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支部基本概念

2024-08-11

基层党支部基本概念(共10篇)

1.基层党支部基本概念 篇一

强化基层党支部的基本职能 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随着油田发展形势的需要,基层党支部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也在不断发生新变化,赋予新内涵。我们采油**队党支部在工作中结合实际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八抓”职责,不断强化功能建设,注重发挥党支部的宣传教育、融合协调、人才激励、正确导向、团结凝聚和服务保障六种功能,较好的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1、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宣传教育功能。我们把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作为党支部的首要任务,及时把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和企业的经营决策及有关精神传达到每名员工,以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振奋精神的目的。近年来,我队党支部突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统教育,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着采油**队人,为企奉献,为油拼搏,成为我们建队育人的思想根基。队党支部坚持把功夫用在增强传统教育的灵活性和生动性上,建立了队史室,作为对员工进行传统教育的课堂,收集整理了“铁汉李堂福”、“寒夜测流压”等队史故事50多个、队史文献资料30余万字,教育员工不忘队史,奋勇前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先后请老队长、老书记忆队史、召开故事会讲诉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及通过组织参观“铁人”纪念馆、油田历史陈列馆等教育基地,开展“追忆辉煌历程,弘扬优良传统”大讨论等主题活动,激励员工继承传统,续写辉煌;全队员工对照历史荣誉添动力,对照先进单位找差距,开展了“三比三看”活动,即“比思想,看责任意识树立得牢不牢;比形象,看优良作风传承得好不好;比贡献,看岗位业绩创造得大不大”。使新老员工在“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会战传统的背景讲述中,在队史故事的聆听启发中,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认识理解从感性到具体,由肤浅到深刻。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使员工的精神受到不断洗礼,理想得到不断升华,进一步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了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

2、充分发挥党支部的融合协调功能。在基层工作中,党支部应充分发挥好融合协调作用,加强与行政组织的相互融合,做到发展共谋、责任共担、遇事共商、和谐共进。我队党支部不但在生产经营中当参谋,还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保证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积极参与生产经营管理,党政干部一起制定单位工作思路,确定重大事项的安排如奖金考评、生产难点、人员调整等,与行政工作目标保持协调一致,协助队里坚持以每年至少完成一项创新成果为目标,推进管理工作上水平。近两年,由于兄弟单位产能建设、青年员工迅速成长等原因,在生产管理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我队由原来的75人减少为60人,为了提高管理水平,队党支部对全队的13个工种54名员工进行了访谈,在充分调查研究、做好思想动员的基础上,在组织模式上实施了“专业化班组”管理法,按照所管井别不同,分别设立采油井班组、水井班组、电泵螺杆泵井班组、计量班组、资料班组、维修班组、输油班组7个不同种类的班组,进行专业化管理,有效解决了人员不足的矛盾。几年来,队党支部先后协助队里探索实施了“一井一法”管理法,安全“可视化”管理法、“高产井动态管理法”等管理方法,做到生产管理因井而异,挖潜措施因井而别,各项生产管理指标均好于规划要求,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3、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人才激励功能。队党支部充分发挥人才激励功能,坚持不忽视每一个岗位,不放弃每一名员工,对员工进行个性化设计、个性化培养和个性化服务,激励员工向生产管理、工人技师、革新能手和一专多能方向发展。

一是对员工进行个性化设计。我们针对每名员工年龄状况、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和兴趣爱好等不同,合理设计他们的发展目标,制作成员工个性化成长设计展板,放在队部会议室,激励员工对照发展目标寻找差距,自觉加压,使员工的自身优势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副队长宋柏原来是一名输油工,队党支部根据他头脑活、肯实干的特点,帮他确定了“生产管理”的发展方向,通过多个岗位的实践,使他走上了副队长岗位。维修班长张宁在个性化成长实践中,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通过竞聘也走上了管理岗位。二是对员工进行个性化培养。我们建立了员工个性化培养档案,根据员工的个性化特点制定提升计划,帮助其实现自身发展目标。对于新上岗员工,重点帮助他们提高规避安全风险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操作熟练、技术全面的员工,重点帮助他们提高创新创效的能力;对于参加技能鉴定的员工,利用技能练兵场等培训资源,重点帮助他们进行强化训练;对于技术骨干,积极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进行全方位培训,使他们成为全能型人才,以实现技术力量的合理储备。三是对员工进行能力拓展。我队党支部积极发挥组织的推动作用,充分利用技能练兵场、油田开发基础知识培训室和刘广军工作室,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小课堂”、研讨“小专题”、现场“小演练”、革新“小比拼”等活动,对员工进行定向跟踪培养,使员工的岗位技能得到不断拓展。维修班长刘广军善于钻研,勇于攻关,每年都完成3项以上革新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大大地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他研发的“泵轴套及叶轮拆卸工具”,填补了以往泵轴套无法拆卸的技术空白,获得油田公司技术革新一等奖,他本人被评为黑龙江省技术革新能手和油田公司采油技能专家。

在党支部的帮助下,近年来,我队先后有15名员工走上管理岗位,涌现出作业区级以上技术能手26人,完成革新成果55项,其中39项获得厂级以上奖励,5项成果获国家专利。

4、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正确导向功能。在基层工作中,党支部坚持什么,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制止哪种行为,抵制哪些风气,纠正哪些倾向,会在员工中起到重要导向作用。近年来,由于思想多元、观念多样、生活方式多变给员工队伍的价值取向带来一定冲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淡化。为此,我队党支部充分发挥正确导向功能,通过开设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学习课堂,请作业区主管领导授课,培养员工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活动,引导员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选树了工人堆里的小教员何显斌、队宝赵瑞义、勇挑重担的维修班等先进典型12个,教育员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忠诚、敬业、奉献的价值观;不断强化“精、细、责”的传统教育,总结提炼了“精从细中来,细在尽责处”的管理理念,要求员工始终把“精”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把“细”作为最基本的工作态度,把“责”作为促进发展的内在动力;制定下发员工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指导细则,努力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行为规范,先后涌现出油田公司十大“杰出青年”2人,厂“十佳”基层干部2人,厂“十佳”操作员工1人。

5、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团结凝聚功能。党支部是基层工作中的战斗堡垒,需要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把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基层党组织周围。为此,我们把团结群众、凝聚队伍,作为党支部的基本任务,通过思想引导、组织开展活动、发挥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化解各种矛盾,发挥团结凝聚功能。去年冬季,我队南2-6-123井被盗油分子多次放油,造成老汉泡冰面环境污染,3月份天刚刚开化,队党支部组织开展了捞油会战。当时天气很冷,天空阴云密布,下着小雨。污油混杂着冰凌滞留在泡子深处,参加会战的9名党员和干部带头走进冰冷的深水中大干起来,令在场的员工深受感动,纷纷加入会战的队伍。虽然冰水把大家的脚都冻麻木了,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找理由退下来,吃完午饭就都匆匆回到现场。仅用一天时间,就使老汉泡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在困难面前,队党支部通过成立由队干部和生产骨干组成的党员先锋行动小组,深入现场分析解决生产难题,鼓舞了员工的干劲,凝聚了队伍的士气。目前,全队13名党员中有9名被评为厂级以上先进,队党支部先后被评为集团公司、黑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6、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服务保障功能。围绕中心工作发挥服务保障作用是基层党支部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职责。党支部既要履行领导职能,更要体现服务保障的职责,围绕中心当好“后勤”,服务好员工,服务好生产。去年春检期间,很多员工家里都出现了特殊情况,有老人突发急病住院抢救的,有家人患病癌症晚期的……队党支部了解到情况后第一时间前去看望,把组织的温暖送到病床前,并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压力。队党支部用缕缕关怀的真情建造了一个容情铸爱的大家庭,这些员工也积极为队里着想,主动要求坚守岗位,晚上住医院,白天坚持上班。这期间,一名女工在家不小心被开水大面积烫伤,第二天仍然来到队里上班,党支部书记知道后,安排司机把她送回家治疗休养。同时队党支部还创建了小伙房、小书架、小浴室、小药箱等温馨的服务环境,树立了“健康温馨的生活从这里开始”的配餐服务理念,开设了员工生日餐、营养粥、发送节日贺卡、温馨短信„„用这些有情服务换来了员工的满意。服务保障功能的发挥催生了无限的动力,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2.职场礼仪基本概念 篇二

什么是礼仪?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 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 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礼仪的定义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已、敬人的完整行为。礼仪的分类

政务礼仪 商务礼仪 服务礼仪 社交礼仪 涉外礼仪

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大体相同 课程目录

1、安邦员工基本行为准则

2、职场礼仪

3、电话接待技巧 搭车竞赛

一位身着笔挺漂亮军服的海军军官 一位戴金丝眼镜、手持文件夹的青年学者 一位打扮入时的漂亮女郎

一位挎着菜篮子、脸色疲惫的中年妇女 一位留着怪异头发、穿着邋遢的男青年 不同的仪表代表了不同的人 随之就会有不同的际遇 什么是仪表?

仪表包括人的仪容、姿态、服饰、风度等。影响力

语言信号7% 声音信号38% 视觉信号55%

一、安邦员工基本行为准则

着装要求:公司全体员工在每周一至周五的正式上班时间内,必须着职业服装,严禁牛仔或其它奇装异服。

禁止吸烟:公司职场内禁止吸烟。所有办公区为禁烟区,包括卫生间、电梯过道和紧急出口。

应答电话:电话响铃三声内应答电话。应答时,先自报公司名或姓名。

发送函件:向外发送函件时应注明发送人姓名。因私向外发送函件,需提前预付函件费用。

领取办公用具:每周一,员工本人或部门秘书在前台领取办公用具并签字确认。

办公场所:员工需保持办公场所的整齐、干净。

所有来访客人必须由邀请人陪同才可进入;接待来访、业务洽谈应在前台或会议室进行。

二、职场礼仪

职场礼仪,是指人们在职业场所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

1、职场礼仪没有性别之分。工作场所,男女平等。

2、将体谅和尊重别人当作自己的指导原则 握手礼仪

握手是人与人的身体接触,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与某人握手感觉不舒服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那个人消极的性格特征。强有力的握手、眼睛直视对方将会搭起积极交流的舞台。握手礼仪 握手次序:

女士先伸手,男士才可握手;领导或长辈先伸手,下级或晚辈才可握手。握手动作:

对方伸手后,我方应迅速迎上去,但避免很多人互相交叉握手,用大约2公斤的力,避免上下过分摇动。握手禁忌:

不能用左手,与异性握手不可用双手,不能戴墨镜、不能戴帽子、不能戴手套。不要在与人握手时递给对方冷冰冰的指尖,不在握手时长篇大论,或点头哈腰过分热情。互换名片

递名片:双手拿出自己的名片,将名片的方向调整到最适合对方观看的位置,不必提职务、头衔,只要把名字重复一下,顺序要先职务高后职务低,由近而远,圆桌上按顺时针方向开始,在用敬语:“认识您真高兴”“请多指教”等。互换名片

接名片:双手接过对方的名片,要简单地看一下内容,轻声念出对方名字,不要直接把名片放起不看,也不要长时间拿在手里不停摆弄,更不要在离开时把名片漏带,应将名片放在专用的名片夹,或放在其他不易折的地方。道歉礼仪

即使你在社交礼仪上做得完美无缺,你也不可避免地在职场中冒犯了别人。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真诚地道歉就可以了,不必太动感情。表达出你想表达的歉意,然后继续进行工作。将你所犯的错误当成件大事只会扩大它的破坏作用,I’m sorry„使得接受道歉的人更

加不舒服。打错电话叫错名字 上下级礼仪

——下对上篇 1.不能“越位”。

2.摆正关系。3.尊重领导。

4.精明能干,当好参谋。5.谦虚诚实、忠诚可信。6.把握好与领导谈话的技巧。7.掌握汇报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8.给领导提意见和建议时,要讲究方式,方法。9.保持适当距离。上下级礼仪

——上对下篇

1、公仆意识

2、加强个性修养

①守信践诺。②与人为善。③择人任势。④任人唯贤。⑤畅通言路。⑥兴趣相投。⑦提高聚群性和社交能力。⑧提高情绪和行为的自律性。礼仪的核心是什么? 自尊

首先是自尊为本,自尊自爱,爱护自己的形象。其次要尊重自己的职业。“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第三要尊重自己的公司。礼仪的核心是什么? 尊重他人

用五句话来概括对不同人的尊重体现的个人修养: 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 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 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 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 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 电子礼仪

1、电子邮件是职业信件的一种,而职业信件中是没有不严肃的内容的。

2、传真应当包括你的联系信息、日期和页数。未经别人允许不要发传真,那样会浪费别人的纸张,占用别人的线路。

3、手机可能会充当许多人的“救生员”。不幸的是,如果你使用手机,你多半不在办公室,或许在驾车、赶航班或是在干别的什么事情。要清楚这样的事实,打手机找你的人不一定对你正在干的事情感兴趣。

三、电话接待技巧 电话形象

电话形象:是指人们在通电话的整个过程之中的语音、声调、内容、表情、态度、时间等的集合。它能够真实地体现出个人的素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通话者所在单位的整体水平。拨打电话的礼仪

(一)选好通话的时间

(二)礼貌的开头语

(三)用声调传达感情

(四)有所准备,简明有序

(五)电话三分钟原则

(六)举止得体,表达得当

(七)礼貌的结束语接听电话的礼仪

(一)及时、礼貌地接听电话

(二)自报家门

(三)认真倾听,积极应答

(四)认真清楚地记录(5w1h)

(五)友善对待打错的电话

(六)正确代接电话

(七)巧问对方姓名

(八)礼貌地挂断电话及时、礼貌地接听电话

1、以问候语加上单位、部门的名称以及个人的姓名。这种形式最为正式,例如,“您好!安邦信息中心***。请讲。”

2、以问候语加上单位、部门的名称,或是问候语加上部门名称。它适用于一般场合,例如:“您好!安邦信息中心。请讲。”或者:“您好!信息中心。请讲。”后一种形式,主要适用于由总机接转的电话。

3、以问候语直接加上本人姓名。它仅适用于普通的人际交往。例如:“您好!***。请讲。”需要注意的是,在商务交往中,不允许接电话时以“喂,喂”或者“你找谁呀”作为“见面礼”。如何做好记录:5 W1h

When Who What Where WhyHow 使工作顺利的电话术

1、迟到、请假由自己打电话;

2、外出办事,随时与单位联系;

3、外出办事应告知去处及电话;

4、延误拜访时间应事先与对方联络;

5、借用他人单位电话应注意,一般借用他人单位电话,一般不要超过10 分钟。遇特殊情况,非得长时间接打电话时,应先征求对方的同意和谅解。

6、同事家中电话不要轻易告诉别人;

7、用传真机传送文件后,以电话联络礼仪的功能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 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3.超级短线基本概念 篇三

投资周期是完成投资交易买卖循环的时间周期,按照持仓时间,投资周期可划分为三种类型:长线投资、中线投资和短线投资。

长线投资

长线投资通常是指完成投资交易买卖循环的时间在一年以上的投资行为。有的长线投资高达数年,甚至十年以上。

中线投资

中线投资通常是指完成投资交易买卖循环的时间在一月以上、数月以内的投资行为。有时数月以上、一年以内的投资行为均可归结为中线投资。

短线投资

短线投资通常是指完成投资交易买卖循环的时间一个星期左右、一月以内的投资行为。有时一个星期以内的所有投资行为均可归结为短线投资。

必须指出,投资周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一个精确的定量标准。这里所定义的投资周期仅仅是一个通常的标准,不同的投资者因交易策略和交易品种的不同对投资周期有着不同的定义标准。

超级短线的周期定义

超级短线顾名思义是一种短线投资行为,其超级的定义表明是一种对短线投资更为短暂的投资行为。超级短线的持仓时间通常1至3个交易日。

在T+0交易制度下,超级短线通常是指当日交易,即当日完成买卖交易循环,

在T+1交易制度下,超级短线通常是指隔日交易,即当日完成进场交易,次日完成出场交易。必须指出,超级短线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精确的划分标准。通常将持仓时间小于3个交易日的交易行为,均可称为超级短线交易。

投资周期与分析周期

需要强调的是,从技术层面上投资周期与分析周期具有较大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不仅表现在持仓时间的选择上,也表现在投资分析决策所依据的基准分析周期图表的选择上。

分析周期是用来进行市场分析的基准周期形态,常用的分析周期有:年、月、日、60分钟、30分钟、15分钟、5分钟不等;也可根据需要自定义:如3分钟、7分钟、3日、2周等。不同的分析周期显示了市场对象不同的周期趋势结构。月线周期图表显示的是市场对象月线趋势结构,日线周期图表显示的是市场对象日线趋势结构。1分钟周期图表显示的是市场对象1分钟趋势结构。

分析周期不完全等同于投资周期,却常用来确定投资周期技术分析和交易决策。长线投资通常用年、月线进行技术分析和交易决策。中线投资通常用周、日线进行技术分析和交易决策。短线投资通常用日线、60分钟线进行技术分析和交易决策。而超级短线通常则用5、15、30分钟、甚至1分钟线进行技术分析和交易决策。

4.安全管理基本概念 篇四

一、安全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如汉语中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的说法。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认为,安全是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风险伤害的状态。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任何事物都包含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当危险低于某种程度时,就可认为是安全的,如图1�C1所示。

图1�C1 安全与危险的相对性

二、安全生产

《辞海》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安全生产”解释为:旨在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也是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根据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施(从事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作业)阶段,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职业健康,保障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行为的总称。

三、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四、本质安全

狭义的本质安全是指机器、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安全性能,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失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不会造成事故。具体包括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两方面的内容,如图1�C2所示。

图1�C2 本质安全的功能

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广义的本质安全(企业本质安全)是指企业以本质安全为目标,科学控制物的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主要包括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安全理论的不断发展,本质安全的概念也得到了扩展,逐步被广泛接受。实际上,由于人们技术、资金和人们对事故的认识等原因,目前还很难做到本质安全,只能作为追求的目标。

五、风险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是指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组合,即

(1�C1)

式中,R――风险;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对于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可分为人、机、环境、管理等四类风险。风险度一般用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六、危险和危险度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式中,――危险度;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七、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一般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二者的区别如图1�C3所示。

图1�C3 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八、危险源、重大危险源

(一)危险源

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引起中毒、火灾或爆炸事故,因此充装了液化石油气的储罐是危险源;原油储罐的呼吸阀已经损坏,当储罐储存了原油后,有可能因呼吸阀损坏而发生事故,因此损坏的原油储罐呼吸阀是危险源;一个携带了SARS病毒的人,可能造成与其有过接触的人患上SARS,因此携带SARS的人是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C2009),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

(式1�C2)

式中,――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评估、登记建档、备案、监测监控、应急救援等方面。

九、事故隐患、事故

(一)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根据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的大小,将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如图1�C4所示。

图1�C4 事故隐患的分类

(二)事故

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即意外的)、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工作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危险源、事故隐患、事故间的关系如图1�C5所示。

图1�C5 危险源、事故隐患、事故之间的关系

十、职业健康

职业健康也称职业卫生,在《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C2008)中,职业卫生是指以职工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领域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它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的一种方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可以追溯到一系列的系统思想,最主要的是爱德华•戴明(Edward Deming)的PDCA(即策划、实施、评价、改进)概念。

十一、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安全文化是指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生存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安全文化。关于狭义的安全文化,比较全面的是英国安全健康委员会下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

安全文化是预防事故的一种“软”力量,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

十二、安全目标管理

安全目标管理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地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

安全目标管理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的科学管理方法。它能有效地调动各级组织、各个部门、各级领导和全体人员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能充分发挥一切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积极作用;能充分体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现代管理思想。它的实行可以全面推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地促进安全生产状况的改善。

十三、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清晰安全管理的责任界面,解决“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的基础。其他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重点是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意义在于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和政策的要求;通过明确责任使各级、各类人员真正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对预防事故减少损失、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建立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作用。

十四、安全生产投入

安全生产投入:是指为了保障安全生产相关制度措施的有效落实而投入的资金,安全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人员、技术、设施等的投入、安全教育及培训、劳动防护及保健费用、事故援救及预防、事故伤亡人员的救治花费等,均视为安全投入。

十五、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指为强企业生产工作的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企业事业的发展,根据有关劳动保护的法令、法规等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订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各项安全措施的统称。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及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和使用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和安全生产情况报告制度、“三同时”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制度、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管理和使用制度、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护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

十六、“三违”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 违章指挥

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者违反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制度和有关规定指挥生产的行为。违章指挥具体包括: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或擅自变更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指挥者未经培训上岗,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劳动者或无专门资质认证的人员;指挥工人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作业;发现违章不制止等。

 违章作业

主要是指现场操作工人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工人安全守则、安全用电规程、交接班制度等以及安全生产通知、决定等作业行为。违章作业具体包括:不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制度,进入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和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擅自动用机械、电气设备或拆改挪用设施、设备;随意爬脚手架和高空支架等。

 违反劳动纪律

主要是指工人违反生产经营单位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即违反单位为形成和维持生产经营秩序、保证劳动合同的得以履行,以及与劳动、工作紧密相关的其他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违反劳动纪律具体包括:不履行劳动合同及违约承担的责任,不遵守考勤与休假纪律、生产与工作纪律、奖惩制度、其他纪律等。

十七、“四不放过”

“四不放过”,是要求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时应遵循的原则: 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 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 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 事故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十八、安全生产五要素

安全生产五要素包括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

十九、安全生产检查

安全生产检查是指对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查证,以确定隐患或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和危险有害因素。安全生产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生产检查,可以发现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以便有计划地制定纠正措施,保证生产的安全。

安全生产检查的方式:安全执法检查、企业定期安全大检查、专业性安全大检查、季节性安全大检查、验收性安全大检查、班前班后安全检查、经常性安全检查、职工代表安全检查、工地巡回安全检查、工地“达标”安全检查

检查记录包括班组安全检查记录、专职安全员检查记录、项目安全值班记录二十、三级安全教育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新入厂职员、工人的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和岗位(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厂矿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制度的基本形式。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是企业安全教育的基本教育制度。三级安全教育是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企业必须对新工人进行安全生产的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对调换新工种,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工人,必须进行新岗位、新操作方法的安全卫生教育,受教育者,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二十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行政机关代表国家所实施的,为了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运用行政力量,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的一项管理活动。

5.教学设计基本概念 篇五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S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教学设计构成要素:一份完整的教案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课程名称、授课内容、教学日期,授课教师姓名、职称、授课对象、授课时数以及教材名称及版本等。

2、教学目标:即,对应每堂课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这种目标制定要符合大纲和学生的实际,要在50分钟里实现的实“在”的具体目标要求,既包括知识、能力的要求,也包括德育、智育的要求。根据这种目标要求确定每堂课的重点、难点。

3、教学过程即教学步骤:这部分内容是教案设计的重点。主要指教学活动的整个流程。包括课堂提问的顺序、内容,课件的演示等细节。为掌握好时间的进度,有时还需要标记每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

教学过程一般从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开始,这阶段重点要设计如何导入?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那些活动?如何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进入学习新课阶段后,突出问题和情景的设计,如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探究,如何探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部分又是教案设计中教学过程中的难点。第三阶段是对新课的巩固练习,主要靠设计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练,是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最后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是在讲与练的处理上,练习不仅是一个教学环节,更是一种教学方法。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效果更好些。

4、课后要求:主要设计如何获得必要的反馈信息。即教学评价,为教师反思教学提供重要的依据。代表人物及观念思想

.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加涅(1965,1985)提出了一个关于知识与技能的描述性理论,认为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他又进一步根据其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一个关于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由此观点出发,他根据学习过程中包含有多个内部心理加工环节,从而推断出相应教学过程应由九个教学事件构成: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导学习表现(行为)、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加涅特别指出,以上九个教学事件的展开是可能性最大、最合乎逻辑的顺序,但也并非机械刻板、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并非在每一堂课中都要提供全部教学事件。加涅在分析学习的条件时,根据实验研究和经验概括,详尽地区分了不同学习结果对不同教学事件的要求。这就是加涅的规定性教学理论。

2.瑞奇鲁斯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及其细化理论 瑞奇鲁斯(1983)把教学理论的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策略和教学结果,并进一步把教学策略变量细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他还就教学内容的宏观组织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这就是教学的细化理论(The Elaboration Theory of Instruction,简称ET)。他认为这种理论综合了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序列、奥苏贝尔的逐渐分化课程序列、加涅的分层序列和斯坎杜拉的最短路径序列,是一种通用的课程序列化的理论。瑞奇鲁斯等人的细化理论(ET)和梅瑞尔(1983)的成分显示理论(Component Display Theory,简称CDT)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3.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梅瑞尔的CDT理论主要是认知领域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对教学策略进行了较详尽的规定。他首先提出了一个有关知识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构成了两维分类。梅瑞尔还提出了一个有关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策略有基本呈现形式(PPF)、辅助呈现形式(SPF)和呈现之间的联系(IDR)。基本呈现形式由讲解通则、讲解事例(例子)、探索通则(回忆)、探索事例(实践)构成。辅助呈现形式(SPF)由附加的促进学习的信息构成,如使注意集中的措施、记忆术和反馈;呈现之间的联系(IDR)则是一些序列,包括例子-非例子的配对序列、各种例子的分类序列和例子难度的范围。对于每一个行为-内容类别,CDT都规定了PPF、SPF、IDR之间的组合,这些组合就构成了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4.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对90年代以前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总结,真正把教学系统设计的重点从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转移到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教学模式上来,着眼于具体教学问题,对设计教学策略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首先总结并综合运用了加涅(1965,1985)、布鲁姆(1956)和安德森(1985)有关学习结果的理论。认为学习结果包括:陈述性知识、概念、规则(关系型规则、程序型规则)、问题解决、认知策略、态度和心因动作技能。同时,他们借鉴了瑞奇鲁斯(1983)有关教学策略的分类框架,把教学策略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然后,对加涅的一般教学策略模型进行了扩展。在此基础上,史密斯和雷根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事件理论,认为一般教学过程包括以下15个教学事件,并由此对各种不同的学习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这就形成一个与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相类似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

5、何克抗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初步建构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模式。第一,注重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研究。第二,构建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使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能够更加深刻和贴切地反映社会转型与技术进步所提出的实际需求。由于教学系统设计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与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相关学科理论和技术的每一发展和变化必然对教学系统设计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超媒体、人工智能、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同时由于建构主义主张的以学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思想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及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使建构主义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第三,提出了“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理论。“主导一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该模式在深入分析了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各自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和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将两种模式取长补短,提出了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学习环境的“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思想,初步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第四,注重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戴尔的经验之塔

戴尔将人们获得的经验分为三大类--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并将获得这三类经验的方法分为十种.“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塔的底层的经验,该经验是直接,具体的,学习时最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学习方法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这是较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教育不能止于直接经验,不能过于具体化,而必须上升到理论,发展思维,形成概念.替代经验位于塔的中部的是替代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且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成科学的抽象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以使教育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7.结构主义心理学派 ——皮亚杰 主要观点: a)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平衡(balance)是他提出的三个基本概念: 同化:个体感受刺激时,将它们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度的过程.b)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客体的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c)学习从属于发展(只有当儿童达到一定的认知发展阶段时,他们才能通过心理运演来推断)d)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建构

使用范围

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

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教学系统设计最早萌芽于军队和工业培训领域;到60年代才逐渐被引入到学校教育当中。并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教学系统设计在正规的学校教育、全民的社会教育和继续教育以及工业、农业、金融、军事、服务等各行业、各部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外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职业培训,英国的开放大学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均在课程设置、培训计划和教材资源等方面开展了教学系统设计,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国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文字教材与声像教材的编制中,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中,在职业高中、高等院校的部分课程设置和多媒体教材设计中,以及大、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思想也在逐步被接受,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正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根据《教育技术国际百科全书》的描述,在学校教育中,教学系统设计常常以现存的课程文献或一个待完成的课程为出发点。在职业环境里,工作岗位是教学系统设计的参考和出发点,教学系统设计从具体的工作任务描述和分析开始,使职业岗位培训中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和有的放矢。某些教学系统设计者企图把教育和职业培训作同样处理,就容易忽视遍布于教育决策中的政治和道德因素以及很重要但却难以具体化、任务化的基本思维方式和情感、道德教育。因此学校教育中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更加复杂,难度也相对更大。研究的基本内容第八页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一、在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教育、教学理论是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学科,它着重研究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通过一套范畴(概念)如教育、教学的任务、内容、过程、原则、方法、组织形式和效果等,建立从“教”的角度出发的本理论体系,揭示了教学机制,但它并不研究学生学习的内部机制。而学习理论则是探索人类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着重研究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这两方面的基本理论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制定和选择教学方案提供了关于教学机制和学习机制的科学依据。教学系统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仅关心如何教,更关心学生如何学,因此在系统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人类对教与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学系统设计起到连接学科的作用一方面是指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在设计实践中的相连接,另一方面尤为重要的,就是教学系统设计把教与学的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紧密地连接起来。

作为应用学科,教学系统设计在其科学实践中,又不断地检验和发展学与教的理论,因此有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致力于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并成为教学系统设计的专家。另外,教学系统设计自身的理论和方法也都是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用于分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二、教学系统设计也是一门设计学科

设计的本质在于决策、问题求解和创造。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质就是教学问题求解,并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过程。它不是发现客观存在的、还不曾为人所知的教学规律,而是要运用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面向实际,正是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突出标志。

教学系统设计和所有的设计科学一样,虽然应用了大量的科学原理、科学知识,但其基本出发点是要告诉人们应当怎样做才能达到目的,应当如何行事才能更有效。理论按性质可分为规定性理论和描述性理论两大类。描述性理论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便是:在条件a(a1,a2,„„an)下,如果实施教学策略A(A1、A2„„Am),对出现的结果a(a1、a2„„an)进行描述;规定性理论一般是以描述性理论揭示的客观规律为依据,关注达到理想结果所采用的最优策略与方法,即在条件a(a1、a2„„an)下,为获得理想结果a(a1,a2,„„an),需要执行的策略A(A1、A2„„Am)是什么。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正是以达到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去选择和确定最好的教学策略,所以它是一种规定性理论。但这种策略的制定是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描述性理论作为科学依据的。

一切设计科学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抓住了设计活动最根本的因素--人类设计技能。教学系统设计也是从这种智慧和技能上去描述一般设计过程,提出了普遍适用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这样就为恰当应用已总结出来的现有设计方法和开发更加有效的设计方法提供了可靠依据。

6.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 篇六

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如果只重视计算能力和应用题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下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始终不高,成绩也无法上一台阶。尤其是基本概念,即感到干巴巴的没以可教,有时又觉得无从下手实在难教。其实,小学教学中基本概念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那基本概念的课就要巧设妙疑,通过实物、教具、学具,充分调动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所学的概念。

课本中的基本概念,不要照本宣科,要根据内容给学生提出要求或设计恰当的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反复读,认真动脑,积极思考,再通过小组讨论。

如在教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节时,就可以这样安排:教师口述几道与本节有关的旧知识,让学生听后口答。接着用小黑板出示阅读提纲:(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段落的大意。(2)细读课文,边读边想,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精谈课文,边读边找出答案。同学们看后,感到非常惊奇,个个面面相加,差点儿说出了口,怎么,数学老师今天讲起语文来了?趁全班同学都正处在好奇之中,紧接着教师出示了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的问题:(1)什么是百分数?它与分数有什么区别?(2)百分数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用一个特殊的符号?(3)百分数有哪些特点?(4)什么是成效?它与百分数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阅读十五分钟后再进行讨论。这样安排能充分给学生以显露头角的机会,因此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兴趣非常浓厚,个个乐意去学。尤其是差生,能有发言的机会,使他们感到在同学面前不再低人一等,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有明显的效果。

根据基本概念的不同,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效果不大一样。要合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就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遇到新鲜事物,习惯动手试一试。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只重视规律的记忆,而忽视规律的获取。因小学学生,仅仅借助语言、文字教学基本概念,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尽量利用一切条件,展示相应的直观教具、学具,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摸一摸、摆一摆、做一做,指导他们仔细观察,引导学生从操作中获得新知。这样既能活泼课堂气氛,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效果极佳。

如在教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节时,就可以这样设计:

1.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物体的面、棱、顶点。

师生各自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土豆或红萝卜有小刀,先横着切一刀,同学们看到了出现一个“面”,将切后的其中一块拿起再竖着切一刀,又出现了一个面,让同学们摸一摸两面之间的`边,即出现了“棱”。再接着把刚切出的面,对着自己,再切一刀,出现了三个面,三个棱,再让他们摸出三条棱相交的点,即得到“顶点”。教师随着内容不同时间的出现,相应地板书出“面”、“棱”、“顶点”。

2.利用插图认识长方体。

同学们已经对物体的面、棱、顶点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可指导学生参看课本的插图,保健箱、粉笔盒、砖块都属于长方体。可让学生举出身边的长方体物体的例子来,同学们一口气说出了很多,如书本、文具盒、教室、黑板,手中拿的火柴盒和烟盒等都是长方体。

3.利用教具、学具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火柴盒或烟盒,开展看、摸数、量、想、听、说活动。即:看看都材内容及教材中所提出的问题;摸一摸物体的面、棱、顶点,数一数长方体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量一量火柴盒或烟盒的第条棱的长度,想一想相对棱,相对面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按四人小姐展开讨论:(1)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比较相对的面是不是完全相同。六个面一般可分为几姐?12条棱一般可分为几组?长度相等的棱各有多少条?同学们讨论非常热烈,生怕轮不到自己,把长方体的所有特征和盘托出。

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教师在巡视中发现部分学生在数面的标签时将物体转来转去,导致面和棱的数目查不准。这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将物体拿稳不动,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即可成功。

随后,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1)长方体的六个面都一定是长方形吗?(不一定)教师可趁机拿出一教具模型(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让学生看。(2)长方体的长、宽、高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的不同摆入帐,再得出结论(长、宽、高也随之变化)。教师趁机告诉学生不管相交于哪一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4.通过识图、绘图,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以上几种活动都一直没离开实物,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会看立体图。教师先用一个长方体模具,正面向着学生,让学生看长方体的一个正面,一个侧面和一个上面,并要学生说出看到三个面的形状(正面是长方形,另两个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教师指出:另两个面本来也是长方形,但由于看的角度不同成了平行四边形。教师接着在黑板上画出立体图,让同学们指出长、宽、高,并告诉学生看不到的三个面可以用虚线画出三条棱的长度,然后只教给学生简单的绘图方法,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学生通过具体的演示、操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师爱教,学生爱学是前提条件,教材是实施愉快教学的根本。特别是新编的教材,本身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愉快的因素。如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插图,特别是画有学生喜爱的各种各样的彩色动物。又如,教材中安排的说一说、量一量、画一画、看一看、想一想、指一指、议一议、比一比、数一数、读一读等,都具有较强的快乐因素。关键是教师要树立愉快教学的观念,在备课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基本概念本身的愉快因素,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艺术学基本概念总结 篇七

1.艺术的认识本质:艺术的掌握方式,或者说,认识世界、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是运用形象进行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世界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以高度概括的具体可感的形式和形象揭示事物的特征本质和普遍性,是在个别之中显示一半,在特殊之中表现普遍。艺术也掌握真理,但它掌握的是具体形象的真理,即艺术美,所以,艺术认识内容,则要求真实性,要求通过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2.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认识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同时又是观众的审美对象。

3.美的规律:一个事物,只有当它以其现象的真实充分的体现出其本质的真实,以其具体的形式充分的表现出 其内容的必然性,以其形象的个别性充分的显现出其种类的普遍性,而且这现象、这形式、这形象又必须是 非常突出、鲜明、生动,那它就是美的。

4.艺术典型: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的集中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题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相比一般的艺术形象,它的真实性更高,概括性更广,思想性更深刻,情感更强烈,感染性更持久,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真理的独特发现和对美的独特创造。

5.美感:是客观事物的美作用与人而引起的一种意识活动和情感活动。

6.现实美:即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现实美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社会美。自然美是指自然中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关系中的美,即社会事物的美。

7.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的,“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8.再现:是指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摹仿现实。

9.表现: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采取的象征、寓言、夸张、变形以至于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则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

10.形式美:是指艺术作品可直接诉诸于感官的外在形式的美,即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按照一定规律如均衡、对称、对比、和谐、整衣、多样统一等排列和组合的形式,并能唤起美感的审美特征。

11.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干之后,不经过复杂的治理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速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直接面对观察事物和对其认识不经过惯常的逻辑思考的认识瞬间性。它标志着艺术家艺术素养的超常水平。

12.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主要表现在已经形成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才能上),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诸多表象作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特别是其中的形象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胎儿——艺术意象,随即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

13.艺术创作方法:艺术家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4.艺术体验:是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15.艺术发现:是艺术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16.艺术想象: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按照创作主旨的需要,在头脑中对生活中得来的有关的诸多表象进行分解,重组,连接等加工,把实际上并不在一起的事物从观念上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新的理想化了的艺术意象的创造的能力。

17.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的指导下,围绕着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艺术思维,进而在头脑中孕育成一个全新的艺术胎儿,即完整的艺术意象。

18.审美意象:是指在对客观世界审美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融会了主观思想、感情、愿望、理想,在艺术家头脑中经过艺术创造形成的意象。

19.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20.艺术传达: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它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21.艺术语言:它不仅包括文学语言,也包括了其它艺术门类中起类似文学语言作用的一切艺术想象的材料(如表象这种广为使用的艺术语言符号)和艺术表现手段以及各种艺术媒介。

22.艺术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

23.集体无意识: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集团、人类)在生理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心理积淀起来的潜在共同心理。

24.艺术灵感:是艺术家创作构思过程中突然爆发出来的一种豁然贯通、才思如潮的心理现象。往往起着推动创作过程、促成艺术形象完成的作用。虽然它是在艺术家面对大量生活素材和生活感受而感到难以处置的苦思中,因某一机缘的出动,以出乎意外、茅塞顿开的突然性形态表现出来,但它的产生的基础,则是艺术家平日积累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长期艰苦的艺术探索。是艺术家在持续构思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心理上的反映。

25.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26.艺术思维:是指在艺术创作中和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统一的系统中,以捕捉艺术意象为目标,因而以形象思维占相对优势的一种思维方式。

27.艺术个性(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心理定势、艺术意象、艺术想象等内容中体现出来的独特的特点和特性,它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体验和独特的艺术技巧高度统一的结果。

28.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要,但归根结底还是根源于本民族的社会基础与经济生活。

29.艺术风格的时代特色:是指同一时代的艺术创作常常具有某些共同特征,体现出

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

30.艺术流派: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31.艺术思潮:在一定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般潮流。

32.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引导人们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3.艺术的审美认识作用: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能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34.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悦心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获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35.艺术鉴赏: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

36.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形、音响的示意,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37.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8.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过程中,对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的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中。

39.通感:是指在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中,各种感觉互相渗透或挪移,从而大大丰富和扩展了审美感受。

40.定向期待(期待视野):由读者的文化素养、审美趣味、鉴赏能力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种惯性心理力量,“它以不经意的,有时甚至是无意识的习惯方式支配着阅读过程,读者阅读中的定向、选择和童话,完全是在不知不觉、不假思索中进行的。

41.审美体验: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地生活到艺术作品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

42.审美升华: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重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8.活动目录系列之一:基本概念 篇八

AD(活动目录)的逻辑结构包含如下组件:域/子域/树/森林/OU等。主要侧重于对网络资源的组织。

AD的物理结构包含如下组件:DC(域控制器)/site(站点)/OM(操作主机)。主要侧重于对网络资 源的配置和优化。

下面介绍有关几个重要的概念:

1.DN:(可辨别名称)--用来表示一个对象在AD中具体存储位置,类似于文件的绝对路径。

如:cn=user1,ou=sails, dc=blog,dc=com 该用户存在blog.com域的sails OU下,用户名为 user1.

cn=users (默认的容器users也以cn表示)

dsadd user cn=test,ou=sails,dc=blog,dc=com 利用DN来创建用户的例子。

2.UPN(用户主名)用户名@域名,即用户登录时可以采用,如jack@net.com,也可以更改此后缀。

修改:domain.msc后,在根右击--属性--更改UPN后缀,然后在用户属性-帐号中选择其后缀。用户登 录可以使用此UPN.但必须在用户属性里进行相应的更改(即启用此Upn后缀)

3.SID (安全标识符)用户/组都有唯一

whoami /user 当前用户的SID

whoami /all 当前用户的详细信息(包含所属组的SID)

getsid dc1 test dc1 test (安装suptools)

psgetsid dc1 test 下载工具包,

4.AD数据库的目录分区:(AD数据库虽然是一个文件,但却是以目录分区的形式组成的)

schema 架构分区 ---森林的对象类和属性,在森林级别复制。

configuration 配置分区--所有DC的位置、site,在森林级别复制。

domain 域分区--每个域的各种对象等信息,在域级别复制。

application 应用程序分区—DNS,可以自定义。

通过adsiedit.msc来查看前三个目录(事先装支持工具)

5.site:在物理位置上区分,一组高速可靠的一个子网或多个子网。(管理AD复制)

优点:

a. 优化登录

b. 优化复制

6.域:安全的边界,复制的单元。

7.操作主机:(OM)--FSMO

森林范围内唯一的有两种:

架构主机:负责森林内架构的统一 regsvr32 schmmgmt.dll

域命名主机:负责森林范围内域的添加和删除。

域范围内唯一的有三种:

RID主机:建用户时用于分发ID号。

PDC主机:时间同步,密码最小化周期、密码锁定、组策略维护等。

基础结构主机:负责跨域对象的引用和更新。

森林范围内唯一两种OM默认由林根域的第一台DC承担。

域范围内唯一的三种OM默认由域内的第一台DC承担。

9.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篇九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地点:六年级教室 时间:2013.11.06 主讲人:白改霞

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认识、判断、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新课程改革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对数概念的编排呈现出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特点,优化了知识结构,强调了数感的培养.一、精心设计数概念的引入 1.形象直观地引入

所谓形象直观地引入概念,就是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提出问题,引入概念 ;或者采用教具、模型、图表、课件演示及让学生动手操作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步抽象,引入概念。现代心理学认为,实际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入概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2.在学生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引入

有些概念与学生原有的旧概念联系十分紧密,可以从学生已有的概念知识基础上加以引伸,导出新概念。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了新概念,还有利于精讲多练。同样是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有的教师就从复习100以内数的组成入手,数十根小棒捆成一捆,复习10个一是十,再由学生自己演示出10个一十是一百的数学概念,为后面探索10个一百是一千建立了思维的初步模型。

3.创设情境引入 马克思曾经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情境运用具体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创设乐学的前提条件,同时消除学生对数学概念学习的枯燥感,把数学概念教学植根于一个现实需要的问题情境之中,让数学问题变得十分鲜活。例如:教师通过玩排队猜数的游戏,引入100以内数的数数复习,同时不断变化已知的号码,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数出1000以内比100更大的数。在这一思维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了迫切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数学思考,激发了学生探索概念的学习兴趣和操作动机,为学生顺利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的作用。

二、把握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形成概念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而且对形成的概念记忆深刻,理解透彻。

1、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

在整个小学阶段,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造成学生认知的障碍性和不稳定性。教学时,教师要尽量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尽可能通过直观的具体形象,充分让学生经历猜测、推理、操作、验证等思维过程,逐步建立起事物的一般表象,帮助学生抽象、概括所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形成数学概念。把静态的教材转化为动态的可让学生操作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形成概念,进而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共同归纳出概念的本质,让学生在探究概念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了研究问题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同时也掌握了探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在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时,数接近整百整千数的拐弯数是一个难点,这时要让学生先用计数器拨一拨,形象地理解十进制的关系,建立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的概念,再拿走计数器,在脑海中抽象地数出拐弯数。这样学生的数概念从感性理解升华到抽象认识过渡的桥梁,巩固的依据。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究

数学概念教学应多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并分享他人的探究成果,在心与心的交流,思维之间的的碰撞中进行思维的拓展与整合,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他人的长处,修正自己与他人的错误,找出不足和弥补遗漏,找到探究的最优方法,归纳总结并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对概念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科学、严密的数学概念。例如,学生在探索如何数较大数量的事物:数本组内100根以上数量的小棒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小组长先分好工,跟组上同学商量好,怎么数我们才能做到以下要求:数的速度快,数的数量准确,数的结果别人要马上看得明白。通过小组合作数数,学得快的同学帮助理解得慢的同学认识到,满10根、满100根就要捆一捆,这样建立了数概念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概念抽象奠定了形象基础。

3.对比分类,让学生在辨析中探究

数学知识前后联系密切,系统性强,受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是分几课时或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难免在不同程度上削弱知识间的衔接,因此要以旧知为着眼点,提供探究的时空,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自己主动探究,经过多层次的反复的比较,概括,分析与综合,初步建构数学概念。但此时并不等于学生已经牢固掌握,切实理解了概念,还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分类,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本质区别,反映它们所共有的本质属性,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帮助他们对加深概念的理解,有利于知识内化形成过程,使概念系统化。对概念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类,明确概念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良好的认识结构,形成概念系统。

三、多种形式强化数概念的巩固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 ;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巩固概念一般采用熟记、应用和建立概念系统等方法来进行。熟记,就是对一些概念的定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感知、反复回忆等手段达到熟练记忆。应用,则是指学生在应用概念中,达到巩固概念的作用。其主要形式是多层有效的练习。

(1)应用新概念的练习。在讲解新概念后,紧接着安排直接应用新概念的练习,以达到及时强化记忆、巩固概念的目的。

(2)对比练习。新课标指出,“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法则等,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改错练习。选择学生容易出错的实例,让学生改正,可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概念,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

(4)建立概念系统的练习。在学生理解和形成概念之后,引导学生对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纳整理,把有关的概念沟通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使其系统化。

四、构建数概念的同时,关注数感的培养

在整个小学阶段,数概念教学是数学概念教学内容中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概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并在不同的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示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合理性作出解释。”通过数概念教学培养数感是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的最直接途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在学生构建好概念后,用估一估,测一测,议一议等方法,培养学生数感,让概念教学更加完善,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亲近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正如教师在教学了“千以内数的认识”后,出示实物1000粒米,1000颗红豆、500张打印纸,千字文等,让学生感受数量是1000的事物到底有多少,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数感,又为生活和数学之间搭建了桥梁,让我们都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和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做有心人,生活中处处能找到数学。

10.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 篇十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首先,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规定了学习者应达到的终点能力水平。教学之后,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是否产生了如教学目标所期待的变化,这是要通过教学评价来回答的。因此,教学评价依据的标准是教学目标,离开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进行教学评价。如果某个教师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非常受学生的欢迎,但学生没有发生如教学目标所期待的变化,也就是说,表面上热热闹闹的一堂课,实际上学生什么也没学到,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样一位教师的教学效果呢?我们能说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好的,这样一堂课是好的吗?显然不能这样评价。因为,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堂生动、气氛活跃、受学生欢迎都将失去意义。因此,教学评价的标准应该和教学目标相一致,否则就无法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如果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教学目标不一致,那么,教学目标将失去它自身的作用,而被它的评价标准取而代之。

其次,教学评价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通常,通过测量来收集资料,但是测量不等于评价,测量是指以各种各样的测验或考试对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加以数量化,给学生的学习结果赋以数值的过程。评价是对测量结果作价值判断的过程。比如,通过期末考试,某学生的语文成绩是83分,这就是测量的结果,但还不是评价。评价是对分数加以解释,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例如,83分的考试成绩和该生以前的考试成绩比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如果该生期中考试语文成绩是79分,那么该生期末考试成绩是提高了,说明学生学习进步了;如果该生期中考试成绩是92分,那么,该生的期末考试成绩降低了,说明学生学习退步了。再比如,83分的成绩处在班级什么位置?如果全班学生平均是72分,那么该生的成绩在平均成绩之上,是较好的成绩;如果全班成绩是88分,那么该生的成绩在平均成绩之下,是较差的成绩。我们还可以问83分的成绩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师预期的目标是80分,那么该生达到了预期目标;如果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是85分,那么,该生还未达到预期目标。可见,测量是评价的前提和重要手段,但并不等于评价。另外,虽然测量是评价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教学评价还可以通过一些非测量的方法如观察、谈话和收集学生的作业、作品等有关资料来实施。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学评价提供了很多方便、快捷的测量、跟踪和统计等工具。

上一篇:2020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发生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下一篇:高三作文自然人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