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本科考试大纲

2024-08-30

生理心理学本科考试大纲(精选11篇)

1.生理心理学本科考试大纲 篇一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 Psychology

课程编号:402011010适用专业:2008级全校师范专业(本科)学时数:32学分数:2执笔者:心理学教研室全体教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的性质:《心理学》是公共必修专业课程。教学对象为大学师范专业本科学生。课程的目的: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正确理解心理活动过程的规律,正确理解个性心理差异、特性形成的原因及规律,树立科学的心理观、教育观、学生观;使学生学会在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教育实践工作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遵循心理学规律,科学运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总体基本要求是:通过《心理学》课程的讲授以及学生的自学,要求学生对心理学基本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初步掌握心理学规律,能运用所学心理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讲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一、识记心理学的概念、个体心理的结构、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事件、现代心理学的流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二、领会心理学为什么必须研究人的行为

第二讲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二)一、识记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心理学研究包括的环节

二、领会被试、自变量、因变量、样本、抽样、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实验组、控制组

三、应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讲脑与心理

一、识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同优势

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锻炼、睡眠、营养、烟酒、疾病、学习与记忆在保护和利用大脑中的正副方面的作用、开发大脑潜能的途径

第四讲需要

一、识记需要的概念、分类

二、领会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及各层次关系并能做出简要评价

第五讲动机

一、识记动机的概念、分类、动机冲突及分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二、领会需要、动机与诱因的关系、双趋动机冲突、双避动机冲突、趋避动机冲突、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关系

第六讲动机理论

一、领会强化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成就动机的主要观点、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自我效能感

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如何引导学生做出积极而正确的归因、在教学中如何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第七讲注意

一、识记注意的概念、分类、注意的特征及含义

二、领会引起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

三、注意品质的培养

第八讲感知觉

一、识记感觉、知觉的含义、感受性、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

限、感觉适应

二、领会感觉的基本规律;知觉特性及各自的含义

第九讲记忆

一、识记记忆概念及分类、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二、领会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征;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能领会应用;知道影响遗忘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并能明确说明遗忘的规律是什么

三、能有效运用学习中增进记忆的方法

第十讲 思维

一、识记思维概念及特征、思维的过程

二、领会思维的类型、问题解决过程包括的阶段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第十一讲 情绪

(一)一、识记情绪及分类

二、领会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第十二讲 情绪

(二)一、领会情商的构成;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

二、不良情绪的调控

第十三讲 智力与创造力

(一)一、识记智力的含义、常用的智力测验

二、领会应该怎样看待智力测验的结果?

三、应用利用多元智力理论解释智力和个体事业成功的关系

第十四讲 智力与创造力

(二)一、识记创造力的内涵、特征;智力激励法

二、领会智力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富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

三、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

第十五讲 人格

(一)一、识记人格定义、气质

二、领会人格定义中包含的基本含义、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气质类型的特征

三、结合自己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谈谈你对人格的见解

第十六讲 人格

(二)一、识记自陈式人格测验,投射测验

二、领会弗洛伊德对心理疾病的成因解释,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的基本理念,马

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哪些特点

三、应用思考人格健康的人应具备的特点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讲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2课时)

一、心理与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任务

(二)心理学的对象

(三)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心理学的源流

(一)心理学的流派

(二)心理学的谱系

(三)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第二讲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二)(2课时)

一、心理学的研究

(一)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二)心理学研究的程序

(三)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三讲 脑与心理(2课时)

一、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略讲)

二、脑的结构与功能(略讲)

三、脑与心理活动

(一)脑发展与心理发展

(二)脑与认知

(三)脑与情绪

(四)脑与行为

(五)脑与人格

四、脑功能开发

(一)脑的分工与协调

(二)脑潜能开发的途径

第四讲 行为动力

(一)(2课时)

一、需要

(一)需要的含义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五讲行为动力

(二)(2课时)

一、动机

(一)动机的含义

(二)动机冲突与目标确立

(三)动机与行为效果

第六讲行为动力

(三)(2课时)

一、动机理论

(一)强化动机理论

(二)成就动机理论

(三)期望理论

(四)归因理论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第七讲 认知过程

(一)(2课时)

一、注意

(一)注意的特征

(二)注意的机制

(三)注意品质的培养

第八讲认知过程

(二)(2课时)

一、感知觉

(一)感觉的发生及其规律

(二)经验与知觉

(三)直觉特性

(四)直觉类型概念

第九讲认知过程

(三)(2课时)

一、记忆

(一)记忆的概述

(二)记忆系统

(三)遗忘规律与增进记忆的方法

第十讲 认知过程

(四)(2课时)

一、思维

(一)思维概述

(二)概念

(三)推理

(四)问题解决

二、语言

(一)语言的结构

(二)言语的理解

(三)言语的产出

第十一讲情绪

(一)(2课时)

3、一、情绪与认知

(一)情绪概述

(二)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三)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二、情绪与行为

(一)情绪行为理论

(二)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三)情绪的识别

第十二讲情绪

(二)(2课时)

一、情绪的调控

(一)情商

(二)积极心理

(三)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

(四)不良情绪的控制

第十三讲智力

(一)(2课时)

一、智力及其理论

(一)智力的含义

(二)智力的理论

二、智力测验

(一)常用的智力测验

(二)科学运用智力测验

第十四讲智力

(二)(2课时)

一、智力开发

(一)智力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二)智力发展的阶段性

(三)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

二、创造力的培养

(一)创造力的内涵

(二)创造力的特征

(三)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

第十五讲人格

(一)(2课时)

一、人格及其结构

(一)人格的界说

(二)人格结构

二、人格的形成(一)遗传的作用

(二)环境的作用

(三)认知的作用

(四)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第十六讲人格

(二)(2课时)

一、人格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二)行为主义

(三)人本主义

(四)认知与社会认知理论

二、人格测验

(一)自陈式测验

(二)投射测验

课程考核:本课程一个学期上完,为考试课。考核内容应在教学内容范围内。考核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两个方面。基础知识考核本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内容,知识运用能力考核学生简单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1]《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第2版 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2年 教学参考书:

[1]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

[2]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3] 黄希庭.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年2月

[4] 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材编写中心.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年2月

心理学教研室全体成员2009.8

2.生理心理学本科考试大纲 篇二

1、针对本科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 强化病理生理学与护理学的关系

护理专业和临床专业是医学专业的两大专业, 这两个专业都要求学生在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中, 要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是护理专业与临床专业又有所不同, 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更加要求掌握好对病人的护理。例如在讲到休克时, 休克的病理变化要经过三个时期:缺血缺氧期、淤血缺氧期和微循环衰竭期, 这三个时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最明显的不同是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那么就需要强调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的病人的护理过程中, 入院后病人要每日测血压和尿量, 通过每日测血压和尿量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并要求学生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就可重视测血压和每日测量尿量这些简单琐碎的工作。

2、引入了P B L教学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问题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 也称作问题式学习) 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 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和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PBL教学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这一教学模式出现后, 引起医学教育界的关注, 20世纪70年代起迅速发展。1988年召开的西太平洋医学教育会议和世界医学教育会议, 特别提倡这一教学方式。目前, 包括美国哈佛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在内世界各地许多医学院都引入了PBL教学方式。我们在PBL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资料收集——论证假设——总结”的五段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差别在于, 教学不再以传授知识为主, 而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2]。通过实践发现, PBL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利用信息能力, 自我表达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等) ;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转变师生的教育观念, 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结合临床病理生理学学科特点, 我们认为其很适于PBL教学法。我们组织教研室的骨干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参考临床病例, 在综合学生所学内容涉及的各种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编写仿真病例, 创造一种有利于应用病理生理学知识解释临床实际问题的环境。例如, 我们在介绍《肾功能衰竭》这一章之前, 先给学生看一个病历摘要, 并提出问题:该患者属于少尿型还是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在住院期间度过了哪几期病程?各期的机能代谢变化?并分析其发生机理。随后, 在授课过程中, 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各个知识点与病人的病情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加深了理解, 而且能够将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3、通过临床病例的病理学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临床病例讨论来源于病例教学法。它是运用实际的病例或经过加工的有代表性的个体病例进行教学, 从而使学生在直观真实的情境中与相关问题的引导下,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与推理。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病例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临床思维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3]。21世纪的医学教育提倡素质教育, 注重临床思维方法训练, 强调教学理性化、规范化, 注重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4]。近年来, 教研室通过广泛收集、精心选编病例,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导入病例, 将病例与理论学习穿插进行, 并进行专题病例讨论。例如, 《酸碱平衡紊乱》是学生公认的最为难学的一章,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本章内容, 我们从附院收集了30名临床病例, 专门用3个学时来进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病例讨论, 如病例1, 男, 47岁,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9天, 呕吐, 低钾。化验结果:P H 7.4 9 6, P a C O 2 4 6.0, PaO284.1, HCO-35.3, BE10.1, SB33.7。通过讨论, 学生能够熟练地判断单纯型和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4、通过大量的综合性动物实验, 增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各门基础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与运用

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和结论是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得到的。所以说病理生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强, 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其与其他基础课程、例如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等的联系非常紧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理论课中将内容与其他课程紧密联系, 而且要通过大量的综合性动物实验, 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也能增加学生对各门基础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与运用。

在通过实验课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上, 例如我们设计了《血钾升高对蟾蜍心脏的影响》实验。在理论课中讲到钾代谢紊乱时, 提到病人补钾时最好口服, 不能口服者只能缓慢的静脉滴注, 而且滴注的速度要慢, 每日的量要少, 绝对禁止静脉注射, 否则会造成血钾浓度突然升高, 心脏停跳。通过实验课, 学生就可以给蟾蜍静脉注射氯化钾观察到蟾蜍的心脏停跳现象, 这样就加深了对高钾血症引起心脏停跳的印象, 可以避免在以后病人护理中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故。

综合性实验是根据实验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手段的共同特点, 将相互有联系的实验重新整合成几项综合性实验。综合性的实验综合了现代医学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实验方法[5,6,7]。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精心选择综合性、先进性、应用性强的实验, 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我们设计了《药物对血压的影响、休克及抗休克治疗》实验, 首先复制休克的动物模型, 再使用拟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抗休克治疗。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而且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综上所述, 在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及要求, 增强病理生理学知识与护理专业联系的意识,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及实验方法。这样才能使护理专业学生学好病理生理学, 为其今后的临床课学习及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淑秋.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 25 (11) :2254

[2]刘晓岚, 刘海静, 林娜, 王建礼, 王立赞, 朱凡河.几种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方法的探讨[J].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2 0 0 8, 3 (4) :4 3-4 4

[3]刘海静, 刘晓岚, 巴再华, 等.PBL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2007, 23 (17) :2676-2677

[4]陈红武, 黄铮, 黄为民.《病理生理学》课程整合教改的问卷调查[J].医学教育探索.2009, 11 (8) :1445-1447.

[5]孙莉.试述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及其在科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 12 (7) :42-45.

[6]周波, 田源, 聂喻梅, 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设计性物理实验[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 23 (7) :98-101.

3.生理心理学本科考试大纲 篇三

[关键词]新建地方院校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79-02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社会对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国内各大高校相继开展了双语教学,并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211、985国家重点高校较早地进行了多门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且已达到总开设课程的相当比例。此外,2002 年教育部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中更是明确提出了“双语教学”,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植物生理学是农林、生物学科最重要的骨干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菏泽学院的生物科学专业最早开展了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并于2010年成为山东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随后逐步扩展到园林和农学专业。但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仍然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仍存在着许多尚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问卷的形式对菏泽学院开设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菏泽学院已经开设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课程的2009级、2010级和2011级的生物科学、园林和农学专业的同学。共发出调查问卷240份,收回226份,实际回收率为94.2%。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的形式,也对部分被调查者进行了面谈,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看法和意见。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双语教学的认识

调查发现,被调查对象中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等级考试的同学刚刚过半,可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相对较差。对于在本科生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其教学质量,多数同学认为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并比较满意目前的教学质量。可见,对开展双语教学必要性的理解和对双语教学质量的满意度是与学生的英语水平密切相关的。英语基础差的同学很难理解课堂内容,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认为开展双语教学是没有必要的。

(二)对教学过程的认识

就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来讲,绝大多数同学希望对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逐步开设双语教学。更多的同学认为采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授课和中英文版教材相结合进行双语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学到更多的知识。当然,这也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分不开的。

关于双语教学课程的考查方式,只有少数同学对英文答题具有一定的信心,这也反映出了学生应用英语思维方式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差别较大。

(三)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

影响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更多的同学认为师资是最主要的因素,部分同学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有少数同学认为教材的使用对双语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可见,师资、教材和学生的英语能力对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均有重要的作用。

四、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途径和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语教学的成功与否,师资队伍至关重要。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海外留学人员和归国学者很少,双语教学的任务一般依赖于引进的年轻硕士或博士。而这部分教师的口语不是很好,不能很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因此,对语言基础好又有培养潜力的年轻老师,可以派去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进修或去双语教学开展较好的院校接受相关培训,为双语教学提供后备的师资。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以英语的思维方式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很多人学习双语课程的目的是学习更多的英语词汇,而不是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学习专业知识。只有学会了用英语进行思维,才会触类旁通,真正能够使用英语去学习专业知识。因此,在讲课和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英语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

其次,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学习大学英语时,老师尽可能使用全程英语教学,引导学生用英语交流,营造学习英语、应用英语的氛围。

另外,提高学生分析和猜测专业词汇的能力也非常重要。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的一个非常大的区别是专业英语中有很多专业词汇,而专业词汇大多拼写长、抽象。但专业词汇多是由前缀或后缀与相关的单词组合在一起,比如:前缀“photo-”有“光”的意思,相关的词汇有photosynthesis(光合作用)、photomorphogenesis(光形态建成)、photorespiration(光呼吸)等;后缀“-ase”有“酶”的意思,相关词汇有oxidase(氧化酶)、reductase(还原酶)、protease(蛋白酶)等。可见,只要掌握常见的前缀和后缀,再结合词汇的词性、句中位置、前后相关内容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便可以初步判断一些陌生词汇的词义,这是扩大专业英语词汇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合理选择教材

关于植物生理学的教材,目前国内多用的国外原版教材为Hopkins主编的《Introduction to Plant Physiology》及Taiz 和 Zeiger主编的《Plant Physiology》。使用国外原版教材虽然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和准确的专业词汇。采用这种中英文教材结合使用的方法,即使学生接触到了原版教材和专业词汇,也可以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的改善

双语教学是学科教学不是英语教学,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科教育为主,英语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考虑先从部分内容开始,逐步增加英语所占比例。为了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弥补课时的相对不足,建议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文并茂、双语结合的方式展现专业的内容,形象而具体,也可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网络资源和专业英文期刊,使学生拓宽知识面,及时了解植物生理学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前景,为其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植物生理学的理论课程来讲,除期末考试中英文题目要占50%以上外,还要根据平时的考勤、提问、讨论发言和作业等综合进行考核,鼓励学生用英语答题。

(五)建立双语教学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

首先,要在学校和系内成立双语教学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要定期开展双语教学的研讨、讲座等对外对内交流活动;负责组织双语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包括双语教师的引进、培训等;开展双语教学课堂比赛,挖掘人才、发现问题,不断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政策扶持。对于一门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在备课、课件制作、教学过程、作业的批改、试卷的出题及批阅等过程中,负责双语教学的教师都要比非双语教学的教师付出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校可适当提高双语教师的工作量补贴。另外,一定的经费支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使教师在双语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取得成果。

总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仍然在起步阶段,开设的课程也非常有限,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总结出更有效的方法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使学生掌握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来学习专业知识的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2]于永生.财经专业双语教学策略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

[3]丛波.英语思维方式在双语教学中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

[4]连俊,蒋德安,翁晓燕,等.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效果研究[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1,(2).

[5]熊飞,王忠,顾蕴洁,等.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创新[J].生物学杂志,2009,(6).

[6]蒋德安,翁晓燕,郑绍建.从植物生理学教学,看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6-17.

[责任编辑:碧瑶]

4.普通心理学考纲 本科适用 篇四

第六章 记忆

记忆: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记忆: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与特殊的时空无关。义记忆: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记忆:指个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影响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

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这类记忆往往需要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反响回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神经环路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存储时间0.25~2秒)

短时记忆:指在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大约5秒~2分钟。包括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两部分

记忆恢复: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和回忆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知识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1,简述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P209)忆系统幼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它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信息首先进入感觉记忆,那些引起个体注意的感觉信息才会进入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存储的信息经过加工再存储到长时记忆中,而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在需要时又会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

2,简述长时程增强作用(P214)。

海马神经元具有具有形成长时记忆所需要的塑造能力。在海马内的一种神经通路中,存在着一系列短暂的高频动作电位,能使该同路的突触强度增加这种强化称为长时增强作用 3,如何有效组织复习?(P229)

复习要及时,我们应“巩固建筑物”,而不是等待“修补已崩溃的建筑物”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复习时间的正确分配对识记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开始复习时间间隔要短,以后可以增强。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斥前后材料的影响,复习时注意材料的序列位置效应。4,简述系列位置效应。236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材料的中间部分由于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而识记与回忆均比较困难,而首位材料仅受某种抑制的影响,因而识记与回忆效果比较好。

第七章 思维

思维: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地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内部联系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集中思维:是与发散思维相对而言的,又称为求同思维或聚敛思维,就是从已知的种种信息中产生一个结论,从现成的众多材料中寻找一个答案。

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心思想

想象: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的加工改造形成新新鲜的过程

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

推理:推理是指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的思维活动。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算法: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启发法: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1、简述思维的过程。247 思维是通过一系列比较复杂的过程来实现的,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血和概括的过程就是思维过程。

2、表象及其特征。250 表现是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是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3、想象的分类及其功能。254 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大类,有意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想象具有预见性,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同时,想象的新颖性、形象性也是人们创作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4、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278①知识表征方式②心理定势③功能固着④动机⑤情绪

5、思维的特性

间接个概括逻辑和形象统一和差异 历史与现实 语言性 其中概括性最显著。

第八章 语言

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语言的表征 语言加工 语言理解 语言产生(表达)

1、语言及其特征。288 我们一般所说的语言指的是用于交际的所用语言,它包括各种具体语言及这些语言的变体。语言具有以下特征:

创造性结构性 意义性 指代性 社会性与个体性 语言的种类。293

语言活动通常分为两类: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外部语言有包括口头语言(对话语言和独白语言)和书面语言。

第九章 动机

动机:由目标或对象引起、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需要:由个体对某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有机体内部一种不平衡状态。

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信念:信念是坚信某种观念、思想或知识的正确性,并调控自己行为的人格倾向性,信念是认知和情感的升华,也是认知转化为行为的中介,它通过调节个体的需要来实现对行为的影响。

意志:意志是有意识的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难得重要动机。

成就动机:个体希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并力图做出成就以赢得人们的尊重。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交往动机: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挫折:挫折时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制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是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评议329

马斯特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

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高级需要也出现的比较晚。要满足高级需要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但两者并没有绝对独立。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需要,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2.动机与行为的关系。331 ① 不同动机可能通过同一行为表现出来;不同活动也肯有同一种或相似的动机。

② 在同一人身上,行为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些动机占主导地位,称主导动机,有些占从属地位,称从属动机。

③ 在活动动机与行为的社会效果上,一般是良好的动机产生良好的行为效果;反之,不良动机则会产生不良的行为效果,这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但动机与效果不统一的情况也时常发生。

3.动机的归因理论。340 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因素,称之为归因。如果一个新的结果与过去的结果不同,人们一般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如努力和运气;如果新结果和过去结果一致,人们一般归因于稳定的因素,如人物难度和能力等。

4.成就目标理论。341

成就目标理论把成就目标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掌握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了上述目标就是成功。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依据任务标准和自我标准;另一种是成绩目标,个体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和好成绩上,认为只有赢了才算成功。这种目标常常表现在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并根据一般标准来评价自身表现。

5.简述意志的品质。358 意志的品质有:

独立性,指一个人不屈于周围压力,不随波逐流,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的采取,执行决定。

果断性,表现为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实现这些决定。

坚定性,表现为长时间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为执行决定而努力。自制力,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6.如何提高抗挫折能力。357

①正确对待挫折,认识到挫折时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普遍存在的。

②改善挫折环境,挫折环境是产生挫折和挫折感的重要原因,如果挫折环境改善和消失,挫折感也会随之消失。

③总结经验教训,善于总结失败和挫折中的教训,是增强挫折承受能力的重要方面。④调节抱负水平,抱负水平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的预期目标或成就的标准。它是人们进行成就活动的动力,合适水平的抱负既可产生成就感,又不至于受到挫折。

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增强挫折的承受能力是由积极的作用。

第十章 情绪与情感

情绪与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啥短促的情绪状态。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理智感:是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表情:与情感、情绪有关的外部表现较表情。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段的变化。

1、简述情绪情感的成分与功能。364

组成:情绪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部分组成。

功能:

①适应功能,情绪是有机体适应和法则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②机动功能,情绪情感是机动的源泉之一,是机动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③组织功能,情绪是一个独特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过程。④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在人际交往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2、简述情绪的中枢机制。373

情绪是由大脑中的神经回路所控制的,这些回路整合加工情绪信息,产生情绪行为。它包括额前皮层、杏仁核、海马、前部扣带回、腹侧纹状体等。

① 前额皮层:左前额皮层与趋近系统和积极情感有关,右前额皮层与消极情感有关。② 杏仁核:杏仁核是恐惧反应中枢,对识别危险或危险线索有重要作用。

③ 海马和前部扣带回:焦虑状态降低与复测扣带回中降低的激活有关,心理症状的改

变与背侧扣带回提高的激活有关。

④ 网状结构:其对维持大脑皮层兴奋水平、保存人处于清醒状态有重要作用。同时又

对情绪激活也有重要影响。网状结构靠近下丘脑部分既是表现下行系统中的中转战,又是上行警觉激活系统的中转站。

3、坎农-巴德的情绪外周理论。387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脑丘;再由脑丘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发生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等,是个体生理进入应激状态。

4、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388

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传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传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这种是人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5、沙赫特的情绪理论。389

沙赫特提出,对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第二,必须对生理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人对生理反应的认识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体验。情绪状态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中整合的结果。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活动,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变化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前景的评估,来自这三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体验,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6、梅耶的情绪智力理论。399

情绪可以发展为一种能力,这就是情绪智力。不同个体的情绪智力是有差异的。情绪智力包含四个方面:

① 对情绪的知觉、评价和表达能力; 用情绪提高思维的能力; 理解和分析情绪的能

力; 调节情绪以促进情绪与智力发展的能力。

第十一章 能力

能力:直接影响人们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才能:依靠多种能力相互联系去保证某种活动顺利进行叫做才能。

天才:天才是能力的独特结合,它使人能顺利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某些复杂活动。

模仿能力: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

创造能力: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

常模:样本施测后,对结果加以统计,得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分数分布,即常模 信度:指检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它以反复检测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效度:指检测能测量到所需的东西,即检测的有效性。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405

能力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其次,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2、简述液体能力与晶体能力说。407 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液体能力指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它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3、简述加德纳的智力多元理论.409 人类的神经系统经过演变,已经形成了互不相干的多种智力。自理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种智力都是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七种智力系统是: ① 言语智力 逻辑—数学智力 空间智力 音乐智力 运动智力 自知智力社交智力

4、简述斯腾伯格智力三元理论。413

斯腾伯格认为,大多数的智力理论是不完备的,它们只能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解释智力。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和智力情景亚理论。

5、简述能力的差异。429(07年考研题第76题)

①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有高低差异。大致来说,能力在全人口中表现为常态分布。

② 能力表现早晚差异

人的能力充分发挥有早有晚。有些人的能力表现较早,年轻就露出卓越的才能,有些人则在较晚才表现出来

③ 能力结构的差异

能力有各种各样的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由于能力的结合不同,构成了结构上的差异。

④ 能力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并未表现在一般智力因素上,而是反映在特殊智力因素中。

6、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433

② 遗传的作用。遗传对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环境和教育对能力形成的影响。产前环境、早期经验和学前教育对能力的发展都有

深远的影响

③ 实践活动。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拥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能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④ 能力的发展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关。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因此人的发

展是与其他心理品质的发展离不开的。

第十二章 人格

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指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时间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投射测验: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强调人的行为由无意识的内驱力所推动,给被试者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那么他的无意识欲望很有肯通过这些问题投射出来。

A-B型人格:A型人格的人性情急躁,缺乏耐性,B型人格的特点是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生活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生活。A-B人格类型常用于人格和工作压力内-外向人格:荣格认为,当一个人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观体时,就是外向人格,而当一个人的兴趣关注点指向主体时,就是内向人格。

1.简述自我调控系统及其结构。442

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和谐。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①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评价和自我观察。

②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③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

2.简述气质类型说及其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的关系。449

气质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症。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解释了气质的生理基础。他把神经过程基本特征划分了四大类型:不可遏制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分别对应着其中的的四大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症。

3.简述艾森克的人格“三因素模型”。446

艾森克依据因素分析法提出了人格三因素模型。这三因素分别是:

① 外倾型,它表现为内、外倾向的差异。

② 神经质,它表现为情绪稳定的差异。

③ 精神致,它表现为孤僻、冷酷、敌视、怪异等负面的人格特征。

4.简述塔佩斯的大五人格理论。447 塔佩斯等人对卡特尔变量进行再分析,发现五个相对稳定因素,即后来的大五因素模型。它们是:

外倾型,表现出热烈、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宜人型,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分类特质。

① 责任心,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神经

质或情绪稳定型,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影响人格的因素有哪些?462

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护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括以下因素。

② ③ ④

5.给心理学本科生的建议 篇五

给即将进入大学的心理学本科生的建议

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二本心理学专业同学以帮助。

有问题可以找老师,Q,two,3,five,④,八,six,O,柒,三,②

同学你好,很高兴你能在这个阶段,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要学的方向进行了解,而且也有危机意识,并且也想要去改变这些。这一切都很让我感动,几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完全没有这个意识,我曾经也是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的心理学学生。所以看到你的问题,真的觉得我确实有必要去认真对待你的问题,把我走过的弯路告诉你,当然我也相信你会比我做的好,因为你现在就开始在做准备了,很多学生这个时候还在为毕业季伤感,或者在进行高考后的狂欢。

首先,关于过来人对本科阶段心理学学习的评价。我的感觉确实也是这样的,至少我回顾我的大学生涯,我也是这样感觉的。学的很多很杂,但是没有办法解决实际问题,至少毕业出来做咨询,是没法糊口的。无论是做学术,还是走实践,都是很弱的感觉。一般想走心理学这条路的话,就选择继续考研了,如果不想走了,就转到其他行业了,本科直接就业从事心理学的不多。不过,我真的不能否定,大学四年的心理学,还是培养了我们用心理学思考问题,和看待这个世界的独特视角。现在我在微信上看文章,都能辨别出哪篇鸡血文的作者是不是有心理学功底,这就是学了心理学和其他专业打鸡血的人的区别。这种思维模式的建立在大学这个时候算是最好的阶段吧。总之,我想强调的是这个大的环境你可能没法改变,但是你有办法努力的把最近做的最好。

其次,假期看什么书,你拿的那本书(《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又有译本名为《对伪心理学说不》)很棒,我是在大四的时候才看到,当时还推荐给我其他专业的同学了。另外《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出镜率也很高,你想系统了解心理学,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假期读完这本书,心理学与我们的方方面面基本都有一个了解了。我想顺着上面来说,有时候我很羡慕一些一本院校的地方,不是在于这些学校的学生毕业之后会比我们有多大的平台,而是他们本科阶段会有多少资源,例如他们的实验室建设,可以参与一些心理学课题,那么参与课题,他们的科研能力就可以训练的很强,对我们而言可能只能纸上谈兵的东西,他们能做到。实践亦是如此,如果学校环境不错,可以有对口实习的基地,老师们意识比较前卫,可以接触很多新鲜的理论流派,这些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对于知识的学习,这些可能是一样的,但是对运用和发展,二本院校的同学确实是弱一些。所以,我真正想说的是,你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走学术的道路还是立足于实践。如果本校的环境不能给你创造太多的条件,那你可以自己创造条件,主动接近一些著名的导师或者参与社会上的培训等等。现在网络资源丰富,你这边接触到各类资源的途径也比较方便,只要有心,同样的时间,你可以做的比很多名校学生还好。我这边有很优秀的二本院校本科生,能顺利考取北大等高校的研究生。也有很渣的名校心理学本专业,几年下来什么都没有学到。

最后,反观自己的大学,给你比较直接的几条建议。

1、学好英语,非常非常重要,其他都可以不要,如果你想以后让自己多条路,无论是否在心理学这条路上走下去,英语一定不要放弃。英语和专业课是完全可以在一起学的,例如《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你可以读英文版的。学好英语,无论是读研,还是工作,都会是你简历里一个很重要的砝码。而且英语的学习会给我们更多的视角去认识这个时间,掌握更多讯息。

2、想学好专业课,一定要多读书。大一,我们可以参加一些活动,多去探索一些心理学的实践领域,接触咨询、管理等等,找找自己的方向。但是大二大三有机会多读一些心理学的专业书籍,你们老师也会给你推荐很多书单的。科学心理学的书还是非常有营养的,以后工作了真不一定有时间来做这些了,总之,真的是能读多少,就读多少,能了解多少就了解多少,作为已经工作的我,真的是后悔大学没有多读几本书,虽然相比同学,我读的不算太少了。另外,有机会寒暑假可以参与一些心理学的培训课程,社会上的东西有时候比校园里的更实用,更接地气,也会让你更客观的看待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

3、如果你发现心理学这条路你不想走了,那也可以在大学期间多做些兼职,多锻炼,培养情商、逆商和社会实践能力,这个可能比学知识更重要。如果你对职业有些朦胧的想法,但是又不知所措的话,经常逛逛求职网站是个不错的选择。总之,能提早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的人,毕业三五年之后的发展一定优于那些在大学里随波逐流的同学。但是心理学不要荒废了,心理学专业的标签出门会比其他专业更醒目,最好不要对这个什么都不懂,不然毕业了可能要后悔,知识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但是要学会用心理学的视角看问题,要学会客观和同理心的思维方式看待自己和周围人,这是我认为心理学带给每一个人最珍贵的礼物,什么读心术、做咨询很赚钱等等,都是社会的传言。

其实看起来好像有好多的,但是其实你只要把这三条都做到了,你的大学一定会很充实的。重要的是你内心一定得有一种信念,不随波逐流,你明白自己需要去哪里,并愿意为之努力。再后面能给你的,就是深深的祝福了。

什么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转】什么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偶然在微博上看到这篇文章,还是觉得有必要给心理学考研的小伙伴们科普一下,此文来自:崔翔宇_采铜,文中还提到了用户体验,这个很多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完全了解的方向,借助此文,也可以顺便了解下

一个合格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掌握了对人的(任何可能的)行为和态度进行实证研

作为一个在高校里学了9年心理学、在公司里用了四年多心理学的老学长,很想为心理学专业的学弟学妹们写点什么。

心理学在表面上看是一个颇有魅惑力的学科,可凡是进入心理学科班学习的学生,恐怕多少都有些失落,心理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和神奇,甚至很多时候,它是一门有些干巴巴、松垮垮的学问。心理学专业在就业市场的吃香程度也只能说一般,对口的岗位并不多。而且,许多初入职场的心理学毕业生会困惑:自己学了背了这么多的心理学知识、理论,可是在实践中能用得上的也并不多嘛。

所以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学心理学的很多人:到底什么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这几天我回顾自己在用户体验行业的从业经历,终于想通了,答案很简单,而且回到了心理学的原点:

一个合格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掌握了对人的(任何可能的)行为和态度进行实证研究的方法体系。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你在一家卖饮料的公司,现在老板对属下说,我这里有两个新的饮料瓶的设计,但是不知道哪个市场销路会更好,你们谁能告诉我?然后有的员工就说,“唔,我感觉A好一点,因为 blablabal”,又有的员工说,“不对不对,我觉得B好一点,因为 blablabla”,然后又有员工说,…… 这个时候你出现了,你大喝一声:“你们给我闪开,我来!” 当然你并没有说,其实你是这样说的:“嗯,你们说得都好有道理,我都在小本本上记下来了,不过到底哪个好,既然大家都没法说服谁,那么就用科学说话吧,来,上眼动仪!” 于是你说服老板,在公司的大会议室里,搞了个超市货架,上面排满了市场上常见的各色饮料,然后你随机选择一个位置,把设计A的饮料瓶插在那里,拍了张照。然后你又把A替换成B,拍了张照。随后你又变换了几个位置。然后你找来了几十个消费者,开始做眼动测试。通过测试你拿到了基于眼动数据的热点图和轨迹图。“老板你看,大多数测试者在货架上寻找B的时候,花的时间比A短,而且一旦看到B,注视的时间也更长,你看,这个地方红的很厉害……”

老板看完以后,微微一笑,拍了拍你的肩膀道:“嗯,小姑娘很有才啊,貌似很有道理,那么我们就选B咯?”

“那也不是,老大,要确定哪一个设计更好,单方面的证据往往不够,通过眼动测试我们得到的只是客观数据,我觉得我还需要一些主观数据……” “主观数据,什么是主观数据?”

“主观数据就是看消费者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呀,只不过我们学心理学的人还能把他们的想法定量化!” “真的假的?”

“对啊,这就是我们上过的一门课,叫《心理测量学》!”

于是,你又搞了好几个研究,一个研究是触感测试,让消费者拿着分别拿着这两款瓶子,摆出各种典型以及奇怪的动作,然后询问其心理感受,或让他们直接在心理量表上打分。另一个研究是问卷调查,你通过发放问卷来获得更大样本的数据。还有一个研究是焦点小组,你通过同时和一组人交流,来挖掘消费者对这两个造型的深度看法比如联想到什么样的引申含义。

这么一圈研究做下来,你写出了一份周密、详实的研究报告,拿给老板,并且说服老板选用了其中一款设计。

可能你会问,这样一通研究做下来,真的能预测这个新款饮料的市场走向吗? 当然不一定,在一个复杂、动态的市场里,未知的因素太多了,没人可以预测。但是至少,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在你拿出观点的时候,不只是“凭感觉”,而是有实打实的证据。证据不能保证你一定对,但是一定能增加你“对”的概率。这就是心理学的价值。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我觉得还可以再加一句:需要对人的行为和态度进行科学评价、比较和探索的地方,就需要心理学的人才!在我自己从事的用户体验领域的实际工作中,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经常被用到。我记得我曾经做过一个评估数字电视遥控器按键设计的工作。在这个项目中,工业设计师对数字电视的遥控器进行了两款创新性的设计,并做了3D建模。可是到底哪种设计对用户来说更好呢?这就需要对这两个“概念设计”进行“概念测试”。

于是我就设计了一个被试内重复测量实验,邀请一组用户过来,分别对 A、B 两款遥控器继续模拟按键操作。所谓模拟按键是指,事先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了两款遥控器的物理原型,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和时间限制,我们没有做样机,只是拿模型来做测试,当然这在早期测试也比较常见。并且在测试前,我先做了一组数字电视的节目菜单点击效果的动画。在实验中,我让用户一边观看动画,一边拿着遥控器模型做出他认为与其相对应的按键动作,我做出记录。不同的用户试用遥控器的顺序做了平衡处理,也就是一半用户的顺序是ABBA,另一半是BAAB。通过这个实验,我就比较出了,A、B 两款新型的遥控器按键排布设计,哪一种更符合用户的心理模型,更易被用户使用。

这整个测试的过程中,与在学校里做实验的类似,我仔细考虑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材料、平衡干扰变量、操纵自变量和设定合理的因变量。为了得到尽可能准确的数据,我必须考虑好每一个细节。在这一点上我有信心说,一个没有接受心理学科班教育的人绝对不可能做好这样的测试。上面两个例子说明,不论是普通的日用消费品,还是热门的智能硬件还是网站、App,只要涉及需要了解人的行为和态度的,都需要心理学背景的人才,在这些工作中,心理学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除非某些公司老板或者部门老大自己认识局限,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说,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他掌握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上,他必须在下面三门课程上学得很扎实,并且有实际的研究经历的训练:

1.心理统计学 2.心理测量学 3.实验心理学

6.生理心理学本科考试大纲 篇六

填空题

1、心理现象

2、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3、个性倾向个性心理

4、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5、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

6、开始环节中间环节终末环节

7、痕迹

8、心理发展

9、指向和集中

10、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 呼吸运动的变化

11、目的性意志性

二、单选题

1、A

2、D

3、A

4、C5、B

三、简答题(只提供要点)

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1)描述和阐明人的心理现象;

(2)侧量和预测人的心理现象;

(3)理解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

2、大脑的反射活动包括哪几个环节?

答:(1)开始环节;

(2)中间环节;

(3)终末环节。

3、为什么说心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要反映?

答:(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

(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的制约作用;

(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印象。

4、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

答:(1)有意识性;

(2)意识的能动性;

(3)意识的社会历史性。

5、什么是注意?注意与心理过程有什么关系?

答: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关系:注意是一种大家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思维和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过程。它总是和心理过程联系着。

6、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

答:(1)原来注意的强度;

(2)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

(3)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四、论述题

1、你是如何理解心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参见P302、请联系实际分析一下自己的注意特征。参见P44

【心理学】形考作业二:

填空题

感觉器官

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整体反应

预定目的主动的系统的人脑

输入编码存贮提取

编码贮存

暂时性永久性

客观事物

10、概括性间接性

11、一般的本质的12、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13、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身段表情

14、渲染性

15、高级情感

二、多项选择题

1、D2、ABCDE3、ABC4、ABC5、ABCD6、B7、CD8、A9、ABC10、ABCDE11、BCD

三、问答题(只提供要点)

1、答:共同点——二者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在人脑所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相异处(区别)——二者是不同的心理过程;由感觉到知觉,其间要经历一个主观选择的过程,同时,人的态度和需要也会使知觉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从二者的生理机制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2、答:(1)有浓厚的观察兴趣;

(2)有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

(3)要积极思维,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4)要学会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能。

3、答:保持:是信息在头脑的编码和贮存。

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来或提取错误。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识记材料的数量对遗忘的影响;

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的影响;

学习程度对遗忘的影响。

4、答:思维的两个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

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反映,它的特征表现为从大量个别的现象中概括一般的东西;从众多本质的、非本质的特性中概括出本质的特征;从许多外部联系中概括出内部的规律性联系。

间接性:指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答: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区别:情绪是指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在种系发生中,情绪发生早,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情感发生晚,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社会历史性;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和短暂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联系:二者密切联系,都是对需要是否满足所产生的体验,是同一类型的心理活动。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6、答: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形式:(1)直觉的情感体验;

(2)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3)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

四、论述题

1、答题要点:

四个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解决因素:(1)理解问题解决的因素;

(2)定势的作用;

(3)功能固着的作用;

(4)迁移的作用。

2、答题要点:什么是美感;美感的特征;美感的评价标准。

【心理学】形考作业三:

填空题

1、简单的不随意随意

2、明确的目的性

3、果断性

4、生理和社会

5、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

6、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7、勒温行为的动力

8、基本需要心理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9、需要诱因

10、成就动机

11、个性心理特征

12、抽象智力具体智力社会智力

13、模仿

14、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5、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16、个体心理活动

17、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二、多选题

1、ABC

2、ABCD3、B4、ABC5、D6、A7、C8、A9、ABD

三、简答题(只提供要点)

1、答、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特征:(1)意志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

(2)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意志行动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2、答:(1)激发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节功能。

3、答:是指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是有价值的工作,去从事、去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成就动机和一个人的抱负水平密切联系着。

成就动机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重大作用。

4、答:区别:(1)能力和知识属于不同的范畴;

(2)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

;联系: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

5、(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2)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3)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4)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

(5)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6)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

6、要点 :(1)气质对智力活动的影响;

(2)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3)气质对职业选择的意义。

四、论述题

1、答题要点:

(1)什么是意志;

(2)意志的四个品质;

(3)联系自己的实际。

2、答题要点:

(1)介绍马斯洛本人;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3)联系实际评述

【心理学】形考作业四:

填空题

一个人的性格

合金

性格的各个不同方面

同样的性格特征不同的性格特征

歌德

心理过程行为表现

他人的认知人际关系人的行为的原因自我的认知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

信息性人际交往需要满足性交往

10、交谈规则语义差别面部表情目光接触人际距离

11、教育者被教育者

12、心理素质心理发展心理反应

二、多选题

1、C

2、ABC3、A4、ABCD5、C6、A7、B8、ABCDE9、ABCD

10、ABCD

三、简述题

1、要点;(1)亲子关系的教育;

(2)家庭结构的教育;

(3)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

(4)出生顺序;

(5)独生子女。

2、要点:(1)社会心理学的内在性和外显形;

(2)社会心理的互动性和冲击性;

(3)社会心理的实用性和迎合型。

3、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知觉或认知,亦称人际知觉或对人知觉。

范围很广主要包括:

对他人的认知:表情的认知、性格的认知、人际关系的认知。

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

对自己的认知。

4、答:(1)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都有各自的动机、目的和立场,都设想和判断自己发出的信息会得到什么样的回答。

(2)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是借助语言和非语言两类符号进行的。

(3)人际交往是一种动态系统,交往的双方都处于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刺激与反应互为因果。

(4)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交往的双方不但应具有相同的词汇和语法体系,而且也要对语义有相同的理解。

5、答:(1)个体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2)个体心理活动的强度;

(3)个体心理活动的耐受力;

(4)个体心理活动的自控力;

(5)个体心理活动内部的协调性;

(6)个体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

(7)个体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

(8)个体社会交往能力;

(9)个体对暗示的接受能力;

(10)个体心理健康能力水平。

四、论述题(答题要点)

1、答:(1)家庭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2)学校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3)职业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4)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5)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2、答:人际关系的含义。

影响的因素(1)个人的一般品质(含十个方面);

(2)相似性因素;

(3)需要的互补。

联系实际。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概念学习: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的较高级类型之一。概念是指用名称和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的有意义学习形式,具体有包含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种形式。

2.习得性无力感:简称“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3.习俗水平: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的第二阶段。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具体包括两个阶段: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4.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形成自己的新的教育思想并改进教学实践。教学反思能力是优秀教师重要的心理品质。

三、简答题(从下面4个题中,任选3个题完成,每题8分,共24分)

1.程序性知识学习由哪几个阶段构成?

答: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它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

(1)陈述性阶段。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获得。

(2)程序化阶段。经过大量的练习和反馈,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生能将一个个产生式形成产生式系统,将各个行动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各种活动。

(3)自动化阶段。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生最终进入到自动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无需有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这时操作的准确性和速度均得到了很大提高,表现为纯熟的技能,不需要提取有关操作步骤的知识。

2.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措施有哪些?

答:(1)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3)恰当地运用外部强化;

(4)使学生学会自己我强化。

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答:品德的心理结构历来是人们争议的问题,出现过:

(1)“二因素说”:认为道德品质由知和行所构成;

(2)“三因素说”:把道德意志包括在道德行为的训练之中;

(3)“四因素说”: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

(4)五因素说:在四因素基础上应增加一个道德信念因素,它与四因素说无本质区别。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四因素说”,四种心理成分所构成,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其中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居于核心地位,当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成为稳定的、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构成道德动机。

4.学习准备都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

答:学习准备包括生理机能、智力、情趣、社会性、学习策略、知识基础等6个方面。学习准备是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是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

五、案例分析题(12分)

(本案例主要涉及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和学习策略的教学两个知识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1)李老师能够认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很可贵的,但是李老师在学习方法的教学上却存在很大问题。在学习策略的教学中,应该坚持过程性原则、训练性原则、分解性原则、一体性原则和迁移性原则以及效能感原则。李老师在学生没有任何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就直接讲解学习策略,更没有在具体的训练中分解学习策略,对学生而言,仅仅是一堆枯燥的理论说教,效果当然不明显。

(2)学习方法属于策略性知识的范畴。策略性知识是一种教会学生应该如何学习的程序性知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就能教会的。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需要经过三个阶段:陈述性阶段、程序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在这些阶段中,需要提供例证,而且应该有练习和反馈,这样学生才能容易掌握,而不是一“教”了之的。

(3)在学习策略教学中可以使用:学科渗透式教学、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正确的做法是,在划分重点、复习和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自己所使用的学习策略,进而加深对学习策略的理解,学会对学习策略在其他领域或其他学科迁移。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实践的启示。

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心理学应该讨论完整的人,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强调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意义学习包含四个要素:第一,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第二,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第四,学习的结果是由学习者自我评价。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人本主义学习论重视学习者高层次学习动机的激发,强调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系,从而使学习者成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教师要做一个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尊重学习者,无条件的接受学生。

2.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答:(学生回答时可以语文、英语或其他学科的教学为例,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适当扩展)

(1)形成条件化知识。促进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在教学上一是编制产生式例题,学生进行样例学习;二是向学生呈现与实际生活背景相似的知识,提高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可检索性和应用性。

(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产生式知识必须经过练习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完成一种心理技能。所以,教学中要注重强化性的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知识自动化程度。

(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教师可以指导或要求学生大声描述观察内容、直观教具的操作过程以及思维过程和概括的结论,鼓励学生互相问答和相互议论等。此外,教师还应注意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融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喜欢、愿意和敢于言语表达。

7.生理心理学本科考试大纲 篇七

(一) 传统生理学实验开设的现状

动物生理学是是研究健康动物机体所表现的正常机能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动科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是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和桥梁,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动物生理学实验是动物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知识、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实验基本技能, 获得科学研究方的方法,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传统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教师依据实验教学计划, 安排每次实验的内容, 实验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和器具, 学生按照规定的实验程序完成实验内容, 写出实验报告。

这种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虽然实验的目的非常明确, 学生按照实验的要求, 遵照实验指导操着整个实验过程, 能够较好地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的基本技能, 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传统生理学实验开设存在的问题

传统生理学实验开设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实验结果是预知的, 明确的, 不利于学生发挥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实验环节由实验教师准备, 学生缺乏对整个实验过程的了解和掌握, 不利于学生熟悉整个实验环节;每次实验的内容和基本的操作过程都是指导教师规定好的, 学生按照规定的实验程序进行操作, 甚至有的实验环节由实验指导教师帮助完成, 不利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发挥;由于受实验经费的制约, 实验开设数量与理论课教学不相适应。

二、生理学实验改革的措施

根据新建本科院校动科类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畜牧、兽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使学生既具有本专业基本的理论和基本技能, 又要具有适应地方畜牧兽医行业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 结合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适应生产需要的综合能力, 我们从08年开始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等动科类专业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

(一) 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 修订生理学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方案

将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调整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本操作部分, 针对实行学分制后实验教学学时数减少, 不可能按照传统实验教学开设实验, 因此, 更加强调实验基本操作, 包括实验器械的使用、实验试剂的配制、动物的保定、采血、麻醉、组织的分离、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实验操作环节进行综合训练, 要求学生人人掌握, 为后续的实验打下坚实基础, 提高实验的成功率。第二部分为基本实验部分, 主要是验证性实验, 通过该部分实验的开设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实验基本操作, 提高学生进行实验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 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第三部为综合性设计性部分, 让学生根据已经学习和了解的动物生理学知识及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 结合每个学生的兴趣, 设计一个与动物生理学有关的实验方案, 要求实验尽量涵盖多章节的内容, 并要求学生在设计实验室要充分利用实验材料去进行更多的实验内容, 同时在实验结束时还要求学生利用实验材料进行基本才做训练, 如用家兔进行实验后可以在进行心脏采血、静脉注射、组织分离等基本操作训练, 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实验材料不足的矛盾。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操作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示, 为以后实际生产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二) 严格要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程序

1. 思路清晰, 目的明确。

在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的第一次课就把实验改革的总体思路详细告诉学生, 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但由于学生对动物生理学基本理论和应用还缺少认识, 对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不完全熟悉, 因此, 先进行生理学实验的级本本操作技术训练, 当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后进行规定的验证性实验,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奠定基础。

2. 综合性设计实验方案的拟定科学合理。

随着动物生理学理论及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学习, 学生对动物生理学较好地掌握了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认识和实验操作基本技术, 当规定的验证性实验进行到中途时, 让学生4~6人根据自己的兴趣, 设计一个与动物生理学有关的实验方案, 用以验证某个动物生理学理论或解决某个与生产中动物生理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方案完成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实验室条件及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修改意见后, 学生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到课程结束2周前完成最终实验方案

3. 严格监控实验过程, 确保实验方案的实施。

实验方案的实施安排在最后两个星期进行,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 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试剂、培养基和仪器等, 指导教师负责实验室安全和管理, 并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控。

(三) 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完成后,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写作。重点强调4个方面的内容:实验意义;材料和方法;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并将论文制作成幻灯片, 在实验组内进行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择优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

三、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体会

(一) 学生熟悉和掌握了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 学生更深入理解和掌握了动物生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针对实验方案涉及的相关知识, 查阅了相关资料,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 对动物生理学某领域或某方面的内容更加熟悉;基本熟悉了动物生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 熟悉了动物生理学实验的过程。

(二) 通过实验, 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 学生进一步强化了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技术, 这是按传统实验课教学无法达到的。在传统实验课教学中, 学生每次学到的是一项最多几项实验技术, 而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过程中, 学生要综合应用这些技术, 并且要反复实践。

(三) 通过论文写作, 提高了学生总结和表达能力

在实验过程及论文写作过程中, 每个实验小组必须查阅相关大量的资料和文献, 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实验结束后, 实验小组按科技论文要求完成论文写作, 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通过实验, 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过程中, 每个实验小组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 分工合作, 密切配合, 共同完成实验, 学生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了科研工作的艰辛。有结果, 总之,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的训练, 学生对如何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对如何选题、查阅资料、设计方案, 完成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等环节进行了初步尝试,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8.大学本科考试改革探析 篇八

关键词 大学本科 考试 改革

1 现行大学本科考试存在的问题

1.1 考试理念出现偏差

大学本科教育考试不同于高考,它是一种过程考试,是为大学教育目标服务的。大学本科教育是一种过程教育而不是结果教育。大学本科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大学本科考试应该为本科教育服务,其目的是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是否有继续学习的本领考出来,不仅仅为了考试而考试,也不是为了把学生“放倒”而考试,更不是为了体现学校和老师的权威而考试。

1.2 考试目的不明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的大学教育和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非常的大变化。大学教育的重心正在向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人员的素质提升和各种能力培养。大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所有考试都应围绕这一中心。

1.3 考试制度存在缺陷

考试制度要求考试时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行考试制度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适应现代改革发展的需求。原因如下:一是现行考试制度是行政人员在考学生,不再是教师考学生;二是模式化的考试方式;三是只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其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限制。总之现行的考试制度不能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状况。

1.4 考试方式比较单一

现在大学中主要采用的考试方式有三种: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撰写课外论文。闭卷考试主要在必修课使用,开卷考试和课外论文主要应用在选修课的考核。闭卷考试的弊端在于偏重于知识掌握,而忽视了知识运用。开卷考试可以允许学生在考试中自由查看资料,开卷考试的试题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弊端是学生通常忽视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课外论文形式的考试是由任课老师出题目,由学生在下课后去查找资料,然后根据题目自由发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但是由于课外论文是在下课之后完成,因此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大多不能认真完成,甚至有些学生抄袭他人。这种考试难以评分,不能区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现今这三种考试方式已不能满足考评学生的要求,急需加以改变。

2 大学本科考试改革策略

2.1 树立科学的考试理念

大学本科考试应适应大学生本身发展的学习方式要求,促进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和通过学习获得的成就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能动性、主体意识和创造性能不断地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2 确立明确的考试目标

考试目标是考试的基本标准,它关系着大学考试的成败。要转变考试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考试目标,从简单的为了毕业证、学位证,转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学生必须认识到在大学期间应充分利用考试的机会,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能力进行检验,只有明确考试的目的,才可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性人才,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2.3 建立科学的考试制度

当下大学的本科考试制度,是一种生产流水线化的考试制度,这种考试是按标准、按流程进行的。统一的流程,统一的时间,统一的地点,统一的方式(闭卷),统一的试题,统一的题型,统一的评分。这种统一的标准造就了同一化的学生。要健全合理的大学考试制度,就是让教师主导考试不是让行政部门去考,这是改革大学教育制度一个突破口。通过创新考核制度,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可以促使教师改革授课方式,使每堂课都变得生动、有趣;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泡图书馆,有更多时间进行思考,而不是满足于期末考试前的突击复习。

2.4 考试方式多元化

改变现在大学本科考试形式单一的情形,作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鼓励教师根据所教课程的性质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来突出本门课程的考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也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考试形式中获取一定的启迪。首先介绍一下美国大学的考试方式,美国大学考试方式多样,尤其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评。考试形式包括:(1)考试(Exam)。(2)指定作业(Assignment)。除此之外,还有口头报告(Presentation)。(3)学期报告(Term Paper)。其次我们了解一下英国大学的考试方式,英国大学课程的考试方式呈现出灵活化、多样化的特征。考试的形式主要包括:(1)日常作业(Assignment)。(2)报告(Presentation)。(3)测验(Exam)。一般指的是笔试。(4)项目(Project)。通常需要几个人共同参与完成的比较大的作业。(5)表演(Role Play)。一般只在文科考试中出现,就是几个同学共同表演一个场景(戏),然后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对某一个特定的问题,展现出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处理方式。

目前要改变我国大学本科考试形式单一的状况,必须采用多种创新性的考试形式。第一,考试从平常的课后作业开始,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取各种灵活的考试形式。第二,根据我们国家不同大学的实际情况,基本考试形式可以采取下面几种:(1)闭卷考试。(2)开卷考试。(3)口试。(4)成果考试(例如模拟设计、论文、实践报告、实验等)。(5)具体的动手操作考试。(6)计算机及网上考试。(7)其他的考试形式。教师要注意的是每一种考试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因此仅凭一种考试方式不能全面地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必须采取几种考试方式加以组合以取长补短。选择科学的考试方式能提高考试的效率和教、学双方的满意度。再次,改变必修课必须闭卷考试,选修课必须开卷考试的刻板模式。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切实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幼儿心理学》考试大纲. 篇九

(讨论稿)Ⅰ、考试性质

《幼儿心理学》是幼师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考试以教学大纲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史献平主编的《幼儿心理学》(2009年版)为依据。《幼儿心理学》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充分体现幼师专业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强调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水平,以及运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本学理科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理解,注重考察学生运用本学科理论解决幼教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对教学大纲中涉及的概念、观点和原理能清楚地理解和识记,能深入理解和运用重要的理论、原理分析幼儿的行为,探索解决的方法。为和谐师生关系、发挥师生潜能、进行因材施教、实施创新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坚实的心理学科学基础。

Ⅱ、考试内容

本科目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学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把握、理论以及应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要反映学科知识的内部联系,注重对考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能力层次,其具体要求如下:

识记:要求记住考试大纲和指定参考教材中规定的基本概念、原理、原则、结论等。理解:要求领会和理解有关概念、原理、理论的主要含义、适用条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或举例加以说明,正确理解概念、原理、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能够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具体教育教学情境,说明事实、提供参考建议、解决实际问题。

Ⅲ、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绪论

【考试内容】

识记:心理学、幼儿心理学的概念。理解: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心理现象的本质。应用: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重点内容】

心理学、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心理现象的本质;幼儿教育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

【考试内容】

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成熟势力说、行为主义学说、精神分析学说、认知发展学说、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理论观点。【重点内容】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行为主义学说、认知发展学说的代表任务及主要理论观点;观察学习的概念;替代强化的概念。

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觉和注意

【考试内容】

识记:感觉、知觉、注意、绝对感觉域限、差别感觉域限、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错觉、观察力的概念。

理解:感觉、知觉的特性及其应用;影响幼儿注意发展的因素;幼儿感知觉的特点。应用:幼儿注意及观察力的培养。【重点内容】

感觉、知觉、注意、有意注意、差别感觉域限、错觉的概念;幼儿注意及观察力的培养;感、知觉的特性及其应用;影响幼儿注意发展的因素。

第四章 幼儿的记忆与想象

【考试内容】

识记:记忆、想象、无意想象、有意想象的概念。理解:记忆的过程;幼儿记忆、想象的特点。

应用:记忆、想象的分类及其应用;幼儿记忆、想象的培养。【重点内容】 记忆、想象、无意想象的概念;幼儿记忆、想象的特点;幼儿记忆、想象的培养。

第五章 幼儿思维与言语的发展

【考试内容】

识记:思维、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分析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语言的概念。

理解:思维的特征;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幼儿判断推理的特点;婴幼儿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特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应用:思维的类型及其应用;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重点内容】

思维、形象思维、分析思维、常规思维、发散思维、语言的概念;思维的类型及其应用;婴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婴幼儿语音、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特点;幼儿思维能力及言语能力的培养。

第六章 幼儿情感与意志

【考试内容】

识记:情感、激情、心境、应激、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意志、意志努力的概念。理解: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情感的种类;培养幼儿情感的重要性;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意志的特征;意志的主要心理成分;幼儿意志的特点。应用:幼儿情感的培养方法;幼儿坚持性的培养;幼儿自制力的培养。【重点内容】

情感、理智感、美感、道德感、意志的概念;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幼儿情感的培养方法;意志的主要心理成分;幼儿意志的特点;幼儿坚持性、自制力的培养。

第七章 幼儿个性的发展(上)

【考试内容】

识记:个性、需要、兴趣、自我意识的概念。

理解:个性的基本特征;需要的种类;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兴趣的品质;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自我意识的结构;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应用:幼儿需要的培养;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重点内容】 个性、需要、兴趣、自我意识的概念;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幼儿需要的培养;兴趣的品质;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

第八章 幼儿个性的发展(下)

【考试内容】

识记:能力、气质、性格的概念。

理解:能力的特征;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如何看待气质类型;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幼儿的气质和教育;性格的结构;幼儿性格的发展特点。应用:幼儿能力的培养;幼儿性格的培养。【重点内容】

能力、气质、性格的概念;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幼儿性格的培养;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第九章 幼儿的人际交往

【考试内容】

识记:依恋、同伴关系的概念;

理解:人际交往的作用;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人际交往的一般原则;亲子交往的重要性;依恋关系的类型;亲子交往的年龄特征;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家长对儿童交往技能的指导;同伴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同伴交往的类型;儿童交往能力的必备要素。应用:师幼交往对儿童的影响。【重点内容】

依恋的概念;人际交往的一般原则;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同伴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同伴交往的类型;师幼交往对儿童的影响;儿童交往能力的必备要素。

第十章 儿童心理健康维护

【考试内容】

理解:心理健康的特征;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新生儿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健康维护;婴儿心理发展特点与心理健康维护;

应用:儿童心理偏差的行为表现(吮吸手指、咬指甲癖、口吃、遗尿症、夜惊、退缩行为、精神性厌食、恐惧症、缄默症、梦魇、多种行为模式、攻击性行为、说谎);先学前儿童心 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维护;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维护;教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重点内容】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维护;教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吮吸手指、口吃、多种行为模式、攻击性行为及说谎的症状、原因和预防矫治方法。

Ⅳ、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题型比例

1、试卷题型比例:客观题(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等)和主观题(分析题、论述题、实际运用题)的比例为4:6左右,题型一般至少有4种类型。

2、试卷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三)内容比例

识记:40%;理解:40%;综合应用20%。试题有适度的灵活性、综合性。

(四)考试难度

10.生理心理学本科考试大纲 篇十

第六章 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什么是记忆痕迹理论?我们用现在的观点如何认识它?

答:60-70年代间形成的记忆理论,将人脑内的记忆过程大体分为两类,即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前者的脑机制为神经回路中生物电反响振荡;后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是生物化学与突触结构形态的变化。这就是盛行20多年的记忆痕迹理论。现在的观点认识-不足之一:实验说明了短时记忆痕迹的电学活动性质,但不能由此认为短时记忆痕迹仅仅是反响回路的电学活动。70年代以来许多实验室都证明,海马结构中存在着三突触回路,在三突触回路中还存在着长时程增强效应,可能是从短时记忆痕迹转化为长时记忆痕迹机制之一。然而在长时程效应中,有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参与,而且任何一个突触传递都包括复杂的化学传递机制。所以就短时记忆痕迹的本质来讲,把它仅仅归结为神经元回路反响的电学活动是60年代理论的历史局限性表现。不足之二:研究说明脑形态结构与功能均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习记忆能力与脑结构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并不能精确说明长时记忆痕迹究竟与哪几项脑结构或突触变化有关。突触前合成、存储和释放递质的功能以及突触后受体的变化虽与学习记忆有一定关系,但对长时记忆痕迹来说也不是特异性的机制。神经信息在突触传递中的化学机制是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基础,当然也包括长时记忆痕迹的形成;但并不是特异性的。所以关于长时记忆痕迹的突触理论或脑结构变化理论都未能得到特异性的证据支持。

长时记忆的脑形态学基础?

传统记忆痕迹的最后一个观点,即长时记忆痕迹是突触或细胞的变化。虽然记忆痕迹理论形成时,人们对突触化学传递的知识还很少,但根据当代积累的科学知识,我们可以把这一论断归结为3方面含义:突触前的变化包括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等环节;突触后变化包括受体密度、受体活性、离子通道蛋白和细胞内信使的变化;形态结构变化包括突触的增多或增大。他们对比了生活环境、学习能力和脑结构变化的关系。这一研究足以说明脑形态结构与功能均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习记忆能力与脑结构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并不能精确说明长时记忆痕迹究竟与哪几项脑结构或突触变化有关。

海马的记忆功能

海马:不仅与学习记忆有关,还参与注意、感知觉信息处理、情绪和运动等多种生理心理过程的脑调节机制。

海马→穹窿→乳头体→乳头丘脑束→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这条环路是30年代就认识到的边缘系统的主要回路,称为帕帕兹环。

海马结构与情绪体验有关,近些年发现,内侧嗅回与海马结构之间存在着三突触回路,它与记忆功能有关。

海马的两个记忆回路:帕帕兹环和三突触回路。

三突触回路具有什么特性,怎样证明?它可能是什么样的机制基础?答:3突触回路是海马齿状回内嗅区与海马之间的联系,具有特殊的机能特性,长时程增强现象,成为支持长时记忆机制的证据。

11.生理心理学本科考试大纲 篇十一

關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考试方式改革 教学质量

一、引言

在高校传统的以笔试为主的课程考试中,普遍存在教师“教多少,考多少”、“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由于考试方式单一,试题内容过于依附教材,片面强调期末考试而忽略学习过程考核等问题,导致考试既不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个性和课程本身的特点,又可能引起学生因目标单一(考试及格)而失去学习兴趣和惧怕考试,甚至出现买卖试题、代考作弊、成绩作假等侥幸和功利行为。

国内部分专家提出全过程考核[1],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2],实施“多元型”考核模式[3]等新观点,期望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带动和深化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以促进学生实质性学习,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应该从实际出发,突出培养人才的“应用性”特征,探寻适合的考试改革途径。

二、考试方式改革的意义

首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时间比较集中。学生为了考出好成绩,常常集中复习应考,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看书、查阅资料和做题。这既不利于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更容易在高强度复习和极度紧张中消磨学生意志,使其对考试产生厌恶感和畏惧感。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化期末突击式学习为日常全过程学习,引导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知识性学习为能力性、创新性、应用性学习,使考试这种手段真正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

其次,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改革传统“一卷定高低”的考试方式,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个性特长的发展情况,避免死记硬背,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动手实验等多种渠道对课堂知识进行吸收和拓展,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再次,可以反映不同课程的特点。理论课常常采用笔试考核,实践课和艺体类课程则多采用现场操作、表演、创作等进行考核。不同的课程,学科背景、知识体系、能力要求和教学目标都不尽相同,即使同属一个专业的理论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课程的考核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必须体现课程特点,才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通过建立多种方式并存的考试体系,完善现有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价科学、有效,有利于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建设,更准确地反映教学效果,有助于学校及时调整教学工作思路,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由于专业特点不同,课程差异较大,学生基础良莠不齐等原因,新建本科院校要找到适合的考试方式改革之路,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调研,分析考试各环节,找到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如何转变固有学习评价观念。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一直都面临考试,走出校园后仍然要参加各种考试。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考试决定成败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虽然许多专家倡导改变这种“分数决定命运”的考试评价模式,但就现实情况看,考试仍然是检验和评价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我国的高考制度一直施行未被取代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在高校,特别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新建本科院校,不是以选拔升学为目的,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能局限于考试的结果,而是以学习过程和应用能力考核为主。只有师生都认识到这一点,才会逐渐改变“考试评价效果”的固有观念。

(二)如何激励教师从事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

是否考试、怎样考试,都是教师主导实施的。观念的改变要求教师积极进行考核方式改革研究。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普遍不足,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重,一些教师宁愿采用熟悉的流程简单的“出卷、考试、改卷”评价学业成绩,而不想多花精力研究新的考试方式。对学校来说,采用哪些措施激励教师们从事考试方面的改革研究,也是管理层面临的一个难题。

(三)如何找到适合众多课程和不同学生个性的考核方式。

专业各具特点,课程五花八门,学生个性各不相同,势必会让教师们思考:什么课程适用什么考试方式,哪种学生适合哪种考核方法。考试方式绝不能定格在某几种上,必须深入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和知识体系,然后梳理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特征,寻求最能评价学生学习特点的考核方式。

(四)如何评价考核方式对提高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

考核方式是否适合课程建设需要,能否反映学生学习效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探索、论证并通过实践证明是恰当的考核方式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又引出如何评价考核方式的问题。新建本科院校可以从学生实验、实训、课程设计、自主实践等方面分析考试是否反映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意识。

四、推进考试方式改革的措施

(一)发现现行考核方式的问题。

考试改革主要包括考试制度、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评价和考试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其中考试方式的改革是目前最紧迫且效果最显著的抓手。一般来说,人才培养方案涉及的课程上千门,各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性质各异、内容差异很大。必须分门别类地研究各类课程的特点,发掘现行考核方式的问题,借鉴已有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现有考核方式阻碍学生应用能力提高问题的措施。

(二)转变师生的考试观念。

剖析发现的问题,引导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改变固有的考试观。特别是教师的考试观对整个教学和考核效果的影响。通过各种学习、讨论、会议,让教师明白,考试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又是对自己教学方法和施教结果的检验,必须通过考试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要树立考试不是为了分数,考试不在期末,考试不是结果是过程的观念。

必须强调的是,教学和考核的过程都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新建本科院校制订的实践教学计划往往缺乏针对性,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重理论轻实践,不太注意引导学生的实践,造成一部分学生“理论说得上一点,实践不会做一点”的现象。原因有观念上的,大家认为难懂的理论都学会了,实践就不会有问题,考核应以笔试为主。事实恰恰相反,缺少了这“第二次实践”,理论就得不到进一步升华。因此,必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地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分,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强化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三)积极推进考试方式改革。

1.充分调动教学单位和教师探索新的考试方式的积极性。

学校鼓励考核方式改革,并立项资助经费。通过项目建设推动教师研究考试方式,探索在现有教学资源条件下提高考试质量的方法。学校还可以在职称评定方面制定激励教师参与教改积极性的规定。如项目应用后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则主持项目的教师在评先晋级时学校予以优先考虑,等等。

2.教師和学生共同参与。

改革不只是管理者和老师的事,也与学生休戚相关。提出的新方式必须充分论证,并在教研室监督下具体实施。新方式可以先在高年级试点采用,有效果再推广到低年级。同时建议,先在实验课、技能课、艺体课等实践性很强和强调学习过程的课程中尝试考试方式改革。

3.可以采用的考核方式。

从形式上说考试方式灵活多样,如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半开卷”考试,课程论文(设计),操作表演,讨论,等等。从实践上说,既要有终结性考核,又要注重过程性考核;也可以采用节点式考核,即没有期末考试,而在每个教学节点结束后就进行考核。从评分标准上说,可以调整平时与期末考核分值比例,采用等级制不用分数等。还可以加强校外合作、引入社会评价等,凡是能够体现课程特点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都可以采用。

4.修订、完善现有的评价制度。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较多而教学资源缺乏,不可能完全对每名学生做出个性化的评价,但是可以因材评学,实现考试评价标准灵活化[5]。也就是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大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例如将学生参加专业比赛的成绩折算到综合成绩中,把学生的创新设计纳入考试内容,试卷中设置不同难度的试题由学生选答,等等。同时,学校管理层改变按分值的高低判定学生学业的优劣,在推优评先、结业授位中,综合考虑学生应用能力、创新思维等因素。

(四)采用在线考试系统,实现教考分离,提高考核效益。

传统考试,需要印制大量试卷,制作成本高,教师出题、阅卷工作量大,而且试题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由于试题固化,存在泄题风险,考试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突击式复习,产生死记硬背甚至猜题、套题等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教考分离,即把教学和考试分开,教师不参与所任课程考试的出题、监考、评卷等环节。这需要按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建立一套试题库,并开发具有自动组题、阅卷、评分、成绩分析与管理等功能的考试管理系统。系统可以只有智能组卷功能,生成试卷后,仍旧印制试卷组织学生考试。虽然减少出题环节的种种问题,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来阅卷、分析,况且人工阅卷极有可能出错,影响考核的公正。若采用在线考试方式,则学生通过网络在电脑上答题,每名学生的考试题都不全同,考核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可避免考场抄袭作弊,提高考试效率。但是,如何建立科学的题库和设计智能的组题算法是一个难点。因此,此方法比较适合像政治基础理论、英语、计算机理论等以客观考题为主的课程考试。

参考文献:

[1]王云飞,郑晓娟.培养综合型创新性人才的高校考试模式探析[J].中国地质教育,2014.(3):48-50.

[2]匡海学,殷越,杨炳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型考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5.(3):1-2.

[3]谢东垒,李端.模拟电子课程的多元化教学与考试改革[J].内江科技,2014.(8):127-128.

[4]罗江.项目管理理念在计算机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78):123.

[5]王晓岚,刘恩全.高校考试改革的原则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4.(5):132.

上一篇:导师对申请答辩和申请学位的意见下一篇:村级党支部公开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