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读后感作文

2024-07-17

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读后感作文(10篇)

1.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读后感作文 篇一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世界的未来,孩子的教育问题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希望。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是每个父母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观看了于丹的学生人格教育视频后,本人感触很深,现将我的一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从兴趣出发,让孩子快乐地学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社会上有各种怪现象,那就是小小年纪,大多数孩子都要参加很多辅导课、兴趣班,家长之间相互攀比,看谁报得班多,孩子大部分的双休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很多家长不去考虑孩子学习效果如何,好象是学的内容越多,孩子离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去学,有没有兴趣去学,结果造成浪费金钱,浪费经历,更浪费孩子天真的快乐时光。父母应该从孩子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引导,然后再给他们的兴趣去点温加油,让他们燃烧起来,这样才会获取更加的效果。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

二、.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面对挫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要经常鼓励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困难,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地给他打气,此时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孩子,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再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当孩子说出自已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时,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给孩子足够的信心和自信,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由于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生活条件具有相对优越性。作为家长要多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多做各种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永恒的课题。让我们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为了下一代的科学教育共同努力吧。

2.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读后感作文 篇二

《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1篇

今天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于丹老师演讲风格语气平和、神闲气定,常常用小故事比喻一个道理,一下子吸引住了我。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四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三是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四是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自信。其中第一个主题是我最有感触。

在讲第一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首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颗粗壮的大树和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每天小男孩都来找大树玩,摘几个果子吃、摘几片树叶玩,大树都不生气,每天都盼着小男孩来和它玩,大树一天一天的盼着,但是有一天小男孩不再来找大树了,又过了很久他已经是个初中的孩子了,小男孩很苦恼的叹着气,大树说:“孩子啊,你怎么了?”小男孩说:“别人都有钱买新玩具我都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的果子都摘了去卖钱吧。”于是小男孩每年秋天都来收果子。后来,小男孩于是好久都不来看它,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大树底下叹气,大树问:“你又怎么了?”“别人都有钱盖新房子、娶新娘,我却没有。”“那你把我大的树枝都看下来卖钱吧。”小男孩就照做了。小男孩又是好久不来看大树,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树下叹气,“你学业也成了,房子也盖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呀?”大树问,“别人都去海外了,我却在家里待着。”大树说:“你把我的树干砍了做船吧!它能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于是,小男孩就把树干砍了坐船了。有一天小男孩回来了,他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大树问:“我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一个大树桩,你肯定我不愿理我了,哎。”“不,我回来,是因为想和你一起晒太阳,这是我的心愿,一生的心愿。”

父母无私地给予我们这么多,我们应该懂得珍惜和回报。目前我能回报父母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学习,不让父母操心。于丹老师还讲了周总理每次回家都给老父亲喂饭,然后才自己吃,父亲去世后好长时间都爷爷流泪。台湾一个大老板都习惯跪着给父母喂饭。

名人尚且如此,作为普通人我们也要孝敬父母,让她们觉得幸福!

《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2篇

周六的上午,迎着光辉,接受了太阳的洗礼,我收看了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

这个讲座加强了我的素质教育,培养了我的社会价值观与人生观。首先讲的是培养人的孝心,最让我感动的是田世国,一个捐肾救母的儿子,是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说:“母亲给了我生命,捐肾救母是我应该做的。”这就是一种责任!而我们孩子就应该背起这种责任,尽孝道。儒家创始人孔子讲究一个“仁”字,于丹老师讲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际关系的扭动,需要靠行动上的态度来获取。人的成长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学业、阅历、人格。其中阅历与人格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得到。要有信心,有恒心与毅力,将来才会走向社会的最高峰。只要自强不息,成功就属于你。社会就好比是一锅沸腾、滚烫的水,它不会因为可怜你,就会降低它自己的温度。所以,我们应像那把干茶叶一样,寻找自己的方式,成全社会。教育只是人生的起点,而我们的终点,应是我们自己寻求的方式来升华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看了这个讲座,我树立起了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让我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懂得感恩。知道了抵抗挫折、自立、自强、自信的重要意义,使我受益匪浅。

《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3篇

今天,我在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观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个主题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的树枝砍了做房子。”又过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干砍了做独木舟。”中年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问他:“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也不会理我了!”这个人说:“不,我会一直陪你晒太阳。”

这正是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们的一生中无私而又不求回报的养育着我们。孝为德之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

要想成就别样的人生,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

看完讲座,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4篇

今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质,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完美的自己的人生!

节目中主要讲了四个方面: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和自信?

四、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于丹教授的讲话极富感染力,所说的话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她精练的语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使人叹为观止。

于丹教授的字字句句引起了我无限的思考:孝,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揉搓父母疲惫的心;是一把亲切的唠叨,分担父母的痛楚;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释父母的情怀。让我们做一个会孝的人吧!

更多热门文章:

爱心,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让我们做一个会爱的人吧!自尊、自立、自强、抗挫是完美人生的四大必备,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荆棘时,扬起自尊、自立、自强、抗挫的风帆,更加从容得徜徉也人生的海洋里!

感恩,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总能引起人们的遐想,今天我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们做一个感恩的人吧!

《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5篇

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讲座结束后,我感受颇深。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一个故事——大树与调皮的小男孩。大树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让小男孩完成自己一生的梦想——没了果实,没了树枝,没了树干,只剩下一个老树根。而小男孩呢?小的时候,摘大树的果实和叶子,在大树上乱刻乱划;为了上学和买玩具,他摘下了大树的全部果实;为了娶妻子盖房,他砍下了大树全部的树枝;为了周游世界,他砍下了大树粗壮的枝干;到了年老,他在老树旁一直陪伴着老树。

可能我们都会觉得小男孩残忍,但这不正是我们吗?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喜欢跟父母一起玩;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就离开父母;只有当我们有需要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才回到他们身边;可无论怎样,父母都一直在那里,尽一且所能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只为我们快乐、幸福;可当我们年纪大了,想再回到父母身边,他们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根,那叶子、果实、庞大的树枝,早都不见了。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的就是孝,可见“孝”在整个社会道德中的分量。那么,何为孝?孝最基本的就是关心父母,理解父母。父母对我们没什么要求,只是希望我们快乐平安的成长。我们如果连这都做不到,成天抱怨生活,自怨自艾,那还如何谈得上“孝”?孝,其实很简单。有事一杯水,一个问候就能让父母很欣慰,并不是多豪华明亮的房子和一桌奢侈的饭菜可比的。

在演讲中,于丹老师也提到了“仁”.“仁”已经作为了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能否顺利的必要条件。而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培养我们的爱心。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要学会感恩学会报答,感恩是没有界限的!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吧,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和谐、更友善!

《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6篇

今天,我准时的坐在沙发上收看于丹老师的讲座。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挡挫折的能力。她在第一个主题上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孩子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握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到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长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了盖房子。”又过了几年,青年变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作为中年人我也应该到别处去看看。”大树说:“你可以把握的树干砍了做成独木舟。”中年人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人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说:“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更不会理我了吧。”他说:“不,现在我只想陪你一起晒太阳。”树桩开心极了。

这个人的一生都在像大树索取,而大树所要的回报仅仅是他的陪伴。大树就像我们的父母,都是无私的,为了儿女,给予他们所有的一切。百善孝为先,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于承担爱与责任。看完讲座,我懂了要想成才先成人的道理。

《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7篇

周六的上午,我收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老师讲的《感恩教育》,这个讲座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1、孝心。孝心是一个人的重要品格,如果没有孝心不管这个人多么优秀,他一定会被社会淘汰。在2004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的田世国,因为他的怒亲得了很严重的病,必须做植肾手术,田世国偷偷的把他的肾捐给了母亲。还有赖乐进,他的父母都是盲人,他上学从不旷课,放学回家后他就跪着喂父母吃饭。正是于丹老师所说责任是一种外在的要求,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愿望。

2、感恩的信。在这个方面于丹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孩子在小时候总是在一棵大树底下玩,大树也很高兴,可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需要的越来越多,大树也不断满足孩子的要求,当孩子已经老了,大树已经变成了没有用的老树根,这件事告诉我们人要有感恩的信。

3、自强、自信。自强、自信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比如说登山,也许在登山的途中你会受伤,但如果你要坚持下来,到达山顶的时候,你会真正的感受到“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含义。我们要记住这世上知识很重要,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经验,比经验更重要的是悟性。

《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8篇

今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质,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完美的自己的人生!

节目中主要讲了四个方面: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和自信?

令我最深刻的是第一讲:

“正为本,孝为先”,于丹老师通过《大树和孩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孝?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父母就像那棵大树一样用全身心的爱,用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给予孩子,但是故事中的孩子最后悟出了感恩。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让孩子在生活中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身边每一个帮助和关心他的人!只要每个人都报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将变得更和谐,更友善。

最后,我想以于丹老师的深情寄语来表达我的心声: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陪伴,是一种理念和鼓励,而最终的成全是每个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灵。在人群中学会爱,在山水中发现永恒,在社会的规则中去勇于承担,在这一切之中,去建立人格。这样的一个孩子,站在一个起点上,我们才有理由去祝福他们所有的未来。

《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9篇

今天,我们和孩子一起认认真真的观看了于丹老师的关于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于丹老师精炼的语言,精辟的见解,生动的事例,就像清泉荡涤着孩子纯真的心灵,更让我们成年人接受了一次感恩教育的洗礼。

于丹教授从几个方面做了重点阐述: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三、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和自信?

四、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于丹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令我如醍醐灌顶,句句箴言更触动着我的心底。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父母的孝敬之心,是对长辈的孝顺之意,是给予父母温暖体贴的话语和关怀。爱心,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人生道路上的忠言逆耳,是快乐时的相互分享。自尊、自强、自信和抗挫折能力是我们迎接人生挑战的必备的能力,是迎击困难的强大武器,更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只有经得起风雨的洗礼,经得住艰难困苦的磨砺,我们的人格才能坚毅,人生才更完满,人性更伟大!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只有常怀感恩之心,你才会体味生活的幸福和乐趣,学会感恩也就学会了包容,就会拥有一颗平常心,就会感知到世界的美好,就会明白的生活的真谛。只有懂得感恩,才会在感恩的同时获得别人的帮助,让自己度过一个个难关,为自己的事业搭建爱的阶梯!

让我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将感恩之心传递,相信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的和谐、和善、美好!

《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10篇

星期六上午7点15分,我和爸爸、妈妈早早的就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收看河北少儿频道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节目。

于丹教授一开讲,我们就被她富有哲理的语言吸引了。讲座一共分为三部分: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三如何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和自信,培养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

给我印象最深的事第一讲,她用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给我们讲解了父母给予孩子无私的爱就像大树给予那个孩子的爱一样无私而深沉,其实每一位家长给予孩子的爱只有付出不求回报,而父母对我们的教育,也都是尽心尽力的,不惜任何代价的,可是我们是怎么对待父母的呢?看完以后我陷入沉思:父母每天早上比我起得还要早很多,为的是给我准备一顿可口的早餐。爸爸妈妈上班也很辛苦,可是一到家就像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忙着做饭收拾,检查我的功课,给我洗衣服,安顿好我睡觉,才开始忙着备课看作业,有时候还要忙到半夜......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妈妈一定是最不爱吃的从来不肯往嘴里放一口。想到这我的眼睛模糊了,爸爸妈妈为我做了那么多,我为他们做过什么呢?很少为爸爸端上一杯热茶,很少帮妈妈做一点家务,很少为姥姥捶捶背~我做的太少了。

3.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三

看到爸爸那两鬂的白发,心中的愧疚油然而生,我从前做的事太伤父母的心了,理解之后精神得以重生。

孝,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其实,不管是本分、传统美德、还是义务都无所谓。难道没有这些规定,我们就不爱自己的父母了吗?不要把这当成一项工作,这是爱的行动,是本能的付出。现在,我们还小,在物质上不能给太多父母的需求,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用其它方式来孝敬父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同时自己也不要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当然,如果我们长大了,年老的父母也只是希望痑陪伴着他们,像儿时一样,簇拥在父母的膝下,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虽然我们正值青春期,但是我们绝对不能以所谓的“逆反心理”为借口,去伤父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因为父母为我们牺牲了青春,给了我们生命和太多的爱!

人生就是一本书,时间的手匆匆将它翻过,并不理会谁读懂了,谁还在糊涂。如要使做事有效率,最好是“想到就做”。养成“想到就做”的习惯之后,你会发现你随时都有新的成绩:问题随手解决,事务即刻办妥。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坚定自己必胜的信念。面对困难,要学会冷静,沉着思考,要以宁静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全局。然后,一步接一步,有系统地剖析它的形成原因,不利和有利两方面的影响。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我想这也是我在今后成长过程中应该做切实努力的方向。

朝阳,向天穹的额顶升起;

光明,将大地的阴郁驱尽;

生命,在光辉中诞生、延续;

4.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四

今日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完美了的自我的品质,提升了自我的修养,完美的自我的人生!

节目中主要讲了四个方面: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和自信四、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本事于丹教授的讲话极富感染力,所说的话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她精练的语言和高度的概括本事,使人叹为观止。

于丹教授的字字句句引起了我无限的思考:孝,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揉搓父母疲惫的心;是一把亲切的唠叨,分担父母的痛楚;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释父母的情怀。让我们做一个会孝的人吧!

5.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观后感 篇五

于丹讲座观后感 ——感恩教育

懂得感恩,才能孝敬父母。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清朝作者李毓秀在《弟子规》中写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做人要学会感恩,首先要知道报父母之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这恩比天高比海深,无论怎么回报都是应该的。

懂得感恩,才会尊敬师长。回报师长之恩,是因为他们传授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如何做人,他们传道解惑,扶着我们走上人生道路,义无反顾、执着无悔。教人是一项神圣的工作,我们应该要怀有对老师的崇敬之心去学习,这样会更快更好地理解老师教的知识。纵观我国悠久的历史,孔子圣坛讲学,三千弟子俯身倾耳;宋代杨时程门前立雪,不畏严寒;明代宋濂千里求知;毛泽东将徐特立尊为自己一辈子的老师。这些名人身上无不体现尊师重道的品质。

懂得感恩,方能回报社会。回报社会之恩,是因为社会给我们创造了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要教育孩子把感恩之心化作学习之动力,学有所长,学有所成,要让感恩之心凝聚成回报之源泉,努力学好本领,争做有用人才,回报社会。

懂得感恩,方可做好人。懂得感恩不仅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人必备的优秀品质之一,是其他优秀品质形成的基础,也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常怀感恩之心,就会对他人、对单位集体、对社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份欣赏。良好的感恩之心还能很好的稀释内心的狭隘、积怨和郁闷,减少或缓解可能产生的矛盾和误解。常怀感恩之心,就能使我们心胸广阔,宽容豁达,对生活充满爱和向往。

6.于丹感恩讲座观后感 篇六

她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4,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的重要意义。

本来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些迷茫的我,在听了于丹教授的讲座后,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学习文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

节目中讲到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孝心、爱心;如何培养孩子们自立自强自信。想到家庭教育的问题,的确,现在是独生子女的年代,我们的孩子就是“掌上明珠”,在我们家长得小心呵护下,体力劳动不用做,自己的事更是家长代劳,同学有什么,他们也要有什么......久而久之,孩子们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回报。

前段时间,新闻报道一个孩子只因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物质满足,离家出走。而那山区里的孩子,用着破旧的桌椅,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却从没有怨言。为什么富足的物质生活,却让他们在精神上差的越来越远?

除了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就更大了。一个教养好的家庭,必然有素质高的孩子。有些家长嘴里说一套,自己却做另一套,这样将如何教育孩子呢?

我深深感到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远的课题,这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针对自己的孩子,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细心和耐心地观察和培养孩子的兴趣:2.尊重孩子多和孩子交流,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与学校老师常联系,积极配合教育好孩子;3.多让孩子与社会接触,懂得感恩,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4.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7.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读后感作文 篇七

讲座中我认真学习了于丹剖析的《论语》中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她让我从孩子的身上也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在学习一种知识的同时,掌握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快乐地接受它。是呀,一味的让孩子去死搬的接受知识,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相反的,久而久之,还会适得其反地厌恶学习。我们作为老师,虽然是传道解惑的,但也要为孩子的快乐着想,在自己的课堂上加些作料,使得孩子能够有兴趣接受新知。

于丹老师讲的一个寓言故事让我印象更深:有个孩子特别爱发脾气,他的父亲就在墙上钉钉子来记录发脾气的次数,孩子看到一天之中钉了那么多的钉子,自己也傻了,发誓要改掉这个坏毛病,控制住一次就拔掉一颗钉子,慢慢地钉子拔完了,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钉子虽然拔完了,但是那么多的洞却永远也抹不掉,你发脾气的时候,让多少人为你痛心呀!”是呀,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里扫个地家长都要找老师论论理,试想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是什么样的!

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要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孩子礼仪教育和挫折教育,以及生存教育,让每个孩子能健健康康地为自己的将来而学习!

8.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读后感作文 篇八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伴着音乐,杨培明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感恩教育课,

杨老师讲得非常生动,所以我哭了。因为她讲了《感恩的心》这首歌背后的故事;还讲了“李静老师和她的学生们”的故事。李静老师为了学生累病最后离开了人世,我感到她太伟大了也太可怜了,不知不觉眼泪流了下来。

我想到了我的老师。我应该感恩老师,是她给了我知识。我以后一定听老师的话,不让老

感谢老师的教育,让一个

上述三级描述感恩的作文,是一篇很好的习作

相关推荐:

三年级写雪花的作文:洁白的小雪花

9.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读后感作文 篇九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恩。我们要感恩父母,是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是他们用父爱和母爱为我们遮风挡雨,陪伴我们成长;我们要感恩同学和朋友,是他们用真诚的友情给予我们鼓励和欢乐,给我们留下美好而温馨的回忆;我们要感恩社会,感恩大地……然而我觉得我们更要感恩老师,是他们用他们无私的爱,启蒙着我们,又陪伴着我们走过我们成长中最重要的路程。因为有了老师的爱,我们的脚步变得更坚实,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坚强。这让我又想起了两年前汶川大地震中的老师们。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多钟,谭千秋老师正在教室上课,突然发生地震,谭千秋老师立即喊道:“大家快跑,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上跑,最后还有4位同学已没办法冲出去时,谭千秋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盖着4个学生。后来这4个学生获救了,他却被砸得血肉模糊,为了4个学生的生命,谭千秋老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汶川大地震中,像谭千秋这样的老师很多很多,还有严荣、张米亚、王同明、尹霞、向倩……他们都为了救学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生命向人们证明了什么叫做大爱。虽然灾难是无情的,但是老师却用生命抒写了动人的赞歌。

10.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2014 篇十

4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 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我很受启发。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孩子是我们家长的心头肉,有谁不喜欢他呢?哪怕一辈子为她受苦受累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为他抵挡人生的所有风险,不想他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可怜天下父母心,殊不知,你对他的这种潜意识的保护就是对他最大的伤害。你培养的孩子将是适应社会生存的低能儿,当他独自面对社会的时候,只会手脚无措,处于被动状态,同时也是你教育的失败。

于丹老师的第一个主题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我私下认为她把孝心立在教育的第一位,是把教会孩子懂得感恩看着所有教育的重点。她举了一个事例:有一个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当母亲做饭时被烫伤,妈妈把手伸到她面前的时候,孩子却说:“不要挡着我看电视。”我们一定很气愤,心里责怪这个孩子,如此没有孝心。不过仔细想想,还是应该责备父母:没有教会她感恩,她只知道索取,觉得父母给她们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我清楚地记得发生在我孩子身上的一件事:前年暑假,我和两个孩子在洋人街玩,街上的烤肉串飘着香味,孩子好想吃,我一向心疼我的孩子,智力有问题、身体不好又多病,我花45元买了15串,烤的时候要等一会儿,孩子问我:妈妈,你吃几串?我心里窃喜,孩子知道心疼我啦,把我的留出来他们再分,我肯定希望孩子能多吃点,就告诉他:妈妈吃两串。可是孩子的回答让我很意外:妈妈,15串平均分给我们3人,一人5串,那你还剩3串,全给我吧,不要给姐姐。一下子,我很无语,他像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孩子吗?他不是算得很正确吗?他不是还会为自己算计吗?我家庭教育的失败呀!由于他是一个身患疾病的孩子,我从来没想过自己,生活中没有一次不先为他考虑,可是我培养出的这个自私的孩子,对我、对社会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此后,我开始考虑对孩子的教育,孩子智力不好我们可以慢慢来。在情商和智商的培养之间,我还是先选择——情商。一个人,如果他没有孝心,不懂感恩,心里只有他自己,那么,智商越好,文化程度越高对社会的危害性越大。相信很多人还记得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和在百年名校复旦大学饮水机投毒事件的发生,倘若培养出的孩子仅有才而无德,那真是教育的悲哀,做父母的悲哀!

上一篇:有关学习的名言句子下一篇:小学学校学风建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