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共11篇)
1.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篇一
初一至初三全程英语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299
seat/sit
Ⅰ.seat多用作名词。表“座位”,当它用作动词时表“坐、就座”,是及物动词,与反身代词连用。如:
①
Heseatedhimselfatadesk.他在桌旁坐下。
②
Pleasebeseated,gentlemen.请就座,各位先生。
③
Pleasegobacktoyourseat.请回到你的座位上去。
Ⅱ.sit为不及物动词。如:
①Sitdown,please.§300
seesbdoingsth/dosth
Ⅰ.seesbdoingsth.“看见某人正在做某事”,用动词的-ing形式作宾语补足语,表动作正在进行。
Ⅱ.seesbdosth.“见到某人做了某事”,表动作发生了,即动作的全部过程已经结束了。类似的动词还有:hear,feel,watch,等感官动词,及have,let,make等使役动词。如:
①Shesawaboygointoyourclassroom.她看见一个男孩进了人的教室。
②Isawhimwalkinginthestreet.我看见他正在街上散步。
③TheteacherheardjimreadingEnglishwhenshecamein.老师进来时,听见jim在读英语。
§301
so„that/such„that
Ⅰ.sothat可引导目的状语从句和结果状语从句,引导目的状语从句时,句中常有情态动词can,could等。如:
①
Theyclimbedhighersothattheymightseefarther.他们爬得更高,以便看得更远。
②
IgotupearlythismornignsothatIcaughtthefirstbus.今天早晨我起得很早,结果赶上了头班车。
Ⅱ.so„that“如此„„以致„„”,so是副词,在其后可跟形容词或副词,再跟that引导结果状语从句。如:
①
Hespokesofastthatnoonecouldunderstandhim.他说得太快,没人能听得懂。
②
TheT-shirtcostsolittlethatsheboughtseveral.那件T恤衫很便宜,她买了好几件。
Ⅲ.such„that与so„that同意。但such后跟名词或名词短语。如:
①
Sheissuchagirlthateveryonelikesher.她是个人人喜欢的女孩。
②
HemadesuchrapedprogressthatbeforelonghebegantowritearticlesinEnglishforanAmericannewspaper.他进步如此之快,以至于不久就开始用英语给一家美国报纸撰稿了。
[注]:如果名词前为many修饰时,用so而不用such.见下节例子。
§302
so/such
Ⅰ.两者都可以表“这样、如此”之意。So是副词,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如:
①
Iamsogladtohearfrommyfriend.收到朋友的信我真高兴。
②
Hewritessowell.他写得这么好。
Ⅱ.Such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单数可数名词,其后需加不定冠词a或an.如:
①
Hetoldussuchafunnystory.他给我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②
youareinterestedinsuchthings.你对这样的事感兴趣。
[注意]:当单数可数名词前面有形容词修饰时,也可以有so,但要调整冠词的位置。
①
Hetoldussofunnyastory.他给我讲了一个如此有趣的故事。
如果被修饰的名词前有表“多”或“少”这两个意义的many,much,small和little时,用so而不用such.如:
①
Don’tbamehim.Heisjustsuchalittleboy.别责备他,他只是这么小的一个孩子。
②
wehavealongwaytogoyet,butthere
’ssolittlewaterleft.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所剩的水已很少了。
§304
socks/stockings
Ⅰ.socks指不到膝盖的“短袜”如:
①
Heboughtapairofnylonsocks.他买了一双尼龙袜。
②
mysockshavebeendarned[da:nd]againandagain.我袜子已经一补再补。
Ⅱ.stockings指到膝盖或过膝盖的“长袜”。如:
①
Sheboughtapairofsilkstockings.她买了一双长丝袜。
§305
sometime/sometime/sometimes/sometimes
Ⅰ,sometime,是副词,意为“在某个时候”,可与将来时连用,也可以与过去时连用。如:
③
Hewasheresometimelastyear.去年某一时候他在此地。
④
weshallvisittheSciencemuseumsometimenextweek.我们将在下周的某一时候去参观科学馆。
Ⅱ.sometime是名词词组,意为“一段时间”。也可副词词组,用来指一个未肯定的时间,常指将来,可与sometime通用。
①
Istayedhereforsometime.我在这儿呆了一段时间。
②
Let’shavedinnersometimenextweek.下星期我们找个时间一块吃顿饭。
Ⅲ.sometimes.“有时、不时”,是频度副词,常与一般现在时或过去时连用。如:
②
Sometimestheymakemodesships.有时他们制作轮船模型。
Ⅳ.sometimes“几次、几倍”表次数或倍数。如:
①
wehavebeentheresometimes.我们去那儿几次了。
§306
sound/voice/noise
Ⅰ.sound“声音”,为最常用词,指可以听到的任何声音,强的,弱的,令人愉快的或不愉快的,有意义的或无意义的。如:
①
Iwasreadinglastnight,whensuddenlyIheardasoundinthenextroom.昨晚我正看书时,突然听到隔壁房间有声音。
②
Notasoundwasheard.听不到一点声音。
Ⅱ.noise常指太响或人们不愿听到的声音,“嘈杂声、喧闹声”。
①
Iamalwaysdisturbedbythenoiseofthetraffic.我老受到车辆噪声的打扰。
②
Theboysmadetoomuchnoise.孩子们太吵闹了。
Ⅲ.voice指“说话声”“唱歌声”“嗓音”如:
①
Thatsoundslikemary’svoice.那声音听起来好象玛丽的声音。
②
Shehaslosthervoice.她嗓子哑了。
§307
space/universe
Ⅰ.space“宇宙”指“空间,时间”如:
①
Theearthmovesthroughspace.地球在太空中运行。
②
Themoonisournearestneighbourinspaceandmenhavevisiteditalready.在宇宙里,月球是我们最近的邻居,人们已经访问过它了。
③
Thereisn
’tenoughspaceintheclassroomforthirtydesks.教室里没有足够的空间放三十张桌子。
Ⅱ.universe“宇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前要用定冠词the.除指时、空外,还指在时、空内万事万物。
①
ourworldisonlyasmallpartoftheuniverse.我们的世界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
§308
steal/rob
Ⅰ.steal“偷”,指暗中盗取,句型为“steal+被盗物+from+被盗人或地点”。如:
①
Theircarwasstolen。他们的汽车被偷了。
②
Hestolesomemoneyfromher.他偷了她的钱。
Ⅱ.rob“抢劫”,指公然用暴力抢劫他人物品,句型为:“rob+被盗人或地点+of+被盗物”。如:
③
Theircarwasrobbed.他们的汽车被抢了。
④
Herobbedherofhermoney.他抢了她的钱。
[注]:和steal相关的名词是“thief”;和rob相关的名词是robber“强盗,盗贼”
§309
stopdoingsth/stoptodosth/
stopfromdoingsth
Ⅰ.stopdoingsth.“停止做某事”表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如:
①
Theystopedtalkingtome.他们中断了与我交谈。
②
Stoprunningabout.不要乱跑。
Ⅱ.stoptodosth.“停下来去做某事”即停止正在做的事,而去做另一件事。不定式为stop的目的状语。如:
③
Theystoppedtotalktome.他们停下来和我交谈。
④
Let’sstoptohavearest让我们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Ⅲ.stop.fromdoingsth.“阻止某人/物不要做某事”from可省略。=preventsb.fromdoingsth;keepsb.fromdoingsth.但keep~中的from不能省略。如:
⑤
wemuststophimdoingsuchafoolishthing.我们必须阻止他做这样的蠢事。
⑥
TheGreenGreatwallstoppedthewindblowingthesandtothefieldofthesouth.⑦
you’dbetterkeepthefire
你最好
§310
stop/station
Ⅰ.stop表“站”,一般指路途的公共汽车停靠点。
Ⅱ.station着重指车、船等的始发和终点站,范围较前者在。如:Thebusstopisinfrontofthestation.§311
subject/theme/topic
Ⅰ.subject“题目、科目”是应用最广泛的用语,可指讨论、研究、写作或艺术创作等的题目。如:
①
Let’schangethesubject.让我们改换话题吧。
②
Ihavestudiedthesubject.我研究过这个题目。
Ⅱ.theme“题目、主题”,尤指文学或艺术作品的主题。如:
①
Thestudentsarediscussingthethemeofanovel.学生们在讨论小说的主题。
②
waterfallsarefromveryearlytimesafavouritethemeforthepainter.瀑布很早就是画家喜爱的主题。
Ⅲ.topic“题目”指选定作为个人写篇或一些人进行讨论的题目。如:
① Thestudentswereaskedtowriteanessay[e
`sei]ononeoftheassigned[ә`saind]topies.要求学生根据指定题目当中的一题写。
②
Baseballistheirfavouritetopicofconversation.棒球运动是他们最喜好谈论的话题。
[注]:title
指书籍、诗歌、图画等的名称以及标题。
§312
surprise/surprising/surprised
Ⅰ.surprise作名词,意为“惊奇,诧异”。如:
①
Tomysurprise,theylost!使我惊奇的是他们输了!
②
Hesaidtomeinsurprise,“can’tyouskate?”他惊奇地对我说:“你不会滑冰”?
Ⅱ.surprise作及物动词,意为“使人惊奇,使感到意外”。如:①yousurpriseme.你真使我惊奇。
Ⅲ.surprising是现在分词作形容词用,意为“使惊奇的,出人意料的”,常指物。如:
Thesurprisingsuccessmakesusveryhappy.这出人意料的成功使我们非常高兴。
Ⅳ.surpised是过去分词作形容词用,指人“对。。。感到惊奇”。如:
we’resurprisedatyourwords.对你的话我们感到诧异。
[联想]现在分词作形容词表“进行”,“主动”的含意;而过去分词常表“完成”,“被动”的含意。类似的词还有exciting/excited;interesting/intereisted,relaxed/relaxing,如:
①
Iwassurprisedatthenews.我对这消息感到吃惊。
Thenewsissurprising.这消息令人感到惊奇。
②
weareallinterestedinheridea.我们对她的想法感兴趣。
Shehasaninterestingidea.她有一个有趣的想法。
§313
talkwith/talkof/talkon/talkabout
Ⅰ.talkwith后接的对象作宾语,介词with可用to代替。如:
①
Hewastalkingwith/toafriend.他在与一位朋友谈话。
Ⅱ.talkabout“谈论”,后接谈话的内容,宾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如:
①
whatareyoutalkingabout?你们在谈论什么?
②
Let’snottalkaboutitnow.咱们别谈这事了。
Ⅲ.talkof“谈到、谈及”,与talkabout同义,只是talkof仅指“浅谈表面现象(如作者、书名等)”如:
①
weoftentalkofyou.我们常谈到你。
Ⅳ.talkon“论述”不仅指内容,而且还指评论。如:
①
Theyseldomtalkonpoliticsinthosedays.那时候他们很少谈论政治。
§314
telephone/ring/ringup
Ⅰ.telephone“打电话”是及物动词,后接名词、代词或从句。也可作不及物动词,其后用介词to再接宾语。它可缩略为phone.多用于口语中。如:
①
DidyoutelephoneLiLei?
②
Telephonemetomorrow.③
Hetelephonedthathecouldn’tattendthemeeting.Ⅱ.ring“打电话”可用作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如:
①
Hewantedyoutoringhim.他要你打电话给他。
此外:ringfor按铃叫(某人);ringback回电话;ringoff挂断电话。
Ⅲ.ringup“给„„打电话”(=callup)如:
①Iwillringhimup.我会打电话给他。
§315
tellof/tellabout
一般情况下tellof可与tellabout换用。Tell之后常接表示人的名词或代词,介词of与about后接谈到的事情或内容。但在表示提起某事时倾向于tellof;在表示详细地讲述有关情况时,倾向于tellabout。如:
①
Haveyoutoldyourmotherofyouridea?你把比的想法告诉你母亲了吗?
②
Itoldheraboutthattheotherday.前些天我和她谈了这件事。
§316
thanksfor/thanksto
Ⅰ.thanksfor=thankyoufor“为„„谢”强调谢的原因。如:
①
Thanksforlendingmeyourumbrella.谢谢你借给我雨伞。
②
Thankyouforyourdictionary.谢谢你的字典。
Ⅱ.thanksto“多亏了„„”;“由于„„的帮助”相当于becauseof„或withthehelpof„,在此短语中,to是一个介词,后接名词或代词。如:
①
Thankstothedoctor,Iamwellagain.多亏这位医生,我身体又康复了。
②
Thankstoourteachers,weallpassedtheexam.多亏了老师的帮助,我们都及格了。
③
Thankstoyourhelp,Ifinishtheworkontime.多亏了你的帮助,我才能按时完成工作。
§317
that/who/which
Ⅰ.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有:who,whom,whose,which,that等。关系副词有:where(地点)when,why等。
Ⅱ.that在从句中指物,也可指人,可作主语和宾语。如:
①
waterthatispollutedoftencausesserousillness.受污染的水常会引起重病。(that在句中指物,用作主语)
②
Doyouhaveeverythingthatyouneed?你所需要的东西都有了吗?
③
Heisthemanthattheytalkedaboutjustnow.他时刚才他们谈论的那个人。
④
Doyouknowthemanthat/whospokejustnow?你认识刚才讲话的人吗?
Ⅲ.who和whom在句中指人,分别作主语和宾语。如:
①
Adoctorisapersonwholooksafterpeople’shealth.医生是保护人们健康的人。
②
IhavejustmetaladywhomIsawlastweek.我刚遇上一位我上星期见过的人。
Ⅳ.which在从句中指物,可作主语和宾语。如:
①
myauntwasnotonthetrainwhicharrivedjustnow.我阿姨不在刚才到达的那列火车上。
②
Thisisthecoatwhichyouwanted.这就是你要的那件外套。
Ⅴ.whose在从句中多指人,也可指物,用作定语。如:
①
youaretheonlyonewhoseadvicehemightlistento.只有你的话他可能听。
②
I’dlikearoomwhosewindowlooksoutoverthesea.我想要一个窗户面临大海的房间。
[注意]:在下述情况下,定语从句中关连词只能用that.:
Ⅰ
.先
行
词
是all,everything,nothing,something,anything,little,much等不定代词时,如:
①
onlyascientistcouldunderstandallthatthispursuitmeant.只有科学家知道这追求意味着什么。
②
Iamsureshehassomethingthatyoucanborrow.我相信她有你能借到的东西。
③
Everythingthatwesawwasofgreatinteresttous.我们对见到的一切都感兴趣。
④
ThereislittlethatIcanuse.我能用的东西几乎没有。
⑤
Hesawmuchthatwasbad.他见了很多坏东西。
[注]:①先行词是something时,关系代词用that或which都可以。
②
先
行
词
是
:someone,anyone,everyone,somebody,anybody,nobody,everybody时,关系代词用that或who都可以。
Ⅱ
.先
行
词
被all,every,veryno,some,any,little,much等修饰时,如:
①
Ihavereadallthebooksthatyougaveme.我把你给我的书全都看了。
②
Heistheverymanthatcamehereyesterday.他就是昨天来的人。
Ⅲ.先行词被序数词、形容词最高级修饰时。如:
①
ThisisthefirstcompositionthathehaswritteninEnglish.这是第一篇他用英语写的作文。
②
Thesmallestlivingthingsthatcanbeseenunderamicroscopearebateria.在显微镜下我们能看见的最小的东西是细菌。
③
¬ThisisthebestnovelthatIhaveeverread.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小说。
Ⅳ.先行词被theonly,thevery,thesame,thelast等修饰时。
①
ThatwhitefloweristheonlyonethatIreallylike.白花是我唯一真正喜欢的花。
②
ThisistheverybookthatIwanttofind.这正是我想要的书。
③
Thelastplacethatwevisitedwasthechemicalworks.我们最后参观的是化工厂。
Ⅴ.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别表示人和物的先行词时,定语从句只能用that与主句连接,而不能用who/whom/which引导。如:
①
Hetalkedabouttheteachersandschoolsthathehadvisited
.他谈了关于他访问过的老师和学校的情况。
Ⅵ.当主句是以who或which开头的特殊疑问句时,关连词只能用that.而不能用who/whom/which.如:
①
whoisthepersonthatisstandingatthegate?站在门口的那人是谁。
②
whichofusthatknowssomethingaboutphysicsdoesnotknowthis?我们当中哪一个懂物理的人不知道这个?
[注]:在使用一些固定搭配的短语动词时,that与其它关系词有时可以互用,其介词不能提前,而必须放在动词之后,这时指物用that,which均可,指人时用who,whom,that均可.①Thisisthekeywhich/thatyouarelookingfor.②Heisamanyoucansafelydependon.他是你能依赖的人。
③
Thepersonwhom/that/whohelooksafterishismother.§318 thinkof/thinkabout/thinkover
Ⅰ.thinkof“想起、记起;有„„想法、看法;对„„有意见;考虑”如:
①willyouthinkofmeafterI’veleft?我离开后,你还会记着我吗?
②Iknowthepersonyoumean,butIcan’tthinkofhisname.我知道你讲的人是谁,但记不起他的名字。
④
wearethinkingofgoingtoSpainforourholidaythisyear.我们今年有到西班牙去休假的想法(打算)。
⑤
whatdoyouthinkofmynewdress?你认为我的新衣服怎么样?
⑥
Shethinksofnoonebutherself.她除自己外不考虑任何人。
Ⅱ.当它作“想到过去的某事”或“考虑到某事”解时,常与thinkabout通用。即:“„„考虑”;“对„„看法”
①
wehavemanythingstothinkof/aboutbeforegoingthere.在动身去那之前,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考虑。
②
见Ⅰ④
Ⅲ.thinkabout可以表“想、回想”着重于想的过程。如:
①
IamthinkingaboutthefriendsIhavelost.我正在回想那些失去了的朋友。
[注]:thinkof可以表“想象一下,想想”而thinkabout则不能。—→Thinkofyourmother!想想你的母亲吧!
—→Thinkofthedanger!想象一下危险吧!
Ⅳ.thinkover“仔细考虑”其中over是副词。如:
①Iwillthinkthethingover.我要把这事仔细考虑一下。
§319
thinkmuchof/thinkhighlyof/
thinklittleof/singhighpraiseof/speakhighlyof
Ⅰ.speakhighlyof“高度评价,赞扬”,相当于thinkhighlyof如:
①
ourheadmasterspokehighlyofmyclassmatesatthemeeting.我们校长在会上高度赞扬了我班的同学。
②
ThepeoplespeakhighlyoftheTVplay.人们对这部电视剧评价很高。
[注]speak构成的短语:
speakEnglish讲英语(某种语言);speaktosb.和某人交谈;
speakwell/illof说„„的好/坏话;speaklikeabook大胆地说
speakforoneself为自己辩护。
Ⅱ.thinkmuchwellof“对„„印象很好”如:
①
weallthinkwellofyoursuggestion.我们都认为你的建议很好。
Ⅲ.thinklittle/poorly/badlyof“对„„印象不好”如:
①
youthoughtverybadlyofhimatfirst,didn’tyou?起初你对他印象很坏,是吧?
Ⅳ.thinkmuchof“比„„更看重(考虑得多)”如:
①
Hethoughtmoreofhealththanofmoney.和金钱相比他更看重健康。
Ⅴ.singhighpraisefor“高度赞扬某人/某物”
§320
till/until
till和until都可作介词或连词,其用法有两种:
Ⅰ.在肯定句中,意为“到„„为止”谓语动词一般要求是延续的。如:
①
Ishallstayheretill/untilnextday.我将留在这儿一直到下星期天。
Ⅱ.在否定句中,意为“直到„„才„„”,表这个动词的动作直到till/until所表示的时间才发生。如:
①
Theyarenotgoingbacktoworkuntil/tilltheygetmoremoney.他们要等到增加了工资才复工。
§321
todosth/doingsth
动词不定式与动词的ing形式,都是非谓语动词。一般地,不定式表示:具体的,某一次特定的或将来的行为。而动词的-ing形式则表示:抽象的,一般地,具有普遍性的,或正在进行的行为。在句中都能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宾补等。如:
①
Ilikeswimming,butIdn’tliketogotoday.我喜欢游泳,但今天我不想去。
[注]:下列动词接todosth.和doingsth的不同意义:
.
2.3.
4.5.
6.7.
§322
towards/to/for
Ⅰ.for“向„„”,接在leave,start,depart等动词之后,表方向。如:
①
SheisleavingforBeijing.她将动身到北京去。
Ⅱ.towards仅表“方向”,比for的意味要强。如:
①
Heiscomingtowardsthehouse.他向这房子走来。
Ⅲ.to“向,朝„„”表目的地。接在动词come,go,return,proceed,move,march等后。如:
①
Let’sgotoyangzhoubysteamer.让咱们乘船去杨州吧!
②
SoonafterhisreturntoEngland,hisfatherdied.当他回英国不久后,他的父亲便去世了。
§323
treat/heal
二者都是动词,treat意为“治疗”,强调用药物或医疗手段医治的过程,并不表示治疗了效果。heal意为“治愈”,指医好伤病。如:
①
Thedentististreatinghisteeth.牙医在为他治牙。
②
Thedoctorhealedmyburns.医生治好了我的烧伤。
§324
usedtodosth/beusedtodoingsth/
beusedtodosth/would
Ⅰ.Usedtodosth.“过去常常做某事”(现在不做了),只用于过去时态。如:
①
Heusedtogetupearly.过去他常早起。(现在已不这样了)
②
HermotherusedtogoshoppingonFridays,butnowshedoesitonSunday.她母亲过去常在周五去购物,但现在她周日去了。
Ⅱ.Beusedtosth.“习惯于做某事”,beused是被动语态结构。可用于现在、过去、将来多种时态。Be可用get,become等代替。如:
①
Hewillbe/hasbeenusedtogettingupearly.他将会/已经习惯于早起。
Ⅲ.Beusedtodosth.“被用于做某事”,beused是被动语态结构,其中不定式表目的,可用于多种时态。如:
①
woodisusedtomakepaper.木材用来造纸。
[注]:usedto的否定式有两种:一是:usednotto二是:didn’tuseto如: ①myfatherusednottosmoke.=myfatherdidn
’tusetosmoke.我爸爸过去不抽烟。
② Theyusednottoliveinthecountry.=Theydidn
’tusetoliveinthecountry.其疑问式是将used提前,或添加助动词did.Ⅳ.would是情态动词,没有象usedto那样,有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不能说明是否现在还做不做。
§325very/right/just
Ⅰ.right“正好”“就”“立刻”等。如:
①
mikelivesrightoppositethestreet.麦克就住在街对面。
②
There’sabigstonerightinthemiddleoftheroad.路正中有块在石头。
③
Lilymetanaccidentrighthere.莉莉就是在这儿出事的。
④
She’llberightback.她马上就回来。
Ⅱ.just作为副词,常用在祈使句前以加强语气。如:
①
justthinkoftheresult.试想一下后果吧。
②
justtouchit.你摸摸吧。
③
justwaitamoment,please.请稍等。
Ⅲ.very作为形容词,常与the,this或my,your等连用,以加强语气,表“正是那个”“恰好的”等。如:
①
youaretheverypersonI’mlookingfor.你正是我要找的人。
②
Thetwomenfoughtonthisveryspot.那两个男子就是在这个地方打起来的。
§326
whynot/whydon’t
此两者都是表建议的句型,一般可以代换。类似的还有:
▲
Let’s„
▲
ShallI/we„?
▲
How/whatabout„?
Ⅰ.whynot“好的、可以呀、为什么不可以呢?”如:
①--mum,mayIgoouttoplaybasketballnow?–whynot?
③
whynotaskyourteacher?怎么不去问一问你的老师呢?
此外还可表一种不可理解的心情:
①--Iwon’tseethefilmagain.–whynot? Ⅱ.whydon’t
是一种友好的建议(afriendlysuggestion).无论在什么场合,使用起来十分亲切。后面接主语。如:
①
whydon’tyougoswimming?为什么不去游泳呢?
②
whydon’tIgiveLilysomecolourfulpencils?我给莉莉一些彩笔,好吗?
§327
work/job
Ⅰ.job“工作”,既可指固定的工作,也可指临时的或某项具体的工作,是可数名词,前面可用不定冠词a,也可以有复数形式。如:
①
johnlosthisjob.john失业了。
②
Therewerejustnotenoughjobs.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可干)。
③
Tom’sfatherislookingforajob.Ⅱ,work是个普通用词,泛指一切工作,是不可数名词。如:
①
Ihavealotofworktothisevening.教师的工作就是教学。
②
Ateacher’sworkisteaching.老师的工作就是教学。
[联想]:搭配
apply/hungforajob.求职
get/findajob.找到一份工作
loseone’sjob。失业
performoddjob.打零工
quitajob.辞职
have/workasidejob兼职
takeapart-time/full-timejobinadepartmentstore.在百货公司担任兼职或专职工作。
§328
workat/workon/workout
Ⅰ.workat与workon都可以作“从事于”,后接名词、代词、或动词-ing形式作宾语。workat侧重于表示所从事的工作和性质,而不在于说明正在做什么。此时可将workat译为“学习,研究,写作,致力于”等。如:
①
Theyhaveworkedatthissubjectformanyyears.他们研究这个课题已经有好多年了。
②
Heisworkingatanewinvention.他正致力于一项新的发明。
Ⅱ.workon侧重于表示“从事某项工作”。可将它译为“造;创作;画;做„„”。宾语为其具体的对象。常用于进行时态和完成时态。还可表示:“继续工作;对„„起作用”如:
①
we’reworkingonsomewood-cuts.他们正在创作一些木刻作品。
②
Hehasbeenworkingonthispaintingfordays.这张画他已画了好些天了。
③
Theywillworkontillsunset.他们将继续工作,直到日落。
④
Thismedicinewillworkontheaffectedpart.这药能对患部起作用。
§329
worth/worthy
Ⅰ.worth可用作名词或形容词,作名词时,意为“价值”,无复数形式;也可解作“值一定金额的数量”如:
①
Nobodyknewthetrueworthofhiswork.没有人知道他的工作的真实价值。
②
Givemeoneyuan’sworthofapples.给我一元钱的苹果。
▲
worth作形容词时,只能用作表语,不能作定语,其后常跟钱数或相当于钱的词,表示:“值多少钱”;跟动词的-ing形式,表示“值得(做)„„”。如:
③
Thedictionaryisworth5yuan.这本字典值5元钱。
④
Theplayisworthseeing.这场戏值得一看。
Ⅱ.worthy是形容词,意为“值得”,主要用作表语,后跟of,再接名词或动词-ing的被动形式。worthy后也可跟不定式。如表被动意思须接不定式的被动语态。如:
①
Sheisworthyofhelp.她值得帮助。
②
Thewatchisworthyofbeingbought.这块表值得买
③
Thequestionisworthytobediscussed.这个问题值得讨论。
2.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篇二
关键词:初三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初中化学在初三才会开设,此时的学生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也能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而初三的化学知识在设置上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将会对学生在化学知识以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上大有帮助。
一、初三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教学是指从生活当中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引导和教学,同时也反馈和指导生活的教学。生活作为一个人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的检验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对于初三化学教学依旧如此。初三的化学知识要求学生结合生活问题,探索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对于初三化学知识的热情,最终让学生形成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巩固学习初三化学中的生活问题的能力。生活化问题的教学实践与探究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探究。初三化学知识生活化教学将源自于生活、回归到生活,能够解决生活常识的化学知识进行整理,最终达到提升化学实践能力的一种尝试。学生以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作为起点,在初中化学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运用书本中的化学知识更好的、更全面地去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初中化学知识,感受那些时刻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体会学习化学知识的乐趣与快乐。这就是初三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所在。
二、初三化学知识生活化教学实践和探究的意义
(一)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有效性
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是通过化学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化学知识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效率得不到保障,同时也不被学生广泛接受。而生活化教学在初三化学课堂的应用,将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运用生活素材,让教学更加生活化,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发现、探究、到最后解决问题。不仅提高学生对于初三化学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更好掌握化学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初三化学教学的效率。
(二)转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方式
初三化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可以有效转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方式。初三化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更多强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化学知识的探究上面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面对化学问题能够积极去思考,主动去质疑和探索,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现出学生在初三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三)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对于初三化学的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究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能够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传统化学教学下的学生普遍缺乏生活实践,动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极差,使得化学学习与生活实际严重出现脱节。而初三化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可以从源头上改变这种欠缺的“务实”能力,提升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初三化学中关于《碳及碳的氧化物》中关于炭的学习。在生活中为了使房屋里的有毒气体含量减少,许多家庭会选用活性炭作环保剂。这是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性强,将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吸收过滤,净化空气.同样碳又可以在冶铁时作为原料,它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铁离子还原成铁单质;碳如果加在橡胶中做成轮胎,又可以提高其耐磨性,这就是运用碳这种物质很稳定,不易分解。同样是碳,但在生活的运用却不相同。这就是注重初中化学知识生活化后能够解释生活中遇见的化学问题。
三、初三化学知识生活化教学实践和探究的原则
(一)生活化原则
既然是化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探究和实践,那么就应该在教学中依据生活化的原则与标准。辩证的唯物主义说过,任何的知识以及学问都是源自于生活和经验,所以在初三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汲取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才能正确指导初三化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和解决生活中遇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初三化学中学习生石灰加水生成熟石灰这一化学过程时,化学教师先抛出一个生活问题,为什么市场上销售的速食米饭在户外只要加一点凉水就可以让米饭迅速变成热饭?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这个问题的热情。在实验中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对比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在反应中短时间快速放热,最终加热米饭。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提问,让学生在探索的同时也能收获更多的知识。
(二)开放、创新原则
任何探究性教学都包含着开放以及创新的特点,所以初三化学知识生活化教学的實践与探究也不例外。面对生活化教学,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尽情思考和发动大脑进行想象,所以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氛围,外加一种创新的引导模式是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最终达到解决生活问题,掌握初三化学知识的目的。
(三)协作原则
对于初三化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实践和探究还必须要遵循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原则。因为对于许多生活化问题,学生短时间内由于没有接触,所以很容易导致大脑“短路”,如果不能被唤醒,走出思维的误区,那么既费时间,又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合作与协作就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思维的唤醒,有一个知识联系到另一个知识,实现问题高效探究和解决,最终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协同能力,让学生收获更多。
结束语:
初三化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有效掌握,更为关键的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化学学习思维,让他们在未来的化学学习中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葛庆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1:24-26.
[2]陈丽峰.“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26:139.
3.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三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4.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四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
二、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表示的意义:
(1)(宏观)表示某种元素;(2)(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单质.如Fe、S、He.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不同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O、Si、Al、Fe,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5.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的方法:
(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在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性质稳定.
三.元素周期表规律:
1.横行(周期):电子层数即周期数,在同一周期中,电子层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2.纵行(族):同一族中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四.离子: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表示铁离子;2SO4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
3.原子和离子:
(1)
(2)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①核电荷数相等;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4.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大于电子数质子数小于电子数
粒子电性不带电性显正电显负电
符号氧原子O钙离子Ca2氧离子O2-
五、化合价
1.单质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化合价的实质: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n<4,元素一般显n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n>4,元素一般显—(8-n)价.如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因此,铝元素显3
价,表示为Al;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此,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O.
六、化学式
1.意义:(以H2O为例)
(1)宏观:①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
②表示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微观:①表示一种分子(表示水分子)
②表示分子的结构(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气N2;氦气He;白磷P;水银Hg;生铁、钢的主要成分Fe;
干冰CO2;冰H2O;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氧化铜CuO;
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氯化氢HCl;氯化亚铁FeCl2;氯化铝AlCl3;
氢氧化钠NaCl;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硫酸铁Fe2(SO4)3;硫酸镁MgSO4;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硝酸钾KNO3;
硝酸银AgNO3;硝酸铜Cu(NO3)2;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CH4;
乙醇(酒精)C2H5OH;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盐酸HCl;硫酸H2SO4
初中化学怎么备考复习
1、经常温故知新
在初三上学期,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等化学的基础知识比较多,这部分知识的特点是记忆容量大,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其中的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第一个分化点,一些同学会由于这部分内容掌握不好而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可是事实上,就像我们学英语要学abc和音标一样,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入门工具。在这学期和以后的学习中,都一直要用它来表达学习内容,用得多了,就会消除陌生感并熟练起来。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要经常回过头去重新读读书上已经学过的相关概念,这既可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又对新课的学习有帮助。
2、提高复习效率
到了复习阶段,同学都会拿到一本《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它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同学进行总复习的依据。“基本要求”中的有些内容若平时的教学中落实不够,如画实验仪器示意图,要在复习时补上。另外,基本要求上的习题都是专家精心设计的,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同学要将这些题目“小题大做”,在做题的过程中尽量多考虑一下与本题相关的其他内容,多联系,真正地掌握并能举一反三。至于平时的教学中介绍过而“基本要求”中不作要求的内容,特别是提高要求的内容,如方程式计算中的过量问题,复习时就不要再在上面花费太多时间。
3、增强表达能力
近年来中考的另一个特点是阅读量和简答题分量增大。对于阅读量大的题目,一些同学由于题目看不懂而失分。因此首先要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课本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阅读能力;其次,阅读量大的题目中需要阅读的信息大部分都是联系生产、生活和时事的内容,这类题的特点是起点高、落点低,能力要求并不高,只要通过阅读看清题意,一般就能解决。关键是心理上不要先入为主地觉得它难。最后还可以对时事新闻中与化学有关的内容多作了解,因为如果一个信息是你所熟悉的,阅读的难度就会降低,同时还可以减轻因陌生而导致的紧张。
4、充分重视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近年来的中考突出了对学生实验能力,诸如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和评价、实验报告的书写等方面的内容的考查。中考实验题的比例由15%升至25%,难度也逐年上升。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充分重视实验,争取多动手做实验。对于实验手册要求的学生实验和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要注意对实验目的、原理、操作、现象和结论的理解和掌握。在总复习阶段,可以对各种试卷中的实验题进行分类归纳,以领会近几年实验题的要求和趋势。
对于简答题,一些同学会做却表达不清楚,这与同学的年龄特征和平时不重视简答题有关。其实课本上就有较多的简答题,我们要经常练习用文字将答案写出来。
5、形成知识网络
5.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五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2 + H2 O =H2 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2 + Ca(OH)2 = CaCO3 ↓+H2 O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 + 2NaOH= Na2 CO3 +H2 O(无明显现象)
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3.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4.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5.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O2、S、P等。
6.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KClO3、SO2等。
7.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SO2等。
8.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9.分解反应:
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0.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1.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2.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题:
(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78%;
O2:21% ;
稀有气体:0.94% ;
CO2:0.03% ;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CO、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硫 S +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铁3Fe + 2O2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 4P + 5O2 = 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
4.收集方法: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
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2H2↑+O2↑
3.水的组成:
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
可燃性。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
(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单质、纯净物、化合物、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
(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
(2)过滤;
(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
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
6.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篇六
化学常用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是:
1.溶解过滤法:一种物质易溶于水,另一种物质难溶于水,可以将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溶于水,然后过滤,就可以分离出这两种物质。
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根据两种物质的在水中的溶解度有较大的差异。将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配制成混合溶液,然后突然降低温度,溶解度较小的那种物质就结晶析出了,因此,就将这两种物质分离出来了。
3.物质溶解特性法(萃取法):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有一种物质不容于有机溶剂,而另一种物质易溶于有机溶剂,且这两种物质都不和有机溶剂反应,可根据这种特性,先将其中的一种物质溶解在这种有机溶剂中,产生分层的现象,然后分离出它们。
4.气体沉淀法: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有一种物质能和其它的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沉淀或者是气体,而另一种物质不反应,利用这种性质,将这两种物质分离出来。
物质的分离是把原混合物中各成份一一分开,并恢复原样品。物质的提纯(除杂)就是除去物质中混有的杂质,从而得到纯净的某物质,其基本方法有:
一、物理方法
1、过滤法:适用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或提纯。
2、结晶法:适用于可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和提纯。具体方法有两种。
① 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② 蒸发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固体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二、化学方法:
1、原则:
①“不增、不减、易分”:
不增即最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不减是除杂结果不应使所需物质减少;
易分是加入试剂后,使杂质转化为沉淀、气体和水等与所需物质易于分离。
②先除杂后干燥。
2、方法:(以下括号里的均为杂质)
① 吸收法:如一氧化碳混有二氧化碳可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吸收;
② 沉淀法:如氯化钾中混有氯化镁可加氢氧化钾溶液,再过滤;
③ 溶解法:如铜中混有氧化铜可加入过量的盐酸,再过滤;
④ 转化法:如铜中混有锌可加硫酸铜溶液再过滤;
⑤ 气化法:如氯化钠中混有碳酸钠可加入过量盐酸,再蒸发结晶;
⑥ 加热法:如氧化钙中混有碳酸钙可高温灼烧;
⑦ 综合法:当含有多种成分的杂质时,分离提纯往往不仅仅使用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交替使用。
三、知识解析: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提纯)从内容上看,它包含着常见酸、碱、盐及其他重要物质的性质及特殊化学反应的知识;从过程上看,它是一个原理确定、试剂选择与实验方案确定、操作实施的过程。其考查点和趋势是:
1、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根据除杂质的原则,自选或从题给试剂中选出除杂试剂。判断题给试剂的正误等。
2、考查物质提纯的实验设计。根据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原则设计正确的实验方案。
3、考查评价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方案。对题给试、步骤、操作、效果等进行评价、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7.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篇七
1.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 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相对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相对质量总和。
2.在化学反应前后,因为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所以宏观表现出:化学反应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为使书写的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要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 数,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相同,这个过程叫配平。
4.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C、H、O 元素。1.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 20克,在点燃的条件下,让它们充分反应后,生成 9克水,则原混合气体中 含有氢气的质量可能是(A.8克 B.12克 C.11克 D.无法确定
2.Y 2+2□ ====4XY中方框里应填写的化学式为(A.X 2Y 2 B.X 2Y C.X 3Y 4 D.XY 2 从微观上看,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都成立是因为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练习: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 A 2+B2====2C 中, “ C ”的化学式用 A、B 可表示 ____________。
3.已知 A+B====C+D反应中,生成物 C 与 D 质量比为 1∶ 3,若反应物 A 与 B 在反应中共耗 2.4g ,则生成 C____________g。
4.已知 A+2B====C+D中,将 A、B 两种物质各 10 g混合加热,生成 4 g C和 8 g D,若 A 完全反应,则 A 与 B 反应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
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 M、N、X、Y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 量如下:
下列能正确表示容器中化学变化的表达式是(A.X+Y====M+N B.X+Y====N C.N====M+X+Y D.X+Y+M====N 6.在化学反应 A+B====2C+D中, 10 g A物质恰好与 10 g B物质完全反应,若生成 D 物质 8 g,则生成 C 物质为 ____________。
7.将 A、B、C 三种物质各 10克,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 D(其中 B 是催化剂 ,当 A 已完全反应后,测得 生成的 D 为 16克。反应后的混合物中 B 与 C 的质量比为(A.5∶ 1 B.5∶ 2 C.5∶ 3 D.4∶ 1 8.用 100克 KClO 3和 MnO 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前测得 MnO 2占混合物总质量的 25%,反应一段时间后, 又测得 MnO 2占 30%。求:此时分解的 KClO 3的质量是多少?制得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6 g镁和 8 g氧气充分反应,可生成 14 g氧化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如 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2.某物质发生完全燃烧反应,反应式为: C x H y O z +(x+ 2 4z y O 2点燃 xCO 2+ 2 y H 2O 若 1个分子的 C x H y O z 与 3个 O 2分子完全燃烧,生成了 2个分子的 CO 2和 3个分子的 H 2O ,则 x、y、z 值分别 为(A.2, 3, 4 B.2, 6, 1 C.1, 3, 2 D.1, 2, 3 13.在 X+2O2 点燃
8.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篇八
课题2分子和原子
达标自查
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A.铁矿石磨成粉末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
4.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质量B.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化学性质D.不同的化学性质
5.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
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
D.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6.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保持不变的粒子是和生成的新粒子是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
则不能再分。
7.盛酒精、汽油的瓶子为什么要塞紧瓶塞?
能力提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
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D.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9.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B.分子数目C.原子种类D.原子数目
10.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为什么人们常把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但不能保存在敞口容器中。
拓展探究
1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解释的是()。
A.把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
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
9.天津初三化学知识点 篇九
分析:酸、碱溶液导电的原因是,酸、碱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其中酸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碱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金属导电的原因是,金属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2.浓硫酸、浓盐酸敞口置于空气中,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分析:浓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之所以变小,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了溶液中溶剂量的增加;浓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之所以变小,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气体的挥发导致了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减少。
3.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生石灰放入水中,都能放出大量的热。
分析: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属于溶解过程中的放热现象;生石灰与水接触放热,属于化学变化(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中的放热现象。
4.金属钠和镁放入稀盐酸中,都有氢气放出。
分析:金属钠放入稀盐酸中所放出的氢气,主要是由钠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产生的(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名列第三的金属钠,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在常温下与水发生剧烈反应:2Na+2H2O==2NaOH+H2↑);镁放入稀盐酸中所产生的氢气,是镁和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的。
5.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假设两个反应都恰好完全发生)后,溶液的总质量都减少。
10.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篇十
盐酸
1、酸是HCl的水溶液。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在空气里会形成白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里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强调闻气味的方法。)
2.用途:盐酸(HCl)重要化工产品。
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希望上面对化学中盐酸知识点的总结学习能很好的提供同学们的复习学习,同学们认真学习,相信一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同学们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通过上面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下面是对化学中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知识的讲解内容,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通过上面对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内容知识的讲解,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三大化石燃料
关于三大化石燃料的知识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
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以上对化学中三大化石燃料知识的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的吧。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两种绿色能源
下面是对化学中两种绿色能源知识点的内容总结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
两种绿色能源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上面对化学中两种绿色能源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的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最理想的燃料
关于化学的学习中,下面是我们对最理想的燃料知识的内容讲解哦。
最理想的燃料
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②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上面对化学中最理想的燃料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哦。
化学学习方法
认真看书,嚼透细点。在认真看书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做题。因为不像和,要是吃不透点就一点思路都没有。有很多细小的点,看到一点算一点。
(1)制订
学习计划是学习的行动指南,它能使增强责任感、科学支配时间、积极努力地完成学习任务。主要包括:对上学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小结,提出本学期努力的方向、目标、措施等。应向讲明制订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组织检查执行情况,必要时帮助学生适当调整学习计划。
(2)多预习
预习是为了使学生对欲学知识作好准备,能够带着问题,增强的目的性,从而提高。它包括知识性教材的预习和实验教材的预习。教师要指导和组织学生预习,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对知识性教材的预习,要大体了解新课的主要内容及自己感到疑难之处,标出不懂部分,为有目的、有计划地作好准备。对实验教材,应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操作要点、安全注意事项,并写出实验操作提纲或画好图表,列出带记录的空白表格等。
(3)听课
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形式,听课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听课方法,提高听课效果。听课主要包括听讲、观察和记笔记三方面。其基本要求是:要集中精力听讲,紧跟教师讲授思路,积极思考,多方联想;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应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能遵循观察的目的性、客观性、全面性和辩证性原则;笔记应记纲要、思路、要点和问题,要及时做好笔记整理,要处理好听、看、想、记的关系。
(4)做实验
做实验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经常性的重要实践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显着特征。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实验前认真预习高中英语,做好准备;实验中操作规范、认真、精确、细致,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包括数据),并做到实验、观察、思考相结合,坚决废除“照方抓药”的现象;实验结束后应认真及时写好实验报告。此外,还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爱护仪器、节约水、电、气及实验易耗品的习惯,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的习惯,重视实验安全的习惯等。
(5)复习
11.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篇十一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C + H2O高温H2 + CO)
2)还原性: CO+CuO △Cu+CO2(非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Cu+CO2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推荐阅读:
初三化学知识点大纲11-25
初三化学每单元知识点01-20
初三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练习题09-19
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06-29
初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09-03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总结09-28
初三化学教师工作总结202010-02
初三化学老师期末教学工作总结01-12
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06-13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