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心理咨询师对婚姻、感情研究

2024-12-12

珠海心理咨询师对婚姻、感情研究(共2篇)

1.珠海心理咨询师对婚姻、感情研究 篇一

文:太原米兰阳光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李晓清

努力地吵架其实是在努力的满足心理需要,你有多努力,事情就有多糟糕!

在正常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如果内心渴望得到什么,我们会主动地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就是内心的诉求。而表达的方式对于不同的人,所处的不同当下,确是有着很大差别的。

不同的心理状态,人们的表达诉求的方式也是有所不同。有的人内心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就透过主动关心别人,以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有的人却是要透过指责别人来获得别人的关注。前者相对来说直接一些,他对你做一些事情,你就很容易知道他需要你向他做同样的事情了。而后者相对来说比较“含蓄”一些。明明他是需要你对他关注的,但却是用一些伤害人的行为来表现。

我们把前者叫做“正常的”诉求方式,后者叫做是“非正常”的诉求方式。就如一个先生很晚才回家,太太在家担心很长时间了。一到家太太说,你还知道回来啊,在你眼里还有这个家吗?这就是一种指责式的诉求,是属于非正常的模式。对于太太来说内心的需要当然是,我等了一个晚上,你才回来,我内心很委屈,我需要你来安慰我一下。但她的方式不是直接的表达自己的诉求。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表达诉求的方式换一下,那就不一样了。“你这么晚回来我很担心啊!我一直为你担心,你应该给我一些安慰”。这样的表达会更容易获得自己的内心需要的满足,也就是更容易实现诉求的目标。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不是在亲密关系中运用正常的诉求方式,而是每天都在运用非正常的诉求方式。

一个女士来到我的诊所,像我诉说他和先生的亲密关系的故事,在这其中表达最多的当属他的先生总是喜欢和他吵架。而且吵架的花样还很多,真是让自己应接不暇,眼花缭乱。

她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为什么他就不能好好和我说呢?动不动就发脾气,说狠话,本来是很小的事情,结果闹的很大,最后大家都不开心。

对太太的诉求,我大概明白了。是因为这两个人来自两种不同的文化家庭,他们在亲密关系上,有着一些区别,一个人运用的是“正常”的诉求模式,而另一个人运用的是“非正常”的诉求模式。

两个人的诉求模式不一样,不是亲密关系沟通中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两个人都相互不知道有区别。于是两个人就会觉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果两个人的亲密关系还有其他的良好纽带,还好一些,至少在短时间不会因为不开心分开。反之,就会很麻烦,他们有可能因为诉求模式的不同,而相互觉得被伤害。

比如两个人都需要被关心,一个是不说话,生闷气等待对方来关心自己。另一个人把身边的东西摔烂,这两种都是属于非正常的诉求方式。你想想当这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不说话的就会觉得不可思议,你为什么不可以先不要动,我们冷静一下,另一个就会觉得,你不理睬我就是对我最大惩罚。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诉求的模式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坏之分,只是是不是匹配或者彼此了解。如果那位太太知道他先生很愤怒的行为,实际上是需要他给与关注和支持,一旦满足了他的需要,他就会停下来了。

我们会看到一些亲密关系很特别的人,他们相互吵架,说一些狠话,甚至对对方侮辱的话,可是不要两天他们在一起搂搂抱抱走过你身边。你心里想这对“狗男女”,怎么会是这样的关系模式呢?这其实就是匹配。

匹配当然重要,但现实生活中,不是说找就能找到的。遇到不一样的,甚至对方的诉求方式很“不正常”,我们应该如何办呢?

第一步设法了解,了解对方这种方式的背后是想要什么?心理学上说,没有一种行为会无缘无故的,背后都有心理动机的。就像小孩子哭闹一样,他想要什么呢?为什么他不用正常的方式来表达诉求,而是非要哭呢?

中国人有句俗话:有粉谁不擦在脸上,非要擦在屁股上。就是这样意思了,如果一个人内心有需要,他当然是先用正常的诉求方式来获得,数次未果之后,才可能采取非正常的方式啊。

当然,如果你的恋人是这样的,你也不要内疚,他不一定是在你那里习得的这样的诉求模式,有可能是之前的亲密关系中习得的。比如,小孩需要妈妈来拥抱自己,好让自己感受到安全,最开始选择的是用微笑和眼睛示意,有时候也可能伴随呢喃。

但小孩子也是很聪明的,这样的正常的诉求行为,如果没有实现自己的内心需要,他就要调整策略,选择另一种诉求模式了。所以,一些妈妈像我抱怨说他的孩子学到一些“非正常”诉求行为,问我为什么,我就说,你是见证整个过程的人,你怎么会不知道呢?

吵架、哭闹、冷战、讽刺的语言、挖苦的方式、温情的表示、直接的情感描述,这些都是诉求的表达模式。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都是服务于内心需要满足的。只是所带来的结果可能和预想的事与愿违。

了解了之后,我们才可能理解。这是一个过程,所以说亲密关系需要学习,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去了解一个人,了解这个人来自怎样的家庭,在这个家庭的亲密关系中,如何成为今天这个人的,他的一些我不太了解的行为背后的动机模式是什么。了解之后才可能理解,才不会惊慌。一种行为对于你来说是“非正常的”,但对于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是“很正常的”,所以你需要了解,不然就会伤害自己,更会伤害两个人的亲密关系。

理解是建立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的,当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的诉求模式之后,他的诉求模式,即使我不敢苟同,但至少也不会对我的情绪造成很大冲击了。

你可能会问,那总不能一直这样啊,需要改啊!

是的,当然需要改,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有义务去了解你,即使你的恋人因为在你这里获得某种她的需要,但如果需要满足之后,她还不能适应对于她来说的非正常的诉求模式的话,也会悄然离开的,那将是很可惜的事情。

心理学家发现,运用“非正常”诉求模式,去获得自己内心需要的满足的人,往往都是缺少安全感的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人格。

害怕被人抛弃,自尊心特脆弱。总是要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一旦发现有被别人小看的风吹草动,就会立即采取攻击性行为去捍卫。攻击性的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诉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心理需要的满足,实际上是一种自卑的表现,越是这样表现,别人越不理解,就可能把事情弄的更糟糕,以至于后来大家都损伤而告终。

在人际关系中,有着自卑的人的潜意识有一个一直坚持的真理,“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他们会在别人的言谈举止中发现“危险”。一旦找到蛛丝马迹的可疑之处,就开始发起进攻,这时候,在他身边的人只需要说一句话,我不会伤害你,我对你没有危险,就可以了。

即使他不相信,但你一直这样说,不会不理智的跟随他焦灼起来,几分钟之后他就会有意识到这样。他会继续回到理性状态,发现自己你不是对他真的不好。这样反复多次,就就会成为他的“安全人物”,被他的潜意识自我放行。他以后和你交往也会逐渐学习到你的“正常模式”了。

当然我们也不要觉得有自卑的人就是不好,一般情况下,自卑性格的人很有正义感,做事情坦荡无私。由于缺少自尊,所以在社会行为中会特别要求自己,对于虚伪的人很看不起。只是在受到不公正的误解之后,不太忍耐自己的委屈,而是用“非正常”的心理诉求模式来表达而已。

所以,性格是一把双刃剑。没有好换之分,亲密关系中还是要看匹配。最重要的是一旦选择了她作为你的另一半,或者做你的终身朋友,相互接纳和理解也是很重要的。但站在自身的角度就不能不作为了,要别人因为你而快乐,不要让别人因为你而难受,要作为自身一生的追求!

2.珠海心理咨询师对婚姻、感情研究 篇二

一、“90后”大学生心理特质解析

受社会、家庭和生活方式等三重因素的影响, 产生了“90后”大学生具有多元的生活的行为特点和个性思维方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因素

90年代至今是中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变的阶段, 同时也是外来新思潮影响蔓延时期, 追求经济增长、物质享受, 这一时期正是他们从出生到成人的阶段, 深深地影响着这代人;社会的全面转型使人们的价值观和生命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2.家庭因素

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 祖辈和父辈历经社会磨难与奋斗的苦与累后, 希望为这代提供最优越的物质环境, 导致其缺少艰苦拼搏的毅力和居安思危意识;同时, 亲情观念相对淡薄, 甚至在破裂的家庭出现了性格上的缺失和成长中的断位。

3.生活因素

人口密度增加, 人际冲突增加;虚拟的网络世界, 新鲜又刺激, 使人际直接交往减少, 情感联系淡化;教育日益片面化, 忽视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90后”大学生性格和心理上早就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 辨别心理危机意识较弱, 都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1.施教方存在的问题

(1) 心理调查真假难辨

处于对个人隐私的顾及或者有意隐瞒, 问卷不能得到真实的回答, 在新生入校后的第一时间做的心理排查摸底结果不具备真实性。

(2) 传授心理知识途径单一

心理健康讲座、报告和心理健康课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不感兴趣, 学生不了解自我心理健康情况和心理自我调试的基本方法。

(3) 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不高

学生对心理咨询室的陌生与恐惧, 他们想去而又不敢去, 致使学校心理咨询室失去了存在的真正意义和功能。

2.受教方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校教育观念上, 应逐步摆脱从应试教育, 强调思维的智能教育阶段,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良好的情商与人格比智商和能力更重要。本文列举出了“90后”大学生常见最常见, 也是可能直接影响到他们情商的发展和性格走向的五大心理困扰:抑郁、冷漠、恐惧、焦虑、自卑。

三、开展“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的研究对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 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1.心理学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基石

心理学的研究往往是教育者从事职业的长期通用学科, 心理健康指导是心理学充满艰难过程的结晶。心理学, 是研究关于心理活动的科学, 涉及到心理活动的现象及其条件, 所以, 心理学不仅要考虑心理状态的先行条件, 有助于进行心理预测与心理健康教育等, 还必须考虑这些心理状态的结果, 有助于进行心理咨询后对学生们产生的效果。

2.转变理念, 打造新形式

通过各种渠道对其进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 促使其养成积极的心态融入社会,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以不变应万变的心理讲座和心理课堂的刻板教育模式, 心理健康活动可以发挥校园文化和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的力量, 调动“90后”大学生心理保健参与的主动性, 所以, 组织学生参加户外团体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好于传统的心理调查与测试。

3.明确科学分析, 倡导人文关怀

“90后”的人群体现着这个时代的社会特点, 心理咨询工作要站在社会的高度、时代的前沿, 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评价和分析“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重点就是引导他们消除心理障碍, 帮助他们回归现实, 利用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心态开放的优点来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激情。

4.塑造健全人格, 个性统一和谐

人格健全的过程, 就是心理成熟的过程。塑造健全人格是一项系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调节的工程。实现自我心理自助, 先要正确认识自我, 客观地对待自我, 包括积极悦纳自我和有效控制自我能力素质;教育者应充分发挥学生们个性的统一和谐, 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信念要在思想言行中和谐一致地被反映出来。

5.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队伍建设

一个优秀的、理想的咨询师应该具有必要的利他主义, 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高度的敏感性等一系列人格品质;具有娴熟的沟通技能, 除此之外, 要善于用非言语表达, 往往都是很有益处的, 关注、倾听、表情, 等等, 比语言更有力地传达了尊重、真诚的价值观念和情感, 给了前来咨询的学生力量, 使他们有勇气探索自己, 做出自己的决定;必要的社交能力和专业的智慧能力, 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 向周围学习, 同时要怀着深深的爱心, 温情、真诚、质朴, 比声誉、地位、权力更能打动人, 那些视学生之事为玩笑、儿戏者, 不配成为一名心理教育人员。

6.放眼未来, 指导学生的人生规划

从心理发展阶段可以看出, 大学生正处在生涯探索和性格确立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远期和主要任务是透过心理, 增进人生规划意识, 并逐渐理清自己的发展方向, 以完成具体的人生规划和准备, 指导他们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

四、结语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 先看今天之校园。”“90后”大学生必将肩负起国家发展的使命。当然, 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不可能尽善尽美, 只有众多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竭诚合作, 才能满足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发展的更多需求。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 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90后”已经全面开启了大学的新格局, 带有时代的鲜明痕迹, 他们必将逐渐成熟并且融入社会。“90后”贴上个性张扬、自我另类、意识客观、乐于表现、敢想敢做……这样的标签, 面对“90后”的大学生, 该如何看待他们的心理特质?该如何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调节心理问题?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创新教育形式与提高工作质量的实践研究愈来愈受到高校的重视。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

参考文献

[1]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M].中国商业出版社, .

[2]张宝君.探微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07) .

[3]叶湘虹.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 12.

[4]王志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规划[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4.

上一篇:小学生优秀作文之这就是我下一篇:四边形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