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共13篇)
1.厦门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篇一
厦门市电子商务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落实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各项工作,促进厦门市电子商务发展,提升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结合厦门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厦门市电子商务扶持资金(以下简称扶持资金)是指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扶持厦门市电子商务发展的资金。
第三条 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培植厦门市电子商务集聚载体、培育壮大网络零售业、扶持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扶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鼓励利用电子商务对贸易模式、贸易流程进行创新再造及具有对台特色的电子商务服务等其它符合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要点的项目。
第四条 扶持资金实行无偿使用、定向使用,并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五条 厦门市商务局(以下简称市商务局)和厦门市财政局(以下简称市财政局)为本办法的具体实施部门。市商务局负责提出扶持资金安排建议,受理项目申报并会同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组织项目评审,监督项目实施,负责资金兑现;市财政局负责扶持资金的财政管理,主要是参与扶持项目评审、确定扶持资金总额、审核拨付资金以及组织监督检查。
第六条 扶持资金采取奖励和补助两种方式发放。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所投入的技术、设备,推广、物流配送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企业应将一定比例的扶持资金用于延揽人才、奖励对业绩有突出贡献的团队及个人。
第二章 使用方向及标准
第七条 扶持资金使用包括下列范围及方向:
(一)支持电子商务企业集聚;
(二)培育壮大网络零售业,鼓励开展台湾商品网络零售;
(三)支持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业务;
(四)鼓励传统工业企业和传统流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鼓励利用电子商务对贸易模式、贸易流程进行创新再造;
(五)支持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六)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七)支持政府、行业协会及科研院校开展电子商务公共性项目,包括:大型电子商务活动、人才培训、规划制订、论坛、对外招商及行业表彰等;
(八)支持其它经市政府批准,或经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共同确认,符合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要点的项目。
第八条 奖励类项目按下列标准进行扶持:
(一)支持电子商务企业集聚
园区建设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以上的,统一物业管理,具有单一产权的电子商务园区,上末电子商务企业入驻率(企业入驻时间达1年及以上,按面积计算,下同)达30%以上的,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
楼宇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统一物业管理,具有单一产权的电子商务专业楼宇,上末电子商务企业入驻率达50%以上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
园区或楼宇运营单位应当将奖励资金用于降低入驻企业的租金等支出。
(二)培育壮大网络零售业
1.对网络零售企业实行存量与增量奖励
上网络零售额(以统计部门认定为准,下同)达到5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且同比实现持平或正增长的,给予存量奖励:网络零售额达到500万元的,给予5万元奖励;达到1000万元的,给予10万元奖励;达到5000万元的,给予20万元奖励;达到2亿元的,给予30万元奖励。以上奖励于次年兑现,四个档次不可重复享受。
网络零售企业上网络零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且同比实现正增长的,给予增量奖励:网络零售额同比每增长1000万元,给予2万元奖励,单家企业封顶100万元。
上述存量与增量奖励可同时享受。
2.鼓励帮助传统企业开展网络零售活动。对上帮助5家以上本地传统企业实现单家年网络零售额500万元以上,或帮助单家本地传统企业实现年网络零售额5000万元以上 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
(三)支持开展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业务
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业务,且上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额达5000万元以上的,支付额同比每增长1000万元给予5万元奖励,单家企业封顶50万元。
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额认定以中国人民银行统计为准。第九条 补助类项目按下列标准进行扶持:
(一)政府或行业协会开展的电子商务公共性项目,大型电子商务活动、人才培训资助金额不超过项目实际发生费用的50%;规划制订、对外招商及行业表彰等项目所需资金可由财政全额扶持。
(二)其他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征地拆迁、土地购置、车辆购置以及人员经费、设施维护等不得纳入享受补助的项目总投资中。
第三章 申报审批程序
第十条 申报单位条件:
(一)依法在厦门市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近三年经营无违法违规记录;
(三)应是电子商务相关单位或企业。包括: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园区、电子商务专业楼宇运营单位、电子商务研究、培训机构及电子商务商协会等。
第十一条 本办法第八条第(二)项第1目和第(三)4 项规定的奖励类项目以及第九条第(一)项规定的补助类项目无需评审,其余项目均需要评审。
第十二条 资金申报、审批和拨付程序:
(一)无需评审的项目由申请单位提出申请,市商务局、市财政局进行审核和资金拨付。
(二)需评审项目
1.项目申报单位就已开始实施的项目向市商务局提出申请;
2.市商务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初审,确定参加专家评审项目;
3.市商务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4.项目评审结束后,市商务局和市财政局联合确定资金安排使用方案,并进行项目公示;
5.项目公示后,由市商务局商市财政局根据财政资金管理规定和程序,按照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
第十三条 申报材料:
(一)无需评审项目提交下列材料: 1.申请报告;
2.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本办法第八条第(二)项第1目和第(三)项规定的奖励类项目需要提供统计部门确认的统计数据;
4.本办法第九条第(一)项规定的补助类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工作方案(包含资金明细预算等)。
(二)需评审项目应提交下列材料: 1.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项目申报表;
3.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包括: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项目背景和主要内容、总投资(含项目投资清单)、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资金使用计划及建设进度安排;项目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效果等;
4.企业上财务审计报告; 5.项目建设承诺书。
以上材料除审计报告外,均须加盖申报单位公章。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四条 项目验收(需评审项目)
获得资金支持的项目原则上应当于资金拨付之日起一年内实施完毕,并接受市商务局和市财政局共同组织的项目验收。如项目无法在一年内实施完毕,项目单位应提出延期申请,说明具体原因,明确项目竣工验收具体时间,经市商务局和市财政局同意后组织阶段性验收。
对于验收不合格的或存在弄虚作假、欺骗行为的项目,项目申报单位自市商务局、市财政局下达通知后三个月内,应当将全部扶持资金如数缴回市财政局。
第十五条 使用扶持资金的企业和单位均须建立完整的档案,自觉接受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对扶持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若无特殊情况,原则上不得就同一项目重复申请使用各类财政资金。
任何单位或个人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和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属于《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所列违法行为的,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七条 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工作经费,用于聘用临时人员、考察调研、宣传培训以及组织项目申报、认定、评审、跟踪、验收、审计检查等管理性支出,列支金额不超过预算资金总额的1%,并严格控制,厉行节约。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中的电子商务企业,是指利用因特网直接从事电子商务交易或提供相关服务,独立核算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第十九条 本办法中的传统企业包括传统工业企业和传统流通企业,是指从事传统制造业和传统实体销售商品,尚未有效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的企业。
本办法中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企业是指为触网企业提供业务咨询、技术支持、营销推广及其他相关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
第二十条 本办法中的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下列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两年。
2.厦门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篇二
“互联网+农业” 已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通过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 可以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整合, 优化农业产业链, 促进农业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 农产品电子商务高速发展, 专业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增多, 线上交易规模翻番增长。 数据显示, 2014 年全国农产品网络交易额已超过1000 亿元, 占农产品销售额的3%, 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前景广阔。 然而,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起步较晚, 农村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电子商务普及率较低、电子商务模式区分度不高等现象还比较普遍, 应用电子商务技术还不够完善。 农产品如何高速、平稳的对接电子商务, 成为“互联网+农业”发展的焦点问题。
荆门市位居鄂中, 农业资源排在湖北省前列, 粮食、油料、蔬菜、畜禽、水产品等种类丰富。 当地政府及企业积极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 依托电子商务加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其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 但是, 荆门市电子商务发展基础比较薄弱, 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系列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荆门市农业经济的发展。
2 荆门市农产品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分析
2.1 荆门市农业资源基础雄厚
荆门市是农业大市, 以2014 年为例,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51.66 亿元, 比去年增长5%, 占荆门市GDP总体比重的26.83%, 粮食、 油料、 蔬菜、 生猪、 家禽、 肉类、 禽蛋、 水产品等产量均保持上升趋势, 部分农产品产量如表1 所示。 同时, 荆门市第一产业类别齐全, 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于华中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2 电商企业普遍依托第三方平台
目前, 荆门市农产品企业大多数依托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中国网库集团、微信公众平台等第三方平台, 进而实现“互联网+”产业优化升级。 据荆门市商务局不完全统计, 荆门市当地仅在阿里巴巴平台注册的企业就超过1800 家, 而在商务局备案的自建平台企业仅包括中兴农谷的绿净农场、东方百货的东方易购商城、中国网库建设的菜籽油网、金瑞物流的粮油天下等30 多家。 运营这些平台的企业同时也依靠第三方平台, 以中兴农谷为例, 除自身建设运营的绿净农场之外, 同时在京东商城、1 号店、微信公众平台开设有网络店铺, 因此从企业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方式来看, 荆门市大多数电子商务企业依托第三方平台实现电商模式转换。
2.3 农产品自主平台作用凸显
荆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种植的企业大多数开展了电子商务。 从农产品销售情况来看, 地方自主研发平台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物流等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下面举几个实例进行分析。
钟祥市供销社:依托电子商务微平台进行微营销, 作为荆门市第一个O2O电子商务平台, 主要采取“以网上销售带动门店销售, 以门店销售支持网上销售”的方式。 2014 年, 该公司代理品种达500 多个品种, 拥有8 辆配送车辆, 建立了2000 多个乡镇经营网点, 年配送额超过1000 万元。
荆门电商谷:于2015 年3 月投入运营, 隶属于中国网库集团公司。 截止到7 月5 日, 荆门市电商谷已经和荆门市21 家企业开展合作, 投资建设了21 个单品网络交易平台, 并吸引荆门市的107 家企业加入到中国网库旗下的其他单品交易平台。
荆门市钟祥掌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依托其线下商贸资源打造专业的B2B超市订货平台, 为整个钟祥市的中小零售企业提供批量零售商品。 在2014 年4 月份的春雷行动中, 该平台已经实现了400 万元的交易额, 2014 年的销售额超过2000 万元。
2.4 配套支撑体系日趋完善
当前, 荆门市物流企业和园区发展迅速, 物流企业数量近500 家, 其中注册资本超过500 万元的企业有20 多家。 众诚物流、通旺达、滕飞达及其他本土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较为迅速, 同时德邦物流、大道物流、顺风、韵达等知名物流企业也布局于各县区。 荆门市拥有各类物流园区约21 个, 其中东方百货物流配送中心、众诚物流园等8 家园区已经逐渐投入使用, 荆铁佳洲铁路物流园、鑫港国际物流园、钟祥现代交通物流园, 掇刀物流产业园等13 家园区正积极推进, 进一步发展壮大了荆门物流市场及主体。
通信网络基本覆盖。 2015 年上半年, 全市1345 个行政村实现宽带通村, 固定宽带用户数量达到40 万, 拥有通信铁塔3310座、通信基站7774 个, 完成乡镇和行政村无线网络基本覆盖, 3G、4G用户达到112.7 万, 为电子商务发展夯实了网络基础。
电子商务园区逐步投入使用。 目前荆门已经建设完成的电子商务园区、孵化基地有4 家, 正在建设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有6 家, 通过政策资源、信息网络、创业培训、投融资、专利技术、人力资源、中介服务、社会服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帮助, 极大地推动了荆门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
2.5 政府出台政策法规大力支持
荆门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战略, 相继出台了 《荆门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荆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 不断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加快了商贸流通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同时, 注重电子商务的孵化, 通过在行政审批、贡献奖励、企业奖励等方面制定政策吸引全国企业到荆门建立电子商务园区, 并在场租补贴、项目资助、人才引进、金融服务、科技转化等方面制定政策吸引高端人才、企业入驻发展电子商务, 为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提供的政策保障。
3 荆门市电子商务在农产品市场中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仍需创新
供应链前端电子商务应用匮乏。 漳河绿盛柑橘专业合作社、五三陈湾畜牧有限责任公司等由于生产地集中, 其农产品供应信息易于掌握。 但对桥米、油料等大宗商品的生产、供应信息基本沿用传统渠道, 电子商务技术应用程度不够, 未形成合理的农产品溯源体系, 严重影响电子商务企业整体发展。
电子商务新模式有待尝试。 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 产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而C2B (消费者对企业) 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矛盾。 目前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几乎没有。同时, 荆门市电子政务工作不够完善, 没有形成统一的网络平台、数据库等电子政务体系, 尤其在电子备案和电子许可证审批管理、相关政策的颁布等方面仍不完善。
3.2 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有待完善
互联网网络不够发达。 以行政村数量进行计算, 目前荆门市宽带通村覆盖率为96%, 给全面发展电子商务带来一定的不便, 同时荆门市农村购买力主要来自由手机互联网用户。 据不完全统计, 荆门市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218 万户, 荆门市总人口达300 万, 同全国手机用户95.5 部/百人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比较落后。
物流配送体系需要加强。 虽然韵达、德邦、忠诚等物流公司布局已经初具规模, 但是大多数无法配送至“村”级别, 且各自为营, 无法实现资源整合;以供销社为核心的村级物流服务网点的建设还未形成规模, 物流运输能力还不够;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较为简单, 缺乏物流成本较高、技术先进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
3.3 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亟待加强
近年, 国民对农产品质量的关注日益密切, 如何确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难题。 荆门市是农业大市, 农副产品特色明显, 国宝桥米、洪森粮油、广源食品、神地保洁蛋等产品, 在湖北省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但是缺乏具有高度品牌影响力的企业, 有机产品、 非转基因等备受关注的产品特征区分度不够高, 农业面源污染、养殖业有害添加剂以及工业三废对农业的影响依然严峻。 同时, 缺乏第三方质量检测认证, 没有形成全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 荆门市农产品在地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竞争中质量优势不突出。
3.4 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农村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多领域的复杂性工程, 需要以高素质的复合人才队伍为支撑。 目前, 一方面, 荆门市农村人员素质整体不高, 电子商务意识不强, 以本地人才服务本地的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 甚至还有本土人才流失的现象。 另一方面, 农村基础生活设施相对于城市来说不够完善, 增加了人才的引进以及人才的长期发展的困难。
4 加快荆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完善政策扶持, 加强电子商务孵化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和信用体系建设。 建议市政府制定相应的电子商务地方法律法规, 对电子商务模式、市场行为、奖励配套政策、支付体系等方面进行规范;同时加大网络犯罪的侦查和打击力度, 保证电子商务行为的安全, 提高地方电子商务产业信誉度。
二是加强电商模式孵化。 一方面加强G2B模式的建设, 建设市电子政务综合平台, 提升公共服务的职能, 进一步发挥好网格化社会管理的作用, 加强电子监察的功能;加强政府服务企业的能力, 提高行政效率。 另一方面是孵化C2B模式试点, 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多样性, 为农产品电商服务。
三是加强电商基地孵化。 完善企业入驻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的相关政策, 加强政府对企业特别是农产品企业的支持力度, 建议成立电子商务管理委员会, 具体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加强对孵化企业的监督管理, 避免投机分子的进入, 提高孵化企业的质量和成功率。
4.2 强化质量检测, 打造支撑配套体系
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督。 联合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 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群体, 细分有机、非转基因等食品, 制定农业生产管理条例, 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流程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溯源管理体系。
二是强化第三方机构检测。 积极同中国检验认证集团 (CCIC) 、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天祥 (Intertek) 、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等知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协商, 在荆门市建立质量检测中心, 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消除当前市场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担忧。
三是强化物流配送体系。 加快以供销社为核心的村级物流服务网络, 建立统一的第四方电子商务物流平台, 对全市物流资源进行整合, 为农产品的供给与销售发挥最大的效用。 同时, 以第四方物流平台为基础, 引进知名冷链物流企业, 建设针对荆门市农产品需求的冷链物流系统。
四是强化网络基础设施。 推进光纤、通讯塔、通讯基站等信息基础的建设, 实现宽带网络行政村的全覆盖, 以降低农村家庭使用互联网的成本, 提高宽带及移动互联网用户比例, 从而使大多数人参与电子商务产业中来。
4.3 加快土地流转, 培育农业新型主体
2014 年, 从经营主体看, 专业合作社、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这些规模化经营主体土地流转量占流转总数的72%[5]。长远来看, 这些主体是未来荆门市农产品主要的供应商。 一是要强化土地流转管理, 扩大新型市场主体的规模, 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做铺垫。 二是强化电子商务意识, 提高新型主体的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 引导开展电子商务。 三是重点培育新型主体的电子商务基础, 建立统一管理的电子商务平台, 逐步扩大地区农产品市场规模和地区影响力。
4.4 发挥农业特色, 推进品牌工程建设
充分发挥荆门市农业资源的优势。 依托桥米、米茶、禽蛋等特产和粮油、粮食等大宗农产品, 建立农产品观光旅游基地、有机产品示范基地等特色产业, 加强农业的特色管理与种植引导, 确保供应链条的收益;同时注重品牌工程建设, 从人们关注的健康、味道等方面出发, 带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4.5 加强电商培训,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继承, 优化课程体系和培训体系, 强化培训主体的实践能力。 以创业跟踪、孵化基地反馈和人才需求为导向, 建立电子商务知识、技能综合评价体系;以知识、技能培训为基础, 注重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基本素质, 强调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素质培养同步,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常识在农村的普及, 加大电子商务人才进农村的支持力度, 重点培养服务电子主体、行政村干部、专业合作社、企业、家庭农户等新型市场主体, 从而带动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
5 结语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 在 “互联网+农业”进一步推动下, 电子商务模式对农业、农村、农产品的直接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农产品市场商业运营模式也随之变化。 荆门市农业在华中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希望荆门市积极探索发展电子商务的新思路, 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政策、支撑体系、新型主体、特色工程和人才培育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对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帮助, 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玉忠.“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创新科技, 2015 (7) :69-72.
[2]李海平, 刘伟玲.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模式创新[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9 (2) :189-191.
[3]吴升山, 代艳红, 李冉, 等.荆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 2014 (4) .
[4]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 2015 (5) :110-115.
[5]丁建军, 李新阳.对荆门市土地流转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经济, 2015 (30) .
[6]孙开钊.“互联网+”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创新[J].企业经济, 2015 (12) :93-98.
3.厦门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及思考 篇三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社区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6-0098-04
The Situation of Xiamen Community Library's Construc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Lin Liping (Xiamen Library, Xiamen, Fujian, 361012 )
Abstract:The community libra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ublic library undertaking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the founda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system that benefits the whole people and accelerates general equity. Based 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construction of Xiamen community library,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community library's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public library; community library
CLC number: G258.24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1)06-0098-04
社区图书馆是面向社区开放、就近为居民提供服务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是乡镇、街道、社区、农村图书馆(室)的统称。社区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构建惠及全民、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石。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社区文化建设重要载体的社区图书馆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广东、浙江等省份的经济发达城市,对社区图书馆建设进行了许多成功的探索与实践,其中深圳的“图书馆之城”建设、嘉兴的“总分馆建设”等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成效卓著。但是,在许多地区,与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相比,社区图书馆建设仍然远远滞后,其服务能力和办馆效益也明显落后。总结分析厦门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既可为厦门地区社区图书馆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其它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厦门城市概况及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
1.1 厦门城市概况
厦门市是我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土地面积1565平方公里,下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行政区,现有37个镇(街)、467个村(居)组织。根据《福建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0年末厦门市常住人口为353.13万人。
1.2 厦门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
“十五”期间,厦门市开始推进社区图书馆建设,政府每年核拨专项经费支持社区图书馆建设,促进了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十一五”以来,厦门市社区图书馆建设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厦门市按照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四部委部署,开展“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援建了一批社区图书馆;2008~2009年,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新闻出版局等部门开始启动“农家书屋”建设,仅两年时间就在厦门市156个行政村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厦门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也通过合办等形式在农村、社区建设了一批分馆和图书流通点。多头投入、多管齐下的办馆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社区图书馆的发展。目前,厦门市镇(街)、村(居)两级组织504个,社区图书馆总量371个,社区图书馆覆盖率为73.61%,每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高于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中“每5万人应有一所公共图书馆”的标准;全市社区图书馆总面积19666平方米,图书总藏量998290册(见表1)。
2 厦门市社区图书馆存在问题
现有社区图书馆中,除厦门市区两级图书馆与社区合办的联网分馆办馆规模和效益较好外,其他占比例较大的由政府相关部门举办或社区自办的一次性拨款建设的社区图书馆都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馆舍规模小,馆藏量少质差
社区图书馆的馆舍面积普遍偏小,全市371个社区图书馆总面积19666平方米,平均每馆馆舍面积仅53.00平方米。按厦门市常住人口计,每千人面积5.57平方米,与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规定的小型图书馆(服务人口3-20万)“每千人面积27平方米”的最低指标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大部份社区图书馆办馆条件很差,甚至寄居在村(居)委会办公室或其他活动场所,基本无法提供服务。从藏书量看,371个社区图书馆总藏量99.83万册,平均每馆图书藏量为2690册。与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规定的小型图书馆藏书量4.5万册的最低指标相差甚远。不仅馆藏总量低,藏书质量也差,许多社区图书馆由于常年没有购书经费,图书多年得不到更新,一些社区图书馆甚至所有藏书都来源于社会捐赠,所藏图书陈旧残破,基本没有利用价值。
2.2 管理人员缺乏,服务能力差
调查发现,除厦门市区两级图书馆的联网分馆有专职管理员外,其他绝大多数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基本上都由村级文化协管员或居委会工作人员兼任。每位文化协管员每月的生活补贴300~1100元不等。文化协管员身兼多职,不仅要管好图书室、棋牌室、乒乓球室等文体活动场所,还要开展群众读书活动,辅导和培训群众文体骨干,动员组织群众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文化遗产宣传保护和文化市场管理等工作。如此繁重的任务即便是事业编制的正式工作人员也无法胜任,更何况是每月只有少量补贴的临时人员。无论文化协管员或兼职管理人员均存在人员变动频繁,图书馆专业知识匮乏等问题。由于管理人员身兼多职,许多社区图书馆连正常开放,提供图书阅览、借还等基本服务都无法保证,更不可能开展其他服务;又由于专业人员匮乏,绝大多数社区图书馆的藏书没有分编加工,即便配有电脑,也无法实现自动化管理。凡此种种,导致厦门大多数社区图书馆管理不到位、开放不正常、服务能力差。
2.3 服务形式单一,服务效益低下
371个社区图书馆中,能够开放服务的只占69.65%。而据我们实地调查,这些能够开放的图书馆,有一大部分由于管理人员身兼多职,其开放也只是在有人上门借书时,才开门服务,借完书后立即关门走人,这种形式的开放并不是图书馆界通常所指的真正意义上的开放。而少数真正开放的图书馆,其实际开放时间也十分有限,而且基本上是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总体而言,能保持正常开放并严格规范开馆时间的,基本上只有厦门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的联网分馆。这些分馆馆舍规模在300~1600平方米,配有1~5个专职管理人员,实行自动化管理,采用联办或托管的模式,纳入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之中,与市、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标准基本一致,开放正常,管理规范,能真正发挥图书馆的职能。如集美区的杏林街道、灌口街道和湖里区的高殿社区等委托厦门市图书馆管理的托管型联网分馆。除公共图书馆联网分馆外,其他社区图书馆几乎都无法提供应有的社会教育、信息咨询、文化休闲等服务,很少开展知识讲座、英语沙龙、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由于设施简陋,设备陈旧,服务形式单一,服务手段落后,管理不规范,开放不正常,导致社区图书馆办馆效益低下。200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到馆0.246次,年人均外借文献0.194册[1];2009年厦门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人均到馆2.015次,年人均外借文献1.823册。据调研,2009年厦门社区图书馆年接待读者316048人次,年人均到馆0.089次,平均每馆年接待读者851.88人次;外借图书总量249230册次,年人均外借文献0.071册,平均每馆年外借文献671.78册次。其办馆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厦门市区两级图书馆相比更是大相径庭。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社区图书馆的流通数据也绝大多数是来源于公共图书馆的联网分馆。撇开这些联网分馆,其余社区图书馆的年接待读者人次和外借文献册次更是几近为零。
3 原因分析
3.1 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
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是厦门社区图书馆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等发展指标不断突破新高。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形势下,政府完全有能力加大对社区图书馆的投入。但是,由于我国尚无《公共图书馆法》,而具有地方立法权的厦门市也未出台相应的公共图书馆法规,导致厦门市社区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社区图书馆办馆主体不明、管理责任不清。图书馆的馆舍建设、经费投入、人员配置等缺乏统一的准,各级政府天马行空,率性而为。如果辖区政府重视,社区图书馆的馆舍建设、经费投入和人员配置等标准就比较高,其管理水平和办馆效益也相应较高;反之则水平低下。综观国内各级城市社区图书馆发展现状可以发现,社区图书馆得到规范发展的城市,基本上都有图书馆地方法规作保障。以深圳市为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市政府不仅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还出台了《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及《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6—2010)五年规划》,对各级图书馆的建设标准、布局及人均拥有藏书量等予以明确,由此促进了社区图书馆的快速发展。目前,深圳市已建成629个社区图书馆、160台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形成了星罗棋布、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2]3.2 经费投入不足
人员、藏书和日常的运营都需要经费支撑。目前,厦门大多数社区图书馆基本是处于“有人生没人养”的状态。经费投入不足,人员、藏书和日常运营经费匮乏,成为社区图书馆的硬伤。大多数社区图书馆在一次性投入建成后,基本上再没有新的资金投入。全市371个社区图书馆,有购书经费的仅占8.35%。而据实地调研,这些有购书经费的社区图书馆几乎均为当年新建的图书馆,其购书经费也均属于一次性投入。由于常年没有购书经费投入,图书更新滞后,馆藏质量低劣,不能满足读者需求。经费的缺乏还导致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奇缺,371个社区图书馆中,有专职管理人员的仅72个,占总数的19.41 %。而72个专职管理员中也全部为临时雇佣人员,每月仅有数百元工资。由于管理人员缺乏,一些社区图书馆基本不开放,一些社区图书馆虽然偶有开放,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经费投入的不足同时还导致社区图书馆设备无法补充更新,绝大多数图书馆还停留在手工管理水平。而图书馆服务宣传推广经费和水电物业等运营管理经费的缺失同样影响社区图书馆服务的正常开展。
3.3 缺乏资源共享体系支撑
依托市区两级图书馆,实现文献资源统一调配置、服务标准统一规范是社区图书馆优化馆藏质量、提高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社区图书馆只有在规划、管理和组织等方面与市、区两级图书馆成为联系紧密的协作组织,才能与市区两级图书馆实现文献、人才、管理及服务等资源的共建共享,才能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但是,现行体制下,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行政隶属不一、财政分级拨款,公共图书馆之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3]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由街道、乡镇政府和村、居基层组织说了算,上一级公共图书馆没有发言权。这种管理体制不仅阻碍了图书馆建设的总体布局,还导致社区图书馆一直游离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之外,制约了社区图书馆与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而从国家层面看,社区图书馆建设也未能得到文化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文化部四次对全国公共图书馆开展评估定级,均未把社区图书馆纳入考评范围。凡此种种,导致社区图书馆游离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之外,无人关注,无人问津,自生自灭。
4 厦门市社区图书馆发展对策
4.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政府推动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深圳市的图书馆之城建设、嘉兴市的乡镇图书馆建设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厦门市社区图书馆的覆盖率之所以能达到73.6%,也是在政府一次又一次的推动下得以完成的。但是在社区图书馆的后续管理中,由于没有政府的介入,在行政缺位的情况下,社区图书馆的作用没能得到有效发挥。要确保社区图书馆健康发展,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发挥政府在全市公共图书馆整体建设布局上的主导作用。“十一五”期间,厦门市相关部门制定了《厦门市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促进了厦门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最近,厦门市委、市政府又提出推进岛内外“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在厦门岛外集美新城核心区建设各种文化设施。其中图书馆规划用地面积2.43公顷,总建筑面积5.34万平方米,目前该项目已动工建设。“十二五”期间,市政府要着力协调各区政府抓好社区图书馆的规划与建设,加强对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统筹安排各级图书馆尤其是社区图书馆的管理和运营经费,使厦门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总体水平得到提高。
4.2 推进立法,为公共图书馆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健全的法规是实现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图书馆工作的领导,[4]加快制订《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条例》,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从法律层面明确各级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建设标准、管理部门、管理模式和服务规范。尤其要明确社区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人员聘用及设备配置等要求,规范文献资源、读者服务、读书活动等组织工作,规定各级政府和各级图书馆在社区图书馆建设中的职责,规范社区图书馆的工作任务与操作流程,使社区图书馆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康发展。
4.3 合理布局,大力推进社区公共图书馆建设
社区图书馆是面向社区开放、就近为居民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节点,是图书馆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欧美等西方国家每步行十分钟或每隔一个街区就有一所社区图书馆,笔者2007年曾赴美国俄勒冈州考察交流,该州的社区图书馆星罗棋布,市民利用图书馆十分便利。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也十分重视社区图书馆建设。深圳市的“图书馆之城建设”目标是基本实现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一座县级以上标准图书馆,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一座社区图书馆,常住人口人均藏书2册;嘉兴市通过推行总分馆制发展乡镇图书馆。目前厦门市的社区图书馆建设规模小、硬件条件差,政府应尽快调整布局,把图书馆建设的重点放在基层放在社区农村,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社区图书馆。
4.4 统一规划,构建可持续运行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缺乏专业管理是社区图书馆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的原因之一。目前,除厦门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联网分馆外,其他社区图书馆全部游离在公共图书馆共享服务体系之外,各自为政,自生自灭。要推进社区图书馆事业发展,政府除了给予法律和经费保障外,还应将社区图书馆纳入厦门市公共图书馆共享服务体系,与各级图书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共建共享。2009年以来,厦门市图书馆通过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实现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文献通借通还,资源共建共享,大大提升了区级图书馆和基层分馆的服务能力。灌口分馆、杏林分馆、高殿分馆及长乐社区图书流通点等与厦门市图书馆合办的社区图书馆均被纳入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与市区两级图书馆实现一卡通用、通借通还,开放正常,管理规范,办馆效益良好。把社区图书馆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不仅可通过资源共建共享、文献统一调配提升其资源保障能力和读者服务能力,还可通过服务理念的引导和渗透转变其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通过专业化的指导规范其服务模式,并由此推进社区图书馆办馆效益的提升。
4.5 加大投入,建设一支稳定的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
拥有一支较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提高社区图书馆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首先要落实管理人员经费,稳定管理人员队伍。无专职管理人员及管理人员频繁变动是社区图书馆开放不正常、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因素,而一个几乎不开放的图书馆是不可能发挥作用的。因此要真正发挥社区图书馆的作用,提高社区图书馆的办馆效益,必须保证正常开放。而要保证正常开放,首先要落实管理人员经费,建立稳定的专职管理人员队伍。要借鉴嘉兴市的总分管制经费投入机制,将社区图书馆人员经费纳入市、区、镇(街)财政年度预算。其次要加大对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社区图书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服务意识淡薄是当前影响社区图书馆作用发挥的诸多因素之一。厦门市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中心馆的作用,每年组织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和培训,同时可分期分批组织社区图书馆管理员到市区两级图书馆进行短期进修,实地培训,以提高其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
5 结语
社区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节点,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的重要平台。全面推进社区图书馆建设,加大社区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改善社区图书馆的办馆条件,提高社区图书馆的办馆效益是各级政府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文献信息需求的必然之路,也是提高公共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年鉴2010[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610-615.
[2]聂灿.“十二五”期间深圳将成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EB
/OL].[2011-08-23].http://www.gd.xinhuanet.com.
[3]林丽萍.托管型分馆: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有效模式[J].图书馆论坛,2011,(1):25-27.
[4]林丽萍.厦门地区公共儿童图书馆事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新世纪图书馆,2006,(4):65-67.
4.厦门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篇四
一、互相尊重
忠于兴精博事业
1.振兴兴精博企业是我们为之共同奋斗的事业,兴精博电子国际化,为所服务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尽力做出贡献。
(1)诚信:是我们人与人之间沟通一座金色的桥梁,是我们行动的第一准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是互相尊重的前提,企业的成员在人格和尊严上都是平等的。一支和谐、激情、高效的员工队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绝不能损害公司利益和国家利益。(2)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3)沟通:达成共识的根本途径(4)协作:团队协作、达成目标
(5)成长:员工成长,是公司发展的动力,公司发展是员工的前提
二、精诚服务
凝聚顾客身上
1.要做好服务才能致胜,只有赢得顾客的信任,才有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兴精博企业始终如一的以顾客的成功而努力,满意、满足并努力超出顾客的期望。
(1)质量:“做事 做人 产品”质量就是顾客的满意(2)速度:快捷服务,立即行动
三、拼博创新
集中于兴精博名牌
兴精博历史、是创新史,只有不断的开拓创新,才能够永保兴精博的活力和兴旺,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实现持续创新的前提,是创造学习力的关键,我们要力争企业发展,打造一支能打胜仗的团队和组织!(1)拼博: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2)创新:就是不断地改变游戏规则
(3)学习:不学习的人,实际上就是选择落后(4)名牌:创造世界一流的名牌(5)国际化:放眼全球、挑战变化
四、科学管理
提高企业的效益
1.兴精博企业是以制度为本在走向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的创新能力、市场能力、技术能力、归根到底是管理能力要去提高!(1)效率:管理的核心问题(2)执行:保持公司的效率关键(3)领导:领导必须以身作则
5.厦门市游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五
道恩游艇设计提供
游艇产业作为国内的新兴产业,被业界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在我国沿海地区,游艇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游艇的制造工业会带动金属制品、木器制造、电子仪器、航海器械等多个配套产业的发展;游艇的消费必将带动游艇维修保养、游艇驾驶培训及滨水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享有“海上花园”美誉的厦门市凭借地缘优势及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游艇业获得了飞速发展,逐渐成为厦门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底,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授予厦门市“游艇帆船产业发展基地”的称号,此举是对厦门市游艇产业发展状况的充分肯定。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厦门市游艇产业发展现状:
一、游艇制造业发展居全国前列。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厦门市游艇制造业开始萌芽。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发展,厦门市游艇制造业已逐渐崛起,目前具备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游艇制造企业已达数十家,产品远销香港及欧美市场,出口额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游艇制造业发展居全国前列。
二、游艇工业园区建设日渐成熟。
早在2005年,厦门市经发局编制《厦门船舶工业发展规划》,旨在创造一个有利于游艇业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目前,厦门海沧排头游艇工业园区已吸引业内众多知名游艇企业落户,2008年开始动工建成的翔安欧厝游艇制造基地,也有十数家游艇企业陆续入驻。
三、多家大型游艇俱乐部相继成立。
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属亚洲规模最大的游艇俱乐部,曾在08年亚洲国际地产投资与开发博览会上,获得亚洲最佳滨海开发项目殊荣;08年开工建成的中澳游艇俱乐部具备举办世界级游艇展和国际级赛事的硬件条件;2007年正式启用的五缘湾帆船港集游艇帆船俱乐部、国际展销中心、港口服务中心、认证培训基地及国际产业机构总部及产学研交流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除此之外,厦门帆船游艇运动协会、厦门游艇行业协会相继成立,从而加速了厦门帆船游艇业的发展,并为厦门游艇企业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组织联系的平台。已先后举办多次的中国(厦门)国际游艇帆船展览会也有力地促进了厦门游艇销量的增加。
6.厦门市经济发展局经费扶持介绍 篇六
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对企业减负工作和扶持企业发展工作都非常重视,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力度得到不断加强,出台一系列企业减负政策和扶持企业发展政策,为创造企业良好发展环境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包括:
1.2.3.4.厦门市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补助资金 厦门市中小企业成长支持资金 厦门市技术创新及产学研资金 厦门市地方特色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项目
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补助资金
重点支持工业中小企业,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关注科技进步、装备自主化、品种质量、节能降耗、两化融合、军民结合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突出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发展那方式转变。支持范围包括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地方特色产业及传统手工业。资金安排拟采用投资补助方式
中小企业成长支持资金
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我市重点培育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群)和现代服务业产业群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支持其采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等固定资产投资及流动资金贷款项目。采用贷款贴息方式。
技术创新及产学研资金
技术创新资金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我市重点培育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群)和现代服务业产业群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支持其采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等固定资产投资及流动资金贷款项目。产学研资金主要用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属工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本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方向的技术开发项目和科学技术推广应用项目。
地方特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以下简称特色产业资金)是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专门用于支持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聚集区内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节能减排、协作配套,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资金。
支持的重点包括:
◆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鼓励中小企业节能减排。
◆加强中小企业与骨干企业专业化协作。
◆支持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和延伸。
7.厦门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篇七
一、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及内涵
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对应的, 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服务业, 不仅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专业化的结果, 更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并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它既包括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服务业, 如网络通信、数字影视、网络传媒、IT信息服务、现代物流、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也包括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改造和提升的传统服务业, 如通信业、信息咨询、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而其核心则是发展技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作为一个发展的概念, 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同时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以及人类的认识活动的逐步深化, 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也会不断丰富。
二、厦门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厦门市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 是厦漳泉城市群之龙头, 其经济地位对闽南地区乃至福建全省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改革开放以来, 厦门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产业结构有效调整、一二三产业合理布局。
1. 从纵向来看。
厦门市服务业规模快速增长, 产业地位日益显要,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厦门市服务业的增加值已由特区成立之初的1980年的1.3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 003.88亿元, 增长了766倍, 三十年间年平均增长24.8%, 服务业占厦门GDP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由1980年的20.6%增长到2010年的48.9%, 平均每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 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 从横向来看。
厦门市服务业的规模取得了跨越式的增长, 但与其他城市比较差距也扩大了。从服务业增加值的绝对额来看, 与北京、上海、广州等服务业发达的城市相差甚远。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来看, 厦门直到2010年还未超过50%, 上述三大城市从2000年起这一比重均超过50%。同时, 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比值在2000年时已达到69.04%, 2003年美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75%, 日本为68%, 德国为69%。可见, 厦门市服务业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但相比经济特区地位和世界发达国家而言, 传统服务业缺乏竞争力、高端服务业规模较小, 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不完善已成为厦门工业化、城市化乃至国际化的障碍性因素。
3. 从内部结构来看。
厦门服务业的产出过于集中, 行业、行政区域间差距明显。从行业来看, 厦门服务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在厦门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 2009年上述四大行业的增加值为491.6亿元, 占服务业总增加值的54.9%, 说明厦门服务业内部结构尚未成熟, 传统行业仍居主要地位, 新兴行业有待进一步成长。从行政区域来看, 2009年, 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GDP较高, 分别为577.63亿元、431.24亿元、232.08亿元和239.38亿元, 同安区和翔安区GDP仅为132.84亿元和129.07亿元。同年, 服务业增加值占比GDP由高到低依次是思明区 (81.7%) 、湖里区 (46.5%) 、同安区 (38.5%) 、集美区 (32.6%) 、海沧区 (29.4%) 和翔安区 (20.2%) 。可见, 思明区服务业在厦门全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相比之下, 其他行政区的服务业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占GDP的比重都与思明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数据来源:厦门市统计局网站。
三、厦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 立法优势。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2月, 厦门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随后, 国务院相继批准设立海沧、杏林、集美三个台商投资区, 实行经济特区现行政策。1992年又批准设立象屿保税区。其间, 国务院还批准厦门市为计划单列市, 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经济管理权。1994年3月, 全国人大授予厦门特区地方立法权。2000年3月5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并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的《立法法》, 把经济特区所在的市纳入“较大的市”范围, 赋予特区所在市政府享有与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政府同样的地方政府规章制定权。
2010年6月20日, 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 并同意厦门发挥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试验区作用, 扩大金融改革试点, 并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先行试验一些金融领域重大改革措施。作为经济特区和副省级计划单列市, 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给予厦门市的政策支持也强力推动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 财税政策优势。
在税收方面,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7条规定, “设在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特区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企业和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 减按24%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或者设在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 属于能源、交通、港口、码头或者国家鼓励的其他项目的, 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无疑这是经济特区在财税政策方面享有的一条优惠政策, 为厦门市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2008年1月1日《企业所得税法》颁布实施, 并同时废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新法对企业税收实现了“四个统一”: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 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
对于目前, 厦门经济特区过渡性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两条:一是在新税法实施 (2008年) 后五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二是新设高新技术企业执行过渡性税收优惠政策。特区扩大到厦门全市, 企业将均能享受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依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 厦门经济特区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营业税、外商企业投资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出口企业的优惠政策等优惠政策。
3. 市场优势。
厦门是闽南地区中心城市, 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2010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 253元, 比上年增长12%, 连续多年保持福建省第一的位置。此外厦门背靠漳州市、泉州市, 两市经济发展迅速, 内陆龙岩、三明市发展潜力较大, 厦门市服务业在周边地区支撑下发展后劲很足, 发展潜力巨大。
4. 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厦门市位于中国两个发达的经济区域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的海路和陆路中段, 面对台湾省, 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台优势。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而且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 厦门市基础设施完善, 发展服务业的基础雄厚。
厦门市已建成以海港、空港为枢纽, 铁路、公路、海运、空运相互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厦门港也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深水良港和主要口岸, 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交汇点, 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新组建厦门港口管理局, 管辖围绕厦门湾而建的所有港口和码头, 厦门港的岸线资源大大加强, 厦门的对外口岸地位不断得到提升, 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乃至东南沿海的现代物流中心。厦门与国内外主要城市联系十分便利,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是东南沿海重要的客货运航空中心, 已于国内外近百个城市开通直航航线。
5. 环境优势。
现代服务业区别于传统工业的高耗能和高污染, 它更需要的是一个适宜人居的环境, 厦门市有二十多年的特区建设基础, 2003年获得过中国人居环境奖, 2004年获得过联合国人居奖, 2007年名列全国宜居城市榜首, 是国内外知名的花园城市。
四、厦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和发展对策
1. 优化政策环境, 建立健全配套法规, 增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导向作用。
2010年9月, 国务院发改委正式批准厦门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 为厦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机遇。厦门应尽快完善服务业相关的政策措施, 积极探索, 先行先试, 对服务领域的技术创新、知识型服务业和新兴服务行业发展, 将优先支持和倾斜。在税务、工商、金融等方面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 如减免税收鼓励研发、减轻行政审批手续、提供融资便利等, 形成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多级力。
2.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基础, 构筑完整的产业链, 带动服务业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体现在产业链的上游 (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设计、市场研究等) 、中游 (质量控制、会计、认识管理、法律、保险等) 和下游 (广告、物流、销售、人员培训等) 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全过程生产活动中。这条产业链已经成为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差异和增值的主要源泉。应该充分利用现阶段厦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期, 依托厦门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港口资源,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如现代物流业等, 并使其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带动其他服务业的发展。
3. 以生活性服务业为突破口, 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一是利用厦门优越的环境优势、人文优势和区位优势, 深度开发旅游资源, 大力整治旅游环境, 全面推进对台旅游交流与合作, 把厦门打造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二是重点扶持会展服务业、动漫、广播影视等文化创意产业。向从事文化创意的企业提供研发贷款、融资等优惠政策, 大力建设一批专业化、产业化的文化创意园。三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创办高端医疗机构, 积极探索旅游医疗, 培育健康咨询、保健服务等项目, 满足市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4. 加强培养和引进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人才。
一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职业性, 鼓励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做好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和岗位培训, 共同培养多层次、多领域的技术专业人才。二是制定有关政策, 引进吸国内外各层次高技术水平人才, 建立畅通的人才流入渠道,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如专利激励、产权激励等, 此外, 政府对引进的人才应进行长期跟踪, 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资金支持, 留住人才, 提高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
5. 加强区域合作和对外合作, 拓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厦门应充分利用自身海西建设中心城市的优势, 加大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 加强与周边城市政府协商, 并达成共识, 制定长远发展规划, 形成合理的服务业发展布局, 避免恶性竞争。同时厦门也应利用开放特区的优势, 吸引外国的资金、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流程, 推进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升级, 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支持本土有能力的服务性企业走出去,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进一步拓展厦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重.现代服务业发展与预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2]刘书瀚, 吕明元, 宋明月.略论天津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与产业结构优化[J].现代财经, 2008, (10) .
[3]肖怡.广东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驱动模式及政策思路[J].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8, (5) .
8.对厦门的发展充满信心 篇八
定位厦门成功创业
上世纪80年代,祖籍厦门的曾钦照在台湾做船舶生意,后转向电子产品(五英寸软碟为主)的生产并获得成功。多威公司是曾钦照1981年跟英国人合资在台湾创立的,1992年英国人撤走了,就把英文名改“DOOWELL”(多威),经过十年的发展,曾钦照遇到了瓶颈。
台湾的产业属于“出口导向”型,出口的行业面临与世界的竞争,因此人力成本很高,所以当时他们就积极拓展海外生产基地。他告诉记者:“其实来大陆考察之前我曾经到过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最后我来到了厦门。我发现厦门的语言、生活风俗同台湾非常接近,具有前几个地方不具备的优势。”曾钦照选择厦门最主要还是考虑到了这块地方的商业前景:“我们的产品主要是出口的。因为厦门是一个港湾城市,我认为它有基础、有条件成为一个不错的出口城市。”
虽然厦门同台湾在语言和风俗上很相近,但是曾钦照也经历了初来乍到的艰辛。回想起创业之初的种种困难,曾钦照记忆犹新:“企业刚开始的5年,苦于招不到合适的人,为了招收人才,我们基本把中国所有的大学都跑遍了,最远的到了东北的哈工大,最西的到了西北大和西北交大。”
多威电子的客户多是日本电子大厂。日本客户向来是台商又爱又怕的对象,曾钦照却有本事使这群挑剔的客户满意。技术背景出身的曾钦照能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研发和创新。为了服务日本客户,他的研发团队聘有6位日本工程师,直接跟日本客户沟通。这个直率的企业家在经营方面还带着性格中的固执和细腻。为配合IT产品更新换代,多威导入了ERP管理系统,实现了业务和生产全方位的数字化管理,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一边迎新,一边并不辞旧,在多威电子的厂房里,现在还随处可见由台湾企管部门印制的生产条款。他的秘诀就在“不怕被客户批评”。曾钦照说:“‘嫌货人才是买货人’,日本客户每每提出抱怨,都要用心去倾听,虚心去检讨如何改善。跟日本客户往来一两年,可能当时没有回报,但是,如果能够取得客户的信任,双方往来就能长久。”
就这样,他领导的多威电子年营收2亿美元,全球2亿个消费者手上握着SONY的 play station摇杆,光是2006年摇桿收入就达到1亿美元。多威的另一项主打产品是笔记型电脑的触控板,年产2000万个,年营收7000万到8000万美元,全球笔记型电脑四成的触控板,都来自他的工厂。多威电子的企业产值占厦门工业产值的1%,进出口额更是占到了厦门进出口额的2%~3%,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行业龙头 。
服务中小台企
曾钦照喜欢潜水戴上氧气瓶潜入真实的海底,这也是他性格中比较低调、游离于公众视线之外的写照。然而他不得不“上浮”起来——连任厦门台商协会会长。
作为一个商人,曾钦照缘何如此热衷于这些社会事务?曾钦照的回答是:“每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是不行的,赚钱只是我的社会行为的一部分,我要将自己的社会价值最大化。”
在厦门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的上千名成员中,仅有十多家较大型企业,其余都是中小型企业。而曾钦照与台协其他副会长、常务理事们考虑更多的就是如何帮助这些中小台企。曾钦照说,“协会有康乐、会员发展、公益、‘小三通’等10个部门,分块负责各项事务,让中小台企拥有便捷的咨询、求助、联谊管道。”
为增进会员交流,协会举办了各种活动。如举办高尔夫球赛,重阳节活动,帮湖里辖区的99对老人免费拍婚纱照,等等。协会帮助经营失败的“台流”,资助生活费和路费;设立台胞救助基金,使之病有所医;在拆迁、税收上为台商奔走呼吁。2008年厦门台协共为我国受灾地区捐款达2496余万元,作为会长的曾钦照,三次就捐了250万元。
台协正谋划与当地共同筹建台商工业园区和台商住宅区,尽早成立由台协会牵头的台商贷款担保公司。此时的曾钦照有两个愿望:一是希望海协会、海基会未来在厦门设立常态机构,经常进行两会间的事务性协商;第二是希
望未来台湾各县市都可在厦门设立办事处,更有利于两岸交流、共谋发展。
对厦门的发展充满信心
2008年1月26日,曾钦照入选第二届“厦门经济十大影响人物”,而且他还是厦门市的荣誉市民。与普通厦门百姓一样,他从踏上这块土地就时刻关注着厦门的发展。
在曾钦照的办公室里,一幅珍贵的照片悬挂在一个很显眼的地方。那是2006年1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海沧台商投资区视察时,会见台商代表的情景——总书记紧紧握住时任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吴进忠的双手,时任市台商协会副会长的曾钦照就站在他们的身旁。让曾钦照记忆犹新的是总书记说的那“三个凡是”: 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曾钦照表示,这给台商投资带来了很大的信心,大家对前景都很看好。
9.厦门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篇九
厦门市聋哑人足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之研究
以厦门市聋哑人参与足球运动的形式,聋哑人足球队的`建立以及比赛成绩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收集,走访厦门市聋协有关人员及足球队的教练员,对厦门市聋哑人开展足球运动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厦门市聋哑人足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作 者:凌子勇 Ling Zi-yong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刊 名:福建体育科技 英文刊名:FUJIAN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8(5) 分类号:G843 关键词:厦门市 聋哑人 足球运动 研究10.厦门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篇十
【发布文号】厦府[1993]综234号 【发布日期】1993-09-04 【生效日期】1993-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厦门市副食品生产发展与价格调节基金的征集管理办法
(1993年9月4日厦府〔1993〕综234号)
第一条 第一条 为适应价格改革的需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副食品生产发展,增加有效供给,平抑市场物价,安定人民生活,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市建立副食品生产发展与价格调节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本基金宗旨:源于企业,用于生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集中使用,滚动发展;促进生产,保障供给;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凡属本基金征集对象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第三条 基金按以下规定的范围与标准征集:
1、地方财政每年用于“菜篮子”工程的预算拨款。
2、外来劳务人员按每人每月5元,从缴纳的城市增容费中提取(办理常住户口和“蓝印户口”除外)。
3、住宿在宾馆、酒店(含三资企业)、旅社、招待所的旅客,按旅游涉外酒店四星级以上(含四星级)每人每天征收二美元、三星级以下(含三星级)每人每天征收一美元;住宿在其它宾馆、酒店、旅社、招待所的旅客按套房的每床位每天10元,标准客房每床位每天5元、统房每床位每天2元征收。
4、因建设需要征用蔬菜用地,根据省府〔89〕176号文规定,按每亩2.5万元,向建设单位征收新菜地建设资金。
第四条 第四条 基金按以下办法征集:
1、每年财政预算内的安排由市财政局直接划拨市基金办。
2、外来劳务人员按厦府〔91〕综067号《厦门市外来劳动力管理暂行办法》和厦府办〔93〕074号《厦门市收取城市增容费暂行办法》规定的管理范围,由市劳动局及其授权的单位在办理用工手续时,从交纳城市增容费中提取上交市基金办。
3、宾馆、酒店、旅社、招待所由市物价局征收上交市基金办。
4、征用菜地由市土地局征收新菜地建设资金上交市基金办。
第六条 第六条 本基金以扶持生产经营中的有偿资金需求为主,采取借款、贴息、参股和无偿补助等形式,其主要使用范围是:
1、“菜蓝子”工程的生产基地建设投资及有关工程建设的基础性设施建设投资。
2、市场需求且利润较低的副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对扩大生产规模与经营范围而产生的资金需求。
3、支持解决有合同定购任务的主要副食品,在合同期内因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的价格争议而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临时性补贴。
4、解决因重大自然灾害对“菜篮子”工程基地造成严重损失,恢复生产确有资金困难者。
5、经政府批准,为控制重大节日主要副食品价格水平,对指定项目给予国有商业的贷款利息和仓储等费用的补贴。
6、对主要副食品生产科研项目经费不足的补助。
7、参与农贸批发市场的建设,以促进商品生产与流通的发展。
8、其它经批准应给予扶持的对象,提供资金上的帮助。
9、基金征集管理中的人员经费、办公、宣传经费以及代办单位的手续费等项支出。
第七条 第七条 本基金中的外来劳务人员收费的50%,宾馆、酒店、旅社、招待所床位收费中的65%,由政府统筹安排用于社会发展事业。
第八条 第八条 为加强基金的征管与使用,市成立基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物价局,为市基金领导小组办事机构。
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基金征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标准的提高或降低;减免的对象;征集过程中的重大关系协调;审定基金的投向与额度和工作计划的审定。
办公室负责工作计划的拟定;日常事务的处理;基金的汇总上解,报表统计;修改管理办法的文本起草;情况收集与反馈以及市领导和基金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事宜。
第九条 第九条 各单位代征的基金不计入营业收入,由基金办在市财政专户存储,免交“二金”,实行收支二条线,接受财政、审计监督。
第十条 第十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施行。具体征收实施办法由市财政局、物价局根据本办法制定。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同安县可参照本办法自行制定管理办法,并报备市政府。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厦门市物价局负责解释。
11.厦门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篇十一
关键词:江门 先进制造业 发展
1 江门市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先进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的产业形态。先进制造业主要包含三个类别,分别是装备制造业、钢铁冶炼及加工、石油及化工行业。众所周知,江门市是广东传统的工业大市,2009年1月,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赋予了江门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的定位。先进制造业在江门市工业中占有较大比重,在未来我市经济发展中具有较高的战略地位。
1.1 江门市先进制造业的整体实力
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江门市有先进制造业企业共1109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74家的33.87%。其中,装备制造业795家,占72%;石油及化工行业有230家,占21%;钢铁冶炼加工业84家,占7%。近一半企业集中分布在蓬江区和新会区,分别为274家和252家。开平市、江海区、台山市、鹤山市分别有152家、134家、130家、122家,恩平市45家。[1]2010年末先进制造业拥有资产697.24亿元,占规模以上总额的31.08%,比上年增长21.63%,增幅高出规模以上企业2.4个百分点,资产规模扩张较快。先进制造业户均资产为0.63亿元,略低于规模以上户均资产0.06亿元,表明我市先进制造业尚处成长阶段。
1.2 江门市先进制造业的优势行业
有数据显示,江门市有7种工业产品划归先进制造业品种。建筑涂料、民用钢质船舶和金属集装箱等工业产品在全省占有一定地位,其中建筑涂料占全省近三分之一,民用钢质船舶占五分之一强,金属集装箱占六分之一。从占全国的比重来看,集成电路的比重最大,为0.7%。从出口情况来看,我市先进制造业企业中有出口业务的有231家,占其总数的20.83%。2010年出口交货值224.74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占先进制造业产值的比重为17.48%。
江门市拥有中国摩托车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江门)、中国五金不锈钢制品产业基地、中国五金卫浴生产基地、中国水龙头生产基地、中国麦克风行业产业基地等1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5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在《纲要》的推动下,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迅速兴起。
1.3 江门市先进制造业的短板
近年来,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迅猛,但从2010年及过去几年的发展情况看,我市先进制造业仍存在着以下几个发展短板。一是虽然这几年我市投资增长迅猛,但制造业投资总规模仍不够大,先进制造业的投资比重偏低(占全市工业投资三成左右),影响到产业规模的扩张。二是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先进制造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只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79%,低于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0.84%的平均水平。三是高技术总量不高,产业优势不强。2010年,我市有高技术企业256家,仅占全省总数的5.57%。
2010年末我市先进制造业拥有资产697.24亿元,占规模以上总额的31.08%,比上年增长21.63%,增幅高出规模以上企业2.4个百分点,资产规模扩张较快。先进制造业户均资产为0.63亿元,略低于规模以上户均资产0.06亿元,表明我市先进制造业尚处成长阶段。[2]
2 江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江门市先进制造业遭遇人才瓶颈
先进制造业是长期以来支撑江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前,在后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大环境中,江门市的传统制造业正面临升级与发展困境,这也迫使企业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寻找发展机遇。但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涉及到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而江门市的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数量,难以满足企业的升级转型、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打造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的需要。
据江门市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在一次江门民营企业人才招聘活动介绍,参加此次民营企业招聘活动的企业一共有147家,提供就业岗位3590个,其中产品设计师、电气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电子工程师等高技术岗位需求旺盛,虽然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但企业与求职者能达成录用意向的却并不多。江门发展先进制造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但这些人才在江门却很难招聘到。
2.2 经济增长模式仍属粗放式,真正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目前,江门市经济增长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模式,经济增长依然在很大程度上靠粗放式扩大再生产来实现。随着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依靠外资和外力以及低素质的人力资源发展低加工度、低附加值的低成本扩张模式已经遭遇了产出效益日益下降的问题,各种要素投入的获利空间将受到进一步挤压,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谋求新的发展模式成为江门市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江门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存在“聚”而不“群”现象。企业仅仅是空间的集聚,而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虽然江门市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但是这些集群产业的规模都还不够大,辐射能力不强,金属制品、化纤纺织服装制造业总产值仅在300亿元左右。如果从专业镇的角度来看,江门的大部分企业集群年产值都在10-30亿元左右,规模都很有限。在产业集群内部的产业链前后联系不明显,纵向分工程度不高,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主导产品集中于产业链某个阶段,上下游企业和外围配套企业衔接不紧密,产业配套不完善,如纺织、水暖卫浴、机电、电子等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业务关联性和技术关联不大,缺乏明确的产业分工和产业特色,产业结构趋同严重。
2.3 自主創新能力不强,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江门市先进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例低,核心技术太少,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没有核心技术,江门市就难以完成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跨越,也难以完成“江门市制造”向“江门市创造”的蜕变。从营销的角度看,名牌就是市场,名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力。现阶段,我市优势企业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但与同类城市相比数量偏少。目前,我市已拥有14个中国名牌产品,有11个属于优势传统产业,占79%;有3个中国驰名商标,都属于优势传统产业;有 61个省名牌产品,属于优势传统产业有44个,占72%;有50个省著名商标,属于优势传统产业有38个,占76%。在这些品牌中,如造纸产业中的“维达”纸巾,机电产业的“豪爵”摩托车、“金羚”洗衣机,食品产业的“李锦记”、“味事达”酱油、“嘉士利”饼干,成为家喻户晓的优质产品。但是,江门市目前拥有的名牌产品比起珠三角其他兄弟城市来说还有较大差距。
3 江门市先进制造业促进对策
3.1 强化人才引进,推动校企联动,培养先进制造业急需人才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江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江门市政府相关部门制订人才发展战略,特别是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人才战略。
第一,要借鉴国外以及沿海其他省市人才环境建设的一般做法和有益经验,结合我市的实际,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构筑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施展才华的工作环境。
第二,制定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政策。江门市有五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等高、中、低相配合的人才培养学校。广大先进制造企业也在部分领域内缺乏高科技人才。政府相关部门要促进企校建立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3.2 加强规划指导,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首先,产业规划要先行。要把江门建设珠三角一体化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应该制定一个总体的战略发展规划,要涵盖战略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以及主要战略发展措施等。一是要清楚分析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比如它的规模、结构布局等;二是结合实际,分析发展制造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三是制定具体的发展目标,既要有总体的目标,也要有各个产业的目标;四是整个产业布局的优化。其次,要抓重点产业。要重点做大做强石化、船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造纸和现代物流业等产业,如银洲湖纸业基地到2012年,年产能将达到578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465亿元。2020年建成后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206亿元,利税502亿元。最后,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前提。一般可以从产业集群的广度、强度与外向度三个方面来衡量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在广度上,要协助大型企业就近延长产业链,集聚产业群,壮大先进制造业基地;从强度上看,要积极搭建企业之间的知识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在产业集群内共享创新平台、研发机构以及职业技术培训,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外向度上看,本地集群要积极融入全球商品链,沿链条扩展移动。[3]
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先进制造业发展
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中,政府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江门市政府应形成明确的政策导向和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应重点从财政、投融资、税收三个方面制订政策。
第一,在财政政策方面,要在整合原有工业发展等专项资金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预算安排或其他渠道筹集,设立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引导社会投资流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领头项目等;积极帮助支持重点企业向省申请每年安排10亿元的引导产业高端化的专项资金资助。
第二,在投融资方面,对国家指定的鼓励类项目以及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所规定的优先发展类项目,要优先立项,积极支持;要积极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协调金融机构,在同等资信条件下,优先考虑对先进制造业项目的贷款;要运用专项资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先进制造业项目。
第三,在税收方面,凡是符合环保节能项目的经营收入应当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在政府服务上,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加强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同时,还应该建立积极的激励政策,健全并切实兑现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并制定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评价、考核和奖励制度。落实技术改造项目进口设备免税、高新技术企业税前扣除等国家和省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产生的研究费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税前扣除。[4]
参考文献:
[1]江门市统计局.江门市先进制造业2010年发展报告[R].
[2]蔡明奕.江门将全力打造三大先进制造业基地[N].江门日报,2011,7(27).
[3]伍安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发展江门先进制造业[N/
OL].(200811-19).http://www.jianghai.gov.cn/Article/opengov/branch/
200811/15632.html.
[4]林先扬.广东先进制造业发展历程、问题与策略探究[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23(5).
12.厦门市高校健美操开展现状调查 篇十二
在厦门市6所本科高校中集美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这3所院校里有体育专业所以在这3所学校里都设有健美操专项训练和健美操普修课以及和其他3所院校一样的公共体育的健美操选修课。在这些院校里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以及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健美操方面的发展都比其他学校较好, 无论在师资方面还是教学条件都比其他学校好。这3所院校里都设有健美操专项训练队。尤其是以集美大学体育学院为重点。
2、厦门市六所本科院校健美操选修课场地设施现状
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得出学校的体育场馆、器材以及相应的一些制度政策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截止2013年3月8日所调查到的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6所高校中健美操学生对健美操选修课场地设施的满意度见表1。
在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中, 6所院校中的健美操选修课除了厦门大学和华侨大学工学院是在室内进行教学的其余的4所学校都是在室外进行教学的, 较多为水泥地或室内教学楼下的某个空地;每个学校只有一两个专业训练场地, 较为匮乏,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有58.7%学生对上课的场地不满意;通过谈话访问得出原因, 归纳有以下2点: (1) 在室外上课由于受气候等因素影响不能得到很好的学习; (2) 在室外上课教学和学习的条件不理想。
3、厦门市六所本科院校健美操选修课的教授内容
早在30年代, 健康书局出版的由马约翰的《女子健美操体操集》、《男子健美体操集》证明了健美操早在30年代就传入我国, 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低下, 此后该项目运动的发展一直停涉不前。直至80年代健美操运动才真正在我国普及开来。然而至1986年12月北京体育学院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健美操试用教材》, 并正式在北京体育学院开设了健美操选修课, 这标志着我国健美操理论研究的开始。但经调查得出的结果, 在这些高校的健美操选修课中并无统一的教材, 各个学校教授的内容也没有统一的规定, 都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在厦门市这6所高校里在健美操的选修课中全部的学校都有进行全国大众等级动作的教学, 大部分学校有进行健美操步伐组合和自编健美操的教学, 但在健美操特殊课种和竞技健美操方面的教学较为缺乏, 尤其是竞技健美操方面。
4、学生对健美操学习情况
在厦门市6所本科高校的健美操选修课中对于选修健美操的其他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的情况来看, 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无法接受到比较系统的训练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学习的效率又非常低, 经调查很多学生都对一周只有一次课的健美操学习感觉压力很大, 上课的内容很多又容易忘记, 且不愿意在课后又进行身体活动的练习, 所以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学习。
结论:通过调查厦门市高校健美操的发展状况, 归纳得出几点 (1) 由于我国健美操的理论研究起步的比较晚所以在各个省份的发展状况均不一样, 但在厦门市的高校中健美操课程推广较为普及; (2) 健美操开课率很高, 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我国健美操的迅速发展; (3) 从一些数据可以得出专业的健美操教师数量很低, 大部分从事的教师不是从这个领域毕业的; (4) 高校健美操都的上课时数非常少, 无法保证教学的连续性, 大大的限制了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和了解; (5) 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经费的不足, 在高校中只能普及大众健美操, 但竞技层面就跟不上。
参考文献
[1]王莹.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2]曹爱春.江西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运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5.
[3]张红霞, 王春华.健美操教学与训练[J].滨州师专学报, 2004.
[4]高金.浙江省高校健美操课开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7.
[5]程远义, 张英.浅析大学生健身健美操教学中表象训练的运用[J].高等教育研究, 2002.
[6]丁辉.高校健美操教学育美功能的开发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 2013.2
[7]徐永丽.提高健美操教学的探讨[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5.
13.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篇十三
一、中心概况
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依托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和教师发展研究的学科优势,在整合学校人事处师资培训职能、教务处教学研究与质量监控职能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一个专兼职人员相结合,集教师发展、教学理论研究、青年教师教学培训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教师发展促进组织。中心成员以教育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为主体,同时聘请了部分有较高学术造诣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为兼职人员,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既能从事理论研究,又能进行教师培训的研究力量。目前,中心拥有专门研究人员进行大学教师发展理论研究,拥有专门技术人员为教师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为教师发展提供教学咨询指导服务。
二、机构设置
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为学校直属机构,设主任1人,由主管本科教学的副校长兼任,常务副主任1人,副主任2人,成员10人。中心由“学术顾问委员会”和“业务部门”两个部分组成。学术顾问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制定中心重大发展建设规划、中心教学人员选聘以及中心重大资金计划安排等决策。业务部门在学术顾问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其内设业务机构部门设置如下:
1.教学研究开发部。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状况和师生教学需求,中心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负责研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设计高效的教学组织模型,开发高质量的教与学的方法和技术,探究教师发展成长的有效路径,建立国内一流的教师发展和教学理论体系。
2.教学培训推广部。根据教师和学生发展要求,利用中心研究开发成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发展培训和推广活动。根据区域教师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各类教学培训项目,为各类各层次高校教师提供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和职业发展服务。
3.教学咨询交流部。根据教师和学生发展要求,提供不同的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学科专业教师间的交流与经验分享。通过课堂观摩、名师示范课、微格教学、教学沙龙、网络在线咨询等多种形式为师生提供教与学的咨询服务,组织开展国内国际教师发展交流活动,为教师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供条件,编辑《厦门大学教师发展导航》和《教学科研经验访谈录》等系列出版物。
4.教学质量保障部。开展“教”(教师)与“学”(学生)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开展教师发展研究,为学校职能部门和专业学院提供教育教学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价等方面的服务。组织开展教师发展评估,编制厦门大学教师发展报告;组织开展教学质量评估,编制厦门大学教学质量报告;建立和维护各类教学状态教师教学发展数据库,分析整理状态数据并提供分析报告。
三、使命与目标
“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是厦门大学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教学促进组织,中心以激发教师潜能、追求卓越教学、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开展合作交流、服务区域为目标。中心立足于厦门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需要,根据厦门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借鉴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着力开展教学研究、教学能力培训、教学服务咨询、教学质量评估、区域服务与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改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推广教育研究最新成果,推动学校建设潜心教学、追求卓越的大学教学文化。
四、中心规划
(一)以“教师发展中心”为基础,建立完善的教师发展培训服务体系。基于“教学发展中心”的使命,中心将对未来教师(研究生助教)、新入职教师、职业早期的教师、职业中期的教师等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实施分期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对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对新入职教学院长、教学系主任开展教学管理方面的培训。中心将开办各种高层次高水平教学建设和改革讲习班、研讨班、培训班。针对教师“教”和学生“学”,为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指导和帮助,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为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咨询与辅导。
(二)以“教师发展中心”为平台,建立科研潜质向教学能力的转化机制。利用“教师发展中心”,吸引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推进教师科研优势向教学优势转化,推动教师专业学术水平、科研潜质向实际教学能力转化。中心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技术培训,密切教师教育技术部门同事的合作,就教学和课程设计为教师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中心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立包括“精品课程”、“精品网络教材”、“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彩一课”等一体化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网,把师资队伍中的智力储备转化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高质量教育。
(三)以“教师发展中心”为依托,建立本科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的预警机制。中心将在前期有效开展教学质量自我评估为基础,进一步研制监测本科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以及与指标体系相对应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项,通过采集、挖掘、分析本科教学运行状态数据,揭示本科教学运行的基本状态,诊断本科教学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编制质量分析报告,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教学咨询报告,以期有针对性地诊断各高单位本科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建议。
(四)以“教师发展中心”为依托,建立厦门大学教师发展研究数据库。中心将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也是“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建立的有关中国高等教育调查与统计资料的全国性数据库。基于大规模调查的“高校教师发展研究数据库”的最终分析成果,报送相关教育部门,以期对制定我国新形势下的大学教师发展规划、体制构建、管理规范、实施项目、激励机制、评估体系提供咨询。
(五)以“教师发展中心”为桥梁,建立“海峡两岸高校师资交流培训基地”。中心将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以“教师发展中心”为桥梁,积极与台湾地区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各种学术交流、讲学访问、高层研讨、教师进修培训等项目,不断促进两岸高校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师技能等方面的沟通。中心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发展中心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资源,针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开展深入研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现代化。
五、建设计划
(一)在岗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本计划将积极借鉴国外大学先进管理经验,为新入职教师、中青年教师以及公共基础课教师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培训服务。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学科、不同年龄层次人员提供包括教师课堂学术规范、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例如新生研讨课、有效合作学习、团队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或基于问题的学习、临床教学或实验教学、基于课堂讨论或辩论的课堂控制、非正式学习、讲座教学、大班上课策略)、课程设计和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方法、教学有效性评价、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期中考试检查、课堂教学小测、教学档案或课堂档案等)、学生的学习评价(考试、测试、学生成绩评价、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在线教学、教学学习原则和教学风格(学习风格、教学和学习原则、学习技能、教学风格)、多元文化和多样化教学等多维多层面的教学培训服务。
(二)未来教师(研究生助教)教学能力培训计划
本计划旨在积极培养后备的教师队伍,使研究生助教具备未来的教学能力。中心将协同研究生院设立研究生助理培训项目,帮助研究生为未来职业作好准备。项目将让研究生了解各种环境中教师角色和责任的所有知识,将重视人才培养的理念提前植入到未来教师心中。中心将每年举行多个助教培训计划,为研究生助教积累未来教师培训经历,培训重点内容包括如何转变角色、如何准备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如何让学生参与课堂、如何引导课堂讨论、如何带实验、如何安排考试和学业成绩评定、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及与教学相关的要求,以提高研究生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通过中心系统培训的学生将获得中心和研究生院共同颁发的教师证书,证明研究生助教参加了大学教师层次的专业培训,该证书将有助于研究生就业和应聘。
(三)教师教学咨询服务计划
本计划将针对不同学科的新教师提供关于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氛围、教学技术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咨询。计划内容包括通过开设名师教学工作坊、教学沙龙、教学咨询室、教师教学观摩周、开设教学研讨会或组织课程录像和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资源服务。中心将推动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为青年教师提供“一对一”指导咨询服务。建立教师教学成长档案袋、教学成长录像档案等形式,详细记录教师个人教学成长过程,促进教师反思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中心作为第三方,帮助教师收集学生反馈,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策略性建议。中心将应学院院长、副院长,系主任或系副主任需求,适时开展课程教学、学生学习评估以及关于如何评估教师表现,教师聘任考核,如何评估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规划院系远景目标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四)教师教学改革创新促进计划
本计划旨在面向学校全体教师提供系列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鼓励和资助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计划内容主要包括“青年教师新开课资助项目”、“研究性探索性课程资助项目”以及“教学改革创新资助项目”。通过竞争性资助项目鼓励支持教师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研究、课程教材与教学法研究、教学策略研究、教育技术运用研究等。鼓励教师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胆创新,鼓励教师及时推广教学改革先进实践经验和成果,激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引导创建一种重视本科教学、关心关爱学生的具有厦门大学特色的教学文化,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五)有效教学和学习的质量评估计划
本计划是中心会同校内有关部门,在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学习效率进行诊断性地检查、评估和交流,以期促进教师不断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计划内容包括:
中心应学校要求开展本科教学评估。重点围绕着教师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开展新教师教学能力评估、课堂教学能力评估、实验(实践)教学能力评估、考试与成绩评定评估、师生关系评估等。在评估基础上,编制教学评估报告,帮助学校诊断教学存在问题,提供教学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中心应各本科教学学院要求,面向教学副院长、系主任和骨干教师举办“评估研讨会”,研讨评估学生的学习方法。与系主任一起组织教师教学效果测评和学生学习测评。帮助学院设计、实施和分析教师经历问卷调查、学生学习经历问卷调查、新生问卷调查、毕业生问卷调查等各类调查工具。作为第三方协助学院收集教学数据,提供教学与学习情况的反馈与建议。
中心应教师个性化教学需求,提供课程学习评估。协调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不同需求和看法,促进二者之间沟通与交流。作为第三方帮助教师收集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的反馈意见,帮助教师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查找原因,以期不断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建立优质学科教学资源共享计划
本计划旨在汇聚本校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学资源,形成共享机制,为提高教师教学业务力能力提供服务。计划内容主要包括:
中心将以精品课程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为契机,组织制作一批名师名家公开课、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及青年教师精彩一课等典型案例,供教师学习观摩。中心将与清华大学合作,引进一批国际知名高校的课程,集成在同一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成“移动网络课堂”,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提供便捷服务。
中心将建设教学策略与学科教学资源网。该网页链接了国内和国际教学策略和学科教学资源各主要网站、文章,提供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案例,包括如何使用技术工具和教学策略来促进主动式学习,如何使用网络促进经验式学习等,为全校各类教学资源网站建设的提供指导;中心将开辟网络资源讨论区,提供网络讨论空间,出版关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刊物。
中心将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立网络在线的“高等教育研究数据库”,开发研制“高校教师发展研究数据库”。该数据将在收集教师研究成果、论著、获奖以及专业成长等相关资料基础上,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服务资源。中心将与教育部评估中心合作开发“大学本科教学运行状态数据库”,基于大规模调查数据库的最终分析成果也可报送相关教育部门,也可为各高校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诊断报告。
(七)区域服务培训和先进教学推广计划
本计划是中心依托学校优势教学资源,发挥“中心”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主动承担区域教师培训任务,促进区域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交流合作的一项重要计划。计划内容包括中心将利用学校有力的地理人文优势,加强与台湾、香港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心将通过举办暑期夏令营,开设研讨会、组织骨干教师培训班、开展远程视频教育等形式,组织区域教师或教学发展中心管理人员培训,开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实践研究,组织开展全国或区域高校公共基础课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为全国或区域高校开展师资培训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和特色专业办学经验。
六、具体措施
(一)建立新教师教学研习营活动
新教师研习营是中心针对新教师组织的短期集中培训活动。目的是为新教师提供教学理论与教学基本技能方面的岗前培训,保证新教师具备应有的教学能力。(1)中心将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培训任务并编撰新教师培训手册,对新教师进行有计划系统的专业培训。(2)中心发挥我校传统优势,为新教师开展《高等教育学》、《青年心理学》、《大学教学法》三门课程集中培训。(3)中心将成立新教师培训成果考核小组,对新教师进行理论笔试和模拟教学面试,通过考核者方有正式资格从事我校教学工作。
(二)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
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是中心通过组织公开课形式,为青年教师展示教学技艺、切磋教学技能、交流教学心得提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机会。(1)中心每年组织一次全校教学比赛,要求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参赛。(2)中心安排相关学科专业教师,按所属单位对参赛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3)本着重在过程、重在提高原则,所有比赛学院选拔比赛和全校比赛,在此基础上,挑选出比赛特等奖教师开展全校的教学示范观摩。
(三)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沙龙活动
教学沙龙,旨在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专题研讨与分享活动,研讨教学问题,交流和分享成功经验。(1)教学沙龙由中心牵头组织,各学院轮流承办,主题由主办学院自由确定,每学院每年不少于一次。各学院在沙龙举办前将活动时间与地点上报中心,由中心通知相关学院,选派相关教师参加活动,参加沙龙的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中心将鼓励相近学院、专业的教师共同参与活动,每次参加沙龙的学院一般不少于4个。(2)中心选派专家成员参加活动,对沙龙进行指导与监督。教学沙龙活动结束后,由主持学院负责进行宣传报道,以扩大沙龙的影响,为其他学院提供借鉴资料。
(四)建立青年教师教学成长档案袋
青年教师教学成长档案袋旨在通过真实资料数据,客观反映教师教学改进和经验积累过程,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持续发展。(1)中心将在每学期结束时要求青年教师提交下一学期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的、原则、方法、课程安排、评价学生方式等。中心将专门成立教学评议小组,对教师教学计划进行检阅,及时发现并提出教学问题,并与教师进行一对一交流,提供教学辅导,修改教学计划。(2)中心定期要求青年教师提交近期教学成果报告,如学生考试、工作、研究表现,教师论文发表、参加的会议、演讲活动,境内外获得的教学奖项、助学金或其他荣誉等,检查教师阶段性发展成果。(3)中心将收集各方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结果,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发现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组织帮助。
(五)建立青年教师教学成长影像资料库
青年教师教学成长影像资料库是中心适应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利用学校多媒体视频摄制自动播放系统,用预约的形式主动为教师提供免费的拍摄、制作典型教学案例服务。(1)中心分别在新教师入校当年第一次课、最后一次课程,入校后第二年,第三年分别为教师拍摄课堂教学录像。(2)中心以网络评议形式委托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教师课堂教学录像进行点评总结,中心汇总各位专家意见,并以第三方将专家意见反馈给相关教师,以期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设立研究生教学助理培训项目
该项目将由中心与研究生院、各学院合作,帮助研究生为未来学术职业作好准备。(1)项目内容包括如何有效组织教学,如何促进学生参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活力,如何实验操作,如何辅导学生,如何批改作业,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处理有争议的课堂讨论,如何安排课程试卷,如何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等。(2)研究生经过岗前培训,学校为每个研究生提供教学助理岗位和课程教学实践机会。教学助理结束后,经中心和研究生院考核合格,由中心和研究生院共同颁发研究生教师证书,以证明学生参加大学教师层次系统专业培训和教学实践。
(七)开设名师教学工作坊
名师教学工作坊旨在教师中广泛深入地传播先进的教育思想,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工作坊主要是利用校内外的教学名师资源,以讲座形式,就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师进行交流、观摩与改进。(1)名师教学工作坊由教学名师领衔开展活动。根据需要每学期开展两至三次名师教学工作坊主题活动。(2)每次由中心确定主题,各学院以自愿报名的方式组织教师参加活动。中心可根据教师需求,及时调整主题和内容。(3)在活动中,鼓励教师形成互助小组,增加不同院系教师间的交流机会,解决教师教学问题或自身发展性疑惑,推动教师进行教育反思与教学研究。
(八)建立教师在线教学咨询系统
“教学在线咨询系统”旨在根据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教学咨询、诊断与指导等帮助,努力为广大教师及时解决教学难题。(1)教学在线咨询系统设立热线电话和在线咨询服务,主要提供教学方法、内容、教学技术实现方面的咨询。中心根据教师咨询,选派人员进行解答。(2)电话或网络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预约的方式,中心派人诊断症结,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帮助。有帮助需求的教师可在中心的安排下,接受教学名师和其他专家的帮助与指导。(3)教学在线咨询系统还为教师个人教学提升或报奖、晋职优秀教师以及出国交流访问提供教学指导与建议。
(九)设立教师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该项目将由中心提供竞争性项目,资助教师课程开发和研究,鼓励支持教师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成果,鼓励教师进行研究性、探索性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根据需要项目资助将由三种类型组成:(1)新教师新开课资助项目。面向全校教师尤其是资助青年教师新开课,促进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编写教学大纲、教案、组织课堂教学内容。(2)研究性课程资助项目。鼓励支持教师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成果,资助教师出版高质量课程教材。支持教师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跟踪最新前沿状态,适时对接最先进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3)教师教学创新奖。面向全体教师自主申请,通过项目资助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教学手段创新,推广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和成果,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十)开展个性化教学评估服务
教学评估是根据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院系或教师个人需求开展的开展一项个性化服务。中心将根据需要开展如下不同类型服务。(1)一是应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开展本科教学评估。每年选择一定的指标体系,组织专家开展专项教学评估。在评估基础上收集分析本科教学质量的基本状态数据,以此为基础编写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为学校改进本科教学工作提供咨询参考。(2)二是应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或各学院需要开展学生学习情况评估。评估完全从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效率出发,并以第三方名义把评估情况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或相关专业学院。(3)三是应教师个人教学需求开展评估。这种评估按照“绝不强制、完全自愿”原则,由教师自愿向中心申请,中心与教师一起研究制定评估工具,为任课教师改善教学效果提供努力方向,评估结果没有行政效力,评估完全是服务性的。(5)四是教学检查反馈。中心将作为第三方协助学校管理部门、专业学院或教师收集学生反馈,使教学领导或教师有机会真实听到学生关于教学进程是否得当以及如何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中心将安排教学顾问听课、观摩课堂,并与学生商谈听取意见,最后与教师座谈,报告结果,讨论改进策略。
(十一)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平台
作为教与学的学术研究工作的一部分,中心将适时开展教师教学状态和学生学习状态调查,配备专门人员负责该数据平台的管理与建设工作。工作人员将根据每学期调查状态及时更新数据。根据需要拟建设教学状态数据包括:(1)教师教学经历状态数据。该数据将在收集教师研究成果、论著、获奖以及专业成长等相关资料基础上,开展教师的学术倾向、教学理念、教学态度、动机情绪、教学风格、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时间投入等各个方面调查,通过数据分析,让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基本状态,也为教师提供情况反馈,促进教师反思自身发展问题,及时寻求帮助。(2)本科生学习经历调查数据库。中心将适时开展学生学习经历、学生家庭背景、学费支出意愿、学生学习期望、学习心理等等调查,及时为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数据分析,以期不断改进教学质量。(3)本科教学运行状态数据平台。中心将与教务处合作,建立本科高校教学运行状态数据平台。项目将从教学条件、教学队伍、教学运行、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特色项目等多个方面采集分析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通过总结分析各高校质量报告基础上,编制学校本科质量报告,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措施。
(十二)建立优质学科教学资源共享网
优质学科教学资源网是中心整合校内优质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在线教学资源网服务。(1)中心将以“精品课程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为契机,整合校内优质教学资源,将优秀课程教学大纲、教案、电子课件、习题、案例、公共视频等教学资源整合到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无线网,建成“移动网络课堂”,为师生提供网络在线学习。(2)中心将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合作,建立了教学策略与学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包括讲座视频、学科教学法、设计考卷和评分的典型试卷案例、教学大纲典型案例。(3)教学资源网将设立自由讨论区,就教师关心或经常遇到问题,例如,如何使用教育技术工具和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主动式学习,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获得参与,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的学术诚信等各类主题展开网络自由讨论。(4)中心还将提供各种课程教学下载工具,为教师制作课件、PPT、动画、制图等工具等提供在线技术支持。
(十三)开展区域教师教学培训服务
区域师资培训服务是中心依托学校优势资源主动承担促进区域内高校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开展区域教师教学培训的重要措施。根据需要,中心将每年举办如下活动:(1)举办夏令营集训活动。中心依托优势科研教学平台,以及国家级、省级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利用短学期举办暑期夏令营,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采用特邀主题报告、学术报告、特邀资深专家点评、经验分享等形式,开展课程和教学方面的研讨。(2)举办精品课程教学示范课。中心将依托国家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承担全国或区域课程师资培训,通过召开精品课程教学示范课形式,集中研讨课程教学内容,解决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3)举办理论研讨会。中心将积极与台湾师范大学教育评鉴中心等研究机构开展各种学术交流、讲学访问、高层研讨、教师进修培训等项目,不断促进两岸高校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师技能等方面的沟通。
(十四)组织教师校际交流培训与合作
【厦门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推荐阅读:
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发展10-10
厦门市小学排名08-27
厦门市原料采购合同06-12
厦门市人才政策08-15
厦门市近期建设规划07-03
厦门市高一下期末质检08-15
2023厦门市质检作文分析12-11
厦门市酒类管理规定(修订)07-15
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11-15
厦门市乐安中学学生宿舍管理条例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