络黑色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拿购物清单来说,不管是电商平台、快递公司,还是手机和电脑所遭遇到的钓鱼网站和木马病毒,都有方法拿到这些数据。况且,包括机票改签、淘宝退货、冒充公检法等“指名道姓”的社工诈骗频频见诸报端,也让公众对基于隐私数据的安全服务方式难言信心。由此可见,对用户隐私数据保护的薄弱正是网络信息安全必须突破的“瓶颈”。从这一点来看,公众对互联网支付的信任感,依赖于整个互联网安全环境的改善和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进一步加强,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依然有赖于监管、产业和专业厂商等几方面形成合力。

不过,尽管面对这样的大环境,但在教育用户之外,互联网支付平台仍可有所作为,特别是可以借鉴传统银行信用卡的面密支付机制。比如,信用卡如遇盗刷,24小时内可申请追回,互联网支付平台能否实现这一功能?互联网带来的数据化让支付平台相比传统场景有了更多在技术上提升风控水平的空间,但这些创新与尝试是否能真正形成一个为用户所知的,涵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有效服务用户的安全机制和赔偿措施,目前并不明确。

说到底,互联网的安全与便利是一对矛盾,过于强调安全,将让产品的实用性难以保障。考虑到多种支付场景的复杂性,在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来保护用户,同时加强用户教育,将是解决这一矛盾、真正提升用户安全感的关键。

(选自《经济日报》20xx.1.13,有删改)

1.下列对公众产生“网络支付焦虑”根本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支付与公众生活联系紧密,已成为公众处理财产的一个重要渠道。

B、公众不太了解互联网平台的安全创新,对网络支付安全性缺乏信任感。

C、网络支付平台在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时,对用户做产品安全性教育不够。

D、整个互联网环境存在着信息不安全的问题,对用户隐私数据保护薄弱。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支付平台要消除网络支付的安全问题,需要不断提高风控系统安全等级。

B、公众对网络支付安全性缺乏足够的信心,原因是网络支付平台不够“靠谱”。

C、互联网支付平台可以借鉴传统银行信用卡的面密支付机制以提升风控的水平。

D、要公众提增对网络支付平台的信心,就需要创新制度以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3.结合本文内容,谈谈消除“网络支付焦虑”的主要方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上空的鸡鸣

墨村

任老贵身穿睡衣再一次走向了阳台,极度的兴奋已让他一夜未眠。夜的清凉抚摸着任老贵绷紧的神经,他支棱着一双耳朵,努力捕捉夜空里即将出现的蛛丝马迹。这个秘密,是他们之间的约定,他不能失约。他要在第一时间迎接那一刻的到来。

夜还黑,风还凉,任老贵手扶栏杆,打量着这个已生活了几十年,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女儿移民美国后,老伴也去世了,偌大的房间里只剩下他一个孤老头子,他愈发怀念儿时乡下的日子。

乡下老家有鸡鸣犬吠,有绿油油的庄稼、清冽的河水,他的父老乡亲们活在那片泥土上,死后,又葬在那片泥土下。可城市没有,城市只有浮躁的车流人流。城市迎合人的身体,生活舒适,却死无葬身之地,死了,烧了,灰飞烟灭,小小的骨灰盒,被随便摆放在一个清冷的地方,像货架上等待出售的货物一样。一想到这些,恐惧就像潮水一样席卷了任老贵,使他喘不上气来。任老贵辞退保姆,只身回到了老家。老家已没有什么亲人,只有一个当了村支书的远房侄孙接纳了任老贵。侄孙一家待他很好,任老贵却感到陌生,只住了一夜,就坚持要走。

整个村子,原始散漫的房屋踪迹皆无,清一色的两层红砖白顶小洋楼,一座座一排排整齐划一,像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一样。弯曲随意的村中土路,被宽阔的水泥路取而代之,笔直得像一把利剑,穿村而过,生生把村子劈成了两半。村子里,不见一只鸡,也不见一只鸭,还有大腹便便的猪,窜来窜去的狗。一打听,竟是全被赶到村外集体圈养了。怎么可以这样呢?没有了鸡鸣,还能是农村么?任老贵表示着自己的愤慨。侄孙笑了,现代化新农村的标准之一就是要人畜分居哩。

任老贵听不到他想听的鸡鸣犬吠。整个村子,白天,满耳朵只有人声;夜晚,只有电视声。任老贵的精神几近崩溃,他身心疲惫地回到了城市,把侄孙送给他的两只芦花大公鸡,虔心敬意地养在了阳台上。每天天不亮,那此起彼伏雄壮高亢的鸡鸣声把任老贵带到了人间天堂。

可任老贵怎么也想不到,鸡鸣声打扰了邻居们的清梦,鸡粪味熏歪了邻居们的嘴脸。邻居们怨声载道横眉冷对。更要命的是,那天他忘了关鸡笼门,解放了的两只芦花大公鸡,飞到了楼下的草坪里,又刨又叨,草坪上一片狼藉。得意忘形的两只芦花大公鸡,还轮番攻击了一位手里拿着零食的小孩,把孩子的奶奶吓得哇哇大叫。邻居们把任老贵和他的鸡告到了小区物业管理处。物业管理负责人警告任老贵,咱是全市模范小区,曾三令五申严禁养鸡养鸭!今天你要不把它们处理掉,后果自负!

任老贵嘴上答应着,趁夜深人静,却将两只芦花大公鸡转移到了楼顶。任老贵蹲在鸡笼前,鸡啊,听话啊,你们可不能再顽皮了,这儿安全,我每隔两天,会在半夜里给你们送来水和食物。放心吧,这里是12楼楼顶,平时没人上来,明天一早你们该怎么唱就怎么唱吧。

任老贵手扶窗栏,活动了几下酸困的双腿。突然,高空中传来了“喔喔喔”的鸡鸣声。随着一唱一和嘹亮的鸡鸣,整个城市醒来了。那蹦跳的音符,像极了乡下老家绿草尖儿上随风摇晃的露珠儿。任老贵闭上了双眼,激动地流下了两行热泪。

“哪里还有鸡叫?天哪,让领导发现了,咱这月的工资就全完了!哦,它在那儿,鸡叫声在楼顶上!快抓住它!”一个粗暴的声音高叫着。任老贵浑身一个激灵。他跌跌撞撞地冲入电梯,12楼到了,他气喘吁吁地顺着嵌入墙体的钢筋竖梯,爬上了楼顶。

任老贵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楼顶上冒出了一胖一瘦两个保安,胖保安正在疯狂地踩踏着已塌了架的鸡笼,一只芦花大公鸡已死于非命,鲜血把鸡笼都染红了。而瘦保安,像一条猎狗,拼命追逐着另一只嘎嘎惊叫疲于奔命的公鸡。

鸡毛纷飞。任老贵笨拙地阻挡着,他想救回自己的鸡。无路可逃的大公鸡飞上了楼顶半米多高的护栏。瘦保安临门一脚,大公鸡一声惨叫,头朝下脚朝上,像一支离弦之箭,向楼下飞去!

“我的.鸡呀!”任老贵大叫一声,飞身向前。救鸡心切的他来不及刹住奔跑的速度,在一胖一瘦两个保安的惊呼声中,整个身子便飞离了护栏。坠落的过程中,任老贵忽然感到一阵轻松,身子像一根鸡毛,在空中飘起来,飘起来了。飘飞的过程中任老贵又听到了雄壮高亢的鸡鸣声。任老贵幸福地笑了。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1.请赏析小说中两处画线的句子。

(1)夜的清凉抚摸着任老贵绷紧的神经,他支棱着一双耳朵,努力捕捉夜空里即将出现的蛛丝马迹。

(2)那蹦跳的音符,像极了乡下老家绿草尖儿上随风摇晃的露珠儿。任老贵闭上了双眼,激动地流下了两行热泪。

2.“鸡鸣”是这篇小说的线索。任老贵为了听到这一声久违的鸡鸣,其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

3.小说中有多处对比,分别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关于小说中任老贵最后的结局,有人认为揭示了社会的弊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六、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读渊明传

(明)袁宗道

口于味,四肢于安逸,性也。然山泽静者,不厌脱粟;而啖肥甘者,必冒寒出入,冲暑拜起之劳人也。何口体二性相妨如此乎?人固好逸,亦复恶饥,未有厚于四肢而薄于口者。渊明夷犹柳下,高卧窗前,身则逸矣;瓶无储粟,三旬九食,其如口何哉?今考其终始,一为州祭酒,再参建威军,三令彭泽,与世人奔走禄仕,以餍馋吻者等耳。观其自荐之辞曰:“聊欲弦歌①,为三径②资。”及得公田,亟命种秫,以求一醉。由此观之,渊明岂以藜藿为清,恶肉食而逃之哉?疏粗之骨,不堪拜起;慵惰之性,不惯簿书。虽欲不归而贫,贫而饿,不可得也。子瞻a括③《归去来辞》为《哨遍》,首句云:“为口折腰,因酒弃官,口体交相累。”可谓亲切矣。譬如好色之人,不幸禀受清羸,一纵辄死,欲无独眠,亦不可得。盖命之急于色也。

渊明解印而归,尚可执杖耘丘,持钵乞食,不至有性命之忧。而长为县令,则韩退之所谓“抑而行之,必发狂疾”,未有不丧身失命者也。然则渊明者但可谓之审缓急,识重轻,见事透彻,去就瞥脱④者耳。若萧统、魏鹤山诸公所称,殊为过当。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彻去就瞥脱何也?见事是识,去就瞥脱是才,其隐识隐才如此,其得时而驾,识与才可推也。若如萧、魏诸公所云,不过恶嚣就静,厌华乐淡之士耳。世亦有禀性孤洁如此者,然非君子所重,何足以拟渊明哉!

【注】

①弦歌,指出任县令。

②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③a括,就原有的文章剪裁改写。

④瞥脱,爽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冲暑拜起之劳人也。冲:顶着。

B、以餍馋吻者等耳。等:等同。

C、慵惰之性,不惯簿书?簿书:簿册文书。

D、识与才可推也?推:称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山泽静者,不厌脱粟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B、高卧窗前,身则逸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殊为过当若属皆且为所虏

D、亟命种秫,以求一醉。宁许以负秦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口腹享受,四体安逸是人之常情,作者认为这两者常常互相干扰妨碍,很难两全。

B、陶渊明能写出“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诗句,正是因为他有作者所十分推崇的才识。

C、在人们心目中陶渊明的形象历来是很飘逸的,作者觉得这是过誉,于是重加评说。

D、该文是一篇否定历史定论、自出心裁的杂说类文章,多引古人论述佐证自己观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固好逸,亦复恶饥,未有厚于四肢而薄于口者。

(2)世亦有禀性孤洁如此者,然非君子所重,何足以拟渊明哉!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彻去就瞥脱何也?

七、诗歌鉴赏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落叶

(宋)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③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注】

①重半没:写山中落叶堆积,万木凋零的情状。

②题红:《云溪友议》载,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于应试之岁,偶而在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题一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卢渥得一遣放的宫女,正是题诗之人。

③jiāng:蝉。

1.“萧萧渐积”一句化用了杜甫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2.下阕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析。

八、文言文阅读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一专,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晏婴论和与同》)

【注】①献:进言指出。

②干:违背。

③据:指大夫梁丘据。

1.上面两段文字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__思想。

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和”与“同”的差异。

九、句子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2)_____,不能十步;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故国神游,_____,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5)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十、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木桶原理: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弥补自己的短处。

斜木桶原理:把木桶放置在一个斜面上的时候,木桶盛水的多少,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扬长避短,而不是一味地补“短板”。

读了上面文字,你对“短板”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述。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5.2016届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篇五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各句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战士们毫不畏惧,怀着 ▲ 的决心,英勇地冲向敌人。

②她的目光从我身旁扫过,一直移到窗子,▲ 着窗外,好像在想着什么。③在这次游泳比赛中,不少少年选手 ▲,获得了好成绩。A.破釜沉舟 窥视 脱颖而出 B.孤注一掷 凝视 崭露头角 C.破釜沉舟 凝视 崭露头角 D.孤注一掷 窥视 脱颖而出 2.下列各句中修辞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B.秋雨跳着欢快的舞蹈,一下就是几天,什么活也干不了,真是闷死人了。

C.我和村里的伙伴们跳入清澈的水中,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水流像父亲有力的大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

D.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来自中俄两军以及我国地方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紧紧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战场”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推出一批重要研究成果。B.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接到天津爆炸事件中车辆进口商报案,并组织专业人员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前往现场评估损失、统计排查。

C.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

D.该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抓住国内微型车、农用车生产制造起步不久、市场销售日趋走俏,很快就占领了大半个市场。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总觉得,我们有些作家太虚伪了,▲ 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意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①这是我们的作家最失败的地方

②他们有一种“扬善”的美德,但也有一种“隐恶”的劣性 ③俄罗斯为什么可以产生那么多一流的大作家 ④缺少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

⑤不敢叩问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人看

A.④②⑤①③ B.⑤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⑤ D.②⑤①④③ 5.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3分)

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B.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C.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林运使墓志铭 杨万里

公讳孝泽,字世传,莆田人也。少好词章,卓然自立,一时流辈罔不推表。宣和六年,登进士第。

建炎初,调南剑州顺昌县尉。会有告某贼欲犯城邑,公不谋同僚,不檄旁援,独计以为可先未发禽也,提兵宵征,黎明至其所,贼方槌牛酾酒,聚神祠中,乃突掩之,无一人免者。未几,丁太夫人忧,当论功,而郡僚有沮格者,通判吴建曰:“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是不可不赏!”乃以闻。服除,授左承事郎,监建阳县麻沙镇税。秩满,调泉州晋江县丞。.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

知漳州,公年弥高矣,听决益精明。北边有衅,敛兵于漳以戍焉。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增餐钱,而州不时给。其徒族立庭下不去,有猘色,公不为动,徐曰:若辈欲反,必先杀我。餐钱极无几尔,独不可强取。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而令月庚之,众服其暇。

①岁大疫,为糜粥药饵,赒路界。死不能掩埋者,官为棺敛。部使者上最,进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力辞不就。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训词曰:循良之吏吾所重,止足之人吾所敬,重秘之直吾所惜。朝廷方行综核之政,切齿污吏。有言于丞相者曰:林公虽老,持节乡部,肃清一路,独不可耶?丞相然之,白上,除公本路转运副使。命下,八郡耸然曰:此真监司也。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章再上,朝廷知不可强致,复俾祠禄,是岁乾道六年也。明年正月十八日疾终,得年八十有三。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南康、临漳岁倚山泽之入以佐公币,公尽捐以俾民。遇过使客,燕享俭而敬,宾亦欣然满意。公自律清苦,一夕视事,竟有持烛送公至闑内者,公曰:此官烛也,亟命持去。.注释:①猘zhì,狂犬,猛犬。②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③闑,niè古代竖在大门中央的短木。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以闻 闻:让„„知道,报告 .B.故事戍者既行 故事:旧例,惯例 ..C.有旨趣公入奏 趣:趋向,奔赴 .D.竟有持烛送公至闑内者 竟:事毕,结束 .7.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 .B.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 .C.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D.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8.林运使为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简要概括。(3分)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3分)(2)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3分)

(3)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1)诗题为“初冬夜饮”,结合全诗,请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的。(3分)

(2)前人评杜牧诗常有“抑扬顿挫之节”,此诗短短四句,有波澜起伏,请简要分析。(4分)

(3)请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2)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3)▲,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5)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6)▲,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7)见贤思齐焉,▲。(《论语》)

(8)▲,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月 夜 韩少功

①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②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 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

④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荫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⑤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候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古隆冬地一口完全吞下。我是躺在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

⑥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⑦山谷里一声长啸,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选自韩少功散文集《山南水北》)

12.文章②③两段通过对比,凸显了城里月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3.请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叮叮当当”“哗啦哗啦”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4分)14.“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一句单独成段,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写的好处。(6分)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①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人们最亲切最喜爱的对象。其实,苏轼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它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着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的人物,原因在哪里呢? ②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还是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更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然而做和尚也仍要穿衣吃饭,仍有苦恼,也仍然逃不出社会。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如果可以说,《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这里的情况刚好相反,尽管没多谈,却更觉沉重,正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然而就在强颜欢笑中,不更透出那无可如何、黄昏日暮的沉重伤感吗?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社会、人生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③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④但是,苏轼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摆脱的出世的意念。无怪乎具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绝 不喜欢苏东坡。王船山也是如此。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轼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6.“苏轼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17.请简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论述思路。(6分)

18.请结合文章,阐释“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的内涵。(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家是个美好的地方,有时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对我们来说,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

淮海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C(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含褒义。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含贬义。窥视:窥探。窥,暗中察看。凝视:聚精会神地看。崭露头角:指刚刚显露优异的才能。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2.D(A比喻不当。“脉搏”可以跳动不能流动,“小河”可以流动不能跳动,两者没有相似点,构不成比喻。B拟人不当,与人物心情不协调。C比喻不合语境,应改称“水流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

3.A(B语序不当,应改为“统计排查、评估损失”;C偷换主语,中途易辙;D“抓住”缺宾语,可在“走俏”后加“的机遇”)4.A 5.B(对亡妻的悼念。ACD是亡国之恨,故国之思。)6.C(趣,通“促”,催促)

7.C(宾语前置的标志,其他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

8.廉洁自律,公正严明,果敢善断,体恤百姓(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得满分。)

9.(1)假使让贼人发动袭击,州郡尚且可能不能保全,何况小小的城邑呢?(每句1分。“使”“张”都译对得1分;“保”1分;“且„„况”1分)

(2)有多年都不能决断的案件,全都把它们交付给林运使,没有不迅速决断的。(每句1分。定语后置句1分;“属”1分;“靡”1分)

(3)(前面)广南的任命已经辞掉了,反而接受现在的任命,推辞远处的任职而愿意近处就职,这不是做臣子应有的节义。(每句1分。“辞”1分;“顾”1分;“乐”1分;最后一句意思对即可。)

10.(1)第一句用典,“偶求欢”的“欢”指代酒;第二句“侵霜”与“初冬”暗合,“烛盘”点出了冬夜秉烛独饮;第三句“一堆雪”写窗外飞雪,又点出了冬天的天气。(每点1分)

(2)第一句用典,写出了独饮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第二句实写夜饮,进一步烘托孤独凄婉之情;第三句跳开一笔,从叙事转向写景、从室内转向室外,境界大开,情绪得到进一步宣泄;结尾用问句,既与前面叙述相呼应,也从现实进入想象,思维跳荡起伏。(也可以从情感的起伏变化、叙事与描写的转换、写作空间的转移以及虚实变化等角度回答,答出一点给1分。学生答题时角度如有交叉可酌情给分。)(3)仕途失意的悲愤;客居他乡的凄清孤寂;漂泊无依的愁苦;疾病缠身的痛苦;(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

11.(1)虽九死其犹未悔(2)直挂云帆济沧海(3)别有幽愁暗恨生(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赢得生前身后名(6)月出于东山之上(7)见不贤而内自省也(8)业精于勤荒于嬉

12.城里的月光暗淡、短暂、呆板(没有神采)、稀少。(可结合“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分析)(每点1分)

13.①都将视觉上的月光写成听觉上的,化静为动,使用叠词、拟声词(答到其中一点即可);(1分)②“叮叮当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轻盈灵动,诗意盎然;(1分)③“哗啦哗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的情态;(1分)④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身心俱醉、无比惬意之情。(1分)(手法共1分,特点2分,情感1分。)

14.内容:①凸显月光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要标志。(2分)②写出作者对于乡村月光的喜爱和自豪。(2分)

结构:③统领全文,引出城市和乡村的月光的对比。(2分)

15.①“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侧面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②“山谷里一声长啸”,衬托出乡村月夜的宁静。③再次点题,将读者带进宁静而美好的月夜,暗指“人应怀着虔诚的心与大自然亲近”这一主旨。④景语作结,富有诗意而又耐人寻味。(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任意三点得满分)

16.①苏轼最早在诗文中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感和厌倦感。②苏轼在美学上追求一种质朴平淡的美,他发现陶渊明的美与真谛,并将之抬高到极高的境地,使陶诗自此以后备受关注,广为流传。③苏轼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情趣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浪漫主义思潮具有重要的先驱作用。(每点2分)

17.①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更深刻的人生空漠之感;②接着进一步阐述苏东坡的人生空漠之感比任何前人都要更深刻、更沉重的原因;③最后得出结论: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将人生空漠之感充分透露出来。(每点2分)

18.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 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②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③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契合了苏轼所追求的质朴平淡的审美趣味和退避社会的人生理想。(每点2分)19.作文审题:

(1)家是个美好的地方,因为家是爱的港湾,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但有时家的安逸也会让我们贪恋、止步不前,少了在路上的挑战、惊喜、希望以及带给我们的成长,“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着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2)有时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路是远方,是寻找,是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我们风雨兼程、永不退缩;怀着梦,跨越苍茫,哪怕会受伤,但是一路上也会有风景、有惊喜、有梦想、有美好的故事,在路上我们将收获阅历、智慧和经验;内心的勇气和对未知的渴望才是一路上真正动人的地方。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需要一路上的精彩。

有时候,命运无情地把人抛到路上,所以人类行走在路上,只能“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行走,路上都会悲喜交杂、苦乐参半。

(3)人生时刻在路上,睁大眼睛看世界、追逐梦想„„但是我们的心里要永远珍藏着那个充满爱和温情、能给我们带来内心安定、能让我们不致迷失方向的家。人若无远方若不在路上,人生难免陷于枯滞、怠惰;若只有远方只有路,人生难免若无根之浮萍,漂泊无依。

对我们来说,人生既是道路又是家,把人生当作家,让心灵得到休息;知道人生是道路,让心灵有超越的追求。

立意上可侧重于“家”的美好来写,也可侧重于“道路”的美好来写,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人生既是道路,又是家”。作文中应重在释内涵、明意义、析原因,观点鲜明,辩证思考。

附:参考译文

林公名孝泽,字世传,是莆田人。年轻时喜欢词章,卓越不凡,一时间同辈人没有不推崇举荐的。宣和六年,考中进士。

建炎初,调任南剑州顺昌县尉。恰巧有人报告某贼想要侵犯城邑,林公不跟同僚商讨,不发檄文请求援助,独自谋划认为可以(在贼人)为发动袭击之前就先擒住敌人,他带领士兵趁夜出发,黎明到达贼人所在的地方,贼人正杀牛斟酒,聚集在神祠中,于是林公等人突然袭击他们,没有一人幸免。没过多久,遭遇他母亲的丧事,应当论定功劳,却有个郡僚阻止此事,通判吴建说:“假使让贼人发动袭击,州郡尚且可能不能保全,何况小小的城邑呢?这不能不奖赏!”于是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服丧期满,林公被授予左承事郎,监管建阳县麻沙镇税务。任期届满,调任泉州晋江县丞。太守器重他处事周详完备,有多年都不能决断的案件,全都把它们交付给林运使,没有不迅速决断的。人们心里很佩服他。

担任漳州知州,林公年龄越大,决断越精明。北边有战事,林公在漳州征兵来守边。前太守税收匮乏,按照旧例戍边的人出发后,家里人可以补贴些餐钱,但州郡却不能按时给予。那些守边的人聚集在庭下不肯离开,有狂怒神色,林公不为所动,缓缓地说:你们想要造反,就先杀了我。餐钱肯定寥寥无几,唯独不能以强硬方式取得。林公大声呵斥他们回到军营,将其中一、二个闹事最凶的人按军法处置,令他们按月赔偿,众人都很佩服他从容(处置突发事件)。

有一年发生大的疫情,林公准备了稀粥、药物,在各地区救济百姓。已经死亡不能掩埋的,官府提供棺材收殓。督察人员上报考核林运使为最优,提拔林公为提点广南东路刑狱,林公竭力推辞不上任。天子重视他,改任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训词说:守法循理的官吏是我所看重的,知道满足的人是我所尊敬的,秘阁重臣的正直是我所爱惜的。朝廷正推行综合考核管理的政策,对贪官污吏切齿痛恨。有人对丞相说:林公虽然年纪大了,在乡部为官,扫除障碍,难道不可以么?丞相认为他说得很对,向皇帝报告,让林公担任本路转运副使。诏令下达,八郡惊恐说:这是真正的监司啊。林公就以乡里避嫌请求退避,有圣旨催促林公入朝向朝廷禀告,林公对了解内情的人说:(前面)广南的任命已经辞掉了,反而接受现在的任命,推辞远处的任职而愿意近处就职,这不是做臣子应有的节义。奏章两次呈上,朝廷知道不能用强力使他上任,又使他担任祠禄,这一年是乾道六年。第二年正月十八日生病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上一篇:多变的理想作文300字下一篇:描写亲情的唯美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