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设备管理办法(精选11篇)
1.信息设备管理办法 篇一
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总结
一、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情况
2016年上半年对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本次升级主要是针对点检驱动个别电脑不能识别的优化,同时也将系统内通知功能进行了优化。系统升级后设备部已针对本次升级内容,修改了系统培训手册,让全体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了学习。
针对大修技改后
本共计发生3次系统故障分别为:
1、公司外网网络中断系统服务器断开,网络恢复后也不能进行连接,后经现场重启服务器及软件,故障消除。
2、点检标准修改后上传过程中,导致服务器软件卡死系统瘫痪,后经系统技术人员远程恢复。
3、系统软件瘫痪,重启后系统恢复。
二、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情况
截止到2016年11月15日,我公司设备点检人员共计点检1434858项、实点率99.96%,到位点23292点、到位率99.99%,未能达成两项全部100%的原因是3次系统故障所致。缺陷任务共计上挂447项,除19项办理延期处理外,其余全部处理完毕(延期项为大修之后发生项),缺陷共计考核3次,考核原因为缺陷上挂不符合要求没有详细描述清楚。
针对系统故障及硬件故障的避免及维修,我公司与系统开发商签署了维护合同,以保证系统故障的避免和及时维修确保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正常运行。
三、下年工作计划
1、首先确保系统运行正常,年初将要求系统开发商来公司,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修复现存在的漏洞。
2、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及时解决现场出现各类使用问题。
3、做好使用管理工作。
2.信息设备管理办法 篇二
为实现以设备寿命周期为主线的设备综合效益最大化目标, 依托现有系统, 打造设备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精细的设备基础管理和过程管控, 持续完善并改进设备使用管理、维修管理和改进改造的相关标准与规范, 落实设备操作保养维护管理过程的有效执行, 提高设备运行的有效性, 增强设备保障的可靠性, 突出设备管理的经济性。并通过设备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促进设备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实现设备保障对卷烟生产加工精细化的有效支撑。
二、系统建设目标
通过对设备寿命周期的精细化管控, 提高设备的有效性、可靠性、经济性, 追求设备综合效益最大化, 实现设备保障对卷烟生产加工精细化的有效支撑, 实现设备管理的流程化、精细化、集成化、扁平化。
三、系统主要功能
1. 以全寿命周期管理为基础, 构建设备综合管理体系
以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为基础, 实现从设备的选型、设计、采购、安装调试等前期管理开始, 到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维护保养情况与设备的移动、调动、封存、借用等设备中期管理, 直至设备报废或者变更的整个寿命周期的管理。以规范化的运作为前提, 重组长沙卷烟厂设备管理流程, 改良设备管理操作。在设备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运作的基础上, 积累设备管理经验, 并以先进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技术的使用, 持续优化设备管理流程, 并最大程度控制设备运行与维护费用。
通过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管理, 构建适合于长沙卷烟厂的综合管理体系, 全面提升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管理设备整个寿命周期中的全部信息, 为烟厂的管理层和相关技术人员提供设备管理活动的依据。
2. 以设备信息资源整合为契机, 提高设备精细化管理水平
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正在走向数据信息与管理业务的整合与集成, 以便解决多个异构系统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问题。因此, 设备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也需要考虑业务系统横向与纵向的整合与集成。
设备综合管理整合与集成主要以各个业务系统相关设备管理的界面集成与设备数据的信息整合, 以设备管理贯穿全厂的信息流, 同时与整个全寿命周期进行联动, 通过设备的整合与集成, 满足全厂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能职责的要求, 强化设备基础的管理, 以此来帮助长沙卷烟厂提高设备精细化的管理水平。
设备综合管理与企业的设备工程系统、MES系统、备件系统、能源信息管理系统、计量系统、NC系统、SPC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各系统之间实现最大程度地应用界面集成, 同时以界面集成来梳理与优化设备管理流程。借助界面整合的成果, 对全厂的设备资源数据进行梳理与整理, 通过数据集成的方式, 获取分散于各业务系统的数据, 构建一套设备管理基础标准库, 并通过管理需求对设备进行分析, 支撑管理层与应用层的统计分析与查询。
3. 以设备绩效管理为基础, 提高设备管理的保障能力
以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为基础, 采集和处理设备管理数据, 综合地对设备基础管理的质量和效果进行量化评价。通过“绩效评价体系”的设备管理绩效指标库与评价方法, 实现指标数据的收集、汇总、核算和综合展现, 形成设备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完整体系。
通过对长沙卷烟厂的设备管理绩效指标的核算、汇总、发布、指标比对, 明确设备管理水平定位, 认识差距, 分析原因, 寻找办法, 制订措施, 改进提高, 从而形成提升设备管理绩效的良性循环。通过设备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持续开展和重点评价指标的调整, 有针对性地开展设备管理工作, 持续推进绩效评价工作, 将设备管理绩效评价作为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加强设备管理创新, 持续提升设备管理绩效。
通过量化指标与评价方法的实施, 综合反映设备的运行性能、设备管理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 从而提高全厂设备管理的保障能力。
四、
设备综合管理系统架构 (图1)
五、设备综合管理实施的主要内容
1. 基础管理
通过对系统的应用及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案例库、经验库的建设, 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 有效提升了员工的技能水平, 规范设备资产的管理, 做好了固定资产管理、设备档案管理, 同时加强计量器具的检定、校验, 保证计量器具的有效性。基础管理主要包括:档案管理、资产管理、计量器具检定和校验、备件分类管理、备件定额管理、技能培训等内容。
2. 过程控制管理
依托信息系统与管理纠偏体系, 及时发现问题, 实时处理, 实现设备运行统计分析管理规范化。过程控制主要包括:设备运行分析、设备维持费用管理、设备管理绩效评价。
设备运行分析:对主要生产设备、物流设备、动力设备的运行、维护费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月度、季度、年度不同周期, 各车间要按不同周期对本部门所管辖的设备维护、修理、典型故障和设备维持费用进行定期分析, 提交分析报告。设备管理部门对全厂设备运行维护、维持费用情况进行定期分析, 编制分析报告。通过月度沟通会、质量设备例会、经济运行分析会等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通报。
设备维持费用管理:对卷接、包装和制丝设备的维持费用, 如委外费用、零备件费用进行管理和监控。加强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比历史数据, 掌握设备历年的维持费用。针对历史费用数据, 结合设备状况, 开展维持费用预算。向行业标杆看齐, 不断优化设备维持费用, 并根据设备的役龄状况, 保持合理的设备维持费用。
设备管理绩效评价:对国家局发布的设备管理绩效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评价, 包括设备效能类、运行状态类、维持费用类、质量类、原料消耗类、辅料消耗类、设备新度类等七大类指标。建立指标库, 将上述七类指标进行分解, 落实到机种、机台。充分利用信息系统, 如MES系统, 将设备指标纳入到指标树管理, 通过系统采集原始数据, 建立各项指标的管理台账, 分月、季、年度进行统计。同时要按不同周期对设备绩效指标进行分析, 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3. 使用管理
通过规范全员设备操作保养、维修的规范管理, 细化设备过程控制标准, 确保设备维护、操作、点检、保养、润滑等执行的准确无误, 有效预防设备风险, 确保设备运行稳定、状态完好、功能和精度控制长期处于良好状态, 其中包括设备规范化操作、自主维护、设备点检、设备润滑。
设备规范化操作:切实贯彻人机不可分的原则, 梳理、识别、固化设备操作流程、方法, 建立设备操作技术标准和规范库, 强化操作规范培训、执行, 实现全过程操作规范化。
自主维护:包括设备日保养 (接班保养、就餐保养、过程保养、停台保养、日停机保养) 、周期保养 (周末保养、轮保保养、集中放假保养、项修保养) 、固化保养管理模式、对固化的保养项目进行精细保养。
通过信息系统, 对自主维护、设备点检、设备润滑技术加以规范提炼、规范执行、执行环节跟踪评价和规范持续改进四个环节实现PDCA闭环控制, 并对自主维护、设备点检、设备润滑执行全过程进行实时管理和预报警处理。
4. 维修管理
依托信息系统与管理纠偏体系,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实现设备运行统计分析管理规范化。其中包括预防维护、故障 (现场) 维修、改善维修。
(1) 预防维护。
通过信息系统, 实施预防维修PDCA循环控制, 实现对预防维修信息收集、计划下达、计划实施、实施评价全过程控制。根据设备特性, 结合现场故障、质量等问题产生的规律, 不断完善和改进设备预防维修规范, 提炼、归纳预防维修经验、方法, 建立设备预防自主维护技术规范库, 逐步实现专业化、模块化、参数化的预防自主维护。
(2) 故障 (现场) 维修。
对所有生产主设备的故障维修进行规范管理, 利用设备故障维修案例库, 缩短员工维修时间, 为故障维修提供技术保障。所有生产主设备的故障维修进行规范管理。加强知识传播, 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缩短故障维修时间。开展设备故障维修技能竞赛, 推动技术人员提升技能。利用设备故障维修案例库, 缩短员工维修时间, 为故障维修提供技术保障。
(3) 改善维修。
通过维修提高设备针对产品生产的工艺控制、产品质量、设备保证能力等。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统计分析、图形分析, 展现一段时间内的设备运行情况、故障发生情况、维修情况等, 发现设备趋势性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和维修, 提高设备保障能力。
5. 改进改造
(1) 新技术应用。
通过各种平台加强对卷烟设备新技术的关注、消化和研究, 提高新技术消化能力。建立新技术难题消化评价机制, 对企业新技术消化情况进行过程评价, 及时跟进消化成果。提炼、归纳新技术消化成果和经验, 编制新设备技术资料。
(2) 技术改进。
整理相应记录, 记录实施效果, 组织专业人员对申报和实施的项目进行评定, 可以充分集合企业资源, 实施技术创新项目的研究和探索。
(3) 案例库建设。
对卷接、包装、制丝等生产主设备进行案例库建设, 开展知识管理。规范案例整理格式, 对各种设备的修理、维护案例进行总结、提炼, 形成典型案例, 将典型案例录入相关信息系统, 以便操作与维修人员随时查阅。组织操作、维修人员不定期学习案例, 交流经验, 提高技能。
六、设备精细化管理的效益
3.关于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研究 篇三
【摘要】 这几年随着医院医疗设备资产总量的不断增加,信息化管理理念的深入人心,医院中医疗设备管理最基层的职能部门--仪器设备科,其工作职能由单一的设备维修逐渐转变为参与设备从立项、采购、验收、管理到报废的全流程跟踪管理,而维修工作内容也由单纯的保证医疗设备正常工作转变为进行综合的分析、故障预测和质量控制,工作手段也由手工操作逐步转变为计算机处理。本文围绕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在用医疗器械质量动态管理和监控谈一些设想和做法,为国内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探索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医疗设备 信息化管理 计算机处理
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大量普及,医院里每年都会增添新医疗设备,占医院固定资产的相当一部分。医疗设备的管理已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一环,然而,传统落后的人为、粗放、分散、定性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并不适应现代医疗设备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管理问题,医疗行业急需一个先进的、行之有效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就是一个旨在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的优势,对医疗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系统,包括购置、使用、维修、报废、效益分析等各方面的管理。另外,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更能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运行,使其充分发挥医疗作用,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医疗设备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医院对这些设备的管理几乎都处于较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设备闲置率较高。一方面由于无法及时知道设备的位置与状态,使设备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造成设备的闲置;另一方面为确保临床与医疗急救的需要,往往需要"过量"配置一些设备。
(2)设备使用存在冷热不均现象。当前医院一般按科室进行设备配置,由于不同科室的业务差别、不同时期的病源差异,往往导致医疗设备在使用上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
(3)设备缺乏有效的安保监管手段。事实上,目前医院对医疗设备几乎没有进行有效的安保监管,设备非正常流失无据可查,很多医院的交班过程也未对这些设备进行交接。
物联网技术与医院现场资产管理方面相结合的研究较少,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就目前国内医院资产管理应用实际而言,大致分为如下两种:一类是文字标签+信息系统形式,另一类是智能标签+PDA+信息系统形式,这两种形式均实现了资产登记、查询、维护管理、报废、统计及现场盘点等基本管理功能,无法实时感知设备的运行状态与位置信息及对资产资源的动态调配等。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较,设备信息化管理优势主要体现在:(1)能够加强对设备的标准化和数字化管理,进而有效整合设备资源,降低成本;(2)为设备管理提供数据收集、维护、分析和挖掘的信息平台,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缩短管理决策周期;(3)优化设备管理流程,简化操作步骤,避免重復劳动的出现,提高医院管理水平;(4)提高医疗设备在采购、维护等流程中的准确性、安全性、稳定性。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措施
1.维修管理信息化措施
1)坚持定期对医疗设备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增强维修保障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设备主管部门应专门抽调技术骨干对各科室急救设备和大型设备进行了巡回探伤普查,并形成周期性检查制度,增强对多发性、危险性故障的预防能力。对急救设备进行全程质量监控,专门建立了质量跟踪卡片,定期收集故障信息和质量问题,深入进行专题分析预测,适时提出维修措施,并开展针对性维修,作出通过质量检测才能用于医疗工作的规定,有力地保证了医疗设备维修质量和使用安全。
2)坚持严格控制医疗设备有寿部件和周期性检测工作你,确保医疗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高强度使用频率和时间加剧了医疗设备使用寿命的消耗,各种监控检测频度加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控制差错,危及临床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备主管部门应以清理、完善监控项目和标准为突破口,对历年的维修记录、过程进行了彻底清理,对医疗设备有寿机件周期性工作的控制项目、标准和落实情况进行了逐台核准,逐步打牢了监控基础。
3)积极改善信息化工作手段,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实时化和多媒体化是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信息管理及应用能力、全面实现维修管理信息化的先决条件。设备主管部门应利用互联网优势,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应组建办公局域网,将常用的公共信息上网,实现了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组织力量开发计算机软件,该软件应具有科学严谨、技术先进、设计合理、功能强大、方便实用的特点,把各阶段维修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闭环管理,实现计算机全程参与管理和质量监控,使维修管理效率和质量有显著提高从而为全面构建科学高效的维修信息管理系统打下了基础。
2.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遵循必须以下几个原则:实用性、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安全可靠性、用户界面以及数据库设计等。信息系统对医疗设备管理的过程中采用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人民医院采用静态管理方式,将设备名称、数量、价格等基础信息分类、统计、编号和信息入库,方便信息查询;同时运用动态管理,自主编写了设备信息管理、维修管理和共享管理等模块,以便及时进行信息更改,避免设备闲置。
3.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平台的设计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模块:
1.计划采购:记录了医疗设备从计划、采购、签订合同、到货验收等工作流程中涉及到的所有表单。该模块涉及的数据信息,是设备管理信息的重要部分。
2.库房管理:主要涉及医疗设备的数量管理和财务管理,包括对医疗设备出入库、报废、盘存等流程的管理。该模块记录了设备在医院内的分布,建立了完备的设备信息资料。
3.在用管理:对医疗设备的基本数据、附件数据和备注做完整的记录,建立丰富的信息资源库,这些信息资源有助于对设备进行详细的跟踪管理。
4.质量管理:针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日常检查和维修等内容记录各质量检查数据。该模块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5.计量管理:是对计量设备的管理,包括对计量器具的查询,能够快速查询每台计量设备的情况,系统也能够及时报告需检定的计量器具。
结束语
医疗设备作为医疗的物质基础,是影响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程度反映了医院科学管理的水平。设计和开发高效的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对优化设备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希望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 赵维,黄德霞.浅析医疗设备管理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10):73-75
[2] 王建国,杨晓宇,李静,尹红霞.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8):27-30
4.医院信息设备管理规定(共) 篇四
(一)管理范围
医院所有部门的计算机及周边设备、网络设备及各用户端安装的所有硬件。计算机设备指各部门所属人员日常办公使用,以及应用医院信息系统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共享打印机等终端设备。
(二)计算机设备使用
1.医院所有计算机相关硬件与软件由信息中心或相关专职部门集中管控。
2.机房内设备责任人为机房管理员,个人使用设备责任人为个人,其他公共设备责任人为设备管理员。
3.设备管理员负责组织设备安装和发放,笔记本、终端计算机等重要设备领取须得到信息中心或相关专职部门负责人批准,设备领用人在第一时间确认设备状态是否正常并登记。
4.设备安置要求 (1)设备放置环境符合设备生产商对环境的要求。
(2)设备保管地点满足防火、防水、防潮、防雷击等要求,电子设备远离高磁场环境,满足防静电、防磁等安全要求。
(3)涉密设备根据信息资产分类要求加贴信息资产标识。
5.设备日常使用分别由机房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按照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6.终端计算机、工作站、便携机、系统和网络等设备操作由相关责任人按照操作规程实施。
7.分配到个人或部门使用的设备,部门负责人对相应设备安全和完整负有责任。部门人员拥有本部门计算机使用权,并承担保管和日常维护责任。各科室指定专人负责计算机管理。
8.个人通常只能使用本部门分配的计算机,不得将其交由他人特别是非本部门人员操作。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擅自在他人计算机上进行任何操作。
9.未经医院信息中心或相关专职部门同意,所有计算机设备不得擅自改变位置,不得拆换任何零配件或外设。
10.个人不得擅自将私有或外来设备接入本单位网络中,不得安装来历不明的信息系统、应用工具、游戏软件等,后果由当事人负责。不论该行为是否已对设备、网络、数据造成影响,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11.因工作岗位增加或须更新设备,向上级部门提交申请,待批准后按更新计划执行。人员调离时,上交个人使用管理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12.如须将部门内计算机设备搬离办公地点使用或借给其他部门外单位使用,预先报上级部门批准并做好登记,在不影响正常办公前提下方可实施,必要时删除相关数据,严禁外借给任何非公人员使用。
13.正常工作期间,如计算机系统出现经常死机异常响声、异味、显示器工作区异常抖动等原因不明故障,操作人员及时关机,与本部门计算机管理负责人或信息中心联系,非专业管理人员不得擅自拆开
计算机调换设备配件。
14.及时备份、杀毒,定期清理、删除硬盘无用文件,保持计算机足够空间。
15.严禁直接关闭计算机电源开关进行关机。
16.所有外部设备与其他设备连接电缆严禁在带电情况下插、拔。
17.保持计算机设备清洁卫生,定期保洁。
18.对分配给个人使用计算机,要保管好用户口令及密码,做到随用随开机。人员离开或不使用时,及时关机断电。
19.自觉遵守《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计算机操作规程,爱护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及时反映和举报违反网络行为规范现象。
20.不得利用网络窃取他人研究成果或受法律保护的资源。
(三)网络计算机设备使用
1.各个工作站使用者牢记上网口令及密码,根据需要及时更改。不得擅自转让用户账号,或将口令随意告诉他人。不得冒用他人账号、口令上网。
2.网络管理员设定各工作站资源共享规则,一经设定任何人不得更改。严禁修改、删除服务器及其他工作站共享资源。
3.严禁私自拆卸和损坏任何设备;严禁将 U 盘、移动硬盘等信息载体接入网络;严禁私自安装软件;严禁删除网络上非个人文件夹下文件及数据。
4.严禁任何人、任何时间在工作站计算机终端机玩游戏。
5.工作站出现故障时,及时向网络管理员反映情况由网络管理员负责处理,不得私自拆装电脑进行修理。
6.各工作站负责人负责该工作站日常管理,禁止非本工作站授权人员使用计算机。定时进行计算机卫生清理,保证正常运行;开机时先开显示器,后开主机;关机时先关主机,后关显示器;下班时及时关掉接线板电源开关。
7.网络系统中的计算机不得随意更改网络设置、系统设置。确须更改时,必须征得网络管理人员同意,在网络管理人员指导下操作。
8.不得恶意访问和攻击网络服务器及他人计算机;未经允许不得阅读他人文件、文档、电子邮件;不得滥用网络资源,不得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禁止破坏网络数据、网络资源,或在网络上进行恶作剧的各种行为。
9.任何人员不得在网络上发表不负责的言论。严禁无授权访问工作站数据库或使用黑客软件攻击其他站点。如无意中进入不该进入的文件夹进行了未经授权的访问,应立即退出,及时向网络管理员反映情况,由网络管理员负责处理。
10.各工作站所有使用的操作平台、应用软件根据不同用途和使用情况,由网络管理员统一安装管理。
11.信息中心或相关专职部门定期检查各工作站运行情况。对各部门计算机进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提出警告、限期改正;情节严重或屡教不改者,信息中心停止相关部门和人员计算机使用权,直至问题得到纠正。
(四)网络设备管理
1.网络机房及各分支部门的路由器、交换机、安全设备等相关设备,由信息中心或相关专职部门统一管理。
2.各部门、科室加强相关网络设备保护与管理,经信息中心或相关专职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改变位置,不得对网络设备进行任何操作。发现网络设备工作异常,及时向信息中心或相关专职部门管理人员反映情况,尽快排除。
3.所有网络设备配置独立电源,严禁将其他用电设备电源接入到网络设备独立电源上。
5.特种设备检验管理信息化平台 篇五
新天益开发的特种设备检验管理信息化平台受到客户广泛好评。该平台实现了检验业务全流程信息化、无纸化,提升服务、提高效率、强化管理。减少检验人员除现场检验以外的工作量,减少使用单位的麻烦,缩短检验周期。
系统自动生成“体检报告”
2014年03月20日
来源:中国质量报
□ 解小燕
轻触手持电脑终端,电梯检验的各项数据便自动生成,一份电梯“体检报告”便呈现在用户面前。这是江苏省特检院徐州分院电梯检验现场的一幕。今年3月,作为特种设备的专业检验机构,徐州分院承担着徐州市车站、医院、商场等公共聚集场所900余部电梯的技术检测、检验任务,利用物联网技术,现场可以快速诊断出电梯的安全性能,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形成检验报告电子版,并将检验结果反馈给使用单位,对设备存在的安全缺陷和隐患可以做到“立马处理”。
“随着徐州市电梯数量的快速增长,迫切需要提升检测工作效率,减少检测过程中的人为错误,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江苏省特检院徐州分院院长任智铨说。该院新启用的特种设备(电梯)检验管理信息化平台,是基于物联网技术检验检测特种设备的最新成果。该平台已用于全市近万部电梯的日常检测管理,目前正逐步在所有特种设备检验中全面推广,在全国走在了最前列。
据介绍,以往传统的报检方式是用户或维保单位到检验机构进行纸质申报、缴费、预约、取报告。这种方式用户要往返数次,而新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网上申报、任务跟踪、检验报告下载、隐患预警、安全监察联动等功能。用户足不出户就完成了申请检验的全过程,缩短检验周期、提升检验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赢得了企业的赞誉。而且,“无纸化”的报检对用户节约人力资源、降低交通费用等经营成本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配合新的信息化平台,电梯检测人员的装备也进行了“升级”。任智铨介绍说,今后在电梯检验时,检测人员将手持集成仪和电脑终端。集成仪集合了万用表、电流表、温度计、湿度计、噪声计、照度计、转速表及速度测量仪等仪器,未来还将集成对讲功能。测量的数据,自动按规则修约并通过与系统的接口自动填写检验记录,减少了出错率;检验完成后,手持终端自动验证检验记录,并生成检验报告。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实现了“一举三得”:检验机构提高了检验效率和检验质量;使用单位得到了方便快捷的网上服务;维保单位通过隐患预警、数据分析,有效的预防了电梯故障的发生,提高了维保工作的针对性,降低了成本。
6.学校信息化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篇六
为了使“信息化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规范化,发挥“班班通”重要作用,真正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特制定《新场小学教育信息化设备使用管理方法及考核办法》。
一、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
1.教室中的班班通设备由班主任负责管理,不得私自拆卸外传和插拔教学用计算机后的所有连接线,做好设备的安全管理和使用,切实加强防盗、防火、防水等安全隐患。
2.保证设备的环境卫生,一体机(或电子白板)要经常用柔软的抹布擦拭干净,教室内卫生打扫要避免尘土飞扬,使用完毕应当关掉电源。
3.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同时做好上级规定的电教设备使用登记系统的登记和相关资料存档,可在教学用计算机的D盘或E盘中建立本班所有任课教师的文件夹,每位老师可把自己的学科资料保存到各自的文件夹中。
4.不得私自更改IP地址、计算机名、工作组及显示分辨率,不得私自安装与教学无关的软件。
5.班主任要经常检查设备使用情况,如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汇报学校管理员并查明原因,软件故障由学校管理人员处理;如发现设备硬件损坏,应及时汇报管理人员和学校领导。若因人为原因造成设备损坏,由相关责任人照价赔偿。
6.教师的笔记本电脑由自己保管维护,定期杀毒,出现故障自己维修。
二、信息化设备使用制度
1.班主任为该班班班通设备的管理第一责任人,各任课教师为第二责任人,有责任和义务对设备进行管理和信息登记。
2.班主任可指派1-2名品德优良、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学生负责班班通的协助管理,确保教师上完课后及时关闭设备,要对设备及时进行断电落锁,严禁电脑、电视、一体机、电子白板、投影(投影灯泡有使用寿命)长期于开机状态,若在学校检查管理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上问题,追究相关教师责任,并在周例会进行通报。
3.班主任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未经老师允许不得乱动和使用各类设备,以免发生危险和设备损坏。
4.授课教师要注意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未经杀毒的U盘和存储设备不得在教学用计算机上使用,发现故障或计算机有病毒应及时清除确保正常使用。
5.班主任必须坚持每天认真检查,做到教学用计算机及时关闭、电源断电。6.教导处加强监督检查,定期检查各班班班通设备使用情况,并做好查记录,同时将定期检查电教设备使用登记系统的登记情况,每周对各任课教师设备使用及登记情况进行通报,每月进行汇总反馈,检查结果在周例学校QQ群中进行通报,检查情况记入教师学期考核。各班“班班通”设备的使用采取不定期检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对使用过程中不使用电教设备进行教学、使用效果不佳、应付了事、教学设备缺乏课件等教学资源、设备使用登记不及时等现象,追究相关教师责任,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7教师办公及笔记本电脑在工作期间必须放到办公室,为教学服务,不得上网看电影、玩游戏。一经发现,教师德能考核不得评为优秀、良好。
7.信息设备管理办法 篇七
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坚持贯彻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自2014 年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成以来,一直深入开展相关技术方法研究[1,2,3,4,5],深化资产管理体系应用,加强资产管理体系与信息、通信业务的融合,全力创建资产管理“领先型”体系。针对“三集五大”体系实施以来信息通信设备数据来源不一致的问题以及设备资产划分界面出现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管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下面主要介绍国网无锡供电公司是如何利用SG-ERP系统来加强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管理并取得较好效果的。
1 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管理的理念
1.1 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管理的背景
国网无锡供电公司信息通信设备运行资料数量可观,台账数据对设备运维、检修管理具有决定性支撑作用。这些通信信息网网络日益庞大,而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维护工作在目前的模式下已运行多年,总得来说,在过去实际运行中主要存在3 个较大问题。
1)设备资产信息维护方式存在漏洞,影响资源信息准确性。在以往信息通信运维工作中,虽然各个设备台账维护责任人能够保证在日常运维工作后及时对负责的资源信息进行维护更新,然而,由于信息通信运维工作的特殊性,传统的资源信息维护方式依然存在漏洞。
2)各资源信息维护人相对独立,无法保证资源信息的唯一性。各个班组管理维护台账及资源信息时,由于一些维护分界点两边的资源信息分别由各自的维护班组独立维护,如果在维护过程中信息维护责任人疏漏或者更新不及时,维护分界点两边的资源信息不符合,久而久之,在不能判断哪一边资源信息为真的情况下有可能造成日常信息通信运维工作的误判。
3)信息通信设备资产与电网设备资产划分界面不一致对资产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自“三集五大”新体系建立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对电网一、二次设备的资产管理已比较清晰和明确,但尚存在信息通信设备资产与电网设备资产划分界面不一致以及新增设备如何转资、由谁来转资等问题。
为了规范管理,消除信息通信设备及光缆线路存在的账、卡、物不一致现象,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决定着手开展信息通信设备资产一致性管理工作。
1.2 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管理的目标、实践和效益
通过信息通信资产全过程的管理,有利于提高信息通信设备资产价值链监管能力,提高通信资产管理能力,明确和规范通信新增设备的资产管理流程;有利于支撑今后信息通信设备的成本性修理,大力提高SG-ERP资产建卡操作水平。
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希望通过通信资产全过程管理专项课题的推进和实施,能向上级公司提供合理建议,帮助完善SG-ERP系统。通过SG-ERP专业化、智能化、规范化的设备管理维护流程对设备实施全过程综合管理,实现设备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集中化;通过对信息通信设备建立台账并进行规范高效操作维护以及对资产卡片建立过程进行重点跟踪和监察,对公司技改和基建项目的信息通信设备资产实现全口径、全过程跟踪,进而实现信息通信设备价值链管理和对信息通信资产的全过程监督管控;同时,强化信息人员对通信资产管理流程和业务行为的理解,促进江苏省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提升,从而实现信息专业与业务管理专业的深度融合。
电力企业信息通信设备资产包括各种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不间断电源、光缆、主站独立站以及变电所信息通信设备,文章着重对“三集五大”实施以来需要重新划分资产界面的网络、信息通信设备资产进行描述。
2 信息通信设备资产信息化管理探索
2.1 新增信息通信设备的台账管理流程的建立
在江苏省电力公司的统一指导下,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就“三集五大”后220 k V及以上变电站四级网信息通信设备资产台账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220 k V及以上变电站新增信息通信设备的资产台账管理流程。
1)明确省检220 k V及以上变电站信息通信设备资产台账要按照5 个类别建立。江苏省电力公司信通公司与财务部、省建无锡项目部、省检无锡分部共同协商,按照5 个类别确定、建立220 k V及以上变电站信息通信设备资产台账。根据变电站通信典型配置和通信资产分类,220 k V及以上变电站需要建立通信资产台账的设备种类有同步数字传输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光传输设备、脉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设备、通信综合配线架、全介质自承式(All Dielectric SelfSupporting,ADSS)光缆和普通光缆5 类。为解决光缆作为设备的体现问题、作为资产的增加问题,省经研院无锡建设管理分部在物资采购时将通信综合配线架、ADSS光缆和普通光缆按设备进行上报而不作为材料上报。
2)基建工程中,对于新建220 k V及以上变电站的通信资产的台账要及时建立,以防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缺失的情况发生。省经研院无锡建设管理分部在变电站投运前1 个月在项目管理系统中完成提交设备验收清册的工作;信通公司在变电站投运前3 天在通信管理系统(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TMS) 和信息管理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IMS)中完成变电站信息通信设备台账的建立和审核,并在投运当天负责设备投运工作,工程涉及的中心站信息通信设备在工厂维护(Plant Maintenance,PM)中完成资产台账的建立,形成的信息通信设备资产信息表被发给省经研院无锡建设管理分部进行汇总,并抄送给公司财务部备案;省经研院无锡建设管理分部负责汇总省检无锡分部、信通公司等单位的设备资产信息,并统一报送给省建财务部进行增资;公司财务部对通信资产进行管控,负责与省建财务部协调沟通,避免空卡产生。
3)技改工程中,220 k V及以上变电站内新增的信息通信设备按公司资产管理流程建立资产台账。信通公司在技改工程结束前在TMS和IMS中完成新增信息通信设备台账的建立、审核和投运,其工程涉及的中心站信息通信设备在PM中完成资产台账的建立,形成的信息通信设备资产台账清单被发给公司财务部进行增资。
现在对新建220 k V及以上变电站通信资产台账管理流程说明如下(见图1)。
1)准备阶段:省经研院无锡建设管理分部在变电站投运前1 个月在项目管理系统中完成提交设备验收清册。
2)实施阶段:省检无锡分部在PMS设备台账管理中创建新增变电站台账。信通公司在TMS中根据设备验收清册在变电设备台账中建立站内信息通信设备台账,在IMS中建立网络设备台账。在投运当天完成投运,将台账中的运行状态改为投运。投运后形成的信息通信设备台账表需与通信资产信息表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将信息通信设备资产信息表报给省经研院无锡建设管理分部进行汇总,同时抄送给公司财务部备案。
3)检查和改进阶段:省经研院无锡建设管理分部负责汇总省检无锡分部、信通公司等单位的设备资产信息,并统一报送给省建财务部进行增资。公司财务部对通信资产进行管控,负责与省建财务部协调沟通,避免空卡产生。
2.2 以往信息通信设备台账与资产信息的处理
2.2.1 信息通信设备台账与资产信息现状
信息通信设备涵盖了中心站、独立通信站和变电所的信息通信设备。2014 年以前变电站通信设备在PMS中创建,主站设备在PM中创建,2014 年以后PMS及PM中的台账数据被导入了国网统一部署TMS和IMS系统,新增信息通信设备在专业系统TMS和IMS中进行台账建立、缺陷处理以及日常的运维操作。
2.2.2 处理方法
1)开展通信资源核查、TMS数据治理工作。开展通信资源的清查,对各班组管辖的通信资源信息进行汇总校对,生成准确唯一的通信资源信息。以这套资源信息为基准,对TMS系统进行数据治理。目前,总体数据治理已基本完成,主用包括资源图形管理(站点、机房平面图,光缆、业务、传输、交换网、电视电话会议拓扑图)、资源信息管理(空间、光缆、传输、数据网、电视电话会议、交换网、同步网、应急、网管等)。为保证TMS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唯一性和实时性,明确信通公司各班组(包括江阴、宜兴)的维护职责,如有基建变电站、新增用户或电厂变更设备、光缆时,注意数据更新的流程。
2)开展信息通信资产核查。在完善TMS所有设备台账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开展TMS与ERP的数据同步,实现账、卡、物的一致。原ERP中设备管理模块PM与PMS关联,现在PM和PMS的关联已断开,设备管理模块PM与TMS关联,出现了ERP中的现有资产卡片和TMS中通信设备台账的对应问题(见图2)。
3)公司财务部与省检修财务沟通联系,协调解决现有变电站部分信息通信设备资产未划转至信通公司的问题,信通公司负责整理未划转信息通信设备资产台账清单并提供给公司财务部。
4)信通公司做好通信资产台账管理。按照5 个类别定期核对整理TMS和IMS中信息通信设备台账,将退运的设备报废至备用库,及时修改使用保管人等信息。
2.3 信息通信设备台账建立重要环节的控制
国网无锡供电公司以SG-ERP系统应用为基础,以促进通信资产标准化管理为重点,以物资上报环节、竣工验收环节、设备建立环节、财务转资环节四大关键应用节点为抓手,有效促进了通信资产的标准化管理。
2.3.1 物资上报控制
根据变电站通信典型配置和通信资产分类,新建变电站需要建立通信资产台账的设备种类有SDH光传输设备、PCM设备、通信综合配线架、ADSS光缆和普通光缆5 类。本环节中设备材料清册至关重要。设备材料清册通过WBS编码将物资、设备、材料关系加以串联,项目发生的费用都会归集到主设备上,最终在财务模块将主设备对应到资产卡片。
2.3.1.1 物资清册存在的问题
根据通信资产分类,综合配线架作为独立设备进行建立,设备序号应为整数;光缆应作为通信线路的重要附属设备,需解决光缆作为设备无处体现,资产无处可增加的问题。
2.3.1.2 信息通信设备正确物资清册
信息通信设备正确物资清册见表1。
2.3.2 竣工验收控制
项目管理人员通过设备材料清册生成竣工验收清册,通过竣工验收清册引入PMS等系统自动生成设备台账。通过竣工验收环节,设备的建立可由清册直接引入,直接影响后续的转资。
2.3.3 设备新建控制
ERP系统通过设备材料清册将物资、设备、WBS结构联系在一起,通过设备材料清册由配电项目经理生成竣工验收清册,通过竣工验收清册引入设备系统自动生成设备台账。
为引导建立自动转资新增设备的操作习惯,信息通信设备通过竣工验收清册引入进行建立。设备建立涉及三大模块,分别为PM系统、TMS系统以及IMS系统。
一般基建项目中涉及通信部分的有如下主设备:2 套PCM、1 套光传输设备、1 条光缆以及1 套综合配线柜。基建项目涉及的信息部分一般为1 套交换机。
1)PM系统
为实现全省设备运维过程和设备实物台账的管理,采用SAP系统与各设备管理专业系统进行集成、无专业系统直接进SAP PM模块的方式。
2)TMS系统
为规范变电站信息通信设备台账管理,在TMS设备台账中建立站内信息通信设备台账,在输电设备台账中建立通信光缆台账。站内信息通信设备包括PCM设备、综合配线架及光端机。这些设备在变电站投运前3 天在TMS中完成设备台账的建立和审核,在投运当天完成投运。
3)IMS系统
SG-ERP上线后公司的设备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信息设备也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避免信息设备被忽视、信息交换机空卡无法赋值的情况,同时,交换机设备建立在IMS系统中以便于统一管理台账。
通过SG-ERP系统操作过程的管控保证了信息通信设备台账的完整和规范,有效避免信息通信设备台账的缺失。各系统对应设备建立概览如表2 所列。
2.3.4 财务转资控制
TMS及IMS系统台账创建之后同步至ERP系统产生资产卡号。为避免空卡、无卡情况的发生,保证WBS信息的完整,在设备建立时需确保通过竣工验收清册引入PM和PMS等系统生成设备台账。投运后形成的信息通信设备台账表要与通信资产信息表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将信息通信设备资产信息表报给省经研院无锡建设管理分部进行汇总,同时抄送给公司财务部备案。省经研院无锡建设管理分部负责汇总省检无锡分部、信通公司等单位的设备资产信息,并统一报送给省建财务部进行增资。公司财务部对通信资产进行管控,负责与省建财务部协调沟通,避免空卡产生。
3 信息通信设备资产信息化管理的评估与改进
3.1 可操作性分析
无锡信息通信资产全过程管理的工作方法非常贴合基层实际,值得推广。台账管理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控制措施有效可行,从物资上报到最终转资,层层把关,保证了设备台账及资产信息的完整和正确;3 个变电站设备台账的准确建立证明了SG-ERP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管理的深度应用是可以推广的;形成的设备材料清册模板具有示范作用,有助于推动全省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的价值链规范化管理;国网无锡供电公司通信资产全过程管理的实践也可以带动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其他地市公司信息深化应用的力度。
3.2 效率效益分析
3.2.1 管理效益
从管理效益来说,信息通信设备资产全过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公司管理流程的进一步优化,信息化手段在通信资产标准化管理中的专业优势进一步得到强化;信息通信设备价值链管理的推进实现了账、卡、物的真正一致,规范合理的通信资产管理促进了通信资产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
同时,通过对信息通信设备资产全过程管理,保证了信息通信资源信息的实时性、唯一性、有效性,消除了通信资源的3个弊端问题,提升了通信运维工作效率,为公司通信运维工作的可靠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通信资源的智能管理,提升了资源管理的正确性、高效性,通信资源分配的平均操作时间由60 min/次下降到10 min/次,由平均每次3人减少为1人,查询时间由30 min/次下降到2 min/次,修改时间由60 min/次下降到5 min/次。
3.2.2 经济效益
从经济效益来说,通过通信资产全过程管理,项目物资领用与最终投运的设备一一对应,设备资产台账与实施项目一一对应,堵住了实际管理过程中的漏洞,有效防范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经济问题和风险。
4 结语
设备资产管理是信息通信基础管理中一项不可忽视的管理工作,国网无锡供电公司通过SG-ERP系统的应用有效推进了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做到账、卡、物一致,提高了资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解决了一直困扰企业的项目、物资、设备、资产管理人员的彼此工作衔接问题,大大提升了通信资产管理和标准化管理水平。
摘要:文章为解决“三集五大”体系实施以来信息通信设备数据来源不一致的问题以及设备资产划分界面出现的问题,提出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管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文章介绍了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如何借助国家电网公司现有的ERP系统应用来理顺实际设备台账、新增管理流程、加强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管理。国网无锡供电公司的实践证明:供电企业可以借助信息系统应用来开展相关资源核查和数据治理工作,推进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SG-ERP,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李云峰,张勇.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框架体系研究[J].华东电力,2010,38(8):36-42.LI Yun-feng,ZHANG Yong.A study of framework of assets life cycle management in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J].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2010,38(8):36-42.
[2]沈力,滕乐天,徐宛容.用于衡量资产管理实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华东电力,2010,38(3):42-43.SHEN Li,TENG Le-tian,XU Wan-rong.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sset management[J].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2010,38(8):42-43.
[3]陆爽,陈红兵,肖福利.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物资采购中的应用研究[J].华东电力,2010,38(9):17-18.LU Shuang,CHEN Hong-bing,XIAO Fu-li.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ull life cycle management of assets in the material purchase[J].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2010,38(9):17-18.
[4]王普,崔利荣,李倩.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简要评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33-35.WANG Pu,CUI Li-rong,LI Qian.A brief review on the method of the full life cycle management of assets[J].Technology Economy&Management,2010(5):33-35.
8.浅谈石化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 篇八
关键词:设备管理 信息化 存在问题 实现途径
1 概述
所谓企业信息化,通常情况下是指企业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巩固强化自身竞争力的过程。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往往可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强化核心竞争力的目的。通过对设备加强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满足企业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满足企业集约化经营的需要。对于炼化企业来说,自身的设备无论数量,还是复杂程度,其它行业都是不可比拟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逐渐提高,设备管理朝着精细方向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通过对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受控逐渐提升设备的管理水平。
2 石化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2.1 通过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对设备的采购申报、报废申请、使用申请等多个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业务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痕迹化。同时对设备采购、设备处理等实现全过程的记录,进一步为监管设备资产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2 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升设备管理部门的基础管理水平,提高其工作效率。管理更到位,实现了财务与实物账目的同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设备实物账目与财务账目不一致的问题,进而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受传统手工管理模式的影响和制约,设备在管理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存在设备分散、管用分离、账物不符、账卡不符,管理与使用情况脱节等问题,信息资源无法共享,无法全面准确、动态实时地反映设备使用、分布等的详细状况和信息。通过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强化对设备的实物与资产配套管理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管理精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设备由粗放型管理逐渐转变为精细化管理,从设备的采购到设备的报废这一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借助信息管理的痕迹化都能体现,在这一过程中涉及:采购、维修、使用人变更、报废申请、处置、价格折旧等记录,都能够在通过基础信息实现动态的管理。通过生命周期对资产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设备的类型,使用部门,购买价格等管理的多维化、档案化;管理更全面,对设备通过建立和完善预警信息机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及时、自动地提供设备管理的预警信息,对于不符合使用标准,容易产生故障,以及容易造成事故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报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2.3 对于设备使用部门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为使用人员管理设备提供了方便,同时提升了使用效率。通过对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个人使用设备清单可以随时随地方便的查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利于使用人员管理设备。设备使用不同通过查询使用设备的采购记录、维修刻录,使用人变更记录等信息,进一步了解所用设备的性能,进而为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2.4 从决策部门的角度来看:可以优化调配,服务决策。通过设备信息化动态管理模式,量化指标,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分析模型,以分析、统计等手段,实时掌握企业设备存量、设备变量和设备闲置率等状况,实现设备合理调配,提高使用效率,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详实,科学的分析决策依据,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
3 目前石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大部分的石化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如网络、软件应用)建设多集中在管理部门和设计部门,而一线生产部门却相对薄弱。根据近年对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近半数的企业实施了办公自动化;近半数的企业信息安全手段主要用在使用防火墙上;半数以上的企业使用互联网,并拥有自己的网站,但更新不够及时,网站一对外发布就万事大吉。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地进行整体规划,有计划的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并已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成功企业为数不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大多数企业只是停留在信息化的表面,根本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深层功能。
3.2 在工作意识和工作习惯方面,大部分石化企业的设备管理人员都比较欠缺。我们的设备管理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将重点集中在设备故障检测及维修上,进一步忽视了对现有工作进行规划、维修维护知识积累、设备管理数据积累,以及设备运行数据分析等。许多基层工程师甚至忙于具体工作,进而抵触建立工作文档。
3.3 对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涉及面比较广,技术难度大。在企业生产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设备管理,一方面涉及管理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与设备的技术有关。另外,做好状态监测、检测,以及预防性维修,同时结合不同的设备系统等,也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3.4 通过艺术性的工作技巧,进一步使企业领导重视此项工作。在企业正常运作过程中,由于设备管理部门不属于盈利部门,通常情况下容易被忽视,然而一旦出现问题,由于平时基础工作不到位,面对问题没有相应的数据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设备管理部门又会遭到领导或生产部门的指责和埋怨,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获得上级部门和兄弟部门的重视与支持,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
4 建设石化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4.1 建设信息化过程中需要领导的参与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领导作为舵手,实施任何项目,都需要企业领导的积极参与。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领导能够准确把握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信息化建设显得极为重要,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信息化建设的结果与企业实际发展方向的项目不符合,通常情况下都是不成功的项目。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意想不到的阻力总会存在,在领导的参与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阻力就可以有效地克服,进一步加快实施进度。
4.2 建立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规章制度
通常情况下,企业信息化走向规范化的前提是信息化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规避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风险提供保障,在这方面企业全体人员需要统一认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持续应用企业信息化奠定基础。与其他管理制度一样,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借助相应的规定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这些规定与措施通常情况下是企业信息化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的规范。
4.3 新系统与原有系统共享信息
在对设备信息化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在新系统和原有系统之间共享信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信息的孤岛。在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使用不同的系统,根据专业的不同,甚至在同一部门也会出现单独的应用系统,用户通过这些应用系统,可以对某一方面的信息进行方便地了解。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通常情况下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4.4 加强新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培训
企业全体员工作为信息化培训的对象,通常情况下,上至领导,下到普通员工,都需要接受培训,在企业内部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每个人都会对信息化建设产生影响和作用,进而对信息化的的理解和态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对象,选择相应的培训内容。
4.5 系统的二次开发扩展性
通常情况下,系统功能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的管理变革,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因此,在对信息工作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对系统与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其与日常管理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深入钻研。通过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二次开发,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
5 不同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途径
石化企业由于受本身利润、产值、规模、管理水平高低等的影响,导致不同石化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不同,按照不同的途径,不同企业可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
5.1 如果企业管理基础不扎实、管理体系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上”计算机软件,对于管理基础与工作体系根据软件系统提供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功能做出调整与完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管理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发展奠定工作基础。
5.2 如果企业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并且管理基础工作较好,在这种情况下,将“规范化运作”作为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目标,通过规范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效能,进一步降低设备的维护、管理成本,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企业要实现“规范化运作”,通常情况下所需的软件主要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先进管理和完善管理体系的产品。
5.3 如果企业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规范化运作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制定较高的信息化目标,通过建立企业级的EAM 系统,将设备作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追求资产的最优化和投资回报最大化。
6 结语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工业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机械制造、自动控制、可靠性工程及管理科学出现了新的突破,使现代设备的科学管理出现了新的趋势,把握这一新趋势,对于加强石化企业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信息化的成效建立在管理现实的基础上。管理层要重视和支持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选用合适的软件,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为石化企业的“安、稳、长、满、优”运行提供设备支持。
参考文献:
[1]赖庆为.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5).
[2]张春江.系统论基本原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J].价值工程,2011(34).
[3]张维波.吉林石化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数字石油和化工,2007(08).
9.信息设备管理办法 篇九
一、系统概述
为了节约有限的经费,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现代企业都应当对设备采购的形式进行变革。现在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还比较薄弱,很大程度上还在沿用着旧的管理模式,要适应新体制的要求还需要不断探索。设备管理的内容很多,其中就包括设备的采购。现在的设备管理实际上就是对数据的管理,包括静态实物数据的日常记录以及动态使用数据的采集。而就是对这些数据的采集现在大部分还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即由专人进行手工收集、整理和处理数据,结果往往是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不便于查阅、分析数据。而对于采购部分则问题也很突出,一般是审批购买后对使用情况不再过问,导致很多设备的购买成为浪费,而当需要使用时已面临淘汰,这些问题的症结最终归结于数据信息的滞后、不能实时发布和及时沟通,从而对使用情况无考核依据,造成了盲目的采购和浪费。
这就迫切的需要能有一套适合的、可行的辅助系统来帮助实现完善的管理。系统的目标旨在将设备采购过程结构化、系统化、简单化,使采购业务流程顺畅,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将有限的资金用于购买必要的设备上,减少采购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浪费,使采购信息集中化、有效化,便于今后对采购数据的查阅和分析,充分地利用了信息资源,避免人为操作错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为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二、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实质上是要进行一次大大压缩简化了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也就是在较高层次上以较抽象的方式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1组织机构操作方式上的可行性
通过初步的调查分析,我了解到现代企业现有的采购管理方式中的确存在了一些问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建立设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是可行的并且也是必要的,具体原因如下: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了适应我国企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企业不满足于现有的自身管理现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采购管理又是企业生存、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加强企业设备采购的管理工作将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如何保证准确的采购设备,如何为企业生产采购足够的原材料,采用什么方式获取设备,如何及时的获取采购信息等都是现代企业设备采购管理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原来的手工操作、人工管理已不适应这些需求。
因此,改变对现代企业的采购管理十分必要,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无疑为其提供了可能性。基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的企业设备采购管理系统是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领域应用的重要基础课题,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学中一个新的边缘学科。而设备采购管理系统则是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现代企业ERP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能够为企业提供充足的技术保障。
所以改变现代企业现有的设备采购管理方式,开发一个设备采购管理系统来代替人工操作管理采购信息在组织机构操作方式上是完全可行的,并且也是十分必要的。
2.基础数据的可用性
经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即将开发的企业设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合理的数据字典和数据表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数据,实现新老系统过度过程中在用户数据的一致性。3.经济上的可行性
由于技术方面的成熟,并且并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其开发成本是不会很高的。早系统开发完成后,其可以改变以往人工管理的繁琐,可以直接的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有降低出错的几率,提高企业采购部门的办事效率等,这些问题的改进都将直接或间接的为现代企业节省下不下的经费开支。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可以及,准确,有效地分析统计各种采购信息和管理数据,供上级主管部门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促进企业发展。还有就是这样的开发几乎是一次性的,维护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该系统开发在经济上是可行的。4.技术上的可行性
由于我们所要开发的药品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利用现有的条件,在配置相对较低的计算机设备上来完成的。因此,新系统对机器设备的要求不高,在设备较高的机器中,新系统运行的会更稳定,更迅速,具有技术可行性。新系统开发完毕后,对操作人员来说,只要有过操作Windows XP的经历,都能够较顺利的操作。从总体的结构来说操作简洁,易于录入和查询信息,从而方便了用户。因此,本系统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三.功能需求
1.功能模块基本需求
管理的及时性、方便性
该设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要能方便的管理设备采购信息,能对采购的设备、采购人员、供应商进行及时的管理,对其信息的修改及时的更新。
.查询灵活性
该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应由管理员管理,但其他用户可以实现查询功能,实现系统的灵活性。2.设备采购管理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分析一般采用业务流程图(TFD)来表示,就是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和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的业务过程。业务流程图的绘制一般是按照业务处理的实际过程和步骤进行。业务流程分析的内容包括业务功能分析、业务关系分析、业务流程优化。
经过系统分析,得到设备采购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如图1 3数据流程分析
把数据在组织中的流动过程抽象出来,专门考虑业务处理中的数据处理模式,目的在于发现和解决数据处理中的问题。它的主要工具是数据流程图(DFD)。数据流程图是现有数据流程的抽象,它舍弃了具体的组织结构、物流、场所等信息,仅从信息流动的角度考虑业务执行的过程。数据流程图的绘制应按业务流程图理出的业务流程顺序,将数据处理过程绘制成数据流程图。对于每个具体业务,再进一步细化,通过更详细的数据流程图描绘更具体的数据处理过程。见图2.图1设备采购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
图2设备采购管理系统第一层数据流程图
4.功能模块具体分析
本设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应包括对设备采购的管理,对设备的仓库管理,对供应商管理和用户查询自己设备信息等方面,以实现对设备实行全方位管理。
该系统在达到既减轻设备信息管理人员的负担和工作量,又实现设备采购的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下,提供设备基本信息的查询,设备入库信息的查询,提供供应商信息的查询,设备信息的查询,采购员信息的查询和库存情况的查询等功能。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1>.用户登录模块
该模块用于工作人员进入系统进行相应的操作,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管理人员有修改相应数据的权限,而普通人员只有查询权限,没有修改数据的权限,并且只能查询相关信息。
2>.供应商信息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管理企业设备的供应商信息,主要是管理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并及时更新他们的基本信息。
3>.采购员信息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管理采购员的基本信息以及采购的具体信息,记录每个用户每次采购的设备信息,可以对采购员的采购信息进行删除,增加和修改。
4>.库存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对库存中的设备信息管理,根据定期的盘存情况,对设备存信息进行修改,并且根据设备的库存信息来决定采购行为,采购新的设备后要及时更新相应的设备库存信息。
5>.设备损耗记录模块
该模块主要记录仓库中定期盘存后发现损耗设备的相关信息,对其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
6>.设备采购信息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管理设备采购的相关信息,包括向采购部门发出采购请求的信息和已采购设备的信息的管理和更新。
7>.查询模块
该模块面向普通人员,其功能是为广大人员提供查询供应商信息、采购员信息以及设备库存信息。
设备采购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图如图3所示
图3设备采购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四、性能需求
由于设备采购管理所面向的对象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因此该设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适应一般企业的设备采购管理,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调查了其性能需求:
1.访问该系统网络范围
由于该设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所面向的对象企业内部,因此其网络访问范围应限制在企业局域网内,这样既可以防止外网获取企业的生产和采购的相关信息,又可以内部人员的查询需求。
2.最大并发用户数需求
由于企业的用户数量较为庞大,这将导致该系统在查询功能方面的需求较大。因此在最大并发用户数设置方面应考虑具体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较大的最大并发用户数,但又考虑到企业的服务器的能力,因此最大并发用户数可以设置为1500。
3.访问高峰时期同时在线人数需求
考虑到具体企业的实际情况,限制该设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瓶颈在于广大用户的查询需求,而用户在工作日访问系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应该考虑高峰时期同时在线人数的限制,避免是服务器超负荷运行。因此我们最后决定访问高峰时期同时在线人数设置为3000。4.高峰时期系统最长响应时间需求
由于高峰时期用户请求较多,导致服务器负荷较大,因此在高峰时期系统响应时间应该适当延长,但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就会无法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因此高峰时期系统最长响应时间我们设置为3000ms。
五.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
1.可靠性
系统的输入信息要符合实际情况,以达到信息的可靠性,这是人为操作。软件本身的可靠性体现在对数据的操作,数据的操作基本以数据库后台操作来实现的,具有一定的封装。数据库有权限,可以有效的保护好数据库中的数据,并且所构建的数据表要有较高的范式,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可用性
在考虑到尽量满足各种用户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要适应各用户的工作特点,把系统做到简单、实用、人性化,实现方便管理,轻松减负。所以该设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要界面简单和友好,便于工作人员上手和掌握。
3.简洁自动性
该系统改变了原有手动管理设备信息的方式,变得自动化,使用起来轻松方便。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设备管理和广大用户查询相关设备信息、供应商信息等。
六、接口需求
该设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在接口设置方面,由于该系统一方面要满足企业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要满足广大用户的查询需求。因此可以从两方面分别来考虑接口的设置。
1>.企业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方面的接口需求
在企业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方面,一方面,系统要接受来自采购部门的设备入库,因此要有采购设备信息的输入接口
2>.广大用户的查询方面的接口需求
10.信息设备管理办法 篇十
一、概述
根据XXXXX密〔2011〕X号文件的精神,为进一步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包括计算机、带有存储功能的打印机、复印机等终端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确保国家秘密和公司商业秘密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二、涉密计算机信息设备
涉密计算机信息设备指接收、处理国家和企业秘密的计算机信息设备,主要指计算机主机、带有存储功能的打印机、复印机、存储设备等。
公司以下计算机信息设备为涉密计算机信息设备: 1.新产品试制中心用于新产品开发的计算机、打印机。2.技术开发部用于产品设备和工艺设计的计算机、打印机。3.党群工作部的涉密计算机。4.组织部的涉密计算机。5.公司领导使用的计算机。6.专用的涉密移动存储设备。7.经理办公室的复印机、印刷机。
8.公司确定的涉密计算机或其它信息处理设备。
公司涉密计算机信息设备必须到公司保密办公室进行登记备案。
三、涉密计算机信息设备的修理 涉密计算机信息设备的修理由信息中心和行政部负责。信息中心负责涉密计算机、存储设备的修理;行政部负责带存储的打印机、复印机的修理。
四、涉密计算机信息设备维修程序
1.当涉密计算机信息设备发生故障时,使用者首先向本单位涉密计算机信息设备管理人员和部门领导或主管部室领导报告,部门领导向信息中心或行政部申请维修,严禁未经许可私自拆机修理。
2.信息中心根据维修申请,派专人到现场进行维修。维修时使用部门应派人监督现场修理过程。
3.需回信息中心修理的计算机主机,主机回信息中心修理。确需硬盘进行修理的,由使用单位派人到信息中心全程监督修理过程,非硬盘故障的将硬盘拆下交使用单位保存。
4.需外委修理的涉密计算机信息设备经公司保密委批准后由信息中心进行外委修理,维修单位具有河北省涉密设备定点维修资质。
5.行政部接到使用单位维修带存储功能的打印机、复印机的申请后,联系具有河北省涉密设备定点维修资质的维修单位进行修理。
6.修理结束后由使用单位进行验收。
7.信息中心和行政部应单独建立涉密计算机信息设备的修理记录。
五、其它
公司涉密的计算机信息设备未经许可严禁擅自拆卸、更换具有存储功能的部件,严禁安装和运行来历不明的软件,保证内部信息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运行。使用单位要明确涉密计算机信息设备的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涉密计算机信息设备的维修记录、维修硬盘的保管和修理后的验收。
11.浅论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篇十一
[关键词]企业设备管理 信息化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161-01
企业的设备管理是指企业根据经营方针和目标,从设备的调查研究人手,对有关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大修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相应地进行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管理活动的总称。由此可知,企业的设备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其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其基础理论涉及到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许多领域。企业的任何一项活动基本上都是依靠设备的力量进行操作和完成的,如果没有一个良好运作的设备系统就很难保证企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说,设备的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其企业经营的前提,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也是保证企业安全卫生和环境优美的重要条件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
一、实现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 实现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的资产管理更加有效和形成完整的体系
企业的生产经营已经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在整体运作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对企业的设备管理实现信息化。通过对传统的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生产率,降低风险,优化资源配置。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及时、清楚的了解设备的运作情况,并在出现问题时做出正确的抉择,排除风险。
2 信息化的设备管理,对检修费用的控制更加规范
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实现以项目管理为主的检修维护运营体系(如使用ERP或EAM等方式),以先进的管理手段、规范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对检维修项目的费用、备品配件、进度的跟踪和控制,做到全过程管理,优化企业资产管理、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 信息化的设备管理,能够支持设备管理的持续改进与持续发展
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顺利和有序,提供企业效益。同时,能够为企业的各种设备的管理提供有利的借鉴,促进企业管理的改进保证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而同步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实现设备的良好运行和规范化操作,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分析,保证各种考核指标的及时、准确和有效性。
4 实现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从多个方面提高工作人员的员工素质为了让工作人员掌握信息化下的设备管理技术,需要对其进行培训,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为在企业中实现大范围的信息化建设,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我国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实现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企业也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发展和推行,但是应当看到,当前,我国企业设备管理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问题。
1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起步晚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比较晚,而且存在着发展水平不一,而且,企业对于设备管理的认识不足,相关的信息化问题不甚了解。
2 在现行的企业设备管理体系中没有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式
由于我国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起步较晚,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运行中水平有限,而缺乏对企业设备管理特点与要求的了解与研究,难以真正提升企业设备管理的水平。
3 我国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系统过于落后
当前,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所使用的系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有效运作的整体,在每一项工作中基本上都是独自运行,难以彼此协调,这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功能的发挥,同时,由于各管理系统缺少统一的设备编码体系、规范的数据结构,不同在多个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
三、构建和完善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在上面的内容中已经进行过充分的论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在企业设备运作过程中对设备的基本情况及时的了解,并防止出现设备运转失灵,出现危险的情况,同时也可以针对已经发生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设备管理信息化使设备管理工作从静态走向动态,并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同其他信息化工作一样,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制定较详细的实施措施以保证其顺利建成。
1 改进企业管理的理念,重视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构建
在构建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管理理念进行改进,要充分认识信息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然后从思想的认识转变到行动上的改进,切实加强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总之,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力量上、措施上给予充分重视,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来实施。
2 在构建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建设必须同与管理创新和机制转变的相结合
设备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不是将过去由人所完成的工作交给系统完成,也不是通过计算机工作替代过去的人工作业,而是,在企业设备管理中实现一种理念与科技信,息化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提升设备管理质量的目的,这种理念就是实现管理创新和机制的转变。
3 整合各企业的设备管理软件,统一业内的各类编码标准
目前我国的各使用的设备管理软件和标准大都独立运行,不够统一。对此,可在企业设备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在本行业内统一各类编码标准,如组织机构编码、设备编码、资产编码、物资编码等。
参考文献
[1]彭虎、孟凡建:《基于Intranet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得开发和研究》,载《设备管理与维修》,2002年第10期
[2]瞿向东、刘勇:《对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载《计算机应用》,2010年第5期
[3]张维波:《吉林石化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载《数字石油和化工》,2007年第8期
【信息设备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小学信息化教学设备管理职责分工方案06-11
医院信息设备述职报告09-28
节能环保设备信息化07-07
设备管理器在哪 怎么打开设备管理器?08-21
设备检修管理办法11-18
设备配件管理07-19
设备维护管理11-14
(设备监测站)2010年设备管理工作总结09-05
电厂设备检修管理08-01
港口设备润滑管理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