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读后感

2024-09-25

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读后感(精选6篇)

1.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读后感 篇一

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今天下午第四节课,学校组织我们到阶梯教室学习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而学文。由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为我们解读《弟子规》:规矩的作用。《弟子规》只有一千多字,却在现在这样受欢迎,值得这么多人去刻苦学习;《弟子规》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作者李毓秀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是一个小人物,只是一个小秀才,他主要的活动就是教书,但他终生研究《大学》、《中庸》,他创办了一个学校,叫“敦复斋”,当时非常受欢迎,被人们尊称为“李夫子”。因为他经常和孩子接触,所以写成了一部书,叫《训蒙文》,后来又经过贾有仁的修订,才流传至今。

一部并不古老,作者和修订者又不是鼎鼎大名的书,却引起这么大的影响,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的主题也是中国的道理,中国的规范,主要就是说明:仁、孝、悌、爱。它三字一句,既押韵,又精湛。

众所周知,一个社会的人民群众,如果行为规范好,这个社会就会非常和谐,而要保持社会的和谐,就要学好行为规范,每个人都要从小教育,而《弟子规》中最有概括力的就是这几句话了: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现在的独生儿女的教育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而有一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就懂得的感恩父母,这是因为《弟子规》能告诉我们孩子们应该做的事情、懂得事情,告诉我们应该在:言行、习惯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种习惯就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我们现在就应该背《弟子规》、学习《弟子规》,每天背四到八句并不是什么难事,到周末在把前几天背的复习一遍,这也就是古人说的: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吧!我们应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我们一起: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山区双鸭山农场场直中学初一:佟琳

2.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读后感 篇二

姓名:俞杨杨 班级:高一(14)指导老师:刘大迪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弟子规---做诚信之人。

弟子规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儒家千年的生存智慧和处世哲学。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毋庸置疑的,次谨信同样人也是靠新支撑起无比睿智的人生。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因诚信而流芳百世,又有多少人因失信而遗臭万年。诚信是从小事中体现出来的,是从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的。我国古代韩信穷困落魄之际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妇人给了他一点帮助,也许这时换做任何人都会说‘您的恩情我一定不会忘,将来有机会一定会报答您的’但是不久之后,曾经信誓旦旦的话就像过往云烟随风逝去了。但是韩信他做到了,他后来做了楚王,奉上黄金千里以表感谢。这不正是他诚信待人的体现吗。诸如此类的故事比比皆是,曾子杀猪取信,一诺千金等等。当今社会,瘦肉精、假奶粉、三聚氰胺等失信问题层出不穷。诚信缺失成了当今社会最严重的道德问题。但是同时各地有纷纷举办诚信考场。所谓的诚信考场就是无人监考,考场内全凭考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这样既考了文化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从小诚信的品格。失去了美貌有健康追随,失去了健康有才学陪伴,失去了才学有机遇相跟,而失去了诚信一切都蒋是镜中花,水中月。弟子规将这个道理为我们演绎的淋漓尽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让我们沐浴着柔和的晨风共同聆听弟子规带给我们的淳淳教诲。

3.学弟子规有感 篇三

学习了弟子规,我深受感悟,受益无穷。其中,令我感到难忘的是“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四句的教诲。

说道“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时,就曾经记得有一次,老师给我们班看了一部电影——《暖春》,我十分清楚地记得,里面的主人公――年仅8岁的小花,她就是待捡养自己的、十分疼爱自己的爷爷十分孝敬,她那恶毒的婶娘对她如此地恨,三番两次都想要把她卖到到别人家去,她却依然还是对她的婶娘如此好,这样的爱难道不是难能可贵的吗?我们应该多向小花学习她那孝顺父母,不让父母挂念、操劳;同时也要做到,遇到厌恶子女的母亲或亲人,子女也同样能尽孝的精神。“亲所好,力为具”父母亲为我们付出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要尽力去为父母亲做一些父母亲所爱好的事。“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亲厌恶的东西,我们常会忘记、忽略,要做到谨慎小心地排除。“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作为哥哥姐姐的,要友爱谦让弟弟妹妹,作为弟弟妹妹的,也应要恭敬哥哥姐姐。这样兄弟姐妹就可以和睦相处,减少冲突,父母亲心中就快乐,这就存在孝道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不论是吃东西、喝饮料,还是和长辈一起坐、走,都应当礼让长辈。

学了《弟子规》――那珍珠般珍贵的道理,我受益无穷。

4.学弟子规,晨会老师讲稿 篇四

《弟子规》是传统文化教育著作,它将经典精神落实到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促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受益终生。今天,我讲话的主题就是热学国粹《弟子规》。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弟子规》中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意思是说:在家中,父母叫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许久才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就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地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弟子规》中还讲到: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意思是说:事情虽然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告诉父母和老师;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大人偷偷地藏起来。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起来很简单,看似平常无奇,但是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同学们,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5.大家来学弟子规 入则孝8 篇五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译文

当父母不幸去世,有孝心的人会常常追思、感怀父母的恩德,悲伤哭泣。古人要给父母守孝三年,生活起居有所改变,不喝酒不吃肉,办理丧事要尽到礼节,祭拜要真心诚意;对待死去的父母,要像活着的时候一样。

情境设置:

奶奶去世了,叔叔从外地赶回来,为了弥补没有在奶奶床边照顾的遗憾,叔叔想把丧事办得隆重一些,你怎样看叔叔的这一做法?

故事屋:

蔡邕小时候非常孝顺母亲。母亲得病长卧不起,蔡邕心中非常难过,总是在母亲床前殷勤服侍,而且为母亲洗马桶不厌其烦。看到母亲将不久于人世,蔡邕无心学习了,连衣服也不换洗,整天坐在母亲床前,直到她永远闭上了眼睛。埋葬母亲之后,蔡邕哭倒于坟前不愿回家。一旁做事的仆人见此情境,莫不潸然泪下。之后,他叫仆人在坟墓旁搭个小房子,他住在那里,继续守墓,以表爱母之心。

讨论交流:

1、蔡邕是个怎样的人?

2、你怎样看蔡邕对母亲所做的事?

知识要点:

父母在生的时候,我们要孝敬他们,父母不在了,我们对父母的那种怀念,也是一生不变。特别是要更加努力做人、做事,不能做出让父母蒙羞的事。

指导行动:

1、怎样正确对待亲人的离开?

6.学生学弟子规和唱红歌 篇六

学校党委决定,在学生中开展学“弟子规”和唱红歌活动。

“弟子规”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给学生发放弟子规教材,通过校园媒体网络播放弟子规讲座让学生收听收看,由德育课教师作专题辅导,并让学生在假期亲身实践,落实到行动上。尽管学弟子规在社会上有褒有贬,当学校党委认为,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规范学生行为方面,弟子规教育的主流应当肯定。诚然,弟子规中有不合乎时代潮流的东西,但这完全可以通过学习中的正面辅导,帮助学生辨明是非,适当取舍。弟子规教育的的直接效果是:家长说,孩子懂事了;老师说:学生有礼貌了,有人单位说:学生懂规矩了。

红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红歌不仅歌词美,而且一首红歌就是一段历史,唱红歌可以使学生受到红色教育。一曲曲红歌犹如一段段历史,犹如一个个讲解员,敞开人的心菲,受益无穷,在带给人们审美享受的同时,唱响红歌,唱出的是一种豪情,催生的是一股精神,激发出一种动力,从某种意义来说,红歌精神体现出民族气节与风骨,呼唤红色精神的回归。用红色经典带动流行,唱响红色文化,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一首首红歌教育着一代代人成长,使大家在唱红歌中受到教育,在红歌中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和伟大祖国好,坚定了我们跟党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理想和信念。学校组织“五四”、“一二九”、“春节团拜会”等大型唱红歌活动,组织学生课间操唱红歌,学校广播播放红歌,各班级在课余时间唱红歌,大唱红歌,在整个校园蔚然成风。

【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读后感】推荐阅读:

为什么要学弟子规09-18

第子规读后感300字07-28

给学弟学妹的演讲稿09-18

上一篇:易地安置流程下一篇:高三英语五课型复习方法教育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