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报期刊

2024-11-02

大学学报期刊(精选12篇)

1.大学学报期刊 篇一

刊名: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办: 河南科技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河南省洛阳市 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871 CN: 41-1362/N 邮发代号: 36-285 复合影响因子: 0.381 综合影响因子: 0.231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洛阳工学院学报&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洛阳工学院学报 创刊时间:1980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1)SA 科学文摘(英)(2011)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期刊荣誉:

   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基础信息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栏目设置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社投稿信息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期刊编辑部征稿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基础信息

本刊系河南科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原刊名《洛阳工学院学报》)。1964年创刊,1980年复刊,1984年经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2002年河南科技大学成立后,2003年更改为现刊名,2004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标准刊号,ISSN1672-6871/CN41-1362/N,大16开,112页,双月末出版。本刊重点刊载机械、材料、电气、电子、计算机、信息、能源与动力、车辆、交通运输、农机、建筑、化工、数学、力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学科领域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的学术论文、专题研究和实验研究,同时也刊登有价值的科技革新、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果及高水平的动态综述。读者对象为大专院校师生、科研院所及工矿企业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农业工程;金属学、金属工艺;机械与仪表;能源与动力工程;电信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建筑科学。《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社投稿信息

(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

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

(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七)参考文献

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

为保证本刊的权威性,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稿。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部有权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个月内未收到退修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另投他刊。未被录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期刊之家网

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 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本站声明:期刊之家网与多家医学期刊结成了学术联盟,如果您有发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的需求,以及对于需要论文发票的作者可以与我们联系

1、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安排等相关咨询联系杨老师QQ:2926870355/2012730281

2、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

3、是作者本人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来稿我方可提供“中国知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提供修改建议,达到文字复制比符合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

4、本站初审周期为2-5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2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

5、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

6、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7、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8、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电子稿。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期刊编辑部征稿 摩托车覆盖件的逆向设计

斯特林发动机燃油系统压力波动仿真 三叶风能传递腔式风轮性能试验与分析 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综合性能测试系统研制 EC密钥协商与分布式认证协议集成 Web日志分析中数据预处理的设计与实现 玻璃采光顶预应力索桁架支承体系固有振动 溴化锂溶液微小液滴绝热吸收水蒸气研究 灰渣混凝土砌块干燥收缩特性试验 铜(Ⅱ)促进溶菌酶的选择性水解切割反应 液压储能式公共汽车制动能量再生系统的节能机理 履带滑移和转向中心线偏移对车辆稳态转向特性的影响 一种微机控制的车辆制动机试验器

3种添加剂对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的测试与评价 基于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的软件开发 基于神经网络的分形图像压缩与解压缩 一种用于垃圾邮件过滤的中文关键词匹配算法 采油厂信息银行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利用P2P网络的拓扑特征提高其路由性能

2.大学学报期刊 篇二

“走转改”活动中, 《学报》组织并刊载了一批学术水平高、贴近农业生产实践、切实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好文章, 其中《辽沈Ⅰ型日光温室西山墙热通量日变化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就是典型例子之一。该论文属于国家“863”计划项目的内容, 曾获得多项奖励。例如沈阳农业大学的“辽沈系列日光温室推广与应用”成果就曾获得沈阳市农村科技推广二等奖;“日光温室主要果菜节能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 《辽沈Ⅰ型日光温室西山墙热通量日变化及分布规律的研究》一文在沈阳农业大学2010—2011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独占鳌头, 获得超过2/3评委的认可, 被评为优秀论文。论文刊发后, 被多次下载阅读和引用, 不到2年时间下载频次高达55次。该论文对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提高北方保护地生产产品品质,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以及科研工作者的交流和参考,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走基层:到科研基地捕捉最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沈阳农业大学是我国北方重点农业院校, 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项目, 为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周年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四季分明, 露地农业生产时间受限, 保护地栽培生产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农业生产模式。日光温室作为保护地生产的必需生产资料, 是制约保护地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功能完备、设计精湛的日光温室是北方保护地周年生产的重要保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民群众对于蔬菜水果种类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品质的农业产品必须依托高水平的农业生产资料。因此, 对于北方地区日光温室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限制北方寒冷季节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热量不足, 采用日光温室可以有效达到蓄热保温的效果, 墙体是影响日光温室热性能的关键部位之一, 其中山墙的作用不可忽略。基于对北方农业生产现实的了解, 编辑在策划选题和走进科研基地组稿的时候, 便有了针对性。走进沈阳农业大学科研基地不难发现, 成片的日光温室中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 而最有意义的还要属对于日光温室本身性能的研究。《学报》秉承展示学校科研成果的指导思想, 让编辑走进科研基地, 捕捉最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编辑在科研基地与科研人员摸爬滚打在一起, 于是有了这篇《辽沈Ⅰ型日光温室西山墙热通量日变化及分布规律的研究》论文。通过走基层, 到学校的科研基地现场实地考察, 编辑才能获得了第一手的校内科研信息, 编辑才切实掌握了学校的科研动态, 有了这些有价值的材料, 编辑的后续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转作风:由守在办公室等论文到主动出击寻找稿源

目前学术期刊稿源匮乏现象已经不是凤毛麟角, 面对这一难题, 通过“走转改”活动, 编辑不再如往日那般, 坐在办公室等着作者投稿, 而是主动出击, 四处寻找优秀稿源, 由传统的“守株待兔”转变为“主动出击”。将学校最新、最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收集并发表在《学报》上, 使得《学报》这个展示学校科研教学水平的窗口能够如实、准确、到位地反映学校的科研现状。在组稿过程中, 编辑主动联系论文作者, 跟踪科研进展情况, 获得第一手科研论文资料, 经过编辑加工, 形成学术水平高、创新性强、应用价值广的优秀论文。

编辑主动出击寻找优秀稿源, 眼光不仅盯在校内资深教授专家身上, 还包括正在成长进步的青年教师。知名教授专家承担着学校的重点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系统性强, 一般来说产出的科研论文的科学水平都比较高, 编辑组稿自然不能放过;青年学者从事科研工作的时间相对较短, 研究体系尚未健全, 科技论文的写作也有可能存在欠缺, 但编辑不应放弃这部分稿源, 而应该全力帮忙, 充分调动手中的审稿专家资源和自身的科技论文写作本领, 帮助青年学者逐渐成熟起来, 为学校和国家产出好的科研成果和优秀科研论文。

三、改文风:认真执行标准化, 编读者易读的好文章

有了好的文章内容, 还需要有好的形式, 否则就会使论文的价值大打折扣。学术期刊也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科技出版的法律和法规, 认真执行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通过“走转改”活动, 编辑的政治法律意识增强了, 规范意识也大大提高。学术期刊刊载的科研论文信息含量丰富, 知识面一般都比较宽, 采用规范流畅的形式加以刊载, 才能方便读者阅读, 从容获得科研论文中的科技信息, 促进科研信息的交流。

例如, 在确定《辽沈Ⅰ型日光温室西山墙热通量日变化及分布规律的研究》一文能在《学报》发表之后, 编辑加工工作也随之马不停蹄进行。基于学术期刊的专业性和受众范围的局限性, 从标题的制作、图表的加工, 到版面形式的设计等方面, 编辑加工工作都力图简洁、直观。论文的标题严格按照各级标题序列形式, 论文的图表采用一目了然的XY散点图和直观的曲面图, 清楚反应数据结果, 并与相应文字表述排在同一视野范围内, 使得同行的科研人员能够很轻松地看懂论文的方法和结果, 从容获得论文的本质结论, 并使得论文的科研交流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总之, 通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不仅给专业的学术期刊带来了新的发展能量, 还给编辑工作者创造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对于期刊自身的发展和编辑自身素质的提高, 都是绝好的机会。“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不仅是口号, 更是一种品质。只有深刻践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学术期刊的发展才更有动力, 编辑的业务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才能不断蓬勃向前发展。

摘要: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组织并刊载了一批学术水平高、贴近农业生产实践、切实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好文章。通过走基层, 编辑工作者, 到科研基地捕捉最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转作风, 由守在办公室的电脑前等论文到主动出击寻找稿源;改文风, 认真执行标准化, 编读者易读的好文章。深刻践行“走转改”, 给学术期刊发展带来新的能量。

3.多角度透视学报类期刊的改革走向 篇三

顾名思义,“学报”指的是以发表学术报告文章为主并且以“××学报”为名的纯学术期刊(以下简称学报)。教育部在1978年颁布实施的《关于办好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学报是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由此可见,学报设立的初衷就是反映本校的科研能力。同时,这一初衷多少带有行业特点和计划经济的色彩,发展到今日,已是每个学校(专科以上含职高)都具有一种或数种学报,而中国目前高等学校数为2300家(据新华社《斯坦福大学校长:高校扩招影响教学质量》一文,2006年7月17日《成都商报》4版)。如此之大的学报出版规模已是中国特有的现象。鉴于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及其他纵横向课题有限(例如“十五”期间青海省共登记各类科技成果557项,其中国家计划项23项,省部计划项目205项,省部基金项目14项,横向委托及国际合作项目9项,其他来源151项),即使全部在学报上发表成果也是僧多粥少,难以满足需要。因而,虽然各学报在征稿启事上有“省级以上课题免收版面费”之类,学报上的文章也早已不再是“学术报告”为主,而比较多的是刊登实验报告、上课心得之类,这样学报虽是在保留学术样本方面功不可没,但由于泥沙俱下,良莠不分,学术质量不能保证。作为学报人引以为自豪的影响因子等指标也不如科技期刊,据笔者对引证报告的统计,学报的评价指标明显低于非学报类(含学科学报,下同)期刊,其结果如下:学报1419家、平均总被引频次176次,平均影响因子0.206;非学报6009家、平均总被引频次415次,平均影响因子0.519。同时,国内2005年度15个学科影响因子较高的3种期刊和总被引频次较高的20种期刊虽有《生态学报》等学科学报和大学背景的若干期刊,却没有一家直接以大学学报命名的期刊。

随着职称评定以刊物级别(如国家级、省级,核心、非核心等)和论文数量为主的成果量化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学报模式的弊端也十分明显:学报已蜕变成为职称量化的工具而游离于办刊规律以外,即不再为读者办刊而只为作者办刊。产生上述弊端的原因和学术人的急功近利有很大的关系,也和学报办刊者的认识偏差有关。随着各地职称评定注重工作业绩和“以考代评”的进行,学报改革已是迫在眉睫。

二从科技期刊运作的角度透视学报类期刊的改革走向

(一)透视一:精简学报数量——由前苏联高校学报类学术期刊所得到的启示

在学报精简办刊上,前苏联给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前苏联高校800余所共有45种公开出版的学报。其中全国高校“通报”即《苏联高校通报》共21种,以系列与专科版本的形式组成,由这一学科居全国领先地位的大学承办。如《苏联高校通报,物理》《苏联高校通报·有色冶金学》等等。此外,前苏联只有列宁格勒大学和莫斯科大学有权办“通报”,也都是以系列专刊版本的形式出版。一般高校仅仅保留《研究简报》之类的内部出版物。对于公开出版的期刊,在资金和人员上特别照顾。编委会和编辑人员间职责分明,编委会多则31人,少则10多人,兼为技术专家,编委会的主编最终决定稿件的取舍,对稿件的“荐”“审”“评”“改”是编委会的主要任务,编辑部则主要负责编辑出版的各项事务性工作。此举可克服学报出版中审稿人不负责、责编负不了责的状况,使高质量的论文得以及时出版。

撇开计划经济的色彩,前苏联的学报出版模式很值得我们的主管部门思考。以我国目前的科技实力,推出若干重点学报,按国际惯例进行编辑,使之逐步成为国际大刊是完全可能,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克服低层次出版中人力、物力的浪费。据《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对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志民的专访透露,正在筹办的《中国大学学报》专业版的创刊思路基本类似于此,即将办得好的、办得成熟的学报择优授权来办。从而将学科领域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大学的优秀学报冠之以中国大学学报,以代表国家水平。

(二)透视二:“论文在线”和印刷期刊出版模式的互动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WWW.paper.edu.cn)是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推出的,给论文作者提供及时发表论文交流思想的新平台,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免去传统的评审、修改、编辑、印刷等多重程序,最大限度突破传统出版物的限制。该系统主要解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周期长,创新思想、实验方法等在审稿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等突出问题。目前,在论文在线在发表论文的有两类情况:一是作为纸质期刊的补充,各学术期刊将准备录用即将发表的论文在“论文在线”网站上发表,做成预印本。二是注册用户将学术论文(目前主要是科技论文)上传到“论文在线”网站上发表,并允许作者同时向其他专业期刊投稿。同时,其优秀论文以每月一组主题的形式(如一月份为数学、力学,二月份为生物学、农学、林学、畜牧兽医科学、水产学等等)在印刷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月刊上刊登。以上两种发表模式对学术期刊运作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使学术论文上网不再仅仅照搬印刷版,而是印刷和网络的互补和良性互动:发表时间更短,从而有效地保护作者的著作权;使作者的写作接受广大网民和专家的监督,变一人审稿为多人审稿。此外,预印本的公布,使论文接受同行的评议更加方便,经过同行的一语点拨,苦思冥想的问题有可能瞬间突破,不易发现的错误也可能轻易被发现,从而有利于论文质量的提高。

(三)透视三:目标定位专业化和专题化——行业期刊的启示

学报的综合性,往往带来内容庞杂、学报之间难免雷同的弊病,使读者无所适从,订户越来越少,编辑也陷入孤芳自赏的境地,是学报发展的瓶颈。然而,我们考察一下具有行业背景的行业期刊,其影响因子比学报大、实用性明显、读者比学报多,行业期刊在目标定位上值得学报出版者学习和借鉴。

归纳起来,行业期刊的特点如下:1)题材比较专业,都围绕某一行业的生产和商业展开。2)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实用性即指解决或指导生产的实际问题;时效性即指其对技术应运和行业动态的政策把握及商业前景的分析和预测的收录。行业期刊的读者非常明确,行业背景的学校、企业及公司是它的首选,其“双效”运行情况优于学报,并出现了行业企业的商业广告。

笔者认为,学报除应学习行业期刊的专业性和专题性外,具有行业背景的若干学报,也可改名成行业期刊。如纺织、医学、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学校的学报更名成为行业期刊,其产生的效益比单纯的学报要好。

(四)透视四:栏目特色和热点炒

作——科学人文期刊的启示

学报的论文集形式是学报的又一弊病,而某些具有专业背景的科学人文期刊的办刊思路值得学报人学习和借鉴。如《西部旅游》《中国国家地理》《科学世界》《大自然探索》等也发表论文类文章。总的来说,这些刊物的论文最通常的操作方法是聘请名家撰稿,内容则绝大多数涉及社会热点或期刊热点,对于科技的最新信息加以归纳和总结并介绍给读者,同时还穿插很多科技发明过程中的掌故、奇事以及趣事等,写作手法多种多样,篇幅{受至数万短至数百,其作者往往是事件的亲历者或优秀的科普作家。内容多为拼盘式,但在科学人文期刊中其科技特色明显。

总之,随着信息内爆的进行,媒体之间的渗透越来越深层交叉,其突出表现就是媒体趋同,同时学者们有向公共领域回归的趋势。在这样的语境下的学报改革吸收科学人文期刊的办刊元素和思路也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

(五)透视五:编辑风格化、对象国际化——国际大刊的启示

当今比较著名的国际科技大刊给学报走向世界提供独特的经验和样本,值得我们关注。

1)编辑的风格化,几乎是国际大刊的共识。荷兰这个人口1500万的小国却创造出一批闻名全球的科技期刊,《达尔夫特展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刊是由荷兰唯一的一所工程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达尔夫特技术大学出版的学报类科技期刊,其编辑风格化非常明显。编辑者不但要求专家教授们用非常通俗近乎科普文章的写作手法在学报上发表论文,介绍自己的重要研究成果,而且一旦发现来稿还没有从学术论文的枯燥深奥中完全走出,进入通俗的“最佳状态”,编辑就要亲自动手,用生花妙笔进行改写,力求广大读者都能看懂。…无独有偶,成都的《科幻世界》也是从培养作者群人手,其稿件有不少硬是从大中学生来稿中一篇一篇地改出来的,优秀的作者有的进入固定作者、有的进入编辑行列。该刊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期刊和其年轻的写作队伍不无关系(大中学生写给大中学生看)。

2)从刊名到栏目的特色。国际大刊的刊名很有特色,往往是一目了然又意味深长,如《柳叶刀》《化学化工新闻》《计算机世界》《科幻世界》等等,据说都花过一番工夫,如《计算机世界》原名叫《计算机世界新闻》,后根据读者提议“新闻都发生在世界上”而去掉“新闻”两字,从而使刊名更精练。《科幻世界》是从原名《科学文艺》改名《奇谈》再改名而来。世界大刊的栏目往往根据读者而设立,来函(来信)、专家访谈、新闻(新闻背景)的述评为常见栏目,往往强调论文出版后的反响和读者的态度。《科幻世界》的栏目每期也有十七八个之多,同时,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创办了不同的子刊。

3)国际化的视野。成为国际大刊的期刊往往在创刊之初就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如《达尔夫特展望》每期面向国内外读者发行2.5万份,而且全部免费赠送。美国的《化学化工新闻》从第一任主编霍威先生就开始向国际期刊迈进,他做了一系列朝着国际化发展的努力,如请各国新闻记者及涉足化学领域的专家撰写本国研究进展的文章;在封面上注明“化学世界的新闻杂志”等。而《科幻世界》除发表国外优秀科幻作家的作品外,经常组织各种与科幻有关的公关活动。如邀请前苏联宇航员参加由《科幻世界》组织的航天及科幻公关活动,高薪聘请洋编辑参加《科幻世界》编辑,聘请名作家阿来担任《科幻世界》的总编等。

三几点共识——代结束语

1)一方面,我们要保持少数学报行文和格式的规范,并严格和国际学术规范接轨,如双向匿名制,加入国际著名的检索数据库,逐步办成国际著名的专业大刊。

2)另一方面,多数的学报可以取一个妥帖的刊名,在内容和栏目上贴近读者,在外表规范表达正确的前提下,写作手法应灵活多变,编辑上可以风格化,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3)出版周期应加快。国际期刊大都为周刊,学报也应改变季刊双月刊为主的模式而逐步办成月刊半月刊和周刊,同时在相关网站出版预印本,以利于学术的传播。

4)在很多读者和旁观者的眼里,学报类学术期刊是很严肃的刊物。我们作为此类刊物的编辑应该在栏目的设置、期刊名称、内容上吸引广大读者,同时也可以像《中国国家地理》一样设立期刊基金,对有特色的栏目进行资助。

5)要多发表有创新思想但未必完美的文章,尽可能呼吁多给年轻人发表的机会。伴随着高知阶层逐年增多,严肃的学术知识也同样可以吸引读者尤其是高知读者的注意和兴趣,如环保、考古及科学探索等,从而发展成为学术消费热点。 6)学术期刊也可以做大。学术期刊也可以有双重身份,既有学术性,又能吸引读者,使学术成为新的卖点。要重视读者的存在和参与性,在内容上为读者着想,行文上要通俗易懂,在版式上要重视美观性。如美国的《科学》杂志,既从内容上发表前瞻性的学术论文,又具有大众期刊的包装和读者,这才是学报人应该追求的。

4.辽宁师范大学学术期刊认定 篇四

我校学术期刊认定目录实施于1999年。当时,学校科研处分别参考了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学术论文的认定办法,同时借鉴了中国科技信息所编制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编辑的《中文核心刊物要目总览》,并征求基层单位意见,制定初稿,并由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在近五年的时间里,目录为我校的科研工作的发展,和学术评价的规范及科学化起了重要作用。

根据几年来实际使用情况,在征求各学院意见的基础上,科研处在本对期刊认定目录进行了修订。修订的总体原则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微调,以保证评价体系的连续性。在此次修订中,因涉及面小,仍有部分学科期刊目录未列入,对在此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各院系学术委员会可讨论上报,由学校最后加以认定。

修订方案已由学术委员会通过,现下发使用。

科研处

2010年5月

综合类 A类

1. SCI刊源收录(以中国信息技术研究所收录为准)2.《中国社会科学》 3.《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综合类 B类 1.《中国科学》 2.《科学通报》 3.《国外社会科学》 4.《求是》 5.《中国软科学》 6.《人民日报》(理论版)7.《光明日报》(理论版)综合类

C类 1.《理论前沿》 2.《自然科学进展》 3.《高技术通讯》 4.《学术月刊》 5.《科技通报》 6.《文史哲》 7.《社会科学战线》 8.重点大学学报 9.《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10.《实验技术与管理》

数学 B类 1.《数学学报》 2.《应用数学学报》 3.《数学进展》 4.《数学年刊》 5.《系统科学与数学》 6.《计算数学》 7.《数学物理学报》 8.《自然科学史研究》 数学 C类 1.《东北数学》 2.《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 3.《数学研究与评论》 4.《数学杂志》 5.《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6.《模糊系统与数学》 7.《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8.《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9.《运筹学学报》 10.《数理统计与管理》 11.《应用数学》 12.《应用数学和力学》 13.《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4.《数学教育学报》 15.《中国科技史料》 16.《生物数学学报》 17《数学季刊》

物理 B类 1.《中国物理快报》 2.《理论物理通讯》 3.《天体物理学报》 4.《数学物理学报》 5.《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6.《物理学报》 7.《化学物理学报》 8.《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物理 C类 1.《声学学报》 2.《地球物理学报》 3.《低温物理学报》 4.《发光学报》 5.《中国激光》 6.《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7.《光子学报》 8.《电子学报》 9.《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0.《波谱学杂志》

11.《核技术》

12.《天文学报》 13.《物理学进展》 14.《量子电子学报》 16.《低温与超导》 15.《物理》 17.《计算物理》 18.《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19. 《光电工程》 20. 《光电子·激光》 21. 《激光杂志》 22. 《微波学报》 23. 《计量学报》

24.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化学 B类 1.《化学学报》 2.《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3.《无机化学学报》 4.《有机化学》 5.《物理化学学报》 6.《分析化学》 7.《应用化学》 8.《催化学报》 9.《化工学报》

化学 C类 1.《分子催化》 2.《色谱》 3.《无机材料学报》 4.《环境化学》 5.《化学通报》 6.《结构化学》 7.《燃料化学学报》 8.《分析测试学报》

9.《分析实验室》

10.《化学试剂》 11.《中国稀土学报》 12.《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13.《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4.《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15.《金属化学》 16.《冶金分析》 17.《石油化工》 18.《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19.《金属学报》 20.《光学学报》 21.《半导体学报》 生物 B类 1.《动物学报》 2.《植物学报》 3.《生理学报》 4.《遗传学报》 5.《微生物学报》 6.《水生生物学报》 7.《实验生物学报》 8.《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9.《生态学报》 10.《生物工程学报》 生物 C类 1.《动物分类学报》 2.《水产学报》 3.《应用生态学报》 4.《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5.《昆虫学报》 6.《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7.《动物学研究》 8.《遗传》 9.《植物分类学报》 10.《神经解剖学杂志》 11.《中国环境科学》 12.《动物学杂志》 13.《工业微生物》 14.《生态学杂志》 15.《细胞生物学杂志》 16.《野生动物》 17.《植物生理学通讯》 海洋 B类 1.《海洋与湖沼》 2.《海洋学报》 海洋 C类 1.《海洋科学》 2.《海洋与湖沼通报》 3.《黄渤海海洋》 4.《海洋开发与管理》

医学类 B类

1.《中华病理学杂志》 2.《中华肿瘤杂志》 3.《病毒学报》 4.《药学学报》 5.《营养学报》 6.《中华医学杂志》 7.《解剖学报》 8.《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医学类 C类 l.《神经解剖学杂志》 2.《中国海洋药物》 3.《中国药理学通报》 4.《中国免疫学杂志》 5.《细胞与分子免疫杂志》 6.《中国抗生素杂志》 7.《免疫学杂志》 8.《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9.《解剖学杂志》 农林牧渔 B类 1.《中国农业科学》 2.《土壤学报》 3.《作物学报》 4.《园艺学报》 5.《植物病理学报》 6.《畜牧兽医学报》 农林牧渔 C类 1.《大豆科学》 2.《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3.《植物保护学报》 4.《中国草地》 5.《中国蔬菜》 6.《中国果树》 7.《中国食用菌》 8.《中国畜牧杂志》 9.《海洋渔业》 地理 B类 1.《地理学报》(中、英文)2.《自然资源学报》 3.《地理科学》 4.《地理研究》 5.《第四纪研究》

6.《地理科学进展》 7.《资源科学》 8.《冰川冻土》 地理 C类 1.《中国土地科学》 2.《地球科学进展》 3.《人文地理》 4.《经济地理》 5.《中国人口科学》 6.《干旱区地理》 7.《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8.《地球科学》

9.《地层学杂志》

10.《山地学报》 11.《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2.《地域研究与开发》 计算机 B类 1.《计算机学报》 2.《软件学报》 3.《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4.《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5.《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6.《自动化学报》 7.《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8.《通信学报》 计算机 C类 1.《中文信息学报》 2.《计算机科学》 3.《电子学报》 4.《计算机工程》 5.《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6.《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7.《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8.《机器人》 9.《控制理论与应用》 10.《微型机与应用》 11.《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12.《微计算机应用》 13.《信息与控制》 14.《微型电脑应用》 15.《计算机应用研究》 16.《计算机应用》 17.《应用声学》 18.《电视技术》 19.《电声技术》 20.《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1.《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体育 B类 1.《体育科学》 2.《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3.《体育学刊》 4.《体育文化导刊》 体育 C类 1.《中国学校体育》 2.《中国体育科技》 3.《浙江体育科学》 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5.《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6.《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7.《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8.《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9.《体育与科学》

中国语言文学 B类 1.《中国语文》

2.《文学评论》

3.《文学遗产》 5.《文艺研究》 6.《语言文字应用》

7.《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8.《文史》

中国语言文学 C类

1《方言》 2.《汉语学习》 4.《文艺争鸣》

4.《语文建设》 5.《语文研究》 6.《文艺理论与批评》 7.《鲁迅研究月刊》 8.《红楼梦学刊》 9.《中国比较文学》 10.《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1.《语言研究》 12.《语言教学研究》 13.《世界汉语教学》 14.《中国文化研究》 15.《中国典籍与文化》 16.《文艺理论研究》 17.《古汉语研究》 外国语言文学 B类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语教学与研究》 3.《日语学习与研究》 4.《中国俄语教学》 5.《中国翻译》

外国语言文学 C类 1.《世界文学》 2.《外语与外语教学》 3.《外语界》 4.《外国语》 5.《外语研究》 6.《外国文学》 7.《俄罗斯文艺》 8.《国外语言学》 9.《外国文学研究》 10.《外语教学》 11.《外语学刊》 12.《现代外语》 13.《当代外国文学》 14.《国外外语教学》 15.《国外文学》

历史学 考古学 B类 1.《历史研究》 2.《中国史研究》 3.《近代史研究》 4.《史学理论研究》 5.《考古学报》 6.《世界历史》

7.《文物》

8.《民族研究》

历史学 考古学 C类 1.《考古》 2.《中国史研究动态》 3.《抗日战争研究》 4.《世界史研究年刊》 5.《史学月刊》 6.《民国档案》 7.《历史档案》 8.《当代中国史研究》 9.《中国经济史研究》 10.《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1.《史学集刊》 12.《清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哲学

B类 1.《马克思主义研究》 2.《哲学研究》 3.《政治学研究》 4.《社会学研究》 5.《自然辩证法研究》 6.《中共党史研究》 7.《哲学动态》 8.《世界经济与政治》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哲学 C类 1.《自然辩证法通讯》

2.《中国哲学史》 3.《道德与文明》 4.《孔子研究》 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 6.《领导科学》 7.《毛泽东思想研究》 8.《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9.《党建研究》 10.《青年研究》 11《社会主义研究》 12.《世界宗教研究》 法学 B类 1.《法学研究》 2.《中国法学》 3《中外法学》 4.《法学家》 法学 C类 1.《政法论坛》 2.《政治与法律》 3.《现代法学》 4.《法学》 5.《法商研究》 6.《法制与社会发展》 7.《外国法译评》 8.《法律科学》 9.《环球法律评论》 10.《中国刑事法杂志》

经济学、管理学 B类

1.《经济研究》 2.《经济学动态》 3.《管理世界》 4.《旅游学刊》

经济学、管理学 C类 1.《世界经济》 2.《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3.《经济学家》 4.《国际金融研究》 5.《经济科学》 6.《中国经济问题》 7.《国际经济合作》 8.《农业经济问题》 9.《企业管理》 10.《会计研究》 11.《统计研究》 12.《饭店世界》 13.《旅游调研》 14.《中国工业经济》 15.《金融研究》 16.《国际贸易》 17.《国际贸易问题》 18.《商业经济研究》 19.《生产力研究》 20.《外国经济与管理》 21.《中国房地产》 22.《中国行政管理》 23.《管理科学学报》 艺术学 B类 1.《音乐研究》 2.《中国音乐学》 3.《美术》 4.《美术研究》 5.《装饰》

艺术学 C类 1.《舞蹈》 2.《中国音乐》 3.《人民音乐》 4.《中国音乐教育》 5《黄钟》 6《音乐艺术》 7.《中国电视》 8.《中国美术教育》 9《中国油画》 10.《音乐创作》 11.《中国版画》 12.《艺术与设计》 13.《中国书法》 14.《国画家》 15.《美术观察》

图书馆学、情报文献学B类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情报学报》 3.《大学图书馆学报》

图书馆学、情报文献学

C类 1.《图书馆论坛》 2.《中国信息导报》 3.《图书馆学研究》 4.《图书与情报》 5.《情报科学》 6.《图书馆建设》 7.《档案与建设》 8.《情报杂志》 9.《情报资料工作》 10.《图书馆》 11.《图书情报知识》 12.《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3.《中国档案》 14.《江苏图书馆学报》 15.《情报理论与实践》 16.《图书情报工作》 教育学 B类 1.《教育研究》 2.《中国教育学刊》 3.《中国高等教育》 4.《电化教育研究》 5.《中国特殊教育》 6.《学前教育研究》 7.《比较教育研究》 教育学 C类 1.《教育理论与实践》

2.《全球教育展望》 3.《中国高教研究》 4.《高等教育研究》 5.《思想教育研究》 6.《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7.《教育学报》 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9.《教育与职业》 10.《教育科学》 11.《教育研究与实验》 12.《教育评论》 13.《教育与经济》 14.《外国教育研究》 15.《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6.《教师教育研究》 17.《教育史研究》 18.《现代特殊教育》 19.《中小学管理》 20.《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1.《中国电化教育》 22.《现代远距离教育》 23.《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4.《人民教育》 25.《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6.《课程教材教法》 心理学 B类

1.《心理学报》 2.《心理科学》 3.《心理科学进展》 4.《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 C类 1.《心理学探新》 2.《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应用心理学》 4.《中国临床心理学》 5.《人类功效学》 6.《心理与行为研究》 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8.《健康心理学》

(注:

1、所有在上述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应在2500字以上。

2、发表在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杂志上的文章,如果被SSCI检索,奖励6000)。

3、SCI 检索的论文(以中国信息技术研究所收录为准)影响因子在1以下的不再奖励;1以上者2以下(包括1),奖励4000;2以上者4以下(包括2),奖励6000;4以上者(包括4),奖励9000。

5.大学学报期刊 篇五

一、投递人员将期刊送到图书馆,期刊部应履行相应的接收手续,分清责任。

二、按照清单核对期刊,发现问题及时与投递人员联系,催促尽快补刊。

三、现刊实行计算机集中验收,各厅(室)手工划到的管理。各厅(室)收到期刊后,应及时提供给读者使用,尽量做到报刊当天上架,不得截留新刊供当事人或私借他人使用。

四、阅览厅(室)现刊、过刊均不外借,读者因特殊情况须外借期刊,应经馆领导批准。

五、报纸2-3天下架一次,分门别类堆放,每月由期刊部集中进行装订,存放在报库供阅览。

六、期刊次年1月底下架,形成装订清单,全部送外装订,同时对破损期刊进行必要的修补或剔除。学术性较强、需要长期保存的期刊如有丢失应尽量补购。期刊装订严格按照《重庆工学院图书馆期刊装订合同》执行。

6.大学学报期刊 篇六

大型外文丛书:

《英国历史文献集》(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I-X)

《新编剑桥古代史》(The New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新编剑桥中世纪史》(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

《新编剑桥近代史》(The New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

《美国外交关系文献总集》(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人人丛书》(Everyman’s Library)

《罗布古典丛书》(Loeb Classical Library)

《哈佛经典丛书》(Harvard Classics)

《现代文库》(Modern Library)

《中世纪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the Middle Ages)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文本文库》(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Texts Series)《天主教百科全书》(Catholic Encyclopedia)

《文艺复兴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the Renaissance)

《思想史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of ldeas)

重要外文期刊:

《美国史学评论》(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英国史学评论》(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近代史杂志》(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思想史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美国史杂志》(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非洲史杂志》(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

《中世纪与早期近代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Studies)《社会史杂志》(The Journal of Social History)

《历史杂志》(The Historical Journal)

《太平洋史学杂志》(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

《过去与现在》(Past and Present)

《知识宝鉴:中世纪史杂志》(Speculum: A Journal of Medieval History)《史学与理论》(History and Theory)

《克里欧:文学,史学和历史哲学杂志》(Clio: A Journal of Literature,History and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历史》(History)

《文艺复兴季刊》(Renaissance Quarterly)

《文艺复兴研究》(Renaissance Studies)

《希腊与罗马》(Greece and Rome)

《考古杂志》(The Antiquaries Journal)

《跨学科历史杂志》(The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

7.大学学报期刊 篇七

浙江农林大学经过50余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林学科为特色,涵盖农、工、管、文、理、法、经、医、艺等九大学科门类,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办学层次的多科性大学。

我校二级学院有17个,本科专业5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校级重点学科13个,校级培育学科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0个,科研课2300项。

1.1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一所大学重点学科的多少及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反映学校社会地位和学术水平的依据(见表2)。我校的如表2:

我校省级重点学科10个,包括森林培育学、林业遗传育种、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土壤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城市规划与设计、林业经济管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法学)。校级重点学科13个,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生态学、植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旅游管理、国际贸易、会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设计艺术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英语语言学、应用数学等。校级培育学科10个,包括园艺学、畜牧学、中药学、工业设计、土木工程、企业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美术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应用化学等。

1.2 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立足点。我校国家特色专业4个,包括园艺、林学、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等,其中林学、园林和木材科学与工程为国家特色省重点。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生物技术、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林经济管理、会计学、广告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1.3 学位授权点建设

学位授权点的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要求。学位授权点的多少,水平如何,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学校的层次和水平。我校科学硕士学位点(一级)有5个,包括生物学、林学、农业资源利用、林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学位硕士点10个,包括作物、园艺、植物保护、食品加工与安全、林业、农业资源利用、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林业工程等。

2 期刊馆藏结构分析

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8年,现馆舍两座,座落在衣锦校区的衣锦馆于2002年7月启用,面积为7008平方米。座落在东湖校区的东湖馆于2003年10月启用,面积为21550平方米,本馆现藏有中外文纸质期刊近1800多种。1999年完成了期刊的建库工作,2000年中文现刊和过刊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多年来,图书馆利用有限的资金,注重对学校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文献的收集,保证馆藏期刊资源的质量,逐步优化了馆藏期刊资源结构,并确保这部分期刊资源的连续性、稳定性,从而形成了图书馆既科学合理又独具特色的期刊文献保障体系。

2.1 五大部类馆藏分布

五大部类的馆藏比例是我馆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结合我校的学科发展特色,分门别类组成的馆藏分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4种,占0.27%;哲学、宗教24种,占1.31%;社会科学775种,占42.18%;自然科学881种,占47.96%;综合性图书152种,占8.28%。由于我校是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所以,自然科学类期刊占有很大比例。

2.2 历年22个大类馆藏比率(表1)

从以上统计结果看,我馆期刊种数逐年增加,份数和金额也相应增加。从期刊馆藏分布看,馆藏期刊资源配置合理,农林、工业技术、经济、文化教育、法律、艺术等学科的期刊文献比较丰富。馆藏结构已经形成了以农林学科文献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多学科文献配套的,与学校专业特色相适应的文献保障体系。

*原来统计了10年(2003年-2012年)的数据,但因篇幅太大,缩减至两年。

2.3 馆藏核心期刊统计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图书馆特定馆的馆藏期刊资源建设能否满足学校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关键在于其所收藏的核心期刊的数量和质量。我馆馆藏核心期刊的统计如表2。

表2中“馆藏核刊比率”是指本馆馆藏核心期刊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比率,据此可以了解馆藏核心期刊是否满足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从表2可以看出,馆藏核刊比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A-Q-S-X-N-I-H-B-C-D-J-O-G-F-K-Z-P-T-U-R-V,总比率为43%,突出了我校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所需的核心期刊文献资源。S农业科学类除有些畜牧兽医和水产渔业类的都已订购。T工业技术类主要订购与学校学科相关的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食品工业、机械和建筑等。Z综合性图书类大多数订购了知名高校,以及与学校学科相关的高校学报。R医药卫生类除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等学科,主要订购中国中医药方面的期刊。除了以上各大类馆藏核心期刊的统计外,笔者对我校20多个重点专业和学科馆藏核心期刊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我校重点专业和学科的馆藏核心期刊有368种,收全率达到80%。

3 结语

多年来,为了完善和优化馆藏结构,图书馆对期刊资源建设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选择综合质量高、学术水准高的期刊;第二,实用性原则:选择符合本校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并具有较高馆藏价值的期刊;第三,系统性原则:遵循本馆既定的文献资源建设发展目标,体现体系一致,不随意朝令夕改。在坚持以上三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始终规范工作流程,即:关注学校学科专业需求和读者所需,了解掌握供应商的详细信息,分析馆藏期刊资源质量,了解资源利用情况,认真研究期刊订购目录,走访各学院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剔减和增订期刊。通过以上工作,使我馆期刊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我校所需资源日趋齐全。

摘要:文章概述了浙江农林大学的现状,包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学位授权点建设,对图书馆纸质期刊五大部类馆藏分布、22大类馆藏比率和馆藏核心期刊数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关键词:图书馆,纸质期刊,馆藏结构

参考文献

[1]http://www.zjfc.edu.cn(/2013.03.20)

[2]http://lib.zafu.edu.cn/infoservice/ShowArticle.asp ArticleID=801(2013.03.20).

8.大学学报期刊 篇八

随着《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下发,期刊社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已清晰地呈现在期刊人面前,而隶属于事业单位的期刊社首先处于体制改革的前沿,这将预示着我国期刊业的出版改革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期刊业的发展路径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期刊社既是事业单位也是文化单位,作为新闻出版行业重要组成的期刊,相对于其他平面、影视媒体等新闻出版单位的市场化改革,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当前我国期刊的市场化经营,正处在由开始的无序和无章向规范化、市场化过渡的转型阶段。

我国众多的科技期刊社很多都是作为所在的事业单位中的一个部门,或者隶属于行业协会、学会,办刊经费等主要是事业经费或者是收取的会费。事业单位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根据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一些科普性和专业性科技期刊,在促进科学知识普及,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大势中,原有的这些科技期刊社就处于改革的最前沿,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存挑战,亟须改变已有的模式与市场化结合,不然就是墨守成规,萎缩消亡。

二、直面期刊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

我国期刊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很不适应,还有许多制约期刊业发展的问题尚待解决。当前,影响期刊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据统计,2009年我国期刊业年总产值只有200多亿元,加上年广告收入100多亿元,在整个新闻出版行业10000亿元年总产值中,还不到4%。目前的近万种期刊中,科技期刊有4700多种,大学学报有2000多种,行业期刊有1000多种,有2/3以上的期刊基本上不面向市场,真正在大众市场上的消费类期刊不到1000种,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没有规模效应,所以也就不具备竞争能力。众多的科技期刊社分处于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之下,内容、编辑、市场等各种资源被条块分割,无论在发行量、人员数量,还是在市场占有面上都比较小。这样的一种分布和规模,无法形成规模效益,也就很难具有市场竞争力,作为一个产业的发展更是远远不够。

2.体制束缚,市场化能力弱

我国创办或停办期刊皆实行审批制,如果不出重大问题,一般不会被停办,目前停办期刊还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期刊实行总量控制,因此刊号资源有限,有能力办刊的单位想办刊物办不了,而没有能力办刊的却占着有限的刊号资源,使本该十分活跃的期刊市场变成了只进不出的一潭死水,缺乏产业更新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和活力,客观上也阻碍着期刊市场化的进程。科技期刊也是如此,主要表现在制度局限不能完全满足改革发展的需求,面向市场转变经营管理机制任务尚未完成。目前的科技期刊社大致分为学术性和行业性,期刊的创办主体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组织、学会团体、政府部门。目前很多期刊社还都隶属于主办单位,期刊社的市场主体地位还未真正确立起来,还不具备走向市场的基础,也就无从谈及参与市场竞争。

3.内容同质化,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期刊社的发展,长期形成的思想意识观念方面的障碍进一步影响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创新能力不足,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作为期刊大家族中的一员,科技期刊也存周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期刊的选题策划能力不强,很难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全”,同类选题往往在很多刊物中出现,不能做到内容为王的程度。在编排中缺乏创造性,风格老调,没有现代感,更缺乏国际化,面对当今各种新媒体的出现缺乏应有的竞争力,导致受众流失严重,市场份额更是成为一个严峻问题。

4.面对新媒体,缺乏竞争优势

新媒体是一种既超越了电视媒体的广度,又超越了纸质媒体深度的媒体,而且由于其高度的互动性、个人性和感知方式的多样性,具备了以前任何媒体都不具备的高度,是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传统媒体是“一对多”传播,受众没有说话的权利;而新媒体则是“多对多”传播,传播权在大众传播手中,这些特性从本质上就造成与传统期刊的巨大差异化。新兴媒体的迅猛兴起,正在全球范围内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市场,使受众不断地分流,受众将有限的时间重新分配,逐渐向新媒体转移,由此严重影响传统媒体广告和发行量的增长。正如默多克所说,新兴媒体前进的步伐快得惊人,互联网将摧毁的行业比它要创造的多得多,面对这样的变化传统媒体必须有自己的方向。

在传统期刊面临新媒体挑战的同时,作为小众期刊的科技期刊业,数字化的整体水平业不高,明显滞后于发展需要。

三、如何走好期刊社改革之路

传统媒体中的期刊业也曾尝试“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模式,在改革之初曾具有推动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其内在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并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障碍。事业单位属于公共服务性质,企业则要追逐利润,在缺少规定制度和监督情况下,两者很难兼颐。柳斌杰署长曾指出,2011年年底之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要全部转制为企业,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加强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面临严峻的形势,期刊社的出路在哪里?我以为应从以几方面进行改革。

1.强化市场意识,加快期刊社内部出版体制改革

出版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事转企,转制只是改革的一个环节,关键是要实现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因此,要采取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必须市场化,为刊物的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保证。通过改制树立期刊社的市场主体地位,从原来的社长负责制变为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并严格按市场规律运作,转企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资本运作。

2.推进产业化,期刊社社长职业化势在必行

现行期刊社人事制度和人事体系,是制约期刊发展的主要障碍。现行期刊社大多是事业单位,社长多是由其上级主管或主办部门任命或委派,对期刊业务不是很熟悉。当出版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在期刊出版业非常有必要实现出版业经理人制度,实现期刊社社长职业化。职业经理人制度,是现代企业法制度的重要内容。期刊出版职业经理人须具有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及较强出版管理技能,熟知期刊出版国情和期刊出版业务知识,实行期刊社社长职业化能够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推进期刊业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

3.内容和经营分离,实现产业化经营

内容和经营的分离,是期刊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结果。期刊的产业化,是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期刊品种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发行量上升,广告收入增加,策划业务增多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每个期刊社各自为战,势必会导致总体的边际成本上升,边际效益下降,会出现内耗等不利因素,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要求。此时需要提高和强化专业化分工协作,适时组建专业化期刊发行公司、广告公司、策划公司等,专门进行期刊的市场调研、营销策划,使期刊的经营进入专业化阶段。业务的分工与独立,不但为期刊内容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而且使得广告、营销等更为专业,从而提高整体效益。

4.优势互补,传统期刊与新媒体的结合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新兴媒体打破了传统期刊业的生存环境,造成受众资源和广告资源的分流。期刊传播信息的载体主要是文字和图片,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在此基础上还具备了时空性、互动性等许多传统期刊无法替代的特点。传统的期刊优势在策划选题、报道相关信息上可以为人们提供详细、权威的报道,这也是新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是互借优势,在新的传播技术的推动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断走向合作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路径,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传播特点和优势,相互取长补短。

5.建立新型纽带关系,培育与新媒体结合的传媒集团

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在未来3到5年内要培育出六七家资产、销售双超百亿元的大型出版传媒企业,积极推动大型传媒骨干集团建设,形成带动专精特新的中小期刊社共同发展的整体格局。在此过程中,社会资本可参与传媒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的目标,鼓励和支持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新闻出版单位,跨地区、跨部门组建出版传媒集团公司。传媒业投资领域多样化,已经有些深谙投融资之道的传媒公司展开了跨领域、跨行业的多种投融资经营,取得了丰厚的回报,期刊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在资本领域里的合作,可使资源互补开辟多元化盈利模式,进而建立基于明晰法律关系的新型的资产关系,搭建期刊与新媒体联合的传媒集团。

以上几方面的改革,虽然是从期刊产业整体格局来谈的,但同样适用于科技期刊的改革。

四、品牌经营是科技期刊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现代期刊竞争的新趋势,已由产品经营转向品牌经营。品牌不是简单地靠钱就能够树起来的,需要有目标的精心培育。品牌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科技期刊的品牌一旦被市场认可,其产生的影响往往会超过自身价值效益,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科技期刊的经营者须科学地制订和实施品牌经营策略。

首先,品牌经营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动因。在传统期刊发展进程中,不仅面临着新媒体的竞争,也面临着国外媒体和资金进入中国传媒领域的巨大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稳定的受众资源和客户资源是品牌经营的基础,也是支撑其发展的动力。品睥经营包括要有准确的定位,在纷杂的市场中拥有自己的目标群体,从而奠定其在市场地位中的品牌基础。建设具有创新意识的队伍,期刊也是意识形态的一种产品形式,如果能强化自身的内容优势,把最核心和最有价值的内容及时提供给受众,使受众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重要的价值,形成自己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将胜过在网络上费时琐碎的搜索,由此凸显出期刊的独特优势。《华尔街日报》之所以成为典型传统媒体代表,正是以多年来其高品质文章的不可替代性确立起独有的品牌和市场位置。

其次,品牌经营是避免同质化的有效路径。品牌可以产生区别和个性,媒体市场的同质化导致媒介资源的浪费,受众的选择性丧失。媒体之间内容趋于雷同,缺乏准确定位,使得目标人群变得短期又不稳定,这种格局也必然成为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科技期刊寻求创新就要走强化品睥之路,品牌经营过程也是自身区别于其他的过程,是张扬个性不断创新的过程,以自己的品牌脱颖而出成为受众注意的焦点。美国目前的《绝对》和《罗伯报告》成为美国富豪的热门读物,因为这两本杂志里的信息能够及时满足和提供上流阶层所需要的内容。这些人对《绝对》的评价是,顶级设计师让这些杂志在散发浓郁商业气息的同时渗透着艺术的芬芳。高端杂志教人花钱不是简单的产品广告宣传,而是能够做到体察到读者内心所需送人所急。奥姆尼康集团亚太区总裁麦柏锦就有这样的体验:“有一次我被《绝对》印着库克香摈的封面所吸引,玻璃一样透明的水珠,丰富的泡沫汩汩流出,而杂志里又有酒的推荐文章,精湛的设计和逼真效果首先吸引你的视觉,再打动你的心,让人感到愉悦。”迈克尔戴尔也曾说过:尽管配备了各种电子设备,但是读实体书依然让我沉醉。我喜欢他们精美的包装、丰富的内容以及柔软的手感。《绝对》和《罗伯报告》为什么如此吸引上流人士的目光呢?重要的原因就是定位十分明确,关注名流的一举一动,调配全球的话题资源,使其成为名流谈资的一部分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

第三,品牌经营是实现经济收益的基础。品牌以其简单、明快、易识易记的特征,使之成为受众记忆中内容质量和特征的标志,成为提高凝聚受众注意力的核心要素。借助品牌,期刊可以实现其第一次销售(卖内容)、第二次销售(卖广告)、第三次销售(卖品牌)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市场价值链条,开发出系列产品,已成为当下期刊实现新的盈利模式的有效路径。现在很多传统媒体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主动介入新媒体,比如网络、电子报、手机报,尝试与新技术进行融合发展,再进一步参与文化经营,发展经济,以及和文化有关的事业及社会公益活动等,实现从单一办刊到传媒集团的转变。

9.大学学报期刊 篇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在我国化学类核心期刊表中居第一位

据北京大学出版社于年出版的《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中公布的结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位居化学类核心期刊表(见附表)中的第一位。 核心期刊研究工作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中“核心期刊文献计量学研究”的一个子课题。这次出版的要目总览(第三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工作研究会主持, 经148位专业人员依据一次文献在期刊中的分布, 二次文献的分布和引文分布的`三大规律, 以电子文献数据库为检索工具, 采用多种指标综合筛选法, 历时一年多时间的潜心研究, 并经214位学科专家评审鉴定所获得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按照课题组的界定, 学科的核心期刊是指该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 刊载论文较多, 论文学术水平较高, 并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较受该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 因此这部核心期刊要览不仅具有理论价值, 而且还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表化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期刊名称 序号 期刊名称 序号 期刊名称 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9 催化学报 17 结构化学 2 分析化学 10 有机化学 18 分析试验室 3 化学学报 11 高分子学报 19 化学试剂 4 物理化学学报 1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 理化检验, 化学分册 5 化学通报 13 无机化学学报 21 分子催化 6 应用化学 14 化学物理学报 22 分析测试学报 7 中国科学, B辑 15 化学研究与应用 23 分析科学学报 8 色谱 16 中国稀土学报 * 引自《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年,卷(期):200122(2)分类号:关键词:

10.大学学报期刊 篇十

异同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简称《报告》)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简称《总览》)分别列出的统计源期刊表和核心期刊表, 是目前国内作者发表论文应用最广的选刊标准, 两者都是经过一定的选刊原则筛选出的高质量的期刊目录, 也是科研院所进行学术成果评价时最常利用的参考工具。两者既有关联, 又有区别。《报告》是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的模式, 结合中国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 确定了在中国出版(不含港、澳、台)的科技期刊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 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因其受科技部委托, 带有官方色彩, 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 人们习惯称其为“统计源期刊”, 下文所说统计源期刊即指此目录。《总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术期刊评价及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子课题——中文核心期刊评价研究的成果,采用文献计量统计与定量评价, 同时结合专家对定量评价结果的定性评审形成最终研究成果。其所确定的核心期刊表在国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应用范围较广泛。

《统计源期刊》与《核心期刊》的主要共同点:

1理论依据相同。两者都以加菲尔德引文分布规律与布拉德福分布规律为理论依据, 都是经过严格的文献计量学标准而获得的核心

期刊。

2均采用多指标的定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核心期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统计源期刊》选择期刊引用计量指标与来源期刊计量指标相结合。

《统计源期刊》与《核心期刊》的主要不同点:

1编辑出版单位不同。《统计源期刊》由国家科技部委托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完成, 具有官方性质。《核心期刊》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而成, 属于民间性质。

2学科分类原则不同。《统计源期刊》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学科分类国家标准和《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学科分类原则, 同时考虑综合性期刊情况及各学科期刊数量与学科性质差异, 增设了综合类和理工大学、工业综合类、管理学类, 并对农业及医药卫生类作了细分。《核心期刊》基本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划分学科, 同时考虑学科期刊的数量、期刊性质等多种因素。

3期刊的来源与范围不同。《统计源期刊》仅包括国内出版的科技类期刊, 包括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 但不包含社会学科期刊。《核心期刊》包括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医药、农业、工业等), 但未收录港、澳、台及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

4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统计源期刊》定性评价力度相对小, 虽经同行评审, 但以定量研究为主, 强调研究结果的客观性。《核心期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专家定性评审力度大。

5收录期刊的侧重不同。《统计源期刊》收录的生物科学类、医

药卫生类期刊比《核心期刊》多。

11.大学学报期刊 篇十一

【关键词】作者;学术期刊;责任编辑;版权问题

【作者单位】刘磊,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学术期刊在出版过程涉及大量版权问题。学术期刊由多篇独立的、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特点的论文汇编而成,论文是作者的研究成果,期刊为论文的发表提供了平台,同时论文还经过责任编辑的审阅和勘校,因此,只有协调处理好作者版权、期刊汇编作品著作权以及责任编辑付出个体劳动应享有的署名权这三者之间的版权关系,学术期刊才能良性发展。

一、论文作者的版权保护及限度

作者在论文创作过程中付出了精力,因而其版权受到法律保护,但任何权利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扩大或缩小。在学术期刊出版的过程中,论文刊登是期刊和作者双向选择的结果,期刊要主动维护作者的权益,作者也应该顾及学术期刊的合理要求和合法权益,版权保护不能超过限度。

1.作者版权保护的内容

我国1991年正式实施的《著作权法》中明确规定,学术期刊所刊载文章的作者享有著作财产权及著作人身权等权益。其中著作人身权又称著作精神权利,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是作者通过创作表现个人风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获得名誉、声望和维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主要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发表权是作者享有决定作品是否公开出版的权利,包括出版时间、地点、出版载体及出版方式等。署名权是作者拥有表明身份的权利,主要包括作者在作品中是否署笔名、本名、匿名等内容。论文修改权和保护论文完整权都属于作者的著作人身权,论文体现的是作者的个人意志、思想观点、理念或立场,他人不经允许不得对论文进行大规模的删减、修改,以免影响作者观点和论文原意的表达,甚至造成篡改或歪曲作者观点的后果,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著作财产权是著作人身权的对称,指作者及传播者通过某种形式使用作品,从而依法获得经济报酬的权利。主要包括使用权、许可使用权、转让权、获得报酬权这几种权利。其中,使用权又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以及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使用作品的其他权利等。当前,我国对学术期刊论文的使用方式主要包括有形使用(复制、出版和发行)、无形使用、演绎使用等。无论哪一种论文使用方式,作者都享有著作财产权,也就是作者有依法获得经济报酬的权利。

2.作者版权保护限度

权利行使是有一定限度的。在我国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论文作者的权利限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法律的限制。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者一旦向期刊投稿,就意味着已经和期刊达成出版协议,并授权期刊专有出版权。作者和期刊之间是双向选择和平等合作的关系,期刊必须尊重作者的法定权利,但同时期刊也有自身的审稿、勘校及排版标准,作者投稿即视为接受期刊对稿件的汇编处理。因此,作者和学术期刊一旦发生纠纷,协调应以《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为基础。比如作者向期刊社投稿,期刊社要尊重作者的著作权,但根据刊物内部标准,也会对投稿作者的署名有明确规定:“多作者稿件署名必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列好先后次序,提供作者的姓名、单位、职务或职称、学位、地址、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此时,作者既可以接受期刊社的要求,也可拒绝,放弃投稿。

其次,版权转让协议限制。现在不少期刊在论文发表前会和作者签订版权转让协议。通过转让协议,作者可以选择将其版权中的财产权利转让给期刊,作者获得刊物发表机会和相应的稿费。版权的有偿转让是版权交易的基本内容,通常又称为“卖版权”,版权转让可以是版权中部分财产权利的转让,也可以是版权中全部财产权利的转让;可以是在版权保护期中某一段时间内的转让,也可以是在整个版权保护期内的转让。现在版权问题日益受到期刊社的关注,为了避免纠纷,一些期刊社会对有价值的论文进行筛选并要求签订版权转让协议,以防万一要使用时侵犯作者的著作权。

总而言之,作者的权利并不是无限制的,而是在法律和相关协议的限制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但无论作者的版权是否被限制,期刊社都必须尊重《著作权法》和作者的权益,让学术论文发挥应有的价值,推动学术研究向前发展。

二、期刊版权问题分析

学术期刊在出版过程中会涉及一系列版权问题,包括专有出版权、版式设计权、汇编作品著作权、法人作品版权等。

1. 期刊的专有出版权

专有出版权,是指出版单位通过与合作者订立合同,在预定的期限或地域内,获得出版作者作品的一种专有权利;也指图书的出版者依据图书出版合同享有的在一定期限内独占出版他人作品的权利,属于著作权的邻接权。《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规定“期刊对在本刊上首次出版的作品享有一年的专有出版权。自作品首次出版之日起一年之内,未经期刊同意,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摘编、选编、改编的形式转载作品,但《试行条例》和本细则另有规定者除外。如期刊与作者之间没有相反的协议,一年之后此项专有出版权回归作者。”根据上述规定,除《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另有规定外,期刊对本刊首次发表的作品,自作品首次发表之日起的一年之内,仅仅享有自己重印本刊和禁止他人以摘编、选编、改编的形式转载该作品的权利,而没有授权他人出版该作品的权利。未经作者书面授权,期刊不得擅自将此项专有出版权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行使。

2.期刊的版式设计权

12.大学学报期刊 篇十二

关键词:学术期刊,科研成果,大学生

我们处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并且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竞争异常激烈,如果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适应社会的变迁,就算昔日占领霸主地位的企业也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大学科研成果的转化中,学术期刊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1 学术期刊的作用

正如潘志萍在《学术期刊在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方面的作用》中提到的,学术期刊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很好地利用了采集、传输、存储、处理、记载和交流等功能为科技创新服务。学术期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 有利于缓解大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

大学生的生活由很多元素构成,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老师和同学,以及室友等,还包括学校的公共环境卫生以及在校学生的精神文明状况,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大学的学习氛围可以对在校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中,很多学术期刊正能够起到给大学的精神面貌增添活力的作用。也许很多人觉得,增添活力,丰富精神文化,就是需要多组织一些娱乐项目,比如组织一些体育比赛,或者春秋游,或者进行班级户外拓展等活动,然而,这种看法也许值得商榷。仅仅多举办文化或者体育等娱乐项目,并不能最好地改善校园的文化氛围,缓解学生枯燥单一的生活。试想一下,倘若人们在增加学校的课外活动的同时,也体现出学术期刊在丰富学校精神文明生活中的作用,这样不仅能够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所处校园的学术氛围,也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一些先进和热门的科学知识;进一步地接触这些科学知识,可能会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这样的话,学生们也许就觉得在大学中的学习并不像之前想象的那么无聊乏味,而变成了自己喜欢和乐意做的事情。

1.2 有利于对生产实践进行指导和检验

社会进步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社会意识,这个产物对于社会的实践生活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作用。人类社会在进行经济生产活动时,一些科研人员在做科学研究的过程时,会分析和总结自己在做研究时所运用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从而总结出规律,而更加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在现代社会中,首先,对于学术期刊的翻阅,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世界的各方面的知识,可以有助于实现这些知识在人群中的共享,有助于知识在更大范围的扩展;其次,在这些知识得到不断的传播时,这些知识也就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就能够很有效地对社会经济生产实践进行检验。

1.3 有利于合理把握科学发展方向

一般而言,与普通的非学术期刊相比,学术期刊自身除了具备高度的学术性,同时还具备高度的专业性。学术期刊的飞快进步同时也就表明在该领域的科研成果可能被飞快地分享和受到人们的认同。正因为如此,从总体上讲,学术期刊毋庸置疑地能够有利于指引科学进步的方向。科研人员通常会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能够展现自己科研成果的文章,这些文章在某些方面能够反映最新科学进步的潮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术期刊同科学领域的发展达到了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效果。

2 制约大学科研成果转化进程的因素

2.1 生产模式和科学研究模式之间缺少衔接

总体而言,大学一直秉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则,首先,由于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传统的制约,大学的科研成果在面对这个发展迅速,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时,显然不能满足人们追求越来越高品质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需求。很多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没有一定的远见,他们忽略了把学术和经济联系在一起,以至于出现这样的局面。虽然每年大学的科研成果得到鉴定的数量并不少,而且其中也不乏得到一些具有一定含金量的科研成果奖项的,但是在这些科研成果中,真正能够得到转化而投入生产,来满足人们需要的高校科研成果却少之又少。正因为在经济生产模式和科学研究模式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往往在一些大学里面,科研人员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能够得出一些确实具有学术理论价值的科研结果,但是因为这些研究人员平常专注于对科学理论知识的研究,缺少对市场的了解,以及一些新的市场政策和法规的认识,所做的科研课题可能会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和市场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一些因素的制约,大学里还存在这样的现象:有部分的科研人员过于注重自己发表的科研成果的得奖情况和受到的荣誉程度。正因为受到这种想法的不良影响,他们在确定科研题目时,忽略了对大众以及市场经济的真正需求,这样造成的结果可能就是难以很好地得到预期的回报,自然而然地难以让科研成果实现成功地转化。

2.2 缺少科学研究的投入

很显然,大学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也会制约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大学科研成果要做到成功转化,其中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把科研时期的成果做二次开发,这样的二次开发的主要内容是要对成果做适应性的适用,以及实验性的生产。这样的二次开发也称为中试阶段,这一阶段既不能定义为科研过程,也不能直接定义为生产过程,正是由于这样,在这个阶段的投入方面,不仅难以得到平常的科研资金,也难以获得生产方面的资金,也就是说,二次开发过程沦为大学中科研以及商业的企业的生产中,这两个群体都没有明显责任和义务负责的区域。另外,在二次开发过程的投资过程中,具有相对较大的投资风险,不仅包括固有的市场上的风险,而且还有科研开发的技术方面的一些风险,以及在资金和运营管理方面的种种风险。正是由于这样,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一些其他的机构等,都不很愿意和有勇气向科研机构投入一定的资金。

3 增强学术期刊在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的措施

3.1 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

基本上,决定学术期刊能否能够生存的因素就是期刊本身的质量,学术期刊的质量通常在很大程度上受稿源的影响。在合理有效地把控质量方面,首先,需要保证那些对稿件进行审理和监督等过程的公平、公正和公开。为了稿件审核过程能够得到高效的实施,与之有关的部门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一套规章,工作流程中的每一步都要认真落实,认真把控,这样才能使被利用的稿件具备高度的学术性以及专业性。另外,除了对稿件的质量把控之外,还要注意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对学术期刊进行印刷时,需要使用最新的印刷技术,这样才能比较好地保留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让科研人员觉得自己受到了应有的尊重。

3.2 增强科研成果与市场需要之间的联系

想要增强科研成果与市场需要之间的联系,需要创造新的运营模式,这样才能对科技期刊进行集约发展,同时也能改善自身的管理机制,然后完善广告宣传推广方面的工作,从源头利用一些知名的品牌,并对来自不同地方的资源做合理细致的归集和整合,这样就有利于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型的经营与管理模式。

4 结语

通过这篇论文的分析与研究,可以看出学术期刊在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要通过完善学术期刊的质量,增强科研成果与市场需要之间的联系以及其他一些措施来增强学术期刊对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真正能够满足人们需求。

参考文献

[1]潘志萍.学术期刊在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方面的作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3).

[2]侯文,李秋菊.科技期刊在成果转化中的作用[J].科技传播,2014(12)

上一篇:观察量表制定下一篇:四年级黄豆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