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概论

2024-10-05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概论(共11篇)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概论 篇一

化学工程与工艺概论论文

本学期学习了《化学工程与工艺概论》一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自己将来希望做的事情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我们的专业名称为“化学工程与工艺”,然而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是两个并不相同的概念。

化学工程就是把实验室的实验放大到工业生产特别是大规模的生产,生产规模扩大和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是装置的放大,以节省投资,降低消耗,减少占地 , 节约人力。但是 , 在大装置上所能达到的某些指标,通常低于小型试验结果,原因是随着装置的放大,物料的流动、传热、传质等物理过程的因素和条件发生了变化。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这些都在化学工程的研究范围之内。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有关工程因素对过程和装置的效应,特别是在放大中的效应,以解决关于过程开发、装置设计和操作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它以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的原理为基础,广泛应用各种实验手段,与化学工艺相配合,去解决工业生产问题。同时,化学工程的研究对象通常也是非常复杂的,主要表现在:①过程本身的复杂性:既有化学的,又有物理的,并且两者时常同时发生 , 相互影响;②物系的复杂性 : 既有流体(气体和液体),又有固体,时常多相共存。流体性质可有大幅度变化,如低粘度和高粘度、牛顿型和非牛顿型等,有时,在过程进行中有物性显著改变,如聚合过程中反应物系从低粘度向高粘度的转变;③物系流动时边界的复杂性:由于设备(如塔板、搅拌桨、档板等)的几何形状是多变的,填充物(如催化剂、填料等)的外形也是多变的,使流动边界复杂且难以确定和描述。化学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工程、传递过程、化工热力学、化工系统工程、过程动态学及控制等方面。化学工程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初期的主要方法是经验放大,通过多层次的、逐级扩大的试验,探索放大的规律,但这种经验方法耗资大、费时长、效果差;20世纪初,相当盛行的是相似论和因次分析,其特点是将影响过程的众多变量通过相似变换或因次分析归纳成为数较少的无因次数(无量纲)群形式,然后设计模型试验,求得这些数群的关系,但不可能在满足几何相似和物理量相似的同时满足化学相似条件;因此,人们在50年代后开始广泛应用数学模型法,这一方法的影响波及到化学工程的其他分支,使研究方法出现了一个革新。但各种化学工程研究方法的基础都是实验工作,基础数据要依靠实验测定,模型要通过实验得到鉴别,模型参数要由实验求取,模型可靠性要由实验验证。不论采用哪一种研究方法,都应力求使实验工作有效、可靠和简易可行。各种理论、各种方法以及计算机的应用,目的都是为使实验工作更能揭示事物的规律,更为节省时间、人力和费用。如今的化学工程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随着学科的成熟,不断向学科的深度发展;另一方面是不断向新的领域渗透,研究和解决新领域中的新问题。

而化学工艺即化工技术或化学生产技术,指将原料物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包括实现这一转变的全部措施,它主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其过程一般地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步骤:①原料处理。为了使原料符合进行化学反应所要求的状态和规格,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的原料需要经过净化、提浓、混合、乳化或粉碎(对固体原料)等多种不同的预处理。②化学反应。这是生产的关键步骤。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反应,以达到所要求的反应转化率和收率。反应类型是多样的,可以是氧化、还原、复分解、磺化、异构化、聚合、焙烧等。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目的产物或其混合物。③产品精制。将由化学反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除去副产物或杂质,以获得符合组成规格的产品。以上每一步都需在特定的设备中,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完成所要求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转变。化学生产技术通常是对一定的产品或原料提出的,它具有个别生产的特殊性;但其内容所涉及的方面一般有:原料和生产方法的选择,流程组织,所用设备(反应器、分离器、热交换器等)的作用,结构和操作,催化剂及其他物料的影响,操作条件的确定,生产控制,产品规格及副产品的分离和利用,以及安全技术和技术经济等问题。现代化学生产的实现,应用了基础科学理论(化学和物理学等)、化学工程和原理和方法、以及其他有关的工程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现代化学生产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基础化学工业生产的大型化,原料和副产物的充分利用,新原料路线和新催化剂(包括新反应)的采用,能源消耗的降低,环境污染的防止,生产控制自动化,生产的最优化等。

虽然我所接触的只是化学工程与工艺概论,都只是一些皮毛而已,但这些知识的确让我明确了自己以后要做的东西,相对化学工艺来讲,我认为自己对化学工程更感兴趣一些,也希望以后可以做一些与此相关的东西。

最后,虽然这门课只上了三次,但还是很感谢老师的教导!

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概论 篇二

1《纺织概论》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不同学者对自主学习理论理解有所不同, Holec认为自主学习是个人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体现[1];Dickinson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所有学习上的决定和对这些决定的完成负完全责任的情形[2];束定芳认为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积极投身于学习, 在完成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能力[3];温延鸿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学习者有自己的追求目标, 自己的学习方式, 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意识[4];潘月明认为自主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 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5]。总之, 自主学习旨在通过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 以实现既定目标, 培养学习者独立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众多学者对自主学习课程实践方法进行了探讨。赵雪梅等认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应包含网络自主学习, 调查指出网络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提高网络自主学习的效率[6]。邱会东等探讨了学分制管理模式下自主学习课程教学方法, 强调课题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与学习互动、课内与课外贯通、理论与实践一体等形式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7]。赵彦利从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创设学习自主学习的空间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三个方面探索了服装专业课学生自主学习方法[8]。专业课自主学习是大学生掌握本学科专业课程的重要途径, 对以后在本领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中要求把握好学科间及学科之内知识间的多向联系[9,10]。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开设《纺织概论》这门自主学习课程的目的就是扩充该专业学生的纺织工程领域的背景知识, 熟悉服装面料构成要素、各要素结构性能及加工成形过程, 以帮助该专业学生把握服装设计所涉及面料的发展动向、理解设计方案所涉面料加工成形可行性等问题, 以提升服装设计品质, 达到服装设计蕴含工程逻辑, 服装面料选择蕴含艺术的效果, 做到多学科领域的融合与提升, 如通过《纺织概论》的学习, 了解色纺纱线及其面料风格特征, 认识到色纺面料具有立体、朦胧、高雅的特点, 这就要求服装设计能充分展现色纺面料风格, 同时反过来因采用了色纺面料而提升设计作品的品味。随着纺织业品牌策略意识的增强, 纺织企业希望通过最终服装来展现自身产品风格, 以树立自身产品品牌, 以此推销产品;同时服装企业也希望能获得纺织面料领域的新元素, 做到自身品牌的推陈出新。因此市场对具备纺织背景的服装设计师尤为青睐, 这也是服装设计与工程开展《纺织概论》这门自主学习课程的重要现实意义体现。此外《纺织概论》自主学习课程开设前已开设了《服装材料学》专业学位课, 这为该门课程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前期的知识积累。任何一门专业自主学习课程的开始都应考虑好该门课程开始的理论基础, 以确保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 能够实现自主学习目标。

2 专业课自主学习过程实施策略与实践

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正如潘月明指出的应是“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 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然而现阶段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未养成, 高校也正处于积极探索自主学习课程建设阶段, 如何确保大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课程的学习、有效评价跟踪大学生的学习成效仍是现阶段自主学习课程开展面临的问题。因此探索专业课自主学习过程实施的有效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1 任课教师针对性介入专业课自主学习

现阶段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尚未养成、高校自主学习课程建设尚未完善的情况下, 任课教师针对性介入专业课自主学习非常必要, 但应注意角色的转变, 做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对自主学习课程而言, 任课教师在开课初期必须召集学生, 向学生明确该门自主学习课程的学习目标, 章节逻辑关系及大致内容, 其余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自由支配, 让学生根据规定的学习目标自由选择学习策略。

任课教师针对性介入专业课自主学习主要体现如下方面:

向学生阐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 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对提升设计理念及质量的帮助, 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使自主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检索工具查询与收集专业知识 (如学会查询中英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国内外专利等) 、如何选择性阅读专业文献, 并要求学生尝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自主学习课程网站, 或申请一个班级公共邮箱, 将自主学习课程课件或自主学习教案发到该邮箱, 拓展学生自主学习渠道, 辅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利用邮箱或网站答疑平台或其它途径 (如采用手机、QQ群聊天工具) , 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能与任课教师沟通顺畅, 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并能与学生进行相关问题探讨。

2.2 开放式任务驱动确保专业课自主学习成效

自学主动性是完成自主学习课程学习的关键, 部分大学生认为自主学习课程不重要, 缺乏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价学习结果的意愿, 放纵自己, 并花较多时间在享受生活方面, 导致自主学习课程形同虚设。为此在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及高校自主学习氛围形成阶段, 必要的任务驱动是确保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课程的有力保障。因此“马蝇效应”对我国大学生专业课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9]。传统的任务驱动存在对系统知识掌握不足, 任务与内容分析、任务与学生分离, 教学目标两极分化, 评价的简单化等缺陷[11]。开放式任务驱动在保证学生人人参与自主学习的同时, 能更多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学生思维差异化, 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式思维。因此, 开放式任务的科学设计对任课教师而言非常重要。

对自主学习课程《纺织概论》而言, 要求学生分阶段 (自主学习教案中明确各阶段参考的学习范围) 根据选用教材提交纤维材料、纱线及织物面料相关内容的读书心得 (形式可多样化, 如收获介绍、知识点总结、提出、探讨与分析问题等) 各1篇, 然后由任课教师批阅, 给出成绩, 每篇读书心得成绩占总成绩的20%, 这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自主学习过程进行了有效监控。比如, 学习完纤维材料部分, 学生应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分析教材之外的一种新型纺织材料, 完成相应的读书心得, 这就要求学生除学习教材相关章节外, 还需查询网络、期刊数据库及图书等资料, 去思考市场或处于研究前沿的新纤维材料有哪些, 属于什么类别、有哪些性能特点、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巧妙、合理地运用在服装设计中等问题, 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最后自主学习课程学习结束后, 要求通过课程设计形式加以评价自主学习效果, 如《纺织概论》自主学习课程本着来自源头的服装设计理念, 借鉴“华孚杯”色纺时尚大赛部分设计要求, 要求学生课程设计完成商务休闲装、运动休闲装、家居休闲装设计, 各系列至少1套原创作品, 并搭配完整服饰, 贴近市场, 引领来年休闲时装流行风潮, 课程设计成绩占总成绩的40%。课程设计要求纺织新材料为设计主材, 学生应深入挖掘纺织新材料 (包括新纤维、新纱线、新面料) 时尚生活方式;塑造所采用的纺织新材料的服饰文化内涵;阐述包括灵感来源、设计构思、流行要素运用要点, 明确设计作品定位;重点注明所采用纺织新材料 (从纤维到纱线到面料) 的成分、规格以及加工实现的简单工艺流程。不同休闲装系列设计在于让学生明确不同类型休闲装所需选择的纺织材料存在差异, 从设计的源头思考设计创意, 拓展了创新设计所需的素材来源, 提升学生对跨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

2.3 交流平台构建展示专业课自主学习成果

大学的舞台是大学生培养自身综合能力的最佳场所,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大学生必须加强锻炼演讲交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活跃严谨思维能力等诸多能力, 并学会适时展示自身能力, 善于推销自己。因此专业自主学习课程应尝试构建这样一个交流平台, 为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供的锻炼舞台。

《纺织概论》自主学习课程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构建学生交流平台:

通过QQ群构建即时交流平台, 让学生随时分享各自收获的新知识、讨论碰到的疑难问题、提出质疑与探讨, 形成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通过专业学术社团建设构建集中式展示平台, 让学生将每阶段的学习成果通过PPT课件形式进行展示, 其余学生以评委方式进行点评与质疑, 从而锻炼学生演讲与应变能力, 增强自信心, 并学会与人分享的乐趣;

通过专业竞赛构建竞争创新平台, 利用自主学习课程设计作品根据各竞赛要求修改完善作品, 参与竞争, 展示设计成果, 这个平台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动力与热情的提高, 因为竞争可以为学生带来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 赢得相应的精神荣誉与物质奖励, 如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与色纺巨头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每年举办的“华孚杯”色纺时尚大赛金奖可以获得三万元的奖励, 并可获得了解整个面料与服装制作过程的实践与培训机会。

3 结语

高校专业自主学习课程开展是充实大学生学习生活、拓展专业覆盖范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的有效形式。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 那么学生个体差异将为自主学习课程的实施效果带来不确定性,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仍是高校自主学习改革所需考虑的问题。多元的自主学习模式、完善的自主学习监管制度及浓厚的高校自主学习氛围的培养将是自主学习课程取得良好实施效果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 on Press, 1981.[1]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 on Press, 1981.

[2]Dickinson 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2]Dickinson 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霍畅.《大学英语》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J].青年文学家, 2011, (15) :22.[3]霍畅.《大学英语》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J].青年文学家, 2011, (15) :22.

[4]温延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 (8) :59-60.[4]温延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 (8) :59-60.

[5]潘月明, 郭秀芝.美国大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与借鉴——以在美国大学撰写学术日记个案为例[J].科技信息, 2009, (4) :320-321.[5]潘月明, 郭秀芝.美国大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与借鉴——以在美国大学撰写学术日记个案为例[J].科技信息, 2009, (4) :320-321.

[6]赵雪梅, 吕海涛, 于佳颖.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8 (5) :108-109.[6]赵雪梅, 吕海涛, 于佳颖.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8 (5) :108-109.

[7]邱会东等.学分制管理模式下自主学习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1) :215, 220.[7]邱会东等.学分制管理模式下自主学习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1) :215, 220.

[8]赵彦利.服装专业课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初探[J].学园:教育科研, 2010, (20) :159.[8]赵彦利.服装专业课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初探[J].学园:教育科研, 2010, (20) :159.

[9]王晓晶.大学生专业课自主学习的现状分析及实践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25) :60-63.[9]王晓晶.大学生专业课自主学习的现状分析及实践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25) :60-63.

[10]张文娟, 胡文彬, 康家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专业课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 2010, (2) :29-30.[10]张文娟, 胡文彬, 康家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专业课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 2010, (2) :29-30.

3.浅析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专业定位 篇三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培养目标;改革方向

21世纪是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阶段,而科技的发展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动力。但于此同时,人口增加,资源的枯竭等危机也展现出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诞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与人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合成工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的许多新的能源。再比如说有机工程,各种化学工程的发展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所以,对化学工程专业方向来说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目前,国家注重化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在各大高校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但是,由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注重实践,而普遍的学生对注重实践的学科不是特别有兴趣,专业理论基础又差,导致专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的缺乏。所以要改变现状,就要重新定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定位

1.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及培养模式

化学专业分为无机 有机,分析,物化,结构,高分子,络合物,电化学,化工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现在属于理工科范畴,学生毕业时授予工科学士学位。由于化学专业涉及的专业领域较为广泛,所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也很广泛,就业行业也各种各样。传统的高校培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都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实践。或者注重实践也注重理论却忽视应用到社会中去。这些不完善的教学模式,使得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面的人才缺少以及人才与社会应用的脱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很多的高校开始经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制定全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打破原有的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以及社会应用能力。为的就是培养更能推动社会发展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人才。

1.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要求就是根据其化学性质,培养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设计学方面的人才。其必须具备扎实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理论知识,以及应用能力。要注重学生化学工程实践的技巧,计算机的应用,科学研究能力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除此之外,学生还必须具备对现在企业的产品开发与研制,生产过程模拟优化,对现有工业的改革创新的能力。这些要求都是基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面对社会多元化的原因。由于其专业涉及的专业与领域众多,学生在掌握上述要求后,还是要根据从业的地区,企业面向面等实际情况做出适应的改变。但这一切都必须注重扎实的理论知识。

1.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属于化学专业的分支,部分和化学相关的行业都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比如炼油,化工,冶金,醫药,炼油,军工企业的技术开发部门,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这些专业方向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却有着不同的实践方法。所以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专业培养是实践能力强的化学人才。

1.4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设置

为了满足不同高校要拥有不同的专业特色但又要拥有统一的规范。所以在高校间就拥有了默契的目标,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专业任务去培养人才。这样满足了各校拥有不同的专业特色又满足了全社会的统一要求规范。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扎实完备的化学理论知识以及长时间的实践经验,作为优秀的毕业生还应该了解其他化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为此高校应该设置基础的三门化学专业基础课。这三门基础课涵盖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传递过程、化工系统工程、催化原理、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环境工程、煤化工工艺学、天然气综合利用、化工技术经济、化工安全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包括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课程设计在内的实践课程。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2.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迅速膨胀的更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改革,需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毕业生具备从容面对技艺发展的能力以及能想出应对措施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的面对新兴技术的发展和新工艺的开发。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拥有良好自我发展能力的化学工业与工艺专业的人才。通过高校的高素质培养,在步入社会后积极汲取新知识,拓展知识面,开发新领域增强工作能力,以及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是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为此就要具有“经济”头脑。掌握经济发展的规律辅助化工的发展。

2.2适应科技进步与发展

在21世纪里科技飞速的发展,科技闪耀出璀璨的光芒,诞生了许多震撼世界的科技发现。航天航空领域的发展,医药工程方面的进步,原子能技术的开发等科技领域的重大进步影响着化学工业与工艺专业的发展,以后的专业发展将面向未来。社会实践更加注重高科技,现代化,研究方向注重学术化。新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要,所以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就要培养高科技人才。培养化学工业与工艺专业的学生要通过最新的科研成果,注重学生对新科技的应用以及对新知识的吸收,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2.3适应化工企业的发展

21世纪是发展的,所有企业都在寻求变化与发展,包括化工企业。化工企业主要在体制,产品,技术,原料方面有了巨大的改革。体制方面:由于科技的发展,新型能源的运用,大部分的企业开始从粗狂型生产转变到集约型生产,从小型生产转变成大型化生产。产品方面:主要是从传统的化学能源产品过渡到新兴能源产品的大量开发,从传统的粗加工到现代的细加工。技术方面: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绿色发展,高效率发展,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发展会更加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和技术的环保性。另外,化工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未来化工技术的发展会涉及多方面科研成果比如计算机,生物,物理等新领域。原料方面:我国的化工企业实用的原料,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能源,所以以后的化工企业发展将面向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2.4适应高等学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现在,是我国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从知识型学校转型到技术型学校。科技的发展正好促进教育的改革,为教育的改革提供铺垫。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科研的优秀成果,信息时代的到来,都对教学改革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面对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跟着改革的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的科研素质,提高教学力量。未来的化学专业将会为社会提供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

结语:

21世纪,正是需要化学工业与工艺专业人才的时候。为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要适应经济的发展就需要配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就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需要明确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专业定位,确立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专业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化学人才的目标。注重学生对新科技的应用以及对新知识的吸收,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进而推社会的发展,促进科技的创新,带动文明的进步。(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农牧学校)

参考文献:

[1]钟胜奎; 刘长久. 工科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定位分析 [J]. 陕西教育(高教版) , 2009(05).

[2]周传光; 岳学; 赵文. 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 化工高等教育, 2002(02).

4.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试验 篇四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课程性质:必修 学分数:2 学分

要求先修课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推荐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第二版,乐清华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参考书:《化工热力学》 陈新志、蔡振云、胡望明编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化工分离工程》 邓修、吴俊生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化学反应工程》 朱炳辰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化学工艺学》 黄仲

九、房鼎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从工程与工艺两个角度出发,既以化工工艺生产为背景,又以解决工艺或过程开发中所遇到的共性工程问题为目的,选择典型的工艺与工程要素,所组成系列的工艺与工程实验。它是进行(化工类)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是在学生已经接受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教育,又经受过初步工程实验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本实验教学中,将使学生了解与熟悉有关的化工工艺过程、化学反应工程、传质与分离工程等学科发展方向上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掌握与学会过程开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常用的实验基本技能;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拓宽与发展工程实验的内容和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毕业环节乃至今后工作打下较扎实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基本要求

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主要任务之一。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实践性课程,本课程应达到以下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专业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技能;(2)使学生学会专业实验主要仪器和装备的使用;(3)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风;(6)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培养对象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本科生与专科生,建议实验学时数32学时。根据教学要求,实验内容作如下安排。

1.多态气固相流传热系数测定(4学时)

利用非定态传热过程的特点,测定钢性小球在固定床、流化床、强制对流及自然对流情况下的对流传热系数,通过计算获得毕奥准数Bi值,考察不同环境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2. 多釜串联反应器中返混状况测定(2 学时)实验采用脉冲示踪法测定单釜和三釜反应器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并借助非理想反应器流动模型来间接表达系统的返混程度。

3. 连续循环反应器返混状况测定(2 学时)

实验采用脉冲示踪法研究循环比对管式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并用多釜串联模型描述系统的返混程度。

4. 碳分子筛变压吸附提纯氮气(4 学时)

压缩空气经脱油脱水后进入碳分子筛吸附柱,氧气在碳分子筛微孔内的扩散速度大而优先被吸附,从而实现空气中的氧氮分离。实验测定不同操作条件下吸附柱的穿透曲线,及动态吸附容量参数。

5.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8 学时)

以乙苯和去离子水为原料,在装有Fe2O3-CuO-K2O3催化剂的单管反应器中进行脱氢反应。在固定的汽化温度、液空速条件下,改变反应温度,考察不同的反应温度对乙苯的转化率,苯乙烯的选择性和收率的影响。

6.一氧化碳中温—低温串联变换反应(4 学时)

本实验模拟串联变换反应过程,用直流流动法同时测定中温变换铁基催化剂与低温变换铜基催化剂的相对活性。改变反应条件从而获得催化剂上变换反应的速率常数kT与活化能E。

7. 恒沸精馏(8 学时)

以正己烷为夹带剂,工业乙醇为原料,用间歇恒沸精馏操作获得无水乙醇产品。通过不同的工艺操作条件可了解恒沸精馏工艺过程的特点。

8. 催化反应精馏法制甲缩醛(8 学时)

催化反应精馏制甲缩醛是集反应与精馏为一体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实验是以甲醛和甲醇为原料,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甲缩醛。通过本实验,掌握反应精馏装置的操作控制方法,获得反应精馏法制备甲缩醛的最优工艺条件。

注:实验 7 和实验 8,二选一。

四、考核方式

5.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试题 篇五

Class __Number__Name__Score__

I.Choose the Best item to fill in the blanks.A.1860B.1800C.1790D.1856

made the Haber process for ammonia industrialized.A.Carl BuschB.Fritz HaberC.Willim Henry Perkin D.Calvin

3.not included in the types of Industri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product development B.process development C.manufacturing improvementD.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nine million B.one million C.ten million D.a hundred million

5.The main constituents of plants are A.oxygenB.waterC.carbonD.carbonhydrates

6.Organic chemicals mainly come from oil,natural gas,and A.metalB airC waterD coal

A 80%B 99%C 70%D 79%

A sulphuric acidB chlor-alkali C polytheneD carbondioxide

sector provides the key intermediates to building block.A chlor-alkali productsB dyestuffsC pharmaceuticals D petrochemicals

10.Of all soda-ash, 50% is sold to the A buildingB paper-makingC transportation D glass –making

is the chemical that is produced in the largest tonnage.A carbonB oxygenC sulphuric acidD ammonia

makes up three quarters of the air we breathe.A hydrogenB oxygen C dinitrogenD nitrogen

13.Almost all explosives are ultimately derive from A ureaB nitric acidC sulphuric acidD ammonia

14.The most significant constituents of petroleum are A nitrogenB sulfurC hydrocarbonsD oxygen

showed that thermodynamically the reaction of nitrogen with hydrogen is feasible.A Friz HaberB NernstC BoschD Mittasch

II.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xts.1.What is the definition of the chemistry industry?Page 2

2.What are the type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at is most concern to the chemical industry?Page16

3.What are the basic components of a typical chemical process?

Page22

4.Can you describe some of the typical activities of the chemical engneer?Page25

5.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fermentation methods?Page39

6.where is the major cost item in industrial chemical processes spent?page45

7.what is the original purpose of basic chemical industry?page51

8.can you write down the equation of the basic reactions of brine electrolysis ?page60

III.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1.It is therefore apparent that, because of its diversity of operations and links in many areas with other industries, there is no simple definition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2.The terminology used to labe these functions is by no means uniform from company to company, but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is still a rose.3.The classical role of the chemical engineer is to take the discoveries made by the chemist in the laboratory and develop them into money-making,commercial-scale chemical processes.4.Crushing and grinding of the solids followed by sieving may achieve some physical separation because of differing particle size.5.this situation means that companies must always be on their toes looking for new and more economical ways of making and

transforming their raw materials.IV.choose the right word from the list given below with proper form for each blank.refer tocarriedmanufacturingtermdistinction

separateprocessexamplewhereasdescrib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or R&D as it is ,is anout by all sectors of industry but its extent varies considerably , as we will see shortly.Let us first understand , or atbetwee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s not always clear-cut, and there is often considerable overlap, we will attempt to them.In simple terms research can be thought of ideas into practice asand products.To illustrate this with predicting the structure of a new molecule which would have a specific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synthesizing it could be seen as research, testing it and developing

it to the point where it could be marketed as a new drug could beas the development part.Key:

I.1-5 BACCD6-10 DBDDD11-15 CCBCD

II.(1)nowdays there would have been little difficulty in defining what constituted the chemical industry since only a very limited range of products was manufactured and these were clearly chemical.(2)(i)product development(ii)process development(iii)process improvement and applications development

(3)Raw material storage Feed preparation Reaction  Product separation  product purification  Product storage  Saless

(4)the chemical engineer is involved in development ,design ,construction ,operation ,sales ,and reseach.(5)they are very selective and that some chemical which are structurally very complex ,and therefore extremely difficult to synthesize ,and require a multi-stage synthesis ,are easilymade.(6)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product is a major cost item in industry chemical process.(7)the job of the basic chemical industry is to find economical ways of turning raw materials into useful intermedieates.(8)Anode 2Cl--2e- Cl2

Cathode 2H2O + 2e-H2 + 2OH-

III.1.因此很显然,由于其操作的多样性及与其他诸多领域的紧密联系,化学工业很难得到一个简单的定义。

2.用来描述这些功能的术语在各个公司不尽相同,但其实质是相同的,不过是旧瓶装新酒罢了。

3.传统意义上化学工程师的角色只是把化学家们在实验室里的发现拓展研发为可以赚钱的,商业规模的化学流程。

4.由于颗粒大小不同,经过碾压磨碎后的固体可通过过滤实现物理分离。

5.在这种情势下,公司必须花费更多心思去寻找新的、更经济的方法来制造和转换他们的原材料。

6.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求职简历 篇六

姓 名:朱yjbys 国 籍:中国

目前住地:广西 民 族:汉族

户 籍 地:广西身 材:160 cm 49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 龄:23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渠道/分销-总监/经理/主管/专员:

工作年限:4 职 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希望工作地区:广西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12 ~ -05

公司性质:股份制企业所属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担任职务:采购主管

工作描述:在任职期间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工作尽心尽责,采购工作期间业绩佳,并具备较强的沟通谈判能力、在各种突发事件面前应急能力较强。

熟悉供应商考核评审工作、熟悉ISO审核流程,有ISO内审资格证。

育背景

毕业院校:焦作大学

最高学历:大专毕业日期:-07-01

所学专业:环境工程

第二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自我评价

我是个热爱生活、思想正面、态度积极、毅力坚强的.人,坚信信念若在希望永存。

性格的优点:性格开朗、责任心强、勤劳务实、做事果断、为人直爽干脆

7.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概论 篇七

工程技术发展的永恒目标———造福于人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化学与化工是物质合成、提取与制造的科学与技术,可以合成地球已有物质,亦可制造地球没有的功能物质; 是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策略,解决资源、能源以及环境危机,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和保证国家与民众安全的核心基础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一门国际公认的专业跨度大学科交叉性强的学科,是国民经济许多传统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物质基础、科学基础与技术支撑,有为广谱性工业服务的特征,该学科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原动力,在21世纪将继续发挥核心科学的作用,并被时代发展赋予了新的科技内容和时代特征。

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随着社会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化工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1,2]。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工程学科,高等工科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工程师,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新的历史时期,在我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强校、管理兴校”四大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我们力争抓住我校关于修订新培养方案的契机,进一步深化应用型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探索,从而实现办学理念、模式、特色和声誉的进一步提升,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合格的创新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 现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的特点

为了能更好的进行做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们对现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的进行了修订工作。根据本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先后选择到本专业办学经验丰富、学科排名靠前的重点院校,如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 华东) 、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和同一地域的兰州理工大学和宁夏大学等高校进行调研。并在征求了部分在校生、毕业生和化工企业对现行培养方案修订的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调研的信息和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的分析、梳理和总结。从总体上来看,现行培养方案的的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符合专业特点及专业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也基本符合专业的要求。但是现行培养方案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 1) 理论课的学时较多,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和从事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时间不足,而且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难以应用于实践,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中表现尤为突出。

( 2) 由于公共课程较多的原因,学生在前三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难以接触到真正的专业课程,真正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时间非常有限,也造成了安排在大一下半学期的认知实习难以对学生产生相应的专业影响。

( 3) 核心课程的核心地位不突出,既没有从课时上保证,也没有从考核方式上来要求。

( 4) 没有专业概论课程,学生到了三、四年级,对专业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对课程之间的承接关系没有概念,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 5) 部分课程内容重复,难以形成教学上的高效率。

( 6) 课程体系中没有能很好地跟上现代化学工业中信息化的脚步,已经广泛应用的设计软件,如Aspen plus、Pro E等还没有进入课程体系。

( 7) 毕业实习还有待加强,目前安排的毕业实习时间较短,难以达到实习的目的。

3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的思路

美国、德国等发达工业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高级工程人才的需求比例为: 从事工程科学研究的人才为5% ,这部分人才主要以研究和发现工程过程中的基本理论为主,偏重于工程学术研究; 从事设计、开发的工程人才约占35% ,主要工作是将科学原理和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 从事生产工艺、运行维护、管理销售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约占65% ,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后两者可以统称为工程应用人才。化工学院在建院之初,就确定了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根据几年来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确切地说,我们应该以打造工程生产一线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也就是说,以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深造和在实践工作岗位上的锻炼,成为工程人才。培养化工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就是要强调本科教育的专业性,通过本科教育这一相对完整的人才培养周期,是学生接受相对完整的、作为一线工程师所需要的基本教育,具有一线工程师应有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质。学生通过这样的教育,应该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主动的自主学习能力、灵活的岗位适应能力,在现有成熟的化工技术和规范的基础上,能够应用理论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特别是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同时,一线工程师还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和环境意识。现代化学工业,不仅融化学科学、化工技术、艺术于一体,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等重大社会问题息息相关,在“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背景下,在培养的学生多数服务于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的前提下,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环保意识[3]。

经过四年的执行,现行培养方案在培养应用型化工技术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方案修订过程中,要在保持原方案优点,尤其是突出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原方案的不足,结合现代化学工业新的发展现状以及地区经济,来综合考虑,完成修订工作。

基于这样的认识,对于新的培养方案,需要遵循“理论系统够用,突出实践动手,营造工程背景,重视过程培养与评价,提倡自主学习,强化创新训练”的原则。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为宗旨,以高素质、重能力、求创新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综合能力、实践技能和科学素养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力求达到理论与实践、基础与提高、传承与创新、教学与科研、素质教育与技术训练的统一。

4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的内容

明确提出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完善和落实本科综合培养方案为主线,深化教学改革; 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综合素质,形成一支教学科研相结合、教学思想活跃、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优化的教学梯队; 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个性的协调发展,强化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改革和创新之路,探索教学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开创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4. 1 理论课的教育改革

( 1)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调整知识结构,本着“理论系统够用”的原则,认真梳理现行培养方案中的理论课程体系,根据专业方向,确定4 ~ 5门核心课程,凸显核心课的核心地位,以核心课程为中心,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将理论课程按课程的特点、内容和相关性进行进一步整合,划分为课程群,即将部分前后有衔接的课程,进行内容整合,减少重叠内容,突出重点,通过课程群的建设,使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更加连贯,便于融会贯通。

( 2) 改革和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吸收本专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将化工及相关领域新技术、新成果纳入课堂教学;

( 3) 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推进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提倡案例教学; 主要课程注重引进和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不断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 4) 改革教学技术,推行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 多媒体、网络、仿真等。尽可能采用双外语教学。

( 5) 改进教学和管理机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重视过程培养和评价,并以此为契机,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大纲上和教学内容上引导学生自学。

4. 2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育改革

工程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集中体现在工程实践活动中创造新的技术成果的能力,包括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新流程和新装置的设计,新的工厂生产过程操作运行方案等。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因此在改革中高度重视和加强实践类教学环节,继续保证实践教学的突出地位。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构建由易到难,贯穿全程,逐步贴近工程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在整个培养方案的比重不低于25% ,适当调整理论教学课程,使教学前移,为学生创造更多地时间参与工程实践,并积极创造条件推进“3 + 1”培养模式的改革。

对教学计划内要求的实践性教学,结合工程实际,以实验与工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基础,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建设。具体方案:

在基础实验方面,重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规范操作和严谨务实的作风的培养。在专业基础实验方面,结合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教师的科研方向开发大综合专业实验项目,逐步引入具有工程意义的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型实验的比例。为后续实践教学、创新性实验项目、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等环节奠定基础。

在校内实训平台建设中,基于工程背景及地方产业特点,以培养学生动手及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为出发点,形成满足培养化工类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实践综合能力训练及培养的实训课程体系。以学校建设化工实训中心为契机,加强工程实训,弥补毕业实习过程中只能看不能动的缺憾,是学生真正了解化工厂。

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论文) 环节,贯彻卓越工程师计划,建立学生到企业和社会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精选认识实习单位,加强基地建设,继续为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提供“顶岗实习”机会,结合就业,让学生能够在就业后缩短适应期。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和优越感,提高学习本专业的兴趣。毕业设计以工厂实际设计为题,毕业论文以教师科研为题。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程与科研实际,一人一题,真题真做。实施双向选择和规范化管理。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等得到充分锻炼。

4. 3 课堂外教学环节的教育改革

对教学计划外的实践能力培养,可通过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大赛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形式进行延伸。加强科研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组建学生科研兴趣小组,强化化工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环节,全面训练实践能力。

目前我院已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校级“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PRO/E建模设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等赛事上取得好成绩。2012年、2013年、2014年由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举办的国内包括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百所高校参加的“中国石化三井化学杯”杯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以本专业学生为主的代表队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二项,全国二等奖四项的优异成绩。这些活动的开展即可从多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又可帮助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志趣、潜力和特长,并对学生的就业和考研起到积极作用。

5 结 语

通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能形成理论系统够用,突出实践动手,营造工程背景,重视过程培养与评价,提倡自主学习,强化创新训练的较为完善的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摘要: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科学基础与技术支撑,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确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基本原则,并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具体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和课外教学等诸多环节的教育改革和措施。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靳治良,朱桂花,杨晋,等.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5):68-70.

[2]张琳叶,魏光涛,陈砺.化工设计教学思考与建议[J].化工高等教育,2011(3):46-48.

8.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概论 篇八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环境学概论    教学方法

1.课程设置与安排

环境学概论是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通过该课程学习除了可以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术语等基礎知识外,还可以了解目前我国及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危害,传统环境污染控制方法,以及目前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最新动向。通过长期本科教学工作发现,学生进入高校的第一年主要是进行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随后是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直到大学三年级才重点涉及专业核心课程,使大部分学生进入高校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激发不起来,经常有新生问及我们专业主要学什么的,出去以后能够干什么,是否容易找到工作。甚至到二年级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我们到底是生物专业还是化学专业的疑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结合新生特点,在入学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在第一个学期开设环境学概论课程,使学生明确环境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将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法,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工作。使学生具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和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2.明确学习目的

为使学生在大学四年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在环境学概论的第一次课就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引入学生最为熟悉的我国当前严重的雾霾现象和水污染问题展开讨论,从环境定义到什么是雾霾,什么是水污染的系列基本概念,为什么会引起这样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评价污染的程度,治理这些污染有什么样的方法,是否可以从预防控制角度避免重污染的产生。结合这些简单问题的讨论,给学生阐述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同阶段各公共基础课程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地位,以及课程之间的联系,分别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基本可以让学生有个初始了解。针对学生最为关注的就业方向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首先喜欢从事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同学,以后可以考取环境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并就我国具有环境类硕士和博士学位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给学生进行简单介绍,重点介绍当前学科排名前二十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科优势特点和主要专家学者。同时介绍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关的需要重点学习的课程。其次,有环境工程设计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进入设计院或者环境工程公司,工作后可以考取与环境工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化工工程师等,通过长期积累可以成为环境工程设计类专家。有从事环境工程项目管理兴趣的同学可以考取国家二级建造师和一级建造师成为项目经理,可从事具体的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再次,对环境科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应急预案编制与咨询等相关工作,同时可以考取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和清洁生产审核工程师等职业资格,经过长期积累将来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此外可以考取国家机关公务员从事环境管理工作及环境监测与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等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就业方向介绍,学生对从事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工作有个大概了解,学习目的将更明确。

3.教材选择与教学内容优化

为搞好环境学概论的教与学,首先教材的选择是关键。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通过综合比较多个出版社的教材,我们选择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吴彩斌教授主编的《环境学概论》教材,该教材共包括十三章内容[1]。由于都是概述性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重点章节,总教学课时32个学时可以满足教学要求。该教材具有深入浅出的特点,知识面覆盖广泛,信息量特别大,主要包括环境问题,生态学基础,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水污染及其控制,大气污染及其控制,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及其综合利用,物理污染及其防治和环境与法等内容。本课程遵循环境问题的提出到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再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这一主线。重点介绍了前十章内容,突出环境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涉及具体污染控制原理和工艺不做详细介绍,留给后续专业核心课程详细讨论。此外,紧密联系环境学科发展的最近动向,引入与学科前沿技术发展最近进展的专题,不断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如我国与全球环境问题引入目前广泛关注的雾霾专题和太湖富营养化专题进行讨论,水污染控制技术引入最新的正渗透膜分离技术与光催化技术专题,大气污染控制引入有机废气光催化处理专题。通过这些前沿专题的介绍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

4.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

环境学概论课程涉及信息量大,但是从教学内容来看难度不大,内容学生都能够看懂,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则必定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激发。所以必须结合课程特点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首先搜集当前热点案例采用案例教学,如吉化公司爆炸造成的松花江水环境污染,京津冀和长三角及长沙等长江中下游高频出现的雾霾现象引入全球环境问题;湖南的“镉”米现象引入大气污染和防治与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广东某地电子废弃物拆解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引入固体废弃物污染与防治分别与学生展开讨论与分析。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从特定案例的环境问题分析出现的原因,污染物质的来源,可能的迁移方式和可采取的治理与预防的措施。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次开展专题讨论教学模式,专题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使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通常在理论教学内容前三到四周,由教师提出某一题目如:“抗生素的使用现状与环境关系”,“农村养殖行业是否需要进行控制”,然后引导学生如何查找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制成PPT汇报材料在课堂中和同学相互探讨。其中有学生从抗生素的概念、抗生素的历史、我国使用现状、造成的环境危害,以及从政策层面和末端治理等方面消除其负面影响的可行措施进行深入讨论。

5.可以改进的方向

环境学概论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特别广泛,包括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法律法规和经济学知识,从课程内容讲难度不大,但是从课程特点看要讲好该课程对教师有更高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有非常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理论功底,其次要求教师有较广的知识面。同时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鼓励学生参与搜集环境方面相关的最新素材,包括图片和案例,建立该课程的教学素材库。课程考试可以采取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的组合方式,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把平时考勤、课堂参与、专题讨论及课程论文以适当比例计入平时成绩。总之,环境学概论课程的教师需要不断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增强自身教学技能,不断尝试和总结不同教学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彩斌,雷恒毅,宁平,等.环境学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9.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概论 篇九

(Chemical Process Design)

目的和要求

化工过程设计是化工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课程。内容包括化工工艺过程设计、化工厂设计、过程分析以及经济分析与评价等。化工过程设计是化工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中间环节,是化工科研成果实现工业化的桥梁,因而是化学工程技术人员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知识之一。本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培养综合应用已学过的各种课程知识来进行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化工过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将有助于学生从高等院校走向社会时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需要,迅速实现从大学生向工程师的转化。化工过程设计一般应安排在大四年级,要求学生已学习了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和反应工程等课程。

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30学时)

1. 化工设计概论(4学时)

1.1 化工设计的工作程序

1.2 化工工艺设计

1.3 整套设计中的全局性问题

2. 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6学时)

2.1 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2.2 过程流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2.3 计算机辅助工艺计算

3. 流程的组织与分析(4学时)

3.1 过程合成3.2 分离过程的合成4. 经济分析与评价(6学时)

4.1 投资及成本估算

4.2 经济评价

5. 化工过程分析(6学时)

5.1 可靠性与可靠度分析

5.2 过程能耗分析与评价

6. 工艺流程设计(4学时)

6.1 工艺路线选择

6.2 工艺流程设计

主要参考书

[1] 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设计院编,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

[2] 倪进方,化工设计,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10.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概论 篇十

phenomena ?

Transport phenomena is the collective name given to the systematic and integrated study of three classical areas of engineering science :(i)energy or heat transport ,(ii)mass transport or diffusion ,and(iii)momentum transport or fluid dynamics.传递现象是工程科学三个典型领域系统性和综合性研究的总称:能量或热量传递,质量传递或扩散,以及动量传递或流体力学。Ofcourse , heat and mass transport occur frequently in fluids , and for this reason some engineering educators prefer to includes these processes in their treatment of fluid mechanics.当然,热量和质量传递在流体中经常发生,正因如此一些工程教育家喜欢把这些过程包含在流体力学的范畴内。Since transport phenomena also includes heat conduction and diffusion in solids , however , the subjectis actually ofwider scope than fluid mechanics.由于传递现象也包括固体中的热传导和扩散,因此,传递现象实际上比流体力学的领域更广。It is also distinguished from fluid mechanics in that the study of transport phenomena make use of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equations used to describe the processes of heat,mass,and momentum transport.传递现象的研究充分利用描述传热,传质,动量传递过程的方程间的相似性,这也区别于流体力学。These analogies,as they are usually called, can often be related to similarities in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whereby the transport takes place.这些类推(通常被这么叫)常常可以与传递现象发生的物理机制间的相似性关联起来。As a consequence,an understanding of one transport process can readily lead to an understanding of other processes.因此,一个传递过程的理解能够容易促使其他过程的理解。Moreover,if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the same,a solution need be obtained for only one of the processes since by changing the nomenclature that solution can be used to obtain the solution for any other transport process.而且,如果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是一样的,只需获得一个传递过程的解决方案即可,因为通过改变名称就可以用来获得其他任何传递过程的解决方案。

It must be emphasized , however, that while there ar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ransport processes, there are also important differences , especially between the transport of momentum(a vector)and that of heat or mass(scalars).必须强调,虽然有相似之处,也有传递过程之间的差异,尤其重要的是运输动量(矢量)和热或质量(标量).Nevertheless ,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ransport processes makes it easier to identify and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然而,系统地研究了相似性传递过程之间的相似性,使它更容易识别和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

1.How We Approach the Subject怎么研究传递过程?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analogies between the transport processes , we will study each of the process in parallel-instead of studying momentum transport first , then energy transport , and finally mass transport.为了找出传递过程间的相似性,我们将同时研究每一种传递过程——取代先研究动量传递,再传热,最后传质的方法。Besides promoting understanding , there is another pedagogical reason for not using the serial approach that is used in other textbooks : of the three processes, the concepts and equations involved in the study of momentum transport are the most difficult for the beginner to understand and to use.除了促进理解之外,对于不使用在其他教科书里用到的顺序法还有另一个教学的原因:在三个过程中,包含在动量传递研究中的概念和方程对初学者来说是最难以理解并使用。Because it is impossible to cover heat and mass transport thoroughly without prior knowledge of momentum transport ,one is forced under the serial approach to take up the most difficult subject(momentum transport)first.因为在不具有有关动量传递的知识前提下一个人不可能完全理解传热和传质,在顺序法的情况下他就被迫先研究最难的课程即动量传递。On the other hand ,if the subjects are studied in parallel , momentum transport becomes more understandable by reference to the familiar subject of heat transport.另一方面,如果课程同时被研究,通过参照有关传热的熟悉课程动量传递就变得更好理解。Furthermore ,the parallel treatment makes it possible to study the simpler the physical processes that are occurring rather than the mathematical procedures and representations.而且,平行研究法可以先研究较为简单的概念,再深入到较难和较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先强调所发生的物理过程而不是数学性步骤和描述。For example,we will study one-dimensional transport phenomena first because equations instead of partial requiring vector notation and we can often us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stead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hich are harder to solve.例如,我们将先研究一维传递现象,因为它在不要求矢量标注下就可以被解决,并且我们常常可以使用普通的微分方程代替难以解决的偏微分方程。This procedure is also justified by the fact that many of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transport phenomena can be solved by one-dimensional models.加上传递现象的许多实际问题可以通过一维模型解决的这样一个事实,这种处理做法也是合理的。

2.Why Should Engineers Study Transport Phenomena? 为什么工程师要研究传递现象?

Since the discipline of transport phenomena deals with certain laws of nature , some people classify it as a branch of engineering.因为传递现象这个学科牵扯到自然界定则,一些人就把它划分为工程的一个分支。For this reason the engineer , who is concerned with the economical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plants and equipment , quite properly should ask how transport phenomena will be of value in practice.正因如此,对于那些关心工厂和设备设计和操作经济性的工程师而言,十分应该探知在实际中传递现象如何起到价值作用。There are two general types of answers to those questions.对于那些问题有两种通用型答案。The first requires one to recognize that heat ,mass ,and momentum transport occur in many kinds of engineering , e.g., heat exchangers ,compressors ,nuclear and chemical reactors, humidifiers, air coolers ,driers , fractionaters , and absorbers.第一种要求大家认识到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发生在许多工程设备中,如热交换器,压缩机,核化反应器,增湿器,空气冷却器,干燥器,分离器和吸收器。These transport processes are also involved in the human body as well as in the complex processes whereby pollutants react and diffuse in the atmosphere.这些传递过程也发生在人体内以及大气中污染物反应和扩散的一些复杂过程中。It is important that engineers hav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laws governing these transport processes if they are to understand what is taking place in engineering equipment and to make wise decisions with regard to its economical operation.如果工程师要知道工程设备中正在发生什么并要做出能达到经济性操作的决策,对主导这些传递过程的物理定律有一个认识很重要。

The second answer is that engineers need to be able to us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natural laws to design process equipment in which these processes are occurring.第二种答案是工程师需要能够运用自然定律的知识设计包含这些过程的工艺设备。To do so they must be able to predict rates of heat ,mass , or momentum transport.要做到这点,他们必须能够预测传热,传质,或动量传递速率。For example, consider a simple heat exchanger , i.e., a pipe used to heat a

fluid by maintaining its wall at a higher temperature than that of the fluid flowing through it.例如,考虑一个简单的热交换器,也就是一根管道——通过维持壁温高于流经管道的流体温度来加热流体。The rate at which heat passes from the wall of the pipe to the fluid depends upon a parameter , etc.热量从管壁传递到流体的速率取决于传热系数,传热系数反过来取决于管的大小,流体流速,流体性质等。Traditionally heat-transfer coefficients are obtained after expensive and time-consuming laboratory or pilot-plant measurements and are correlated through the use of dimensionless empirical equations.传统上传热系数是在耗费和耗时的实验室或模范工厂的测量之后获得并且通过使用一维经验方程关联起来。Empirical equations are equations that fit the data over a certain range;they are not based upon theory and cannot be used accurately outside the range for which the data have heen taken.经验方程是适合一定数据范围的方程,它们不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而且在应用数据的范围外不能被精确使用。

The less expensive and usually more reliable approach used in transport phenomena is to predict the heat-transfer coefficient from equations based on the laws of nature.使用在传递现象中比较不耗费和通常较为可靠的方法是从以自然定律为基础的方程中预测传热系数。The predicted result would be obtained by a research engineer by solving some equations(often on a computer).预测的结果将由一个研究工程师通过解一些方程获得(常常在电脑上)A design engineer would then use the equation for the heat-transfer coefficient obtained by the research engineer.设计工程师再使用由研究工程师获得的关于传热系数的方程。

Keep in mind that the job of designing the heat exchanger would be essentially the same no matter how the heat-transfer coefficients were originally obtained.要记住无论传热系数是怎么得来的设计热交换器的工作将基本上是一样的。For this reason ,some courses in transport phenomena emphasize only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heat-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leave the actual design procedure to a course in unit operations.正因如此,传递现象的一些课程只强调传热系数的决定而把真正的设计步骤留给单元操作中的一个课程。It is of cource a “practical “ matter to be able to obtain the parameters , i.e., the heat-transfer coefficients that are used in design , and for that reason a transport phenomena course can be considered an engineering course as well as one in science.当然,能获得参数也就是设计中使用的传热系数是事实,并正因此,一个传递现象课程可被视为一个工程课程或一个科学课程。

In fact , there are some cases in which the design engineer might use the methods and equations of transport phenomena directly in the design of equipment.实际上,在设备设计中有一些情况下设计工程师可能直接使用传递现象的方法和方程。An example would be a tubular reactor ,which might be illustrated as a pipe ,e.g., the heat exchanger described earlier, with a homogeneous chemical reaction occurring in the fluid within.一种情况就是设计可以被称为管道的管式反应器,如,前面所提过的热交换器,在它里面的液相中发生着一个均相化学反应。The fluid enters with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ofreactant and leaves the tube with a de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reactant and an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product.流体以一定浓度的反应物流进并以浓度降低的反应物和浓度增加的产物流出反应管。

If the reaction is exothermic , the reactor wall will usually be maintained at a low temperature in order to remove the heat generated by the chemical reaction.如果反应是放热的,为了移除化学反应生成的热量反应器壁通常维持在一个低的温度。Therefore the temperature will

decrease with radial position , i.e.,with the distance from the centerline of the pipe.因此沿径向方向也就是说随离管道中心线距离的增大,温度降低。Then , since the reaction rate increases with temperature , it will be higher at the center ,where the temperature is high , than at the wall , where the temperature is low.再者,因为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温度高的中心处的反应速率高于温度低的管壁处的反应速率。Accordingly ,the products of the reaction will tend to accumulate at the centerline while the reactants accumulate near the wall of the reactor.结果,反应产物将倾向于在中心线处积累而反应物在靠近管壁处积累。Hence , concentration as well as temperature will vary both with radial position and with length.因此,沿径向和横向浓度和温度都将改变。To design the reactor we would need to know ,at any given length , 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product.为了设计反应器我们需要知道在任意给定的管长下产物的平均浓度。Since this mean concentration is obtained from the point values averaged over the cross section , we actually need to obtain the concentration at every point in the reactor , i.e., at every radial position and at every length.由于这个平均浓度是将整个反应器内每个点的浓度平均起来得到的,实际上我们需要得到反应器内每个点的浓度,也就是说,在每个径向和横向位置。But to calculate the concentration at every point we need to know the reaction rate at every point , and to calculate the rate at every point we need to know both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concentration at every point!但是为了计算每个点的浓度我们需要知道每个点处的反应速率,而为了计算每个点处的速率我们需要知道温度和浓度!Furthermore, to calculate the temperature we also need to know the rate and the velocity of the fluid at every point.而且,为了计算温度我们也要知道每个点处的反应速率和速度。We will not go into the equations involved ,but obviously we have a complicated set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at must be solved by sophisticated procedures, usually on a computer.我们将不得到所包含的方程,但显然有一组必须由精细繁琐的步骤解决的复杂偏微分方程(通常在电脑上)。It should be apparent that we could not handle such a problem by the empirical design procedures used in unit operations courses for a heat exchanger.我们不能通过用于单元操作课程中关于热交换器的经验设计步骤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应该是明显的。Instead the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procedures of transport phenomena are essential ,unless one wishes to go go the expense and take the time to build pilot plants of increasing size and measure the conersion in each.然而传递现象的理论和数学步骤是必不可少的,除非一个人愿意花金钱和时间去建立规模不断扩大的模范工厂并测出每一个工厂的产率。Even then the final scale-up is precarious and uncertain.即便最后的扩大规模是靠不住和不确定的。

1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概论 篇十一

【关键词】教学模式 改革 化学工艺 中职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85-02

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要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专业教學质量。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一方面很难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化工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剥离,对学生缺乏足够吸引力,也将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进一步加重,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长和职业发展。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创新教学观念, 以教学改革为切入口,努力在教学情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材料开发、评价机制和师资队伍上下功夫,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努力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内容为中心转变,以普通教室为中心向以一体化实训(验)室为中心转变,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建立实际工作情景的教学场所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长期缺失,导致很多学生对化工生产完全陌生,加上中职学生大部分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弱。在传统的理论学习在教室,技能训练在实训场地的方式下,一方面学生很难将知识与实践对接,形成具体的工作认识;另一方面,教师也很难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建立实际工作情景的教学场所对学生形成工作认识和提高教学效果非常必要。化学工艺专业教学场所的建立,应以化工生产中常见的单元操作为基础,建立起流体输送、传热、干燥、吸收解吸、精馏、间歇反应器等岗位操控的实训场所。同时通过集散控制系统,建立起中央控制室,并通过建立模拟仿真工厂的方式来构建尽量真实的工作场景,以实现教室教学向工作环境教学的转化。

二、实施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化工生产各岗位的工作过程都历经从原料到产品的转化,包含生产前的准备、生产装置的开车、生产过程的运行维护、事故的分析处理和生产装置的停车等系列活动。它要求操作控制人员能在行动过程中构建出包含物料性质、生产工艺原理、设备操作使用、生产过程分析和设备维护在内的完整的工作能力体系。如果仍旧采取先学习生产工艺原理、生产设备结构、生产过程分析、生产操作训练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也无法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职业能力。因此,化学工艺的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实际工作任务设置流体输送、换热器操作、沉降过滤操作、乙醇—水溶液的精馏分离、二氧化碳的吸收解吸等项目,通过真实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协助学生完成生产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关键的操作技能、运行控制、过程分析及关键知识予以指导,学生则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行动知识体系,从而获得关键能力。

三、运用行动导向等多种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先理论传授再进行实践”或者“先实践再开展知识教学”的方式。这样做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但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因此,应在专业的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并结合使用项目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和项目为学习载体,如以“乙醇水溶液的分离”为载体学习精馏单元的操作控制,以“二氧化碳的吸收”学习吸收解吸单元操作与控制……通过工作任务或项目的完成,教会学生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以及评估工作(学习)效果和构建理论与技能的方法。同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信息的收集和筛选、小组交流讨论、协同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

四、开发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材料

职业教育的特性要求,教学过程都必须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教学材料是否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开发,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过程中的教学材料应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特征,将传统的学科知识按照工作过程的行动知识体系进行编排,在编排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避免编写出的教学材料只是工作过程的顺序而已。以《精馏单元操作与控制》为例,教学材料的组织必须打破原学科体系下 “精馏的原理——计算——设备——操作”的顺序,而是依据生产实际按“精馏生产的开车准备——开车操作——稳态运行维护——停车操作——优化操作”的顺序,融合岗位所需的化工原理、化工设备与仪表、操作控制、化工安全操作等的知识于一体,便于学生在尽量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五、以职业能力标准为核心建立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的评价应该以职业能力标准为核心建立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而不是简单的考核学生的知识储备。首先,将由教师主导的单一评价转变为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三维立体的评价模式,其中应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做的努力作为评价的重点。其次,改变学习结果评价模式而转向专注学习过程的评价模式,重点评价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意识、习惯、方法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最后,按照国家相关职业能力标准,由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转向对其工作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为完成各工作项目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科学、行动是否规范、计划是否周详等。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于这种新的以工作过程为主的评价体系仍然很陌生,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以便其更快地适应新的评价方式。

六、建立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首先,鼓励专职教师通过到企业实践和挂职锻炼,增强自身实践能力,考取工程师和技师等职业资格。其次,在新进教师的引进时,尽可能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再次,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和行业专家组建学校的兼职教师库。通过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转变,保证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工作结构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5,(8).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3]李学锋,王玲.基于高职特色的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A].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技职)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2.

上一篇:公司安全防范通知下一篇:大班泥工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