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回眸初中生作文(共15篇)
1.成长回眸初中生作文 篇一
童年是每一个人的起始点,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所以童年充满了乐趣和伤感,但是有的人一生全是悲伤,而有的人一生充满了乐趣和一切快乐!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就像彩虹一样充满色彩。
记得有一次在放暑假的时候,父母带领我和妹妹一起去海边玩,一开始,爸爸问我:“去哪里玩,是去日照还是去青岛?”我和妹妹异口同声地说:“去日照!”(青岛我们已经去过了)爸爸妈妈马上就同意了,我们收拾好东西马上就起程了。
在路上我和妹妹的心情都是一样的——迫不及待,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我们先回了老家把奶奶接上后,我们继续向着目的地进发。经过了一夜的苦战苦斗到了目的地——日照。
我们先睡了一觉,随后,我们就草草的吃过饭,来到了海边。我和妹妹更是兴奋了,我一个猛扎,溅起了许多水花,满满的我和爸爸游了深水区,我一直在那里有着玩儿,过了一会我游到了妹妹的身边,想把她拉去一块玩儿但是妹妹不敢,我只好陪妹妹一起玩。渐渐的到中午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大海,向馆走去。
到了第二天,我们又去了另一个地方——游乐场,我和妹妹玩得更尽心了。在不知不就中,又过了一个上午。我们吃过中午饭,我们又去玩游艇,玩的越来越爽。就这样我们玩了三天三夜回家了。回到家,我仍然眷恋在日照的生活,三个字——爽极了!
童年就是这样,有时欢有时伤,童年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候,我真希望我可以再回到童年!
2.成长回眸初中生作文 篇二
一、课外经典颂读概述
课外经典诵读, 是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提高文化知识的重要方法。课外经典诵读以其独有的魅力, 在健全初中生人格的同时, 在帮助初中生健康成长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初中生心智还未健全, 面对充满诱惑的世界, 如何提高初中生抵制诱惑的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的能力, 如何帮助初中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成为家长、老师和整个社会关心的问题。因此, 加强初中生课外经典诵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课外经典诵读对初中生成长的影响
(一) 课外经典颂读可以提高初中生的智力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对青少年阅读做过许多研究, 其中他曾发表过这样的文章。文章中指出, 学生的智力发展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学生的阅读能力,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他也指出, 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并不仅是天赋问题, 而是与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关。初中时代, 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新技能, 在这个时期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课外经典书籍,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同时也可以提高其学习知识的兴趣。并且他也指出, 部分学生虽然作业完成的并不好, 但学习成绩非常好。原因何在?原因在于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课外经典诵读, 其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 因此成绩并不会很差。因此, 阅读课外经典是提高初中生智力的重要方法。
(二) 课外经典诵读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水平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汉语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沉淀。因此, 提高初中生的课外经典诵读能力, 是提高其语文水平的重要方法。古人云:“积土成山, 风雨生焉;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因此, 开展广泛阅读对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水平具有重要的帮助, 有助于初中生健康成长。初中生通过广泛阅读, 在增长知识的同时, 也拓展了初中生的视野。俗话说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就是这个道理。因此, 初中生要格外注重自身的“修炼”, 通过阅读名家的作品, 领略世界各国不同的人文情怀, 感知不同的文化背景[1]。
(三) 课外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道德情操
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品格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备的要素, 古今中外, 有多少成功人士验证了这个真理。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等同志, 饱读诗书, 在自己的努力下最终获得成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语文课程要注重提高初中生的道德情操和品格,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拥有健全的人格, 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中学时代, 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加强初中生诵读课外经典, 有利于健全他们的人格。古今中外, 多少优秀作品值得我们去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巴黎圣母院》《诗经》等。流芳百世的作品中包含了太多的精髓, 对于心智还未健全的初中生来说, 阅读这些作品, 可以使他们了解什么是真、善、美[2]。记得前苏联有位作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坚定的相信, 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一本好书开始的。”叶圣陶曾说过:“读书好 , 好读书 , 读好书, ”可见, 名家都认为读书是一种习惯, 读书是人一生的追求。
三、提高初中生课外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作为一名当代中国人, 阅读古典诗词尤为重要。面对日益盛行的“快餐文化”, 我们急需要古代优秀文化作为我们的精神食粮, 作为我们未来文化发展的根基, 这样我们的文化才不会迷失方向, 我们的中华文化才会源远流长[3]。我们可以从“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中体会到范仲淹的忧国忧民之情;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中学到做人要宽容 , 要体谅别人;从“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中领会到古人的刚强和原则性……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生学习这些优秀文化, 是继承古文化的需要, 也是未来发展中华文化的必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课外经典诵读是提高初中生智力、语文水平、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的重要方法, 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提高初中生课外经典诵读能力, 是提高初中生文化水平的重要方法, 同时也是传递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举措。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往往忽视了精神生活的提高。一个文明的社会,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发展的社会。初中生, 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 因此需要格外关乎其成长。经典诵读对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水平有巨大的帮助, 有利于其未来健康成长, 避免其迷失方向。
关键词:课外经典诵读,初中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巧玲.浅谈经典美文诵读对中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5) .
[2]许桂红.经典诵读与人文素养的培养[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4 (3) .
3.关于回眸成长经历的初中作文精选 篇三
记得儿时,我总是喜爱母亲的,至于父亲,我总是不冷不热。
已不得是哪天的早晨了,雨下好是倾盆,而我偏偏要去上课,真是糟糕的一天。而父亲却说出了:“今天老师说不上课。”我的脸一下子从阴到多云再到晴,好像雨都小了些似的。
刚坐下,电话又一次响起,在电话的另一头说:“今天还是要上课的……”霎然无语,看了看钟,已经迟到了,去了,课已上了一半,不去,那些大人又要责怪。
雨,愈下愈大。
从等车,再到上车,后来赶路,再然后老师的批评,一幕幕如洒在白纸上的黑墨,流下了,却留下了。
我似乎不记得回家里上我爸车时,我怎样复杂的内心了,生气、自嘲和那一些些的叛逆。也不知哪里来的胆,竟大吼一声:“全怪你,要不是听了你的话,也不至于这样!不理你了!”接下来,一向坏脾气著称的他,竟只是复杂的看了我一眼,静静的沉默着。
无意之中,我突然发现,他好像变了,变得不再暴躁,变得异常的仁慈,好像还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忍让。他头上那黑而密的头发变得灰黑而稀疏。他日,他那挺直的腰板,现在,也驼了些下去。或许吧,他老了。
其实吧!时光是最无情,它让我们强壮,让我们智慧,让我们勇敢,让我们学会舍得,到头来,又拿走了属于我们的一切。去珍惜,也只有去珍惜,你才能学会平和的去面对与热爱着自己所爱的一切,其实在时间这条长河里,你才迈出了一小步。
4.成长回眸高中作文 篇四
她提到你的时候,就像是在回忆自己的稀世珍宝,就像是想到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所以最好不要让她满意而开心的笑容失望。
以前知道别人小说里的故事其实都是对现实的改编。
艺术的本质是以生活为基础的,但却充满了哲学意义。
我们一直在等人,舍不得走,甚至要在离开的时候一步一步回头。那种思念,不过一封情书,就能抵消这一切的干净。
有时候在梦里,一想起过去,就会流泪。那就祈祷一点,能不能,不要恨?
他最怕爱,最后只有恨。
他曾经站在一个熟悉的路口,看着她拎着一个小包,神色淡然地踏上公交车,然后慢慢地离开了。他试图阻止她,但他毕竟没有足够的勇气。那种爱,最后只能像泡沫一样破碎。
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了一遍又一遍,说,没关系,我们不再是孩子了。
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起了她,皱起了眉头。
她曾经是一个他一辈子都不想错过的人,但最后,不管她怎么留,她还是错过了。
5.成长回眸作文 篇五
小孩子总会犯错或出现口误,大人们时常用“年纪还小”或“童言无忌”来搪塞一下,以此来熄灭自己或别人心中的怒火。
小时候,我时常耍小聪明。一个周日的下午,爸爸在电话中千叮万嘱,我的作业仍然只字未动。直到爸爸进家门前,我才开始做做样子。现在想来,我那时真的很幼稚。我会时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哇哇大哭,也会因为得到一个不起眼的玩具而破涕为笑。
童年的时光就是这样简单、快乐、轻松、幸福!
贪吃、贪玩和贪睡是让我感到幸福的三个标准,那可能也是天下所有孩子心中最大的幸福。
天热时,我时常贪吃西瓜而把肚皮撑得圆滚滚;天冷时,我顾不上包裹严实就去风雪中玩得热火朝天;如果不用写作业,我恨不得美美地睡上一个对时……
还记得妈妈陪我打羽毛球的一次经历,那天阳光明媚,我们起了个大早。刚开始打得很好,后来可能是太累了,我也没了精神头。突然,妈妈一发力,羽毛球稳准狠地向我射来。我下意识地蹲下,双臂抱住脑袋,好像在躲从不远处打过来的子弹。妈妈上气不接下气的笑声让我又尴尬又可气,妈妈过了好一会儿才捂着肚子晃悠悠走来,接着,我也跟着笑出了声。
6.回眸:破题金融危机 篇六
近日,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了《一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报告》。报告显示, 随着世界经济的回升以及航运市场的逐渐回暖, 中国航运业的发展态势开始转好, 并且各航运企业的信心普遍提升。可以说, 航运企业的整体状况已由不景气期进入景气期。
而根据该中心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 约有46%的航运企业认为当前中国航运业的发展状况良好, 而约有40%的航运企业认为情况一般。调查报告还称, 当前中国航运信心指数为118.56点, 较上期增长26.66点, 也处于景气期。
进入2010年, 以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国外运长航为首的中央物流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普遍良好, 企业流动资金基本充裕。尽管金融危机引发的实体经济危机仍未褪去, 但是随着中央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企业间合作联盟的加强, 航运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 央企抗击金融危机这一战役有望提前结束。
中远:全线出击
2009年7月,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正式对外公布。在43家入围的中国企业中, 中远集团名列排行榜的第3 2 7位, 比去年提升78位。
2009年, 金融危机对中远集团的影响不可谓不强。数据显示, 2008年前三季度, 中远旗下上市公司中国远洋累计实现净利润197.12亿元, 然而, 受金融危机影响, 公司第四季度的业绩直线下降, 亏损高达88.82亿元。在这种情况下, 中远集团出台了一系列救市计划, 根据市场变化, 运用多种手段控制运力规模, 优化航线结构, 重视大客户和直接客户的开发维护, 同时加强与供应商的谈判力度, 完善航线运营监控体系, 对空重箱堆存、空箱调运等专项成本进行梳理和流程控制。可以说, 这些预见性的举措效果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 尽管2009年上半年海运市场的供需失衡矛盾比较突出, 运量与运价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程度也较大, 但与此同时, 国际大宗商品货运量开始出现回升态势, 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也呈现了触底反弹的趋势, 此时, 中远集团又适时根据市场走势, 开始调整船队规模, 改善船队机构。同时, 中远集团还以风险防控为基础, 组合运用多种经营手段, 努力降低租金、燃油费、保费等成本支出, 进一步强化对成本支出的精益管理。于是, 在国际形势逐渐回暖的背景下, 中远集团一步步减少了亏损、实现了逆转。根据中国远洋2009年半年报的数据显示, 中国远洋的亏损额已减至46.17亿。
而在物流业务方面, 中远集团也是根据金融危机的特点, 继续强调以资源整合为重点, 加快了核心资源的建设。截至2009年6月3 0日, 中远集团的物流业务营业收入为15.07亿元, 同比上升0.7%。尤其是在工程物流方面, 随着旗下中远物流陆运大件资源平台的建设完成, 公司物流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整合。
中海:及时调整
同样, 中海集团在金融危机的冲击, 形势亦非常严峻。2009年上半年, 中海集团旗下中海发展实现营业收入42.14亿元, 同比下降54.7%;主营业务成本32.74亿元, 同比下降39.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净利润6.14亿元, 同比下降80.7%。同时, 在半年度报告期内, 中海发展共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016.4亿吨海里, 同比下降10.6%, 其中干散货业务量同比减少28.2%, 油品运输业务量同比增长11.7%。
可以说, 量价齐跌是中海发展业绩直线下滑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 针对此轮金融危机爆发的特点以及内外贸干散货运输市场、油品运输市场的变化, 中海集团也及时调整了经营策略和运力布局。在干散货方面, 中海集团坚持沿海煤炭运输以C O A合同为中心, 合理调配运力, 同时抓住BDI指数上升及进口煤炭需求增多的机遇, 增加外贸运力投放, 优化行线组合;而在油品运输方面, 中海集团主要做好重点航线、重点船舶和重点货源的经营, 加大内贸市场的运力投放, 争取最佳船舶配置, 实现单船效益最大化。
此外, 在触底反弹的过程中, 中海集团着力通过资本纽带深化与大货主合作,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了解, 2009年, 中海集团相继与首钢、中国石油国际实业成立了合资公司, 延续了集团通过资本纽带与主要货主加强合作的战略 (此前, 中海集团已与中石化、神华、宝钢、国电、华能、上海电力、广东粤电等主要大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而事实上, 正是深化了大客户战略, 中海集团的市场份额才得以保持, 同时航运市场运价带来的经营风险也得到了降低。
根据中海集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2010年1~3月份, 中海集团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和箱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9%、25%和27%, 经营业绩也明显好于去年同期水平, 生产经营实现了开门红。
近日, 中海集团总裁李绍德对媒体表示, 今后中海集团将进一步加强与央企、地方政府国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合作。同时, 中海集团的工作重点就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在前几年的基础上, 进一步确立以集装箱为核心船队, 同时加快散货船队和油轮船队的发展, 逐步形成集装箱、油轮和散货三足鼎立的航运主业。
中国外运长航:资源整合
2009年的金融风暴下, 中国外运长航一方面忙于集团内部整合, 一方面则要尽快抚平金融危机带来的创伤。
根据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 (00598.HK, 以下简称“中国外运”) 在香港公布的2009年中期业绩显示, 公司盈利减少60.5%至2.7亿元, 期内营业额减少37%至130.97亿元;上半年货运代理服务的营业额减少42.1%至94.9亿元;快递服务的营业额减少17.1%至17.2亿元;海运服务的营业额减少25.3%至12.246亿元。
同时, 在2009年上半年, 公司的水路货运代理集装箱量、航空货代业务量、航空快递业务量、船舶代理箱量、水路货物承运量、码头吞吐集装箱量、场站集装箱作业量及公路运输集装箱量分别下降19.8%、29.4%、27.6%、19.2%、10.4%、7.3%、7.5%及11.9%。
毫无疑问, 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进出口业务量及市场运价大幅下降, 同时货代业务、快递业务、海运服务等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不过, 随着大环境的好转, 公司业务板块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中国外运长航重组力度的逐渐深入, 滚装船业务的整合完毕以及东北区域资源整合的推动, 公司业务得到了明显提升。
不久前, 中国外运公布了2009年的全年业绩。报告显示, 2009年中国外运盈利下跌25.3.%, 报4.24亿。公司去年总营业额276.35亿元, 减少21.2%。其中作为主要业务的货运代理收入只有225.44亿元, 按年下跌23.2%。海运业务收入则跌12.6%, 至29.93亿元。不过, 仓储及码头服务收入则上升5.3%, 至13.96亿元。
7.成长回眸作文 篇七
题记
时光荏苒,时间像个调皮的小孩子,悄悄的从我们指尖溜走了。回眸往事,过往的烟云渐渐浮现在我眼前,那般清晰,那般深刻
回眸那夏天的军训
炎炎夏日,太阳高挂在上头,四周静得只听见声声的蝉鸣。宽阔而庄重的操场上站着一排排挺拔的小白杨,滴滴汗珠从他们脸上流淌落下,红扑扑的脸蛋和那认真专注的眼睛此时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突然一阵声响打破了环境的沉寂,我的双腿如灌了铅般沉重,不受控制的倾倒下来。“同学,你没事吧?我扶着你走一会儿再坐下来。”“是的,不能立马坐下来的,咱们试着坚持坚持,再做下。”我投向感激的眼泪给他们,他们正冲着我笑,是那样的无邪天真。“听说我们下午要长跑呢,唉,我可能坚持不下去了。”一个同学说。“说什么呢,待会咱们一起跑,谁不行的时候互搀一把,我们一定可以的。”那段军训的时光里,我们有着孩童的稚嫩,带着小升初的紧张不安,怀着对未好的美好期待;一起坚持,一起渡过,回眸至今,心中泛起股股暖意。
回眸那秋天的运动会
秋风飒爽,金黄的银杏叶满落余地。运动场上,那奋勇拼搏的身影,那震耳欲聋的呐喊声,那动人心魄的义勇军进行曲,构筑成了一个个音符,一幅一幅的图画,值得我们去珍藏,去铭记。我们有为同学拿到好名次而欢呼,有为错失机遇而后悔,更有我们为了集体荣誉有努力奔跑的痕迹。我们的友谊在这升华,更加坚固,更可持续。
回眸那六月的考场
六月的酷暑,我们共同为梦想奋斗着。同学们,脸蛋红红的,许是因为天气的炎热,许是因为即将迈入考场的紧张。回眸那一节节书声朗朗的早自习,那一节节认真参与的课堂,那一节节专注投入的晚自习,那老师殷切的关怀,父母无微的照顾,身上便充满了力量,昂首迈入考场。明年的六月,奋斗依旧,六月沙场见真晓,携手并进共祝“高中梦”。未来的我们友谊常在,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8.成长回眸高考作文 篇八
曾经听到许多人说,钱是最美丽,最可爱的。哦,真的吗?放眼望去,我的身边常常有这样的.对话:A同学指着B手中漂亮的钢笔问:“这只笔多少元,帮我买一支吧。”B同学爽快的说:“可以,另附几角跑路费。”座位前留下的是A同学吃惊的眼神。A朋友对正在看杂志的C朋友说:“这本杂志等会可以借我看吗?”C朋友毫不犹豫地说:“租期三天,收一块钱。”A朋友失望的看着身边这多年的朋友,不禁悄然为一切都加上了金钱的筹码叹气。
呵,这不是我眼里美丽的风景!
依然记得某个冬日的场景,曾看着一个个衣着富贵的人傲然无情的走过一个乞丐的身边,似乎正眼不瞧。记得那天空飘零的雪花,那阴暗的天空,那凛冽的寒风,而公园前大街的一个角落里,那个小乞丐蜷缩着身子,只有寒风在他单薄的衣服间穿梭,那脏黑的小脸上却有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无助的眼神望着走过的行人,似乎向行人诉说着他可怜的境遇,可是人们一个个走过,却熟视无睹,那一刻我的心悄然疼了。
这时,只见一个穿着朴素衣服的人匆匆走过小乞丐的身边,当他看见那小乞丐时,脚步稍稍迟疑了一下,怜爱的看着小乞丐,似乎犹豫了一下,然后在口袋里拿出皱皱的几块钱施舍给乞丐,然后就匆忙消失在风雪之中。是的,那几块钱虽不多,但足以让冬日里的小乞丐温暖。因为他的善良,传递的是一种温暖!那一刻,我觉得他的背影是最美的风景!我也走上前去,和那个衣着朴素的他一样,悄然放下手心的钱,施舍自己的爱心,希望让那小乞丐感受到一些人间的爱和温暖。
9.“三线建设”回眸 篇九
“三线”这个词, 如今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然而, 时光倒回半个世纪, “三线”却是一个实实在在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主题词, 是一件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直到今天, 三线建设的得失, 对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也不乏借鉴意义。
起因
1956年, 中苏关系恶化。
1962年, 美国在台湾海峡多次组织军事演习。
1964年, 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更是个吊诡的年份。在北方边境, 中苏关系完全破裂;在南方, 随着越南战争的加剧以及美国向台湾海峡增兵, 中美两国的关系也更加紧张。
中央高层针对这种国际形势, 作出了这样的判断:我国处于各国敌人的包围之中, 随时会发生侵略战争。
现代战争的胜利与否, 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 特别是军工生产。当时, 中国的军工产业普遍分布于东三省及东部沿海地区, 一旦开战, 敌方可以在战争初期就瘫痪中国的军工生产线。
因此“三线建设”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
所谓三线, 是指远离可能的战争区域, 即“国土防御第三线”。这些地区普遍集中于中国的中西部深山中。
中央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将所有的军工制造、机械制造、化工、电子、精密仪器行业的生产资源, 逐步迁入大陆腹地的四川、湖南、贵州等地, 而且为了保密, 涉及军工类的工厂几乎全部设在了山区。
三线建设总目标是:“要争取多快好省的方法, 在纵深地区建立起一个工农业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
这些内陆不易被战争涉及到的省份, 被归类为“三线地区”, 而这些当时肩负国家兴衰重任的工厂, 被内部简称为“三线厂”。
在当时为了保密, 所有当时涉及军工的厂都没有名字, 只有一个邮箱号, 一个四位数的数字简称。这个项目, 从1964年开始, 到1980年结束, 用时15年, 耗资2052亿, 占全国支出的三分之一 (那个年代城市人均工资才30块钱左右) 。为此新修合计超过8000公里的铁路线, 完成1100多个建设项目, 2000多个工厂、研究所、冶炼厂。45个产业基地和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平地而起。大批沿海地区的科研人才、高级工程师、大学学者、年轻干部和熟练工人被迁移到了这些地方。
基地
绝大多数的“三线厂”都被建设成一个基地, 厂区和生活区连成一片, 围墙高建, 与世隔绝, 内部除了工厂和职工宿舍, 所有设施一应俱全。从幼儿园到高中、技校、大中专, 甚至研究所, 各种学校无所不有。
论医院, “三线厂”的医院的治疗能力、医生整体能力甚至超过地方医院。银行、食堂、内部菜场、电影院、工会俱乐部、商店、粮油店、游乐场、汽车站……“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基本不用出厂区, 人的一生就可以在里面度过。
三线子弟的前半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的。和城市里的孩子相比, 厂里的孩子仿佛是在“世外桃源”里长大的, 他们有专属的童年回忆。清晨6点厂里无处不在的大喇叭就开始播音, 伴随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 人们开始吃早饭, 骑着自行车奔向车间与学校。这样的场景每天随着喇叭早中晚要重复三遍。
每个小朋友胸口都挂着把家门钥匙, 因为家里除了上班的父母就是小孩自己了, 学校不会像现在这样天天补课, 下课就自己回家, 或者和小伙伴们满厂地乱跑, 反正厂区也没多大, 父母从不担心跑丢。
在周末的晚上或者节假日里, 露天剧场的电影是小孩子们的最爱, 每次都拖着板凳早早地去抢占好位子, 每次播放的基本都是保家卫国的英雄题材电影。
学校里老师讲的绝对是标准的普通话, 所以厂里的子弟普通话都说得很好, 讲普通话其实是因为在厂里可以听到天南海北的语言, 东北话, 山西话, 上海话, 没办法统一, 那大家都说普通话吧。
在很长时间里, 三线厂都是以相对隐秘的方式存在的, 就像是一个个独立的王国, 享受着特殊的待遇, 也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转折
20世纪80年代,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大潮的兴起, 三线建设的战备意义自然下降, 大部分三线企业随即进入调整改造时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三线企业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对此, 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 在1983年12月27日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中提出, 三线企业可以继续调整我国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改变三线地区的落后面貌, 促进内地经济的发展。三线建设的企业本来就有“剑”有“犁”, 既有军工企业, 也有基础工业, 更不用说大量能源交通企业了。
在调整改造中, 三线企业“化剑为犁”, 实现军民融合或军转民的转型发展, 虽然历经痛苦, 但对西部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来说, 毕竟是有了相应的积累, 奠定了物质、管理、技术和人才基础。
1984年, 国务院三线办公室开展全面调查, 认为在所有1945个三线企业和科研院所中, 建设成功的占48%, 基本成功的占45%, 没有发展前途的仅占7%。这大体表明, 三线建设这根“扁担”, 确实挑起了两个战略要求的重担。
重估
时光飞逝五十年。当年中央作出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 虽然没有包含促进西部大开发的设想, 但我们今天评价三线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大局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线建设实现了生产力向西部地区的布局。三线建设的实施, 使内地的一些省市发展成为各具特点的新的工业基地, 改变了工业布局, 1978年内地和边疆地区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份额达到36.7%, 比1952年的29.2%提高了7.5个百分点。1965年至1978年, 四川省工业生产总值 (按当年价格计算) 由12.25亿元增加到59.4亿元, 按可比价计算增加了3.9倍 (高于全国的3.4倍) ;占全国工业生产总值的份额 (按当年价格计算) , 由2.24%增加到3.7%, 即增加了1.46个百分点。三线建设所形成的一大批优秀企业, 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生力军。
三线建设以前, 虽然也讲要支援西部, 但没有具体抓手, 三线地区生产能力有限, 靠自己发展始终较慢。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在过去比较落后和闭塞的西南、西北及湘鄂豫三省西部地区, 初步形成了能源、钢铁、机械、电子、化工、汽车、军工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建起了一批具有高度文化和科技含量的科研院所, 造就了攀枝花、六盘水、德阳、十堰、金昌、酒泉等一批新兴工业城市, 成都、重庆、昆明、西安、太原、银川等西部的中心城市, 经济和科技能力也因三线建设而显著增强。从1965年起, 陆续建成的川黔、贵昆、成昆、湘黔、襄渝、阳安、太焦、焦枝和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等交通干线, 基本上打通了西部发展的脉络。这些成就, 极大地改变了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面貌。
现今的“两点一线”区域, 铁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企业和科研机构星罗棋布, 当年的点线分布, 已经扩展为生机勃勃的新经济区。三线建设时开始兴建的内 (江) 昆 (明) 铁路, 以及2010年开通的“渝—新—欧”国际铁路, 成为连接东南亚经济圈的重要国际通道, 这凸显了当年实施“两点一线”战略构想的重大意义。
西昌、攀枝花属于大凉山彝族地区, 费孝通1991年到那里考察后, 感慨地说:三线建设使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50年。
教训
不过, 三线建设项目实施条件差、投资大、周期长而导致当期效率低, 也是不争的事实。
1966至1978年, 三线地区每1元基本建设投资提供的国民收入为4.98元, 比全国的6.87元低27.6%, 比一线地区的9.34元低46.7%;三线地区每1元基本建设投资提供的国民收入增加额为0.309元, 比全国的0.406元低23.9%, 比一线地区的0.655元低29%。单以1978年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比较, 三线地区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总产值只相当全国的68.7%、一线地区的49%, 每百元全部资金实现利税只相当于全国的53.7%、一线地区的38.4%, 每百元总产值实现利税只相当于全国的77.8%、一线地区的76.7%。
三线建设项目在不发达地区的穷乡僻壤, 按照“靠山, 分散, 进洞”方针选择三线企业落户地址。正因为如此, 攀枝花市、广安市、南川区等地被选为三线企业落户地。例如, 南川区三面环山, 一面靠江, 三线建设时期交通十分不便, 距离重庆市区虽然只有150多公里, 但有一部分是山路, 在当时的交通状况下, 汽车运输需要1天多时间。这样的闭塞条件, 有利于战备隐蔽, 却导致了企业原材料、产品运输困难且成本高, 这对企业的发展不利。
同时, 三线建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特别是在“文革”极左思潮的影响下, 出现了缺乏科学论证、摊子铺得过大、进度要求过快、盲目突出政治、不讲经济效益的现象, 造成了较大浪费, 部分企业产生了难以继续生存发展的问题。
对今天的人来说, 三线建设的政企不分是更有现实感的教训。三线建设项目实施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嵌入式发展, 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 以中央投资为主, 在穷困的山区建设工业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项目实施所需原材料的供给与所生产产品的分配都由国家计划配置, 企业还独立办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 这种各自独立运行, 使中央与地方、三线企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
由于以军工项目为主, 产品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 嵌入的三线企业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太紧密的关系。加之嵌入的三线企业均为当时的高端技术企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可能形成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不仅如此, 即便是与嵌入的三线企业配套的生产企业也难以发育壮大。后来广安市、南川区境内三线企业逐步搬迁, 这是重要原因之一。即便是被废弃的三线企业厂房设施等, 也有不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其原因, 主要是受产权约束。当年中央实施的三线建设项目由中央直接投资, 产权属于各部委特别是国防工业部门, 地方无权使用。由此可以看出, 当年三线企业难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除生产生活条件差外, 还由于缺少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即使在三线企业调整改造过程中, 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与广安市、南川区境内三线企业搬迁不同的是, 一些三线企业逐步与当地经济融合, 向内生发展转变。例如, 国家在实施攀枝花钢铁项目的同时, 将其与攀枝花市建设同时实施, 特别是近年来与地方经济融合, 发挥中央企业辐射、拉动地方经济的作用, 实现了攀枝花钢铁 (集团) 公司与攀枝花市的共同发展。再如, 在重庆市北碚区集中发展仪器仪表企业, 以及与之配套的科研机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向内生式转变, 使该区科研及门类齐全的仪器仪表产业实现集聚和形成企业集群。相反, 同样是仪表企业, 南川区境内的天兴仪表厂, 除了生活条件艰辛外, 还由于在市场经济下没有实现向内生型转变而导致迁移。
嵌入式发展还导致嵌入的工业与当地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形成巨大差距。当地人民对三线建设给予巨大支援乃至付出了牺牲, 没有得到足够的反哺回报, 有的甚至还给当地带来污染和环境破坏。
10.成长回眸600作文高一 篇十
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的英语老师很有责任感,她是从城市的教育局派遣过来的一位特级教师,性格脾气都很好,上课都是笑着,不紧不忙、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就算我们相似的问题问个几千几万遍,她都是耐心的,换着方法的教着我们。
在我记忆中,有一件事非常的深刻,让我既感激她却又感到很羞愧的成长经历,这件事就要从五年级的一次期中英语模拟考试说起了。那天不知道中了什么邪,没有将英语书从抽屉里拿出来交上去,而在我填试卷的过程中,因为要擦鼻涕就伸手抽纸巾,竟然把书给顺道带出来了!而且被我隔壁桌的同学给看见了,他立刻举手大声的说“小小她作弊,老师你们看有书在抽屉里,她在看啊。”当时我眼泪一个劲的掉,我觉得好委屈,不知道该怎么办,头都抬不起来了,一个心思的在想怎么办,我不是这样的,但却只会哭。还好老师过来拍拍了我的肩膀,过来跟我说“没事,跟老师说说怎么回事”,我把事情简述了一遍之后,老师只是拿起了纸巾跟书,说“同学们,看,小小的书是没打开的,还有这儿有纸巾,相信小小是忘了交书而已,下次大家一定要记得交。文文的督促也正确,不过不可以东张西望,好了,大家注意考试要诚信哦,认真答题吧。”这场**也就烟消云散了。
11.成长回眸600作文高一 篇十一
渐渐地,我骄傲了。红领巾好像说:“小朋友,你错了,你不应该骄傲,你做每一件事都要谦虚啊!”望着红领巾,我脸红了。从此,我改正了缺点,做什么事都谦虚,认真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我非常感谢我的红领巾。
有一次,我的同桌摔倒了,红领巾仿佛说:“小朋友,你应该把你的同桌扶起来。”我便立刻把同桌扶起来。老师表扬了我,被夸的感觉真美妙!我非常感谢红领巾。
昨天,妈妈带我去饭店吃饭,服务员阿姨端着一箱饮料,正要把饮料放进冰箱里,突然,“呯”的一声,饮料全倒在地上了。我马上跑过去,把倒在地上的饮料捡起来递给服务员阿姨,服务员阿姨赞叹道:“你真是个大力士!”红领巾好像又在说:“大力士你做了一件好事!”
开学了,我骑着三轮车,帮老师把书运到教室。我们先把一大箱一大箱的书本装上车,然后,我骑着三轮车,老师扶着车,穿过长长的走廊,把书运到教室门口。我又和老师一起努力,把所有的书都搬进教室。我和老师累得筋疲力尽,满头是汗。红领巾又仿佛说:“你真是一名能干的少先队员……”
12.我国审计判断研究回眸 篇十二
关键词:审计判断,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审计
一、萌芽阶段 (1981年至1990年)
1980年12月14日财政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 规定外资企业财务报表要有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 为恢复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1980年12月23日, 财政部发布《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 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开始复苏。1984年9月财政部印发《关于成立会计咨询机构问题的通知》, 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应该办理的业务。1986年7月, 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 同年10月1日起实施。1988年11月15日, 财政部领导下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
这一阶段可以从1981年在上海成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后的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开始, 它标志着中国在建国30年后重新恢复了注册会计师制度。
在这十年时间内, 就职业外部来讲,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新生事物, 处于发展初期, 从业人员相对较少, 也没有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太大的影响。同时, 国家出于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需要, 更多地从政策方面保护注册会计师职业界的利益, 在体制上把注册会计师看作国家干部, 把事务所作为国家事业单位, 没有从法律上考虑注册会计师是否承担法律责任。就审计客户来讲, 当时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审计对象大部分是三资企业, 这些企业的特点是投资各方一般都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 而不像股份公司那样, 存在明显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这些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与使用基本上是同一层次的。当时的一些股份企业尚处于试点阶段, 至1990年12月19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时, 上市交易的仅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 (延中、电真空, 大、小飞乐, 爱使, 申华, 豫园, 兴业) 的股票。加之国家经济当时处于一种求大于供的状态, 企业经营风险很小, 很少发生因企业经营不善而破产清算的情况。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很少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审计报告。所有这些外部条件决定了当时的审计不存在风险, 更谈不上存在有什么法律责任了。就职业内部来看, 审计准则及职业道德准则缺位, 职业技能的参差不齐及职业机构的不完善, 使得审计质量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当时的审计程序大量依赖经验判断, 外界很难评判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劣, 社会也没有惩处审计职业质量低劣的服务要求, 因而注册会计师在这一阶段也就根本谈不上承担法律责任。由于当时审计风险没有得到应有的暴露, 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界没有感到外部压力, 因此, 从表面上看, 在这一阶段, 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较为顺利, 没有任何法律诉讼。
鉴于以上原因, 在这十年内, 我国对审计判断几乎没什么真正的研究, 公开发表的对审计判断研究的论文, 基本上源于审计教学工作的需要。
最先公开发表论文涉及这一问题的是暨南大学会计系的罗伯特.艾斯顿、暨南大学汤建善合著、发表在1985年《财会月刊》第3、4期上的“审计教学与研究-有关审计判断和决策的十五个练习题”, 提供这些练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中辨别那些影响整个审计判断结果的细小判断失误, 使审计教学和研究得到更为有效的结合[罗伯特.艾斯顿汤建善, 1985];其次是1990年由中央电大的牛慧老师发表在《现代远距离教育》第一期上的“对审计对象判断的辅导”, 明确了审计对象判断内容有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公允性[牛慧, 1990]。
二、起步阶段 (1991年至2000年)
1991年7月3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1992年10月, 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统一监管体制开始形成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简称中国证监会) 宣告成立。但当时宽松的经济环境与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强烈要求, 使得中国几乎是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创办了无数个各种各样的企业, 这些企业的创办带来的验资与审计业务, 为处于成长状态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企业法人及社会个人的风险意识也逐渐加强, 对企业财务信息及质量有了较高的要求。1991年, 福建省发生了我国审计界第一起针对审计人员的诉讼案, 1992年至1993年, 深圳原野公司事件和北京长城公司事件的发生, 引起了人们对深圳特区会计师事务所和北京中诚会计师事务所法律责任的关注, 并揭开了中国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认识的序幕。同时, 从1992年至1995年,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主管部门对影响全社会的三大审计案件, 即深圳原野公司、北京长城公司和海南中水集团公司中的有关注册会计师进行了严肃处理。其中有些注册会计师因重大过失或故意欺诈而受到了刑事处罚。
上述三大审计案件是公众及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界敲响了警钟, 推动了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向更深层次发展。1996年1月1日《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发布, 以及1996年4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56号法函规定, 揭开了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纵深发展的序幕。《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确立了注册会计师行为上的执业标准, 使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工作质量有了衡量尺度, 提供了识别注册会计师有无过失行为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第56号法函更是成为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验资报告的民事法律责任的第一个专门司法解释, 也使得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有了更深刻的关注。1998年以前, 我国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以警告和通报批评为主, 少有对注册会计师个人的处罚;而在财政部1998年发布脱钩改制通知后不久, 证监会对琼民源涉案各方进行了处理, 加大了处罚的严重程度;但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的处罚形式的普遍采用, 是在红光实业案件 (于1998年10月26日公告处罚决定) 之后;根据现有资料显示, 针对注册会计师个人名义做出的处罚始于蓝田股份案件 (于1999年10月15日公告处罚决定) , 此后证监会越来越多地在处罚决定中直接针对涉案注册会计师个人;对个人处罚最重的个案包括红光实业案件中涉案注册会计师被认定为证券市场禁入者, 以及郑百文案件中对原郑州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的处罚。
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职业风险越来越大, 迫使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决定审计成败的审计判断进行关注和研究。已有研究人员注意到了审计环境对专业判断的影响。张彤[2000]指出:“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改革使得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技术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而显著地改变了审计环境。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对各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限制将逐步放宽, 在使得审计行业地位日益提高的同时, 相应地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1年—2000年十年间, 我国进行审计判断研究的除从事审计教研工作的高校会计审计教师, 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界的人士已开始参与进来, 并就具体的审计问题如何开展审计判断进行了探讨和经验交流。如1995年曲江县审计局萧宪智撰写的“判断抽样审计应用一例”, 指出判断抽样是审计人员主观判断与统计抽样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1995年宜宾会计师事务所周邠撰写发表在《中国注册会计师》期刊第12期上的“介绍一种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快速判断审计风险的方法”, 他根据自己的审计实践经验, 就审计资源有限情况下如何判断财务报表风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 2000年我国出现了由张彤撰写的我国第一篇专门研究审计判断的硕士论文《审计专业判断研究》, 作为我国首篇系统研究审计判断的硕士论文, 文中介绍了国外较为成熟的审计专业判断技术理论研究成果, 并结合我国审计环境的特征, 提出了国外审计判断方法对我国的借鉴价值和应用方法。
三、发展阶段 (2001年至今)
从2001年以来, 随着一系列案件如红光实业、黎明股份、琼民源、银广夏等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案的曝光, 湖北立华、深圳中天勤、华鹏、华伦等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丑闻也不断传出, 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财务报告被证实竟存在重大虚假陈述, 甚至注册会计师竟是造假同谋, 证券市场一片哗然。国内注册会计师一度成为社会各界指责的焦点。2001涉案银广夏、东方电子、麦科特、ST黎明的注册会计师更是锒铛入狱, 承受牢狱之灾。银广夏、麦科特两大案, 则进一步显现出注册会计师个人法律责任尤其是刑事责任的加重, 社会舆论对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内的涉案各方的民事赔偿责任也有更高的呼声。证监会的处罚公告主要针对的是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 部分审计失败案的发生是由于注册会计师没有对外报告客户公司的违反法规行为。
这期间审计判断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并对我国审计判断开始进行了实证研究, 采用了数量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来分析审计判断问题, 对审计判断研究的总结性文献也开始出现, 更为可喜的是整个审计判断研究四分之一的文献来自审计实务界, 并且出现了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联手进行审计判断研究的局面。
相对比较典型的有:
(一) 对国内外审计判断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 并对今后审计判断研究提出要在中国的背景下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审计判断的基本理论; (2) 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判断的主要领域; (3) 审计判断的评价, 尤其是审计判断一致性的研究; (4) 我国注册会计师与“五大” (现在为四大) 等西方国家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判断质量上的差异其原因; (5) 审计判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5) 审计判断辅助工具的开发与应用。从研究方法上来看, 认为可以采用规范研究、试验研究、实地研究等多种方法。认为在我国, 审计判断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二) KenT.Trotman, 王光远[2004]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 审计判断研究已经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路, 这期间它成为审计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研究范例, 其对审计实践的贡献也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三) 张继勋, 刘成立, 杨明增[2006]采用实验的方法, 以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为案例, 对我国不同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年纪判断质量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共识、自我洞察力等审计判断质量衡量指标略高于五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 但不显著, 换言之, 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格准入制度并没有带来审计判断质量的明显提高。”
(四) 韩洪灵, 裘宗舜在2007年, 借鉴信息加工理论中的透镜模型, 构建了在不确定情况下研究和评估审计师有限理性决策与判断过程的基本理论模型。指出未来审计判断的实验研究方向是:基于透镜理论模型设计大量而具体的有关我国审计师职业判断的实验研究方案, 以描述我国审计师是如何做出判断、评估我国审计师职业判断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检验生成职业判断的认知过程理论以及发展与检验能提高我国审计师判断绩效的决策辅助工具。具体而言,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面对不同的客观环境, 审计师是否使用了不同的结构化的线索处理, 那些进行结构化处理和未进行结构化处理的审计师是否具有不同的职业经验特征, 培训和其他的决策辅助工作是否会加强审计师进行结构化处理的倾向。
2.如何才能使审计师更好地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储备在相似的经验和情景下类推, 培训决策辅助、经验任务特征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审计师的知识再现和处理方式。
3.需要具体考察成本、可获得性、可靠性和诊断性等因素是如何影响审计师的线索搜寻的, 在哪些环境下线索搜寻的缺陷会成为审计师判断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
4.从实验中得到的审计师职业判断绩效的衡量结果与专家或会计师事务所的绩效衡量结果是否存在不同, 其原因是什么, 何者更为准确。
(五) 颜志元[2008]指出:在不确定审计职业判断环境中审计师必须将事项的各种可能性纳入到判断决策过程中加以考虑, 贝叶斯模型成为判断决策结果的理性方法的基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我国审计判断研究比国外整整晚了40年, 为了学习国外的经验提高我国审计判断的质量, 2005年9月, 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1988年和1995年公布的《财务报告中的职业判断》、《审计中的职业判断》两份研究报告的中文版本, 这是我国首次出版有关审计判断的国外文献, 势必将促进我国会计审计界加强对审计判断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爽, 吴溪.审计失败与证券市场监管-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02 (2) .
[2]张彤.审计专业判断研究[D].济南:天津财经学院, 2000.
[3]KenT.Trotman著, 王光远译.审计判断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和未来方向 (六) [J].财会月刊, 2004 (18) .
[4]张继勋.审计判断研究:回顾与前瞻[J].审计研究, 2002 (1) .
[5]张继勋, 刘成立, 杨明增.资格准入与审计判断质量:一项实验研究[J].审计研究, 2006 (05) .
[6]韩洪灵, 裘宗舜.审计职业判断:一项基于透镜模型的研究[J].审计研究, 2007 (3) .
13.成长回眸作文500字 篇十三
6岁时,我迷上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保尔·柯察金就是我的信念,纵然可以千变万化,也要忍受人间的各种“劫”难,一忍就是好几年,一忍就是风吹雨打,谁能坚强到底,忍耐,被一个凡人化得如此悲壮,就便是开始,即便寂寞也精彩,大丈夫能屈能伸,保尔,就应该这样。
9岁时,我迷上了《简·爱》原先只是喜欢里面的情节,喜欢简·爱而讨厌约翰,那一夜,考试失利后是难眠的一夜,心头一触,原来约翰才有耐力。这位“暴君”在身无分文时并未走投无路,这位大少爷回家时始终不忘钱,这位男十巧让简·爱成长,始终不放自己的底线。
那一夜,我醒了,困难打不败,挫折打不倒,我学会了坚强。
12岁,我长大了,渐渐孤傲了,但《骆驼祥子》却逆转了我,祥子虽然变成行尸走肉,但祥子也是磨难造就的人,他在漫漫黑夜中摸索,而坚强的祥子心中的航标,即使看不到光明,祥子也将坚强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心中孤傲的火焰慢慢熄灭,化作一泓平静的泉水。
今年我13岁了,回眸成长之路,我懂了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既然上天已降大任于你我,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坚强出发吧!去奋斗,去拼搏,去履行生命的诺言!
14.成长回眸作文 篇十四
成长对我而言,就是一次次的跌倒,再一次次地爬起来,步履艰难地向前冲。
八岁那年学骑自行车,一次一次地朝电线杆上撞,蹭破了膝盖,划上了脸,再处理好伤口后,继续紧捏刹车,等待着接下来的失重摔倒。于是,我学会了坚持。
十岁那年,我痛失三伯父,每晚躲在被子里 不可抑制的痛哭。泪水稀释不了的伤,在之后很多个夜晚,慢慢愈合。于是,我学会了坚强。
十一岁那年,表妹在进入我生活中一年后,在那年夏天,毅然踏上回家的列车。我从浑浊不清的车窗中看到了自己那张悲痛欲绝的脸,却看不见一滴眼泪。于是,我学会了面对。
十三岁那年,爸爸妈妈在大年初四吵架,初五早上拉拉扯扯着说要去办离婚证。我在一屋子来劝架的大人中一脸平静地看着电视,无视他们的吵闹。于是,我学会了伪装。
十四岁那年,我在无来由憎恶数学老师的同时,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在每一次他报到我名字在班上到处寻找的时候,在每一次他陌生地盯着我看的时候,在每一次他明明是解答我提出的问题眼神却投向其他同学的时候,我总是会一脸微笑表示不介意。于是,我学会了隐忍。
十五岁那年,我来到了陌生的学校,投身到陌生的生活中。每天穿梭在来来往往陌生地人群中,逐渐开始微笑,开始会讲很好笑的段子,开始会和同学打闹,开始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于是,我学会了善良。
十六岁这年,我习惯了在“似曾相识”中寻找如今的影子,而不会再在“如今”中追溯“似曾相识”的过往。我几乎融入了如今的生活。我开始试着忘却一些应该忘却的,放弃一些应该放弃的。于是,我学会了成长。
而在即将到来的十七岁里,我将在一次次历练中,又会学会了什么呢?
15.成长回眸初中生作文 篇十五
关键词:历史知识,契合点,情感成长
鲁洁教授:“教育就是要使人成为人。”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具有美妙而独特的情感。初中生正处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时期, 而历史课程在情感教育方面具有独到的功能, 作为历史教师有义务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实现其情感的健康成长。
探究初中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中实现情感成长的契合点需要我们先厘清以下几点:
首先, 初中生历史知识学习与情感成长契合点存在的理由。
教育学和心理学都主张:知识学习的过程, 总是伴随着情感的发生。初中学生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成长的过程并不是两条相互平行或相去甚远、互不交叉的直线, 它们统一于同一个主体身上。知识是一种准备, 在为情感的成长而备, 知识的最终目的只能是人的情感的健康成长。知识也是一种结果, 是人在成长过程中而产生的一种附属产物。二者在初中生成长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看似交叉的两条线, 统一于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中。
其次, 初中生历史知识学习与情感成长契合点存在的表现。
学生情感对历史知识的共鸣是初中生历史知识学习与情感成长契合点最典型的表现。学生往往在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学习中置换角色, 体现自己在那个人物、那件事情的背景下的心理变化, 当学生的心理产生相同的想法后, 共鸣便自然产生, 正如英国作家王尔德所说:“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 读者完成了另一半。”
还有一种隐性的契合点, 就是历史知识学习与学生情感成长的对立和冲突, 这是很容易被教育者所忽视的。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知识得出自己臆想的结论, 而这一结论又常常与史实相悖。例如, 学生在历史知识的认知上, 大多会单纯地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战争, 在他们的情感上很难认同一场失败的战争还能具有成功的意义, 这就形成了一种失败与成功的对立冲击。所以难免会形成一种与情感的“不适”, 虽然这种“不适”在历史知识的学习时常发生, 但这类的契合点也容易被教师所忽略、回避, 而恰恰正是这种不适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去调和缓解, 从而对学生的历史观、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矫正。
最后, 初中生历史知识学习与情感成长契合点利用的价值。
当前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存在两大病态缺失:一是, 教师情感教育观念的缺失。二是, 情感教育策略的匮乏。初中生历史知识学习与情感成长契合点的有效利用也是治愈这两大缺失的极好补药。
如何有效利用二者间存在的契合点, 促进历史知识增长与个人情感成长的共生、共进, 这是初中历史教育中薄弱而又亟需解决的现实性问题。为此, 笔者做了深入的实践探索, 并把探究过程中有效策略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概括:
第一, 教师要演活历史, 促进情感与知识的共鸣。
以恰当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心理预期。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表情、动作等给学生传递自己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爱憎分明, 引起学生情感的萌动。如在讲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时就应该满怀自豪、如数家珍;讲“南京大屠杀”时就应该声泪俱下、义愤填膺。通过各种方式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 在师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鸣奏美丽的交响乐。使学生在“欢悦处抚掌大笑, 深沉处再叹再思, 壮烈处可歌可泣”。
用直接的方式给学生切身的体验。教师可以安排多种历史场景, 通过营造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 深刻剖析特定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 可以唤起学生相应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置入, 可以置入某个时代某个人物身上, 也可以置入某件事里;学生在情感上就很容易与历史知识融为一体, 教师在引导学生演活历史的同时, 实现:“当你那样微笑时, 我也同样地微笑。”
第二, 教师要缓解冲突, 促成知识与情感的统一。
有效的学习常常伴随着冲突产生, 教师要缓解冲突, 在对立中实现学生历史知识学习与情感成长的统一。对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初中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必然会产生冲突, 教师需要在冲突中去缓解学生产生的“不适”认知, 一场结果失败的战争也可以带来不朽的影响。这就需要历史教师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 研究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习惯、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一些基本看法。教师要拉着学生的情感向着健康的方向上靠拢。也恰恰正是这种“不适”的对立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解决、调和与缓解, 才实现学生的历史观、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逐渐的矫正。
第三, 教师要架构桥梁, 实现知识与情感的通畅。
当学生的情感与知识之间没有可立足的契合点, 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完成这个桥梁的架构, 实现学生知识与情感的通畅。如何实现水到渠成式的搭建, 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触发学生情感深处的那个生长点, 使其不断地主动向课本靠拢、向知识靠拢。心理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一致性越高, 学生接受的程度也越高, 兴趣也越浓厚,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联系生活实际, 深化历史知识认知。
【成长回眸初中生作文】推荐阅读:
成长的回眸高三作文09-19
徐州中考命题作文满分作文——成长回眸06-12
回眸成长路06-17
回眸作文初三10-02
如果可以,请你回眸作文500字09-13
回眸历史09-23
回眸历史振我中华07-08
2023年文化理论热点回眸09-07
经典教育十年回眸10-10
石柱县妇女儿童发展十年回眸07-10