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4-12-21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12篇)(共12篇)

1.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一

《欢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陈正英

教学目标:

1、会写“庆、曲”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九课《欢庆》的生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都记住了吗?(出示生字词语抽学生认读)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读一读课文,想想:这首小诗共有几句话?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共有2句话,写了国庆节全国都庆祝这美好的日子)过渡:是呀!新中国成立后,每年的10月1日这一天,全国人民都会共同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吧!(多媒体展示:仪仗队、礼花、老百姓载歌的欢庆场面)

2、听范读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来边听边想象着那些画面,来细细的品味一下这首小诗……

3、师读完后问:

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呢?划出有关的词语。(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田野、枫林、蓝天、大海)

三、精学课文第一句

师:刚刚同学们已经听到了田野、枫林、蓝天、大海这些美丽的景色,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样庆祝祖国的生日的好吗。

(一)、学习“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1、出示“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抽学生读。

2、从刚才的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田野献果实给祖国做礼物)

3、田野献了什么样的果实呢?

金黄的(标注样子或颜色),你想知道田野献了那些果实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果实图片。

4、仿句练习。

5、指导朗读

师:除了老师刚才播放出来的果实以外,是不是没有其它的果实了呢?(不是)是啊,祖国妈妈的土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果实,祖国妈妈看到这么多的礼物,心里一定很高兴。(出示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师:“献”字表示恭恭敬敬的样子,很认真很严肃,我们读的时候要认真严肃,声音响亮。(先自由读,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二)学习“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

1、师:看看谁也来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了?(课件出示“枫林”,让学生说说枫林是什么样子的,引出古诗《山行》,让学生说说从古诗

中可以知道枫林是什么颜色的。课件出示各种枫林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出示“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指名读一遍,然后其他学生提出对这句话不懂的地方。从中理解“火红”“旗帜”。)师:旗帜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枫林举起了“旗帜”,多么神圣的一刻啊!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读这句话,读的时候也要严肃,认真,声音响亮。

2、拟人手法的运用,枫林拟人化,赋予人的动作。

(三)同理学习蓝天、大海两句

1、师:看到田野、枫林都送上了美好的礼物,有群小天使也不甘落后,看看,它们是谁?(课件出示“蓝天飞鸽”及句式“蓝天飞着()”,让学生看图把句子说完整,再引出文中句子“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师述: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蓝天上的鸽子正在赞美这个和平的年代呢,我们生活在这么和平的时代真是幸福啊!用幸福的心情朗读“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先自由读,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2、师:蓝天上飞着洁白的鸽子,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啊!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朗读这一句吧!(齐读)

3、师:看!波涛滚滚的大海也来凑热闹了,我们去看看大海是怎么庆祝祖国妈妈生日的。(直接出示“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师解释多音字“乐”的读音。)思考:大海可能会唱什么歌?学生自由发挥,唱一唱,做一做来活跃课堂气氛。

过渡:田野、枫林、蓝天、大海都用自己的方式来为祖国妈妈过

生日,那么我们小朋友应该用怎么样的方式来庆祝呢?(生自由回答)祖国妈妈托老师告诉你们,她最喜欢听你们优美的朗读声了。你们愿意献上自己动听的嗓音吗?课件出示前面的四个分句。(感情朗读)

四、学习课文第二句。

1、在国庆节的那一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一天,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教师边读边出示课文的第二句话。(学生跟着老师读)读后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从中理解“十三亿孩子”。师:这十三亿孩子包括老师吗?(生自由回答)这十三亿孩子是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对于祖国妈妈来说,我们56个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是她的孩子。所以这十三亿孩子包括老师,包括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2、指导朗读。

五、总结全文

1、至从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之后,红旗就成了我们国家的象征,爱国旗就是爱我们的国家,面对五星红旗我们小朋友再一次用自己优美的朗读声来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吧!全体起立!

2、多媒体出示五星红旗,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全文。(庄严的、严肃的)

六、书写指导

1、学习“庆、曲”两个字,伸出手,读笔画,和老师一起写。(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跟着边说边笔画边书空。)

2、师:想一想,你能用巧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吗?

3、描红,练习

七、板书设计

9、欢庆

——祖国妈妈的生日

田野

献上

果实

枫林

举起

蓝天

飞着

大海

奏起 旗帜 鸽子 乐曲

2.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二

课文主要写台湾小朋友只看见过棉花做成的雪, 没有看过真的雪, 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 激起了小朋友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以对话为主, 内容贴近儿童心理特征, 语言浅显易懂, 师生最后的对话蕴涵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设计理念】

“运用”乃语言学习之根本。学语文, 必须充分挖掘语文因素, 加强语言运用训练。凭借课文美的语言, 展开想象, 进行表演。以角色对话为主, 以读为本, 将文本、作者、学生紧紧地凝聚、包容在一起;以“情”为经, 感悟台湾师生向往祖国北京、北京的小朋友盼望和台湾小朋友一起玩的心情;有感而发, 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 努力使教学因“运用”而有效, 因“运用”而回归语文的本质。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读好问句。

2.体会课文中师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感受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儿童的共同心愿。

3.积累第9自然段中的语句, 知道词语搭配的妙处并学习运用。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情感

台湾是个美丽而又富饶的宝岛, 在那儿小朋友们也要过春节, 可他们有一点遗憾, 是什么呢? (很难看到下雪) 是啊, 那里的小朋友盼望能到祖国, 到北京去看雪。

(看雪、玩雪是每个孩子都十分喜欢的事情, 笔者承接上节课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在谈话中不知不觉地引发“情感”———“遗憾”, 一下子触动了学生的心, 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 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二、训练语言铺情感

1.请大家打开课本, 大声地读一读, 想想哪两段是写看雪的? (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第2、第9两段话)

2.请大家再用心地去读读这两段话, 感受感受, 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读书心得。

第1段话是写台湾小朋友看雪, 第2段是写北京小朋友看雪。

第1段是写假的雪, 第2段是写真的雪。 (从哪儿感受到的?)

……

4.训练语言, 感受美丽、快乐。 (学习第2段)

师:这两段话都写了小朋友们看雪的情景, 你觉得哪个雪景更美呢?那么美的雪景你能让它出现在眼前吗?有什么好办法? (边读边想象) 读着读着就会出现了, 请大家读读第2段, 边读边想象, 反复地读, 直到白茫茫的雪景在你眼前出现。

(1) 指名交流:这北京的雪怎么样啊?

(北京的雪很大。北京的雪很厚。北京的雪很美……)

你们是从哪儿感受到雪很大、很美的? (天上飘着雪花……)

(2) (课件出示) 看, 雪花纷纷扬扬地飘下来了, 没过多久, 地上、树上、屋顶上都是一片洁白。看, 小树穿上了洁白的衣裳, 多美呀, 现在, 你想说点什么? (雪花漫天飞舞, 好美的世界啊……)

(3) 指导朗读:小朋友们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 那就用朗读来表达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吧!

(4) 指导积累:我的眼前已经出现了一片美丽的雪景了!你们想把它永远留在心中吗?看着画面, 把第1句话用最快的速度记在心里!如果带上表情和动作, 感觉会更美的。自己赶快试试吧!

(指名背, 请女同学背, 男同学背)

(5) 指导运用:雪景美, 语言更美, 你们发现了吗? (师生合作读, 如师读天上飘着, 生接读雪花, 飘着后面故意放慢节奏, 引导感悟词语搭配的妙处。以此方式师生合作读“地上铺着雪毯, 树上披着银装, 到处一片洁白, 点击“飘着、铺着、披着”变红)

师:“飘着、铺着、披着”这几个词交换一下行吗? (生读并交流)

“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搭配真妙, 富有节奏, 这就是诗意的表达。这么美的语言才能表达这么美的雪景, 我们来学学这一招。

引导看图, 启发表达:山上、路灯、房子、汽车……

雪娃娃, 戴着帽子, 穿着银装, 拿着糖葫芦, 可爱极了!

小结:美丽的雪景让我们陶醉, 我们仿佛已经来到了雪地上。

(6) 师:你们想去痛快地玩一回吗?你会怎么玩?

引导学生进行诗意的表达, 再次感受词语搭配的妙处。如:

小伙伴们踩着雪地, 滚着雪球, 打着雪仗, 玩得可开心了!

(7) 让我们带着一份快乐的心情来读读第2句话。

(8) 现在就让我们伴着优美的乐曲到雪地上去开心一回, 小朋友们可以坐着背, 可以站着背, 能带上表情、动作就更好了。 (齐背第9段)

5.引入情境, 感受快乐或遗憾。

(1) 雪景多美呀, 小朋友多快活呀, 可是这一切台湾的小朋友是看不到、感受不到的, 他们只能———静静地站在橱窗前看着用棉花做成的雪, 请你去读读这段话, 有什么感受? (遗憾……自由读, 指名读)

是呀, 对于他们来说就算看看这假雪也是———非常开心的。 (请一、二组读。请三、四组读)

(2) 如果你就是站在橱窗前的小朋友, 你会想些什么, 说些什么呢? (真的雪花是什么形状的, 是什么感觉……)

(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 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抓住“飘着———雪花、铺着———雪毯”等, 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词语搭配的妙处, 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发现语言表达的规律, 学习表达的方法。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 品出美文的魅力, 真正体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深情对话悟情感

1.师:的确, 在台湾小朋友的心里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去问他们的老师, 老师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小朋友拿起笔, 快速默读老师和孩子的对话部分, 用“”画出孩子们提的问题。画好后读一读, 你有什么感受?

2.运用“问句”, 感悟孩子们的情感。

(指名读出句子, 课件出示)

读读孩子们的话, 你体会到什么?

A.您看到过真的雪吗? (好奇)

B.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呢? (惊奇)

C.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打探)

D.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急切)

(引导交流:好奇、惊奇、打探、急切……)

那是怎样的情景呢?你们“争着”来问问我。 (理解“争着问”)

(对了, 就是这样的急切, 恨不得现在就飞到北京去看雪)

(1) 师: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心情, 课文中没有用一个“急”字来反映, 而是用了一连串的“问句”, 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开火车读)

(2) 你能用问句来表达“急不可待”的心情吗?

小结:台湾孩子多么盼着去北京看看真的雪。

3.反复诵读, 感悟老师的情感。

A.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B.“小时候, 在我的故乡。” (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

C.“不算太远。”

D.“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1) 师反复诵读:“小时候, 在我的故乡。”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思念故乡、伤感……)

小结:老师多么盼着去北京看看真的雪。

(2) 师:小时候, 老师离开北京去了台湾。台湾温暖如春, 没有下雪。她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北京正在下雪, 她多么想回去看看啊。读———老师多么盼着去北京看看真的雪。

师:长大后, 她还是没有回到自己的故乡, 她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再读——— (第九段)

师:这年冬天, 她又想起了家乡的雪景, 她含着泪水深情地诉说———学生饱含深情地读 (老师多么盼着去北京看看真的雪)

(3) 师:所以当孩子们争着问老师———“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学生接读) 老师望望大家, 深情地说:“” (学生接读)

(学生试读, 齐读, 感悟“深情”)

小结:北京小朋友盼着台湾小朋友来玩。带上急切盼望的心情再读最后一句话。

4.分角色深情朗读对话。 (同桌、师生)

(本环节充分利用文本对话, 抓住一连串的问句, 感受“盼着去北京看雪”的急切心情, 体会用“问句”表达急切心情的独特秘妙, 学习运用这种表达方式, 并以读为本, 让学习过程成为扎扎实实的丰富的语言实践过程。最后的“设境引读”, 引导学生悟出了文本的味外之旨———盼雪乃盼回归。)

四、抒发心声融情感

1.师:我们由衷地感受到了盼雪是台湾小朋友的心愿。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 (台湾回归祖国)

我们的祖国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如今越来越强大, 香港、澳门都已经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台湾也是她怀抱中一个多灾多难的孩子!这么多年来, 台湾老师在盼, 台湾小朋友在盼, 北京小朋友在盼, 你在盼, 我也在盼,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盼着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2.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 邀请他们到北京、到我们的学校来做客。

到北京来看雪吧, ———

到我们学校来玩吧, ———

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经历探索和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工整的习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复习

(1)开火车口算

30+40= 40+50= 83+5= 33+6=

20+60= 10+25= 21+30= 45+30=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6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烈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出示P11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二(1)有35人,二(2)有32人,二(3)37 人,二(4)34人,每班由2名带队老师)

2.看图提问

师:你能根据图来提出数学问题吗?(生自由回答。)

师:有这么多的问题,关于二(一)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如何解答呢?二(一)班和二(二)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学生独立思考。)

二、探究建模

1.出示:二(1)班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5+2=37。(2)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也就是37。(3)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3+0=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师生共同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数位要对齐,分开点写,用尺子)。

2.出示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4.出示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2和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四、回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4.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四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一片文章,这是一则具有鲜明地讽刺性和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寓言通过坐在井里的青蛙和落在井沿上的小鸟的对话,讽刺了青蛙的见识短浅和自以为是,通过学习这则寓言故事,要向同学揭示这样一个道理:世界无限广阔,知识永无穷尽,如果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做整个世界,把自己知道的一点点知识看做人类文化的总和,那就会跟井底的青蛙一样,成为孤陋寡闻、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反面角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1、认识并会写三个生字(沿际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坐井观天,井沿,无边无际,大话”的意思

4、在阅读中体会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二、过程方法:1、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探讨: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带领学生做实验,将书卷起来往天上看,让学生形象感知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或成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善于向周围的同学学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勇于广泛追求知识。

2、认识到知识向天空一样无边无际,我们要把眼界放宽,不断向课外吸取有用知识,不要做成为一只井底之蛙。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一、附有图画的生字词卡片(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二、多媒体课件

三、青蛙和小鸟的图片头饰(在整个小学时期内,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

一定的作用,而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高不高兴啊?那么是关于谁的故事呢?老师今天特

地把它们请来了,它们还要求跟同学们打招呼呢,同学们先来听一听,猜猜它们都是谁?(通

过多媒体,依次播放青蛙和小鸟的叫声。)

2、同学们回答完毕,老师及时给予反馈(同学们真厉害,都猜中了!)

3、老师出示坐在井底的青蛙图,提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些什么?”(培养学

生的观察力,若是只有极少数学生做出回应,老师则做提示:比如这只青蛙处在什么环境里?

它正在做什么?),进而引出课题“坐井观天”(老师板书课题,并要求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出示井底青蛙和井沿小鸟对话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青蛙和小鸟在进行交流,接着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它们在说些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呢?进而让学

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大声朗读课文。)(儿童最初的阅读活动只能是朗读。因为这时儿童的言

语运动分析器的活动在阅读过程中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好像一个感性的支柱,通过它来

保持言语视觉分析器和其他分析器之间的联系。这也就是说,通过读出词和句子的发生动作

来再现看到的文字和内容的联系。而这又是和儿童的内部言语不够发达这一事实密切联系

的。)

2、现在谁能说说青蛙和小鸟主要说了些什么?想说的同学请举起你的小手。(培养学生的口

语表达能力)

三、品读课文,理解寓意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故事,老师指读,“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

来找点水喝。”(生读之前,老师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读的是否准确。生读,老师将生

字卡片贴于黑板上)

2、老师让学生体会“?”表达的语气,并鼓励学生尝试着读出感情。

3、通过图片,向学生讲解“井沿”的意思,并将“沿”板书在黑板上,领读字音、分析字形。

4、举例解释“一百多里”有多远

5、那么青蛙听了小鸟的话,是怎么回答的呢?谁来读一读?(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6、引导学生体会感叹号和问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7、解释“大话”的意思

8、小组探讨: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带领学生做实验,将书卷起来往天上看,

让学生形象感知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9、小鸟又是怎么反驳的呢?指读,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注意感

语气)

10、老师领读词语“无边无际”并解释词义(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海,草原,天空,使

学生形象感知“无边无际”的涵义。板书“际”并分析字形)

11、听到小鸟与自己的说法不一样,青蛙作何反应呢?(指读,青蛙笑了,说:“朋友,我

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12、老师提问:青蛙为什么笑呢?(反映出青蛙的盲目自大)

13、“天天”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如果你是这只青蛙,会像它这样天天待在井里吗?(

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初步解释寓意:老师想啊,同学们那么聪明,才不会像青蛙那么傻,

只知道天天待在井里看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天空,还以为自己说的是真正的天空,不知道真正

的天空原来这么大,这么美!)

14、我们接着看课文,老师读,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

来看一看吧。”(板书“信”,领读发音,分析字形和字义;问学生对这句话有没有什么不

白的地方;解释“是”的意思;小鸟笑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感悟寓意

1、下面大家再大声读一遍文章,读完自动停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游戏。(找三位同学上讲

台分别扮演旁白,青蛙,小鸟,分角色朗读)

2、想一想,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给学生播放坐井观天动画片)

3、通过这个小故事,同学们知道了天空是无边无际的,那么,你还知道什么是无边无际的?

进而引出知识也是无边无际的,是永远也学不完的,我们要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就要多读书

,不能只看课本,同时还要向老师、同学或者父母多多交流,这样才能知道的更多,同学们

都很聪明,肯定都不愿做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

五、作业

1、把课本上“我会写”部分的生字每个字写两遍,写在作业本上,明天上午老师检查。(对

作业完成的情况要有严格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向儿童提出一定的要求,最后对于不完成

作业或完成的不好的同学,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教育帮助,提出严格要求。)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写在积累本上。

5.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五

辅备人:熊蔡敏 赵玉坤 张俊

《13 动手做做看 》第二课时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认读、会写文中生字;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意识,培养探究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

出示两张图片:这个小女孩怎么了?(一个是撅着嘴巴生气的样子,另一个是面带微笑的样子)这个小女孩就是伊林娜。她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呢?学完课文《动手做做看》你就会明白了。

2、首先我们来检查一下生字:看小朋友们都还认识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二、出示自学提示: 自读课文

思考:1.伊林娜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

2.读朗志万的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读书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展示汇报以上问题,教师相机指导。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

1、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2、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⑴ “哄骗”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⑵ 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⑶ 练习读这句话,教师进行指导,注意反问的语气。

3、指名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⑴ 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⑵ 反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指导朗读: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5、指名读朗志万的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6、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⑴ 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⑵ 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⑶ 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⑷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7、假如你是伊林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呢?我要把想到的话写下来。

8、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伊林娜为什么笑了?

9、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示范读──分组练习读──竞赛读。

四、拓展

1、伊林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什么?

2、从课外书或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句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3、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五、写字

1、指导学生书写同音字“题 提”。“提”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

2、班级交流展示。

板书设计:

起因:提出问题 动手做做看 经过:疑问 动手实验

结果:解释原因 明白道理

6.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六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一个识字,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识字”是本单元学习的第一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校园生活的多样性,增加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课文”是学习的第二步,包括一首诗歌《一株紫丁香》,三篇描写学校生活的课文《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这三篇课文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突出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并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学校生活。【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55个生字,会写44个生字。

2、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并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

3、学习部首查字法,并用这种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德育目标】

在体会学校生活丰富多彩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美好的情操。【单元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把学文与联系生活识记结合起来,体会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继续运用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字。

【易错点及解决策略】

1、生字中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及出现的多音字的读法,在教学中要在具体语境中识记,多读,生字复现。

2、写字时字形复杂,容易出错的字要细致指导。〖教学建议〗

教学本组课文,可在教学前先指导学生读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再进入识字,课文的学习。学习课文时,注意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行教学,并注意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创造性的开展活动,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还可以举行主题班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校园生活的感受。在识字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按部首归类识字,为学习部首查字典法做准备。

〖课时安排〗

7.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七

1、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就是美丽的()。梨树挂起()的(),()露出()的脸颊,稻海翻起()的(),高粱举起燃烧的()。谁使秋天这样()?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字,好像在说——()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2、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落在山顶的石盘上。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狮子抢球”“()”„„那些叫不出名子的()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

3、孩子如果()长大,就得()妈妈,()。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把它送给自己的()。只要有风()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出发。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的铠()。只要()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

豌豆妈妈()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底下,的一声,豆荚(),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不信你就()。那里有()的知识,()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4、山行(杜牧)。

停,霜。

8.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八

《识字7》以“拍手歌”的形式,为小朋友描绘了大自然中动物们自由生活的情景,同时揭示了“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的道理。课文内容生动、活泼,富于情趣,节奏感强,适于朗读。“拍手歌”的形式也为课堂活动的组织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教学本课第二课时,我觉得有如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激发兴趣,激起学习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呈现给学生许多动物的美丽画面,让他们在欣赏中感受,在感受中产生兴趣,有了认识动物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喊喊动物朋友的名字并跟他们打招呼;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样子;动物朋友要把生字朋友带回课文了,读一读把它们留住;老师要考考大家,谁敢接受挑战;编儿歌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课堂上教者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互动交际、拍手诵读等,促使他们动脑、动眼、动手、动嘴,调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方法科学识记生字;在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会结合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并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学会模仿编儿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中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三、循序渐进,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会编儿歌。

课后的练习安排了孩子尝试编写与卫生有关的拍手歌。为了落实好这个目标,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押韵,押韵有什么作用,从而让他们对编儿歌的要求有更进一步认识;接着我找了一首同样是保护动物的拍手歌,把当中的一些内容删除,让学生补充完整,在这过程中始终强调押韵的好处。最后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刚才的基础上独自模仿其中一两句自己编拍手歌。在练习编写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发挥想象,从而顺利地完成任务。由于受知识水平限制,也有个别孩子编写的儿歌过于直白。

四、注重识字过程中人文关怀。

从上课开始与动物朋友打招呼,与他们交朋友,用几句话说说动物朋友的样子,模仿编儿歌,懂得保护动物。整个过程,学生的情感始终倾注于动物朋友的身上,识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与“动物”相处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着人文关怀。我们知道学生学会了相处,学会了关爱,就会去关爱同学、老师、亲人,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9.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3.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请大家来猜一个谜。“胡子不多两边翘,开口总是妙妙妙,黑夜巡逻眼似灯,厨房粮库它放哨。”(打一动物)大家都很聪明,这种动物就是我们昨天学习了的《猫》。

2.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时候的猫,下面我们来完成一项练习。(出示小黑板)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3.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大了的猫。请大家齐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抓住猫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

二、赏析词句,品味含义

爱心

用心

专心 1

(一)教师引导,赏析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找出表现猫老实的相关词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2.再找一找表现猫“贪玩”的句子。

3.请大家再来找一找哪些地方表现了猫的“尽职”呢?

4.贪玩与尽职集中在一只猫身上,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猫? 5.学生练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朗读。

(3)男女生比赛读。

(二)师生互动,赏析第二、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2.师生互动,交流感受。

分小组讨论为什么写得好

(三)学生练读1——3自然段。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把猫的古怪性格说具体。

三、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你们总结得非常好,在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显得那么惹人喜爱。同学们,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留心周围美好的事物,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还能创造美!

四、作业

1.把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背下来。

2.请同学们课后认真观察你所喜欢的小动物,写一段描写小动物的话。

爱心

用心

10.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

【教材分析】

6的乘法口诀编排与2~5的乘法口诀的编排体例略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在实物图下面以列表的形式揭示豆荚个数与豆子颗数的对应关系,将相同加数6作为隐蔽条件。这样编排可以突出相同加数的个数以及累加过程中的得数,为归纳乘法口诀奠定基础,同时渗透了函数、对应思想。

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因此在6的乘法口诀的编排中,教材不再给出点子图模型,只是让学生结合表格中的数据计算乘法算式的得数和编制6的乘法口诀,促使学生进行抽象的数学思考。例6中的所有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都是不完整的,需要学生自己完成,给学生留出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掌握并熟记了1~5的乘法口诀,而且部分学生在家里就已经对6的乘法口诀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背诵下来。运用教学情境图对自己的发现进行表述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面,要求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两个数相乘的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图片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掌握6的乘法口诀。

2.探索并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学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培养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难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 ↓

探究新知→掌握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复习导入】

1.口算。

4×5 1×4 4×3 3×5

3×2 2×3 5×3 2×4

2×1 1×3

2.背诵1~5的乘法口诀。

3.同桌对口令。(任意求1~5的乘法口诀)

4.导入,激发学生编口诀的兴趣。

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同学们对编口诀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这次老师想让你们自己试着编口诀,你们愿意吗?

【探究新知】

1.学习例6。

(1)出示例6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个豆荚里有6颗豆子,一共有6个豆荚。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颗豆子?

师:同学们可以先数一数,再算一算,然后完成下面的表格的填写。

豆荚的个数 1 2 3 4 5 6

豆子颗数 6 12

(2)说一说。

一个豆荚里有6颗豆子,表示1个6是6;2个豆荚里有12颗豆子,表示2个6相加是12;3个豆荚呢?4个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3)看图列乘法算式,编出口诀。

①电脑显示1个豆荚图。

1个豆荚里面有6颗豆子,表示1个6是6,列出乘法算式是:6×1=6或1×6=6,编出口诀:一六得六。

②电脑显示2个豆荚。

2个豆荚里面有12颗豆子,表示2个6是12,列出乘法算式是:6×2=12或2×6=12,编出口诀:二六十二。

③电脑依次显示3个、4个、5个、6个豆荚图。

小组合作,学生边观察电脑图,边在书上完成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

④小组汇报编口诀。

3个豆荚里面有18颗豆子,表示3个6是18,列出乘法算式是:6×3=18或3×6=18,编出口诀:三六十八。

4个豆荚里面有24颗豆子,表示4个6是24,列出乘法算式是:6×4=24或4×6=24,编出口诀:四六二十四。

5个豆荚里面有30颗豆子,表示5个6是30,列出乘法算式是:6×5=30或5×6=30,编出口诀:五六三十。

6个豆荚里面有36颗豆子,表示6个6是36,列出乘法算式是:6×6=36,编出口诀:六六三十六。

(4)读一读6的乘法口诀,想一想,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几?(相邻两句的积相差6)

(5)自由读6的乘法口诀,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2.摆一摆。

(1)小组合作,用小棒摆六边形(1个六边形用6根小棒),边摆边说。

摆1个六边形用6根小棒,表示1个6是6,乘法算式是:6×1=6或1×6=6。乘法口诀:一六得六。

摆2个,3个……依次说出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2)小组活动。

小组长任意提问:摆1、2、3……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然后,组员回答并说出乘法口诀。

【巩固应用】

1.师生对口令(6的乘法口诀),还可以采用组与组对,生与生对。

2.算一算,填一填。

2×6= 4×6= 3×6=

1×6=5×6=

二六( )四六( )三六( )

一六( )五六( )

6×6= ( )×6=24

2×( )=126×( )=30

六六( )( )六二十四

二( )十二( )六三十

【课堂小结】

11.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一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过程和方法目标:

自读品悟——诱导点拨——合作探究相结合 2学情分析

大多数七年级学生在家里学生多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认为享受爱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只求索取,不懂付出和承担,故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的亲情,感悟其中的“孝”字就更为重要。3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散步 二分析人物形象

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进行分析。集体归纳

我——孝敬、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文中的“我”是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的中年男人。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候,有时可以兼顾两头,但有时无无法兼顾两头。

如文中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的时候,那么顾那一头呢? “决定委屈儿子”就是要顾老一头。因为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但父母风烛残年,尽孝心的时间不多。母亲——谦让、疼爱孙子、善解人意 即使自己行动多不方便,也宠爱孙子;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信赖儿子,尊重儿子; “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袋,变了主意:“还 是走小路吧!”

所以这里有个家庭伦理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一头。妻子——贤良、孝顺、家庭责任感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良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没有丝毫的执着; “我蹲下,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儿子——调皮、活泼可爱、聪明、听话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时,儿子并没有哭闹,对此变现出非常地听话和理解;

三、景物描写的作用

1、“大块大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召唤。”

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正该抖擞精神,以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四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集体归纳

我——孝敬、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文中的“我”是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的中年男人。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候,有时可以兼顾两头,但有时无无法兼顾两头。

如文中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的时候,那么顾那一头呢? “决定委屈儿子”就是要顾老一头。因为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但父母风烛残年,尽孝心的时间不多。

母亲——谦让、疼爱孙子、善解人意 即使自己行动多不方便,也宠爱孙子;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信赖儿子,尊重儿子; “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袋,变了主意:“还 是走小路吧!”

所以这里有个家庭伦理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一头。2

妻子——贤良、孝顺、家庭责任感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良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没有丝毫的执着; “我蹲下,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儿子——调皮、活泼可爱、聪明、听话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12.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二

教学内容:

1、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研读春草图、春花图,引导学生分析春风图、春雨图;略讲迎春图。

2、理解结尾一段的深刻含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2、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地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造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奋发努力的崇高理想。

3、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点。

4、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教学重、难点:

1、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2、从作者的观察思维中学习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直接导入新课

1、朱自清的《春》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2、文章的第一部分写了什么?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朱自清先生在春面前的急切和渴望心情?

3、导入:想知道作者是怎么样描绘春天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仔细研读朱自清先生笔下婀娜多姿的春天!

二、讲读赏析第二部分:绘春

1、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一切”这里泛指整个自然界,“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是拟人写法,很形象很具体地写出了春天刚到时的特点。)

(1)作者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所以,在这一段里,作者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动景象。景象:一切,山,水,太阳。

(3)春天的山水、太阳又有什么特征?课文用什么词来写它们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山——朗润 水——涨 太阳——红

A、“朗润”表示明朗、润泽。因为春天到了,山草变绿,林木抽芽,色彩变得非常鲜明,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树木由枯萎转为润泽。给人一种清晰明亮的感觉。

B、水涨是因为冬天的冰雪融化造成的。

C、写太阳,拟人。用“红”来描绘,表现了春曰融融的暖意。不会给你一种烈曰的刺通感。

2、欣赏春草图

(1)齐读第三段,说说春天的草是怎样的?主要是从几个方面去写的?

(写生命力——钻; 写质地——嫩; 写颜色——绿;写范围——满是的 写姿态——软绵绵)

(这段描写用了较多的叠用的形容词,对小草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2)哪些词用得特别好?若将“钻”换成“蹿”、“长”,你们认为怎么样?

“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情感和意识富有感情,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若将“钻”换成“蹿”或“长”,就显得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3)“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表明了春草分布广阔,绿满大地。刚才是从一颗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又从整片的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可以看出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和描写是多角度的,这样子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让人感到更加的形象具体。多惹人喜爱的小草啊!它招来了许多人。这里作者写了一 系列人的动作,有哪些动作啊?(坐、躺、滚、踢、跑、捉)从这些动作,你们可以想象得出,到草地上来的是写什么人?(孩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5)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

3、欣赏春花图

(1)本段作者是抓住了春花的什么特征来描写的?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写花朵多;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花色艳; “花里带着甜味儿”写花味甜;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眼前的春花联想到秋实;写蜜闹蝶舞,侧面衬托春花的竟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红花有了绿叶的衬托,更显其妩媚娇艳。月亮有了浮云的衬托,更显其明亮皎洁。中国古代画论中有“借柳画风”“借草写春”之说,也讲的是衬托的道理。衬托,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技法。它是指从侧面着意描绘与烘托,用以突出强调要表现的人、事、景、物,使之更加生动鲜明。衬托可以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主题思想,大大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花的竟相开放的情景。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排比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春花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3)具体以下分析句子:

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用比喻,写花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

(不好。因为蜜蜂的嗡嗡声音不是从嘴巴里“叫”出来的,而是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所以不能用“叫”;而且用“闹”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热闹景象,一个“闹”字,境界全出。)(4)小结:本段按方位顺序,高低结合、色味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全方位描绘春花的美。

3、欣赏春风图

(1)全班同学朗读第五段,思考:春风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2)集体交流反馈:

温暖柔和(不寒、抚摸)(触觉)清香扑鼻(泥草花香)(嗅觉)色彩明丽(繁花嫩叶)(视觉)和谐悦耳(鸟鸣、笛声、轻风流水)(听觉)

(3)小结:作者运用各种感觉描绘出了春风柔和、温暖。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春雨图 一下就是三两天 绵 长 像牛毛、像花针…… 细密 ……一层薄烟 轻盈(抓住特点描绘春雨的“润”)

5、欣赏迎春图

(1)导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都是把握了景物的特征,按一定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语言生动,渗透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这么美好的春天,我们大家都想出来活动活动吧!人们是怎迎接春天的呢?最后作者还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迎春图,我们一起来欣赏。

(2)迎春图中写了哪些人?哪些活动?表达了怎样的心情?(3)“一年之际在于春”这句话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珍惜大好时光,奋发向上!)

三、讲读赏析第三部分:颂春

1、自由朗读第8—10段

2、集体交流:

①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A、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B、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把难以比拟的春之活力活灵活现的写了出来,深化了主题。

②这三个自然段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集体交流:作者是怎样描写春雨的?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来写?(不能,因为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又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排列有序,不能调换。)

四、课堂小结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构思精巧,结构严谨。从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读者如观其景,如闻其声,真是品尝不尽,其味无穷。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学习。

五、课堂延伸

1、你还知道古人笔下描写春天的诗句吗?

2、课后小练笔:

上一篇:苦尽甘来小学作文下一篇:和同窗分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