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有三大节日(共2篇)
1.伊斯兰有三大节日 篇一
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和纪念日
斋月
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系阿拉伯语“莱麦丹”的意译。因教义规定,穆斯林在该月履行五大天命之一的斋戒功课,故名。《古兰经》‘云:“莱麦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故在此月中,你们当斋戒。”据载,斋月系穆罕默德由麦加迁徙到麦地那的第二年作为履行斋戒功课的月份。圣训中也有“你们要见新月而封斋,见新月而开斋”的话。因此莱麦丹月斋戒最多是30天。伊斯兰教法规定:封斋从黎明至日落,戒饮食,戒房事,戒绝丑行和秽语,并认为其意义除完成宗教义务外,还在于陶冶性格,克制私欲,体会穷人饥饿之苦,萌发恻隐之心,以资济贫、行善。
伊斯兰教认为,斋月是尊贵之月,原因有二:①该月为开始降示《古兰经》之月;②“盖德尔夜”在该月。斋月来临,穆斯林欢欣鼓舞,在一些伊斯兰教国家,人们大都通宵达旦,切磋教义、进行交往和社会活动。在该月内,穆斯林除完成斋戒功课外,还注重施舍和每晚的“特拉威哈”拜,诵读《古兰经》等。
主麻日
主麻日是伊斯兰教聚礼日。穆斯林于每周星期五(金曜日)下午在清真寺举行的宗教仪式。主麻一词系阿拉伯语“聚礼”的音译,其仪式包括礼拜、听念“呼图白”(教义演说词)和听讲“窝尔兹”(劝善讲演)。主麻拜为天命拜,与平时的五番拜功和一年的两大会礼有所不同,它的构成与参加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居住城市;②身体、理智健全;③行动方便无阻;④成年男性;⑤居家者。完成主麻功课可免作晌礼,不具备主麻条件者晌礼照常,主麻日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以后规定的休假日,一直沿用至今。在伊斯兰教教义和历史上,主麻日一向被视为贵重之日。穆罕默德曾说:“穆民最好的日子是主麻日”。穆斯林于此日除参加聚礼外,还要多行善功,且剪指甲、剃唇髭、洗大净、点香、游坟、忏悔等,皆被视为圣行。
开斋节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节日。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中国新疆地区称肉孜(Roza,波斯语,意为斋戒)节。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应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再封一日,共为30日,第二日为开斋节,庆祝一个月的斋功圆满完成。是日,穆斯林前往清真寺参加会礼,听伊玛目宣讲教义。教法还规定在节日进行下列七件事是可嘉行为:①拂晓即吃食物,以示开斋;②刷牙;③沐浴;④点香;⑤穿洁美服装;⑥会礼前要开斋施舍;⑦低声诵念赞主词。
开斋节始于伊斯兰教纪元第2年。此后,每逢此节,世界各地穆斯林都以热情和虔敬的心情参加节日活动。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庆祝形式不尽相同,有的炸油香制美食互赠或款待亲友;有的请阿訇诵经祈祷;有的聚会联欢等。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节日。亦称宰牲节、忠孝节。定于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是穆斯林举行会礼,宰牲献主,是伊斯兰教朝觐议事之一。据传说,古代先知易卜拉欣晚年得子伊斯玛仪,当其子13岁时,安拉“启示”易卜拉欣宰子奉献。易卜拉欣谨尊不违,儿子也毅然从命。当父子正要在米那山谷执行“启示”时,天使吉卜利勒奉真主之命送来一只绵羊,作为伊斯玛仪的替身。据说此日是阿拉伯太阴历的12月10日。阿拉伯人为纪念易卜拉欣父子为安拉牺牲的精神,便在此日宰牲。迁徙第二年,穆罕默德将此日定为古尔邦节。凡朝觐者都要在米那山谷宰牲(羊、牛、骆驼)。未参加朝觐的穆斯林要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宰牲。在中国,古尔邦节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柯尔克孜、撒拉、塔吉克、乌孜别克、保安、塔塔尔十个民族共同的民族节日,除会礼、宰牲外,庆祝形式多种多样,十分隆重。圣纪
穆斯林在清真寺礼拜
圣纪节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为纪念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日,但逊尼派和什叶派纪念圣纪节的日期不同,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穆斯林基本是逊尼派,所以圣纪节也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重要节日。逊尼派的圣纪节是伊斯兰历3月12日,什叶派是3月17日。据说当年穆罕默德经常在自己出生的日子(星期一)进行斋戒,但现在穆斯林过圣纪节并不把斋,而是准备许多好吃的食品庆祝,讲述穆罕默德生前的事迹等。
圣纪节,亦称圣忌节,冒路德节,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相传穆罕默德(约570-632年)诞辰和逝世都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穆斯林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圣人(创始人)穆罕默德创建的伊斯兰教,在他诞辰和逝世的这天举行集会。以后,逐渐演变为伊斯兰教的节日。
节日活动多由清真寺主持。届时,穆斯林要穿戴整齐,到清真寺沐浴、更衣、礼拜,听阿匐们念经,讲述穆罕默德的历史和创建伊斯兰教的功绩。然后休息、游玩一天。
圣纪节,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是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相传穆罕默德于伊斯兰教历纪元前五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571年4月21日)诞生于阿拉伯麦加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取名穆罕默德(意为“受到高度赞美的人”)。伊斯兰教历第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因病归真,终年63岁,葬于麦地那。
由于穆罕默德的诞辰与逝世恰巧都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因此,回民一般合称“圣纪”。国外的伊斯兰教徒一般都过“圣纪节”,为纪念穆罕默德的诞生而举行
圣纪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诞辰。据传,穆罕默德诞生在阿拉伯太阴历象年(约当公元571)3月9日或12日。穆罕默德逝世300多年之后(约公元10世纪),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首先在埃及举行圣诞纪念。12世纪时,伊拉克国王穆孜菲尔?q艾卜?q赛义德下令在伊斯兰教历每年3月12日庆祝圣诞。嗣后,庆祝活动逐渐扩展到其它伊斯兰国家,延续至今。
穆罕默德于教历11年(公元632)3月12日逝世,据说与诞生的月、日相同。因此中国穆斯林的圣纪活动兼有纪念穆罕默德诞生与逝世的双重意义,故又称圣忌、圣祭或圣会,新疆地区则称牟噜德节。庆祝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由阿訇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业绩和懿行等。有的穆斯林炸油香、熬肉粥,邀请亲朋聚餐纪念。
盖德尔夜
盖德尔夜意为前定、高贵之夜。在伊斯兰教历斋月(九月)中。据伊斯兰教传述,真主在此夜始降古兰经文。穆罕默德曾对其门弟子说:“你们要在斋月末旬的单数日子里,估定盖德尔夜。”按照多数学者的意见,认为应在斋月的第27夜。《古兰经》说,该月胜过一千个月,是极为贵重的一夜。故伊斯兰教鼓励穆斯林在此夜多行善功,以期获得真主的千倍厚赏。该夜,清真寺张灯结彩,举行礼拜、诵经、赞主、赞圣,发表劝善演说等。穆斯林沐浴佩香,参加庆祝活动,通常彻夜不眠,直至拂晓。中国内地的穆斯林将该夜庆祝活动称为“坐夜”或“守夜头”。
法蒂玛纪念会
法蒂玛纪念会是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诞辰和忌日所举行的纪念活动。亦称法蒂玛节、姑太节。法蒂玛生于阿拉伯太阴历象年35年(约公元605年)6月20日或23日,殁于伊斯兰教历11年(约公元632年)9月14日(一说6月15日)。她被奉为穆斯林妇女的典范,受到普遍的尊重。公元11世纪末,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什叶派法蒂玛王朝首次在埃及庆祝了她的诞辰。以后逐步发展成为纪念日,庆祝形式以什叶派最为隆重。现在,不少国家的穆斯林妇女常于其忌日举行纪念。中国穆斯林对法蒂玛的纪念亦不统一,常常将其诞辰与忌日合并纪念,统称法蒂玛会。纪念仪式一般在清真寺举行,主要由妇女操办,请阿訇念经,作“都阿”(祈祷词),讲述法蒂玛的生平事迹和懿行等。有条件的,还炸油香,熬肉粥,以示吉庆。时间一般在伊斯兰教历6月中旬。
拜拉特夜
拜拉特夜系指伊斯兰教历8月15日夜。拜拉特意为赦免。故穆斯林认为该夜安拉大开饶恕、怜悯之门,凡悔过自新者,必获赦免,故又称此夜为恕罪夜、超脱夜、换文卷(更换每人每年的“功过是非簿”)夜。穆斯林多在该夜念经、礼拜、祈祷、施舍,白天封斋,以求安拉恩赐和赦免。
2.傣族的三大传统节日 篇二
浴佛节
浴佛节,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浴佛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经过西双版纳自治州政府的多次推动,浴佛节被宣传成“泼水节”,成了西双版纳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入夏节
傣语称“豪洼”,意为入夏。时间在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出夏节
【伊斯兰有三大节日】推荐阅读:
伊斯兰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