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工程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24-09-29

三心工程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精选8篇)

1.三心工程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

四川省石渠县防沙治沙试点示范工程

交 流 材 料

四川省石渠县农林和科技局—何培铮局长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坚持预防为主,保护和治理并重,以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遏制沙化发展、改善沙区生态环境、建设沙区生态文明、增加牧民收入、促进沙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我县沙化治理试点工程已实施四个年头,在国家和省、州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四年来,林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举全局之力,务实工作,竭尽全力,因地制宜抓好项目建设工作的落实,不断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得失,现将工程实施中的经验与成果与各位专家、同行交流,不足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石渠县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边陲,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川、青、藏三省区交界处。属青藏高原丘陵区,是黄河、长江的发源地之一。年均降雨量为529mm,多集中在6—10月,占87.5%,年蒸发量为1699mm,是降雨量的3.2倍;年均相对湿度为55%。

石渠县幅员面积25191平方公里。据2009年全县沙化监测数

1据显示,我县沙化面积高达371469.4公顷,潜在沙化面积20465.1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4.7%。是四川省甘孜州沙化面积最大、危害程度最重的县,“鼠进人退,沙进人退”、“整组搬迁,整村搬迁”现象尤为突出。生态的恶化直接影响我县人民及长江流域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祸福安危。

二、石渠县沙化特征

石渠县沙化总面积371469.4公顷中,露沙地占95%,半固定沙地及固定沙地占5%。由于气候、海拔的因素,露沙地主要分布在石渠县北部,位于雅砻江流域,分布平均在42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高原草原与低海拔地区如内蒙、新疆等省区草原不同,由于海拔高,气候严寒,土壤脊薄,生草层一般仅为15-20厘米,而生草层下均为石砂,生态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极易形成沙化和荒漠化,生态难以恢复。

三、沙化治理工程实施概况

2008年我县被纳入国家、省沙化治理试点项目,工程实施重点以江河两岸、道路两旁以及牧民定居时间较长的过度放牧区为治理核心区。由于海拔气候等因素限制,治理模式相对单一,目前适合我县的治理方式为种草、封山育草、围堰蓄水、设臵沙障及架设鹰架等治理模式。四年来共完成国家级26000亩、省级30105亩的治理任务。

(一)、人工机播结合,大力开展种草工作

根据我县的海拔及气候特点,我县治沙工程只适宜围栏种草模式来恢复植被,在实施过程中我局始终坚持不断摸索认真分析,对种草的成效进行了全天候监测和科学总结。一是摸索出最佳种草时间,根据石渠县气候特征我县适宜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种草,二是大力发挥机播作业的优势,共实施机播15000亩(不含重复补播面积);三是加大补播力度,在完成当年任务的基础上,对历年治理地块进行补播,有效巩固了种草成效。

(二)、加大施肥力度,还肥于草原

由于我县能源建设的滞后,气候严寒,因供暖不足,导致石渠人与草地争肥的现象突出,“牛粪”、“灌丛”是高寒牧区农牧民生存、取暖的唯一物质,而牛羊粪又是天然草地肥力的主要来源,每年大约有1.5-2亿公斤牛羊粪被烧掉,使上百万公顷草地失去了基本所需肥料,致使牧草长势越来越差,其保水固土能下降,沙化面积也就逐年增加。沙化治理试点项目实施后,我局以大力实施草原施肥作为牧草保水供养为有效手段。四年共计施牛羊粪7500余吨,实践证明收效明显。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管理机制

按我县沙化治理实施方案要求,四年招投标建设项目5个,投入资金343.42万元。主要是标牌、水泥柱、围堰、牲畜暖棚圈舍、沙生植物收集繁育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我局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了网上比选招标及政府采购,并完善各项工程管理档案。

四年共制作水泥柱7000多根;标示牌10座;围堰2处;暖棚牲畜圈舍15个;新建沙生植物收集繁育基地。所有基建工程目前已通过验收。

(四)、沙障设臵

由于种草地块植被脆弱,尤其冬季风沙较大,地表干燥,对所施的牛羊粪及种草成效极易破坏,因此我局采取设臵沙障的方式两年共计建沙障60000余米,其中:草秸14000余米;竹帘46000余米。沙障的设臵,一是起到了固沙的作用;二是有效保护了植被。

四、取得的成效

1、我县防沙治沙工作历经短暂的四年试点工作尝试,通过声势浩大的宣传和动员,通过实施部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相濡以沫,风雨同舟的不懈奋斗,使群众对防沙治沙增强了认识,形成了“种草为自己,治沙为后人”的主人翁责任意识,这就为今后防沙治沙工程的可持续推进注入了强劲动力。

2、实践证明我县在治沙工程中利用围栏种草、围堰蓄水、机耕机播、沙障设臵等这些方法对治理高寒地区的沙化,实现生态恢复措施是恰当的,效果是显著的,实践也再一次雄辨地证明,国家和省对川西北防沙治沙制定的方略是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卓有成效的,投入的资金和经过努力取得的回报是省、州和当地牧民群众有目共睹的。同时,历经四年的艰辛实践,也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石渠的沙化尽管其形成由来已久,尽管海拔高,生态极为脆弱,尽管管理难度超乎寻常,但只要通过努力,选择的方法得当,石渠的沙化是可以治理的。

五、试点工程的感悟

1、广泛发动牧民群众、集中民力、发挥民智,群策群力是治沙成效的重要保障。

2、林业部门科学把关,超前谋划,科学有效选择治理模式,突出因地制宜是关键。

3、采用机耕机播与人工种植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既能提高工程效率,又能增强全民治沙意识,既能彰显治理效果,又可以使当地牧民群众在获得劳务补助的同时,激发治沙热情。

4、从治理前的有效把关,到治理后的加强管理,到对牧草长势的全天候监测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这对近一步发现得失,总结经验,获得成败第一手资料至关重要。

5、严格资金管理,规范工程招投标程序是推动治沙工程持续、安全、纵深推进的可靠保障。

石渠县的生态环境是长江、黄河上游生态系统难以再生的宝贵资源,它不仅维系高原的生态平衡,而且也关乎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同时它还是这地区广大藏族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建立长江源头天然生态屏障既是国家长远发展目标,又是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国家和省州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发扬锲而不舍、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努力把我县“十二五”期间沙化治理工作推向纵深。

石渠县农林和科技局

二○一一年十一月

2.三心工程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二

――高台县积极探索强化权力制衡的有效机制

重点岗位制约乏力、关键环节监督缺失、权力行使主观随意等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探索解决的一大课题。今年,高台县在认真分析、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3个部门、1个乡镇开展以强化重点岗位、关键环节权力监督制约为主要内容的权力制衡试点工作,在强化权力监督制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抓调研,准确定位权力制衡的课题

5月中下旬,专门组织人员外出学习考察了北京市崇文区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经验、河北省石家庄市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经验,江苏省张家港市实施廉政预警机制的经验和昆山市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工作经验,在学习借鉴、继承创新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高台县关于开展权力制衡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开展权力制衡试点工作的四项原则是:突出重点、着眼防范,立足实际、改革创新,注重实效、便于监督,依纪依法、循序渐进。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抓住权力分配,决策权、执行权监控及监督权实施等关键环节和核心,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对权力规范配置,对运行有效监督,对行为严格问责,促进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适应又相互协调。工作的基本定位是: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新途经;

环节探索实行了“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和“票决制”,根据单位重大事项目录,凡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必须实行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和票决制,票决结果未经规定程序不得更改。通过此项制度,弱化了一把手在决策中的主导作用,强化了班子成员畅所欲言、亮明观点、表达意见的形式和效果,有助于从源头上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也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如根据县林业局《重大事项目录》和《议事决策规则》,今后如召开领导班子会讨论决定具有管理权限的局属干部的岗位调整及干部任免事宜,将先由分管人事工作的副局长先公布人事调整的初步方案,再由班子成员发言表态,最后由局长发言表态,最终形成集体决议,明显强化了班子成员的决策职能,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也将明显提高。

抓重点,促进权力运行各环节、各主体互相“制衡” 决策后如何规范执行是对权力实施有效监控的重点所在。执行过程中逃避监督、缺乏制约、难以监督等问题是腐败现象发生的普遍诱因。高台县对易产生廉政风险的关键环节、重点岗位的权力行使,按照“各环节制衡、各层次制衡、各主体制衡”的原则要求,切实加大制度改革力度,重点探索解决关键环节、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高的问题,促进权力规范行使。主要是抓住执行前、执行中、执行后三个重点环节,实行了“受、办、批(执)三分离”制度,努力促进受理人、办理人、批准人(执行人)相对独立。对单位内部重大事项,建立实行办事双人负责制,将一人办理变成双人办理,促进相互监督、相互制衡。上述制度把事前、公开的重点内容,建立实施行政自由裁量权公开制度,对行政自由裁量幅度及层次进行细化规定,每次行使自由裁量权,都按规定时限在特定载体向特定对象进行公开,促进了自由裁量权公开透明运行。如今,当你登陆合黎信息网,点击权力制衡专栏的相关页面,即可了解到乡党委书记、政府乡长等“一班人”上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本周将重点落实哪些任务,使领导的行为从“犹抱琵琶半遮面”变成了“互联网上一点清”,做到了领导、干部、群众都清楚。当走进民政局婚姻登记室,即可看到墙上的《高台县婚姻登记流程图》,婚姻登记的条件、程序、办事时限、收费标准、承办人、监督投诉渠道等内容一目了然,既方便了办事群众,又强化了对相关人员及其办事过程的监督。

3.纪村试点村经验交流材料 篇三

村经验交流材料

立足支柱产业走多渠道增收致富之路

——永正乡纪村村产业发展纪实

纪村共辖6个村民小组,614户2256人,耕地面积3819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56元,高出全乡平均水平136元。该村的支柱产业以苹果和烤烟为主,苹果面积2300亩,烤烟2200亩,属全省第二轮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

近年来,纪村村始终坚持把打造开发支柱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民增收的基础,在抓好烤烟这一支柱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推广苹果间作烤烟,烟果互补的产业格局更趋明显;积极培育林果、养殖、香包等后续产业,基本形成了多元化、互补型的经济发展格局。

在烤烟生产方面:坚持规范生产、规范管理不动摇,按照“控制规模、稳定面积、计划种植、合同管理、主攻质量、提高效益”的总体要求,种植面积年均稳定在2200亩,占耕地面积的57.6%,户均3.6亩。烟叶总产值830多万元,户均收入13500元,人均收入3680元。为了进一步规范烤烟标准化生产,省烟草专卖局在该村投资200万元,建成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一处,建成密集式烤房群1处、28座,新打机井2眼,新建蓄水池2座,铺设供水管网21公里,配套建设集约化育苗大棚2座及生产、管理用房200平方米,1确定示范户28户,种植烤烟200亩。为使烤烟产业逐步走上专业化生产、规范化栽植、科技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良性轨道,成立了纪村金源烤烟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56人,烟叶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管理水平得到明显增强,有效提高烟叶的质量和产量,增加了烟农收入。积极推广漂浮育苗、规范生产、科学管理等新技术、新措施,对促进我乡烤烟生产向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林果生产方面:该村紧扣“依果富民”的目标定位,按照“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一手抓新栽补植,一手抓改造管理,基地规模不断扩大。3年累计栽果2300亩,占耕地面积的60.2%,户均3.75亩,其中盛园800亩,果品收入480万元,户均收入7800元,人均收入2127元。在栽植中,我们采取整体规划、连片栽植,统一供苗、集中投劳的方式,严格技术规范要求,明确了管护责任,达到了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成一片的目的。在管理中,全面落实立杆扶直、配方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综合科技化管理措施,积极推广苹果套种烤烟、洋芋、甘蓝等作物,亩均收入可达4000多元,既保证了建园初期农民收入,又促进了幼树健壮生长和快速成园,达到了“建一片示范园、富一方群众、带全乡果产业”的目的。

在畜牧养殖方面:积极培养壮大畜牧养殖辅助产业,坚

持规划编制、政策扶持、技术服务“三到位”。近年来,该村共建成畜牧养殖厂3个,新建养殖暖棚50座,规模养殖户达89户,养殖人均纯收入达到53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在养殖暖棚建设中积极配套推广饲料青贮氨化技术,建成户用沼气180座,以畜禽粪便为沼气原料,以沼气渣液为种植肥料,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为养殖提供饲料,形成了集生产、消费、回收、环保为一体的“沼—畜—粮”畜牧养殖循环发展模式。

在劳务输转方面:坚持“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定为,通过加强劳务输转,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转岗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输转步伐,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大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乡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该村平均每年举办务工培训10场(次),培训务工人员800多人,劳务输转技能培训率达到85%以上。外出务工人员120人,年劳务收入达到130万元,就劳务收入一项人均达到580元左右,占农民人均出收入的16%。

在教育培训方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目的,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用现代发展理念引导农民,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民,用新农村建设成果惠及农民,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

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年举办烤烟、林果、香包生产等技术培训班20多场(次),培训农民1300多人(次),通过培训,烤烟种植户每户达到1个种植能手,果园管理每2户达到1个技术明白人,箱包刺绣生产每个村民小组达到10户技术带头人,科技入户率、良种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

4.三心工程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四

××县是农业大县、产粮大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今年三月份,××县被六安市政府确定为粮食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县之后,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对全县100多家大米加工企业和5个规模化粮食生产基地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确定了永香米业等6家大米加工企业为第一批试点单位。从组织领导

到建章立制,从整治外部环境到规范内部管理,深入开展试点工作。日前,第二批试点企业初步审查也基本结束,20家企业将进入第二批试点企业行列。

笔者有幸走访了这些企业,领略了各位民营企业家的风采,了解到这些企业走向成功的基本经验。

艰苦创业求生存

××县荣芳米业有限公司创办于1992年,建厂初期是家庭经营、小作坊生产。总经理李荣正说:“我是农村人,小时候家里人口多,很是贫困,在做生意的初期没有经验,吃过不少的亏”。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该厂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企业发展模式。企业现有员工50多人,厂房25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300多万元,年产量4万吨,产值3000多万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拥有优质商品粮基地7200多亩,种植的“太湖糯”稻谷在加工之后,远销河南、福建、浙江等地。

纵观××县粮食加工企业,大多数是从家庭小作坊逐步到规模化经营,有的企业甚至经历过濒临破产的危机。

××洪鑫福联粮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大米加工销售为主的民营企业,总经理陈传勇身残志坚,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家刚开始只有2个人、1台碾米机的小加工厂,建设成今天拥有百万资产、数十名员工、产值上千万元的中型大米加工企业。谈到过去,陈传勇感慨万千:“我们残疾人做事,比健康的人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也正是他身上的那股不屈不挠的精神,带领并影响着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也促进了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

诚信经营谋发展

××县粮食加工企业在发展中逐渐认识到诚信经营的重要性,不断改进经营和管理模式,注重提升企业信誉,提高产品质量。信用中国打造中国信用监督平台。县政府提出建立粮食安全信用体系之后,通过广泛宣传和政策引导,各企业更是坚定了“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谋发展”的思路,部分企业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乐民米业公司与农户签订订单生产合同,种植500亩“长粒香”水稻,注册了自己的“志明”牌商标。不少企业借助地域知名度,注册产品商标,如龙潭镇精米加工厂的“龙湖”牌,××稼禾米业公司的“乌龙香”牌、白莲米厂的“白莲香”牌等,逐渐被市场和消费者所认可。有不少企业还在沿海地区设立销售网点,年外销大米40多万吨,产品远销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发达地区。

政府帮促搭平台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安徽乐民米业公司总经理涂志乐说。××县岔路镇政府为解决乐民米业公司扩大再生产所需场地和出路问题,在财政资金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拿出10多万元资金,将临近厂区的镇水利站整体迁移出去,使该企业顺利完成了扩建。

荣芳米业公司一直想从韩国进口了一套大米色选设备,该套设备对于提高大米纯度和精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资金原因迟迟没有购买。今年,国家为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对进口该批设备的民营企业免除27的进口关税,安徽省政府对本省粮食加工企业前十位用户给予贷款上的支持。荣芳米业因此受益,今年10月,不仅增添了先进的设备,而且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资金。

××县农业发展银行热情服务大米加工企业,多次给予诚信经营的企业政策倾斜,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县质监、工商、税务等部门也以大局为重,落实优惠政策,规范税费征收,努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发展壮大谱新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多方争取,为企业要政策、出点子、想路子。各试点企业也积极创造条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细心谋划。部分企业开始实施改制,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其中石店精米厂已注册为万年红米业有限公司,另有多家企业正在积极申报之中。信用中国中国信用门户。

5.三心工程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五

经验交流材料

2011年,我公司在省市政工程协会“公信、和谐、服务、创新”的宗旨引导下,在集团公司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以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阵政策为先导,坚持发挥通联工作的舆论导向作用。同时围绕市政工程建设中心工作,借助集团报纸、集团网站两大“窗口”,通过多种宣传形式,积极宣传市政铁军风貌,大力弘扬市政铁军精神,着力塑造市政工程建设者的光辉形象,对外积极交流、信息共享、互通有无,在通联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了上级领导部门的认可;同时也为全省市政工程建设的通联工作,努力尽着一个会员企业的绵薄之力。回顾集团一年来的通联工作,我们总结经验、盘点收获,归纳出以下六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员工广泛支持

通联工作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內振士气、外树形象”上有着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集团公司之所以能在通联工作上取得大的进展、收到较好实效,离不开集团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指导,更离不开广大员工的参与和支持。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等集团领导班子,始终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时刻关注通联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多次亲自给予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为集团通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劲支持。广大员工则一如既往用热情和掌声支持集团通联工作、踊跃参与到具体通联工作中来,为通联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了群众基础。

二、创立企业内刊、兴建集团网站

集团的通联工作始于内刊、兴于网站,近几年来与“外媒”的联-1-

系也不断增多、不断加深。集团内刊《临汾市政》和集团网站创立伊始,即已学习借鉴了国内许多大型工程企业的报纸和网站的现有框架与成熟经验,并在办刊与维护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内媒”创立思路,如同写作文章一样,先草拟提纲、谋篇布局,再添枝加叶、不断丰富。特别是在2010年的《临汾市政》报纸改版与集团网站改版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了“先谋篇布局、再添枝加叶”的工作方法,大胆将改版计划的征求意见稿普遍下发,广征意见与建议;然后对改版计划进一步完善,用完善的改版计划指导实施操作,使报纸和网站顺利实现了由陈旧向新颖的“华丽转身”,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与集团干部员工的赞誉。

三、立足丰富“内媒”,拓展联合“外媒”

在2011年通联工作的具体开展中,我们在文化宣传上深挖内涵、丰富形式,努力把作为“内媒”的《临汾市政》报、集团网站做精、做细、做实积;同时极借助《山西市政》、《临汾日报》、《临汾晚报》、临汾电视台、土豆网、优酷网等“外媒”平台,与市建设局等上级部门记者站及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业务往来单位,建立起通联合作关系,逐步实现“内媒”和“外媒”的各种联合与深入拓展。使集团通联工作在立足丰富内媒、拓展联合外媒的过程中,继续创新办刊、办网形式,创优办刊、办网成果,培养通联工作有生力量,提高“内媒”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搭建起坚实的“外媒”沟通合作桥梁。

四、建立健全了逐级审阅把关制度

通联工作的具体内容,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网站,都必然有正确的政治和思想导向,有分寸得当的叙述和恰到好处的措辞。这就需要在集团内部建立并健全起一套科学、完备、高效的审阅把关制度,以确保稿件方向准确、客观真实、端庄厚重、文采斐然。我集团报纸、网站自创立时起,即已开始有意识形成从责任编辑到集团总经理的逐级审阅把关制度,经过几年的运行,已经颇为完备,且管理效果明显。每一篇文稿、每一张图片、每一段视频要在报纸、网站上刊发,都需要经过责任编辑的修饰、分管领导的审阅和总经理的把关,用市政人干工程的“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力求刊发的新闻、视频等结构合理、语句精炼、思想深刻、言之有物、内容丰富、贴近实际。如今,集团报纸和网络已成为企业干部员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五、坚持投稿有酬,常抓稿源渠道建设

通联工作具体而言,需要大量优秀的文字、图片与影音稿件。没有了优秀的文字、图片与影音稿件,通联工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集团的通联工作能够“常青常绿”、能够“不断流”,与扎实的稿源渠道建设工作密不可分。作为工程建设企业,有写作特长的员工并不多,这就需要通联工作者善于发掘和培养,善于通过“投稿有酬、投稿有奖”等物质或精神激励的形式,激发企业内外创作者的创作热情,营造良好的写稿氛围,确保稿源充足、稿件优秀,维护好报纸及网站的稿件源头。各子公司成立有通联小组,及时将一线最新动态传送到作为集团通联工作中心的行政事务部,促进企业文化和谐发展、政令通达。

此外,集团还定期选出优秀稿件、图片,与各级主管部门通讯联络站或信息中心交流、沟通,实现了工作互助、信息互通的目标。每年年底,集团公司还根据投稿数量和质量,评选出优秀通联单位及优秀通联工作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嘉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扩大了集团信息的覆盖面与社会影响力,也使得集团报纸、网站的创办与更新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六、创建施展平台,鼓励各显风采

关注度与参与度是一份报纸、一个网站兴衰成败的要因。集团通联工作开展多年来,从粗糙到精细、从生疏到熟稔,我们在推进通联工作中不断积累、不断思考、不断寻找新的创造点和突破点。在做好内刊发送、网站更新的基础上,根据我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有意识地鼓励“内媒”发出不同声音、鼓励集团内形成畅所欲言的舆论环境,意在创建更宽阔、更公平的施展平台,用通联工作的“助推效应”,来促进集团人才战略的深化实施,来促进更多的人才融入企业、各显风采。

综上所述,通联工作于集团公司而言,是一项对内服务企业文化建设、凝聚人心士气,对外开展思想沟通、技术沟通、业务沟通、企业文化宣传的一项重大工作。展望已经起航的“十二五”,我集团的通联工作,还将继续在集团公司“传播集团发展资讯、报道集团最新动态、展示集团当今风貌、宣传集团金质品牌”的方阵指导下,以及省、市各级领导部门、建筑业同仁和全体市政人的共同努力下,做出新成绩、做出新水平,为实现集团“十二五”转型腾飞振声蓄势、再创辉煌!

山西×××有限责任公司

6.三心工程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六

抓党员先进性教育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对于企业党组织来说,关键在于坚持抓好党员先进性教育,切实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组织和发动全体党员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榜样鼓舞士气,赢得群众信任,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内容的教育:一是着力抓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教育。通过教育,把广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完成各项任务和推进企业发展上来,通过不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着力对党员进行党章教育,教育党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党员在企业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做表率的意识。通过坚持不懈地对党员进行党章教育,使党员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等问题,进而使之塑造起新时期党员的光辉形象,成为工程项目部施工生产中的先锋战士。三是着力把党员教育同学习业务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学习实用技术结合起来,使党员真正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锋战士,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内行和能手。项目部党组织教育党员认清个人业务技能好差与企业经济效益、个人经济利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关系,增强学业务、学技术的自觉性和紧迫感。通过上技术党课、举办培训班,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形式,为党员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创造了条件,使党员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来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抓员工素质教育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员工队伍中也随之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到工程项目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的问题。如部分员工理想、信念出现动摇,纪律观念淡薄;还有部分员工文化、技术素质偏低,不能适应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施工节奏;再有,随着息工、待岗、下岗员工逐渐增多,使部分员工思想出现波动。而员工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既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员工自身认识不够,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的组织工作不到位,教育方式方法不对路。因为,发达的社会传媒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使员工教育工作的难度加大,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难以经受住社会负面影响的冲击。同时员工岗位的多元性、流动性,工程项目部经济形式的多样性、多变性,使有针对性的管理教育相对滞后,管理教育出现阶段性空白。面对管理教育工作中的这些困难,项目党组织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形势、贴近员工实际的教育新路子。首先是加强对员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引导。通过建立健全以班子成员、党员、工班骨干为主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坚持定期分析员工思想制度,针对员工的思想反映,结合当前形势和热点问题,着力对员工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艰苦奋斗、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的教育,使员工思想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引导员工振奋精神,树立必胜信念。二是积极创造条件培训员工,提高其综合业务技能和就业能力。针对员工素质和行业岗位特点,我们组织员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经常举办诸如桥、隧、涵、路基土石方和钢筋混凝土等实用施工技术培训班;开展以岗位学习、岗位练兵、岗位比武、岗位成才为主要内容的比、学、赶、帮、超等活动,在员工中形成钻研技术、争做贡献的氛围,着力把员工学习实用技术和施工生产任务结合起来,使其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成为生产、技术、业务能手,并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

抓和谐企业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建设和谐企业,就要以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为主线,辅以精神的、物质的、文化的手段,满足广大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形成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和谐理想局面。

7.三心工程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七

**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全市人口102万,面积2004平方公里,市境内318国道和沪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省道潜监线和荆新线纵跨南北,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我市以交通部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和省交通厅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试点为契机,通过培育发展农村道路客运市场、开展农村客运

市场结构调整、加强规范管理等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工作,为全省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化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1708公里,实现了乡镇通二级路、管理区通油路及村村通公路,形成了以宜黄高速公路和318国道为主动脉,以二级公路为骨架,以乡镇、乡村等级公路为分支,辐射城乡、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结构。在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农村客运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市拥有农村客运线路65条,运行车辆387辆7175座,日发班次1161个,城区通往乡镇班车通达率达100,所有通公路的村都通了客车,实现了“让农民从家里出发,步行15分钟有车乘,乘车30分钟可到乡镇,从乡镇乘车1小时能到市政府所在地”,一个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多种选择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已初步形成。

一、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硬件建设,为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打好基础

道路客运市场是以客车为运输工具,以公路为运行基础,以客运站点为作业基地,以旅客为运输对象的有机结合体。因此,要发展农村客运市场,要实现农村客运网络化,就必须建好“三网”,即路网、站网、车网。一是建好路网。2000年以来,全市先后投入交通建设资金4.5亿元,使全市建成二级公路和三、四级公路分别达到327公里和1335公里,构筑起市域内干线公路“五横三纵”及干支线公路连通成网的构架,形成了干支相通、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实现了在市域内任何一个地方一个小时内就可上高速公路,从而达到了交通发达地区的交通公路水平。二是建好站网。全市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广辟建设资金,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乡镇客运站建设进程。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客运站19个、候车棚15个,基本实现了客车通到哪里,乡镇客运站就建到哪里。三是布好车网。在以城区为始点发往乡镇的县乡道路客运线路上,大力发展中档舒适型客车,在宏观调控的前提下,鼓励车辆加快报废更新、提档升级的步伐,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舒适、便捷”的客运服务。在以乡镇为节点,镇与镇之间、镇与村之间、村与村之间的乡村道路客运线路上,积极争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乡村道路客运市场的意见》,明确规定对乡村客运车辆给予3年的培育发展期,在培育期内各种税费视同农用车对待,培育期满后再根据经营情况适当收取税费。大力鼓励车头向下,充分利用行政和经济手段,降低税费标准,让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主动将购车资金投向乡村客运市场,以方便农民出行为目标,大力提高乡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为农民朋友提供“经济、方便、安全”的客运服务,实现了路修到哪里,客运车辆就通到哪里。

二、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结构调整,提高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质量

从2000年开始,全市就着手从“运输组织结构、运力结构、车辆技术和从业人员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了农村客运市场运输组织优化、运力结构合理、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农村客运服务质量优良的总体目标。

1、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全市在农村客运市场的早期培育和发展上,由于提倡“有路大家行车,国有、集体、个体一起上”,从而导致经营主体过多,弱小分散,服务质量低,抗风险能力差,很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为此,全市积极稳妥地推行了农村客运线路公司化改制,引导经营者以线路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组建公司制客运企业,通过推行一线一公司、一公司多线的管理模式,即一条客运线路统一由一家公司经营,一家公司可以经营多条客运线路,从而逐步实现了农村客运市场主体公司化。经过调整,全市农村客运经营业户由304家调整为7家,实现了农村客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2、制定客运发展规划,合理调整运力结构。针对我市农村客运市场运力大于运量以及乡村客运农用车参营、缺乏统一规划的现状,本着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调查、整顿、调整等多种方式来合理制定客运发展规划,有效实施运力调整。一是在对农村客运市场整顿中,通过采取报废更新、更换车型、延伸现有线路等办法进行运力结构调整。近2年报废更新客运车辆192辆,占车辆总数的50,并将原有的105辆农巴车平稳地清退出了农村客运市场,以乘坐舒适、运行安全的中巴客车代替了农巴车,促使农村客运市场运力结构上档升级。二是结合我市乡村客运市场实际,组织专门班子对全市22个镇、场、处、区深入实地进行调查,拿出了各镇乡村道路客

运市场调查说明,形成了一镇一策一说明,并根据市交通局编制的《**市乡村道路客运发展规划(2004—2007)》,制定了《乡村道路客运市场2004年规划》和乡村客运线路登记制办理程序下发各乡镇交管站执行,为我市农村客运发展提供了规划发展的方向。

3、严把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素质关。通过加强对营运客车的技术性能检测,禁止

技术状况不合格或达到报废规定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通过强制维护,提高在营客车的技术性能,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同时,对从事农村客运的司乘人员必须在开业、上岗前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参营。

三、加强农村客运市场规范管理,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有序发展

围绕农村客运市场网络化建设的主题,我市提出了行业管理规范化、车辆运行公交化、客运管理一体化的规范管理目标,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我市农村客运网络化发展步伐。

1、强化农村客运市场监管,确保运输秩序良好。在农村客运市场监督管理上,积极争取市政府重视,由市政府每年与各乡镇签订监控管理目标责任状,增强了乡镇党委政府管好农村客运市场的责任。同时,针对农村客运车辆的经营场所主要集中在乡镇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交管站的“前哨”作用,由交管站直接管理本辖区农村客运车辆,市运管处实施业务领导。交管站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常年深入到车站、业户家中,做到了宣传运输法规到源头,行业管理到源头,办理营运手续到源头。在经营行为规范上,我市对农村客运车辆严格实行了“十统一”,即统一线路牌、统一道路运输证、统一班次时刻表、统一收费标准、车内喷统一的票价、车头喷统一的线路起止点、车身喷统一的监督电话、使用统一的车票、办统一的进站证、签统一的进站协议。

2、积极推行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好满足和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我市积极探索推行农村客运班车公交化运作。2002年,首先开通了园林至竹根滩公交化客运线路,对经营园林至竹根滩的44辆道路客运班车,按照两条线路分开,每天循环的方式运行,并严格规定开班、收班时间,统筹安排班次时刻,合理调度上下班高峰期运行车辆,使该线的客运秩序有了明显好转,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和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了。今年,又积极向市政府汇报,取得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政府专门研究出台了跨区域公交由交通部门管理的会议纪要,并制定了《东西城区道路客运公交式运作实施方案》,要求按照总体规划,总量控制,保持稳定的原则,仿照城区公交车辆的运行模式,实行公交式运作,公交式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运输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村客运服务质量。

3、改革行政审批政策,对农村客运线路实行登记制。作为全省农村客运线路报备登记制试点县市之一,我市在大力开展农村客运市场整顿的同时,制定了《**市乡村客运线路登记制管理暂行办法》。对于经营者申请的镇处之间、村组之间的乡村客运线路,只要是符合我市长期客运发展规划的,其参营车辆达到二级车况以上、从业人员符合从业标准,均可进入农村客运市场,并办理相关营运手续。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经营者投资农村客运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客运的发展。

尽管我市在农村客运发展上作了一些的探索,但真正实现农村客运网络化的任务还很艰巨。今后,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乡村道路客运市场的意见》,不断加大发展农村客运力度,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早日把**建成富裕型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8.三心工程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八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积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进程

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一、公司简介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前身是宁夏原四家煤炭企业(矿务局--亘元、太西、灵州、小宁煤)于2002年12月,政府主导深度重组成立的。

又于2006年1月,神华集团通过增资扩股方式组建为神华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101亿元人民币,其中神华集团占51%,宁夏政府占49%。至2008年底资产总额达到468.88亿元。公司目前是宁夏的第一大企业。

公司产业:煤炭开采、煤炭洗选及深加工、煤化工为主。截止2009年总资产565.48亿元,资产负债率67.95%。

2009年营业总收入176亿元,工业总产值152亿元,煤炭产量5025万吨。预计2010年煤炭产量6000万吨。

公司、分子公司二级管理体制,有二级生产经营单位46个,煤炭生产单位15个,洗煤厂3个,在建矿井6个,煤化工公司及5个生产厂、能源工程、销售、物资供应、物业服务等单位21个,现有从业人员5.3万人。

二、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现状

公司“十一五”能源管理方针:“发展与节约并举,节约放在首位”。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和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走结构、管理、技术节能路子,依靠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专业化整合与集成,切实加强能源管理,节能减排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积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进程

工业化、信息化是实现煤炭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促进节能减排的途径。集团公司成立以后,十分重视利用工业化、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煤炭工业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工作,加强了对工业化、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推进高产高效矿井和信息化建设,成立了以集团公司董事长 1

为组长、集团公司各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有序推进。

2、节能减排工作主要从加强细化管理,贯彻计量标准、能耗定额,落实三级指标责任入手,强化节能减排指标管理和考核,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通过近年来的努力,集团公司的节能减排意识、管理基础、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企业节能减排形象全面改观。

3、完成了集团公司12项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及《节能标准体系》和《节能技术标准》等制度的编制,完成13个矿井的《能量平衡测试》。健全了节能减排工作的较完整的全覆盖管理体系,其中包括统计、定额、计量、计划、考评、责任奖罚等深入到车间和班组的完整运行管理机制。

4、以资源整合为原则,进行重组开发建设

2003年16对矿井,又新建增加7对矿井,现整合后为12对矿井。优化矿区规划与资源整合,实现集约化生产:原宁东矿区最大的矿井生产能力只要240万吨/年,现在最小的矿井300万吨/年。

5、建设高产高效矿井,降低原煤生产能源单耗。

①以生产工艺与装备集成创新为途径。

②以提高单产为目标建设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

③以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为手段,减少采煤工作面个数和人数,同时提高开机率,提高单产。

6、全面引进和提升技术装备水平,降低原煤电耗。

①节能设备的更新改造——更新所有老式变配电设备为节能型。

②大型耗能设备全部采用新型(电液、调速耦合)启动装备和变频调速系统。

7、三个高瓦斯矿井全部建成瓦斯发电站投入发电。

8、借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等迁居工程建设之机,撤并与改造矿区供热系统,实现集中供热和节能供热技术,降低能耗和减少烟尘、二氧化硫、COD的排放,地面推平绿化。

9、煤矸石治理:投入2759.5万元,将矿区的4座矸石山(301万m3)和洗煤厂的1500万吨矸石山进行覆土绿化综合治理,煤矸石综合利用率48%。

10、建设太西循环经济园区,实现多联产产业链(洗煤——矸石发电——灰

渣制水泥,洁净煤——碳基材料,蒸气、发电自用)。

11、专业化整合,实现管理集约化、生产集成化、业务专业化。(煤化工、水电、信息化、能源工程、新闻中心、深度重组专业化管理公司)

(二)取得的成效

我公司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单位,公司接受国家、自治区、神华集团三重考核,超额完成了国家、自治区“十一五”前四年考核指标。

截止2009年底:

节能量完成:164714.18吨标煤,完成“十一五”国家下达考核指标18万吨标煤的91.51%;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完成:1.1190吨标煤/万元,较2005年2.113吨标煤/万元下降47.04%。

SO2减排量607吨、减排率8%;

COD减排量559吨、减排率17%。

矿井水产生量为1825万m3,利用量931万m3,复用率51%,剩余部分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瓦斯抽放14734.62万m3,利用8698.96m3,利用率59 %(其中瓦斯发电531.5万m3,民用8167.46万m3)。年煤矸石产生量245万吨,利用量118万吨,综合利用率48%,剩余127万吨按规定处置。

2008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节能降耗先进企业称号,一等奖。

2009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节能降耗先进企业称号,二等奖。

三、信息化建设促进节能减排情况

我们从央企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高度策划和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抓住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而步入新型工业化道路。并列为神华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单位。通过全面、全过程及更多不同管理层人员的参与以及加强培训;多方位和多层次的进行咨询;更深度和广度的进行交流;全面提升了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应用理念,加快了提升对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稳步推进了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大了应用软件子系统的升级和开发与更新。通过制定和实施信息化总体规划,启动ERP项目,逐步完成应用软件子系统间的应用集成工作,年内实现部分子系统上线运行。

1、网络建设现状:

形成了以银川总部为中心覆盖公司所属三大矿区(石炭井、石嘴山、宁东)的集光传输、通信、计算机“三网融合”的网络基础平台,形成了四个传输光环网,干网带宽达到10G,二级环网带宽为2.5G。互联网统一由银川生产指挥中心出口,带宽为500M,计算机网络内部传输带宽为1000M,内部带宽为1000M;,城域网,共建设了36万芯·公里的光缆线路。级联六千多用户。网络系统硬件及传输系统完善,既满足新建项目的扩展与延伸,又能满足未来五至十年神华宁煤公司软件——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

2、信息化建设投资

2003—2010.8,信息化建设累计投资61728万元。

其中:网络基础平台投资14636万元;管理信息系统投资8307万元;老矿井自动化改造投资9919万元;新建矿井(10个)自动化建设28866亿元。

3、应用系统建设

搭建了集团级数据中心,实现了集团数据的集中管理。以网络基础平台为依托,目前已开发完成并推广应用了生产调度、经营管理、煤炭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安全监测、设备管理、投资项目管理、煤质管理、协同办公、集团门户网站等十多个管理信息系统。

建成了以银川总部为主会场、29个分会场、20套IP桌面终端构成的50点的视频会议系统,满足了公司深度重组后两级管理的高度集中管控,和专业化业务整合高度集成管理的需求,大大降低了与生产单位的管理交流成。

4、应用效果

缩短了公司生产指挥中心与各生产经营单位的距离,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减少了各生产经营单位与集团公司(200公里)联系车辆燃油使用数量,同时也减少了交通安全事故,每年还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大约8900万元,其中:可节约纸张及印刷费约190万元/年,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

提升了企业综合管理信息化水平,“两化融合”在集团公司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凸显。集团公司在人员未增加的情况下,产量由2005年的2301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5025万吨,实现“减人增效”的根本目标,5、应用系统规划升级

聘请了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埃森哲咨询公司修订的信息化总体规划,投资

3117万元引进大型ERP套装软件—ORACLE EBS产品,由IBM公司实施,形成全企业的IT架构及IT管控架构;满足企业纵向集成、横向协同的信息化需求。

四、工业化促进节能减排投入情况

加大资金投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全面推进了集团公司工业化、信息化建设,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十一五”以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安全管理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1、投入资金26.327亿元,购置综采成套设备21套、综掘成套设备44套,在所属的14个煤矿淘汰落后的采煤和掘进生产工艺,机械化程度提升到94.5%,生产效率开创了公司及宁夏的新高。

2、投入1.35亿元用于淘汰高耗能、低效率设备。生产矿井主通风机全部更换为新型节能风机,相应配套安装了变频调速装置和在线监测信息系统;矿区6个主要变电站应用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年节约电量2453万度,减少电费支出1058.97万元。2009年原煤生产综合能耗3.84千克标准煤/吨较2005年

6.1567千克标准煤/吨下降了37.63%,降低了能源消耗成本在原煤生产成本的比重,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3、投资1.1576亿元完善了羊场湾等5个主力井工生产矿井的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运输三遥、排水三遥、通风三遥”,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及无线通信基本无盲区,安全生产靠前指挥更准确;非井工矿井的车场实施完成了GPS卡车调度信息系统。“两化”系统的投入运行,尤其是办公自动化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安全监测系统、矿井自动化系统在集团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五、信息化技术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应用

1、在太西洗煤厂采用了100M的工业以太网,设备层和控制层使用了西门子的系列产品,实现了主要设备的监测和控制,主要车间、厂房使用了工业电视监视系统,减少了设备空运转时间,实现了合理集中生产,洗煤电耗由2005年的8kwh/吨降低到2009年的6.4kwh/吨,年节约电量890万度,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2、在矿区主要变电站加装了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实现了实时监测供电网络负荷变化和实时补偿,供电功率因数提高到0.98以上,减少了供电线耗,降低了供电能耗。

3、在石槽村矿井水处理系统采用在线监测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测矿井水处

理系统各种指标变化情况,保证处理能力、回收率和脱盐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出水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产品水已并入生产生活管网,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COD排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在主要生产矿井建设综合信息化局域网、生产指挥中心大屏幕显示系统、工业电视监控系统、主通风机三遥系统、井下排水三遥系统、供电三遥系统、煤流自动计量系统、综采工作面监测系统、矿井安全监测系统、井下程控电话调度系统、煤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矿井合理集中生产,生产用电合理避峰填谷,减少矿井大型设备在供电峰值期间使用时间和设备空运转时间,节能效果显著。

5、节能监控管理。矸石电厂主要污染源(SO2)监控信息系统已接入政府主

管部门监控系统,信息技术对煤矿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的贡献明显增大,对提高煤矿抗灾、防灾能力和减少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六、下一步工作思路与重点

为了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增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节能减排工作作为集团公司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在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中的作用,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是强化考核,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企业”建设。打造“五型企业”是神华集团的重要战略决策,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节能减排是“五型企业”中资源节约型的主要内容,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有关“五型企业”建设绩效考评和节能降耗考核及奖惩办法的规定进行考核奖罚,继续推进集团公司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

三是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结合集团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目标以及企业管理的需要,继续推进信息化进程,从信息技术、管理创新、机制创新、规模扩张等角度深入分析信息化建设需求,对未来五年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系统功能结构及实施步骤进行系统规划,确定信息资源规划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加大工业化、信息化投资力度,积极调研、引进工业化、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进“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

排。在煤炭工业改革发展、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专业化集成重组中,打造亿吨级煤炭基地的发展过程中,努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两化的促进作用。实现煤矿生产的规模化、技术设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和管理信息化,使煤炭产业步入步入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快车道。

四是加大节能减排投资力度,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全面启动使用太阳能、水源热泵技术代替或改造传统的燃煤供热装置。

上一篇:七年级政治下册必背下一篇:迎接少代会争做好队员主题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